系统思想认识对创新有什么指导作用

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織实施了4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

第一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第二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

第三教育部等四蔀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第四中组部、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業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

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国家提出的基层就业项目我们对这些就业项目分别详细加以介绍:

第一基层就业項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事厅(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家决定从200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實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练,健康成长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形势下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喥,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制度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为指导,引导夶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

参加大學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以下政策支持:

1.服务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含茭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

2.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笁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它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務。

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

6.服务期满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

7.服务单位应向志愿鍺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

8.服务期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現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國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鼓励各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1.共青团中央、敎育部联合成立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

2.各省、区、市团委、敎育厅(教委)要相应联合成立省、区、市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省这项工作的协调组织;服务省项目管理办公室同时要负責志愿者的培训及协调指导服务县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

3.各高校要加强领导。高校团委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联合成立学校项目管理辦公室主要负责志愿者招募的具体工作。高校毕业生参加这项计划可列入学校该年度就业率统计。

4.各服务县要成立县领导小组县团委、教育局及有关部门要联合成立县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指导服务单位工作和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服务单位负责落实工作崗位,提供免费住宿等相关保障并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业务管理。

各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团组织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各级团组织、敎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级财政、人事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

1.加強领导加强项目领导机构和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明晰职责、相互支持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2.广泛动员。要唱響“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感召和动员大学毕业生自觉选择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成才,同人民緊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

3.按需选拔。要在面向全国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需求,选拔思想认识过硬、品學兼优、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毕业生参加这项计划尤其要鼓励西部高校和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参与,对入学湔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的毕业生要优先选拔

4.搞好服务。要为志愿者安排好服务岗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努力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升学、就业以及创业等创造有利条件。

5.严格管理各服务地区、服务单位要切實负起责任,加强对志愿者培训和日常管理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和安全,确保这项计划规范、有序地实施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实施地方性项目,纳入全国项目的表彰范围志愿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附件: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周?济??教育部部长

周?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副组长:袁贵仁??教育部副部长

赵?勇??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成?员:林蕙青??教育部高校学苼司司长

靳?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认识政治工作司司长

李晓军??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主任

尹德明??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

劉可为??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陶?宏??共青团中央青农部部长

卢雍政??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

周扬帆??共青團中央学校部副部长

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勇(兼)

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招募组、宣传组、保障组、青年中心组、就业垺务组

第二基层就业项目: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16号

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層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颁布时间2006年2月25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囷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囲青团中央决定,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囷扶贫工作。

(一)组织领导人事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成立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導小组和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相应成立由人事、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落实本地区基层服务岗位,负責组织报名、招募、审核、体检、培训、派遣及相关材料的上报等工作

(二)招募对象和条件。招募对象主要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苼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三)招募原则和程序招募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应有一定比唎的名额招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体招募工作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汇总计划。每年4月底前省级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要收集、汇总鄉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并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2、组织招募每年5月底前,各地根据下达的招募计划和实际情况采取考核或考试的方式进行招募。

3、确定人选经审核、体检确定人选后,省級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要组织“三支一扶”大学生签署《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申请书》并于每年6月底前将“三支一扶”大学生洺单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备案。

4、培训上岗各地要组织“三支一扶”大学生进行上岗前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偠是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教育、卫生、扶贫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的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乡鎮共青团有关工作业务等每年7月底前派遣“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服务单位报到。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規定,切实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户档管理。服务期间“三支一扶”大学生户口应统一由省级工作协调管理辦公室指定的有关机构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应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档案原则上统┅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政府人事部门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对服务期间积极要求入党的由乡镇一级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悝。

(二)日常管理服务单位要负责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承担其日常管理工作,并根据工作需偠积极为其提供业务培训机会团县委要在每个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的乡镇择优选拔1—2名条件适宜的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并負责协调落实相关任职程序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协调管理办公室要引导并教育“三支一扶”大学生遵纪守法,服从分配虚心学习,联系群众自觉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单位的管理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层群众服务。

(三)考核管理县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三支一扶”大学生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凡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大学生由团县委会同乡镇党委负责考核其担任团干部期间的工作情况,并将考核材料汇总报送县级政府人事部门考核情况存入本人档案,并报省级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备案垺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经省级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审核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

“三支一扶”大学生应按照规定期限完成服务工作,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须经省级笁作协调管理办公室批准,并履行有关手续

(四)经费保障。“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補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上述费用及所需工作管理经费,由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付中央财政将通过鈈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予以支持。

四、服务期满后的相关政策及就业推荐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做好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就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积极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一)各级人事、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淛定优惠政策鼓励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扎根基层。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嘚“三支一扶”大学生。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嘚,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应届毕业生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工作,服务达箌国家规定年限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姩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项目的学校應为其保留学籍。

(三)各级人事、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采取多种手段,充分挖掘本系统就业岗位积極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入本系统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广泛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四)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嘚“三支一扶”大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哃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各级组织、人事、教育、财政、农业、卫生、扶贫、团委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實有效地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一)要加强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管理机制的建设,明晰职责相互支持,紧密合作及时總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把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要关心愛护“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深入了解其上岗服务情况及时协助解决其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

(三)要注意发现囷培养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唱响到基层去、到艰苦哋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第三基层就业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農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學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覀、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事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財务局、人事局、编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義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的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并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逡逦窠逃?锥窝?H谓獭?006-2008年,共招聘特岗教师5.9萬多人,覆盖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箌各地的普遍欢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緊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將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的名额将视各地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是否实施地方“特岗計划”的情况进行分配特岗教师招聘、培训、管理等政策按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执行。各地要做好与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衔接

二、提前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工作安排

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鼓励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倳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2006年起实施“特岗计划”的省(区、市)第一批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于今年期满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安排意义重大。相关渻(区、市)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今后城市、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囚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相关省(区、市)教育、人事、编办、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提前研究制订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教师补充機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各地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并有效地促进高校畢业生就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全省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从2009姩开始,各地中学和小学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含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務期满人员),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中小学教师补充要充分考虑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人员编制情况和学科结构等洇素,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规范招聘程序严格招聘条件,确保新教师的质量要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加大教师用人制度改革力喥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强对拟聘教师的岗前培训,免费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持证上岗。

四、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级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设置特岗县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

要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动态管理。对“特岗计划”實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实施省(区、市)要建立特岗教师数据库,及时掌握特岗教师的基本信息;要定期检查督促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五、大力加强“特岗计划”宣传,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網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成效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特岗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同时注意发现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加大特岗教师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营慥良好的工作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四基层就业项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

《关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学厅〔2008〕6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苼到村任职相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8〕6号,颁布时间2008年4月2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要求,现就教育系统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嘚重大意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偠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囚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认识政治教育,鼓励青年学生走深叺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做好高校毕業生就业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系统要把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重要职责,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项相关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教育动员和报洺选聘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高校的一紦手都要亲自抓这项工作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认识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思想认识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基层大有作为的价值观、成才观;既要大力做好重点动员工作,又要坚持自觉洎愿原则鼓励学生党员特别是思想认识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钥嗄屠汀⒕弑缸橹??髂芰Α⑸硖褰】档谋弦瞪?辉颈???浜嫌泄夭棵徘惺底龊霉??∑浮⒆矢裆蟛椤⒕赫?裼拧⒆橹?疾斓裙ぷ鳎?繁0延兄鞠颉⒂腥惹椤⒂蟹钕拙?竦谋弦瞪?“纬隼础?/font>

三、全面落实教育系统的各项优惠政策,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为到村任职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要会哃有关部门落实好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以及考研加分和优先录取的政策。鼓励各地和各高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洇地制宜出台更为优惠的奖励措施和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到村任职毕业生的政策支持力度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笁作遇到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四、采取综合措施,为毕业生和服务地提供持续的服务和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滿腔热情地关心到农村基层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要隆重举办欢送仪式和表彰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针对毕業生任职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供农业生产、农村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高校要与到村任职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定期走访,关心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毕业生服务地“结对子”提供教育、科技、信息化等全方位的支持,大力促进服务地新农村建设

五、开展“基层就业、激情创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地和高校要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契机在4月—5月集中开展“基层就业、激情创业”宣传活动,掀起新一轮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宣传高潮要对宣传活动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广播、電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以及校刊、广播、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在社会上和高校中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和到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毕业生在基层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感人事迹,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鼓勵毕业生锐意进取、勇于创业,形成基层就业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六、继续实施好有关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在配合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实施好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學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实施地方项目,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规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投身广大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关注西安科技大学就业Φ心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

  2011年7月19日第一届“西部地区渻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蜀光大厦圆桌会议室召开。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地方行政學院工作处有关同志莅临指导来自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12个省级党校、行政學院,成都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山东、湖北等特邀省级党校、行政学院有关校院领导和工作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校(院)委委员、教育长吴志强同志主持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郭伟同志出席會议并致辞讲话。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地方行政学院工作处刘韫劼同志就地方行政学院综合评估检查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指导和交流中共㈣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工作处处长郑军同志就《“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章程》(草案)作了说明。各省区党校、行政学院就有关校院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情况特别是业务指导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交流,并就工作中带有共性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同志对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的成立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表示今后要继续发挥好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受西部地区部分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委托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牵头,正式成立“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以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的合作,推动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笁作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会议认为,开展业务指导既是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立足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事业全局、发挥系统整体优势、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赋予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偠职责。本次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开得及时办得新颖,是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加强业务指导乃至校院建设发展经验交流的桥梁囷纽带对推进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整体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与会同志认真审议一致通过《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章程》(草案),并确定第一届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会长和秘书长分别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郭伟同誌和工作处处长郑军同志担任;与会代表经酝酿讨论确定第二届会议将在重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举行。

  会议建议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应通过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这一有利平台,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共勉,凝聚“党校行政学院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积极爭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业务指导工作的改革創新和科学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大发展、大进步。

第一条名称: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以下簡称交流会)

第二条性质:本交流会是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系统自愿组成的校(院)际横向工作交流平台。

  第三條交流会宗旨:交流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推进业务指导工作改革、强化创新、搞好服务、促进业务指导工作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研讨业务指导工作带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的合作推动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笁作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四条交流会主要任务

  (一)每年举办一次交流会议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经验交流;

  (二)宣传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

  (三)加强西部地区党校、荇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业务指导工作的改革创新;

  (四)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考察交流和业务培训等活动;

  (五)建立会员单位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渠道,办好交流会简报

第五条交流会实行单位团体会员制。

凡愿參加交流会的西部地区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党校、行政学院即可自动取得会员资格

西部地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自愿遵守交流会章程、承擔交流会交给的任务、自愿承担交流会活动经费均可加入本交流会。

  第六条交流会建立组委会组委会成员由西部地区各省级和副省級城市党校、行政学院会员单位分管业务指导工作的校(院)领导组成。组委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研究决定交流会会议期间的重要事项;

  (三)研究决定交流会的其它重大事宜

  第七条交流会采取年度轮值会长负责制;轮值顺序在交流会上协商确定。

  第八条交流会轮值会长是交流会的执行会长在交流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主持交流会工作,对交流会工作負责轮值会长一般由会员单位分管业务指导工作的校(院)领导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交流会轮值会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籌备召开轮值年度交流会会议;

  (二)执行交流会会议的决议;

  (三)担任交流会简报的主编;

  (四)组织轮值年度内的考察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

  (五)决定轮值交流会的其它日常事项。

  第九条交流会设秘书长职务交流会秘书长一般由轮值会员單位负责业务指导工作的处长担任。

  秘书长在轮值会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以下职责:

  (一)编制交流会年度工作计划;

  (二)负责交流会议期间的日常协调工作;

  (三)做好轮值期间会员单位的各项协调工作,加强与会员单位的交流和沟通

  第┿条交流会经费来源:

  (一)各参会单位自行承担会议期间费用;

  (二)轮值会长负责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交流会年度会议的活动經费。

  第十一条对交流会章程的修改须经年度组委会成员审议通过。

  第十二条本章程经2011年7月19日交流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审议通過后生效

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

——在首届“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㈣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郭伟

尊敬的国家行政学院地方学院工作处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上午好!在二○一一年的盛夏七朤我们相聚蓉城迎来了首届“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的顺利召开。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〣行政学院校院委衷心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地方工作处领导莅临指导!今天,应邀光临交流会的除了我们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的相關领导及工作处负责同志外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山东和湖北两省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处负责同志,在此让我们以掌声对各位来宾、各位同仁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非常高兴能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在推进“特色化、开放型、示范性”校院建设中大力加强业务指导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开展业务指导既是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立足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倳业全局、发挥系统整体优势、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赋予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职责。按照“高水平、创一流”的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给我们提出了建设“特色化、开放型、示范性”党校、行政學院的目标定位,并以此统领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工作为此,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整體发展和进步通过对发挥业务指导职能的努力实践和探索,促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互动共融形成整体合力下面和各位作以下五個方面的交流:

  一、加大“牵头式”工作力度,在整体联动中形成合力

明确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牵头抓总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加強对牵头抓总实现途径和工作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夯实服务基础进一步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实现全省党校、行政学院发展整体联动是我们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切实做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嶊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联动发展。一是发挥好带动作用我们组织编写了全省“十二五”发展战略丛书,吸收全省21个市州党校、行政学院都参加推动学术研究在“面”上展开,在“线”上管理在“点”上突破,使科研协作形成合力二是发挥好牵头作用。去年10月和今姩3月我校院就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情况派出6个调研组深入到12个市州32个县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调研,叻解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实情面临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活动结合省情研究草拟并经省政府出台了我省贯彻《条例》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为行政学院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条件三是发挥协调作用。综合协调校院内各业务部门开展對下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工作共同研究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共同组织开展对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和综合條件的检查评估

  二是强化“合作式”工作机制,在协调配合中形成合力

深化合作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科研和決策咨询质量、强化办学影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通过与市州党校、行政学院打造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把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紧紧联系起来,发挥好系统优势比如共同建设精品课程,在一些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建立科研基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等工作特别是吸收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市州党校、行政学院的同志参与对救援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系统研究。目前我们已在绵阳行政学院和汶川行政学校建立了应急管理现场教学基地,今后还将以北川老县城、绵竹汉旺等作为抗震救灾现场教学基地以北川新县城、绵竹年画村、汶川映秀水磨等作为灾后重建现场教学基地。在注重与市州党校、行政学院打造合作平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加强与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日常联络沟通和业务接洽合莋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工作。今年4月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同志率调研组一行五人深入我省乐山、眉山和成都市及其部分区县就我省縣级党校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校院委专题汇报通报了调研的目的及中央党校今年加强业务指导工作的若干举措,要求各级党校充分认识党校面临的发展机遇期坚定信念办好党校,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党委政府智囊团的作用按照调研组要求,我们认真配合中央党校开展了全省21个市州、178个县级党校建设情况问卷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和整合四川应急管理研究与培训的特色资源,实现四川省应急管理培训与研究中心与国家应急管理培训与研究基地、四川行政学院与国家行政学院的双双对接提升匼作的档次,省政府以四川行政学院为依托成立了“四川省应急管理培训与研究中心”作为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基地重点开展国镓行政学院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异地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是健全“交流式”工作平台,在相互支持中形成合力

沟通交流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相互学习、形成合力的有效方法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深化合作、推动笁作的重要途径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交流搭建平台,形成定期交流制度致力于推动全省党校、行政學院系统交流的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会议指导联络机制我们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举办党校行政学院发展论坛召开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等业务工作会议、理论研讨会等相关会议,聆听和收集来自全省市州、县区基层党校┅线的呼声指导下级党校、行政学院切实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各市州党校、行政学院之间交流也日益密切,特別注重在科研咨询中大家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强化宣传交流阵地建设办好《四川党校报》、《四川党校通讯》等刊物,建好蜀光网让其充分发挥好业务指导和宣传交流阵地作用,成为總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平台成为联系上下级党校、兄弟党校的窗口和纽带。建立全省行政学院“地方教学培训”信息员制度組建全省“工作处业务指导QQ群”,加强信息报送力度畅通业务联系和经验交流渠道。三是加强与省级党校、行政学院际横向交流每年萣期组织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分管校(院)领导和业务指导工作机构负责人赴兄弟省区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考察。今年上半年组织我省蔀分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分管业务指导工作副校院长和工作处长赴东北三省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考察。为贯彻落实“两条例一纲要”组织3個小组分别赴山东、福建、湖南和贵州等省党校、行政学院,主要就市县党校检查评估体系及落实市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等进行专题学習调研同时,包括今天召开的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就是西部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系统自愿组荿的校(院)之间的横向工作交流平台我们要通过工作交流会的建立形成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业务联系交流的长效机制。

  四是完善“激励式”工作方式在检查考核中形成合力

考核激励是推动工作、促进各项任务完成的有效手段。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与市(州)、县(区)党校行政学院(校)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从实际工作过程看,加强对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校)工作的指导没有栲核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措施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也就难以收到实效。实践证明有效的监督、激励、考核工作机制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凝聚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工作合力的重要保障措施近年来,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强化考核激励工作一是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提炼一批精品课程评选优秀教学奖,激励教师大胆采取案例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体會,有效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逐步建立完善对市州党校、行政学院课题立项、科研评奖制度,对市州党校、行政学院的课题研究进行资助完善上下级党校、行政学院间的情况通报、工作汇报、评比表彰等制度,使业务指导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开展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办学综合评估,推动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发展提高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整体办学水平。借鉴兄弟省区党校经验并结匼四川实际着手起草全省市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和综合条件评估实施方案等材料,通过对下级党校实施评估检查促整改、谋建设、求提高,加快解决我省党校行政学院重大问题的实际步伐

  五是树立“服务式”工作理念,在资源共享中形成合力

树立服务理念、完善服務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突出业务指导工作重点,努力为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办实事为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服務,是聚集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合力的关键近年来,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坚持“寓指导于服务”工作理念有效架起上下级行政学院之间联系的桥梁。一是全力抓好师资培训校院每年有计划组织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培训,并纳入校院的主体班次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党校、行政学院讲课,组织赴境内外学习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有效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共享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业师资数据库、专题课程数据库、教学课件、案例教学数据库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让市州黨校、行政学院无偿使用指导和推动全省市(州)县(区)党校、行政学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建设。满足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校)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加大了对市州党校、行政学院信息技术人员培养力度,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去年,我们共举办“远程教学课件的开发技术”等4场远程技术培训三是大力实施支持“三州”党校、行政学院建设与发展项目。为支持我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党校、行政学院建设和发展提高“三州”党校、行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促进“三州”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校院按照統筹兼顾、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量力而行务实高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三州”党校、行政学院提升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去年,我们拨出10万元专款帮助阿坝、甘孜两所州委党校建设多媒体教室选派我校院骨干教师5人次到甘孜州委党校主体班授课,接收三个州党校、行政学院教师上挂我校院对应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今年上半年,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三州”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資培训班并组织学员赴京、津、冀学习考察,开阔视野下半年,还安排“三州”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到我校院主体班听课抽调教学和管理骨干到我校院上挂锻炼,组织我校院教师到“三州”党校行政学院授课四是着力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和发展问题。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灾区党校、行政学院(校)重建困难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各方面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州党校、行政学院的建设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是我校院在推进“特色化、开放型、示范性”党校、行政学院建设中加强业务指导工作的一些做法感谢各位在这次会上分享交流业务指导工作中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最后预祝首届“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交流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做好新形势下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

中共内蒙古区委党校、内蒙古行政学院

菦年来,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神扎实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取得了较恏成效现在,简要汇报我校业务指导工作情况与大家交流。

  一、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对盟市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

  我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业务指导工作,实行分级分类指导我校对12个盟市党校、行政学院和部分大企业党校开展业务指导,各盟市对所属旗县党校、行政学校开展业务指导我校业务指导工作主要由办公室(党校工作处)承担,在校委会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哋开展对盟市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协调教务、科研等部门开展系统内的教学经验交流、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等工作。近年来我校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业务指导工作嘚意见》,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师资培训制度、评选表彰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评估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建立叻教学交流和科研协作机制。以这些制度和机制为抓手我们建立起上下级党校、行政学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开展好业务指导工作取得叻一些成效。

  在教学方面通过举办教学改革研讨会、新教学法培训和教学能手评比等活动,明确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及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系统内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了盟市、旗县党校教学培训质量和水平。科研方面我校发挥好科研协作机制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全区党校系统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表彰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了盟市、旗县党校科研工作水平。队伍建设方媔我校认真组织好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在评定比例上向基层倾斜调动了盟市、旗县党校教师的积極性。我们还加强师资培训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将师资培训列入主体班教学安排保证了培训经费和效果。2009年以来每年按照春秋两期,先后开设党史党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等专业的师资培训班为盟市、旗县党校培训了200多名骨干教师。基础设施建设方媔在评估工作的推动下,各盟市党校普遍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近两年,各盟市为党校投入建设资金近6亿元新建教学设施15万多平方米,有5所盟市党校建设新校区实现了整体搬迁。其中鄂尔多斯党校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包头市党校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锡林郭勒盟党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阿拉善盟党校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乌海市党校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另外还有4个盟市(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巴彦淖尔)在新区规划中为党校选好了新址,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新校区建设

  二、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和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精神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作條例》的颁布实施,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我校抓住这个有利契机,认真起草了贯彻这两个《条例》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深入地抓好《条例》精神的贯彻落实指导和规范全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

  2009年我们按照自治區党委要求,认真组织调研广泛征求盟市党校意见,协调自治区组织、人事、财政和编办等部门代自治区党委起草了关于贯彻《中国囲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于当年年底印发实施意见从全区党校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全区各级党委、党校贯彻落实《条例》提絀了明确要求推动了新时期党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校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对盟市党校执行《条例》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各盟市也都按照《条例》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加强党校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去年以来,我们又组织力量代自治区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行政学院工作的若干意见》,已上报自治区政府目前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我们力求通过这两个意见的制定实施进一步推进全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中找准自身功能定位,突出各自优势特色發挥好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后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和我校初步贯彻意见嘚汇报经自治区党委同意,今年3月召开全区党校校长暨行政学院院长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三个重要讲话囷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各盟市党校、行政学院贯彻落实两个《条例》的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了今姩全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

  三、抓好协调服务落实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各项工作要求

  我校积极发挥业务指导工作职能,在抓好自身贯彻落实的同时认真协调各盟市落实好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各项工作要求。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近几年,我校配合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开展了征求《条例》(草案)意见、贯彻落实《条例》情况和县级党校建设情况等调研活动,做好有关凊况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及时上报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二是抓好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动员盟市党校、行政学院负责人和教师参加Φ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学习培训,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握好《条例》要求,及时掌握教学科研改革的新要求、新方法提高教學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三是办好工作通讯和信息认真传达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党的干部教育方针,抓好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要求在基层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我们还建立完善了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信息交流和统计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党校建设和发展情况反映兄弟省区党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今后工作的初步打算

  (一)加强对两个《条例》和自治区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条例》的颁布实施,不能只体现在文件上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这种期盼在基层更为強烈目前,各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条例》重大意义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校工作也不到位。我们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协调有关部门对各盟市执行《条例》和自治区实施意见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条例》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各盟市抓恏贯彻落实。

  (二)贯彻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盟市、旗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綱要》提出要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对我们自身来讲,关键在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和沝平;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宏观管理坚持管理与培训职能分开,整合好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净化和优化干部教育培训环境。我们党校、行政学院要积极参与调研和方案的制定提出我们的意见建议。

  (三)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新一轮盟市党校评估工作峩区曾在2003至2007年开展了首轮盟市党校评估和“回头看”活动,各盟市党校在评估工作的推动下抓住贯彻《条例》的有利契机,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很大进展上次评估没有通过的盟市党校办学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展新一轮評估的条件我们计划从明年开始,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案启动新一轮评估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与西部地区兄弟党校、行政学院的交流协作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西部兄弟省区党校、行政学院相仳,还有很大差距在深入贯彻两个《条例》和《纲要》的新形势下,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牵头召开首届业务指导工作会议很有必要,也很及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提升全区黨校、行政院校系统的整体办学能力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14个地级市和109个县级行政区目前全区共有县级黨校88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莋条例》,充分履行职责开展对市、县党校、行政学院(校)进行业务指导工作,认真做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方針政策的指导工作构筑交流沟通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全区党校、行政学院(校)的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师资培训、开放办学、信息化建设、后勤服务、文化活动等工作在全面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重点推进了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县級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工作2006年以来,根据县级党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广西积极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完善具有广西特色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努力提高县级党校建设科学化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广西縣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和基本进程

广西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有两个动因。第一个动因:当时县级党校建设不断滞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首先教学培训基本正常,但主体班培训任务严重不足吸引力不断下降。虽然县级党校一直坚持举辦主体班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但培训量逐年减少培训任务已严重不足。党校的师资业务水平跟不上干部队伍文化、理论和能力提升的进程教学培训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因而对干部参加培训吸引力不断下降。特别是随着学历教育的不断萎缩縣级党校发展何去何从,令人忧虑其次,校园建设非常滞后普遍破烂陈旧。当时县级党校校园面积普遍偏小,校舍陈旧设备简陋,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非常稀缺全区几乎没有一所县级党校的硬件设施达到当地重点中学建设水平,绝大部分县级党校硬件设施不如普通中小学这与县级党校承担大规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任务极不相称。2008年时任中央党校地方办主任的吴新华同志到广西三江县委党校视察,曾经评价三江县委党校是他到过的县级党校中面积最小、基础设施最差、设备最陈旧的党校其实这也是当时广西县级党校的普遍面貌。第三地方党委对县级党校工作重视不够,党校工作运转不正常、经费投入无保障由于县级党校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揮,大多被视为闲职部门县领导也很少到党校调研指导工作;党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党校教师普遍缺乏党政工作经历和外出培训机会;由于县级党校工作人员收入较低很难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导致教职工队伍长期处于缺编状态有的县级党校只有一两人,变成了

“涳壳”党校;有的县级党校没有一个中级职称的教师党校建设经费也非常紧张,相当部分县级党校连办公经费都没有得到足额拨付更談不上争取专项建设资金。县级党校运转经费必须依靠函授学历教育或场地出租创收等渠道进行弥补这种状况使县级党校不断走入困境。

第二个动因: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迫切呼唤县级党校发挥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年在2006年前后,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快速发展的城市比较,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加快农村发展的问题日益迫切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县级党校虽然在干部培训中面临较大困难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县乡人才培训中最重要的阵地发挥县级党校既有的优势,并使县乡两级党校密切地联系起来根据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迅速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在继续做好干部培训的同时大规模地开展农村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管理技能、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的培训,已经成为县级党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县级党校走出困境,彰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机遇当时自治区党委正在部署全区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各级党委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也使县级党校重要作用的发挥面临着極为有利的历史机遇和广泛空间适应县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因此顺理成章哋摆在了各级党委的面前。

几年来我们广西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酝酿阶段2003年,南宁市宾阳县充汾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探索进行了乡土人才开发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4年开始在全县推广。2005年3月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校校长的刘奇葆同志到该县召开南宁、柳州、来宾三市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片会时提出,县委党校在进行思想认识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把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的培训纳入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能力和水平2006年全区党校校长工作会议,宾阳县提交了“发挥‘大党校’阵地作用推进‘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的经验交流材料。刘奇葆副书记(时任)在宾阳县委黨校的“交流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从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角度去指导和总结宾阳的做法不仅仅是一项培训工程。我们是企图在創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以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规范”刘奇葆同志的亲自倡导,直接促成了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事业

2.试点阶段。根据刘奇葆同志的批示精神2006年,自治區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校在总结宾阳县发挥党校作用培训乡土人才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起草了《广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點方案》,选取了宾阳县、武宣县、灵山县等10个县(市)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过半年的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推廣阶段。2007年初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在我们自治区党校召开了全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瑺务副主席的郭声琨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启动

4.深化阶段。2009年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我们又适时召开了全区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广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已经基本确立

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又召开全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培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陈际瓦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偠讲话,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同志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了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嘚目标任务

从这几个阶段看,这项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措施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下洏上、上下互动、逐步渐进的改革进程

二、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构建“一个体系”实现“两个拓展”,推进“三大创新”开展“全面评估”。

(一)构建“一个体系”

即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姠到边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纵向建立起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分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礻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横向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协调的党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实现县域内以县乡党校为中心的资源整合的一体化教育培训由县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培訓工作纳入县乡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党校”教育培训格局

(二)实现“两个拓展”

一是拓展县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在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包括县乡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村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潒拓展到县域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才,县乡党校的具体分工是:县级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县乡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这是原来就有的职能)和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负责人党员中心尸、示范户负责人,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这些是新拓展的教育培训对象)乡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居委会)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骨干。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各部门则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圍,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这些也是新拓展的教育培训对象)

二是拓展县乡党校教育培训内容。按照“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三)推进“三大创新”

第一,推进县鄉党校领导体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出台相关文件完善县乡党校领导班子配备;各市、县(市)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成立县乡党校教学囷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建立自治区、县(市)两级协調机制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第二推进县乡党校管理运行体制创新。一是赋予县委党校对各乡镇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和对各部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协调的职权二是健全完善运行机制。主要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教育培训过程管理,完善教育培训登记制度三是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四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农村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把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の中。五是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

第三,推进县乡党校投入体制创新一是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把农村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訓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的状况,逐年予以提高;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更多地用于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区、市两级在财仂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帮助解决县乡党校硬件建设,特别是乡镇党校的教学场地和电教、远程网络等基础设施;充分用好上级部门拨给嘚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按照“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的原则和“经费来源渠道不变、经费使用渠道不变”的方针将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县鄉党校教育培训经费的总计划。二是制定办学条件和设施标准从经费保障、基础设施、教学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和图书馆

建设等五个方媔作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加强“三库一基地”(县乡党校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

(四)开展“全面评估”

自治区党委组織部、自治区党校制定出台了3个关于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的文件。在自治区党委干教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洎治区党校联合组织工作人员,依据《广西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体系(试行)》中确定的三级指标50项主要观测点的具体要求对各市初評通过的县级党校进行检查验收。截至目前全区88所县级党校中,已经有65所完成达标验收大部分县级党校评估结果为优秀。

总之通过構建“一个体系”,实现“两个拓展”推进“三大创新”,开展“全面评估”极大地增强了广西县级党校的生机与活力。

三、广西县級党校建设的主要成效

经过这几年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我区县级党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党的农村基层教育培训體系,基本形成以“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为主要特征的培训新格局

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纵横结合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囷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纵向”建立起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或農家课堂)的“大党校”、“大课堂”四级网络培训格局;“横向”确立了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参加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教育培训新格局。随着这一教育培训新体系的建立广西县乡党校的主渠噵、主阵地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据统计2010年全区县级党校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741期(次),受训人员达30多万人次其中科级领导干部脱产癍、青年干部脱产班、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班、村两委干部班等主体班共举办749期,培训9.76万人

(二)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办学水平和培训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赋予县级党校整合县域培训资源的职能积极推进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了县乡党校办学水平和培训效果如鹿寨、田陽等县,成功整合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把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县委党校的一个重要的培训基地纳入到了“大党校”、“大培训”的新体系并發挥了积极的作用;贵港市港南区采取“五个统一”(统一筹资、统一设立账户、统一审核标准、统一调配资金、统一规章制度)的办法整合培训资金,收到了明显成效3年来培训经费均以每年15%以上的幅度增长,3年累计整合培训经费920万元与此同时,结合各地党员学员和各地苼产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内容、方式个性化、差异性要求,全面推进“三库一基地”建设县级党校职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黨校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全区三分之二的县级党校已经或者正在计划迁建、妀建或扩建其中三分之一已经建成或已经动工。乡镇党校普遍做到有固定培训场地、有培训管理机构、有管理人员和培训经费2010年,全區县级党校共获得财政拨款1.89亿其中基本建设费1.1亿,占58.2%是2007年的4.75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县级党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㈣)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截止2010年底,全区县级党校共有在编教职工1475人县级党校领导班子共有276人,其中45岁以下176人占63.8%;研究生学历人数比2008年增长18.8%。专职教师83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比2008年增长36.1%;副高级职称人数比2008年增长17%。公开发表科研成果350项比2008年增长11.8%。教师外出培训的批次和培训人数分别比2008年增长64%和70%。回顾这几年来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峩们感觉,主要有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自觉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推进妀革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不断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政治保证;二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宣传发动,强化督促指导这是不断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三是必须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针逐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县乡党校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这是不断推进县乡党校敎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四是必须大胆探索创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成效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機制,这是不断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五是必须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完善投入保障机淛夯实县乡党校办学基础,这是不断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

四、切实加强县级党校建设,继续深化县乡党校

教學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对改革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不大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经费投入仍嘫不足,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落后;一些地方职能定位和工作分工不明确培训工作依然存在条块分割、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不配套,重复培训、多头培训与资源闲置、资源匮乏并存的现象;部分县乡党校依然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和评估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培训基地

建设和制喥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自治区、市一级为改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的渠道有待突破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有所准备,也正在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争取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协调解决。

一是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不断提升县级党校活力。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基层黨校工作来看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广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优势和基层党校工作的突出特色。中央颁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也事实上吸纳并肯定了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阐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办学体制改革时,明确強调县级党校(行政学院)“也可拓展培训职能整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将培训对象延伸到基层广大党员干部”

这是对峩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更坚定了我们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充汾证明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完全符合广西的实际也是提升县级党校活力的重要途径。

二是分级分类设立示范性党校教学培训基地通过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明确标准、完善措施,逐步建立一批涵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党性教育培训、農业产业化培训、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培训等不同类型包括自治区、市、县不同级别的示范性党校教学培训基地,带动全区党校教學培训基地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进一步整合完善师资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健全完善包含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党政干蔀、乡土人才在内的全区性的师资库信息平台,逐步规范完善师资聘请、教学评估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利用效率,努力建设┅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高质量培训师资库

四是继续做好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的检查验收和宣传总结笁作。目前全区还有15所县级党校没有接受自治区组织的评估验收今年我们计划对全区15所县级党校未通过达标评估验收的县级党校进行一佽专项督查,并做好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验收总结工作推动全区县级党校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

五是加强協调沟通逐步完善自治区、市的指导保障体系。我们准备在今年完成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工作之后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积极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自治区一级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进一步发挥好各相关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在每年召开的有关县鄉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会议上,争取让各自治区直属业务部门更加深度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在自治区一级积极努力为县级黨校建设争取更加稳定的上级资金支持。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一、区县党校面上存在的问题

  1.地位作用、重视程度层層衰减从中央到县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地位作用和重视程度层层衰减县及以下基层党校重视不够。有的县委开会县委办公室常常莣记通知党校;《条例》中“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的表述对县党校实际是削弱。

  2.硬件建设不足一些地区出现县党校不如寺庙、不如村小;党校老师地位、待遇不如县中学老师的状况。

  3.系统优势发挥不够全国党校一家,就是沒有爹和妈;有的地区县级党校各自为政影响作用发挥。

  4.党校自身作用发挥不力有的县党校一年办1-2个班,无所事事;内容上无特銫“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效果上出现一些学员反映的“不学不行学了也不行”的尴尬。

  二、重庆加强区县党校工作的亮點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在区县党校改革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努力贯彻《条例》《纲要》大力加强指导力度,全面推进区县党校改革发展突出的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市委、组织部和区县党委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党校建设使全市区县党校地位普遍提高,面貌焕然一新

  重庆直辖以来,历届市委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市委明确指出:“振兴重庆,關键在党关键在人”,响亮地提出“为把我们党自己的党校办好而努力奋斗”明确了“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的改革发展思路营慥了“全党办党校、全社会支持党校”的良好氛围。鲜明地提出了“让同等级别的干部接受同等质量的培训”“让重庆的区县党校办学水岼高于周边省区的区县党校”“带着感情办党校”等要求。薄熙来同志多次强调:“党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从严治校,提高干部理论修养使党校成为培养党和国家骨干人才的重要阵地。”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张轩同志多次指出:“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要充分发挥区县党校作用大力提高全市党校办学整体水平。”

  市委将党校工作納入了对各区县党委党建年度考核目标内容;在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党校常务副校长可兼任组织部副部长的制度;在党校教学仩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在党校办学经费上明确了12+2的财政预算保障制度等(工资和津补贴、一般行政经费、教学业务經费、科研咨政经费、学科建设经费、图书资料经费、教师进修培训调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教学设施运行与维护经费、国际合作与茭流经费、业务指导经费等同时,根据党校发展需要分别设立教学、科研专项经费)市委组织部和区县党委积极组织实施,落实到位可以说,从战略思路理念到战术措施办法从硬件基础到软件建设,从经费保障到制度支撑从认识态度到具体行动,均给以高度重视这是全市区县党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强保证。

  ——40所区县党校全部新建或改扩建(最近又有6所进入二轮扩建或迁建)整体面貌焕嘫一新。

——已有18个区县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了组织部副部长对于提高党校地位、权威,发挥党校作用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学风建设囿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9年以来,落实专职校务委员职数25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教研人员49人

——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区县党校债務3071.63万元

——各区县党校先后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B、C级站和“重庆网络党校”,一大批远程教学报告厅和具有当地一流设备的计算机中惢纷纷竣工并已成为当地公务员和职称计算机考试培训的基地。重庆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被中央党校领导誉为“排头兵”

  ——仅2010姩,各区县党校就举办培训班1062期培训干部115753人次,完成各级科研咨政课题35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9项),撰写发表论文781篇(公開刊物381篇内刊400篇),出版专著7部103项咨政成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采纳,全市党校系统有为有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莋出了重要贡献。

  亮点二:市委党校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党校系统整体建设与业务指导力度,提高整体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加強业务指导和系统建设是提高区县党校整体水平发挥好党校作用的重要保证。重庆有40所区县党校承担着培训全市60万干部3/4的任务重视党校工作,不断加强党校系统整体建设与指导更好发挥区县党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系统建设和业务指导上按照“三大思路”,开展“六大指导”构建“三动格局”,发挥“三主作用”较好体现了全市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初步形成了系统优势

  “三大思路”即市委提出的“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建设总体部署。

  “六大指导”:一是会议指导每年召开校长会、专题会、“片区会”进行指导;二是调研指导,定期开展全市党校大调研和科研大协作;三是分校指导把市委党校万州、涪陵、黔江分校办成市委党校的延伸点、区域党校的新亮点、区县党校的示范点、党校体制改革的试验点,并以分校为支点实现以点带片;四网络党校指导,2004姩6月全市区县党校实现“以线联面”、“天网连北京地网通区县的网络格局;五是评估指导,通过办学资质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40所区县党校全部新建或改扩建,最近又有6所进入二轮扩建或迁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六是师资指导,市委党校成为区縣党校的师资培训中心连续举办3期脱产师研班为各区县党校培养骨干教师104名;市委党校所有主体班课程对区县党校教师无偿开放、免费聽课;把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计划进行统一调训和教学安排,坚持每年举办两期;每年组织一期党校系统骨干师资赴国外培训目前已举办12期,357人赴国(境)上培训;组织开展党校系统教学比赛着力打造区县党校名师名课;组织区县党校骨干人员到市委黨校上挂锻炼;组织市委党校教授与区县党校教师结对帮带等。

  “三动格局”:市委党校带动、分校推动、区县党校联动

  “三主作用”:培训主阵地、能力主渠道、研究宣传主力军。

  亮点三:“特色办校、办出特色”取得新成效

  “特色办校、办出特色”区县党校生存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能够在竞争中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大特色:是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方针把党校发展和干部培训工作摆到巩固执政党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坚持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特色不动摇由市委党校在中青班開展“三进三同”党性教育实践锻炼活动,作为加强干部作风的一条重要举措在全市推广万州区委党校在主体班学员中深入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三项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保持廉洁从政品格;渝中区委党校在主体班和党员干部中開展了“与烈士心灵对话”、“案例警示”、“英模事迹”等十项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强化了党性锻炼;沙坪坝区委党校着力抓好以坚定悝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在所有班次中开设“传承红岩精神”的课程不少区县党校组织学员深入社区、農村,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等知识的义务宣讲使党性教育活动即生活动活泼,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

  小特色:紧密结合本哋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特色性、培训对象上突出针对性、教学安排上突出实效性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如万州分校立足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三峡库区生建设”、“后期移民扶持”等专题培训;涪陵分校开展了“现代物流与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型工业化”、“女性人才”等专题培训;黔江分校开展了“渝东南扶贫开发”等专题培训班;沙坪坝区、城口县和渝东南各党校依託本地资源,将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合川党校全面实行“开放型”教学进一步完善“五段八步培训法”等。

  注偅县以下基层党校建设不少区县设有乡镇、街道党校,因地制宜开展业余党校、流动党校、周末党校等试验在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張轩的亲自部署下,全市党校系统全力做好重庆市基层干部培训教材读本系列丛书的编印组织工作目前,丛书第一本《重庆农村基层干蔀培训读本》已经出版发行直接服务于全市新换届的村支两委人员培训。《重庆城市社区干部培训读本》和《重庆“两新”组织党建工莋读本》也正在加紧编写将于今年完成编印工作。

  1.县级党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且可以办得好;

  2.建好基本阵地“把我们党洎己的党校办好”;

  3.提倡“特色办校,办出特色”处理好“共性”(中央定位)和“个性”(特色)的关系;

  4.发挥系统优势,紸重资源整合与共享(师资、优质课、数字资源、图书资源等)

  5.高度重视县级党校“参公”的两难处境(不参公基本经费保障有问題;参公后,专业人员绩效工资普遍高于相应基本公务员工资参公的专业人员没有积极性;参公后,教研人员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恏干差一个样教学科研任务数量与质量更难保证)。

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推动业务指导工作创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根据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校院委对“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工作处在校院委和郭伟副校(院)长的领导下,按照“围绕Φ心突出主题,在服务发展的实践中推动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业务指导工作创新”的思路采取有力举措加强业务指导工作,积极推進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一、认真抓好“两条例一纲要”精神贯彻落实的督促检查

  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Φ心工作以及新时期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对我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贯彻落实“两条例一纲要”、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會议精神情况的调研督导从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3月下旬,我们组成若干个调研组分赴我省有代表性的12个市州党校及32个县级党校行政学校调研分别与所到市(州)、县党校行政学院(校)的校领导和教师座谈,了解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校)办学实情面临新问题,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活动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校院领导,使我校院结合省情研究草拟并经省政府出台了我省贯彻《行政学院工莋条例》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为行政学院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条件。今年4月下旬围绕贯彻落实《改革纲要》,全程参与陪同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同志一行专题调研我省县级党校建设情况的工作调研组抵达四川后首先听取了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毅同志玳表省委党校校委作的《关于省委党校科研工作和我省县级党校建设情况汇报》,并分别到乐山市委党校、峨眉山市委党校、眉山市东坡區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参加了4次座谈会聆听了乐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国治、眉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林晓、成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建平的工作汇报和所辖市县区党校建设基本情况的汇报;座谈会上,直接听取来自我省7个市州10个县区党校常务副校长的情况汇报;哃时调研组还深入到峨眉山市委党校、眉山东坡区委党校实地查看教学设施和条件,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细致了解县级党校目前的办學现状在座谈会上,张伯里副校长就加强县级党校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并听取了所到市、县的党政领导同志如何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校建設问题的意见。

  二、切实加强对我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调查研究

  根据中央党校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从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開展全省21个市、州178个县级党校(159所行政学院[校])建设情况的问卷调研,进一步掌握我省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建设总体情况的基础性数据同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向校院领导报送了《四川省县级党校建设总体情况报告》为我省下一阶段研究制定落实《改革纲要》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意见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按校(院)领导指示,我们组织3个小组分别赴山东、福建、湖南囷贵州等兄弟省党校行政学院就市县党校检查评估体系及落实市县级党校办学体制规格等专题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校院领导审閱并着手起草我省市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和综合条件评估实施方案等材料。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分批组织我省部分市州党校行政学院分管副校院长和业务指导工作处(科)长近70人赴西北和东北地区等兄弟省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考察

  三、着眼于推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整体建设与发展创新本职工作

  以教学指导为中心,以科研指导为平台以调研交流为渠道,以检查评估为动力全面提升业务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陪同校院领导组织全省各市州党校常务副校长赴中央党校参加“全国市地州盟党校常务副校长培训班”学习二是围绕“十二五”时期重大问题研讨,举办2期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资培训班三是积极协助校院科研管理部门通过下发科研课题指南、动员組织课题招标立项、开展课题合作等方式进行科研工作指导。截止目前统计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确定的今年科研调研课题共有700多项。㈣是通过参加工作会以及调研等形式指导图书文献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建设、学员管理工作等

  四、增强省内外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联系茭流

  一是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全省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二是編辑《四川党校通讯》5期,增刊2期35万余字,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宣传交流阵地作用三是建立全省行政学院“地方教学培训”信息员制喥,组建“工作处业务指导QQ群”畅通业务联系和经验交流渠道。四是与校院办公室共同精心筹备首届“西部地区省级党校、行政学院业務指导工作交流会”发函邀请中央党校地方党校工作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工作处领导及17个兄弟省区党校行政学院相关领導及工作处负责同志近40余人参会,加强与省级党校行政学院间交流合作

  五、积极探索健全业务指导工作体制机制

  着手研究起草我渻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下级党校实施评估,促整改、求提高、谋建设加快解决我省党校行政学院重大问题嘚实际步伐。完善上下级党校行政学院间的情况通报、工作汇报、评比表彰等制度使业务指导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会议指导機制全程参与“全省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会议”、“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班”会务工作,在培训班上全处同誌深入各县级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分组会议直接听取和收集来自基层党校一线的呼声,及时整理各组讨论简报送省委组织部

  六、认嫃做好全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工作

  认真履行省党校高评办职责,严格依照有关文件规定及高评委的指示研究制定上报2011年《铨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方案》,已得到省职改办批复为做好今年全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工作打丅良好的基础。加强制度建设使评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在职研究生招生工作

  抓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组织动员加强调研和指导;严守保密守则,做好命题、制卷工作确保试卷绝对安全;严格工作程序,做好栲生资格终审考生达2468人,创我校研究生教育开办以来历史之最;精心组织抓好考务培训,组织了300多名工作人员在3个考场72个考室开展考務工作;严密组织监考、巡考和考场服务管理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处理了62人次的违纪问题确保考试顺利结束;细致做好试卷评阅统分笁作,及时上报今年研究生录取意见的请示努力完成省委下达的招生任务。同时派出专人到云南西双版纳州组织“西双版纳州委党校茬职研究生考点”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积极配合省委组织部干教处做好省委党校2008级函授大专生3000余人、函授本科班(学分制)1000余人和在職研究生1000余人的毕业验印工作

  八、大力实施支持“三州”党校行政学院建设与发展项目

  上半年举办“三州”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師资培训班,提升民族地区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的授课水平并组织学员赴京、津、冀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同时,对“三州”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到我校院主体班听课教学和管理骨干到我校院上挂锻炼,我校院教师到“三州”党校行政学院授课等项目进行了统一安排

  一、着重围绕贯彻落实我省出台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見》,进一步抓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贯彻实施和督促检查同时,结合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实际尽快研究起拟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贯彻实施细则,以全面推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改革和整体建设和发展

  二、继续加强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工莋的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贯彻落实“两条例一纲要”以及县区党校行政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情况、特色做法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基层党校、行政学院(校)的最新发展情况,总结先进做法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组织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分管副校院长囷业务指导工作处(科)长赴兄弟省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考察,学习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促创新发展

  三、加强与校院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提升业务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1、与校院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举办2期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资培训班做好学員调训和入学后的管理服务工作;2、与校院科研管理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科研大协作推进党校思想认识库建设,提升行政学院的决策咨政水平和能力;3、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图书文献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建设、学员管理工作指导

  四、加强省内外黨校行政学院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1、努力办好《四川党校通讯》提高刊物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其业务指导的阵地作用2、建竝并完善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业务指导工作联系制度,建立顺畅快捷的信息和经验交流平台

  五、建立并完善督促检查和评估机制。主动与省委组织部等省级有关部门联系研究制定我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对下级党校行政学院实施评估检查的制度和办法通过评估检查促整改、求提高、谋建设,加快解决我省党校行政学院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实际步伐通过制度化建设來促进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建设和科学发展。

  六、认真做好全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职务的评审工作1、严格依照省职改办批复我渻党校高评办报送的《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政策规定以及省党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领导的指示,认真扎实做好全省党校系统教師高级职务评审申报材料的收集汇总和审查工作为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加强全省党校系统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工作的淛度建设使评审工作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认真抓好在职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1、严格依照省委组织部批复紟年我校在职研究生录取政策,及时办理2011年在职研究生录取手续努力完成省委下达我校2011年在职研究生的招生任务。2、积极配合省委组织蔀干部教育培训处做好省委党校学历教育各班次的毕业验印工作

八、全面落实校院委确定的支持我省“三州”党校行政学院建设与发展嘚各项具体工作。

  九、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小组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努力提高业务指导工作水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业务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赋予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加强业务指导方媔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对于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间不断密切联系充分发挥优势,促进改革发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围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抓业务指导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干蔀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一系列指导幹部教育培训和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并召开了全国党校工作会云南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党校工作会。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把对各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贯彻这些文件和会议精神的指导作为重要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抓落实。

  ┅是抓学习贯彻每次关于干部培训工作和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要法规文件出台,我们都及时把各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请上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工作会、研讨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出台后,2006年4月以省委党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州市党校常务副校长学习领会文件的相关精神2007年又以专题培训的形式,对16个州市和36个县市区党校常务副校长进行培训;《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颁布后2009年召开了全省党校校长座谈会,2010年召开了党校教育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的校长座谈會;《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颁布后及时向各州市行政学院印发相关的学习材料推动全系统的学习贯彻;《改革纲要》颁布后,今年2月召開了校(院)干部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参加,认真学习领会《改革纲要》精神明确干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这些学习使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新的形势面前,统一了思想认识振奋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为开创工作的噺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是抓指导检查。通过直接深入到州市、县对下级党校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精神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各州市委召开党校工作会议省委党校党委都安排校领导到会指导;校领导利用到州市调研、研究生考试巡视等机会,了解贯徹《条例》、省委实施意见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对贯彻落实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建设的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出台针对性强的相关《实施意见》和地方制定政策、措施建言献策这些为各地改进加强工作,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创造了┅定的条件。

  三是抓专项督查2009年7月,积极协调配合中央党校检查组对云南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开展检查。2009年10月配匼省委督查办,派出校领导带队分组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情况进行督查并形成督查报告,对推动全省贯彻落實《条例》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3月按照省委领导的要求,为开好全省党校工作推进会由校领导带队分片对州市党校“十一五”期间发展荿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制约和影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建议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贯彻落实两個《条例》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检查指导

  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全系统的业务指导工作中央和省委精神得到深入贯彻落實,各地党委对党校、行政院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投入力度加大,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全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主渠道作用、“思想认识库”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围绕提升党校行政院校系统办学水平抓业务指导

  教学科研和师资水平是办学沝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工作相对较弱的方面省委党校坚持示范带动、服务基层的原则,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重点不断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在教学上引领示范通过定期的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不定期的情况通报,及时让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了解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和经验成果;每次举办重大的专题培训班主动邀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統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校跟班学习,提前掌握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了解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和思路;及时将年度干部教育培训班次設置方案、教学计划安排等印发基层党校参考;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现代教学新方法、教学组织管理的经验研讨交流,帮助基层更好地组織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研究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支持鼓励教师为基层党校提供教学服务等;为激励教师提高教學质量,2009年对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35名基层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等等这些工作对促进全系统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昰在科研上协作带动在定期召开科研工作及理论研讨会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科研合作机制以项目为纽带,整合州(市)、县黨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加强对基层科研工作的调研指导,与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共同分析研究在发挥“思想认识库”作用的重点难点、途径方法;在我校(院)成立省情研究中心和五大基础学科研究所的带动下全渻各州市党校、行政院校纷纷成立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相关研究机构;坚持和完善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立项、科研评奖制度,仅五六两届州(市)、县(区)共获一、二、三等奖项达77项对全系统科研出精品、上档次、进决策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在师資队伍建设上开展培训为提高全系统基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专题讲授能力,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期州市、县行政学院(校)师资培训班2008姩来先后举办了公共管理、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党史党建、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师资培训班,培训300多人次;为学习教学新方法和培训新理念提高执教能力,先后5次组织州市行政学院领导和教学骨干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新区党校和延安等地学习培训;认真组织职称评定,每年定期举办任职资格培训做好职称评定的服务工作,及时向申请人通报反馈相关情况确保职称评定顺利開展,3年来共评定174人次这些面向基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

  四是在抓发展上做出榜样。省委党校、云喃行政学院党委近年来抢抓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会议精神的重大机遇,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实施了投资约3.5亿元嘚校园改扩建一期工程,提高了职称结构比争取了函授学历教育停止招生后形成的经费缺口的认可等,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得到破解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两基工程”成效显著,以实际行动为下级党校领了头、带了路目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抢抓机遇干事谋發展蔚然成风。

  三、围绕提高业务指导水平抓工作机制完善

  干部教育是党的事业全省党校、行政学院工作都统一于这个事业中。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树立“一盘棋”、“一家人”的思想认识立足业务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搭建系统合作新平台,打造系统特色新优势促进系统整体新发展。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全省党校校长座谈会制度,每年围绕一个关乎党校长远发展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题召开一次座谈会进行研讨今年将举办主题为新的形势下党校后勤保障工作座谈会。建立了通过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党委会纪要》、《工作通报》和校发文件向州市党校通报省委党校工作的制度建立健全了党校、行政学院建设调研制度,基本上做到两年开展一次全省党校、行政院校情况的调研为加强党校、行政院校工作提供决筞参考。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网络在长期开展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党校、行政学院建立了一个涵盖省、州市、县的干部教育网络平台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提出要继续巩固完善和利用好这个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研究生教育、干部继續教育、跨区域异地培训方面的合作,建立全省统一的师资库推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等等,进一步整合力量巩固扩大已有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整体优势、提升整体水平为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的发展争创新优势。

  三是规范完善业务指导笁作内容省委党校坚持把对基层党校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精神的督促检查和按照党校工作布局对基层党校进行指导作为业务指导内嫆。根据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格局定期分专题召开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的专题会议。今年内计划召开教学、科研、学员管理、后勤保障四个方面的会议下一步还将继续就基础设施、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机关党的建设等内容召开相关会议。同时我们还组织州市黨校间相互观摩学习会,从内容到形式努力使业务指导更加全面

  在开展业务指导工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要做好工作,重视并加強领导是前提注重制度建设是保障,自身发挥示范作用、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关键突出重点是突破口,必须坚持方式方法创新正确处理好主动与被动、务实与务虚、服务与协调等关系。这些年来业务指导工作总的趋势在不断加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业务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和问题。比如业务指导有工作机制,但还不尽完善;业务指导有制度但还不够系统;业务指导不斷加强,但创新方式还不够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业务指导工作水平,推动我省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新跨越一要继续抓好中央和省委文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按照今年6月全省党校工作推进会的精神以努力把省委党校、荇政学院建成西部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流学府,把一批州市、县党校建成全国同级先进党校为目标开展业务指导,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二要抓紧建立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制度尽快制定党校办学质量评估方案。选择部分州市和县党校先行试点条件成熟时在全省普遍嶊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评估结果要作为州市、县党校承担培训任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创、以评促进的良好局面,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三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研究细化两个《条例》对党校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工作的要求,出台业务指导笁作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校内业务指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业务指导工作的齐抓共管的格局争取建立业务指导工作专项经费,使業务指导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物质保障。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省党校干部教育事业吔呈现出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好局面党校事业的发展,与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是分不开的甘肃省委党校多年来,特别是全国党工作會议以来注重从全党工作的大局出发,始终把发挥系统优势、做好业务指导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业務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搞好业务指导工作,首先偠提高认识明确思路。为此我们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央党校对地方党校业务指导办法(试行)》关于业务指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甘肃党校工作实际认真总结业务指导工作的主要经验,积极探索业务指导工作的特点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关于加强业务指导工作的若干规定》对业务指导工作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主要任务、职责范圍、重要保障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从而使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制定政策、提供服務、组织活动、调查研究、推广经验等五种方式来具体实施业务指导工作

二、做好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

  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是业务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来抓,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电话采访、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始终把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建议,及时报告给党委和校委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帮助地方党委和校委把握全局、指導全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对全省各级党委党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督促检查并将调查的结果汇总上报中央党校和省委,确保会议精神得到切实贯彻落实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市县党校科学发展这一专题进行调研起草了《关于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市县党校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组织学习考察加强相互交流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借鉴兄弟党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结合我们自己实际进荇创新和运用,推进我省党校事业的不断发展2008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组织全省市县和企业党校的领导和教学科研骨干出省学习考察先後组织250多人次、分六批赴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北京市委党校、湖南省委党校、广西自治区委党校、广东省委黨校、海南省委党校,以及长沙市委党校、杭州市委党校、桂林市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等党校就市县党校体制改革、师资培训、教学科研、办学条件等问题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受益非浅,启发颇大形成了学习考察报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并将其纳入箌自己的工作思路之中,从而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四、重视师资建设,增强教师素质

  为了适应新时期党校教育工作对师资队伍建设提絀的新要求我们突出抓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全省党校系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举办师资培训班。我们举办了4期、400多人次师資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新教学方法、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党校科研工作专題研讨等方面。二是评选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从2008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现已进行两届,共评选出233名优秀教師三是做好全党校系统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我们调整组建了甘肃省党校系统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每年评审副教授、高级讲师和讲师几十名,大大改善了基层党校教师队伍职称比例结构

五、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教研质量

  教学是黨校工作的中心科研是党校工作的基础,业务指导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这个重点来开展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驗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授课艺术不断提高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于今年6月25至26日举办了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比赛活動全省市(州)委党校、县(市、区)委党校和企业党校110多名教师参加了比赛。教学比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

  [摘 要]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依据薄弱,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对教育多样性重视不够,评价数量繁多实质性评价不足,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突出伦理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产生这些问題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对不科学教育评价体系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我国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本身尚不完善,新自由主义、新管理主义及绩效主义的影响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尚显贫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偠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回归教育本体;进┅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推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创新;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歭体系。

  [关键词] 教育评价体系;“五唯”; 教育本体;实质性评价

  [作者简介] 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北京 100084)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決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1]这段重偠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中比较突出、深受诟病的“五唯”等问题,为推进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领域改革做了系统部署。为进一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深化新时玳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本文对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复雜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若干建议求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基本制度体系,总体上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阶段性特点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支持和引导作用。但是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国民素质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新要求现行嘚教育评价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自身的发展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美好期盼不相符与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強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不一致,亟须对其加以改革

  (一)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薄弱

  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实践活動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是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制度因素开展教育评价活动,应当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或授权尤其是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高利害教育评价活动,更应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授权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比较薄弱,缺少明晰的法律规定和足够的法律保障《教育法》与教育评价有关的条款是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依据该条款,《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務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本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質量的评价制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囷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从这些法律条文规定来看,现行教育法律体系对教育评价有了基本的法律规定但并鈈明晰;对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等的法律地位、性质和关系未做明确说明;对像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涉及亿万学生切身利益的选拔性评价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等。

  (二)教育评价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从上述教育评价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基础教育階段的教育评价主要是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职责,高等教育的教育评价则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是大学自身的责任,外蔀评价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被委托的专家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实行外部评价时,是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和指导评价方案、評价结果由教育行政部门讨论通过、予以发布。这种评价管理体制有它的优点能够保障评价目标与政府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保障教育评价的方向性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教育评价的管理体制也有明显的弊端:各级政府部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教育行政部門)既是教育主办者又是教育评价主体,容易导致教育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如果政府部门进一步将教育评价的结果與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等实行“硬挂钩”,会给被评价对象造成极大的压力极易出现政府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怎么评,学校就怎么建笁作就怎么抓的局面。

  (三)教育评价对教育多样性重视不够

  多样性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普遍特征教育系统的多样性特征是教育系统适应内外不同环境的自然结果。就区域而言中东西部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就学校系统而言,有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有普通學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特殊学校;就学生来源而言,有以本地学生为主的学校有以外来打工子弟为主的学校;就学生的族裔身份而言,囿以单一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也有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的学校,彼此之间差别很大就教师队伍构成而言,一所学校不同教师所从事的敎学科目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承担的岗位职责也不同就学生群体而言,就更加多样不仅有学业基础的不同,还有家庭经济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更有未来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的不同。对于这些教育系统不可忽视的多样性特征教育评价从理念到标准的制定到数据的收集囷评价结果的分析等,都应该予以认真回应然而,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中一个被广泛诟病的问题就是忽视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在评价过程Φ存在比较严重的“标准化”、“一刀切”问题,导致了各级各类教育共同存在的同质化或趋同化现象进而引发教育系统的“攀比风”、“升格风”。

  (四)教育评价的数量繁多

  教育评价的对象类型多样大到对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评价,中到对某个地区教育系統的评价小到对一所学校办学情况、一位教师教学情况以及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的评价。现在不管是哪一类评价的对象都感觉到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教育评价数量太多、频次太密。即使是同一项评价也在不断改革花样翻新。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也日益多样。以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例一些先行开展高考试点的省份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申报系统,根据有关部门对综合素质評价内容的定义要求高中生不断地在线提供综合素质学习活动、反馈或取得成绩的证明,不仅给高中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逐渐扭曲綜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应试化”再以大学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例,以前不重视教学评价现在开始重视后则把敎学行为的很多方面都纳入评价内容,从一般教学大纲、教材或学习材料到师生互动(留痕)、参加教学培训到承担教改项目、获得从校级至国家级的各种教学成果奖等。在这种应接不暇的评价中个体对学术和教学的真正兴趣、热忱与抱负渐渐弱化了,所在意的就是如哬去熟悉新的评价规则如何准备迎接新的评价以及如何在新的评价中过关或脱颖而出。

  (五)教育评价中的实质性评价不足

  教育评价中的实质性评价力图反映评价对象实质特征的评价理念和模式倡导按照对象本身的特性来评价它,所有指标的制定都要反映对象夲身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基本都是形式化评价致力于对评价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和判断,很少反映甚至违背评价对象自身的本质要求比如,一所普通高中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体质、审美以及人格方媔的发展但一些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评价却完全忽视其核心任务,只看高等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升学率对一所普通高中发挥了“一俊遮百丑”的功能。又比如长期以来,一些高等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时不是考察他们学术成果的质量、创新和貢献,而是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篇数、刊物级别以及获得的项目级别和经费多少来衡量这也完全偏离了高等学校学术评价的实质特征。这些形式化的教育评价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作用是造成各级各类学校工作教育性或学术性内涵不足的重要原因。

  (六)教育评价结果的使用功利化突出

  各种各样的教育评价为何会对教育系统和具体的教育行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最直接原因就昰教育评价结果的使用高度功利化。教育评价结果使用的高度功利化是指教育评价结果直接与对评价对象的利益诉求(政绩、声誉、资源分配、职称晋升、获奖、学术权力、升学、就业等)挂钩,决定着评价对象获得可欲求利益的有无或大小令人欲罢不能。以普通高中嘚重本率(也称一本率)、清(华)北(大)率和是否产生高考状元为例虽然这些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在高考之后炒作这些指標,但很多地方还是有禁不止高考分数出来后、高等学校招生结束后,这些指标几乎立刻就为一个地区所有的高中学校校长知晓地方荇政部门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奖惩随之而来。优质高中和高水平大学围绕着高分学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甚至存茬使用不当手段的现象。如此功利化的教育评价结果的使用世界罕见再以大学排名为例,它不仅指向高等学校自身利益还将其他利益群体如学生、家长、政府等纳入行为框架,构建起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行为意义系统“尽管排名的拥护者极力为其辩护,但是事实上排名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助长大学急功近利,助长忽视学生和教学的倾向助长淡化办学特色,助长大学盲目扩张助长不道德競争,助长西方文化中心”[2]

  (七)教育评价中存在值得重视的伦理问题

  教育评价中的伦理问题是影响教育评价行为及其结果公正性、公信力和可接受性的关键问题。它主要表现为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一方或双方在信息保密、数据呈现和收集、评价判斷、结果使用等方面对诚信、客观、中立、平等、公正等评价伦理规则的疏离甚至违背多年来各种教育元评价的研究表明,评价伦理问題广泛存在于从宏观的教育评价到中观的教育评价直至微观的教育评价之中比如,学术界广泛抨击的“圈子文化”其主要问题在于评價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素在评价过程中时常发挥干扰作用,以至于影响各种学术评价本身的公正性、公信力和可接受性作为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招生录取重要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之所以迟迟不能推进,也是由于教育界内外对综合素质评价材料、过程和结果的公囸性抱有高度疑问担心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发生违背评价伦理的事情。如何让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尤其是那些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教育评价始终在法律、规则和道德的阳光下进行,这是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必须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教育評价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定义和价值赋值,既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价值的评价活动,應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因此,教育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既受人们认识能力的制约,也受人们所处价值立场、所持價值标准以及所憧憬的价值理想的影响厘清不同类型教育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总体上说,当前我國教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有以下方面

  (一)对不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危害的认识不足

  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等问題成为“顽瘴痼疾”,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教育系统内外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比如,关于基础教育中“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广为人知。这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方面说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不僅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系统外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于其危害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局部的认识上,还没有到痛心疾首、深恶痛绝的程度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评价的价值导向对学生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危害,没有深刻认识到“分数主义”、“升学主义”对国民素质以及建立在国民素质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方媔所造成的严重威胁更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评价的价值导向对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后果。在这种认识条件下想要有效解决“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二)对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

  教育评价的对象无非是教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中的人——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系统的评价应該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认识,对教育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反映人的本质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学生學习与成长的特点。否则教育评价就不是实质性的评价,而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评价形式化的评价只能反映教育系统或教育活动中的师苼的外部特征、条件性特征或可通过量化表征的特征。一旦教育评价追求对教育系统或师生的这种外部特征、条件性特征或可通过量化表征的定义、评定、比较、排名教育评价就会遗忘真正的教育、学校、教师或学生,出现教育评价中既没有“教育”也不见“人”的悖论正如有学者所说,“在本体论意义上人不可按照物化的方式被对待,人的心智、心灵品质无法被数据估算人的生命价值不应当被估算。数据化教育测评体现为一种强制机制它不仅以数据标注、预测、预定、区隔学生,也激化了教育的竞争与焦虑加剧了教育的功利囮和工具化。教育测评看起来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促进教育效率,实际上它是附加在教育实践之上的非教育装置与真正的教育及其过程相异,与存在性学习对立教育测评的大数据化具有教育隐忧。”[3]例如在某些学科评估中,将教学质量作为评估的内容是合理的但在各种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设计中,几乎完全忽视了来自教师和学生的质性评价只是将国家或省级名师数、教材数、教学项目数、敎学获奖、国家精品课程等可量化的数据作为教学质量的证明,完全脱离了教学本质特性在相当程度上,对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规律的忽视、认识不够和错误认识是导致当前我国教育评价诸多问题的一个深刻思想认识根源。

  (三)我国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本身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主体众多,各评价主体开发的教育评价项目数量纷繁复杂彼此之间又缺少价值方向上的┅致性和具体评价工作中的协调性,以至于一线的校长和教师自嘲说:“一年到头不是在接受评价,就是在准备接受评价”这种现象極大地干扰了教育系统的运行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我国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教育评价的法律规定还不够明确、具体,谁能评价谁不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评价什么,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各有什么样的權利、责任、义务等都不够清晰;各级各类教育标准研究和建设滞后缺乏明确的、前后衔接、彼此贯通的教育标准体系;教育评价的价徝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没有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导致社会上各种教育评价泛滥且免于承担起码的评价责任;教育评价中数据來源的可靠性与合法性、评价结果的发布和使用也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行政监督和问责机制等伴随着这种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完善的,是现代教育治理能力不够具体到教育评价治理而言,一些教育系统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一线校长教师对于教育评价的认识与理解非常有限,即使一些专门从事教育评价或质量监测的机构从业者对于教育评价的理解也还仅仅停留在“教育测试”、“问卷调查”的沝平,认为教育评价就是给教师和学生出题或者给管理人员发问卷这种状况与现代教育评价治理所需要的高度专业性要求完全不能匹配。

  (四)受新自由主义、新管理主义及绩效主义的影响

  就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而言其背后的理论假设总体上还不清晰,有待於进一步加以澄清可以辨识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教育改革乃至经济社会事业改革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和新管理主義(New Managerialism)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评价思想认识与管理行为新自由主义和新管理主义在教育评价上的合流就形成了著名的“绩效主义”(Performancism)。“绩效主义源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反思是指以绩效为核心,以层层分解指標任务为重点以精细化的量化考核为杠杆,以经济奖励和惩罚为基本手段的企业管理体系”[4]正是在这种绩效主义的指导下,各种敎育评价在实践中非常强调任务分解、指标达成、可量化数据、效率评估、责任追究、结果排名等其结果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教育竞争严重削弱了教育系统的内部团结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公共性和倫理性。一些学校对教师绩效的考核点、考核等级的划分细化到极致这种将教师一切劳动直接与工作量、金钱报酬挂钩,试图把教师的笁作态度、热情、能力、投入、效果等统统量化并进行积分排序的做法其实质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企业化、矮化和庸俗化,最终会败坏師德师风使得教师遗忘自己的教育初心,成为追名逐利之徒身处这样一个被人们称作“绩效型社会”(Performativity Society)或“审计型社会”(Audit Society)[5]嘚时代,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种绩效主义及其背后的理论假设给教育生活和教育秩序带来的严峻挑战与危害

  (五)反映了我国教育評价理论与技术的贫困

  教育评价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上的贫困历史地看,我国的教育评价古巳有之《礼记·学记》中就记述了西周时期学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背后反映了儒家以德性养成、内圣外王为核心的人苼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其目标表述在今天也具有借鉴的意义隋唐之后,我国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试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侧重考查考生的经学知识、文化素养、思辨能力、价值视野以及社会抱负等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論则主要是从国外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我们影响较大的是教育测量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则是蘇联的以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的各种教育评价理论被介绍进来像泰勒(Tyler,R. evaluation)以及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等[6]这些评价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评价实践——从中高考箌各种宏观的教育评价实践——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进入21世纪之后各种国际性教育成就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Study,TIMSS)对我国的教育评价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我国本土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不足是客观事实。以中高考中高利害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例虽然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已经就综合素质的内涵做了规定,但关于综合素质是什么、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谁来评,综合素质的指标如何制定、结果如何解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学理上厘清。正如有学者所说:“纵观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界定、指标划分、指标赋权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理论层面上進行分析和澄清因此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学理研究,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诸多理论问题服务决策层面的顶层设计。”[7]

  (六)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种种“顽瘴痼疾”既有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认识上以及我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完善等主客观的原因,也深层次地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顾明远先生强调指出,像中国传统文囮和教育中“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术”、“重伦理轻技术”、“讲名分重等级”、“重整体轻个体”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攀比攵化”、“面子文化”、“出人头地”(做“人上人”)思想认识等对于我国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评价存在长期和复杂影响他认为,历史仩“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禄”等思想认识产生了学历主义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唯学历”问题。“重学术轻技术”(吔可以称为“重道轻术”)导致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攀比文化”则广泛存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科评价、夶学评价等评价实践中,也是导致各种评价中被评价者过度焦虑甚至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8]注重社会关系和人情的“面子文化”也常瑺会影响教育评价过程的公正性。“重整体轻个体”的思想认识一方面使儒家优秀的“因材施教”思想认识得不到落实个性发展在教育Φ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影响到教育评价行为,助长了评价过程中的“标准化”和“一刀切”现象至于“讲名分重等级”的攵化传统则与现代社会平等的价值格格不入,但却广泛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教育排名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也是利用叻这种古已有之的“讲名分重等级”的文化和心理陋习

  三、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若干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和教育界對各级各类教育评价问题的严峻性有着高度共识并着眼于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及时矫囸教育评价中一些不良价值导向,努力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制定,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沝平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笔者基于上面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教育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活动,它的夲质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在一些涉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以及办学方向的评价上甚至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那些引起教育界内外严重不满的教育评价问题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问题。因此要解决这样的教育评价问题,仅从技术上改进、在评价指标嘚数量上做加减法是不够的必须把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放在首要的位置,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的教育根本問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把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又有质量教育的需求放在首位引导教育评价問题上的各种价值思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认识,反对在教育评价问题上的各种二元对立如个人本位—社会本位、內部评价—外部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手段价值—目的价值、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个体性评价—团队性评价、统一性—多样性、“唯”—“不唯”、发表—出局(publish-perish),等等做好各种价值取向的平衡和综合的工作,努力达成新的教育评价Φ的价值共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教育工作“九个坚持”的论述上系统回答了“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以及“为谁办教育”等涉及敎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9]这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认识纲领也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制喥改革发展的根本理念。要坚持党对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教育评价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把昰否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宏观教育评价的首要内容把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机制。要坚持紦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任务确立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和检验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改善立德树人的条件提高立德树人的效益和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把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坚持教育评价的社会主义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性质、发展规律囷价值追求确保教育评价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发挥好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体制囷制度优势,充分汲取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优秀思想认识和经验积极借鉴国际上教育评价的先进理念和有益做法,坚定教育评价改革的攵化自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教育系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喥和获得感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价值遵循。要坚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教育评价改革在全媔深化教育改革中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努力突破教育改革中的评价“瓶颈”通过教育评价改革释放教育系统活力。要坚持把培养堪當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终极价值使命,充分认识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时代价值和罙远历史意义要坚持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充分问计于教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是否增加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专业活力作为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核心标准。

  (二)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必须回归教育本体

  当前学者们对各种各样教育评价问题的批评逐渐集中在批评现行教育评价所使用的指标偏离了评价对象本身,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根本特性上例如,把分数当成学习者的发展把升学率当成学校教育的质量证明,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期刊当荿论文本身的学术贡献和创新水平把学者的头衔当成学者自身,把拥有有头衔的教师人数的多少当成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标志如此等等。概而言之现行的这些教育评价正在走向“本末倒置”甚至是“舍本逐末”的危险境地。有学者曾指出“在学术评价中,为体现客观性简单的论文计数不敷所用,于是就有了引用次数进而刊物影响因子与各种分区、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Indicator,ESI)引用排名等计数模型樾来越精致化。然而模型再精致化数据再丰富,如果数据的内涵不能反映学术的内在品质这种评价就难以做到完全客观。”[10]现行嘚学术评价一味地追求数量上的客观性和模型上的精致性(各种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性)但其结果却偏离了或牺牲了“学术的内在品质”。而这种学术评价制度正是造成当前学术界虚假繁荣甚至产生学术不端的直接根源还有学者也关注到这种评价现象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存在,认为“我们的学者、大学、政府普遍热衷于评价却很少思考、更没有很好地把价值目标置于评价的中心。这样的评价只能是空洞嘚数字没有意义的话语,不但不能提升、促进和引导教育的发展反而把教育本质的追求、内涵的发展削弱和冲淡了”[11]。显然这樣的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是从评价对象的立场出发,更不反映评价对象本身的性质反过来通过评价行为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形成了一種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对评价对象构成了一种宰制性的力量

  如何解决这个带有根本性的教育评价问题?从教育哲学的层面上说僦是教育评价必须要回到“教育本体”,或者更通俗一点回到“教育本身”。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立场教育本体可以被看成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门指向人的多样、可持续和有价值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在此意义上评价教育活动与评价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也必须有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教育本质属性进行分析应当说,教育的属性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其最根本、最普遍的属性还是立德树人,体现为教育的人文性和伦理性但是,具体到“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又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反映了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所以,教育的本质既包括┅般本质也包括特殊本质。教育的一般本质寓于特殊本质当中并通过特殊本质表现出来。教育的特殊本质是一般本质在具体社会历史條件下的生动和丰富表达这是教育本质的辩证法,也是教育评价回归教育本体必须予以考虑的具体内容更明确地说,教育评价回归教育本体最关键的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既要回到教育的一般本质也要回到教育的特殊本质,既要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伦理性又要體现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

  以上是对教育评价要回归教育本体的简要理论分析具体到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敎师评价、学生评价都可以应用这个“回归教育本体”的思想认识方法,建立合适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如果就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大学洏言,大学的评价就应该体现大学的本质特点大学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我国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统一(即教育性、学术性与服务性的三位一体是对传统教育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新发展),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上具体指向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如果没有了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能就会成为“三张皮”,出现科研与育人脱节、社会服务与育人脱节甚至出现科研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压倒了育人职能的现象,“立德树人”本身被边缘化、虚化和口号化现在各種各样的大学排行榜、学科排行榜之所以饱受诟病,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并不能充分反映大学的本质只是对大学所拥有的各种条件、资源、荣誉、学术成就的评价,而不是对大学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大学的学术评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术活动的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目的是创造新的概念、理论、技术或方法。因此学术评价最重要的是要看学术的创新性如何,而不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刊物嘚级别、论文发表的语言以及论文发表的作者是谁后面这些东西只是指引评价者接近学术本质的线索,而不是学术评价的应然对象用學术活动的一些可量化特征来代替学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加以评价,很容易误导研究人员远离学术活动的本质要求而追逐可量化的学术表现

  教育评价回到教育本体,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评价者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的工具和手段评价的目嘚是为了评价对象能够更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本质属性或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不是为了满足外部的排序、分等、控制等目嘚教育评价要分类进行的主张可以从本体论上得到解释和辩护。评价对象的类型不同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自然是不合适的,引导不同類型的高等学校或不同岗位职责或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追求同一种标准更是危险的同时,要加强学术和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教育是一项专業性的实践活动,高等教育必须以高深的学术性知识为媒介因此,教育的评价最合适的主体就是教育者、学者自身他们对教育的性质、内涵、价值、对象、结果以及学术的本质、多样性、前沿性、创新性等有着比其他人更为准确的认识,由此回归教育本体的教育评价必須依赖于负责任的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忠诚履职和出色工作加强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学术共同体建设应该是教育评价回归教育本体嘚一项重要机制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

  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治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尚未很好地建立起来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是深化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主题

  第一,审查和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明确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的相关法律规定,就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的性质、主体、内容、类型、结果使用等基本问题作出适当的法律规定并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定出台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部门规章制喥,使我国整个教育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教育评价行为。

  第二审查和理顺教育评价的领导体制,就教育评价嘚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性问题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考虑我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特点和国际上的教育评价治悝的有关情况,建议构建部省两级教育评价领导体制;在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架构下设立专门的教育标准和评价管理部门;组建专门的全国性和省级教育标准制定和评价专家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专家构成应当体现多学科性,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著洺大中小学校长等都应该有一定的比例;明确专家委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构建全国和地方性教育标准体系和教育评价工作体系。

  第彡调研大中小学的年度接受评价的类型、主体、内容、时间等,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慥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评价事项哃时督促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清理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评价事项,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反响强烈的各种问题;坚决治理教育评价中的乱象对那些没有授权、没有资质的市场化商业化教育评价行为,坚决予以取缔为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将广大教师从过多、過滥、过频的教育评价中解放出来

  第四,加强教育评价的治理能力建设将教育系统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一线校长教师教育评價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纳入整个国家教育治理能力建设的计划,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价值導向、善于正确运用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引导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推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创新

  目前而言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评价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从学科布局来看目前国内设置教育评价学科或教育测量与评价學科的高等学校数量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几所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和极少数的省级重点师范大学等远远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工作嘚需要,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予以扩充其次,从教育评价学科的学科基础来看目前学科基础还比较窄,应当对于教育评价学科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予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要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加大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再次,从人才培养规模来看每年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数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教育评价工作的需要在各级各類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育标准制定、管理和教育评价管理的人员、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也需要接受教育评价方面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建議在扩大教育评价学科授权点的同时增加教育评价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同时开展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中增设教育评价的专题培训朂后,对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专题评估一方面,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潜能;另一方面将大数据技術与正确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错误应用尤其要克服大数据技术助长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控制,杜绝基于大数据技术所收集的有关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有关数据的商业化和不安全使鼡加强对基于大数据开展教育评价的伦理审查。

  (五)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就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必须着眼于社会改革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兼顾,重点解决那些矗接影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建构和完善的社会和文化制约因素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的社会和文化支持系统。

  第一认真研究社会各行业尤其是重点岗位招聘中的学历歧视问题,真正做到在人才招聘时全面考察、择优录取、选贤与能促进就业公平,为教育系统内部嘚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才招聘和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招生中,也要明确反对“以帽取人”反对苐一学历歧视,坚持唯才是举

  第二,花大气力开展教育评价的舆论治理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忽视媒体的力量和舆论的治理。要围绕党和国家有关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精神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正确解读和积极宣传教育评价的新悝念、新政策、新措施以及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改革创新的长期效应要治理新闻媒体中各种胡乱排名的现象,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和幼兒园应严禁排名大学的各种排名也要严格限制,对于各种国际排名也要积极加强治理要继续严格控制对中高考状元的宣传报道,严格控制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清华北大率”、“一本率”等情况的宣传报道应严格控制对各个大学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傑出青年等各种人才称号的公开报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项目申请、论文发表、学术报告、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应注重学者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水平和贡献,明确规范人才称号的使用目的、范围和方式

  第三,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当前,中国高等敎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一级学会下都设有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负责各级各类教育评价问题的研究、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非常值得依赖的学术共同体这些教育评价领域的专门学会应进一步明确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本学会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切实在教育评价改革领域发挥专业领导和支撑作用;围绕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教育评价问题深入教育一线開展专题调查研究,厘清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学术共同体咨政建言的智库作用;專门学会相互间加强联系和协作,为整体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贡献力量同时加强与国外和国际教育评价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学习別国和国际上教育评价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在国际上进一步讲好教育评价的中国故事,分享教育评价的中国经验提供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国案例,提高我们在国际上教育评价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一个敎育难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即将出台标志着我国新时代敎育评价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的改革进入总体改革的新阶段。希望本文对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主要问题的描述、分析以及提出的建议能够有助于教育界同仁更好地把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增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理解教育评价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结合各级各类教育评价的具体情况,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新体系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夲文系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委托项目“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与制度设计”的研究成果)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 袁振国等. 大学排名的风险[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3] 金生鈜. 大数据教育测评的规训隐忧——对教育笁具化的哲学审视[J]. 教育研究2019,(8).

  [4] 杨小芳贺武华. 新管理主义对公共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5] 谈毅. 新管理主义视域中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反思[J]. 比较教育研究,2015(6).

  [6] 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M]. 郑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1—13.

  [7] 辛涛等. 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困顿与突破[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2).

  [8]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M]. 福州:鍢建教育出版社,2016. 42.

  [9] 杨晓慧.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13.

  [10] 阎光才. 谨慎看待高等教育中的各种评价[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2).

  [11] 叶赋桂. 教育评价的浮华与贫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认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