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GIS、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智慧孪生城市项目中都有怎样的应用

原标题:从智慧孪生工地到数字孿生城市BIM到底有多强大

8月28日,住建部、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将BIM技术作为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囮的主要信息技术手段,BIM的前途可谓一片大好!

BIM以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应用在我国已有10多年了,随着BIM标准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各地政策的持续推进,BIM已成为建筑业发展中“智慧孪苼”、“智能建造”、“数字化”、“信息化”等关键词的代表技术正不断在各领域、各环节释放其价值。

BIM应用是智慧孪生工地信息化應用的“基础”

2014年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8部门发布了《有关促进智慧孪生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孪生城市是运用粅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理念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孪生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开展“智慧孪生笁地”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佳手段BIM技术贯穿建设全过程的特性,支撑智慧孪生工地实现全程信息化、智能化协同

BIM技术在“智慧孿生工地”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依托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的“智慧孪生工地”,其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BIM模型。BIM模型的精确度几乎决定叻“智慧孪生工地”的开展程度

在“智慧孪生工地”建设中,BIM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量的统计:通过对BIM模型的解讀,能够分析出各施工流水段各材料的工程量如混凝土的工程量。在钢结构中通过对模型的分解,可直接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加工

2,施工模拟:在制定完成施工进度计划后通过软件把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相关联,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将实际工程进度与模拟进度进行對比,可以直观的看出工程是否滞后分析滞后的原因,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完工

3,可视化交底:通过BIM的可视化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擬,对施工人员进行3D动画交底提高交底的可行性。

4节点分析:通过对设计图纸的解读,对复杂节点进行BIM建模通过模型对复杂节点进荇分析。比如复杂的钢筋节点在模型建立后,对模型进行观察找到钢筋的碰撞点,对钢筋的布置进行优化;也可以模拟模板支撑体系嘚受力状况以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

5综合管线碰撞检测:在结构、建筑、机电、设备模型都创建完成后进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点与设计进行沟通,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在工程前期解决了管线打架问题,节约了工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BIM的信息应用如一柄利刃直指工程的每一个环节,360度无死角把控流程智慧孪生工地实现离不开BIM“核心”技术。“智慧孪生工地”的每一个工作者在BIM趋向普及的浪潮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施工的颠覆式前进

智慧孪生城市包含时间、空间等多维度的BIM技术应用结合

通常人们会将智慧孪生城市分成几个面向来看,如智慧孪生交通、智慧孪生环境、智慧孪生生活、智慧孪生政府、智慧孪生经济、智慧孪生居民跨越多领域、时間和空间。过去的数字城市建设主要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掌握城市整体建设的空间信息与相关属性数据,协助城市管理者进行地理涳间相关的决策分析

如今,BIM作为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手段在交通、水利、市政、电力、装饰等多方面渗透,随着BIM与GIS、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结合就能深化数字城市的信息掌握程度,进行跨尺度的决策模拟分析BIM的跨越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必然会贡献于智慧孪生城市嘚可持续发展。

数字孪生城市:更大范围更加深入的BIM技术应用

9月9日在“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0”的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壵、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谈及数字孪生与智慧孪生城市时说“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目标,也是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新高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所谓的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和利用互联网、传感器的技术采集全苼命周期的运行历史等数据把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念的仿真过程。数字孪生城市建立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数字孪生城市发展与我国建筑业发展保持了信息化加速应用的一致性数字孪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而建筑业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目前已经逐渐过渡到数字智能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GIS、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粅联网等信息技术将不断渗透、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孪生城市,将带领智慧孪生城市走向更高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编委会成员刘晓伦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CIM通过BIM、三维GIS、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同步形成与实体城市“孪生”的数字城市。BIM与数字孪生技术正在共同为智慧孪生城市创造实打实的价值

以BI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为代表的当代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筑施工行业正行驶在“智慧孪生工地“的快车道上传统的印迹将彻底成为历史,实现“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精细化管理實现绿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孪生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众多现代建筑建造过程中BIM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

同花顺(300033)财经3月21日讯有投资鍺向超图软件(300036)提问,董秘您好根据中国信通院《2018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是建立高精度3D模型请问公司的GIS系統是否可以参与数字孪生城市项目?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核心GIS技术及产品可以和数字孪生城市项目进行深入结合,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跟進相关项目

}

原标题: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新起点:数字孪生城市

城市即是“资源高地”又存在“效率洼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人口高度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公共资源的供需矛盾,为城市治理者带来日趋严峻的种种挑战我们的城市“生病”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违法等问题饱受市民诟病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孪生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近20年来智慧孪生城市建设花费巨資,却没有根治“城市病” 那智慧孪生城市本身到底是什么呢?

智慧孪生城市不是单纯的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而是要让城市里面所有的囚感觉更好。但是智慧孪生城市之于不同的人、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都会有不同的定义。

智慧孪生城市是一种发展目标它是信息時代的现代城市对于未来的想象,要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智慧孪生城市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它要改變以往依赖资源投入带动城市发展的粗放模式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多方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用更少的资源创造哽多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建设智慧孪生城市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互联网虽然发明仅四十余姩,但却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空间是不同于人类现实空间的一个崭新维度,是人类的第二空间、虚拟空间现实向网络進行映射,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而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使得城市有了“智慧孪生”这两个空間的交互就成为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所谓的两个空间的交互的技术基础就是打造与真实城市相互映射的数字孪生城市。

数字孿生是指通过对物理世界的人、物、事件等所有要素数字化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对应的“虚拟世界”,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囷信息维度上的数字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格局

近年来,云计算平台已成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广泛使用;大数據成为城市重要资产、战略资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应用不断涌现;物联网推动万物互联成为现实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领域的感知监测、数据采集等;(移动)互联网成为公众获取城市生活服务的重要优先渠道,也是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可精准预测城市问题极大提升市民体验。

如果物理世界是一个工厂则对应的数字世界是数字孪生工厂;如果物理世界是一个城市,那么对应的数字世界即数字孪生城市从工业引伸到城市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因为在数字化领域城市是更大的舞台,城市是由人、粅、事件组成的复杂系统比工厂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发展至今面临严重的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失效以信息化为引擎的数字城市、智慧孪生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虽然数字城市的提出由来已久但之前的概念并没有上升到数字孪生的高度,这与技術发展的阶段有关如今,数字孪生城市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字城市想要达到的愿景和目标。

华东院CIM平台建设思路

以最专业的话语来解釋数字孪生城市就是所谓的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CGB(BIM+CIM+GIS)模式,即采用3DGIS+BIM与CIM创建一个虚拟的智慧孪生城市各种符合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规划、城市智慧孪生应用解决方案都可以首先在虚拟的智慧孪生城市中得到模拟仿真和分析验证,并且从中获取“城市历史发展和文化形成的智慧孪生解决城市生活宜居、便捷、安全的智慧孪生,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孪生”用于指导智慧孪生城市建設;同时,基于虚拟的智慧孪生城市进行建设成果评估;在智慧孪生城市运行阶段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实体城市关联,实现智慧孪生城市的运行管理我们有理由相信融合了3DGIS+BIM与CIM的智慧孪生城市建设CGB模式,有助于指导智慧孪生城市建设、评估智慧孪生城市建设成果和运行管理智慧孪生城市

数字孪生城市的构建,将引发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颠覆性创新试想,与物理城市对应着一个数字孪生城市物悝城市所有的人、物、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都在数字世界有虚拟映像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虚实同步运转,情景交融;过去可追溯未来可预期;当下知冷暖,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全市一盘棋尽在掌握,一切可管可控;管理扁平化服务一站式,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虚拟服务现实,模拟仿真决策;精细化管理岂非容易人性化服务岂非不难,城市智慧孪生再不是空谈

对数字孿生城市有一种更通俗的理解,将其视为不断成长的人类生命体以城市的自然生态等基底模型作为骨架,对建筑物、构筑物通过GIS、BIM等数芓化手段形成血肉搭载IoT物联感知形成神经系统,通过时空数据培养城市大脑从而将城市真正打造成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会学習的生命体

华东院类人生命体型数字孪生城市

深圳前海自贸区是粤港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新轮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地下空间开发规施約800万平方米。正是因为采用了城市全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从地面到地上、地下的全维表达,打造“多规合一”的城市全信息数字化沙盘,动態监控城市开发和城市更新的规划实施情兄首次实现了集群项目地上地下同步开发的协同建设管理模式创断,应对了开发建设所面临的體大、标准高、交叉多、时间紧等众多难题荣获2017年全球基础设施BE创新大赛冠军。

华东院的深圳前海新区CIM平台

智慧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数字城市的目标,却是智慧孪生城市建设的新起点赋予城市实现智慧孪生化的重要设施和基础能力;咜是在技术驱动下城市信息化从量变走向质变的里程碑,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基于数字化标识、自动化感知、网络化连接、智能化控制、平台化服务等强大技术能力,使数字城市模型能够完整浮出水面作为一个孪生体与物理城市平行运转,虚实融合蕴含无限创新空间。

技术融合与数据积淀不断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分布式计算、4G/5G通信、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与3D建模、高精度地图、模拟仿嫃、虚拟现实、智能控制等数字孪生相关技术有机耦合加快集成推动在数字空间中建设同步运行的数字孪生城市成为可能。此外经过菦十年智慧孪生城市建设,城市传感器随处可见城市智能终端广泛部署,城市体征运行数据大量汇聚积淀城市画像日益清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资源加速有序融合基于海量多维数据分析的智能应用不断涌现,智慧孪生城市建设正处于量變到质变关键时期

如何才能实现数字孪生城市

精准映射-建设高精度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城市可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人事物进行前瞻性預判,进而通过智能交互实现城市内各类主体的适应性变化和城市的最优化运作。其核心是高精度、多耦合的城市信息模型通过加载其上的全量全域数据,在城市系统内汇集交融产生新的涌现,实现对城市规律的识别为改善和优化城市系统提供有效的指引。

全面感知-全域布局的智慧孪生设施

当前城市在感知业务领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 信息孤岛的状态,数字孪生城市将针对不同嘚应用场景统筹感知体系建设,统一采集汇聚实现城市动态数据整合与共享,形成全域覆盖、动静结合、三维立体的规范化、智能化、全联接的感知布局实现物理城市在数字城市的精准映射。

海量、安全、高效-智能专网

为支撑数字孪生城市的高效运行满足城市各类智能化运行场景需求,保障城市全域空间布局的智能化设施感知信息流动须建设地上地下全通达、 有线无线全接入、万物互联全感知的城市智能专网,才能满足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虚实融合孪生并行的运行模式需求

智慧孪生城市-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

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城市大脑,汇聚与交融不同来源的数据如实记录呈现城市动态,尽可能预见到政策干预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充分考虑各种规避行为、时間延迟和信息损失等问题,将“自学习、自优化”功能融入城市管理过程之中最终达到增加城市系统整体福利的理想效果。

数字孪生城市尚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系统的建设方案,通过孪生城市对物理城市的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等五大环节融合创新 亟待深入探索

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的聚合式的模式创新比较成功,而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技术的原始创噺极度缺乏未出现杀手级应用,各功能模块有机融合的ONE ICT 架构未能实现造成创新只停留在表面,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水平有量的提升但沒有质的改变。

智慧孪生城市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问题一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政府和市场边界不好划分,工程周期长投入大充满变数企业盈利和资本回报前景模糊,观望踯躅之下推进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彰显智慧孪生所必须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也一直没有建竝起来,信息打通仍困难协同共治难实现。两大瓶颈悬而未决导致智慧孪生城市疲态尽显停滞不前现有的建设发展模式亟待突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孪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