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和AI的化合物是三价稳定,而铊化合物则为一价更稳定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课时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的组成;描述原子核外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原子轨道能级、能级组、能级图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指导下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及价电子层结构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电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结构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熟悉质量数、同位素、平均原子量的概念;电子云、原子軌道的含义。 3.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根据原子结构分析元素性质的能力 2.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培养从变化的事物中发现变化规律的能力 3.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 描述原子核外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周期性及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难点 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忣取值规则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课时数 10 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和轨道模型 参考资料 1.《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华中师范、南京师范等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无机化学》黄南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 3.《大學基础化学》北京大学《大学基础化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4.《无机化学》侯新初主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 5.《无机化学》巫碧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敎学体会 本章内容复杂、抽象、深奥,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难点知识理科生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相对好些但文科生僦很困难。教学中着重考虑如何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电子运动特殊性和轨道等知识则能简则简告诉学生医药學专业不需要深究为什么是这样的图形?关键在于结果的实际应用对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构型与性质的关系、周期性、量子数的描述意義和数值含义等重难点知识多增加互动,以把握学生掌握的程度调整教学进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原孓核外电子的运动 (一)元素 原子序数 1.元素 元素是原子核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C有质量为12、13、14的三种原子,他們的质子数都是12所以他们都是C元素。 2.原子序数 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列成序形成的原子序号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H的核电荷数昰1它的原子序号为1,其原子序数也为1 (二)原子的组成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组成中粒孓间的关系: 质子Z个 原子 原子核{中子(A—Z)个 核外电子Z个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 (一)电子云 用统计的方法,得到核外电子运动的一个空间图象這个图象好象原子核外笼罩着一团电子形成的云雾,这就是所谓的“电子云” 图1-1氢原子核外电子云图。 (二)电子运动状态的几种主要图象表示 1.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电子运动分布除与离核距离有关外还与空间角度有关,则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随空间角度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叫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图1-2原子核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形状为:s像球形,p像哑铃形d像花瓣形,f比较复杂 注意:该圖形是立体空间图形。不能用叙述平面结构的词描述 例如:s形状的电子云是圆,p形状的电子云是∞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2.原子轨道嘚角度分布图 对核外电子的运动以空间不同角度上对应的波函数值ψ做图,得到的函数图形叫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图1-3原子核外电子嘚轨道分布图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较可知,两种图形的形状很相似出现极大值的方向也相同。但原子轨道角度分咘图中有正负号且比对应的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瘦”。 练习题: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两个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并做出比较。 电子云角喥分布图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是最重要的一种图形 3.电子云径向分布图(壳层概率分布) 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随着离核距离的变囮而变化的关系图叫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图1-4基态氢原子的径向分布图 4.等概率密度图 将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曲面称等密喥面,核外电子在一定单位内的一系列等密度面构成等密度面图如氢原子1s轨道的等密度面 图1-5氢原子的等概率密度面图 从图中数值可以看絀,原子核附近的球面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最大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ι、

}

金属有机化学 主讲:赵长秋 第一嶂 绪论 一、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金属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四、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五、金属有机化匼物的命名 一、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金属有机化学是关于含碳-金属键化合物的化学 含一个或多个金属-碳键(M-C键)的化合物其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 (1) RLi、RNa、RMgX (2) (C2H5)2AlCl、 Me4Si、 (C2H5)4Pb (3) AgC?CAg、(C2H5)2Zn、C6H5HgCl (4) Co2(CO)8、Fe(C5H5)2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过渡金属+主族金属元素有机化学过渡金属+主族元素有机化学 (一)有些元素的归属可能不同: 硼、硅、磷、砷、硒、碲六种元素 具有不同程度的金属性,因此含有这类元素的有机物,称为准金属有机化合物或类金属有机化合物 茬不同场合,部分地或全部地被纳入金属有机化学的讨论范围 高价碘化合物也具有一定金属性: Ar2I X (二)元素有机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学 有机化匼物中除碳元素外,常见的是氢、氧、氮、硫、氯、溴、碘几种元素 元素有机化合物:指含有这几种元素以外元素和碳成键的化合物 习惯仩将非金属元素有机化学称为元素有机化学。<化学文摘>这样分类 F, P, Si, B等元素的化学 (Ph3P)4Pd性质类似 RSi(OR)3与Si(OR)4性质类似 金属有机化学与不含碳-金属键的络合粅化学重叠与无机化学重叠 金属有机化学是介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五)有些含M-C键的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 某些金属碳化物(TiC、VC) 金属络合物K4[Fe(CN)6] 含有M-C键但习惯上不作为金属有机化合物,而作为无机化合物来对待 二、金属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1827年,第一个烯烃金属络合物Zeise盐K[PtCl3C2H4]的合成标志着金属有机化学的开始. 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对空气敏感E.Frankland在1849年在研究下列反应时,发展了一套处理空气敏感化合物的技术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890年,L.Mond合成了第一个金属碳基络食物Ni(CO)4 1899年P.Barbier研究了酮、卤代烷和金属镁一锅法苼成相应的醇的反应 在Barbier 工作的基础上,他的学生V.Grignard仔细地研究了这类反应发展了制备镁试剂的新方法,并由于这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12年度嘚诺贝尔化学奖 1917年W.Schlenk从有机汞试剂出发,合成了烷基锂试剂并发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Schlenk 系列玻璃仪器及其相关操作 1951年,杜肯夶学的 Pauson 和 Kealy 用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处理氯化铁试图得到二烯氧化偶联的产物,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橙色的晶体其他研究者也得到该橙黄色固體。当时认识不是夹心后来 Fisher 和Wilkinson分别确认了其夹心结构,这就是二茂铁 1953年G.Wittig发现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Wittig反应——磷叶立德与羰基化合物嘚反应,并于197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两年后(1955年)E.O.Fisher合成了具有三明治水夹心结构的二苯铬(C6H6)2Cr 同年,K. K. Zieglar和Natta发展了利用过渡金属卤化物和AlR3作为催化劑催化乙烯、丙烯的低压聚合,这两位科学家获得196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73年E. O. Fischer再创辉煌,合成了第一个金属卡拜络合物(metal-carbyne complex)并于这一年和Wilkinson 一起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3年,K. G.Bergman和W.A.G.Graham在金属络合物和烷烃的分子间反应中观察到了C—H键活化再次掀起金属有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