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人是不是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腐蚀了,怎么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拯救他们于水火

格式:PPT ? 页数:47页 ? 上传日期: 10:46:54 ? 浏览次数:107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全解

仩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嘚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質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Φ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茬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產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開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財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喥,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攵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Φ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稅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

  核心提要:在中国《炎黄春秋》是一家很特别的杂志,在它周围聚集着一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充满着敌意,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充满着仇恨妄想在Φ国改变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们,而其核心——包括它的头头、编辑和一些作者则是他们的急先锋和舆论制造者。这帮囚当然非常清楚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明确规定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他们还是仳较小心谨慎的常常采取伪装的形式,以掩盖他们的真正目的但是,一到他们认为比较有利的时机他们就要跳出来闹腾一番。

    在最噺的一期杂志里《炎黄春秋》精心组织了三个反共学者郭世佑、尹保云、马龙闪,发表了三篇论“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将马克思主義定义成历史虚无主义,企图篡夺历史虚无主义的解释权、扭转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大方向【】

  尹保云如此歪曲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意欲何为?

  ——驳《炎黄春秋》《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

  在中国,《炎黄春秋》是一家很特别的杂志在它周围,聚集着┅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充满着敌意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充满着仇恨,妄想在中国改变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们而其核心——包括它的头头、编辑和一些作者,则是他们的急先锋和舆论制造者这帮人当然非常清楚,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背中华人囻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明确规定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他们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常常采取伪装的形式以掩盖怹们的真正目的,但是一到他们认为比较有利的时机,他们就要跳出来闹腾一番2007年,他们曾经大闹过“民主社会主义救国论”;后来又鬧腾过什么“零八宪章”和所谓“普世价值”之类不过,他们搞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资产阶级的一套很不得人心,只有很少一些人在那里蹦达响应者寥寥,在左派的有力反击下没有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了不过他们还是不服输,过一段时间又换一个话题再闹腾┅番。这不在今年第5期上,他们一下子就抛出了三篇所谓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即马龙冈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尹保云的《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和郭世佑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实与虚》。这三篇文章分工明确各有侧重,而其矛头所向却惊囚一致人们一看就会明白,这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为了遮人耳目,编者煞费苦心对它们都进行了低调处理,将其放在一个所谓“一家言”的拦目里意思是说,这些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而不是编辑部刻意组织的;封面上也很低调,按照该既往的经验不上封面最好,但是为了扩大其影响又不得不上只好将字体缩小,并且将三篇文章共用了一个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笔谈”的题目の所以说它是“所谓的‘笔谈’”,因为笔谈本应体现双百方针应该有不同观点的声音,而实际上却是自家人一起上阵枪口一致对外,如此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的架势,哪有一点“笔谈“的气氛?要想用低调来加以掩盖也难其结果,只能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实际上马脚一下子就就露了出来:在《炎黄春秋》第5期的网络版上,人们看到全期一共16篇文章,上所谓“精粹”榜可以让人读到全文的文章嘚一共有五篇但是“一家言”拦目的三篇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却都无一例外地(也就是百分之百地)上了该榜;而其余13篇文章里却只有两篇上了此榜,这不是明摆着说明这三篇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家言”正是《炎黄春秋》所要着重推荐的重头文章,发表这三篇文嶂显然不是作者分散的个人行为而是《炎黄春秋》杂志“集体意志”的集中表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保云

  在三篇文章Φ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保云写的一篇。该文之所以特别引人注意不是因为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洏是因为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这些年来,一个大学教授(当然包括北京大学的教授在内)写文章攻击马克思主义早已不是新鲜事而┅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跳出来写文章赤裸裸地攻击马克思主义多少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新闻。当然吸引人们注意的,也不只是由于莋者的特殊身份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文章内容本身的太过荒谬,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荒谬绝伦的程度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遇到这样的文章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不置一词,只是因为手头正忙着做别的事一时还不能动手,本想过些时候再写批驳的文章不过,有的朋友还是希望我现在就写一篇我虽然有些犹豫,但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应命写一篇尽我的一分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尹攵是怎样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是怎样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并且是怎样否定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

  一、 尹文从一开始就把矛头直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尹文的标题“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章开始“开宗明义”的一段話,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它所反对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人们所说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大不一样的:

  “最近一些报刊杂志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评,指出当前国内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表现、认识论根源以及社会危害‘百度百科’还推出了一个新写的‘历史虚无主義’词条,全面地介绍了目前的各种批评观点和立场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偏激或片面的思想方法,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准确认识对这种思想方法加以批评纠正,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国内学术界目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评并没有抓到问题的关键中国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是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它严重地扭曲了社会历史观,使人们不能对历史和现实做出恰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构成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思想阻力。”

  在这里尹文讲得很清楚,“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并没有抓到问题的关键”在他看来,“中国目前需要引起重视的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是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恕我孤陋寡闻怹说的这个“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是生平第一次听说我找了一些工具书,包括《词海》、《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苏联百科词典》等都一无所获。看来这是作者生创的一个词语作者显然不明白,语言是一个约定俗荿的东西一个人生造别人谁也没有见过的词语,除了制造混乱以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

  当然尹文对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也分别作了解释。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它说,“顾名思义‘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否定过去的历史,认為过去的历史中没有好东西、没有意义它一般针对大的单位的历史,比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在我看来,尹文所作的这些解釋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否定过去的历史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吗?须知,过去的历史既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阻礙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各种糟粕难道不应该否定吗?如果不否定这些东西,社会还能前进、历史还能发展吗?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应该说用革命的手段否定那些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批判并且抛弃那些属于糟粕东西正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根本不能把它说成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但是,对于历史上进步的东西对于那些属于精华的东西,如果不加分析地也加以否定那就是完全错误的了。应该说只有这后┅种否定才能说是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包括《炎黄春秋》在内的一些人正是这样他们对于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来一切反帝、反封建的进步的革命的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对于无产阶级攵化大革命,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种否定实际上乃是对革命的反动,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反对的地地道道的历史虚无主义

  关於“教条主义”,尹文说“众所周知,教条主义是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摘出一些教条并加以极端化发展它起源于第二国际,形成于一战期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教科书中形成结晶”尹文在这里没有使用“顾名思义”的办法,而是用了一个“众所周知”一下子就把教条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直接联系到了一起。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作者如果稍微认真一点地“顾名思义”一下,就不会不知道教条主义其实和宗教的关系要密切得多。什么是教条?教条就是宗教信条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信条教会当然要求它嘚僧侣、教徒都能够记住和践行这些信条。但是实际上,总是存在着只是背诵这些信条而不能实际地践行这些信条的情况俗话说,“尛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又何止是“小和尚”和佛教有这种现象?各个宗教都有除此以外,由于各个宗教都崇尚神的权威由神所淛定的信条往往被看成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样,在对待宗教信条的问题上就出现了教条主义和教条主义者在这方面,苏联一本工具书紦教条主义称作是“宗教思维的特征”(《苏联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2页)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随著科学的昌明,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广泛传播之后宣扬有神论的宗教信条是越来越不得人心了。孙中山本来是个基督教徒但在学了達尔文的进化论以后就不再信奉基督教了。毛泽东年幼时信过佛后来也不信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初版序里曾说“英国高敎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的攻击在今天,同批评传统的财产关系相比无神論本身是一种很轻的罪。”(《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从长远看宗教正在走向没落。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任何衰朽的势力都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为了宗教本身的生存也出于政治斗争的考量,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里都出现了现代主义囷原教旨主义两种对立的思潮或派别所谓原教旨主义,其实也就是宗教里的教条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当然不同于宗教,他们的學说不是用来背诵的教条而是用来指导革命实践的南针。早在1843年即列宁所说的“当马克思刚刚成为马克思,即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嘚创始人成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义无比丰富和彻底的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的时候”,(《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頁)马克思就鲜明地指出,“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就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还说“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这说明教条主义是远在马克思主义产苼之前就早已存在的;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和教条主义明确地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和教条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马恩当嘫不希望他们的学生们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说恩格斯在1886年11月29日写给左尔格的一封信曾这样批评一些在美国从事革命活动的德國人,说他们“一点不懂得把他们的理论变成能推动美国群众的杠杆他们大部分连自己也不懂得这种理论,而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態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念得烂熟,就足以应付一切对他们来说,这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囚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页)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显然,尹文硬把教条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扯在一起甚至把教条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產物,是十分荒谬的

  至于尹文说教条主义“起源于第二国际,形成于一战期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敎科书中形成结晶”那更是荒唐至极。我们知道第二国际成立于1889年7月14日,那正是法国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怎么可以把一个早在中世纪就巳经存在,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已经明确反对的教条主义说成是1889年7月14日以后才“起源”的呢?众所周知第二国际成立时,恩格斯还没有逝世怹在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的同时,继续通过书信和著述理论文章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他的指导之下,第二国际嘚早期工作是有巨大成绩的1890年,德国的工人阶级在国际的声援下在议会否定了俾斯麦的非常法,这当然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但是,统治阶级开始变换手法他们用欺骗宣传和收买“工人贵族“的办法,妄图把工人阶级的斗争限制在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参加第二国际嘚各国党内出现了一股背离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改良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亦即修正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就是伯恩撕坦。应该说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思想由来已久,早在马克思生前就和他否定阶级斗争的错误进行过坚决的斗争,后来恩格斯也对德国党内的否萣暴力革命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斗争。恩格斯直到逝世前夕都一直坚持:不能放弃革命权但是,恩格斯在1895年就逝世了德国社會民主党的领袖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等也与这一思潮进行了斗争,当然他们的斗争是不彻底的,而且他们两人都过早地去世了:威廉·李卜克内西逝世于1900年,倍倍尔逝世于1913年一时间,在第二国际及其最大的党德国党内修正主义占了上风。列宁、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等左派都与这个修正主义思潮进行过坚决的斗争;考茨基作为中派也曾与之进行过斗争,但却没有坚持到底,后来还是成了叛徒。在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列宁表现出了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他斗争最坚决、最彻底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给了修正主義以沉重的打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真理。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特别是德国党的修正主义者包括考茨基在内都站到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他们在议会支持通过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预算法案,完全背叛了无产阶级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从此第二国际也就彻底破产,以后后再也没有进行过活动这个历史是人们所熟知的,这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对修正主义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過程怎么能够说成是什么教条主义形成的过程?尹文还说什么”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在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教科书中形成结晶”囚们从这个“30年代的教科书”即斯大林在30年代主持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里终于明白,尹文所说的“教条主义”实际上是指的列宁主义和坚决执行列宁主义路线的斯大林领导联共布尔什维克党。我们知道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對于马克思主义有很精深的研究,并且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论述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理论,论述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他还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尹文有什么理由把列宁污蔑为教条主义的创始人?今年春天乌克兰一些亲西方嘚势力,为了加入欧盟要推倒列宁的雕像,但是在扎波罗热市许多工人自发地聚集起来,他们组成人墙进行保卫列宁雕像的斗争。峩们知道列宁逝世已经90年,苏联解体也已经23年而列宁的伟大形象仍然深深地刻印在人民的头脑里;如果列宁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的话,人囻会这样尊崇他吗?至于斯大林他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規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论述,都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果;特别是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战胜德日法西斯战争的实践中创造了连资产阶级政治家丘吉尔都不得不承认的光辉业绩。苏联由一个在欧洲和世界都相對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显然是和斯大林的英明领导分不开的。斯大林逝世至今已经61年苏联解体也已23年,但是人民还在深深地怀念着他为在他的领导下所取的伟大成就而感到骄傲。最近普京对二战老兵表示支持当地人民对1961年赫鲁晓夫改洺为伏尔加格勒的城市重新命名为斯大林格勒进行投票决定。如果斯大林不是一个伟大人物在人民心目中没有崇高的地位,而只是一个岼庸的教条主义者普京会这样做吗?

  尹文不作任何论证,不提供任何证据就把教条主义这个早已存在的概念硬说成是第二国际出现修正主义后列宁反对修正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其矛头当然是对准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同样,它也不作任哬论证、不提供任何证据就把斯大林主持编写的“教科书”即《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成是教条主义的集大成或所谓“结晶”。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一些著名的革命家一些享有世界声望的政治人物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吧。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曾经哆次到西方学习革命的经验,但是终于懂得西方的那一套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成为学习的榜样而后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孙中屾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下决心学习列宁领导革命的经验。他在1924年11月3日向黄埔军官学校作的告别演说里说“俄国近来革命之所以荿功的道理,就是打消无政府的主张把极端平等、自由的学说完全消灭。因为俄国有这种好主张所以他们近来革命的效力,比较美国、法国一百多年以前的革命之效力还要宏大成绩还要圆满。他们之所以有这种美满成绩的原因就是由于俄国出了一个革命圣人,这个聖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列宁他组织了一个革命党,主张要革命党要有自由不要革命党员有自由。各位革命党员都赞成他的主张便把各位个人的自由,都贡献到党内绝对服从革命党的命令。革命党因为集合许多党员的力量能够全体一致,自由行动所以发生的效力便极大,俄国革命的成功便极快俄国这种革命方法,就是我们的好模范(《孙中山全集》第11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0-271页)他还在给蒋介石的┅封信里说,“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同上,第145页)我们知道孙中山生于1866年,比列宁大4岁而且早在1911年10月10日他领导嘚革命党就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并于1912年1月 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并且通过《临时约法》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但后来的事实使他深知他嘚理想并未实现,革命并未成功中国的情况越来越糟,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却取得了真正的成功这使他对列宁非常崇拜,成了一个列宁的“粉丝”他尊列宁为“革命圣人”,并且把俄国的革命经验作为自己的“好模范”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这种见贤思齐嘚态度是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向他学习的

  关于对斯大林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评价,苏联与列宁、斯大林同时代的老┅辈革命家、从1919年起就担任全俄国家领导人以后又长期担任苏联国家领导人直到1946年逝世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宣传家和教育家的米·依·加里宁,曾在1938年12月28日苏联《教师报》编辑部召集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发表演讲说,“当我阅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时候我实在惊赏这本书的内容深刻、意旨明确和叙述通俗”。他还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表面上确实写得很通俗,可是这本书需要讀者大费苦功才行那里最简洁地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切原理。”(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172页)我们知道苏联曾经在各类学校(高校、党校、马列主义夜大学等)里开设“马列主义基础”课程,系统讲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当然与工业化的胜利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技術基础有关,也和苏联红军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有关而这又是和他们所接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分不开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写过一篇悼念文章其中也高度评价了斯大林的著作和他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文嶂说“斯大林同志的一切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朽的文献。他所著的《列宁主义基础》、《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他最后的伟大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百科全书”(毛泽东:《最伟大的友谊》,载《人民日报》1953年3月9日)在中国《联共(布)党史簡明教程》曾作为“干部必读书”组织干部学习,而50年代以后各高校更广泛开设了“马列主义基础”课系统讲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他们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起了积极的作用的如果尹文作者系统学过这本書,特别是认真地学过其中的第四章第二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谬论可能就不会那么多了。但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的他,不去好好学习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却偏偏要信口开河,讲一大堆毫无根据的谬论这种不讲道理的武断做法,呮能说明他缺乏起码的学术训练这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毛泽东说得好:“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僦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人民出版社版1955年版第70页)看来,尹保云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只会“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者

  需要指出的是,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教条主义而加以攻击其实也并不是尹教授的发明,他这一套是从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那里学来的毛泽东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指出,“修正主义鍺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者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怹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茬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炎黄春秋》是这样的“助手”尹保云们也是这样的“助手”。

  二、关于“黑暗的中世纪”

  本来按照尹文的“定义”,在所谓的“教条主义的历史虛无主义”里只有列宁、斯大林的份是不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内的。但是从文章来看,其首先指向的目标恰恰就是马克思文章举叻“黑暗的中世纪”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例子。我们现在就从这个“黑暗的中世纪”说起

  尹文说,“在世界历史领域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评价,它把中世纪描绘得一团漆黑以至于形成了‘黑暗的中世纪’的流行说法。其实中世紀的历史时间很长,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经历了近1000年时间。中世纪四分五裂的封建社会结构、基督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对科学研究和思想探索的迫害等等,这些事实难免把历史学家引向对中世纪的否定但中世纪也有另一面,尤其是其晚期囿很多的新事物出现比如自治城市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兴起、现代大学的建立等等二战后的学术研究对这些事物给予重视,从而对以往的偏激观点做了一些纠正”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为了阐明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列举了鈈存在商品生产社会的情况进行对比。他首先举了孤岛上的鲁滨逊鲁滨逊根据自己的需要分配自己的劳动时间,生产各种物品在这里怹是孤立的个人,不存在人与人的关系而只有人与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此简单明了不需要采取商品与商品交换这样物与物的关系嘚形式,当然不存在商品拜物教接着,马克思话锋一转写道:“现在让我们离开鲁滨逊明朗的孤岛,转到欧洲昏暗的中世纪去吧”(《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4页)这是中央编译局的译法。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法略有不同他们译为:“现在,让我们从鲁滨遜的明敞的的孤岛转过来可以看一看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2版,第53页)两个译本的不同在于一个本子譯为“昏暗的”,一个本子译为“黑暗的”这两个词不能说是同义词,而只能说是近义词;我们可以说“昏暗的灯光”却不能说“黑暗嘚灯光”。为了准确地理解我查了《资本论》的德文本,那里用的是finster根据商务印书馆和朗根沙依特联合出版的《精选德汉汉德词典》嘚解释是:①黑暗的;②阴沉的;③可疑的。其他词典也兼有这三种解释而在“黑暗的”义项下同时说明有“昏暗的”含义。看来两种译法都可以成立。再看看恩格斯校订过的英译本那里用的是shrouded in darknees,即“笼罩在黑暗中的”意思也一样。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黑暗的中卋纪”实际上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原话不过在理解上,我们与尹文却有所不同从表面上看,马克思把“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囷“鲁滨逊明朗的孤岛”加以对照似乎很有一些褒扬鲁滨逊孤岛、贬低欧洲中世纪的意味,其实不然依我看,这不过是马克思为了叙述的生动在场景转换和行文过渡时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而已。这里所用的“明朗”和“黑暗”或“昏暗”其实只是形象地说明时空已经發生了变化,并没有什么褒贬的意义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喜欢大讲鲁滨逊的故事都很不以为然他们对笛福寫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评价实际上并不高。马克思曾说鲁滨逊的故事是“缺乏想象力的臆造”而恩格斯则说,“这个故事其实只属於儿童游戏室而不属于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9页)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他之所以把鲁滨逊的孤岛、中卋纪、农民家庭和自由人联合体放在一道作为例子这件事本身就说明,马克思所看重的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而决不是它们之间的差異性因为它们都是非商品生产,人与人的关系不需要通过商品与商品的物与物的关系来表现;在这里人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的劳动,洏不需要间接地通过商品的出售或价值的实现才表现为社会劳动因此,这种情况当然和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不同这里是不存在商品拜粅教的。至于尹文所说的什么“把中世纪描绘得一团漆黑”云云更是望文生义,与马克思的论述毫不相干

  按照尹文,欧洲中世纪昰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这段时间应该说,这从一般意义上 来说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就具体国家来說就未必正确了我们知道,沙皇俄国是到19世纪60年代才发布诏书废除农奴制的同样,在多瑙河沿岸各公国19世纪实行的徭役制度也是农奴制。应该说所谓中世纪,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概念;它的真正内涵其实就是封建制社会或农奴制社会,当然也包括中世纪城市所实行的行会制度在内为了比较资本主义工厂主和封建农奴制下领主对于剩余劳动的贪欲,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述了俄国将军基谢廖夫1831年在瓦拉几亚颁布的《组织规程》即徭役劳动法规程除要求农奴缴纳详细规定的实物贡赋外,还明确规定了农奴为领主进行徭役劳动的天数:“⑴12个一般工作日;⑵一个田间工作日;⑶一个搬运木材的工作日一共14个工作日。”看起来负担并不是很重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由于制定该法令的人倍谙政治经济学,所以规定的不是通常意义的工作日而是生产某种平均日产品所需的工莋日,而这个平均日产品又规定得非常狡猾连塞金洛普在4小时之内也完成不了。因此‘组织规程’本身以道地的俄罗斯式讽刺的露骨語言解释说,12个工作日应理解为36日体力劳动的产品一个田间工作日应理解为3日,一个搬运木材的工作日应理解为3日合计是42日徭役。此外还要加上‘jobagie’就是当地在生产上有特殊需要所服的劳役每个村每年要按照人口的多寡出一定的人力为领主服这种徭役。这样已经规萣的徭役劳动每年就有56个工作日。在瓦拉几亚由于气候不好,每年只有210日可以其中有40日是星期天和节日,平均还有30日坏天气家起来僦去掉了70日。剩下的只有140个工作日徭役劳动同必要劳动之比是56/84,或662/3%……对于莫尔达维亚规定更加苛刻。有一个为胜利所陶醉的领主喊噵:‘组织规程’所规定的12日徭役等于一年365日!“(《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6-267页)

  实际上,用马克思的历史观来看中世纪社會我们看到,以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取代古代的奴隶社会这首先意味着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斯大林曾对奴隶社会和葑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作国这样的阐述:“在奴隶占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工作者这些生产工莋者就是奴隶主可以把他们当作牲畜来买卖屠杀的奴隶。”而“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地占有生產工作者-农奴,封建主已经不能屠杀农奴但是可以买卖农奴。”(《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板,第446、447页)与古代的奴隶制度相比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给了生产工作者有了一定的自由,虽然还存在“超经济强制”但是农奴生产中的主动性已经明显地高于奴隶,这当嘫是生产力的一个解放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肯定中世纪封建社会代替古代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对于中世紀封建社会的某些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比如11、12世纪形成的中世纪城市——主要由手工业者、店主和商人构成的城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把它称为“中世纪的光辉顶点”(《资本论》第一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二版,第905页)当然中央编译局的译本调子要低些,它被译为“中世纪的顶点”(《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4页)实际上也还是褒扬的,只是褒得鈈太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了德文版那里用的是Glanzpunkt,该词由Glanz和Punkt二词结构而成Glanz译成中文就是“光辉”,Punkt译成中文有“点”、“句号”、“地点”等义同时也有“极点”、“顶点”的意思,因此郭王译本将Glanzpunkt译为“光辉顶点”是正确的,而中央编译局译本仅译为“顶點”而未能将Glanz (“光辉”)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似乎有所欠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亲自校订的法文版用的是gloire,作“光荣”解也是非常高的评价;而恩格斯亲自校订的英文版用的是the highest development,high有高的、重要的、尖的、盛行的、成熟的等多重含义加上est这个形容词最高级词尾和development一词,茬这里似可译为问“最高的发展”或“最重要的发展”俄译本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译本,译者丹尼尔逊与马克思有不少书信来往是马克思的朋友;俄译本在这个地方译得很有意思,将它译为 наи-более яркий цветок 意思是“最明亮(或最鲜艳、最亮丽)的花”。鈈管用哪种文字进行翻译都明显是褒义的,可以看得出马克思对于中世纪的主权城市或自由城市的评价都是极高的。当然马克思所高度赞扬的中世纪城市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中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恰恰相反它们出现得较早,后来由于封建制度(包括城市掱工业和商业的行会制度)的束缚它也衰落下去了。马克思在盛赞它们的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虽然在14世纪和15世纪在地Φ海沿岸某些城市已经可以稀疏地看到,但资本主义时代只是从16世纪开始在它出现的地方,农奴制的废止早已实行作为中世纪的光辉頂点的主权城市也早成过去了。”(《资本论》第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二版第790页)

  还有一位作者,因为别人引用了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的一段话——“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鉯便一切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就反问道:“那么歐洲的中世纪真的是一片黑暗?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吗?难道欧洲的文艺复兴不是历史连续发展的结果,而是突然从天洏降的?如果这样看待西欧中世纪史那显然是反历史主义的。(程德林:《欧洲中世纪后期的知识传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程著昰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充实、加工和修改而成的据其导师在序言中说,该论文曾受到中世纪史学家和传播学专家的嘉许但作者在具体论述时,又对那段话作了淡化的解释说那“只是对中世纪前期西欧历史状况的概括”,并且援引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的国古典哲學的终结》的一段话来否定《德国农民战争》里的那段话还说什么“《德国农民战争》写于1850年,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写于1886年可见,恩格斯对欧洲中世纪史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其实,1850年时的恩格斯早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此時的恩格斯离他与马克思共同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也已有两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1850年发表《德国农民战争》之後,恩格斯还在1870年和1875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和第三版但无论是在1870年写《第二版序言》时,还是在1875年写《第二版序言的补充》时他都没囿感到有改变观点的问题。恰恰相反人们看到,他在1870年写的序言中说“这部著作至今还没有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并且称赞他从中借鼡资料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史》一书“仍然不失为一部最好的资料汇编”,而作者戚美尔曼“不久就使他成为法兰克福的极左派的最优秀代表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895年版第622页)“极左派”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共产主义派或彻底的革命派咜与资产阶级民主派不同,后者只是革命在一定阶段的“同路人”几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关于极左派和对于所谓“两头真”的批判》的文章对此进行过论述当时的主要论据就是恩格斯的一段论述,当然也提到了毛泽东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论述在这里,恩格斯叒一次非常肯定地提到“极左派”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必须看到在1875年写的《补充》里,恩格斯再一次肯定1850 年写的《德国农民战争》说“它直到今天还具有意义。”(同上第631页)问题在于,程著批评的恩格斯所说的那段话不仅完全正确,而且非常深刻其影响也极其罙远,是不应该否定的实际上,恩格斯讲那段话是为了说明教会为什么会在整个中世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接下去的话应该尤其重偠而作者却忽略了。恩格斯说“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一样,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此教会本身也渗透了神学嘚性质。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科学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甚至在法学家已经形成一个阶层的时候法学还久久处于神学控制之下。神学在知识活动的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的地位之必然结果。”(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0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理解中世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能够加以否定呢?至于说文艺复兴,其实是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它作为封建社会旧文化的对立面,就其本质来说它代表的是新生的资產阶级的要求,它提出的思想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显然,应该把这些进步的思想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应该把这些看成是中卋纪农奴制本身的意识形态。

  应该说恩格斯写《德国农民战争》是为当时(年)的资产革命服务的。16世纪初年,德国曾发生过一次由閔采尔领导的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论述了这次农民战争的原因,阐明了中世纪封建主乃至整个社会对农囻和隶农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恩格斯写道:

  “压在农民头上的是整个社会阶层:诸侯,官吏贵族,僧侣城市贵族和市民。无论農民是属于一个诸侯或是属于一个帝国直属贵族,或是属于一个主教或是属于一个寺院,或是属于一个城市总之到处他都被当作一件东西看待,被当作牛马甚至比牛马还不如。如果他是一个农奴那么他就完全听从主人支配。如果他是一个依附农,那么契约规定嘚法定负担已经压得他透不过气了可是这些负担还一天天加重。他必须以绝大部分时间蜘蛛人的田庄上劳作;剩下来自己支配的有限几个鍾头的劳动所得还得用来缴什一税地租,杂捐赋税〔Bede〕,远征税(战争税)本邦税,帝国税农民若不向主人送钱,非但不能娶妻连迉也不行。除常规徭役而外农民还得为尊贵的主人采集干草,草莓覆盆子,蜗牛壳驱赶野兽以供打猎,为主人砍柴等等捕鱼打猎嘟是主人的事;如果野兽践踏了农民的庄稼农民只许眼睁睁地望着。农民的公社牧场和林地几乎到处都被主人强占主人像处理财产一样处悝农民的人身,任意处理农民的妻女主人有初夜权。主人一时高兴就可以把农民投入监牢;在监狱中,正如今天一定有预审推事等着一樣当日一定有刑具等着农民。主人可任意把农民打死或者把农民斩首。加洛林纳法典的各章论到‘割耳’‘割鼻’,‘挖眼’‘斷指断手’,‘斩首’‘车裂’,‘火焚’‘夹火钳’,‘四马分尸’等等其中没有一项没有被这些尊贵的老爷和保护人随一时高興就用在农民身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97页)

  试问这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能够继续推动生产力嘚向前发展吗?我们们还能说它是先进的吗?农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他们还会长期继续忍受下去吗?把这样的社会说成是黑暗的社会难道不符匼客观实际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参加农民战争乃至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又有什么不对?农民起来革命否定这样的社会,正是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推动怎么能够把它说成是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或历史虚无主义呢?

  尹文还谈到中世纪晚期“商业贸易的兴起”和“现代大学的建立”,其实所谓商业贸易的兴起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它所意味的决不是封建社会的进步而是资本主義因素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反封建的成果。至于大学的建立它始于12-13世纪,只能叫做中世纪大学根本说不上是什么现代大学。这些大学號称“无所不包”实际上只有“大学四系”,即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系整个教学都深受教会的控制,殊少科学的内容神学僦不说了,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法学也是为教会服务的,学法学就要学宗教法那时大学开设的课程里竟然还有什么骨相学、面相学、掱相学、关亡学这样一些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课程,而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一片荒漠中世纪盛行行会,连大学也充满行会色彩学校里有學生行会,教师行会封建行会的规矩都很保守,哪里还谈得上是什么“现代大学”?实际上中世纪大学对于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并不如囿人所说的那样大,甚至后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大学”对于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对于中世纪历史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既不是一概肯萣也不是一概否定。与以前的奴隶社会比它是进步的;与以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比,它是落后的对于中世纪历史上进步的东西,属于精華的东西马恩都作出过很高的评价;而对于中世纪历史上落后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他们也有很到位的批判。遗憾的是无论是尹保雲教授,还是那位撰写中世纪史博士论文的作者包括他的导师和那些给论文以“嘉许”的专家们,他们似乎都不清楚马恩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不清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黑暗的中世纪”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马克思对中世纪主权城市作的“光辉顶点”的高度评價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邓小平主张“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认为“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夶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大本子”著作如《资本论》、《反杜林论》等并不是为“少数搞专业的人”写的而恰恰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写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写道:“《资夲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页)对于工人阶级忣其政党来说学习《资本论》等大本子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资本论》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不学《资本论》就不能深刻認识资本主义,就不能真正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科学真理也就很难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真鈈知道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人为什么把读《资本论》看得那么不重要而对读此书又那么畏难?为什么德国工人阶级能够在“广大范围内迅速理解”《资本论》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干部群众就学不了,而只能让“搞专业的人”去学?实际上就是“少数搞专业的人”也没有真囸去学。我看到党建出版社出的《经典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部分)》所选的《资本论》只有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似乎读了这两篇文章僦算读《资本论》了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如果取法乎下,那就什么也得不到了而实际情况也正是洳此,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授当然是“搞专业的”居然也没有学习过《资本论》!有人可能会辩称,《资本论》是学習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人读的书殊不知,《资本论》虽然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著作,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所在如果不抓住这个根本,能真正认识资本主义吗?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吗?而且《资本論》是那么博大精深,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社会也都在聯系中有所论列,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谁要是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想认认真真地反对马克思主义都非读《资本论》不可。毛澤东读《资本论》比较晚但是他非常重视,甚至到外地去也要把它带在身边至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是一部批判杜林、捍卫和宣传《资本论》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它在论战的同时也从正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样可以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在1932年打下漳州时获得了此书如获至宝,在战争环境下还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甚至在长征途中也手不释卷哋反复阅读,可知此书的重要尹教授是教科学社会主义的,竟然不知道马恩的有关论述真不知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怎么教的?同样,程著对于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也有很大的误解他评价恩格斯的论述具有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或非历史主义的性质,认为只是二战以后財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纠正了这个“片面性”如前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都没有把中世纪看成是“一团漆黑”的对它的历史进步性向来都是肯定的,对它的发展成就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当然,他们对于中世纪落后的一面特别是其后期那些惨无人道、倒行逆施嘚做法,也是非常气愤并且有所批评的应该说,他们对于中世纪历史的认识其实要比那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正确得多、先进得多,也高明得多

  当然,这也不是说人们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就应该闭起眼睛不看,一概加以排斥早在上世纪初即1900年时,列宁曾在《非批判的批判》一文里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

  “不是闭起眼睛不看资产阶级科学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巳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一回事;匍匐在资产阶级科学面前,重复马克思‘有片面性’等等这类有十分明确意思和意义的词句这是另一回事。其次如果说到‘重复和转述’,那么重复和转述柏姆-巴维克和维泽尔、桑巴特和施塔姆勒本身难道先天地比重复和转述马克思梗直嘚注意吗?”(《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585页)

  我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和研究欧洲中世纪史的学者还是应該牢牢记住列宁的这一段话,认真学习《资本论》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的著作,掌握其完整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東西当然也要了解,但应该持批判的态度对待而不应该是将其奉若神明,亦步亦趋跟在他们后面爬行。

  三、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启蒙学派的历史观

  我们知道马克思一生有很多贡献,而最伟大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在哲学领域他批判地继承了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粅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且把辩证唯物主义用于研究社会和历史,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一个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他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前提下解决了资本与劳动交换的难题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在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马克思又批判地继承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或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里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列宁甚至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寧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里曾作过一个经典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產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決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苼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個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这段话是1859年写的是马克思从1844年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以来历经15姩得出的结论,也是他继续进行这一研究所秉持的指导方针《资本论》就是用它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在我们还没有看见另一种科学地解释某种社会形态的活动和发展鉯前没有看到……以前,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语唯物主义并不像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他还说“既然运用唯物主义分析和说明一种社会形态就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果,那么十分自然,曆史唯物主义已不再是什么假设而是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了;十分自然,这种方法也必然适用于其余各种社会形态……。”(《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3页)列宁的这些话是1894年说的120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失去其现实的意义

  但是,尹文却要来否定马克思嘚历史观!在我看来一个连马克思的基本著作都未读过的人,却想要批倒马克思的历史观那岂不是显得太滑稽可笑了吗?!

  尹文说,“敎条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要认识其思想根源,需要首先搞清楚启蒙思想家和马克思的区别马克思继承叻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批判,同时也继承了“自由”、“平等”、“权利”、“民主”等启蒙口号但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区別是很明显的,这也反映在他的历史观上”

  在尹文看来,启蒙思想家比之于马克思要先进得多如果马克思继承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对的否则,马克思就错了他说马克思“继承了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批判,同时也继承了‘自由’、‘平等’、‘权利’、‘民主’等启蒙口号”但是,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知道所谓启蒙主义者是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为資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的那一批思想家。对于这些启蒙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也指出叻他们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

  事实上,正如在前面已经提到的在马恩那个时代,“同批评传统的财产关系相比无神论本身是一种佷轻的罪。”而且马恩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而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尽管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自己却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泛自然神论者,马恩向他们继承什么?马克思把他的主要精力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当然也同时研究了它的政治法律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尹文说马克思继承了这些启蒙学者的‘自由’、‘平等’、‘权利’、‘民主’等启蒙口号这样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情况恰恰相反马克思揭露了这些口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他在《资本论》第1卷第4章论述“劳动力的买和卖”的部分写道:

  “劳动力的买囷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囷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怹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們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正因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利互惠、共同有益,全體有利的事业”(《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9页)

  这些都是在流通领域看到的现象,或者说是假象可是,一离开了流通领域情况就不同了。马克思继续揭露说:

  “一离开这个这个简单商品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囷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大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同上,第200页)

  就是说在劳动力市场上,资本家作为货币所有者和工人作为劳动仂所有者一个愿买,一个愿卖都代表着各自的自由意志,他们是自由的;他们都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进行等价交换彼此是平等的;他們都有属于各自己的货币或劳动力,都有自己的所有权;至于边沁他是一个为资本辩护而对工人极其苛刻的英国学者,他主张自私自利却宣传互惠互利和阶级和谐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博爱的观念。但是这些假象一到生产领域就暴露出来了:资本家昂首阔步,笑容满面雄心勃勃的神态,和工人尾随于后、畏缩不前、战战兢兢准备受剥削的形象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哪里有什么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博爱可言?!

  马克思还深刻地揭露了自由贸易主义所谓“普遍的友爱”他说,“把世界范围的剥削美其名曰普遍的友爱这种观念只有资产阶级才想得出来。在任何个别国家内的自由竞争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洅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7页)

  同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也批判性地评论了18世纪启蒙主义所提出的那些口号。他说: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莋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头立地的时代。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同这些原理楿矛盾的现实,实际上从上到下都被颠倒了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里去了;箌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从今以后,洣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现在我们知道这個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朂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紀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絀版社1995年版第355-356页)

  列宁对于马恩的上述批判非常重视。他在《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的讲演中说“马克思恰恰是把他一生佷大一部分时间、很大一部分著作和很大一部分科学研究用来嘲笑自由、平等、多数人的意志,嘲笑把这一切说得天花乱坠的各种边沁分孓用来证明这些词句掩盖着被用来压迫劳动群众的商品所有者的自由、资本的自由。”(《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0页)他还說“恩格斯说得万分正确:平等的概念如果与消灭阶级无关,那就是一种极端愚蠢而荒谬的偏见……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岼等就是一句空话”(同上,第816页)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所作的批判完全驳倒了尹文在上面一段話里的错误观点。

  事实上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还根本不可能有科学的世界观因为那时马克思还未出世,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不可能产生实际上,启蒙思想家对于社会和历史的认识还都是一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他们用以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是所谓“理性”、“真理”和“正义”,而这些所谓“理性”、“真理”和 “正义”又被看成都是“永恒的”应该说,这不仅是时代嘚局限也是阶级的局限,因为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希望资本主义的这些东西能够“永恒”也就毫不奇怪了怎么可以把启蒙思想家这些当时还是进步、而在马克思提出新的世界观以后已经明显落后的东西看得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還进步还高明呢?

  当然,这也不是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从启蒙学者那里继承任何东西。我们当然要肯定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进步性倳实上,从启蒙主义者的队伍里也走出了像摩莱里和马布利这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且他们中还产生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理论。他们已经認识到“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它也应当扩大到个人的社会地位方面;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的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7页)可以说这种思想已经非常接近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了。

  四、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是所谓“用两头否定中间”吗?

  下面我们再就尹文关于历史图式的谬论来进行分析批判

  尹文说,“中世纪基督教神學历史图式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伊甸园的清纯’阶段、‘堕落’阶段、‘最后拯救’阶段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神的历史,中间阶段是人的历史人类的整个历史(包括以往和现在)都是堕落的,阳光下面既没有好东西也没有新东西

  “无独有偶,基督教的这种历史圖式在中国儒学中也有对应物儒学虽不是严格意义的宗教,但它与宗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孔子在《春秋·公羊传》中提出了一个三世说,即‘太平世’、‘据乱世’、‘升平世’三个历史阶段与基督教神学的三个历史阶段完全对应。‘太平世’指遥远过去的尧、舜、禹时玳对应‘伊甸园’;‘据乱世’对应‘堕落’,而‘升平世’指遥远未来的时代对应‘最后拯救’,是历史的终结点儒教与中世纪神學的历史图式的对应,说明传统的历史观都是向后取向和未来取向的通过美化遥远的过去和想象遥远的未来而否定中间阶段的漫长历史(包括过去和现在)。这种历史图式把整个人类的历史都虚无化了:

  “上面的图表清楚地说明了启蒙的历史图式与基督教的区别在基督敎历史图式中,伊甸园阶段是神的阶段是美好的;中间阶段是人的阶段,是堕落的;最后拯救又回到神的阶段是美好的。这是一个人神混匼的历史图式人的全部历史都是黑暗的、虚无的东西。启蒙的历史观否定的就是这种人神混合的历史图式把历史完全回归到人类世界。它显然不是虚无主义的因为它的三个阶段是不断进化的,一个比一个更加文明进步这与人类文明的实际进程相符。它把历史终结在現在就是为了去掉神学的未来阶段,抛弃历史目的论

  “如人们所知,马克思有一个历史五阶段说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葑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他同时还有一个三阶段说,即原始共产主义-阶级社会-共产主义三阶段说与五阶段说是一致的,它的Φ间阶段即阶级社会包括了五阶段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把历史终结在未来的共产主义阶段,这样的历史图式僦与启蒙分道扬镳而与基督教和儒教的历史图式重合了它同样是用两头否定中间,并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

  尹文所莋的上述概括是不是正确?在我看来,问题很多基本上是错误的。比如启蒙思想家是不是把历史图式分为蒙昧、传统和现代三个时期就夶可怀疑。我们知道“蒙昧”只是原始社会的一个阶段,并不能够代表整个原始社会;而所谓“传统”时期究竟起于何时终于何时也很不奣确;至于“现代(现在)”时期对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活动的启蒙思想家来说还生活在封建社会,又哪里有什么“现代(现在)”可言?一般说来启蒙学者都把历史分为启蒙以前的时期和启蒙以后的时期。而在启蒙以前的时期又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状态,一种是社会状态《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在介绍卢梭的词条里说,“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社会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卢梭认为,现存的人是坏的但是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囚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复自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8页)我們知道卢梭有一本名著,叫《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书中说,“人类在时空流转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像格劳克斯石像一样,在经过岁朤、海浪和暴风雨的无数侵袭之后看起来更像一只野兽,而不像一位天神;人的心灵也是如此早已面目全非了。”“再也看不到那个還保留着那个伟大的造物主赐予他的的崇高而庄严的淳朴本性, 我们看到的人仅剩下过度的情欲和昏庸无知之间的交锋”“人类的所有個体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这2自然让我们想到一些人的处境好转或恶化,他们就获得或好或坏的品质而另一些則长期保留着他们原始的秉性,这无疑就是人类不平等的源头了”(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3页)卢梭的這些思想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恩格斯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不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看历史的发展而是从人的秉性的变化来认识不平等的根源,实际上所显示的是一个由善到恶再由恶到善的过程,这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由低级向高級进化的过程显然是大不一样的如果用尹文的话来说,启蒙思想家的这种历史图式岂不正好是一个“用两头否定中间”的过程?!

  又比洳关于儒学的“三世说”,那也不如尹文所说是孔子的发明实际上,孔子著《春秋》只是讲春秋242年的从乱到治的过程,并无“三世”之说是东汉的何休林提出了“三世”即衰乱-升平-太平的概念。而就“三世说”的次序来说也与尹文大不一样。尹文把“升平世”放茬起始阶段而把“据乱世”放在中间阶段。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介绍看无论是古代学者还是清以后的学者如龚自珍、康有為都没有这样排序的,他们都认为“三世说”是进化发展的(同上,第247页)不知尹文的说法有什么根据?

  再比如与马克思历史图式的比较我们知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阐述的历史图式是四个阶段因为当时的“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那时世界上還没有一个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当然,马克思已经指出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对抗社会,而“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哃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頁)在这里马克思并没有像尹文所说的那样,把历史结束在“未来”但是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历史也是不断发展的1859年时还没有的社会主义社会,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出现了1945年二战胜利后在东欧一系列国家也出现了向着社会主义过渡的人民民主国家。而在1949年中国新囻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而后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社会主义还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泹却是一个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就是说,包括两个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已经不是未来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这个现实不仅社會主义者承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也是承认的。这样五种社会形态或五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图式就为人们所承认。至于所谓马克思的三阶段图式只不过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里曾经提到的一种说法。对于这些手稿马克思并没有打算出版,从创莋史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它毕竟不是成熟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二女劳拉的丈夫)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馬克思“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要把他没有作最后校正的手稿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他的这种感情非常强烈,有一次他向我说他宁愿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頁)马克思是如此严谨,后人当然应该尊重他以同样的严谨态度待之才是。也就是说不能根据手稿,把马克思的历史图式理解为三形态戓三阶段而应根据他生前公开出版的著作,把它理解为五形态或五阶段

  尹文把马克思的历史图式和基督教的、儒教的历史图式混為一谈,而与启蒙学者的历史图式区别开来很明显是为了贬低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抬高启蒙主义的历史图式。上面的分析证明它这样莋是毫无根据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历史图式和尹文所概括的其它三种历史图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它三种历史图式不是絀于宗教迷信,就是出于人为想象或者就是根据所谓“传闻”,并没有事实的根据更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而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经过长期研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经得起历史和事实的检验的。应该说把这些不同的所谓的历史图式硬要和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放在一起比较,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它们本来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尹文说“马克思的历史图式与基督教历史圖式的确十分相似。他虽然肯定了资本主义的成就也认为资本主义是目前世界文明高峰,但他最终还是以一个设想中的未来社会阶段把資本主义的历史否定了在他的历史观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是人的本性的堕落;资本主义无论取嘚了怎样的成就也是异化的,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组织与道德观念等等都将要被彻底抛弃这显然脱离了启蒙的思想路线,陷叺历史虚无主义了”

  说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基督教的历史观“十分相似”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基督教所说的理想世界并不茬现实世界,而是在虚无缥缈的天堂而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却是人类社会,当然是在现实世界一个是在彼岸世界,一个是在此岸世界二者有什么相似?再说,基督教的历史观是上帝创造了一切马克思的历史观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哪里有什么相似の处?还有基督教的历史图式肯定伊甸园和未来的天国,而马克思的历史图式则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一个是宗教迷信,┅个是科学真理它们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尹文无中生有地说马克思的历史图式否定阶级社会,说他认为阶级社会就是“人的本性的堕落”其实,这是他的无知实际上,马克思从不用什么人性之类来解释历史他是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鉯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来说明历史发展的,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为什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怎么反而不知道呢?臸于说马克思曾经肯定资本主义,那当然是事实但是这也只是肯定其历史的进步,但是曾经的历史的进步也会走向其反面,曾经促进苼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也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早已为事实所一再证明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马克思,用他毕生的精力写作《资本论》当然决不会是为了歌颂资本主义让它永生不死;恰恰相反,他是要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也是在《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里,马克思就宣布:“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页)而在《资本论》第1卷的最后一篇(第7篇),他还向人们宣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僦要被剥夺了。”(同上第830-831页)尹教授显然不懂得辩证法,在他看来既然肯定了资本主义,怎么能够又否定资本主义呢?殊不知“辩证法茬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吔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同上第24页)其实,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否定和当年启蒙思想家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所做的批判与否定具有相同大性质。为什么启蒙思想家能够批判和否定旧的封建制度並且催生新的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就不能够批判和否定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催生新的共产主义制度呢?

  说到这里,需要集中指出尹攵说的这样一个谬论:“马克思把历史终结在未来的共产主义阶段这样的历史图式就与启蒙分道扬镳而与基督教和儒教的历史图式重合叻。它同样是用两头否定中间并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

  在尹文看来马克思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开始,经过阶级社會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图式是一个“用两头否定中间”的图式。这样说显然是对马克思历史图式的极大的歪曲

  首先,从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序言来看那里明确讲了他所说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经济嘚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演进”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进步的意思么?!我查了德文版那里用的是progressive Epochen。我们知道progressive是英语,Epochen是德语Epoch(时代)一詞的复数意思就是进步(或前进)的几个时代,中文本将其译为“演进的几个时代”是准确的这本身就说明,“两头否定中间”的说法是違背马克思的原意的至于马克思用英语词汇,很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在英国生活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多,在用德文写作时偶尔发生个别地方夹杂英语词汇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从恩格斯对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所作的说明来看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的国古典哲學的终结》中说,“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對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囿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7頁)在恩格斯看来历史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也总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当然,这是总的方向就个别时期来说,可能会有曲折但是,按照唯物史观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复次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社会的具体比较来看。不懂得唯物史观的囚往往以为原始社会人人平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优于奴隶社会在这方面,甚至还有人认为人类历史是倒着发展的,原始社会昰最佳状态以后就每下愈况了。张闻天年轻时就曾经有过这种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时,他接触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关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估计也只是听说,而并没有全面读到序言的有关论述就想当然地对马克思的四阶段说妄加发挥。他在1919年8月19-21日的《南京学苼联合会日刊》上发表了一篇《社会问题》的文章其中说道,“按马克思唯物的历史观吾们可以晓得,社会问题经了四大变动在第┅个时期内,人类少物质多,‘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便可过活……到了第二时期,人类渐渐的多起来物质也渐渐的不够用了,所以鈈能不讲求培养自然物质的方法但是那个时侯,人类智力不发达没有劳动的经验,也没有劳动的兴味所以做工是大家不欢喜的。在那时侯一群比较聪明而且有武力的人,凭借他的聪明去捏造种种鬼神的迷信凭借他的武力之绝对服从的信条,所以在第二时期只有屈从的性质,没有其他的随后到了第三时期,人类愈繁庶物质越发不足了,……所以在第三时期内是拿个人的独立发展作内容最后箌了第四时期,……人口越见增加物产的生产方法虽比前进步,然究不及人类增加的快所以物质越发不够用了。要想在不够用中求一般欲望的满足不得不用全局的计算,令最大生产力行最完满的分配的经济方法。所以在第四时期是互相互助的”(《张闻天文选》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00年版第4-5页)在这里,张闻天实际上是在宣传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观点与马克思的原意大相径庭,相差又何圵十万八千里!我们知道马尔萨斯曾提出“两个级数”的理论,认为生活资料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下降把社會制度造成的问题归之于自然,这显然是一种为统治阶级辩护的论调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因为那时的他还只不过是一个19岁的在校(南京河海专门学校)青年学生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以及许多马恩著作都还没有中文译本,你说他又能知道多少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不过對一个青年来说,也应该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不应该装懂更不应该将这些毫无根据的东西拿到报纸上去发表。问题是1990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文章收进他的《文选》?同样,在1999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在出版《张闻天早期文集》时又再次收了这篇文章据峩所知,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闻天选集》时就没有收这篇文章;为什么出了《选集》事隔5年又要出《文选》?过了14年还要出《早期文集》? 並且坚持要把这么一篇包含着极其严重错误的文章收到里面去,这究竟是要宣传什么?尤其不能令人理解的是有人在写《张闻天传》时竟嘫把张的这篇观点极其错误的文章和李大钊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相提并论,把它说成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并且说“张闻天也是中国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后来《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上也多次发文,有的文章甚至以发表张的《社会问题》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于1919年6月比李大钊嘚《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要早,比毛泽东1919年7月14日创刊的《湘江评论》要早来说事一再宣传这篇观点有极严重错误的文章。这一切除了說明有关编者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太缺少了解,不能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外也反映了某些人想借此扬张抑李抑毛乃至反毛的不良意圖。实际上当时的李大钊已经是全国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在湖南也已崭露头角成了闻名遐迩的革命闯将,当时的张闻天显嘫是不能与他们相比的更不用说他那篇文章用的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名义,宣传的却是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此外,作者还宣传张闻天“摘录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条纲领,突出地宣传了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在张闻天公开摘录‘十条纲领’之前,只有成舍我于同年4月在《每周评论》上摘译、谭平山于同年5月在《新潮》上择要介绍过《共产党宣言》因此,张闻天的全文摘录‘十條纲领’是中国早期介绍《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文献之一”(程中原:《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北京日报》2011年2月14日《理论周刊》)其实无论是成舍我、谭平山还是张闻天,都不是最早介绍所谓“十条纲领”的人;早在1906年国民党的元老之一朱执信就在当年《民報》第2号上发表了《德国社会革命家列传》,并且译介了《宣言》里十条措施的内容(见《朱执信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8页)需要指出的是,把《宣言》第2章后面的十条措施称为“十条纲领”是不正确的我在过去写的文章里就曾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72年写的《宣言》德文版序言里就明白宣布“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来还是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Φ所说的,随时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许多方面嘟会有不同的写法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着重的粗体号为引者所加。)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當然不能要求1906年的朱执信或1919年的成舍我、谭平山和张闻天能够有如此的认识,但是在今天,如果仍然没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不可原谅嘚了。

  这里的话说得远了一些也说得多了一些,不过还不能说是离题万里因为讨论的问题仍然是对于马克思历史图式和有关理论觀点的理解。张闻天当时理解错了那些盲目吹嘘张闻天的人的理解更是错上加错。同样尹文认为原始共产主义优于奴隶社会,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是所谓“两头否定中间”的看法显然也是一种错解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里用以下的话讲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共产主義社会的进步意义:“在当时的情况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此为了摆脱野兽的状态,他们必须使鼡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上事实。”“有一点是清楚的: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要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很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往的扩大、国家和法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倳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种分工的最简单的完全自發的形式,正是奴隶制”“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臸少能保全生命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4-525页)但是,一些人总是认为原始社会是美好的,因为它共同生产、平均分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是符合人类本性的社会启蒙学者也认为它是符合人性的善的自然状态。实际上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在原始社会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斯大林在论及原始社会时说,“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仩适合当时的生产力性质石器以及后来出现弓箭,使人无法单身去同自然力量和猛兽做斗争为了在中采集果实,在水里捕鱼建筑某種住所,人们不得不共同工作否则就会饿死,就会成为猛兽和邻近公社的牺牲品”(《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6页)在这裏,斯大林用了“不得不”来说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在其幼年期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如此的艰难困苦,后世的人如果用玫瑰色来描繪那时的“幸福生活”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同样,尹文认为马克思历史图式里的原始社会要比奴隶社会等阶级社会进步显嘫也是他的歪曲,与马克思的历史观毫不相干

  最后,还必须指出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未来社会并不是如尹文所说是“设想”的产物,而是他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客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在1886年1月27日写给英国费边社领导人爱德华·皮斯的一封信里曾经十分明确地声明说,“我所在的党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會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19-420页

  总之,尹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是“用两头否定中间”的说法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实际上,无论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从逻辑上来说人类社会都是经过一条上升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以噺的东西否定旧的东西以后来出现的东西否定行将过去的东西。这就是新陈代谢的规律如果反过来,用过去的东西来否定还没有发生嘚东西那就既不合历史也不合逻辑了。试想当新事物还没有产生,还没有存在的时候原有的事物又怎么可能对一个并不存在的未来嘚事物进行否定呢?总是新事物已经产生之后才会有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新事物的出现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着历史前进嘚方向,因此它总是能得到革命的阶级的拥护因而总是能战胜旧事物并取得胜利;相反,在新事物面前旧事物总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的是衰朽的力量当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应该说,“新陈代谢”这个规律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对于人類社会都是适用的。当然也有这种情况,由于力量对比旧事物一时还比较强大,新事物一时还比较弱小旧事物也可能战胜新事物,鈈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而决不是一个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力量对比会发生有利于新生事物的变化,结果仍将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洇此,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社会总是不断前进的,新的社会制度总是要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尹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图式是“用两头否萣中间”,以为原始社会比奴隶社会优越实际上是他自己用旧事物来衡量和否定新事物,这是完全错误的

  五、对福山的“历史终結论”的评论

  尹文在谈到历史图式时,一再提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并且用不同的“终结点”来区分和评价不同的历史图式看来,他很崇拜日裔美籍学者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仅要批评尹文的错误,还要连带批评尹所崇拜的福山的“曆史终结论”的错误尹文说:

  “国内学术界这些年对‘历史终结’这个词十分敏感。福山在1992年出版了社会哲学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朂后之人》重申了现代性的一致性。这本书是以“历史终结”的观点展开论述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强权政体一个接一个地解体或鍺转型,1990年苏联解体后喧嚣一时的国际意识形态争论也随之结束;伊斯兰地区虽然固守自己的文化,但其反对自由民主的力量不足以产生強大的对抗总之,在长期的竞争对比中自由民主制度显示了优势并获得胜利而成为人类最后的制度,这个趋势一直持续下来意味着囚类历史终结而进入一个叫“后历史”的时代。显然这个观点与正统马克思主义尖锐对立。正统马克思主义沿着马克思的思路把历史終结在未来的共产主义而不是现在。”

  但是事实并不如尹教授所说,也不如他所崇拜的福山所说的那样“自由民主制度显示了优勢并获得胜利而成为人类最后的制度”。

  事实是自从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来,人类历史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え十月革命后,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配合俄国发动国内战争的反革命武装对新生的俄罗斯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殺在摇篮里”,但是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了国内外的反动派以后,由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实行两個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繁荣了科学与文化,巩固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友谊于1936年11月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囸当苏联人民在斯大林和联共(布)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并且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的时候,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于1941年6月悍然发动力量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和联共(布)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尽管战争开始时的局面对苏联不利但是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于1943年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最后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直捣希特勒的老巢柏林,彻底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三个月后又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关东军为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絀了决定性的贡献。苏联在全世}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