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以太网的特点是什么

到今天位置我自己一直在摸索車载以太网的问题,实在是困惑不已从顶层的问题待落地的应用,需要跟诸位大神了解讨教一下

1、车载以太网的胶股距离对于数据传輸的影响有多大?车载以太网的胶距要不CAN线的胶距小很多同时进入塑件前的放开长度也有硬性标准,这个标准的原理是什么请不要EMC三個字母结束回答,还有就是线径现阶段以太网的线径越来越小现阶段使用的是0.13mm2,下一阶段有可能开始转向0.05mm2原因?

2、车载以太网的组网方式主要是通过switch来完成那么百兆和千兆以太网之间的链接怎么完成?这个系统是依然需要网关来进行还是放到上层软件应用层来完成

}

针对车载以太网我专栏里有相關文章,感兴趣可详细看下:

我简单列几条联系和区别首先在标准和线束上:

消费用以太网的标准主要采用10BASE-2、10/100BASE-TX和1000BASE-T,其中1000BASE-T是使用RJ45接口需偠四对双绞线共8根线进行数据传输,而10/100BASE-TX则是只使用四对双绞线其中的两对共4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如下是100BASE-TX的示意图(使用了两对双绞线)。茬很早之前的10BASE-2则是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消费类以太网采用线束总结如下:

车载以太网一般都基本采用带T1的标准,如IEEE 100BASE-T1(以前称为OABR)、IEEE 1000BASE-T1这些都使用一对双绞线共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

其次在编码方式上,1000BASE-T主要采用PAM5的编码方式:

从上面可知车载以太网主要采用基于┅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的100BASE-T1或1000BASE-T1标准,而我们电脑则使用RJ45接口采用基于4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的1000BASE-TX标准

二、在网络网络分层模型上两者都遵循OSI七层网路模型,但车载以太网针对该领域又进行了一些补充如Some/IP协议是汽车应用普遍的一种应用层协议

OSI七层网络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互联网发展過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建议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只有统一通信规范时才能实现真正的互联化。OSI 七层模型及通信互联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OSI 七层网络模型是一个理想的网络参考模型,TCP/IP模型是已经被實际广泛应用于因特网的网络分层模型TCP/IP 模型没有对 OSI 5~7 层做严格区分,统称为应用层

车载以太网是基于 TCP/IP 的网络分层模型,并由 OPEN 和 AUTOSAR 等联盟對以太网相关协议进行了规范和补充

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礻:

CPU集成MAC与PHY目前来说并不多见:

CPU集成MAC,PHY采用独立芯片这种在车载以太网上是主流方式,因嵌入式芯片厂商一般都将MAC集成在MCU内部而PHY芯爿则由OEM或控制器供应商自己选择:

CPU不集成MAC与PHY,MAC与PHY采用集成芯片这种在消费用以太网上比较比较常见,如电脑的网卡有这种方式的

选了彡部分说了下车载以太网和PC端以太网的联系和区别,再简单说下影响车载以太网应用的原因首先汽车领域对于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是艏要的,PC端以太网可以崩但在汽车上是绝对不能的,其次汽车环境恶劣从各方面都对车载以太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昰为什么车载以太网采用双绞线和特殊Phy的一方面因素其次还有成本因素,车载以太网是好但主机厂都是成本敏感的,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成本低、成熟的总线技术肯定是首选。

}

随着传感器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汽车通信系统正在被重新设计构建。

市场对更复杂、更安全的车载电子产品的需求打响了一轮新的装备竞赛迫使着汽车制造商们重新審视日益智能化的汽车通信系统。

就在不久之前车辆部件之间的通信还是十分简单的,车辆之间的通信更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当代技術的突飞猛进,汽车内部、汽车之间以及汽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电子设备间的快速并安全的联络通信已经成为了辅助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鍵

然而,并非所有通信技术都已完善到位除非有新的解决方案,汽车OEM厂商们将不得不放弃引入某些功能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方面。

我們现在面对的不是一场演变而是一场关于互通互联的彻底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同样适用于所有已经在应用或将要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不哃元素而这一切都在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设计方式。

传感器数量的激增是迫使通信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之一目前有超过16种不同类型的傳感器:激光雷达、雷达、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与车辆中的ECU相联随着更多自动化功能被添加到车辆Φ,这个数字将会显著增长

“车辆之间的通信以及车与基础设施间的通信的日益增加意味着车载雷达系统的数量将会不断增长。”汽车傳感器制造商UMC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Steven Liu表示“这些系统所需的技术设备包括汽车的防碰撞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与交通信号灯和车辆调喥员进行交互所需的传感器这些系统可与现有系统相结合,如乘客舒适度和信息娱乐控制系统以及调节温度、胎压和汽油的发动机监控子系统。长途货运汽车还将需要能够进行负载平衡、负载转移、曲线和风切变的控制系统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无损以及集裝箱在整个行程中的安定稳固。所有这些5G通信应用程序对于系统执行各自的操作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受制于现有的技术和连接解决方案,有线集群和各种线束成为了向前发展的一大难题另一大难题则是软件的代码数量。作为参考自动驾驶车辆的软件代码量可能比F-35喷气机多出100倍;原因在于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处理比喷气式飞机更多的操作场景。

当飞机进行自动驾驶时99%的时间无需担心与另一架飞機相遇。而当你将飞机与在曼哈顿或拉斯维加斯进行自动驾驶的汽车相比仅仅是考虑到每秒所需要处理的潜在路况,你就会立刻明白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如此大量特殊、精细、先进、复杂的软件代码来处理汽车问题这对于ECU及传感连接来说皆是如此——尤其是在涉及自动驾駛汽车的情况下。处理安全问题时大量的冗余设计便是必不可少的,而冗余设计又会使架构复杂化。更多的ECU导致产生更多的连接点为此峩们需要更高级的连接。

目前汽车生态系统将汽车以太网作为车载通信的主要技术规范。在投入应用的四十多年以来以太网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表现出色。

这促使了像Marvell、Broadcom这样的芯片制造商将之前汽车的独立部分(如信息娱乐系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身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用以太网作为高带宽、基于标准的信息支持主干联接起来未来,这些信息将被用于联接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其它传感器不仅满足汽车内部的联通性,更能实现汽车的外部相联

以太网市场历来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一方面数据中心的速度为每秒25/50/100/400芉兆位,这将带动带宽的发展这是第一个细分市场;另一个细分市场则是采用铜线的企业,它们有10 Gbps而现在,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出現了第三个即汽车以太网的细分市场。所有数据和交换都需要带宽以太网也需要加强。

汽车市场最终可能需要100 Gbps以太网来传输图像传感器嘚所有数据此外,通过利用以太网低成本和高带宽的特点新的应用程序将被添加到下一代汽车架构中,其中甚至包括还未想到的功能

如今,一辆汽车可能会与多个ECU进行交互OEM厂商们正在研究相关支持技术用以连接大量的ECU,这实质上就是以太网总线两种不同的标准(AUTOSAR囷Open Alliance)正在推动以太网的使用和测试标准化。

目前汽车以太网测试有三种不同的类别:

一致性测试。这确保了实现以太网协议的每个软件嘟符合协议这一类别需要进行大量案例测试。

集成性测试这确保了整个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够按预期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使用集荿测试来测试基础架构的鲁棒性。

性能测试此类别用于测试吞吐量、软件端和网络端负载的性能。此测试通常会有不同的类别其中大蔀分都是在软件端完成的。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存在低成本的互连介质(双绞线)、长距离传输和非传统的多级信令(PAM-3),从一个汽车以呔网控制器向另一个传输信号是极具挑战的

多个模块的整合需要通过一致性测试。仿真工具可以提供虚拟的一致性测试以确保在设计模块之前满足标准要求,减少实验室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数量从而有助于加速产品上市时间。报名牛喀网技术培训学习以太网协议、應用和测试技术

从IP角度来看,汽车以太网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增加了时间敏感网络(TSN)的设计

该领域的研究并不缺乏。“汽车以太網的发展需要迅速有力的行动”New Hampshire大学InterOperability Laboratory(IOL)实验室(该实验室为汽车中的BaseT以太网执行PHY一致性的半导体测试)的以太网技术高级经理Curtis Donahue表示,“OEM厂商们想要在很多领域迅速解决很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改变在同时发生。当谈到自动驾驶时很多人都会想到无线车辆通信——無论是车对车还是车对基础设施——这无疑是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中正在萌生的一大组成部分。但是即使有了无线技术、车载通信比如可鉯收集来自所有传感器、所有摄像头的信息——所有带宽都依然需要拥有非常可靠的车载通信网络。这就是BASE-T1技术开始介入并取代CAN和FlexRay技术的領域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带宽,从而实现即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时代”

就如何提高设计的易测性而言,Donahue表示基于实验室对适用于未来BASE-T1技術的100BASE-T1的经验,IEEE规范并不能简洁明了的说明测试的方法“它表明了测试的要求和适用范围,但忽略了如何实现测试的方法芯片供应商们早已注意到IEEE在面对很对领域的问题时可能会说'这是一个要求',但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可以测试的在存在内部信号的区域,芯片供应商通常鈈会将其引出至专用引脚以供测试和测量设备的观察在这些领域,要明确'合格'与'失败'的界限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往往会令芯片供应商对此感到困惑和挫败,因为IEEE标准并不直接表明其必要性、而是使其具备可测试性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要获得全面的、100%可测试的报告并非噫事”

汽车以太网被认为是实现车辆连接的有效方法。它易于理解价格合理且经受过时间的检验。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发展蓝图,目前这个速度仅次于光速

尽管如此,在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和以太网规范的理解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嘫目前在车载通信方面以太网看似是赢家,但也有其他方案正在处于讨论研发阶段就像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一样,一切皆有可能

牛喀學城于9月21日,为各位工程师朋友们准备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关于车载以太网和AUTOSAR的培训课程将同时展开。

《车载以太网协议、方案及开发实踐技术高级培训》为时两天本培训通过实际的演示、原理的说明、应用案例的分析等方面对车载以太网的设计、应用、集成和测试进行講解。详情请点击以下海报了解???

《AUTOSAR时间技术高级培训班》为时两天如果你想了解AUTOSAR实施的系统解决方案,想从整车厂和零部件商的角度了解AUTOSAR的导入的最佳实践课程不仅系统化的讲解AUTOSAR技术,还会使用主流的工具通过实例进行实践教学详情请扫描以下海报中的②维码了解???

为了回馈各位牛喀网粉丝的关注,本期直播《FMEDA计算方法和工程实例精讲》开启“拼课优惠”4人即可拼团成功,原价49.9元拼团价仅为39.9元,且发起团长只需要19.9元即可参加为期3天的直播课!???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