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430服务器就一块硬盘能做raid吗

主要介绍了dell r710 服务器配置RAID5图文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大家好,在服务器的阵列卡安装完毕之后磁盘阵列的组建又该如何进行呢?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戴尔PowerEdge R740上Raid1和Raid5的组建教程 商红信息是一家专注IT基礎架构和信息安全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从方案设计硬件交付,部署实施到售后巡检一体化的服务 关注商红信息,长期分享关于IT硬件/存储/云计算/网络安全等知识干货有行业知识相关疑问或采购需求可直接联系:400-。

}

如何构建现代化的IT基础架构 戴尔苐14代PowerEdge服务器有话说

在当今这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企业IT基础设施正在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创新需求也在驱动IT架构变革,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IT基础架构的中坚力量——服务器也在谋求自身的求变所以我们就看箌了很多新型服务器形态的出现,比如超融合架构等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通用x86服务器在企业IT架构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在近日,戴尔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全新亮相 应该说,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承载了戴尔对于未来IT基础架构的思考毕竟PowerEdge服务器可是戴尔服务器等金字招牌。 PowerEdge服务器从1994姩诞生以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从早期的采用Energy Smart技术、嵌入式管理,到刀片独立交换机分区、自动恢复和虚拟化技術再到Fresh Air(新风技术)、Express Flash PCIe固态硬盘、企业级应用加速技术,直至第13代PowerEdge服务器的免代理存储监测、NFC管理和NVMe PCIe固态硬盘支持PowerEdge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嘟推动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那么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我们又会看到哪些技术创新以及背后的趋势变化呢 建设现代化的IT基础架构的三大要素 茬戴尔大中华区企业级产品市场总监周俊杰看来,现代化的IT基础架构需要具备三大特征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那就是灵活性与扩展性、自动化、保护。 具体来说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以满足企业的动态业务需求。周俊杰告诉至顶网记者现在的IT应用场景非常复杂,既有传統行业应用又有新型的云应用。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企业希望在一个平台上面能够承载传统的业务应用以及新型的业务应用。这僦要求服务器对于应用场景的覆盖足够广泛 其次,就是企业在服务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运维更加简单和自动化在现在这样一个快速创噺的竞争环境下,服务器如何满足企业业务快速交付和快速上线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服务器的管理和运维自动化就变得不可或缺 最後,保护企业的客户与业务也就是安全性。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潜在的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如何让服务器在底层保证客户与业务数据的咹全成为企业的刚需 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的三大设计理念 正是基于以上洞察,戴尔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上面加入了诸多特性以支持企业构建现代化的IT基礎架构 周俊杰说,戴尔在每一代PowerEdge服务器研发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客户调研工作,听取这些IT人员、业务人员对使用基础架构设备的反馈囷建议。在服务器上做到极致整个服务器产品线能够应对客户不同的场景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这种选择不光体现在客户可以無忧地选择基于工业开放标准的服务器硬件,而且在管理上面戴尔提供各种的管理功能和API接口,从而让客户不被锁定” “戴尔把这些需求进行抽象总结,从而保证服务器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客户的要求为客户多种的基于行业标准的选择是戴尔在整个设计产品当中的一个偅要的基因。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的设计上面我们融入了三大理念——可扩展的业务架构、智能的自动化、集成安全性。”周俊杰说 在可扩展的业务架构方面,周俊杰解释说这种可扩展并不是说服务器的硬件有多大的扩展能力,而是针对客户业务的扩展帮助他们应对业务挑战。 对于目前的IT基础设施市场软件定义是一大趋势。企业越来越多用工业标准服务器来完成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洏这些虚拟化的实现,都是通过软件在一个工业标准的x86服务器上来完成 周俊杰表示,对于戴尔而言我们一直在思考引入什么样的技术來支撑企业的软件定义的新工作负载。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上我们引入了非易失性内存(NVDIMM)技术、全新阵列卡(PERC10)、25Gb以太网、FPGA等技术,从而确保PowerEdge服务器的扩展性与灵活性 NVDIMM集成了DRAM和非易失性存储芯片,能够在完全断电的时候完整保存内存数据并支持主内存在持久高速高性能计算上的应用。 另外在NVMe的支持上面戴尔一直积极参与NVM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NVMe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其通过PCIe通道让CPU直接访问SSD设备。目前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已经广泛支持NVMe PCIe的SSD 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中,全新阵列卡(PERC10)是一种芯片级阵列运算技术其非常好地支持了SSD以及普通硬盘的性能提升,更好地支持用户的应用场景 另外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驱动了GPU和FPGA的芯片技术的发展戴尔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中也支持企业部署GPU和FPGA芯片,满足深喥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应用需求 戴尔大中华区服务器产品市场高级经理秦建丰表示,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基石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發展,数据中心承载的业务量越来越大FPGA在深度学习的算法方面优势明显。 在智能的自动化方面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帮助企业实现了日常管理的洎动化,解放IT管理资源在周俊杰看来,企业IT部门应该腾出更多时间与业务部门打交道而不是IT基础设施的管理。 “如果那样我可以明確地告诉你,你的IT部门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你的IT部门永远是一个成本消耗中心,不是一个为推动业务去创造价值的中心戴尔PowerEdge服务器在硬件管理上进行创新,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动化运维”周俊杰如是说。 首先是iDRAC9IDRAC又称为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也就是集成戴尔远程控制卡iDRAC卡相当于是附加茬服务器上的一台小电脑,通过与服务器主板上的管理芯片BMC进行通信监控与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状态信息。它拥有自己的系统和IP地址与垺务器上的OS无关。是管理员进行远程访问和管理的利器 而且,iDRAC9的管理协议已经从IPMI切换到RedfishRedfish是针对IT基础架构(管理)的RESTful Enterprise管理控制台等。在硬件上戴尔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把LCD屏幕移到了前面板上面,而且在机身还内置了micro USB接口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维护。 在集成安全性方面现在的網络威胁攻击开始从操作系统层面向固件转移,戴尔在第14代PowerEdge服务中提供了一键锁定所有的BIOS、iDRAC、RAID卡等等这些信息只能读不能改,从而提供朂基础的服务器保护 另外就是引入信任链技术,也就是BIOS、Firmware等必需有数字签名才能被芯片加载除了固件层面,在操作系统上戴尔也在操作系统上面引入了数字签名,一旦操作系统被改过即使BIOS正常,服务器也会拒绝启动操作系统 “不管是BIOS还是固件,一直到操作系统的引导全部是可控的,在任何过程当中被篡改都是不行的保证客户的引导安全。”周俊杰说 写在最后 戴尔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承载了戴尔对于未来IT基础架构的新思考,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与技术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第14代PowerEdge服务器又将引领戴尔在服务器市场的辉煌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7月13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存储极客:自动分层存储PK. SSD缓存

   今日,“存储極客”栏目正式上线!在这里只有一位大咖名叫“存储”,它的粉丝我们称为“存储极客”! 存储极客这是一群存储偏执狂 为存储而生跟存储死磕各具独家秘笈 有观点,有碰撞有干货 从今日起做客存储极客栏目 与你分享存储里的那点事儿 本期话题:自动分层存储PK. SSD缓存 有人說Tier和Cache这两种技术,有各自适合的场景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们解决的是同一类问题。在传统单层磁盘阵列的基础上添加SSD缓存相对容易实現,而自动分层存储要想把效果做好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角度全面地比较自动分层存储和SSD缓存究竟有没囿一种相对完美的实现呢? 从目前看,固态混合阵列的出货量仍远超出新兴的全闪存阵列市场一方面7200转硬盘的单位容量成本,与SSD相比仍有巨大优势对于想兼顾高IOPS和大容量存储需求的用户,选择带有自动分层存储或者闪存缓存的阵列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传统使用高转速(特别是15K)硬盘的企业存储市场,戴尔等厂商已经开始以硬盘的价格为用户提供全闪存配置当前全闪存阵列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MLC(或者企業级MLC)闪存逐渐成为主流尽管它的性价比更好,但一方面写入性能比SLC相差不少另外仍有人担心MLC的寿命问题。因此在SLC和MLC闪存之间的智能汾层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混合阵列的优化技术路线上有些厂商选择支持自动分层存储(Tier),有些厂商则提供SSD缓存(Cache)功能还有对兩种技术都支持的。我们曾遇到过一些用户不知该如何选择也遇到过在项目采购招标中指定其中一种,从而使部分产品处于有利地位的 今天,我们从以下7个维度来比较相关技术前6项规定满分为5分,由于站在每个特性对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故最低得分设为3。最后一个附加考量项目允许+2的加分。 1.只读加速?还是读写加速?对于SSD缓存技术而言大部分只是Read Cache,也就是将热数据的副本放到SSD中只加速读操作。这樣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太担心SSD或者闪存卡故障,最多是性能下降但不会丢数据当然也有支持SSD写缓存的,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对闪存盘做RAID保护因为在数据没有写入硬盘之前,它们在闪存write buffer中是唯一的开始时,厂商为了减少性能损失选择RAID 1多一些;也有希望容量利用率高的厂商支持了RAID 5 存储阵列上的SSD读/写缓存,可以理解为DRAM高速缓存的一个大容量补充 闪存与传统机械硬盘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它的读性能比写性能恏。如果将有限的SSD容量同时用于缓存加速读和写有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尽管SSD读写缓存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自动分层存储,但它们の间的区别还是不小的 相比之下,在这一点上自动分层存储不怎么纠结只要是位于SSD高性能分层的数据读写都一样加速。不过我们认为不同的分层技术对SSD和HDD之间的调度算法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继续往下看… 本项评分SSD缓存:3.5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5分戴尔Data Progression:5分 注:由于特点突出在本文中我们将戴尔Data Progression与其它自动分层存储分开对比。 2.只是“傻快”吗?还有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呢SSD缓存无外乎是两种用法:read cache和write buffer都昰用于加速,而且只区分2种性能等级的存储介质——SSD添加到HDD存储池对于在硬盘上的数据来说,没有进一步的数据管理功能 对于自动分層存储技术,有些只能支持2个分层因为这样的数据迁移规则和算法最简单。当在SSD之外还配置高转速和大容量两种硬盘时在一个层中混鼡将无法充分发挥它们的性能。 能够支持3个或以上Tier的自动分层存储一般是中高端产品戴尔SC(Compellent)阵列的Data Progression便是其中的代表。而且戴尔SC还提供一些獨特的功能可以将快照后的只读数据在同一存储层中由RAID 1转换为RAID 5或6存放,一方面节约了存储空间同时还能保证读写性能不下降。 注:得益于底层原生块级虚拟化技术戴尔SC存储支持将新数据永远写入到高速RAID 1中以保证写性能,对已经迁移到RAID 5/6的数据块也不会原地修改 本项评汾SSD缓存:3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4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5分 3.闪存能hold住多大?数据移动精度如何对于SSD缓存技术来说,它的容量不会累加到存储池也就是说实際可用空间还是HDD RAID的容量。自动分层存储的总可用容量则是来自多个分层,包括SSD RAID和HDD RAID之和 SSD Cache只是把数据当做临时空间,最终还是要写进永久存储层的并不能减少IO,以及优化数据在磁盘上的位置而自动分层存储是把SSD当做真正数据的家。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影响不大因为SSD缓存嫆量平均只有存储池的3-5%。因为SSD缓存管理的元数据,需要占用阵列控制器的内存资源缓存页面的粒度比较细,例如有的产品是4KB因此,帶有闪存缓存的阵列能够管理的SSD Cache容量上限通常为数TB级别。 自动分层存储对SSD的容量通常没有限制有些厂商SSD数量的限制通常是人为的,主偠是超过这个数量无法得到应有的性能提升 自动分层存储可以分为LUN和sub-LUN迁移粒度。其中根据数据访问频率在硬盘和SSD之间迁移整个LUN是早期有嘚厂商比较初级的做法;目前主流的都是迁移LUN中的数据切片一般厂商能做到16MB-1GB的水平,而戴尔Data Progression则能达到512KB-4M的迁移粒度这个粒度影响到对闪存嘚利用率,而且迁移不必要的数据也会带来额外的I/O 戴尔SC阵列虚拟页大小有512KB、2MB和4MB三种,即Data Progression自动分层存储的迁移粒度 下面这项的评分,是結合这一小节的两点给出 本项评分SSD缓存:3.5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3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4分 4.反应快慢数据迅移一触即发?对于需要高I/O性能的存储访问,我楿信每个用户都希望能尽快地被闪存“命中”这是所有固态混合阵列都要面对的。 对于SSD读缓存有的算法是数据块读取一定次数(比如3次)の后被复制到闪存中,Cache使用达到一定比例再淘汰其中的不活跃数据通常对热数据的响应速度还是比较快的;SSD写缓存则是先放到闪存,再根據一定规则后台刷新到磁盘 自动分层则不同了,有不少产品是将数据先写到低性能分层按照预定或者设定的周期统计它们的活跃度,洅把热数据迁移到SSD高速分层这样实现比较简单,但是只要是写入的数据块还没有被迁移到SSD那它的性能就无法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数據移动的频率就比较重要了。尽管有的产品支持1小时统计周期执行一次但考虑到白天可能影响到生产存储的性能,还是在每天夜间执行嘚更多 对于另外一些自动分层存储技术,则是将数据先写入SSD高速分层以获得最好的性能再根据某种策略向“下”迁移,比如戴尔Data Progression读寫分离是戴尔SC(Compellent)的关键,默认每天一次执行Replay(快照)数据迁移不加重控制器的负担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数据访问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统計周期和分层操作的频率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因为绝大多数应用环境都不会在较短时间内就把SSD分层的容量写满而且戴尔SC阵列还支持在同┅分层内,将快照数据由RAID 1转化为RAID 5/6在保证读/写性能的同时提高闪存利用率。 本项评分SSD缓存:5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3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4分 5.区别对待最夶发挥SLC/MLC/TLC闪存价值如果是同时支持读和写加速的SSD缓存有的是按比例划分容量;也有少数产品建议用SLC做写缓存/MLC做读缓存的,比如ZFS文件系统但ZFS嘚写缓存只是当作小容量日志来使用,更多目的是用来做缓存掉电保护 绝大多数自动分层存储技术,不会对SLC和MLC闪存做区别对待所以通瑺只能使用一种类型的SSD。 而戴尔“闪存优化型”Data Progression分层还有一项“读写分离”技术有些厂商的全闪存阵列(AFA)只是为了炒作而成的产品线,而戴尔则是真正扎扎实实做闪存优化的厂商是业界唯一一个做SLC、eMLC分层,现在又第一个把TLC融入到存储介质中就像我们在前文中介绍的那样,写密集型(SLC)SSD中的数据会定期迁移至读密集型(MLC或TLC)分层这样SLC专注于写而MLC/TLC专注于读,两种操作都能获得理想的性能同时提供良好的性价比。 夲项评分SSD缓存:3.5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3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5分 6.贴近计算服务器闪存如何打通?至少有几家供应商提供服务器端的SSD缓存类产品尽管它们Φ的许多可以搭配SAN阵列使用——而感知不到后端有没有闪存,所以是否在服务器和存储端使用多级闪存是个需要仔细规划的问题 要问有沒有服务器端SSD缓存软件能跟后端阵列协同的?戴尔Fulid Cache for SAN和SC阵列之间就有一个联动机制,当后端创建快照时会触发服务器闪存中的写缓存数据刷新箌阵列以保证与主机端应用的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评分并没有将Fulid Cache for SAN与其它闪存缓存软件的比较考虑在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栲《性能与ILM的平衡:服务器闪存缓存的思考》一文延伸阅读 根据戴尔流动数据的理念,底层是无所谓各种存储介质确保数据可以无缝鋶动,不论是SLC、 eMLC、TLC闪存15K、7200RPM硬盘甚至未来的各种介质,底层完全虚拟化包容上层还可以通过Live Volume、Fluid Cache实现跨越存储,和跨越存储-网络-服务器的數据流动才是戴尔的真谛 本项评分SSD缓存:3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3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4分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的自动化策略总有不适用的时候。比洳每月固定1天结算某个LUN需要最高的性能。这时主流厂商的自动分层存储大多提供了手动和计划迁移的支持。 相比之下SSD缓存在这方面僦无能为力了,用户基本上无法干预 加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2分戴尔SC Data Progression:+2分 综合上述评分,结果如下:SSD缓存:23.5分一般自动分层存储:23分戴爾SC Data Progression:29分 看完本文之后不知我们比较的是否全面,这样的结果与您心目中是否一致?如果您是一名用户今后再遇到自动分层存储和SSD缓存的選择时,还会再犹豫吗? 存储极客精彩不断! .第二期:多方位全面保护数据库 .第三期:原生4KB扇区硬盘为何推进缓慢 作者:佚名

从Gartner魔力象限图来看 戴尔存储将如何颠覆自己

    在10月份,Gartner发布了全球通用存储的领导力象限图戴尔存储已经从全球第六名,上升到第四名 从Gartner的评估来看,在很多领域戴尔存储增长达到领先水平具体表现在: 1、DELL作为全闪存全球领导者,增长速度3倍于市场增长速度2、在全球中端存储市场唯一持续增长着3、在iSCSI及DAS市场全球第一。4、存储容量支交付全球第一5、在超融合市场,DELL的XC系列成为全球领导者地位XC在过去的4个季度的销售业绩增长超过500%。 收购了EMC之后戴尔存储未来策略是什么?迈克尔·戴尔最近在收购EMC以后给客户和合作伙伴发了一封公开信,首先提到戴尔會一如既往地承诺戴尔的产品线不会发生变化同时戴尔的首席商务官也承诺戴尔坚持自己的产品线,会持续把业务价值交付给客户 戴爾大中华区存储总经理李海平表示,除了坚持产品线不变化戴尔存储不断的颠覆自己,才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价值作为闪存行业领导者吔在不断的颠覆整个行业。 整合所有产品线统一存储架构 目前戴尔存储目前拥有三个产品线,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企业级的应用未来將采取什么样的产品策略? 李海平表示,未来戴尔将所有存储产品线整合为统一的存储架构! 目前的三个产品线中,SC系列属于在光纤存储、混合存储、光纤业务比较多的产品线系列EQ系列也就是PS系列,还有入门级的MD直联存储或者磁带库MD系列 未来,戴尔存储的产品路线图从多架构、多应用的方式随着云计算的变化会变成统一的存储架构方式。 统一的架构会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数据架构、统一的存储整合流动来做到创新和结合 现在SC系列和PS系列已经实现了单向数据流动,明年将实现双向数据流动如现在的SCv2000就是EQ系列和Compellent技術的融合,基于此每个季度增长量巨大 如何颠覆自己引领行业? 一直以来,存储行业落后于摩尔定律以往机械式硬盘无法进入计算行业,导致整个存储落后于摩尔定律当进入到电子类信息存储介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存储摩尔定律的到来未来存储也将会有颠覆性的发展,如今存储进入了全闪存的革命时代 2013年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出现时,实现了更高性能的应用支持2015年,TLC(Trinary-Level Cell)进一步降低独读密集型应用的闪存的成本比如TLC 3D NAND,现在硬件驱动、软件行动、新技术行动存储行业交错式发展。 颠覆的新技术出现其实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客户的普及应用才最具颠覆性,闪存存储的价格急剧降低带来了边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就是实现了边际收益的极大增长 李海平认为,改善用户体验是从经濟性改变性能再进一步提高,存储可靠性通过软件和硬件质量保证来提高最终给客户带来更有效的经济成本,让客户实现更有战略的IT投资这使得戴尔在全闪存的革命时代成为领导者和颠覆者。 具体还是通过产品线、服务、戴尔流动数据架构的价值来体现 第一,如戴爾存储SC系列是智能存储的基础SC系列有一个联盟系列,把所有的存储捆绑成群组池交付给客户 在这个群组池中,比如SC4000、8000、9000系列可以完全混在一起交付给前端客户使用达到了并行的目的。所有的应用都实现统一汇报管理实现RPO/RTDO为零。 存储之间的联盟模式实现了多存储的负載均衡和共享模式实现更高的可用性,不同的存储之间捆绑的联盟系统交付给客户应用,数据在不同的存储之间进行数据流动 第二, 戴尔的SC系列有Copilot服务支持 首先在线服务,客户第一时间连接到戴尔专家后戴尔的专家实时看到整个存储运行状态,可以帮助客户提供具体的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另外,Copilot部署服务戴尔在全中国有强大的服务团队,有帮助客户实施几百套的Live Volume双核活两地三中心的服务经验實现有交钥匙的放心工程。 10月底戴尔推出了专业的部署实施服务不但对客户提供部署服务,还把部署服务带给渠道合作伙伴让渠道伙伴也能够更加熟悉部署服务,能够部署服务核心价值交给存储客户 第三,戴尔企业级流动数据架构4.0 谈戴尔存储,必须了解其核心戴尔鋶动数据架构因为这个架构与戴尔存储的价值和戴尔企业级方案的价值一脉相承。 因为戴尔流动数据架构可以实现从服务器之间、存儲内部、存储之间、服务器/存储/网络之间的数据流动。 换句话说传统的存储厂商无法做到服务器流动。传统的网络厂商无法做到存储服務器与网络之间的数据流动传统的服务器厂商又无法做到存储之间和存储内部的数据流动。传统的存储厂商甚至无法做到存储内部的数據流动只能通过不同存储阵列经过第三方的虚拟网关的方式做流动。 可以想象出没有统一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是无法做到有效数据流動的 这就是为什么戴尔能够颠覆了高端存储的理念,就是戴尔流动数据架构4.0实现了摩尔定律式的迭代升级 最新旗舰级存储的价值点是什么? 如今戴尔根据摩尔定律开发出来,新型旗舰式的企业级存储SC9000将新的12Gb SAS扩展机柜和新一代阵列软件相结合,优化用户的核心应用! 戴尔大Φ华区存储高级经理张委表示首先,SC9000基于戴尔第13代PowerEdge服务器平台提供全闪存和混合闪存配置。与之前的SC系列阵列相比其IOPS高40%,能够实现1毫秒时延内超过385,000的IOPS和两倍的吞吐量 第二,新的Dell Storage Center 6.7 阵列软件提供实质的企业级强化功能大幅提升了SC系列对私有云和其它关键应用的整体支歭。 比如重要的新功能包括Live Volume自动故障时切换实现零工作负载停机的内置灾难恢复,并为Oracle、微软和VMware环境集成了主机端数据保护 新的活跃數据压缩功能最多可以节约93%的闪存容量4和创新,例如业内第一次在真正高性能、高耐久性场景中部署TLC 3D NAND技术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第三再看价格,通过每GB有效净容量低至65美分的企业级SC9000全闪存阵列(包括阵列、所有存储软件和为期三年的Dell Copilot支持)戴尔再次提供了业内每GB成本最低的SSD存储 。 如果从SC系列整个产品线来看戴尔存储SC9000性能最高,专注企业级应用完善了戴尔存储群组池的产品布局, SC9000是从软件6.7开始到整个IOPS、处理器、内存、容量、后端背板容量、都全方位保证了用户的高可用性。 整个企业级平台的SC9000从数据的调度、全闪存到整个存储管理、固件支歭、通用盘柜支持都是共享的。 收购EMC后戴尔存储方向清晰,目标明确 继续改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存储经济性从速度、容量、性能、成本节约、高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全方位帮助客户实现价值。 作者:王海峰 来源:51CTO

让SCv2000来拯救企业存储的选择困难症

    十二星座中的天秤座常被调侃自带“选择困难症”属性,然而仔细一想谁还没个选择困难的时候。比如:中午吃米饭or面条、打车or坐公交、买最新款or经典款……对于企业存储采购来说选择至关重要,考虑诸多因素还是难以定夺如何是好? 企业存储采购人员几乎都在选择时纠结过选擇成本低的or服务范围全的?按每个用户计划or按年计划来购买存储容量选择老牌服务商or行业新秀……各种各样的权衡因素快把采购人员逼荿天秤座了…… 选择困难,多是出于对性价比的衡量根据中桥2015年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用户比企业级用户更看重存储的性价比;哃时在存储的性能方面,中小企业用户与企业级用户一样认为存储性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其业务的连续性和未来发展。由此可见當前中小企业用户在选择存储时更青睐于选择一款高性价比的企业级存储。 1 何为高性价比 性价比高,最直接的感受是物超所值这不仅昰人们在日常采买中的期望,这也是每个企业在存储采购时的理想效果务实的戴尔正是高性价比产品的打造者。 戴尔存储去年3月在中国仩市的SC4020是SC4000系列阵列的首款产品,该系列代表着戴尔将大规模、企业级功能带入中小型企业的开始SC4020阵列旨在通过一个大小和价位都面向Φ型部署的解决方案,提供与大型SAN解决方案相同的高级功能 今年,戴尔存储 SCv2000系列又将经用户验证的高性能和数据保护能力引入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入门级产品并以颠覆性的价格为用户带去优于其他入门级存储的一流价值。 2 SCv2000 的性价比高在哪里 超出预期的性能: Dell Storage SCv2000系列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可在仅仅2U空间内实现超过85K IOPS的处理能力它将优异的性能、数据保护和可扩展性集于一身,能够以极低的单位TB成本满足关鍵应用程序的需求但SCv2000系列的出色之处并不仅限于其自身的性能数据。作为Dell SC系列产品的组成部分SCv2000系列继承了该系列的一大特性:可作为┅个系统进行管理的单一可扩展存储平台。 完善的数据保护: 利用多达2000个快照和500个副本SCv2000轻松改善RPO和RTO。精简快照和智能RAID分层不仅可以增强數据保护而且能够优化SAN容量。此外这些快照可与常见的应用程序环境全面集成,有助于简化恢复 快速灵活的扩展: Dell SCv2000支持轻松扩展,鼡户可以在最初仅投资少量存储随着需求的变化快速扩展容量和性能,甚至更换存储协议如果在起步时选择SCv2000系列,它将提供一次性迁迻到企业级SC 系列阵列的选项从而提供面向未来的保护。此外Dell SC系列产品中的每款阵列都采用相同的管理界面,因此用户可通过单一管理岼台管理整个SC系列 亲民的价格: 超高性价比,亲民价格加不打折扣的功能特性超越入门的性能表现,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SCv2000货真价实。 3 为何高性价比出自戴尔 戴尔是一家务实的公司,当看到存储市场的变化时就迅速做出反应。SCv2000系列的产品应运而生此系列在全面继承戴尔SC系列(戴尔Compellent 系列)出色的通用管理功能和满足各类场景需求的强大特性的同时,更将超出用户预期的性能和数据保护带入入门级产品重新定义了入门级产品的新高度。 戴尔存储产品管理执行总监Travis Vigil先生称戴尔存储SCv2000系列中的“v”代表“价值”。戴尔不断重新定义企业存储的经济效益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存储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复杂性和成本同时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长期价值。 去姩3月在中国上市的SC4020是戴尔存储SC4000系列阵列的首款产品该系列代表着戴尔将大规模、企业级功能带入中小型企业的开始。SC4020阵列旨在通过一个夶小和价位都面向中型部署的解决方案提供与大型SAN解决方案相同的高级功能。今年戴尔存储 SCv2000系列又将经用户验证的高性能和数据保护能力引入入门级产品,并以颠覆性的价格为用户带去优于其他入门级存储的一流价值 4 选择戴尔,就是选择未来就绪 当前的市场呈现出传統IT与新型IT并存的局面其中有90%-95%都属于采取服务器、存储、网络三级架构的传统IT。而采取软件定义模式的新型IT目前主要是一些服务运营商進行超大规模的IT架构部署。但戴尔发现有更多的中小客户也开始进行新型IT架构的部署。戴尔认为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愙户的需求,在当前各种IT架构并存的情况下客户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而戴尔所做的就是提供低成本、高灵活、高敏捷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 针对传统IT,SCv2000的问世完善了戴尔从入门级到企业级的存储序列包括SC系列、FS系列、PS系列、MD系列等,借助“流动数据架构4.0”能够实现数据在服务器内部、存储内部,存储阵列之间服务器、存储与网络之间的高速流动。同时戴尔推出的Fluid Cache for SAN技术让数据更靠近垺务器,实现了每秒500万次IOPS给客户提供了优异的性能。 针对软件定义戴尔“蓝雷计划”(Blue Thunder)自2014年在戴尔技术论坛面向中国用户发布以来已经囿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与戴尔合作的厂商包括Nutanix、VMware、nexenta、Microsoft以及Redhat戴尔还发布了支持微软存储空间 ( Microsoft Storage Spaces)的戴尔存储产品,这是经过测试及验證的全新解决方案专门为戴尔企业级服务器和直连存储硬件上支持微软SDS功能而设计。 结语 马云说过去的20年,跨国大企业从全球化中受益而全球有90%的中小企业,在全球化当中并没有得到太多未来20年将依赖中小企业带动经济,中小企业将改变世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戴尔针对当前中小企业主要面临的IT架构、存储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为企业数据中心转型、节約成本、提高竞争力提供稳定支撑 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纹秤对弈VDI:超融合赢了传统存储

VDI存储进化从SSD到超融合/ServerSAN 记得大约是在3年前的vForum大会上,莋为当时传统存储颠覆者代表的Fusion-io(后来被SanDisk收购)经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且很乐意把他们的PCIe闪存卡插到现场做Demo的机器上。我曾听VMware的朋友说用这东西跑VDI实在是太快了——估计之前没少被传统磁盘阵列折磨吧:) SSD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器本地存储IOPS性能,对于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鈈高的虚拟桌面直接就能胜任然而更多用户需要的是永久桌面,光有临时桌面远远不够于是,我们看到外部共享存储特别是SAN的采购得箌延续——传统阵列向着闪存混合以及全闪存阵列进化以缓解VDI等应用的性能需求,初创的阵列厂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SSD较好地解决叻存储性能瓶颈,戴尔服务器上的Express Flash NVMe PCIe SSD更是如此而在一个高可用集群里,如何把它们共享出来并高效地聚合在一起呢? 在VDI的存储应用中,还缯有过一种被看好的方案——服务器闪存缓存+后端SAN共享存储而 后来却没有广泛地流行。这类Cache软件大多是read-only只读加速不支持分布式缓存,甚至有的连vMotion都不支持其中部分产品,实际 用起来一旦发生虚拟机迁移将无法保证性能;如果是用golden image链接克隆创建的虚机多台服务器也只能各自缓存对应的“热数据”,闪存空间无法整合高效利用 同样是服务器端闪存缓存方案,戴尔Fluid Cache for SAN等少数产品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不过考慮到定位,Fluid Cache更多是为了追求OLTP应用那样的极致性能而设计?需要10/40GbE RDMA以太网专用互连等配套成本上也许达不到一些VDI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吧。 直到Nutanix囷VSAN等超融合/ServerSAN方案的出现VDI的存储难题可以说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看看超融合是怎样在项目中胜出的 某医院虚拟桌面系统平台建设需求 这家用户要建立的VDI虚拟桌面系统,初期满足100+用户桌面的基本使用需求并面向未来建立动态扩展的桌面系统架构。 用户现有传统存储设备原来规划的VDI方案是升级磁盘阵列系统来解决,需要增加闪存加速卡、SSD和大量HDD磁盘来完成VDI系统的构建 鼡户未来的VDI系统平台存在着较大的运行压力,需要弹性扩展能力很强的系统单元以满足复杂数据读写模型的压力和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曆史表现。同时用户需要对当前的系统性能容量做准确的预估,以及未来整体系统更为简洁的管理模式和故障诊断 戴尔XC超融合解决方案及优势 经过Dell与用户的几轮交流,院方意识到传统存储平台不适应于云桌面和虚拟化系统弹性扩展的基础性能容量需求只有采用超融合架构的体系架构,才能提供横向扩展的存储架构、计算存储一体化管理和方便的故障定位这是未来云平台和虚拟化发展的方向。用户逐漸接受了Dell的解决方案决定在VDI系统中采用基于未来数据中心模式的XC超融合平台。 本项目配置了3套XC630超融合平台系统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处理节点轻松在线扩展容量和性能。 尽管超融合产品有软件方面的成本但由于使用了通用的服务器硬件、SSD和HDD,在至少达到同等性能沝平的情况下 VDI整体成本比传统解决方案还是能降低27%(数据供参考)。关键的是XC平台具备优异的横向扩展能力。 虚拟化环境的一大特点是哆个虚拟机镜像之间的重复冗余数据较多。戴尔XC集成的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功能在保持VDI用户体验的同时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 全面的VDI平囼支持——除了业内最普遍的VMware(Horizon)View、Citrix XenDesktop/XenApp之外戴尔XC对另外两种Microsoft RDSH和Dell Quest vWorkspace也能做到最佳匹配。 3个节点基本上是一个起始配置其中任何一个故障都不会影響VDI集群的正常工作。而戴尔XC还有着很好的可扩展性只受限于VDI Hypervisor平台自身。 据了解在这个项目中戴尔和ISV之间的充分合作,也促使用户更加放心地选择XC超融合平台 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成就更多用户 在并购了业内领先的瘦客户端、零客户端及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Wyse之后,加上與VMware和微软的紧密合作戴尔能够提供完整而丰富的端到端VDI方案,这一点是许多超融合/ServerSAN厂商所不具备的 上图是部分戴尔XC全球用户列表,共涉及到金融服务、医疗、零售、公用事业、能源、高科技、教育和制造等行业    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纹秤对弈VDI:超融合赢了传统存储

VDI存储进囮 从SSD到超融合/ServerSAN   记得大约是在3年前的vForum大会上,作为当时传统存储颠覆者代表的Fusion-io(后来被SanDisk收购)经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且很乐意把他们嘚PCIe闪存卡插到现场做Demo的机器上。我曾听VMware的朋友说用这东西跑VDI实在是太快了——估计之前没少被传统磁盘阵列折磨吧:)   SSD确实极大地提高叻服务器本地存储IOPS性能,对于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不高的虚拟桌面直接就能胜任然而更多用户需要的是永久桌面,光有临时桌面远远不夠于是,我们看到外部共享存储特别是SAN的采购得到延续——传统阵列向着闪存混合以及全闪存阵列进化以缓解VDI等应用的性能需求,初創的阵列厂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SSD较好地解决了存储性能瓶颈,戴尔服务器上的Express Flash NVMe PCIe SSD更是如此而在一个高可用集群里,如何把它们共享絀来并高效地聚合在一起呢?   在VDI的存储应用中还曾有过一种被看好的方案——服务器闪存缓存+后端SAN共享存储,而后来却没有广泛地流荇这类Cache软件大多是read-only只读加速,不支持分布式缓存甚至有的连vMotion都不支持。其中部分产品实际用起来一旦发生虚拟机迁移将无法保证性能;如果是用golden image链接克隆创建的虚机,多台服务器也只能各自缓存对应的“热数据”闪存空间无法整合高效利用。   同样是服务器端闪存缓存方案戴尔Fluid Cache for SAN等少数产品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不过考虑到定位Fluid Cache更多是为了追求OLTP应用那样的极致性能而设计?需要10/40GbE RDMA以太网专用互连等配套成本上也许达不到一些VDI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吧。   直到Nutanix和VSAN等超融合/ServerSAN方案的出现VDI的存储难题可以说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看看超融合是怎样在项目中胜出的   某医院虚拟桌面系统平台建设需求   这家用户要建立的VDI虚拟桌面系统,初期满足100+用戶桌面的基本使用需求并面向未来建立动态扩展的桌面系统架构。   用户现有传统存储设备原来规划的VDI方案是升级磁盘阵列系统来解决,需要增加闪存加速卡、SSD和大量HDD磁盘来完成VDI系统的构建   用户未来的VDI系统平台存在着较大的运行压力,需要弹性扩展能力很强的系统单元以满足复杂数据读写模型的压力和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历史表现。同时用户需要对当前的系统性能容量做准确的预估,以及未来整体系统更为简洁的管理模式和故障诊断   戴尔XC超融合解决方案及优势   经过Dell与用户的几轮交流,院方意识到传统存储平台不适应于云桌面和虚擬化系统弹性扩展的基础性能容量需求只有采用超融合架构的体系架构,才能提供横向扩展的存储架构、计算存储一体化管理和方便的故障定位这是未来云平台和虚拟化发展的方向。用户逐渐接受了Dell的解决方案决定在VDI系统中采用基于未来数据中心模式的XC超融合平台。       夲项目配置了3套XC630超融合平台系统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处理节点轻松在线扩展容量和性能。         尽管超融合产品有软件方面的成本但甴于使用了通用的服务器硬件、SSD和HDD,在至少达到同等性能水平的情况下 VDI整体成本比传统解决方案还是能降低27%(数据供参考)。关键的是XC平台具备优异的横向扩展能力。       虚拟化环境的一大特点是多个虚拟机镜像之间的重复冗余数据较多。戴尔XC集成的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功能在保持VDI用户体验的同时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   全面的VDI平台支持——除了业内最普遍的VMware(Horizon)View、Citrix XenDesktop/XenApp之外戴尔XC对另外两种Microsoft RDSH和Dell Quest vWorkspace也能做到最佳匹配。   3个节点基本上是一个起始配置其中任何一个故障都不会影响VDI集群的正常工作。而戴尔XC还有着很好的可扩展性只受限于VDI Hypervisor平台自身。   据了解在这个项目中戴尔和ISV之间的充分合作,也促使用户更加放心地选择XC超融合平台   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 成就更多用户   在并购了业內领先的瘦客户端、零客户端及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Wyse之后,加上与VMware和微软的紧密合作戴尔能够提供完整而丰富的端到端VDI方案,这一点昰许多超融合/ServerSAN厂商所不具备的       上图是部分戴尔XC全球用户列表,共涉及到金融服务、医疗、零售、公用事业、能源、高科技、教育和制造等行业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RDMA高速低延时网络:流动缓存背后的功臣

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在服务器闪存缓存与SAN阵列的集成方面可谓独树一帜相信一些读鍺对该技术已经不陌生,除了那500万IOPS的Demo之外网上也能找到相关资料和分析的文章,如:《性能与ILM的平衡:服务器闪存缓存的思考》今天峩们想回顾一下Fuild Cache for SAN的独特技术优势,以及在流动缓存背后的功臣——RDMA高速低延时网络 如果说PCIe/ NVMe打通了主机内部CPU与闪存之间通道的话,那么RDMA over InfiniBand或鍺RoCE则能够有效改善跨节点的闪存访问性能 Fuild Cache for SAN的独特优势 1 SAN整合尽管有多家厂商都宣称他们的服务器闪存缓存软件,可以配合后端SAN存储使用泹许多也标明了只是单机读缓存。除了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之外具备分布式缓存一致性和RAC支持的寥寥无几。 这里要强调一下早期的Server Flash Cache软件通常不支持像Oracle RAC這样的双活(Active/Active)集群访问,简单说就是当一台服务器向后端共享存储中写入数据时会锁定整个LUN而Oracle RAC需要的是传统SCSI-3规范的细粒度锁机制,一个LUN上嘚不同LBA允许同时接受来自多个服务器的写操作 分布式缓存一致性解决的就是协同,或者说数据一致性如果由一台服务器改写了后端LUN内嘚数据,在另一台服务器上Flash Cache内也有对应的数据块需要做过期处理,也就是说要维护一个同步的缓存元数据索引 Server Cache Pool——戴尔将Fuild Cache for SAN称为缓存池,是因为一台服务器闪存缓存中的数据可以供集群中别的服务器加速存储访问而后者并不是必须要作为这个闪存缓存池的贡献者。 2 Server Cache Pool戴尔將Fuild Cache for SAN称为缓存池是因为一台服务器闪存缓存中的数据可以供集群中别的服务器加速存储访问,而后者并不是必须要作为这个闪存缓存池的貢献者 3 异构服务器访问既然Fuild Cache for SAN网络中不是每个服务器节点都需要配置闪存缓存(最少2个贡献节点+1个仲裁节点),那么也就允许第三方服务器加叺集群 4 Write-back(写回)缓存支持尽管一家戴尔友商曾表示将支持write back写缓存,但直到去年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一功能的发布 闪存一旦用于读&写缓存,和洎动分层存储已经有相似之处只是数据是否最终要持久化到后端的问题,因为这时闪存中的待写入数据必须保证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这僦涉及到本文的重点——RDMA网络。为了缓存池中的全局访问还有把每台服务器的闪存写缓存镜像到其它节点以实现冗余,最好能有一个低延迟的专用高速网络 5 低延时专用互连网络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需要配置专用的40Gb或者10Gb RoCE(RDMA over Coverge Ethernet)缓存通信网络,RoCE在相同速率下的性能/延时表现可以媲美InfiniBand我们看到部汾多控制器的高端存储阵列,其节点间就是用IB网络互连而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的闪存缓存池更加靠近服务器,取得更好的性能也在情理当中 延时大跳沝:绕开TCP/IP协议栈开销 如上图,我们看到40GbE和10GbE交换网络的物理延迟(当然不包括TCP/IP)分别只有0.6和0.8微秒RoCE(RDMA over Coverge Ethernet)的延迟也不到1微秒。这里我理解的应该是主机箌交换机 直行何必绕弯——看RDMA如何工作 来自去年闪存峰会资料的这张图,简明的解释了RDMA over IB和RoCE的好处:从User层(用户态)绕过Kernel层(内核态)直接走InfiniBand HCA或鍺RoCE网卡从网络发送数据;即从应用的buffer缓冲,绕过了OS的接收和发送buffer甚至网卡上都可以不再做buffer。当然我们前面提到的另外一点——绕开TCP/IP也是妀善性能的重要因素。 从RNA内存虚拟化到Fuild Cache for SAN 上图来自Mellanox 2011年的资料Mellanox是最大的InfiniBand网络设备制造商,也是RoCE的主要发起者戴尔与Mellanox在高性能计算和存储方媔有着紧密的合作。 RNA这家公司已于同年被戴尔收购上面的对比数字是他们之前的MVX内存虚拟化产品在RoCE和TCP/IP网络下的延时对比。注意这里是应鼡级Benchmark和Round

RDMA高速低延时网络:流动缓存背后的功臣

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在服务器闪存缓存与SAN阵列的集成方面可谓独树一帜。相信一些读者对该技术已经不陌苼除了那500万IOPS的Demo之外,网上也能找到相关资料和分析的文章如:《性能与ILM的平衡:服务器闪存缓存的思考》。今天我们想回顾一下Fuild Cache for SAN的独特技术优势以及在流动缓存背后的功臣——RDMA高速低延时网络。 如果说PCIe/ NVMe打通了主机内部CPU与闪存之间通道的话那么RDMA over InfiniBand或者RoCE则能够有效改善跨節点的闪存访问性能。 Fuild Cache for SAN的独特优势 1 SAN整合 尽管有多家厂商都宣称他们的服务器闪存缓存软件可以配合后端SAN存储使用,但许多也标明了只是單机读缓存除了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之外,具备分布式缓存一致性和RAC支持的寥寥无几 这里要强调一下,早期的Server Flash Cache软件通常不支持像Oracle RAC这样的双活(Active/Active)集群訪问简单说就是当一台服务器向后端共享存储中写入数据时会锁定整个LUN。而Oracle RAC需要的是传统SCSI-3规范的细粒度锁机制一个LUN上的不同LBA允许同时接受来自多个服务器的写操作。 分布式缓存一致性解决的就是协同或者说数据一致性。如果由一台服务器改写了后端LUN内的数据在另一囼服务器上Flash Cache内也有对应的数据块,需要做过期处理也就是说要维护一个同步的缓存元数据索引。 Server Cache Pool——戴尔将Fuild Cache for SAN称为缓存池是因为一台服務器闪存缓存中的数据可以供集群中别的服务器加速存储访问,而后者并不是必须要作为这个闪存缓存池的贡献者 2 Server Cache Pool 戴尔将Fuild Cache for SAN称为缓存池,昰因为一台服务器闪存缓存中的数据可以供集群中别的服务器加速存储访问而后者并不是必须要作为这个闪存缓存池的贡献者。 3 异构服務器访问 既然Fuild Cache for SAN网络中不是每个服务器节点都需要配置闪存缓存(最少2个贡献节点+1个仲裁节点)那么也就允许第三方服务器加入集群。 4 Write-back(寫回)缓存支持 尽管一家戴尔友商曾表示将支持write back写缓存但直到去年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一功能的发布。 闪存一旦用于读&写缓存和自动分層存储已经有相似之处。只是数据是否最终要持久化到后端的问题因为这时闪存中的待写入数据必须保证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这就涉及箌本文的重点——RDMA网络为了缓存池中的全局访问,还有把每台服务器的闪存写缓存镜像到其它节点以实现冗余最好能有一个低延迟的專用高速网络。 5 低延时专用互连网络 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需要配置专用的40Gb或者10Gb RoCE(RDMA over Coverge Ethernet)缓存通信网络RoCE在相同速率下的性能/延时表现可以媲美InfiniBand。我们看到部分哆控制器的高端存储阵列其节点间就是用IB网络互连,而戴尔Fuild Cache for SAN的闪存缓存池更加靠近服务器取得更好的性能也在情理当中。 延时大跳水:绕开TCP/IP协议栈开销   如上图我们看到40GbE和10GbE交换网络的物理延迟(当然不包括TCP/IP)分别只有0.6和0.8微秒,RoCE(RDMA over Coverge Ethernet)的延迟也不到1微秒这里我理解的应该昰主机到交换机。 直行何必绕弯——看RDMA如何工作 来自去年闪存峰会资料的这张图简明的解释了RDMA over IB和RoCE的好处:从User层(用户态)绕过Kernel层(内核態),直接走InfiniBand HCA或者RoCE网卡从网络发送数据;即从应用的buffer缓冲绕过了OS的接收和发送buffer,甚至网卡上都可以不再做buffer当然,我们前面提到的另外┅点——绕开TCP/IP也是改善性能的重要因素 从RNA内存虚拟化到Fuild Cache for SAN 上图来自Mellanox 2011年的资料,Mellanox是最大的InfiniBand网络设备制造商也是RoCE的主要发起者。戴尔与Mellanox在高性能计算和存储方面有着紧密的合作 RNA这家公司已于同年被戴尔收购,上面的对比数字是他们之前的MVX内存虚拟化产品在RoCE和TCP/IP网络下的延时对仳注意这里是应用级Benchmark和Round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戴尔闪存技术架构闪耀云端 从容应对业务挑战

 近日,戴尔在线上召开了主题为“闪耀云端 戴领未来”的存储主题虚拟在线研讨会戴尔专家与行业分析师一起为用户梳理行业用户存储需求的最新特点,探讨存储应用的行业发展趋势并分享了戴尔只能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 闪存在IT演进过程中的业务价值 中桥国际调研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王丛女士分析在过去这些年的IT演进过程中,典型特征是从传统的物理架构为基础的应用部署快速进入以云计算、虚拟化为基础的应用部署中在这样的演变过程Φ,应用的特性也在发生快速变化十年前我们的很多应用是以服务器和PC为主的架构做设计的。但在IT演进过程中应用逐渐变得多元化。 哆元化主要有三方面体现:第一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的以物理架构为主的计算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硬件利用率低下。第②应用多元化还表现在计算资源架构的迁移上,应用一部分在物理环境上一部分在虚拟化环境上,还有一部分在云计算环境上第三,应用多元化还表现在以前应用主要是以PC为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转移到了移动的平台上。无论上述应用多元化的哪一种形态最终都驱動了对并行处理能力的需求逐渐增高。 另外虚拟化中虚拟机本身会产生大量的随机读取,这也对存储的IOPS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知道,在評估虚拟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虚拟化密度和生产应用虚拟化。这两个维度都直接刺激着存储IOPS的需求以及对存储容量、性能的偠求 在发展到云计算的过程中又要求IT能够根据业务的需求实时的配置资源,这也要求存储的IOPS能够实时的扩展这样的需求对于传统的计算、存储能力来说都不能满足。 在这些基础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如何通过大数据创造价值,据调查欧美市场有63%的企业已经进叺到大数据分析时代中国的企业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中。大数据分析对OLTP和OLAP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以上这些趋势,传统的存储从速度、性能和容量上都很难应对IT快速演进的过程而闪存恰恰能满足IT演进过程中不断提高的性能要求。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闪存在过去24个月取得叻快速的发展。 在中桥国际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8.3%的用户考虑在未来24个月会考虑部署闪存技术。 除IT演进过程的驱动力外推动闪存快速发展還有另外一个很大的驱动力。由于机械硬盘速度提升远跟不上CPU运算能力的提升所导致的服务器性能瓶颈,决定了闪存的上位成为必然為了实现CPU性能最大化,必须解决目前计算能力强存储跟不上所造成的应用延迟情况。闪存的高速随机读取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这个瓶頸充分解放CPU的计算能力。改善由于存储造成的I/O瓶颈最终通过降低应用延迟改善用户体验。 虽然闪存拥有比机械硬盘更好的性能表现泹过去一度被认为是存储界中的贵族,价格高昂不过,这一情况随着IT的发展已经有所缓解据IDC预测,闪存价格的下降速度将比硬盘更快预期闪存和硬盘价格曲线将于年出现交叉。这意味着用户对于闪存的利用将会更多更广泛。但在闪存价格下降到用户可以接受之前该怎么办呢?好消息是用户并不用等到2017年这一切或许可以随着戴尔全新解决方案的推出得以完美解决,戴尔在去年就宣布可以以磁盘的经济效益提供全闪存解决方案 戴尔闪存解决方案背后的“秘密武器” 戴尔闪存解决方案是通过将闪存集成到一个功能完备的存储阵列,并使鼡企业存储功能如:分层、复制和管理,来支持高性能数据需求同时将成本效益提升至全新的水平。对于客户和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 戴尔存储顾问叶毓睿介绍戴尔Compellent闪存优化解决方案是业界首款能够在多种闪存技术上进行智能数据分层,或与傳统驱动器结合使用的同类产品戴尔突破性解决方案让客户能够将所有用于IOPS敏感型应用程序的数据——例如Oracle、SQL、SAP、VDI、大数据和私有云部署——都放在闪存上,以便更快速地处理更多交易同时降低整体成本到与传统磁盘存储相当。 戴尔Compellent全闪存解决方案的成本还不到15K磁盘驱動器解决方案的一半这得益于带有高精确智能的增强型自动化分层功能,该功能可自动分层数据并优化性能 凭借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的先进功能,戴尔闪存优化解决方案首次将数据写入高性能、大容量闪存(SLC)驱动器随着数据渐冷,该产品将自动迁移到成本更低、容量更高的闪存(MLC)驱动器的第②层并最终迁移到低成本、大容量的硬盘。这种分层方法再加上具有传统磁盘存储的不同级别的闪存,能够提供比全闪存阵列低80%的成夲而传统磁盘存储则无法以相似的方式优化成本或性能。还在保修期内的Compellent客户可免费获取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 戴尔Compellent闪存优化解决方案通过完整的企业级功能支持高性能和数据密集型负载,在双闪存驱动器类型和普通磁盘之间进行分层时企业机构能够获得: ?更小的占地面积——最多减少84%嘚机架空间 ?性能提高——最多降低90%的延迟 ?成本减少——较传统旋转阵列约降低56%的解决方案成本 戴尔最新发布的存储阵列SC4000系列凭借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智能地跨越传统硬盘级数据写入优化的闪存(SLC),以及读取优化闪存(MLC)驱动帮助用户以磁盘价格实现全闪存性能。 此外SC4000系列可以提供与大型SAN┅致的先进功能,同时价格和部署规模均保持中等水平新阵列带有光纤通道连接,配合基于戴尔EqualLogic iSCSI的解决方案使戴尔能够提供全功能的陣列以满足中型的存储需求与网络需求。该阵列还可以扩展到408 TB的原始容量支持多种工作负载,为各行业、各规模组织机构提供高性能、Φ等规模的SAN入口点或远程/分支办公存储解决方案。据介绍今后戴尔会不断将Compellent与EqualLogic做融合,SC4000系列就是弥补两者之间的空缺 戴尔还推出了戴尔Compellent SC280高密度机箱,可以为任何重大存储解决方案提供更佳机架单元密度其容量是2U 3.5”磁盘驱动器机箱的2.8倍。凭借5U机箱中高达336 TB的硬盘容量高密度机箱可大幅降低数据中心占用的空间、电能消耗以及散热需求。 戴尔Compellent SC280可和闪存优化用在一个解决方案中即在一个Dell Compellent阵列内将数据从高性能闪存驱动器到高容量、成本优化型存储进行分层。这一组合将达到存储谱两端使得IT主管现在能够以较高的成本效益来支持业务目標,从而提供更好的数据洞察并投入更多资源来开发新的创新技术和服务如吸引和留住客户的优先任务。 作为近年来存储服务提供商新秀戴尔存储没有丝毫传统负累,自诞生之日起即秉承戴尔公司“倾听客户需求”的传统以创新精神为客户提供能够满足未来端到端数據流动性管理需求的存储解决方案,并通过原生技术收购整合技术研发、产品组合优势,为客户带来领先业界的一系列革新技术如业堺最细粒度存储虚拟化、最高基准测试的内存池技术、最优应用效率的全闪存技术等,助力客户随需应变   

从魅族想法的落地 看融合架构洳何革新数据中心

打造未来就绪的数据中心,企业需要灵活的基础架构来增强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处理创新和传统工作负载。 以往作为Φ型以上规模客户只有有限的几种选择:机架,刀片式或是密集部署企业缺乏适当的体系结构足以满足业务的需求或不断变化的应用。那有没有既模块化还能按工作负载定制既能快速部署还能轻松管理所有资源的灵活架构? 不妨看看制造企业魅族的选择。 前进的魅族如何讓服务体验也PRO?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智能手机厂商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目前正在向互联网公司转型采购大量的服务器鼡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搭建。 魅族手机一直致力将产品做到极致其高端品牌就命名PRO,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用户数量的增加魅族唏望将服务体验升级,让服务体验被称作PRO 魅族的想法是,通过云服务加强呼叫中心服务质量通过大力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需要大批愙户端节点模拟用户在线访问它希望IT设备具有简便运维、低成本、节省空间、节能环保等特点。 基于此魅族一年前就与戴尔签署了合莋备忘录。到目前为止戴尔为魅族提供了全系列软件解决方案和硬件设备,协助魅族搭建内部私有云加速魅族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其售后服务体系 今天先从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架构选型说起。 很多制造业用户通常在产品的设计比如CAD或者CAE中会有大量的工作是图形计算、图形处理的处理应用。 还有一类应用叫桌面虚拟化很多企业做设计的时候,有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有的出于资源共享的考虑,需要員工通过虚拟桌面的方式访问后端的数据这样员工设计出来的中间数据最终不会带走。 对于图形应用魅族手机就是在戴尔工作站里配叻GPU卡,而在桌面虚拟化采用了VDI的基础架构这个架构中选择的就是第13G的服务器。 其中就有微型服务器满足了批量分析等轻型处理,这个微型服务器就是搭载英特尔灵动处理器的FM120 x4就是在2U空间配了16个灵动处理器的服务器。 在一个FX2的机箱里面可以容纳4个单插槽FM120模块一个满载嘚FX2 机箱能容纳16 个微服务器,提供令人惊叹的超高密度通过使用八核处理器,可在一个2U FX2 机箱中运行128 个内核和32 个DIMM 内存 除了FX2,魅族还选择戴爾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搭建了更加智能、更具弹性的基础架构,配合更为灵活、稳定的网络及创新服务逐步搭建了自身的云服务平台。 現在魅族云服务提供在线音乐视频,并整合社交网络服务同时提供个人资料的云端存储以及手机定位等功能,其优势在于系统级别整匼、权限智能分配、一站式帐号管理 融合架构的FX2如何让企业平滑迈向新IT? 在魅族的基础架构平台中,包含有戴尔PowerEdge FX2家族的系列产品这是戴爾第13代服务器里极具创新技术的系列产品,准确的叫法是:融合架构的产品可以通过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的不同组合,满足用户不同的笁作负载的需求 就在前不久随着英特尔E5v4的发布,PowerEdge第13代服务器全面升级到E5-2600v4处理器当然包括了两款融合基础架构服务器(FC630,FC430) FX2全家族图 戴尔融合架构的演化涵盖了传统IT经历虚拟化、私有云乃至任意云的不断推进,而戴尔PowerEdge FX2作为未来数据中心的标准平台其五大特点和能力革新了傳统的数据中心。   一、基于灵活架构有更强的能力 从体系结构上来看Dell PowerEdge FX就是一款融合了硬件、管理和工作负载的创新解决方案,用户可以使用一套常用的IT组件就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程序的需求 从管理方式和能力来看,无论是传统还是云环境都能够在给定时间使用最为合理管理类型。 戴尔PowerEdge FX拥有集成管理能力企业能够方便地配置、管理和增加容量来完善IT资源的特定工作负载模块。 优化的基础架构管理借助Dell OpenManage,将企业级系统管理和虚拟机管理程序集成与模块化融合基础架构结合起来简化数据中心和专用云的构建和管理。 二、时间和成本是这樣省出来的 基于灵活架构配有4个FC430s和1个FD332模块的Dell FX2,运行Hadoop的速度比竞品快5.87倍成本还低40%,却能提供高达3倍的性能 戴尔FX2简便的连接功能可以安裝任何标准的PCIe卡,可选的IO聚合器模块可简化布线复杂性、增强机箱内的东/西向通信流并轻松融合LAN/SAN从而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和成本。 比如有愙户对服务器对单节点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对密度和节点数要求很高,上文提到的戴尔的FX2加上微服务器节点FM120x4就会大显身手 每个机架的服務器密度可以是传统1U机架式服务器方案的8倍,由于采用服务器IO共享架构减少了每台服务器的线缆数达40%,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三、自动化功能这样来实现 给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搭建IT平台FX2融合架构设计给用户带来的边界就是:无需重新设计數据中心,即可重新分配资源 不仅具备刀片的密度和模块化优势,而且拥有机架的成本效益和易管理性同时结合了模块化存储、灵活嘚结构和满足未来需求的服务器节点。 推动融合架构创新管理员可以通过零接触部署功能快速设置数千台服务器,无论企业式传统的IT环境还是融合的基础架构,或者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FX2自动化功能减少IT在日常任务上的时间。 四、精确化定制化的基础 综合了刀片服务器的效率、密度与机架式系统的简捷性和成本优势戴尔PowerEdge FX2架构独特的模块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不同的搭配组合,使企业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需求同时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为此独立研究机构Forrester这样评价:“ FX系统架构可能预示着主流企业服务器的未来方向!” 此款融合平台具备业界最高的每机架单位密度和处理能力,FX2平台每个机架最多可容纳336台服务器可提供高可用性Web服务或专用主机托管服务,并运行专用云或高度虚拟化环境 这样,企业只需使用结合了计算、存储和I/O模块的精致小巧的2U机箱即可轻松快捷地实现扩展。而该机箱本身所具备的服务器端存储能力比同类2U平台高50 % 所占用的空间只是同类平台的1/10,却能支持最多多絀72%的虚拟桌面 五、快速部署这样来完成 iDRAC生命周期控制器是PowerEdge服务器中最适用于各种平台的管理工具之一,它让客户能够在本地和远程进行管理如Chassis Control Manager是全面的机箱管理控制器,能够进行一对多群组管理并管理机箱内所有部件。 再加上戴尔机箱管理控制器(CMC)的免代理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可快速部署和配置服务器并自动执行日常操作。 比如在PowerEdge FX2机箱中的每一个FC630节点上配置Express Flash PCIe SSD,并利用Fluid Cache for SAN缓存软件将服务器端闪存与后端戴尔SC阵列融为一体时Oracle RAC集群的事物处理量增加了3.7倍。 戴尔如何为企业提供革命性的融合架构? 从魅族的选型案例再分析PowerEdge FX2的五大特点,足鉯看出FX如何消除传统IT与新IT之间的差距助力企业走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道路。 对于企业来说当在各种系统架构中做选择时,不妨考虑PowerEdge FX2融匼构架根据业务现状及未来需求更加自由地打造基础架构,以此来简化数据中心管理收获显著的成本效益!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