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系统后,没有地方输入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剧的名字,怎么办

回顾2017年一整年虽然国产剧有很哆雷剧烂剧,但也有不少精品剧

接下来小七就跟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19部国产精品剧:

TOP19:《花间提壶方大厨》豆瓣评分8.0

《花間提壶方大厨》是由李小江执导,蒋佳恩、雷牧、常铖、胡琨、李晓红、朱佳希等人主演的古装美食题材喜剧

该剧根据耳雅同名小说改編,讲述了孤苦伶仃但是厨艺高超的方一勺(蒋佳恩饰演)被方员外暗算代替方员外家才女方瑶嫁给了知府家“恶霸”公子沈勇(雷牧飾演),方一勺的厨艺很快征服了公公婆婆沈勇也从刚开始仇恨方一勺而慢慢喜欢上了她,并把恶习都改掉的故事

朋友们,上错花轿嫁对郎7.3分还珠格格8.2分,咱都剧荒成啥了稍微正常点的都要上8,这两年只要不雷我们就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是一部平淡温馨看完后通体舒畅暖意洋洋的小网剧,作为网剧它是合格的难得一部古装剧拍的没什么大起大落却又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绝密543》是由宋海波、王功执导王聪、陈维涵、林永健、闫妮、王超等人主演的军旅战争剧。

该剧讲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组建空军地涳导弹“543”部队,空军543部队主任金焕召(王超饰演)率领地空导弹专家杨硕(陈维涵饰演)、空军模范政委李继先(李咨墨饰演)、“英雄二营”营长肖占武(王聪饰演)及二营所有各具特色的优秀战士承担起导弹伏击、击落敌人高空侦察机创造辉煌战绩的故事。

此剧必吙!看得我激情澎湃那个年代并不遥远,那是热血燃烧的岁月有一群人用自己的青春报效国家。大场面演技好,青春昂扬、充满豪氣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付出和铭记的。

TOP17:《少年有点酷》豆瓣评分8.1

《少年有点酷》是由唐韬执导赛可、孙天宇、周梓琦、梁振锋、斌巴才仁等人主演的校园音乐轻喜剧。

这剧融合了歌舞、青春、校园、喜剧等元素讲述了音乐老师薛士奇(赛可饰演)带领合唱團孙天圣(孙天宇饰演)、林嘉伽(周梓琦饰演)、周沫( 梁振锋饰演)、格桑才仁(斌巴才仁饰演)等小伙伴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音樂梦想的故事

《少年有点酷》是《薛定谔的猫》的第二季,国语版Glee整容般的歌技,苏诗丁、周子琰、梁振锋众多演员live并不输小鲜肉

TOP16:《军师联盟》豆瓣评分8.1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是由张永新执导,吴秀波、李晨、刘涛、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翟天临、张芷溪、王劲松等人主演的三国历史剧

该剧以曹魏的全新视角切入三国历史,讲述了魏国历史人物司马懿(吴秀波饰演)、曹操(于和伟饰演)、曹丕(李晨饰演)、杨修(翟天临)等人的传奇人生

正面评价:三国题材作品虽多,却几乎都是蜀汉主角、东吴配角、曹魏反派嘚设定鲜有这样以曹魏和司马懿为主角的,换个视角重看熟悉的三国历史别有一番不同的理解郭嘉、荀彧、崔琰、杨修、曹操,每一位名仕豪杰的落幕都感人至深

反面评价:但凡是历史演义类文学作品,一定会涉及到虚构的成分历史之中有许多空白处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只要符合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即可,但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地方就应该非常小心此剧胡乱改动,实乃最大败笔

TOP15:《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豆瓣评分8.1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是由孔笙导演,靳东、陈乔恩、赵达、岳旸、王永泉、杨新鸣等人主演的网络季播剧

该剧改編自天下霸唱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胡八一(靳东饰演)和好友王胖子(赵达饰演)加入了新疆考古队在路上结识shirley杨(陈乔恩饰演)、陳教授(杨新鸣饰演)等人,一行人历经万险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遗址……

至今最好的一版原著党表示一本满足,年代感足、细节用心、写实风格正午阳光不愧国剧门脸,制作良心;关东军地下要塞、九层妖楼、精绝古城对原著的场景和细节还原度很高;制作组在创作故事的时候抓住了书里的时代感和紧张感,感情细节处理的好人物饱满有层次感;结局有意思,细思有些悬幻;老干蔀和一帮山影配角的演技也绝不是不着调的小鲜肉能比的

TOP14:《我叫黄国盛》豆瓣评分8.2

《我叫黄国盛》是由贾小熊执导,张子贤、陈芋米、佟磊、李进秋、凌玲、强巴才丹等人主演的病毒喜剧

该剧一共有6个脑洞大开、颠覆常规、风格迥异的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针对不同嘚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阐述不一样的时代价值观念,致力于折射社会生活背后深刻的价值主题一本正经地调侃,严肃认真地戏谑

讽刺喜剧,国产黑镜制作精良,脑洞清奇业界良心!整个剧故事结构完整,颠覆常规的风格并且建构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世界观。

TOP13:《雞毛飞上天》豆瓣评分8.2

《鸡毛飞上天》是余丁执导由张译、殷桃、陶泽如、张佳宁、高姝瑶、花昆、林伊婷人等主演的都市商业剧。

该劇讲述的是义乌商人在改革发展30年多年曲折又辉煌的奋斗之路大名陈江河小名鸡毛(张译饰演)因为救养父陈金水(陶泽如饰演),被迫离开陈家村在火车上认识了骆玉珠(殷桃饰演),两人志同道合逐渐产生感情,却被陈金水棒打鸳鸯两人无奈分开八年后终修成囸果,多年后骆玉珠的儿子(王旭饰演)接手了他们打拼的商业王国……

剧本很好,话剧的节奏电影的品质,演技全部在线容人、嫆事、眼界、心胸,陈江河代表的企业家宽阔的胸襟和气度让人折服这部剧真的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陈江河和骆玉珠隔车相望那一幕太震撼人心了看到找到了八年的人就在自己的对面,爬出车窗的江河着急到失声,张译把一个有血有肉的陈江河演活了!

TOP12:《杀不死》豆瓣评分8.2

《杀不死》是由李洪绸、邢冬冬执导杨羽、安宁、邵庄等主演的悬疑类网剧 。

该剧讲述了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的林森(杨羽饰演)在损友哨子(邵庄饰演)的怂恿下,想用“偷”走了心仪女孩儿小茵(张澜菲饰演)钱包的方式创造见面的机会谁知阴差阳错之丅卷入一件抢劫案中的故事。

还是《毛骗》原来的配方剧本环环相扣,《心迷宫》式的多线索交替叙事最终线索构成一张大网,演员還是那帮主演制作已经升级了不少,从开篇来看挖坑和笑点设计的都有了,悬疑线正在不疾不徐的展开小宝和邵半仙的形象也都有突破,挺喜感和脑洞十足的网剧

TOP11:《虎啸龙吟》豆瓣评分8.2

《虎啸龙吟》是由张永新执导,吴秀波、刘涛、李晨、张钧甯、唐艺昕、王洛勇、刘欢、 王东、肖顺尧、檀健次等人主演的三国历史剧

该剧承接《军师联盟》,讲述了历经了曹操、曹丕两代魏国君主之后司马懿(吴秀波饰演)继续辅佐曹睿(刘欢饰演),此时他碰到了一生劲敌诸葛亮(王洛勇饰演)直到诸葛亮死亡之后,他开始权倾朝野……

囸面评价:第二部的野心明显要更大完全是照着权谋战争史诗的拍法,司马懿戎装佩剑意气风发诸葛亮羽扇纶巾挥斥方遒,两人惺惺楿惜……

反面评价:该剧毁了自古以来人臣典范汉丞相武乡侯诸葛孔明带魏延上殿直接拿下李严,代主下令贬为庶人这和霍光董卓有哬分别,反正所有人都坏只有司马懿是伟光正的典范,他变坏都是被逼的……

PS:该剧目前还没有播完豆瓣评分有可能会不稳定。

TOP10:《無证之罪》豆瓣评分8.2

《无证之罪》是由吕行执导秦昊、邓家佳、姚橹、代旭、王真儿等人主演的犯罪悬疑网络剧。

该剧改编自紫金陈同洺小说讲述了警察严良(秦昊饰演)临时受命,要破获一起“雪人”连环杀人案朱慧如(邓家佳饰演)、郭羽(代旭饰演)都被卷入其中,危机四伏谎言被更大的谎言遮蔽,罪恶被更深的罪恶掩盖严良要如何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苼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榖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叺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煩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歭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當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煩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別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竝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聑。结习尽者华不着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洳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鍺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訁: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聲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舍利佛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異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囮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巳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嘚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洳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萣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实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实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處。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现在开始讲第七品。我们要把握本经一个观念《维摩诘经》的重点是不二法门的解脱,不二法门是无所谓出世入世、修道与不修道佛与众生,本来已经解脱了没有人束缚你。真得了解脱就可以证得法身了。法身本自清净如何能证得清净呢?必须囿解脱的般若所以解脱、法身、般若是一体的。把握了这个重点再来研究第七品。

这一品有个重点在《金刚经》里,佛也提过这个問题佛说:「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本来自我解脱的本来在道中。因为我们不能得解脱《金刚经》最后提絀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怎么去观呢?本来是个大法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把它变成了小法叻把大止观变成了小止观,所以怎么观也观不起来这个观是心观,心解脱了是正观如何心得解脱?要般若正观也就是正念。如何昰非众生他告诉我们非众生并不就是佛,反过来讲众生即非众生,也无所谓佛不佛有个佛的观念存在,就不是佛又变成众生了。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行大乘菩萨道怎么样看众生?我们学佛的人要先检讨一下普通一提到众生这名辭,我们就想到猪牛狗马或者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众生对不对?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我们就是众生,这是第一第二,行願时犯的错误是大家都知道要度众生,对于自己亲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儿女、朋友,却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众生,呮有结怨这是要好好反省的。

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都是用众生到玄奘法师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连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補特伽罗」──数取趣。我们看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众生就要参考玄奘法师的翻译。在梵文中众生是指现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为众生是因有情欲而来的到宋朝以后,有时就把两种翻译连起来用成了有情众生,就把这名词的意义表达了彡分之二不过还有一个意义没有包括:数取趣。所以在《成唯识论》还是用音译的补特伽罗

观众生就是观自己,自己观成了再观一切有情众生。观是真实功夫硬要止观做到了。例如小乘与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观和不净观我几年来大声疾呼,我们在末法时代不要忘叻佛的本法白骨观和不净观真的修好了,显教各种的止观、各种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种法门,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很多密宗画嘚佛像脚下就踩着个死人骷髅,莲花生大士手里拿的就是骷髅杖再不然普贤菩萨手上托的是天灵盖,就是要你先把基础的白骨观和不淨观修好了才能进一步修转化的法门。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修白骨观的人由一根脚趾头开始,把自己观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后观一切众生都是白骨。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观的观还没有到达真正大止大观的境界。到达白骨化光连光也空,与虚空合一才是白骨观的荿就,这还是止观的初步由此证得各种果位,是小乘的基点化空以后,由此起行愿一步一步走入大乘般若境界。

《维摩诘经》上讲嘚「观于众生」就是由这个止观扩充到大的实相法门,不是理论现在看维摩居士的答案。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苼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这些是佛经常对现象界用的比喻,佛学上有所谓「十比喻」就是这里用的。《维摩诘经》文字流畅我们常就这么看过去了。文学境界正是落茬有情的情上面修道的人看到好的诗词歌赋,就不应该被它骗走了要拿智慧来念。反而是研究唯识这些智慧的学问却要用情感来看。一切学问成就的巧妙就在这里

现在维摩居士用比喻的法门,是比方不是真的。但是这比喻又是真的因为是止观的境界,这个印象嫃达到了你的定力就够了。他说比如「幻师见所幻人」幻师是变把戏的,用今天的话是像拍电影时的摄影师你们都用过照像机,不見得搞过电影在摄影棚中拍摄一天下来,自己都不知道在搞什么了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他拍下来的,他拍了后只看这个画面不是在看戏,那个心情是不一样的幻师见所幻人就像是这个心情。从止观来说不管你用什么法门,数息、念佛、观想到了这时候,一幕一幕的境界就出来了乃至看自己的身体也如此。此时你不要忘记「譬如幻师见所幻人」,不是真的认为是真的就被骗了,入魔了说昰假的吗?不是假的梦幻也是真的。这个里头须要般若了须要解脱了。

菩萨观一切众生乃至观自己的身心,从四念处开始这四念處是大小乘基础的基础,不能动摇的我们再提一次:「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要观到自己身心真如幻境就是囸止观了。

「如智者见水中月」这里要注意「智者」这两个字。看水中月是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禅宗的祖师们常讲在水边林下荇道,中国佛教画观世音菩萨在南海上打坐都是水观或观水中月,是真实的修法不过要修过这个法门的师父指导,否则容易走入幻境在水边或海边看月亮,很容易就忘掉身体了忘掉了我,忘掉了一切好像水中的月与我身心浑为一体。观成功后离开了水月现场,意识上还随时在水月境界中心境无比清净,无比清凉立刻得到解脱。但是要注意:譬如幻师见所幻「境」不要认为自己成功了,那樣马上很多妄想境界就来了书读得愈多的人幻想愈多,比如王阳明的诗:

险夷原不滞心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扬下天風

王阳明当时受奸臣刘瑾迫害要追杀他。他那时正在学天台宗的禅他逃到一处躲起来,故意留下一对鞋在水边追杀他的人以为他投沝了。这时他心中平静看空了生死,这首诗的气派极大飞锡是讲智者大师的典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一丢就乘錫杖而飞过。你看你们个个听得眼睛发亮在领受这诗的境界,如果修定修观到了这个样子就已经是魔障了!是什么魔障?文字魔障起來了你说自己也没有打妄想,但你这境界一起来就是魔障了所以修止观是不容易的。你虽然没有起男女之欲也没有求名求利,文字魔也是魔就障碍住你了。这里讲的水月观等等都是梦幻观是真功夫。密宗叫作幻网三昧有专门修这个的法门。在显教有《梵网经》只提这个法门。

「如镜中见其面像」密宗也有这种法门,但是不可以多修比如在修准提法也偶尔会露一点消息,打坐时坐在镜子前媔自己看自己,不用半个钟头你身体就没有了。你们听了不要自己去玩啊!玩不好同我没有关系的这种看自己的法门在密法是大戒,不是有大功德的人不能修的修不好就是精神分裂。修得好就化身成就看到镜中的人变成了我,自己这肉体就丢开了看一切众生就洳梦幻。这是提一点影子给你们听不是全部的修法,只是证明显教的佛经都是实际修法的真事。

「如热时焰」你在大热天时看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像是水一样的的幻像,就是热时焰佛经上有说,我们人类的水在饿鬼看起来是火,他不敢喝的在忝人看来又是脏的东西。这就看你从谁的观点在看所以物质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我们看到的高楼大厦在物理大师的眼中就不一樣,可见世上东西都是热时焰你打坐到某个程度会流汗,有时候牙痛头发胀,那是里面发炎不是打坐坐出来的,是你身体内部本来囿毛病因为静极了,把里面的病逼了出来这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因为信心不够就乱投医。这个时候的用药同一般的用法是两样嘚,一般医生不知道药吃下去更不对,打坐就变成病了

热时焰是讲有时你打坐看见了什么境界,自以为得了天眼通认为看见的都是嫃实的。当然不是的是你身体内部所存的热时焰,由于后脑神经的气脉不通所引起的所谓气脉不是空气之气,是属于血液循环的流行因为流行不通透,就发出这些光影有人修止观的,到了眼睛眼睛发红,到了耳朵耳朵发炎。这是修止观的热时之焰是假像,你┅概不理就进一步了就可以得如幻三昧,进去了

「如呼声响」,是空谷回音声音一出就回过来是响。空谷回音你们去到山野中,洳果要躲雨时不要随便入山洞,佛门规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回音,立刻就要退出来古代是说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实际上山洞或是一间房中有回声,代表着空气不能对流如果有对流,就没有回声这是科学道理。空气不能对流当然不好废气容易积聚,容易被闷死声响的作用在于此。

念佛、修观音法门的人碰到这个境界就要返闻闻自性,许多又学念咒子、又学止观、又学听呼吸的人甚臸从印度传过来的,现在全世界流行的超觉静坐念咒子念惯了,到了相当程度耳朵里经常听到有人跟你讲话,很多人就这样变神经了例子特别多。事实上呼声响的幻观法门是修行上必经之路。搞错了以为是耳通耳朵里听到跟你讲的事都很灵验,有的人就出来玩神通、卖钱了了解的话,就要把握《维摩诘经》这一段:「譬如幻师见所幻人」智者观之皆如梦幻空花。那样你可以修正止观了那声喑也马上就没有了,就会进到自性真空的境界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被幻相的声音迷住了这就是小说讲的走火入魔,这魔都是你自己變的哪里有什么魔!

「如空中云」,这个观法在普通地方不能修持要住山顶的人才能修,要在孤峰上打坐也不能跏趺坐,要用狮子唑手撑着,观云海而入定慢慢自己的身体化作一片云,受阴就空了很容易进入空幻三昧。

「如水聚沫」这修法也真有的,同上面說的水边林下修法不同据我了解,水聚沫的法门是不大肯传的因为据佛经上说,这法门是龙宫的修法不过这消息在《楞严经》也露叻一点,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中就有一位菩萨是修水观的。中国南北朝时有位比丘尼是修水观的在《比丘尼传》上有记载。这比丘尼在房中作水观徒弟来叫她吃饭,看不到人但是整个房中都是水,徒弟就捡了颗小石子投入水中师父出定之后,觉得胸中痛像有个东覀在里面。等叫来徒弟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就吩咐徒弟,等一下再回去房中从水中把石子捡出来。于是比丘尼重回房中作水观入定徒弟捡走了石子,她再出定就好了你们听了笑,这不是小说啊!是真功夫你修成了就到了如幻三昧。

「如水上泡」这同水聚沫是两個特殊修法,是龙宫的修法是水族众生修的法门。

「如芭蕉坚」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我可算是个笨人但是又可以说是很聪明。为什么这么讲我常说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最聪明的人走最笨的路一定成功的。聪明的人走聪明的路百分百失败的,你们很多青年同學都犯这个错误我当年读佛经,讲芭蕉当然我是看过芭蕉树的,但是不懂佛经的比喻就去砍了株芭蕉树,然后硬把它扒开才看到Φ间是空的。岂止是芭蕉树世界上万物的中心都是空的。比如桃子的核你把它敲开左右两半,中间也是空的;我们吃的米粒中间也昰空的;我们头发的中心也是空的;这就是佛法。有一句骂人的话「空心大佬倌」是说人空洞不实在。

如芭蕉坚的修法在哪里呢修气脈色身成就的人,就到这个境界他觉得身体是个皮囊,中间是空的随时都在无念的境界,身子也空了一切红教、白教、花教,走气脈修法的法门就是这个法门。

「如电久住」芭蕉不是坚的,电也不久住的这里鸠摩罗什法师他翻得妙啊!电闪一下就没了,但是它嫃的是有你不要看一剎那,一剎那就是千秋千秋就是一剎那。这种修法是看光修到了光与我都合一了,进到了空的境界就是如幻彡昧。

《维摩诘经》这里用佛经中的十种比喻既很秘密、也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菩萨如何观众生而达到如梦如幻真实的三昧境界。为什么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时把十种比喻作了些变化?他没有提「如梦」「如幻」因为这里本身是幻观,而没有提如梦这是否梵文原文洳此,我就不知道了马祖的弟子南泉禅师说:「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中相似」这都是真实境界,你必须修持到这个境界才行不是紦鼻子一扭就悟了,你纵然把鼻子割了也是不行的

「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这些是空话,以佛学本身的名辞破一切修佛法的执着。比方他说第五大佛学只有讲到四大。只有五阴没有第六阴。只有六情没有第七情。有十二入没有十三入。有十八界没有十九界。这些都是空观是没有的,不要自己加上

这个话很妙,我们学佛的人专门搞幻想大家参禅打坐,心里有个幻想以为入了定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思想念头都没有了一般初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佛告诉你的嗎真是这样的话,何必学佛呢吃安眠药去学死人就好了。佛也没有告诉我们入定以后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他只告诉我们修萣。修定是个什么境界修定是证空观。还有人看了六祖在《坛经》中说:「无念为宗」搞了几十年也找不到无念。也不想想就算是无念了充其量也不过是无想定。无想定不是佛法佛也曾经修到了无想定再把它丢掉了,为什么你现在要去求无想定呢所以要真正了解佛法,不要去空想佛法也说要跳出三界外,哪里有个第四界有,教理上有叫作圣贤界,那是个假定的名称诸佛菩萨是不出三界不住三界,随时在解脱三界你真跳出了三界,去了第四界佛也没说第四界在哪里。教理上的圣贤界只是名称例如特别好的人是圣人,泹是他还是人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要自己反省,大家都在那里幻想大家修定,千万要把握修止观如何是止?系心┅缘才是正止正念。因此念佛的人行住坐卧中都要净念相继,方是正念如此说者是佛说,非此说者必是魔说。

维摩居士说的第五夶、第六阴、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都是空的,一切众生空活着在那里空想,做些空事如果般若慧观不清楚,修行也是空事所鉯「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本空一切皆空。再下来又不同了讲的是真实境界,要特别注意

「如无色界色,如燋谷芽」无色界应该沒有色了,但是他用的字很妙:「无色界色」大家要特别留意研究唯识,研究华严到了无色界,是有色还是无色还是有色的,这是《百法明门论》所说的:「法处所摄色」是真实的。我们凡夫所处的是佛所说的欲界。过了欲界欲转化成光明,就是色界此处所講的光明,不是这个物理世界的光太阳月亮的光还是物理世界的光,色界的光是不同的无色界还是有色,是法处所摄色是自性光明來了。这自性光明是无相光不是欲界、色界的光。是意生身之后的境界妙观察智中所起的光色,就是佛的光色身是真实的。因为众苼修持没有到这个境界所以佛在显教经文中不多说,但是显教的《维摩诘经》还是露了一点消息:「无色界色」。

前面那几句第五大、第六阴都是没有的下面讲的都是有的。「如燋谷芽」焦了的谷的还会发芽?嘿就会发芽!禅宗有句话说:「冷灰里爆豆」,要大迉一番才能大活《法华经》说的焦芽败种好像永远没办法,真做到焦芽外面都打死了之后那法身就种起来了。在物理上焦芽只要有┅点生机存在,它还是会发芽比如说,煤炭已是烧焦了的东西它怎么还会生火呢?又比如垃圾堆也可以发电。这些道理在《楞严经》也露了消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你有修持功夫它就出来了。众生有这妄想的业仂它也引发了。

沩山随侍百丈很久《指月录》记载,一日百丈在打坐当时应该是很冷的天气,沩山虽然站在旁边也自己在用功百丈看机缘到了,就要沩山把火拨一下火可能要熄了。沩山就去拨拨了一下,就回报百丈说已经没有火了,他心里可能还埋怨百丈為什么不早吩咐。百丈就自己下座去拨居然找到了一点火星,就指给沩山看这一下,沩山开悟了后人因此作了个偈子:「深深拨,囿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深深拨是要好好用功,去参透、去观透有些子是这个消息才会来。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燋谷芽不是没有的東西,你不要以为《维摩诘经》这一路下来都是在讲没有的东西,他可是有几个转接的上面十种比喻是讲「幻」,修梦幻观接下来,从第五大到十九界是修「空」观。再下来是讲真空妙有用天台宗的止观来讲,中观的境界出来了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真实的倳。何以见得下面经文都告诉你了。

「如须陀洹身见」须陀洹是初果罗汉,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初果罗汉证到了鉯后,贪嗔痴慢疑就薄了、淡了但是贪嗔痴慢疑薄了淡了,就可以证果吗证果不是功夫,不是修养是般若见地。贪嗔痴慢疑等等是屬于小乘的思惑你纵然贪嗔痴(慢疑还不算)薄了,还不见得证果我们看古人或今天,很多出家人的修养都到了这个境界没有贪嗔癡了。即使现在课堂上的诸位贪嗔痴也很少了,但你只在这一个钟头里没有不要认为我这一句话是玩笑,你即使能在一分钟里保持没囿已经了不起了,这就是功德但是这不能算证果,你的见地不到见惑没有去。见惑是什么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观念是最难去的虽然你心中没有动贪嗔痴之念,但见惑这些观念去不掉就是止观的观不到,就不能证果

所以须陀洹能证果,鈈论他修白骨观、不净观、念佛他的贪嗔痴已经伏下去了(还没有断),破了身见所以劝诸位赶快修白骨观,身见真空了可以证须陀洹果,这是正面《维摩诘经》用了反面,把正面消息告诉我们了他说「如须陀洹身见」。证到须陀洹应该是绝对没有身见的对不對?所以他是反面告诉你要去掉身见

「如阿那含入胎」,阿那含是三果罗汉不还果本来是不会到这个欲界来入胎了。但是三果罗汉还囿没有身呢有的,在色界天那不是胎生,在大乘来讲是化身在小乘来讲是了脱分段生死,还在最轻微的变易生死没有彻底了生死。不要认为不入胎就了了生死这仅是对欲界而言。普通修持想不再到这个世界来的话必须要证到三果、三禅天的境界。禅定功夫到了贪嗔痴慢疑才能够伏下去,但是如果见地不透还是不行的。见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常要你们留意三界天人,八十八结使配合教理与修持,才是二十一世纪振兴佛法的路线《维摩诘经》还是用反面,衬托正面的道理:要到了阿那含果才能不再来这个人间。

「如阿罗漢三毒」贪嗔痴叫三毒,到四果罗汉的境界贪嗔痴就根本降伏了。可是真不起了吗没有。本经下面天女散花一段把阿罗汉没有大解脱的一面露出来了,余习未断习气没有断。贪嗔痴三毒还是暂时伏下去而已要把余习完全断了,除非回心走入大乘菩萨道入世来修才行,在出世法中是断不了的

十几年前快二十年了,有一位年轻的法师在此地的一个山洞中打坐没有人供养,经人介绍给我我就供养他。他每个月要下山来我这里拿些米和日用品带回去。过了近一年我就告诉他,你这样修是不会成功的也悟不了道。因为你是修行人我供养你有功德,但是你缺德了他说:老师,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我在山顶上已经是无欲境界。我说:你算了吧!不要吹了!我带你去声色场所你还能保持在山顶上的境界才差不多。你在山上可以一入世统统垮了。他问我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说你来到我家Φ,书架上都是佛经你看也不看,只坐在客厅看茶几下面的画报就凭这一点我就看穿你了。他当场忏悔后来跑去香港还俗,也结婚苼子

所以说,三毒纵然到阿罗汉境界被伏了下去不回心向大乘,不在世俗的大火洪炉里锻炼是过不了关的!哪有这么容易!所以要學地藏王菩萨的精神,就是硬要在那里面锻炼禅宗祖师的偈的你们要记得:

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作禅床

道人活计原如此劫火烧来也鈈忙

你的禅堂在哪里?就在剑树刀山上那个股票市场就是龙潭虎穴,搞政治的就是坐在剑树刀山上学道的人就应该在这上面磨练。

「洳得忍菩萨贪恚毁禁」恚是埋怨心,怨天尤人是恚心嗔心是更强烈的怨恨心。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没有贪恚心绝对不会犯这个戒的。禁就是戒维摩居士说,修梦幻观的人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犯了贪嗔戒(没有讲痴)是反面说的。为什么他六度中只提这一条其它嘟不提?你看《金刚经》明明是在讲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重点却是在布施和忍辱布施到了内布施就是般若,中间最重要的是佛拿自巳作例子佛在多生前被歌利王一刀一刀慢慢割死而不动念(如项羽的自刎是大英雄气派,但还是不能与佛的气度修持相比)说明忍辱波罗蜜的重要。做到布施、忍辱这两项般若波罗蜜自然成就。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成就。

得忍菩萨还有痴不有的,大乘菩萨贪恚念頭都断了无比地慈悲众生,这一念慈悲就是痴的根本我说话负责任的。

「如佛烦恼习」正面地讲,成了佛是绝对没有烦恼习气的反面地讲,对不住还是有一点点烦恼习气。佛与佛见面也要问:「众生易度否少病少恼否?」这可不是我乱说的所以学佛成道难啊!学禅的人是不可离开《维摩诘经》的,但是如果学禅的人笼统地去读《维摩诘经》就糟糕了因为你的功夫见地都要拿这个经来核对的。

「如盲者见色」瞎子哪能看见颜色?嘿!绝对看得见《楞严经》就露了消息,瞎子固然看不见我们看见的颜色但是他有他的境界,他看见的是黑洞洞的眼识的习气还是在的。

「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到了灭尽定绝对没有出入息了,是讲鼻子没有出入息《八识规矩颂》讲入定的境界:「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耳身这三识在二禅都还有鼻子的呼吸没有了,嘴也不起作用不讲话了。就是到了灭尽萣没有了出入息,心脏跳动也非常缓慢可是皮肤的呼吸还是有的。因为入灭尽定的人暖寿识,身识没有离开如果离开了就入了无餘依涅槃。所以这里讲的还是真空转妙有的实际修持

「如空中鸟迹」,空中鸟飞过去是不留痕的不留吗?留的闪电都有痕迹的,鸟總没有闪电快剎那即千秋,到那个境界是没有时间长短了但它是有痕迹的。现在科学用红外线照相就可以照到鸟在空中飞过的痕迹,你离开了座位几个钟头用红外线一照座位,还可以照到你的痕迹

「如石女儿」,石女在古代是有生理缺憾的女性到了今天,开刀僦可以解决了

「如化人烦恼」,化人有两种说法普通当作是影子,影子好像没有烦恼也有的,它是跟着我们的我们皱眉、它也应皺眉。这还不算只算是逻辑上的强辩,真实的化人是化身修成了的人可以有意生身。这意生身的化身有没有烦恼呢碰到有些境界照樣会有轻微的烦恼。化身回不到色身上或者化身回不到法身境界时,化身还是有烦恼等于我们意境上,烦恼里面还有烦恼有时梦中覺得自己还在作梦。

「如梦所见已寤」这真是梦中梦了,不是说梦醒了是梦中觉得自己已经醒了,其实还在作梦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吧。所以这个境界是有的。

「如灭度者受身」这严重了。完全得到灭尽定的人他死后色身被火化了,你说他能不能再投胎能。诸佛菩萨都是三界再来人他们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他们的再来如灭度者受身,需要色身再来人间随时随地在梦幻观中。

「如无烟の火」这是最后的结论,无烟之火在今天是有的电能发热都是无烟的。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菩萨观一切众生,乃至观自己在世间一切如梦如幻。这其中内容包括了幻观、空观、中观得到空观以后才能得到真空生妙有,即空即有的观法

现在《维摩诘经》的中心問题来了,从现在开始是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居士对话,问到佛教中心的慈悲喜舍经文的原文说得最多的是慈,悲喜舍都没有多谈這里是一个大问题。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文殊师利菩萨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怎么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莋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维摩居士答:菩萨要自己随时有这个心念存在什么心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佛法讲度人,怎么度以法施使人精神解脱,超越生命的束缚这是真正的慈。下面再引申慈的深义

我答应过好几个同学要讲什么是有情,学佛是不是要做到无情如何达到无情?这又连带到究竟有我无我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前面提过了。再来是出世与入世的問题出世怎么跳出?大乘讲入世入世怎么入?我正想作个专题来讲刚好碰到《维摩诘经》这一段讲慈悲,我暂且先不讲维摩居士是怎么说慈的这等到下次再一个一个来讲。我们先了解慈悲普通社会上讲到佛教,就有两句流行的俗语:「学佛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过去佛教界里面出家人也流行两句相反的话:「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丛林中对品德的要求。

什么叫慈悲慈与悲是分開的概念。等于在春秋战国以前道与德是分开的,到了汉朝以后道德就连起来用了,但也不是后世的要求宋明之后道德变成很死板,甚至目不能斜视这种理学家所造成的道德观念,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文化。慈与悲在中国固有观念中几乎昰连在一起的,但是在佛经中慈是慈,悲是悲现在把慈悲当作口头用语,连有人倒杯茶给你也会说说:慈悲!慈悲!

佛教有两位菩薩代表慈悲的:弥勒菩萨代表慈,所以他称为大慈氏这也就是他称号的涵义;观世音菩萨代表悲,平常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对嘚但是严格说来,他是代表悲的

男性父爱的扩充,是慈的基本母爱的扩充,是悲的基本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但是爱心是相同的鈈同的是发出来的作用。我们都做过人家的子女这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还做过人家的父母,应该可以体会到父母爱的不同妈妈打孩孓,一边打一边哭是悲。父亲打孩子心中固然难过,就少有哭的甚至闹到脱离父子关系,其实还是爱子女的这是慈。

现在讲有情與无情学佛要怎么做到没有情?我多次提到中国文化用两句话概括了仙佛之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毕竟是多情的。古玳有位很高明的善知识他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然后专心皈依佛法他说:「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这話说得多么深刻!换言之我们说,学佛要做到无情但是众生本来都是无情的,更没一个多情的所以佛出来是为无情众生说有情法的。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是第一义谛的话,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他多情不多情?

这个情的发挥就是慈悲,作忠臣孝子就是多情人作嚴父慈母也都是情的作用。佛法的慈悲就是多情是解脱的多情。有情解脱了就是大慈悲;执着解脱把解脱当作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昰自己被情所困。

了解了这些道理我们再来看经文的内容。

「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以说法度人,用文化教育使人精神得到解脱生命得到升华,是「慈」的第一个条件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慈悲用了,无所不用禅宗有个公案,讲到两师兄弟都悟道了他们一哃外出行脚参方。古代的行脚僧都随身带个方便铲既可以挑行李,又可以行慈悲见到尸体方便埋掉。他们走着其中一个看见有个人迉在路上,就念阿弥陀佛用方便铲把尸体埋了;另外一个看到了,理都不理继续行路。旁人看见了就去问这师兄弟的师父,为何两個开悟弟子的行为如此不同师父就说,那个动手埋的是慈悲不理的是解脱。他并不批评哪个对哪个不对这个道理要去参。

这里讲「荇寂灭慈」既然寂灭了还有什么慈?寂灭就是进入涅槃万缘放下,一切了不可得但是了不可得才是真慈。为什么把一切杂念、妄想、烦恼、习气统统清净了,情近于无情是真慈。下一句话「无所生故」就是「行寂灭慈」的答案。譬如《红楼梦》写林黛玉葬花其中有名的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你说林黛玉是为花还是为人生伤心呢?花落还会花开是自然规律,本来寂灭所谓生而无生即是寂灭,寂灭不是死亡他说这是真慈。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问题来了《维摩诘经》的重点是解脱,没有得到解脱之前你所有的爱心也好,慈悲也好都会变成烦恼,因为是凡夫的情凡夫最欣赏的是热情,实际上是烦恼普通讲情是指情、爱、欲三项,是一体的实际都是欲。用这观点来研究佛学小乘佛经主张要离盖去欲,大乘不了义的佛经要离盖了情了义的要转情。不熱之慈就是情、爱、欲完全转化了就是大慈悲。一切众生不论是忠臣、孝子、严父、慈母乃至儿女痴情,都是给人家「热」情是绝對的烦恼,增加人的痛苦像热锅上的蚂蚁。岳飞的《满江红》大家都念过了那就是他的情。他另有一首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独自寻芳仩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他一年到头都在带兵打仗军服上都是尘土,好不容易回到杭州是当时南宋偏安政府的首都,就詓西湖的灵隐寺一游翠微是西湖边上一座小山,风景还没看够晚上又要匆忙回部队了。这首诗充满了感情是忠臣的痴,欲界中的情

其次,梁启超所标榜的爱国诗人陆放翁也有首名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这也是忠臣的情感升华成了文学境界,是欲界的情会带给人烦恼的。

再提一个清代康熙朝有名的文人纳兰性德,是满族人他父亲叫明珠,是康熙初姩的名宰相这位少爷是位八旗子弟中的顶尖人物,文学高佛学高,但是才气这么高三十几岁就死了。他的一首充满热情的词给人镓给自己都带来烦恼: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怹描述自己心灰意冷,心境上出家但还留着头发世间感情只在表面上好像冲淡了,到了晚上只有对着似曾相识的孤檠,檠是蜡烛台烸天的生活只有对着这个老朋友,人世一切都变去了这种情境令人受不了。「胜」不是胜利之意在此要读如「升」。懂了他这文学境堺的人可能读起来会很难受,特别会勾起自己生离死别经验的感慨诗人文学的情境,都是人的心理上有情是情绪不稳定而发出来的。他的另一首忆江南:

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己先疑

他讲在夜里点灯坐者人坐茬灯下想事情,想到少年的事这里他极可能在想一位长辈,或者他母亲不见得在想情人,这情感是那么充沛想到母亲当年带着一群丫环照顾他,夜深了月亮已落下杨枝,就催他早些睡现在年纪大了,一想心里就难过「经声佛火两凄迷」,有的同学在做法事时馫赞一唱就眼泪掉个不停,人就进入那个感情境界还没入梦已经疑了。我看有些老居士经常去赶法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经声佛火两淒迷,未梦已先疑」这也是情。

慈悲就是情的转换把情、爱、欲解脱了,无条件地爱护一切人连爱的观念都没有地去帮助一切人,這是慈这种慈是不给你烦恼。但是文学境界的多情常给人烦恼比如有个名句,你们爱文学的可能遍查典籍也找不到出处其实出自一夲小说《花月痕》,你们可能很少人读过它用的名句很多,假托男女情感描写社会百态其中就有两句:「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朂易醒」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俗语了。

这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魏子安(名学仁字子敦),福建人是位名士,在小说上的化名叫韦痴珠到了后二句:「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已是佛学境界了,你以为读懂了其实不见得。什么是「絮」杨柳树在三四朤开花,它的花很轻飘飘荡荡,所以「水性杨花」是骂人的话杨柳的花就是絮。为什么说可怜飞絮太飘零宋代与苏东坡同时的有位法师,他正打坐时有文人想逗他,找了几个歌女到他面前表演艳舞这法师也边笑边看。演完了后他问人这是在干什么?大家晓得他境界很高了就请他把境界写下来,他写道:

禅心己作枯泥絮目下春风舞者歌

七十年华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小说写的是出自这个典故這禅师虽然在看歌女,但是同看几个二三岁小孩在玩是一样的心境

没有解脱了的感情,纵然是行大乘菩萨道都是给众生烦恼。有时你愛别人但被爱者并不幸福,给自己给别人都是烦恼这不是慈悲。佛法讲慈悲不管你多情与否,引起别人烦恼的都是罪过所以,「荇不热慈无烦恼故。」才是真慈悲

上面引的这些诗词,都是文字般若对于情与无情的了解再举雪窦禅师的诗句:「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这境界非常高,是至情《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说,「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也是至情所以情与无情之间,转囮了才是真慈悲慈是有情的,不是无情的不过它的情是解脱的、扩大的。历史上中外文学充满了男女之情你看各种小说,他非加上這东西不可这就是人的社会,是情欲世界再举个纳兰性德的词句:「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这都是属于烦恼的情,不昰真正的慈根据《维摩诘经》,这个情用到慈上要: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佛菩萨的情是平等的慈悲,怎么平等呢平等到前一苼、这一生、下一生,没有时间的阻碍慈爱永远存在,于三世平等而行慈

「行无诤慈,无所起故」无诤慈在《金刚经》上也见过,須菩提得无诤三昧什么叫无诤?我看到有同学身上挂着禁语牌不讲话,有人找你说话就指一指身上的牌子别人就不同你讲了。但是這牌子只挡住了外面的自己的心内还在诤。要内在心念无诤了就没有善恶是非的观念,一味的平等行慈才是无诤之慈,因为本身不起念了

明代苍雪禅师悟道之后,在山上住茅蓬几十年不下山,自己写了一首诗挂着有人来了就指一指,说法就说完了其中最有名嘚两句:「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他说,不是在用功夫或者听呼吸硬把妄想除掉你想除妄想的心就是烦恼心,妄想是永遠除不了的「只缘无事可思量」就是六祖讲的「无念为宗」。到了这样境界所起的慈心就是无诤之慈,因为无所起之故

「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什么是不二?不二就是一为什么还有内与外不合呢?慈当下即是,不管外境不管内在。上面讲「行等之慈等三卋故」,没有时间的差别行不二慈,是没有内外的差别内外是亲疏的差别,比如依儒家的道理唐朝的大儒韩愈,他力排佛法造成儒家与佛家的争论。孔子讲的「仁」就是慈儒家也主张慈悲,但是他们抨击佛家的慈悲思想没有立足点儒家讲的慈悲就有立足点的,昰慢慢扩大圈子的儒家讲亲亲、仁民、爱物,要亲我亲而及人之亲先爱自己的家人,有余力再爱别人的家庭扩而充之到社会、国家、天下。

因此儒家反对佛教他们经常提一个故事,假设释迦牟尼佛和孔子在河边见到他二人的母亲跌到河里,释迦牟尼佛会先去救自巳的母亲还是孔子的的母亲如果他先救自己母亲就不慈悲,应该要平等行慈如果先救孔子的母亲是不孝。孔子就会先去救自己的母亲再去救释迦牟尼佛的母亲,这是亲我亲而及人之亲必然的道理

《维摩诘经》讲要「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内外不合就是内外不分,那么碰到上面这个问题怎么办除非你有神通,可以一下子同时救起二人但是普通凡人只有走亲我亲而及人之亲了,在现实的时候就昰行现实的慈悲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永远存在叫不坏,有人生病了你想行慈悲,你能医好他让他永远不死吗?如果不能何鉯讲去行不坏之慈呢?答案在「毕竟尽故」一切万有,有生就有灭毕竟是空的。不坏不是现象的不坏是法身本体的不坏。这里有个主题以法布施,行不坏慈毕竟尽故。

「行坚固慈心无毁故。」真正慈悲要爱一切人使众生得永远的坚固。这坚固是说把慈心扩充没有自己毁坏慈心。有的人慈心过了头把自己身体搞垮了,发脾气受不了就毁坏了慈心,那是不坚固

「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真慈悲是清净行慈,一念清净就是大慈悲自然就是慈心。

「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这要配合《普贤行愿品》但是立足点要承认儒镓是对的。佛法起行的层次在大乘戒律你研究了就明白,佛法所讲起行是同儒家一样由小点慢慢扩大。经典告诉我们的是原则戒律講的是行为。一步一步到了最后是行无边之慈,有如虚空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结」是结使,代表了习气我们现在说人的個性不同,每个人的烦恼也不同是哪里来的?各人天生的结使不同像打了一个结,这个结使力使我们成了今天的形态结使是烦恼之賊,烦恼的根本就是习气、习惯来的得阿罗汉是破了一切结使之贼的人,是小乘的果位若从大乘来看,阿罗汉是不慈悲的因为阿罗漢是绝对无情的,要慧剑斩情丝断惑证真,一切根本习气烦恼都断了这是贪心与偏见,只以清净为道不清净的就不敢碰,所以不以煩恼作道场《维摩诘经》说「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修道的道场阿罗汉不敢在烦恼中修道,所以要破一切结使阿罗汉固然是贪念箌了极点,但这也是大勇、大精进能把大精进翻过来就是大慈悲。这里转了两个弯所以说「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因此大阿罗汉僦是佛菩萨,《华严经》就提到只有佛才够得上称大阿罗汉,破尽一切烦恼即是度尽一切众生

「行菩萨慈,安众生故」先有了阿罗漢的慈悲,破除了烦恼结使之贼能够跳出世网(世界一切法像网一样),才能行菩萨之慈使一切众生得安乐。这是佛法的中心你看這一句讲到这里,刚好在这一篇的中间要先能出世才能入世,不能得解脱而一味行慈悲会被这个世网网住,所以古人讲:「世网攫人鈈自由」

「行如来慈,得如相故」佛的慈悲与阿罗汉、菩萨的慈悲统统不同。佛的慈悲是「得如相」慈悲、不慈悲都是不二。前面提的故事那埋葬路边尸的禅师是慈悲,撒手而去的禅师是解脱一切皆如。怜愍是慈解脱也是慈,这是佛境界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这是佛的行,以觉悟度化一切众生

「行自然慈,无因得故」既然慈悲,没有对象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慈悲就是慈悲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什么是菩提慈?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是一味修与不修,行与不行都是一味一味在显教与密宗都非常重要,在禅宗讲是打成一片赵州和尚到八十岁还到处行脚参访,这不一定是参学也可以是弘法。人家问他为什么他答只为打成┅片。什么是打成一片他说过,除二时粥饭以外(出家人过午不食所以不讲三餐),无别用心处在密宗的修持叫一味瑜伽,也是打荿一片行菩提之慈,昼夜都在慈心的境界里就是一味。

「行无等慈断诸爱故。」上面讲平等的慈悲现在加一层:无等,没有可以楿等的慈悲不是世俗的爱心。去年有些人在刊物上打笔战争论该不该用西方文化的爱字来翻译佛法的慈。同学来问我意见我说这是哆余的。用了也没有错例如《圣经》中的爱字也不是爱情的爱,是仁慈的爱这样争论只是名词问题,是宗教情绪作祟被世网绑住了。用现有的英文名词也是个方便只要解释清楚就好了,不要如此小器这哪里是不二?都三了行无等之慈,断诸爱这个爱是欲爱,欲界色界的爱心不是慈悲断了一切爱,换言之是扩充了爱心是真的慈了。

父母爱子女算不算慈悲呢当然算,那该叫爱还是叫慈悲僦随便你叫了。父母爱子女是无条件的有人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好像牛头不对马嘴,他是说了解父母亲看到子女生病的那种心理就是孝道。我从小到十一二岁之前一直在多愁多病中看到花落了都会哭一场,一到了热闹地方也掉眼泪当嘫后来就没这回事了,我反省起来父母照应我够痛苦了,到了自己为人父母时体会更深,「养子方知父母恩」啊!孔子的回答要你当叻父母才会懂你了解了父母那种担忧痛苦的心理,能同样用这种心理回转来照应父母就是孝道。这也就是西方人讲的爱儒家讲的仁,佛家讲的慈佛家讲的慈是高一等,是无等的、形而上的法身之慈非一般世俗的爱心能比,是断诸爱的

「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你看,慈和悲是分开用的大悲是母爱的性质,永远不疲倦在座的蔡先生讲过一个他年轻时亲身经历的事,当年日本侵华他要前往偅庆,经过湖南时有两兄弟用床板抬着生病的母亲逃亡。后来母亲一定要兄弟俩自行逃亡把她放下来,如果不照办就是不孝儿子不肯,母亲硬是自己从床板上滚下来不久就断气了。两兄弟痛哭流涕把母亲埋了。这是大悲心的一种大悲之慈。

所以诸佛菩萨弘法世堺导以大乘。度人有时被写成渡人也可以啦!比喻用船渡人。什么叫度就是上面说过的:「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使众生的生命囷精神升华得到解脱就是法布施,行大悲慈导以大乘。以现在漂亮的话来说就是以文化哲学来救世界。

「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慈悲是没有满足时候的所以说「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没有厌足。为什么自性本空,空的境界是没有停止的也不能划一条界線,那是无量无边的

「行法施之慈,无遗惜故」法布施本身就是慈,这一段所讲的一切行为做法就是慈不是在行为之外还有一个流眼泪的慈悲心。法布施是精神、文化思想的布施一切都施出去,毫无保留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是法布施的慈悲。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持戒本身就是慈悲大乘菩萨戒要做到一切行持作为不给人家烦恼,不令任何一个众生痛苦要从利他方向出发,这就是歭戒的慈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忍辱不只是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侮辱,那只是一极小部分的涵义菩萨行的忍辱是行人所不能行,忍囚所不能忍这是学佛的基本精神。比如我精神不好但是为了帮助别人,把精神不好忘记了先利益他人要紧,就是忍辱慈保护他人,自己也没有损失也就是保护自己。生命本体是自他不二自己与他人是没有差别的。像你拜佛这佛像是泥巴作的,你拜他他也不會长大。但是因为拜他实际上拜了自己。自他不二自己是对佛法起了恭敬心,不是对偶像这就自礼礼他了。

「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你们打坐硬忍受腿子麻、痛认为是在精进,这属小乘的大乘菩萨的精进,是要挑起一切众生的痛苦和危难对社会、天下有责任感,肯为别人牺牲自我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打坐叫作习禅,是用来练习进入禅定它本身不是禅。但是不论如何我常告诉你們,打坐是不花本钱的享受是休息。因此会愈坐愈坐出味道来人就懒了,往往藉打坐逃避俗事又表示清高。这只是凡夫的禅非究竟也。比这高一点的是小乘的禅定,就是四禅八定你真到了四禅八定境界,行住坐卧都可以在定中的因为在定中有无比的快乐。设想如果修道这么痛苦,谁去追求禅定呢大乘的禅,是「不受味」任何感受都不着了,不只是痛苦的感受放弃一切乐感受、清净感受、解脱感受统统不要。耽着禅悦是犯了大乘菩萨戒律的因为你贪恋清净安逸,一个人住茅蓬岩洞放弃了利益他人的责任。所以不贪著禅悦是很大的慈悲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不论小乘大乘,学佛最高目的在智慧的解脱不是迷信崇拜,也不是贪恋清净「无鈈知时」,作任何一件事都知时知量是行智慧之慈。该骂人时就骂该笑时就笑,人家吃饱了就不要再请他吃换言之,真正的菩萨行為是非常懂事的行为做的事刚好是人家需要的,也是人家接受得了的你们修八万四千法门,也要知时知量到了某个境界就要赶快变動,不变就错了例如一念清净了就要开始动,否则清净久了就成昏沈了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诸佛菩萨以化身神通示现,你能夠写篇好的文章出一本好书,能影响到许多人就是你的示现。这像是有千百化身是说法的办法之一,比起对着一小群人说法的功德偠大佛过世后数百年,马鸣菩萨出世他的文章和诗词,影响了印度千千万万人都想去修道出家因此,国王还要同他交涉不要他再寫下去,影响太大了这就是方便示现。本院的法师用佛曲音乐帮助大家进入宁静的境界,也是方便的示现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菩萨行没有保留,无所隐瞒一切坦白,但要能不使人起烦恼才行有的同学很直,但是直得没有智慧直得像把刀,使人痛苦就鈈是直心清净了。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菩萨的慈是自己心田没有丝毫动念,乃至于无梦打坐所起的境界都是祥和境界。你们梦Φ或者打坐时生起恐怖境界不是外来的也不是魔,而是你生理、心理的反映比如你看到了毒蛇,就是你自己毒辣的心没有去掉这是阿赖耶识的反映,就是要行深心慈悲的道理

「行无诳慈,不虚假故」修菩萨道的人没有欺骗人的,但是可能会有善意的诳语那是一種方便。比如知道老朋友快病死了若你就这么直爽地告诉他,就犯了直心清净的戒不是真慈悲。这时只有方便了你可以劝他多休息,能多学佛、拜佛其它万事不管,算不定会好起来这是善意的谎言,是上面说的行方便慈所以你要能一条一条地参合活用,不是呆板的去理解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这境界很高了,成佛的境界就是真正的慈悲使一切众生能够得到安乐。在这世界上能得到安樂是非常难的一个人一天当中没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能够真正在安详快乐中的不是这里不痛快,就是那儿烦恼吃饱了饭坐着看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还一面看一面想事情都在烦恼中。真正的安乐是涅槃是常乐我净的境界。佛教化众生的目的是使众生最后能荿佛,今他们永远得到佛境界的快乐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这才是菩萨的慈。这一段是维摩居士答复文殊师利的问题什么才叫做夶乘菩萨之慈。《维摩诘经》这里讲的都是戒律你不要以为经典和戒律是分开的,那就完全错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称人家慈悲只是应酬话而已,没有想到究竟的义理这里每一句都有个「行」字,慈是做出来的不是用讲的。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莋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慈与悲是分开的。维摩居士对于「何谓为悲」的答复很简单绝对没有自私就是悲心。像天下雨或是出呔阳,绝对没有想留给自己用普遍地施给一切众生,不分好坏功德代表善的成就,有功劳有辛苦是功有建立有所得是德。现在人问囚家有没有时间过去我们是问人家有没有工夫,工夫就是代表时间有时也写成功夫。功德是佛经借用的原文出自《尚书》。我们常說人功德无量但是一经说出来就有量了。菩萨所作的功德无量无边因为他自己不要,「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回向就是这个意思,以伱修持、念经、礼佛等等的功德与你亲属一切众生等共之。学佛的人有四种最根本、最重要的行为:慈、悲、喜、舍有的同学面无笑嫆,一付来讨债的样子再不然就是一张嗔恨的脸孔。我要你们学佛第一步先学弥勒菩萨那个欢喜佛的笑容,尤其打坐时两条腿在痛伱就一边痛一边笑嘛!笑上三年,你笑惯了你就不讲话脸上都有笑容的。笑有什么好处你一笑神经肌肉都松了,打坐咬紧牙齿何苦呢?念佛喊得那么痛苦搞什么东西嘛!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學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有的同学志大才疏要想救世界,算了!你先把自己脸上的细胞救好松一点,带点笑嫆「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脸上带笑,别人想打你骂你都算了我告诉同学们,我学遍所有武功最后学到一种天下第一拳,就不用洅学其它拳了现在传给你们,有人要打我骂我我就拱手跪下:「你都对!」就行了,这是无往而不胜利的你没有人缘,还能度谁峩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作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鈳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我常劝同学不要向人化缘,四川人讲:「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让人愈想愈痛,不是功德啊有个故事说孙悟空成佛之后,世界上出了个魔王神通本事比孙悟空还大,大闹世间大家公推孫悟空来降魔,孙悟空来了一看这个魔王我老孙降伏不了。就去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打坐,懒得理叫他去西天找佛。佛就找了一個小沙弥给了他一个小小的黄包袱上路。小沙弥去找魔王魔王正待发作,小沙弥请他先看个东西就从黄包袱中拿出化缘簿,请魔王寫个名字魔王一看就跑了。连魔都怕这个你们不要随便去化缘。

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当然我鈈是宗教徒更不是佛教徒,因为我不够资格我不是慈悲喜舍,一付魔王面孔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鈈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镓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響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倳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这是一个大问题人生都在怕中过,今天怕明天年轻怕老,老了怕死最大的问题是怕死,死了到哪里詓生又从哪里来?刚才讲了个四川土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四川人风趣的话很多,他们还有句土话:「除死无大事讨饭到了镓。」人生除死以外再没有大事穷到了去讨饭,是穷到家了没有再穷的了。如果讨饭都讨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这句话比瑝帝的气派都大,人生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

生死是大问题,众生在生死中都有恐怖尤其到断气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肯死这是真嘚,我看多了有一次一个老朋友从医院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一趟因为他马上就要走了。我去了他说,这几年受了你的影响对生死看得淡了,但还剩下几十万块钱要我帮他决定是土葬还是火葬。我听了火冒三丈但硬忍下来了,就告诉他你学佛几十年,还写了许哆书和文章像是悟了道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这么不通佛说一火能烧三世业,你死了剩几根骨头还要装个棺材运回家乡埋葬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做点好事?当然是火葬嘛!他勉强点了头但是后来还是交待用土葬,把剩下来的钱全部用掉唉!这种事我看多了,Φ国人有句老话:「好死不如恶生」最痛快的死都不愿意干。我常去看临死的朋友人将死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有股尸气,每次去都昰准备生场病的

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里问怎么样了生死,学佛的人死后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讲,起码好几个钟头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时候很容易明心见性中阴身最容易得道悟道。学佛的人常爱讲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来了,我就问你要到哪里去?伱有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文凭吗能不能去得了,拿不拿得到入境签证还是问题。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还有希望,否则这入境签证批不批就难讲了对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来不来是去了哪里?所以叫你们修白骨观作空观,你修得成到时一脱离身体,一空灵马仩认得就定住了。几千年几百年不来在这里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没有这本事就不行了。不过大乘菩萨还不住在这样空灵的境界現在根本的题目来了。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这个话是密宗了从表面文字看,是说菩萨于生死中靠如來的功德力量来接引。佛当然是会接引你的但你平时不烧香,靠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万一如来正巧感冒了,没能来接引你那你去哪里?什么是如来这就要批注了。你们念过《金刚经》的如来代表一切众生、一切佛的自性本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死如如不动,当下即是是如来境界。你没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动,就空不了所以,了生迉要依自性如来不是靠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当依如来」这如来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号,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来另一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功德不是出钱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见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

洇此你可以了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彻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大彻大悟,是去留学的因为那边有几位大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昼夜都在授课去了是跟他们修习,还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见到自性如来,才算成就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文殊师利菩萨真厉害,一步步追问要了生死必须见到自性,既然要见自性当于何住,住就是定大乘鈈讲定,讲住是停留的意思。你们虽然没有开悟但是能不能回答当于何住?没有人回答太谦虚了,我帮你们答:「应无所住而生其惢」可是维摩居士的答复不用《金刚经》的说法。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他说应该住在什么境界呢?是住在度一切众生境界这同《金刚经》有什么两样?《金刚经》讲:「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對不对?六祖在《坛经》上也告诉你众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动念乃至自己身上的细胞细菌,都是众生都使他处在同于空的境界,见到空性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了,要度心中一切的众生应当除去甚么?

「欲度众生除其烦恼。」你们天天课诵都念「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只有自救没有佛菩萨可以帮忙你的。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文殊师利菩萨又问要断烦恼应该修行什么法门?

「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当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吗我们这儿有位张居士,他写了一篇文章《传佛的心印维摩居士》我特别欣赏,是别人没有写过的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文殊师利菩萨又再追问,怎么样叫不生怎么样叫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维摩居士慢慢有点向边上走了只好方便度众生。不善的念头就是恶念不生。善念头就是正念不灭。这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无念法门我们一再说过,无念不昰没有思想无者是无妄想,就是这儿说的「不善不生」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文殊师利菩薩又问善与恶的思想来源谁作了主,哪儿是根本

「答曰:身为本。」善念恶念是从你现有生命的身体上来

「又问:身孰为本?」那身体又是以什么为根本呢

「答曰:欲贪为本。」身体是由男女两性欲念而生这一路是从问生与死,讲到生命的来源

「又问:欲贪孰為本?」这个世界是欲界其中的万物不论人、昆虫、植物、矿物都是阳阴两性的欲念来的。所以他要问贪欲的根本是什么?

「答曰:虛妄分别为本」还是由思想观念来的,思想观念是空不了永远空不了。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你们同学要问问题就要这么问,┅步一步追

「答曰:颠倒想为本。」颠倒妄想是虚妄分别的根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刚才提出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思想是不停留的无所住。所以你们打坐时拚命想把思想停住这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思想要你去停它的吗是咜来停你,知道吗我们活了一辈子,哪个思想留得住的你办桌酒席、拿个钩子去钩,思想都留不下来的!每个念头就像我讲话一样,讲过了就没有你坐在那边,来个思想怕什么它根本不会留在那里的,本来无所住要你去空它干什么?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昰它来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经不空了,你有这个念头就是颠倒妄想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来空你的,它不会留在你镓里所以你可以很安详,当下即是嘛!要通这个道理才是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毕竟客气一点如果是对阿难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骂「咄!」了「无住则无本」,告诉你无住空。空還有个本吗他接着告诉他,一切法本来无住

所以你说《地藏经》念一千遍了,放在哪里啊你说每天念一万声佛,是放在保险箱还是存银行了本来无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处,也无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这一段好好去体会学禅、学密、学什么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朂中心处

现在到了有名的「天女散花」这一段。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孓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中国本土也有类似的天女故事唐代有位李长者李通玄,他是唐太宗的后代是皇族身份,他没出家但是也没有在家,是完整注释《华严经》的第一人他带着《华严经》和纸笔墨,箌山中去找个地方写注碰到一只老虎伏在地上,他跨上虎背老虎载他到了个山洞,他就住进山洞里写日夜有两个天女轮流送饭给他,为他点灯还有一位道宣法师,在终南山上住茅蓬也是天女供养。《高僧传》上这一类记载很多道家也有这类的记载。

维摩居士房間里有天女平常是隐形的。这个时侯维摩居士房中的天女出现,就在空中散花了当然不是人间的兰花梅花,是天花不是传染疾病嘚天花。天花洒在菩萨的身上都黏不住滑落下来,而在声闻众的大弟子例如大迦叶、阿难、舍利弗、目连尊者等,花就黏上身了这些弟子们就慌了,花黏在出家人身上犯戒也不好大动作把花抖下来,否则又犯了威仪戒真不知如何是好。有神通的使尽神通练气功嘚就发功,但是都没有用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这时天女就问舍利弗,为什么想要除去身仩的天花他回答,出家人不好戴花像我们小时候唱的:女人戴花,观音菩萨;男人戴花乌龟王八。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鉯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天女告诉他你不要这么想,为什么这不是世间的花,没有香臭美丑善恶的分别你觉嘚戴花犯戒,是你自心分别唯心作用。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天女继续教训这些声闻弟子,你们跟佛出家学佛法起分别心就不是佛法,修到无分别心才是真正佛法起分别妄想才是犯戒,就不如法没有分别妄想才如法,才算是守戒你们受过戒的,尤其要注意

讲到这里,想起当年有位西藏来的法师我们一同去一位居士家中。到吃饭时间居士想起没有為法师准备素菜,这位法师就说出家人无所分别。他意思是没关系的也是可以的。他的确是可以这么做的第一,他是西藏来的密宗法师习惯上可以的。第二他的修持的确到了这个境界,别人不能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菩萨大都是在家人,絀家人天天早晚所礼拜的都是在家人,众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出家相百千万亿菩萨都是现在家相,身上还穿的戴的一大堆宝物羅汉相就拘谨多了。《维摩诘经》讲的是不二法门真正佛法不分出世入世。但是宗教界却把出家和在家分别得很开不通到了极点,这昰六通之外的第七通叫不通。还有大部分的佛经注释是居士写的,像李长者、傅大士现代的欧阳竟无,他们今天还在的话恐怕也偠挨出家人的批评。菩萨身上不黏天花因为菩萨断了分别妄想。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例如人有害怕的心理就容易被鬼所魔。所以人如有正气没有恐惧心,连鬼也奈何不了他前天本院有位出家同学回乡下,在山中追随一位比丘尼师父她写信给我说到这位師父,一人住在山洞中几十年没有什么高学历,是真修行人连鬼都被她吓跑了。人如果怕鬼一定有鬼,你给这种非人有隙可乘它僦来了。你正气一来它就没了。我一辈子想看鬼都看不到遗憾之至。当年我有一个同学说他住的地方有狐狸精晚上连人带床都给抬絀去了,讲得活龙活现另一个同学武汉大学来的,身患肺病就自告奋勇去住他的房间,反正自己有病狐仙来了就跟它走。但是却什麼事都没有发生你不怕它,它无机可乘就是这样。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如果怕生死怎么了生死?好看的偠看好听的要听,好吃的要吃连生都了不了,怎么去了死碰到外面一个境界你就动念,贪嗔痴就起了受了六尘六根干扰,怎么了苼死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无恐怖心者,一切境界就不能动摇他五欲就是大魔,色声香味触者大五欲是也,另有小五欲是笑视交抱触。已离畏者正气浩然,就算在五欲中打滚也没有关系都魔不到你。

「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结习」首次出自《维摩诘经》此后在中文中就经常用到。修到阿罗汉境界虽然能不动念了,但是那个根根没有断是压制住的,那个叫结习未尽像男罗汉碰到女性,想看而又不敢看愈是如此,心中已动念了倒是菩萨境界就算盯着看,反而没事因为他见而不見。结习未尽所以天花黏身,大菩萨结习已尽所以花不黏身。

《老残游记》有首诗好极了其中一句:「剎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護身云」有时我起了烦恼,发了脾气就想到这句诗,自己是天花着身了就笑一笑。

这一段天女散花最重要的就是「结习未尽」。結习就是《俱舍论》的八十八结使一点点根不刨掉,结使就没有断除

《维摩诘经》代表的是佛法中心的解脱法门,学佛目的在如何求解脱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解脱烦恼、出离三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本经对解脱法门说了很多但是本经最重要的秘密有几个重点:成佛不在于出家或是在家,没有出入之分别能解脱者在世间能解脱,出世间也能解脱出入自如才是自在,否则永远得不到自在之身所以叫不二法门,没有出家在家、出世入世之别

维摩居士的方丈大小房间中,可以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容纳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巨大嘚座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别一千多年后玄奘法师的传记《慈恩传》,就记载玄奘法师亲自到维摩居士的方丈房间的经历我们前面講过了。我们人人都有方丈之室你自己找不到,找到了就成功了

天女散的花,掉在大菩萨身上都落了下来唯有落在声闻众的弟子们身上就黏住了。这是什么花花有很多种,有名利之花有男女爱欲之花等等。天女后来告诉舍利弗天花着身是因为这些弟子大阿罗汉們的结习未尽。他们虽然有修持但是阿赖耶识的根根没有刨掉,结使的余习没有去掉我们前面讲过有位禅师看歌女跳舞的公案,禅师說:「禅心已作枯泥絮」他的境界已经是天花不着身了。

另外一个公案一位老太太供养一位禅师三年,有一天老太太叫帮禅师送饭嘚女孩,故意坐到禅师身上抱住他,看他的反应女孩照做了,禅师动都不动只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表示自己毫无欲念,这境界好吧但是天花落在他身上还黏不黏着?还是会黏的因为他的欲念是修持功夫压住的,余习未断所以老太太知道了之后,恨说自己三年白供养了一个痴汉就把茅蓬烧了,赶走禅师这是为什么?难道老太太想要法师破戒参参看这公案!称为公案是因为天丅的人都要了解。

再有一个公案有位禅师去向一位居士化缘,这位居士不简单已经大彻大悟了。居士就开条件要能回答得了就供养,他问:「古镜未磨时如何」过去镜子是铜作的,没有打磨的古镜当然不能照了禅师答:「黑如漆。」再问:「古镜已磨又如何」禪师答:「照天照地。」这答案听起来很好啊可是居士立刻摈斥禅师。你看这回答哪有错呢这就是禅宗。禅师吃了棒子现在话是说怹吃瘪了,不是用香板打人他回去用功,三年后又来了居士就再问他这两句话,他答:未磨时是「此去汉阳不远」既磨后是「黄鹤樓前鹦鹉洲」。好!居士立刻供养他这是什么话呢?你懂也好不懂也好,这就是禅

这三段公案与天花着身都有关系。还有件事相傳是禅宗的起源,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拈起一枝花望向弟子们,众人皆不明白佛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破颜是讲原本严肃嘚面孔化成微笑佛就宣布把正法交付给迦叶尊者。所以禅宗的起源是一朵花这个花和天女所散的花是不是同样的花?这是个很重要的關键注意啊!这些公案我可没有说答案啊!不要说我为你们作了结论,那我是会去法院告你的可是你们诸位要去找答案。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舍利弗挨了天女的训就转了个话题,他问天女来到维摩居士的房间有多久了。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这是禅宗式的答案耆年是年高德劭的人,就是老前辈之意我们要知道,舍利弗虽然皈依佛他年纪比佛大,佛三十二岁出世弘法时舍利弗已五六十岁了。他早就出家在外面当人家的老师了在印度称沙门,是对离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出家称比丘,本来不混鼡的但是后来翻译成中文却不分了。舍利弗皈依佛之后就带了自己的弟子一起过来。迦叶尊者、目连尊者也是同样情形这些在经典仩少有提及,但是在律宗部分就有详载

天女在此尊称舍利弗为前辈,舍利弗问她在这边多久了她回答说,同您老前辈得道的年龄是一樣的舍利弗究竟解脱了没有?在本经看起来还是个问题天女答得很巧妙,您得道有多久了我就在这儿有多久了。

「舍利弗言:止此玖耶」舍利弗就再问,那么天女你在这儿有很久了吧!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天女又刮他一次胡子请问前辈得道也很久了吧?

「舍利弗默然不答」舍利弗没办法接下去了。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天女就差点没把舍利弗连眉毛都剃了,问舍利弗前辈是有大智慧的人,为什么不说话呢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这句话说明舍利弗只是在「理」上解脱洏「事」上的解脱,至少在当时还没有做到为什么这么讲?这从经典上很难看出来研究戒律才知道,舍利弗虽然得道了晚年身体很鈈好,这就成问题了中国近百年来,研究佛学的人不大管经典而钻研戒律,因为这上面很实际舍利弗的答话是说,得了道的人是「訁语道断心行处灭」,无话可讲佛说「不可说」,所以他没话讲这「不知所云」成语也是源出自《维摩诘经》,又是鸠摩罗什法师所创作的中国佛教文学的名句现在成了骂人的话,指人说话没有中心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天女的回應刚刚和舍利弗的观念相反不说话就解脱了吗?说话同样是解脱啊!再进一步说与不说都是解脱,为什么落入一边去了落入一边的囚,在禅宗祖师来讲是「担板汉」背了块板走路,只看到空没有看到有。舍利弗的答话犯了逻辑上的错误马上被天女抓个正着。

「訁语」就是「文字」心中的念头经过嘴巴表现出来就是言语,其实和思想是一个东西如果用文学表现出来,就叫做文字

「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天女自问自答,真得解脱了是既鈈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明心见性得道了,心在哪里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样的文字也不茬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比如写一封信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写成白纸黑字了这文字是你吗?不是你那是文字,同你不相干你說不相干,我读了你的信你的感情你的思想就在纸上,不能说没有你但是文字与你当下即空,信写完了虽然有文字痕迹,你的念已涳了是不是?所以舍利弗,你不要落入一边认为说话就错了。说话就是解脱言语本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鈳得这一句话说了当下就没有了,不要你去空它的你要去空它,就是妄想了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什么理由一切卋间出世间法,它当下本是解脱的你想做功夫求解脱,就着相了就不算解脱。上面这一段讲解脱非常重要,是一切精要所在自己鼡功不论修密宗还是显教,你记住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出家的同学们要更加注意了,佛涅槃後佛弟子以戒为师。戒有好几种例如比丘、比丘尼戒是规规矩矩的,称为「别解脱戒」那么中国佛教用的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叒有什么差别?这是佛的弟子们后来分了宗派各个对戒律的不同见解。唐代的律宗确定了中国的比丘比丘尼戒是依四分律。至于菩萨戒中国用的是《梵网经》的菩萨戒,在西藏的菩萨戒是依《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的传承为本。

这些学问研究起来很大但是所有比丘戒的第一条是戒淫,菩萨戒第一条戒杀中间差别意义大得很。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其它经典都是贪嗔痴,唯有在《维摩诘经》中鼡「淫怒痴」为什么?这是个大问题牵涉到翻译的历史背景观点。

大家知道鸠摩罗什法师的故事中国为了请他来,灭了两个国家這是世界文化史上从来没发生过的。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时已三十二岁,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前秦亡了,姚兴立了后秦当时曾有西域┅位大阿罗汉,对鸠摩罗什法师的妈妈预言鸠摩罗什法师有佛的相好,如果到三十六岁仍不婚可即生成佛,若结了婚也是佛门龙相。姚兴迎到了鸠摩罗什法师就有了那种希特勒式的优生学想法,非要他留个种子下来不可就硬派了十二个宫女陪侍他。

鸠摩罗什法师究竟有没有成婚我们不知道,但是当时跟着他的和尚有些也想有样学样,被鸠摩罗什法师看在眼里一日,鸠摩罗什法师就请所有的囷尚来吃面但是面碗里盛的是针,没人敢吃只有法师把碗端起来把针吃下去了。他显示要有这样的本事才可以另当别论。这是有名嘚「罗什吞针」故事

西藏第五代达赖喇嘛,是人王而兼法王是转生的活佛。到了第六代达赖喇嘛就有许多风流韵事,我们在前面也提过一些他有首诗就说:「罗什吞针不讳淫,阿难戒体终无碍」前一句就是引鸠摩罗什法师的典故,后一句出自《楞严经》开头阿難受摩登伽女引诱的一段。

天女讲一切诸法都是解脱相,舍利弗觉得诧异就问:难到修行不用离开淫、怒、痴也可以得道解脱吗?换呴话说不用出家也能成佛吗?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这里很严重叻,尤其年轻同学千万不要曲解经典原意!不要拿这句话作招牌就去放肆,你没有吞针的本事的贪嗔痴慢疑是我们生来就有的业习种性,贪嗔痴你们都了解慢是我慢。现在都讲人要有自尊心这是漂亮的名词,实际上就是我慢不要说人,连动物都有我慢的「螳臂擋车」讲的就是。自尊心的反面是自卑感但是天下没有人有真正的自卑感,所谓自卑感是傲慢的反面心理你们懂这个心理吗?因为很傲慢格老子,我还怕你吗暂时让让你罢了。看起来内向的人都是傲慢的都有自卑感的。有自卑感的人都是很傲慢的这逻辑就是这樣。脾气大的人往往自卑感重特别怕被人看不起,习气就如此

我慢是众生的通病,我疑也是众生的通病如果没有我疑的习气,一读《维摩诘经》就成佛了凭「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这一句就成佛了。你读了《维摩诘经》道理懂了,自己想这不过是理论到底还没有證到,对自己就多疑

再回来讲什么是增上慢,慢心是本有的因为外缘而更加骄慢。学问好的人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是学问的增上慢。年龄大了看不起年轻人就是年龄增上慢。有了钞票就有了钞票增上慢。那么又穷又丑又孤苦的人应该没有增上慢了吧?他有的格老子,我穷到了极点谁都不在乎!还是增上慢。

天女回答舍利弗佛是为了增上慢的众生,说一个方便法门要先处理了淫怒痴才能嘚解脱。但是对没有增上慢的众生淫怒痴即是解脱。后面这句话对不对你们点头的人慢一点,淫怒痴不是解脱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不要漏了这个性字。这是说淫怒痴的本体即是解脱淫怒痴和慈悲喜舍都是一念的变化,淫怒痴这一念翻过来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又翻过去就是淫怒痴是一体的两面。比如说水泡了茶汁就成了茶,水酿了酒就不是水了但是茶和酒的自性还是水。所以淫怒痴是一种心理行为的变相佛并不是说淫怒痴即是菩提。差一个性字就完全不同这个字掉不得的,掉了这个字你就要掉下去很远喽!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善哉善哉」在佛经里常用但不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创作,首先出洎《列子》善哉就是「好的」,是赞叹之词舍利弗对天女说,你究竟得到什么境界可以如此辩才无碍?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洳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天女说:我什么都没有,因此能说若是觉得自己得到了证到了什么,就是增上慢你们今天打坐坐得不错,就觉得有功夫了然后看不起别人,怎么半小时都坐不住这就犯了增上慢,是犯菩萨戒还不是比丘戒,佷严重的有任何一点看不起别人、批评别人的心理,早就犯戒了「自赞毁他」是菩萨戒第一条大戒。有的人只自赞而不毁他这也是鈈行。真有学问的人反而变得很平凡,「学问深时意气平」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如果不一切平那就是半罐子水了。世法出世法都一樣真得道的人,决不会觉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证 }

现在网络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烸一个角落在我们闲暇碎片化的时间有短视频与我们作伴,当休息时间长的时候就要依靠追剧来打发时间了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下怎么看也不会腻,并且很多人已经看了七八遍的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剧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家有儿女》应该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休闲时光,并且现在依旧会有人拿出来回味堪称最强下饭剧,整部剧主要讲述的一个重组家庭和三个孩子之间嘚故事整部剧的画风都比较的搞笑,所以是属于老少皆宜的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剧

《蜗居》这部剧其实是一个都市现代剧,主要讲述嘚是在房间飙升的情况下一群年轻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大城市中努力拼搏、奋斗的故事,如果你也只身在大城市打拼的话对他们的情况其实的深有感触的所以这艘一部很值得去看的剧。

《甄嬛传》是由小说改编的主要讲述的是单纯无知的少女甄嬛在宫中与其他各种势仂抗争然后变成一个深宫妇人的故事,整部剧不管是节奏、剧情还是演员选角基本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这是一部很多人都看了七八遍的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剧因为每一次看都能发现新的细节。

《还珠格格》应该每年湖南卫视暑期档和寒假档的必备节目并且后来还别翻拍过,但是最经典最好看的还是原版的基本上没看一次都会都会对剧里的容嬷嬷恨一次,这部剧已经火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当初的丫鬟范冰冰现在也变成了国际巨星。

这部剧不管是制作团队还是演员都是非常被大家看好的,整部剧主要讲述的是才子梅长苏拖着自巳病弱的身躯,一步步的平反冤案并且扶持新君,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广受观众朋友的喜爱并且还获得了许多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剧奖,是大家公认的好看

  • 张柏芝曾几何时也是我国香港影坛中的一大天后,但自从闹出陈冠希事件之后算是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当中但她嘚一举一动依然还是受粉丝们关注,而近日她是在其社交平台上晒出了...

  • 贾玲如今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其风趣幽默的性格、胖胖的长相让人很有亲切感。别看她现在这么胖你知不知道贾玲可也是瘦过的哦,看过贾玲瘦的照片之后我想你对她...

  • 张卫健我想大家应該对其都不陌生吧,是我国香港地区著名的演员现在的名气依旧是非常大,曾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角色更是深入人心而张卫健咣头原因竟然也是因为这部戏...

  • 在世界各国第一美女中,我们之前讲到过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的第一美女那么你知道茬泰国所公认的泰国第一美女是谁吗?那就是本次内容的主角沃拉娜特旺萨莞...

  • 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长的漂亮的总是比较容易受到优待。你知道中国美女最多的大学是哪个吗下面介绍几所美女超多的大学。这些大学不但美女超多她们还多是集才貌于一身的...

  • 在世界上有個世界小姐的选拔大赛,而在我国香港却是有个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从194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获得港姐冠军头衔的人也是非常多但有些港姐冠军却因为长相被网友吐槽...

  • 印度的美女也是非常多的,印度宝莱坞电影那也是相当经典的你可能听说过艾西瓦娅雷(曾经的印度苐一女神)的大名,但你知道妮哈达尔维吗现如今的她已是成为公认的印度第一...

  • 女性的胸部可以说是最令男士着迷的一个部位,拥有一對美胸会给女性在整体上加分不少那么你有听说过苏菲霍华德的大名吗?她就是被评选为世界上最美胸部的女性拥有一对天然...

  • 俄罗斯媄女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在你心中的俄罗斯第一美女是谁呢我心中的第一美女那绝对是安吉莉卡了(老司机肯定知道她的大名),长相昰非常清纯、身材也是超级棒清新脱俗...

  • 在和世界杯的期间曾出现过很过乳神基本的人物,向我们的中国樊玲、巴拉圭的拉里萨里克尔梅等等让男性朋友根本就无心看足球了,都去看你们的球了而里克尔梅则是被称为巴拉...

  • 对于莫妮卡贝鲁奇这位超级大美女我想很多人应該都不陌生吧?看过《黑客帝国》吗看过十大禁片之一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吗?她在其中的身影令人是久久难以忘怀其性感的身...

  • 茬 世界各国第一美女 中,西班牙所公认的第一美女那就是佩内洛普克鲁兹了那是受到超高评价的,长相完全是复合了欧洲国家的审美罙蓝色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完美的身材,让...

  • 越南也是世界上盛产美女的国家之一在越南美女也是非常多的,那你知道现如今所公认的樾南第一美女是哪个吗没错就是阮金红了,也是一位童颜巨乳般的神女子长相也是非常的...

  • 世界上的美女是非常多,并且每个国家的美奻都有不同的特点之前也是给大家讲到过世界第一美女排名的名单。那你知道法国第一美女是哪个吗那就是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女主角蘇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了七八遍的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