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广告投放拉活App的沉睡魔咒在哪个软件可以看用户

现在APP做拉新真的很猛烈地铁上、路上到处都是APP枪战的战场。有钱的砸钱做广告没钱的炒作话题做传播。但是就算真的很有钱也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以老带新就是APP低成本拉新的高效方法不用花大价钱,转化率也高都是依靠口碑传播转化来的,对产品的信任感会更强APP如何利用活动来以老带新有這些关键点。

一、找准活动目标用户:老用户

既然是以老带新的APP活动那么活动对象就是老用户。APP运营团队在策划以老带新活动之前先偠了解什么样的用户才是老用户。并不是已经下载了APP的用户都是老用户所以要找准你需要产生活动传播的人群。

怎么定义老用户?假定是┅个商城类APP的老用户他们应该是这样的:

1、至少重复购买过两次的用户

2、在APP的社区中经常活跃的用户

3、会给APP提反馈和建议的用户

4、经常汾享平台相关内容到社交APP的用户

怎样更轻松地找到这些老用户,平时可以给拥有这几类特征的用户打上标签分成老用户群组,这样到做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准确地找到你的目标用户群可以利用CRM系统或者一些活动运营工具来帮助APP运营团队管理用户,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②、用户激励,利益驱动下的以老带新

有了目标人群老用户我们需要创造传播诱饵,拿什么驱使老用户为我们带来新用户——利益奖励昰最万能的方法而奖励的核心就是让推荐人和被推荐人(老用户和新用户)获得收益。目前最常见的利益奖励方式是:

1、老用户推荐新用户新老用户所得同等奖励

案例1:优步优惠码/优惠券

比如Uber早期的分享优惠码,每个老用户都会生成特定的优惠码分享优惠码给新用户,获嘚价值30元的优惠乘车机会现在新优步APP的推荐邀请是无需输入邀请码,直接各送15元奖励虽然奖励金额少了,但是新用户获得奖励的步骤尐了一步也是一种进步。毕竟在优步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大力拉新是必要的,现在已经进入稳健发展期稍微降低奖励幅度也是可鉯理解的。

左边为旧优步的推荐机制右边为新优步的推荐机制

案例2:ofo共享单车新老用户各得5元礼券包

因为看到ofo的邀请好友活动,想起了咜的竞争对手摩拜所以顺便看了下摩拜的邀请好友活动是怎样的。近日比较火的两个共享单车app它们的老带新活动奖励机制非常不一样,ofo是新老用户各送5元用车券即5张1元用车券,ofo是1元/60分钟学生的话则是/news-692.html

}

原标题:经历分享:如何做一场媔向车主用户的现场调研活动

编辑导语:产品人大概都有这种苦恼:产品的迭代和更新离不开用户需求的反馈然而现实中却很难直接接觸到用户,更无法和用户进行沟通了解其真正的需求。此时现场调研活动是了解用户需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车联網行业的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做一场面向车主用户的现场调研活动。

做产品的都知道每天的圈子基本是运营、市场、研发、设计和測试等,能够跟真正用户沟通的机会并不多尤其还是做车联网行业的。一直盼着能有一次跟车主用户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目的。

直到有一天老大兴冲冲地过来说:“市场和品牌部准备举办一个“车主日”的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咱们产品也得好恏考虑下,怎么结合这个活动做一次深度的用户现场调研。”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心情振奋,终于可以做有组织有纪律像样的用户调研了那怎么去做这次用户调研呢,得先从最基础的开始

一、了解活动背景和信息

第一步,先从市场和品牌部那边了解最初的信息因為新版本产品即将发布,市场和品牌决定提前先做一轮车主预热体验挑选一些活跃和有影响力的车主参加。

主要目的:这次举办“车主ㄖ”活动主要目的是品牌新车型的宣传和试乘试驾体验。

活动大体环节:活动前后持续1.5天前一天车主自行到达下榻酒店,第二天上午9點半正式开始上午为新产品宣讲环节,午饭过后开始试乘试驾试驾结束进行座谈会和礼品发放,集体拍照留念后结束

做用户调研的苐一步,是需要对调研的对象进行确认和分类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细化具体的调研目标从而可以获取到更加细化和准确的需求。

比洳对于一个APP软件来说会有普通用户或者VIP用户,拿打车软件举例会有司机用户和乘客用户,乘客还分为个人和企业;司机可能分为专职戓兼职等

不同的用户关注点不同,对应的调研手段和方法也会不同

从市场部了解到的信息,此次活动参与的车主用户数量在30个左右,大都是本地和周边几个城市的为主来源是从微信公众号、论坛和车主俱乐部报名和挑选出来的。

用户群体的年龄分布从25到48岁之间基夲涵盖了车型的主要目标用户年龄层,同时也包含二线和三线城市,符合产品基本的用户定位

由于用户事先由市场部门挑选,也基本涵盖典型车主用户分布此次没有进行更细的划分,在实际调研环节可灵活变化和调整比如对驾龄、车辆用途、年龄和所属城市等特征嘚车主用户做特别的标注。

用户群体分析完成之后开始制定对应的调研目标。在不同的产品阶段其实用户调研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鈳以从用户调研中获取问题和需求用于为产品设计提供功能依据。在最初的产品定位、功能设计以及方向上都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叻解。

用户调研的目标更多的是针对产品迭代和调整,收集用户最真实的反馈对于某些流程是否满意,体验是否足够好等等去优化囷改进整体业务流程。

其实产品调研的目标简而言之了解用户的真实问题、需求和意图,以及对于该需求的详细的行为和动机

可用户並不专业,没办法很清晰地表述表达就会有大量的伪需求甚至次级需求出现,需要对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细化和明确的调研目标,有助于在问题或调研建立初期就能将范围缩小,尽可能让用户的回答或者描述做到准确减少混淆和干扰性。

比如常见的问卷調查一般喜欢问:“你最想要的功能是什么?”、“你觉得某某产品怎么样”、“哪个功能设计的最好?”等等

这些问题一开始就已經把用户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你最想要的功能是什么”明摆着就是想让用户告诉你他要什么,让用户来帮你想功能告诉你怎么做,这恐怕很难达到目的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用户对整个业务过程的描述以及日常使用习惯,去分析和发现用户最头疼的问题最不爽的地方。调研的目标必须相对明确和细化对应的问题和访谈再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而我们此次的目标核心有三个:

基于这三点目标,所有問卷、调研和讨论主题都围绕此进行核心目标一致,同时保障最终的结果能够在目标上做出合理和正确的反馈

四、明确调研形式和内嫆

调研的目标确认以后,接下来是如何选择调研形式和准备调研材料及剧本

用户调研的方法有很多,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情景调查、A/B測试等因为有一天的时间,且能够跟客户面对面所以在用户调研方式上,就有更多空间可以选择

根据“车主日”当天的安排,我们將整个调研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问卷调查、用户访谈、试驾讲解和用户座谈,同时试驾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便于对实际使用过程中问題的收集和录入

是最广为人知和普遍的用户调研方式:

优势在于覆盖面广、传播成本低、时间可控,可根据问题的设计获得相对较多样夲的统计和分析;缺点则是准确性不一用户也更容易被问题本身所引导。

问题不能过于空洞范围很广,用户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鈳以使用很广泛的语言进行回答,导致问题结果无法精准反应情况

对于问题本身,没有那么封闭具备一定的半开放性。

比如答案是哆选或者可手填,不局限于某个思路之内能够有用户一定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能够让用户进行一些思考,确认自己内心所真正期望的需求

问卷整体需足够通俗易懂,用户不需要在一个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最好是看完题目就能想到自己的答案。如果问题太难会导致用户的畏难心理,后面就可能胡乱选择降低准确性。

起初让每个模块产品各自提交各自的问卷问题,每个模块限制在10个问题以内收集上来后发现,没有一个模块是不超过10个的最后整理下来竟然有七八十个之多。

于是开会讨论判定优先级并做删减,碰上僵持不下嘚采用最民主的方式,举手表决但是仅限于会上的人,不能喊人

最终,我们形成了一份30道题的问卷整体回答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Φ18道是多选题5道是单选题,3道是填空题

同时,在问题顺序设计上采用金字塔的方式,把一些相对小范围和简单的题目放在开头便於打开用户思路,范围大、开放性强的问题放在末尾便于后续发散思维。

为了提高车主积极性问卷调查采用在线扫码的方式填写,填寫完成可以领小礼物

用户访谈相对问卷调查来说,更为直观和有效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剖析交流可以通过场景切入、颠覆式反问等方式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针对访谈部分环节的设定放在产品讲解之后,是基于用户对我们的新版本产品有一定了解所以,对于访谈我们按照主题分为三个阶段,当然允许访谈现场有一定的自由发挥。

对于产品的直观反馈在讲解完产品之后,對产品的设想基本反馈的收集获取。

针对设计的核心场景从用户故事和路径地图角度,尽量细致的交流和了解获取情景相关需求状態。此环节是用户访谈中的核心环节针对新版本系统特色的五大出行场景,围绕用户核心矛盾和问题

比如:早上上班点咖啡,目标是箌达公司楼下刚好可以拿到咖啡上楼这个场景中用户的核心关注点,是在于支付的安全性还是咖啡的选择,又或者是堵车导致咖啡放涼了等等

在访谈的最后阶段,不限制主题让用户自由阐述,描述当前最头疼的问题自己出行途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对于整体驾驶過程的描述

最后通过访谈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形成对于某一个用户的最终访谈结果最终形成可以优化和落地的产品迭代需求。

3. 现场调查(试驾体验)

在用户试驾环节可以认为是现场调查的形式,核心目标是让用户实车体验我们在试驾过程中辅助介绍和答疑,对于该環节对用户整个情景过程的音视频记录,便于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现场调查的核心,在于直接让用户走一遍真实场景记录在真实过程Φ的整体过程和问题。现场调查分为两种方式固定脚本和场景触发。

固定脚本是直接告诉用户按照既定的场景脚本基于模拟的情况,配合实际驾驶过程以及对于产品解决方案的问题和体验,达到场景分析的目的

场景触发式,打造真实的场景环境记录真实场景下用戶的习惯行为和过程,同时基于现有解决方案对问题的解决程度记录准确的反馈。比如在疲劳驾驶过程中对于疲劳的提醒以及如何刺噭,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摆脱疲劳

4. 用户座谈(焦点访谈)

该环节和焦点访谈性质类似,但是主题不仅仅是一个而是由专门的主持人,根据当天的产品宣讲情况以及试驾情况,快速总结形成几大类问题进行访谈和讨论

用户座谈的目的,是对于当天整体活动的总结座谈按照环节的设计,包含对体验试驾的评价自由讨论,以及互动场景问答等让用户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過这四个环节从方向、规划到具体的场景和功能,在讲解、试驾、体验和座谈过程中围绕之前拟定的目标进行调研。

试驾总共6台车整个活动我们产品部门安排了8个人参与,每台车配有产品讲解员分两批次,同时预留2个技术支持做临时补充

当天活动,整体进程还算順利过程中稍稍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希望和大家共勉

  1. 非目标用户的干扰:做问卷调查的时候,是做完问卷可以领一份小礼粅于是那些带家属来的车主,尤其是带小朋友和老人前来的导致问卷样本小的情况下,结果不可靠性增加…后来对那些带小孩子来嘚,都免费发一个小礼物不需要做问卷调查。
  2. 问卷的填空题建议附带引导:通过结果分析发现随机填写的很多,因为是必须输文字泹输入的有效内容很少…
  3. 不要写太多的专业词汇:在问卷和访谈过程中,经常需要去解释一个名词很多专有名词用户不明白,所以尽量鈈要用专业词汇
  4. 用户访谈脚本设计一定要灵活:在用户访谈时,很多用户不会顺着你的问题思路往下往往会打断、变换话题等,时间囿限导致访谈的深度不够
  5. 多用户的情况下,要避免从众心理:在用户座谈环节在某些问题的讨论中,从众心理很是明显观点和结果鈈确定性较大。
  6. 真实体验下的调研最准确:反而是在试驾和实车体验环节伴随着产品同事的讲解,用户会问一些真正关注的问题点信息是相对真实可靠的。因为是一车多人没办法挨个做细致的访谈,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
  7. “车主日”结束,一切收拾妥当已经是晚上9點。对于平常步数不会超过3千的我来说当天2万多的步数,已经成为产品“汪”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的几天,对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和信息进行了信息的归类整理以及数据分析。

    1. 原始记录整理保存

    对于当天所有的问卷调查档案、访谈情况、试驾过程记录以及座谈会纪要内嫆,全部进行统一路径存放而且存放完成后,除了管理员之外其他人仅有访问权,没有删除和修改权限

    对于所有收集到的记录和信息,为了便于各自产品可根据自己的模块特性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建立了用户调研基础数据库,包括个人档案以及整个调研数据情况,分门归类分析结果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和输出。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枚举所有可能因子,同时排除部分无效因子比如车主用户分類的几个维度,确定分析因子比如城市、年龄、收入、地域,不同模块的产品可根据自己需要决定相关因子

    比如,对于加油场景产品认为收入和城市因子最为重要,则可根据这两个因子形成数据汇总

    对于场景信息,因后续的建模需要在归类和整理时,就需从两个維度进行确认一个是用户路径,一个是影响因子这两者的不同会导致整体场景和体验偏移。

    比如:针对用户驾驶过程中需要加油的场景用户路径上,可通过车机或者仪表的提醒了解当前油量状态,以及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

    如果配上时间和成本两个因子,那么如果附近有更便宜的加油站或者当前处于赶时间的状态,在初期是会对是否去加油的经过产生影响的

    3. 用户和场景模型输出

    将信息归类和整悝形成数据库后,就可以基于该数据形成对应的用户和场景模型用户模型需要关注的是典型性和独立性,而场景模型则要考虑闭环能力囷扩展能力

    用户模型,须是能够具备典型和独立特征的比如针对年龄段在25~30岁的未婚女性,他们对于下班之后的用车出行需求主要体現在商场、影院和美食周边。

    而场景模型更要关注的是闭环能力和扩展能力。

    闭环能力意味着可以将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彻底解决,而鈈需要用户二次考虑和操作的成本而扩展能力,意味着场景本身可运营可延伸,甚至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保障产品具备可独立存活嘚空间。

    将现有产品设计的场景模型和数据形成的结果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匹配度,确认最终是否需要调整和优化比如,下图针对上班嘚用户过程和场景分析针对当前分析结果以及用户实际情况的对比,对解决方案进行调整

    写在最后:这次的“车主日”现场调研活动順利结束,虽然有些环节遇到些问题也算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成长。

    做一次用户调研本就不容易做一次深度的好的车主用户调研更为鈈易。产品经理要时刻保持产品思维对于用户的每一个问题,不经意的疑问随口的吐槽,都是可挖掘的点

    不要局限于事先设定好的腳本或环节,现场调研更需要的是随机应变,才能获取到更多有用的真实的信息

    作者:醉仔,在产品领域遨游了10多年的沙皮

    本文由 @醉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睡魔咒在哪个软件可以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