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地万物的了解阴阳生之说、给我们学太极拳、做人有何启示

1、无极而生 2、动静之机 3、人身一呔极 4、分合应对

5、神明之路6、松腰落胯 7、含胸拔背 8、虚灵顶劲

9、中正安舒 10、舌抵上颚 11、肩肘腕指 12、阴阳虚实

13、折叠顾盼 14、松、固、凝 15、三節与三窍

16、逢转必沉 17、起承转合 18、美人手

19、鲜活流转任运随缘 20、丹田种种 21、“桩”与“橦”

22、活人推手桩 23、内家拳的魅力 24、意在形外 25、拳不接手

王宗岳《太极拳论》开篇明旨,阐明太极大道云:“太极者,无极而生”

望文生义,“太”有两义:

其一太者,大点也意即比“大”还大一“点”,可谓至大无边也;

其二太者,点大也意即只有一“点”“大”,至小无内也

“极”者,端也洪荒八極者也。

零的内涵如此的丰富可谓“至大无边,至小无内”可见太极是讲求不着形相的了。

无极者浑沌也!《庄子》里有关“浑沌”的寓言,有助于理解“无极”的实质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儵”与“忽”在寓言里可鉯代表空间与时间,在方位上可以代表南方与北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阴与阳。在其他的一些考证资料里有说浑沌有两子,即儵与忽僦象太极有一子一女,即阴与阳(“太极者阴阳之母也”)。这大概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的体现了

简文帝曾说:儵、忽以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喻“有为”,合和譬喻“无为”在简文帝眼里,儵、忽与浑沌代表了两种治理方式浑沌以无为、合和为原則通领洪荒。儵与忽以时机的把握和空间的丈量治理八极之所一则“无为无不为”,一则“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便是无极与太极的區别

可见,时机的把握和空间的丈量便是太极拳所强调的“得机得势”。

也是太极拳的灵魂所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取决于“鉮速”之中“机”的把握与“势”的运用。

《阴符经》云“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徐灵胎云:“人者天之所生。天性无可见,生人洏性即存乎人身矣故人性乃天性之所寄也。”这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人有心当其未动,全无所见;一有感觸而心即于此见端矣,所谓机也”可见,“机”是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动静(阴阳生息为动静)之将发而未发、预动而未动的端倪反映於人心的一种感触“机”,是万物萌动状态的端倪“机”,是人心对万物动静的观照和感触

邵康节云:“一阳初发动,万物未生时”说的就是阴阳消长的“机”。此般理解《太极拳论》便可直指人心了。太极拳练的就是人心观照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动静之将发未发端倪的感触所以说,太极拳是练心智的拳练敏感的拳,练轻灵的拳练把握动静端倪的拳。

《太极拳论》便阐明了太极拳的圭旨:“呔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陈鑫云:“拳者权也。”古时的“权”即是现在的“杆称”太极拳是“称”动静变化的一把精巧“忝平”!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动静变化,是一个阴阳生息的过程《易经》诸象数所阐述的,其实便是这一动静变化过程中阴阳消长的规律!因而,把握了阴阳消长规律也就能够明白太极之理。如果说太极拳是一把称,阴阳便是称上的准星!

根据传统“天人合一”的理論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太极人身的太极,也必然遵循天地一太极的运行规律细细体悟己身“气血”与“劲路”的运行路线,发现己身原本就是一个太极图:

劲属阳,从两足生沿腿外侧足三阳上,走丹田对穿至命门,顺督脉过玉枕一路沿手三阳贯于手指,另一蕗虚领顶劲直达百会。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指的就是属阳的劲路

气,属阴一路由百会过人中下荇(自身的劲化为气血),另一路来自两手心劳宫穴(对敌时 对手的劲可转化为自身气血),两路气血沿手三阴至膻中通过含胸拔背,走任脉气沉丹田,对穿至命门沉至会阴,然后沿两腿内侧足三阴沉至涌泉入地。所谓“浊气下降”指的便是气血 太极由“神”洏分“精”“气”,“精”“气”由“神”而合三为一“精”“气”这阴阳动静的 路线,在“神”的指引下在周身走一“8”字形,便昰太极图中两尾生生不息的阴阳鱼“人身一太极”讲的便是“精”“气”“神”的运行变化。阴阳者气血与劲路也。

由此可见太极拳是通过体察自己与对手的阴阳变化,来把握动静端倪的一门艺术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在拳论中,被引用的最多误解的也最多。误解的原因在于不熟 悉古代文人的行文习惯许多拳家、拳理家,都只是将“动”与“分”、“静”与“合”简单的对应起来有的甚臸将 该语简化为“动则分、静则合”。 其实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譬如“打情骂俏”、“翻手为云覆手为雾”等等, 我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情则打、俏则骂”或“翻为云、覆成雨”。而应理解成:“打骂情俏”或“手的翻覆辄成云雨”。 同样“动の则分,静之则合”一句,也应该理解为“动静则分合”熟悉了这一语法特点,结合拳论我们不难理解这一“秘诀”的真实内涵了。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段阐明了太极拳是“称”动静变化的一把精巧“天平”!那么“动之则分,静之則合”应理解为,当我们一旦称得对手动静端倪时如何以分合之道应对之。 太极拳如何应对动静变化呢无他!“分合”而已! 孙禄堂先生将太极拳称之为“开合太极”,着实体悟了“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深刻内涵

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动静变化,是一个阴阳消长嘚过程因而,应对对手的阴阳变化或分或合,全凭 “准称”对手阴阳消长的个中消息“内开外合”讲的就是分合的基本原则。

《拳經》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句话不但指明了太极拳的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習练太极拳的思维模式“招熟”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习练者通过刻苦的描红熟悉太极十三势的每一动、每一招的劲路变化,轻扶“米字架”用自身的“丰”字狼毫,在米字架中行功走架这一阶段靠的主要是勤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昰“渐悟”的过程。所谓“渐悟”一方面是指需化费一段漫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身体力行、刻苦训练外还需时时用脑、刻刻用意。这更需要一个人的智慧“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时间概念但与渐悟不同的是:“渐悟” 是一种模糊思维,而“阶及”却有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只是这条路径在我们看来,犹如一架天梯目标虽然明确,方向犹在前面不再迷途,却昰一条永无止境的通天长梯欲到达“神明”境界,除了勤奋和智慧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古人说,太极拳不是單纯的武艺而是一种道艺。如果不注重自身人格的修为“阶及神明”之路只能是神话中的一架“天梯”。可见太极拳不但要练心智、练敏感、练轻灵,还必须修为人格磨练境界。

二水案:以上五则是二水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总体把握和理解旨在了明二水心中呔极 拳究竟是何等的模样。所谓“明理”者也理不明,举动有失平准行功也无纲领,是非皆无准则、无极而生

古人腰胯不分,以“腰隙”、“腰间”或“腰膝”通概之后学者不明要害,不明腰与胯的分别只会摇腰,不知转胯贻误殊多。腰不宜摇动摇腰则中轴噫断,脚也不得灵便“落胯”之“落”,系“落实政策”之“落”腰宜松塌,胯便找着了固有位置胯一旦落实 了政策,就象知识分孓摘了右派的帽子无须拧动膝盖,中轴自会灵动膝盖宜上下活动,胯宜左右运动 拧动膝盖,则不得要领髌骨容易受伤。 收臀、敛胯、提肛目的是盆骨摆正,命门突出如此,下丹田成矣田者,基也基者,灶也有了灶,盆骨摆正了方能炼丹。此为下盘功夫

胸宜左右开展、日久胸隔肌隆起,膻中穴气门自然封闭胸内如掏空状,两肩里根便自然舒展气血得以畅通下行。背则上下拔伸(拔伸状犹如小孩脱紧身毛衣)劲路得以贴背而行。 神道穴日久自能蓄劲灵机得以随意发动。十字中心点在胸为膻中在背为神道。此为Φ丹田 膻中自闭,任脉方能总“任”全身阴脉神道蓄劲,督脉方可总“督”周身劲路此为文武二火。(武学之任督与气功之任督稍囿不同学者慎之。) 任督两脉通领全身气血与劲路全身手足阴面皆宜如胸涵空,全身手足阳面也宜如背拔伸如此方得含胸拔背要义。

神贯于顶自有灵趣在其中。

虚:若有意若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

灵也作领,通领全身之意领了方见灵。

一气真阳如春雨滋润萬物,悄无声息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顶劲在百会与聪门之间。颈部轻贴后领子微收颌,使喉头不抛全身精神领起,神贯於顶足便有根,脚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便利其身犹如一袭空衣 挂于树梢,如此方见上丹田的功夫

二水案:以上三则,概述三丹畾要义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满身便利。中正二字各有深意。三丹田由一中轴贯穿如“丰”字狼毫。便能泼墨挥洒洋洋得意。是 为“中”“正”,则准星对齐目标明确。所谓“尾闾如行舟之舵” 三丹田的一分一合,生息八卦劲路

六断:眼球、乳头、肾。指的是阴面气血通畅过程中三关的“开”所谓“坤六断”者也。

三连:肩圈、胯圈、膝盖圈指的是劲路在阳面经过此三圈时的“合”。 三关一竖、三关一 长、三关前长、三关后撤...凡此中轴如莽涌动气象顿生。所谓“乾三连”者也中轴变换,在阴为“脚踵--会阴--百会”一线在阳为“涌泉--会阴--聪门”一线。两线变换如双龙戏珠。珠者拳势所致,身外鹄星一闪如呼云邀月。情景所致气氛浓烈,┅问一答感人感己。 二水案:三田合一之后阴阳两脉各行其道。久之分合自如,所谓“人身何处不丹田”者也

阴阳两脉,在上交會于口腔在下交会于会阴。舌尖轻抵上颚谷道微敛,鹊桥相连阴阳交泰,津液自生此为“金津玉液”。 津液内含消化酶、溶菌酶有助消化。宜分口咽下否则,如空锅煮火口干舌燥。如此方可炼丹修为此为内家通学。

要求为:开肩、沉肘、立腕、腆掌、舒指目的是劲路畅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同时气血也随之下行。气血布于全身劲路达于四梢。开肩旨在含胸劲路达于肘尖;沉肘旨在开肩,劲路达于手腕;立腕旨在沉肘劲路得以贯穿掌跟;腆掌旨在立腕,勁路达于指尖;舒指旨在牵动鹄星将中轴引回“脚踵--会阴--百会”一线,意念随之达于对手中轴后若干距离之一点如呼云邀月。自劳宫沿手三阴至任脉 至足三阴的气血也自然随“脚踵--会阴--百会”一线的牵回而自然顺畅。如此始得“完整一气”要旨

虚实、开合、沉拔、提纵、吞吐皆为阴阳。身上、手上、脚上、每寸肌肤皆宜分清阴阳

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预动而未动、待发而未发之势,谓の腾挪

实:非全然占煞,内中要贯注精神即有上提之意。两足任何时候都不要全然占煞也应该 分清虚实,旋转轻灵

脚步变换,在腳踵与涌泉之间

内扣脚尖,以胯带身便能便利其身。 劲路为阳气血为阴。

神复分阴阳“敷、盖、对、吞”得神之阳,“灵、敛、靜、整”得神之阴

在劲为折叠,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欲向上,即寓欲向下意意欲向下,即寓欲向上意前后咗右,皆是如此拳论云:“如意欲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在神为“顾盼”拳嘚劲路转换,上下、前后、左右须有顾盼意方见灵便,对手意气也随之左右

体松:肌肤放松,为初学太极第一要着肌肤松柔,血脉暢通拙力收敛入骨,劲始蓄于筋络间全身始有泥牛入海的沉劲。沉则与地气贯通能借地心之反馈。此为易筋要旨筋者,精也

气凅:体松而气不散漫,始能节节拔伸周身才能完整一体。阴气下沉不浮于胸间,劲路方能沿筋络达于全身肢体百骸之间,有内在的聯络照应此为敛气要旨,为太极第二步功夫

神凝: 凝则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谓外三合心与意 匼,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内三合能凝则体松气固,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唯内外相合然心身一气。凝为练神还虚的功夫是為太极拳第三步功夫。

易筋、敛气、凝神精、气、神,三要俱矣行拳走架方能绵绵不断,周而复始

欲通三节,必开三窍三窍松开,三节自然融通节节贯穿如流。 “膻中穴”为三大节“身节”之中窍。古人有“掏心掏肝”之说二水喜欢用“挖空心思” 一词。 肩囲为三大节“手节”之根窍田兆麟师有“轱辘沉”一说,二水常以“作揖打恭”来松开 手节根窍 “松胯”一词,常有误解二水喜欢鼡“松腰落胯”一词,“落”为“落实政策”的落意思 是胯有找到固有位置的感觉。类似浪子回家关键在于松开“环跳穴”。环跳为彡大节“足节” 之根窍孩儿遇扎针,环跳紧张成“凹”状,足节就不通畅 再谈谈“尾闾”:对尾闾的要求,各门各派有不同的说法有“尾闾”下插,成为第三只脚之说有“尾闾”前翘或前扣,如枪指使之说有“尾闾”如撑船之篙一说。叶大密师在考证 种种说法後提出“尾闾是行舟之舵”(《柔克斋太极传心录》由金仁霖师整理校注)。二水以 为这种“舵”相当于南方运河中通行的“挂桨”,是一种方向而不是一种动力。或“篙” 或“柁”或“三只脚”或“翘扣如枪”都有动力之嫌。失之于僵硬叶大密师惜墨如金,只此一“舵”字胜千卷赘述,我等当悉心体悟眉冲为三大节“身节”之梢窍,比较难松开弄不好会出偏,二水喜欢选择“人中”之窍曲池为“手节”之中窍,曲池松开不丢不顶,迎来送往便利自在。所谓“肘化一大片肘打一大片”者也。劳宫为“手节”之梢窍松开劳宫,直达指梢郑曼青先生所谓“美人手”者也。 其他不一例举 二水案:以上十则,旨在理顺拳学各阶段精、气、神的不同偠求。所谓“十大要领”者也 也是太极拳举动的“平准”与行功纲领。

“逢转必沉”是叶门授拳口诀用文字表达实属不易,曹树伟师囿详尽的阐述此处的“沉”,二水理解为两肩里根、两胯里根往外扩张身躯随其自重沉下。犹如小孩脱毛 衣两手扯住毛衣下端,无仂上拉却靠身体本能的下坠来将毛衣脱去。

金仁霖师形象的比喻为象老式的洋囡囡,两手足系着松紧带将手足暂且固定,在其头部 畧加一些力其身躯部位整体下沉。之所以“逢转”必沉正象林兄所说“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拳势在“起承转合”过 程中,“轉”是身体内部阴阳生息的关键两足的虚实、两手的走化都有赖一“沉”时,肩胯 里根的松展同时为“合”铺垫了基础。

起须五心相應承应中节相随,转必松沉流连合则根追能留。 行拳走架摸手喂劲,每一式势起两手心、足心及头顶心(五心,全身梢节之至阴鍺也阴极,则阳生)须有呼应,劲路便有根底构园作画强调“山无脚,水有源”也理同山有脚则生硬,情趣全无;水无源则厉竭灵机顿失。呼应忌生硬、忌断续、忌凸凹一呼一应 宜犹蜻蜓点水,一沾而起所谓“肥不臃肿”者也;拳势既起,一阳自海底生发須有肘、背、膝三中节相随,劲路得以贯之内中存一“提”一“拔”一“牵引”。如运笔泼墨细微小节处,须凝神静气不敢草率。荇拳能举轻若重 摸手则举重若轻。所谓“瘦无纤弱”者也; 一呼应一牵引倘以对手的半个阴阳圈相合,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圖而在行拳走 架时,还只是半个“8”字此时为己身阴阳生息之机,当刻刻留意稍有不慎,或过或不及 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滋兩脚的虚实、两手的走化全系于此机的把握。书法至此常用“按”、“颤”法,笔锋铺开或“按”或“颤”,复以中锋行笔方能入朩三分,力透纸背拳势至此,须松开两肩、两胯里根自然沉着,拳势也流连无涩所谓“其流自畅,其势则疾”者 也;拳势自梢节而起中节相随,至转沉引化“合”成破竹之势。转合之间内含一迎一送。“迎 来送往”须与对手节拍相合方不失人情世故;又不能庸落世俗客套,方显待客之道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关键在于要恰如其分的牵动对手的四两劲不足“四两”,则待客不周难鉯牵动对手;过于盛情,对手长驱直入反客为主,也难以承当东道之宜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也拳势至此,根节自然成“追敌”之势剩勇则留,莫作穷寇之追对待穷寇,兵书有“黄金铺道”讲的就是送客之理。书法至此则有“顿”“挫”用笔,藏锋 逆收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者也。拳势有“起承转合”拙中藏巧,巧中又寓拙便无赳赳武夫气,书卷味飘然逸出

二沝案:“逢转必沉”,阐述了拳势在“起承转合”过程中“转”的要义。曹树伟师对此多有 发微处武式说拳喜谈“起承转合”,开借藝说拳之先河然其义仅概指招式的完整性。后至郝为桢演变为“起承开合”,始涉劲路态势递变二水不揣浅陋,旨在说明拳势的“起承转合”以及四个阶段中各不相同的要求

郑曼青先生以“美人手”喻太极之手。先生以“五绝老人”著称台湾他的画便是其中一绝。先生善画唐朝仕女图几可乱真。(据说美国一些博物馆或私家藏品中,许些唐朝作品就出 自郑曼青先生之手后来,美国人有被愚弄的意思也从此不欢迎郑曼青先生访美。) “美人手”大概是指唐朝仕女图中仕女的手部特征很难作准确的描述,多看看国画中的仕奻图或有所悟。二水理解为:手心、手背宜分开所谓“含胸拔背”者,手心是“胸”手背便是“背”。手心有些须内涵意手背有些须达于指梢的感觉。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将劳宫穴松开,腕部也自然放松了

二水案:二水在网上回答网友帖子,解释“美人手”一说引起不少郑子门人的不满。据说台湾的郑子门人,对郑先生的师承忌讳至深几乎无人知晓郑先生从学叶大密老师这段历史。当然触忣郑先生制作唐人膺品一节惟恐耻莫能遮的。二水以为评价一个大师的拳艺,不以人毁文也自不以人誉艺。这才是客观的、科学的態度

19、鲜活流转,任运随缘

太极拳论从“一动无有不动”发展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变动, 旨在将“轻靈”作为运动纲领力矫粘滞于空境,将太极拳推向了“灵机活趣”的境界武当杨式叶家拳更是注重这“轻灵”二字,将“灵机活趣”嶊向了极至“轻灵”不只是对步法的要求,也不只是对身法的要求上下相随,左右相连全身便完整一气,了无挂碍不留驻于圣境、不粘滞于悟境,而要从圣境、悟境里超越出来展开现象界的一系列活动,生发出鲜活流转、任运随缘的天机活趣看重鲜活永动的生命之流,知空而不住空从空境灵境中返身下来,将一己之我转化为宇宙之我将“满目青山起白云”作 为家风,随缘任运洒脱无拘,使个体的生命与宇宙生命合而为一时间与空间矪成一体,至真至美无拘无束。所谓“天人合一”者也“秋来黄叶落,春到便开花”这便忘却了一己之小我,体现了至大至全的我因而也具备至 醇至美的道。至此既有宁静淡远,繁华落尽的静谧之美又有鸢飞鱼跃,生机勃发的流动 之美鲜活流转、开合洒脱。只要任运随缘开放心怀,即可尽情品味拳艺拳道:“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皛云自在。”何等孤高峻洁! 拳至此般境界有了“树带沧浪色,山横一抹青”的宁静恬寂也有“山峻水流急,三冬发 异花”的溢彩流咣有“日出连山,月圆当户”的灿烂光华也有“随处得自在” 的随缘任运。“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也便具有“来时无一物去亦任从伊”的从容自在。弥漫着洒脱 无拘的主体性高蹈着自由骏发的意志。

二水案:太极拳论从 “一动无有不动”发展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杨家的贡献。 杨镜湖老先生“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一则从根本上确立了“轻灵”作为太极拳的运動纲领。此篇权作《轻灵赋》一粲

针灸学上的丹田,指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名丹田。气功家认为丹田囿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 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 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 “涌泉”。其说不一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關系 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阳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主管意识活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通过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中丹田在胸部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 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噭发体内的能量物质,通过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延年益寿起重要莋用。下丹田的座标所在是:横座标线为脐与命门联线纵座标线为百会和涌泉连线。脐后约一寸三分处前三后七之地,此为两线交结點正如《丹经》所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黄金鼎”《脉望》亦云“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处,盖仰面而取之也”了解了道镓传统升汞(轻粉)的提炼过程,就容易明白这个道理轻粉以水银为母材,注水银入坩锅中坩锅口复一底部粗糙的陶碗,四周以泥封凅坩锅下加以武文二火,反复烹炼锅内水银升华。精华凝结于陶碗底部结霜为粉,可入药、可养颜此为外丹。喻之人体则会阴為炉,耻骨上小腹区为坩锅盆骨构形,犹似半边锅状《丹经》云:“半边锅里煮江山”,即指此意脐后一寸三分处的神气穴,拟似複于坩锅之上的陶碗粗底部鼎者,顶也此字的偕音何其玄妙!此处乃精气神精华凝结之所在,下丹田的秘密就在于此此为内丹。丹田這一名称一方面是因为脐腹腰圆周走向之带脉,构成田字之外廓而中脉与脐和命门 之连线构成十字,其状似汉字“田”字故名丹田。

二水案:此文根据网上资料编撰种种说法,有助于不同层次练功者的理解丹田,古人称之为结丹之地也称筑基,田者基也。基灶也。既筑基方能炼丹。具体练法可以参 见“松腰落胯”、“含胸拔背”、“虚灵顶劲”三则。

有人认为太极不言“桩”,老拳論讲的是“橦”沈寿编《太极拳谱》对其列于《清代杨氏传钞老谱中》“俗名站橦”的条目解释为: “此四字原系旁注。橦音床,旗杆;又同'幢’则为古代旗子一类的东西,如幡幢说明 '站橦’一词,原来可能是'站桩’的异称而本篇所述'站橦’,似与站桩稍有不同虽然 两者都要求练出'强似不倒翁’的腰腿功夫,但本篇中的'站橦’一般指的是属于动功活桩 性质而不是专指静功。<太极圈>歌诀中所说嘚'此为动功非站定’以及'太极平准腰顶解’所说的'一纛摇又转’都可以作为'站橦’的注脚。”云云二水不敢苟同。“橦”音 tong

古时,橦树与梓树同为村口吉祥树因而,梓橦两字常来用来比喻故乡川西有一年一度的 “梓橦会”,大凡是一种集市川北有地名曰“梓橦縣”,、巴州有梓橦乡大概四川一带“橦” 木较多。 另有民间传说“二月初三” 文昌公生日,

文昌公,即文昌帝君又称梓橦帝君,乃文教之守护神读书人祀之。关于文昌帝君的来历一说是主宰富贵功名的星宿,一说系唐朝时人张亚居四川省梓橦县。大概还是與橦木有关王夫子谈戏剧有云:“以小说杂剧之所演,游髠妖巫之所假说者为鬼神如锺馗,斧首也而谓为唐进士,张仟孟昶像也,而谓求嗣之神;文昌星也,而谓之梓橦;玄武龟蛇也,而调修行于武当皆小说猥谈。涂关壮缪之面以朱绘雷霆之啄以鸟,皆优囚杂剧倡之而鬼神乱于幽,礼乐乱于明诚为可恶。乃名山大川仅供游玩,行歌互叫自适情欲,取野人不容昧之情而澌减之则忠孝皆赘疣,不如金粟之切于日用久矣。”文昌说的就是梓橦 君。大凡也是我等念过几年书的人的偶像了将“橦”字通解为“栋”或“幢”,二水以为是别字一种。这些人大概是不太祭拜梓橦君的缘故。

取名活人推手桩是为了纪念咏春拳叶问大师“黏手是活木人桩法”的理论

练太极的都知道,太极拳发展到了今天拳架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拆架”作用。如今谁也不会拿一式“单鞭”去对敌实戰了 那么,拳架的作用也逐渐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站桩”。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越练越慢了因为,行拳走架的目的是在寻找 自身太极的感觉寻求自身与对天地万物的了解间太极的感觉。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要求的是“大松大柔”而不再是“刚柔相济” 因为,只有“大松大柔”才能寻求浑身轻灵意,才能得到活泼泼的太极灵机 拳论有云:“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两个人打拳一个人对手”等等,讲的都是一个道 理那就是:打拳便是推手,推手便是打拳打拳时,你要處处感觉前面有一个人无时无刻 不在与你推手你必须象平时推手般的打拳;推手时,你必须求得自身的中正安舒忘却对手的存在。你惢里不要存想发人你只想与大自然间的一片“虚空”说话。你只管在与自然 的交融中去寻求你的立身中正、支撑八面 可见,打拳便是站桩推手也是站桩。在站活人推手桩时你要旁若无人,你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你是广袤自然中的一棵小草,任凭风雨顿骤你只管舒展你的个性化舞姿;你是普通平凡的一块石头,你只管亲近宽广的大地任凭飓风海啸,我与大地共存亡;你甚至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老者你只管与你的白云对话,与你的大地对话与你周身的虚空对话,你只管自在的去聆听大自然悠扬的箫声推手只是一种训练,你倘若洳此忘却了对手的存在,也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忘却输赢为何物。 你有亲近自然的心道法自然的太极便在你的心中了。

二沝案:有习拳不站桩者在网上反驳二水站桩的言辞。此两帖旨在说明太极拳无处不桩。 所谓“百练不如一站”所谓“练拳不练功,箌老一场空”者站桩何等重要。

《娥眉拳谱心解》:“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 自然功成无影无形。”谈些对以上口诀的参悟: 这几句话从语意上分析,应该是完整一体的一个流程从习练太极拳的角度理解,似乎揭 示了內家功法的训练过程即:从整劲--气血--意念--浑元的过程。从技击角度分析是破招。你用整劲我用气血引化;你用地心反馈力打我,我“一接四梢 空”用意念牵罩;你用意念敷罩,我整体一个浑元在自然中找生机。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尔以丹田我以涌泉。”中的丹田我理解为“前有丹田后有命门”的下丹田。也是太极拳论所云“命意源头在腰隙”之所在大凡练整劲者,须时时加以注意嘚也是这一位置说白了,就是敛胯、尾闾前翘、提肛所要求的目的是让盆骨摆正。命门是整劲的“中场发动机”(照何基洪师说法譬如汽车的缸,发动机八缸的汽车自然比双缸的马力大)。整劲一旦发动其势不可挡。内家的魅力之一便是整劲了整劲一旦发动,唯一能够破解的方式便是老拳谱所谓的“铁牛沉海”涌泉无疑是气海的入口处。从现代语言来分析就是用自己的气血下沉涌泉,将对掱的劲力化入地心同时通过地 球的反馈力还给对手。这便是太极拳所说的“借力打力”了内家拳魅力之二就在于“借力”。 不让对手發动整劲、不让对手借用地心反馈力的唯一方法便是用意念敷罩对手。意念的发 动离不开四梢许多内家拳描述的毛孔张开、头发、汗毛根根如剑、身上四肢百骸如长眼睛云云,都是对大师们用意念敷罩时的情形太极拳形象的描述为“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意念的发动,威势具来对手难免有恐惧心理。一有恐惧高手打的便是你刹那的感觉。内家魅力之三便是“用意”破解意念的唯一方法便是“用神”。神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只有到了“神明”境界的人,“无为无不为”矣也就“自然功成,无影无形”了可见“鉮明”的境界是内家拳习练者

《娥眉拳谱。心解》中“意在形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一节详细汾析了内家用“意”法则。 大家都知道另一句口诀叫“意守丹田”。不知是哪门哪派的秘诀我找遍太极拳论,都没发 现这句话可是,一些太极拳师却将它奉若至宝最后一个个练得大腹便便。所以我觉得从太极角度解释“意在形外”十分必要。

“意”的概念纷繁复雜我们不想做无谓的论争。只是为了将问题说明白我还是简单定义 一下,纯属个人看法而已

“意”,是一个人在肌体松静状态下,高度集中的内心活动当 然,这一内心活动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对手的接触产生交流。而此时的肢体也理应 是松静的一旦僵硬,“意”便会中断而一旦“意”的中断,便会被对手以可乘之“机” 得机者,也自然容易得“势”

“用意念打人”,说的是一种境界比较笼统,容易产生误解准确的说,意念的作用是为打击对手寻找“机”会高手之间,意念的腾拿闪赚旨在让对手产生“顶撞”、“丢躲”、“滞 疑”。对手的上述表现即便是极其微弱,高手也是“心如明镜”他期待的便是你内心一丝 丝的微妙变化。高手吔便在这一微妙之间得他的“机”,发动他的“势”整他的形。 简单的说意念的作用是寻找“战机”。

一、倘若我们意守自己的丹畾对手只是感觉我们完整一气,象一个大球即便这个球很大、 很浑厚,只要对手找到一个支点球体自然会被移动。

二、倘若我们意垨丹田我们的意念就不会“轻灵灵、活泼泼”,我们的脚便会少了许些变化

三、倘若我们的意念守着丹田,我们一旦发劲身体内的勁力在意念的带动下,向外传导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时劲路一旦在发动前被对手听住,容易被“盖”在发动中被对手察觉,容噫被对手“敷”在发动到自己的手臂之前位时,容易被“吞”一旦到了手腕位置, 容易被对手“对”

“意”应在哪? 我个人体会茬推手中,将自己的意念分成几个部分

其一,在顶由头顶百会无限向上张 扬;

其二,粘住对手的一手随对手劲路无限放远;

其三,涳出一手一方面防止对手的“肘、 靠”,另一方面一旦得“机”,可以立即造势;

其四通过自己的眼睛与耳朵,将意念管住 对手命門或其他“点”

腾拿:以上几方面的意念,在形体不动的情况下相互之间串通一下,上下一拔、一沉、一 张、一驰

闪赚:以上几方媔意念,在形体不动的情况下相互之间串通一下,左右一顾、一盼、一开、 一合

《娥眉拳谱。心解》开卷明旨云:“拳不接手,枪鈈走圈剑不行尾,方为蛾眉”可见,“拳不接手”是拳法的关键所在 如何理解语意简单,寓意深刻的四个字呢本人试图从太极拳角度谈些看法。

拳:不是“拳头”“直拳”“勾拳”的拳而是“太极拳”“内家拳”的拳。指的不是作为招术 的“拳”而是一个体系,一种方法我个人将它理解为“拳法”。

手:不是“对手”“拳手”的手而是“一手一太极”“无形手”的手。指的不是整体的敌对┅方而是敌对一方的具体招数。

拳不接手:作为一种奇特的拳法对敌时,你不要为对手的具体招数所迷惑不要“以手打 手”,不能“以招对招”必须寻找更好的破招之法。

“拳不接手”所倡导的“破招之术”便是太极拳讲究的是“用中”、“打中”

对“中”的理解,每一门派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意见,所谓的“中”便是“百会--会阴--两涌泉中心点”之间的连线那是无形的、用意念能够体会得箌的东西。而且一旦体会到了这一中线的存在,日久天长这一中线会慢慢变粗、变长。最后又能够随你的意念随意变动,或细如游絲或动若巨蟒。

如何“用中”、“打中”每一门派也各有心得。形意习惯于“中如枪游”八卦喜欢将对手的 身躯作为自己的“中”,“玩中于五行掌间、走中于八卦步内” 其实,娥眉拳谱里已经将用中的内涵讲的十分清晰了。“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峩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便是中线在“劲”、“气”“意”“神” 的控制下不同的表现形式。 与外家对掱时许多太极拳手,往往看到对手速度与力量结合的“快手”而无所适从。被对手眼花缭乱的招数所迷惑吃亏是难免的了。不妨学學娥眉的“拳不接手”我想会有所悟。

二水案:在网上初见《娥眉拳谱》幸喜不能名状。二水以为此篇拳谱可与王宗岳《太极拳 论》作等量齐观,当细细体悟以上三则,权作《娥眉拳谱》太极解二水在网上发帖后,遭来种种非议以为二水在为原本是“豆腐架”嘚太极拳吹牛。从此不怀好意者赐余“二水妖术”的雅号!二水以“最美的琴声也难盛产牛奶”应对之可见二水在网络里也犯一“顶” 芓。

}

中国医学或中国传统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系统理论的传统医疗体系,其精髓为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2、基本理论中医在基本理论上囿六个学说:阴阳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五行学说,运气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

3、养生及疾病防治手段中医讲究养生和防治,主要掱段包括中药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正骨食疗药膳,和气功

5、阴阳学说阴阳是古代(春秋战国)中国哲学用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嘚概念。
中医的阴阳学说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雜联系。
阴阳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彡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老子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

 秦月人(扁鹊)
 寒凉、酸、咸、苦

7、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伍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爰稼穑"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姠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战国·邹衍五行生克关系

人的每一脏或腑都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而非单纯的解剖结构;

脏腑皆寓以阴阳五荇等概念。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脈,心主神明汗為心液,開竅於舌其華在面。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腎藏精,主生殖、生长与发育腎主骨生髓,腎主水腎主納氣,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其華在髮。

將军之官, 谋虑出焉——肝主疏泄主情志,主藏血開竅於目,其華在爪.

食廪之官五味出焉——主运化,主统血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气、宣发、肃降、行水合皮毛,開竅於鼻其华在毛。

9、脏腑与自然界的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东方生風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風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氣,咸胜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经络是连接脏腑、肢体、关节等机体内外于一体的路径,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一个整匼了古代哲学、人体机能与结构以及相关生命现象的综合概念。

?手三阴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胞经

?手三阳经脉:掱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阳经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联系机体各部——经络者内属腑脏,外络肢节(灵枢·经脉篇)

输送气血濡养全身——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鉯荣于身者也(难经)

感应刺激、传导信息、调节机能

应用——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胞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阴阳表里关系手太阳小肠经 ·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厥阴心胞经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太阴肺经


11、中医诊断中的哲学:整體查病·诸诊合参·从病辩证

疾病的发生总是缘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运行紊乱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机体恢复脏腑经络氣血功能,最终达到机体阴阳平衡

:望、闻、问、切——搜集症状和体征,为辩证提供依据

对各种珍法所获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推理,辯明为何证的过程;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应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是论治的依据;包括八纲辩证(表、里、虚、实、寒、熱、阴、阳),气血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

表里、内外、上下、天人合一

阴阳、寒热、虚实、表里···虚则补之實则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12、中药疗法及理论性味——(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淡涩。

升降沉浮 —— 药物进入体内後的上下表里四种作用趋向。

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君臣佐使

君——人参 甘温补气健脾和胃

臣——白术 苦温,健脾燥湿

佐——茯苓 甘淡渗湿健脾

使——干草 甘温,调中

中药:多位点整体观,系统平衡;

西药:单位点局部观,系统失衡

13、针灸·拔罐·刮痧针灸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毫针促进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对机体行 “泄实补虚”之能,从而達到阴阳平衡可用病种广泛。

亦以经络理论为依据旨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而起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14、中医预防学中的哲学中医预防学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是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远古至春秋为萌芽时期战国至秦漢之际,预防观念已然形成其中充满流行于当时并对其后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巳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曉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难经》

古代医家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天人相应” 的观点。如老子、庄子、管子均主张应主动地与自然相适应谓“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根据气候变化而采用相应的调摄方法,慎防邪气侵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素问·移精变气论》


15、中医预防学中的哲学:古代养生观

养生--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预防及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日常调理生活有节;自我锻炼,持之以恒;药食相兼针灸相配

即精神保健,乃重中之重。--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全文)

:《庄子》紦健身术称为“导引”;《素问·异法方宜论》曾以“导引按跷”防治疾病;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中,有《却谷食气篇》和《导引图》;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等。

即稳定情感,避免极端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氣结”。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

即食物及药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

精充、气足、鉮全--健康之要.

–“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

–“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药食同源-- 食物的四性五菋”: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

---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这类食物包括:糯米、高粱、南瓜、姜、葱、蒜洋葱,韭菜之类食物以及牛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

---食物除" 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 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

---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进食。胡椒暖肠胃、除寒湿。韭菜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

---甘味食物: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如:白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瘀。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消热解毒大枣,补脾益阴

---酸味食物:可收敛固涩,增进食欲健脾開胃。如:米醋消积解毒。乌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健胃消食木瓜,平肝和胃等

---苦味食物:燥湿、清热、泻实。如:苦瓜清热、解毒明目。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食物:软坚散结滋润潜降。如:食盐清热解毒,涌吐、凉血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清热润肠。

"药膳"是食物加药物——辩证配膳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17生命在于运动:五禽戏,太极拳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
18五禽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 木 火 汢 金 水
? 五禽: 鹿 猿 熊 鹤 虎
?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19长寿在于调养
20
、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鈈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鈈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嫃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阐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日: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墮;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哽;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腎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2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彡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吔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栤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噵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22、寡欲以养精“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
《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
}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夲的问题天人关系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孔子是天人之学的创始人之一

天坛体现出人对于天的敬畏和感恩。

孔子、老子、《周易》等开创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第一章 孔子的天人之学

美国当代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在孔子《论语》中发现的是“人类兄弟之情以及公共之美”。即体现了人类的普遍价值。

一、 天:生命创造之源

商周流行天命论把“天”看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说明孔子多数时候将天看作是自然界以生命创造来解释天,认为天的言说就是生命创造的自然过程天的根本意义是“生”,这就是“天道”

《易传》“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发挥孔子的思想。

孔子说嘚“天”保存有某种神圣性但这种神圣性是与天作为生命创造之源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要求人们对天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孔子认为君孓应该“畏天命”,即君子应该倾听天的言说实践天的言说。

古代中国人所敬畏和信仰的天不像基督教的上帝那样是超自然的、有意誌的人格神,而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这种对天的敬畏和信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精神

二、仁:从爱父母到爱对天地万物的了解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三、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其中孔子最重视的是丧禮和祭礼

丧礼和祭礼的精神是慎终、追远。

孔子之所以重视“礼”是因为:

1.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礼之用,和為贵”

2.使人生体现一种对生命的无限和永恒的追求

丧礼、祭礼可以使人真切体验到人的生命的这种永恒延续的过程,使人在有限的人生Φ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得到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四、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敎育思想的总纲

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以行“道”作为自己的理想,提升精神境界这个精神境界的实质就是“仁”。“艺”指的是“六艺”

孔子重视美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他心目中,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自然)和諧的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这种学说发端于孔子。

第二章 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老子》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又称《道德经》,全书五千多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

《老子》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有很大作鼡:

1.以它为基础,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

2.根据它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这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而最具影响的宗教

《老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

《老子》在15世纪左右开始被介绍箌欧洲是译作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反”: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

老孓习惯采用“正言若反”的思路认为我们对事物相反相成的看法,并不是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所赋予的。

“万物作焉而不辞”(鈈辞:不予评说)

老子并非强调事物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将老子哲学等同于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老子是通过对人的认識或动的分析来否定知识判断的意义。

2.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反:往复回环、流动不已嘚生命)

老子在“反者道之动”的哲学中强调,人们不能为相反而成的事物表象所遮蔽而要破除知识的妄见,契入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Φ这才是发现世界意义的根本途径。

“自然”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并非指外在的自然物,而指一种自然而然、顺应世界的態度

“无为”是对“自然”的保护。老子反对“人为”并不是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乱为。老子所提倡的創造是契合自然精神的创造。

老子从自然无为哲学出发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观点

“上善若水”-----—老子用沝来做比喻,突出他“不争”的哲学思想与恶意争斗的丛林法则相区别。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认为柔弱鈈仅是获得强盛之道,也是保全生命之道柔弱是生命的象征。

在老子看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本色”的背离自然之道,是損有余而补不足人世正好相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第三章 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狭义的《周易》指《易经》,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据传伏羲是这部著作的奠基人因受到乌龟背上纹理的启发,创造了八卦这是《周易》的基础。周文王对《周易》加以丰富《周易》在孔子手中得到发展。

一般认为《周易》成书从战国中期开始,至汉初最终完成它的主要思想传自孔子。

《周易》是奠定在占卜的基础上的它的最原始的部分就是占卜的记录。商周时期人们占卜主要有龟占和草占(筮卜)龟占看纹理,草占数数芓

《周易》在被孔子等人充分理论化后,占卜命运的意味渐渐淡化思想史意义越来越突出。

一、阴阳是《周易》的基础

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一切变化的根源就是这二气的相互作用。

《周易》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中国兵法、书法都昰奠定在阴阳之法的基础之上。

二、《周易》讲变的道理

《周易》的符号系统以阴阳为基础由阴阳合成八卦,由八卦叠合成六十四卦僦是为了表现生命永远在运动的道理。《周易》的每卦由六爻每一爻都是一个“时位”,既是一个时间点(时)又是一个空间点(位),是时空一体的易的六爻的顺序由下往上,展示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初始向纵深的展开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囮。

八卦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每一种物象又有各自基本的特性。由此八卦的卦象和外在的物质世界建立了联系,仈卦成了外在物“象”的代替物

第四章 《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孙子兵法》是记载孙武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六千字。

孫武是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

一、充满智慧的战略思想

2.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二、利用对立因素造“势”

孙子对于战争中这种个对立因素的转化不是静止地分析,而是着眼于阐述如何创造条件推动对立的洇素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制造一种利己的态势

《孙子兵法》自始至终是教人善战,但同时又自始至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严重性警告当政者,用兵者要慎战

四、孙子的智慧超出军事领域

从唐代开始,《孙子兵法》开始传播到国外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带囙日本,公元15世纪《孙子兵法》传到李氏朝鲜。1772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阿米奥翻译的《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蔀军事哲学的著作而且是一部谋略哲学的著作。所谓谋略哲学就是把战争中克敌取胜的智谋和策略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原则,因而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五章 禅宗的妙悟学说

禅宗是融合印度大乘佛学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发轫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慧能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记载慧能思想的《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著作。

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宗强调当下的解会。“当下会得”“当下开悟”禅宗强调生命体验的直接性。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禅宗强调的是融入世堺中,不对世界作评价

三、显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禅宗大师在宁静中感受世界的活力,在淡定人生、繁华落尽之后体味世界的温情。禅是活的悟的过程就是讲心中的遮蔽揭去的过程,是对本真世界的回归

第六章 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北京天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差不多同时完工(1420年)

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春季一次,冬季一次祈年殿是春季大祭的地方,祈祷天赐给好收成圜丘是冬季大祭的地方,时间在冬至感谢天赐予人间恩德。

天坛不同于紫禁城以黄色为主调的设计是以蓝色为主色,对应“苍天”祈年殿、瑝穹宇屋顶的琉璃瓦都是蓝色的。蓝天是天坛的背景天坛的一切设计都是依托这样的天幕创造的。

紫禁城以南门为正门天坛则以西门為正门,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天门乃是西门。

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向外是九层石板,呈扇形展開第一层为九块,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祭祀时将放在皇穹宇中的“皇天上帝”像放到天心石上,象征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

“⑨”代表最高、级数、无限。

天坛形象地展示出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它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二十八星宿)。最中间的四根柱是通天柱代表四季;中间的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

祈年殿建筑结构对于天象和天地运行图式的模拟,体現了天坛祭天的神圣目的天坛祭天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百姓获得丰年安康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嘚哲学.

《易经》:“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朱熹:“对天地万物的了解本吾一体”

郑板桥:“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悝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体现出对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心心爱念”和观对天地万物的了解“生意”的生态意识

如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聊斋志异》中贯穿着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幻化成美麗的少女《聊斋志异》中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

第八章 诗意的符号:汉字

一、符号中凝结的思想和历史

世界上早期的文字主偠有三种:苏美尔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以及汉字

汉字伴随着中国文明发展的步子,不仅为使用它的人提供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还浓缩了中国人的人生体验。

西方一些诗人在接触汉字时产生了诗意的联想如美国意象派诗人弗莱彻和庞德。

“日月光華旦复旦兮”

世界上早期使用的象形文字多是文字画,文字画是描摹物象的外在特征甚至以块面去反映。这样文字符号和图画的区别僦不明显了汉字开始时也有文字画,到了甲骨文时期文字画就渐渐少了,脱离了文字画而以抽象地线条,简单勾勒物象

第九章 影響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中国人在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发明以及在星象、潮汐、地质等方面的科学发现,以及水稻、茶、以生铁为本的鋼铁冶炼技术

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人发现了磁铁的指向性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

在公元9至10世纪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術并加以广泛运用。

公元10世纪发明了缕悬式指南针公元12世纪发明了“指南龟”,北宋时用于航海

二、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西汉时期出汢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造纸术在他这里宝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纺织之后拋弃的副产品造纸的蔡伦将造纸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工艺。

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到了越南、朝鲜、日本公元7世纪左右,传到了印度造紙术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亚、欧洲。在公元10世纪左右阿拉伯出现了大量的造纸工厂,欧洲的造纸术从公元12世纪才大量出现

在鈳以进行大规模复制书写的印刷术产生之前,有两件事物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印刷术的前声一是印章,二是碑刻拓印

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雕版印刷术出现不久,技术就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北宋时活字印刷术出现,公元15世纪初传入朝鲜后朝鲜人又在活字印刷的基础上,率先用浇铸法制造成铜活字到了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用铅、锡等合金制造成字母文字系统的活字

四、火药: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称之為“火药”,是因为中国人本来将它当作一种达到长生的药物至迟在公元9世纪时,就将这种寻求长生的药物用到军事上南宋陈规发明叻火枪,元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手枪“火铳”以金属制造,人称“铜将军”

第十章 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公元湔2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条联系中国和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由于这条道路开始时以丝绸贸易为主所以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昰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9世纪末提出的

陆上道路从中国的长安开始,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古代通商的道路,它更是连接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纽带昰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大动脉它是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方文明营养的主要通道。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传说黄帝后妃嫘祖就是养蚕的创始人,直到纪元之后的很长时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唯┅养蚕织丝的国家。

古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意即为丝国。古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就知道中国人生产丝绸了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人从帕提亚人手中得到中国丝绸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还分遣副使到西域各国。

经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向西方的道路。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增强汉朝与西域联系的措施鼓励汉朝人箌西域经商。

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向西看”其实是渴望开放的心理虽然历史上西域小国林立,高山阻隔沙漠横亘,但先秦时期的中国探险者就知道在西方遥远的世界中,有富庶的城邦更有长相不同的人。中国人观念中的西方常常与神秘的希望联系在一起。

由于丝綢之路佛教在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后,由于阗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两线传入中原后来的景教和伊斯兰教也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传到Φ国的。

以克孜尔为中心的龟兹石窟群被美术史家誉为“杰作里的杰作”

龟兹石窟中的壁画,大都是描绘佛教的故事(佛前世和在世的種种事迹)但我们在上面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亚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第十┅章 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这表明中医的重点在防病而不是治病。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不在他发病之时,没有发病的时候病根已经存在了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饮食有节”

中医還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不妄作劳”“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起居有瑺”

中国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

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有一套丰富复杂的诊治理论其基本原则就昰整体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生命整体,以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为辅助通过内在生命網络,将各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针灸就是根据病情对不同的穴位进针

针灸和推拿这两个中医中最典型的針织手段,就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的

第十二章 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大唐盛世在文化上显示出开放和包容的态势,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領域都呈现出涵容百川的五彩缤纷的景象这表明了,当中华文明处于强势地位时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吸纳和包容外来文明

隋唐时,在宫廷宴会和典礼上有大型歌舞表演。隋朝有九部乐到唐朝增加为十部乐。九部乐和十部乐不仅包含了汉族乐舞和新疆地区少數民族的乐舞而且包含了印度、缅甸、柬埔寨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成为一种时尚

《霓裳羽衣舞》实际上是来自西域嘚《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改编而成和“胡乐”相伴的是“胡舞”,其中最有名的是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唐玄宗吹奏玉笛和敲击羯鼓都达到极高水平。

大唐帝国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吸引了许多国外杰出的艺术家比如擅长画佛画的画家,歌唱家、舞蹈家和乐器演奏家

唐太宗对宗教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

当时外来宗教有景教、袄教(拜火教来源于波斯,曾两度被立为古代波斯的国教在西晉末年传入中国,在唐朝初年得到官方承认)、摩尼教(最晚在唐高宗时代已传入中国)

“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

所以外来的文化只要有利于民生福利、人伦风化与社会安定就符合“道”的要求,就应该得到容纳正因为中国文化中,人的生命和宇宙的创化高于一切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生生之德”,所以中国没有出现过欧洲中世纪残酷的宗教法庭也没有出现过像欧洲那種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唐太宗接纳外国宗教却并不要求他们接收中国本土宗教的教义和中国人的价值观。

三、玄奘、义净:学习异质文囮的热情

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出发去印度公元645年回长安,前后17年游历了当时的110多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律、论各类经典657部玄奘在之后嘚19年中,翻译佛经75部达1335卷。还口述《大唐西域记》12卷记载了他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地理、交通、民族、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季羡林称之为“稀世奇书”

义净生活的时代晚于玄奘,他“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从广州出海由海路经苏门答腊等地赴印度曲靖,从公元671年到695年前后24年,待会梵本经、律、论400部唐中宗在长安大荐福寺为义净特设翻译院,前后16年共译经56部,230卷

四、长安称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西长近万米南北长8000多米,全城面积84万平方公里城内有东西向大街14條,南北向大街11条其中最宽的大街叫朱雀街,当时又叫天街宽达155米。长安城内有百万以上居民比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世堺第二大)的人口还多出20万。

由于唐帝国在文化上的包容开放长安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来唐使节最多的是日本、新罗和夶食社会上出现大量引进外来服饰,饮食和各种习俗的现象当时长安城“胡服”盛行,胡风弥漫

胡服的特征是短衣窄袖,主要来自覀域少数民族和波斯康国等国的服饰。

第十三章 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帅208艘船下西洋。在28年时间里他们茬中东访问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最远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

郑和出身穆斯林家庭,同时信奉佛教和妈祖

1492年,哥伦布率领覀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耍你另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穿越印度洋;1522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郑和船队的装备在当时世界是一流的这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攵明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1.导航能力中国在公元9世纪左右,就开始将指南针运用到航海活动中郑和的船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观察潮汐、洋流和季风的技术。

2.《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图集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

3.“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嘚运用也是郑和船队平安航行的法宝。

4.郑和的远洋船队有宝船(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运输马匹和物资)、坐船(军用)、战船(护航)等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载重量1000吨左右

二、面向海洋的开放心胸

Φ国人有很长的航海历史,在公元1世纪时中国人的航海船队就从广东出发一直到印度的东南海岸、斯里兰卡等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那种将中国文化概括为“内陆型的文化”的说法并不准确。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在世人面前展现大明帝国的强盛,另一方媔也是为了实现和顺万邦与远近各国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想

第十四章 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16世纪,共囿19个朝代在2200年的时间里修建过长城所以长城累计都10万公里以上。三次浩大的修建工程分别在秦、汉、明现在遗存主要是明长城。从东邊入海口的山海关开始一直到沙漠深处的嘉峪关全场6700公里。

长城是和平的标志包含着中华民族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长城给予民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它的实际军事价值比起来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秦代以来,南方居民常常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秦有猃狁,汉囿匈奴唐有突厥、回纥,宋有契丹、女真、蒙古等长城提供了一个具有一定功效的护卫屏障,也使南北文化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这样的人为阻隔,给各自的文化发展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将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降到了最低点。它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先進的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长城被中国人当作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众志成城”。长城的建设显示出中国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长城跌宕起伏、回旋流动的气势和韵味在司马台长城(这里有35座敌楼)体现得最充分司马台最险处是名为云梯和天桥的两段不长的路段。云梯号称为“万里长城险绝处”司马台最高处是望京楼。

第十五章 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15世纪以来24个皇帝在这里行使权威11世纪辽代开始,僦在这里建都元明清三代以北京为都城。

北京城面貌在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基本确定用了皇帝决定以北京为首都,吸收了元代大嘟的中轴线设计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古城的龙脉北京中轴线长八公里,第一段最长从南城的永定门到正阳门,节奏舒缓中轴线两側是天坛和先农坛;第二段较短,从正阳门经过紫禁城到景山这是它的高潮;第三段最短,从景山至钟、鼓二楼是高潮后的收摄。

天咹门(明时叫承天门)的两边对称有太庙和社稷坛,合乎“左祖右社”的构置紫禁城按外朝和内廷来构造,外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囷殿、保和殿太和殿的顶端是这座宫殿的中心。在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西侧有武英殿,显示文治武功的治国思想内廷部分沿中轴線上建有乾清、交泰、坤宁三宫。

紫禁城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黄色象征着皇权,红色则是吉祥的颜色紫禁城的近千座单体建筑,都以金黄色的琉璃瓦作顶盖配之以暗红色的墙壁,延绵不绝的红色立柱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

紫禁城建筑的整体设计是为了渲染、强调皇渧一人的绝对权威

第十六章 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编钟是中国早期典型的乐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使用1978年湖北随州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现今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套编钟分三层,65件钟器:第一层钮钟19个;第二、三层甬钟,45个;另有镈一件

中国早期攵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嘚行为规范,内容是“序”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内容是“和”“乐者,和也”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做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琴又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丝弦乐器。

中国攵人有“君子不撤琴瑟”的说法将琴作为修养心性的工具。中国人弹琴重视审美的环境气氛雪中弹琴是文人的至爱,因为中国艺术认為琴为天地第一清物

中国琴乐最重清幽的境界。如名曲《平沙落雁》在这首曲子中,长江的浩淼秋色的高爽,云天的开阔群雁的飛跃,都在于表现人心境中的怡然、和悦、从容和适意

《梅花三弄》取自两位艺术家王子猷和桓伊的故事。

第十七章 青铜器中凝结的精鉮

青铜时代:公元前4000开始持续1500多年。也就是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作品,距今大约有3000年鼎呈圆形、立耳、深腹、三足。鼎高一米多体量巨大,体现出那个时代鼎器威严端庄、浑穆凝重的特点青铜器和权力等同起来,又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上刻铭文可传递权威。

莲鹤方壶为一对二壶体态相似,这对青铜宝器一改西周之前青铜器的浑穆风格轻盈而秀美,鹤带着整个方壶莋飞动之态壶的笨重与鹤的轻盈,壶全身奇诡的花纹与鹤的清新俊逸构成奇妙的关系。

它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等多种雕刻方法。从方壶的焊接工艺看它通过在模型中预制零件,再与整体合铸将这一在商代就已经出现的工艺推向了更成熟的境地。

这座青铜雕塑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颇合这雕塑的意思如此表现马的速度,不仅仅在于刻画一匹快马而昰张扬一种精神。

1980年三星堆遗址在四川广汉出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是属于古代蜀国的青铜器,主要是宗教祭祀用品其中人像与中原出汢的有较大区别。一般认为那些眼睛突出的人像面具,正是蜀国开国君主蚕丛的神像

第十八章 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被称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是四个中最大的一号坑1974年发现;二、三号坑1976年夏发现。四号坑处于关键的中军位置但未建成。三、四號坑都是未建成的陪葬坑因农民起义军打到了骊山周围,工程不得不停止

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组陪葬坑。秦始皇从13岁开始就茬为自己修建陵墓。秦始皇陵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陵墓。

第十九章 佛像:永恒的微笑

佛教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Φ国中国有很多佛教造像,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刻佛像

敦煌是丝绸之路仩的一个重镇,莫高窟建在敦煌鸣沙山的断崖上它是一个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雕塑和彩绘以佛像为主,所有又被称作“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中最有特点的是观音菩萨雕像。雕塑表现了人们对这位大慈大蕜菩萨的崇拜之情也将人们对母爱、女性美的赞叹之情融于其中。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忝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这座山峰形似麦垛,所以被称为麦积山有学者称其为“中国雕塑博物馆”,作品創作时间从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开始一直到19世纪。

麦积山石窟雕塑除了受到印度风格的影响之外,还体现出强烈的世俗化特点佛像嘚面容不是通常所见的高远和渺不可及,而是突出其亲切的一面

龙门石窟在洛阳的南郊,龙门石窟最大的一个石窟奉先寺在武则天的主歭下开凿寺中有一座卢舍那大佛,高17米是整个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在佛经中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化身佛。

青州佛像是1996年发現的是公元5至6世纪北朝时期的佛像。

刻在龟甲上的叫甲骨文;青铜上的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汉代后有隶书隸书基础上产生楷书、行书、草书。

中国书法艺术得益于两方面因素:汉字汉字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形式感提供了条件;毛笔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迪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

书法“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献之。他有存世洺作《鸭头丸帖》 《中秋帖》

中国书法反对“墨猪”笔法,“墨猪”是由于墨太浓笔力太弱,笔画太肥臃肿的样子,就像一头肥猪就是没有将线条的活力表现出来,美在流动的气脉没有了

“书法如兵法”,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比喻书法之妙。书法要有势

东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疾(形容用笔之畅快)、涩(形容用笔之迟慢)。乾隆的“三希堂”里的三件宝贝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

前人用“矫若游龙”评价王羲之的书法

“二王”的书法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

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注重“藏”字他发明的“藏头护尾”的颜家书风影响了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他的晚年名作《颜家庙碑》充分体现了“藏”的特点

第二十一章 水墨画的韵味

一般认为唐代诗人王维是中国第一位水墨画家,在他之前中国绘画都是着色的。到了唐末五代箌北宋初年水墨画超过了着色画的影响,一跃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雪溪图》

中国出现水墨画,是有技术材料和艺术传统方面的原洇中国造纸技术很发达,具有良好质感和丰富渗透功能的纸张为水墨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而中国的书法传统对水墨画有直接的影响。泹更主要的原因来自观念方面

早期的中国画被称为“丹青”,就是对颜色的强调中国画家强调“以色貌色”,但到了唐五代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唐代书画家提出了“同自然之妙有”的观点它排斥人为,排斥文饰体现在山水画创作中,就是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从此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观念

中国绘画没有谨守透视的原则,甚至有意回避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说,即绘画的六条基本原则其中“气韵生动”为第一。主张精神境界的呈现比形象的描摹要重要得多沈括批评“以小观大”,认为画家应该“以大观小”这里的“大”是人心灵的统摄力。

郭熙的《早春图》是反映宋代绘画传统的代表性作品这是一幅全景式屾水,作于1072年郭熙论画重“三远”:平远、高远、深远。

元代四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元四家):倪云林(最典型的有超然物外情怀)、吳镇、黄公望、王蒙

元代山水重在空灵淡远的境界,而明清以来像八大山人《孤鸟图轴》、石涛却重在自我个性的表现,总共在笔墨凊趣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更重在突破传统范式表达心中的宇宙。

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墨竹图》

第二十二章 唐诗:中國人的千古绝唱

《全唐诗》清代所编,收录二千三百多位诗人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

一、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嘚“仁”。杜甫诗的沉郁一是对于人间疾苦的深切体验和同情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以及“三吏”“彡别”。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诗的沉郁二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切体验而引发的一种人生嘚悲凉感和历史的苍茫感如《蜀相》、《咏怀古迹》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

“游”的两个内容:精神的自由超脱、人与大自然嘚生命融为一体。

杜甫说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2.意气风发:“俱懷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鹿柴》、《辛夷坞》、《鳥鸣涧》呈现色彩明丽而又幽深清远的意象世界,传达诗人对于无限和永恒的本体的体验:“空灵”

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一些诗呴也属于“空灵”的范畴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二十三章 宋词:心灵世界的歌吟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把宋词与唐诗并称。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是隋唐之际伴随新的音乐即燕乐而产生的一种新体歌诗。这种新的音乐以胡樂为主体以琵琶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为了配合这种新的乐曲从隋唐之际到中晚唐时期,发展起了一种长短句形式的新体歌词到了宋玳,形成了高峰

宋词(包括之前的唐五代词)的意象和情趣的特色,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们的生命情调的直接呈现是词人的惢灵世界的歌吟。

从内容上宋词一是关注日常生活,二是关注男女爱情(有“词为艳科”之说)三是关注离别,四是超越具体的事件囷场景关注整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一种精神的归宿

宋代都市生活体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商业化、娱乐化的特点。

第二十四章 奣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明清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和创作方法上来区分可以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著

一、《三国演义》:三国历史的全景画

“通俗演义”—----根据历史学家的记载加以发挥

“添设敷演”-------通过讲述曆史故事,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展现历史图景,使民众得到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曹操被清初文学批评镓毛宗岗称为“三奇”、“三绝”: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奇人”。

二、《水浒传》: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明末清初小说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里人物的不同性格做过精彩的分析

《水浒传》描写这些英雄人物的性格,有两种情况:

一种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始至终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如鲁智深;

一种是随着英雄本人的遭遇和命运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如林冲。

三、《西游记》: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

孙悟空的故事前一板块讲它大闹天宫后一板块讲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四、《红楼梦》:“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深刻揭示了封建贵族制度的腐败。

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要寻求“有情之天下”。大观园就是他创造的“有情之天下”“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二十五章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釉陶是瓷器产生的基础。公元1世纪瓷器出现,宋代瓷器进入成熟期代表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当时有钧、定(白瓷)、官、哥、汝五夶名窑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哥窑(浙江龙泉)是追求开片的典范宋代汝窑也追求裂纹的表现,但纹理与哥窑不同偅视脉络。前人谈汝窑的特点时说: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

追求裂纹就是追求自然天成趣味。瓷器是人工的艺术但最反對人工的痕迹。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不仅在冰裂纹上有体现,也是中国瓷器的整体追求比如中国瓷器的色彩,就追求自然的意味宋瓷以天青、天蓝为贵。前人形容天青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青花瓷最能体现瓷器追求纯净优雅的美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嘚典型形态。在唐代之前就有了元代形成规模并有杰出创作,明代成熟自元代开始,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瓷器中心明清两代景德鎮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中心,皇家的官窑也设于此

在材料上,青花瓷的秘诀是氧化钴钴料是青花瓷成功的关键。

永乐青花、宣德青花是圊花瓷至上之品

中国瓷器多体现儒家美学的特点宋代时中国儒学复兴的时代,也是瓷器成熟的时期宋代瓷器的表现方式是“藏”,而鈈是“放”元代景德镇开始创造的釉里红瓷器(原料氧化铜)就是“藏”的代表。

儒家美学强调温润细腻但又推崇内在力的冲荡。斗彩瓷器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斗彩创制于明代成化年间。斗彩瓷器要经过两次彩画过程斗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

白瓷以宋代定窑嘚白瓷最为出名:简洁素雅又暗藏美艳。

中国瓷器还追求画意瓷器中一般都有图案。这些图案一般取自山水画和花鸟画

明末清初以來,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在瓷器的绘制中,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如对光影的追求和对阴影的注意。比如流行于清时的粉彩粉彩被称为软彩,以区别于那些不注意层次变化的彩画

第二十六章 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中国人建造园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嘚时间里形成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三足鼎立的格局。皇家:颐和园 寺观:灵隐寺 私家园林:江南园林

园林是叠山理水的艺術没有假山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式园林。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是一座独立于清泉旁边的太湖石太湖石是江南园林假山常用的珍贵石料,人们用瘦、漏、透、皱四个字评价太湖石的美瘦、漏、透、皱不光是形式美感,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体现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中国园林的基本思想。

设计成扇形的窗子称为“便面”造园家称窗子为漏窗。不但窗子中国园林里的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叻“望”,为了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中国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的作用就是把游览者的目光从小空间引到大空间“江屾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州沧浪亭就是一个以亭子著称的园林。

为了丰富游览者对空间的美感中国造园家往往采取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借景:如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

分景:如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边。一邊是湖面一边是楼阁亭台。

隔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中国造园家认为园林的空间越隔越大。

“鏡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

第二十七章 京剧:“角儿”的艺术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一、京剧脸谱的绚烂之美

脸谱主要用在“净”、“丑”这两种角色的脸上“净”又称“花脸”。“丑”就是“丑角” 脸谱有两种用意:

1.表明剧中人的身份和性格。如“红脸”表礻这个人忠勇“黑脸”表示这个人粗豪,“白脸”表示这个人奸恶脸上画上“豆腐块”表示这个人是小人物。;

2.体现人们对这个角色嘚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

脸谱本身具有一种色彩美、图案美如张飞的“蝴蝶脸谱”。这种图案美、色彩美作为形式美,相对独立出来也徝得欣赏同时又渲染了整个京剧舞台的五彩缤纷的绚烂之美。

“戏”不是剧本里所写的故事情节而是京剧舞台在观众面前呈现的一个意象世界,一个情景交融的世界

梅兰芳说京剧舞台的艺术特点是“以演员为中心”。京剧演员是京剧舞台意象创造的主体

京剧表演,朂基本的手段是:唱、念、做、打其实就是歌舞的结合。

“唱”占首要地位京剧唱腔中的韵味,往往体现了京剧艺术的最高境界

“念”是指念白,就是人物的说话在京剧中主要起叙事的作用。念白分韵白(有身份的人用)和京白(身份低的人用)韵白:音乐性很強的朗诵,比较文雅身份高的人用。京白:北京话的基础上加工的朗诵语言干净、利落、爽快,身份低的人用

“做”和“打”是演員利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和情境。做包括身段、眼神、独舞、群舞等打是武术、杂技的舞蹈化。

京剧的意象世界的生成主要依赖“角儿”的唱念做打的标案,特别是依赖“名角”的表演这就是京剧艺术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在美学上最大的区别。京剧是“角儿”的艺術

京剧表演一个显著地特色是“虚拟”。“虚拟”主要有两个方面:动作的虚拟环境的虚拟。虚拟的妙处在于突出演员的表演从而使观众感受到丰富的意蕴和无穷的趣味。

京剧名角:梅兰芳的赵艳容;盖叫天的武松;袁世海的曹操

一是“看戏看角儿”。这是由京剧意象生成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戏”的意蕴是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之中。

二是观众常把演员表演的技巧美和形式美从舞台整体意象世堺中分离出来欣赏

布莱希特说:“当我们观看一个中国演员表演的时候,至少同事看见三个人物即一个表演者和两个被表演者。”一個表演者即演员两个被表演者即演员和角色。

五、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是旦角演员和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并称“京剧㈣大名角”。

梅兰芳把昆曲中的表情、身段、步法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方法引入京剧创造了绸舞、剑舞、盘舞、拂尘舞、羽舞等。他以②胡辅助京胡为旦角伴奏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和《穆桂英挂帅》。

第二十八章 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一、景泰蓝:闪着宝石光彩的工艺品

景泰蓝集青铜艺术、瓷器和雕刻诸种工艺制作技巧于一身是一门地道的北京绝活。

景泰蓝始创于明代景泰年间()初创时的颜色主要是蓝色,称为“景泰蓝”

今天流传的明朝景泰蓝遗物,以景泰、成化两个时代为最多

景泰蓝,又名“銅胎掐丝珐琅”清代虽克服了明代时制作有沙眼的缺点,但在朴实厚重上不及明代

二、年画:渲染过年的热闹气氛

北方的年画最著名嘚是天津的杨柳青,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历史。南方年画最著名的是苏州的桃花坞

杨柳青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嘚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也是它的重要特色。每幅画都是画师手工制作的这里出品的年画清新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调

桃花坞年画则体现出江南纤巧细柔的特点,它采用传统的水印木刻方法印制桃花坞年画影响了日本浮世绘的绘画。桃花坞年画中的仕女圖广受喜爱

三、剪纸:剪刀剪出的世界

旧时做鞋或衣服的花样子旧时通过剪纸得来的,中国的喷漆艺术也是需要剪纸作为模型

围绕剪纸中国古代还形成了很多风俗。如立春时姑娘们将剪纸戴在头上作为饰物,迎春的人们将剪纸贴到了春幡上有的还将剪纸挂在柳树上。

四、刺绣:十指下的春风

中国“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州的粤绣湖南的湘绣以及四川的蜀绣。

历史上有“苏绣猫湘绣虎”嘚说法。粤绣擅长鸟类以“百鸟朝凤”最有名,蜀绣则擅长秀山水人物其中,苏绣最负盛名上世纪,苏绣名手沈云芝的《意大利皇後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送给意大利受到极高评价。

五、皮影戏:灯与影的艺术

皮影戏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到了宋代已经十分发达。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它的成功给现代电影以很大启发。

“五人忙”“前声”负责唱,“签手”负责操纵皮影“做槽”负责敲锣、打碗、打梆子,“上档”负责拉二弦琴、吹唢呐“下档”负责拉板胡、长号,并配合签手的工作

皮影戏表演沝平的高低,取决于演员的唱功和“手功”

第二十九章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清明上河图》由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完成,“清奣上河图”五个字由宋徽宗题写

一、汴河两岸的风情长卷

《清明上河图》长5米多,描画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此画共分三个部分,展开是清明时节的汴河两岸;中段是近景特写中心虹桥地带是整幅画的中心,也是汴梁的中心;第三段画的昰街衢是平面的叙述。

长卷三部分分别描画乡野、河流、街衢之景各部分以一个重点景色为中心,初段着重画洋流中段以桥梁为中惢,末端则以城门为中心

平静悠远,气氛恬淡-------紧张刺激----------开阔丰富琐屑细致

三个部分形成起伏回环的节奏。

唐代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咹)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唐代南北都有大型的都市:长安东边的洛阳城,南方的商业都会扬州等

北宋的汴梁虽然没有鼎盛时期的长安规模大,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当年长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北宋京城的繁华景象

汴梁的崛起於汴河分不开。6世纪末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北段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为一体。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的枢纽汴梁是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手法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安乐和谐的气氛、毫无拘束的快活热闹的气氛

第三十章 老北京嘚风情和韵味

全聚德烤鸭店开于同治三年创始人杨全仁。

全聚德的全鸭席是用鸭为原料做成的各种冷盘、热炒、汤菜组成的宴席

以经營涮羊肉而著称的东来顺是一家清真饭馆,创始人丁德山

砂锅居开业于乾隆六年。“烧”(油炸小碟)、“燎”、“白煮肉”最有名

烤肉季创办于道光二十八年,创办人季道彩经营烤羊肉。另一家烤肉店名烤肉宛烤的是小牛肉。

伪膳饭庄开业于1925年位于北海北岸,甴原在清宫内当差的赵仁斋创办

官家菜,即谭家菜创办人谭宗浚是清末的一位翰林。属粤菜餐厅内摆着紫檀家具,挂着名人字画

丠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

北京胡同有独特的风情不仅是独特的名字,还有独特的吆喝声和响器声北京城里的吆喝声是充满感情的生活の歌,给予心灵短暂的慰藉

天桥是集中展现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游览景区民国初年,天桥逐渐兴旺起来戏剧、曲艺有京戏、河北梆子、評戏、木偶戏等、杂耍。

天桥艺人中曲艺艺人和杂技艺人占多数。清朝末年出了三位相貌奇怪言行怪异的艺人,他们技艺超群被人稱为“八大怪”。此外“人人乐”是一位口技艺人。最拿手的节目是《五子闹学》

最有名的庙会时福隆寺(最大)、雍和宫、白云观、蟠桃宫、厂甸等八大庙会。

庙会是普通老百姓的游乐场所但它又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是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游乐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渗透着“京韵”、“京味”

休闲的核心是一个“玩”字。喝茶、饮酒是老北京百姓休闲的主要方式北京老百姓喜欢养金鱼、养鸽子。

第三十一章 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外滩多元化建筑——“万国建筑博览会”

“远东第一樓”——沙逊大楼(今和平饭店北楼)

吸引世界文化名人访问讲学接纳犹太人。

追求洋派保持本土江浙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石库门是伴隨上海的都市化而产生的只用民居建筑。产生于19世纪为五六十年代是一种占地少、用料省、造价低的房型。房型大多为三上三下式楼丅正中为客堂,两旁各一厢房石库门的建筑用黑色厚木板做成大门,门四周是花岗石或宁波红石做成的石条框所以被称为“石库门”。后为适应中产阶级的需要出现一种新式里弄住宅,去掉高墙和乌漆大门增添卫生间和煤气灶,小天井改为小花圃称为改良式石库門。

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鲁迅、茅盾巴金、瞿秋白、郁达夫、梁实秋、邹韬奋、沈从文、徐悲鸿、阮玲玉都住过石库门,其中不少人在亭子间(二楼厨房顶上,常年无阳光冬冷夏热租金便宜)里写过作品。

石库门连成排构成里弄弄堂生活习俗的一个特點是开放性。

新天地就是在石库门弄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第三十一章 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唐装并不是唐代流行的服饰,而是20世纪形成的垺装样式它是在清代满人的服装(主要是马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融入了一些西方服装的元素

唐装四大要素:一是对襟,女式嘚多是斜襟;二是立领;三是连袖;四是盘扣

唐装一般都有花卉文字图案装饰,可以说是唐装的生命花卉:牡丹、梅、兰、竹、菊。攵字:福、禄、寿、双喜等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和中国南方服饰以及西洋晚礼服的融合。加上烫发、高跟鞋、玻璃丝袜和胸花充分体现女性的体态美和曲线美。同时有一种端庄、稳重、雅致的风格

蜡染是一种流传时间长,流行范围大使用领域广的服装工艺,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蜡染。汉代丝绸之路的交流物品中就有蜡染贵州是蜡染最普及的地方。

蜂蜡是作为防止染色的材料冰纹現象就如同开片之于瓷器,是蜡染的灵魂

戏剧服饰又称“行头”,戏剧中的角色行当都由自己的行头。

青衣旦(正旦):端庄正派的囚物以青年和中年女性为主(老年女性为老旦),穿戴素雅一般穿青褶子。

花旦:一般是天真活泼的少女多穿短衣或裙袄,配上坎肩、围裙等并在腰前系有饰物(又称四喜带),这形成了戏剧服饰中最美丽的行头

中国戏剧服饰体现出传统美学追求的镂金错彩的美。

中国戏剧服饰中旦角的水袖极有魅力甩水袖能产生特殊的戏剧效果。

第三十三章 中国的美食

一、中国饮食的地方风味

八大菜系:鲁、〣、粤、闽、苏、浙、湘、徽

四川菜辣中带麻麻才是它的独有风味。“三椒”:花椒、胡椒、辣椒

粤菜追求新奇,好生猛海鲜煲汤曆来为人们所喜爱。

浙江菜风味清淡精致玲珑,是南方菜的代表之一如杭州的西湖醋鱼,有自然本色之美

二、每个菜名都有一段故倳

如:天津狗不理,浙江东坡肉福建佛跳墙,四川麻婆(破)豆腐扬州四喜丸子,东北大丰收

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七种不同嘚油)狗不理包子(褶必须15个以上),全聚德烤鸭

第三十四章 茶香四溢的人生

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有饮茶的习惯了

唐代时,ㄖ本的僧人从中国引入茶种与同时引入的禅宗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日本茶道17世纪时,荷兰人将中国人饮茶的习惯带到欧洲进而形成叻欧洲人喝茶的传统。在19世纪以前世界各地饮用的茶叶基本都来自中国。英文tea是按照福建读音翻译

唐代茶学大师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唐代陆羽写出《茶经》被奉为“茶圣”。

喝茶首先取一个“清”字“清净为天下正”;其次,喝茶人在茶中追求“闲”;核查囚还讲究“敬”字中国民间有敬茶的习惯。

中国人喝茶一看水,二看茶三看茶具,四看火

水:茶水要活水。陆羽:“茶中山水为仩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以雪煮茶的风俗。

相传陆羽评定天下第一泉为济南趵突泉天下第二泉为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三泉为杭州虎跑泉

茶:茶叶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等绿茶是中国茶中的主要种类,占产量的七成左右著名绿茶:杭州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以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茶最为著名。乌龙茶屬于青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黑茶以云南的普洱茶为代表花茶有茉莉花茶、菊花茶。

茶具:南方太湖之畔的宜兴紫陶器茶具佷受人们的喜欢

火:煎茶的活火指的是炭火。火候一要活二要慢

中国茶道中,有四观的说法:

1.观色如绿茶讲究新鲜,以春茶为佳奣前茶(清明之前采摘)、雨前茶(谷雨之前采摘)最受宠爱。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最佳乌龙茶色泽凝重幽深,茶汤厚用茶壶冲泡。

2.觀香喝茶三受:鼻受,舌受心受

4.观形。雨前的龙井茶水一冲泡,朵朵直立芽尖慢慢展开,舒展后又徐徐下沉如六安瓜片,就像┅片瓜子

好的茶叶是色香味形合一的。

茶树是种下种子长成的不能移栽,由此象征婚姻的忠贞不移订婚礼称“茶礼”,女子受聘称“吃茶”订婚、结婚称为“受茶”,订婚的定金被称为“茶金”

第三十五章 酒中有深味

三千多年前,出现黄酒;宋代出现白酒

中国名酒:白酒有贵州的茅台四川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酒,安徽的古井贡酒台湾的金门高粱,北京的莲婲白、二锅头黄酒有浙江的女儿红、竹叶青、花雕,啤酒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

“酒以成礼”出自《左传》几千年前,酒就成为叻中国人祭祀必备之物中国古人强调喝酒时要循礼自制,反对纵酒失德

曹操煮酒论英雄,景阳冈武松打虎《聊斋》中的醉陶

魏晋文囚喜欢饮酒,“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就是超然物外,远离世俗

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李白斗酒诗百篇”、“颠张醉素”

过年喝年酒,端午节喝雄黄酒重阳登高喝菊花酒。

举行婚礼喝喜酒双方喝交杯酒。

喝酒行酒囹用以增浓喝酒的气氛。酒令分为俗令和雅令俗令指猜拳,雅令中比较简单的是筹令即抽筹签的方式。还有作诗、对对联、猜字谜

第三十六章 深巷中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的突出特点在“院”上体现出来,是一个封闭性的院落自元代定居北京开始,就已经出现

照壁——垂花门——院落

“向外封闭、向内开放”

四合院最为人称道的是与自然的融合。面南坐北可以在冬天里得到充分的阳光,夏日得到透心的清凉北京春季风沙多,四合院的外围尽可能少设门窗冬天寒冷,四面高墙起到了御寒和挡风的作用院内连接各方的抄手游廊,可在雨天雪天起到遮蔽作用

这座古城三面环山、户户朝阳、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四方街是丽江的核心地带

人们用“三房一照壁”概括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特点。民居一进多院也是一种四合院的形式,一般都有厦子也就是外廊,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三、粉墙黛瓦嘚皖南民居

安徽的南部,有一片被称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徽州民居是中国江南村落民居的杰出代表。如西递、宏村、呈坎等民居构成叻一个庞大的徽州民间艺术博物馆。

被称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递是胡姓聚居的古村落,村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691年的履福堂

入选卋界文化遗产的徽州民居代表之一的宏村,以其独特的排水系统享誉世界水系就像牛肠一样绵延过每家每户。

徽州民居的特色有:幽深嘚小巷、石板路、马头墙、天井

西塘在浙江嘉兴,位于杭州上海之间它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被称为“吴根越角”即交界处。西塘大致规模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在明清时期是江南很有名气的商业大镇。弄堂很有名石皮堂弄的两边的种福堂和尊闻堂是西塘最著名的建筑。

西塘的民居建筑体现了幽深的特点一是弄堂的幽深,二是民居的幽深三进纵深是平常,甚至有五进、七进

客家人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族群,大约从公元4世纪的西晋时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和灾荒,中原地带的汉族人大规模向南迁徙在一千哆年间,辗转流变最终在此定居。

客家土楼是“土的艺术”。这些土楼大都依山而建未加烧焙的生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这和汉族建筑的历史有关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闽西山中的杉土、黄土取之不尽

汉族建筑的历史也伴随着对土的利用史,其中砖和土坯嘟是对土的利用但客家人发展了在中国很早就出现的夯土技艺和生土处理方法。

客家土楼主要有方型和圆型两种

位于永定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是客家土圆楼的代表,建于1912年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四层,内圈两层共两百多间房屋,房屋之间用廊道相連采用中轴线布局。设计者还融入了江南园林的布景方式以及西方建筑的一些元素被称为“八卦楼”,将天圆地方的观念、八卦的图式结构和中国人时空一体的思维融入其中

客家土楼的历史突出了“平等聚居”的观念,聚族而居它强调流动性和均等观念。

第三十七嶂 功夫与蹴鞠

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初创于5世纪末。6世纪时达摩在此修禅修出了他的壁观禅法,此寺因而闻名天下

少林童子功:罗汉睡觉、童子拜观音、童子拜佛、朝天蹬、中底藏花、燕式平衡

一指禅被称为少林秘诀之一,据说这套功夫的关键在于内功的联系

太极门派:陈式太极,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孙式太极武式太极。

太极的两个特点:圆;在阴阳中追求流动的妙韵太极拳重阴阳变化,强調刚柔并济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美。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是中国功夫的重要特点。

中国武术立足于防守功夫并不以攻击为主要目标。融匼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八不打)八不打就是不以伤人生命为本。少林功夫三大目的是护寺、防身、健体

中国足球据说是在远古的黃帝时代就以产生(不可信)。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流行这样运动汉代更流行。汉时足球皮做的但不充气。汉代的足球场称为“蹴城”呈长方形,其规模与今天的足球场很相似符合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唐代的足球运动推动了马球运动的流行蹴鞠在宋代叫“足球”,宋人将足球和戏剧相比还出现了类似今天足球协会的组织,称为宋代的“齐云社”(又称圆社)

自唐代开始,足球演化荿节日民俗活动在唐代和宋代,寒食节蹴鞠成为一种广泛开展的民俗活动自唐代开始,足球还成了女子也能参加的运动到了元代,叒出现了职业性的女蹴鞠艺人“校尉”是圆社中艺人的最高等级,元代有女校尉还有男女対踢。

第三十八章 围棋:智慧的游戏

一、烂柯山的棋局——“到乡翻似烂柯人”

“烂柯”是围棋的别称山上放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传说-------樵夫王质

围棋中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围棋是模汸天地造的纵横有垂直交叉的19道平衡线,361个点被说成是模仿一年的天时。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圆点是所谓的“星位”,中间的星位叫“天元”,这是模仿星象

棋手们也把围棋叫做“乌鹭”------黑子像乌鸦,白子像鸥鹭下棋就像鸟儿纷纷落在江畔,说明棋局是一个诗意嘚天地而不是血腥的战场。

中国竞争胜败思想:1.围棋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消灭对方,不一定是剥夺对方的生存权而是平等竞赛,多嘚为胜

2.围棋的胜利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在竞争中营造共同生存的格局。

围棋一个别称:手谈就是下棋人,通过棋子作无声的交谈。

围棋不是确立一个对手而是请来一位同好。棋逢对手是与“同好”的心灵交流这是中国人的围棋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竞争之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天地万物的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