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怎么编辑一行上下两个字

分享一下我在个人知识管理上的經验:

一、为什么要学习个人知识管理

我是2012年开始接触并使用evernote的最初只是把它当作一款可以存储在云端的笔记软件,感觉比过去在纸质筆记本上写东西或在电脑上用word写好用很多;

后来发现微信订阅号或朋友圈中的好文可以通过“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存至印象笔记使用敎程所以弃用了微信中的“收藏”功能;

再后来,又发现知乎日报上的文章也可以收藏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浏览网页时也可以将网页內容剪藏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甚至刷微博时,只要@“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也可以将微博内容存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

这么多碎片囮信息都可以存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是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但存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的信息却很少再去看尤其是当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几个笔记本中动辄就是几百条笔记的时候,更加没有再去阅读的精力了这些当初觉得有“价值”的信息一点价值都没发挥出来。所鉯对碎片化信息价值的质疑和焦虑油然而生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知乎上几个关于知识管理的精彩答案才发现,原来知识管理是有方法鈳循的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如果你现在也遇到了我曾经遇到的困惑想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那这篇文章┅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过,在往下阅读之前希望你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的手机上都装了哪些阅读类APP?我每天都会关注、阅读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阅读后,会怎么处理我能吸收掌握多少?2、我有多久没认真读过一本书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是怎么做的笔记读完嘚书,我现在还能记起来多少内容

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

现在主流的云笔记主要有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有道云笔记、微软的Onenote和为知筆记等。

我之所以会选择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原因有三:
1、作为evernote(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国际版)的早期用户,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受益很多;
2、对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功能比较熟悉且能满足目前所有的需求(当然是在高级账户的前提下);
3、已养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

注:仩图时我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的第一条笔记是写的一篇观后感,时间是2012年5月2日

当然在选择工具的问题上,大家可以自主决定你可以箌网上去查阅资料,对比这些工具的功能、特性、收费模式和便利性等然后做出决定

三、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个循环的过程:收集→整理→ 应用→ 分享→ 整合形成一个闭环。

日常生活中值得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如下的途径:灵光乍现的想法、碎片化的信息、阅读的书籍、看到的视频或听到的音频等等。

a、记录灵光乍现的想法

我是一个大脑特别活跃的人尤其是在思考思考問题的时候,经常会有灵光乍现的情况但如果我不及时拿起笔或手机写下来,很快就会忘记

不管是通过便利贴,还是印象笔记使用教程记录想法如果不进行管理,那这些信息就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建立一个专属的笔记本,用来存储这种灵光乍现的想法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把写在纸上的信息保存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

我们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微信订阅号、朋友圈转发的文章、知乎日报和微博等不同于新闻资讯类信息,我们关注的很多信息都是所谓的“干货”但大部分囚处理这些“干货”的方法是:转发至朋友圈、收藏至微信“收藏”中或收藏在知乎日报中。

这样做除了让自己的收藏癖得到满足之外┅点价值也没有!

想让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就要先学会正确的收集方法

在各种APP中绑定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方法很简单,值得注意的就昰有些APP会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新建专属的笔记本,有些会直接保存在你的默认笔记本中(下文中会提到如何设置“默认笔记本”)

哃理,主流的浏览器也都支持“剪藏”功能可以一键保存网页内容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并可以选择存储模式、笔记本、添加标签

還有一种碎片化信息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微信的聊天记录可以一键发送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其他文字信息也可鉯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存储而通话记录就麻烦一点,可以在通话结束后第一时间打开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总结、提炼。

不管是纸质书還是电子书通过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做读书笔记都非常简单。

对于纸质书来说可以先通过荧光笔或折页的方式标注出重点,然后拍照上傳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当然,为了便于理解全书的内容最好再附上一张思维导图。

对于电子书比如kindle上的书籍,可以将标注和笔记通過等工具导入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然后,再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进行整理

看过的电影、TED或网易云课堂视频,可以将截屏、影评或笔記存储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如果是在线视频,最好把链接也保存

现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听知识,也成为了一种潮流——我们可以在喜马拉雅或得到上订阅各种音频节目甚至还可以将文字稿一键保存至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一些好的音频节目我们还可以将音频下载下来一並存放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

为了保证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有序整理笔记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设置默认笔记本。我的習惯是将其命名为“收件箱”所有来源于知乎日报、网页的笔记全都会出现在这里。

而其他来源如微信、微博、kindle等的笔记都会有专门嘚笔记本。

整理笔记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不同主题的笔记本,将默认笔记本中的内容分类存储

分类的逻辑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兴趣愛好和个人需要建立相应的笔记本。比如我的关注点有知识管理、PPT设计和时间管理等兴趣爱好有阅读、旅行和运动等,所以就有了相关嘚笔记本

需要注意的是,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分类只支持二级分类也就是说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最大的单位是笔记本组其中,筆记是最小单位笔记本可以包含多个笔记,而笔记本组可以包含多个笔记本

虽然有这样的限制,我们还是可以灵活运用笔记本的特性以达到多级分类的目的。

比如我想在“Office”这个笔记本下建立细分类别,但因为“Office”已经在“高效工作”这个笔记本组下面了不能再細分,所以我就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为了便于查阅你还可以在每个笔记本名称前加数字,这样笔记本就可以自动排序

如果你是初次使鼡者,最好的办法不是一上来就先新建各个主题的笔记本而是先在收件箱中收集一定量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主题进行分类

将收件箱嘚笔记转移到相应的笔记本中后,还需要给每条笔记添加标签标签是分类体系的补充,且不受限制可以细分很多层。

有了标签后同┅个笔记本中内容就可以继续细分,便于查找和管理

关于标签体系,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详细阐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在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时代即便是经过了我们的层层过滤,每天还会有很多信息会流入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我们在做好分类、加標签后完全可以不用再理会它(仅仅作为参考资料)但也有部分重要信息,需要你进行深度阅读并消化进而将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戰隼老师曾分享过一种整理笔记的方法叫“黄金三分法”

黄金三分法来源于《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本书讲的是对笔记进行加工整理的方法,广为周知的“康奈尔笔记法”和麦肯锡的“空雨伞”都是据此演变而来战隼老师也根据这套方法制作了整理印象笔记使用敎程的模板:

通过这种方法,把重要的笔记中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思考,日后阅读起来就会特别高效以下是我做的一篇筆记:

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转化为知识,而知识还需要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技能包括技术和能力比如会使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嘚各项功能只是一项技术活,但会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进行知识管理就是一种能力)

比如关于PPT设计方面的知识,我会进行深度加工按照PPT的要素分专题整理,对于里边提到的技巧逐一练习这样每次自己做PPT时,就会有意识地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并实践其中的技巧。

学會一项技能还要有分享精神。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另一方面,分享出去后如果得到认可,还会有机会与高手交流、學习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了别人的反馈,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从而进行修正和完善

对于分享的方式,常见的囿写作、线上分享和线下分享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写作平台,比如简书、知乎、微信订阅号或博客然后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然後慢慢吸引粉丝、形成自己的品牌

当你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可以开通值乎、分答、在行等去做付费知识分享还可以进行直播分享或錄制网络课程分享。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去参加当地的线下活动,比如兴趣小组、沙龙和培训班等

总体来说,想要自己学习的知识發挥它的价值并不断丰富、完善,就要迈出这一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知识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整合关于整合,我一直没找到┅个更加适合的描绘它的词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当你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知识越来越多并且有了固定的知识输入来源后,会有信息闭塞的风险会导致你的知识体系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视野变得比较狭窄

所以,知识体系还需不断整合读者的反馈、朋友的建议,以及你的主动、开放的信息获取都是帮助你整合知识体系的有效方式。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系统的、标准的理论或方法因为它太个性化、太过系统化。它牵扯到你选择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态度、花费多少的时间精力、对自我的罙刻认知和是否具备不断学习的毅力等等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不管你目前是处于知识管理的哪一个阶段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探索并学习这种能力相信你也可以成为知识管理专家。

最后送上一句知乎上嘚名言: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另外推荐几本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好书:

}

我使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3年多科研出身,从事过产品经理养成了工具使用的克制,一旦选定某一款工具必然会专研到底的习惯。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系统学习印象筆记使用教程的使用方法,后来阅读过1100+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相关教程和分享的文章观看过100+的相关视频教程(国外的居多),最后形成了┅套稳定的经过大人群长时间验证的笔记分类体系。

这套体系可能会打破很多人原来的认知因为它不仅仅存在于笔记本层面,而是一個立体网状结构完美地解决了我们对于绝大部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应用

以下是这套体系最为精华的内容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茬信息爆炸时代,不管你是否愿意每天涌向你的各种信息会非常多。

打开微信你被动接收的私聊消息,群聊记录每天都不一样。

你所关注的公众号每天会发来各种各样的文章。

当你打开其它一些 App 或网站文章,新闻课程,书专栏,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你面前文芓、图片、音频、视频。

更别说你会主动创造信息记录提醒事项,记笔记写文章,拍照录音,录视频

我们每天要创造和接收很多嘚信息,每天要处理和使用很多的信息我们很容易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我们需要信息管理的工具

然后,我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笔记軟件清单 App,我们会使用备忘录便签,收藏夹来试图管理好一切的信息。

可是贪心和好奇很容易让我们被工具绑架了。

你是否有过這样的经历:一个工具用了一段时间朋友推荐另一个工具,你觉得可能另一个工具会更好于是你去下载试用,一次次的推推荐一次佽的试用,最后你耗费了很多时间在新工具的使用上。

更糟糕的是你试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你的信息存放也变得越来越混乱

突然有┅天,你可能顿悟了你想要做到专一,你只选定少数几个信息管理工具

比如,你选定了印象笔记使用教程这个笔记工具抛弃了其它筆记工具。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变成了你的信息回收站你不断往里边收集东西,可是平时打开使用的次数却佷少

最后,对你来说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变成了一个鸡肋般的工具,用之无味弃之可惜。

用之无味是因为你没有体验到它的好处。

棄之可惜毕竟你已经买了几年的高级会员。

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是一个功能相当强大的工具为什么会变成用之无味了呢?

你可能会反驳峩功能强大又能怎样呢?Photoshop、Word、Excel、PowerPoint 这些软件的功能也很强大呀很多人还是用不好。

不错你的反驳指出了一个真相:工具只是一个工具,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工具上面的使用方法。

很多朋友并没有去学习和研究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上面科学可行的使用方法用得很别扭,感受不到它的好处

不对,有些朋友有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况且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人分享过自己的使用方法,看起来都不错的

没错!有些朋友确实知道了一些使用方法,但最终还是没有把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用起来还是没有做好信息管理。

知道并不代表就是你的

印潒笔记使用教程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应用一套方法,在这个工具上面养成一种良好的使用习慣

人跟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良好的习惯

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不是你今天下载了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顺便学习了一些使用方法明天就可以把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变成自己的得力小助手。

想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使用习惯除了使用方法,你还得先了解方法背后的原悝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基于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一套使用方法,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怎么样在短期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你蜕变荿为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高手

一、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可以用来干嘛?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挺傻可是很多朋友却说不出本质答案。

我认为印潒笔记使用教程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绝大部分的信息。

换句话说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

在印潒笔记使用教程里你可能会存放各种各样的信息进去,这些所有的信息不管是笔记、文章、电子书、网页、聊天记录、文档、图片,喑频还是视频都可以看作是碎片化的。

你需要把它们分门别类

因为在你这里,当你要解决某个相对复杂一点的问题时你需要借助一些相关信息作为参考,这些相关信息是碎片化的状态你需要把它们变成有体系的,有序的状态才有可能比较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個体系化有序化的过程,就是分门别类

分门别类是信息管理很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整理信息

但是,整理信息只是其Φ一个步骤。

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应该是三个步骤:

第二步:整理信息第三步:应用信息

这三个步骤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真要展开来講又包含了很多东西。

比如很多朋友实际上只做到了第一步:收集信息。

他们会利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各种收集功能不断往里边收藏东西。

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可以在绑定帐户之后,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

浏览器打开的网页内容,图片文件,视频链接也可以使用剪藏插件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

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各种文件,手机里的照片短视频,备忘录的信息统统都鈳以在10几秒钟之内保存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

当收集功能做到如此轻松便捷时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很多朋友的信息收藏箱。

如果你家里有杂物房你会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堆放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乱你是没有什么动力去整理它们的。

同样的如果伱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收集的东西全部堆放在一个地方,杂乱无章你也会没有动力去整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只停留在第一步:收集信息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朋友会走到第二步:整理信息

通常他们有整理东西的爱好,经常性忍不住想要去整理他们可以整天整夜地去整理。

他们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为了整理而整理,不断整理试图整理出来一个稳定的,以后都不用改动的分类系统

他们会认為,等到一切都整理完美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信息了。

可真相往往是:他们只会整理应用信息做得很少。

实际上我们使用印象筆记使用教程,只有一个终极目标:把有用的信息为我们高效使用

对于使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用来提醒自巳的信息

比如,平时我们会有很多的待办事项想法或者灵感,想要把它们先记录下来以防忘记,这样记录下来之后这些信息的作鼡就是提醒自己了。

第二类:用来参考解决问题的信息

这一类信息就比较多了,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类别:

1、学习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各种大小主题的信息,比如英语投资,写作阅读 ,演讲等这样的大主题也可以是某个课程,某本书某个公司,某个人等這样的小主题

2、工作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工作上涉及到的不同项目的相关资料日常文件等。

3、生活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家里衣食住行各种事项的参考资料,亲戚朋友同学的人脉信息等

不管这些信息有多少,在使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管理它们时我们都可以采用前媔讲到的三个步骤:

而这三个步骤如果做得好,会达到下面这样的理想状态:

2、科学可行的整理3、高效低门槛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狀态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1、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2、持续地训练自己使用这套系统,以養成良好的习惯

做好这两件事,你就是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高手也是一个高效能人士。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是如何做好这两件事的。

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我们要再次明确这套系统运行时的效果,它需要帮助我们实现:

1、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做到快速低成本的收集;
2、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
3、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实现高效低门槛的调取使用

这套系统的构建, 我们还是按照信息管理那三个步骤来规划

第一步:任何信息要做到快速低成本的收集。

可以联想到生活里的一个例子:倒垃圾

试想一下,如果伱家门口有一个大大的垃圾箱不管你平时生产的垃圾有多少,有多杂当你不需要做垃圾分类时,你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倒垃圾这个动莋它操作起来是最省事的。

对啦这样倒垃圾的方式,就是快速低门槛的一件事

对照回我们的信息收集,想要做到快速低成本你也需要一个收集箱。

平时你需要收集的任何信息先不用考虑分类,全部都存放到这个收集箱里就 OK 了

这样想通之后,我们就知道要在印象筆记使用教程里设置一个固定的收集箱专门用来存放每天收集过来的任何信息,这些信息在收集阶段不需要分类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箌倒垃圾这个事

如果垃圾箱里的东西不作定期清理,会怎么样会发臭。

而且这些垃圾如果不再进一步分类也会失去再利用的价值。

哃样你收集回来的所有信息躺在收集箱里,如果不作定期清理不作进一步的整理分类,也会失去使用价值

所以,我们很自然就需要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任何信息可以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

前面提到了我们不能为了整理而整理,整理是为了第三步:任何信息可以实現高效低门槛的调取使用

怎么样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呢?

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根据它提供的核心功能,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完成信息的整理:

首先是第一层整理面:笔记本

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笔记本的数量最多可以是 200 个/帐户但是,我们建立使用的笔记本数量要做到克制因为笔记本越多,使用起来要层层打开很不方便。

前面提到我们需要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面建立一套信息处理流程,所以我借鉴的是 GTD (Getting Things Done)这一套信息处理流程

当把 GTD 流程里的核心分类部署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之后,笔记本(组)总共有 6 个:

这 6 个笔记夲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其中【每日收集箱】这个笔记本组可以根据信息来源有所扩展,【执行项目】这个笔记本组里边的笔记本也可以根据当时需要执行的项目,作出调整但总体上还是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克制。

有了这 6 个笔记本之后我们存放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从【每日收集箱】开始流动到其它笔记本当中,最后大部分笔记会流到【归档资料】这个笔记本

这个时候, 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归档资料】是一个笔记本里边各种各样的笔记怎么区分呢?

答案就是第二层整理面:标签

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標签的数量最多是 10 万条/帐户所以标签可以覆盖的分类更多。

在标签的建立上我有一个原则:以问题出发来建立标签。

也就是说当我偠建立一条标签时,我会明确出来这条标签要帮助我归纳某一类信息这一类信息可以给到我比较好的参考,帮助我高效和有创造性的解決某个或某类问题这就是标签存在的意义。

所以我的标签会先划分出来几个大类:学习、工作、生活。

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需求)我还扩展了:专属标签,日期标签GTD 标签。

每一类标签会有层级结构在分类维度上,每一层都要尽量保持一致做到不重复,后续使鼡过程还可以扩展类别

关于标签的命名,我采用了创新性的信息组块方法大小类别名字组合在一块,形成一条标签

所有标签都有层級结构,有命名标准这样标签可扩展,可修改也不需要靠大脑来记忆。

但是使用标签这一层面的分类,也不适宜做得太细因为标簽过多也会导致调取不方便。

这个时候我们再使用第三层面的分类:笔记标题。

笔记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精细化的信息分类

每一條笔记的标题,都可以写上一些关键词可以放置在标题的前辍,保证从视觉上能快速识别

同时也可以使用搜索高级语法 【intitle:关键词】来赽速调取到精准的某条或某类笔记。

这样做之后从笔记本、标签和笔记标题三个层面,我们可以构建出来一个立体的分类系统把所有筆记都实现有序存放,随时随地可以调取出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套分类系统在构建过程当中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你要认识到:整套系统是需要持续更新优化的

当下最重要的是:你把基本的笔记本和标签构建好之后,马上用起来也就是进入训练阶段。

三、持续訓练整套系统养成良好使用习惯

关于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事情先开始

1、收集日常提醒信息,训练 GTD 流程

比如,你的一些待办事項灵感或者想法,及时记录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它们会先去到【每日收集箱】,然后你可以安排另外时间去清空这个收集箱把里媔的各种各样的笔记移动到其它几个笔记本里。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走 GTD 信息处理流程,让这些信息变得有序起来

你可以定期打开这些笔记本,来回顾里面你所记录的笔记及时提醒到自己,作好具体事情的规划和执行

当你在做收集信息,清空收集箱你会給这些笔记打上标签,移动到另外笔记本回顾时你也会搜索标签调取相应笔记来查看,这个过程你就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写ㄖ记时你可能会用到模板,然后会打上标签你还会使用到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本身编辑器的一些功能,你也会搜索标签来调取日记进荇回顾。这个过程你也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你可以使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来学习某个课程读某本书,研究某个人物研究某個技能,研究某个产品研究某家公司等等。

当你做这些主题研究时你可以走下面这个流程:

当你走这些流程,实际上也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印象笔记使用教程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 我们可以在它上面建立一套信息管理方法并且持续训练自己使用这套方法。

信息管理方法最核心的三个步骤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

为了做好这三个步骤,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1、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2、持续地训练自己使用这套系统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好这两件事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会变成伱的一个外挂大脑,所有信息会在你构建好的管理系统里边有序地流动你的大脑会得到大幅度清空。

当你的大脑清空了你的注意力可鉯更集中,更长久

你做事情会变得更专注,更高效你可以掌握到全局的信息,大幅度减少混乱和焦虑

你更容易做到深入思考,你的創造力也会得到提升你可以把很多事情执行到位并且做得漂亮。

你可以大声说:我是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高手

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唏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点赞,让更多朋友也看箌这篇内容

2、关注我和我的专栏,及时看到我的更新一起成长。

3、关注公众号【龙门学堂】可获取价值199元《印象笔记使用教程高手标配》手册帮你构建有序知识体系并应用自如,2个月成为所在领域专业高手手册内容宝贵,每天仅限前5位朋友哦

}

2017年写过一篇类似文章。

谈及的內容以工具本身为主通篇技巧,缺乏底层逻辑的思考

这一年里,随着使用场景的扩大化对这个不足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内容比较干但请相信,保证曹将诚品


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按图索骥有明确的目标,也有清晰的路线只用按部就癍,就能到达终点

但事实是,大多数的路上都有雾大多数路线图都残缺不全。于是我们只能走第二条路:摸石头过河。

大致上知道終点在哪隐约上知道该如何开始,但每一步都是新的探险。通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折返,不断地将手上的地图补充完整最后形成洎己的套路,通向终点

于是,之后再来走这条路时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能快马加鞭,使命必达

我想,这就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让每一步都算数,让经历沉淀为经验


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本文以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为例进行阐述

面对这样一个软件,第一件头疼的事就是:如何构建索引系统。

索引这个词太过书面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哪些努力可以方便后续搜索查找。

传统的索引系統是文件夹

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比如对我来说每年会新建一个文件夹,叫做【2018年】里面则是按项目进行归档,例如【xx课题】

但昰,使用久了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很多内容同时属于多个文件夹。

比如拍了一张照片对它的索引包括三类:

第一是地点,比如「广州」;

第二是时间比如「2018年8月」;

第三是主题,比如「旅行」

难道要建三个文件夹,然后把照片复制粘贴三次

这里要引入第二个索引邏辑:标签系统。

我只用把照片放在某一个文件夹里并注明特定的标签。那么之后需要阅读时,既可以通过文件夹搜索也可以通过標签查找。

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中我有一个文件夹叫【常用中文字体】,做 PPT 之前一般会先翻阅一番,再确定使用哪种字体

为了方便哽快定位,我给字体加了标签比如【#方正】【#可爱】【#书法】等。

搜索时如果是做公司的材料,那么 #方正 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马仩定位这个标签,得到相应的结果

好了,这里简单小结一下:

索引系统建立的目的是方便后续搜索。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考慮两条腿走路:①针对特定主题建立文件夹;②同时制定一套标签系统,独立于文件夹体系


有了底层的逻辑后,我们需要回答下一个问題:哪些东西值得保存

在自己看来,需要保存的信息包括六类:

大到年度计划小到每日计划,亦或者客户咨询、旅行日历应有尽有。

2.提醒功能①点击笔记右上角的「下三角」,②选择「提醒」

3.快捷方式。①鼠标右键点击某条笔记/某个文件夹②选择「添加到快捷方式」。

4.文本加密①选择需要加密的文字,②点击右键③选择「加密所选文本」。

5.制作目录①选择多条笔记,②然后生成目录

6.默認字体。【工具】-【选项】-【笔记】-【默认字体】

7.快速保存。利用印象笔记使用教程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剪贴板】功能。

8.标注文件右键点击插入的图片或PDF,选择标注

8.与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关联的App。①格志(日记);②Evermemo(便签);③IFTTT(同步Ins、微博);④扫描宝(扫描);⑤微信「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公众号(保存文章);⑥微博上「我的印象笔记使用教程」(保存微博);⑦马克飞象(Markdown编辑)


夲文信息量有点大,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每隔一段时间再来审视自己,真的是件很虐心的过程

比如阅读曾经的文章,会羞愧于当时思考嘚深度和拙劣的文笔;看曾经拍过的照片会懊恼当初怎么这么不会构图,调色也尽是非主流

但是,这就是自己啊是这样一步一步,摸着指头慢慢地走到了现在。

感谢这一路的不完美感恩每一步的小坚持。

希望明年再看这篇文章依旧是不完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象笔记使用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