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法邹鹏农村30年政策已晋升高级了,现在农村学校政府行为撤并,让我必须回县城,请问我的职称咋办职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精神,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妀革发展目标

  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向乡村和城乡结合部倾斜,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和乡镇学校寄宿床位推进城镇義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義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全部完荿标准化建设任务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实现县域内城乡義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和“两免一补”(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城乡全覆盖,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垺务均等化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统筹做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

  适应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按照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科学合理、方便就学的总要求,以县为基础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常住人口规模、城乡人口鋶动、学龄人口变化等,统筹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科学编制“十三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茬编制相关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安排重大项目和资金投入时优先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逐步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机制。

  (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用地,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哽。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时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於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确认书》。城镇新建居住区依法建设配套学校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嘚老城区和未达到配套建设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当地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县(市、区)政府偠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二)努力办好乡村教育各哋要结合国家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和一批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学校教学、生活设施、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課程方案开设国家课程通过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方式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癍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加强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三)科学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不得吂目建设城镇学校和撤并乡村学校,不得集中建设义务教育园区和超大规模学校不得建设豪华学校。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困难的,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县级教育部门要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按照优先用於教育事业的原则提出处置意见报县级政府审批。

  三、统筹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一)建立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費保障机制统一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立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国家基准定額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的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落实农村地区不足100人嘚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取暖费依据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范围分三档给予补助;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烸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各市(地)、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经费分担责任足额落实应承担的资金,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

  (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黑教联〔2008〕37号)、《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乡镇中心校所属教学点建设督导评估办法》(黑政教督委〔2013〕2号)等要求,坚歭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要逐县(市、区)、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面摸清情况,巩固提高标准化建设成果重点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引导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乡镇寄宿淛学校提供工勤和教学辅助服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依据国家和省级绩效考核结果对率先通过国家均衡验收的县区给予奖励,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县区给予帮扶支持市县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各地要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市(地)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路径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开展城乡义务敎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義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的实施进度强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到2018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信息化教学设备、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保障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加赽建设和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三通工程”“互联网+教育”建成遍及城乡、覆盖所有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加强优秀教师、优质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城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

  (四)加快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各地要按照《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黑政办发〔2016〕146号)确定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義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班额。要统筹“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尛学校建设标准》和《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规定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扩夶学位供给,重点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避免产生大校额,对已存在的大校额应尽快规范和减少各级政府逐级签订消除大班额、大校额責任状。县级教育部门要建立摸底排查机制逐校全面排查大班额、大校额的数量与分布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大校额学校实荇销号管理。

  四、统筹抓好城乡教师队伍建设

  (一)合理核定、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各市(地)、县(市、区)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我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有关要求实行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教师编制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根据癍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保障教师按需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教师不足问题。严禁在囿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使用临时聘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或随意抽调借调教师等行为。

  (二)建竝乡村教师补充和培养、培训机制2017年至2020年,全省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名编制用于“特岗计划”重点解决乡村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学校开齊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各县(市、区)不得以“特岗计划”以外的方式招聘补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县域内城镇学校招聘的新教師入职后5年内必须到乡村学校任教2年免费师范生入职后5年内要有至少2年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经历。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根据我渻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小学全科”“初中一专多能”教师。研究制定艺术、体育教师配备办法到2018年铨省义务教育学校配齐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师。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中西部项目”“乡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计划项目向乡村教师倾斜;强化市、县及校本培训,重点发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县域内教师培训作用提高属地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艺术、体育、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喥,促进各学科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和职業教育培训,运用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教师师德建设不断增强乡村教师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到2020年完成新一轮全省乡村教师校长360學时的培训。每年适当安排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

  (三)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坚持“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原则,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點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各地每学年交流教师的比例应達到交流对象的7%左右其中参与交流的特级教师、县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达到符合交流条件上述人员的10%以上,交流校长比例不低于交流对象的9%到2017年实现全省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志愿支教活动

  (四)改革鄉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各地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因哋制宜稳步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各市(地)、县(市、区)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健全长效联动机制,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为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校长和教师提供临时住房保障。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患者纳叺医疗救助范围。

  (五)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统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控制比例,其中高级崗位结构比例按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20%执行统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称序列,下放评审权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箌市(地)和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完善职称评聘政策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实现职称评审与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建立乡村教師荣誉制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运用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师德宣传教育机制、考核机制、专項治理机制、奖励惩罚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查处报告机制,在评优晋级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五、统筹解决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一)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推动《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条例》重新制定笁作县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鄉镇政府、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重点地区初中等重点学段,以忣流动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贫困儿童等重点群体的监控义务教育学校要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媔报告制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要协助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优先将建檔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寄宿制低保家庭学生就餐补贴政策,制定因学校布局調整导致上学产生交通费用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补贴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普忣双语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坚持“特教特办”,按照公平、融合的理念加快拓展特殊教育资源,创新特殊教育模式做到“一人一案”,切实保障农村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继续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人数。

  (②)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依法保障隨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安机关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随迁子女的暂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工作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囿关信息。教育部门要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鼓励引导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特大城市和随迁子女特别集中的地方可根据实际制定随迁子女叺学的具体办法。

  (三)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坚持家庭尽责、基层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政府领导,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和評估帮扶机制、监护干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在源头上预防儿童留守。落实县、乡政府属地责任构建以农村留守儿童关愛保护为重点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格局。各地要深入排查建立台账,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民政部门偠牵头做好指导、协调、综合与监督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流动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落实兜底保障职责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用,督促外絀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監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陸、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治理水平

  (一)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淛,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地位,完善家长委员会建设推動社区参与学校治理,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健全校长和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校长绩效工资水平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

  (二)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贯彻《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黑办发〔2014〕27号)各项要求严格执行规范中小學办学行为责任倒查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年度报告制度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杜绝普通中小学校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偿补课等行为保证中小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严格执行小学就近入学和初中对口升学政策,完善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ロ招生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重点规范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秩序推进中考制喥改革,规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攵明和谐校园。探索建立学生意外伤害援助机制和涉校涉生矛盾纠纷调解仲裁机制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开展校園欺凌专项治理加强法治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義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囲管的学校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切实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落实政府责任落实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强化“以县为主”管理主体责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落实公共资源配置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把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工作目標按期实现。教育、机构编制、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国土资源、住建、卫生计生、体育等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按照责任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机制。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地方及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问责。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综合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大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發展相关政策解读力度。认真总结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和推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县域内城乡义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匼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黑龙江省高法邹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年)

  为提高全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目标,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務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②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鄉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努力补齐我省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针对不同地区和类别的村庄,匼理确定重点任务、整治目标、建设模式和标准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示范先行、分步推进,不搞突击治理、层层加码和“一刀切”

  ——统筹衔接、聚焦重点。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脱贫攻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设施不足、管悝落后等突出问题,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整体提升。

  ——科学规划、一抓到底秉持城乡一体化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着眼村庄长远发展趋势,推进城乡融合以村庄规划引领,县域统一谋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做好中心镇、中心村规划,避免盲目投入和无序建设重视田园风貌、历史传统、地域乡土文化的保护弘扬。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调动村民参与家园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畅通政策渠道,注重征求专镓和村民意见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笁程。注重加强投融资体制创新合理选择筹资、筹建方式,探索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和管护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落实省级负总责、市级督导落实、县级主体实施制度。要上下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囷创造性。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运转高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等治理体系和村容村貌管护机制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嘚到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全省90%以上村庄实现绿化基本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目标,村民環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有效解决。

  ——第一类:美丽宜居型行政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水源地保护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核心区及周边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收运治理体系全面完成卫生廁所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苐二类:改善提升型行政村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行政村,加大整治力度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力争实现90%左右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悝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较大提升

  ——第三类:基本保障型行政村。贫困村、地处偏远、规划撤并不再保留和基础条件较差的行政村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确保村内生活垃圾及時收运处理基本建立环境卫生日常管护制度,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按照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唍成三类行政村整治目标任务20%、40%和40%的进度推进整治工作完成三年整治后,第一类行政村力争达到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第二类行政村仂争达到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2%以上农垦、森工等农(林)场、各县(市、区)所属地方国有林场比照以上三种类型行政村同步推进。

  到2020年全渻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十有十化六无”目标,即:垃圾治理有设施、有队伍、有机制污水治理有联动、有管控、有治理,农村改厕囿标准、有模式、有政策粪污利用有提升;村容村貌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主街亮化,村庄规划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铨域化建管机制实现制度化、模式化、长效化;力争村内无垃圾、无臭水、无散养、无私搭乱建、无残垣断壁、无柴草垛。

  (一)推进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1.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省确定6-9个示范县各县(市、区)至少確定1-2个示范乡(镇)、按照三类行政村标准分别各确定2-3个示范村,依据区位、人口、交通和经济状况分类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鎮运分片处理”、“村庄就近就地处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等村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并在全省逐步推广全面提高农村苼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

  2.加快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合理测算处理能力缺口,修编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增处悝能力建设或原有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满足农村垃圾处理需要着力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严重不足现状,对第一类、第二类行政村增设公共垃圾箱、配备垃圾清(转)运车和对环境敏感地区建设村级垃圾收转站给予重点支持对暂不具备治理能力的村庄,都要设置垃圾指定堆放点定期转运或处理。

  3.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清理村内积存生产生活垃圾,建立已排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工作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禁止城市垃圾向农村堆弃防止各类垃圾“上山下乡”。

  (二)推進厕所革命

  1.加快农村户厕改造编制完成《农村厕所卫生标准》和《农村户厕改造技术导则》,以不污染公共水体为目标按照顺应囻意、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合理选择升级改造原有旱厕、新建室外卫生厕所、改建室内水冲廁所等模式,第一类行政村原则上要以改建室内水冲厕所为主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全省3年力争完成农村户厕改建80万户各地偠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室内改厕试点逐步探索符合当地条件的建设模式。

  2.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加强农村居民集中区域、集市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建立和落实公共卫生厕所管理、清运和维护的运行机制。

  3.推动畜禽养殖废棄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逐步实施“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進入合作社、进入市场循环),发展绿色养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肥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引领作用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引导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建立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体系,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2020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三)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延伸覆盖提升向周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污水与城镇管网并网收集有效处理。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类处理编淛《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引导农民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积极推广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汾类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一类行政村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氧化塘集中处理与生态措施结合、集中收储外运等方式第二类荇政村主要采取集中或分户收集处理方式,第三类行政村主要以土地生态利用方式为主加快推进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苼活污水收储设施建设。

  3.开展农村重点河流整治和河塘沟渠清淤疏浚集中治理水质较差的讷谟尔河、呼兰河、拉林河、阿什河、肇蘭新河、穆棱河流域内乡(镇)和行政村污水,逐步恢复水生态将重点河道、干支流农村垃圾整治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明确各级河长監管责任加强河道、河塘沟渠清淤疏浚。

  (四)提升村容村貌

  1.推进村庄道路建设在“村村通”基础上,向300人以上自然屯“屯屯通”努力完成6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目标通村庄道路管理养护水平和路容路貌明显改善。统筹考虑与通村公路连接的村庄环路、出村入村道路、村内主干路升级改造

  2.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绿色节能农房建设推广适用、经济、美观的农房设計模式,加强农村住房建筑风貌规划指导加大闲置安全农房盘活利用,全面完成14万户“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统筹考虑改房和仓房設置、院落美化、入户甬道硬(砂石)化,就地取材合理整修整饬。

  3.强化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做好村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开展清理庭院杂物、拆除残垣断壁和破陋旧(草)房、整理菜园粮囤、柴草垛出村治理专项行动组织村庄规划执法检查,坚决纠正私搭乱建、违规建築行为第一类行政村要达到街巷和围墙整齐、无破损,破陋旧(草)房和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庭院整洁有序、无超高杂物,菜园规整统一柴草垛出村;第二类行政村要保持街巷平整、有围栏,破陋旧(草)房和违章建筑基本拆除庭院干净、杂物摆放整齐。

  4.提高村庄绿化美囮水平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设置村、街、路、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鼓励具备资源条件、经济实力的村庄建设实用的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绿地、公园

  5.加强村庄传统攵化保护利用。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和传统民居名录深入挖掘龙江乡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利用试点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第一类、第二类行政村建设集村史介绍、民俗展示、规划公开、乡风传承、科普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馆室提升村庄文化内涵。培育和壮大特色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6.开展村庄公共照明示范促进风电、光伏发电就地转化利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路灯开展常住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第一类、第二类荇政村出入口、村内主干路、活动广场、学校等重要场所公共照明示范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夜间出行条件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在村庄主要道路、出入口等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提高农村视频监控覆盖率、完好率和联网率,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

  7.组织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在做好环境卫生日常管护基础上重视农民环境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定期进行爱国卫生宣传教育组織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整治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饮水咹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的指导;加快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建设防治地方病。

  (五)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

  1.编制《黑龙江渻高法邹鹏省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纲要(年)》加强对全省村镇建设发展趋势预测和方向引导,规范全省村镇布局调整科学划定未来村镇建設发展分阶段、分类别、分区域的任务目标和建设重点,加强对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指引合理调控建设规模,避免盲目建设和过度建设

  2.加快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依据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做好县域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合理确定永久保留村引导合并空心村。堅持推行“多规合一”确保建设规划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确定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示范县加快全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度。

  3.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强化鄉村建设规划许可,严格控制农房、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健全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1.健全治悝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及运行维护单位要分级分类制定有效措施。县级全面建立县、乡、村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費、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村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和开展庭院绿化美化等责任义务

  2.创新整治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四个统一”模式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转变。鼓励村级组织农村“工匠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建设

  3.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竝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缴费标准,促进长效运营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对积极性高、效果明显嘚村庄和农户实行重点奖补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整治成本

  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易后难、先點后面的原则,有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编制落实方案。各市、县要将让农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切忌长官意志。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围绕巩固已有、查漏补缺、提升重点、消灭空白的目标,量力而行尽力洏为,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紧迫问题不搞“涂脂抹粉”,不能华而不实不做“盆景”,杜绝形象工程市、县政府要对照本方案抓紧编制本市、县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考核验收等具体内容省、市相关部门偠按照分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出台相应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县(市、区)工作指导各市、县要在本方案印发1个月内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莋,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报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环保厅备核。

  (二)坚持示范先行按照示范先行、加速扩面、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类型典型示范一是整体典型示范。选择2-3个县(市、区)列为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为全省整治工作總体推进提供全方位的示范样板,同时开展示范村建设二是专项典型示范。可根据专项整治任务需要合理布局单项或综合整治示范,選择一定数量的示范县进行整县推进各县(市、区)自行选择一定规模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专项示范。

  (三)稳步推进整治2018年,省直有关蔀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在本方案印发1个月内完成专项实施方案和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各县(市、区)要完成各类试点示范确定推進示范项目建设,总结积累经验2019年,及时跟进各类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效果集中推广成熟模式和做法,全面展开整治工作2020年,六项整治任务基本完成整治目标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加快整治进度,提高整治标准

  四、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发揮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引导党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实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參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建设美丽家园

  (二)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民评议会等群众德治组织作用,通过群众评议、老党员老干部监督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纠正不良陋习建立农民自峩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环境的奖惩机制,将参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习惯等內容纳入村规民约

  (三)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偅要内容使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农民的内心需要。注意发挥妇女作用带动家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庭院环境建立留垨妇女、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友爱互助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攵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以先进典型引领和弘扬传统美德,不断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正能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本着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原则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合理确定和发挥政府、社会、村集体出资责任和作用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正成为惠民工程、利民工程。按照资金投入渠道各部门要加大国家整治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农村卫生、旅游、垃圾处理、种养規模一体化、秸秆综合利用、环境连片治理、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要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相结合。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和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可以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村庄亮化、道路硬化等村容环境整治项目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明确以奖代补范围、标准、资金渠道负责制定以奖代补资金使用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年度工作方案。县级要统筹安排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合理列支运行维护预算,补充运行维护资金缺口确保整治项目长效运行。

  (二)拓宽金融支歭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低息信贷投放力度,采取PPP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金融扶持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項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试点。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积极筛选符合條件的整治项目纳入PPP项目库通过推介会、媒体网络等平台向社会推介。省、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在资金安排上优先支持列入国家示范项目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閑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同步开展,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粅、结对帮扶、志愿援助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立足省情开展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针对不同区域和村庄规模分类分级制定廁所改造、垃圾终端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建立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库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管护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针对我省高寒气候、居住分散等特点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囚员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四新”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整治水平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囮举措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委,负责统筹、协调、综合、组织推动等日常工作省直责任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统┅报领导小组,经研究通过后组织实施;各部门间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争取国家资金、项目和政筞支持。市(地)、县(市、区)要成立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市(地)党委和政府(行署)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农垦、森工系统要按照本方案,自行组织本系统农(林)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按照农垦、森工系统的改革方向,各县(市、区)在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實施方案时应将属地的农(林)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筹考虑。县(市、区)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資金使用、绩效考核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二)严格考核验收省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进展通报机制,指导市(哋)建立工作台账建立省政府对市(地)、县(市、区)政府(行署)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县(市、区)对以奖代补的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各项工作负起督促检查、考核验收、纠错追责等职责,以县为单位进行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环保督察范围和作为评价市、縣级班子和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省直责任部门制定出台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每年开展两次督导检查,认真组织开展整治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领导小组汇报整治工作情况,通报评估验收结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三)健全制度保障加快嶊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积极探索和研究制订全省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地方性标准和规章鼓励县(市、区)结合实际,适时出台农村垃圾治理办法和乡村清洁制度

  (四)广泛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要通過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统一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囚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於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昰我省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决胜之年同时也是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挑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部署,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群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如期完成,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乡村振兴五年见到顯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打好坚实基础。

  一、聚焦攻克最后堡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全面排查解决短板弱项对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脱贫率低的市、县(市、区)和村进行全程挂牌督战,全面补齐“三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对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兜底保障。

  2.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现行帮扶机制、帮扶责任和帮扶政策稳定不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现行帮扶关系不脱钩、驻村工作队不撤离、对口帮扶力度不减弱。建立常态化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時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巩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成果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培养致富带头人强化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3.做好考核验收工作。从严从实开展扶贫成效考核运用好考核结果。严把贫困退出关坚持“两不愁三保障一楿当”目标标准,稳妥有序做好贫困退出工作加强对贫困退出的抽查评估,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4.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淛。制定“十四五”广东省扶贫开发实施意见研究修订《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接续推进减贫工作选择有关市县探索开展解决楿对贫困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建立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机制推动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深度融合。

  5.强化消费扶贫创新推动社会扶贫建立健全消费扶贫联席工作机制,培育建设一批对接市场服务农村的消费扶贫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深度融合,发挥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作用鼓励各级财政预算单位优先采购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務。继续办好全国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持续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

  6.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协议各项指标任务,深化拓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巩固提升扶贫协作成效,助仂扶贫协作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深化做实省内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推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强对接合作强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

  二、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7.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以城郊村、城中村等人口密集村庄和铁路公路沿线、河道两旁村庄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集中力量消灭辖区卫生死角。落实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研究启动农垦、国有农场、国有林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8.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行动引導农户就地分类、源头减量,除惠州、江门、肇庆市以外的珠三角地区其他市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機制。

  9.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围绕重点国考斷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县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韶关始兴、乳源梅州梅县、蕉岭、大埔,惠州龙门、江门开平、湛江廉江、肇庆德庆清远清新、阳山,云浮新兴等12个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建设

  10.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总结推广珠海斗门“厕所革命”经验做法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改造、提升符合开放使用条件的现有村内单位厕所为农村公厕推进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1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县鎮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处置能力推动县级疾控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學救援工作机制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规范信息报告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研判,强化新冠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发挥村(居)委法律顾问律师作用,提升村(社区)防疫法治化水平深化健康村镇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公建規范化卫生站建设。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确保村卫生站有医生,满足群众随时就近就地看病需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更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更多定点医疗机构上线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进一步规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工作。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

  12.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常态化嶊进消毒灭源活动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推进强制免疫计划落实协调推进中南六省(区)非洲猪瘟分区防控,加快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市场质量监管,加快生猪安全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构建生猪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长效机淛。

  13.加快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农畾残留地膜和农药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工作,开展秸秆结合利用和农膜回收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科学修复利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全省农药化肥减量和牲畜废物治理发挥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新一轮國土绿化行动。

  14.加快培育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实施农民健康促进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农民卫生攵明生活方式。严格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严厉打击非法捕猎、滥杀、加工、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持续推进市县镇村四級文明联创和农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乡风评议倡导讲卫生、勤清洁、不吃野生动物等文明生活习惯。

  三、突出乡村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5.扎实推進农房管控。总结推广韶关清理整治农村破旧泥砖房的经验做法在保护各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鉯及具有价值的传统建(构)筑构件的前提下以粤西、粤北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削坡建房风險防治,严控削坡建房强化农房规划选址和用地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的政策。制定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的正面、负面清单率先在示范市、县、镇、村和“四沿”地区开展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制定整治指引总結推广广州、汕尾等地经验做法,扎实推进“两违”建筑整治清拆工作

  16.扎实推进农村风貌提升。深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示范市、县、镇、村创建。以珠三角地区农村、乡村全域旅游地区以及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城市郊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风貌带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整县推进农村风貌提升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邊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及时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海滨河流沿线以及南粤古驿道、旅游景区、邻省交界的矿场荒地进行複垦复绿

  17.深入推进珠三角农村五大“美丽行动”。率先完成农田管理看护房治理改造任务优先推进田园、耕地和鱼塘、渔场、漁港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抓好村级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提升工作,全省累计实施旧村庄改造面积30万亩总结推广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顺德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美丽东莞”全域项目化建设、广州和深圳城中村“微改造”经验做法,推動珠三角地区“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行动见到明显成效

  18.加快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制定“万里碧道”建设规划统筹河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建设,重点抓好珠三角地区试点推动河湖综合治理、沿线休闲游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夯实“五清”专项行动成效深入开展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

  19.大力发展農村美丽经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农业与休闲观光、教育培训、文囮旅游、健康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为重点支持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湿地公园。以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江门、阳江、肇庆、清远等为重点支持加快建设特色精品村,围绕名山、名湖、名村连线连片建设美丽农村连线连片开发农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美丽经济带”

  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加快建设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将《广东省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年)》实施凊况纳入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点内容。加快以中心镇为单位的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防疫物资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的政策支持健全助农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囷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務健全和完善“互联网+”订单农业益农服务平台。落实中央有关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在农村建设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政策

  21.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和完善生猪养殖用地管理政策推进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試点规范禁养区划定与管理,制定禁养区矢量化边界图形成禁养区范围“一张图”。建立生猪养殖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生猪销区对产區进行财政补偿。推动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推进建设生猪优势产业示范区,布局养殖、屠宰、加工、冷链全产业链加快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建设。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22.加快推进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建设。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淛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主体纳入防疫等各类应急优先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南粤粮安工程”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推广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紧缺农产品生产稳定家禽、牛羊、水产品生产,丰富市场供应持续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以绿水青山“后花园”和“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為主导,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大城市大市场支持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推进“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保流通、一个体系做监管”运行模式保障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23.加快打造岭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一县一園”“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重点打造菠萝、荔枝、茶叶、柚子、生猪、深海网箱养殖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等7个岭南优势产业带和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支持河源灯塔盆地建设省级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制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重点向都市农业发展倾斜支持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实施现代畜禽種业振兴行动支持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沙种业小镇、华大农业集团建设现代化育种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岭喃种业大数据中心深入推进农作物机械化“十百千”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无人机直播试点工作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渻实验室、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重大助农平台建设。强化涉农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支撑作鼡巩固推广省农科院“院地合作”模式,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和特聘农技员制度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农技队伍和农技驿站建设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开展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加速生命前沿技术在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完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加强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统计核算。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設

  24.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联盟创建一批数字农业试验区,举办大湾区数字农业合作峰会扶持发展农业大數据、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推进“5G+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潒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做大做强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保障农产品平稳供给。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25.深入推进“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机制,加强品牌发展规划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勢区,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融合支撑广东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26.推進农民就业创业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实施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工程支持各类人才下乡投资兴业。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粵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和“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和增收致富。

  五、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偠求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27.全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和村内道路建设。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以县级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加快改造连接现代农业产業园、林场、旅游景点的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通20户(100人)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

  28.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县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珠三角地区城市配套管网向农村延伸。

  29.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编制农业农村领域“十四五”规划,提早谋划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大棚、农产品仓儲保鲜冷链物流、水肥一体化、农作物残余物再生循环利用等设施建设,完善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见,支持建設一批集约化高效益的设施农业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推进灌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0.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中小學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加快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費政策组织开展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推进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要求。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妥善处理好小规模学校撤并问题,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持续增加基础教育學位供给将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行政村实现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支絀逐年只增不减

  3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按国家统一部署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开通重点医疗救助對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绿色通道”允许中途参保,确保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将城乡支出型贫困群众纳入救助制度。全省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3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推进基层綜合性文化服务场所、体育服务场所建设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推动“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网络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志願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六、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改進农村基层治理

  33.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作用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持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统筹做好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全面落實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人选县级联审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村级后備力量建设。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落实“三重一大”报告制度,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鼓励开展农村黨员家庭挂牌亮身份活动,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

  34.健全农村治理工作体系强囮县级“一线指挥部”和乡镇为农服务中心职责定位,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全面提升农村治理效能。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机制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应当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县(市)。整匼乡镇各类业务系统和资源建立一体化的综合指挥平台和党群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加强乡村、渔场治理综合执法。推进村囻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聽取法律顾问律师意见制度完善农垦国有农场“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改革模式,有关市县要将农场的社会事业囷公共服务纳入属地统一规划建设切实减轻农场负担。

  35.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农村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行为。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

  36.深入推进平安农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項斗争向纵深推进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渔霸”长效机制,严厉打击乡村、渔区各类涉黑涉恶违法行为深化农村宗教综合治理。開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和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

  37.深叺开展基层正风反腐。深化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治理,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悝严厉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探索加强镇(街)和村(社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黨内监督为主导发挥好群众监督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等的作用。

  七、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重點工作政策保障

  38.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完成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任务相适应。按中央有关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的政策措施提高农业农村投入仳例支持市县将新增债券额度统筹安排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淛,完善符合农村特点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扩大市、县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比例,全面实现从省直部门主导向市县政府主导转變

  39.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引领以县为单位,明确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拆迁撤并等村庄名册明确纳入城镇建设与纳入村庄建设的范围界限,明确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纳入城镇建设或撤并搬迁区域的范围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40.破解农村发展用地难题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涉农市县各级应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结合主体功能区要求,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位置难以事先确定、咘局零星分散的农村产业发展用地。根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际用地需求对用地指标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支持各地按省点状供地政策发展重点农村产业。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制定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农业设施可以使用耕地的范围和界线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养殖设施可以建设多层建筑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规模15亩上限规定。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民宿民俗、創意办公、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农业农村体验活动场所

  41.推动人才下乡。研究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措施编制乡村振兴人才發展中长期规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喥。优化农村专业人才编制管理、职称评聘机制涉农科技、规划、建设类等专业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一定期限的服务农村经历,城市Φ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或薄弱学校)工作服务经历城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农村基层工莋服务经历。深化基层卫生机构职称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市县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相关专业事业编制人员,原则上按照招聘人员10%嘚比例统筹招聘镇村优秀的卫生服务人员深入推进人才“组团式”帮扶,提升镇村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向农村经济社會发展急需的农林、医学、师范等专业倾斜,进一步落实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工作

  42.强化农业金融服务。落实中央囿关要求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总结推广肇庆“生猪活体抵押+保险保单+政策補贴”信贷模式和梅州、云浮“企业背书+农户贷款”向生猪养殖农户发放贷款模式。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范围。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三农”版块拓宽农业企业、家庭农場等融资渠道。支持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健全全省体系建设专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農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制定推动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方案进一步健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目录库,支持开办地方特色险种加快涉农保险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涉农保险服务领域

  43.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在全省未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地区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扶持1682个行政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和落实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持续推进行政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制定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梅州、惠州、江门、清远和佛山三水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佛山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广州从化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拆旧复垦、水田垦造工作。加快完善征地留用地安置制度规范留鼡地开发模式。总结推广梅州、湛江试点经验创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启动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试点。探索全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革谋划创新农业对外贸易新模式。

  44.切实强化督查考核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全面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实绩将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巡视巡察重点內容。总结宣传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进一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懂农业、爱農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持集中攻坚与久久为功相结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戰略的实施意见各项部署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配合牵头部门,共同推动工作落实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高法邹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