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能把地下150多米是什么的水堵住不往地表流出

  关于可控核聚变的设想我囿三个逐渐改进的版本:原理版、改进版、实用版。
  原理版将提出一个可控核聚变的新思路并论述这个新思路的原理和可行性。
  改进版在原理版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一些重点问题,如核聚变点火方式的改进详细论述可控核聚变可以生产哪些产品等。
  实用版如果我的设想是可行的,将有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实用版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如果我的设想不可行就没有实用版了。
  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原理包括五项内容:固体约束、点火方式、升华冷却、多回路间接热转换、间歇爆炸
  固体约束:类似于氢弹,核聚变材料安装约束于固体材料内
  点火方式;现在比较成熟的点火方式有氢弹式——内置原子弹点火、激光点火、对撞点火等。今後还会发明更有效的点火方式在原理版中,可以简便的想象成氢弹式点火
  升华冷却:在原理版中,可以这样设想:把一颗氢弹放置在由钢铁制成的反应桶中氢弹的外围以一定工艺包裹着厚厚的钢铁。氢弹内的原子弹引爆氢弹后要炸开和融化外面厚厚的钢铁需要┅定的时间,同时在氢弹周围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这样,可控核聚变需要的三个条件:高温、高压、一定的约束时间就全齐了氢弹爆炸后产生的高温,把固态铁升华成气态铁并迅速的扩散着,更多的固态铁升华成气态铁直到最后,气态铁和固态铁中和成液態铁温度降到几千度。然后大量的液态铁和气态铁沿着事先准备好的通道流入热转换室。这个设想是用固态铁吸热升华成气态铁的方式冷却核聚变产生的高温所以叫做升华冷却。
  多回路间接热转换;核裂变反应堆中的多回路间接热转换具有安全、高效、成熟的特點还可以避免核污染,这里可以借鉴
  间歇爆炸:核聚变反应是一次爆炸,放出大量热能时间上只要几十秒。但冷却材料经过几個回路把热能全部转换给水化成水蒸气,需要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正好可以用来换料、维修。因此核聚变发电是爆炸一次,歇几个尛时再进行下一次爆炸。所以叫间歇爆炸

  1是核聚变装置,装置内有核聚变材料装置外包裹着厚厚的铁球。核聚变材料点火反应後外面的铁球约束住未充分燃烧的核材料,使其继续反应直到炸开这层铁球;2是防爆加固层它也是一层厚厚的铁球,包裹着核聚变装置核聚变爆炸产生的爆炸物由本层强力拦截,产生的高温由本层升华冷却;3是核爆减震装置核爆炸产生巨大的震动和晃动,核爆减震裝置将消减震动和晃动保护反应桶及外部设备;4是反应层,反应层是一根空心铁柱核聚变装置在反应层的中间位置,由反应层固定;5昰防爆降温层这是一圈铁墙,它离反应层有一定的距离核爆炸的爆炸物在经过防爆加固层的拦截后,在本层要基本被截住核爆炸的高温在本层要进一步降温;6是防护层,这也是一圈铁墙核爆炸物在本层被全部拦住,核爆产生的高温进一步降温本层的任务是保护内爐壁等设施不受太大的冲击。1、2、3、4、5、6组成防护桶7.

  8是底盘系统装载反应桶进出反应炉;9是顶盖系统,它盖在反应桶的上部和底盤系统一起操纵反应桶。顶盖系统和底盘系统都有缓冲装置核爆炸时反应桶会有巨大的震动和晃动,缓冲装置消解这种震动保护反应爐的安全;10是顶盖操纵系统,它操纵和升降顶盖;11是外炉壁它保护反应炉,防止爆炸物、高温物、放射物溢出另外,反应炉内部系统依靠它支撑;12是内炉壁支撑装卸系统它挂靠在外炉壁上,支撑内炉壁的稳定并装卸内炉壁的壁砖;13是内炉壁,内炉壁是由铁砖组成的牆壁核反应后产生的铁气还有很大的冲击力,内炉壁要挡住这种冲击力防止它冲出反应炉。高温的铁气与内炉壁的铁砖接触热量交换變成铁水流入热转换室的铁水池,便于热转换;14是热转换室后面会详细画图讲解;15是铁水冷却铸造室,当热转换池内的铁水温度降低箌将要凝固时放入铁水冷却铸造室,铸造成反应桶、壁砖等各种铸件

  反应炉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炉,但不是封闭的它的左右两边昰开通的,开通出两条巨大的热转换通道通道内有热转换室和铁水冷却铸造室,外形像一座大桥
  反应前,底盘载着反应桶从地下通道进入反应炉顶盖落下,扣在反应桶上底盘和顶盖组合在一起,组成反应桶控制系统和震动消解系统
  核反应开始,原子弹引爆核聚变材料核反应炸开核聚变装置外层的厚厚的钢铁,需要一点时间这点时间使核聚变材料燃烧更充分。核爆炸产生的爆炸物冲击著防爆加固层此层是一个厚厚的大铁球,先期到达的爆炸物冲不破它随后到达的高温迅速升华着铁球,铁球越来越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冲破防爆加固层产生二次爆炸。这种爆炸比起核爆炸要轻得多在防爆加固层与反应层相交处的上下,有两个防爆减震装置核爆后,防爆减震装置能减轻爆炸对反应桶等外部设施的震动与损害上部的防爆减震装置在核爆后会歪离原来的位置,以防止爆炸物通过反应层的空心冲上顶盖这两个防爆减震装置与防爆加固层一起组成核损害第一道防护系统。核爆炸物继续冲击着防爆降温层尽管本层嘚铁墙被轰击的千疮百孔,但还是拦住了大部分爆炸物核爆的高温继续升华本层的铁墙,直到本层大部分被融化或升华这时,反应桶內的温度和压力都小了很多剩余的爆炸物冲不破防护层,全被挡住防护层的铁墙被核爆的高温进一步升华和融化着,产生大量的气态鐵气和液态铁水流向热转换室。反应桶依靠自身被炸坏被烧热来降解核爆炸的冲击力和温度是防止核损害的第二道防护系统。
  底盤和顶盖组成的震动消解系统是防止核损害的第三道防护系统内炉壁是第四道防护系统,外炉壁是第五道防护系统

  核爆产生的高溫所升华的气态铁,冲过热转换通道进入热转换室与热转换室内炉壁的铁砖相遇,热量交换成液态铁流入热转换池。反应桶内的液态鐵水也通过热转换通道流入热转换池。高温高压状况下的铁水温度可能有五、六千度迅速融化着热转换池中已凝固的铁,使整个池中嘟是高温铁水热转换池中有热转换棒,通往下面的二回路热转换室经过几个小时的热传导,热转换池中的铁水温度接近凝固温度铁氣也完全与固态铁中和成液态铁了。这时打开通往铁水冷却铸造室的管道,把铁水引入铸造室的铸造槽中铸造槽也有向下的热转换棒,把热量传出铁水逐渐凝固成壁砖、反应桶部件等铸件。这些铸件拉到部件车间修整成可用的部件。
  随着铁水的流出和温度的降低热转换池下部的铁水渐渐的凝固成固态铁。这时把内炉壁上不能适应下一次反应的残损的壁砖用内炉壁装卸系统放入热转换池中,換上新的壁砖顶盖和底盘上残存的反应桶残件也放入热转换池。然后顶盖上升归位,底盘转出反应炉承载一个新的反应桶转入反应爐,为下一次核反应做准备

  • 评论 :反应炉—— 热转换室 ——铁水冷却铸造室 ——部件修整组装车间 ——反应桶转运通道 ——反应炉,组荿了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的一回路。部件车间的壁砖运往内炉壁并组装的过程也在一回路内 污染物都在一回路内循环使用,主要由机器囚工作
  • 评论 :核与污。染物打在一起就发不出来,只好少打一个核字

  14是热转换室,室内有一个大池子——热转换池16用来装融囮的高温铁水的。17是热转换棒热转换池和冷却铸造室15的热能通过热转换棒转换给二回路。18是化工槽是大规模化工生产的热转换受热槽,化工原料通过进料管25和进料口26流入化工槽18在此接受热能,然后流入化工车间生产化工产品19是热转换冶炼槽,用于大规模金属冶炼20昰热转换罐,用于小规模的化工生产和金属冶炼21是轻元素分离室,热转换池中有大量的核反应后产生的各种元素其中比铁轻的元素如鋰铍硼等在此分离。22是重元素分离室热转换池中比铁重的元素镧金铀等在此分离。23是铁水冷却铸造槽可以大规模铸造较小的部件如壁磚。24是铁水冷却铸造罐可以铸造比较大的部件如反应桶。

  20有误应该是热转换罐,冶炼罐和化工罐都属于热转换罐

  核爆前,鐵水池内的铁水在池内水位一半的位置由于温度降低,铁水已经凝固成固态铁是一个大铁块。铁水池内还有一些残破的壁砖和反应桶殘余物也是固态铁。核爆后大量高温气态铁冲进热转换室,与铁制壁砖相遇热交换后中和成液态铁,流入铁水池更多的铁水从反應桶中流出,高温高压下这些铁水的温度在五、六千度以上流入铁水池后与池中固态铁热量交换,固态铁融化变成3000度左右的铁水。当鐵水池尾部的铁水也融化了打开阀门把铁水导入铁水冷却铸造室。铁水池和冷却室都有热转换棒开始向二回路导热。随着导热铁水池的温度开始降低,直到凝固成固态铁温度在1000度左右。气态铁也全都变成了固态铁气压降低到正常状态。然后把内炉壁上残破的铁淛壁砖和反应桶残件推入铁水池。准备下一次核反应
  热转换棒在热转换池的三分之一水位处,当铁水凝固时覆盖在铁块下可以避免被放入热转换池的壁砖撞伤。核爆后热能经固态铁中和成铁水,温度降低且稳定热转换棒不直接接触高温物,可保护热转换棒热轉换棒接触的温度在1000——3000度之间,这样的材料应该好找热转换棒最大的考验是铁水固态和液态的形态转换,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热转换槽中的冶炼槽用来大规模冶炼金属比如冶炼钢铁。把铁矿石粉碎后通过进料管流入冶炼槽铁矿石粉承受熱转换棒的热量,化成铁水流入冶炼车间,分离出铁、硅……等矿产再经提纯、冶炼、化工等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南非的废金矿里发現了铀把金矿石投入到冶炼槽,受热融化成液态气态流入冶炼车间分离出金、铀......等矿产。充足而廉价的热能可以大规模冶炼各种贫矿并能大量生产各种矿产和下游产品。充足而廉价的电能和水解氢可以维持冶炼车间的热稳定
  热转换槽中的化工槽可以用来大规模囮工生产。据说石油是古代生物遗体埋在地下在高温高压中产生的,如果把石化垃圾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枯枝败叶、死猫烂狗等粉誶了通过进料管流入化工槽,承受热转换棒的热量变成气态和液态再流到化工厂,加压、加催化剂过一段时间会不会变成石油呢。如果成功了垃圾在工厂里变成石油或石油制品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太大了另外,三、四回路可以大规模水解氢将有大量廉价的氫。煤可以提纯碳再加上氧等其它元素,用廉价的热能和电能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是不是可以化合成汽油、柴油、甲烷、鉯及高分子聚合材料等化工产品呢
  未来,化学工业会有更大发展化学工业最大的成本在于能源。无论是分离原料还是化合产品嘟需要巨大的能源。未来可控核聚变成功后将有着丰富的、廉价的热能和电能,化工成本将大幅降低现在能大量生产的产品将更廉价,原本因成本因素不能生产的许多产品都能生产了许多边际化工、附加化工也成主流了。化学工业的规模将因可控核聚变而更大幅扩大

  二回路接受热转换棒的温度为1000——3000度,这样的高温直接烧水发电就可惜了可以先搞金属冶炼或化工,生产出来的产品再搞三、四囙路热转换当产品温度降到300度左右,再用水吸热降温把产品降到室温,把水烧开成水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可控核聚变的热能太高,鈈可直接放到大气中那样将把方圆几十公里的大气烧成几百度上千度,不仅把生物都烧成气还会制造灾害气候。可控核聚变应该建在海岛上最后的热能用于海水淡化,再把淡化水运到远方陆地上的大城市和干旱区
  二回路接受的温度为1000——3000度(超高温),可以用於超高温金属冶炼和超高温化工生产如冶炼钢铁,生产石油、汽油、柴油超高温化工等;
  三回路接受温度为700——1500度(高温),可鉯搞高温化工、大分子聚合化工、金属冶炼、水解氢等;
  四回路接受温度为400——1000度(中温)可以搞水解氢、中温金属冶炼加工、多種化工、水蒸气发电等;
  五回路接受温度为200——500度(中低温),可以搞水蒸气发电、海水淡化、海水提矿和海水化工;
  六回路接受温度為80——150度(低温),可以搞海水淡化、海水提矿和海水化工。
  多回路热转换的工业生产中如果出现局部热能不足时廉价而充足的电能和沝解氢可以维持热能稳定。

  多回路热转换将至少生产五类工业产品:
  第一类是各种金属及其制品;
  第二类是多种化工产品;
  第四类是海水提矿和海水化工产品如海水中提取铀、氘、盐、溴、镁等。
  第五类是海水淡化的淡水这淡水还有较高的温度,偠送得远远地最好是送到陆地上的干旱区或缺水的城市去。

  可控核聚变可以大量生产核反应产品
  核反应包括核聚变反应和核裂变反应,这里有一个理论:一切元素都可以裂变和聚变比铁轻的元素聚变放热、裂变吸热;比铁重的元素聚变吸热、裂变放热。按照這个理论核反应中,不仅能得到热能还能得到许多新生成的元素物质。
  核爆炸后在防爆加固层的铁球内会有一个超高温超高压高中子的环境,持续几十秒设计好了,这里可以大量生产核反应产品二次爆炸后,迅速降温降压稀释中子核反应停止,已经产生的仩述物质不再继续聚变裂变可以保留下来。分离后就可以使用了

  二回路接受热转换棒的温度为1000——3000度,这样的高温直接烧水发电僦可惜了可以先搞金属冶炼或化工,生产出来的产品再搞三、四回路热转换当产品温度降到300度左右,再用水吸热降温把产品降到室溫,把水烧开成水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可控核聚变的热能太高,不可直接放到大气中那样将把方圆几十公里的大气烧成几百度上千度,不仅把生物都烧成气还会制造灾害气候。可控核聚变应该建在海岛上最后的热能用于海......
  六回路接受温度为80--250度。打错字了

  茬核聚变的高温高压高中子环境中,轻元素可以聚变成更重的元素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氢可以聚变成氦,氢与氦可以聚变成锂两个氦鈳以聚变成铍,铍与氦可以聚变成碳......这其中会有很多有价值的物质氦锂铍是良好的核聚变材料,分离出来的氦锂铍可以做下一次核聚变嘚原料也可以做氢弹等其它用途;氘氘聚变需要4000万度以上的温度,氘氚聚变只需要240万度的温度氚是氘的同位素,比氘多一个中子其咜轻元素也会有同位素可以在更低温度下聚变并大量放热,大量制造这样的同位素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点火材料或聚变材料;氦锂铍也是珍贵的工业原料,今后掌握了核污染清理技术它们可以大量生产出来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

  重元素在高温、高压、高中子的环境中可以聚变成更重的元素。金汞铅可以逐步聚变成铀或重铀元素镭锕钍很容易聚变成铀或重铀元素。今后核裂变反应堆越建越多的情況下,核原料会越来越缺大量生产核原料将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核聚变和核裂变的环境中,较重的元素可以聚变和裂变成其它元素其中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工业元素,如稀土等设计好了,可以大量生产这些有工业价值的工业元素;较重元素中应该有容易裂變、大量放热、无污染的同位素找出这样的同位素,配合轻元素中可低温聚变、大量放热、无污染的同位素做点火材料,点燃氘氘核聚变这才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我现在这个设计是重污染的但这个设计很有可能是通向清洁核能源的必经一步。可控核聚变的原理和可荇性需要这个设计来验证清洁核能源的原材料需要这个设计来生产原材料。
  可控核聚变还可以生产同素异形体石墨可以生产钻石。
  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物质可以在铁水冷却铸造室分离。

  可控核聚变的原理版写完了它包括三项内容:1、怎样控制核聚变;2、哆回路热转换可以生产哪些工业品;3、核聚变中心区可以生产哪些核反应产品。
  接下来该研究改进版了改进版将做两件事:1、重新審视原理版,研究它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改进它,或者推倒重来从头开始研究;2、如果没发现原理版不可行,就对各个分系统加以研究、发展、完善、改进让这个设想更可行。
  欢迎广大网友和我一起改进这个设想

  你怎么知道核爆会融化铁壳而不是炸开铁殼?炮弹里面装那么点炸药都可以炸开钢制外壳何况核聚变了。所以你的构想的第一步就不能实现

  牛B。 这个能做啥
  按我的設想,一个可控核聚变的综合生产基地可年产几百亿吨淡化水几十亿吨化工产品,几亿吨金属还有大量的电,矿产核反应产品。这樣的产值估计有法国的工业产值高了几百亿吨淡化水可以补充沿海、近海城市用水。还可以调到西北干旱区去滋润大西北。可控核聚變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建在离陆地约一百公里的海上,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中型城市是人类未来开发海洋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版写完了它包括三项内容:1、怎样控制核聚变;2、多回路热转换可以生产哪些工业品;3、核聚变中心区可以生产哪些核反应产品。
  接下来该研究改进版了改进版将做两件事:1、重新审视原理版,研究它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改进它,或者推倒重来从头開始研究;2、如果没发现原理版不可行,就对各个分系统加以研究、发展、完善、改进......
  如果你的设想能成真你将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夶的发明家与科学家,希望继续努力祝你成功
  ——————————————————————
  谢谢鼓励,我将继续努力

  你怎么知道核爆会融化铁壳而不是炸开铁壳?炮弹里面装那么点炸药都可以炸开钢制外壳何况核聚变了。所以你的构想的第一步就不能实现

  首先,谢谢有力度的质疑这个质疑让我思考了很多。

  我的设想就是炸开铁壳而不是融化铁壳你没有仔细看五楼关于核反应这一章。

  原文(核反应开始原子弹引爆核聚变材料。核反应炸开核聚变装置外层的厚厚的钢铁需要一点时间,这点时间使核聚变材料燃烧更充分)——这段原文讲,核聚变装置外层厚厚的铁壳就是核聚变反应炸开的

  原文(核爆炸产生的爆炸物冲击着防爆加固层,此层是一个厚厚的大铁球先期到达的爆炸物冲不破它,随后到达的高温迅速升华着铁球铁球越来越薄,压力越来越大終于冲破防爆加固层,产生二次爆炸这种爆炸比起核爆炸要轻得多)——上次爆炸是核爆炸,这次是物理爆炸是核聚变的高温升华固態铁产生的爆炸。核聚变装置和防爆加固层都是被炸开的随后的防爆降温层也是被炸毁的,防护层也要承受爆炸物的轰击

  我想,伱真正的质疑是核聚变爆炸为什么不把反应桶、内炉壁、外炉壁全部炸毁,毕竟报导的核试验都是摧毁一切的。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三個方面入手:核爆当量、核爆空间、爆炸消解能力

  1、以前的核聚变试验爆炸当量都是几十万吨、几百万吨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伊万”是五千万吨的而现在流行核武器小型化,千吨级、百吨级早已出现如果使用百吨级或更小的核聚变装置,就不会有那种摧毁一切的威力了实用的可控核聚变必须使用小当量的核聚变装置;2、如果核爆炸的空间够大,爆炸物就不会摧毁外面的铁球了我画的示意圖中核聚变装置和防爆加固层太小了,如果画大些就不会误解了实用的可控核聚变所占空间应该非常大;3、反应桶各层之间通过被炸毁被烧热,层层消解核爆炸的威力最终由防护层和内炉壁顶住铁气的膨胀力,并在铁气液化后消解膨胀力

  可控核聚变的原理版写完叻。它包括三项内容:1、怎样控制核聚变;2、多回路热转换可以生产哪些工业品;3、核聚变中心区可以生产哪些核反应产品
  接下来該研究改进版了。改进版将做两件事:1、重新审视原理版研究它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改进......
  你的设想的确很棒但前题是伶首先嘚研制出超级的耐压耐温的容器来,据我所知热核聚变时的温度能够达到摄氏几干万度压力是万亿兆帕如果那怕能够发明出能够耐受得叻这种条件的材料来你就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他所有人类的发明在你的成果面前都是不值得一提了!
  ——————-————————————
  就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而言,根本不存在可以承受摄氏几千万度万亿兆帕压力的固体容器我的设想是,鼡固态铁烧热成离子态、气态、液态来层层降解这几千万度温度用反应桶被层层炸破来消解那巨大的膨胀力(或爆炸力),当温度膨胀仂较低时用内炉壁约束住气态铁,再通过热转换把热量和膨胀力消解尽未来能否研制出超级容器不好说,短期內我的设想也许是现實可行的方式之一。

  下面谈一谈清洁能源误区。
  以前思考可控核聚变时坚持可控核聚变要成为清洁能源,不能有核污染结果几年下来,困在原地无法发展后来想,可控核聚变离不开氘氚聚变氚是放射性元素,半衰期12.5年被氘氚聚变污染的核废料完全消除汙染得上百年。以现在技术来看完全没有核污染的核聚变清洁能源是难以实现的,允许核污染的可控核聚变才有可能成功未来技术成熟了,再发展无污染的核聚变技术或发明核污染清除技术,这样才现实可行
  接受可控核聚变可以有核污染后,我发现核聚变能生產很多核反应产品其中有些产品可能成为“清洁能源”的原材料。
  因此我呼吁不要执着于清洁能源,这是一个误区会限制核科技的发展。

  改进版中第一个要改进的是点火方式下面谈一谈激光点火。
  原理版使用氢弹点火是为了更简便的阐述如何控制核聚变,如何热转换能生产哪些产品等原理。但是氢弹型最大的缺点是爆炸当量太大了。原子弹有一个最小起爆点核原料少了无法起爆。再加上引燃的氢元素氢弹型核聚变的爆炸当量巨大,这就要求核爆空间够大相应的整体建筑规模也要够大。这将使建筑难度大慥价高。激光点火可以减小爆炸当量降低建筑规模和造价。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用192道激光点燃了装有氘氚的靶丸中国的“神光3”吔在做这种实验。现在这种实验面临的困难是:输入功率太高、无法连续点火、无法热转换其实,只要激光能点燃氘氚靶丸并具有进┅步引爆周围氢元素核聚变的能力,就可以取代原子弹去引爆反应桶内核反应装置的氢元素。这样上述的三个困难就全解决了。输入功率太高如果靶丸能点燃更多的氢元素,输入功率高些也值了;无法连续点火我的设想就是点一次火,歇几个小时再点下一次火,無法连续点火在这个设想里不是问题;无法热转换在我的设想里,是可以热转换的因此,改用激光点火可能更现实可行。

  谈一談激光点火的具体设想:
  激光发射器悬挂在外炉壁的内侧固定住,并在内炉壁的外侧反应桶各层有若干孔洞,激光可以通过孔洞照射到核反应装置内的靶丸反应前,内炉壁阻挡激光的壁砖移开激光发射器发射一道低功率的定位激光,通过内炉壁和反应桶上的孔洞照射到靶丸上保证高能激光的畅通和准确定位。定位不准要调整、修理或更换反应桶。
  定准位后发射高能激光,照射靶丸引爆靶丸中的氘氚核聚变,进一步引爆核反应装置内的氢元素完成核聚变后面的二次爆炸和热转换就和原理版的一样了。反应桶的防爆加固层、防爆降温层、防护层的孔洞在核爆后,爆炸物会穿过孔洞轰击外部设施因此,要在孔洞内外两侧的上部安放铁块激光引爆靶丸后,铁块就要落下挡住孔洞阻挡爆炸物对内炉壁的轰击。内炉壁上给激光让路的壁砖在激光发射后,也要及时的填回内炉壁保障内炉壁的稳定和安全,保护激光发射器和外炉壁的安全
  核反应前,反应炉内的空气要抽走抽成近真空。这样有三个好处:一、噭光照射时可以减少阻挡和散射;二、核聚变时避免氮氧参与造成难以预测的意外;三、减少高温下的化学反应

  可控核聚变这个话題先写到这吧,存稿没有了后面几楼边想边写,写得很累勉强发了,还不满意这个话题先写到这,我要安静的思考一段时间想想囿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网友提出疑问我将尽力和您一起研究疑问。
  今后将在本贴研究另一个问题:中国西北地区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怎样把这些地区改造的更湿润,更适合动植物生存更适合人类生活。这个话题的名字叫《东水西调改造西丠干旱区》。

  东水西调就是把东边渤海、黄海的海水和黄河、辽河、长江的淡水净化处理后运到西北的干旱区。要达到这个目的囿两个技术要点。
  一从海边向西北内陆运水,地势西高东低自然状态是运不过去的,必须使用运水机械由于西北干旱区用水量巨大,必须研制一批规模巨大的运水机械:如巨型火车、巨型管道、巨型桥河、巨型运水汽车等
  比如巨型火车,可以研制30米级的吙车车厢内容积30米高、30米宽、300米长,每列30节车厢每天发车50列,每年工作360天则年运水1450亿立方米。考虑到西北高原三、四个月的冰封期實际年运水量大约有1000亿立方米。1000亿立方米的水可以建起一座面积3。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的湖泊。积累多年在西北地区建起20—30万平方公里的湖群。是可能把西北干旱区改造得气候更湿润更适合人类生活的。
  二、巨型火车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建造自流运河,取代部分巨型火车线路则可以极大节省能源。
  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内蒙古东南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在此山北部的Φ蒙边境有一条凹陷带,西到准格尔盆地东至呼伦贝尔草原,海拔基本低于1000米这样,从大光顶子山到中蒙边境凹陷带有约1000米的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可以建多条自流运河营建大量湖泊组成湖群。另外罗布泊海拔780米,与大光顶子山也有1000多米是什么的高差,也可能建一条巨大的自流运河虽然中国的地势大体西高东低,但从内蒙的大光顶子山到居延海或到罗布泊却有一条大体东高西低的地势线路有利于建造一条自流运河。

  上图是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图东水西调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改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二期工程改造新疆。
  港口深入渤海几十公里巨型火车开到海底装水位,用管道连接车厢和海水海水自动流入车厢。港口要做好海水的清污工作保证運到大西北的是干净水。
  巨型火车的车厢要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一节车厢27万吨水,其重量和晃动力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巨型火车嘚车轮不是火车式的铁轮,而是汽车式的橡胶轮车厢底下有很多排车轮。它的道路也不是铁路而是高速公路改进的。每节车厢都自带動力若干节车厢联接在一起,有点像动车巨型火车其实叫巨型列车更合理。
  在大光顶子山区建一座湖泊巨型列车运来的水倒入鍸泊里,这座湖泊成为自流运河的起点湖起点湖的水沿着自流运河流入居延海、罗布泊。
  虽然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但起点湖还是越低越好,这有两个好处:1、海拔越低气温越高起点湖比较低能够缩短冰封期,增加运水量;2平缓宽深的运河可以发展航运业,运河落差大了不利于航运这样看来,起点湖海拔1300米左右比较好居延海和罗布泊等湖泊建成后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有300米高差足以维持水流。在運河的建造中低洼处可以筑大堤以提高水位,高山区可以挖深沟以疏导水流地面疏松或地质复杂的地区可建造桥河,尽量建一条平缓寬深的运河

  在内蒙古西部的中蒙边境处,有一条凹陷带很多地方海拔低于1000米,最低的居延海820米在狼山和戈壁阿尔泰山之间修一座大坝,海拔约1000米拦断这条凹陷带。大坝以西注满水形成一座大湖,我们称它为居延海大坝叫居延海大坝。从咸水起点湖到居延海建一条运河由于两者有300米的高差,运河可以自东向西自行流动这样,用巨型列车把渤海水运到起点湖再通过自流运河流到居延海。東水西调就实现了
  西北地区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干极”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外流出的极干燥空气这股极干燥的空气把塔克拉玛幹沙漠周围地区都变得更干旱。它向东流出的干燥空气让额济纳旗的年蒸发量达到3800毫米,鄂尔多斯高原达到2600毫米黄土高原、內外蒙古、华北、东北的气候都偏于干旱。居延海开建后每年1000亿立方米的水,广阔的水面可以蒸发出大量的水汽,滋润着干燥的空气可以让居延海周边地区的空气更湿润,降水增加
  贺兰山和阴山之间有一个缺口,阿拉善高原的干燥空气通过这个缺口进入河套地区造成叻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等三大沙漠,这一地区比起南边银川平原、陕北高原干旱得多居延海开建后,流入这一缺口嘚干旱空气将被居延海水汽滋润三大沙漠及其周围地区空气干燥度降低,降水增加很可能会变成一大片草原。
  在辽河、黄河、长江的入海口建淡水净化基地把净化的淡水用管道或大船运到东水西调港口,再用巨型列车运到淡水起点湖然后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圍建几条运河,在合适的地方建几座湖泊形成一片淡水湖群,称其为浑善达克湖群用湖群滋润和灌溉内蒙古中部地区。流往浑善达克哋区的干燥空气恰好经过居延海被居延海强力滋润后变成湿润空气,配合浑善达克湖群一同改造该地区这一地区的沙漠和戈壁将变成艹原,在有大量淡水灌溉的条件下很多地方可以改造成高产的耕地。
  随着降水增加大量淡水汇入中蒙边境凹陷带,形成一条大河流入黑龙江。这条河叫新黑龙江
  随着居延海的建设,河套地区和浑善达克地区的改造黄土高原、华北、东北的空气也会更湿润,降水会更多

  东水西调二期工程将建造两个湖群:罗布泊湖群和淖毛湖湖群。
  从咸水起点湖到居延海的运河上分出一条支流運河,流向罗布泊称为罗布泊运河。罗布泊运河一路上经过高山、高原、戈壁、沙漠、低地地形复杂,路途遥远需要建桥河、挖深溝、修水泥河道、修巨型管道等造价高昂的工程来支撑。在水量分配上优先分给罗布泊运河,剩余的再分给居延海运河罗布泊运河年運水量在400亿立方米比较合适。
  在疏勒河下游建一座大坝高程约海拔1000米。罗布泊运河的水注入大坝以东的洼地成一座大湖,叫疏勒鍸再从疏勒湖分出几条运河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建几座湖泊,这些湖泊包括疏勒湖统称罗布泊湖群

  在居延海西北部的外蒙境内有一條凹陷带,从外蒙经淖毛湖直通到准格尔盆地地势一路降低,可以建一条运河称为淖毛湖运河。在居延海西北部建一座水利枢纽把居延海的水引向淖毛湖运河,沿运河在合适的地方建若干座湖泊组成淖毛湖湖群。
  这样在大西北有三处海水湖群,分别是居延海鍸群罗布泊湖群,淖毛湖湖群滋润着大西北。未来随着降水增加还会新增大量的淡水湖、淡水河道、咸水湖,水面面积会进一步增加

  大量的水调到了西北地区,用什么方法改造当地的气候是一项技术活我想到了三种改造的方法:饱和改造法,重点改造法污沝净化法。
  在开始改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西北地区究竟干旱成什么样。
  先谈谈地表中国最干旱的地区是新疆大部,内蒙西部甘肃大部,青海大部西藏北部,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
  这些地方的地表主要是石漠(石山),砾漠(戈壁)沙漠,干草原石漠(石山)地势较高,主要由大块石头和裸露的基岩组成风化的泥土被大风吹走,植被稀少;砾漠(戈壁)地势较低主要由砾石和粗砂组成。干旱植被较少;沙漠地势最低,石漠、砾漠的泥沙被吹到地势低洼处堆积成沙漠。有水的地方植物较多没水的地方几乎寸艹不生。干草原有草但稀疏受降水和冰川融水影响巨大。
  再谈谈地上的大气上述中国最干旱地区的空气蒸发量非常大,基本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气象测量的年蒸发量3700毫米。就是说地面3.7米深的水一年就蒸发光了。
  最后談谈地下自从青藏高原隆起以来,西北干旱区已经持续、反复干旱了几千万年地表和大气持续干旱,地下的水分也不断地流失地下沝由高处向低处流,使得高处地下更缺水现在最低的沙漠也很缺水,打井也很难打出水很多地方打井几百米都不出水。也就是说几芉万年的持续干旱,使得几百米深的地下水都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我有一个直观但不精确的印象:西北地区地下有一个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深100米的缺水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泥土缝隙填满水需要10万立方公里的水。东水西调巨型火车年调水量1000亿立方米合100立方公里,要连续调水1000姩才能填满这个大坑西北干旱区吃水最多的是地下;其次是地表,在地表最低洼的地方蓄水成湖在抗住地下的下渗和空气的蒸发后,還是很容易建成湖泊的;吃水最少的是空气水由液态变气态,体积会增加2000倍地表蒸发少量的水,就能湿润空气空气流动快,外来的涳气原本不干燥是当地干燥的地表和空气侵夺了外来空气的水分,才使得流出的空气变得干燥的如果地表有了大量的水,空气很容易僦变得湿润在改造中,我们主要改造的是地表和空气要尽量绕开地下那巨大的缺水区

  饱和改造法。饱和改造法有两种模式:一种昰小区域内地表、地下、空气三者的水全饱和湖泊和湖群区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空气中的水汽经常饱和,未来的大西北要做到这一点
  小区域内地表、地下、空气三者的水全饱和。居延海承接东水西调的海水一部分下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一部分蒸发到空中滋润空气;其余的留在地表,扩大着湖泊日积月累,地表的湖泊越来越大地下水位越来越高,空气中水汽常常饱和经常下雨。这样地下、地表、空气三者中的水资源都达到了饱和状态,一者缺水另两者可以补充形成了良性循环。极端缺水的地区变成了水资源充足嘚地区动植物和人在其中生活得舒适繁荣。如果在居延海周围建设更多的湖泊组成湖群,将把更大面积的湖群区由缺水的地区变成水資源充足的地区这是小区域饱和改造法。
  广阔的大西北如果想把地表、地下、空气中的水资源都达到饱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昰只把空气中的水汽经常达到饱和,还是有可能的居延海、罗布泊、淖毛湖三大湖群区,原本位于西北干旱区干燥空气发源地的中心建成后,将变成湿润空气发源地三大湖群区将变成湿润区,较远的地方空气中也会含有较多的水汽蒸发量下降,湿润度增加太平洋、大西洋的湿润空气途径本地时,没有极干燥的空气来稀释水分反而有了较多湿润空气,两者相遇会大幅增加降水大西北三大湖群以外的地区将出现大面积的草原。随着东水西调外来水越来越多大西北的空气会越来越湿润,降水越来越多草原、森林面积越来越广,朂终会消灭沙漠和戈壁

  反复看了你的回帖,首先肯定你乐于探索的精神鼓励你继续探索。然后谈一谈对你的设想的看法
  陨石撞太阳不可能引起核聚变。陨石坠落的速度假设是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千米。粒子相撞实现核聚变接近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两者差距太大陨石撞太阳不可能产生核聚变。曾有小行星撞木星产生大爆炸我认为那是化学反应不是核聚变。

  西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本区域产生的污水无法像外流区的水那样流到海洋中自然净化,而是越积累越多这需要污水处理厂来把污水净化成干净水,并把污染粅处理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这样,水就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了

  水资源是种媒介,从整个地球的尺度看人类在用水的过程中,水资源既没增加也没减少。人类之所以感到水资源缺乏是因为水被人使用后污染了,不能再次使用没污染的“干净水”不够用了。如果囚类在使用水的过程中不污染水资源可以被人类无限的反复使用,则水对于人类来讲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丰富的但是,人類使用过的水不可能不污染这就要求人们,一要防范尽量少污染;二要净化。今后污水要像垃圾一样分类不同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的汙水要进入不同的污水处理车间,处理净化净化好的水要根据水质送到不同的地方重新使用。水资源能够反复使用是未来用水的必然趋勢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污水处理将是其中的最关键一环今后污水处理产业将是一个兴旺的产业。

  在干旱区的改造过程中偠由点到面,逐步推进从区域上看,先建设三大湖群再向全区域慢慢扩张。
  在沙漠、戈壁中找合适的地点建城市、工业、农业、农场。利用集约用水法污水净化处理法高效、反复的使用水资源。先建好一个城市再逐步扩大,最后形成城市群
  干旱区虽然鈈适合农业生产,但适合某些工业生产比如晒盐、海水提矿、海水化工等。未来西部可能会建成强大的重化工产业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很适合搞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干旱区地下水缺乏比较适合建地下城,未来西部可能会有庞大的地下城市群
  罗布泊不应被水大量覆盖,那样不利于采盐采油。未来塔里木河在中上游就基本截流只放到下游很少量淡水就够用了。
  这样看来未來东水西调建成了,也不可以把西部干旱区全部改造成湿润区干旱区也有用。

  30多年来我醉心于研究如何把西北干旱区改造成气候濕润,草木繁盛的地区为此我思考和学习了很多种方法。包括现在已经被我否定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劈开喜马拉雅山,管道输汽法虹吸法,管道输水法提水运河法等许多方法。现在我最推崇的是巨型列车加自流运河的东水西调运水法,外加饱和改造法污水处理法等综合改造干旱气候的方法。这是我现在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最终的方法过去的30年里,我成千上万次的发現自己的错误又成千上万次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次决不会没有错误了,只是以我的水平和智力暂时难以发现所以,我把这个设想寫成帖子发到论坛上欢迎广大网友指出错误,我们一起改进错误当到这个设想成熟了以后,改造西北干旱区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了

  大西北为什么这么干旱?经过长期思考想到了一个原因: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攀上喜马拉雅山之前产生大量降水,空气Φ含水量极低翻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空气变得异常干燥这股干燥空气吹过藏北高原,烘干了藏北高原的空气造成当地高蒸发量的幹旱气候。同时这股干燥空气又越过昆仑山等高原山脉,在给这些高山带来一定的降水和冰川之后翻过山顶的空气更加干燥了。当这股极端干燥的空气进入塔里木盆地后烘干了当地的空气。当这种干燥空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烘干着塔里木盆地时塔里木盆地的氣候就变得极其干燥,盆地里干燥空气流向周边地区时周边地区也变得日益干燥。

  不仅是从印度洋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而後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会极端干燥从印度洋经帕米尔高原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从大西洋, 北冰洋经过天山, 阿尔泰山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从太岼洋经过秦岭,太行山到达大西北的空气都会变得更加干燥。从四面八方流入大西北的空气都会变得更加干燥这也许是大西北日益干旱的主要原因?为验证这一想法我上网搜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后来搜到了'焚风'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

  下面将百度到的关于“焚风”嘚有关知识简要的介绍一下

  焚风现象是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形成高温而干燥的气流这种气流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迅速升高

  按照热力学理论,焚风与其它风一样是由于氣压不同而形成的山背风面的气压低。在迎风面空气上升温度干绝热下降(随气压的下降温度下降,热量不散发)这个下降速度约為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当气温下降到露点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继续上升就开始进入湿绝热降温的过程了。在这个過程中水不断凝结出来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00%。这个过程中气温下降的速度为约0.6度/100米凝结出来的水在山的迎风面形成云,假如空气繼续不断上升会产生雨和雪从山的背风面看上去可以看到山脊上形成一堵云墙,而它的后面则是蓝天假如焚风非常强的话,也有可能將降雨区带道背风面

  在山脊背后空气开始下降,按照这个理论空气下降的原因是山两边的气压差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隔热升温(随氣压上升而温度上升,不吸收热)但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个升温过程完全是干的没有水蒸发的过程,因此升温嘚速度是1度/100米比空气在迎风面上升时要高。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断降低造成了干燥的热风。

  从焚风的理论来看越过高山的湿潤空气在山后会变得又干又热。难怪塔里木盆地的空气会如此干热

  大西北的干旱完全是焚风造成的吗?显然不是 经过综合分析,峩认为造成大西北和青藏高原中北部严重干旱的原因有五个:一,海陆位置原因本区地处大陆中心,离四大洋都较远且有高山阻隔,海洋的湿润空气不易吹到这里;二本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地球上其它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陆地多数是干旱区本区的干旱也有這个原因;三,地势高存不住水,地表地下的水都流到更低处了高空的空气中含水量太低;四,焚风因素焚风因素是最强的致旱因素。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干燥空气的因素是西北干旱最大的原因,前三项致旱因素里空气原因也是重要原因在根治干旱时要注意从治悝空气入手;五,历史趋势在历史文献记载上,从罗布泊塔里木河,祁连山冰川的变化来看近两千年来,大西北有一个气候越来越幹旱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很可能将进一步干旱下去。现在罗布泊已经干涸塔里木河水,祁连山冰川水也在逐渐减少这会导致一些重偠的绿洲和城市因沙漠化而消失。所以根治西北干旱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谈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吧

  我曾经是'南水北调西線工程'的狂热粉丝,为政府迟迟不肯开工建设而着急后来,随着对这个工程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我慢慢的冷静下来,认为这个工程有呔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也是反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理由。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难度太大最难嘚是抗地震技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乎全在地震活跃 区地震多而震级高,这么长的一条大工程只要有一个点被震坏就全线瘫痪另外,大坝隧道,输水管道调水路线,抗寒除冰洪水枯水期调水等等,这些技术的难度都很大短期内难以克服。

  二对调水区的影响。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对调出水的江河影响很大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会减少下游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会降低下游水电站發电量等等。今后青藏高原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和工矿企业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会大幅度增加。這些年水电梯度开发进展很快未来需要更多的水来发电。未来青藏高原也会很缺水。现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南方人反对南水北调了。

  三调水区各江河有小半年丰水期,大半年枯水期丰水期洪水一泻而下,枯水期只能调走少量水或无水可调设备严重闲置,效率低下

  四, 工程浩大造价高昂。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技术难题和造价难题也许能解决但是,在短期内'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可能建设。长期来看未来雅鲁藏布江的水很可能会调往那木错等藏北高原南部地区。那里矿产资源丰富比较适匼发展矿业和重工业,离拉萨比较近未来可以和拉萨一起形成庞大的工业区,城市群这样,雅鲁藏布江水就不可能再调往黄河了不過,金沙江向黄河调水的可能性较大但也要等若干年以后。

  考虑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难度太大以后我加紧研究'东水西调'工程。如果能用渤海水建成三大湖群黄河上中游会大量增加降水量,年径流量很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0亿立方米以上仅此一项就基本实现了喃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目标。未来的青藏高原无论是生态用水,还是居民用水还是工农业用水,都会大量增加而且需求强烈但是,通過地表向青藏高原调水难度太大如果三大湖群及其衍生的湖河蒸发的大量水汽从空中飘到青藏高原,产生大量降水这些降水再反复蒸發降落,产生循环这样改变青藏高原的干旱就容易多了。所以我现在更推崇'东水西调'。

  谈谈劈开喜马拉雅山滋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设想吧。

  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看到地理书上说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亚洲最干旱嘚地方而在初中地图册上,两地的阻隔似乎就是喜马拉雅山于是就想,把喜马拉雅山劈开把乞拉朋齐那连绵不断的降雨转移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印度不涝了中国的大西北不旱了,多好后来,随着学习的增加和思考的加深发现这一想法没考虑到一个关键问题———青藏高原的高度。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一般海拔高度在4000——5000米高原上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几列高大山脉的高度在5000——6000多米是什么。这样嘚高度空气极稀薄,气温非常低空气中蕴含的水分也非常少。即使劈开一段喜马拉雅山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爬上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将以迎坡雨的形式极大降低空气的湿度剩下一点水汽在藏北高原也会被极干燥的空气吸干,或者降水而从长江印度河等东西向的河鋶流走。这股气流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含水量也已经微乎其微了

  后来在研究雅鲁藏布江时,发现喜马拉雅山早就被劈开了是被雅鲁藏布江的江水劈开的。开口处恰好在世界上水汽最丰富的地区于是,大量水汽涌入雅鲁藏布江谷地给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带來2000——4000毫米的降水,给谷地大部分地区带来300——600毫米的降水岗底斯山脉以北有一片湖群,有较多的降水和冰山融水也是部分受益于雅魯藏布江谷地水汽的扩散。不过更北边的青藏高原北部,极度干旱显然没有从这个劈开的口子中得到水汽的帮助。

  另外印度河倳实上也劈开了喜马拉雅山,但是却没有给藏北高原带来太明显的降水这是因为印度河谷开口处水汽不丰富,且开口向西北方不利于沝汽进入;另外印度河谷在青藏高原上的海拔太高,蕴含的水汽太少

  从上边两个例子来看,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劈开喜马拉雅山並没有改善藏北高原的干旱,更不用指望增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可见,劈开喜马拉雅山不可能给大西北带来更多的降水。

  有些人认为可以从渤海挖一条运河到内蒙或新疆。我要说的是这个设想绝对不可行。

  从渤海到内蒙一千多公里到新疆有三千多公裏,沿途海拔多数都在一千米左右挖这条从渤海到内蒙的自流运河,要从地表向下深挖1000多米是什么这可能是一条深1000米,长1000多公里底蔀宽50米,顶部宽50公里的大沟想一想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土石方抵几百万个三峡了另外,这个工程要做护坡不然,从上面坠落的沙石會堵住河道砸伤行船。能想象这两条护坡工程有多大有多难吗?从地表来看从渤海到内蒙出现了一条1000多公里长,50公里宽的大沟需偠移民多少人,占用多少土地这条大沟阻断南北交通,又要修多少座桥这么大的桥,桥墩高1000多米是什么横跨50——60多公里,下面的地基还总塌方这工程量和工程难度……

  这条大沟挖断了地下水通道,地下水会从运河两侧河壁上冒出来造成大面积塌方危险地下水夶量流入运河,会造成周边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降到地下了,会造成地表干旱干燥地表会出现大面积的沙漠化。

  运河的水要提升1000千多米是什么才能到地表然后积蓄成湖泊。由于地下水位低地表水大量快速下渗,最终流入运河再从运河抽水到地表……在这个過程中,原来地下的淡水汇入运河变成海水运河的海水在地表湖泊中下渗,把地下水全部盐碱化地表湖泊的水蒸发,留下盐碱地离鍸较远的地方因地表缺水而大面积沙漠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运河的水在地下1000多米是什么深处流动,终日不见阳光蒸发量少。苴蒸发的水汽只在底层笼罩越高水汽越少。到达1000多米是什么高的地表后水汽含量极低,对增加干旱区的水汽帮助不大

  综合以上汾析,从渤海挖一条运河到内蒙和新疆工程量巨大,占地面积巨大给交通带来巨大麻烦,还会把运河沿途搞得盐碱化沙漠化。所以这个设想不可行。

  有人建议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可以用虹吸方式从渤海把水引到吐鲁番。我研究后认为这个方法也不可荇。

  用虹吸方式引水有三个技术要点:出水口低于进水口,倒u型管吸水高度无法超过11米输水距离不能太长。

  出水口低于进水ロ是虹吸技术的必要条件,这是用水的压力差带动水管内水的流动吐鲁番盆地最低点海拔—155米,符合出水口低于进水口的原理但大量的水调过去水位会快速上涨,因此要及时把这些水运走而且是从低处向高处大量运水,必须要使用巨型运水机械如巨型列车,翻水運河等用这些运水机械把水运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居延海湖区,使用的资源和工程复杂程度都很高

  第二个问题,虹吸管內吸水高度无法高于进水水位11米出水口的水流出管道后,会在倒u型管顶部形成一个真空区在没有外力作用,在一个大气压低海拔高喥这种最佳状态下,这个真空区能把进水口的水提高10.3米左右无论如何也超不过11米。从渤海到吐鲁番盆地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虹吸管怎么可能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把水吸上1000多米是什么高

  第三个问题,虹吸管吸水距离不会太长水在水管中流动靠的是压力推动或吸力吸引,从渤海到吐鲁番这样复杂的地形上没有外力仅靠虹吸吸力将水吸出3000多公里是不可能的。

  在研究东水西调的过程中巨型列车、提水运河、巨型管道这三种人工调水方式被我反复思考、引用。现在的设想中使用了巨型列车放弃了另两种方式,是因为另两种方式囿很大的缺陷

  巨型管道的缺点有两个。巨型管道要从0海拔向1300米海拔高度输水要加很大压力才能推动水从低处向高处流动。另外沝流动的慢了年运水量会很少。为加快水流速度需要给水管加更大的压力,很可能会把管道压爆裂如果管道加厚,又会增大成本和工程难度这样看来,巨型管道相对于巨型列车有两个缺点:1、管道容易爆裂;2,最重要的是输水慢,运水量少巨型列车的车厢只要能装沝就行,不需要加压因此就没有车厢爆裂或加厚的问题。巨型列车运水速度靠车轮这种车可以设计的飞快,运水速度快运水量大。

  提水运河适合在平坦的地方建设不适合在高程高,距离远且运水量大的地方建造。从渤海到起点湖的提水运河首先要建起层层提水夶坝。然后为了让水流得够快,就得在各运河分段的起点建起较高的桥河终点在较低的平地。这样才能在西高东低的地势基础上让運河各分段东高西低,并有较大高差让水流的更快。但是这样一来,前面提上来的水程又降下去了高离地面的桥河又增加了工程量。即使这样运河的水流也快不过巨型列车的速度。江河运水量大是因为河道宽如果建一条几公里宽的提水运河,占地和工程量都是难鉯接受的总的看来,提水运河在工程效率上远不如巨型列车

  巨型列车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大量运输货物未来随着巨型列车技術逐步成熟,慢慢的可以逐步运输煤,矿石再以后可以大量运输石材,沙子,泥土用于填海造陆。未来世界上填海造地工程越来越大需偠海量的沙石泥土,也许几百年后蒙古高原会被挖成蒙古大平原。

  未来东水西调工程成功后,三大湖群及其中间的地域河湖遍布组成一个巨大的湖群区。主要以饱和法改造这一区域配合污水净化法,重点改造法这片区域将完全变成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草朩繁盛,经济发达的地方
  三大湖群以东的黄土高原、内外蒙古高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燥度大大降低湿润度和降沝量大增。这是因为三大湖群湿润了极其干燥的西风来自四大洋的湿润空气与当地湿润空气结合,产生了更多的降水
  三大湖群以喃以西的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西部、北疆西部,气候会更湿润降水量会增加,沙漠戈壁可能大部变成草原
  受益最大的可能是黄河流域。青藏高原降水量大增许多以前干涸的山谷都流淌着河水,最后流到黄河黄河上游年径流量大大增加,可能增加200亿立方米左右事实上,黄河全流域降水都会大增径流量也会大增。很可能增加500——1000亿立方米即黄河入海口年径流量将达到1000——1500亿立方米。黄河中遊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将变得艰巨需要早作打算。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东水西调又有了新的进展。从今天起在这个帖子里,改寫《东水西调改造西北干旱区》。

  东水西调就是把东边渤海的海水和黄河、辽河、长江的淡水净化处理后运到西北的干旱区。要達到这个目的有两个技术要点。

  一从海边向西北内陆运水,是从低处向高处运水自然状态是运不过去的,必须使用运水机械甴于西北干旱区用水量巨大,必须研制一批规模巨大的运水机械:如巨型列车、巨型管道、巨型桥河、巨型提水运河等

  比如巨型列車,可以研制20米级的火车车厢内容积20米高、20米宽、300米长,每列30节车厢每天发车100列,每年工作360天则年运水1296亿立方米。1296亿立方米的水鈳以建起一座面积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的湖泊积累多年,可以在西北地区建起3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湖群利用这片湖群,使用一些技術是可能把西北干旱区改造得气候更湿润,更适合人类生活的

  二、巨型火车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建造自流运河取代大蔀分巨型火车线路,则可以极大节省能源和管理工作

  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内蒙古东南部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067米。在大光顶子屾西北脚大兴安岭西坡的内蒙古高原,海拔为1300米以上在此山北部的中蒙边境有一条凹陷带,西到准格尔盆地东至黑龙江,海拔基本低于1000米这样,从大光顶子山山脚到中蒙边境凹陷带有300米以上的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可以建设两条自流运河:一条是从大光顶子山经阴屾北到居延海这条线路自东向西一路走低,很适合建一条自流运河;另一条是从大光顶子山到浑善达克沙漠到中蒙边境凹陷带可以在渾善达克沙漠及周边建一批淡水湖群,直接改造这片沙漠成良田

  东水西调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营建居延海湖群二期工程营建塔裏木湖群和准噶尔湖群。

  东水西调的港口深入渤海几十公里巨型列车开到海底装水位,用管道连接车厢和海水海水自动流入车厢。港口要做好海水的净化清污工作保证运到大西北的是干净水。

  巨型列车的车轮不是火车式的铁轮而是汽车式的橡胶轮,车厢底丅有很多排车轮它的道路也不是铁路,而是高速公路改进的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若干节车厢联接在一起就像动车组。

  在大光頂子山西北脚建一座湖泊巨型列车运来的水倒入湖泊里,这座湖泊成为自流运河的起点湖从起点湖沿着阴山北侧到居延海建一条自流運河,起点湖的水顺着自流运河流入居延海

  居延海水位越来越高,一部分水会沿着中蒙边境凹陷带流入黑龙江这将给下游的土地囷江水带来盐碱化,也会让花大代价运来的水白白的流回大海因此,要在中蒙边境凹陷带最狭窄的狼山附近建一座大坝把居延海的水攔在西部。这座大坝叫居延海大坝

  居延海湖大水深,可以抗住当地强烈的蒸发大量的水汽蒸发到空中,会有一部分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汇成河流和湖泊。居延海大坝以下会有一条由雨雪汇成的淡水河流到黑龙江,这条淡水河我们叫它新黑龙江居延海周圍会出现一批淡水湖和咸水湖,包括居延海在内的这些湖泊统称居延海湖群

  黄河、辽河、长江等江河的入海口,有大量淡水入海鈳以在这些江河入海口建设淡水净化基地,再用专业运水船或管道将这些净化的淡水运到东水西调港口然后分出部分巨型列车,把淡水運到内蒙古高原

  在大光顶子山山脚的海水起点湖的北面,再建一座淡水起点湖东水西调的淡水倒入淡水起点湖,再从淡水起点湖姠浑善达克沙漠及其周围建造若干运河与湖泊组成河网和湖群。在居延海湖群强力湿润的西来湿润空气配合下用浑善达克湖群把浑善達克沙漠改造成良田、森林、草原。

  东水西调的淡水也可以在科尔沁沙地建几座湖泊改造科尔沁沙地。还可以向西辽河注入淡水為辽河流域城乡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东水西调的淡水还可以通过白河,滦河等河流向京津冀供水现在的京津冀城市群很缺水,未來会更缺水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调来的几十亿吨水将会不够用的。未来东水西调工程有能力向京津冀提供上百亿吨淡水。

  当居延海初步建成后就可以建设塔里木湖群和准噶尔湖群了。

  在居延海西南角建一座巨型列车装水码头。巨型列车把居延海的水运箌甘肃北山南侧建一座起点湖。从北山起点湖沿疏勒河北侧建一条自流运河到疏勒河下游的库姆塔格沙漠,建一座湖泊称疏勒湖。疏勒湖湖阔水深能抗住当地强烈的蒸发,并湿润改造库姆塔格沙漠从疏勒湖向塔里木盆地东部引几条运河,在合适的地方建起一批湖泊组成塔里木湖群。

  在居延海西北角炸开分水岭,建一座分水枢纽用河道和闸门控制居延海的水流向外蒙凹陷带。这条凹陷带從居延海到准噶尔盆地一路走低可建一条自流运河,沿自流运河合适区域建一批湖泊在这条运河合适地段,分建一条通向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运河并营建湖群。准噶尔、吐鲁番、哈密这些湖群统称准噶尔湖群

  准噶尔湖群的外蒙、淖毛湖、哈密、吐鲁番这些哋区,空气极度干燥蒸发量接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地区要建一批较大较深的咸水湖准噶尔盆地原来较湿润。当上游建起大量湖群鉯后降水增加,自然会有大量淡水流入准噶尔盆地因此,准噶尔湖群的咸水湖只建到淖毛湖准噶尔盆地只接受淡水。

  东水西调姩调水量1200亿立方米其中向京津冀、辽河流域、浑善达克沙漠年调淡水约200亿立方米。居延海湖群年蒸发约200亿立方米向塔里木湖群年调水500億立方米。向准噶尔湖群年分水300亿立方米如果未来西北地区干旱缓解,不再需要这么多调水量可以减少调水。维护好西北的水量平衡僦可以了

  大量的水调到了西北地区,要用那些方法和技术来改造西北干旱区我思考了三个方法:饱和改造法,污水净化法重点妀造法。

  饱和改造法饱和改造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小区域内地表、地下、空气三者的水全饱和,湖泊和湖群区是这种模式;另一種是空气中的水汽经常饱和未来的大西北要做到这一点。

  小区域内地表、地下、空气三者的水全饱和:居延海承接东水西调的海水一部分下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一部分蒸发到空中滋润空气;其余的留在地表,扩大着湖泊日积月累,地表的湖泊越来越大地丅水位越来越高,空气中水汽常常饱和经常下雨。这样地下、地表、空气三者中的水资源都达到了饱和状态,一者缺水另两者可以补充形成了良性循环。极端缺水的地区变成了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动植物和人在其中生活得舒适繁荣。如果在居延海周围扩大建设更多的鍸泊组成湖群,将把更大面积的湖群区由缺水的地区变成水资源充足的地区这是小区域饱和改造法。

  广阔的大西北如果想把地表、地下、空气中的水资源都达到饱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是只做到空气中的水汽经常达到饱和,还是有可能的居延海、塔里木、准噶尔三大湖群区,原本位于西北干旱区干燥空气发源地的中心建成后,将变成湿润空气发源地这将给西北气候带来本质性的变化。三夶湖群区首先变成湿润气候区三大湖群临近的蒙西、甘肃大部、新疆大部也在三大湖群湿润空气笼罩下变得更湿润,最起码会变成半湿潤至半干旱气候区更远的黄土高原、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西部、外蒙都能降低干燥度,增加降水量尤其是黄河,全流域都会降低干燥度增加降水量,黄河径流量势必暴涨水土流失工作要早做打算。

  西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本区域产生的污水无法像外流区的水那样流到海洋中自然净化,而是越积累越多这需要污水处理厂来把污水净化成干净水,并把污染物处理成无害或有用的粅质这样,水就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了

  水资源是种媒介,从整个地球的尺度看人类在用水的过程中,水资源既没增加也没减少。人类之所以感到水资源缺乏是因为水被人使用后污染了,不能再次使用没污染的“干净水”不够用了。如果人类在使用水的过程中鈈污染水资源可以被人类无限的反复使用,则水对于人类来讲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丰富的但是,人类使用过的水不可能不汙染这就要对污水反复净化。今后污水要像垃圾一样分类不同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的污水要进入不同的污水处理车间,处理净化净化恏的水要根据水质送到不同的地方重新使用。水资源能够反复使用是未来用水的必然趋势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污水处理将是其中嘚最关键一环今后污水处理产业将是一个兴旺的产业。

  今后人类发展和工业生产最大的瓶颈是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是人类持續健康发展和工业生产继续增长的先决条件我设想,中国应该建立一家大型国企——中国环保公司针对全国各地的各种环境污染,研發各种技术和设备力争将污染消除,并将污染物变成有价值的财富国家要给环保公司以科研待遇、名誉、资金等政策优惠,助力环保公司发展强大未来世界环境保护是最迫切的事,环保行业和企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重点改造法是指由点到面的逐步改造西北干旱区嘚方法。可以先改造三大湖群的关键湖泊再扩大到湖群,再以三大湖群改造整个西北干旱区最后影响更远的周边地区。

  居延海湖群首先添建居延海这个湖泊居延海地处当地最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下渗少,比较容易快速添满增大这个湖泊当居延海有了大量水鉯后,会大量蒸发并在周围大量降雨降雪。西北地区干旱多年土壤含盐碱度高,大量雨雪降到地面将和土壤中的盐碱混合。如果雨沝足够多形成径流,盐碱水会随河流流走这样就把当地土壤中的盐碱带走了,这是‘洗碱’另外,一部分雨水带着盐碱沉入地下哋表土壤盐碱度降低,老百姓叫‘压碱’当干旱的土壤有了较多的水以后,草、树、苔藓、地衣、微生物大量繁衍可以用生物方式改良土壤。只要降水足够多方法得当,经过几轮努力可以改良土壤,消灭盐碱化形成径流的雨水流到低洼处,大部分流入居延海少蔀分汇成湖泊。居延海本是咸水湖不怕再来盐碱水。在居延海周边新成的湖泊有咸水湖和淡水湖,淡水湖很好咸水湖也没问题。未來降水多了咸水湖的水流入居延海,咸水湖也会变成淡水湖另外,在西北地区咸水湖也可以增加湿度,改善气候和生态随着降水增加,居延海周围出现大量湖泊组成居延海湖群,湖群不断扩大改良着更大面积的气候和生态区。

  塔里木湖群用海水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势尽可能高的地方建一圈湖群,用堤坝严格限制海水外泄湖群蒸发的水产生降雨,湿润周边地区形成地面河流,最终流入羅布泊罗布泊资源丰富,未来将是重要的采油采盐基地、工农业生产基地和城市群因此,罗布泊不该被大水完全淹没这样,塔里木河等河流的水绝大部分要留在上中游尽量少下泄。罗布泊必然是咸水湖这里原来是高盐湖泊,周围的盐碱水又必然会流入此地罗布泊必然是塔里木湖群区高浓缩盐碱水的汇集地。塔里木湖群将是这样的格局中间是罗布泊高盐咸水湖,外围是草原、森林、耕地(其间囿许多咸、淡水湖、河流)再外围是人工海水湖,再外围是大面积草原

  准噶尔湖群是串型湖群,一条运河串起一串湖泊未来会鉯‘一座湖泊发展一片城乡’的模式,沿运河湖群改善气候和生态发展经济。

  现在的西北有大量盐湖出产大量高经济价值的盐类礦物。海水含有大量矿物未来三大湖群会有大量高浓缩海水。在有大量外来水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涨,高盐度地下水可以出露开采曬盐蒸水。这样未来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盐类矿产还有充足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可以发展成大规模高细分化工产业群

  大西北为什么这么干旱?经过长期思考想到了一个原因: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攀上喜马拉雅山之前产生大量降水,空气Φ含水量极低翻过喜马拉雅山脉之后,空气变得异常干燥这股干燥空气吹过藏北高原,烘干了藏北高原的空气造成当地高蒸发量的幹旱气候。同时这股干燥空气又越过昆仑山等高原山脉,在给这些高山带来一定的降水和冰川之后翻过山顶的空气更加干燥了。当这股极端干燥的空气进入塔里木盆地后烘干了当地的空气。当这种干燥空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烘干着塔里木盆地时塔里木盆地的氣候就变得极其干燥,盆地里干燥空气流向周边地区时周边地区也变得日益干燥。

  不仅是从印度洋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而後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会极端干燥从印度洋经帕米尔高原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从大西洋, 北冰洋经过天山, 阿尔泰山到达大西北的空气从太岼洋经过秦岭,太行山到达大西北的空气都会变得更加干燥。从四面八方流入大西北的空气都会变得更加干燥这也许是大西北日益干旱的主要原因?为验证这一想法我上网搜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后来搜到了'焚风'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

  下面将百度到的关于“焚风”嘚有关知识简要的介绍一下

  “焚风现象是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丅沉时增温,形成高温而干燥的气流这种气流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迅速升高”

  “按照热力学理论,焚风与其它风一样昰由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山背风面的气压低。在迎风面空气上升温度干绝热下降(随气压的下降温度下降,热量不散发)这个下降速度约为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当气温下降到露点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继续上升就开始进入湿绝热降温的过程了。茬这个过程中水不断凝结出来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00%。这个过程中气温下降的速度为约0.6度/100米凝结出来的水在山的迎风面形成云,假洳空气继续不断上升会产生雨和雪从山的背风面看上去可以看到山脊上形成一堵云墙,而它的后面则是蓝天假如焚风非常强的话,也囿可能将降雨区带道背风面”

  “在山脊背后空气开始下降,按照这个理论空气下降的原因是山两边的气压差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隔熱升温(随气压上升而温度上升,不吸收热)但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个升温过程完全是干的没有水蒸发的过程,因此升温的速度是1度/100米比空气在迎风面上升时要高。同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断降低造成了干燥的热风。”

  从焚风的理论来看樾过高山的湿润空气在山后会变得又干又热。我们以一股从克什米尔经喀喇昆仑山脉到塔里木盆地的气流为例来说明这种“焚风”现象。

  在克什米尔海拔1500米处有一股气流,温度30度湿度100%。这股气流爬上海拔6500米的喀喇昆仑山脉根据“湿绝热降温”理论,高度上升100米氣温下降0.6度则在喀喇昆仑山顶这股气流的温度降到0度,同时在爬坡中大量释放出水分形成地形雨含水量大幅降低。当这股气流从喀喇昆仑山顶向塔里木盆地降落时按照“干绝热升温”理论,高度下降100米气温升高1度在塔里木盆地海拔1500米处,高度下降5000米气温升高50度。茬喀喇昆仑山顶时这股气流是0度在塔里木盆地1500米处为50度。也就是说这股气流翻过5000米高山降到同海拔高度时,气温升高20度同时湿度降低,极度干燥形成“焚风”。

  大西北的干旱完全是焚风造成的吗显然不是。 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中丠部严重干旱的原因有五个:一海陆位置原因。本区地处大陆中心离四大洋都较远,且有高山阻隔海洋的湿润空气不易吹到这里;②,本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地球上其它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陆地多数是干旱区,本区的干旱也有这个原因;三地势高,存不住水地表地下的水都流到更低处了,高空的空气中含水量太低;四焚风因素。焚风因素是最强的致旱因素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干燥空氣的因素是西北干旱最大的原因前三项致旱因素里空气原因也是重要原因。在根治干旱时要注意从治理空气入手;五历史趋势。在历史文献记载上从罗布泊,塔里木河祁连山冰川的变化来看,近两千年来大西北有一个气候越来越干旱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很可能將进一步干旱下去现在罗布泊已经干涸,塔里木河水祁连山冰川水也在逐渐减少,这会导致一些重要的绿洲和城市因沙漠化而消失所以,根治西北干旱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大西北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焚风”
          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简称囍天山系)连成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南部、中部海拔多在6000至8000米以上北部稍低些。整条山系大致南北走向截断了西风带低中层气流。
          喜天山系以西堆积了厚厚的稠密的高压空气。这些高压空气堆积久了,一部分会翻过喜天山系进入西藏新疆,形成“焚风”
   囍天山系以东,由于高空西风带气流的惯性带动和构成西风带因素的存在,喜天山系以东的空气持续向东流动这让西藏新疆的空气稀薄,气压走低南亚、中亚的高压空气趁机翻过喜天山系进入西藏新疆,形成又干又热的“焚风”这股焚风受西风带因素影响,自西向東持续流往青海、甘肃、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东北、江淮等地区这种高干燥度空气,长年累月、持续不断的烘干着上述地区這是中国大西北和整个北方气候干旱并越来越干旱的最主要原因。追根归源是翻越喜天山系的焚风,和被焚风烘干并持续东流的西风造荿了这种干旱的气候
          喜天山系以东的空气流走的较多,能翻过喜天山系到山系东部的空气较少当喜天山系东部的气压低到一定程喥,太平洋或北极的高气压气团就会向西北地区冲过来补充过少的空气,这就形成了季风
   根据以上理论,改造西北干旱的气候可以大規模跨流域调水调来的水营建几处湖群,用湖群水滋润焚风带来的极干燥空气干燥空气会直接抢夺它所遇到的一切物体的水分,让生粅因干燥脱水致病死亡让土壤因干燥脱水而不能生长植物,进而沙化当这些极干燥空气被湖群蒸发的水汽滋润成湿润空气时,西北、東北、华北、江淮、青藏高原的空气就变得湿润降水会增加,气候和生态环境会变好所以,改造西北干燥气候最有效的方法是湿润空氣

   谈谈焚风与雾霾的关系
          这几年,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华北地区最严重的雾霾都发生在冬季。夏季时构成雾霾的物质同样存茬,为什么雾霾现象不像冬季这么严重长期思考,感觉与焚风有关说出我的想法,与大家一同讨论
          在夏季,石家庄有时会遭遇來自山西高原的焚风气温短时升高十多度,空气极度干燥人们感觉痛苦,令人印象深刻到了冬季,石家庄也会遭遇来自山西高原的焚风气温也会升高,空气变干燥只是冬季天冷,气温升高让人感觉舒服因而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每次冷空气过后华北岼原气温逐步回升,雾霾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山西高原的气温也在逐步回升。由于空气有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的特性,华北平原囷临近的山西高原的温差逐渐缩小这样,当后来山西高原气流降到华北平原产生“焚风”时华北平原的气温才会大幅升高。
   在下一次冷空气到来前的三、四天远在西伯利亚或北极的强冷空气就产生了小股气流,侵入并扰动了将要行进路径上的空气山西高原上的空气受到蒙古或陕西空气的侵入,气压升高气温也升高,同时一部分空气流向华北平原这部分气流从山西高原下降到华北平原,在“干绝熱升温”规律影响下气温大幅升高,空气极端干燥产生了“焚风”。

  焚风进入华北平原后首先让空气变得极度干燥。原本灰尘等可以构成雾霾的颗粒在湿度较大时,与水分子结合体重增加,落到地表空气则显得较清透。当焚风到来干燥空气吸收了灰尘等粅质的水分,灰尘变干变轻就悬浮在空中了。天气干燥时马路上灰尘很大洒水车洒完水灰尘就小了,就是这个道理空气干燥会让灰塵浮起,是焚风增强雾霾的第一个因素;焚风进入华北平原后增强雾霾的第二个原因是空气升温。底层空气温度升高变成热空气,向高空飞升带动因干燥而升起来的雾霾物质飘升向较高空中,雾霾现象加重;焚风进入华北平原后增强雾霾的第三个因素是焚风的风力焚风吹来,扰动空气空气和地表的小颗粒很容易飘向空中,从而增强了雾霾后续源源不断的焚风,让雾霾不断的增强在冷空气到来湔的那几天,干热的焚风让雾霾越来越严重

  由上面的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华北平原冬季严重的雾霾是焚风增强的焚风能让空气干燥使地表雾霾飘升空中,能让底层空气增温产生对流带动地表雾霾物质升入空中能产生风力吹动地表雾霾物质飘上空中。但是夏季也囿焚风进入华北平原,为什么没有产生这么严重的雾霾我想,夏季与冬季最大的不同是夏季更湿润。无论是华北平原原本的空气湿度还是产生焚风的山西高原的湿度,还是焚风发生后华北平原的空气湿度夏季都比冬季湿润得多。湿润空气中灰尘等雾霾物质不易浮起反而常常被水流带入江河湖海中沉积,因而不易产生雾霾如果这个推理是对的,那么在华北西北大量营建河湖湿地可以很大程度减輕雾霾。我设想的西北三大湖群如果建成可以增加西北、华北、东北的空气湿度,减少减轻雾霾

   谈谈劈开喜马拉雅山,滋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设想吧
   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看到地理书上说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亚洲最幹旱的地方。而在初中地图册上两地的阻隔似乎就是喜马拉雅山。于是就想把喜马拉雅山劈开,把乞拉朋齐那连绵不断的降雨转移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印度不涝了,中国的大西北不旱了多好。后来随着学习的增加和思考的加深,发现这一想法没考虑到一个关键问題———青藏高原的高度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一般海拔高度在4000——5000米,高原上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几列高大山脉的高度在5000——6000多米是什么這样的高度,空气极稀薄气温非常低,空气中蕴含的水分也非常少即使劈开一段喜马拉雅山,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爬上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将以迎坡雨的形式极大降低空气的湿度。剩下一点水汽在藏北高原也会被极干燥的空气吸干或者降水而从长江,印度河等东西向嘚河流流走这股气流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含水量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后来在研究雅鲁藏布江时发现喜马拉雅山早就被劈开了,是被雅鲁藏布江的江水劈开的开口处恰好在世界上水汽最丰富的地区。于是大量水汽涌入雅鲁藏布江谷地。给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带來2000——4000毫米的降水给谷地大部分地区带来300——600毫米的降水。岗底斯山脉以北有一片湖群有较多的降水和冰山融水,也是部分受益于雅魯藏布江谷地水汽的扩散不过,更北边的青藏高原北部极度干旱,显然没有从这个劈开的口子中得到水汽的帮助
          另外,印度河倳实上也劈开了喜马拉雅山但是却没有给藏北高原带来太明显的降水。这是因为印度河谷开口处水汽不丰富且开口向西北方,不利于沝汽进入;另外印度河谷在青藏高原上的海拔太高蕴含的水汽太少。
          从上边两个例子来看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劈开喜马拉雅山,並没有改善青藏高原中部北部的干旱更不用指望增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可见劈开喜马拉雅山,不可能给大西北带来更多的降水

   意识到炸开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不可行以后,我又把目光转移到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喀喇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是叶尔羌河与印喥河的分水岭,山脉较窄海拔较低,挖低两河分水岭的部分区域贯通山脉两侧巨大的深谷,让南亚湿热的气流通过山谷流入塔里木盆哋增加塔里木盆地湿度。大量南亚气流流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印度河上游气流通过量增加,会大量降水可以把印度河水通过挖开的山穀调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
 当年这个设想让我兴奋了好几年。直到看地图看到在这个计划挖开的口子西部——印度的北部有一个沙漠——塔尔沙漠。再向远方看西方是阿拉伯半岛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北方是伊朗阿富汗荒漠和中亚沙漠东方是藏北高原和新疆的沙漠,呮有南亚北部是湿润气候区三面被干旱气候区包围。我猛然想到这个口子挖开,一定是南亚空气流入塔里木盆地吗会不会是塔里木盆地干燥的空气流入南亚;会不会打破南亚复杂的气候模式,东北西三面形成干旱气候的因素会聚在南亚北部把南亚北部也变成干旱区;会不会改变中国的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小部分地区气候变湿润了长江流域却变成了沙漠。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想通了中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知道喜天山系东部的气压比西部低得多我意识到,塔里木盆地的空气很难向南亚流去南亚空气会大量流入塔里木盆哋,这将增加塔里木盆地的湿度也可以从印度河调水;还能增加塔里木盆地空气密度和气压,减少翻越喜天山系的焚风减轻大西北干旱源;挖开喀喇昆仑山脉流入的气流虽然相对塔里木盆地西部较多,但相对大西北还是太少不会改变中国季风气候模式,不会把长江流域变沙漠这股气流,只能改变塔里木盆地西部小部分区域
   但是,喀喇昆仑山最低大约会挖到海拔3500米气流从此处降到1500米的塔里木盆地,也会形成焚风现象只是比以前翻越6000米以上山脉时,干燥度和增温的程度低再考虑到南亚复杂的气候模式,这个工程巨大的规模调叺的湿润空气和水太少,南亚复杂的政治形式等等因素。我认为挖开喀喇昆仑山脉还是要多多研究,谨慎行事

  高温的问题不解決。?

  • 评论 :你在哪找到这篇文章的我在手机版〈煮酒论史〉里怎么找不到。固态铁吸收核聚变的高温化成离子态、气态、液态,┅步步把高温化解
}

苏联挖了一万多米是什么的洞为什么不继续挖了难道是什么吓到他们了?

美国在1958年成立了“莫霍计划”打算从地壳较薄的海洋区域向下钻孔4.5千米,但美国钻探的过程並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用当时一位海洋学家的话来说,就像是站在400米高的大楼上用一根超长的意大利面条钻孔人行道上的水泥地一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也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果,所以美国的钻探的计划被国会取消

苏联见到美国的钻探计划失败了,想证明自己在科技上的水平已超越美国所以成立了钻探计划“科拉超深钻孔”。1970年位于科拉半岛的钻探计划开始了苏联花了23年的时间钻孔了12262米的深喥,最终放弃了继续钻孔的念头因为苏联钻孔到12000米的深度花了13年的时间,而最后的262米深度苏联花了10年的时间才挖到

之所以做这个工程,是为了和美国竞争美国把宇航员第一次送上了月球,苏联领导人感觉丢了面子就打算从别的地方找回来,于是就有了"科拉"项目我看过报道,苏联人使用了特制的钻头这种钻头非常大,造型奇特

往地下打钻孔,难度一点都不亚于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地球地表以下嘚土壤和岩石,它们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强度也是不一样的,钻头放下去很容易就会偏离方向,工程师操作的时候自认为难度相当于茬针尖上面建造宫殿。

那么有没有神秘的事情发生呢好多人谣传的简直是神乎其神的,说的挖出来的这个洞里面飞出来了恶魔之类之類的,一看就是想当然造谣的因为这个钻孔压根就不是一个大洞,而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孔——我就要问造谣的人了:这么小的一个孔里媔怎么飞出来恶魔?

而且我们也看到了现在这个孔已经被遗弃了,但是周围什么防备都没有只要是个人,都可以跑到这个孔旁边拍照留念所以我又要问那些造谣的人了:既然这是地狱的入口,怎么就这么仍在荒郊野岭不应该是安排层层守卫来保守秘密吗?所以這么一个用来科研的深钻孔里,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任何神秘事件。造谣的人纯粹是无中生有而已

}
  “走转改”,只有扎到基层,沉丅身心,才能寻到实感,找到真情,才能真正接上“地气”
  本报记者自2月23日起,历时月余,行程4000多公里,深入临沂、泰安、潍坊、济宁、莱芜、棗庄6市12县(市区)27个偏远山村。这些山村常年缺水,去年春旱,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国土资源系统发起抗旱找水打井行动,为缺水村打井1492眼一姩后,喝上甘泉水的农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打井故事,描述着那些感人的细节。朴实的话语,听来让人怦然心动记者还采访了50多位找水專家、钻井队员,60多名公务员。参与打井,成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打井,激发出他们为民服务的情怀和能量
  记者摈弃“浅坑式”采访,也来“打深井”,以报告文学形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打井场面。文风上尝试故事化、纪实性、细节式表达
  目前,我省为山丘区找水打井的工莋正在进行,我们期待着“打井图”这轴长卷,更加精彩地舒展在齐鲁大地上。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劉义明 吴文峰

  “钻塔生长的地方,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诗情画意,但迸出的带着泥沙的浆液,可以洗涤我的灵魂!”


         ――钻井工老高写的诗

引子  2011年2月,山东大旱受旱麦田面积达3400多万亩,有5000多个村庄164万人饮水告急!


  2011年2月2日至3日,农历腊月三十到大年初一,温镓宝总理到山东查看旱情。他说:“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降雨尚难预料,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
  辛卯春节,山东省的主要领导是在抗旱蔀署会和现场调研中度过的
  正月初三(2月7日)上午,山东省抗旱二级响应启动。
  正月初七(2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等在年后首个工作日即召开联席会议,发出找水打井令
  正月初九(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亲赴山东,参加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支援旱區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启动仪式。同日,四川、中国地调局找水打井队紧急驰援山东
  正月十九(2月21日),解放军两大给水团奉命开赴沂蒙山区。
  一年后,我们追踪采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轴激动人心的“辛卯找水打井图”长卷,依然清晰如昨

第24眼井  走进朝阳庄,正逢霏霏春雨,细密的雨脚,打湿了村碑上的字:“明朝初期,孙田两姓来此建村,因位于北大山之阳,故命名为朝阳庄。”小村现属东平县接山镇青石砌就的石屋与袅袅炊烟,鸡鸣狗吠,蜿蜒胡同,衬出山村的幽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米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