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斜方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臀大肌,肱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起止和作用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幾乎占总体重的50%,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可能生成激痛点这些激痛点会传导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大部分的肌肉都很狡滑每块肌肉的損伤都不是在本部位岀现疼痛而是向身体其他部位传导,所以我们讲痛处(痛点)绝对不是根源所在当代医学院教学,医院的治疗在讨論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根源时对肌肉特别是对激痛点的关注微乎其微他们通常关注的是骨骼,关节滑囊和神经。所以患者一但去医院拍片或CT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骨骼关节没有问题那大夫会告诉你没病,既使有痛苦也只能借助止痛药来解决疼痛随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不说大家也会明白,只要有人类那就会有疼痛。而肌筋膜松解术被奉为治疗疼痛的圣经是一种基层适宜技术,这种技术含金量高履盖全身疼痛都会涉及,易学易懂一般人经过一次培训既可掌握大部分内容,为你在临床解决疼痛新的技術

疼痛处方,如何划分各部位什么是肌筋膜,肌筋膜松解的特点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的区别治病各論。肌筋膜松解术全程纯针灸疗法不烤电、贴敷药物等附加治疗,见效极快课程还包含一些正骨手法,长短腿罗圈腿,骨盆矫正等!

肌筋膜松解术特点:损伤小、见效快、治疗次数少、安全可靠对冷、麻、凉、痛等全身各关节屈伸不利等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往往可以达到瞬间解除的效果易学易懂。

颈源性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第一颈椎,颈部松解体位头颈部标志点,耳鸣治療头后大、小直肌损伤,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胸锁乳突肌损伤,咬肌和颞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损伤,头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二腹肌项韧带损伤,上项线、下项线、项平面的定义斜方肌的解剖,斜方肌损伤斜方肌综合征,斜角肌综合征斜角肌治疗,落枕肩胛提肌损伤,肩胛提肌颈椎病引起的相关病症。

(二)肩、背、臂部上肢疾病:

肩胛骨的重要性冈上肌损伤,冈上肌冈下肌,冈下肌损伤小圆肌,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肱二头肌,大圆肌损伤大圆肌,肩胛下肌大、小菱形肌损伤,小菱形肌三角肌,喙肱肌肱肌,上后锯肌损伤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四边孔综合征四边孔综合征治疗点,胸廊出口综合症肱三头肌损伤,肱三头肌P1肱三头肌P2点、外侧头,肱三头肌肩部疼痛汇总,肩周炎肩关节前屈(上举),肩关节水平内收(搭肩)肩关節伸(摸背),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内旋,肩关节外旋肩周炎,肩部运动疼痛分析网球肘,旋前圆肌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肘部关节屈伸不利手伸肌,肱桡肌旋后肌,指伸肌掌长肌,前臂屈肌扳机指,前臂相关肌肉总结手部疾病等。

锁骨下肌及损伤胸大肌及损伤,胸小肌肋间肌,胸骨肌前锯肌,浅层胸腰椎旁肌深层胸腰椎旁肌牵拉,躯干背伸躯干前屈,軀干侧曲躯干旋转。

腹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竖脊肌损伤,腰部僵硬的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髂腰肌损伤,髂腰肌腰大肌,腰方肌及损伤腰椎管狭窄,腰痛症状分析髋关节屈及伸,髋关节内收髋内旋、外旋、展。

臀上皮神经损伤臀大肌及损伤,臀中肌及损伤莫顿足,臀小肌及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梨状肌治疗点梨状肌,骶結节韧带损伤股神经卡压综合症,骶髂关节紊乱综合症

股四头肌损伤股直肌、股中肌,股四头肌之股外侧肌股内收肌及损伤,股内收肌症状总结耻骨肌,缝匠肌及损伤阔筋膜张肌,腘绳肌及损伤股后肌群,腘肌髋关节部位的疼痛汇总,臀部疼痛汇总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屈膝伸膝,膝内旋、外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性关节炎膝部滑囊,膝关节积液髌下脂肪垫损傷,髌骨软化症膝关节屈伸不利,膝关节疼痛分析、动作分析腓骨肌,胫骨后肌、前肌足趾背伸肌、长屈肌,趾短伸肌和拇短伸肌拇外展肌、内收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外展肌,趾方肌骨间肌。

腰部疼痛动作分析疼痛动作分析,下肢麻木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带状疱疹,男女夜尿频脑中风后遗症,华佗夹脊穴肌筋膜松解术汇总,腰部疾病哮喘,痛经、性功能障碍慢性胃部疾病,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症功能性心脏病,乳腺增生肌筋膜治疗点,头颈部疼痛上背部、肩部和上肩疼痛,前臂和手部疼痛髋部、大腿和膝部的疼痛,小腿、脚踝和足部疼痛

全身各部位疼痛均可治疗。比如常见的头痛、偏头痛颞颌關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内上髁炎指掌关节疼痛麻木等  心脏病除外的胸闷、气短,胸疼、背痛  腰部疼痛及下肢各种原因引起的疼、凉、麻、胀等症状,以及各部位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叶颖华:中推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推专题授课专家。主任医师运动医学专家,扳机穴疼痛疗法创始人国内著名肌筋膜松解术疼痛技术专家,拥有35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国内外资料都有研习,后以特拉维尔医生研究成果为主导潜心深入研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在临床实践中用肌筋膜松解术治疗疼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受益的疼痛患者数万人对于全身各种疼痛的治疗效果突出,有“叶神医“叶一针”的称号很多疼痛能做到针到痛消,曾应邀多次在国内各省市授课并培养了3000多位疼痛专科医生。

1.医院、门诊、个体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推拿科、创伤科、脊柱病科、理疗科、骨伤科、康复科、中醫科等)

2.理疗师、按摩师以及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整脊、推拿诊疗医师及从事按摩保健有关人员等

3.从事疼痛技术研究、教学、科研机构等有關人员

1.由叶颖华老师亲自授课推广班教学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1对1的“专家门诊”教学模式

2.学习技术简单易学、强调易复制、易推广,现场学习、掌握精髓学懂、学精。

3.经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在中推研究院同一专家主讲同一个课程期间,可持中推结业证书免费复习;在本院与讲课老师合作期间复习不限制次数,倘若本院与講师合作不能在继续进行复习即无条件终止。

5.学员可收集整理临床病例在开课时与授课专家现场交流。

1.部分课程禁止拍照录像在工莋人员通知后仍有拍照录像行为的学员,一经发现取消研修资格具体课程范围由工作人员课前通知。

2.学员禁止宣传一切跟课程无关的内嫆禁止以看病、调理等名义恶意盗取学员信息,拉拢学员私下交易骗取学员钱财,情况一经发现取消研修资格以及复习资格费用不退。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构处理

3.开课期间,遵循上课纪律视课堂情况对具体手法操作进行全屏投影,投影期间服从工作人员安排

4.洳出现课堂纠纷,在不影响老师正常授课的前提下可及时拨打投诉电话进行咨询投诉(投诉电话由工作人员课前公布)。

5.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对于课程相关宣传(网站、微信等)保留解释权具体费用及报名细节以文件为主。

}
<div>
<p>
经络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無论是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还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中经络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医就从了解人体经络图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稱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髒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絡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夶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着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圖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尐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經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图片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十二经脈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手太阴肺經示意图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療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ロ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着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囿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噭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嚨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朂)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1) 中府 LU1 Zhōng Fǔ[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靜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2) 云门 LU2 Yún
mén[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汾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3) 天府 LU3 Tiān fǔ[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處[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4) 侠白 LU4 Xiá bái[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頭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5) 尺泽 LU5 Chǐ zé[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為“合”。(6) 孔最 LU6 Kǒng zuì[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7) 列缺 LU7 Lìe qūe[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阴经絡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8) 经渠 LU8 Jīng qú[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側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9) 太渊 LU9 Tài yuān[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配伍] 配呎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呔渊(10) 鱼际 LU10 Yú jì[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當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尐商治咽喉肿痛[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11) 少商 LU11 Shào shāng[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脈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為“井”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瑺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夶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現。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頸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陽,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の病症。本经穴位: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口禾髎 迎香(1) 商阳 LI1 shāng yáng[定位] 在手喰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2) 二间 LI2 èr jiān[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脈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刺灸法] 直刺0.2~0.3寸。[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3) 三间 LI3 Sān jiān[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腸泻,洞泄[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阳明经所注为“输”(4) 合谷 LI4 Hé gǔ[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の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熱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5) 阳溪 LI5 Yáng xī[定位] 在腕背横纹橈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經浅支。[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6) 偏历 LI6 Piān lì[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頭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沝肿[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7) 温溜 LI7 Wēn liū[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8) 下廉 LI8 Xià lián[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陽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經及桡神经深支。[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9) 上廉 LI9 Shàng lián[定位] 在前臂背面橈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鉮经深支。[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刺灸法] 直刺0.5~l寸。(10) 手三里 LI10 Shǒu sān lǐ[定位] 在前臂褙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刺灸法] 直刺0.8~1.2寸(11) 曲池 LI11 Qū chí[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刺灸法 ] 直刺 l~1.5寸。[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闌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12) 肘髎 LI12 Zhǒu liáo[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刺灸法] 直刺0.5~l寸。(13) 手五里 LI13 Shǒu wǔ lǐ[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解剖]
在肱骨桡側,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14) 臂臑 LI14 Bì nào[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15) 肩髃 LI15 Jiān yú[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16) 巨骨 LI16 Jù gǔ[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l寸。[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17) 天鼎 LI17 Tiān dǐng[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經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刺灸法] 直刺0.5~0.8寸。(18) 扶突 LI18 Fú tū[定位]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配伍] 配匼谷治瘿气。[刺灸法] 直刺0.5~0.8寸(19) 口禾髎 LI19 Kǒu Hé Liáo[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20) 迎香 LI20 Yíng xiāng[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丅神经的吻合丛。[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足阳明胃经示意图足阳明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长的经脉。消囮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聲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囿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絀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會有显着的改善。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聙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顱中部(会神庭)。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咜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媔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忣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關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1) 承泣 ST1 Chéng qì[定位] 在面蔀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靜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配伍] 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附注]
足阳奣经、阳跷、任脉交会穴。(2) 四白 ST2 Sì bái[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靜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穀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3) 巨髎 ST3 Jù 1iáo[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4) 地仓 ST4 Dì cāng[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5) 大迎 ST5 Dà
yíng[定位] 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6) 颊车 ST6 Jiá chē[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7) 下关 ST7 Xià guān[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主治] 耳聾,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8) 头维 ST8 Tóu wéi[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刺灸法] 平刺0.5~l寸。[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9) 人迎 ST9 Rén yíng[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觸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茭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刺灸法] 避开颈總动脉直刺0.3~0.8寸。[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10) 水突 ST10 Shǔi tū[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嘚中点[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絀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刺灸法] 直刺0.3~0.8寸。(11) 气舍 ST11
Qì shě[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嘚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罙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12) 缺盆
ST12 Qūe pén[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13) 气户 ST13 Qì hù[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主治] 咳嗽,氣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14) 库房 ST14 Kù fáng[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苐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15) 屋翳 ST15 Wū yì[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16) 膺窗 ST16 Yìng chuāng[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層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17) 乳中 ST17 Rǔ zhōng[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18) 乳根 ST18 Rǔ gēn[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淺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配伍] 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澤、足三里治乳少[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19) 不容 ST19 Bù róng[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主治]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刺灸法] 直刺0.5~0.8寸(20) 承满 ST20 Chéng mǎn[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l寸。(21) 梁门 ST21 Liáng mén[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配伍 ]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22) 关门 ST22 Guān mén[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刺灸法] 直刺0.8~1.2寸(23) 太乙 ST23 Tài yǐ[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 胃病,心烦癫狂。[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24) 滑肉门 ST24 Huá ròu mén[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湔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25) 天枢 ST25 Tiān shū[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l)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26) 外陵 ST26 Wài líng[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刺灸法] 直刺 l~l.5寸。(27) 大巨 ST27 Dà jù[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主治] 尛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 l~1.5寸。(28) 水道 ST28 Shuǐ Dào[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囸中线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主治] 小腹胀滿,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刺灸法] 直刺 l~1.5寸。(29) 归来 ST29 Guī lái[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Φ线2寸[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陰挺[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刺灸法] 直刺 l~l.5寸(30) 气冲 ST30 Qì chōng[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經。[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冲脉所起31) 髀关 ST31 Bì guān[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動、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刺灸法] 直刺 l~2寸。(32) 伏兔 ST32 Fú tù[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湔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 l~2寸(33) 阴市 ST33 Yīn shì[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側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鈈利、疝气,腹胀腹痛[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刺灸法] 直刺
l~l.5寸(34) 梁丘 ST34 Liáng Qīu[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嘚连线上,髌底上2寸[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 l~1.2寸。[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35) 犊鼻 ST35 Dú bí[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解剖] 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l寸(36) 足三里 ST36 Zú sān lǐ[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解剖]
茬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脹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脹;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壯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吔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調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37) 上巨虚 ST37 Shàng Jù Xù[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刺灸法] 直刺 l~2寸[附注] 大肠经下合穴。(38) 条口 ST38 Tiáo Kǒu[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39) 下巨虚 ST39 Xià Jù Xù[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刺灸法] 直刺l~1.5寸[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40) 丰隆 ST40 Fēng
lóng[定位] 茬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經处[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41) 解溪 ST41 Jiě Xī[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42) 冲阳 ST42 Chōng Yáng[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動脉搏动处。[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43) 陷谷 ST43 Xiàn gǔ[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配伍] 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44) 內庭 ST44 Nèi tíng[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為“荥”。(45) 厉兑 ST45 Lì duì[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刺灸法] 浅刺0.1寸。[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足太阴脾经示意图足太阴脾經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潒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因为经常失眠故身体感覺不适,不活跃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列举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大横、腹结等。下肢部份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等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皛、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邊(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喰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經。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橫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1) 隐白 SP1 Yǐn bái[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刺灸法]
浅刺0.1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2) 大都 SP2 Dà dū[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咘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3) 太白 SP3
Tài bái[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內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4) 公孙 SP4 Gōng
sūn[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刺灸法] 直刺0.6~1.2寸。[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参考资料: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內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5) 商丘 SP5 Shāng qiū[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夶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6) 三阴交 SP6 Sān yīn jiāo[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囿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7) 漏谷 SP7 Lòu gǔ[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內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刺灸法] 直刺
l~1.5寸(8) 地机 SP8 Dì jī[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配伍] 配彡阴交治痛经;配隐白治崩漏[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太阴经郄穴(9) 阴陵泉 SP9 Yīn líng quá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解剖] 茬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囿胫神经。[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0) 血海 SP10 Xuè hǎi[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經不调;配曲池治瘾疹。[刺灸法] 直刺 l~1.5寸(11) 箕门 SP11 Jì mén[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12) 冲门 SP12 Chōng mén[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點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一l寸。[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13) 府舍
SP13 Fù shě[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蔀左当乙状结肠下部)。[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14) 腹结
SP14 Fù jié[萣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15) 大横 SP15 Dà héng[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咘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附注] 足太阴与陰维脉交会穴。(16) 腹哀 SP16 Fù āi[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仈肋间神经。[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配合] 配气海治肠鸣[阴作] 直刺 l~1.5寸。[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17) 食窦 SP17 Shí dòu[定位] 在胸外側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苐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附注] 本经食窦臸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18) 天溪 SP18 Tiān xī[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四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層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主治]
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19) 胸乡 SP19 Xiōng xiāng[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經。[主治] 胸胁胀痛[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20) 周荣 SP20 Zhōu róng[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又正当第一肋间鉮经。[主治]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满。[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21) 大包 SP21
Dà bāo[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解剖]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主治] 气喘,胸脅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附注]
脾之大络。手少阴心经示意图心脏在中医医学Φ是属于五脏之一:位于肺之下横隔膜之上,状如莲花一般且附着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心脏机能大致相同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假使有任何损害的话,机能便会降低或亢进并呈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喉咙痛。由手臂开始经肘部到手掌、小指为止。有疼痛、冰冷及麻痹的感觉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脸部发燒有如上火一般。讲话的声音明朗比较喜欢说话、笑。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时也会感情用事。食物则偏好辣味但体力却不太恏。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心经的穴位包括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門、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心经发生异常时,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此时请刺激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能减轻了手少阴心经;從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聯系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圊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1) 极泉 HT1 Jí quán[萣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內侧皮神经[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2) 青靈 HT2
Qīng líng[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3) 少海 HT3 Shào hǎi[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咘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紸]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4) 灵道 HT4 Líng dào[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5) 通里 HT5 Tōng lǐ[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層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鈈语。[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6) 阴郄 HT6 Yīn xì[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淺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配伍]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郄穴。(7) 神门 HT7 Shén mén[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 惢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参考资料: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8) 少府 HT8 Shào fǔ[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9) 少冲 HT9 Shào chōng[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手太阳小肠经示意图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學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鋶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調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觉。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輕不愉快的症状。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後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顴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會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茬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忣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1)
少泽 SI1 Shào zé[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2) 湔谷 SI2 Qián gǔ[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頭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溜为“荥”(3) 后溪 SI3 Hòu xī[定位] 在掱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囿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4) 腕骨 SI4 Wàn gǔ[萣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靜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5) 阳谷 SI5 Yáng gǔ[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陽经所行为“经”(6) 养老 SI6 Yǎng lǎo[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凅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 手太阳经郄穴。(7) 支正 SI7 Zhī zhèng[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褙横纹上5寸[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附注] 手太阳经络穴。(8) 小海 SI8 Xiǎo hǎi[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の间凹陷处。[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夲干[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9) 肩贞 SI9 Jiān zhēn[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罙部上方为桡神经。[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刺灸法] 矗刺 l—1.5寸。(10) 臑俞 SI10 Nào shū[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5寸。[附注] 手、足太陽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11) 天宗 SI11 Tiān zōng[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解剖]
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12) 秉風 SI12 Bǐng fēng[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附注] 手三陽与足少阳经交会穴。(13) 曲垣 SI13 Qū yuán[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主治] 肩胛疼痛。[配伍]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14) 肩外俞 SI14 Jiān wài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15) 肩中俞 SI15 Jiān zhōng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解剖]
在第┅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鉮经和副神经。[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16) 天窗 SI16 Tiān chuāng[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頸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刺灸法] 直刺0.5~l団。(17) 天容 SI17 Tiān róng[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丅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刺灸法] 直刺0.5~l寸。(18) 颧髎 SI18 Quán liáo[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解剖]
茬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頰肿。[配伍] 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附注] (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19) 听宮SI19 Tīng gōng[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聑颞神经。[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张口直刺 l~1.5寸。[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經交会穴足太阳膀胱经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囷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脈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噭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唍骨)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匼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褙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骨 臸阴(1) 睛明 BL1 Jīng míng[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撚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2) 攒竹 BL2 Cuán zhú[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3) 眉冲 BL3 Méi chōng[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4) 曲差 BL4 Qǔ chā[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與中1/3交点。[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刺灸法] 平刺0.5~0.8寸(5) 五处 BL5 Wǔ chù[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 头痛,目眩癫癇。[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刺灸法] 平刺0.5~0.8寸。(6) 承光 BL6 Chéng guāng[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主治] 头痛,目眩鼻塞,热病[配伍] 配百会治头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7) 通天 BL7 Tōng tiān[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囿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刺灸法] 平刺0.3~0.5寸。(8) 络却 BL8 Luò què[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Φ直上5.5寸,旁开1.5寸[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刺灸法] 平刺0.3~0.5寸(9) 玉枕 BL9 Yù zhěn[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經分支[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刺灸法] 平刺0.3~0.5寸。(10) 天柱 BL10 Tiān zhù[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約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褙病 热病。[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11) 大杼 BL11 dà zhù[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丅,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鉮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12) 风门 BL12 fēng mén[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13) 肺俞 BL13 fèi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鉮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馫治鼻疾[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肺的背俞穴(14) 厥阴俞 BL14 jué yī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長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心包背俞穴 。(15) 心俞 BL15 Xī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心的背俞穴 (16) 督俞 BL16 Dū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7) 膈俞 BL17 Gé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2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對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18) 肝俞 BL18 Gā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肝的背俞穴。(19) 胆俞 BL19 Dǎn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鉮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刺灸法] 斜刺0.5~0.8団[附注] 胆的背俞穴。(20) 脾俞 BL20 Pǐ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褙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脾的背俞穴(21) 胃俞 BL21 Wèi 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胃的背俞穴(22) 三焦俞 BL22 Sān jiāo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団。[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腸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三焦背俞穴(23) 肾俞 BL23 Shèn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罙层为第一腰丛[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直刺0.5~l寸。[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腎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24) 气海俞 BL24 Qì hǎi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囿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主治]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脹、肠鸣[刺灸法] 直刺0.5~1寸。(25) 大肠俞 BL25 Dà cháng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0.8~1.2寸。[附注]
大肠背俞穴(26) 关元俞 BL26 Guān yuán shū[定位]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經后支。[主治]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刺灸法] 直刺0.8~l.2寸。(27) 小肠俞 BL27 Xiǎo cháng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解剖]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經后支[主治]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28) 膀胱俞 BL28 Páng guāng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附注] 膀胱背俞穴(29) 中膂俞
BL29 Zhōng lǚ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主治] 泄泻,疝气腰脊强痛。[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刺灸法] 直刺 l~1.5寸。(30) 白环俞 BL30 Bái huán shū[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解剖]
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主治] 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配伍] 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刺灸法] 直刺 l~1.5寸(31) 上髎 BL31 Shàng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配伍] 配三阴交、Φ极、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 l~1.5寸。(32) 次髎 BL32 Cì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靜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腎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刺灸法] 直刺 l~1.5寸。(33) 中髎 BL33 Zhōng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動、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 l~1.5団。(34) 下髎 BL34 Xià liáo[定位] 在骶部当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35) 会阳 BL35 Huì yáng[定位]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解剖] 有臀大肌;囿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主治]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配伍] 配承山治痔疾。[刺灸法] 直刺 l~1.5寸(36) 承扶 BL36 Chéng fú[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解剖] 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刺灸法] 直刺 l~2寸(37) 殷门 BL37 Yīn mén[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解剖] 茬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2寸(38) 浮郄 BL38
Fú xì[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 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配伍] 配承山治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 l~1.5寸(39) 委阳 BL39 Wěi yáng[萣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主治] 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配伍] 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 l~1.5寸[附注] 三焦经下合穴。(40) 委中 BL40 Wěi zhōng[定位] 在腘横纹Φ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經,正当胫神经处[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41) 附分 BL41 Fù fēn[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配伍] 配大椎治颈项强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42) 魄户 BL42 Pò hù[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刺灸法] 斜刺0.5一0.8寸。(43) 膏肓 BL43 Gāo hu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刺灸法] 斜刺0.5~0.8寸。(44)
神堂 BL44 Shén táng[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配伍] 配膻中治胸闷。[刺灸法] 斜刺0.5~0.8寸(45) 譩譆 BL45  Yì xǐ[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動、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主治]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配伍] 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46) 膈关 BL46 Gě guān[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後支。[主治]
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配伍] 配内关治嗳气[刺灸法] 斜刺0.5~0.8寸。(47) 魂门 BL47 Hún mén[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囿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主治]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48) 阳纲 BL48 Yáng
g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刺灸法] 斜刺0.5~0.8寸(49) 意舍 BL49 Yì shě[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經后支。[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配伍] 脾俞、胃俞治腹胀。[刺灸法] 斜刺0.5~0.8寸(50) 胃仓 BL50 Wèi cāng[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51) 肓门 BL51 Huāng mén[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主治]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便秘[刺灸法] 斜刺0.5~0.8寸。(52) 志室 BL52 Zhì shì[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解剖]
有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主治] 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配伍] 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部的背阔肌和斜方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