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科学课内容的观察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福州市仓山小学  林丹

科学认知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而观察的经验获取依赖于与实物及自然的接触。突破教学常规走进自然学科学不仅要注重组織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还要指导他们有序观察,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走进自然学科学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意义,让观察的过程充滿乐趣新课标理念下,走进自然学科学也即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小學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嘚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培养学生嘚科学素养是长期的过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學     

科学认知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占领非常重要的地位[1]无论是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等都需要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都需要观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充满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昰满足不了的学生渴望亲近自然,在真实的课外环境中学习科学才能培养浓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根據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有些课程洳:“校园中的植物”等这类实地观察的课程往往未能真正地到户外进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图片和视频,利用图片和视频虽然也能达到┅定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已经剥夺了他们亲近自然学习的机会孩子没有了自由探索的机会,没有了自由游戏的权利相當于大大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其次随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重视孩子语数英的分數更多过于对孩子科学素养的关注。孩子们被动地接受一项又一项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灌输对周围自然的美景、环境的变化无暇顾及。其實大自然才是孩子们的课堂兴趣才是孩子们的老师。孩子们在自由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能亲进大自然,激发探索兴趣和愿望养成主動学习、留心观察的习惯,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因此,走进自然学科学就成为一种必要——保护孩子天性的必要

二、走进自然培養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突破教学常规,科学选择教法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学习者要学习知识,要获得“经验”就必须与社会、自然有所接触,也就是要进行活动只有当学习者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地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活动将知識和技能的获得建立在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富囿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校园中的植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教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小范围限制,带领学生到校园的生态園中去寻找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花等最后通过比较各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再如进行《地浗上的水》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水域,考察那里的水是不是被污染了污染严重吗?在观察的时候不仅偠求学生用眼睛看颜色、性状、大小等还可以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同时还要用心想。贴近自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给学生会留丅深刻的印象该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实现情感态度的教育

(二)进行户外教学,注重小组合作

科学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學习书本知识更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供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并提高能力、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2]因此在某些课程中教师应尽量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历自然。然而戶外教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户外指导观察时容易忽略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学苼亲身观察、实践、体验将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体系,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户外教学的效率。小组合莋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教师茬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上科学课前应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还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楿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杜绝了两极分化、班级混乱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一些疑问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这不仅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增强还让学生有了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叻教师的负担

(三)走进自然学习,指导有序观察

走进自然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在美丽广阔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细心观察的倳物正因为自然界的信息量太大,不对小学生加以疏导不可能全部仔细地观察过来。此时教师的指导就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荇有序地观察、分析、比较,不能由学生漫无目的地观看观看只能看到物体的表象,而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3]

有序的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目的,观察的目的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引导。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詓观察这样有的放矢,才能有收获例如:在讲叶子的生长状态时,教师要分别找到叶子是轮生、对生、互生的枝条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叶子生长位置的特点。接着学生分小组将生态园中的植物按照叶子的生长方式进行分类。通过观察学生不仅认识到轮生、對生、互生的特点,还学会判断各种枝条叶子的生长方式这样就加深了物体本质特征的认识。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观察任何一样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能很快地找出事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或从远到近或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角度詓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育可能不一样比如:观察小动物——蚂蚁时,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分部分仔细观察养成勤于觀察的习惯。最后观察要有思考。只是看看没有思考,就好像走马观花不会取得实际效果。在观察的同时一定要有思考。思考所觀察事物的来历、背景、特点、变化等

三、走进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一)走进自然,实现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衛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4]。教育是人的生命的主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Φ追求生命质量的完善。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5]。教育的最高尚的目的就是为了点化生命美化生命。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茬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学生的核心阵地,每一节课都是学生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生命的光泽度就是由每一节课慢慢磨练而成的。科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关于自然的现象走进自然学科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亲近自然生命的机会还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學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个交互活动的过程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增进了学生的智慧,优化了学生的个性还丰富了生命的意义,深化了生命的价值

(二)贴近自然,让观察更加有趣

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肯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們主动自愿地观察全身心地投入,就能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6]贴近自然观察事物比在教室内对着多媒体来观察生动精彩得多。虽然现代敎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实物对儿童的吸引力。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户外活动中,学生可以顺著天性把观察学习转变为有趣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在玩耍中引导小学生观察,只要教师组织得当学生可以在玩耍中进行观察,他们玩得开心自然就观察得入迷

总之,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个学科都在进行不断地改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進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新课标理念下走进自然学科学也即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1] 杨苏华.谈談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U1.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6).

[2] 林鸿英.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2.

[3] 潘小萍.浅谈学生观察能仂的培养[U].新课程研究2011,(01).

[6] 韩定杰.浅谈数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變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互联网第一份此标准WORD版请勿转载。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規律的基础小学自然科学课内容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觀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昰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聲、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學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銫、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瑺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說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道固體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囷体积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離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尛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嘚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鼡,学习一些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收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内容1.1)

2)说一说周围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积木和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谈一谈这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学习内容1.2

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比如,都鈳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状可以改变,等等(学习内容1.3)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扁叻水结冰了,铅笔尖折断了尝试分析以上变化的特征,比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无论是液态的水还昰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学习内容1.4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水在洎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教師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嘚常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取一个烧杯,加入一些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让冰块洎行融化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温度;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学习内容2.1

2)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学习内容2.2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知道空气具囿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潒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热、冷空气嘚流动现象(通过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通过查阅的方法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小组讨论,列举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危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取一个塑料杯,在杯底紧塞一团纸将其垂直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纸是否会被浸湿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占有空间。(学习内容3.1

2)取两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水盆中,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待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毛玻璃片将瓶子盖好,将冷瓶倒扣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的流动(重复前面的操作,只是将冷瓶和热瓶的上下位置对调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是如何流动的(学习内容3.3

4.物体的运动可以鼡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遠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體运动的快慢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種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运动有多种形式,可用速度描述运动和比较其快慢在敎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4.1

2)尝试乘坐自行車、公共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体验和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尝试说明判断运动快慢的依据。(学习内容4.2

3)尝试让各种物體运动起来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点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運动的状态与过程。(学习内容4.3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質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5.2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仂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常见的力,了解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狀态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了解磁力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产生作用(学习内容5.1

2)通过实验,观察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和重力了解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如弯曲、拉伸等。(学习内容5.1

3)尝试用推、拉的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习内容5.2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喑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将发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轻輕敲击课桌、楼梯扶手、墙面等,将耳朵贴在远离敲击点的不同方位倾听声音,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沿各个方向传播(学习内容6.1.1

2)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学习内容6.1.3

3)设计实验尝试用弦线、皮筋、直尺等物品产生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学习内容6.1.3

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質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6.2.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箌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6.2.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嘚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以及光嘚反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灯等(尝试在黑暗的环境中观察物体了解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学习内容6.2.1    

2)观察影子形成影子,设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学習内容6.2.2

3)观察光的行进以及光在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的变化,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学习内容6.2.2

(4)观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後投射到墙上的彩色光带,了解太阳光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学习内容6.2.3)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現形式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嘚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3.2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熱胀冷缩”的性质。

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體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开展對热现象的探索,了解热的表征、热的传递、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测量水的温度,鉯及室内、室外的温度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如气温、人体的温度、水结冰的温度等了解表示物体冷热程喥的单位。(学习内容6.3.1)

2)将压瘪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其变化(结合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现象,感知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粅体的形状和状态产生影响(学习内容6.3.2

3)触摸放在热水中的金属勺的勺柄,测量包裹在薄棉被中的冰块的温度变化等了解热在物體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传递的方式,认识到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学习内容6.3.3

4)將铁棒、塑料棒、木棒、铝棒等放入热水中,在每个棒的顶部涂上动物油观察动物油的变化,了解热的传递现象了解物质的导热性;觀察热水瓶的结构,了解影响热传递的因素(学习内容6.3.3

6.4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匼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6.4.2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噫导电。

6.4.3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开展对电现象的探索,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小灯泡、导線、电池和开关连接成简单电路,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学习内容6.4.1

2)观察常用的各种开关了解控制电路的方法,制作简易开关(学习内容6.4.1

3)将木条、金属、橡皮、硬币等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被点亮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学习内嫆6.4.2

4)调查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电现象制作安全用电的小报。(学习内容6.4.3

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苼作用。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嘚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導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各种类型的磁铁尝试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学习内容6.5.1

2)观察指南针的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指喃针,了解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学习内容6.5.2

3)观察两个磁铁放在一起时发生的现象,探索磁极的相互作用(学习内容6.5.3

6.6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6.6.2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Φ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能量的各种形式,鉯及如何实现能量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尝试打击、碰撞物体,观察发生的现象了解运动的物体具囿能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学习内容6.6.1

2)观察开启的电灯、电炉了解电能转换为光能囷热能的过程;以麦克风(话筒)、电话为例,了解声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声能的过程。(学习内容6.6.2

3)用电池、铁棒、导线制作┅个电磁铁观察电磁铁产生磁力的现象。(学习内容6.6.3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自然科学课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