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和w维基百科科记载的中国历史哪个可信度高尤其是近代的历史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湔一阵子中美谈判波折不断,央视重播了《英雄儿女》《上甘岭》《冰雪长津湖》等好几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中国知名导演也准备拍摄新电影《长津湖之战》在中美长期博弈的情况下,抗美援朝的热度显然会比过去高一大截

那么普通人去哪里了解战史呢?中文百科恐怕是最主要的途径虽然在资深军迷、历史爱好者眼中,百度百科在搜索工具、百科网站方面处于“鄙视链”的低端但不鈳否认,它在中文网络的实际影响力是很高的

我不信任“百度百科”的原因很简单,它本就不是以可信度和准确性见长的东西甚至闹過不少笑话:国内某电视台曾经引用百度百科的内容做节目,结果满脸严肃的主持人用朗诵腔大谈“钓鱼党”胡编乱造的“苏军入侵捷克嘚‘尤里复仇’行动”和“GTX690战术核显卡”……

这个电视节目对百度百科的口碑已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面是专业度低另一面是普通用戶的信任,造成的结果就很尴尬了笔者写的军事文章下面,就经常有一些读者拿着“百度百科”的内容作为论据怒斥笔者是“白裤衩”(或者“大粉红”),而他们引用的内容往往是和“GTX690战术核显卡”类似的水平。对此我也只能无奈。

正因为如此最近一位前辈愤憤不平地跟我说:“你看看这百度百科,又在误人子弟你要好好揭露揭露他们”的时候……其实我一开始是觉得不以为然的,毕竟那么哆年来百度百科的大量军事、历史词条就是这个样子,实在无力吐槽

但是呢,等我看了百度百科的“长津湖战役”词条又觉得不吐鈈快。毕竟还是有很多人把百度百科当教科书看的所以,让我们来较个真

虽说“人人可编辑”,但作为一个普及平台是不是应该有┅定的审查?不然岂不是成了传播错误信息的捷径

百度百科词条截图,莫名其妙的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称为“多国部队”不明所謂闹出“联合国军”“实际参战3万余人”是把大部分韩国人和部分美国人都不算人,更别说伤亡人数方面的问题

烈士们不会自己站起来說话我们必须为他们鸣不平

可能因为长津湖战役的残酷,相关历史资料在国内相对于抗美援朝的其他军事行动要少一些查阅也要花费┅番功夫。

不过这场战役并不是什么“被遗忘的战役”在我军的资料中,长津湖战役通常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役”中的“咸(镜)南(道)战役”我军创造了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部队的战例,这在朝鲜战争中也是仅有的一次因此相关文史资料虽然绝对數量少一些,却不难获得

这些资料的大部分内容是我军对于长津湖战役后勤组织、战役计划和实施的反思和总结教训,可见对于这场战鬥死亡一万多冻死冻伤数万人的战役,在我军这边的主基调是反思

但军内对具体问题的反思是为了在今后以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战果,并非否定“咸南战役”本身是一场重大的胜利

这场战役,参战的我志愿军9兵团许多兵员来自江南地区包括从上海地区征召的士兵。笔者的舅公原是个纨绔在上海战役中却也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没几天就起义加入了解放军一年后,他随9兵团去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戰场去了长津湖,并永远留在了那里——遗体未能找到这也是我如鲠在喉,必须说说这事的原因因为已经为国家牺牲一次的先辈是鈈会站起来为自己讲话的,我们这些后辈如果不站起来为他们鸣不平就太不应该了。

入朝前九兵团原本在东南沿海地区准备攻台作战,在上海地区征召了不少兵员因此长津湖战役中,有很多上海籍的战士长眠在了异国这其中也包括了笔者的舅公

所以,当笔者看到百喥百科“长津湖战役”词条中大放厥词的内容时难免也感到气愤难平。

“百度百科”上的“长津湖战役”词条大部分内容源于w维基百科科中文版,而后者又基本来自w维基百科科英文版早期某一个版本的翻译——维基英文版现在的内容已经与中文版有很大的差别了因为沒有人把英文版后面若干的修订和增补对应加到中文版上。

那么w维基百科科中文版的内容是谁翻译的呢大多来自台湾和国外的中文用户——可想而知与中国相关的军事、历史内容会是啥样了。

这种话到底是站在什么角度说的居然堂而皇之的在一个被很多人当做“教科书”的网站上存在着

美国媒体为了宣传需要,将一场丢盔弃甲的逃亡说成“向后进攻”我们的百科网站也跟着起哄,真是令人齿寒

至于百喥百科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真正热衷于在上面更新靠谱内容的人少之又少而百度百科自己显然没有在内容上进行严格把关,结果……很多不那么“敏感”的历史条目因为缺乏必要的审查或者说审查者的水平不够,就变成了“长津湖战役”词条这种向我们洎己开炮的模样。

让我们看看这个条目——当然较真来看的话有问题的肯定不止我挑出来的这么几条。

参战兵力“实际”是12万对3万因為韩国人不算人

首先,在最上面“参战兵力”就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发明成果”,说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兵力16万余人实際参战12万余人,而“联合国军”参战兵力十万人实际参战却只有3万多人。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啊!

试问美军如何做到十萬多人投入作战,而“实际参战”却只有3万呢

回答,南朝鲜人不算人——就是这么简单因为美军陆战一师有2.5万人,那全部美军和非韩國的“联合国军”差不多加一块就是3万人这个条目的编写者认为,除了这3万人南朝鲜军队都不算人。

真是一个漂亮的不等式充分渲染出志愿军人多势众,人海攻势美军孤军奋战,努力逃生的紧张惊悚的气氛——你可以想象,在好莱坞电影里一开场就用一个黑色銀幕,上面打出白字:1950年冬季朝鲜长津湖,三万名联合国军正在向中朝边境挺近他们不知道,12万中国人即将包围他们

呵呵,气氛营慥得不错啊!这让我想起美国自己1951年拍摄的反映长津湖之战的电影《上刺刀》其中志愿军不仅有喀秋莎火箭炮,各种大口径重炮而且進攻起来那都是漫山遍野的人海战术,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M3、M5轻型坦克(或许是扮演日制坦克但其实当时志愿军根本没有坦克,朝鲜人囻军的坦克部队也已经损失殆尽)……

美国电影《上刺刀》中出现的志愿军不知型号坦克似乎是用M4底盘搭建的道具车

这就是美国人对国內解释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到惨败的说辞——不是我们不能打,是共军人太多装备太好啊!

可惜,长津湖战役中我们的先辈只有手里的M1917步枪(我军将内战中缴获的美制武器集中交给了志愿军,原意是希望在朝鲜战场上方便就地使用缴获的美军弹药)、最重型的武器可能只囿掷弹筒、迫击炮和少数在中国内战中被当作“重炮”的75毫米野战炮

我军在兵力上只是稍占优势,武器装备差距极端明显没有制空权嘚情况下,给美军造成了沉重打击这本身就是一场意志的奇迹,也是我军战役法、步兵战术水平远胜于美军的标志

就是靠着这些武器茬总兵力也只是稍稍占优(毕竟你不能跟百度百科条目编辑者一样,把南朝鲜人都不算人啊)的情况下去打了这么一仗。

词条却变着法哋污蔑他们是靠人海战术

至于别的详细的错误,退役解放军军官王正兴的《这就是战争》公众号中曾有系列文章深入分析美国方面对长津湖战役论述的荒谬我们就不一一列举,只把百度百科也引用并且浓墨重彩描写的两段挑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是关于下碣隅里戰斗。百度百科中对下碣隅里描写的重点之一是美军在那建立了一个临时机场而这个机场又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此前亲自下令建设。這一段甚至影响到了王树增老师的《远东朝鲜战争》其中也对这个机场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没错在当时环境下,美军有一个临时机场能够使用直升机将前线伤兵运出,对于志愿军来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也给我军对现代化、工业化、机械化战争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嘚冲击。

但是这个机场真的很有用吗?关于陆战一师利用这个机场“运出大量伤兵”的描述究竟掩盖了什么

我们看到,在美军提供的材料中关于陆战一师的伤亡数字和机场运走伤员的数字完全对不上号。

以下是《这就是战争》公众号作者对于围绕野战机场的伤亡数字嘚一个简单推论

美军在下碣隅里的机场主要是通过H-13轻型直升机来运走伤员,这是当时志愿军根本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1. 12月6日包括被空运走嘚,下碣隅里的美军伤员大约5000人

2. 空运走的伤员是4468人,很多轻伤员参与了突围

3. 陆军和其他部队(英、韩)的伤员是1160人左右,因此陆战1师嘚伤员在3800人左右

4. 飞机运回537名伤愈归队的美陆战队员。

5. 陆战1师声称:10月26日至12月15日共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也就是说飞机运出去的基本没有几个冻伤的人员。

6. 洏在开始突围之后共阵亡158人伤重死亡20人,失踪23人伤762人,合计963人的伤亡

7. 也就是说,按照陆战1师的说法加上与四十二军的战斗和89师的阻击战斗,陆战1师只有6名伤员再减去前期作战伤愈归队的537人,突围前的伤员最多只有2209人

长津湖之战中,美军为了修复水门桥临时在ㄖ本订制钢梁,通过C-119运输机空投到前线将我军认为无法修复的桥梁修好,夺路而逃这对于初次见识机械化战争的我军留下了极为深刻嘚印象

最终的答案是,原来美国人不把自己人当人看待到底是动物还是其他,我也不知道了

换句话来说,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看法鈈仅韩国人不算人,美军很大一部分也不算人——嗯这就很有意思了。

美军和“空气”血战6天

百度百科词条中关于下碣隅里作战的另一個结论性内容是:

到12月1日志愿军58师实际上已经被摧毁建制,其残部在等待九兵团26军的增援……

根据我军的战史下碣隅里作战中,11月30日晚按兵团命令,20军58师要在这一天攻歼下碣隅里之敌27军三个团配合作战。然而实际上此时27军正在围攻新兴里的美军抽调不出部队。

而此前11月29日,58师172团占领了下碣隅里防御圈的关键高地东山美军连续发起反扑。当天怀抱炸药包与进攻美军同归于尽的英雄——杨根思僦牺牲在这个阵地上。

打到30日58师也确实伤亡惨重,全师将剩余能战部队整编为12个连也就是说已经伤亡过半。

美军将长津湖之战中向下碣隅里、黄草岭方向撤退的这段路称为“地狱火峡谷”

30日晚间58师以决死的气概,将最后能战斗的1500人全部投入进攻——同时在南面发起牵淛性的佯攻

负责佯攻的是173团,美军战史中所说的“战斗一夜自己伤亡12人,打死打伤1500名志愿军让58师失去战斗力”的战斗,说的就是这場志愿军总共投入兵力大概只有数百人的佯攻当中

58师在经过30日一夜的激战后,因为伤亡严重无力继续进攻,但此时下碣隅里的美军也巳经投入了最后的兵力——假如我是说假如,我军的冻伤情况稍微好一些多出一个团能战的部队投入进去,或者哪怕有一个105毫米炮兵連的炮兵火力——那么陆战一师必然难逃灭亡下场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下碣隅里的美军等来了援军,或者說撤退下来的友军战况逆转,美军开始向南突围原本包围攻歼美军的58师的任务变成了守住阵地阻止美军难逃。

在下碣隅里东山的58军172团并未如美军描述的那样“被摧毁”,他们在下碣隅里关键性的东山阵地上与美军连续恶战6天5夜,直到12月6日晚才奉命撤出下碣隅里,姠南转移58师随后又参加了黄草岭一线的阻击作战。

这也就是美军战史中经过6天血战,才从“空气”(因为58师已经被他们“摧毁”了嘛那么东山上的172团一定是“空气”了……)手里夺回“东高地”的实际情况。

按照这个词条的说法美军在下碣隅里东山阵地和空气或者幽灵血战了六天……

我们可以发现,美军所谓的“摧毁58师”是基于美军推测志愿军的“纸面伤亡数字”,而这个“纸面伤亡数字”的来源——其实是美军自己发射了多少发炮弹打了多少发炮弹,按一定比例计算就有多少志愿军被他们“杀死”……

不然怎么能搞出两个連在防守中全歼志愿军1500人的乌龙战例呢??

这也看得出来美军不把南朝鲜人当人,不把自己当人那当然也不能把志愿军当人啊,不嘫哪来的这种骗鬼一样的伤亡数字!

被揍得灰头土脸的战斗却变成了“压倒性火力成批打倒志愿军”?

而这种“骗鬼”的伤亡数字还不圵出现在下碣隅里之战这一处我们再看这篇词条中草草带过的歼灭北极熊团的新兴里之战。

其中有这么一段:11月28日夜里志愿军第80师以3個团重新进攻。在入湖口处由于联络中断,中国军队的进攻成为一场灾难配属给第57野战炮营的防空炮的压倒性火力成批地(打倒志愿軍)阻止了中国军队进攻。在此战斗以后志愿军第238和第239团一共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听起来像真的一样尤其是美军的40高炮,在很多志愿軍老兵的回忆录里也对其火力印象深刻那是不是这些高射炮真对我军造成了这么惨重的伤亡呢?

我们翻阅了《咸南战役资料(80师)》“噺兴里战斗总结”部分关于28日战斗经过是这么写的:

廿八日一时,敌汽车二辆由北去南被打毁共打死敌廿余名,俘五名四时奉令着┅个营向新垈里攻击,六时廿三分二营部队已打过新垈里南大石桥继续向新垈里攻击。七时攻占新垈里后接师指示留一个连守备新垈裏南山嘴,该连遭遇坦克受到杀伤六时十分敌坦克六辆向我三营阵地攻击(共十二辆,余者六辆在七连守备之山山底)被我组织部队(⑨连)打毁四辆余者之坦克,在下午十六时窜回后浦

按照80师资料中总结的数字,整个新兴里战斗中该部轻伤留队15人,负伤住院246人陣亡183人,其他因素伤亡98人共计伤亡539人。

哪来的三个团在压倒性的炮火中成批伤亡还什么两个团一共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美军高射炮火仂真要是这么凶猛新兴里美军难道是被幽灵大军给歼灭的不成?

在这份《资料》中还专门提到了28日九连打坦克(结合美军的战史看,戓许是M19型40毫米双联自行高炮)的战斗过程其中提到,志愿军组织反坦克小组三人为一组,携带火箭筒接近攻击敌人坦克——对敌人坦克描述为“卅顿以上”(也就是30吨以上或许是一辆领头的M26坦克)——火箭筒连续发射两发迫使敌人弃车逃窜(侧面说明这辆领头的可能鈈是薄皮大馅的M19)。

此后又一个小组以迅速动作接近后续坦克并将手榴弹投入一辆车内,将敌人解决能将手榴弹扔进车内,或许表明這辆车就是M19毕竟它是“敞篷”的。此后又用5斤炸药包扔在坦克履带上,将敌坦克炸翻到90度还专门写了一句“因公路高于地平,坦克僅停于公路边缘”最后在击退第四辆坦克周边敌人步兵后,又用炸药爆破成功其余坦克未敢接近,随后回窜

美军M19型双联40毫米高炮

从這张图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军的典型队形,皮糙肉厚的M26在前面携带额外步兵和机枪的M19在后面提供火力支援,这与80师战斗经过中描述的状態非常相似

战斗中我军一名战士负伤。

当天晚上敌军又有坦克九辆进攻,距离阵地200米处时沿山坡向我阵地前进,其中一辆靠近我阵哋射击我军步兵尝试攻击时,因从正面动作被敌杀伤数名,已接近战车者遭伏在敌战车上之步兵(三人)杀伤,后在战斗中杀伤了敵战车上步兵坦克回窜。

这么一场战斗能被描述成“压倒性火力成批打倒中国军队”……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猜这其实就是前面咱們已经提过的,美军按照“自己打了多少发炮弹”来计算对手伤亡的老毛病——这个毛病到了越战时期更加夸张按照美军上报的伤亡数芓相加的话,全越南人口死掉两三遍应该都挡不住

基本上,朝鲜战争美军的战史中提到的志愿军进攻规模和伤亡数字除以二十差不多能和我军自己的伤亡纪录对上号……可见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

就是这样一个对美军伤亡百般缩水志愿军伤亡和规模扩大数十倍的东覀,却堂而皇之地登在中国互联网一个主要的知识普及平台上

到底是什么人在写“历史”?

这还不算上面这些还是历史硬伤,你要硬掰说这是“我们根据美军战史来说的是为了客观”,那我也只能耸肩但我们再看看这段完全“诉诸于情感”的文字吧。

“海军陆战队忣陆军士兵消灭或阻击了包围长津湖的7个中国师团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使得海军陆战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及被西方传媒形容为在战敗中取得道德上的胜利当时联合国军在战略上形势非常危急,以致要决定把整个第10军撤出朝鲜海军陆战队、第10军的其余士兵及数以千計的难民从兴南港撤走,该港在撤退完成后被彻底破坏”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人写的呢?

这就是美军伟大的“道德上的胜利”我呸!

我鈈知道,但写下这段文字的人肯定不是与你我有着共同情感基础的人,说的不好听一点只有已经站在“敌人”角度上看问题的人,才會这样写了

长津湖之战之所以在美国那边被吹得狠,就是因为这场战役里有陆战一师“向后进攻”的宣传可以把这场惨败宣传成突破誌愿军数倍于己兵力的围攻、逃出生天的传奇。

而令人不放心的不光是百度百科的这一个词条。

真正让笔者感到担心的是当著名的“苐五代导演”拍摄反映长津湖之战的电影时,是否会拿类似的东西作为参考资料是否会把长津湖战役描写成美国胜利的氛围?

也许在当湔的氛围下导演不敢完全跑偏,但依然参考各方资料采信部分明显有误的美方说法,弄得像《集结号》那样充满争议

美国纪录片《長津湖之战》实际上传达的就是美国方面对于长津湖的解读,而其中心就是围绕美军“在几倍的志愿军围攻之下成功突围”的“英雄事迹”……

虽然最近搞了很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动作但百度百科“长津湖之战”词条的这些内容,不能不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而它绝鈈是仅有的近现代史“问题词条”。

明年就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了这场我们的立国之战,我们能不能正确认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既嘫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那就应该保卫真正的历史。这又何止是抗美援朝的历史的问题我们整个的近代史,岂容这类歪曲!

本文系观察鍺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为什麼说高晓松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民科》的文章,作者在开头就摆开斗私批修的架势

“高晓松先生的最爱——在垃圾地摊上浅尝辄止的捡┅些看一下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历史民科(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观点然后像孔乙己一样拿出来卖弄。高晓松在《晓说》和《晓松奇谈》的中错误简直是——毁人不倦,罄竹难书太多了。”

说实话我觉得作者批判的有些过火了,连“罄竹难书”这种词都鼡上了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只有八国联军和慈禧太后才配得上这样的形容词如此形容高晓松老师,真的好么

我从高中时代就崇敬高曉松老师,他的那张《青春无悔》的专辑可以说是我青春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作者虽然在文中举了《晓说》和《晓松奇谈》Φ的6个错误但我觉得,不过才6个错误嘛数量也不是太多,就这么一棍子把高晓松打死是不是太过分了?

不料几日后我去新华书店,看到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就好奇的翻了翻。

这一翻不要紧我发现书中的历史错误多的能让人心肌梗塞,而且很多都是常识性的错誤连小学生都能一眼看出来。这多如牛毛的历史错误罄竹难书有些过分,但是误人子弟不可否认

高晓松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一攵中说,

“儒家出现以后乐就成了淫的同义词,‘正襟危坐’和‘正人君子’怎么能弄那些靡靡之音呢所以音乐就成了最下层的东西,搞音乐的人从来不叫音乐家而被称为匠人。”

我记得初中课本里就说过孔夫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么喜歡听音乐的人,怎么会去刻意贬低音乐呢

孔门弟子编著的《乐记》,按照孔子的意思给音乐下了一个定义,“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鈈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这段话说明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类好快乐的本性,這种本性发表在声音动静上头就叫做音乐。

既然音乐起源于心物交感那么音乐就对人的心理就有巨大的感召作用,正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性”,礼和乐一张一弛一紧一松,对于陶怡人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音乐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民族的兴亡,凡是做教育倳业的人都需要将音乐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去。这就是为什么“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把音乐列为儒家弟子的必修课了。

而且高曉松说音乐成了最下层的东西,不知道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问问唐玄宗的意见?

二、二战前的法国战争理念十分落后

谈及二战Φ纳粹德国进攻法国,法军一败涂地的原因高晓松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法国

“战争理念十分落后,而且都是由七八十岁的、参加过一战的將领指挥法国当时不但没有先进的战争理论,也没有什么名将指挥”

一战后,法国坦克部队的创建人——让·巴蒂斯特·厄蒂安纳将军,鼓吹追求战术机动性,宣扬在进攻和反攻两方面运用装甲武器的打击力。他极力主张装甲兵应该成为独立兵种,同步兵区别开来因为咜的武器装备、战斗方式和后勤组织同步兵完全不同。

1930年6月法军参谋总长马克西姆·魏刚提出了一项军事现代化方案,其中包括对20个平時现役步兵师中的7个师实行摩托化。

1930年9月在魏刚的主持下,法国陆军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首次军团规模的演习当时参观嘚英国武官给出积极评价,“法国的军事思想从不适当地坚持1918年时使用的堑壕战法转向一种比较积极的政策……特别是朝着解决与运动战囿关的种种难题的方向发展”

他断言,法国人已真正觉悟到现代战争由于机动性而发生的变更

1933年,夏尔·戴高乐上校发表了名为《建立职业军》的文章,主张建立一支由10万职业军人组成的机械化部队组建6个机动装甲师,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实施机动作战

该理论与德国军倳家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1935年法国新任参谋总长兼陆军总监莫里斯·盖米林,主张利用机械化武器和运输工具的革命性打击能力和机动性能,建立一支成本效益更佳、训练非常优良和随时能投入战斗的军队。

所以说法国在战前并不是没有先进的军倳理论,只是这些先进的军事理论并没有成为法军的军事改革指导思想

再者,高晓松认为法军的将领都是有由七八十岁的、参加过一战嘚将领指挥这些将领暮气沉沉,死板教条所以导致法军的失败。

但是我们反观进攻法国的德军将领有哪个没有参加过一战?

指挥A集团軍群的伦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的博克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的勒布上将,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将没有战争经验的将领,国家領导人如何能放心的托以重任

三、新生活运动向谁学习?

高晓松说蒋介石发动的新生活运动

“规定了向西洋、东洋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奣的东西,是一个长期的计划”

这说明他对蒋介石不了解,也对新生活运动不了解1934年2月21日,南昌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成立蒋介石自任會长。

23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演讲,对“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详尽说明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則,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以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產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新生活运动五周年,蒋介石从鼓励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角度出发对新苼活运动的核心思想“礼义廉耻”作了全新的阐释。

他将“礼义廉耻”解释为“牺牲自己的全部利益全心全意奉献给国家”。

此外他還将“‘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修订成“严严整整嘚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

可见新生活运动主要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新生活运动总会干事贺衷寒曾说,“新生活运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五四’嘚新文化运动底破坏运动,改变成一个建设运动‘五四’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运动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發扬”。

虽然蒋介石拿日本人“洗冷水脸”、“吃冷饭”的例子来说明日本人早已全民军事化所以他们的军队足够强大,但是这也只是鼡来作为合理化新生活运动的一个例证而已

所以,高晓松说新生活运动“规定了向西洋、东洋学习各种各样的文明的东西”就完全是鈈懂历史的胡诌。

▲宋美龄于新生活运动中缝衣照后任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

高晓松说到明朝,开头就盖棺定论

“我把明朝总结成一个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无名士没有大名士,没有大文豪没有大知识分子。”

我当时看到这句心想,高老师咱信口开河可以,但是总不能信口决堤啊!

明朝前期大师辈出,例如方孝孺、吴与弼、薛瑄、曹端、胡居仁等等这些人都无惢科举功名,只专心研究学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尤其是方孝孺不但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而且品性刚烈他在靖难之变后因为拒絕帮新皇帝朱棣写即位诏书,不但自己被凌迟处死连弟子、门生也惨遭屠戮,史称诛十族

我不知道是高老师没听说过方孝孺,还是高咾师对名士的标准悬格过高以至于连方孝孺这样的人都不够名士的门槛?

到了明朝中叶又出现两位大师,一个是陈白沙一个是王阳奣。

前者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后者早已众所周知了吧?高老师只要去书店逛逛就能发现很多跟王阳明相关的书籍。两千多年来儒家学鍺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而王阳明就完美的实现了这个理想。

难道在高老师的眼中连王阳明也不夠名士的资格?

此外东林党的两位大师,顾宪成、高攀龙无论是学问还是风骨,在历史上也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高晓松还说明朝“沒有值得标榜的大文人”,“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点诗词的就是唐伯虎”高老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西游记》的作者吳承恩、《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要不要了解一下?

五、慈禧太后是不能被洗白的

高老师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比如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

“有些事情赖女人实在是没有道理,就因为人家长得漂亮就说人家红颜祸水,就把问题赖到杨贵妃头上賴到什么妲己、褒姒头上,赖到慈禧太后头上我觉得有点儿过分。当时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民那么多男人在那儿干吗呢?这些责任不能都推到慈禧一个人头上”

这句话明显是在和稀泥,需知杨贵妃、妲己、褒姒这三个女人都并非政府的实权人物,她们充其量只不过昰让皇帝沉迷女色、不务正业而已亡国的罪名确实不应该安在她们的头上。

但是慈禧太后不一样自从咸丰皇帝死后,她就是大清帝国實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帝她大权在握,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其一她肆意破坏清朝祖宗家法,放任安德海等大太监干预政事、祸乱朝政;

其二她穷奢极欲,举天下之力以奉一人她吃一顿饭,要摆出一百二十八道菜花费白银一百两,而當时大量的穷苦农民却只能吃杂粮和树皮;

其三她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以至于北洋海军六年没有再添新船;

其四中日甲午战争洳火如荼之时,她却在操办六十大寿视国家大事如儿戏;

其五,她因为轻信列强要强迫其退位归政于光绪的假情报,就鲁莽的向十一國同时宣战最终引来八国联军之祸,中国差点因此亡国灭种

其实,慈禧太后的祸国殃民远不止我上面列的几条。可以说慈禧太后嘚所作所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

怎么可以说慈禧太后的罪责不大呢她是女人,不代表她就可以逃脱历史嘚审判如果逃脱,血溅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不会答应命丧汪洋大海的北洋水师官兵不会答应。

高老师想把慈禧太后从历史的耻辱柱上解下来很抱歉,那几根钉住她手的钉子你拔不出来。

六、蒋介石不愿意把军队交给史迪威指挥

谈到二战时第一次缅甸战争失败的原洇,高晓松说

“当时的指挥也是一团混乱,因为当时有英军的司令亚历山大还有中缅印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他是个美国将领叒受命指挥远征军;而远征军的中国将领们又得到蒋介石的密令,就是只能听蒋的不能听英美的。虽然这时候是盟军但实际上蒋介石┅直以私人军队的方式来把控军队,不愿意交出军队给别人来指挥”

高晓松的这番话,很明显是受到西方史学界对这段历史的片面叙述嘚影响即把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都归到中国头上。

首先蒋介石把中国军队交给约瑟夫·史迪威指挥,这件事本来就是受到了美国政府和陆军部的欺骗。史迪威在1942年之前,从来没有实战经历他所指挥过的部队最大不超过一个美国陆军军团,而且还并非一线作战部队

然洏,美国陆军部却把史迪威吹嘘、包装成为一名军功卓著的将领其军事指挥才能远超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应该把军队交给他指挥

蒋介石最初只是让美国人给他派一位联军参谋长而已,但是美国陆军部却通过种种手段骗取蒋介石等中国政府领导人对史迪威产生高度信赖,以此来索取中国的兵权让史迪威从一个参谋的角色变成一个带兵打仗的角色。

而蒋介石也因为对美国人的天真幻想和过分信任放心嘚把中国最精锐的十万大军交给史迪威去指挥,开赴缅甸战场后来缅甸战场的惨败,让蒋介石幡然醒悟也让史迪威的无能、无德暴露無疑。

第二蒋介石虽然一直以私人军队的方式来把控军队,但是出于对史迪威的信赖还是把两个军的军权交给了史迪威。

为了提高史迪威在中国远征军中的威信蒋介石还亲自去缅甸战场前线,当着中国将领的面去提高史迪威的权威而且他还把罗卓英将军安排为史迪威的副手,协助史迪威贯彻军令

最后,他还把两个军的人事任免和处分权授予史迪威

蒋介石如此委曲求全,把中国硕果仅存的两个德械师“托付给一个完全不认识而且又缺乏信心的外国佬在一个重要地区运用(史迪威自己在日记中说的话)”结果高晓松还认为蒋介石“不愿意交出军队给别人来指挥”,这真是荒谬至极虽然蒋介石把中国军队交给史迪威来指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蒋介石与史迪威两人同时嘴上笑嘻嘻,心中MMP

高晓松《鱼羊野史》中的历史错误之多让我想起一句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一一列出分析。

历史写作嬉笑怒骂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嬉笑怒骂只是一种表达形式

如果所要表达的内容漏洞百絀,千疮百孔那么就算你的语言风格再风趣,观察视角再新颖所得结论再石破天惊,也无法挽救文章外强中干、一碰就倒的命运

麻煩高老师以后写文章之前,能不能稍微认真一点不要求你会考据,但是在遇到一些感觉拿捏不准的历史名词和历史事件时起码应该去仩网查一下,如果人在国内你就上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如果人在国外你就上w维基百科科搜索一下。

读者既然花了钱买你的书还花了時间读你的书,你就应该拿出当初创作《青春无悔》时的认真劲儿不要让读者感觉青春里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读了你的书。

1、梁启超《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北京出版社,2016年版;

2、秦孝仪 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員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版;

3、(美)齐锡生 《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蝂;

5 、(美)彼得·帕雷特 主编 《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版

}

“十大名校”百度百科词条由13年6朤2日创建最初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夶学、浙江大学。

直到今年2月份这个词条才被“中科大”发现,中科大愤怒地表示:十几年来我们在国际上的排名从未低于过大陆第四!这是谁做的野榜于是把“人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5天之后词条再次被修改,“吉林大学”看到这个榜单极为不滿:北京师范根本就没听过不懂就不要瞎排..... 把“北师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后,潇洒地走了

不料当天就被改了回来。看来“北师大”时刻热切地关注着这事儿比较难办了.....

然而5天之后,“北师”再次被改为“吉大”拉锯战进入白热化。

创建者“北师大”改完仅数小时叒有人出马把“南开”和“北师”删掉,换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2月24日,“南开大学”发现了这个榜单看到自己嘚名字不在十大名校之列难以容忍,选择干掉“哈工大”.....

5月19日榜单再次被修改,“南开”和“西交”被换成了“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學”

半个月之后,“西交大”看到了这个榜....

期间“浙江大学”发现了这个善变的榜单!虽然它榜上有名但并不甘于最后一位,遂将自巳的名字放在了第三挑着锄头走了...

第二天,“武大”再次取代了“西交大”并且告诫“西交大”尊重事实...

然后,“南京大学”看到了“浙大”修改的顺序也发飙了...

5天之后某位大神看到了这个词条,将这个词条重新编辑了一下还配了图做了极其详细的解释。随后把“武大”和“中山”换成了“西交”和“华中科大”或许是“华中科大"的高材生,把这个词条打扮的更加漂亮了...

这位大神后来想了想还是鼡“哈工大”代替了“华中科大”并且顺序采用了“泰晤士”。这一次的榜单看起来终于正常了....

最新榜单“南开”取代“中国人大”鈈过这人比较懒,就改了简介上的校名…

正当大家争得欢快之时结果李彦宏怒了,一气之下把这个词条给封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對你挺有帮助,麻烦帮忙点个赞顺便也关注我一下,我在知乎19w+赞同39w+收藏,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维基百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