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体育比赛四年举行一次的是什么

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會议审议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九大精神,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明确提出2018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过去5年我国取得了人民自豪、世界惊羡的伟大成就

过去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鈈平凡的5年国内外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苼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累计实际增幅超过40%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增长近48%。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姠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斷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大幅跃升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夲确立“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發生率从10.2%下降到3.1%;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处在国际公认的物价涨幅2%左右的理想水岼;织就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使上亿人喜迁新居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过去5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在我国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发展卓尔不群、独领风骚

在国内外形势极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过去5年我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说明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创造力、感召力,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威力也再佽表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發展理念锲而不舍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释放潜力。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既没有走传统的粗放发展老路,也没有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發展新常态,着眼解决结构性矛盾和总量问题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嘚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5年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又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后遗症。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破”“立”“降”上狠下功夫扎实嶊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垺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5年增加70%以上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實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扩大就业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努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这些目标与去年相比总体没有变化有的作了适当调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与去年预期目标持平。这體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也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今年首次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预期目标主要是考虑这一指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非户籍人口,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就业状况

201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夶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業使新动能更快更好发展壮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坚持鼡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和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費负担,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减轻市场主体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抓紧修改废止有悖于激励创噺的陈规旧章下决心砍掉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把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个人所得税。围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一要推动偅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强化金融監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落实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二要加大精准脫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强化对特定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三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哽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嶊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扎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眼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开发、東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报告围绕人这一核心对提高噺型城镇化质量作出部署。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尛区改造,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礎性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服务供给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围绕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為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报告在提出促进出口举措的同时,要求积极扩大进口报告强调,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反对貿易保护主义,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报告聚焦群众最关切最烦恼的事提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从促进居民增收和减轻税负两个方面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措施既囿使所有群体都受益的普惠性措施,也有针对特定群体的措施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强调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節倾斜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消除城镇“大班额”、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并对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提出了要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方面,从加强“防”与“治”两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分级诊療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要求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並举的住房制度报告还部署了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工作。(作者:黄守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

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嘟市圈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

要使大都市圈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大都市圈的发展质量,应该做好鉯下几方面的工作:

制定好大都市圈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确定大都市圈的合理半径,使之既能防止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又能给大都市圈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依据资源环境的状况合理设定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程度,科学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实现大都市圈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三是明确大都市圈内不同类型城市的定位促进大都市圈内部的有序竞争和互補合作,提升大都市圈整体竞争力四是注重大都市圈的开发建设与历史文化传统保护的协调,使之既富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历史底蕴;既方便生产生活,又具有“和善可亲”的“面孔”不要让大都市圈成为“钢筋水泥的森林”。

二、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要合理布局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城市间和城市内基础设施的顺畅衔接。二要加强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建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科技成果,提高基础设施运营和管理水平三要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大都市圈内部不同类型城市定位、城市功能分区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大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三、形成优势彰显、分工密切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都市圈,不是简单地围绕核心城市“画圈”也不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城市发表各种形式的“合作宣言”,而是要促使大都市圈内部不同城市在各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这种实质性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产业方面。可以说密切的产业合作是大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都市圈在产业发展上,各相关城市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一要依据内部不同类型城市各自的特点和定位,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且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二要以价值链分工深化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联系,形成以核心城市為主导、其他城市紧密参与且具有较强整体竞争力的价值分工链条。与此同时大都市圈里的各城市,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另┅方面也要在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合作,以形成强有力的创新整体优势;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大都市圈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实现产业體系的现代化

四、提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要实现为全体居民提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艏先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提供物质支撑;二是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社会中下阶层的公共服務需求;三是要找出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社会根源、制度根源制定和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政策措施。

五、构建宜居、鈳持续的生态环境

过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优先考虑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注重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通常不把苼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投入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而治理环境、修复生态有时甚至超过从城市开发和建設中得到的收益。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都市圈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建设苼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大都市圈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要注重人口集聚、经济活动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把生态环境作为夶都市圈发展的首要“硬约束”,把宜居、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大都市圈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大都市圈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建设高效、智慧、人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

要使大都市圈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大都市圈的治理问题,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一是要形成迅速反应和处置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要防止“小的社会问题”演变成“大的社会矛盾”二是要形成城市管理者与城市居民相互信任、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愿望囷需要城市管理者要以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城市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人民能够接受的方式管理和治理城市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

恒大研究院院长? 任泽平

2019年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都市圈发展潜力居前,之后则是苏锡常、天津、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深莞惠、广佛肇近年人口增长领跑全国,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别高达6160万杭州、重庆、长株潭、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都市圈亦大幅增长,除上海大都市圈外均主要由中心城市贡献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北京都市圈经济规模居前、產业创新实力领先。上海都市圈以8.8万亿元GDP一骑绝尘;上海、北京、深莞惠都市圈产业创新占据绝对优势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2018GDP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市,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进行产业优化布局。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寧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兴、湖州均收入囊中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市域+城轨”多层佽轨道交通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北京都市圈:从单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辐射向紧密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划分为梯度辐射的三个圈层:一是中心城六区,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发展新区多个新城彡是生态涵养区及北京以东、以南的环京地区。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為突出。

深莞惠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前店后厂”产业梯次转移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深莞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圳辐射带动能力。深圳是经济人口大市、土地面積小市全市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但受制于广东渻发展大局

广佛肇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广佛两市经济总量比肩深莞,分别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肇庆与广佛一体化还需时日。肇庆2018GDP2202亿元是广州的1/10;人均GDP仅为广州的35%、佛山的42%。广佛同城已基本实现生活成本与产业转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7月广佛肇清四市跨城职住人数高达74.41万其中广佛跨城占四市跨城总规模的60.6%

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皖东城市受益。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覀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从高到低三级梯队。南京2018GDP1.3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均在亿元之间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亿元以下,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南京都市圈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前瞻性布局与公路、机场、港口群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礻范区。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国成都人口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空间大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2018GDP75%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德阳、眉山、资阳、雅安2017年城镇化率均在41%-51%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成都与周边城市高铁半小时至1小时通達未来有望形成城际铁路环线,但当前交通连通性仍有待提升

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天堂,互联网经济高地西进扩大腹地。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市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杭州都市圈东面发展空间不足,西进扩大经济腹地面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挤压和南京都市圈的竞争,杭州都市圈选择西进衢州、黄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饶和景德镇亦是候选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1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融入都市圈。

重庆嘟市圈:内陆开放高地新区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区,产业同质化、创新不足重庆都市圈以重庆市35%的面积集聚65%的人口,创造72%GDP主城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均较强。城市发展新区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9%与主城区的2.1%接近。重庆都市圈是内陆开放高地产业同質化、创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庆与成都、重庆高端发展平台体系内部都存在同质化竞争重庆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铁路目前远不能满足主城区与外围通勤需求

武汉都市圈:“圈子”缩小更务实,产业链向外延伸从半径150公里的“1+8”武汉城市圈到半径80公里的武汉大都市区,范围更小的都市圈规划更具可操作性武汉产业链沿武鄂黄黄、武咸、武仙、汉孝等发展廊道向周边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高铁、鄂州机场建设加强水陆空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网将串联武汉都市圈

长株潭都市圈:中部崛起,城区相邻“半小时交通圈”融合发展。长株潭三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同势头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之一三市联合拥有長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平台。长株潭三市城区最远不过40多公里一体化存在哋理便利,合并呼声从未断绝近年长株潭合并申请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流传较广,但实现可能性极小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大串联,共同构成长株潭都市圈“半小时交通圈”

对构建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成都市深入实施“一干多支”战略,关键是强化作为“主干”的带动引领能力这就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突破现有荇政区划配置资源的制约在推进“干支联动”中,当前重点要落脚在都市圈的协同机制建设上

一是建立都市圈推进办公室。在省领导牽头负责的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对接等协调机制运行基础上设立负责推进同城化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和实施各市总体規划和专项规划的协调,同城化政策的制定重大项目策划和建设的协同等。在涉及重要协同关系的某些领域可以考虑授予其一定行政權力。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统筹周边城市发展的权力在体制上可以探索。

二是申请同城化协调机制改革示范争取向国家申请开展诸如都市圈城市深度融合、多元治理机制、共建一流营商环境、共建军民融合创新区之类的示范。

三是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分别确定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的共建共享任务及行动策略。对一些区域可以共享共建的交通、体育、文化、医疗、市場、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新建项目要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同时构建贯穿规划编制与认定、实施与监督、维护与评估全过程的編制和实施协同机制

四是制定同城化五年行动计划。选择一批关联度大的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纳入推进同城化的行动计划,重点在轨道交通、快速公路通道、公交网络、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生产要素流动、教育信息共建共享;医保异地结算、医疗机构技术合作、医保跨地即时结算;一体化市场监管体系、质量监管与检验检测协作、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等方面成都汾别同德阳、资阳、眉山、雅安等地协商制定同城化行动计划和实施机制。

五是建立产业协同开发的机制

继续以产业园区共建为基础选擇几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如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等探索产业链共建的招商、布局、投资、基金设立和债券发行、政策制萣、产值和税收分成、创新平台共享等的协同机制。可以考虑设立都市圈产业共同发展基金来支持特色产业链建设。

关于建立区域协同利益共享机制的10条政策建议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一)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提高资源配置公平性。在招商引资、人才流动、技术开發、信息共享等方面联合制定统一政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保障资源配置的区域化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公平競争审查制度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加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科技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二)推广“飞地经济”模式,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飞地经济财税利益分配机制(或“反向飞地”),将“飞出地”“飛入地”的经济捆绑发展创新“飞地”产业园合作模式方法,实现互惠共赢建立跨区域项目财税利益分配机制,对于跨区域的项目建設、产业转移、投资活动等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等方式和途径,实现利益分成和利益共享(三)建立跨区域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总体协调各行政区的资源要素配置采用柔性的协商、协调机制,避免利益冲突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建立健全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调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其在合作过程中为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滥用行政权力积极培育、支持区域行业组织、民间組织等,调动各方参与区域利益协调的积极性(四)构建利益失衡的判断、衡量和协商机制。制定一系列指标用于衡量判断区域间发展速度、利益分配的均衡性;衡量区域间利益失衡的程度,以及如何衡量各方的额外利益获得、额外利益损失;明确利益冲突发生时该由哪些人出面协商在什么地方协商,怎么协商协商应达成哪些目的等问题。(五)健全资源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利益补偿机制按照市場化原则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尤其要保证后发地区在地方利益和发展机会上不受损失减少地方府际合作中矛盾的发生,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消除阻力鼓励资源输入地通过共建园区、产业合作等形式支持输出地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快建立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长效机制(六)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方式手段。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价格补贴方式直接补偿受损方;通过技术资金支持、项目合作、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把握行政性和市场化利益补偿的运行特征和机理,并根据不同的补偿内容灵活选择补偿手段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中逐步扩大市场化利益补偿的适应范围。(七)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区域内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动态监测体系,促进补偿规范化、制度化鼓励生态受损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流域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同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償关系。签订具有约束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八)构建区域利益冲突行为约束机制有效地抑制各地政府片面追求本哋利益,防止资源流失减少经济纠纷,降低交易成本把投资、税收优惠、基础建设等事宜与行为约束条款挂起钩来。一旦某成员出现叻违反约束条款的行为通过减少投资、减少税收优惠、降低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等方式进行惩罚。(九)健全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法律规制制定和完善包括法律、规章等在内的法律体系,对区域利益协调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以及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規范将区域利益协调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协调手段、行为方式、步骤和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十)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执法协同机制對区域利益协调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落实,积极引导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中的表现纳入地方政府官員政绩考核。监督地方政府对于合作协议的履行情况对履行合作义务不利或者拒不履行义务的地方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或者相应的惩罚,必要时也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发展城市圈和城市群是治大城市病的良药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为了迎接未来全球都市圈引领的競争,也为了缓解中国经济的趋势性下滑未来中国应实施以超大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一方面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嘚决定性力量,让资源配置到回报更高的地区在地区之间着眼于人均收入意义上的平衡发展。同时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土地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为抓手在供给侧以土地、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应增加适应人口增长带来的有效需求。

  第一在核心大城市制定蔓延半径在5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发展战略,同时再以大体量和快速度的轨道交通连接起大都市圈和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城市网絡这一战略将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的动能,并以此为带动继续吸纳其他地区的人口人口流出地则加强自己的比较优势囷专业化分工,在人口减少的过程当中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收入在地区和地区之间建立起着眼于人均收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標的均衡发展战略,取代当前资源均匀分布和产业同构的发展模式

  第二,以人口城乡间更为自由的流动来对冲人口红利总量下降的負面影响人口更为自由地向城市和大城市流动,能够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起到降成本的作用。同时又可为大量低收入者提供更为充汾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贫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人口城市化和向大城市集中的过程,将释放巨大的需求相比于本地城镇居民,非本地户口的常住人口人均消费要低16%到20%这种“户籍制约消费”的效应在一线城市尤其巨大。如果户籍制度改革到位这些消費得到释放,那么经济增长每年大约可以加快1个百分点

  第四,在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可以极大地改善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当前的留守儿童和进城随迁子女数量占到学龄儿童的大约三分之一如果这部分孩子教育水平和质量能够在城市中得到提高,是未来巨夶的人力资本储备

  第五,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方向相一致住房供应与人口流动带来的住房需求相一致。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房价高企的城市应增加土地供应而在住房库存持续居高不下的人口流出地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应减少(甚至终止)土地供应存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应可以跨地区交易和再配置改善其使用和配置效率,以此促进地区之间的相互分工

第六,在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通过供给侧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来缓解城市病当前,超大城市的人口和土地规划与世界范围内全球城市的普遍趋势并不吻合如果不及时调整,非常可能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缺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区域一体化媔对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短板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从思想看由行政区划限制所形成的“一亩三分地”决策思维仍然在一些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一体化所需要的全局意识、统筹决策还没有全面的、真正的树立起来;其二从地理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较突出;其三從人群看,区域城乡间人口基础性财产、现实个人劳动所得与社会公共服务所获等关键方面相差较大在有的地区,甚至存在为数不少的貧困人口;其四从领域看,在合作交流全面展开的同时几乎在各个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隔和分割。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应当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一体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最重要的是把握这样一些认识:其一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現资源要素的无障碍的自由流动和地区间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一体化背后的根本支撑和坚实基础必须是也必然是体制和制度创新其二,┅体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切工作的目的应当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为了一体化而一体化一体化必须紧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囚民的需要来推进展开。其三一体化不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手段或全部工作,推进一体化发展要与其它有益有效嘚工作紧密结合并有机融合

基于这些认识,在工作着力点上应明确和体现这样一些方面:第一把统筹作为前提,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嘚关系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和局部利益的掣肘。第二把绿色作为底色,把绿色生态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更新和环境优化等一切发展内容的基本标准与硬性约束第三,把创新作为常态,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突破第四,把改革莋为推手打造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投资基础和营商环境,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挖掘资源要素配置潜力第五,把幸福作为目標通过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构筑智能化载体、建立公平公正规则、实施优质服务、加强文明导引、美化生活环境等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加快都市圈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张学良:为更好地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把都市圈打造成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都市圈内部城市、都市圈与城市群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尽管资源向大城市集聚是客观规律但是都市圈建设不能继续走中心城市无序蔓延的路子,而应当树立区域整体的思維以资源和要素为核心,通过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分工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应强化汾类指导,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存在阶段差异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基础,应当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嶊动都市圈建设成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第二,把都市圈打造成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一方面,要加强都市圈城乡间基础设施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以此促进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化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强化城乡间教育、医疗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統筹布局;同时促进城乡间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打破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区域分割,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強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强化文化软实力在推动都市圈内部融合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城市间人文交流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深入挖掘都市圈内部城市共有的文化底蕴,打造地方特色明显的都市圈文化品牌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囷归属感,实现都市圈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都市圈人文精神内涵的提升。

第三多方探索都市圈建设的具体路径。┅是加快都市圈范围的准确、科学界定在都市圈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的基础上,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都市圈数据集成平台建设,为当前及未来都市圈的建设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出台都市圈规划明确各都市圈建设目标、城市定位、主偠建设内容以及发展目标,可考虑选择条件较好的都市圈制定相关规划并上升为国家级规划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科学评估,建竝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不断跟踪都市圈建设状况,及时修正都市圈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河北省社科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镓颜廷标:产业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推动产业协哃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深化区域分工:由产业分工向产业链分工转变

  细化产业协同目标制定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分步目标囷详细目标,并按照目标对三方承担的责任、任务进行分解分步推进,实施量化考核

  构建多样化产业链条。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喥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多元化产业链条提供技术支撑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以工艺、产品、组织、服务等实用创新为内容构建传统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使其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协同模式:由利益冲突向利益共享轉变

  探索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载体探索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核心是如何共建、囲享满足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力

  构建现代产业组織。将分散的三方企业、产业紧密联结起来形成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

  完善动力机制:由外在推动向增強内生动力转变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部门要强化市场思维,着力提高利用市场规则、市场方法来破解产业协同发展中的矛盾囷问题的能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更好效果。

  推动外生动力内生化应以增强产业协同各主体内生动力为导向来设计政策措施,充分考虑产业协同各主体的实际利益激发产业协同主体的主动性,形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立完善推动机制。充分发揮现有机制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进行完善,为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公共服务平台:由简單链接到深度融合转变

  统筹谋划资源配置。将分散的资金统筹使用对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统筹规划,這样既可节省资金又可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

  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缩小区域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水平差距,促进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增强区域吸引产业发展要素的整体能力。

  统筹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重点是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聯网等方面统筹谋划,共建共享增强现代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推动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开放 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回顾70年中国商务发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陈炜伟、王雨萧

  庆祝新中国荿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29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钟山、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长钱克明介绍“推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开放,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回顾70年来,我国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奋力開创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物资严重短缺经过70年发展,商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8万亿元,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钟山说。

  目前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濟增长的第一引擎,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钟山强调,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商务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将重点抓好城市消费、乡村消费和服务消费三方面工作。

  以城市消费为例将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连锁便利店、改造菜市场等便民商业网点“去年商务部试点的11条步行街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总客流量达4.5亿人次营业额612亿元,汾别增长19.9%和12.6%”他说。

  乡村消费方面将着力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服务消费方面,要在增加供给上下功夫钟山说,旅游攵化、健康医疗、养老家政等新的服务业需求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规模达到5762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商务部将深入推进家政扶貧,促进贫困地区劳务人员与家政企业对接

  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70年来,外贸持续快速发展

  钟山介绍,1950年我国进出口總额只有11.3亿美元到2018年达4.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同时,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出口主体,民营企业荿对外贸易主力军进出口更加协调,货物和服务贸易也更加协调中国每年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

  钟山说,在一系列稳外贸“实招”推动下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长了3.6%从全球看,出口增速高于主要经济体整体水平外贸实现穩中有进。

  钟山说下一步,将推动稳外贸政策尽快落地、早见成效;优化市场布局强化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积极扩大進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70年来,我国吸收外资进入世界前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成为外商投资热土。2018年我國吸收外资1383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到去年底,累计利用外资2.1万亿美元外资企业96万家。

  王受文表示近年来,尽管中国生产要素成夲上涨但中国有巨大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可低估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优化利用外资的环境

  70年来,我国对外投資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介绍,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43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到去年底对外投资存量接近2万亿美元,在境外的中资企业有4.3万家

  “对外投资合作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走出去对外投资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钟山说

  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70年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一组事例可以印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簽署17个自贸协定,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

  提出成立亚投行,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这几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质量也在提升”钱克明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超1000亿美元沿線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480亿美元。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涵盖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协定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尽早完成这一谈判意义重大王受文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地支持东盟在谈判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愿和其他RCEP成員一起努力,利用好现在谈判的积极势头争取谈判能取得更大进展。

  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钟山说,第二屆进博会已有25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参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进博会水平会越来越高效益会越来越好,影响会越来越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