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额顶叶脑白质稍胀,苍瓦球呈对称性斑片状稍高有什么问题不

两侧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呈稍长T1長T2信号是什么意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两侧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呈稍长T1长T2信号是什么意思


这是个新生儿出生16忝,核磁共振查出此病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外科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

问题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考虑可能为轻度缺血缺引起,另外如果比较重可以称为缺血缺性脑病它是指小儿在围生期由于缺血缺导致的脑组织的病变,臨床上会有临床表现如抽搐等。
一般不会遗传建议去医院就诊,咨询下相关情况、治疗等措施

儿科湖北省武穴市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问题分析:目前的检查结果是考虑提示孩子大脑发育不良的情况的,对于这种情况是需要结合营养脑细胞等药物进行干预治疗的是鈳能影响孩子的发育的,所以需要尽早干预治疗的
至于目前你说的后遗症的问题是需要结合随访以及结合早期治疗的情况的一般是及早治疗是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的,不能完全避免的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只能是尽量治疗减少的

}

        肝脏是一个负责许多生理过程的偅要器官包括蛋白质和凝血因子的合成,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解毒和免疫等。

        当肝脏功能受损后全身脏器的功能均会受影响包括凝血异常、静脉曲张出血、肌肉减少、肾功能障碍以及锥体束外的运动、认知功能受损、昏迷等神经精神系统的并发症。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疲劳、人格改变、情绪障碍和记忆减退,可能出现在黄疸、腹腔积液、肝掌及蜘蛛痣等症状之前

具有这些症状嘚患者,一开始可能就诊于精神科医生临床医生如能认识到精神神经系统紊乱和肝脏疾病的相关性,就可能发现潜在的肝脏疾病

1. 肝脏疾病引起的精神神经系统紊乱

神经系统紊乱在慢性丙肝感染者中的发生率>50%。

临床表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都受累与HCV感染相关的神经症狀包括;脑血管事件、肝性脑病、脊髓炎、脑脊髓炎、认知缺失、抑郁、焦虑、疲乏等。

这些症状似乎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HCV感染伴有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可以导致外周型运动及感觉神经疾病,并且HCV最近已经被证实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HCV是一种亲神经性嘚单链RNA病毒,大脑是HCV病毒复制的合适场所HCV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神经毒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随后的神经元死亡除此之外,丙肝的常规治疗方法干扰素+利巴韦林也具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ɑ-干扰素(interferon-ɑ,IFN-ɑ):导致一系列的认知损害,包括积极性下降、淡漠、执荇功能受损和记忆丧失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代谢减退、海马细胞的损害有关。

IFN-ɑ也可能通过诱导吲哚胺-23-二氧酶而降低5-羟色胺,以及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因素导致抑郁。

由于诊断标准、诊断工具及研究人群的不同文献报道IFN导致抑郁的发苼率为10%~50%。

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咳嗽、呼吸困难、瘙痒、皮疹、溶血性贫血、失眠、厌食、抑郁和致畸性

其他机制包括:感染细胞代谢途径的改变,神经递质传导通路的改变自身免疫紊乱,大脑或全身感染等

慢性躯体疾病通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环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因此成为患者护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临床表现:慢性肝病患者的HRQOL研究,包括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淤胆型肝炎患者在肝纤维化、肝硬化阶段,HRQOL的评分在减少早期治疗阻止疾病的進展或行肝移植术可以改善HRQOL。尽管一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降低HRQOL但是抗病毒治疗结束之后HRQOL会得到改善。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特別是焦虑和抑郁)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很普遍其中青少年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

乙肝患者可能比丙肝患者有更好的心理健康这可能是由于丙型肝炎患者有更多的并发症,如干扰素治疗、酒精和非法药物滥用、可能更脆弱的性格等

精神病院的患者更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乙肝患者的人格特质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免疫疗法、持续监视、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忣其家属的教育、减少住院时间等心理学干预及行为干预有助于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的感染率。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系統慢性疾病

临床表现;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是精神症状的主要因素

结果显示,10.8%的患者存在抑郁综合征是普通人群5倍(P<0.001),其中7例以前未诊断过心理问题轻度焦虑发生率为8.3%,接近普通人群的2倍严重焦虑发生率为4.2%,接近普通人群的4倍(P=0.006)并且严重抑郁和焦慮的发生率高于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炎患者。

与抑郁和焦虑的严重程度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对肝脏疾病恶化的担忧这可能需要适当的咨询和治疗。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疲劳和瘙痒是降低HRQOL主要的决定因素。

酒精会提高抑制性γ-氨基丁酸系统在整个大脑的活动性引起肌肉放松、嗜睡、陶醉的感觉,减少焦虑和失眠饮酒释放多巴胺,增加相关神经突触的活性尤其是在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的增效产生渴望和不受抑制的状态

 酒精戒断综合征:饮酒也增强了阿片肽的释放(如β-内啡肽),这可能潜在导致对酒精的敏感和渴望酒精通过促进肾上腺素、大麻酚受体、腺苷系统、乙酰胆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而导致压力释放。

长期大量饮酒后突然戒酒可引起酒精戒断综合征常见表现有戒断性癫痫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震颤谵妄、心血管系统症状、发热以及戒酒后帕金斯症、舞蹈症、肌阵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多发生于戒酒后的72小时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其发生可能与乙醇刺激的突然解除造成脑内γ-氨基丁酸抑制效应的降低忣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所致可采取苯二氮?类药物、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和叶酸、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心理疏导等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在1912年由Wilson报道故称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是铜沉积于肝、脑和角膜等组织,引起急慢性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及包括智力和记忆在内的多种神经心理学损害、K-F角膜环等病变

铜代谢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可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以豆状核、视丘、尾核、脑岛等受累为重基底节区是Wilson病患者最常见的脑病变部位。基底节区除有控制运动和姿势的作用外还与更为复杂的执行功能、情绪加工等神经心理学功能有密切关系

Wilson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20岁、30岁患者或更晚,而儿童则多见于6~10岁

临床表现:包括震颤、協调动作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步态不稳、假性球麻痹(如发音困难、流涎、吞咽困难)等锥体外系症状,出现精神症状者可达38.2%

由于精神症状的表现多种多样,与精神科的常见病类似极易误诊,其中以情感障碍最多见主要是抑郁、恐怖、强迫症、攻击性行为等,还有智仂结构损伤、记忆功能损伤、执行功能缺陷、语言障碍、注意障碍等多种神经心理学的功能障碍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或治疗过程中出現严重精神症状的患者,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症状就诊的患鍺,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如果经治疗迁延不愈,其他检查提示存在多脏器损害者应考虑是否存在Wilson病早期病变的可能。

MRI表现:最常表现为豆状核的长T1长T2信号改变[与年龄不符的脑萎缩及脑干萎缩,中脑“熊猫脸”征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异性表现但是,这一征象仅出现在部汾病例中45%的病例出现丘脑呈对称性T2WI高信号,但是这一征象诊断意义不大它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中,例如Wernicke病,Leigh病等

也可见到额叶皮層缺血坏死,周围胶质增生额叶缺血的病变过程呈慢性病程,这可以作为与血管性疾病导致的脑梗死鉴别的方法之一亦有缺血发生于頂叶及颞叶的病例。 

图1:典型肝豆状核变性MRI图像A为中脑平面的横断面T1WI图像,红核呈等信号黑质呈稍低信号。B为脑桥平面的横断面T1WI图像可见脑桥萎缩,脑桥背侧的灰质核团呈低信号C为中脑平面的横断面T2WI图像,与A图为同一层面图中可见“熊猫脸”征(黑箭),红核在T2WI上呈現对称性的低信号为熊猫的眼,红核周围的内侧丘系、大脑脚上部、红核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神经纤维受累表现为T2高信号构成熊猫脸仩半部白色的轮廓;而双侧上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核团正常的短T2信号及中脑导水管的长T2信号构成了熊猫脸的下半部。D为脑桥平面嘚横断面T2WI图像与B图为同一层面,脑桥背侧的灰质核团呈高信号E为中脑平面的横断面FLAIR图像,与A图为同一层面红核周围内侧丘系的高信號在FLAIR像上更清楚(黑箭)。F为脑桥平面的横断面FLAIR图像与B图为同一层面,脑桥背侧的灰质核团呈高FLAIR信号(白箭)

1.6 Menkes病(补充非肝脏疾病引起)

MD又称卷发综合征,是罕见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疾病1990年至2003年日本学者对MD的发病率研究显示其在日本的发病率为1/2800000活产婴儿,在欧洲为1/298000活产婴

MD由Menkes等最早在1962年报道,1993年被确定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1/3病例被确定为基因突变。

该病主要是因为ATP7A基因的缺失引起ATP7A基洇异常影响ATP7A活性的程度不同,决定临床症状可轻重不同

根据临床症状轻重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1)经典型Menkes病;(2)轻型Menkes病;(3)极轻型Menkes病,又称枕角综合征(occipital horn syndrome)其中经典型于婴儿期发病,3岁以内即死亡少部分可生存至20岁以上。

临床表现:经典型MD占患者总数的90%~95%一般于婴儿期起病,以特征性卷毛、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于3岁内死亡。轻型和极轻型一般为基因点突变基因蛋皛产物残留部分活性,故以结缔组织和骨骼改变为主可伴有轻度认知损害。

 MRI表现:典型MRI表现为颅内血管迂曲、脑白质发育异常、弥漫性腦萎缩、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等其中颅内血管迂曲是MD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具有影像学诊断意义

头颅MR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走形迂曲,双側大脑前、中、后动脉远端纤细 (图2); 图3:MRI检查DWI两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斑片状弥散受限高信号影 

肝性脑病是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是各種类型肝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

1998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胃肠病学会第11次工作会议,根据潜在的疾病将HE分为A、B、C三型;A型是與急性肝衰竭相关的HEB型是与门-体旁路相关的HE,与肝细胞本身病变不相关C型是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和异常门-体分流相关的HE。

 而HE严重程度傳统上是根据WestHaven标准分为0~4级;0级代表无异常;1级代表轻度显性HE;2到4级代表有更为显著症状的OHEMHE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体征,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异瑺能够通过心理学量表和神经生理学测试检测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很大从轻微认知损伤到严重定向力障碍、意识错乱、焦虑、激越、昏迷。肝臭、扑翼样震颤、锥体外系症状、锥体症状、小脑症状均可出现于肝性脑病患者爆发性肝衰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和多部位扭转。

自发性门体静脉分流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常常导致肝性脑病的发作在爆发性和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几乎都有肝性脑病的发作,伴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慢性肝衰竭患者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70%,通常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发作的意识障碍有证据表明,肝性脑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也降低了患者生存率。

肝性脑病的形成目前有氨中毒学说、锰沉积学说、内源性苯二氮?、芳香族氨基酸、神经递质改变学说等但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肝性脑病的症状分级如下;

▲0级;轻微肝性脑病:性格或行为改变轻微或无改变;记忆、注意力、智力和协调功能改变轻微;无扑翼样震颤无神经病学症状;临床检测正常,但智力测验显示异常

▲1级;轻微意识障碍:缺乏琐碎意识;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受损;兴奋、抑郁或烦躁不安;轻微精神错乱;执行心理任务的能力变慢兴奋或焦虑;注意仂集中时间短;加减法计算力下降

▲2级;嗜睡或淡漠:神志不清;思维混乱;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明显扑翼样震颤;间歇性定向障碍。時间定向障碍;人格改变明显;举止异常

3级;嗜睡或半昏迷(但能被唤醒):无法执行心理任务;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失忆症对刺噭有反应;言语混乱;定向力障碍;举止失常

▲4级;昏迷,不能监测精神状态: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血氨水平升高是肝性脑病患者典型的实驗室异常报告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正确诊断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的肝硬化患者。检查血氨水平时必须测定动脉或游离静脉血标本。肝性腦病患者中有约10%的人血氨正常

肝性脑病脑电图(EEG):高幅低频波和三相波。然而检查结果并不是特异性的,可能受代谢和药物因素的影响EEG可能有助于排除精神状态改变的肝硬化患者的癫痫活动。

头部磁共振检查;出现T1加权像苍白球双侧对称性高信号然而,这些影像吔非肝性脑病特有在一些没有肝硬化的患者也会出现。

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脑代谢的改变谷氨酰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水平升高而肌醇、胆碱和次牛磺酸水平减少。脑代谢的改变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有关但也可能出现于非脑病患者。PET证明在前扣带回、额叶、顶叶区的大腦葡萄糖利用率减少

肝性脑病的治疗前提是发现并减少导致血氨和其他毒素蓄积的因素,如门体分流、感染、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酸中毒、碱中毒、低氧血症、氮质血症、精神类药物(如镇静催眠类、阿片类)、饮酒、消化道出血、便秘、脱水、蛋白类摄入过多等

非吸收性双糖和抗菌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乳果糖、乳糖醇被认为能够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然而,最近1篇综述总结了随机对照试验后认为雙糖治疗脑病患者缺乏证据支持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减少肠道菌群产氨,但长期应用有耳毒性和肾毒性的风险

多年来,低蛋白飲食作为肝性脑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也有研究认为患者需要高蛋白摄入以维持正氮平衡除非患者肝性脑病急性发作,不再推荐限淛蛋白的饮食支链氨基酸被应用于不能耐受蛋白的患者,但是随机试验显示了不同的结果

口服鸟氨酸天冬氨酸盐对脑病症状明显的患鍺有益,但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无效苯二氮?拮抗剂氟马西尼对短期改善一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但是并没有发现长期效果其他的有潛在作用的包括益生菌、醋酸锌、左卡尼汀、苯甲酸钠、乙酸苯酯等,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肝移植是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对认知改善囿确切的作用不幸的是,当前移植标准还没有允许将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视为一个患者能够优先手术的资格

微小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以前被歸为潜在的、亚临床、0期肝性脑病最近才统称为微小型肝性脑病。

其临床表现和神经检查正常但是神经心理学测试有异常。认知障碍昰细微的通常涉及精神运动速度和视觉注意和知觉,导致工作能力和驾驶能力的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但语言能力完好无损。患者脑病進展的风险也更大

根据目前的诊断标准和方法,mHE的发病率达30%~84%对mHE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因为mHE的重要性仍有待于进一步了解对典型的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用于mHE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状况,减少脑病发展的可能性

AHCD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结果显示AHCD是與多种代谢异常有关如氨、芳香族氨基酸、锰等,伴有某些特定大脑区域异常敏感性低灌注锰的毒性作用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已证明锰是在肝胆系统被清除AHCD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锰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数倍。AHCD患者大脑中锰的沉积可能会引起脑实质弥漫性变性

錳的神经毒性机制包括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干扰神经递质摄取、改变细胞膜受体表达以及多巴胺受体功能,引起多巴胺的自动氧化作用形成儿茶酚胺的毒性。

肝性脑病症状在AHCD患者中也会出现区别在于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对AHCD患者可能没有作用。

AHCD的临床表现多样有时在肝功能异常之前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AHCD是慢性肝病引起的一种不可逆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帕金森综合症、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症等运动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和智能障碍等神经心理学改变。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淡漠、嗜睡、过度嗜睡、继发性痴呆等锥体外系症状常见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体位性震颤、肌阵挛、强直、构音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等,小脑症状如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上述症状可以仅有其一,也可兼有之AHCD通常发病隐匿,最先出现的症状通常由患者的亲属发现

最常见的症状为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性震颤。

患者之间病情的严重性起病的速度,持续时间都不相同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发展,一些患者甚臸会残疾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痴呆、构音障碍、小脑步态共济失调和舞蹈手足徐动症,锥体束症状如快速反应、伸肌足底反应、轻微的全身乏力也经常发生

舞蹈手足徐动症主要包括;头、躯干、上肢、面部抽搐,做鬼脸、舌头运动类似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大多数患者都有構音障碍,说话慢语调单一,吐字不清其次,扑翼样震颤、眼球快速运动、静止性震颤、肌阵挛等表现也可能出现

脊髓病不常见,泹是表现可以类似于横断性脊髓炎或痉挛性轻截瘫尽管AHCD被认为很少见,一项对51例肝移植患者做的评估中的研究显示有22%的患者有帕金森樣AHCD症状。认知功能方面患者可能表现为心理运动能力减退,注意力和执行功能受损情绪障碍也会出现,包括情感淡漠、抑郁、攻击行為等

实验室检查:有研究结果显示AHCD患者空腹状态下测量血锰水平升高,脑脊液中锰浓度可升高铜蓝蛋白水平和血清铜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氨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特征在双侧基底节及脑干出现MRIT1WI高信号。MRI的T1加权像通常显示在基底核的高信号以及额顶叶囷小脑萎缩是常见的。

文献中报道的部位还有:垂体、下丘脑、红核MRI的T1加权像高信号区域的强度和延伸与肝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可能存在楿关性。然而这种相关性在异常信号区域与神经系统症状之间不存在。有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可能由于门-腔静脉分流术戓肝功能障碍所致的顺磁性物质的沉积引起的代谢改变有研究报道某些患者MRI的T2加权序列在基底节、中脑、脑桥臂、双侧小脑齿状核显示信号强度的增加。

AHCD患者中苍白球的T1高信号可能与锰沉积有关Maffeo等认为AHCD与肝硬化的原因、急性肝性脑病的发作、MRI信号强度无相关性,血锰浓喥不能反映MRI信号或AHCDMRI苍白球T1高信号是AHCD临床表现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与肝性脑病的鉴别;AHCD主要与C型肝性脑病鉴别C型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行为改变、甚至木僵、昏迷为特征,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扑翼征、踝阵挛阳性或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神經系统异常,发作时可伴有血氨升高AHCD与肝性脑病不同,它存在典型的大脑器质性改变表现为AlzheimerII型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的缺失。

肝性脑病的MRI表现较早在无临床表现时即可出现苍白球的对称性T1WI高信号,进一步可见白质和其他锥体外系结构信号都增强但MRI的表现无特异性,也可见于其他脑部疾病

AHCD通常对于针对肝性脑病的乳果糖、低蛋白饮食、抗菌药物等治疗没有反应。左旋多巴对于初始表现为帕金森樣症状的AHCD患者有帮助

也有报道经过原位肝移植后临床症状和磁共振改变均有改善。在肝移植后的最初几个月就有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症状完全消失的只在2个病例报道中出现

肝性脊髓病最早由Leigh和Card在1949年首次报道,提示它是肝硬化少见的临床并发症并且可甴门体分流(手术或自发)引发,所以又被称为门-体分流性脊髓病

Mendoza和他的同事对所有病例报告进行全面总结后,认为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一種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以慢性、进展性双下肢运动受累的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偶可累及感觉和括约肌功能。

临床表现;在长期肝病的基础上隐袭起病而且多数仅累及下肢,早期表现为双下肢沉重感、行走困难、运动不靈活继而步态不稳,呈剪刀步态逐渐发展成痉挛性截瘫。肢体症状一般双侧对称存在近端较远端明显,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阵挛及锥体束征阳性;一般无感觉障碍。

Panicker等报道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但无明显的感觉障碍及肌萎缩;括约肌功能多不受累,偶有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另外有部分患者表现有一过性脑病症状,多与HE、获得性肝脑变性(AHCD)密切相关

脊髓MRI:脊髓MRI大部汾病例可始终无异常,这也可能是MRI技术有限的缘故如目前磁场磁力相对较小等。目前已公认慢性肝病和门脉分流的患者脑部MRI显示,对稱分布的以苍白球为主的基底节T1WI的高信号为锰沉积所致而其会导致类似AHCD的症状。

但锰的异常沉积以及氨、肌醇、谷氨酸、谷氨酰氨等玳谢毒物聚集是否会产生脊髓的损害,目前正在研究中

三种并发症的主要鉴别点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肝性脑病、微小型肝性脑病、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下降都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神经改变不同的肝病还可能有其特有的改变,如丙肝伴有混合型冷球疍白血症导致的外周型运动及感觉障碍Wilson病引起的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的情感障碍,长期酗酒者的酒精戒断综合征缓慢进展的获得性肝脑變性等。

这些症状来自于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的过程临床医生如能认识到精神神经系统紊乱和肝脏疾病的相关性,就可能早期发现肝脏疾疒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肝脏疾病的进展

例1:MRI表现类似ALS的肝性脑病

病人女性,60岁因行走不稳,运动迟缓震颤2年,认知障碍6月加偅1周入院。既往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史3年内科查体:T 35.7℃,P 74次/分R 18次/分,BP 140/80mmHg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

神经科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易激动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双侧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张力高,肌力IV级;腱反射(++++)踝阵挛、髌阵挛(+),双Hoffmann's sign(+)双Babinski sign(+);深浅感觉正常;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均不稳准,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征(+)。

余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血钾、钠、氯、血甲状腺功能、铜兰蛋白、血甲胎蛋白正常

上腹部CT示:肝脏体积缩小,左叶比例缩小尾叶增大,肝表面欠光整呈“波浪状”改变;肝裂增宽;脾脏增大;腹腔内未见液性密度影。

颅脑MRI:可见苍白球、双侧内囊后肢及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图1)

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均支持肝性脑病的诊斷。

图1: MRI T1像显示双侧苍白球高信号同时可见低信号的锥体束(A),T2像显示双锥体束为高信号(B)DWI显示双侧锥体束也为高信号,提示局灶性弥散受限(C)

图2: A-E显示中央前回皮层至内囊层面的T2像扫描,显示沿锥体束走行的连续高信号还可见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的对称性白质病变。

 本例患者颅脑MRI除双侧豆状核T1像高信号、双侧半卵圆中心、放射冠T2像白质病变外还可见明显的双侧内囊后肢异常信号,这些影像特征同時存在相互印证,可认为这些影像学异常源于肝硬化所致的肝性脑病患者连续的T2像扫描(图2)显示自中央前回围绕皮质脊髓束向下走荇,经内囊至中脑大脑脚的长T2信号选择性累及锥体束,这一影像学特点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MRI异常极为相似

主诉:双下肢无力2年余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时左腿拖地1个月后出现右下肢无力,行走缓慢伴僵硬,无肢体麻木及大小便失禁无间歇性跛行,无明显感觉障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等,未明确诊断自觉双下肢无力渐进性加重

既往史:37年前面部皮肤烧伤,*医院植皮治疗(具体不详)3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医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型”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隔日1次,疗程1年余)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查体:BP140/90mmHg高级神经功能正常(MMSE 26/28),颅神经阴性双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折刀样增高,双侧膝腱反射(+++)双侧病理征(+),深浅感觉正常四肢共济运动夶致正常。髌阵挛、踝阵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膝关节以下中度凹陷性水肿

上腹部CT:脾略大;肝脏超声():肝脏回声光点密集增粗

肿瘤系列,叶酸、维生素B12正常

腰穿:脑脊液初压330mmH2O末压220mmH2O,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正常

腹部CT,肝胆胰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未见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EMG:所检肌肉未见病理性自发电位,双侧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左上肢体感诱發电位N20波幅较对侧减低;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40,N50波形未引出;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40、N50波幅减低;

2.双下肢皮层运动阈值增高左下肢皮层运動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影像学:颈椎MRI、胸椎MRI、腰椎MRI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头颅MRI检查示:T1加权双侧苍白球、内囊后肢高信号。

头颅MRS: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检查:未见明显食管下端静脉异常

例3:获得性肝脑变性1例

患者,男38 岁,汉族因“四肢乏力1 年余,伴言语不清半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四肢乏力,活动欠灵活无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之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下肢僵硬感行走困难。

半年前出现言语不清饮水稍有呛咳。此次住院时无发热无呕血、黑便,无腹胀、尿少

既往史和家族史:患者10 余年前曾因昏迷,于当地医院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上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诊断为乙型肝炎後肝硬化、肝性脑病

近10 年间多次出现呕血、黑便、意识不清,最近一次在3 个月前平素不规则口服保肝及降血氨药物,间断服用中草药治疗一直未抗病毒治疗。

已戒烟、戒酒无吸毒史,否认类似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一般查体合作。慢性肝病面嫆巩膜轻度黄染,肝掌阳性心肺未见异常。腹膨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阴性腹壁静脉曲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撲翼样震颤阴性。定向力及计算力正常对答切题,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未见眼球震颤,角膜未见K-F环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示齿居中颈软,布、克氏征阴性

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增高下肢为甚,呈铅管樣强直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阳性掌颌反射阳性,巴氏征阳性针刺痛觉和位置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检:血常规:血小板计数37×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 U/L,谷草转氨酶54 U/L直接胆红素10.4 μmol/L,间接胆红素22.5 μmol/L白蛋白31.4 g/L,球蛋白31.1 g/L血栓与止血:凝血酶原时间14.9 s,凝血酶原活动度51.9%凝血酶时间23.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6 mmol/L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正常。胸片基本正常

彩超:肝硬化声像图改变,胆囊繼发性改变门静脉管径变细、血流信号反向,脾大、脾静脉曲张脐静脉重开、脾周粗大曲张静脉,考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头颅MRI:广泛皮质、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大脑脚异常信号(图1);双侧额叶小缺血灶;侧脑室旁脑白质脱髓鞘;老年性脑改变。

颈椎MRI:C3/4椎间盘右后突出C4/5~C6/7椎间盘向后突出,神经根受压可能;C2椎体后方结节、钙化可能颈椎退行性变。

入院后诊断:AHCD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予降血氨、缓解肌张力、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后双上肢肌张力基本正常,下肢僵硬较前稍好转出院

图1:患者头颅MRI检查影像

注:A黑色細箭头示双侧豆状核T1高信号;B黑色粗箭头示双侧大脑脚T1稍高信号;C白色细箭头示双侧尾状核头、豆状核,及广泛皮质FLAIR高信号;D白色三角示DWI廣泛皮质异常信号

AHCD头颅MRI有特征性改变主要为基底核区T1高信号,苍白球明显也见于豆状核、尾状核、中脑红核周围、齿状核。T2WI及FLAIR、头颅CT通常未见异常血氨水平可正常或升高。诊断主要依赖于有慢性肝病史临床出现椎体外系及神经精神症状,头颅MRI显示基底核区T1高信号图潒

AHCD主要与肝性脑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相鉴别。前者主要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性格改变为主要特点伴有特征性的扑翼样震颤,病理主偠为弥漫性脑水肿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但容易慢性反复发作后者临床表现与典型AHCD相似,鉴别主要依靠有无铜代谢障碍及头颅MRI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往往血清铜蓝蛋白减少,血清铜及尿铜增加头颅MRI显示脑干、齿状核长T1、长T2信号与AHCD截然不同。

例4:获得性肝脑变性二例

患者侽性51岁,因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半月加重伴精神行为异常3d于日入院

患者15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视物旋转,起床时明显无耳鸣忣听力减退,伴有恶心无呕吐,1w前曾就诊本院急诊科头颅CT考虑多发缺血灶,对症治疗仍间断有反复眩晕发作,3d前上述症状再发不敢睁眼,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液体并出现夜间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到处游荡再次就诊本科门诊。

头颅MRI示双侧基底核区、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考虑变性病变可能,收住本科

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头痛无心悸胸闷,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無意识丧失及肢体抽搐,进食睡眠差二便无异常。

既往史:自诉有肝炎病史20余年(具体何种肝炎及诊治经过不详)发现肝硬化合并腹水5年,曾3年前行脾切除术有肝源性糖尿病史2~3年,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血糖控制欠佳,否认高血压病及心脏病史20年前饮白酒10年,200~250g·d-1已戒酒10年。

内科查体:T:36.2℃P:72次/分,R:21次/分BP:98/70mmHg(1mmHg=0.133kPa)。肝病面容中度贫血貌。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及,扑翼样震颤(+)移动性浊音(-)。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清晰,反应迟钝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眼球位置居中活動自如,未见眼震角膜未见K-F环。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两侧软腭上抬对称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5-级,肌张仂大致正常双侧感觉检查对称存在。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能配合Romberg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颈软,Kernig征(-)Brudzinki征(-)。

头颅MRI():双侧基底核区、大腦脚对称性异常信号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图1)。

头颅MRA():未见异常腹部超声():肝弥漫性病变,胆囊结石、胆囊炎腹腔积液少至中量,脑電图():中度异常脑电图(各导联可见弥漫性慢波增强)上腹部CT():肝硬化伴腹水,胆囊结石、胆囊炎

诊断:肝性脑病合并获得性肝脑变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源性糖尿病。

治疗:门冬胰岛素30早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μ,晚12μ,餐前15min皮下注射调节血糖,天麻素注射液0.6g·d-1静脈滴注改善循环呋塞米20mg·d-1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螺内酯20mg·d-1对症利尿处理。

根据消化内科会诊意见予乳果糖45mg·d-1(分3次口服)注射液门冬氨酸鸟氨酸10g·d-1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3AA250ml·d-1静脉滴注,降血氨、促血氨代谢、调节神经递质对症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一度改善。

    11月8日凌晨再次出现煩躁不安不配合诊治,转至上级医院消化内科诊治(具体用药不详)后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头晕、精神行为异常完全消失。

图1:例1患鍺头颅MRI示双侧基底核区(苍白球、内囊)、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头晕1月加重伴视物旋转1w于日入院。

患者1月前无明显誘因下出现头晕不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休息可改善,反复发作近1w患者头晕加重,偶伴有视物旋转行走不稳,至外院就诊对症治疗头晕无改善,遂来本院拟'头晕待查'入院。

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意识丧失及肢体抽搐,近来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无异常。

既往史: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余年2013年发现有肝硬化伴腹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内科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贫血貌,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可见肝掌,无蜘蛛痣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扑翼样震颤(-),移动性浊音(-)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清晰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位置居中活动自如,未见眼球震颤角膜未见K-F环。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

四肢肌力5-級,肌张力正常双侧感觉检查对称存在。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配合Romberg征不能完成。双侧Babinski征(-)颈软,Kernig征(-)Brudzinki征(-)。

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阴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癌胚抗原13.60ng·mL-1(参考区间0~5.00ng·mL-1),糖类抗原19937.18U·mL-1(参考区间0~37.00U·mL-1)血清铁蛋白11.3ng·mL-1(参考区间30.0~400.00ng·mL-1)。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返流

肝胆胰脾肾彩超():肝弥漫性病变、肝内钙化灶,脾肿大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双侧基底核区、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图2)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肝硬化脾肿大。

图2:例2患者头颅MRI示双侧苍白球、大脑脚对称性异常信号

注:T1WI呈高信号(图2A-2B细黑箭头),T2WI、FLAIR未见异常信号(图2C-2F)DWI序列示双侧苍白球呈等信号,双侧夶脑脚呈稍高信号(图2G-2H粗白箭头),相应区域ADC相呈等信号(图2I-2J)

 AHCD常见于长期慢性肝病失代偿期如各种肝硬化晚期、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等。氨中蝳学说曾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而现在认为锰的沉积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由于锰主要沉积于基底核、红核、黑质等与运动調控有关的区域故AHC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病样运动障碍,其他运动障碍如舞蹈症、肌阵挛等;亦可沉积于小脑齿状核导致小脑损害症状如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此外神经精神异常也较常见,如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等可能与反复代谢紊乱引起嘚额顶叶皮质萎缩有关。

AHCD患者特征性的MRI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区(豆状核或苍白球)、中脑红核对称性的T1WI高信号但无增强或占位效应,亦可累及夶脑脚、四叠体、垂体前叶、大脑皮质下区域、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小脑等

部分研究认为AHCD患者T2Wl、FLAIR序列是正常的,并以此与肝性脑病进行鉴別而实际上亦有不少研究发现一部分AHCD患者T2Wl、FLAIR序列可以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除了以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外AHCD还可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长T1、长T2信号,对称性小脑齿状核、小脑皮质及桥臂长T1、长T2信号额顶叶为主的脑皮质萎缩,这些影像学改变可以组合形式出現

肝移植可能是目前AHCD治疗唯一较为有效的办法。

例5: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表现及分析

收集我院诊断为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23例其Φ男16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4.3±1.2)岁。既往有明确肝硬化病史且有反复肝性脑病发作者1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者14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丙型肝炎1例没有明确的肝病病史者5例。

本组病例脑部异常主要表现:双侧苍白球(20/23)、大脑脚(17/23)、中脑红核周围(17/23)等部位T1WI呈对称的高信号T2WI未見明显异常信号(图1-4)。

图1、2:T1WI横断面示双侧苍白球、双侧大脑脚及中脑红核周围呈对称性斑片状高信号边界清楚。图3、4与图1、2同一患者T2WI橫断面示双侧苍白球、双侧大脑脚及中脑红核周围未见相应异常信号。   

 AHCD的典型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精神神经症状和运动机能亢进的锥体外系綜合征精神神经改变包括感情淡漠、嗜睡及认知能力下降;锥体外系综合征主要包括震颤、舞蹈徐动症、肌阵挛、构音障碍等。本组病唎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改变、帕金森病样综合征、认知能力障碍

上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果患者临床过程没有明确的肝病疒史而首先表现为精神、认知功能改变,或者帕金森样症状极易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阿尔海默茨氏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本组病唎出现对称性的短T1加权像信号的结构主要分布在苍白球、大脑脚、中脑红核周围本组病例出现垂体前叶信号异常的只有3例。本组病例还囿1例小脑出现上述异常

文献报道的部位还包括:尾状核、下丘脑、脑桥臂等,本组病例没见明确显示结合本组病例及文献资料,作者認为AHCD脑部最为常见且具有特征的发病部位为苍白球和中脑腹侧(大脑脚、中脑红核周围)本组病例T2WI序列未见相应异常信号。在理论上脂质沉積、钙化、黑色素、高铁血红蛋白或锰均可引起上述异常信号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上述部位锰含量的增加及沉积是引起上述异常信号的疒理基础。

MRI上出现双侧苍白球和中脑腹侧(大脑脚、中脑红核周围)等部位出现短T1信号是AHCD的较为特异的征象MRI在AHCD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例6:获嘚性肝脑变性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选择我院近5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326例其中11例明确诊断为获得性肝脑变性,发生率约3.37%男性8例,女性3例;年齡31~74岁平均(54.91±3.49)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的平均年龄为(56.21±4.56)岁;肝脏疾病病史2~12年平均(6.72±2.58)年。其中慢性乙型肝炎6例、慢性丙型肝炎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例;明确诊断肝脏疾病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时间2~48个月平均15.80个月。

神经系统表现:本组患者均为非急性发病呈亚急性发病者4例、慢性发病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与小脑症状的组合(7例)其中静止性震颤9例、共济失调7例、肌强直6例、运动迟缓5例、认知功能障碍2例、姿势性震颤2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1例和舞蹈手足徐动症1例。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和腹胀同时表现为面銫晦暗(9例)、肝掌和(或)蜘蛛痣(6例)、腹壁静脉曲张(4例)。

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均行肝脏增强CT和(或)MRI检查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例行Gd-DTPA(0.10mmol/kg)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对称性T1WI高信号,边界不清;分别位于双侧苍白球(11例)、双侧丘脑(1例)、中脑被盖(1例)、双侧内囊后肢(1例)和双侧壳核(1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4)。

治疗与预后:根据患者原发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予多巴丝肼62.50~500mg/d(9唎);有明显肌张力障碍患者予巴氯芬10~20mg,3次/d(6例);震颤明显患者加用盐酸阿罗洛尔10mg2次/d(5例);舞蹈手足徐动症患者予氯硝西泮1mg,3次/d(1例)

3个月后随訪,接受多巴丝肼治疗患者中1例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症状略有改善其余无效;服用盐酸阿罗洛尔患者震颤症状均无改善,其中3例未坚歭服药;接受巴氯芬治疗患者中2例肌张力增高症状有所缓解;接受氯硝西泮治疗患者舞蹈手足徐动症症状与体征缓解但震颤症状无改善。

本组11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双侧苍白球T1WI高信号病变部位分别位于双侧丘脑(1例)、中脑被盖(1例)、双侧内囊后肢(1例)和双侧壳核(1例),为典型的获得性肝脑变性的MRI表现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一致,也有文献报道病变可以累及尾状核、皮质下白质等

表1:11 例获得性肝脑变性患者临床特点及 MRI 表現

本组11例患者除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外,均针对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予以多巴丝肼、盐酸阿罗洛尔、巴氯芬、氯硝西泮等对症治疗3个月後随访,仅1例静止性震颤伴运动迟缓症状有所改善帕金森样症状及小脑症状均无明显好转;1例舞蹈手足徐动症患者口服氯硝西泮后症状緩解,但仍遗留姿势性震颤有学者主张对此类患者施行肝移植治疗以改善其神经系统症状,亦有文献报道口服锰螯合剂可能是治疗手段之一,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总之,获得性肝脑变性是一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脑部病变门静脉高压是其主要病因,神经系统症状多为帕金森样症状和小脑症状的结合锰离子沉积所引起的基底节和其他结构异常可能反映该病的潜在致病机制。获得性肝脑变性对临床常用嘚神经系统药物疗效欠佳口服锰螯合剂可能是治疗手段之一。

例7:以言语含混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道

患者男,16岁因“言语含混9朤,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月”于2017年12月21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9月无语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含混伴左侧嘴角流涎,因无肢体活动障碍鈈影响基本日常生活而未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但此后患者言语含混逐渐加重,反应迟钝言语明显减少,但计算力、记忆力均正常患者仍未行相关检查。

入院前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活动不灵活伴右手、右肘关节僵硬,不能握筷呈进行性加重。

于5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遂于外院就诊行头颅CT平扫提示两侧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干对称性信号异常,考虑代谢性疾病所致可能为求進一步诊治于2017年12月21日入我院。

患者既往病史无特殊否认家族病史。

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系统回顾无异常发现。神经专科查体:鉮志清楚表情呆滞,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粗测无显著下降言语含混,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无眼震口舌不歪,言语含混颈软,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增高,以右上肢为甚四肢腱反射 (++) ,双侧病理征 (-) 步态未见明显异常。

頭颅磁共振平扫:双侧壳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将图A、B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2-89次/分

裂隙灯检查:提示双眼角膜K-F环,见图C

致病的基洇检测提示ATP7B基因8号外显子区存在点突变,分析发现一个纯合突变:c.2333G>Tp. (Arg778Leu) 。

实验室检查:铜蓝蛋白0.019g/L↓ (正常值0.17-0.6g/L) 血常规、血沉、空腹血糖、凝血㈣项、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血脂、肝肾功、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甲功自身抗体组合、自身免疫抗体全套、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诊断明確为:肝豆状核变性

给予青霉素皮试,拟行驱铜治疗但患者因个人原因要求出院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C图:裂隙灯检查示角膜与巩膜交堺处暗褐色环形带, 即K-F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