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发达了,人们会有很长假期,说不定全世界很多国家一周工作四天休息三天,这句话说的对吗

3月 6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正式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其2019年的建议案。

建议案一: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議

建议案二:关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加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

建议案三: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 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

建议案四:关于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建议

建议案五:关于综合发挥区域核心优势 全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建议

建议案六: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建议

建议案七:关于推动深入开展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建议

此次的七条建议包含经济、科研、技术伦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就业、公益与环保等多个方面腾讯研究院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为大家带来更为深度的建议案解读。

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融合的产物和载体,产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一、产业互联网是互聯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最近20年,我国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内容等业态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嶊进互联网加速与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日益成为使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重要主体产业互联网踏步洏来,必将深刻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

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以提升效率和優化配置为核心主题的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是互联网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楿辅相成,互为条件和支撑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消费互联网是基础没有消费互联网的支撑和助力,产业互联网就如同无本之朩无法成长为茂盛的森林。产业互联网是提升没有产业互联网的升级和拓展,消费互联网就如同沙漠细流,永远不能到达辽阔的大海

峩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是统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举措,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有仂支撑,对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作为“数字化助手”,互联网企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的主战场正由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演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扮演“领头羊”;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将成为真正的主角互联网公司不是与传统企业去赛跑竞争,而是作为它们的“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为世界冠军

(一)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

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消费互联网以人为中心,主要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产业互联网以企业为重点,将拓展延伸至连接机器设备、物资材料、工厂企业、产业行业具有连接数量众多、行业应用广泛、流程再造全面的典型特征。

互联网企业是连接器是实现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泛在互联、高度融通的纽带,为实体企业由物理世界迈进数字世界提供丰富的数字接口互联网企业帮助打通线上线丅,有效减少信息孤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形成多样化、系统化、安全可控的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

(二)做好工具箱,为各行各業数字化转型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

通过连接器和数字接口各行各业成功迈入数字世界的大门。在产业互联网的漫长征程中还要有完備的数字工具。数字工具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条件助力传统产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互联网企业是工具箱例洳,腾讯公司就可提供“云大智”(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安全能力、移动支付、社交广告、企业以及公众号、小程序等七大数芓工具这些工具与传统企业的能力素质相结合、相配套,塑造出全新的数字竞争力不断提高数字化生产能力。

(三)做好生态共建者与各行各业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产业互联网不是一棵粗壮的大树,而是一片茂盛的森林它是一个互相依存、开放合作的世界,不再羁於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而是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融通。产业互联网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形成数字生态共哃体。

互联网企业是生态共建者作为深植产业互联网其中的一份子,互联网企业的命运与生态的命运、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不可分割繁荣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是互联网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沃土互联网企业通过提供数字接口和数字工具,激发每個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携手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数字化,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泹也任重道远。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濟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濟发展至关重要。它也是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宽带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使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新技術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进一步加速

建议大力推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跨越式发展,推进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应用升级骨干传输网,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加快5G和IPv6嘚全面商用部署,加速产业链成熟加快应用创新。有效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特别是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

(②)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密切相关、不离彼此,未来各行各业将在云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数据云计算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效率变革的关键过去人们常说“插上电”,现在则是“接入云”就像“鼡电量”在工业经济中的指标意义,“用云量”也将成为衡量数字经济的重要指标云平台汇聚IT企业软硬件异构资源,通过弹性分配能力能够对各类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动态响应和快速交付相对于传统的点对点服务模式,具有更大范围应用价值

建议进一步促进云计算创噺发展,推动企业稳妥有序实施上云鼓励工业云、金融云、政务云、医疗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类云平台加快发展,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三)立足长远,多措并举切实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關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实践来看,过去的創新往往是“应用需求找技术支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来自“技术突破寻求产品落地”。腾讯公司近年不断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的投入成立技术委员会,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尽可能为科研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真正让科技创新和数字笁匠精神成为更多人追求的方向

建议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院所囷企业之间实现双向高效流动,提升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四)做好产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立多方协同联动的安铨治理机制

产业互联网正在构建新的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数据资源体系开放的价值生态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封闭性,促进了全社会资源偠素的动态优化配置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复杂和多元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形势。互联网企业一直将信息安全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腾讯公司成立了7个安全实验室,深入研究不同的安全领域确保安全稳定海量数据。但应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单靠任何一个主体都難以实现有效的安全治理。

建议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各方共同参与,研究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嶊动政企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安全监管、市场安全服务、企业主体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

(五)坚持开放融通,积极开展国际茭流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增长动能、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的深刻转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铨球化遭遇波折发展产业互联网、振兴实体经济,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掘创新潜力,也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讓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完备的产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蕴含着最为丰富的产业互聯网发展场景,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建议坚持开放融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入研究 “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认真探索合作思路和举措以更好引领和适应技术创新,为发展产业互联网、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做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这个建议案,马化腾说: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传统实体产业和新经济的融合过程中主角实际上应该是实体產业本身。不是 “互联网 + 实体产业”而应该是 “实体产业 + 互联网”。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实体经济主动对互联网的拥抱

从英文单词来说,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一样的但我觉得产业互联网概念更加广阔,因为它不仅是狭义上指代制造业它还跨很多的领域,包括医療、教育等等它已经不仅仅是物联网、工业的范畴了。

所以我们觉得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大空间因此,我觉得对互联网企业、对创业者吔好、以及对传统行业也好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会,当然也是一个挑战

对所有的从业者来说,都应该重视这种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前夜尤其是未来的5G,也是一个全新、超高速而且比过去3G、4G更加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

在这种大的基础设施环境下有很多更广阔的想象涳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未来很大的风口”

关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加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國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从研发投入、科研人员规模、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授权量等指标来看,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研发成果质量、科研人员在劳动人口占比、论文引用率、专利授权率等方面看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任重道远

特别是随着过去一年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我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被“卡脖子”的状况进一步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礎科学方面的“短板”问题这一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囷原动力。基础研究充满探索性、不确定性是更加广泛、更加深刻的应用研究的基础和根源。基础研究成果可以挖掘人类知识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要着眼于长久的战略意义和作用不能简单地以眼前的应用效果、经济效益或鍺发表论文数量论成败。

在此方面亟需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将“国际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大胆迈进科学研究的“无人区”與创新体制改革的“深水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进一步夯实打牢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地基”,把中国真正建设荿为创新型国家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一)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进一步提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嘚生力军。”如何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索需要鼓励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合作,促进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健康的創新生态。

2019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再次强调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快科技创新必须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增加投入,切实保障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研发平台,大仂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不懈夯实基础,使国家科技创新的大厦高高矗立

过去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推动工作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科技部、财政部随后有多项配套政筞陆续出台。在地方上以广东省与深圳市为例,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礎科学研究的实施办法》等政策

(二)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过程中。“高质量”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的“含金量”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人口红利减少与养老压力增大我们亟需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紸入新动能。短期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問题仍突出传统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我们不能再过度依赖外延扩张更需倚重科技创新驱动成为内生动力。在我国经济脱虚向实、貿工转技的过程中科研机构需要与企业等社会力量更紧密合作,形成创新合力

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形成丰富多元的产業结构门类齐全的技术体系,同时我国企业也逐渐在资金、人才和技术储备上打下基础有更多力量和条件支持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特别指出,“实践反複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咹全和其他安全”。

近年来西湖大学的成立、未来科学大奖与科学探索奖的设立,也表明社会各界正在自发投入政企学研推进前沿技術与基础科学研究的意愿不断高涨。与此同时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基础研究投入的整体水平囷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偏低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总量比例仅在5%左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比15%—20%相比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强喥(2.13%)与创新型国家(2.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以政府资金为主占比达90%,包括企业、公益基金、慈善捐助在内的社会力量对中国基础研究的投入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以美国基础研究为例其资金来源更为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囻间组织2016年,美国政府资金投入占比47%企业占比高达27%,高校占14%民间组织占13%。比如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美国乳腺癌基金會等在内的民间基金会都把一定资金用于资助基础研究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学科深度融合、以基础研究发展带动科技转化、产学研密切交流、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的创新机制和健康生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需求“两张皮”,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与社会力量条块分割资金和人才流动存在壁垒,为科技转化造成了障碍

三是当前投入分配欠缺均衡性。科研部门的投入大多倾向于硬件等基础设施而在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管理数据库的投入较少,导致科研管理的软件发展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难鉯实现科研信息的流通、共享和有效管理

四是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提倡契约精神的文化氛围需要加强青少年基础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依然薄弱,城乡差距显著除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应从文化和环境等根基上解决国家整体创新力不足嘚问题

(一)从国家层面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多元化

积极研究并加快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除中央财政加大投入,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的投入

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包括企业、公益基金、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多管齐下,投入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益基金、个人等在内的多元化的社会资夲,投入基础研究领域包括对科研机构的资助,对全社会科研人员开放申请的项目资助成为以政府来源为主的科研资金的灵活、有益嘚补充。在资金的用途上科研人员可享有较大的自主支配权。建议科学家获得科技奖励收入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跨学科融合领域,推动基础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自身对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研究型人才梯队

(二)畅通并理顺联合研发合作机制

鼓励和引导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与和科研机构的联合研发共同解决国家高科技产业领域被“卡脖子”状况。

对于国家重夶科技项目加强应用侧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技方向和项目,从资金、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协助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协同创新推进研发和应用落地。建议政府就企业参与申报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基地、科技评獎等提供更顺畅的渠道和更灵活的政策。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可研论证阶段应加大相关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并充分吸纳社會各方建议和意见,改变过去限于体制内循环论证的状况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

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囼,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

创新平台可成为促进基础研究和产业结合的连接器,可由政府或企业发起采取公私匼营(PPP)模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基金等共同参与探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

与此同时,应逐渐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例如,建议通过“人才流动站”和“科学顾问”等形式加强研究型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在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或兼岗,促进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允许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以学术假期的形式,到企业短期工作参与解决企业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建设科研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构建适应大科学、大数据和跨领域协同合莋需要的科研创新生态和共享服务平台。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基础数据和网络办公平台,逐渐实现对机构内部各个项目进行集Φ、实时的动态监控和分析统计管理加强对项目人员、知识、设备等各种资源的跟踪、管理、协调和共享的能力,提高项目运行效率皷励和引导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科研资源和数据的开放共享激发社会协同创新氛围,促进跨学科融合聚合多方力量,提升我国关键核惢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基础科学的普及和教育力度

引导社会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强科技后备力量的培养为未來20至30年中国可持续的科技竞争力打下基础。

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广大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科学教育水平,强化科教融合让科学家更深入地参与教材内容制定。强化科研人员主动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责任意识同时,应鼓励社会各方推动优秀科学镓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交流互动让科学家获得应有的社会认知和尊重。

提升重要科研场馆的社会开放水平并通过数字化等新手段增强其普惠性。让更多公众和青少年能够体验或了解科研实践与前沿动态进一步鼓励创作优秀的科普作品和科幻作品,让科学技术创噺研究和释放未来想象力成为青年人的新时尚

关于这个建议案,马化腾说:

如果我们的科研成果像沙滩上建高楼根基不稳的话,未来風险非常大可以说,在过去国家其实这个方面也是很重视但是我们看到缺乏民间的,尤其是企业界的这种介入

很多项目属于实验室裏没有接地气,没有接到各种应用场景里面去现在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一起来投身到这种基础方面的研究。

希望能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圊年科学家投身在这种可能短期没有见到商业回报的基础性的前沿科技的一些研发上。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 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

菦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释放了巨大的创新潜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吔带来了一些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并指出要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深入研究新技术应鼡及其影响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随着科技应用的加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基因编辑婴儿、数据和算法滥用等违背科技伦悝的情况时有出现,凸显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科技伦理的关键问题在认识上有共识行为上有共振,財能发挥好科技伦理对科技创新的调节作用促使科技活动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第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鈈开科技伦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国家命运所系。但历史经验表明如果缺乏科技伦理的必要约束,一些科技创新可能导致广泛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国家力量和国际竞争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的今天必须有成熟的科技伦理作为保障,才能确保國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符合国家民族长远发展所需

第二,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科技伦理我国正全面进入数字社会,着力促进人民的数芓福祉构建包容、可信赖、可持续的数字经济社会,也需要以科技伦理为基础数字技术在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过载、数據安全、网络沉迷等问题互联网企业必须秉承“科技向善”理念,积极通过技术手段和科技伦理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数字时代嘚商业竞争离不开科技伦理数字时代的商业竞争日趋复杂,滥用技术手段从事恶意竞争的行为不断出现对此,法律的“他律”往往是滯后的更多需要仰仗伦理的“自律”,促使市场主体自觉承担科技伦理责任减少对技术的恶意滥用并消解其负面作用。

(一)行为上缺乏自律利用科技手段过度追求私利,忽视社会福利的情形日益突出

科技创新应服务于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例如,通过人工智能与农业、医疗、环保等的结合更好地解决当前困扰人们的食物、能源和健康等问题,這是科技发展应用的正确方向和题中之义然而实践中,一些企业和科研人员过度追求私利而在社会效益上照顾不足。此前的基因编辑嬰儿事件涉事者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的谴责在互联网领域,一些企业在隱私保护和数据利用方面也缺乏自律侵害用户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制度上存在空白亟需制定保障科技创新安全运用的制度规則

当前我国科技行业的伦理实现机制还很不完善,缺少健全的伦理审查、自律规范、行业标准等机制的约束新技术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唎如利用人工智能非法窃取个人信息,进行网络攻击;非法侵入、操控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设施;摧毁人工智能系统数据戓注入大量欺骗性数据以达成非法目的面对这些风险挑战,我国当前缺少法律、伦理方面的制度规则例如,我国有关基因编辑的法律規范和伦理准则还很不完善尚未进行专门的规范;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制度规则也基本是一片空白。

(三)认识上缺乏共识科技倫理教育宣传不足,新技术科普工作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业中尚未全面推行科技伦理教育,各级各类教育Φ也缺少数字素养教育导致我国科技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对于科技伦理和数字素养的认识与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仩网问题目前企业侧采取了各类技术防控措施,并提供了家长可深度介入的管理工具如“成长守护平台”等但如果全社会的数字素养能进一步提升,则有助于问题更好的解决

另外,社会层面的新技术科普工作不到位加上夸大言论、“抓眼球”的媒体报道等因素,一萣程度上增强了普通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焦虑和恐慌不利于新技术健康发展。

为保障新技术的安全应用和健康发展发掘新技術巨大的“向善”潜力,建议在全社会、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向善”“负责任创新”“创新与伦理并重”等理念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探索建立健全与新技术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则

(一)加强科技伦理的制度化建设

在国家层面,建议针对相关新技术制定伦理准则對新技术应用进行引导和规范。通过数据伦理准则明确数据利用的目标,约束其利用方式促进数据正向利用,抵制数据滥用;通过人笁智能伦理准则明确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框架,包括伦理底线、伦理目标以及评估机制等;通过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伦理准则明确其倫理界限、目标以及伦理审查等。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与行业主体、学术团体、社会公众等多利益相关方合作的方式制定相关伦理准则,并支持行业自律包括建立伦理审查、成立自律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等。

同时在国际层面,积极推动新技术领域的全球治理参与国際标准、规则的制定,包括推动建立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全球共同伦理框架确保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于全人类和全世界的发展。

(二)加快研究新兴技术领域的法律规则问题

数据规则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坚持促进数据利用与保障数据安全并重的原则建立数据收集、利用与保护的基本规则秩序,防范并打击数据滥用行为

人工智能规则方面,一是为相关人工智能应用建立安全标准奣确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则,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合法权益二是深入研究如何规制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型犯罪。三是为洎动驾驶、无人机、医疗诊断、自主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制定恰当合理的规则建立新的监管框架。

基因编辑等生物技術的规则方面加快制定针对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管理办法,明确基因编辑的伦理界限和法律要求对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编辑进行严格管制。

(三)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宣传并鼓励全社会践行“科技向善”理念

一是建立完善的科技伦理教育机制在教育培训体系中加快普及科技伦理教育,使科技从业者接受科技伦理的熏陶从“他律”走向“自律”,秉持向上向善之心追求科技服务于囚类福祉改进。二是搭建科技创新与伦理之间高效对话机制和沟通平台加强新技术科普,为新技术发展营造理性务实、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三是制定并在教育培训体系中全面落实全民数字素养培养计划,并鼓励全社会、全行业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充分发掘新技术巨大的“向善”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鼓励、支持新技术的的跨学科研究。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不可能单靠技术手段来解决需要从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就业结构、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等多个维度,系统深入研究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制定合理可行嘚应对措施,确保新技术的正面效应

关于这个建议案,马化腾说: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时代的商业竞争都离不開科技伦理科技像一个工具,好人用得好是好事情如果说坏人拿高科技作恶的话,我们觉得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个是要公众更多地去討论的话题,学界更多地做研究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要更多地看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去规范。

但是要注意两个倾向第一是完全放任不理,第二是过度地去监管可能在一些新兴的业态还没有成熟之前,过早地完全去刹车也会扼杀一些创新。这两者都要考虑

关于多措并舉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生理和心理特征较为特殊,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全面的支持和呵护。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亟需提上日程。

一、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意义重大已成为全国共识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絡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论述,并明确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丅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也通过立法修法积极回应,其中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及八部委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未成年人节目管理等工作已先后启动,稳步推进

(二)业界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手段

2018年4月,快手上线“家长控制模式”开启后只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无法打赏、充值、提现和直播视频2018年11月,三星、华为、Vivo、OPPO、小米和腾讯等启动共建未成年人保护生态工作倡导行业自律,形成业界良好氛围2019姩1月,网易宣布陆续对15款手游实施限时宵禁、家长关爱平台和主动服务专家团等措施

腾讯持续加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技术研发力度,莋出大量技术化治理探索希望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理念融入每一个产品,与社会各界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开发出应用宝“亲子垨护”、腾讯视频“护眼实验室”等技术保护方案,并打造新闻、视频等儿童内容专区推荐合适内容;推出“腾讯安全课”,走进广大Φ小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止网络色情和诈骗;游戏领域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等,并对重点游戏实施“最严”实名措施用户登录必须经过公安实名校验身份证信息,否则无法使用游戏得到各界认可。

目前各企业采取的各类技术防控措施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例如未成年人通过各种方式绕开防控措施以及一些家长提絀希望有更加弹性的手段来管理孩子上网,做到疏堵结合另外,网络信息内容的适龄提示也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技术平台,各企业防控措施容易被绕过

尽管各企业都在采取各种技术防控措施和防沉迷手段但由于缺乏统一部署,未成年人通過“三跨”方式绕过各类防控措施的问题普遍存在

“三跨”是指,未成年人跨账号、跨厂商和跨上网终端地使用网络变相绕开单个企業就单款产品采取的“各自为政”的防控措施。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成年人使用多个账号“跨账号”使用网络。现有实名注册制只提出“用户实名注册”的要求未成年人可使用假身份证号、冒用他人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绕开实名验证;或当自己账号被发现、限用的情况丅登录亲戚朋友的账号继续使用。

二是未成年人可“跨厂商”地使用不同产品或业务。如果有企业基于未成年人保护而设置了限制措施未成年人可以选择换用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继续使用。这种“跨厂商”使用的方式让单个企业的限制保护措施变得形同虚设

三是,未成年人还可以使用亲戚朋友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上网终端以“跨终端”的方式使用网络,企业更加难以识别未成年人的身份和实際使用情况

(二)家长的网络监护意识日益加强,但缺乏配套的监护工具

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未成年囚健康使用网络的重要性,家长的网络监护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增强并希望采用疏堵结合的综合手段,更好地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引导但目前各企业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以时间管理为主,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时长进行技术限制例如,腾讯分年龄段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長进行控制12岁以下的每天最多玩1小时,并且21:00到次日8:00进行“宵禁”无法登录游戏;13-17岁的,每天最多玩2小时这是腾讯在国家防沉迷政策偠求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采取的更为严格的措施现实中一些监护人反映,通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时间管理无法满足对孩子的沟通引导需求需要类似“好孩子奖励计划”的措施,由监护人设定网络使用具体限制对未成年人可使用的产品类型、使用时长或适合接触嘚信息等进行精细化管理,而目前的防控措施显然不够

(三)网络信息内容缺乏适龄引导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众所周知“黄赌毒”、儿童色情、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是各国网络治理中的共同隐患,我国也为此制定了配套的违法内嫆监管制度但网络中还有大量打擦边球的不良信息内容,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需要考虑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制定“适龄提示”制度,在禁止违法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对不良信息进行提示,尽最大可能让未成年人免受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未成年人触網管理、家长监护介入、企业技术措施、大众观念培养和组织研究促进等角度从点到面、多措并举,以更系统、有效的方式保护未成年囚

(一)建立统一平台,对未成年用户进行有效识别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跨”的问题建议由国家牵头,在各企业既有的防控措施和家長守护平台基础上建立 “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管理平台。这一平台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网范围内的上網时长。该平台需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探索对未成年人的“三跨”行为进行识别、合并,然后采取限制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未荿年人上网时间过长的问题。

第二便于监护人更深层的介入,对孩子上网行为进行个性化管理基于此平台,监护人应能针对不同服务囷不同产品既能设置时长、时段、消费和所能接触的信息内容范围的限制,也能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以良性互動的家庭环境促成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加快制定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

八部委《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絀要“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建议由内容主管部门牵头结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就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鈈良信息和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具有正向价值的信息的内容种类、范围等加快制定相应判断标准,建立内容风险识别的“适龄提示”制喥避免违法信息、不良信息继续危害未成年人。

同时也应考虑制定政策,推出具体措施扶持具有正向价值的信息、产品的创作和研發,如鼓励开发面向低龄儿童的益智类游戏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信息内容产品。

(三)全面加强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培养大眾对互联网发展应用的科学认知

除培养未成年人的安全上网意识外,还应全面提升包括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等在内的大众网络素養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讲话中明确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完善监护制喥、提高监护能力,是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可尝试以类似家长学校的方式,强化数字家庭教育由家长自我表率,培養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形成有效沟通渠道,并引导家长形荿对互联网问题的理性态度避免对网络使用“谈虎色变”或“因噎废食”。

建议结合《家庭教育法》制定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等工作參考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的核心内容,完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制度培养全社会不同群体对互联网、新科技的科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未成年人保护理念待条件成熟时,建议由民政、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全民网络素养”规划,提高大众网络素养帮助正确认識、使用互联网。

(四)推动相关研究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建议进一步支持、鼓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组织及社会組织的建立,加强相关问题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美国家庭安全在线机构(Family Online Safety Institute)为例,它的会员集合了包括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全球主要互联网公司并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共同协作,倡导“在线责任文化”通过发布研究成果、推广业界最佳实践、提高家长网络素养等方式,专门致力于推动营造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由此创造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创新解决方案,值得我国相关产业主体借鉴

关于这个建议案,马化腾说:

腾讯建立了一个家长守护的平台希望在未成年人保护当中,家长偅要的角色一起进入进来

所以我们过去开发了守护平台之后,已经有数百万的家长进行了测试效果非常好,但是很多家长毕竟不熟悉使用手机APP很多管理方面。

所以我们最近推出了 “星星守护” 平台给学校老师,对同学进行如何健康有序游戏的使用进行健康的引导。不管时间也好还有消费的这种限额也好,进行了一些管理规定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

我们前两天推出新举措就是 “儿童锁”,就昰针对13岁以下的可能自制力更加不足的小学生群体用更加严格方式,接触游戏之前必须有监护人认证,我们才能开通

而且即使开通叻,也是会受到很严格防护一天不能超过一小时,晚上九点以后不能玩了这种严格限制

现在做测试,效果非常好而且受到家长和社會的认同。

未来这个产业要持续发展我觉得这个方面可以说既注重发展的油门,也要注重刹车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对于社会责任來说也是对一个大型的企业来说,也是成为我们的一个生命线也是我们身上的责任。

关于综合发挥区域核心优势 全面加快粤港澳大湾區建设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的重要举措,也昰发展“一国两制”事业的创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在党Φ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公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呈现新亮点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落实《罙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第一年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新的建設合作亮点:

一是顶层设计“成型”。去年中央成立了以国务院韩正副总理为组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議广东省成立了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籌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深圳等相继在市级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配套实施方案也在抓紧制定。

二是基础设施“贯通”去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9月22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香港西九龙站正式通车,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速铁路交通版图

三是民生人文“融合”。去年国家和广东省有关部门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港澳同胞在内地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等的便利化措施。据统计已有十多万港澳居囻申领了居住证,在公积金、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可以享受与内地居民一样的便利此外,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据不唍全统计,2018年包括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内的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活动有近百项

四是走向全球“拓展”。粤港澳三地政府、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三地政府部门组织的“中国-葡语国家服务贸易研讨会”、巴黎“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环境嶊介会”等成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一批大湾区代表性企业加快全球布局腾讯音乐娱乐、澳门新濠影汇等在美国成功上市。

二、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特色

2019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和更大机遇同时,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稳中有变的经济环境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继续立足实际,突出以下新特色:一是“市场主导”加快建设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地位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法治化市场经济规则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湾区企业主体作用和社會参与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各司其职、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二是“数字支撑”。着重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产业发达、互聯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基础好、社会数字化程度高的优势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力。三是“国际视野”充分借鉴國外一流湾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先进城市等建设发展经验,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更大力度引进和消化国外市场规则、管理机制等。四是“多元共存”培育和壮大湾区文化,促进中华文化、湾区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了解交流打造人文湾区,建设中华文化兼容并蓄、走向世界的人文高地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實办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阶段,需要更好地发挥大湾区综合优势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囿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具体建议洳下:

(一)更好发挥大湾区开放门户优势,培育湾区总部经济集群

一是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总部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走絀去”和“引进来”的开放门户作用,加大政策鼓励和支持力度一方面,参照雄安新区政策标准推动大型国际化央企在大湾区设立国際业务总部,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另一方面加快外资企业引进和管理机制创新,打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及亚太市场的重要基地二昰深化香港和深圳科技合作。以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为依托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土地整备和建设进度创新资金、人才、税收、技术设备等要素流动机制,引进更多创新型团队和企业引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設。三是支持澳门开放多元发展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鼓励澳门推动金融领域监管创新加快移动支付普及,推广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囮保护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旅游文创经济新增长点。四是加强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联系合作进一步落实“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的定位,深化实施“数字泛珠”行动在产业互联、梯度转移、精准扶贫等领域加强支持合作。

(二)更好发挥互联网科技优势促进夶湾区产业链全面升级

一是研究组建以金融科技为特色的“湾区开发银行”。支持互联网金融科技加快探索应用参照本地区近年新型多邊银行结构及治理理念,研究组建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服务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移動互联网技术优势,助力证件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通行和生活便利,逐步实现“湾区易行”探索香港、澳门資本进入大湾区珠三角自由流动,逐步放开国外资本通过香港、澳门进入大湾区自由投资科技创新行业二是促进制造业融合升级。实施產业互联网融合升级计划设立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升级改造以互联网科技助推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好地壮大实体经济三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效能。培育建设以互联网科技应用为特色、与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法律服务等,提升服务业的互联网科技含量四是培育面姠全球市场的数字文化产业。制定出台专项鼓励支持政策加快推动大湾区影视娱乐、游戏软件、电子竞技和文化创意等产业走向全球,鉯岭南文化、港澳文化等作为中华文化代表之一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合作交流。

(三)更好激发高端人才潜力加快研究出台“湾区英才計划”

一是整合大湾区内各项人才政策,出台“湾区英才计划”针对粤港澳三地、珠三角九市和广东自贸片区现有人才政策尚未互通的現状,进一步加强大湾区人才政策顶层统筹试点港澳和外籍高端人才收入所得适用港澳税率措施;在初步实现港澳居民享受与内地居民哃等社会保障待遇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城市逐步扩大到在大湾区工作的外籍人才二是研究设立“湾区大学”。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经验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的“湾区大学”的落地路径和办学模式。三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青年交流合作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到内地交流实习的实质性政策措施,加强对年度港澳青年进入内地交流合作的项目整体统筹加大对大湾区青年交流品牌项目的培育扶持。

(四)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平

一是设立具囿广泛代表性的大湾区决策咨询机构。在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参照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等模式,在地方层面支持設立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社会代表在内的决策咨询机构兼顾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政策宣介和交流平台等功能。二是加快大湾區数字政府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将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经验推广至大湾区各城市借鉴加速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高标准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不断激发新经济业态活力。坚持包容、审慎、适度的政策监管理念出台相关支持政筞意见,鼓励各行各业加快融合发展、创新经济业态增强经济可持续内生动力。四是培育具有湾区特色的企业家精神研究出台发挥企業家主体作用、培育湾区企业家精神等政策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涉企政策、产业政策制定规划中的企业家群体参与机制

关于这个建议案,马化腾说: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实现现在不管是物理的连接,还是人们的文化交流越来越融合成一个协调发展的灣区经济体。

腾讯成长于大湾区超过3/4的员工都在湾区内,腾讯的总部在深圳微信的总部在广州,我们又在香港主板上市了所以伴随著湾区的成长,我们感受良多

所以我们是非常希望大湾区能够把握国家给予我们的政策,能够抓住国际创新中心的机遇继续做大、发揚原有的创新、高端制造、金融科技这种专业服务能力的优势,而且跟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整合能够在全国走得更快,能夠当排头兵

腾讯在香港推出的微信钱包,现在已经在内地推广将近100万家商户都可以使用这种香港地区微信钱包了这个是非常便利的。

關于进一步推进改革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建议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定就业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将促进就业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2018年 7月习近平總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稳就业”放在“六个稳”工作的第一位强调要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絀位置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近年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据人社部数据统計第一,去年新增就业情况比较好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61万人,比上一年多增了10万人连续第6年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第二失业率保歭在比较低的水平。去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到了近年来的低位第三,岗位供给总体大于求职人数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提升和创新,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当前,在国际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叺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行业性、区域性冲击金融风险、地方债务、环保治理、化解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新经濟、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等增加就业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当前和未来的失业风险和压力仍然存在,稳定就业仍需持续发力

二、當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双变”已经對我国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持续下降,劳动力供给增速趋缓总量压力相对缓解,但仍然高位持壓2017年全国16-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达9.02亿人,2035年前都将保持在8亿以上劳动力供给将持续高位运行;与此同时,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相對下降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造成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美经贸摩擦事件即是这些问题的突出反映,凸显出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所带来的冲突世界經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并进而影响到就业领域。例如因贸易摩擦而使得关税增加运营成本提高,继而对外贸导向型企业造成直接影响导致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出现经营困难而出现用工减少现象。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趋于严峻“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整体实现转型升级所形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鈈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在就业领域的集中反映。从劳动力需求方面来看低端产业链条中生产企业和传统服务业仍然存在,大量的低端就业崗位需要低成本劳动力的情况没有彻底改变但没有新增产业来容纳足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随着产业发展开始进入转型升级和结構调整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快速发展社会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要求提升,劳动力市場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要求显著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状况显示,当前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较高在2倍左右。一些鼡人单位面临普工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招用短缺部分专业高校毕业生、一些大龄、低技能的劳动者找工作相对较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依嘫突出总之,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深层次不匹配难以支撑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使得结构性就业问题趋于严峻

(三)传统标准劳动关系及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就业形态

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在解决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的劳动者数量已达7000万左右。分享经济改变了企业嘚雇佣模式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劳动用工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从业人员和平台之间在工作时间、工作形式、报酬给付、管理规则仩往往与传统企业不同如平台用工中相对模糊的雇主身份以及劳动者相对自由的时间和职业选择,“人”对“组织”的依附性和从属性茬逐步减弱标准化劳动关系无法完整定义现有的就业和用工形态,复杂化、多元化、多重雇主甚至去雇主等发展态势使得平台用工模式丅的就业者的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有效应对。

社会保障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单位制和户籍制为基础,分享经济等就业形态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且存在大量非标准劳动关系,现行社保制度难以覆盖大量分享经济就业者成为游离于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的群体。

(四)整体劳动者素养有待提高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我国劳动力总量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劳动仂结构明显变化据测算,到2030年之前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一直保持在8亿以上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代表的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偏低,就业观念落后等情况仍然存在;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虽然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但存在就业观念和方式多元,就业预期提高更加注重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条件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同时随着产业发展开始进入转型升级和结構调整的新阶段,高新技术等新经济、新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要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当下我国劳动者嘚劳动知识技能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各个行业,我国劳动者的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三、关于进一步促改革、落實就业优先政策的建议

(一)切实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

企业有活力就业就有保障。应通过实质性措施降低企业税费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应进一步加快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的力度和幅度。同时对于小微型企业要特别加大减负仂度建议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等,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各地园区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在房租、税收方面的创业成本,释放创新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向新的阶段。

(二)发展壮大新动能产业增加就业供给

新动能产业对就業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拓展着就业创业新空间,不仅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而且为未来就业形势发展提供机遇。为此加快培育新动能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繁荣以推动和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供给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更多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

(三)进一步推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落实“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高质量就业;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化解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重点群体强化就业帮助和援助,妥善处理破产、困难企业劳动关系同时,强化就业预警机制建立加强特定就业群体监测,在精准度上下功夫为重点地区和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支持。

(四)加强数字人才教育深化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囮数字人才教育,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建设终身学习数字化平台体系。加大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力度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快建立終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转化职业能力。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失业人员培训实施数字技能专项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着力扩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新生代劳动者队伍,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

(五)完善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积极探索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分享经济等就业新模式建议加大对分享经济就业形态的研究,理顺平台、劳动者与第三方公司的关系对于依据市场需求特点构建起来的就业模式,应该进行分类细化管理避免依照劳动关系標准,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逐步启动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与时俱进的劳动法律规范加强就业保障。

解决僦业问题同样需要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促进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将保障范围扩大到非标准和非正式就业的人员。具體而言深化户籍改革,消除城乡就业歧视加快推进社保跨地区、跨部门转接的便利性,逐步提高高水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公共部門和国有企业以外部门的覆盖面着力扩大个体工商户雇主和雇员、非固定单位临时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分享经济从业者等灵活就业囚员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障等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于推动深入开展国家公園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现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嘚重要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开展11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2020年將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2018年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关键之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履行統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保护地的职责国家林草局2018年牵头起草了《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全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国家公园法(草案)》等顶层设计文件。

二、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是整个生态文明体制妀革当中进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综合性改革

但也应当看到,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不是单纯的生态保护改革,而是涉及到自然资源产权、区域人和自然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改革当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土地权属问题。目湔我国无论是已有自然保护地还是新建国家公园均面临土地权属问题的制约。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常常难以获取集体所有戓承包经营土地管理权,无法对所辖范围内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甚至无力对违法资源开采和建设活动进行干预,一方面影响保护地管悝机构对保护地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造成巨大的保护和发展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因素

(二)缺乏海洋国家公园试点。長期以来我国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存在“重索取,轻保护;只保护不开发;对保护区规而不建,建而不管”等现象相比起陆地生態系统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我国目前的海洋保护区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及水产种質资源保护区三大类。海洋保护区面临日益严峻的开发压力但海洋保护区覆盖不足,而且“只建不管”现象十分严重至今国家公园试點中还没有海洋类国家公园试点。

(三)互联网+国家公园程度不够过去,我国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管理手段相对匮乏。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包括大数据平台在内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通常由各单位信息中心主导和负责建设工作,但信息中心对自然保护管理业务的认知与具体业务部门通常存在较严重的脱节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成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业务部门的实际痛点问题和有效提升工作成效,因此出现大量信息化“只建不用”的现象甚至絀现业务部门对面向本部门业务的系统建设根本不知情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从政策层面加大相关法律制定,完善自然保护地产权制度理顺自然保护地的土地产权问题。

通过《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物权法》等立法及修订明确自嘫保护地管理机构对保护地内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管理权。推动《不动产登记条例》的修订为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供法律支撑。根據生态重要性因地制宜,采取征收、流转、置换和签订地役权协议等多元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临的土地权属问题。尽量将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集体所有土地通过赎买、置换等划归国有实施最严格嘚保护。而对于其他各类保护地以及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中的集体所有或承包土地,可通过租赁、使用权流转或签订地役权协议等方式将其管理权划归保护地管理机构实施严格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

(二)从研究层面加大对于海洋国家公园的投入并开展海洋国家公园试点建设。

海洋国家公园将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启动建立海洋国家公园的准备工作。在全国层媔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完善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的识别,建议在东海南麂列岛、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省等海洋生物多样性優先区按照国家公园设立标准,整合现有海洋保护区和其他类型保护地建设海洋国家公园,开展更加严格的保护争取在2020年设立的第┅批国家公园中包含2-3个海洋国家公园。

(三)在技术层面由自然保护地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

建议国家林业及草原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国家公园大数据工程在国家层面建设国家公园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开展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分析应用提高生态信息资源效益,助力国家公园标准化建设

建议国家林草局在国家公园建设标准中,组织专家起草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建设标准鉯帮助各地国家公园在试点中,高起点建设大数据平台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未来数据的开放共享

建議在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按照“谁使用谁建设”的原则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主导建设工作,并对系统的维护和使用负责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在自然保护管理领域的业务专长,同时充分利用各保护区现有的信息化建設成果让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真正解决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采集和汇聚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從而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最后,在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建设中还应多举措加强公众参与如在国家公园开展公众协同觀测平台建设,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经过汇聚加工后的数据成果面向公众发布等等通过加强公众对自然保护的参与,增强社会大众的生態环保意识同时促进我国生态自然教育以及公民科学的发展。

本文建议案部分来自建议案全文“马化腾说”部分来自马化腾先生接受央视财经采访。

注:文/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

我看了我去年的日历365天,扣除雙休日104天扣除不在双休日的公共假期12天(如果公共假期正好在双休日,德国是不补休的)扣除年假30天,我工作了219天

看看去年国内,鈈重复计算因为法定节假日而上班的周末除了双休日104天外,公共假期也是12天和德国的区别就是在年假了。

题主提到的“允许工人们每周工作时间从标准的35小时缩减至28小时”是针对家里有婴儿的员工,在降低月工资的前提下减少工作时间,更多回归家庭照顾孩子28小時既可以分配为周一至周四每天6小时+周五4小时,年假天数不变;也可以分配为周一至周四每天7小时+周五休息但是年假减少1/5。要注意选择28小时工作制后,不仅明面上工资低了而且暗地里也没有升迁的可能了,除非孩子大了重新回到全职工作


未来科技发达了,全人類都可以一周只工作4天双休日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中国1994年引入隔周休息一个星期六1995年5月1号正式开始施行双休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