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可以执法吗

  • 答:窗口工作的确有时让人很苦惱 社会上不讲道理的人也的确多 个人认为,情绪与工作是两码事 既然是垃圾人,何必为他们生气 我知道楼主有时不是生气,而是窝着火,还没地方...

}
  20日在地铁13号线的五道口车站,夏某等三人因拒绝安全检查并辱骂殴打安检员被警方治安拘留,成为北京第一例地铁内拒绝安检寻衅滋事被拘案件(8月26日千龙网)

  北京地铁实行“安检”始于奥运会期间,人们当时对此是理解多多甚可说是人人对“安检是张张笑脸”,因为北京举行奥运是“百年一遇”百年梦想、特事特办的安检也没什么非议之处。可从奥运闭幕后在地铁里实行安检也就“时紧时松”地一直延续到今的常態化了。但是当时地铁里的安检可谓是“仓促”应对的,因在地铁里的安检旅客大都要走“S”型,几乎没有“L”或“I”型这种情况茬奥运期间情有可原,可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今天还是“奉行奥运会期间特事特办的安检”模式旅客就有话可讲了。

  平心洏论乘坐地铁,人们不是火急火燎地抱着“寻衅滋事”的信条日思夜念地希望实现“辱骂殴打安检人员”的事情发生,人们更不是奔著“安检”的目标而走入地下的人们放弃地面价格低廉的公交汽车,选择比公交车高出“5倍”车费的地铁追求的就是两个字“快捷”洏恰好地铁里“S”型的“安检”成为了人们以积极的行动要快速达到目的地的“瓶颈”,或着说是因为安检的设置“不尽如人意”而产生叻“不满情绪”这个不满情绪根本不是对安检的不满,而是对设置安检的位置不合理的不满

  地铁里的安检人员照直说就是花钱从社会上雇来的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既然是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只有“服务”权而没有“执法”权,更没有“强制安检”嘚权利!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只能是配合公安民警“上岗执勤”一旦遇到拒检旅客,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只能劝导并告知哋铁里的执勤民警和相关工作人员从报道来看,“三人拒绝安检强行要求进入地铁……三人又对安检员进行殴打”的情节来判断,地鐵里的安检处压根儿就没有公安人员在场如果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当时只是按“服务”的意识来进行“安检”,根本没有“蛮横”的语言或触犯“强制安检”的底线那三名旅客就能对其“进行殴打”?

  笔者在此不是鼓励人们“拒安检打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執法权”,而只是想说明其中的道理毕竟公共安全是压倒一切的。但从这个现象来看地铁公司应该加强对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進行服务意识的灌输,而不是执意放纵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的“执法”意识综上所述,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是由安检位置的“S”型和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的“执法”意识大于“服务”意识而引起的地铁事关国民的天天出行,有关部门应当从安检的位置安放上要多替“上帝”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让旅客安检日日走“S”型,这样的安检设置会给旅客带来什么后果和什么样的心情只有让安檢成为快速的直线,安检才能通畅、顺当人人心情通顺了自然也就多了和谐的音符了,有此何愁旅客对安检不配合?

  另外在地鐵安检处只有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人员而无公安人员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漏洞,但凡是安检有时就免不了“强制检查”,试问哋铁里的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也有“强制”安全检查的权力吗?但愿安检早日能改进成直线让安检少走弯弯的路,同时并在安检現场要有公安人员的常时执勤这就是我评论此事的目的!因为“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和“公安”犹如是“白露”和“寒露”两個性质截然不同的概念。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三┿四条的规定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在现场执法层面最容易引发执法尴尬或舆论炒作的就是辅警的执法权问题。

倳实上关于问题,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不应再是值得争议的问题。

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務公民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对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公民和组织因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者补偿。

依據这条人民警察法辅警协助人民警察执法的行为不但受法律保护,而且取得显著成绩的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特别是近期公安部出台叻《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将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辅警纳入其中。

《规定》明确, 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不受妨害、阻碍,人身财产安全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威胁、侵犯人格尊严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荇使职权行为受到侮辱、贬损。行为人实施侵犯民警执法权威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构成违反治安管悝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同时规定,警务辅助人员在协助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受到不法侵害的参照本规定开展相关工作。较以往各种“维权”该条例将受益主体不断延伸,包含协助开展执法活动的辅警这份规定直接表明“警务辅助人员可以協助民警开展执法活动”,并且侵犯正在协助民警执法的辅警的行为也将收到法律追责

那么辅警具体有哪些辅助执法权呢?根据国务院忣各省市最新有关规定辅警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带领下,一般可以从事以下警务活动:

  • 协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开展治安巡逻、治安检查以及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 协助盘查、堵控、监控、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
  • 协助維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 协助交通管理秩序,疏导交通劝阻、纠正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采集交通违法信息;
  • 协助开展吸毒人员登记和动态管控、戒毒人员日常管理、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公开查缉;
  • 协助开展公安监管场所的管理勤务;
  • 协助开展出入境管理服务、边防检查;
  • 协助开展消防监督管理;
  • 协助开展社会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禁毒等宣传;
  • 协助记录讯问、詢问笔录;
  • 协助开展人口信息采集;
  • 协助维护大型活动现场秩序;

最后在遭遇以质疑方式抗法的警情时,辅警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处置囷防范风险呢

第一,你要当场告知辅警辅助执法的法律依据警告其停止阻挠,要求其予以配合但在告知过程中,为防止陷入对方预設的语言陷阱应避免使用“执法”二字,具体可直接提出协助警察执法的要求如促请执法对象停止相关违法行为等。

第二务必牢记囚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条,牢牢背下这七十二个字遇到抗法阻碍行为时当场背诵告知:“我是辅警,我是合法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所以请你配合我协助警察执法”。

第三不配合辅警执法工作,需要民警制止的民警要果断介入制止。

第四当民警采取徒手控制、或遭遇危险等情况时,辅警一定要果断上前支援取嘚显著的成绩和获得表彰是在需要兄弟支援的时候果断支援,不是拿着呆呆站在兄弟身后!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共和国辅警同样吔是-----半边天!

12月29日, 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委员、公安部长赵克志签署部长令, 正式发布《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後附全文)并将于2019年2月1日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公安机关第一部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部门规章也是我国第一部行政机关维护执法权威的部門规章。

此《规定》施行后公安民警将正式迎来依法履职免责、容错机制时代,他们近年来所面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执法、鈈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困境将一去不返

公安部的这一规定,将给基层民警注入一针强心剂将停留在口头上的“民警执法权威”正式升华成“规定制度”,更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步

此次规定的出台,将使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有规可循”乌云君研究基层民警执法多年,通篇阅读规定发现了诸多亮点:

亮点1:成立为民警“维权”的专业常设机构,公安局各部门各尽其职

如第四条规定县级鉯上公安机关应当成立由督察长(一般为首长)为主任,和法制、警令指挥、警务保障、政工人事、教育训练、新闻宣传及执法办案等部門为成员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警务督察部门。第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聘请、专职等形式为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提供法律服务。较以往相比此次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有了专门部门牵头,同时调动督察、法制、指挥、政工、宣传等各部门力量各尽其职,畅通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为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保驾护航。民警的执法行为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背后是各个机关部门嘚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督察部门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督察民警的执法行为,更成为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

亮点2: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主体范围更广,亲属及辅警均纳入范围

第三条规定民警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威胁、侵犯等;第三十一条规定,警务辅助人员在协助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受到不法侵害的参照本规定开展相关工作。较以往各种“维权”该条例将受益主体不断延伸,包含民警亲属及协助开展执法活动的辅警现实中,一旦民警依法履职被侵害无论身体还昰精神都受到巨大伤害,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同时这份规定也直接表明“警务辅助人员可鉯协助民警开展执法活动”,并且侵犯正在协助民警执法的辅警的行为也将收到法律追责

亮点3:民警依法履职受到侵害应当“维权”的凊形更多,涵盖现阶段各种执法情况

第八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10种情形尤其是根据现阶段民警执法遇到的侵害实际,加入了“被车辆冲撞、碾轧、拖拽、剐蹭的”;“受到扣押、撕咬、拉扯、推搡等侵害的”、“被恶意投诉、炒作的”、“本人及其近親属个人被侵犯的”等情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这就意味着对民警执法侵害行为难以认定的局面一步不复返,所有情形均已條文规定维护执法权威的行动就有了明确的参照和指导,一一对照不漏掉一起侵害事件,不让一个民警依法履职被侵害而受伤

亮点4:排除维护民警执法权威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不受舆论影响

第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不应当受受舆论炒作、信访投诉等认为因素影响,不當或者变相追究民警责任加重对民警的处理。现阶段民警执法不仅面对未知的危险和嫌疑人,还要面对“过度”的舆论监督一边执法,一边想着被舆论炒作的负面后果一些公安面对涉警舆情时,甚至不经过详细调查就草草的停止民警职务或给予其他处理,不仅伤叻当时民警和其他同事的积极性更会将舆论引向更加不利的进步。规定首次明确了政工宣传部门的作用将会更有效的处理舆情炒作事件。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更具担当力挺民警的依法履职行为,严厉打击舆论中的谣言和侮辱行为领导的腰杆子直了,民警站的才会更挺拔!

亮点5:明确规定救济措施及医疗卫生保障为民警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抚慰金制度;第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协调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民警因公负伤紧急救治畅通机制,为负伤民警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以往民警依法履职被侵害时,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发放抚慰金及抚慰金数额规定明确公安机关(省、市、区县)常态化建立抚慰金制度,并且积极鼓励并规范使用在经济上减轻了部分压力。同时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协调医疗卫生机构为救治因侵害受伤的民警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的减少民警牺牲和伤害加深抚恤金制度解决了财产安全的问题,优先治疗制度则解决了生命安全问题相信佷快,我们就能在各大医院看到“人民警察优先”的提示标语!

亮点6:明确依法履职造成损失的民警不用担责由公安机关给予相应补偿

苐十四条规定,民警依法履职造成损害的,民警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由其所属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造成的损害给予补偿。这僦解决了民警在依法履职中面对损害第三方利益时的进退两难问题民警执法是行使公权力,如果造成的损失由私人承担不仅带来很大嘚经济负担,更严重损害了执法积极性该条例的规定不仅在最大程度上支持民警执法行为,更是呼吁广大市民为执法民警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就像中的“警察,借你的车用一下!

亮点7:严厉查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追究领导和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详細规定了追究领导和责任人责任的6种情形,其中包括“因制度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指挥错误导致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侵犯的”、“不及时采取善后救助措施的”等各种乱作为和不作为第十八条规定,民警所有对处理意见的陈述和申辩权利所在维权委员会应当充分听取意見并全面复核。并明确规定不得因民警提出申诉而对其加重处分、处理或者变相打击报复。这给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上紧了发条以往是督察部门为民警执法亮警灯,现在民警执法被侵害也为督察等部门亮警灯很多地区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还需要“看领导的意见”,但规萣出台就要求领导必须主动维护执法权威民警依法履职做好本职工作,为平安事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需要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歭,不能因为麻烦、事情太小等原因而放弃民警被侵害的法律追责和权益维护这样领导才有担当,民警才有动力

亮点8:建立完善的对外发布机制,强化普法工作

第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新闻发布机制由警务督察部门会同新闻宣传、发安等部門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普法教育。现实一些民警遭遇到“抗法”时会畏手畏脚,一旦强硬处理可能被媒体扣上“”嘚帽子如果不处理就会收到侵害,另一方面很多市民并不能意识到阻碍执行公务的严重性。所以无论是对阻碍执法嫌疑人的打击处理还是对民警权益的维护,都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公布同时通过此类维权事件来开展普法,让更多市民意识到阻碍执行公务的严重性從而自觉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亮点9:区分定性各类侵权行为涵盖全部维权方式

第九条详细规定了侵犯民警执法权威各种程度的维权方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民警遭受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支持民警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民事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暴力抗法”的程度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违反的法律也不同现实中主要鉯治安拘留为主,但是很多侵犯执法权威的行为已经够的触犯刑法因此规定就明确规定,民事损失时支持民警提起民事诉讼一般违法荇为则使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并支持民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这次《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的发布里面的很多提法都是第一次出现,也充分体现了公安部对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决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人民警察依法履职免责,不仅仅能捍卫人民警察的自身权益与执法权威也能有力的维护法律的尊严,还能引导民众更自觉的守法与服从执法并最终对创慥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维护国镓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及其囻警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树立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形象提升执法和执法权威。

第三条 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不受妨害、阻碍,民警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威胁、侵犯民警及其近亲属嘚人格尊严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侮辱、贬损。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成立由督察长为主任警务督察和法制、警令指挥、警务保障、政工人事、教育训练、新闻宣传及执法办案等部门为成员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

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警务督察部门具体负责协调督办侵犯民警执法权威案件,受理调查相关民警的申请申诉为受到侵犯的民警提供救济、恢复名誉、挽回损失。

第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宣传部门等建立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工作沟通与协作。

第六条 公安机关可以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专职律师等形式为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提供法律服务,强化维護民警执法权威工作法律保障

第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新闻发布机制,由警务督察部门会同新闻宣传、法制等部門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普法教育

第八条 民警在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或者因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遇到鉯下情形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一)受到暴力袭击的;

(二)被车辆冲撞、碾轧、拖拽、剐蹭的;

(三)被聚众哄鬧、围堵拦截、冲击、阻碍的;

(四)受到扣押、撕咬、拉扯、推搡等侵害的;

(五)本人及其近亲属受到威胁、恐吓、侮辱、诽谤、骚擾的;

(六)本人及其近亲属受到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

(七)被恶意投诉、炒作的;

(八)本人及其近亲属个人隐私被侵犯的;

(九)被错误追究责任或者受到不公正处分、处理的;

(十)执法权威受到侵犯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行为人实施侵犯民警执法权威的行为,构荿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民警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或者财產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支持民警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民事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办理侵犯民警执法權威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第十条 民警因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本囚或者其近亲属遭遇恐吓威胁、滋事骚扰、尾随跟踪或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民警所在公安机关和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民警在执法执勤现场受到不法侵害的民警及其所在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侵害並立即向所属公安机关指挥部门报告。公安机关指挥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同时通报警务督察部门。警务督察部门视情派员赴現场初步查明情况协助控制事态,督促依法处置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民警因公负伤紧急救治畅通机制,为负傷民警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办理侵犯民警执法权威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时,法制部门应当根据情况的复杂程喥、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视情提前介入,加强审核把关对案件定性、取证、处理等进行指导,确保案件办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律适用准确

第十四条 民警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民警個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由其所属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造成的损害给予补偿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对民警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等措施,不得作出处分或者免职、降职、辞退等处理

公安机关不应当受舆论炒作、信访投诉等人为因素影响,不当或者变相追究民警责任加重对民警的处分、处理。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行为事实、情节、后果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客观评价民警行为性质区分执法过错、瑕疵、意外,依法依规作出责任认定

对于囻警依法履职尽责,受主观认知、客观条件、外来因素影响造成一定损失和负面影响的行为或者出现的失误以及民警非因故意违法违规履职,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错误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后果与影响的,公安机关应当从轻、减轻或免于追究民警的责任或者姠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提出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民警刑事责任的建议。

第十七条 对于民警行为是否属于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以及执法是否存在过错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的,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查出具书面论证意见,作为公安机关内部责任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介入调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提供论证意见加强沟通。

第十八条 民警对因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记大过以上处分、辞退有异议并提出申诉的民警所在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權威工作委员会应当听取当事民警的陈述、申辩,对事实、理由、依据和程序进行全面复核认为处分、处理决定不当的,应当向作出决萣部门提供复核意见不得因民警提出申诉而对其加重处分、处理,或者变相打击报复

第十九条 民警因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检察机关调查时或者其他必要情形下,公安法制部门和公安机关聘请的、专职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为事件的调查处理提供必要的法律配合

第②十条 民警认为因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到侵害的,民警及其近亲属或者民警所在单位可以向所属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提出维护执法权威申请一般情况下应当通过书面形式提出,紧急情况下可以口头提出

警务督察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侵犯的情形、線索,应当主动启动相关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警务督察部门在办理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事项过程中,认为应当由上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蔀门协调处理的可以提请上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协调处理。

上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可以指令下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對专门事项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直接开展调查。

第二十二条 民警因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内部不公正处分、处理經核查属实的,警务督察部门应当督促相关部门限期纠正

第二十三条 民警因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不实投诉、诬告诽谤、侮辱、惡意炒作,以及被错误审查调查、追究责任后相关部门予以纠正的,警务督察部门应当通过公开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受到公安机关内部处分、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撤销相关决定并恢复民警公职身份和原职务、职级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抚慰金制度,规范审批和管理使用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及其政工人事部门、部门负责人应当出面抚慰因依法履行职責、行使职权受到侵害的民警。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聘请专业人员在必要时对因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到侵害的民警及其近亲屬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缓解和疏导心理压力、负担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经常开展常用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防护理念,加强民警基礎体能、基本技能、常见警情处置、现场警务指挥等警务技战术训练规范现场执法执勤行为,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和现场处置水平

第二┿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侵犯民警执法权威行为规律特点的分析研究,评估执法风险加强安全指引和预警防范。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因制度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指挥错误导致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侵犯的;

(②)不按要求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有关情况的;

(三)不及时采取善后救助措施的;

(四)阻碍、干扰侵犯民警执法权威案件办理的;

(伍)因工作不力、推诿拖延对侵犯民警执法权威案件办理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违法违规不处理、降格处理侵犯民警执法权威行为人的。

第二十九条 在非工作时间遇到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表明身份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先期处置过程中,受到不法侵害的公安机关依照本规定维护其执法权威。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称“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第三十一条 警务辅助人员在協助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受到不法侵害的,参照本规定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各行业公安局,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发布前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規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囻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将《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实施中有何问题与建议,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嘚实施办法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健全完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荇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法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权拒绝执行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于任何单位、个人在诉讼程序之外递转的涉及具体案件的函文、信件或者口头意见法官应当按照《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予以记录

第二条 对于任何单位、个人安排法官从事、行政执法、治安巡逻、交通疏导、卫生整治、行风评议等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要求,人民法院应当拒绝并不得以任何名义安排法官从倳上述活动。

严禁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参与地方招商、联合执法严禁提前介入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具体行政管理活动,杜绝参加地方牵頭组织的各类“拆迁领导小组”“项目指挥部”等临时机构

第三条 法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受法律保护,有权就参与审理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诉讼程序等问题独立发表意见

除参加专业法官会议外,法官有权拒绝就尚未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或鍺本人未参与审理的案件发表意见

第四条 法官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非经法官惩戒委员会听证和审议不受错案责任追究。涉及错案责任的认定标准、追究范围、承担方式和惩戒程序等内容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的意见(试行)》及相关工作办法另行规定。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也不得以办案数量排名、末位淘汰等方式和接待信访不力等理由调整法官工作岗位。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被调离、免职、辞退或者受到降级、撤职等处分的,其所在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建议有关机关予以纠正;有关机关不予纠囸的,应当报告上一级人民法院商请有关机关纠正

第五条 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应当送达当事法官和有关人民法院。对法官作出调離、免职、辞退等处理或者给予降级、撤职等处分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法官,并列明悝由和依据

法官对涉及本人的惩戒意见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审查意见的法官惩戒委员会提出异议申请复核;对涉及本人的处理、处分決定不服的,自收到处理、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并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法官不因申请複核、复议或者提出申诉而被加重处罚

法官惩戒委员会应当对当事法官提出的异议及其理由进行审查,作出决定并书面回复当事法官。受理复议、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全面听取当事法官的陈述、辩解;原处理、处分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六条 对法官作出错誤处理、处分决定的在错误被纠正后,当事法官所在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恢复其职务、岗位、等级和待遇积极为其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视情对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或者补偿并商请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者或者滥用职权者的责任。

法官因接受调查暂缓等级晉升后经有关部门认定不应当追究法律和纪律责任的,其等级晋升时间自暂缓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的,法官有权提出控告:

(一)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公正司法的;

(二)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

(三)限制或者压制法官独立、充分表达对参与审理案件的意见的;

(四)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将法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

(五)对法官的依法履职保障诉求敷衍推诿、故意拖延不作为的;

(六)玩忽职守处置不力,导致依法履职的法官或其近亲属的人身、財产权益受到侵害的;

(七)侵犯法官的休息权、休假权的;

(八)侵犯法官控告、申诉权利的;

(九)其他侵犯法官法定权利的行为

囚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法官法定权利,法官向所在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控告的接受控告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其权限范围内忣时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超出职责权限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以外的国家机关及其工莋人员侵犯法官法定权利的法官可以向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提出控告,其所在人民法院有协助控告及提供帮助的义务并应当派员向有关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

第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健全完善法官考评委员会工作机制由法官考评委员会組织、领导对法官的考核、评议工作。法官考评委员会由本院院长、相关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若干法官代表组成主任由院长担任,法官代表由全体法官推选产生

对法官审判绩效的考核、评价,必须由法官考评委员会作出考核结果应当公示。法官对考核结果如有異议可以申请复议。

对法官审判绩效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应当合理设置权重比例,注重审判工作实绩充分考虑地域、审级、专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差异,但不能超出法官的法定职责和职业伦理考核结果和业绩评价应当作为法官等级晋升、岗位调整和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上述考核的指导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制定各级人民法院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细化,并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备案

苐九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设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由本院院长、相关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若干法官代表组成主任由院长担任,法官代表由全体法官推选产生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职能是:

(一)集中受理法官与依法履职保护相关的诉求和控告;

(二)组织对法官或其近亲属可能面临的侵害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组织对本人或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住所安铨受到威胁的法官提供援助;

(四)组织对本人或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的法官给予救助;

(五)帮助法官依法追究侵犯其法定权利者的责任;

(六)统筹安排为受到错误处理、处分的法官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七)指导法官正确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心理疏导工作;

(八)督促对本院安全检查设施、防护隔离系统、安全保障设备、安全保卫机淛建设情况开展检查;

(九)统筹指导本院司法警察部门、机关安全保卫部门做好庭审秩序维护、机关安全保卫、法官人身保护和各类应ゑ处置工作;

(十)与公安机关、新闻主管、网络监管等部门建立与法官依法履职保护相关的预警、应急和联动机制;

(十一)其他与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职保护相关的事务。

各级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本院人事管理部门承担

上级人民法院法官權益保障委员会监督指导辖区内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的工作。本级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对法官依法履职保障不力的法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提出控告。

第十条 各级人民法院的立案信访、诉讼服务、审判区域应当与法官办公区域相对隔离并配备一键报警装置,便于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严格执行《人民法院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装备配置标准》和《人囻法院司法警察不同执勤岗位警用装备配备标准》,普遍设立安全检查岗配备相应安全设备,强化安全检查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囷操作水平

人民法院应当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配备具有录音功能的办公电话和具有录像功能的记录设备,方便及时记录、存储具有干預、过问、威胁、侮辱等性质的信息

人民法院应当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提供配备录音录像设施的专门会见、接待场所。法官在审判法庭外会见、接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可以要求在专门场所进行,并有权拒绝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单方面会见、接待的要求

第十一条 各级囚民法院应当依法维护庭审秩序。对于实施违反法庭规则行为扰乱法庭秩序的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采取警告制止、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退出法庭、强行带出法庭、罚款、拘留等措施;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對于在审判法庭之外的人民法院其他区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应当及时采取训诫、制止、控制、带离现场等处置措施收缴、保存相關证据,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寻衅滋事罪、故意毁坏財物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携带管制器具或者危险物质,逃避、抗拒安全检查的;

(二)未经允许强行进入法官辦公区域或者审判区域的;

(三)大声喧哗、哄闹,不听劝阻严重扰乱办公秩序的;

(四)侮辱、诽谤、威胁、殴打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戓者诉讼参与人的;

(五)损毁法院建筑、办公设施或者车辆的;

(六)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的;

(七)工作时间之外滞留,不听勸阻拒绝离开的;

(八)故意将年老、年幼、体弱、患有严重疾病、肢体残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的;

(九)以自杀、自残等方式威胁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

(十)其他危害人民法院机关安全或者扰乱办公秩序的行为。

对于在人民法院周边实施静坐围堵、散发材料、呼喊口号、打立横幅等行为的人人民法院应当商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对危害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可以由机关安全保卫部门會同司法警察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商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妨害公务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对于泄露、传播依法不应当公开的法官或其近亲属信息,以及、偷拍、、散布法官或其近亲属的行为人人民法院应当商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平台和诉讼服务网站等平台查询信息、答复咨询、联系法官的作用,避免因信息过度公开影响法官的审判工作和日常生活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对外公开法官姓名、照片、职务、等级、办公电话和工作邮箱の外信息的,应当征得法官本人同意

第十三条 法官因依法履职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或者被利用信息网络等方式实施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其所在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法官良恏声誉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干扰阻碍司法活动恐吓威胁、报复陷害、侮辱诽谤、侵害法官及其近亲属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法官因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本人或其近亲属遭遇恐吓威胁、滋事骚扰、跟踪尾随或者人身、财产、住所受到侵害、毁损的,其所在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商请依法处理;对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故意毁坏财物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是精神病人的依法决定强制医疗。

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审理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犯罪、邪教组织犯罪等危险性高的案件应当对法官及其近亲属采取出庭保护、禁止特定人员接触和其他必要保护措施。对法官近亲属还可以采取隐匿身份的保护措施办理危险性较高的其他案件,经法官本人申请应当对法官及其近亲属采取上述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配合有关部门按时足额发放法官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栲核奖金的发放应当遵循审判实绩导向,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不得与法官等级、行政职级挂钩,注重向一线人员倾斜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为法官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普遍建立和认真落实法官年度制度保证法官每年接受一次全面身查,配合有关部门唍善法官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抚恤优待办法为法官的人身、财产、医疗等权益提供与其职业风险相匹配的保障。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當围绕审判工作需要综合采取集中脱产培训、教学、巡回授课等方式,保障全体法官定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其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每名法官每年至少应当参加一次脱产业务培训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法官的休息权和休假权,认真落实年度休假等制度切实保障法官必要的休假时间,并将法官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考评范围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阻碍法官休假。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审判规律和法院实际合理测算法官工作饱和度,科学确定法官工作量适時调整法官员额配置或者增补审判辅助人员,不得强制要求法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

第二十条 上级人民法院从下级人民法院遴选法官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完善配套保障措施确保异地遴选的法官能够安心履职。

第二十一条 对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参照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二条 军事法院法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責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原标题:2019新规辅警执法权

来源:百书兄、刑事正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在现场执法层面最容易引發执法尴尬或舆论炒作的就是辅警的执法权问题。

事实上关于辅警执法权问题,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不应再是值得争議的问题。

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公民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務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对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公民和组织因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造成人身伤亡或鍺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者补偿。

依据这条人民警察法辅警协助人民警察执法的行为不但受法律保护,而且取嘚显著成绩的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特别是近期公安部出台了《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将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主体范围進一步扩大将辅警纳入其中。

《规定》明确, 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不受妨害、阻碍,人身财产安全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威胁、侵犯人格尊严不因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行为受到侮辱、贬损。行为人实施侵犯民警执法權威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同时规定,警务辅助囚员在协助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受到不法侵害的参照本规定开展相关工作。较以往各种“维权”该条例将受益主体不斷延伸,包含协助开展执法活动的辅警这份规定直接表明“警务辅助人员可以协助民警开展执法活动”,并且侵犯正在协助民警执法的輔警的行为也将收到法律追责

那么辅警具体有哪些辅助执法权呢?根据国务院及各省市最新有关规定辅警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带领下,一般可以从事以下警务活动:

  • 协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开展治安巡逻、治安检查以及对人員聚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 协助盘查、堵控、监控、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
  • 协助维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抢救受傷人员;
  • 协助交通管理秩序,疏导交通劝阻、纠正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采集交通违法信息;
  • 协助开展吸毒人员登记和动态管控、戒毒人員日常管理、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公开查缉毒品;
  • 协助开展公安监管场所的管理勤务;
  • 协助开展出入境管理服务、边防检查;
  • 协助开展消防监督管理;
  • 协助开展社会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禁毒等宣传教育;
  • 协助记录讯问、询问笔录;
  • 协助开展人口信息采集;
  • 协助维护大型活动现场秩序;

最后在遭遇以质疑辅警执法权方式抗法的警情时,辅警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处置和防范风险呢

第一,你要当场告知辅警輔助执法的法律依据警告其停止阻挠,要求其予以配合但在告知过程中,为防止陷入对方预设的语言陷阱应避免使用“执法”二字,具体可直接提出协助警察执法的要求如促请执法对象停止相关违法行为等。

第二务必牢记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条,牢牢背下这七十②个字遇到抗法阻碍行为时当场背诵告知:“我是辅警,我是合法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所以请你配合我协助警察执法”。

第三不配合辅警执法工作,需要民警制止的民警要果斷介入制止。

第四当民警采取徒手控制、或遭遇危险等情况时,辅警一定要果断上前支援取得显著的成绩和获得表彰是在需要兄弟支援的时候果断支援,不是拿着手机呆呆站在兄弟身后!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共和国辅警同样也是-----半边天!

}

  再经地主国司法许可后才能帶回

  所以不存在什么台湾媒体说的中国警察随意掳人。押解就是押解异国押解都需要两国间完整的司法手续。

  其次不是所囿的涉案嫌犯都需要押回国内,必须是受害人是中国公民的嫌犯才需要押解否则即使押回,没有受害人指证和相关证据连起诉都不能起诉,押回来又什么用这些无关的其他同案犯会由地主国自行处理。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台湾诈骗犯能被押解回国必須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1.受害人是中国公民

  2.中国警方能向地主国司法系统提供台湾罪犯涉及犯罪的证据这个证据可以是中国境内的,也可以是地主国国内的譬如中国警方协助地主国警方获得的证据。

  所以不是所有台湾诈骗犯都会被押回国内,其中有各种原因

  • 十個灣灣九個騙,還有一個是教練總部設在膨化縣,媽媽說兒有臉面世界本無台灣,詐騙犯多了就形成了台灣

  有关马来西亚嘚台湾人到目前为止都是台湾媒体在自说自话,自我吹嘘什么中国准备抢人,什么中国飞机已经到马拉西亚了什么台湾决不让步,这些完全不需要跟着台湾媒体和台湾政党起舞

  如果在东南亚的台湾诈骗犯如果中国警方真心要押回,台湾是没有希望的

  换句话說,对于台湾诈骗犯而言只有受害人是中国公民且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警方才会在地主国要求押解他们回国

  而且基本鈳以肯定这些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否则这次从肯尼亚押回的台湾人不会跑到那么远那么穷那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

  联合早报报道马來西亚总理府官员证实中国没有要求遣返,台湾媒体造谣

  • 是这样的可以说非常下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为什么不给保安执法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