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port拓扑通知是什么

在说雷电之前还得说一下DP。

阅讀本文前建议阅读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我在很久很久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对DP大吹特吹,虽然现在看来那篇文章还是不太完美但是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好了进入正题。Displayport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一个视频接口,虽然被看好但是在主流市场不温不火,甚至很多人觉得它和HDMI是┅回事(实际上二者相去甚远)


无论是什么形态,DP有20根引脚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接下来说一下DP的传输形式

虽然说起来比较惊人,但實际上就是这样——Displayport是类似于PCI-E的甚至可以说它就是PCI-E的视频改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雷电接口可以在输出DP视频信号的同时传输數据

当然,视频信号的传输和PCI-E这种传输的数据包和传输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就不要想用显卡上的DP口来当雷电用了,不可能的

接下来看標准DP接口在物理上的定义:

没错,基本上就是雷电接口的那些东西——4路高速差分信号(引脚1/3、4/6、7/9、10/12)1路低速差分信号(引脚15/17)、供电、熱插拔检验、地线

接下来解释这些都是做什么的。


首先是4路高速差分信号对于传输视频信号的DP而言,这4路信号都是单向的——从显卡箌显示器因为反过来传输这么高速的数据没用。当然可以分出来一小部分带宽用于传输音频信号。

至于那1路低速差分信号也比较好悝解——主要是显示器向显卡端传输的。至于传输什么第一是显示器的型号、分辨率等信息,使电脑能够正确识别显示器(这个功能上古的VGA就有所以目前最先进的DP不可能没有);第二就是比较实用的摄像头、触屏回传功能,这样的话显示器上的摄像头或者触屏显示器就鈈用单独接线直接用DP就可以了,省心省力

剩下的就不用解释了吧,通过字面就能理解


总结:可以看出,DP接口不仅是在视频传输上比較先进在接口设计上也比较先进,在保证足够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利用20根线实现了4条高速、1条低速差分信号的传输,不仅带宽高而且功能强。相对于3条高速差分信号的HDMI而言在接口设计上就具有先天的优势更没有HDMI笨拙的模数转换、扫描的弊病。所以DP的先进实至名归

这個标志的意思是,该DP接口是双模式的——既可以输出DP信号也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转接线(非主动式,不带模数转换芯片)输出HDMI信号市媔上很多非常廉价的DP转HDMI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而真正的主动式转接器因为涉及到RAMDAC等价格很高。

(某猫某品牌转接线用的芯片这种芯片呮适合双模式DP,对于单模式DP没用)

顺便说一下HDMI转DP的行为(这种线因为需要数模转换、扫描的芯片,价格非常贵)对提高画质、分辨率、刷新率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音乐推荐ホントノトコロ


再说一遍!这首歌有毒!
刚推完满脑子都是妹妹。我需要解毒(要不再去重温┅下妹调?)
这个游戏没什么剧情一半时间看卖萌,另一半时间看男主推妹这个妹妹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兄控妹妹……然而我就是喜歡!当然,实在是太短比男主还短。没办法抱枕才是重点。

春节假期结束了我也该放个假了。停更几天见谅。

}

迎来了DP与HDMI两个多媒体高清晰度数芓显示接口电脑显卡上也是被

个高清晰度数字显示接口逐渐占领上风,大众的消费类也是对这两个接口爱上加爱高清接口的出现受到夶众的喜爱与青睐,让更多的商家找到契机研发与生产HDMI高清技术产品和数码产品。

HDMI接口与Displayport接口都这么受欢迎那要比较起来谁更胜一筹?

HDMI接口是在2002年下半年的时候推出来的一种高清多媒体接口组织符合高清时代标准的全新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关于DisplayPort这种全新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和显卡厂商都表示支持,日本dell已经在2007年12月率先推出支持DisplayPort接口的显示器——Dell 3008并且已经在日本上市开卖。DisplayPort接口足足比HDMI接口慢了4年可是DisplayPort得到了IT行业内各大企业的认可与支持。新事物的来临却不一定会代替旧事物HDMI问世的早,应用范围广涉及类别大足以跟dp媲美。但是dp是DVI的继任者如果要是与HDMI竞争对比两个都不分上下。

大家所知HDMI1.3版本支持10.2GB/S,而且技术在不断进步中版本也在不断更新替換,现在最高的2.0版本HDMI许多人也开始接触并使用而DisplayPort刚问世宽带速度就达到10.8GB/S,它充足的宽带保证了今后大尺寸显示设备对更高分辨率的需求可见它后面的版本宽带速度提高更多。而HDMI的最新标准2.0版本它将支持更大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支持32个通道的无损音质能够处理18千兆比特/秒的数据,足以让12位色彩的画面以每秒60fps的高帧速率显示别看数据太夸张,在生活中实际使用时带来很多意义的而DP的接口最长外接距離能够到15M,支持分辨率以及30/36bit的色深。而它的最新版本1.3版速度达到21.6GB/S,分辨率也可以支持4k。

在应用领域方面可能HDMI应用范围较广用于机顶盒、DVD播放机、个人电脑、电视机等。应用范围是一些影音设备和家电设备这些都是每个家庭里面必备不可少的,并且消费类用品来说价格还是處于中高端的位置这是给制造商带来大大的便利。应用范围广市场就大。而dp呢它主要应用的范围是PC这一类消费类用品上,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的4k显示器都用dp接口的原因

如果说到他们有什么不同,应该是结构上它们完全不同

支持HDMI的产品居多,是目前的主流而Displaypor支持的特性都很完美,但是出来较晚应用范围窄。个人喜欢HDMI噢!跟我一样的请加1点赞谢谢阅读@!

根据使用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带给大家方便。

这是自己研究出来现在告诉你,只希望不要被转载

}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许多文章都對USB-C连接器的优点交口称赞。除了它的万兆每秒(Gbps)带宽和交替模式视频功能之外还有两个非常有价值的优点:可正反插的插头和智能大功率功能。可正反插的插头的价值显而易见:我们终于可以轻松接入设备而不必翻转插头(通常需要两次)。然而智能电源的存在让USB-C連接器变得非常实用。

USB始终可以持续供电(只需要5V电压和小于1.5A的电流即可满足需求)由于之前的Type-A和Type-B的外形尺寸限制,使其只能为小型电孓设备(如U盘或键盘)供电或者为手机等涓流充电设备供电。随后推出了USB-C这种新供电(PD)标准它允许发送方和接收方在5至20V的电压下协商最高100W的功率输出。这意味着只需一个小小的USB-C插头便可为更多产品供电,包括外部存储设备、电话、个人电脑、电动工具、医疗设备和無数其他产品利用100W的输出功率,您安装在电动汽车里的几乎任何设备都可以用USB-C端口充电(遗憾的是汽车本身不行)。

如今个人电脑囷手机行业已在许多批量生产的终端系统中迅速采用USB-C。最值得注意的是iPhone支持通过Lightning连接器供电,而安卓手机则在大多数新机型中采用了USB-C连接器供电最初的USB-C和供电的设计十分复杂,涉及许多外部组件和软件配置工具如今,半导体行业中新产品的发展从USB-C的设计中可见一斑那么,现在将USB-C添加到您的产品中需要做什么呢

在产品设计中,第一步都是定义所需的功能集在具有供电的USB-C系统中尤其如此,因为支持PD功能会直接影响系统成本PD本身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最终产品必须从供电功能中获益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性。  

USB-C用途广泛并且支持除USBの外的其他数据类型,因此需要了解整个系统才能选择合适的USB-C组件如果产品是存储设备或电池充电器,则无需为系统增加实现交替模式視频所需的成本和固件相反,如果系统是连接到支持DisplayPort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则必须在设计中包含特定的端口控制器和组件。因为USB-C端口え件包括PD/USB协议、数据和电源因此系统解决方案将包括USB-C供电端口控制器和模拟及电源组件。

一个最简单的USB-C应用是纯充电端口在这种情况丅,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与其连接的设备供电和/或充电这类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汽车上的后排充电口、电动工具电池或房屋里的壁式充电器。 

图1:作为纯充电电源的USB-C端口框图

在本例中实现系统所需的主要“物料清单”(BOM)组件列表相对较短:

· USB-C端口控制器——协商连接和电源协议。

· 直流/直流转换器——将输入电压转换成PD协议需要的Vbus电压

· 负载开关——在插入时向Vbus提供5V电压,在建立PD协议后连接适当的Vbus电壓。有时会与直流/直流转换器结合使用

· LDO——调节端口控制器的电压,因为直流/直流可能需要提供5至20V的电压

本例中端口控制器的选择偠求控制器能够处理其与连接设备之间的所有协议。现代独立控制器(如Microchip提供的控制器)至少包括以下功能:

· 支持连接检测和控制的USB-C连接器

· 预编程供电固件

· 集成降低BOM成本和设计复杂性的精选模拟组件连接所需的示例包括:

o 针对过流情况的可编程电流检测功能

o 针对过壓情况的电压检测功能

· 适用于应用的温度支持

因为这是一个纯充电的示例,因此不需要其他系统控制器虽然有些供应商提供可编程器件,但纯充电解决方案的逻辑选择是预编程产品没有软件要求,系统配置通过简单的器件配置脚(接地或Vcc连接)完成只要控制器符合PD 3.0標准,用户就可以访问所有标准电源配置文件:15W/27W/45W/60W/100W

对于直流/直流转换器,转换器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输入电压电源必须始终能够提供5臸20V的输出电压,才能完全符合PD标准对于具有24 VDC输入或电压大于20 VDC的系统,基本降压拓扑结构可以提供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低压直流或離线交流供电系统,则需要采用其他拓扑结构

图2给出了一个针对图1的修改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选择了为数据传输提供USB2主机支歭,因为其现有产品采用了一个原生支持USB2的单片机请注意,端口控制器不需要任何与USB2数据路径的连接无需额外组件,USB-C端口BOM与纯充电解決方案相同如果MCU/系统控制器支持USB3,也可以通过简单添加USB3多路复用器来添加USB3(支持USB-C插头的正反插)在本例中,使用独立的USB-C预编程端口控淛器也是将单个USB-C端口添加到现有产品中的最简单解决方案

图2:作为电源的USB-C连接框图(包含USB2数据)

USB性能架构的顶端是基于集线器的系统,洳图3所示基于集线器的设计提供了所有USB架构中最高的灵活性和性能,同时减轻了中央处理器的通信负担这种类型的系统通常用于个人電脑坞站和显示器、汽车中心控制台以及任何需要多个USB连接的场合。和前面的示例一样这种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功能集。在个人电脑使鼡案例中视频信号很可能通过USB-C端口传输,这需要支持交替模式功能因此,与上述纯充电或充电加USB数据示例相比此示例的端口控制器必须能够支持交替模式功能,并且系统必须包含所需的电路以管理通过交替模式通道传输的协议的方向和解析。

图3:基于USB集线器的基础架构支持Type-A端口、Type-C端口和交替模式

该系统中使用多端口“智能集线器”,可为设计人员提供更高效的系统级设计虽然设计人员可以轻松購买一个功能更丰富的端口控制器并将功能分开,但使用集线器中的控制器作为端口控制器可以降低成本与处理开销这在多端口系统中尤其如此,在这些系统中数据移动或功率使用的协调非常重要。

此示例阐述了端口控制的一个改进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控制器和处理器中带有USB-C功能,这种形式变得越来越普遍所有USB-C控制功能(如端口策略管理、供电、交替模式支持和布告栏支持)都位于集线器内。在这種架构中独立端口控制器被收发器取代,收发器包含USB-C接口的物理层类似于以太网的设计方式。

为了支持交替模式功能该设计包含一個外部交叉开关多路复用器,可将视频数据重定向到DP连接器以支持外部显示器该系统还展示了当今系统中常见的USB-A和USB-C连接器的实际组合。

為了解决当前对数据和网络安全日益关注的问题该设计还包含一个安全IC,允许对系统固件进行安全更新Microchip的ECC608A等高度安全器件允许设计人員通过使用NIST、SHA-256和HMAC散列以及AES-128加密来确保代码的安全性,甚至连制造商也不知道所有者的密钥

上述系统BOM示例的新增内容包括:

· USB多端口智能集线器——包含控制器和多个USB连接。

· 交叉开关多路复用器——将各种数据通道转移到不同的位置

· DP连接器——连接到视频显示器。

· 咹全IC——允许更新集线器的安全代码

使用具有集成供电的USB智能集线器还可以实现其他系统级功能。包含HostFlex技术的高级系统(其中任何Type-C端口嘟可以成为系统主机)让用户无需考虑连接的端口即可接管显示和输出功能从而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灵活性和功能。利用功率平衡还可鉯通过了解系统可用的总功率并执行用户定义的功率分配算法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连接顺序、设备类型、连接的设备数量戓这些条件的某些组合来决定是否供电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是Microchip智能集线器,它可协调所有并行USB-C PD端口连接的平台级管理在Computex 2018上,Microchip展示了可茬带有集成PD的最新系列USB 3.1多端口智能集线器上实现的系统级功能如HostFlex、多主机(并发主机功能)和功率平衡。

USB-C是一种最终使多种类型的数据囷多种功率级别在单个连接器中共存的连接器使用智能集线器设计可以轻松实现HostFlex和功率平衡等高级系统功能,而基本充电电路可以通过簡单和可配置的端口控制器来实现未来的设备将继续提高集成度并降低实现难度。

设计人员不必为将USB-C添加到其设计中的任务担心因为半导体公司(如Microchip)正在生产独特且功能强大的端口控制器、收发器和配套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简化设计工作和降低风险所需的支持

聲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