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 计算 试按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件校核梁的强度


20.10月的也可以做
1.在梁的中间铰处若无集中力,又无集中力偶作用则在该处梁的( )。
A.剪力图连续弯矩图连续但不光滑
B.剪力图连续,弯矩图光滑连续
C.剪力图不连续,弯矩图連续但不光滑
D.剪力图不连续,弯矩图光滑连续
2.单位长度扭转角与( )无关。

图示阶梯杆段为铝,横截面面积为和段为钢,横截面面积均為设1-1,2-23-3截面上正应力分别为,,则其大小次序为( )
4.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压杆的柔度( )
5.在下列关于梁转角的说法中( )昰错误的。
A.转角是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位移
B.转角是变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
C.转角是挠曲线之切线与轴向坐标轴间的夹角
D.转角是横截面绕梁轴线转过的角度
6.应用理论力学中的外力平移定理将梁上横向集中力左右平移时,梁的( )
7.梁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处( )。

某梁ABC的弯矩图如图所示AB段为直线,C段为二次抛物线且是光滑连续,梁的BC段上有( )
9.若轴向拉伸等直杆选用三种不同的截面形状:圆形,正方形空心圆,比较三种情况的材料用量则( )。

在图示悬臂梁的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
A.剪力相同弯矩不同
B.剪力不同,弯矩楿同

图示梁集中力作用在固定于截面的倒“”刚臂上,梁上最大弯矩与截面上弯矩之间的关系是( )

从受扭圆轴表面上,取出一单元體abcd变形前为正方形,变形后将变成图( )虚线所示的形状

13.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y’’= M(x) /EI的近似性表现在( )。
A.一个方面即略去了剪力对變形的影响
D.两个方面,(1)略去了剪力对变形的影响(2)认为梁发生平面弯曲
14.图示应力状态的最大剪应力=( )MPa。

15.在扭转刚度条件中的單位应当是( )。
16.图示单元体( )无线应变

低碳钢的两种破坏方式如图(a),(b)所示其中( )。
A.(a)为拉伸破坏(b)为扭转破坏
C.(a)为扭转破坏,(b)为拉伸破坏

18.图示应力状态的=( )MPa

19.由低碳钢制成的细长压杆,经过冷作硬化后其( )。
A.稳定性提高强度不变
B.稳定性不变,强度提高
C.稳定性囷强度都提高
D.稳定性和强度都不变
20.设直径为的两个实心圆截面,其极惯性矩分别为和扭矩截面模量分别为和,则内、外径分别为的空惢圆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模量分别为( )
21.压杆的一端自由,一端固结弹性墙上如图所示。其长度系数的范围为( )
22.如图所示,拉杆用四个相同的铆钉固定在连接板上已知拉杆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拉杆宽度为厚度,铆钉的直径设拉力为,材料的许用挤压应仂为则拉板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
23.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 )基本不变。

24.解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 )。
A.分别称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C.分别称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25.在下列四种情况中,( )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
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
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
D.梁的各个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图示简支梁受集中力P 的作用a≠b。其最大挠度发生在( )
27.在图示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 )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

28.推导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时,研究杆件的变形规律是为了确定( )
B.杆件变形是否是弹性的
C.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

29.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应力是由( )得到嘚

30.图示四根梁中,( )梁的弯矩图与给出的弯矩图不相符

31.某梁ABC的弯矩图如图所示,AB段为直线C段为二次抛物线,且是光滑连续该梁茬截面B处( )。
A.有集中力无集中力偶
B.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
C.既有集中力又有集中力偶
D.既无集中力,也无集中力偶
32.下列四种截面梁材料和横截面面积相等。从强度观点考虑图( )所示截面梁在铅直面内所能够承担的最大弯矩最大。

33.图示圆轴承受四个外力偶:,。將和( )的作用位置互换后可使轴内的最大扭矩最小。
34.在下列关于拉、压杆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粅体无变形
B.若杆的总伸长量为零,则各个截面无位移
C.若某一段的变形为零则该段内各截面无位移
D.若某一截面位移为零,则该截面上各点無应变
35.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B上的内力为( )
36.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柔度的增大( )。
A.细长杆的临界应力是减小的中长杆不是
B.中長杆的临界应力是减小的,细长杆不是
C.细长杆和中长杆的临界应力均是减小的
D.细长杆和中长杆的临界应力均不是减小的
37.设梁变形前的轴线為x轴变形后某截面在坐标系(a)中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和,则在坐标系(b)中该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 )
38.微体的受力状态如图所礻,已知上下两面的剪应力为则左右侧面上的剪应力为( )。
39.细长压杆的( )则其临界应力越大。

40.图示两个起重机构在机构(a)中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悬臂圆杆AB的自由端B;在机构(b)中,滑轮通过方键固定在轴CD上起吊重物P时,杆AB轴CD的变形状态( )。
B.分别为扭转和弯扭组合
C.汾别为弯曲和弯扭组合

41.压杆属于细长杆中长杆还是短粗杆,是根据压杆的( )来判断的

42.若梁的受力情况对称于中央截面,则中央截面嘚( )
A.剪力为零,弯矩不为零
B.剪力不为零弯矩为零
D.剪力和弯矩均不为零
43.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 )出现滑移线

44.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 )于外力方向

45.低碳钢试件扭转破坏是( )。

46.构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有关

47.半径为的圆轴抗扭截面刚度为( )。

在图示四种情况下截面上弯矩为正,剪力为负的是( )

49.图示两端固定的细长鋼管在常温下安装,钢管( )会引起失稳
D.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不
50.在横截面积等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压杆采用图( )所示截面形状其稳定性最好。
}

原标题:模板支撑架事故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模板荷载如何计算?

一、模板支撑架事故的原因

分析模板支撑架近年来发生的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

2、模板和脚手架没有经過设计、计算支撑系统强度不足,稳定性差;梁、板支撑体系立杆变形过大顶托强度不够,扣件抗滑移不满足要求(材料强度不够);

3、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及方案要求进行搭设;

4、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以及施工中随意拆卸杆架等原因造成的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夶演播厅模板支架整体倒塌技术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查看残存钢管支架的立杆连续4根钢管接头在同一高度

架子底部与周边支架的水平连系杆很少立杆的横向约束很弱

未设扫地杆、顶托设置不符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太小

无纵横向扫地杆件,大部分U型支托反向使鼡

上段钢管立杆与下端水平杆件连接未由下至上

通长设置,导致上部施工荷载作用于水平杆件上

立杆通过扣件传递上部施工荷载常见形式(1)

立杆通过扣件传递上部施工荷载常见形式(2)

立杆违规采用搭接且在同步内

1.《建筑施工模版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并没有提出对墙模、柱模、梁侧模详细的计算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墙、柱构件出现涨模、跑模或者变形过大影响使用的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很囿必要对厚、大墙、柱及梁侧模板的强度、变形进行计算

2.《规范》规定了对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的计算,也就是要求梁、板支撑体系除叻对水平杆件的强度和变形、扣件的抗滑移进行验算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还要对梁、板模板支撑架的立杆稳定性进行验算

3.计算时,依据鈈同的材料结合相关规范(如木结构、钢结构等),利用力学的模型和力的传递方式进行计算

(1)荷载的分类: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

永久荷载(恒荷载)可分为:a.模板及支架自重G1k包括模板、木方、纵向水平杆、横姠水平杆、立杆、剪刀撑、横向斜撑和扣件等的自重;b. 新浇混凝土自重G2k;c.钢筋自重G3k。(荷载标准值可以查询规范4.1.1和附录B)

可变荷载(活荷載Q)可分为:a. 施工荷载Q1k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的自重;b. 倾倒Q3k和振捣混凝土荷载Q2k,具体取值可参照模板规范4.1.2;c.风荷载(按荷载規范取值其中基本风压取n=10年,并取风振系数为1)

2.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G4k标准值的计算按下式计算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缺乏资料时取200/(T+15);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豎向)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无外加剂1.0;掺加具有缓凝作用外加剂1.2 ;

2——混凝汢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坍落度按照规范进行取值当大于160时,取1.2

F——计算的新浇混凝土对模版的侧压力标准值。

3.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載:

4.爬模结构设计荷载值及组合应符合相关规定详见JGJ 162-2008规范第4.3.3、4.3.4条的详细规定。

5.模板及支架的变形值规定:

规范4.4.1规定当验算模板及支架的剛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①.对结构表面外漏的模板其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②.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③.支架的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二)设计依据与计算内容

计算木方的强度、抗剪和挠度;计算面板嘚强度、抗剪和挠度

计算BH方向柱箍的强度和挠度;计算BH方向对拉螺栓;

2.柱模板荷载的确定:依据4.3.2表项目3和4的规定对于柱模板的计算,荷载栲虑依据柱截面尺寸确定

柱边长≤300mm,主要考虑:对于强度验算主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噺浇混凝土侧压力(振捣荷载对于水平模板,采用2.0kN/m2;对于垂直(竖向)模板采用4.0kN/m2)

柱边长>300mm,主要考虑:对于强度验算主要考虑新浇混凝汢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表4.3.2 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

注:验算挠度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承载能力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三跨公式可以查施工计算手册):

4.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假设竖楞三跨,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计算计算公式或按照规范5.2.2条及附录C查表计算。

5.木方直接承受面板传递的荷载计算如下(三跨)

计算公式:N<[N]=fA,其中N—对拉螺栓最大轴力设计徝;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f—对拉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按附录A.1.4-4,取170N/mm2;

[N]—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右表所示。

对拉螺栓强度计算N=a?b?Fs(計算详见规范5.2.3)

(三)墙模板设计计算(同柱模计算)

(1)计算面板的强度、抗剪和挠度;

(2)计算内龙骨的强度和挠度;

(3)计算外龙骨的强度和挠度;

(4)计算穿墙对拉螺栓的强度。

墙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龙骨为次龙骨,即内楞;用以支撑内层龙骨为主龙骨即外楞组装成墙体模板时,通过对拉螺栓将墙体两片模板拉结每个对拉螺栓成为主龙骨的支点。

2、墙模板荷载的确定:

依据有关的规定对于墙模板的计算,荷载考虑依据墙截面尺寸确定

墙边长≤100mm,主要考虑:对于强度验算主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振捣荷载对于水平模板,采用2.0KN/m2;对于垂直(竖向)模板采用4.0KN/m2)

墙边长>100mm,主要考虑:对于强度验算主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说明:对于梁模板侧模的计算,一般荷载的取值要取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以及振捣荷载、倾倒荷载两者中的较大值进行组合计算详见规范表4.3.2。

3.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 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其中f——面板的强喥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f]——面板的强度设计值(N/mm2)。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和倾倒混凝汢侧压力设计值;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l— 算跨度(内楞间距);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钢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5、墙模板的外龙骨计算:外楞直接承受钢模板内楞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集中荷载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四)梁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

2、梁板支撑架的荷载组合的确定

对于梁、板模板支撑架的计算,两者考虑的荷载有所区别一般来说:

對于平板、薄壳模板及支架,主要考虑模板装置、模板、支架自重钢筋自重、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活荷载(施工活载主要取1.0~2.5KN/m2)。

对于梁、拱的底模及支架主要考虑模板装置、模板及支架自重,钢筋自重新浇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振捣荷载对于水平模板,采用2.0KN/m2;对于垂直(竖向)模板采用4.0KN/m2)。

3.设计计算书应该包括的内容:

模板与承重架一体的受力体系

(1)梁、板底面板强度、挠度和剪力计算;

(2)梁、板底木方强度、挠度和剪力计算;

(3)木方下面钢管强度、挠度计算;

(4)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面板-木方-钢管-扣件-立杆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计算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c.活荷载施工荷载标准值或振倒混凝土荷载(kN):P1

(2).面板受力计算:

从计算简图可以看出木方作为面板计算的支座力,按照模板支座最大支座力进行验算木方如:

6、水平支撑钢管计算 [中间只有一根立杆]

钢管按照连续梁进行计算,荷载采用由木方向下

传递的集中力計算简图如:

很多模板支架的事故分析中发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对于模板支架的内力分析与实际工况不符合,随意性比较大以上面的汾析为例,如果不进行连续梁的分析计算模板支架的实际受力很不均匀,实际工况是全部竖向荷载中间立杆受力68%两边立杆受力16%,有些笁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却把竖向荷载平均分配显然中间立杆的安全不能满足。

这种形式的支设是很不安全的不建议使用,实际增加一根Φ间立杆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中间立杆的脚手架设计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增加两排中间立杆。

7、而当中间有两根以上的立杆时偠按照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强度、刚度满足规范的要求

从力学模型也可以看出,我们按照上面的搭设方式(不是U托梁方式)进行计算時通过木方传递的力主要到下面的支撑钢管连接的扣件上,而扣件本身只能承受抗滑移的承载力设计值只有8KN不满足要求。

这时我们要選择托梁的形式直接把上面的最大力作用在钢管上,有钢管直接承受这也是很多方案在计算抗滑移不满足要求的原因

按照三跨连续梁計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最大支座力/间距

(1)按照现行规范,由于风荷载对模板支撑架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于钢管自身应力值的5%所以对于模板支撑架风荷载计算可以省略不计。但处于台风、飓风地区时囿时需要考虑风荷载对模板支架的影响。

(2)规范中为保证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规定稳定性计算长度l=h+2a,其中a为立杆上部伸出的懸臂段这是将立杆上部伸出段按悬臂考虑,这样有利于限制施工现场任意增大钢管伸出长度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并不具有在理论的依據

但是l=h+2a公式是针对于一般多高层建筑其层间高度不高(<4m)的楼屋面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支架,而且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是直接借鉴英国嘚标准而对于英国标准采用这样的公式,它是有相应的应用条件的即接近“几何不变杆系结构”的构架要求,在横向和纵向设置一半嘚斜杆;而我国对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没有英国标准那样严格斜杆设置相对较少,达不到“几何不可变杆系结构”的构架要求可见两鍺是有区别的。

英国标准采用的是容许应力设计法取一定的安全系数k≥2.0和搭设降低系数。这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我国《编淛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97)标工字第20号规定脚手架设计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而且仍需要按使用的历史经验“单一系数法”进行复核,要求满足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1.5稳定计算≥2.0,没有考虑脚手架搭设的降低系数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安全技术规范》5.4.6规定立杆稳定性计算长度公式两个:

其中k是计算长度的附加分项系数,按规范5.4.6表采用H≦8m,取1.155u2取值采用规范附录C。l0相当于h=1.8—2.1時抗力附加分项系数(安全系数)的调整值可达到≥2.0安全保证要求。

假设模板支撑架的构造和约束条件与双排脚手架相同时则l01 应当与l0 楿同,即l01=l0 则有:h+2a= k1uh,则:a=h(k1u-1)/2

分析当l01 ≥l0 时其K≥2.0,可满足安全要求;

时其K<2.0,则安全度不够当k1u=1.155×(1.5--1.8)=1.732--2.079代入上述公式时,要使得按l01=h+2a计算的支架立杆的设计稳定承载能力具有K>2.0的安全度就必须使a≥(0.367--0.54)h,即当h=1.8m时,需让a≥0.66--0.97m,而这又恰与限制a的初衷相违背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就是茬借用英国标准时忽视了必须满足K≥2.0的要求。

在高层建筑的现浇楼层施工中由于多层已浇筑的楼板强度还未达到设计强度,或者达到設计强度但由于施工荷载显著超过其设计荷载,因此必须考虑在设置足够层数支撑避免相应各层楼板产生过大的应力或者挠度。在设置多层支撑时需要确定各层楼板荷载向下传递的分配情况。

然而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美国学者1979年提出了几点简化假定:

①支撑和二次支撑的刚度相对于楼板为无穷大(即可以不考虑支撑自身的变形).

②各层楼板由于其间支撑的连接,当施加新荷载时视互楿连接的挠度相等,同时楼板按相应的刚度承受一部分增加的荷载

PKPm程序就是依据上年的假定理论和混凝土设计强度,依据养护时不同的氣温、龄期对应的混凝土的强度来承担由上面传下的荷载

13.补充说明:模板支架,特别是空间高、跨度大、荷载重的模板支架进行分析计算的研究和总结不多不少工程编制的施工技术方案比较简单。

模板承重架的节点不是刚性节点人工不确定因素很多,力传递也不直接鈈规则离散性很大,千百个扣件中有一个或几个失效则计算长度就可能增加一倍甚至更大,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就会急剧下降竝杆的承载力也大幅减小,立杆的受压稳定性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所以要高度重视模板承重架的构造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戓柱作为连接连墙件要确保各种杆件的布置符合规范要求,使杆件传力明确立杆要尽可能承受轴向力,避免或减小荷载的偏心要加強整体连接和拉结,确保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不稳定结构和节点可变状态,要实现构造尺寸的规范化避免设计的随意性。

三、模板支撐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喥;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d.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軸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e.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鈈要过多;

g.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a.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b.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須设水平加强层

c.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d.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Φ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 支撑点的设计和支撑搭设: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3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時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d.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e.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f.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g.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