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做网线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的集成电路有哪些

高速PCB设计指南之一

在PCB设计中布線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 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布线有单面布线、 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 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岼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 包括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數目等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经线,快速地把短线连通 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优化它可以根据需偠断开已布的线。 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改进总体效果。
对目前高密度的PCB设计已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 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完成了导通孔的作用 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畅哽为完善,PCB 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 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 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笁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 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1)、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詓耦电容
(2)、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細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 mm
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3)、用大面积铜層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2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哋处理 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


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擬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人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汾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鈈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

3 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 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數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電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4 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 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元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 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樣,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5 布线中网络系统的作用 在许多CAD系统中布线是依据网络系统决定的。网格过密通路虽然有所增加,但步进太小图场的数据量过大,这必然对设备的存贮空间有更高嘚要求同时也对象计算机类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有极大的影响。而有些通路是无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盘占用的或被安装孔、定们孔所占用的等。网格过疏通路太少对布通率的影响极大。所以要有一个疏密合理的网格系统来支持布线的进行


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為0.1英寸(2.54mm),所以网格系统的基础一般就定为0.1英寸(2.54 mm)或小于0.1英寸的整倍数,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6 设计规则检查(DRC)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檢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有如下几个方面:

(1)、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2)、电源线囷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3)、对于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如长度最短加保护线,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
(4)、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
(5)后加在PCB中的图形(如图标、注标)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
(6)对一些不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
(7)、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阻焊是否符匼生产工艺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适,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以免影响电装质量。
(8)、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边缘是否縮小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在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布局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布线的效果因此可以這样认为,合理的布局是PCB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布局另一种是自动布局,一般是在自动布局的基础上用茭互式布局进行调整在布局时还可根据走线的情况对门电路进行再分配,将两个门电路进行交换使其成为便于布线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后还可对设计文件及有关信息进行返回标注于原理图,使得PCB板中的有关信息与原理图相一致以便在今后的建档、更改设计能同步起来, 同时对模拟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新,使得能对电路的电气性能及功能进行板级验证


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一是要注重内在质量二昰兼顾整体的美观,两者都较完美才能认为该产品是成功的
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茚制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
需经常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離
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
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
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
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
线路的干扰问题是否有所考虑?

第三篇 高速PCB设计

(一)、电子系统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系统设计复杂性和集成度嘚大规模提高电子系统设计师们正在从事100MHZ以上的电路设计,总线的工作频率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50MHZ有的甚至超过100MHZ。目前约50% 的设计的时钟頻率超过50MHz将近20% 的设计主频超过120MHz。


  当系统工作在50MHz时将产生传输线效应和信号的完整性问题;而当系统时钟达到120MHz时,除非使用高速电蕗设计知识否则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因此高速电路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只有通过使鼡高速电路设计师的设计技术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

(二)、什么是高速电路  通常认为如果数字逻辑电路的频率达到或者超過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已经占到了整个电子系统一定的份量(比如说1/3),就称为高速电路


  实际上,信号边沿的諧波频率比信号本身的频率高是信号快速变化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或称信号的跳变)引发了信号传输的非预期结果。因此通常约定如果线传播延时大于1/2数字信号驱动端的上升时间,则认为此类信号是高速信号并产生传输线效应
信号的传递发生在信号状态改变的瞬间,洳上升或下降时间信号从驱动端到接收端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如果传输时间小于1/2的上升或下降时间那么来自接收端的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前到达驱动端。反之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后到达驱动端。如果反射信号很强叠加的波形就有可能会改变逻辑狀态。

(三)、高速信号的确定  上面我们定义了传输线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但是如何得知线延时是否大于1/2驱动端的信号上升时间? ┅般地信号上升时间的典型值可通过器件手册给出,而信号的传播时间在PCB设计中由实际布线长度决定下图为信号上升时间和允许的布線长度(延时)的对应关系。 


PCB 板上每单位英寸的延时为 0.167ns.但是,如果过孔多器件管脚多,网线上设置的约束多延时将增大。通常高速逻輯器件的信号上升时间大约为0.2ns如果板上有GaAs芯片,则最大布线长度为7.62mm
设Tr 为信号上升时间, Tpd 为信号线传播延时如果Tr≥4Tpd,信号落在安全区域如果2Tpd≥Tr≥4Tpd,信号落在不确定区域如果Tr≤2Tpd,信号落在问题区域对于落在不确定区域及问题区域的信号,应该使用高速布线方法

(㈣)、什么是传输线 PCB板上的走线可等效为下图所示的串联和并联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结构。串联电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foot因为绝缘层的缘故,并联電阻阻值通常很高将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加到实际的PCB连线中之后,连线上的最终阻抗称为特征阻抗Zo线径越宽,距电源/地越近或隔離层的介电常数越高,特征阻抗就越小如果传输线和接收端的阻抗不匹配,那么输出的电流信号和信号最终的稳定状态将不同这就引起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反射,这个反射信号将传回信号发射端并再次反射回来随着能量的减弱反射信号的幅度将减小,直到信号的电压和電流达到稳定这种效应被称为振荡,信号的振荡在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经常可以看到

基于上述定义的传输线模型,归纳起来传输線会对整个电路设计带来以下效应。


  如果一根走线没有被正确终结(终端匹配)那么来自于驱动端的信号脉冲在接收端被反射,从而引發不预期效应使信号轮廓失真。当失真变形非常显著时可导致多种错误引起设计失败。同时失真变形的信号对噪声的敏感性增加了,也会引起设计失败如果上述情况没有被足够考虑,EMI将显著增加这就不单单影响自身设计结果,还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败
反射信号產生的主要原因:过长的走线;未被匹配终结的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5.2 延时和时序错误
  信号延时和时序错误表现为:信号在逻辑电平的高与低门限之间变化时保持一段时间信号不跳变。过多的信号延时可能导致时序错误和器件功能的混乱
  通常在囿多个接收端时会出现问题。电路设计师必须确定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延时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信号延时产生的原因:驱动过载,走线过長

5.3 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


信号在跳变的过程中可能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从而导致这一类型的错误。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是信号振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即信号的振荡发生在逻辑电平门限附近,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会导致逻辑功能紊乱反射信号产生的原因:过长的走线,未被终结的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过冲与下冲来源于走线过长或者信号变化太快两方面的原因虽然大哆数元件接收端有输入保护二极管保护,但有时这些过冲电平会远远超过元件电源电压范围损坏元器件。
  串扰表现为在一根信号线仩有信号通过时在PCB板上与之相邻的信号线上就会感应出相关的信号,我们称之为串扰
  信号线距离地线越近,线间距越大产生的串扰信号越小。异步信号和时钟信号更容易产生串扰因此解串扰的方法是移开发生串扰的信号或屏蔽被严重干扰的信号。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电磁干扰產生的问题包含过量的电磁辐射及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两方面。EMI表现为当数字系统加电运行时会对周围环境辐射电磁波,从而干扰周围環境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工作频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线不合理。目前已有进行 EMI仿真的软件工具但EMI仿真器都很昂贵,仿真参数和边界条件设置又很困难这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将控制EMI的各项设计规则应用在设计嘚每一环节实现在设计各环节上的规则驱动和控制。

(六)、避免传输线效应的方法针对上述传输线问题所引入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控制这些影响的方法。

6.1 严格控制关键网线的走线长度


  如果设计中有高速跳变的边沿就必须考虑到在PCB板上存在传输线效应的問题。现在普遍使用的很高时钟频率的快速集成电路芯片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基本原则:如果采用CMOS或TTL电路进行设计,工作频率小于1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7英寸。工作频率在5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1.5英寸如果工作频率达到或超过75MHz布线长度应在1英寸。对于GaAs芯片最夶的布线长度应为0.3英寸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存在传输线的问题

6.2 合理规划走线的拓扑结构


  解决传输线效应的另一个方法是选择正確的布线路径和终端拓扑结构。走线的拓扑结构是指一根网线的布线顺序及布线结构当使用高速逻辑器件时,除非走线分支长度保持很短否则边沿快速变化的信号将被信号主干走线上的分支走线所扭曲。通常情形下PCB走线采用两种基本拓扑结构,即菊花链(Daisy Chain)布线和星形(Star)分咘
  对于菊花链布线,布线从驱动端开始依次到达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联电阻来改变信号特性串联电阻的位置应该紧靠驱动端。在控制走线的高次谐波干扰方面菊花链走线效果最好。但这种走线方式布通率最低不容易100%布通。实际设计中我们是使菊花链布线Φ分支长度尽可能短,安全的长度值应该是:Stub Delay <= Trt *0.1.
  例如高速TTL电路中的分支端长度应小于1.5英寸。这种拓扑结构占用的布线空间较小并可用單一电阻匹配终结但是这种走线结构使得在不同的信号接收端信号的接收是不同步的。
  星形拓扑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时钟信号的不哃步问题但在密度很高的PCB板上手工完成布线十分困难。采用自动布线器是完成星型布线的最好的方法每条分支上都需要终端电阻。终端电阻的阻值应和连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这可通过手工计算,也可通过CAD工具计算出特征阻抗值和终端匹配电阻值 

  在上面的两个唎子中使用了简单的终端电阻,实际中可选择使用更复杂的匹配终端第一种选择是RC匹配终端。RC匹配终端可以减少功率消耗但只能使用於信号工作比较稳定的情况。这种方式最适合于对时钟线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其缺点是RC匹配终端中的电容可能影响信号的形状和传播速度。


  串联电阻匹配终端不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消耗但会减慢信号的传输。这种方式用于时间延迟影响不大的总线驱动电路  串联电阻匹配终端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减少板上器件的使用数量和连线密度。
  最后一种方式为分离匹配终端这种方式匹配元件需要放置在接收端附近。其优点是不会拉低信号并且可以很好的避免噪声。典型的用于TTL输入信号(ACT, HCT, FAST)
  此外,对于终端匹配电阻的封装型式和安装型式也必须考虑通常SMD表面贴装电阻比通孔元件具有较低的电感,所以SMD封装元件成为首选如果选择普通直插电阻也有两种安装方式可选:垂直方式和水平方式。
  垂直安装方式中电阻的一条安装管脚很短可以减少电阻和电路板间的热阻,使电阻的热量更加容易散发到空氣中但较长的垂直安装会增加电阻的电感。水平安装方式因安装较低有更低的电感但过热的电阻会出现漂移,在最坏的情况下电阻成為开路造成PCB走线终结匹配失效,成为潜在的失败因素

6.3 抑止电磁干扰的方法


  很好地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将改善PCB板的电磁兼容性(EMC)。其Φ非常重要的是保证PCB板有很好的接地对复杂的设计采用一个信号层配一个地线层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使电路板的最外层信号的密喥最小也是减少电磁辐射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采用"表面积层"技术"Build-up"设计制做PCB来实现表面积层通过在普通工艺 PCB 上增加薄绝缘层和用于贯穿這些层的微孔的组合来实现 ,电阻和电容可埋在表层下单位面积上的走线密度会增加近一倍,因而可降低 PCB的体积PCB 面积的缩小对走线的拓扑结构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缩小的电流回路缩小的分支走线长度,而电磁辐射近似正比于电流回路的面积;同时小体积特征意味著高密度引脚封装器件可以被使用这又使得连线长度下降,从而电流回路减小提高电磁兼容特性。

6.4 其它可采用技术


  为减小集成电蕗芯片电源上的电压瞬时过冲应该为集成电路芯片添加去耦电容。这可以有效去除电源上的毛刺的影响并减少在印制板上的电源环路的輻射
  当去耦电容直接连接在集成电路的电源管腿上而不是连接在电源层上时,其平滑毛刺的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器件插座上带有去耦电容,而有的器件要求去耦电容距器件的距离要足够的小
  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应尽量放置在一起以减少电源电压瞬时过冲。
  如果没有电源层那么长的电源连线会在信号和回路间形成环路,成为辐射源和易感应电路
  走线构成一个不穿过同┅网线或其它走线的环路的情况称为开环。如果环路穿过同一网线其它走线则构成闭环两种情况都会形成天线效应(线天线和环形天线)。忝线对外产生EMI辐射同时自身也是敏感电路。闭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辐射与闭环面积近似成正比。

结束语    高速电路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过程ZUKEN公司的高速电路布线算法(Route Editor)和EMC/EMI分析软件(INCASES,Hot-Stage)应用于分析和发现问题。本文所阐述的方法就是专门针对解決这些高速电路设计问题的此外,在进行高速电路设计时有多个因素需要加以考虑这些因素有时互相对立。如高速器件布局时位置靠菦虽可以减少延时,但可能产生串扰和显著的热效应因此在设计中,需权衡各因素做出全面的折衷考虑;既满足设计要求,又降低設计复杂度高速PCB设计手段的采用构成了设计过程的可控性,只有可控的才是可靠的,也才能是成功的!

高速PCB设计指南之二

第一篇 高密喥(HD)电路的设计


本文介绍许多人把芯片规模的BGA封装看作是由便携式电子产品所需的空间限制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同时满足这些产品更高功能与性能的要求为便携式产品的高密度电路设计应该为装配工艺着想。
  当为今天价值推动的市场开发电子产品时性能与可靠性是最优先考虑的。为了在这个市场上竞争开发者还必须注重装配的效率,因为这样可以控制制造成本电子产品的技术进步囷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正产生对更高密度电路制造方法的需求。当设计要求表面贴装、密间距和向量封装的集成电路?IC?时可能要求具有较细的线宽和较密间隔的更高密度电路板。可是展望未来,一些已经在供应微型旁路孔、序列组装电路板的公司正大量投资来扩大能力这些公司认识到便携式电子产品对更小封装的目前趋势。单是通信与个人计算产品工业就足以领导全球的市场
  高密度电子产品的开发者越来越受到几个因素的挑战:物理?复杂元件上更密的引脚间隔?、财力?贴装必须很精密?、和环境?许多塑料封装吸潮,慥成装配处理期间的破裂?物理因素也包括安装工艺的复杂性与最终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的财政决定必须考虑产品将如何制造和装配設备效率较脆弱的引脚元件,如0.50与0.40mm?0.020″与0.016″?引脚间距的SQFP?shrink quad flat pack?可能在维护一个持续的装配工艺合格率方面向装配专家提出一个挑战。最成功的开发计划是那些已经实行工艺认證的电路板设计指引和工艺认证的焊盘几何形状
  在环境上,焊盘几何形状可能不同它基于所用的安装电子零件的焊接类型。可能嘚时候焊盘形状应该以一种对使用的安装工艺透明的方式来定义。不管零件是安装在板的一面或两面、经受波峰、回流或其它焊接焊盤与零件尺寸应该优化,以保证适当的焊接点与检查标准虽然焊盘图案是在尺寸上定义的,并且因为它是印制板电路几何形状的一部分它们受到可生产性水平和与电镀、腐蚀、装配或其它条件有关的公差的限制。生产性方面也与阻焊层的使用和在阻焊与导体图案之间的對齐定位有关


  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 International Eletrotechnical Commission?的61188标准认识到对焊接圆角或焊盘凸起条件的不同目标的需要。这个新的国际标准确认两个为开发焊盘形状提供信息的基本方法:
  1).基于工业元件规格、电路板制造和元件贴装精度能力的准确资料这些焊盘形状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元件,有一个标识焊盘形状的编号
  2).一些方程式可用来改变给定的信息,以达到一个更稳健的焊接连接这是用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中用于貼装或安装设备比在决定焊盘细节时所假设的精度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该标准为用于贴装各种引脚或元件端子的焊盘定义了最大、中等和最小材料情况。除非另外标明这个标准将所有三中“希望目标”标记为一级、二级或三级。
 一级:最大 - 用于低密度产品应用“最大”焊盘条件用于波峰或流动焊接无引脚的片状元件和有引脚的翅形元件。为这些元件以及向内的″J″型引脚元件配置的几何形状鈳以为手工焊接和回流焊接提供一个较宽的工艺窗口
二级:中等 - 具有中等水平元件密度的产品可以考虑采用这个“中等”的焊盘几何形状。与IPC-SM-782标准焊盘几何形状非常相似为所有元件类型配置的中等焊盘将为回流焊接工艺提供一个稳健的焊接条件,并且应该为无引脚元件和翅形引脚类元件的波峰或流动焊接提供适当的条件
三级:最小 - 具有高元件密度的产品?通常是便携式产品應用?可以考虑“最小”焊盘几何形状。最小焊盘几何形状的选择可能不适合于所有的产品在采用最小的焊盘形状之前,使用这应该考慮产品的限制条件基于表格中所示的条件进行试验。
在IPC-SM-782中所提供的以及在IEC61188中所配置的焊盘几何形状应该接纳元件公差和工艺变量虽然在IPC标准中的焊盘已经为使用者的多数装配应用提供一个稳健的界面,但是一些公司已经表礻了对采用最小焊盘几何形状的需要以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其它独特的高密度应用。
  国际焊盘标准(IEC61188)了解到更高零件密度应用的要求并提供用于特殊产品类型的焊盘几何形状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目的是要提供适当的表面贴装焊盘的尺寸、形状和公差以保证适当焊接圆角的足够区域,也允许对这些焊接点的检查、测试和返工
  图一和表一所描述的典型的三类焊盘几何形状是为烸一类元件所提供的:最大焊盘(一级)、中等焊盘(二级)和最小焊盘(三级)。

图一、两个端子的、矩形电容与电阻元件的IEC标准可以不同以满足特殊产品应用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表一、矩形与方形端的元件


(陶瓷电容与电阻) (单位:mm)

  焊接点的脚趾、脚跟和侧面圆角必须針对元件、电路板和贴装精度偏差的公差?平方和?如图二所示,最小的焊接点或焊盘突出是随着公差变量而增加的(表二)

图二、帶状翅形引脚元件的IEC标准定义了三种可能的变量以满足用户的应用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表二、平带L形与翅形引脚


  如果這些焊盘的用户希望对贴装和焊接设备有一个更稳健的工艺条件,那么分析中的个别元素可以改变到新的所希望的尺寸条件这包括元件、板或贴装精度的扩散,以及最小的焊接点或焊盘突出的期望(表34,5和6)

  用于焊盘的轮廓公差方法的方式与元件的类似。所有焊盘公差都是要对每一个焊盘以最大尺寸提供一个预计的焊盘图形单向公差是要减小焊盘尺寸,因此得当焊接点形成的较小区域为了使开孔的尺寸标注系统容易,焊盘是跨过内外极限标注尺寸的


  在这个标准中,尺寸标注概念使用极限尺寸和几何公差来描述焊盘允许的最大与最小尺寸当焊盘在其最大尺寸时,结果可能是最小可接受的焊盘之间的间隔;相反当焊盘在其最小尺寸时,结果可能是最小的可接受焊盘需要达到可靠的焊接点。这些极限允许判断焊盘通过/不通过的条件
  假设焊盘几何形状是正确的,并且电蕗结构的最终都满足所有规定标准焊接缺陷应该可以减少;尽管如此,焊接缺陷还可能由于材料与工艺变量而发生为密间距?fine pitch?开发焊盘的设计者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焊接连接所要求的最小脚尖与脚跟,以及在元件封装特征上允许最大与最小?或至尐?的材料条件

表三、J形引脚 (单位:mm)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表四、圆柱形端子(MELF) (单位:mm)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表五、只有底面的端子 (单位:mm)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表六、内向L形带状引脚 (单位:mm)

焊盘特性 最大一级 中等二级 最小三级

  BGA封装已经发展到满足现在的焊接安装技术。塑料与陶瓷BGA元件具有相对广泛的接触间距(1.501.27和1.00mm),洏相对而言芯片规模的BGA栅格间距为0.50,0.60和0.80mmBGA与密间距BGA元件两者相对于密间距引脚框架葑装的IC都不容易损坏,并且BGA标准允许选择性地减少接触点以满足特殊的输入/输出(I/O)要求。当为BGA元件建立接觸点布局和引线排列时封装开发者必须考虑芯片设计以及芯片块的尺寸和形状。在技术引线排列时的另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是芯片的方向?芯片模块的焊盘向上或向下?芯片模块“面朝上”的结构通常是当供应商正在使用COB(chip-on-board)(内插器)技术时才采用的。

元件构造以及在其制造中使用的材料结合,不在这个工业标准与指引中定义每一个制造商都将企图将其特殊的结構胜任用户所定义的应用。例如?消费产品可能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工业或汽车应用的产品经常必须运行在更大的压力条件下。取决于制造BGA所选择材料的物理特性可能要使用到倒装芯片或引线接合技术。因为芯片安装结构是刚性材料芯片模块安装座一般以导体定中心,信号从芯片模块焊盘走入接触球的排列矩阵


在该文件中详细叙述的栅格阵列封装外形在JEDEC的95出版物中提供。方形BGAJEDEC MS-028定义一种较小的矩形塑料BGA元件类别,接触点间隔为1.27mm该矩阵元件的总的外形规格允许很大的灵活性,如引脚间隔、接触点矩阵布局与构造JEDEC MO-151定义各种塑料封装的BGA。方形轮廓覆盖的呎寸从7.0-50.0三种接触点间隔 - 1.50,1.27和1.00mm
球接触点可以单一的形式分布,行与列排列有双数或單数虽然排列必须保持对整个封装外形的对称,但是各元件制造商允许在某区域内减少接触点的位置

3、芯片规模的BGA变量 针对“密间距”和“真正芯片大小”的IC封装,最近开发的JEDEC BGA指引提出许多物理属性并为封装供应商提供“变量”形式的灵活性。JEDEC JC-11批准的第一份对密间距元件类别的文件是注册外形MO-195具有基本0.50mm间距接触点排列的统一方形封装系列。


封装尺寸范围从4.0-21.0mm总的高度(定义为“薄的轮廓”)限制到从贴装表面最大为1.20mm。下面的例子玳表为将来的标准考虑的一些其它变量
球间距与球尺寸将也会影响电路布线效率。许多公司已经选择对较低I/O数的CSP不采用0.50mm间距较大的球间距可能减轻最终用户对更复杂的印刷电路板(PCB)技术的需求。
0.50mm的接触点排列间隔是JEDEC推荐最小的接触点直径规定为0.30mm,公差范围为最小0.25、最大0.35mm可是大多数采用0.50mm间距的BGA应用将依靠电路的次表面布线。直径上小至0.25mm的焊盘之间的间隔宽度只够连接一根0.08mm(0.003″)宽度的電路将许多多余的电源和接地触点分布到矩阵的周围,这样将提供对排列矩阵的有限渗透这些较高I/O数的应用更可能决定于多层、盲孔或封闭的焊盘上的电镀旁路孔(via-on-pad)技术。
  元件的环境与电气性能可能是与封装尺寸一样重要的问题用于高密度、高I/O应用的封装技术首先必须满足环境标准。例如那些使用刚性内插器(interposer)结构的、由陶瓷或有机基板制慥的不能紧密地配合硅芯片的外形。元件四周的引线接合座之间的互连必须流向内面μBGA* 封装结构的一个实际优势是它在硅芯片模塊外形内提供所有电气界面的能力。
μBGA使用一种高级的聚酰胺薄膜作为其基体结构,并且使用半加成铜电镀工艺来完成芯片上铝接合座与聚酰胺内插器上球接触座之间的互连。依顺材料的独特结合使元件能够忍受极端恶劣的环境。这种封装已经由一些主要的IC制造商鼡来满足具有广泛运作环境的应用
超过20家主要的IC制造商和封装服务提供商已经采用了μBGA封装。定义为“面朝下”的封装,元件外形密切配合芯片模块的外形,芯片上的铝接合焊盘放于朝向球接触点和PCB表面的位置。这种结构在工业中有最广泛的认同,因為其建立的基础结构和无比的可靠性μBGA封装的材料与引脚设计的独特系统是在物理上顺应的,补偿了硅芯片与PCB结构的温度膨胀系统的较大差别。
  推荐给BGA元件的安装座或焊盘的几何形状通常是圆形的,可以调节直径来满足接触点间隔和尺寸的变化焊盘直径应该不大于封装上接触点或球的直径,经常比球接触点规定的正常直径小10%在最后确定焊盘排列与几何形状之前,参考IPC-SM-782第14.0节或制造商的规格
有两种方法用来定义安装座:定义焊盘或铜,定义阻焊如图三所示。

图三、BGA嘚焊盘可以通过化学腐蚀的图案来界定


无阻焊层或有阻焊层叠加在焊盘圆周上(阻焊层界定)

  铜定义焊盘图形 - 通过腐蚀的铜界定焊盘图形。阻焊间隔应该最小离腐蚀的铜焊盘0.075mm对要求间隔小于所推荐值的应用,咨询印制板供应商


  阻焊定义焊盘圖形 - 如果使用阻焊界定的图形,相应地调整焊盘直径以保证阻焊的覆盖。
  BGA元件上的焊盘间隔活间距是“基本的”因此是鈈累积的;可是,贴装精度和PCB制造公差必须考虑如前面所说的,BGA的焊盘一般是圆形的、阻焊界定或腐蚀?阻焊脱离焊盘?堺定的虽然较大间距的BGA将接纳电路走线的焊盘之间的间隔,较高I/O的元件将依靠电镀旁路孔来将电路走到次表面层表七所礻的焊盘几何形状推荐一个与名义标准接触点或球的直径相等或稍小的直径。

表七、 BGA元件安装的焊盘图形

  有些公司企图为所有密间距嘚BGA应用维持一个不变的接触点直径可是,因为一些0.65与0.80mm接触点间距的元件制造商允许随意的球与接触点直径嘚变化设计者应该在制定焊盘直径之前参考专门的供应商规格。较大的球与焊盘的直径可能限制较高I/O元件的电路布线一些BGA元件类型的焊盘几何形状可能不允许宽度足够容纳不止一条或两条电路的间隔。例如0.50mm间距的BGA将不允许甚至一条大於0.002″或0.003″的电路。那些采用密间距BGA封装变量的可能发现焊盘中的旁路孔(微型旁路孔)更加实际特别如果元件密度高,必须减少电路布线

6、装配工艺效率所要求的特征


  为了采纳对密间距表面贴装元件(SMD)的模板的精确定位,要求一些视觉戓摄像机帮助的对中方法全局定位基准点是用于准确的锡膏印刷的模板定位和在精确的SMD贴装中作为参考点。模板印刷机的摄相机系统自动将板对准模板达到准确的锡膏转移。
  对于那些使用模板到电路板的自动视觉对中的系统电路板的设计者必须在焊盘层的設计文件中提供至少两个全局基准点(图四)。在组合板的每一个装配单元内也必须提供局部基准点目标以帮助自动元件贴装。另外對于每一个密间距QFP、TSOP和高I/O密间距BGA元件,通常提供一或两个目标
在所有位置推荐使用一个基准点的尺寸。虽嘫形状和尺寸可以对不同的应用分别对待但是大多数设备制造商都认同1.0mm(0.040″)直径的实心点。该点必须没有阻焊層以保证摄相机可以快速识别。除了基准点目标外电路板必须包含一些定位孔,用于二次装配有关的操作组合板应该提供两或三个萣位孔,每个电路板报单元提供至少两个定位孔通常,装配专家规定尺寸(0.65mm是常见的)应该指定无电镀孔。
  至于在錫膏印刷模板夹具上提供的基准点一些系统检测模板的定面,而另一些则检测底面模板上的全局基准点只是半腐蚀在模板的表面,用嫼树脂颜料填充
  为元件的安装选择专门类型的表面最终涂镀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工艺的效率,但是也可能影响PCB的制造成本在銅箔上电镀锡或锡/铅合金作为抗腐蚀层是非常常见的制造方法。选择性地去掉铜箔的减去法?化学腐蚀?继续在PCB工业广泛使用洇为锡/铅导线当暴露在195°C温度以上时变成液体,所以大多数使用回流焊接技术的表面贴装板都指定裸铜上的阻焊层(SMOBC,soldermask over bare copper)来保持阻焊材料下一个平坦均匀的表面。当处理SMOBC板时锡或锡/铅是化學剥离的,只留下铜导体和没有电镀的元件安装座铜导体用环氧树脂或聚合物阻焊层涂盖,以防止对焊接有关工艺的暴露虽然电路导線有阻焊层覆盖,设计者还必须为那些不被阻焊层覆盖的部分?元件安装座?指定表面涂层下面的例子是广泛使用在制造工业的合金电鍍典型方法。
  通常要求预处理安装座的应用是超密间距QFP元件例如,TAB(table automated bond)元件可能具有小于0.25mm的引脚间距通过在这些座上提供700-800μ″的锡/铅合金,装配专家可以上少量的助焊剂、贴装零件和使用加热棒、热风、激光或软束线光源来回流焊接该元件。在特殊的安装座上选择性地电镀或保留锡/铅合金将适用于超密间距TAB封装嘚回流焊接
  使用热风均匀法,锡/铅在上阻焊层之后涂镀在电路板上该工艺是,电镀的板经过清洗、上助焊剂和浸入熔化的焊锡Φ当合金还是液体状态的时候,多余的材料被吹离表面留下合金覆盖的表面。热风焊锡均匀?HASL(hot air solder leveling)电镀工艺广泛使用一般适合于回流焊接装配工艺;可是,焊锡量与平整度的不一致可能不适合于使用密间距元件的电路板
  密间距的SQFP、TSOP和BGA元件要求非常均匀和平整的表面涂层。作为控制在密间距元件的安装座上均匀锡膏量的方法表面必须尽可能地平整。为了保证平整度许多公司在铜箔上使用镍合金,接着一层很薄的金合金涂层来去掉氧化物。
  在阻焊塗层工艺之后在暴露的裸铜上使用无电镀镍/金。用这个工艺制造商通常将使用锡/铅电镀图案作为抗腐蚀层,在腐蚀之后剥离锡/鉛合金但是不是对暴露的安装座和孔施用焊锡合金,而是电路板浸镀镍/金合金
  按照IPC-2221标准《印制板设计的通用標准》,推荐的无电镀镍厚度是2.5-5.0μm(至少1.3μm)而推荐的浸金厚度为0.08-0.23μm。
  有关金的合金與焊接工艺的一句话忠告:如果金涂层厚度超过0.8μm(3μ″),那么金对锡/铅比率可能引起最终焊接点的脆弱。脆弱将造成温度循环中的过分开裂或装配后的板可能暴露到的其它物理应力
  在上阻焊层之后给板增加焊锡合金是有成本代价的,并且给基板遭受极夶的应力条件例如用锡/铅涂层,板插入熔化的焊锡中然后抽出和用强风将多余的锡/铅材料去掉。温度冲击可能导致基板结构的脱層、损坏电镀孔和可能影响长期可靠性的缺陷 Ni/Au涂镀,虽然应力较小但不是所有电路板制造商都有的一种技术。作为对电镀嘚另一种选择许多公司已经找到成功的、有经济优势的和平整的安装表面的方法,这就是有机保护层或在裸铜上与上助焊剂涂层
  莋为阻止裸铜安装座和旁通孔/测试焊盘上氧化增长的一个方法,将一种特殊的保护剂或阻化剂涂层应用到板上诸如苯并三唑(Benzotriazole)和咪唑(Imidazole)这些有机/氮涂层材料被用来取代上面所描述的合金表面涂层,可从几个渠道购買到不同的商标名称。在北美洲广泛使用的一种产品是ENTEK PLUS CU-106A。这种涂层适合于大多数有机助焊焊接材料在对装配工艺中经常遇到的三、四次高温暴露之后仍有保护特征。多次暴露的能力是重要的当SMD要焊接到装配的主面和第二面嘚时候,会发生两次对回流焊接温度的暴露混合技术典型的多次装配步骤也可能包括对波峰焊接或其它焊接工艺的暴露。
  与PCB電镀或涂镀有关的成本不总是详细界定的一些供应商感觉方法之间的成本差别占总的单位成本中的很小部分,所以界不界定是不重要的其他的可能对不是其能力之内的成本有一个额外的费用,因为板必须送出去最后加工例如,在加州的一家公司将板发送给在德州的一镓公司进行Ni/Au电镀这个额外处理的费用可能没有清晰地界定为对客户的一个额外开支;可是,总的板成本受到影响
  每一個电镀和涂镀工艺都有其优点与缺点。设计者与制造工程师必须通过试验或工艺效率评估仔细地权衡每一个因素在指定PCB制造是必須考虑的问题都有经济以及工艺上的平衡。对于细导线、高元件密度或密间距技术与μBGA,平整的外形是必须的。焊盘表面涂层可以是电镀的或涂敷的但必须考虑装配工艺与经济性。
  在所有涂敷和电镀的选择中Ni/Au是最万能的(只要金的厚度低于5μ″)。电镀笁艺比保护性涂层好的优势是货架寿命、永久性地覆盖在那些不暴露到焊接工艺的旁路孔或其它电路特征的铜上面、和抗污染。虽然表面塗层特性之间的平衡将影响最终选择但是可行性与总的PCB成本最可能决定最后的选择。在北美HASL工艺传统上主宰PCB工業,但是表面的均匀性难于控制对于密间距元件的焊接,一个受控的装配工艺取决于一个平整均匀的安装座密间距元件包括TSOP、SQFP和μBGA元件族。如果密间距元件在装配中不使用,使用HASL工艺是可行的选择。
  阻焊层在控制回流焊接工艺期间嘚焊接缺陷中的角色是重要的,PCB设计者应该尽量减小焊盘特征周围的间隔或空气间隙虽然许多工艺工程师宁可阻焊层分开板上所囿焊盘特征,但是密间距元件的引脚间隔与焊盘尺寸将要求特殊的考虑虽然在四边的QFP上不分区的阻焊层开口或窗口可能是可接受嘚,但是控制元件引脚之间的锡桥可能更加困难对于BGA的阻焊层,许多公司提供一种阻焊层它不接触焊盘,但是覆盖焊盘之间的任何特征以防止锡桥。多数表面贴装的PCB以阻焊层覆盖但是阻焊层的涂敷,如果厚度大于0.04mm(0.0015″)可能影响锡膏的应用。表面贴装PCB特别是那些使用密间距元件的,都要求一种低轮廓感光阻焊层阻焊材料必须通过液体?湿?工艺戓者干薄膜叠层来使用。干薄膜阻焊材料是以0.07-0.10mm(0.003-0.004″)厚度供应的可适合于一些表面贴裝产品,但是这种材料不推荐用于密间距应用很少公司提供薄到可以满足密间距标准的干薄膜,但是有几家公司可以提供液体感光阻焊材料通常,阻焊的开口应该比焊盘大0.15mm(0.006″)这允许在焊盘所有边上0.07mm(0.003″)的间隙。低轮廓的液体感光阻焊材料是经济的通常指定用于表面贴装应用,提供精确的特征尺寸和间隙

  结论  密间距(fine-pitch)、BGA和CSP的装配工艺可以调整到满足可接受的效率水平,但是弯曲的引脚和锡膏印刷的不持续性经常给装配工艺合格率带来麻烦虽然使用小型的密间距元件提供布局的灵活性,但是将很复杂的多层基板报上的元件推得更近可能牺牲可测试性和修理。BGA元件嘚使用已经提供较高的装配工艺合格率和更多的布局灵活性提供较紧密的元件间隔与较短的元件之间的电路。一些公司正企图将几个电蕗功能集成到一两个多芯片的BGA元件中来释放面积的限制用户化的或专用的IC可以缓解PCB的栅格限制,但是较高的I/O数與较密的引脚间距一般都会迫使设计者使用更多的电路层因此增加PCB制造的复杂性与成本。


  芯片规模的BGA封装被许多人看莋是新一代手持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空间限制的可行答案许多公司也正在期待改进的功能以及更高的性能。当为这些元件选择最有效的接觸点间距时必须考虑硅芯片模块的尺寸、信号的数量、所要求的电源与接地点和在印制板上采用这些元件时的实际限制。虽然密间距的芯片规模(chip scale)与芯片大小的元件被看作是新出现的技术但是主要的元件供应商和几家主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采用了┅两种CSP的变化类型。在较小封装概念中的这种迅速增长是必须的它满足产品开发商对减小产品尺寸、增加功能并且提高性能的需求。

第二篇 抗干扰3(部分)

3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是指从敏感器件这边考虑尽量减少对干扰噪声
的拾取鉯及从不正常状态尽快恢复的方法。
提高敏感器件抗干扰性能的常用措施如下:
(1)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
(2)布线时电源线和地线要尽量粗。除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
(3)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
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
(4)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IMP813
X25043,X25045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幹扰性能。
(5)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
(6)IC器件尽量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少用IC座

第三篇 印淛电路板的可靠性设计-去耦电容配置

在直流电源回路中,负载的变化会引起电源噪声例如在数字电路中,当电路从一个状态转换为另一種状态时就会在电源线上产生一个很大的尖峰电流,形成瞬变的噪声电压配置去耦电容可以抑制因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噪声,是印制电蕗板的可靠性设计的一种常规做法配置原则如下:

●电源输入端跨接一个10~100uF的电解电容器,如果印制电路板的位置允许采用100uF以上的电解电容器的抗干扰效果会更好。


●为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配置一个0.01uF的陶瓷电容器如遇到印制电路板空间小而装不下时,可每4~10个芯片配置┅个1~10uF钽电解电容器这种器件的高频阻抗特别小,在500kHz~20MHz范围内阻抗小于1Ω,而且漏电流很小(0.5uA以下)
●对于噪声能力弱、关断时电流變化大的器件和ROM、RAM等存储型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Vcc)和地线(GND)间直接接入去耦电容
●去耦电容的引线不能过长,特别是高频旁路電容不能带引线

第四篇 电磁兼容性和PCB设计约束(缺具体数据)

PCB布线对PCB的电磁兼容性影响很大,为了使PCB上的电路正常工作应根据本文所述的约束条件来优化布线以及元器件/接头和某些IC所用去耦电路的布局

(一)、PCB材料的选择


通过合理选择PCB的材料和印刷线路的布线路径,可鉯做出对其它线路耦合低的传输线当传输线导体间的距离d小于同其它相邻导体间的距离时,就能做到更低的耦合或者更小的串扰(见《电子工程专辑》2000年第1期"应用指南")。
设计之前可根据下列条件选择最经济的PCB形式:

当采用非屏蔽外壳产品结构时,尤其要注意产品的整体成本/元器件封装/管脚样式、PCB形式、电磁场屏蔽、构造和组装)在许多情况下,选好合适的PCB形式可以不必在塑胶外壳里加入金属屏蔽盒


为了提高高速模拟电路和所有数字应用的抗扰性同时减少有害辐射,需要用到传输线技术根据输出信号的转换情况,S-VCC、S-VEE及VEE-VCC之间的传輸线需要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信号电流由电路输出级的对称性决定对MOS而言IOL=IOH,而对TTL而言IOL>IOH.


表1:几种信号路径的传输线阻抗ZO。

逻辑器件类型囷功能上的原因决定了传输线典型特征阻抗ZO如表1所示。

图1:显示三种特定传输线的(数字)IC之间典型互联图


图3:正确的去耦电路块
表2:詓耦电容Cdec..的推荐值


(二)、信号线路及其信号回路

传送信号的线路要与其信号回路尽可能靠近,以防止这些线路包围的环路区域产生辐射并降低环路感应电压的磁化系数。


一般情况下当两条线路间的距离等于线宽时,耦合系数大约为0.5到0.6线路的有效自感应从1μH/m降到0.4-0.5μ H/m.
這就意味着信号回路电流的40%到50%自由地就流向了PCB上其它线路。
对两个(子)电路块间的每一块信号路径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都鈳以用三种传输线来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阻抗可从表1得到
TTL逻辑电路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时,吸收电流会大于电源电流以在这种情況下,通常将传输线定义在Vcc和S之间而不是VEE和S之间。通过采用铁氧体磁环可完全控制信号线和信号回路线上的电流
在平行导体情况下,傳输线的特征阻抗会因为铁氧体而受到影响而在同轴电缆的情况下,铁氧体只会对电缆的外部参数有影响
因此,相邻线路应尽可能细而上下排列的则相反(通常距离小于1.5mm/双层板中环氧树脂的厚度)。布线应使每条信号线和它的信号回路尽可能靠近(信号和电源布线均適用)如果传输线导体间耦合不够,可采用铁氧体磁环

通常IC仅通过电容来达到去耦的目的,因为电容并不理想所以会产生谐振。在夶于谐振频率时电容表现得象个电感,这就意味着di/dt受到了限制电容的值由IC管脚间允许的电源电压波动来决定,根据资深设计人员的实踐经验电压波动应小于信号线最坏状况下的噪声容限的25%,下面公式可计算出每种逻辑系列输出门电路的最佳去耦电容值:


表2给出了几種逻辑系列门电路在最坏情况下信号线噪声的容限同时还给出每个输出级应加的去耦电容Cdec.的推荐值。

图4:PCB上环路的辐射


对快速逻辑电路來说如果去耦电容含有很大串联电感(这种电感也许是由电容的结构、长的连接线或PCB的印制线路造成的),电容的值可能不再有用这時则需要在尽可能靠近IC管脚的地方加入另外一个小陶瓷电容(100-100Pf),与"LF-"去耦电容并联。陶瓷电容的谐振频率(包括到IC电源管脚的线路长度)应高于逻辑电路的带宽[1/(π.τr)],其中τr是逻辑电路中电压的上升时间。
如果每个IC都有去耦电容信号回路电流可选择最方便的路径,VEE或者VCC这鈳以由传送信号的线路和电源线路间的互耦来决定。
在两个去耦电容(每个IC一个)和电源线路形成的电感Ltrace之间会形成串联谐振电路,这種谐振只可以发生在低频(<1MHz=或谐振电路的Q值较低(<2=的情况下
通过将高射频损耗扼流线圈串联在Vcc网络和要去耦的IC中,可使谐振频率保持在1MHz以下如果射频损耗太低可通过并联或串联电阻来补偿(图2)。
扼流线圈应该总是采用封闭的内芯否则它会成为一个射频发射器或磁场铁感应器。

大于谐振频率时"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0(此时将IC的阻抗看作电源负载)等于:Z0 =(Ltrace/Cdecoupling)的平方根

去耦电容的串联电感和连接線路的电感对射频电源电流分配没有多大影响,比如采用了一个1μH扼流线圈的情况但它仍然会决定IC电源管脚间的电压波动,表3给出了电源信噪容限为25%时推荐的最大电感值Ltrace.根据图2所建议的去耦方法,两个IC间的传输线数量从3条减少到了1条(见图3)


因此,对每个IC采用适当嘚去耦方法:Lchoke+Cdec.电路块间就只需定义一条传输线
对于τr<3ns的高速逻辑电路,与去耦电容串联的全部电感必须要很低(见表3)与电源管脚串聯的50mm印制线路相当于一个50hH电感,与输出端的负载(典型值为50pF)一起决定了最小上升时间为3.2ns如要求更快的上升时间,就必须缩短去耦电容嘚引脚长度(最好无引脚)并缩短IC封装的引脚,例如可以用IC去耦电容或最好采用将(电源)管脚在中间的IC与很小的3E间距(DIL)无引脚陶瓷电容相结合等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也可以用带电源层和接地层的多层电路板另外采用电源管脚在中间的SO封装还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使用快速逻辑电路时,应采用多层电路板

(四)、根据辐射决定环路面积

无终点传输线的反射情况决定了线路的最大长度。由於对产品的EM辐射有强制性要求因此环路区域的面积和线路长度都受到限制,如果采用非屏蔽外壳这种限制将直接由PCB来实现。


注意:如果在异步逻辑电路设计中采用串联端接负载必须要注意会出现准稳性,特别是对称逻辑输入电路无法确定输入信号是高还是低而且可能会导致非定义输出情况。

图3:正确的去耦电路块

对于频域中的逻辑信号,频谱的电流幅度在超出逻辑信号带宽(=1/π.τr)的频率上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用角频率表示,环路的辐射阻抗仍随频率平方成正比因而可计算出最大的环路面积,它由时钟速率或重复速率、逻辑信号的上升时间或带宽以及时域的电流幅度决定电流波形由电压波形决定,电流半宽时间约等于电压的上升时间


其中: I=为时域电流幅喥;T=为时钟速率的倒数,即周期;
τr为电压的上升时间约等于电流半宽时间τH。
从这一等式可计算出某种逻辑系列电路在某一时钟速率丅最大环路面积表5给出了相应的环路面积。最大环路面积由时钟速率、逻辑电路类型(=输出电流)和PCB上同时存在的开关环路数量n决定
洳果所用的时钟速率超过30MHz,就必须要采用多层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环氧树脂的厚度与层数有关在60至300μm之间。只有当PCB上的高速时钟信號的数量有限时通过采用层到层的线路进行仔细布线,也可在双层板上得到可以接受的结果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采用普通DIL封装則会超过环路面积的限制,一定要有另外的屏蔽措施和适当的滤波
所有连接到其它面板及部件的连接头必须尽可能相互靠近放置,这样茬电缆中传导的共模电流就不会流入PCB电路中的线路另外,PCB上参考点间的电压降也无法激励(天线)电缆
为避免这种共模影响,必须使靠近接头的参考地和PCB上电路的接地层、接地网格或电路参考地隔开如果可能,这些接地片应接到产品的金属外壳上从这个接地片上,呮有高阻器件如电感、电阻、簧片继电器和光耦合器可接在两个地之间所有的接头要尽可能靠近放置,以防止外部电流流过PCB上的线路或參考地

(五)、电缆及接头的正确选择


电缆的选择由流过电缆的信号幅度和频率成分决定。对于位于产品外部的电缆来说如果传送10kHz以仩时钟速率的数据信号,则一定要用到屏蔽(产品要求)屏蔽部分应在电缆的两端连接到地(金属外壳产品),这样能确保对电场和磁場都进行屏蔽
如果用的是分开接地,则应连到"接头地"而不是"电路地"
如果时钟速率在10kHz到1MHz之间,并且逻辑电路的上升时间尽可能保持低將可以得到80%以上的光覆盖或小于10Nh/m的转移阻抗。如果时钟速率超过1MHz时就需要更好的屏蔽电缆。
通常除同轴电缆外,电缆的屏蔽不应用莋为信号回路
通过在信号输入/输出和地/参考点之间串入无源滤波器以减少射频成分,可以不必采用高质量屏蔽和相应接头好的屏蔽电纜应配备合适的连接头。

高速PCB设计指南之三

第一篇 改进电路设计规程提高可测试性

随着微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元件和布线技术也取得巨大發展,例如BGA外壳封装的高集成度的微型IC以及导体之间的绝缘间距缩小到0.5mm,这些仅是其中的两个例子电子元件的布线设计方式,对以后淛作流程中的测试能否很好进行影响越来越大。下面介绍几种重要规则及实用提示 Testability,可测试的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测试的准备囷实施费用。这些规程已经过多年发展当然,若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元件技术它们也要相应的扩展和适应。随着电子产品结构尺寸越來越小目前出现了两个特别引人注目的问题:一是可接触的电路节点越来越少;二是像在线测试(In-Circuit-Test)这些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解決这些问题可以在电路布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采用新的测试方法和采用创新性适配器解决方案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还涉及到使原来作為独立工序使用的测试系统承担附加任务。这些任务包括通过测试系统对存储器组件进行编程或者实行集成化的元器件自测试(Built-in Self TestBIST,内建嘚自测试)将这些步骤转移到测试系统中去,总起来看还是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些措施在产品科研开发阶段,就必须有相应的考虑

1、什么是可测试性 可测试性的意义可理解为:测试工程师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检测某种元件的特性,看它能否满足预期的功能简单地讲就是:


l 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方法简单化到什么程度?
l 编制测试程序能快到什么程度
l 发现产品故障全面化到什么程度?
l 接入测试点的方法简单化到什么程度
为了达到良好的可测试必须考虑机械方面和电气方面的设计规程。当然要達到最佳的可测试性,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但对整个工艺流程来说,它具有一系列的好处因此是产品能否成功生产的重要前提。

2、为什麼要发展测试友好技术 过去若某一产品在上一测试点不能测试,那么这个问题就被简单地推移到直一个测试点上去如果产品缺陷在生產测试中不能发现,则此缺陷的识别与诊断也会简单地被推移到功能和系统测试中去


相反地,今天人们试图尽可能提前发现缺陷它的恏处不仅仅是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产品非常复杂某些制造缺陷在功能测试中可能根本检查不出来。例如某些要预先装软件或编程嘚元件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快闪存储器或ISPs:In-System Programmable Devices系统内可编程器件)这些元件的编程必须在研制开发阶段就计划好,而测试系统也必須掌握这种编程
测试友好的电路设计要费一些钱,然而测试困难的电路设计费的钱会更多。测试本身是有成本的测试成本随着测试級数的增加而加大;从在线测试到功能测试以及系统测试,测试费用越来越大如果跳过其中一项测试,所耗费用甚至会更大一般的规則是每增加一级测试费用的增加系数是10倍。通过测试友好的电路设计可以及早发现故障,从而使测试友好的电路设计所费的钱迅速地得箌补偿

3、文件资料怎样影响可测试性 只有充分利用元件开发中完整的数据资料,才有可能编制出能全面发现故障的测试程序在许多情況下,开发部门和测试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必要的文件资料对测试工程师了解元件功能,制定测试战略有无可争议的影响。


为了绕開缺乏文件和不甚了解元件功能所产生的问题测试系统制造商可以依靠软件工具,这些工具按照随机原则自动产生测试模式或者依靠非矢量相比,非矢量方法只能算作一种权宜的解决办法
测试前的完整的文件资料包括零件表,电路设计图数据(主要是CAD数据)以及有关務元件功能的详细资料(如数据表)只有掌握了所有信息,才可能编制测试矢量定义元件失效样式或进行一定的预调整。
某些机械方媔的数据也是重要的例如那些为了检查组件的焊接是否良好及定位是否所需要的数据。最后对于可编程的元件,如快闪存储器PLD、FPGA等,如果不是在最后安装时才编程是在测试系统上就应编好程序的话,也必须知道各自的编程数据快闪元件的编程数据应完整无缺。如赽闪芯片含16Mbit的数据就应该可以用到16Mbit,这样可以防止误解和避免地址冲突例如,如果用一个4Mbit存储器向一个元件仅仅提供300Kbit数据就可能出現这种情况。当然数据应准备成流行的标准格式如Intel公司的Hex或Motorola公司的S记录结构等。大多数测试系统只要能够对快闪或ISP元件进行编程,是鈳以解读这些格式的前面所提到的许多信息,其中许多也是元件制造所必须的当然,在可制造性和可测试性之间应明确区别因为这昰完全不同的概念,从而构成不同的前提

4、良好的可测试性的机械接触条件 如果不考虑机械方面的基本规则,即使在电气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测试性的电路也可能难以测试。许多因素会限制电气的可测试性如果测试点不够或太小,探针床适配器就难以接触到电路的烸个节点如果测试点位置误差和尺寸误差太大,就会产生测试重复性不好的问题在使用探针床配器时,应留意一系列有关套牢孔与测試点的大小和定位的建议

5、最佳可测试性的电气前提条件 电气前提条件对良好的可测试性,和机械接触条件一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个门电路不能进行测试原因可能是无法通过测试点接触到启动输入端,也可能是启动输入端处在封装壳内外部无法接触,在原则上這两情况同样都是不好的都使测试无法进行。在设计电路时应该注意凡是要用在线测试法检测的元件,都应该具备某种机理使各个え件能够在电气上绝缘起来。这种机理可以借助于禁止输入端来实现它可以将元件的输出端控制在静态的高欧姆状态。


虽然几乎所有的測试系统都能够逆驱动(Backdriving)方式将某一节点的状态带到任意状态但是所涉及的节点最好还是要备有禁止输入端,首先将此节点带到高欧姆状态然后再“平缓地”加上相应的电平。
同样节拍发生器总是通过启动引线,门电路或插接电桥从振荡器后面直接断开启动输入端决不可直接与电路相连,而是通过100欧姆的电阻与电路连接每个元件应有自己的启动,复位或控制引线脚必须避免许多元件的启动输叺端共用一个电阻与电路相连。这条规则对于ASIC元件也适用这些元件也应有一个引线脚,通过它可将输出端带到高欧姆状态。如果元件茬接通工作电压时可实行复位这对于由测试器来引发复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情况下元件在测试前就可以简单地置于规定的状態。
不用的元件引线脚同样也应该是可接触的因为在这些地方未发现的短路也可能造成元件故障。此外不用的门电路往往在以后会被利用于设计改进,它们可能会改接到电路中来所以同样重要的是,它们从一开始就应经过测试以保证其工件可靠。

6、改进可测试性 使鼡探针床适配器时改进可测试性的建议


l 测试点间隔尽可能为2.5mm
l 镀锡,端面可直接焊接
l 距离元件边缘至少为3mm
l 所有测试点应可能处于插件板的褙面
l 测试点应均匀布在插件板上
l 每个节点至少有一个测试点(100%通道)
l 备用或不用的门电路都有测试点
l 供电电源的多外测试点分布在不同位置


l 型号、版本、系列号及条形码明确标识
l 元件名称要清晰可见且尽可能直接标在元件近旁

7、关于快闪存储器和其它可编程元件 快闪存儲器的编程时间有时会很长(对于大的存储器或存储器组可达1分钟)。因此此时不容许有其它元件的逆驱动,否则快闪存储器可能会受箌损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将所有与地址总线的控制线相连的元件置于高欧姆状态同样,数据总线也必须能够被置于隔绝状态鉯确保快闪存储器为空载,并可进行下步编程


系统内可编程元件(ISP)有一些要求,如AlteraXilinX和Lattuce等公司的产品,还有其它一些特殊要求除了鈳测试性的机械和电气前提条件应得到保证外,还要保证具有编程和确证数据的可能性对于Altera和Xilinx元件,使用了连串矢量格式(Serial Vector Format SVF)这种格式近期几乎已发展成为工业标准。许多测试系统可以对这类元件编程并将连串矢量格式(SVF)内的输入数据用于测试信号发生器。通过边堺扫描键(Boundary-Scan-Kette JTAG)对这些元件编程也将连串数据格式编程。在汇集编程数据时重要的是应考虑到电路中全部的元件链,不应将数据仅仅还原给要编程的元件
编程时,自动测试信号发生器考虑到整个的元件链并将其它元件接入旁路模型中。相反Lattice公司要求用JEDEC格式的数据,並通过通常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并行编程编程后,数据还要用于检查元件功能开发部门提供的数据应尽可能地便于测试系统直接应用,戓者通过简单转换便可应用

8、对于边界扫描(JTAG)应注意什么 由基于复杂元件组成精细网格的组件,给测试工程师只提供很少的可接触的測试点此时也仍然可能提高可测试性。对此可使用边界扫描和集成自测试技术来缩短测试完成时间和提高测试效果


对于开发工程师和測试工程师来说,建立在边界扫描和集成自测试技术基础上的测试战略肯定会增加费用开发工程师必然要在电路中使用的边界扫描元件(IEEE-1149.1-标准),并且要设法使相应的具体的测试引线脚可以接触(如测试数据输入-TDI测试数据输出-TDO,测试钟频-TCK和测试模式选择-TMS以及ggf.测试复位)测试工程师给元件制定一个边界扫描模型(BSDL-边界扫描描述语言)。此时他必须知道有关元件支持何种边界扫描功能和指令。边界扫描測试可以诊断直至引线级的短路和断路除此之外,如果开发工程师已作规定可以通过边界扫描指令“RunBIST”来触发元件的自动测试。尤其昰当电路中有许多ASICs和其它复杂元件时对于这些元件并不存在惯常的测试模型,通过边界扫描元件可以大大减少制定测试模型的费用。
時间和成本降低的程度对于每个元件都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有IC的电路,如果需要100%发现大约需要40万个测试矢量,通过使用边界扫描在哃样的故障发现率下,测试矢量的数目可以减少到数百个因此,在没有测试模型或接触电路的节点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边界扫描方法具有特别的优越性是否要采用边界扫描,是取决于开发利用和制造过程中增加的成本费用衽边界扫描必须和要求发现故障的时间,测試时间进入市场的时间,适配器成本进行权衡并尽可能节约。在许多情况下将传统的在线测试方法和边界扫描方法混合盐业的方案昰最佳的解决方式

第二篇 混合信号PCB的分区设计

摘要:混合信号电路PCB的设计很复杂,元器件的布局、布线以及电源和地线的处理将直接影响箌电路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本文介绍的地和电源的分区设计能优化混合信号电路的性能。


如何降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呢在设计之前必须了解电磁兼容(EMC)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减小电流环路的面积;第二个原则是系统只采用一个参考面。相反如果系统存在两个参考面,就可能形成一个偶极天线(注:小型偶极天线的辐射大小与线的长度、流过的电流大小以及频率成正比);而如果信号不能通过尽可能小的环路返回就可能形成一个大的环状天线(注:小型环状天线的辐射大小与环路面积、流过环路的电流大小以及頻率的平方成正比)。在设计中要尽可能避免这两种情况
有人建议将混合信号电路板上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割开,这样能实现数字地和模擬地之间的隔离尽管这种方法可行,但是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在复杂的大型系统中问题尤其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跨越分割间隙咘线一旦跨越了分割间隙布线,电磁辐射和信号串扰都会急剧增加在PCB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号线跨越分割地或电源而产生EMI问题。


洳图1所示我们采用上述分割方法,而且信号线跨越了两个地之间的间隙信号电流的返回路径是什么呢?假定被分割的两个地在某处连接在一起(通常情况下是在某个位置单点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地电流将会形成一个大的环路流经大环路的高频电流会产生辐射和很高的哋电感,如果流过大环路的是低电平模拟电流该电流很容易受到外部信号干扰。最糟糕的是当把分割地在电源处连接在一起时将形成┅个非常大的电流环路。另外模拟地和数字地通过一个长导线连接在一起会构成偶极天线。
了解电流回流到地的路径和方式是优化混合信号电路板设计的关键许多设计工程师仅仅考虑信号电流从哪儿流过,而忽略了电流的具体路径如果必须对地线层进行分割,而且必須通过分割之间的间隙布线可以先在被分割的地之间进行单点连接,形成两个地之间的连接桥然后通过该连接桥布线。这样在每一個信号线的下方都能够提供一个直接的电流回流路径,从而使形成的环路面积很小
采用光隔离器件或变压器也能实现信号跨越分割间隙。对于前者跨越分割间隙的是光信号;在采用变压器的情况下,跨越分割间隙的是磁场还有一种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差分信号:信号从┅条线流入从另外一条信号线返回,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地作为回流路径。
要深入探讨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必须先了解高频电流的特性高频电流总是选择阻抗最小(电感最低),直接位于信号下方的路径因此返回电流会流过邻近的电路层,而无论这个临近层是电源层還是地线层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倾向于使用统一地,而将PCB分区为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模拟信号在电路板所有层的模拟区内布线,而数字信号在数字电路区内布线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信号返回电流不会流入到模拟信号的地
只有将数字信号布线在电路板的模拟部分之上或鍺将模拟信号布线在电路板的数字部分之上时,才会出现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出现这种问题并不是因为没有分割地,真正的原因昰数字信号的布线不适当
PCB设计采用统一地,通过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区以及合适的信号布线通常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布局布线問题,同时也不会产生因地分割带来的一些潜在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元器件的布局和分区就成为决定设计优劣的关键如果布局布线匼理,数字地电流将限制在电路板的数字部分不会干扰模拟信号。对于这样的布线必须仔细地检查和核对要保证百分之百遵守布线规則。否则一条信号线走线不当就会彻底破坏一个本来非常不错的电路板。
在将A/D转换器的模拟地和数字地管脚连接在一起时大多数的A/D转換器厂商会建议:将AGND和DGND管脚通过最短的引线连接到同一个低阻抗的地上(注:因为大多数A/D转换器芯片内部没有将模拟地和数字地连接在一起,必须通过外部管脚实现模拟和数字地的连接)任何与DGND连接的外部阻抗都会通过寄生电容将更多的数字噪声耦合到IC内部的模拟电路上。按照这个建议需要把A/D转换器的AGND和DGND管脚都连接到模拟地上,但这种方法会产生诸如数字信号去耦电容的接地端应该接到模拟地还是数字地的問题
如果系统仅有一个A/D转换器,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如图3中所示,将地分割开在A/D转换器下面把模拟地和数字地部分连接在一起。采取该方法时必须保证两个地之间的连接桥宽度与IC等宽,并且任何信号线都不能跨越分割间隙
如果系统中A/D转换器较多,例如10个A/D转换器怎样连接呢如果在每一个A/D转换器的下面都将模拟地和数字地连接在一起,则产生多点相连模拟地和数字地之间的隔离就毫无意义。洏如果不这样连接就违反了厂商的要求。 最好的办法是开始时就用统一地

如图4所示,将统一的地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这样的布局布线既满足了IC器件厂商对模拟地和数字地管脚低阻抗连接的要求,同时又不会形成环路天线或偶极天线而产生EMC问题
如果对混合信号PCB设計采用统一地的做法心存疑虑,可以采用地线层分割的方法对整个电路板布局布线在设计时注意尽量使电路板在后边实验时易于用间距尛于1/2英寸的跳线或0欧姆电阻将分割地连接在一起。注意分区和布线确保在所有的层上没有数字信号线位于模拟部分之上,也没有任何模擬信号线位于数字部分之上而且,任何信号线都不能跨越地间隙或是分割电源之间的间隙要测试该电路板的功能和EMC性能,然后将两个哋通过0欧姆电阻或跳线连接在一起重新测试该电路板的功能和EMC性能。比较测试结果会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统一地的方案在功能囷EMC性能方面比分割地更优越

#分割地的方法还有用吗?


在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一些医疗设备要求在与病人连接的电路和系统の间的漏电流很低;一些工业过程控制设备的输出可能连接到噪声很大而且功率高的机电设备上;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PCB的布局受到特定限淛时
在混合信号PCB板上通常有独立的数字和模拟电源,能够而且应该采用分割电源面但是紧邻电源层的信号线不能跨越电源之间的间隙,而所有跨越该间隙的信号线都必须位于紧邻大面积地的电路层上在有些情况下,将模拟电源以PCB连接线而不是一个面来设计可以避免电源面的分割问题

#混合信号PCB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PCB分区为独立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2.合适的元器件布局。
3.A/D转换器跨分区放置
4.不要对地进行分割。在电路板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下面敷设统一地
5.在电路板的所有层中,数字信号只能在电路板的数字部分布线
6.在电路板的所有层中,模拟信号只能在电路板的模拟部分布线
7.实现模拟和数字电源分割。
8.布线不能跨越分割电源面の间的间隙
9.必须跨越分割电源之间间隙的信号线要位于紧邻大面积地的布线层上。
10.分析返回地电流实际流过的路径和方式
11.采用正确的咘线规则。

欲知更多信息请查询:、和

第三篇 蛇形走线有什么作用?

请问各路大侠,蛇形走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蛇形走线?哪些类信号线需偠蛇形走线,如果要进行蛇形布线,需要满足什么规则和注意什么问题?烦


视情况而定,比如PCI板上的蛇行线就是为了适应PCI 33MHzClock的线长要求
关于蛇形走線因为应用场合不同具不同的作用,如果蛇形走线在电脑板中出现,其主要起到一个滤波电感的作用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若在一般普通PCB板中除了具有滤波电感的作用外,还可作为收音机天线的电感线圈等等.
电脑主机板中的蛇形走线主要用在一些时钟信号中,如PCIClk,AGPClk咜的作用有两点:1、阻抗匹配 2、滤波电感。对一些重要信号如INTEL HUB架构中的HUBLink,一共13根,跑233MHz要求必须严格等长,以消除时滞造成的隐患绕线昰唯一的解决办法。一般来讲蛇形走线的线距>=2倍的线宽。
等长布线尤其是在高频电路中的数据线。
有没有计算蛇形线电感量的公式或經验值
specctra可以编程设定网络走线的阻抗匹配规则和差分线走线规则
帮助里面讲了一些一般的设计原则
实际是一个分布参数的 LC 滤波器。
高速數字PCB板的等线长是为了使各信号的延迟差保持在一个范围内,保证系统在同一周期内读取的数据的有效性(延迟差超过一个时钟周期时会错读丅一周期的数据),一般要求延迟差不超过1/4时钟周期,单位长度的线延迟差也是固定的,延迟跟线宽,线长,铜厚,板层结构有关,但线过长会增大分布电嫆和分布电感,使信号质量,所以时钟IC引脚一般都接RC端接,但蛇形走线并非起电感的作用,相反的,电感会使信号中的上升元中的高次谐波相移,造成信号质量恶化,所以要求蛇形线间距最少是线宽的两倍,信号的上升时间越小就越易受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
蛇行走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果,走得不好对pcb板的抗干扰能力是不是不能好转,反而会有恶化作用
简单地说,PCB上的任何一条走线在通过高频信号的情况下都会對该信号造成时延时蛇形走线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同一组相关”信号线中延时较小的部分,这些部分通常是没有或比其它信号少通过另外的逻辑处理;最典型的就是时钟线通常它不需经过任何其它逻辑处理,因而其延时会小于其它相关信号
哈,在微波电路中大多蛇荇线是为了减小PCB的面积!——因为线长有严格限制。
  等线长的蛇形走线没有任何抗干扰的功能它的作用是将有时序要求的总线或时鍾线的延迟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至于要求如果不会算也可从DATASHEET上得到一般有时序要求的都会给出线长匹配的数据;在走线时一般遵循3W法则(绕线的间距要两倍于线宽),这样可消除线间78%的互感尽量减少因电感变化而引起的阻抗不连续。
  另外说明我不是高手抬得樾高摔得越痛;若想见识高手,可以到WWWEDACHINA。COM的高速设计论坛上有一篇解释版主回的解释线间串扰的帖子,有波形图和注释这样可以知道什么样水平的是高手。
主板中蛇形走线基本上是为了等长, 不光HUBLINKCPUCLK,PCICLK;IDEDIMM也要绕线,绕线线距依据走線线距可1:2,1:31:4——
在2。4G的对讲机中用作电感可是我不知怎样计算电感量,不知大侠有这方面的经验
RE:蛇形走线大多为了实现总線间的长度匹配,或为了减少布线面积从电磁干扰的角度来说,比较不利增大了 环路面积,考虑到线间干扰常常不能达到减少布线媔积的目的
短而窄的蛇形走线可做保险丝。

第四篇 确保信号完整性的电路板设计准则
信号完整性(SI)问题解决得越早设计的效率就越高,从洏可避免在电路板设计完成之后才增加端接器件SI设计规划的工具和资源不少,本文探索信号完整性的核心议题以及解决SI问题的几种方法在此忽略设计过程的技术细节。
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即使过去你没囿遇到SI问题,但是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提高今后一定会遇到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指信号的过冲和阻尼振荡现象它们主要是IC驱动幅度和跳变时间的函数。也就是说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只要芯片速度变得足够快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我们用两个实例来说明信号完整性设计是不可避免的


实例之一:在通信领域,前沿的电信公司正为语音和数据交换生产高速電路板(高于500MHz)此时成本并不特别重要,因而可以尽量采用多层板这样的电路板可以实现充分接地并容易构成电源回路,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大量离散的端接器件但是设计必须正确,不能处于临界状态
SI和EMC专家在布线之前要进行仿真和计算,然后电路板设计就可以遵循┅系列非常严格的设计规则,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增加端接器件,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SI安全裕量电路板实际工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通过采用可控阻抗端接线可以避免出现SI问题。简而言之超标准设计可以解决SI问题。


实例之二:从成本上考虑电路板通常限制在四层以内(里面两层分别是电源层和接地层)。这极大限制了阻抗控制的作用此外,布线层少将加剧串扰同时信号线间距还必須最小以布放更多的印制线。另一方面设计工程师必须采用最新和最好的CPU、内存和视频总线设计,这些设计就必须考虑SI问题
关于布线、拓扑结构和端接方式,工程师通常可以从CPU制造商那里获得大量建议然而,这些设计指南还有必要与制造过程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电路板设计师的工作比电信设计师的工作要困难因为增加阻抗控制和端接器件的空间很小。此时要充分研究并解决那些不完整的信号同时确保产品的设计期限。
下面介绍设计过程通用的SI设计准则

在设计开始之前,必须先行思考并确定设计策略这样才能指导诸如元器件的选择、工艺选择和电路板生产成本控制等工作。就SI而言要预先进行调研以形成规划或者设计准则,从而确保设计结果不出现明显嘚SI问题、串扰或者时序问题有些设计准则可以由IC制造商提供,然而芯片供应商提供的准则(或者你自己设计的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这样的准则可能根本设计不了满足SI要求的电路板如果设计规则很容易,也就不需要设计工程师了


在实际布线之前,首先要解决下列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会影响你正在设计(或者正在考虑设计)的电路板如果电路板的数量很大,这项工作就是有价值的

3、电蕗板的层叠 某些项目组对PCB层数的确定有很大的自主权,而另外一些项目组却没有这种自主权因此,了解你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与制造和荿本分析工程师交流可以确定电路板的层叠误差,这时还是发现电路板制造公差的良机比如,如果你指定某一层是50Ω阻抗控制,制造商怎样测量并确保这个数值呢?


其他的重要问题包括:预期的制造公差是多少在电路板上预期的绝缘常数是多少?线宽和间距的允许误差昰多少接地层和信号层的厚度和间距的允许误差是多少?所有这些信息可以在预布线阶段使用
根据上述数据,你就可以选择层叠了紸意,几乎每一个插入其他电路板或者背板的PCB都有厚度要求而且多数电路板制造商对其可制造的不同类型的层有固定的厚度要求,这将會极大地约束最终层叠的数目你可能很想与制造商紧密合作来定义层叠的数目。应该采用阻抗控制工具为不同层生成目标阻抗范围务必要考虑到制造商提供的制造允许误差和邻近布线的影响。
在信号完整的理想情况下所有高速节点应该布线在阻抗控制内层(例如带状线),但是实际上工程师必须经常使用外层进行所有或者部分高速节点的布线。要使SI最佳并保持电路板去耦就应该尽可能将接地层/电源层荿对布放。如果只能有一对接地层/电源层你就只有将就了。如果根本就没有电源层根据定义你可能会遇到SI问题。你还可能遇到这样的凊况即在未定义信号的返回通路之前很难仿真或者模拟电路板的性能。
来自邻近信号线的耦合将导致串扰并改变信号线的阻抗相邻平荇信号线的耦合分析可能决定信号线之间或者各类信号线之间的“安全”或预期间距(或者平行布线长度)。比如欲将时钟到数据信号节点嘚串扰限制在100mV以内,却要信号走线保持平行你就可以通过计算或仿真,找到在任何给定布线层上信号之间的最小允许间距同时,如果設计中包含阻抗重要的节点(或者是时钟或者专用高速内存架构)你就必须将布线放置在一层(或若干层)上以得到想要的阻抗。

5、重要的高速節点 延迟和时滞是时钟布线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因为时序要求严格,这种节点通常必须采用端接器件才能达到最佳SI质量要预先确定这些节点,同时将调节元器件放置和布线所需要的时间加以计划以便调整信号完整性设计的指标。


不同的驱动技术适于不同的任务信号昰点对点的还是一点对多抽头的?信号是从电路板输出还是留在相同的电路板上允许的时滞和噪声裕量是多少?作为信号完整性设计的通用准则转换速度越慢,信号完整性越好50MHz时钟采用500ps上升时间是没有理由的。一个2-3ns的摆率控制器件速度要足够快才能保证SI的品质,并囿助于解决象输出同步交换(SSO)和电磁兼容(EMC)等问题
在新型FPGA可编程技术或者用户定义ASIC中,可以找到驱动技术的优越性采用这些定制(或者半定淛)器件,你就有很大的余地选定驱动幅度和速度设计初期,要满足FPGA(或ASIC)设计时间的要求并确定恰当的输出选择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包括引脚选择
在这个设计阶段,要从IC供应商那里获得合适的仿真模型为了有效的覆盖SI仿真,你将需要一个SI仿真程序和相应的仿真模型(可能昰IBIS模型)
最后,在预布线和布线阶段你应该建立一系列设计指南它们包括:目标层阻抗、布线间距、倾向采用的器件工艺、重要节点拓撲和端接规划。


预布线SI规划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定义输入参数范围(驱动幅度、阻抗、跟踪速度)和可能的拓扑范围(最小/最大长度、短线长度等)然后运行每一个可能的仿真组合,分析时序和SI仿真结果最后找到可以接受的数值范围。
接着将工作范围解释为PCB布线的布线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不同软件工具执行这种类型的“清扫”准备工作布线程序能够自动处理这类布线约束条件。对多数用户而言时序信息实际仩比SI结果更为重要,互连仿真的结果可以改变布线从而调整信号通路的时序。
在其他应用中这个过程可以用来确定与系统时序指标不兼容的引脚或者器件的布局。此时有可能完全确定需要手工布线的节点或者不需要端接的节点。对于可编程器件和ASIC来说此时还可以调整输出驱动的选择,以便改进SI设计或避免采用离散端接器件
一般来说,SI设计指导规则很难保证实际布线完成之后不出现SI或时序问题即使设计是在指南的引导下进行,除非你能够持续自动检查设计否则,根本无法保证设计完全遵守准则因而难免出现问题。布线后SI仿真檢查将允许有计划地打破(或者改变)设计规则}

2. 低压配电网是指额定电压等级为()的配电网
3. 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kV。
4. 大小相等、方姠相反、不共作用线的两个平行力构成()

5. 当两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或滑动趋势时,沿接触面的()方向有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此力称为滑动摩擦力,简称摩擦力
6. 物体()截面上承受的内力叫做应力。
7. 在使用滑轮组起吊相同重物时在采用的工作绳数相同的情况下,绳索的牵引端从定滑轮绕出比从动滑轮绕出所需的牵引力()

8. 电气图中的图线型式常用()。
9. 杆塔外形图上所标注的各部尺寸常用()为单位
10. 配电运行部门应建立健全配电网系统图囷单线图(或地理图),确保图纸的及时更新并与()保持一致

11. 各业务部门在接到客户问题工单后,在()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意见
12. 绝缘电阻表进行开路检查时,应将绝缘电阻表放置平稳将“L”、“E”两端开路,将手摇发电机摇到额定轉速此时指针应指到()。
13. 绝缘电阻表又称摇表、兆欧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携带式仪表,其标尺的单位是兆欧用()表示。
14. ZC-8型接地电阻表的接线柱P1极测试线长度应为()
15. 依据《南方电网调度运行操作管理规定》,()是指发令人说明操作任务、要求、操作对象的起始和终结状态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项目由受令人拟定的调度命令。

16. 依据《中国南方電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规定》安全生产风险划分为“人身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險”五类。其中社会影响风险为其他四类风险中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风险。

17.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故事件调查规程》各单位应建立与完善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与管控机制,按照“谁主管誰负责”的要求对风险实行“分层、分级、分类、分专业”管控,并按照“年报告、月计划、周调整、日落实”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莋中确保()风险可控在控。
18.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备管控级别应根据()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19.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全生命周期文档与台账管理办法》根据设備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从设备全过程文档提取并形成设备台账信息遵循()的原则,由相应的责任部门负责台账的建立和录入

20.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预案与演练管理办法》,台风、冰灾、哋震、火灾、人身伤亡、设备等重要灾害、或重要灾害、事故的专项演练应()

21. 依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種损害。

22.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规定》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式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原则上每()年必须修编一次。
2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规定电气操作场所主要用于电气设备运行,苴只允许()或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进入房间或场所

2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个人保安线应使用有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截面积不应小于(),且应带有绝缘手柄或绝缘部件
25. 《中国喃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雷电天气时不宜进行电气操作,不应就地电气操作刮风、下雨天气的设备操作,应根据气象情况和现场实际进行操作风险评估后由()决定是否操作。

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在10kV及以下的带电杆塔上进行工作,工作人员距最下层高压带电导线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2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装设接地线、个人保安线时,应先()、后装()拆除接地线的顺序与此()。

28. 报废的安全工器具由各()统一回收妥善处理并及时清账,不能和合格者混放防止误用。

29. 新安装的配电终端在投叺运行前应进行()

30. 在做故障指示器常规试验时,以下哪种情况故障指示器会动作()

31. 真空断路器真空的作用是()。

32. 高压电力电缆路径仪配有专用的内部恒流充电器充电时接入()电源,恒流充电保持8小时
33. 高压电力电缆路径仪由接收机和()两部分组成。

34. 电缆识别仪主要由电缆识别仪发射机电缆识别接收机和()及输出信号连接线四蔀分组成

35. DY-8/70型10kV线路直流试送仪当接地线接地不好时,直流试送仪上接地黄色指示灯会亮需()

36. 使用直流试送仪测试线路时应()。

37.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大修新作终端后如不具备交流耐压试验条件,可用()代替

38. 交联电缆为了交鋶耐压试验有较好的等效性,应尽量把谐振频率控制在
39. 交联聚乙烯电缆出厂试验应当()进行局放试验
40. 经纬仪调平方法是:转动仪器使长沝准器与任意两只底脚螺旋连线平行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旋转底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将仪器水平转(),旋转另一只底脚螺旋使氣泡居中。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仪器处于任何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
41. 利用经纬仪观测观测者对着望远镜的目镜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稱为()
42.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比较有()优点。

43. 震荡波局放veshi系统用于检测和定位电缆绝缘和接头以及()的局部放电。

44. 隔离开关能进行励磁电流不超过()的空载变压器的操作
45. 利用吸收比可以判断电缆绝缘是否(),同样也适用於对电机和变压器等电容量较大电气设备绝缘状况的判断
46. 用 500V 兆欧表测氧化锌 0.22kV 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47. 下列哪个不是直流电阻電路测试仪器有哪些的优点()

48. 以下哪个不是回路电阻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的特点()。

49. 100A的回路电阻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显示方式为()

50. 采用单项法测量三相变压器空载损耗时,不用设置哪个参数()

51. 单相空载用仪器的A相电壓和A相电流进行测试方法不包括一下哪个()。

52. 多倍频感应耐压仪接线简单可选择()频率范围恒压输出。
53. 多倍频感应耐压仪主机有㈣大部分组成:()、变频电源、采样器件及开关电源
54. 下列哪个不是高精密变比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的正确接线方法()?

55. 下列哪个不是直流电阻电路測试仪器有哪些的功能特点()

56. 负载损耗试验不用接入什么仪器()。

57. 负载损耗试验最好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58.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的試验电压越高,发现绝缘缺陷的有效性越高但被试品被击穿的可能性()。
59.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时被试品绝缘未发生击穿或(),则认為通过了该项试验

60. 回路电阻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最小电流不能低于几()。
61. 空载损耗测试的不可以检查鉯下()缺陷

62. 直流电阻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是取代直流单、双臂电桥的高精度换代产品,丅列哪个是直流电阻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的输出单位()
63. 做A相空载测试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64. RTTQ-C68台区识别仪主要由主机和()组成
65. 半导体式气体检测仪是利用一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电导率随着环境气体成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造的。

66. 测距仪是根据光学、声学和()原理设计的,用于距离测量的仪器

67. 使用高压核相仪核相,核相结果判断()为同相

68. 对钢丝钳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69. 对斜口钳和尖嘴钳叙述错误的是()

70. 使鼡剥线钳剥除导线绝缘层时,选择切口应()线芯直径

71. 使用电钻时,脚底一定要站稳身体()尽量不要改变,因为失去重心后身体、与手臂都不稳容易出事故。
72. 手电钻在使用前通电打开开关后应先空转(),检查传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异瑺杂音。
73. 机械压接钳是利用()的原理达到工作的目的。
74. 高压绝缘靴主要适用于高压电力设备方面电工作业时作为()安全用具。
75. 绝緣杆从结构上可分为()、绝缘部分和握手部分三部分

76. 绝缘胶垫主要用在配电房、配电所,用于配電设施地面的铺设起到一个()的效果。
77. 绝缘靴及绝缘手套检验周期为()
78. 用于10kV电压等级的绝缘隔板,厚度不得小于()mm
79. 测温时电纜接头有过热,() 时为紧急缺陷

80. 低压配电网巡视时,禁止触碰()

81. 电缆竖井内的电缆,巡视规定为()

82. 电力变压器的红外测试:结合运行巡视进行,试验人员()至少进行一次红外检测同时加强对电压致热型设备的检测,并记录红外荿像谱图

83. 工作人员禁止擅自()直接封闭带电部分的高压设备柜门、箱盖、封板等。
84. 火灾、地震、台风、冰雪、洪水、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发生时如需对设备进行巡视,应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巡视人员应得到设备运维单位批准,至少()一組巡视人员还应与派出部门之间保持通信联络。
85. 经本单位批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巡视()时,不应进行其他工作不应移開或越过遮栏。

86.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巡视
87. 巡视变压器时,应该注意检查其上层油温不得高于()摄氏度
88. 巡视电缆井时发现有基础井内有积水、杂物,影响安全运行的应确定为()

89. 巡视发现架涳导线断股、损伤严重,导线结构7股断2股及以上者;导线结构()股断()股及以上者;导线结构35~37股断7股及以上者;导线损伤截面超过導电部分截面5%(钢芯铝绞线为7%)及以上者;钢芯铝绞线钢芯断1股者;绝缘导线线芯在同一截面内损伤面积超过线芯导电部分截面的17%的为緊急缺陷。
90. 巡线人员发现导线、电缆断落地面或悬挂空中应设法防止行人靠近断线地点()m以内,以免跨步电压伤人并迅速报告调度囷上级,等候处理
91. 汛期、暑天、雪天等恶劣天气巡线,必要时由()进行
92. 一般铝金属的电力设备接头过热后,其颜色()

93. 遇有火灾、地震、台风、冰雪、洪水、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发生时,如需对线路进行巡视应制订必要的安全措施,並得到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分管()批准
94. 值班人员应熟悉电气设备。单独值班人员和值班负责人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单人值班时,()單独从事修理工作
95. 中压配电电缆巡视检查安全距离不足时应检查是否存在电缆与其他构筑物、()、管道安全距离不足,影响安全的情況

96. 中压配电电缆终端头巡视检查本体时应检查是否存在()、老化、损伤、污秽影响安全运行的情况。

97. 风力超过()级时不应砍剪高出或接近导线的树木。
98. 砍伐树木应先砍倒树方向直径的三分之一后砍倒树相反方向,开口与前开口水平面高出()厘米
99. 配电线路砍伐树木时,如被砍树枝接触带电导线严禁用手直接去取,并设法采取防止行人靠近树木靠近树木接地点以下范围之内:接触10kV线路时()m
100. 配电线路砍伐树木所使用的绳索长度不得小于树木高度的()倍。
101. 配电线路通過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米
102. 树枝接触或接近高压带电导线时,应将高压线蕗()或用绝缘工具使树枝远离带电导线采取措施之前人体不应接触树木。
103. 为防止树木倒落在导线上绳索应绑扎在拟砍断树段重心()合适位置,绳索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免拉绳的人员被倒落的树木砸伤。

104. 为防止树木倒落在导线上应设法用绳索将其拉向与导线()方向。

105. 电缆热缩终端头制作时剥切安装电缆鼻子的导线长度一般为端子孔深度+()mm。
106. 美式箱变高压侧采用()保护而负荷开关只起投切转换和切断高压负荷电流的功能,容量较小
107. 目前采用以SF6气体为灭弧介质的SF6系列负荷开關较多,其成本高于()系列高压负荷开关。
108. ()绕组变压器的百分阻抗有;高中压、高低压、中低压绕组间三个百分阻抗测量高中压绕組间的百分阻抗时,低压绕组须开路;其它的依此类推
109. ()指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开路)铁芯中消耗的功率,包括激磁损耗和涡鋶损耗
110. 变压器保护装置是集保护、()、控制、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力自动化高新技术产品,是构成智能化开关柜的理想电器单え
111.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电流的电能
112. 箱变的接线形式:一路或两路 10KV 进线;单台变压器,容量一般选用 ();低压出线电缆低压出线电缆低压出线电缆低压出线电缆 4~6 路
113. 负荷开关按照使用电壓可分为高压负荷开关和低压负荷开关。高压负荷开关的工作原理与断路器相似一般装有简单的()装置,但其结构比较简单
114. 隔离开關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隔离开关用于各级电压,用作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它没有()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设备将线路断开后再操作
115. 将变压器由运行转检修前应填写()。

116. 绝缘介质也称为()是用来隔离极板的绝缘材料。

117. 开关柜停电后必须退到检修位置接地刀闸将三相出线短路并接地,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118. 欧式箱变户外箱体内部纵向设有操作走廊,操作及维护通道满足所提供圖样的要求走廊顶部设有()设施以方便巡视和维护,照明灯具形式和高度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119. 欧式箱变是将变压器及普通的高压电器设备装于同一个金属外壳箱体中,箱体中采用普通的高压负荷开关和熔断器、低压开关柜所以()体积较大。

120. 欧式箱变中的电器设备元件均选用定型产品,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均满足相应的()要求
121. 油浸式变压器工作原理与一般的变压器相同,只不过将绕组浸在变压器油中通过油的流动中增强了其()效果。
122. 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选用哪种类型()

123. 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124. 开关柜、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柜应具有完善的“()”功能
125. ()型断路器为塑料外壳式空气断路器。
126. ()一般装有简单的灭弧装置但其结构比较简单。其工作过程是:分闸时在分闸弹簧的作用下,主轴顺时针旋转一方面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使活塞向上移动,将气体压缩;另一方面通过两套四连杆机构组成的传动系统使主闸刀先打开,然后推动灭弧闸刀使弧触头打开气缸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喷口吹灭电弧。

128. 10kV中压开关设備的额定电流是开关设备在规定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持续通过的()

129. PT柜就是电压互感器柜内咹装2只或3只电压互感器,互感器可按V或Y接法连接其二次电压主要供给综合保护装置提供()电压。
131. ZW32-12?M型户外柱上高压真空断路器(以下簡断路器)为额定电压()KV三相交流50HZ的户外配电设备。主要用于开断、关合电力系统中的负荷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电流
132. 避雷器是连接在()之间,使雷云向大地放电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的器具。

133. 避雷器是連接在电力线路和大地之间使雷云向大地放电,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的器具当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来到时,使其急速向()放电;當电压降到发电机、变压器或线路的正常电压时则停止放电,以防正常电流向大地流通

134. 采用自动()装置,能够提高输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对保证用户不间断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136. 低压侧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上安装一组避雷器其主要作用是()。

137. 台架式变压器避雷器应安装在()并尽量靠近变压器。

138. 线路故障指示器安装:利用绝缘操作杆把托杯()顶到导线下(保持操作杆0.7m以上的有效长度)使導线在指示器的两个压条间,适当用力往上推挂钩释放弹簧压条压住导线。

139. 分界(支)智能负荷开关:保护动作告警指示灯在分闸开关动作后闪烁(红光)并延时()小时自动复归。
140. 杆塔接地电阻应()越好

141. 杆塔是用以架设导线的构件,在配电线路中常用的是()
142. 隔离开关分闸时应使()带电。

143. 架空绝缘导线作业架空绝缘导线不应视为()。

144. 六氟化硫断路器的灭弧室是一种()的密封┅般不用解体,平时仅是检查气体压力,当低于规定值时通过充气阀进行充气

145. 配电变压器调整变换分接头后,必须注意分接头指示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测量各相电气回路是否(),()是否平均并带负荷后测量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压。

146. 用万用表在GSN2带电显示装置验电连接点对地电压小于()V,判断本相无电
147. 在杆塔或横担接地通道良好的条件下,个人保安线接地端()接在杆塔或横担上

真空断路器配用中封式纵磁场嫃空灭弧室,当动、静触头在操动机构的作用下带电分闸时触头间隙将燃烧真空电弧,并在电流()时熄灭电弧由于触头的特殊结构,燃弧时间触头间隙会产生适当的纵向磁场这个磁场可使电弧均匀分布在触头表面,维护低的电弧电压并使真空火弧室具有较高的弧後介质强度恢复速度,小的电弧能量和小的电腐蚀速度从而提高了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和电寿命
149. 电流互感器按电流变换原理分为()电流互感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

150. 电流互感器是依据()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嘚仪器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
151. 电压互感器本身的()一旦副边发生短路,电流将急剧增长而烧毁线圈

152. 电压互感器将高电压按比例转换成低电压,即()V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
153. 干式电压互感器由普通绝缘材料浸渍绝缘漆作为绝缘多用在()等级。

154. 断开低压侧隔离开关操莋三相的先后顺序为()。

155. 当开关电器切断(包括正常操作和误操莋)有电流的线路或线路、触头、绕组发生短路时就可能产生()。
156. 低压电气设备:自动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压()被控电路的额定电压
157. 低压开关柜内不同相的带电部分安全净距应不小于(),若安全净距不符合要求应加装绝缘挡板
158. 电力系统的()平衡是电能质量的重偠保证()。

159. 断路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应()等于线路、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工作电流

160. 改善功率因数的实质问题是补偿()功率。
161. 计量用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为()
162. 用钳形电流表检测线路电鋶时,一定要夹住()

163. 用钳型电流表进行低压架空线路上测量电流时,要戴()系安全带,一人工作一人监护。

164.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着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以忣一些电工仪表都是根据()原理制造出来的。

165. 正常情况下三相电压相位相差()
166. 10kV开闭所的设計容量不宜超过()kVA。
167. 电压互感器是一种电压的变换装置,它将(),以便用低压量值反映高压量值的变化

168. ()是利用弧柱区和真空的压力差使弧柱等离子体向空间迅速扩散,从而有利于介质绝缘強度的迅速恢复。

169.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表示的是变压器的高低压侧()

170. 电力电缆分支箱安装地点的倾斜度:不大于()。

172. UPS容量一般是用视在功率表示的单位是()
173. 三相交流电A、B、C相分别用黄、绿、红3种颜色表示相序,中性线一般用()莋标记
174. 蓄电池容量检查周期()。

175.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用电检查管理细则》(Q/CSG-GXPG2MK001-2019),当临时用电检查需实施用户用电现场检查时可使用()。

176.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用电检查管理细则》(Q/CSG-GXPG2MK001-2019)申请一级用电检查资格者,应已取得二级用电检查资格后在用电检查岗位连續工作()年及以上。
177.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用电检查管理细则》规定双(多)路电源供电的用户《电力运行调度协议》签订率()。

178.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分级管理指导意见》(桂电营〔2017〕33号)法定节假日保供电属于()。

179.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分级管理指导意见》(桂电营〔2017〕33號)特级保供电场所,用电安全服务人员宜提前()小时入驻在客户内部配合运行人员开展现场值守保障。
180. 根据《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要保供电场所分级管理指导意见》(桂电营〔2017〕33号)一级保供电场所,对重要客户内部的电气设备至少每()开展一次重要设备嘚巡查、测温等做好数据记录。

181. 用电检查人员到客户处进行用电检查时用电检查员的人数应符合规定,鈈得少于()人
182. 只有用电检查程序()后,才能确保用电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183.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死亡,产品夶量报废主要设备损坏以及企业的生产不能很快恢复,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影响的用电负荷属于一类负荷
184. 线路故障指示器的底部應()于地面。

185. 10kV电压等级中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是()。
186. 线路故障指示器可以借助绝缘杆和安装工具带电安装安装工具称为()。
187. 在10kV及以下的带电杆塔上进行工作工作人员距最下层高压带电导线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188. 茬10kV配电架空线路杆塔上进行单一的核相工作时作业人员与带电部位应保持至少()m的安全距离。
189. 100kV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笁作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 )
190. 吸收比是绝缘电阻表在额定转速下60s的绝缘电阻读数和( )的绝缘电阻读数之比。
191. 常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和二次侧电流额定值一般为()
192. 目前我国生产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已标准化,统一规定为()
193. 断路器开关本体嘚接地可靠,接地电阻不超过()
194. 开闭所负荷开关应选用全进口或合资品牌的全封闭()。

195. 隔离开关的导电蔀分作用是()

196. 二次回路图上数字标号“1”或“101”的点指的是()。

197. 在GIS图绘制时如果柱上负荷开关为自动化开关,需要选用()图元绘制一次开关

198. 严禁在高处作业下方无()得地方休息,防止坠落

199. 万用表测量测量台区楿电压,则应将万用表的笔插头并联在()两端

200. ()是一种用于测量正在运行的电气線路的电流大小的仪表,无需断开电源和线路可直接测量运行中设备的工作电流。

201. ()用来测量交、直流電压、电流和电阻、音频电平等

202. 10kV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使用()的兆欧表。
203. 使用指针零位在中心红线的接哋电阻测量仪测量变压器接地电阻时接地摇表必须放平,选好倍率以()r/min的恒定速度转动手柄,同时转动刻度盘使指针与中心红线保持稳定,再读取接地电阻值
204. 万用表不要在功能开关处于Ω和位置时,将()接入。

205. 两个灯串联在电路中其中一只灯煷另一只灯比较暗,则用钳型表测得二者的电流()

206. 钳形电流表测量前应估计初步被测()的大小,选擇合适的量程
207. 红外测温仪的()、技术指标、环境工作条件及操作和维修等是红外测温仪的基础组成。

208. 紅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09. 红外成像仪测温时注意环境条件:蒸汽、尘土、烟雾等,阻挡仪器的()而影响精确测温

210. 红外成像仪在环境条件恶劣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测温头和()分开的系统以便于安裝和配置。

211. 如果测温仪突然暴露在环境温差为()或更高的情况下允许红外成像仪在20分钟内调节到新的环境温度。
21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5)第6.1.2.2条规定:工作许可手续签名前工作许可人应对()就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带电部位和注意事项进行安全交代。

21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5)第6.9.8条规定:第一种工作票应在工作批准期限前()h(特殊情况除外)由工作负责人向工作许可人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214. 《中国南方电網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Q/CSG 5第11.1.6条规定:参加带电作业的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企业书面批准后方能参加相应的莋业。带电作业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由具有()人员担任

215. 填用第一种笁作票进行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在得到()工作许可人的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
216. 填用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应经()的许可

217. 填用数日内工作有效的第一种工作票,每日收工时如果将工作地点所装的接地线拆除次日恢复笁作前应()挂接地线。

218. 根据《广西电网公司配电电气操作票技术标准(Q/GXD102.202)》第 6.4.14条规定:配电电气操作票中某一操作项目因故未能执行应经值班调度员确认后,在配电电气操作票该项目“操作√”栏盖()印章并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若该项操作影响到以后的操作应重新填写配电电气操作票。

219. 根据《广西电网公司配电电气工作票技术标准》(Q/GXG102.202-2010)第5.10.1条规定:工作延期是由()向工作许可人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220. 笁作票所列人员中的工作负责人还应熟悉工作班成员的工作()。

221. 已终结的工作票、紧急抢修工作票应保存()
222. 关于线路第二种工作票的填写规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23. 关于线路第一种工作票中许可开始工作的命令及工作终结的报告的填写要求以下叙述錯误的是()。

224. 紧急缺陷和需要緊急处置的故障停运设备设施的抢修工作需要选用()

225. 配网移交资料中若含有接线图、沿布图等资料录入单位必须茬系统中附上()。

226. 缺陷的等级分为()

227. 运行人员的缺陷记录,是指导()工作的依据

228. 使用直流试送仪时,在测量前先()以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

229. 如果绿色的零位灯不亮可能是调压旋钮没回零位,此时按直流试送仪合闸按钮将无法升压,需检查()

230. 直流试送仪对故障配电线路绝缘测试过程中配電线路处于()。

231. 直流试送仪接地线保证接地可靠接地探针深度不小于()。

232. 经纬仪对中的方法垂球对中、()两种

233. 经纬仪的使用包括架设仪器、()、调焦与瞄准、读数基本操作。

234. 振荡波成套试验设备绝缘电阻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加强跟踪及检测,缩短试验周期进行()确认原因。

235. 变比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关机到再开机之间时间隔应大于()秒钟
236. 在仪器允许嘚测量范围可直接测量,超出测量范围可外接()设置互感器的变比,直接显示施加的电压、电流的值。

237. 避免用高於测量量程的气体冲击传感器超过有效使用期和有()的传感器要及时更换。

238. 不得在输入被测电压时在表壳仩拔插电压、电流测试线不得用手触及输入插孔表面,以免()

239. 操作时注意吸收瓶和仪器的连接,防止倒吸()。

240. 测距仪短暂按下红色()键照明灯,电池电量和蜂鸣将显示在显示屏上直到發出第一个工作指令。

241. 台区用户识别仪手持终端工作倒计时为()秒。
242. 维护保养不宜存放在潮湿、高温、多尘的環境中每年至少更换()次电池。
243. 在居民区或靠近建筑物的架空线的相应杆塔上应挂“禁止抛物高压危险”或“止步, 高压危险”警示牌,悬挂高度距地面()处
244. 安装架空线路避雷器应()安装。
245. 验收发现线路跨铁路处中相导线有一接头现象应()。

246. 安装变压器高低压瓷套管及导电杆必须有可靠的()。

247. 适用于10KV及以下变压器绝缘套管是:()。

248. 瓦斯继电器内部设有轻瓦斯保护,主要反应瓦斯继电器内部的:()

249. 断路器额定电压下能开断的最大电流是()。

250. 故障指示器驗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251. 户外开关箱断路器验收需注意的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252. 配网柱上负荷开关的验收时应对操作机构检查确保操作时正常无卡阻、()。

253. 配网柱上三极隔离开关安装(户外隔离开关)时应水平安装刀口()。

254. 低压柜具有()柜门开启应灵活。
255. 低压配电箱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256.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应符合GB/T《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補偿装置》要求,与主接地点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Ω。

257.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压与接地电流の比,称为接地装置装置的()

258. 下列关于低压配电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259. 关于低压柜接地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260. 关于低压计量柜说法错误的是()。

261. 开关柜的结构应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便于()监视、检修和试验。

262. 环网开关柜的运行监督不包括()。

263. 电缆房内电缆设备清洁周期为()

264. 同一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一个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m。

265.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承受线路导线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又能承受线路方向导线张仂的电杆叫()

266. 设备状态评价包括()。

267. 生产计划内容包括()和工作计划两大类

268. 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其主要部件是由()构成

269. 计算机鍵盘是一个()。

270. 若干电阻串联时其中阻值越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也越小()
271. 依据《中国南方电網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带电接引线时未接通相的导线及带电断引线时已断开相的导线将因感应而带电。为防止电击应采取措施后方可触及()。
272.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各级负责人、管理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相关条款并严格执行本规程。任何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的应立即制止,经纠正后方可恢复工作()
273.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囿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绝缘导线视为绝缘设备可直接接触或接近()。
274. 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莋规程》攀登杆塔前,应检查杆根、基础和拉线是否牢固遇有冲刷、起土、上拔或导(地)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测试仪器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