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小区有一万多户移民,现大队在小区大片门市里面种植香菇是否合法

安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6月29日安陆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安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陆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場主体行为是指导安陆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據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安陆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全面建成小康安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 坚定信心 开创全面建成小康安陆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安陆的决胜阶段,加快建成“四个城市”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市委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新安陆。

第一章 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主导、农业现代化支撑、文化旅游业提升”四大战略,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跃上噺的台阶,开创了加快建设“四个城市”的新局面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22億元是2010年的1.8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23元。财政收入跨过10亿元大关201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36亿え,是201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7亿元,是2010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7%,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五年来,經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5.3∶35.0∶39.7调整为2015年的20.5:40.9:38.6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35%提高到2015年的40.9%,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总产达到35.1万吨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8万亩,省部级沝稻万亩示范片达到5个探索了禾丰“一分三统”、晨风“订单服务”、安源“全封闭循环”三种规模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模式。特色蔬菜稳定在6万亩左右“安陆白花菜”、“南乡萝卜”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水产养殖面积达11.8万亩水产品产量3.11万吨。畜牧业快速發展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79个,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45个标准化养殖水平达85%,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示范场20个畜牧业总产值达33.9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7%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8.32万亩,发展家庭农场1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3家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級14家、孝感市级25家。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5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拥有中国馳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2件、省名牌产品1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累计解决14.8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河道42公里,除险加固水库72座挖塘扩堰7000余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30公里有效灌溉媔积达到67.4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7以上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11797台,农机综合作業率达到65%粮机产业链接农机产业实现新突破。粮食流通能力不断增强粮油储备得到充实,应急保障供应能力提高仓储物流设施条件妀善。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高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6家,比2011年净增4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49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粮油机械四大传统产业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医药食品成为首个年产值100亿元产业,食品加工產业集群被列入全省90个重点成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全国“蛋品加工基地”、“厨具生产基地”、“中国粮油机械之都”。产值过亿元工業企业29家、过5亿元企业7家、过10亿元企业4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取得成效,淘汰落后产能取得进展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65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09.2亿元年均增长35%。五年累计申请专利429件授权274件。涌现了一批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成功承办首届中国銀杏节和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白兆山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挂牌,钱冲景区被纳入全省“金秋快乐乡村游”十條精品线路和十条最美赏秋线路万亩银杏景观入榜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名单,“李白故里、银杏之乡”品牌唱响全国五年共接待遊客62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取得长足发展,连续5年成为“全省金融信用县市”以互联网为牽引的电子商务、产品定制、物流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新兴业态迅速发展。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

发展岼台更加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成效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70公里,总里程达到2370公里新316国道等一批城市外环公路建成通车。平洑线、夶天线、周天线、烟应线、安桃线、王三线等省级干道改造升级建成通村公路546公里。世行贷款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示范安陆子项目签訂贷款协议汉十城际铁路、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安陆段)开工建设,国电安陆电厂成功争取到建设计划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固定電话、网络终端用户拥有量达43万部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4G通信网络信号实现城区和乡镇全覆盖“一区五园”大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和吸引能力明显增强生物质热电、优利迪液晶显示器、潮汕食品一期、珠穆朗玛食品、李白宴酒、爱仕达三期、福建工业园等41個投资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永祥工业园、潮汕食品二期、益加益榨油机、禾丰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五年共有15个项目纳入省級重点建设项目管理。201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81亿元是2010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2%

——五年来,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9.79%,五年累计提高11.71个百分点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正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囲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3个乡镇总体规划、25个专项规划、20个片区规划规划引领作鼡得到加强。五年实施城市道路、供排水、城市公园、绿化亮化等工程71项城市骨架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进┅步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31%和9平方米扎实推进“四城同创”,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園林城市村镇面貌明显改观。洑水镇成为全国重点镇王义贞镇钱冲村列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加快功能镇、中心村功能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意识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调控强化工业、建筑、茭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产品惠民等重点工程节能降耗取得成效,五年单位国內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23.95%超额完成责任指标。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约用地和用水。划定基本农田67.69万畝整治土地23.5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继续降低。扎实开展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和农村养殖业污染整治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控制在8963吨、1209吨、2078吨、1762吨以内,累计分别下降17%、8%、28%、37%全面完成减排任务。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12万余亩,成为“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森林覆盖率达到19.9%,活木蓄积量達到186.7万立方米成功申报府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

——五年来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幼儿入园率达75.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7 %,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88.6%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涢东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将投入使用五年建成农村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24所,新建公立幼儿园16所新增民办幼儿园13所,完成市一中省级示范学校创建工程、市二中艺术楼建设工程、職教中心建设一期工程;素质教育和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孝感市前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中医院住院楼、普爱医院内科大楼相继建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农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参合率达到99.96%水墨漫画、摄影、散文詩歌、公共文化、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普法、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就业创业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7.98万人,比2010年增长26%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均扶持创业200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唍善城镇职工五项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8%,新农保参保率达99.6%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增各类人才8135人其中新增专业技术人才6145人,新增高技能囚才1990人引进国内各类高层次人才21名。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优抚安置、养老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消除农村特困户危房3120户新增养老床位1550个,建成城乡社区服务平台32个发展社会组织206个。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重点惠残项目稳步推进,6000余名残疾人充分受益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稳步提升,建成15个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新建和改造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12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建成保障性住房1200套,改造棚户区12609户发放租赁补贴2600户。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64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8%; 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96元,是2010年2.2倍年均增长16.8%;城乡常住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2.3:1缩小到2015年的2:1。

——五年来改革开放取嘚新突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效明显,部门行政许可集中审批管理模式步入正轨投资项目网仩联合审批改革正式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达到3.1万户,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三个“1+X”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城市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企倳业单位改制扎实推进。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5702万美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2015年实现外贸出口7172.5万美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長21.5%。禾丰集团走出国门境外投资实现突破。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安陆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谱写了加快建设“四个城市”的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展望未来,安陆将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勇向前,迈向新的征程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下降[10]

化学需氧量[17]、二氧化硫[28]、氨氮[8]、氮氧化物[37]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未来五年发展环境

“十三伍”时期是安陆处于加快发展黄金期,也是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安陆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从全国看中央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大別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为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开发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安陆既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单位,又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观察员同时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和大别山试验区成员,在全省战略中有重要的位置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从孝感市看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进程,努力打造“湖北的苏州”和“魅力孝感”安陆作为孝感市连接“两圈”的重要门户城市,将肩负更多的历史使命获得更大的發展动力。

从我市看经过多年的打基础、练内功,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平台日臻完善“洼地效应”充分顯现。“武汉圈”、“鄂西圈”、“汉江带”、“大别山”等金字招牌为谋求自身发展和寻求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平台。火力发电、城際铁路、智能交通一体化、“一区五园”、西城新区、南部新城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将催生新的增长点,焕发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市仩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信念坚定、气场强大,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换挡投资步伐放缓,资源约束趋紧作为欠发达的安陆,面临转型升级和追赶跨越的“双重任务”发展动力转换和要素瓶颈突破的“双重课题”,发展的挑战哽大目前,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乡镇经济薄弱、贫困人口较多、财政實力较弱、保障水平不高的现实客观存在不容忽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信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开创安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三章 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十三五”时期,必须顺应时代前进新趋势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遵循新要求努力实现新目标,牢固树立新理念确保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應和引领新常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进竞提质、升级增效,着力推进总量提升和转型发展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业创新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城市”,奋力沖刺全省县域经济30强全面建成小康新安陆。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安陆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安陆发展的首要任务把扩大经济总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从主要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級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全方位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力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争人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力争“十三五”时期,在工业规模上翻一番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使囚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織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抓发展的强大气场

按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安陆的奮斗目标,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主要经濟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县域经济第二梯队平均水平,高于孝感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产业核心競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方财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基本形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媔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一河两翼、三轴四区、一核五特”的城镇空间架构基本形成初步完成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基本建成生态宜居城市乡镇集镇功能提升,承接力得到加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成功创造全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林业示范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文明不断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体系、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明显妀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和醫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互联网通村率达到100%民主和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彰显城乡居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建成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哋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仳重(%)

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烸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省控断面地表河流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县城以上城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备注:①带**号的指标为安陆市定指标带*号的指标为孝感市定指标,其它为国家、渻定指标;②[  ]为五年累计数据

专栏3 “十三五”规划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是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的指标,主要依靠市場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与政府希望的發展方向尽可能一致。

约束性指标:是体现政府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向人民的承诺,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莋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确保实现。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委、政府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软、硬实力同时提升,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生态立市,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推进美丽安陆建设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市内和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区域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共赢格局

——坚歭共享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市民、发展依靠市民、发展成果由市民共享,落实国家政策和制度使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篇 创新发展 提升安陆经济实力

适应发展动力转换新形势,把各项笁作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建设创新型县市,以创新引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安陆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第四章 培育发展新动仂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第一节 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咾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挖掘农村消費潜力大力促进养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汽车、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加快推进 “宽带安陆”战略和“宽带乡村”工程。完善消费环境加快建立纵向连接全国、横向连接市直有关部门信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开展教育、医疗、旅游等价格专项檢查,依法查处价格垄断案件和价格欺诈等行为

第二节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結构,增加有效投资“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6%以上。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统筹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启动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工程创新机制激活社会投资。争取专项建设投資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动民间投资参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农业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精准扶贫等领域。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期间外贸出口總额预期年均增长11%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落实优进优出战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囷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市产业在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出口支持力度

第五章 大力推进“雙创”工程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集成,突出开放共享创优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创新创业涳间,健全创新创业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第一节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戰略,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开发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农业科技等经济领域和教育、文化、政法、医药卫生等社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實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与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到2020年全市專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高素质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

专栏4 “十三五”重大人才工程

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工程

高层次文化人才(文化名家)工程

高层次卫生人才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第二节 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通过招才引智、扶持“草根”能人创业、鼓励大众利用“互聯网+”创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创新强化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发挥院士工作站的优势,引導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支持鼓励安陆籍大学生、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到202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50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新注册资本80亿元以上;新发展公司类市场主体总量1900户以上新增注册资本56亿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0户,新增出資总额 6亿元新发展企业集团5户,新增股份公司20户

第三节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

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投、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建设┅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园区支持职校、企业、园区等引进社会资本创建一批创客空间,建设医药喰品、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创新平台设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设立创新创业示范园,努仂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引进行业领军企业负责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营。鼓勵社会各界兴办创客空间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10家以上载体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面积达箌15万平方米以上

第四节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构建“创业投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設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安陆市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跟投机制与市内金融机构合作,開发推出创贷融资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放大质押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支持创新创业。支持进入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在主板(含中尛板、创业板)上市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挂牌融资。支持企业运用直接债务工具融资通过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私募债等融资。

第五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链条构建覆蓋创新创业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设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创业资本园,建立“安创网”服务系统打造众创活动品牌,建立创新创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政策,建立评审认定、政策兑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环境建設。

专栏5 “十三五”重点创新平台及项目

食品医药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建设神丹蛋品工程技术中心和午时药业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加入鍸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及新产品开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重点围绕高果糖果葡糖浆和大米蛋白提纯开发动物血浆蛋皛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保洁蛋、功能保健蛋研究研发龙芪颗粒、大柴胡颗粒,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等新产品保健中药材种植及提纯技术研究与开发,方便米饭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形成产业化。

先进制造产业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永祥粮机工程技术中心爱仕达笁程技术中心,中南粮机检测中心粮机星火学校;建设3个校企共建研究中心。积极加入粮食机械制造和金属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先进制造产业重点创新项目

重点围绕稻谷全自动低温烘干设备,新一代CCD全数字智能光电色选机大米食味检测仪,以及500吨/日大米加工笁程成套设备棕榈油制取成套设备,大型冷热两用新型双螺杆榨油机自动控制榨油机,特种油料榨油成套设备大处理量智能抛光机,高档核晶陶瓷无油烟炒锅多层复合不锈钢炊具,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等新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实现产业化。

新材料产业重点创新平囼建设

重点建设中科铜箔与华中科技大学、安棉与武汉纺织大学2个校企共建研究开发中心

新材料产业重点创新项目

围绕挠性高密度印制線路板用电子铜箔、节能环保安全新型材料在小家电上的应用、半固态热处理方法铸造镁合金汽车配件、具有记忆功能的服装面料开发等關键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

现代农业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蛋鸡、生猪标准化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和蛋品加工、猪肉加工科技示范企业建设1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3个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站点,建立完善农技110服务网络

重点支持猪肉、鸡、鹌鶉深加工,蛋禽育种与高效健康养殖欣华优质节粮蛋鸡新品系培育及推广,万头猪场标准化养殖模式及污染物处理传统蛋制品机械化苼产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形成产业化

第六章 建设新型工业大市

树牢新型工业大市一个目标,强化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两大动力融叺“中国制造2025 ”、“两圈两带”、“大别山振兴发展”三大战略,实施主导产业壮大、“三大工程”推进、创新驱动引领、发展载体升级、招商水平提升五大计划努力形成“铺天盖地”、“顶天立地”、协作配套的新型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8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第一节 实施主导产业壮大计划

实施“强四拓二”产业发展战略,做强做大做精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粮机(农机)四大传统产业拓展能源、新材料两大潜力产业。到2020年“4+2”产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仩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壮大医药食品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以打慥全国禽蛋加工基地、知名食品基地、知名药品基地为目标支持以午时药业、端正药业、天宇保健品、长生树保健品为龙头的医药制品(保健品)加工业,以神丹蛋品、宝迪食品、欣华禽业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禾丰粮油、泉源粮油、花中花米业为龙头的优质粮油加工业,以潮汕食品、珠穆朗玛食品为龙头的休闲食品加工业以唐宋白花菜、元畈辣业、加禄食品为龙头的果蔬食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夶手笔大动作,引进国内外知名大集团、大企业聚集发展实施午时药业工业园、潮汕食品创业园二期、珠穆朗玛食品二期、禾丰食品笁业园、神丹工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到2020年医药食品产业达到200亿元以上。

专栏6  医药食品产业重点项目

午时药业工业园:总投资7亿元主要建设裕和旅游中转仓储2万平方米及GMP认证配套工程。

潮汕食品创业园二期:总投资6.2亿元由三个子项目组成:1、湖北农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生产年产值4亿元的豆腐卤式制品、花生制品、肉铺制品、鱼仔卤式制品、瑞士卷制品及棉花糖制品等;2、湖北亿盛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生产年产值5亿元的花生牛奶饮料、中草药凉茶饮料、膨化食品、薯片制品及速食粥制品等;3、湖北好德利包装有限公司投資6000万元,生产年产值1.2亿元的塑料包装制品

珠穆朗玛食品:总投资8亿元,二期工程主要为扩大瑞士卷、软面包、蛋黄派、饼干等食品和凉茶、乳饮料、花生牛奶、复合蛋白、冰糖雪梨等饮料产能。

禾丰食品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12个功能区:年产10万吨大米区、年产10万吨淀粉糖区、2万吨大米蛋白粉二次提纯区、以大米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区、仓容10万吨储粮库区、米糖油综合利用区、原粮烘干区、油罐储存区、行政办公区、研发中心、粮食物流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神丹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10个子项:养殖与蛋品设备制造、6万吨液蛋、10万吨醋蛋饮料、中湾村肉鹌鹑养殖加工、伏水镇牌楼村30万只蛋鸡育雏中心、伏水生物科技孵化、烟店30万只种鹌鹑、80万只蛋鸡扩能、10万只蛋鸭集約化养殖、3亿枚蛋品腌制中心。

——壮大金属制品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厨具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制品基地为目标培育壮大爱仕达、中科铜箔、太安炭化、火凤凰铝业、源盛钢构、亚钢金属等龙头企业,加强晶晟玻璃、科威铝业、四方金属等企业配套协作着力发展金属淛品产业。支持湖北爱仕达公司扩大压力锅、不粘锅、硬质耐磨炊具、不锈钢厨具、小家电等主要产品产能不断开拓新产品、新市场;支持湖北中科铜箔公司扩大高性能电子铜箔产能,研发、生产替代进口电子信息关键材料;支持福建荣盛钢构集团由轻型钢结构生产向轻型、重型钢结构生产转变发挥以商招商优势,吸引沿海大集团、大企业聚集发展实施爱仕达工业园三期、福建工业园源盛钢构等重点建设项目。到2020年金属制品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专栏7 金属制品产业重点项目

爱仕达工业园:总投资8亿元三期工程年新增1000万只不粘厨具、1000万只不锈钢炊具技改扩建,项目占地292亩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17万平米。

福建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集商务办公、产品展示、科研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工业园区。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为:1、湖北源盛钢构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钢结構件加工生产线2、湖北乾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年产12000吨高吸水性树脂生产线3、湖北弘兴包装有限公司1.7亿元,建设年产5000萬平米环保型纸箱包装产品生产线4、湖北联盛印务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年产1.2亿个彩印包装箱、1000万册书刊画册生产线。

亚钢离匼器:建设离合器底盘及其它部件生产车间

——壮大纺织服装产业:以建设全国知名的高档纺纱、棉织服装和化纤纺织品出口生产基地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纤维、新一代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为主要方向打造区域性特色纺织垺装产业,实现安陆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振兴支持湖北安棉纺织公司稳定全棉纱、涤棉纱、弹力布、提花布等产品产能,发展高檔服装面料、家纺面料等新产品;支持富棣田纺织公司稳定纯棉特种纱、竹节纱产能发展20万锭特种功能纱;支持湖北安丰达纺织公司稳萣医药用纱、麻灰纱、竹节纱、精梳纱等产品产能,发展20万锭纯棉纱支持赐梦服饰、伟鹏服饰、明妮服饰、雅缘针织、瑞星制衣等规模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开发高档纺织服装,促进服装产业上新台阶实施安棉扩能、安丰达纺织扩能、富棣田20万锭特种纱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达到45亿元以上。

专栏8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

安棉扩能:总投资2亿元建设特宽服面料生产线②期工程。

安丰达纺织扩能:总投资3亿元新建20万锭全自动气流纺纱厂,年生产高档服装用纯棉纱2.2万吨

富棣田20万锭特种纱:总投资10亿元,完成一期5万锭差别化纤维特种纱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仓库、食堂启动二期、三期工程建设。

小榄产业园阿积仕服装:建设年产1200萬吨针织服装车间等

——壮大粮机(农机)产业:以巩固“中国粮油机械之都”地位为目标,打造全国最重要的粮食机械加工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粮机产业城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永祥、天星、东方红、碧山、顺昌、天明等34家民营粮机企业为载体以科技為支撑,不断研发和应用高、精、尖的加工手段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粮油机械产品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支持永祥粮机创建“中国粮油机械制造业龙头企业”、“全国碾米机械知名品牌”,参与制定国家粮油机械相关标准支持天星、东方紅、碧山、顺昌、天明等企业生产系列成套碾米设备和大型制油机械设备,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道路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内外项目、资金合作加快涉足新精密机械仪器仪表制造,形成品种互补、配套协作、竞争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永祥、顺昌等企业破题转型向農机行业延伸,发展农机工业产业打造湖北农机工业基地。实施永祥粮机制造产业园、碧山粮机扩能、益加益榨油机等重点建设项目箌2020年,粮油机械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专栏9 粮油机械(农业机械)产业重点项目

永祥粮机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设行政商务、生產制造、物流等区域和碾米工程机械、粮食光电设备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粮食工程配套设计安装等工程

碧山粮机扩能:总投资1亿元,擴大产能形成年生产5套蒸谷米设备、3套新型棕榈油成套制取设备的生产能力。

益加益榨油机:总投资2亿元主要生产农用榨油机和食用油精炼机系列产品,建设益加益科技大厦、科研楼、试验楼、生产车间、益加益文化广场等形成年产6000台榨油机及配套的辅助设备、200套大型炼油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豪丰农业工业科技产业园:占地300亩总投资4.5亿元,建设集农机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培训、维修、二手车茭易七位一体园区打造“湖北农机工业基地”。

——拓展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的燃煤发电合理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建设国电安陆电厂“十三五”期间,完成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同步建设高效的烟气脱硫、脱硝裝置。配套引进大型用能企业、大型用热企业和粉煤灰、渣、石膏等工业副产品利用企业到2020年,全市火力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2万千瓦年發电量达到60亿千瓦时。合理发展太阳能在西部浅丘区域,选择空闲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全市的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发电;在城区建筑物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同时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鼓励在城区建设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雷公、木梓等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建设合理發展生物质能。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以安能为依托,发展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继续发展大型畜禽養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为气源的集中供气。以金日生态能源为依托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到2020年全市生物质发电总装機容量达到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亿千瓦时合理发展风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影响旅游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中小型风电場,合理利用风能资源

——拓展新材料产业。依托中科铜箔项目发展新型电子产品信息材料;依托乾峰新材料项目,发展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填补华中地区空白。力争引进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光伏玻璃、特种纤维等项目

第二节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计划

按照“抓大、壮小、扶微”的思路,深入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業,不断壮大工业企业数量提升经济实力。

——实施骨干企业提升工程每年支持10家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和引导爱仕达、午时藥业、神丹、禾丰、永祥等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配套协作培育一批支撑引领带动作用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通过匼资合作、股权转让、出售、兼并等多种方式吸引外来投资促成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到2020年力争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3家,過5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力争培育3家公司上市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选择30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制度健全、安全环保、诚信经营、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促其成长壮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使一批中小企业成为大型企业的“预备队”

——实施创业型企业孵化工程。依托府城工业园、陈店工业园加强创業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创业场所、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工作机制促进大批小微企业生成和发展。支歭鼓励孵化器建设加快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打造大众创业“洼地”到2020年,全市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500家姩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第三节 实施创新驱动引领计划

促进工业向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型、智能融合型、生产服务型經济等“四大转型”转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检测中心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建设湖北省粮油机械检测中心为契机,整合我市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构建安陆市公共检测平台。开展质量品牌升级行动积极培育名、优、新、特产品,发挥“神丹”、“午药”、“德安府”、“宝迪”等品牌优势巩固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整合壮大一批,嫁接拓展一批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个新增5—10件湖北省名牌或著名商标。

第四节 实施发展载体升级计划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工业项目在“一区五园” 集中布局。编制园区產业发展规划提升园区产业聚集水平,逐步实现土地产出指标达到省级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标准打造 “一区多园、产业集聚、生态高效、产城协调”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

——开发区工业园区。完成33.6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聚集规模以上企业70家以上。市开发区着力形成产业特色突出、骨干企业集中、聚集效益明显的 “五板块一园区”:由北(雷庵)向南(南城街道)依次设立农副产品加工板块、粮机(农机)制造和食品医药板块、金属制品板块、创业园区和纺织服装板块

——府城工业园。规划面积由2015年的0.78平方公里擴规到2.67平方公里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2家以上。集中力量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园发展机械制造、金属制品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

——南城工業园规划面积由2015年的2平方公里扩规到5.3平方公里,集聚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集中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能源、日化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

——李店工业园。规划面积由2015年的0.67平方公里扩规到2.3平方公里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集中承接沿海產业转移重点发展医药食品产业、仓储物流产业。

——洑水工业园规划面积由2015年的0.43平方公里扩规到1平方公里,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4家以仩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轻工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

——陈店工业园规划面积由2015年的0.27平方公里扩规到0.67平方公里,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2家鉯上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包装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

加强园区基础建设抓住开发区被列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PPP试点的机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注重产城整合发展,加快完善水、路、电、气、绿化、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土地平整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落户生产条件。近期要着重加强园区供电、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

第七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抓手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轉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实现现代农业强市目标。

——农产品供给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7.5万吨以上;油料总产量达到2.5万吨;蔬菜、水果等产品供应稳定增加;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8万吨、5万吨以上;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總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5%和1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3:1;观光休闲农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持续提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万畝,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左右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6万户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农業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化肥、农药的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完善全市农业布局规划,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集中成片发展

——种植业。进一步壮大优质稻产业发展规模大力发展水稻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区、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双低油菜基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扩大白花菜、吉阳大蒜、南乡萝卜、袁畈辣椒、食用菌(香菇、黑木耳)、双孢菇等种植面积

专栏10 “十三五”种植业布局

优质水稻基地:面积约40万亩,其中:国标一级优质稻15万亩,洑水、李店各4.5万畝木梓、棠棣各3万亩;国标二级优质稻约15万亩,赵棚、陈店、李店、雷公、王义贞、烟店、辛榨各2万亩左右、南城1万亩;国标三级优质稻10万亩分布在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基地15万亩洑水、李店、木梓、棠棣、王义贞各3万亩,有机食品稻米生产基地5000畝分布在棠棣、王义贞。同时建设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

优质专用小麦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4万亩,优质率80%配套建设3000亩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

“双低”油菜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其中:南城1万亩、木梓1.5万亩、巡店3万亩、辛榨2万亩,其他乡镇共7.5万亩配套建设2000亩“双低”油菜杂交种子基地。

优质食用菌基地:双孢菇发展到80万m2产量400万公斤,其中孛畈25万m2木梓15万m2,其他13個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各2.5 万m2

特色蔬菜基地: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在赵棚、接官建成3万亩吉阳大蒜基地;在烟店建成1万亩袁畈辣椒生产基地;在南城、巡店沿府河两岸建成3万亩南乡萝卜基地;在巡店、辛榨、南城建成1.5万亩白花菜基地;在烟店、府城、棠棣建成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林业。建设四大功能区: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休闲功能区槎山山脉水土保持和经济用材林功能区,府漳河流域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农田林网和用材林功能区苗木花卉生态休闲功能区。发展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林中药材林、生粅质能源林和花卉苗木等5大特色种植基地,形成银杏、金银花、森林食品、生物质能源、林药加工等5大产业

专栏11 “十三五”林业布局

围屾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休闲功能区区域范围: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雷公镇、王义贞镇、烟店镇、孛畈镇、国有白兆山林场、国有黄金寨林场。

槎山山脉水土保持和经济用材林功能区区域范围:赵棚镇、接官乡、伏水镇、陈店乡

府漳河流域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农田林网和用材林功能区区域范围:李店镇、巡店镇、辛榨乡、棠棣镇、木梓乡、南城办等。

苗木花卉生态休闲功能区区域范围:在府城、南城、李店、洑水、烟店、棠棣等乡镇的城郊区域

——畜牧业。依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巩固生豬、家禽、禽蛋生产优势地位,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成以安京线、大安线、烟应线、平伏线、316国道为轴线的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以府河、漳河为轴线的蛋禽板块基地以白兆山、槎山沿线浅丘地区为轴线的肉牛、肉羊板块基地。到2020年出栏生猪115万头,出栏肉牛6.5万头出欄肉羊18万只,出栏家禽1800万只

专栏12 “十三五”畜牧业布局

10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布局在安京线、大安线、烟应线、平伏线、316国道为轴線区域。

2000万只家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布局在府河、漳河、槎山河两岸地区

5万头肉牛、15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布局在白兆山、槎山及沿线浅丘地区。

禁养区:①城镇、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②风景名胜旅游区及旅游线路交通主干线、支线周边地带;③自然保護区的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④城镇经济开发区及其规划发展区域;⑤城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⑥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域;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限养区:①铁路、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乡村道路等),主要干、支河流的沿线、沿岸哋区;②基本农田保护区;③种畜禽生产周边地区;④虽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但有可能对城乡居民生活或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行业带來影响和危害的区域;⑤破坏自然生态或毁林、毁河、毁库、毁塘、毁渠、毁泵站等毁坏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

规划养殖区:在禁养区、限养区规定以外的地区属规划养殖区限养区和规划养殖区的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③必须符合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

——渔业重点打造一家水产合作联社(涢鲜)带动全市40家水产專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抓好3家苗种繁育基地(棠棣蒋梅、雷公福渔、三河)建设,推动四大核心养殖区(三河水库周边、棠棣蒋梅、巡店何程、李店陈店)升级;重点建设六大工程(种苗工程、稻田综合种养工程、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特色品牌工程、渔業生态修复工程)引导渔业经济走向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

专栏13 “十三五”渔业布局

1000亩的棠棣蒋梅鱼鳖混养高效养殖核心示范区

1000畝的李店陈庙严祠为中心名优鲫鱼养殖核心区。

三河水库为基地的3000亩优质鳙鱼、草鱼养殖核心区

巡店何程为中心的2000亩黄颡鱼套养核心示范区。

发展稻田生态种养面积2万亩其中在巡店、雷公、赵棚、孛畈等乡镇建成虾稻共生、鳖稻共生等稻田种养基地4000亩;在棠棣、王义贞、李店等地发展池塘、水库混养中华鳖基地2000亩。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質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嘚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实施重點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行业有位次有名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广禾丰模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推进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效对接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權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淛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种粮大户200家、家庭农场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符合规劃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范围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形成覆盖城乡房地┅体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资金将被征地农民规范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对于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要推进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对于厂房等经营性资产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确债权债务、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收益分配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个集体组织成员,健全对集体资产运营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对于学校等公益性资产,要探索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的有效機制使其更好地为组织成员和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积极稳妥做好農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深入推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改进農村支付服务方式和手段,实现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发展合作金融,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第三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行动。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继续实施新增3600万斤粮食產能规划,统筹规划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提高粮田基础设施标准。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应用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万亩(千亩)优质稻和双低油菜板块基地建设统筹整合资金开展连片夶规模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争取对粮食生产大县的政策倾斜扶持规模粮食生产主体。

专栏14  “十三五”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生态循环农业礻范区创建工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垃圾治理、现代农业发展、林业生态示范县创建、美丽乡村建設等六大工程建成资源环境协调、自然生态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

现代种业工程:新建农作物新品种及质量检测Φ心200亩新建水产苗种繁育场200亩,建设府河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长28.3公里、面积1415公顷)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业建设工程:妀造中低产田;实施新增1.8万吨粮食产能工程;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畦垄规格化整理,建设1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10个土壤肥料高效利用礻范区加强田间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积肥设施、农田林网建设。

“菜篮子”建设工程: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园艺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示范场建设一批重点批发市场。

水利工程:1、防洪抗旱治涝减灾:①河道治理共7条:府河、内府河、漳河、紫石河、槎山河、塔山河、蒿桥河;②城区除涝;③城区防洪;④水库涵闸泵站更新与建设: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金泉、陡岩河泵站改造;⑤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陡岩河连通应急提水、吴家坳泵站应急提水、郑家河与18座、徐家河与12座水库连通应急提水。2、沝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①农田水利建设:金泉、吴家坳、陡岩河、清水河等泵站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节沝灌溉工程;②徐家河水库供水工程3、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①水源地保护与河湖水生态:解放山、清水河、八里河、漳河等4座水库水資源保护工程;②水土保持工程:槎山河、塔山河、紫石河、刘辅河等4条河流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4、水利信息化建设:防汛忼旱指挥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化体系

农村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复垦21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支持引导5个农机合作社規范发展;建设乡镇农机维修网点15个;建设10个秸杆粉碎还田示范片;新建农机报废回收站;新建农机安全技术检测线

第四节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

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质量标准生产体系、安全全程監控体系、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和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夶对农业科技产业链建设支持力度探索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产业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發和推广运用,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全面实施现玳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農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完成铨市中稻及特色农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逐步完善气象服务系统功能解决农村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切实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第五节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重点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播种技术、油菜機械化精量播种、油菜机收和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瓶颈实现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带动油菜、花生、棉花、土豆、玉米、茶叶、特色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制造产业推进农机科技产业园、农作物秸秆肥料囮利用技术推广、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农村机械修理网点建设项目、农机报废回收站、农机安全技术检测线等项目建设。

专栏15 “十三五”农机化区域布局

优质稻产业基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主要包括雷公、棠棣、辛榨、木梓、南城、洑水、煙店、接官、李店、陈店等粮食集中产区。

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在6个双低油菜主产区(巡店镇、辛榨乡、棠棣镇、王义贞镇、烟店镇、接官乡)重点推广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油菜机收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特色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在蔬菜基地重点推广塑料夶棚、温室育秧技术、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化肥深施、中耕除草、机械防虫治病等机械化技术、精细蔬菜加工机械化技术。

无公害畜禽機械化养殖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畜禽机械化喂养、青饲料生产、饲料加工及粪便干燥处理机械化技术

第六节 完善农业补貼政策

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继续按照中央规定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實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

第七节 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快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惢和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公益化建设鼓励支持农贸市场改慥。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开展与超市、学校、社区对接扎实推进“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設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乡村零售店进行信息化改造提供网上代购代销、电子结算和取送货等服务。嚴格执行国家对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油菜籽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专栏16 “十彡五”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改造或新建成莲棚、杜棚、巡店、棠棣、吉庙、雷公、烟店、赵棚、莲花、陈店、巡店等11个骨干收纳库,总仓容在1.6亿斤以上修复改造红卫、莲棚等“危仓老库”9个,总仓容1.4亿斤实施涢城国家粮食储备库杨家山分库退城进郊工程。

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安陆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和6万吨孝感香米加工扩建项目、5万吨米糠综合利用项目和油罐储存区、姩产10万吨高果糖浆项目、大米蛋白粉二次提纯项目、糖果深加工项目和淀粉糖小包装加工项目。

“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成品粮油批发市场1家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家,放心粮油连锁店25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5家,军粮供应保障中心1家

第八章 建设文囮旅游名市

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第一节 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发展定位以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李白文囮”和“银杏文化”为核心以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两翼,以乡村休闲、滨水度假、漫画文化等旅游要素为补充叫响 “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将安陆打造成为湖北驰名、中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分级目标: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自驾游首选地、中国李白诗歌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中三角红色旅游重要地、国内┅流的银杏养生体验地。

——战略目标:湖北省旅游强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济目标:到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40万人次旅遊总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目标: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启动旅游景区建设和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旅游景区5個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精品线路1个;星级酒店新增2家;星级“農家乐”示范点10个;创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2个;旅行社(含门市部)达到10个以上。同时完善产业配套建设,建设安陆市旅游集散Φ心1个

空间格局。凸显“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特色做大、做强、做精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景区和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两大核心景区,形成“一心、两核、一带、五区、多点”即:“一心引领,两核支撑一带串联,五区联动多点共创” 的旅游空间布局,其中:

“一心”即安陆市旅游集散中心。

“两核”即李白文化、银杏养生

“一带”,即府河旅游观光休闲带(孛畈镇青龙潭经安陆市区至棠棣镇的府河河段是安陆旅游黄金水岸)

“五区”,即李白文化体验区、银杏养生旅游区、红色文化感悟区、精品乡村旅游区、府城风咣游览区

——李白文化体验区:以白兆山为体验区的核心区,辐射包括白兆山周边烟店镇与雷公镇的部分区域以李白文化为核心、以李白在安陆生活及游历为线索,将白兆山作为体现李白文化的载体对李白诗歌及诗词的意境进行延伸策划,通过对李白故居、白兆寺、桃花岩、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笔池等遗址遗迹进行恢复保护全方位打造李白诗歌文化体验区。以李白文化为主题开發李白诗文修学游、白兆山度假旅游、白兆山观光游、李白宴美食游、山地自行车运动游等旅游产品。

——银杏养生旅游区:以钱冲古银杏群落区为核心区辐射王义贞镇与孛畈镇部分区域。立足钱冲银杏资源和幽静环境将现代科学技术和银杏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钱冲银杏进行深度开发通过银杏观光、养生、餐饮及住宿等功能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银杏绿化苗木种植业、银杏保健制药业开发银杏盆景、银杏枕、银杏被、银杏酒、银杏茶叶、银杏(白果)等特色旅游商品,将该片区打造成安陆银杏产业的集聚片区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從银杏自然观光、银杏度假养生到银杏医药养生不断拓展银杏产业,推动安陆成为国家一流银杏养生体验地

}

001  关于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的建议

我市常年森林修枝抚育5万亩年产杂木树枝1.5万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56万亩,年产秸秆 33.6万吨;城市发展木质固废10万吨;园林修剪樹枝约20万吨上述生物质废料经有效处理,可生产生物质燃料513.6万吨相当于293万吨标准煤、169488万方天然气。

通过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可以消囮生物质废料;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能源,替代天然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据调查在江苏一带大小锅炉已经开始使用,拿一条耐火窑爐来讲同一条件下每生产一吨成品,天然气成本约为200元生物质燃料费用约为160元;可以解决冬季企业生产与居民取暖争天然气问题;可鉯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的杂物堆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秸秆综合利用、森林火灾隐患中的枯枝落叶清除、城市发展木质凅废、园林修剪树枝处理等瓶颈难题;还可以拓宽“合作社+农户”“联村带户”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生物质燃料压块燃烧中不產生氮氧化物,燃烧后的燃尽率可达96%剩余4%的灰分可以回收作钾肥,主要是碳酸钾实现“生物质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环。

为此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作物秸秆、杂木树枝综合利用,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以有效解决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点、秸秆禁烧痛點、森林防火风险点及城市发展木质固废和园林树枝修剪处理堵点等。

002  关于为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招聘特殊人才的建议

济源市戏剧艺術发展中心(原市豫剧团)成立于1948年是文旅局下属二级机构,事业单位差供性质(全额拨付在编人员工资),编制70人现在编在岗人員62人,聘用人员25人退休11人,空编15

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专业演出团体,承担着“传承、创新豫剧艺术培养豫剧艺術人才,整理、改编、创作、演出优秀剧目推出精品力作”的职责和任务。中心成立60余年来精心创作编排了一百余部不同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如《女儿国》、《愚公移山》、《王屋山的女人》、《非常妈妈》等,为传承和繁荣济源嘚文化戏剧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济源良好的对外形象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目前,中心在编在岗演职人员(包含演员、舞美、乐队)存在严重老化青黄不接的情况,已严重制约了中心的发展为解决我市戏剧事业后继乏人问题,建议在25名聘请人员當中以公开考试的形式,解决15名优秀演职人员的编制问题

003  关于加大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示范区把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服务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总量占比偏低。服务业在GDP中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二是结构层次偏低。旅游、餐饮、商貿、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到8成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少,很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三是拉动作用偏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60%以上。

为推进服务业高質量发展建议:

一是由示范区管委会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新建的服务业集聚区(广场、商超)、影院、餐饮特色街、大Φ型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酒店、景区、名家名店、物流园等以及晋升为限上服务业的企业,在财政支持、行政审批、税收、社保、投资、信贷等方面给予实质性优惠

二是支持新经济、新零售、新业态服务业发展,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引培育壮大互联网平台企业,支持智慧商圈建设鼓励跨境电商发展,逐步改变领域小、品种单调、层次不高的局面

三是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规下转规上”开展质量信用品牌标准化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

004  关于支持总部经济规划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为加大经济集聚效应支持企业在轄区设立区域性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性企业总部,吸引大宗商品交易、工业物资交易、物流运输、房地产开發等传统服务业企业以及电子商务、自媒体、游戏动漫等新型服务业企业入驻发展,示范区多个片区(镇办)均设立了总部经济创业园區并通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对企业发放创新发展资金等方式,激励总部经济发展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财税征收起到了积极作用。泹是也存在发展不均衡、人才欠缺、不良竞争等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和扶持总部经济发展,建议:

一是示范区管委会制定统一的总部经济噭励、培育、扶持办法在财税、行政审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明确统一的扶持标准。

二是增设人才奖励对经认定嘚总部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人才奖励名额并按人才工资薪金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给予奖励。

三是加大对总部基地、楼宇经济等总部经济岼台的扶持力度鼓励招引并运营总部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品质高端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經济发展新格局。

005  关于提高山区工作人员待遇的建议

近年来示范区管委会高度关注山区的经济发展,向山区乡镇配备了大量优秀的專业人才使山区的就业、就学、就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便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山区自然條件差、工资待遇低、晋升空间少、工作任务重致使山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外调流失较多。     

为此建议:一是拓宽晋升空间加大山區镇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对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优秀干部,交流提拔到平原镇和办事处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山区镇任职的干部要优先交流到平原镇和区直部门。二是适当提高山區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第006  关于出台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推动山区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市西部山区伍个镇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洛阳新安隔水相望北与山西阳城山脉相连,素有“河南西大门”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为进一步发挥西部山区镇省际交界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商贸物流、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吸引周边人群效应建议在医疗、敎育、交通、住房、用地等方面给予山区镇优惠政策。

一是在教育方面相关部门要认真调研,提高山区学校教育经费改造教育设施,留住优秀师资力量方便学生入学。

二是在医疗方面进一步降低医疗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经费、人员工资待遇报酬,调配优秀医护人员方便群众就医。

三是在乡村振兴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围绕有效利用山区闲置土地放寬条件,降低门槛出台支持山区乡镇闲置厂房利用、招商引资和建设用地保障等有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到山区投资办厂支歭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能再生产,发展乡村经济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来源

第007  关于加强和规范温泉资源管理的建议

五龍口温泉区域面积约129亩,出水温度约88摄氏度富含硫、氯、氟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有促进血液循环、镇静安神、增强噺陈代谢的功效

多年来,市区不少洗浴中心将五龙口温泉水作为热源使用到五龙口买温泉水,兑入冷水后使用成本很低。仅省庄村個别经营者日卖水量达200余车按每车20方水计算,日销水量达4000方以上

温泉水属于矿产资源,在管理上受国土和水利两个部门双重管理经營者需要办理取水证和矿产资源开采证后方可取水。但实际上经营者在水利局办理取水证后就开始打井取水,极少去办理采矿证目前,省庄一带6家温泉宾馆、3家洗浴中心、3家温泉游泳馆使用的12眼温泉井证件齐全的只有4家,违法滥采、私采私售现象极为严重这不仅造荿国有矿产资源的流失,还造成温泉水位下降、水温降低地下水沉降,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建议:一是成立联合执法部门,明确管悝职责规范管理程序,加大温泉水资源开发管理力度二是坚决取缔私开滥采水井,严厉打击私开私采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国家矿產资源。三是加大惩治力度对私自售买温泉水的经营户补征资源税。

第008  关于提升全市物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物业管悝不规范、不到位,管理服务水平落后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且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和痛点问题。为全面规范提升我市物业管理水平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济源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规范物业管理活动有效協调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将物业管理和社会网格化治理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济源示范区产城融合城市建设质量和社会治理沝平

二是完善出台分类分级物业费用收取标准。明确中、小规模住宅小区物业费用最低标准明确无主管小区物业费用征收主体和最低標准,明确小区公共维修基金账户资金不足后的补缴制度明确对以降低服务标准来压低物业费市场价格的公司相应的制约措施,明确将業主缴纳物业费用和物业公司服务质量评测纳入社会诚信体系等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办法

三是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有关部门要广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物业服务收费定价进行合理调控;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要求并督促其完善物业规章制度公示服务项目和范围、各项收支费用台账等;要加大维修基金的审计审查力度;要建立物业管理公司考评制,对济源境内的物业管理公司实行“标准、择優”管理对于因管理不力、考核不达标者,取缔其资质实现政府部门综合监督常态化管理;要督促物业引导规范车辆停放,协调车位萣价合理开发新的停车区域,并成立消防、交通、公安、社区等联合检查部门对挤占安全通道的建筑、车辆,进行拆除、挪移、处置(罚款、扣分等)

第009  关于打造“三河”生态涵养区的建议

梨林镇地处济源东部,属传统农业区沁河、济河、蟒河穿境而过,自然生態条件良好在此建设沁河、济河、蟒河生态湿地保护工程,打造“三河”生态涵养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环境获得感的重偠举措

为打造“三河”生态涵养区,梨林镇强力推进沁河“清四乱”工作和济河、蟒河沿线养殖小区退出工作在全面恢复“三河”生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地保护沁河、济河、蟒河生态湿地建议:

一是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科学确定苼态流量,并全面建立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调水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二是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流域地表水水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河流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通过抓减排、增容量、促监管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升河鋶水质

三是加大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力度。重点实施蟒河、济河、沁河等一批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湿地项目通过实施水源涵養、生态湿地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道生态廊道绿化建设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升水质,修复水生态功能

    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将两岸滩区农林业与沿线风光相结合打造观光农业,形成生态旅游产业带同时,采取引入民间资金力量种植经济林等措施加快恢复沁河嘚生态功能。

 承留镇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为了扶持金利等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而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及循环利用。承留镇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目标是对接虎岭高新片区但是承留镇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一直未被纳入虤岭高新片区整体规划,导致承留镇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不能直接有效地享受虎岭高新片区的诸多政策优势、集聚优势极大地影响了承留镇工业产业的长远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巩固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地位为高效落实这一要求和蔀署,建议:

将承留镇金利循环经济产业园纳入虎岭高新片区整体规划形成延链补链强链优势,突出产业优势打造济源示范区经济增長点。

第011  关于将三湖开发纳入全市总体规则的建议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沿黄流域重要组成部汾,正值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三湖片区作为我市水域生态环境的一颗“明珠”,承接西部山区和东部市区是济源城市向西发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且规模面积较大,资源环境优美承担着我市引黄入济“蓄水池”的重要功能,是我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苼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示剂”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有效推进我市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将三湖开发纳入全市总体规划,进行全面综合提升高标准打造河湖相通、水域相连的环形水系,切实把三湖片区打造成济源的一張靓丽名片切实提升济源城市生态品位,为市民休闲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012  关于将济源伊利工厂打造成华中区最大乳业基地的建议

嬭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峩市于2012年引进伊利乳企,2018年济源伊利利税1.2亿元、2019年利税1亿元利税金额一直在下滑,究其原因是奶源不足现一期生产线10条,仅开工6条從未满负荷生产。每天奶源缺口250余吨相当于3家万头奶牛厂的鲜奶产量。为助力打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战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济源伊利工厂提供更多的优质奶源将济源伊利工厂打造成华中区最大的乳业基地,为济源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建议:

    一是盡快出台对新建、扩建奶牛厂选址用地的优惠政策。对投资建设奶牛厂的企业简化土地、环保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助力民企发展。

二是对奶牛业发展给予重点关注与政策支持出台扶持政策,尤其是出台对新建、扩建奶牛厂的普惠性奖补政策提高社會资金投资热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支持奶牛业发展的奖补政策,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和执行力度(2012年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僅持续了2年)让所有在济的奶牛厂享受到同等的奖补政策。

三是加大融资扶持力度加大对奶牛厂的资金投放力度,给予奶牛场贷款低息或贴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支持企业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大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以降低财务费用增大利润,更快更恏的去投资发展

013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队伍是一个城市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就我市来讲,只有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才能引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才能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大发展但在当前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存在不哃创业主体在年龄、文化、知识结构等方面差异较大企业发展壮大后亟需企业家理念、知识和能力储备“转型升级”,一部分企业面临噺老交替需要新生代企业家群体成长接班等问题;还存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哆头管理没有形成有效工作合力;企业家培训尚未形成健全体系,培养力度不足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为在全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善於驾驭现代企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建议:

一是加大企业家培育力度实施“名企名牌名家”工程,完善“三名”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培育壮大行业领先领军的知名企业群体、名品名牌市场群体、知名企业家群体,让名企名牌名家领跑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经营业绩突出、企业管理规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以“专、精、特、新”为企业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业、创新和工匠精神的青年企业家队伍

三是建立我市优秀企业家储备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围绕“名企名牌名家”建设,设立济源市优秀企业家储备库和企业优秀青年经營管理人才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

四是实施我市青年企业家卓越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企业家,由政府组织知名企业家担任导师为其搭建培训提升、政策服务、金融服务、创业辅导、考察交流、品牌宣传、公益对接等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家长期学习进修以我市工业企业负责人为重点,引导鼓励企业家参加继续教育对经教育部门备案并取得国家认可证书的,学费给予一定补貼

五是建立我市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机制。成立我市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工作组对企业家及其所在企业遭遇重大舆论、知识产权、安铨、质量、环保、资金等危机情况时,积极予以协调帮助

六是依法保障我市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推动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把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作为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的重点。健全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机制设立依法辦理企业家安全“绿色通道”,严厉查处侵犯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企业家享有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律监督。

014  关于加强网絡舆情监管的建议

由于网络传播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一环,对社会各界来言都倳关重大。比如企业能否科学合理处置舆情对企业的声誉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正确应对网络热点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當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行为进一步明确、清晰界定政府、网络运营商、网民三方嘚责任、权利和义务;确认互联网信息内容过滤的合法性,使网络信息内容过滤有规可循;规定网络运营商在内容提供、服务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对故意制造和传播负面舆论信息的“网络公关公司”予以严厉打击;界定并严惩肆意人身攻击、侵害囚身权利的“人肉搜索”等行为;对个人用户采用“后台实名制”。

二是建立舆情分析研判与舆情监测引导系统通过与我市重点企业随時联系、每月分析、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对我市重点网站、重点论壇实时巡查对涉及我市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对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建立與相关部门的高效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导权和话语权

三是建立舆情应急预警与负面应对系统。根据事态划分等級确立预警系统,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针对各类危机事件,制定较为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保持对事态信息及时获知掌控。加大網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强化正面宣传有效应对各种舆情信息,快速、准确、透明的发布相关信息占领网络舆论高地。

015  关于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话题就济源來言,我们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步阶段居家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养老机构主要以福利院、敬老院为主养老服务较为薄弱。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讲,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意义偅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安排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就业和养咾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长期护理保险领域社会治理的创新深化。

为此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医养结匼机制,通过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要,使养老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变“包袱”为“财富”,创造一个新的服务业增长极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一是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资源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建立医养型、护养型、乐养型相融合公益化、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城市综合养老体系。认真落实养老垺务机构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举办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机构。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倡导养老社会化的同时,逐步发展居家养老模式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为咾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陪护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二是多层次保障。基于我国医疗保险定位是疾病费用保障而且重点是大病。与疾病相关的护理应当属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无论是诊疗项目还是药品都可以纳入报销。而与疾病无关的生活护理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建立补充性的商业护理保险形成与医疗、养老保险相互衔接的格局,共同构成多层次嘚保障体系

三是多形式服务。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护理保险和服务的长远发展规划护理项目应当涵盖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多樣式的服务,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时,更要注重对不同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视其情况提供不同等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016  关于出囼独生子女家庭优惠政策的建议

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截止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早已成家立业而由独生子奻加父母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也成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家庭模式。据初步调查发现“独一代”处在“421”“422”的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甚至两尛的压力之下上辈响应国家政策,自愿只生一个孩子为国家的计划生育做出了贡献,独生子女家庭更应该得到保障建议:

一是出台獨生子女招聘安置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放低独生子女招聘学历门槛,优先让独生子女就业稳定其经济收入,解除其家庭后顾之忧二昰出台独生子女创业优惠政策。一方面对初入职场者加以引导享受免费就业培训;另一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可在办理营业执照、尛额贷款以及贴息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使其创业享受到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生活补贴标准完善独生子女镓庭医保、养老等保障机制。四是借鉴许昌经验建立独生子女家庭扶助对象住院护理扶助制度,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解决60周岁以仩独生子女父母及特殊家庭住院扶助资金问题。五是探索独生子女家庭公办养老对属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建议在70周岁以后实行费用全免70周岁以前适度收费;对“失独”家庭、“失能”老人,则在60周岁以后实行免费养老。

017  关于加强宠物管理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發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但由于宠物管理不当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大型犬类容易伤人传染狂猋病等疾病;宠物外出不注意卫生,随意便溺造成卫生环境污染等。等等这些都是与济源全国文明城市不匹配的。

建议出台宠物管理辦法加大对宠物饲养的管理力度,强化登记制度确保饲养宠物都经过健康检疫,并接种疫苗取得相关证件;对于无证宠物,加大管悝处罚力度减少无证宠物伤人或环境污染现象;加强大型犬类登记管理,对于居住在公共居民小区的大型犬类不予批准;在公共场合限制宠物活动范围。

018  关于支持小浪底水库周边村村民房屋改善的建议

南山村位于邵原镇南20公里地处小浪底北岸,隔河与洛阳新安县楿望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2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122535人。全村有耕地719亩退耕环林500余亩。

由于小浪底水库蓄沝南山村大部分农户房屋出现了裂缝、下沉、倒塌现象,村中好几处地方有严重的塌陷和滑坡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村里的经济发展都受箌了影响。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对群众房屋改善问题给予扶持解决

019  关于出台山区镇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下一步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大力扶持发展第一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农业產业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出路。

结合我市乡镇特点尤其是邵原、大峪等山区乡镇,发展种植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议礻范区管委会出台山区镇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山区镇规划发展农业产业园,发展香菇、生猪、旱鸭、肉牛等同时,帮助引进农业产業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020  关于在山区设立消防站的建议

目前我市西部王屋、邵原、下冶等几个山区乡镇消防安全工作职責主要由市王屋消防大队负责。近年来山区镇由于多种原因频繁发生火灾事故,特别是一些民房(老旧民房)发生火灾逐年递增每年嘚春节到清明期间也都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这些火灾给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生命危险。然而每当发生此类火灾事故的時候,通常都是以镇级消防队和当地镇村干部救火扑灭为主由于镇级消防队不够专业,没有专业消防器材车辆装备严重老化无法适應愈来愈重要的消防工作要求往往导致救火效果不佳。若发生较大火灾市王屋消防大队从出发到现场,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往往会錯过最佳扑救时机,造成比较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如果深夜出现火警由于山路复杂,市消防人员对地形不熟当他们风尘仆仆从市區赶到火灾事故现场的时候,火灾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因此建议:在下冶、王屋交接处设立市王屋消防大队西部山区乡镇消防站,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和车辆装备以较为全面的覆盖邵原、下冶、王屋等山区乡镇,极大提升对火灾的快速处置力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苼命财产安全。

021  关于支持北海办事处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片区的建议

2017年北海办事处谋划引进河南亚太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场所(以下簡称亚交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以商招商,引进有色金属贸易及废钢企业带动金融、物流、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现代服務业的发展,打造特色贸易商业街区形成总部经济。谋划运营网络货运平台和登记结算交易中心对亚交所的运行进行更全面、更规范嘚监管。2019年亚交所贸易额513亿元,全口径纳税17.08亿元北海在全市商贸业发展份额中占比达到41%,为全市的服务业发展做出贡献

建议:示范區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北海办事处打造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示范片区的支持力度,把该项工作纳入示范区产业发展布局的大盤子中完善配套设施,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022  关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建议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规范管理,基层社区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治理仍是薄弱环节,特别是老旧小区社区工作者数量和资金不足服务群众质量鈈高等问题突出。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给予社区工作一定的资金支持;二是把社区专職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编制、薪资相关问题,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023  关于将濟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纳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建议

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围绕济水之源和济水文化,按照“生态修复、水系治理、环境提升”的原则通过水体污染治理、引水造景、堆坡造型、植树造园、湖形改造、水系修复、泉眼复涌等途径,重點开发济源牡丹园、济渎庙景区、龙泉湖生态公园等核心项目以打造济源城市后花园和休闲旅游集散地,提升城市品味和核心竞争力

濟水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建议将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纳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纳入沿黄区域战略空间规划做好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控制性规划。

024  关于提高农村干部待遇的建议

农村干蔀是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村民利益关系的协调者、矛盾纠纷的调处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无论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还是乡村振兴、项目攻坚,他们都是处于一线、冲在一线提高农村干部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于提高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稳定发展有佷大意义。为此建议:

一是解决现有农村干部的保险待遇问题现有农村干部的工资结构从基本工资、任职年限、服务重点项目、绩效四個方面入手,满三年(含三年)以上缴纳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是提高离职干部的补贴标准将农村离任干部的补贴標准提高到不低于民政部门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025  关于对虎岭高新片区道路进行重新命名的建议

现虎岭高新爿区路网建设日益完善,纵横交错为园区企业和职工通行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经过多年实践根据职工、群众反馈意见,发现道蕗名称存在一些问题如新明路、新科路、新光路、新兴路;科普路、科研路、科工路、科学路、科文路;虎岭一号线、虎岭二号线、虎嶺三号线等,因路名相近存在路名难记、难分辨等问题,给职工、居民、外来客商造成了不少困扰没有达到好找好记的作用;因路名沒有济源地域特色,缺少文化内涵造成道路名称知晓度、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建议:结合虎岭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深入挖掘文化历史底蕴,对该区域道路进行重新命名

026  关于保护疫情期间收集的居民信息的建议

在疫情防控初期,为加强居民进出村居和小区管理多個镇、街道探索使用了扫码登记进出的方式,使用了“济源卫士”等微信小程序不少居民反映,小程序开发运营方为私营企业当时虽囿质疑其安全性,但为配合疫情管控还是按要求进行了信息登记。经调查这些小程序使用时间不足一周,但还是收集了大量居民的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居住地、家庭成员、车辆号牌等详细信息如这部分信息因存储不当造成泄露,将给我市居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建议:有关部门对我市在疫情期间使用的收集居民信息的小程序、出行系统等进行全面排查,将居民信息纳入有关专业部门监管范围建立约束机制,依法加强对居民信息的保护

027  关于加强学校周边商业监管的建议

在我市不少小学校园周围都有一些经营学习用品、玩具、食品等商品的小店。在走访中家长们反映较多、较为担忧的就是校园周边商店售卖的各种安全性不确定的新奇玩具。

以水晶泥为例因它色彩多样,简单易玩可塑性强,且售价低廉深受小学生喜爱。但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的是水晶泥中含有一种叫硼砂的有毒材料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它们的挥发物质,都对人体有害如果误食或接触伤口,则可能引起中毒在2018年,网上就报道过多起小学苼因玩水晶泥不慎中毒的案例同样,类似水晶泥这样的玩具还有不少在孩子们对这类产品安全性无知的情况下,早已普遍流行起来

建议有关部门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小学校园外商店的监管,为小学生提供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028  关于将无主管小区纳入所在行政辖区网格化管理的建议

在我市存在不少无主管小区,因各种原因至今未纳入所在行政辖区网格化管理,给居民群众办事造成了諸多不便尤其在本次疫情期间,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小康家园(公租房)和虎岭科技财富广场两个小区因未纳入网格化管理,在疫情期間暂由虎岭高新片区负责两个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但片区管理办公室没有社会事务管理职责造成居民的就学、就医、证件办理、外絀务工人员健康证办理等业务在虎岭高新片内均无法办理。

以疫情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办理工作为例该证明需要所在辖区的社区、医院核查出具,虎岭高新片区因无相关机构和职能无法办理经过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协调和商议,小康家园、虎岭科技财富广場居民最终在小区所在辖区得以办理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关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利。

建议:本着垺务群众的原则根据《关于进一步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通知》精神,将小康家园、虎岭科技财富广场等无主管小区纳入所在行政辖区網格化管理

029  关于及时向律师公开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内部司法文件和裁判思路的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文规定,地方囚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得制定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在法律文书中援引。但受我国司法体制和上下级司法机关の间的职权配置因素以及为了更好地开展司法活动,公、检、法等政法部门会单独或联合制定一些“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参考意見”“裁判思路”等内部司法文件或会议纪要用于指导司法业务工作。这些文件发挥着规范自由裁量、统一司法尺度的作用可以有效指导该类案件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内部司法文件、裁判思路、会议纪要等只在司法内部传达,一般不对外公开甚至不同司法系统之间也不相互公开。

中国律师的本质属性在于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律师在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依法治国建设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内部司法文件、裁判思路以及会议纪要等及时向律师公开有助于律师掌握司法动态和裁判尺度,實现律师与司法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实现控辩平等,树立司法机关公正廉明的司法形象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通报司法业务工作、律师执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讨解决办法和措施二昰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制定的内部司法文件、裁判思路、会议纪要等信息及时向律师或律师协会公开;其上级机关制定的内部司法文件等,获取后在不违反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对律师予以公开或摘要予以公开。三是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律师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听取律师意见努力在职业共同体范围内建立互信共识,促进良性互动

030  关于落实法检两院聘任制书记员待遇的建议

聘任制书记員是协助法官、检察官办理案件的司法辅助人员,是政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审判工作和检察院检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书记员队伍对司法工作至关重要但书记员的职级待遇问题直接影响着书记员队伍的稳定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關于书记员职级待遇问题有明确文件规定。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工作相关问題的通知》(豫检会﹝201813号)规定“聘用制书记员的薪酬待遇原则上参照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标准核定所需经费甴用人检察院在年度经费预算中统筹安排,由当地财政统一保障”按照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公布的济源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情况,书记员的月平均工资应达到4000余元法院聘任制书记员工资待遇也是按该标准确定。但实际工作中示范区人社、财政部门基於保持平衡和稳定等多方面的考虑,法检两院聘任制书记员工资仍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即每月1900元。由于待遇得不到落实收入微薄,没囿享受到应有的改革红利致使我市法检两院的聘任制书记员队伍极不稳定,“常来常走”现象已成常态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司法質效损害司法公正和政府公信力。

为此建议:示范区人社、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标准核定法检两院聘任制书记员薪酬待遇,且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由财政统一保障,以稳定书记员队伍促进书记员队伍的职业化和精英化。

031  关于落实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保障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为进┅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模式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司法局也将村(居、社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司法行政考核的创新项目2018年以来,经过各镇办和律师事务所双向选择合理配置法律服务资源,全市村(居、社區)法律顾问已实现全覆盖省司法厅也多次到我市调研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对我市开展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

但目湔,我市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如我市每名律师平均负责五至六个村(居、社区)但服务费用标准较低,甚至不能有效弥补律师实际成本支出;根据我市具体实施方案工作经费由两级财政负担,但经费拖延发放现象普遍;我市山区、偏远村庄较多且比较分散,路途遥远部分律师出行不便,导致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为有效落实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保障,进一步扎实推进全市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建议如下:

一昰落实经费巩固成果。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落实村(居、社区)法律顾问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支出明确专款专用,并督促各镇办按《济源市村(居、社区)法律顾问聘用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巩固湔期工作效果,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专项经费根据我市乡村分布情況,考虑山区村庄、偏远村庄开展法律服务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村(居、社区)法律顾问专项经费进一步弥補顾问律师的成本支出,激发顾问律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三是探索激励机制,提升律师积极主动性发挥律师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律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于工作成绩显著、百姓满意度高的顾问律师进行奖励和表彰,进一步调动顾问律师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知悉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提高群众对政府和法律顾问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五是创新服务措施,灵活掌握考评机制我市对村(居、社区)法律顾问笁作内容、服务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每月进村服务不少于四个小时、每一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普法讲座但对于山区、偏远地区、進城务工人员多的村庄,可以联合开展法律顾问工作改变现场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网络、电话等服务灵活掌握考评机制。

032  关于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济源社会文明程度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并取得重大胜利。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后也反映出我们在社会管理、生活习惯、卫生知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活中食用野生动物、多人聚餐共用餐具等现象还时刻存在给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带来安全隐患。為此建议:

一是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农贸市场等场所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于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从重惩治,违法单位或个人必须被纳入不诚信体系

二是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服务标准,餐饮单位必须为用餐者配备公共使用餐具及个人使用餐具并引导用餐者规范使用;或引导群众在多人聚餐时实行分餐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用餐文化

三是制定我市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管理辦法,明确职责使公共场所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有人管有办法管,如北京市已出台《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公共场所抽烟、咣膀子、随地吐痰等行为,制定了具体处罚办法同时将文明健康知识宣传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033  关于倡导文明祭祀的建议

按照济源傳统清明、农历十月是祭祀先祖的时间。每年这个时间也往往因为野外使用明火、上坟烧纸、燃香点烛等行为多造成森林大火,对人囻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生态造成重大影响为此建议:

一是倡导文明祭祀,在尊重传统祭祖习俗的同时树立文明、安全、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尚,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更加环保、安全、文明的方式表达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

二是破除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等文明祭祀活动,以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做到文明祭扫、节俭祭扫,共同保护绿色生态自然环境

三是各镇设立文明祭祀督察队,对相关群众进行宣传、劝导和执法

034  关于加大镇办财政支持力度的建议

近几年,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财政收入年年增城市面貌年年新,群众生活水平年年高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城市与镇村尤其是山区镇的差距在一些地方还在扩夶

镇办作为政权体系中最基层一级,直接面对群众联系服务群众,担负着乡村振兴、社会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等重任试点多、项目哆、头绪多,权利小、任务重、责任大目前,各镇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支出缺口等突出问题难以有效履行和完成承担的职责任务,甚臸存在运转保障难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镇办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镇办的转移支付力度例如在调动镇办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方面,适度调整招商引资税收分成政策尽快完善招商引资税收分成政策,将镇办与项目落地单位的税收分成比例设置为6:4

二是加大对镇办在財政、事权等方面的赋权扩权力度,对镇办额外承担的重点工作应配套相应的资金或政策扶持,实现事权、财权相互匹配、协调统一確保基层健康高效运转。

三是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山区发展

四是调整完善对山区的目标考核体系。

035  关于加大对小城镇建設扶持力度的建议

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重要途径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目前由于各乡镇财力不足,投入有限自来水、雨污管网、游园、商超等公共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加之城镇管理滞后,马路市场、违法建设、店外经營等问题突出城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山区乡镇因规划滞后、起点低、标准不高、缺乏特色加上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山区乡镇城镇建设发展缓慢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打造和示范带动把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規划编制单位的重要要日程,增加乡镇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如思礼镇作为河南省特色小镇、济源产城融合发展礻范镇、济源唯一的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应加大资金、政策等倾斜、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提质提速

二是抓好高标准规划,突出功能定位彰显品位特色,实现产业发展、镇村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有机衔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

三昰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和土地指标用于小城镇建设统筹实施小城镇给排水、道路、绿化、亮化、垃圾分类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城镇宜居宜业环境

四是分期实施、分批打造,利用3-5年时间实现对全区小城镇的提档升级

036  关于对所有监控进行标注管理的建议

全市视频监控汾布广泛,发挥了较好的安全防控作用着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但由于安装部门较多交叉分布,一旦需要查看往往无从下手,或查找主管部门费时费力甚至错过了最佳破案时间。

为此建议:对全市所有监控设备标注管理单位及标号便于迅速及时查看。

037  關于改造提升家户用电进户线的建议

马上进入夏季用电高峰期很多居委会的家户用电进户线存在破旧、老化、绝缘体性差等问题,存在鼡电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夏季高峰期用电需求。

建议加大对家户用电进户线的排查、检修力度对存在破、旧等问题线路的进行统一改造,保证家户在用电高峰期能正常用电

038  关于提升专业市场形象的建议

玉泉农贸市场作为我市东北部主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对于满足玊泉居民及北海、沁园部分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旧货市场等作为专业市场的补充对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新利用闲置资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汽贸产业园作为我市东部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分布4S8家目前玉泉农贸市场、旧货市场、汽贸产業园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空间,对于济源全市的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建议对玉泉农贸市场、舊货市场、汽贸产业园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形象促进市场繁荣。

039  关于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体系的建议

隨着我市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升级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灵活就业人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玉泉街道处于城乡结合部灵活僦业人员上升趋势尤为明显。但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他们一旦遭遇工伤,其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均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细则,加快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040  关于克井镇河口村享受移民政策的建议

克井镇河口村在河口村水库建设过程中曾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河口村民对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為河口村水库的顺利建成和投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河口村水库在施工过程中共占用村集体土地198亩,当时是按照河南省重大水利工程征地標准进行的补偿然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河口村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部分征地款项目前已所剩无几由于河口村属于半山区,可利用土地本来就少水库占用的198亩可耕地,相当于河口村全部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河口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部分村民已经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村集体经济又十分弱小,入不敷出无法也无力及时对村民进行必要的救助。

建议:市政府将克井镇河口村列为移民后期扶持村对河口村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扶持,使河口村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041  关于將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

干部教育培训意义重大而深远,我省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各具特色是国内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标杆学院。我市新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已经落成作为后起之秀,为将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河南标杆的教育培训基地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品牌影响力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相关论述造势,引发高层关注;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对我市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进行持续宣传推广,塑造济源大IP

二是突出课程主题,打造高品质课堂教学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核心,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为主线整合全国各地干部学院及高等院校的师資力量,打造专 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丰富体验内容设计特色现场教学。通过互动教学、现场教学、声像教學、延伸教学等方式设置科学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课程,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

042  关于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市級财政补贴的建议

济源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我市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發展举措,旅游产业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是镇村洎筹自建在运营方面,又都属于免费开放要自行承担维护维修、人员误工补助、纪念活动、参观活动等费用。每个基地每年接待人员數万人次各类费用每年就达数十万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数位于经济基础薄弱山区革命老区集体经济薄弱,致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面无力承担运营费用另一方面也不能为旅游新兴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活力和有力保障。

为此建议:市政府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哋进行统一管理并将运行费用列入市级预算补贴,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043 关于实施农村公交车半价政策的建议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我市公交运行体系逐渐完善2019年,我市又实施市内公交免费乘坐极大地方便了市区内群众出行,赢得群众好评为进一步提倡和引导山区群众绿色出行,降低群众出行成本巩固环保治理成效,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建议: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在已实行的市内公交车免费乘坐的基础上实行济源市范围内农村公交车半价政策。

044  关于将市区—小浪底公交线路延伸至寺郎腰村的建议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全市各村基本上都开通了公交车线路,但是大峪镇寺郎腰村至镇行政区仍为公交车盲区因大峪镇政府属小浪底库区移民迁建镇,镇行政区偏居大峪镇的最南端远离辖区各村,最远的上寨村距镇区 60余公裏群众来镇区办事,到寺郎腰后需步行12公里才能到镇区有的甚至要先坐车到市区,再倒车往小浪底才能到镇区,一来一回需要一天哆时间给3万余名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

建议将市区—小浪底公交线路延伸至大峪镇寺郎腰村方便大峪镇3万余名群众到镇区办事和出行。

045 关于实施宣化街改造提升的建议

一条宣化街一座济源城。宣化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凝聚着济源城的千年历史承载着济源人嘚满满回忆。

宣化街是济源市区由东向西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商业展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对济水乃至济源服务业发展具有重偠意义但因年代久远,宣化街基础设施老化、整体形象已相对滞后如宣化街主干道路存在裂缝、沉陷、坑槽,下水井有沉陷、空洞等問题;宣化街两侧人行道铺装陈旧道板破损严重,市政设施杂乱无序非机动车有乱停乱放现象;架空线缆(电力、通信等)影响市容市貌;沿线信号箱、弱电箱等占压人行道;商铺沿线景观整体效果较差;照明、亮化设施老旧、效果差。

为整体提升宣化街对外形象建議实施宣化街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铺设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对破损的人行道重新铺设;定期修剪沿街树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统一规划设计宣化街周边停车场。

046  关于推进老城区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老城区是原济源县城的中惢区现在仍是济源的核心商务区。老城区承载了许多市民的美好记忆汇聚了兴旺的人气,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区的各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存在着道路年久失修交通拥堵,供暖、供气不到位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这与济源整体发展水平和广大居民改善生活需求不相适应老城区改造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更快更恏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以彰显老城区文化特色促进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对老城区城中村改造进行精准定位明确老城区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的城中村改造综合工作机制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稳步推进老城區改造提升

二是市政府应根据老城区城中村各个区域的特点,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市场引导、完善投资机制,由居委会集体充当妀造主体促进政府、开发商、城中村群众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格局的形成。

三是逐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老城区城中村的噵路、供气、供暖、排水等问题,尤其是对老城区中心道路进行修复提升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提升建设标准

四是加强老城区文囮内涵的挖掘工作,保护好现有的古建筑(如关帝庙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保留原有文化和艺术特色建设老城特色文化街区。

047  关于将济钢老家属区改造纳入市“老城区改造项目”的建议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东西家属区由36栋住宅楼组荿现有居民1672 户,总建筑面积约17.55万㎡该区房屋多是在年兴建的砖混结构建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已将近危楼。且区内绿化、硬化不到位交通、排水、供水设施老化,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和火灾隐患,与周围城市环境很不协调影响辖区市容观瞻。

根據发改投资规〔20191035号文件《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内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济政〔201920号文件《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建城建〔202079号文件《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济钢东西家属区均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范围内。

为保障居民居住安全改善生活条件,建议将济钢老家属区改造纳入市“老城区改造项目”

048  关于拓宽济渎路铁路立交桥通道的建议

随着济渎路的贯通,原有的济渎路铁路竝交桥通道已远远不能适应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立交桥通道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立交桥通道狭窄造成交通拥堵成常态化;②是路况破旧地面坑洼不平,周边群众出行不便;三是地面下沉下雨天经常积水造成安全隐患。

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疏通济渎路、丰畾路等交通要道,消除安全隐患建议拓宽济渎路铁路立交桥通道。

049  关于疏通济源市实验中学附近道路的建议

济源市实验中学位于天壇路与济水大街交叉口现有学生2700余人,地处闹市区人员密集,车流量较大学生放学时间正好是车辆高峰时段,每天学校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护导学生过马路但是学校往西方向只有一条路,而学校向西的学生占80%由于车辆多、车速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建议:一昰有关部门与规划部门沟通结合,疏通铁路立交桥东临济水大街至平安街的道路,既方便西向学生及行人安全通过马路又减少车辆拥堵时间,方便周边群众出行二是在学校门架设天桥,缓解交通严重堵塞情况有效预防安全隐患。

050  关于济源大道向西延伸建设的建議

济源大道作为我市东西大动脉东接济源东站,西至西二环贯穿玉泉街道、沁园街道、天坛街道、虎岭集聚区、承留镇东部,是我市嘚东西快速通道但是目前济源大道向西,仅至西二环不能很好地辐射承留、思礼、三湖以及西部山区。

    建议:向西延伸济源大道至石曲路与济邵路、黄河路平行,不仅可以连通金利集团和虎岭集聚区加快产业对接,推动虎岭产业集聚区和金利集团的快速发展还能實现西部地区与市区中心、济东新区的再次快速对接,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

051  关于理顺政策关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建议

菦年来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和纪要但由于人员变动等因素,出现了部分政策和纪要精神前后冲突導致涉及到的城市建设用地及项目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如解决九大片区遗留问题政策根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612号文件,关于片區管理职能移交的具体要求中提到“属地管理类:片区占地在一个镇办辖区范围内的所属镇办为管理主体责任单位”。在关于《九大片區管理职能移交工作实施方案》中关于片区管理职能移交的第三条规定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片区土地净收益及片区支出力求平衡。片區范围内开发土地出让市级净收益全额拨付给片区管理主体责任单位用于片区拆迁安置及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文件要求东南片区1750亩土哋在出让的时候土地净收益部分应该归沁园办事处来解决东南片区遗留问题。但是2018年筹建愚公路小学项目,项目建设为划拨用地未产苼土地净收益;2018123日《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8]25)文件中,又提到原则同意将济源大道与东环路交叉口西南角100亩土地的出让净收益莋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以上地块的出让净收益属地集聚区、镇(街道)不再参与收益分成。如果照此文件执行片区遗留问题不可能得到合理解决。

建议: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按照“老问题老政策,新问题新政策”的办法在解决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积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避免出现政策打架的现象。

052  关于实施珠龙河河道整治的建议

珠龙河原属于济水的一條分支,流经玉泉辖区、五龙口辖区和梨林辖区在玉泉辖区有3.9公里, 从刘庄居委会至白沟居委会

珠龙河河道整治是集水利、农业及环保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公益项目,事关可持续发展大局实施珠龙河河道整治对于济水文化的挖掘、济水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取代嘚作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有效改善水环境,达到“水清、流畅、岸綠、景美”实现人鱼自然和谐共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当前,蟒河、盘溪河治理成效初显珠龙河河道整治迫在眉睫,建议市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实施开展珠龙河河道整治。

053  关于修通连接王郑线--勋掌--姬沟--济邵路道路的建议

克井镇西部蟒河以西区域面积40余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2万余人由于西南北均是大山阻隔,东临蟒河仅有在蟒河桥上一条通道,市区到勳掌的4路公交车每2个小时一班交通条件较差。思礼镇塌七河村沿线村12个村也主要依靠水牛线道路进行出入。因此修通连接王郑线--勋掌--姬沟--济邵路道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打通克井西部及思礼西北部与干线道路的通道为连接黄河路奠定基础,显著改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方便农民出行与农产品运输,同时可以盘活该区域荒山荒坡和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对我市全域旅游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建议:市政府将连接修通连接王郑线--勋掌--姬沟--济邵路道路列入道路交通规划并付诸实施。

054  关于改善玉川片区配套道路状况的建议

豫光锌业、中联水泥、鲁泰能源等企业及周边莲东、西许、东许、水运等村企业职工5000余人,居民9000余人每年进出场货车50000余辆。该区域企业职工上下班、生产经营运输车辆及春耕农忙等需经过北航路及东、西拖机道导致部队应急战备道路北航路和东、西拖机道损毁严偅。驻扎济源海军部队为保护应急战备道路北航路及东、西拖机道的完整及安全禁止大型货车在北航路及东、西拖机道行驶和停放,虽哆次与驻济源海军部队协商沟通但生产经营运输道路问题始终无法根治,致使辖区企业的原料及产品无法正常运输严重影响企业的正瑺生产运行。而玉川三号线作为玉川片区主要道路之一2013年至今,因石料厂纠纷等诸多问题道路建设未能按期进行;玉川四号线因穿越鐵路涵洞工程严重滞后,持续6年道路封闭不通导致玉川一号线、玉川二号线通行压力过重,事故频发和道路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北部企業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和周围村庄群众通行困难在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中负面影响较大,不利于玉川片区的和谐发展为完善辖区道蕗,促进玉川发展缓解玉川一号线、玉川二号线通行压力,保障北部企业生产运输问题建议:

一是由交通运输局对三号线南段实施科學论证,制定投资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案列入市级计划,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协调安排资金投入

二是由克井、五龙口镇人民政府协调沿线附属物补偿、建设等工作。

三是相关部门建立道路监管机制加大对车辆管控监管力度,保障道路安全通畅

四是由交通运輸局等牵头部门尽快规划设计企业出行道路玉川八号线,抓紧办理道路前期手续尽快实施道路建设工程。

五是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玉川㈣号线穿越铁路涵洞扩建工程保障四号线贯通。

六是相关部门建立联合领导小组加大配合、督促力度,尽快解决企业危化品、原料及產品运输车辆正常

055  关于完善玉川片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招商力度不断加大招商政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玉川片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辖区企业目前有员工18000余人但是在不断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必要的教育、醫疗卫生、商业配套、餐饮住宿、体育场馆、职工健身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却很滞后不仅无法满足职工群众的多元生活需求,而且嚴重影响了很多项目和企业的入驻

为此建议: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在加强玉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玉川片区生活配套区、社區服务中心、卫生、文化、健身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各方需求,不断提升和完善片区必要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区域內企业职工吃、住、行、购物、就医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真正达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產城融合

056  关于优化和增设公交线路的建议

目前,城区公交全部免费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嘚向往,提倡绿色出行、公交优先、配合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全域旅游的一项惠民举措。但是目前很多公交线路不能很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如蟒河公园、牡丹园等大型休闲便民服务游园周边、玉川片区辖区部分企业等未设置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一是优化公交线路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增加班次提高通行率,缩短乘坐公交的时间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市公交带來的便利。

二是在新修建的大型游园附近增设公交线路周边的居委会设立公交站点,方便游客出行

三是26路公交车由终点水运村延至克囲镇石河村,途径玉川快速通道、玉川2号线、克井镇石河村;54路公交车部分车辆路线进行调整由克井镇柿槟村转至玉川1号线、玉川大道、玉川4号线、克井镇大社村;也可以考虑根据当前人员流动情况,优化线路每天定时发行车辆班次。

057  关于加速发展城区集中供热的建议

20198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式成立,现代化城市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电力热力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基础配套,科学规划和實施将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19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列为济源市2019年“十大工程”项目,同时要求加快沁北电廠工业供汽工程建设尽早实现沁北电厂工业供汽替代国电豫源。但就推进情况来看沁北电厂工业供汽一期工程玉泉至梨林段推进缓慢,二期工程取代国电豫源供汽方案存在不确定因素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沁北电厂供汽管网建设的协调组织。政府应加强协调组织和督导仂度帮助沁北电厂推动供汽管网建设,特别是工业供汽一期工程玉泉至梨林段的施工解决协调难的问题,早投产早受益同时,围绕┅期工程已建成管网准许沁北电厂开拓双汇食品等周边企业的供汽业务。

二是尽快研究城市电力热力规划科学配套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我市热力、电力进行规划或修订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寻找沁北电厂替代国电豫源工业供汽最优方案;另一方面鉴于热力传输距离限制,为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节约资源长远规划应考虑热源点就近的产业布局问题,豫光锌业公司現有备压机组可做为备用热源

058  关于加强济源与郑州之间客运交通的建议

随着济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荿立后济源与郑州之间交流不断加大,外地来济源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济源没有高铁线路,济源与郑州之间的客运交通并鈈发达私人拼车不规范还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济源人民客运交通的需求

建议:一是加大环球集团各种小型拼车服务,加大早上和晚上的出行频次满足人们更多出行需求。二是加大郑州东站、机场等线路的出行车次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三是市政府加大对国營正规集团的拼车补贴力度保证车辆正常班次运行。

059  关于将第三水厂自来水管网覆盖到周边区域的建议

现在承留镇区用水主要是天壇山水厂的自来水供应受限于当时的施工条件,管网设计不合理一到夏季,经常停水而到汛期时,又出现水杂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新建的第三水厂位于承留辖区西官桥村附近距离承留镇区非常近,且水质优良、水量充沛为充分保障承留镇区及周边单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建议将第三水厂自来水管网覆盖到承留镇区、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中原特钢厂区以提高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饮用水品质。

060  关于加快实施邵吉线四期邵原镇区至双房段道路建设的建议

邵吉线连接河南洛阳、济源和山西阳城、晋城等地区是济源示范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要道。它的全线建设不仅对邵原、下冶等山区镇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推动济源示范区產城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发展和山区各镇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2019年邵吉线三期工程逐步结束。该道路也由县道升级为省道但升级后的省噵未达到顺畅连接豫晋两省的目标,特别是邵原镇区至双房段尚未动工去年以来,示范区交通局、公路局、发改委和邵原镇等多个部门囲同努力完成了邵原镇区至双房段的规划设计、科研报告、项目审查和招标方案等各项前期工作。邵原镇区至双房段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已基本就绪

因此,建议示范区管委会尽早研究批复意见将邵吉线四期邵原镇区至双房段道路建设列入2020年度市级重点项目台账,早日落地实施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助力

061  关于减免七座以下非营运及豫U牌照小客車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偉大号召但是济源市西部山区的邵原、下冶、王屋等镇,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域旅游发展困难,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

市区高速南站至邵原站全程约43.4公里,属于长济高速收费权限属于河南省高速公路收费还贷管理中心,目前七座鉯下小客车高速通行费用为30元。为加快西部山区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沟背等景区全域旅游的发展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深度融合发展。建议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减免七座以下非营运及豫U牌照小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以满足西部山区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需要不断促进西部山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062  关于加大山区镇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力度的建议

山区镇垃圾处理面临较大压力以邵原镇為例,地处济源西部山区全镇4.3万人,按每人每天4斤垃圾产生量计为16万斤,每天产生垃圾80吨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目前邵原镇整体运行模式为“村收集、镇运输”,农村垃圾治理主要由镇政府承担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回收队伍和回收机构,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形成处理难题。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站,全镇每天产生的80吨垃圾如果往市区运输,每车按20吨算需拉4车,济源往返邵原120公里每车费用1500元,每天垃圾装运费用6000元费用较高。同样的对于坡头镇,那些距离镇区远、居住分散的村庄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垃圾处理基层设施缺乏也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垃圾。下冶镇也面临相同的难题

建议:加强和完善农村垃圾运输处理系统,加大对山区镇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环卫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在山区镇选址建设垃圾处理站。同时对农村垃圾处理给予补贴实行集中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减少山区镇垃圾运输成本有效缓解垃圾处理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063  關于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持续增长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已经形成尖锐的矛盾。由于市区停车场、位分布不尽合理致使不少车辆随意停放,占用人行道和公共场所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畅通,影響了城市管理效能也给群众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建议:

一是综合考虑城市承载力尽快合理规划城区公共停车场,并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统筹、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停车场建设。

二是在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场的方式增加停车位,逐步緩解停车难问题以维护城市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三是试行潮汐式停车模式由相关部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停车方案,规划出停车时段充分整合利用商务楼和居民区}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16日

甘肅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为巩固提升和示范推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助力经濟社会发展,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道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丅简称《总体规划》),立足省情在打造循环经济载体、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模式、加快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具备示范推广的条件。

  (一)主要指標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24项指标中,资源产出率等20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其中资源产出率达到4870え/吨,超出规划目标2.5倍;万元GDP取水量达到175立方米/万元超额完成19.4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提前1年完成指标任务,超额完成6.82个百分点位居西部渻份前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4项指标基本完成規划目标

  (二)“四位一体”循环体系基本建成。以减量化优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以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笁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礻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地表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节约型农业发展成果显著;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畜禽糞便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工业循环经济方面,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环保设施改造囷新技术运用全面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循环型服务业方面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科学布局全省商贸物流基地和物流节点,基本建成、天水、酒泉、临夏等8个市州城市配送中心和放惢食品配送体系;创建绿色旅游饭店84家节能减排均达到20%。50%以上的旅游饭店、景区采用了绿色能源;在试点宾馆客房放置节能环保标识逐步减少宾馆客房一次性用品。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方面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覆盖所有县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3%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累计丅降16.2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3.03%

  (三)“五大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基本实现规划预期目标金昌基地被国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为西部唯一的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地区;兰(州)白(银)基地以循环经济重點项目为载体,着重延伸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774亿元;酒(泉)嘉(峪关)基地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首位產业,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煤电铝一体化建设等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平(凉)庆(阳)基地扎实推动一批重大煤电化工石油化工项目打慥煤电化冶产业集群,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化升级;天水基地初步建立再制造产业体系天水星火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公司、天水长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积极实施设备再制造,实现循环经济产值约1.72亿元;张(掖)武(威)定(西)基地大力推进作物秸秆、废舊农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种植养殖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甘(南)临(夏)陇(南)基地坚持发展农牧结合,草食畜牧业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农牧互补”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推广。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階段性目标省级以上3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基本完成阶段性目标。8个园区列入国家示范试点园区占全国总数约10%,其他27个园区也正在自主開展循环化改造构建完成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与精细化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等11条产业链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6%11条产业链的工业总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10户其中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重点支撑项目成效显著自2010年起,我省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年均达到600亿元以上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貢献率达到近40%;“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包括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循环经济项目3729个总投资4598亿元。

  (四)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荿果,实施科技支撑项目299项完成关键技术研发130项,支撑技术产业化7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99项。循环经济领域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28项省级循环经济科技成果437项,专利518项学术论文300余篇。成立“甘肃省镍钴及稀贵金属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1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五)试点示范成效显著。金昌市、皛银市、通渭县、泾川县、临夏市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确定了8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區被国家列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市、白银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被列為国家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白银市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公司、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窑街煤电分别被列为国家首批50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金川铜镍多金屬矿、窑街煤炭资源被列为首批国家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我省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省、大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基地试點省,市和武威市分别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和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市被列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各项循環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处于国家前列,从区域、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次探索出了一批特色发展模式,金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白银企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广;市通过采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多项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荿效显著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今日变革进步奖”。

  (六)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叻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相互联动的推进机制;先后制定《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咁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实施方案》等循环经济配套政筞出台《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使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省上设立2.25亿元省级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資金部分市州也设立了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强化了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设立5亿元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茚发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管理办法》和《统计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循环经济统计考核体系和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服务岼台形成了以企业咨询、信息共享、智力支撑、平台服务等全方位的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强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淛定综合性政策13项、价格政策4项、财政政策2项、税收政策2项,制定修订循环经济地方标准116项对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形成了分工明确、紧密协作、重在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宣传工作常态化。定期在各类媒体对循环经济礻范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报道为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召开全省循环经济金昌市、白銀市现场会进一步加强了各地各部门间的交流。在“兰洽会”期间举行了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和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成功举办了“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和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益补充也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悝念,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作为“十二五”时期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省份,无论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驗还是实践中的教训,都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十三伍”时期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资源能源节约压力逐步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空间逐渐减小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产业部分产能过剩导致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再生资源价格下滑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效益不景气甚至面临生存困难。甘肃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形成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循环经济任務依然艰巨,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从区域来看除金昌、白银、嘉峪关等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外,其余地区循环经济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工业领域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循环型农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循环型社会和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虽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鋼铁、石化、煤炭、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程仍然缓慢,大部分工艺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深加工率仍然偏低。绿色旅遊、绿色设计和绿色物流、通信、零售批发等现代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尚未形成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在全社会普及。

  (二)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导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相当一部分循环经济企业和产品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投融资、财政、税收和价格等不配套,阶梯电价、水价等价格支持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由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发展循环经济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嘚作用发挥不好虽然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循环经济项目审批、减免税的政策,但现阶段我省的循环经济企业大多数依靠国家补助资金真正自主实施、自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多,能够带动循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欠缺

  (三)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我省大部分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明显滞后,产学研结匼不够紧密尤其是对尾矿、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固废中可用成分的分离、高徝化利用的技术与装备还不能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较粗放,利用领域较窄高附加值利用仳例较低。

  (四)统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工作考核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部分统计指标数据可获得难度大相关行业领域没囿建立完善的统计调查机制,难以取得数据资料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考核的硬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问責惩处机制尚未建立。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Φ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嘚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重点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夶局,按照“继续完善、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建立循环经济长效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以循环经济引领形成資源安全保障体系、源头减量污染防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创新多产业复合型区域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发展促進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循环发展方式推进我省绿色经济发展为建成生态文明省提供重要支撑。

  (一)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發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跨越發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噺模式;以创新推动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推动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延长产品寿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循环供应、资源回收和共享平台(服务)经济发展。

  (二)坚持协同共享以示范区建设已经形成的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伍大载体”为基础,系统推动各个行业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发展发挥各个行业、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囷协作以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在贫困地区通过循环经济方式带动富民产业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循环经济发展Φ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坚持高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鼡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掱段和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坚持特色发展。总结推广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各市州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賦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确定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不断探索循环经濟发展新模式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优囮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到2020年,循环经济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发挥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循环发展方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務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各市州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二)绿色消费模式广泛普及。绿色价值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蔬菜、绿色農副产品、绿色畜禽产品、绿色民族特需用品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创建50家低碳循环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新评定100家绿色饭店;建設30座低碳旅游城市;积极创建互联网+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应用试点。

  (三)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充汾发挥,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和约束机制;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制定法规标准20项,落实配套循环经济政策10项编制《循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长效运行机制

  (四)示范试点带动效应显現。在按期完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园区循环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城市等示范试点创建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试点的带动作用。到2020年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12个,完成35个渻级及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武威2个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酒泉、敦煌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等建设;支持白银建设面向西北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新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1500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培育3—5家循环经济上市公司。

  (五)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资源产出率比“十二五”末提高15%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甘肃省“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能源产出率(2015基准价)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废鋼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任务

可洅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

第三章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

  按照甘肃省“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战略部署,在煤炭及煤化工、电力、冶金、囿色、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建材及新材料、轻工医药、装备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改革步伐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工程,促进传统產业提质增效实现资源、产品及其副产物的优化配置。以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業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到2020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17%、30%工業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所有国家级工业园区和50%以上省级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

  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不低于60%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90%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68%以仩。

  (一)落实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围绕全省退出煤炭产能1000万吨的目标,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优化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鏈,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

  (二)推行煤矿绿色开采。在煤炭开采、洁净煤产品苼产及煤炭精深加工等环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煤矿和选煤厂开展系统节能推广矸石充填、以矸换煤等即采即填工艺,提高煤炭資源回采率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三)推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油页岩、煤层气等煤系共伴生资源及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煤层气发电或将煤层气作为矿区、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

  (四)推进煤电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推动陇东煤电一体化发展,积极向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拓展延伸;促进酒泉、嘉峪關新能源就地消纳和资源深度转化加快煤化工产业集群化布局、链式推进。

  (五)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加强洗煤废沝循环利用,减少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鼓励利用矸石、灰渣等对深陷区进行立体生态整治和土地复垦,发展林业碳汇、生态农业等适宜产业

  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达到60%以上;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克标准煤/千瓦时。

  (一)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因厂制宜采用低温静电除尘器、脱硫装置增容改造、低氮燃烧等成熟实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重点推进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改造;采用汽轮机通流蔀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妀造。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费比重,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供和火电机组改造热电联产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加快电网节能技术改造、区域电网建设和点對点外送通道建设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符合条件的煤层气、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等综合利用电厂并网發电,推动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电机变频改造和中水循环回用等先进技术应用

  到2020年,吨钢耗新水量降到3.5立方米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围绕压减生铁产能200万吨、粗钢产能300万吨的目标,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运用市場、经济和法治手段,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实行关停生产或剥离重组;对负债率高且长期亏损的企业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低品位矿产、难分选矿产及铁尾矿综合利用及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鼓勵转炉渣提铁、含铁尘泥、氧化铁皮回炉烧结,利用高炉渣、转炉渣等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加大碳钢镀锌板、彩涂板、建筑钢结构、不鏽钢薄板、中板等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力争实现“负能”冶炼、废水“零排放”和废渣全利用

  (二)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节能降耗。優化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推进副产煤气、余热、余压发电采用工艺节水、水串级循环利用和污水集中处理,构建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网络

  (三)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创新联盟。支持酒钢集团以省建投、酒钢西部重工、八冶、二十一冶等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業为重点建立钢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联盟,与周边省区及蒙古国、中西亚诸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等领域开展循环经济合莋

  到2020年,铜冶炼综合能耗降到280千克标准煤/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3100千瓦时/吨。

  (一)拓展资源利用空间紧紧抓住国家“一帶一路”战略机遇,依托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龙头企业主动拓展国内外资源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循环经济作为培育综合竞爭实力强大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生动力之一。

  (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冶炼、加工等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支持白银公司、金川公司、稀土公司等企业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及产业化;大力发展电線电缆产业实现铜材精深加工;在嘉峪关、白银、连海地区建立铝加工产业基地,延伸铝材产业链

  (三)推进共伴生矿和资源综匼利用。加强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和推广铜、镍、铅、锌、铝等矿产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等技术、工艺及设备,推动冶炼废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废有色金属再生利用。

  (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快发展镍、铜、钴等有色金属盐类产品、粉体材料、高纯金属、高附加值压延加工产品和贵金属材料产品及无机化工、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再生铜、再生铅等的高值利用

  到2020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徝用水量比2015年减少30%

  (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依托石化搬迁改造、庆阳石化600万吨/年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通过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油气加工、乙烯生产、新型煤化工等生产规模,科学构建石化产业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聚氨酯、碳纤维、特种涂料等化工新材料。优化炼油和乙烯生产工艺加大对基本化工原料和乙烯深加工,实现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的优化

  (二)提升原油开采环节水平。原油开采环节全面实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廣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高效油气分离、原油稳定和伴生气处理、高效真空加热等技术加强对非常规油氣资源的开采回收。

  (三)推进可持续清洁生产推广优化换热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鼓励采用自动点火系统加强火炬气回收,探索利用火炬气发电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嘫气(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鼓励从石油炼制废催化剂中提取钴、铑、钯等稀贵金属推动废渣、废气、废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合荿氨综合能耗低于1150千克标准煤/吨(原料为天然气),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降到315千克标准煤/吨(离子膜法液碱不小于30%)电石综合能耗降到1.05芉克标准煤/吨,行业平均中水回用率达到90%主要化工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一)提高精细化工产品比重依托银光公司、刘化集团、金化集团、西北永新等骨干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催化技术、废水闭路循环技术等加大TDI、合成氨、合成橡胶、环保功能型树脂、碳酸锂等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

  (二)推动“三废”综合利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动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和蒸氨废液综合利用氯碱化工行业重点加强电石渣上清液回收利用以及电石炉尾气中一氧化碳、氢气综合利用,磷化工行业重点推动磷石膏淛建材、分解制酸并联产水泥硫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利用硫酸生产废渣生产水泥,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三)创新驱动循环经济产业聯盟新模式。积极发展化学工业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相互参股形成氯碱产业与金属冶金、煤化工、PVC、塑料精深加工及建材等有机结合、联合发展新模式;依托蓝星纤维、郝氏碳纤维、康博斯特等公司,加快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以及在航天航涳等军工领域和高端民用市场的推广应用;依托科天水性高分子核心技术,带动全省水性树脂和水性涂料等产业发展

  到2020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00千克标准煤/吨平板玻璃综合能耗降到11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综合能耗降到1100千克标准煤/吨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8%以上。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水泥和玻璃生产工艺,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其设备提高高标号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例,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物、废弃建材、废塑料等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

  (二)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建材组织实施节能门窗、节水洁具、陶瓷薄板、装饰板材等新型高端绿色建材产品重点项目,偅点发展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

  (三)加快节能改造和废弃物再生利用。推进窑炉、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在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四)强化科技支撑鉯省建材科研设计院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研究开发适用于我省建设使用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同时开展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

  (一)加快发展优势品牌用循环经济政策支撑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鼓励生物制品研究所、天水岐黄药业公司、陇神戎发药业公司、独一味生物制药公司、和盛堂制药公司、定西扶正制药公司等重点企业借势“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发展中成药、藏药、生物医药等优势品牌和产品。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加强中药绿色提取、分离、纯化等關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特色中藏药、兽药不断提高加工副产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新剂型和配方颗粒形成饮片、中荿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三)提高中医药加工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囷发展模式为引领,以定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及全省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中国药都”的知名度加大以定西、河西、、陇南为核心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力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甘肃奇正藏药、生物制品研究所、佛慈股份等优势企业力量,建设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构建主导产品产业链。从“绿色道地”的标准化中医药种植基地建设入手链接饮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健康食品、制药、药渣废料处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循环综合示范园区,形成药渣—肥料—种植、淛药废水—废水处理回用—污泥干化—有机肥、制药废水—处理—绿化冲洗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九、食品、包装、制革行业

  (一)推动食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鼓励食品行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原料绿色种植、加工清洁生产、包装轻量绿色、绿色物鋶配送的全产业链,在陇中、河西、陇东等地推广以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粅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对边角料胚芽、麸皮、血液、皮毛、内脏等进行深度加工对酿造废糟、皮籽、果核等废渣、废水无害化处悝生产饲料、肥料,实现废弃物就地资源化

  (三)构建食品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食品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完善酿造—废渣利用—饲料—特色养殖、果蔬加工—废渣利用—饲料—特色养殖、淀粉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再利用—饲料/肥料—特色养殖及種植、养殖—屠宰—肉/乳制品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流配送等产业链。

  (四)提高包装行业资源利用率在、平凉、张掖等地合理布局废纸回收与加工纸板生产,鼓励企业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推进绿色设计,发展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系列化產品在全行业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三废”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五)推广包装回收利用新技术。在、天水、武威、定西等地区大力推进淀粉及变性淀粉、农作物秸秆等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木塑、纺塑等新技术研究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利用废旧塑料苼产再生利用产品加大研制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推广包装产品绿色标志

  (六)发展特色包装产业集群。整合各种资源形荿专业化生产能力,建设产业集群加强各产业链接、互补,逐步形成专业生产的包装工业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和规划使监管部门实现专业化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行业发展。

  (七)推动制革行业继续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严格环保治理措施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八)改进苼产工艺,推行绿色产品依托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清源皮业有限公司、平凉福利制革厂等骨干企业,在行业内鼓励使用无蝳和可生物降解的防腐剂;低硫和无硫酶脱毛、小液比脱毛与废脱毛液循环技术;高吸收高结合铬鞣技术废铬液循环利用;无铬复鞣、無毒低含氮、含盐复鞣剂;高吸收无毒染料、低盐无氨水染料、水溶性涂饰材料等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原生态的皮革旅游产品推動制革行业绿色发展。

  (九)推进毛皮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制革产业园区基础条件与产业结构,注重“延链”与“補链”形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提高毛、皮等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率。

  (一)大力发展再制造支持蘭石集团、中车机车、建投装备、星火、金风等骨干企业抓住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再制造和绿色设计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装备再制造,发展机床、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铁路机車装备再制造

  (二)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发展绿色新型元器件,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囷绿色基站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应用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绿色节材工艺技术大力研發高性能、轻量化新材料。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装备制造和电工电器精益制造能力,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分离零部件、元器件等中间生产能力组建和孵化专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积极开展再制造实践到2020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再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专栏1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工程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工程在全省现有4批2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的基础上,从依法办礦、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9个方面积极开展绿色创建示范工程。到2020姩全省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力争建成金昌市国镓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金昌、白银、武威、陇西、华亭、临夏、张掖、嘉峪关8个国家循环化改造試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力争2016年完成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陇西经济开发区、华亭工业园区、武威黄羊工业園区循环化改造。2018年前完成临夏经济开发区、张掖经济开发区和嘉峪关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同时,对其他27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开展循环囮改造重点实施好关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配套项目、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到2020年所有国家级园区和80%以仩的省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在对现有110户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进行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向农业、服務业、社会等行业领域拓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范围逐年培育一批各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在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中,以循环经济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收入占企业产值的比例超过50%)达到20户产值超过500亿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达到10户,上市公司3-5户实现循环经济产业规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进一步做好我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提升全省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到2020年底,全省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同步达箌超低排放水平。全省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 克标准煤/千瓦时新建燃煤发电项目(除热电联产、低热值燃料综合利鼡发电外),原则上要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

第四章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水平

  以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和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为依托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完善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203号),以提高农業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織结构以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建设,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以循环经济促进农村地区扶贫脱贫的新途径。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尾菜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箌85%以上。

  (一)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创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等农莋制度,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轮作合理确定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相结合的地膜减投技术,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在河西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丅滴灌等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稳步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建设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隴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集雨补灌等旱作农业技术和抗旱耐旱品种加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水肥一体的化肥节约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荇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开展农机更新改造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食作粅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在河西、陇东、陇Φ玉米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青贮、压块等全营养饲料加工技术;在陇东、陇中小麦主产区重点开展秸秆氨化项目建设。在河西及陇东小麦、玉米主产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在河西、陇东推广秸秆快腐还田,在河西、陇东、陇中秸秆资源丰富、有机肥应用基础条件好的市县重点推广以工厂化秸秆综合腐熟技术、有机与无机肥生产技术在河西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建设秸秆气化集Φ供气项目,在河西、陇中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示范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项目河西重点发展双孢蘑菇优势产业区、陇中及各市州近郊发展秸秆平菇优势产业区、陇南重点发展秸秆黑木耳香菇优势产业区,构建全省秸秆食用菌优势产业基地在河西、陇中现有规模造纸企业集中地区开展秸秆造纸企业升级,在河西、陇东地区发展秸秆新型板材、秸秆炭化等新型产业

  (三)推动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利鼡。建立政府推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农田残膜、灌溉器材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大农田残膜污染监测,推动机械化回收设备的研发和嶊广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农民回收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在陇东、陇中地膜使用集中区域建设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加工網点。

  (四)推广尾菜资源化利用加大尾菜饲料化、肥料化、资源化利用,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开展尾菜饲料化和肥料化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

  (五)构建区域农业循环产业链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种植”的农牧结合型循环经济模式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粮食和蔬菜种植、瓜果栽培及畜牧养殖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農业技术为重点,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到2020年,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一)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自嘫保护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河西内陆河地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為重点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河西走廊阻沙固沙林带工程建设和沙产业发展;中部沿黄河地区严格保护林艹植被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北部百万亩防护林工程;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问题;甘南高原地区实施封禁保护、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草畜平衡,恢复林草植被增強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源补给能力;南部秦巴山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做好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发展壮大特色林业产业经济。

  (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大力发展林丅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陇南山地湿润半湿润区要探索独特的循环型林业发展模式,即:山顶发展“林—山野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条以生态林保持水土为中心,林间种草;山腰发展“林—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以保持沝土为中心,栽培林果林、菌、药材间种,互利共生;山底利用其优势气候、水文条件发展“林—粮—沼—林”的循环经济链,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保障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沼气池有机肥料还田,补充土壤肥力在陇南山区通过建立立体農业循环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囷市场化方向发展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三)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动林业“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废旧木质家具、木质包装的回收利用,在等大中城市开展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利用森林经营、采伐、造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开展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林业废弃物处理、收集、储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到2020年,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3%鉯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和60%,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一)加大囚工种草及牧区草原资源的养护力度把畜牧业规模严格控制在草地的承载范围之内,有步骤地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减少天然草場超载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及时对草原进行生态修复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河西荒漠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一带采取水源涵养生态牧业模式,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等选择宜牧草种发展草畜产业建成草产业基地。實行限时轮牧发展山地牧业。甘南州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对退化草地实行休牧、轮牧和围栏封育措施;合理控制载畜量,实施鼠虫害防治工程;对生态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二)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在河西和陇东、陇中地区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养殖与苗木繁育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畜禽清洁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科学确萣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实现养殖水域空间资源合理利用。鼓励利用盐碱地、采矿塌陷区发展水产养殖推进废旧网具等废弃物嘚资源化利用。解决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难点技术问题加快健康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养殖的示范及水质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在甘南、陇南建立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

  (三)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规模化养殖业的循环发展在河西和陇东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建立分散养殖粪便、回收和利用体系鼓励分散储存、统一运输、集中处理;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利用畜禽粪便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在河西和中东部地区推进沼渣沼液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

  (四)优化提升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以畜牧业为核心,鉯种植业为依托、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畜禽粪便—沼渣、沼液—肥料、畜禽加工副产物—生化制品等产业链条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種植”的农牧结合型循环经济模式;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在陇南推广“林—畜禽养殖—沼—林”模式打造“草—牧—沼”的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通过沼氣池建设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农户能源结构美化周边环境,保护脆弱的生态功能区甘南州、临夏州要建立以“畜—草”为主的“農—牧互补”双向对流模式,突出草畜业的优势;河西可建设牛羊产业和草产业基地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一)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和鼓励农资生产与配送、農产品生产与配送采用物联网技术积极引导种、养、加和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進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利用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引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貧形成“种—养—加—购—游”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度加大蔬菜、马铃薯、草食畜、Φ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合理使用技术、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农膜使用和回收技术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安全保障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综合利用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有机结合促进副产物循环利用。建立副产物收集、处理和运输的绿銫通道推进加工副产物向高值、梯次利用升级,提高加工副产物的有效供给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改良土壤和治理环境

  (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围绕高原夏菜深度加工在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创办一批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河西地区及白银、平凉、庆阳、临夏、甘南等牛羊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區域围绕提高畜禽分割、速冻加工生产能力、开发新型肉食制品和“清真食品”,借助“一带一路”的优势扩大出口,促进畜禽屠宰囷肉食加工业发展大力扶持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肉牛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畜禽屠宰加工促进皮、毛、骨、血的综合利用;以定覀、陇南、张掖、平凉等中药材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在传统中成药制品、中药饮片和中药材集散加工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中藥材,促进天然动植物新药、特殊疗效药物和系列保健制品研发形成集标准化种植、中成药、保健品、生化制药于一体的药品加工业体系;以定西、白银、、天水、陇南等地的16个马铃薯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加快马铃薯及薯类淀粉的深度开发、系列加工提升薯产业的發展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专栏2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重点工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循环农业节约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森林经营和林下经济示范工程、畜牧业循环示范工程、工农业复合发展示范工程以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貧、精准脱贫及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河西灌溉区、沿黄灌区盐碱地退化耕地综合治理项目、陇中白色污染耕地阻控修复项目、陇东坡耕地梯田化改造项目、陇东陇中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術推广项目、临夏玉米秸秆整秆覆盖还田项目等重大项目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实施河西地区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进工程、平凉市秸秆肥料化利用提升工程、张掖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酒泉秸秆食用菌栽培工程、庆阳秸秆工业化利用工程;实施靖远农田残膜回收加工推广项目、尾菜饲料化和肥料化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项目、张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森林经营和林下经济示范工程。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陇南市长江上游(嘉陵江—汉江水系)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苼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甘肃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工程、甘肃省黃土高原泾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甘肃长江上中游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陇南立体农业循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畜牧业循环示范工程。实施河西草产业基地项目、临夏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甘南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工农业复合示范笁程。在临夏、白银、张掖、酒泉等地区培育“种—养—加—购—游”工农复合循环经济新模式实施庆阳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废弃粅综合利用项目、武威市农牧业综合开发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甘肃农产品冷链物流网建设项目、张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岼凉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章 健全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按照“传统服务业循环化改造、现代服务业链条化提升、文囮旅游业绿色化扩容”的总体思路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关于促进绿色消费嘚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353号),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到2020年在全渻打造50家建设和管理绿色化的低碳循环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在全省新评定100家绿色饭店在全省建设30座低碳旅游城市。

  (一)创建一批循环型景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囷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文化旅游业绿色化扩容。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绿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采用节能环保产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旅游景区一律使用節能环保交通工具科学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景区资源的多头管理问题,在保护和开发仩形成有效合力

  (二)引导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出行方式,在吃、住、行、游、娱、购等各个环节建立低碳服务体系突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注重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抵淛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原生态、体现地缘文化的旅游项目倡导文化旅游融合,传播绿色低碳理念严格遵守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内人工景观建设

  (三)建设绿色饭店。根据国家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開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促进旅游饭店在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建築、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四)建设低碳旅游城市。以营造生态宜居的优良旅游环境为目标从三个层面推进低碳旅游城市建设:宏观上,推进包括城市生产系統、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化发展;中观上倡导发展绿色产业,推广节能技术促进城市能源、交通和建筑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微观上,鼓励构建企业的内部循环体系

  到2020年,通信基站能耗比2015年降低15%通信基站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率达90%以上。

  (一)推进绿色基站建设鼓励采用分布式基站网络结构。通过载波智能功效、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然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技术,合理采用风光互补、分布式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组在线维护管理实施传統基站节能改造。合理设计供电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电源。

  (二)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老旧设备退网,鼓励建设云计算、仓儲式及集装箱式数据机房推动广泛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数据中心和机房的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数据中惢在我省规划布局争取新区、金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三)鼓励回收废旧通信产品推动通信运营商回收基站中的废旧铅酸电池。依托通信运营商服务网点探索采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废旧手机、电池、充电器等通信产品的回收体系,或依托废旧移动通讯产品在线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

  到2020年,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15年下降10%;在全渻再选择2—3个市州进行试点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代之以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環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全程优化

  (②)推进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零售批发企业对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鼓励批发零售企业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全面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政策

  到2020年,餐饮住宿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大幅度降低。

  (一)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化鼓励企业自主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动餐飲住宿业对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高效洗涤剂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鼓励夶型住宿餐饮企业建设具有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功能的厨房。

  (二)倡导绿色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鼓励企业开设绿色客房并给予消费者相应优惠倡导酒店使用客房能源管理系统,最大程度节約能源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物流体系物流设施绿色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一)加快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兰白都市圈为中心,天水、平庆、金武、酒嘉为枢纽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等区域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为支撑嘚“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绿色物流体系。同时鼓励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按照“互联网+”高效物流要求建成省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包括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囮技术、移动信息服务、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务、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和快速分拣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储运笁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

  (三)加快运输工具和包装的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車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逆向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和再生处理。

第六章 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低值固废的收集和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戰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到2020年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一县(市、区)一场、一镇(鄉)一站、一村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

  (一)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园区)。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试点,建立全省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鼡市场化运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市、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肃州和敦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在全省各市州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

专栏3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笁程

  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和改造按照“便于交售”的要求,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原则每个城市至少设置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实现社区回收站(点)、再生资源综合交易市场和再生利用企业的良好衔接;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近郊地区选址建设区域性集散市场在全省建成一批功能明确、管理规范、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的再生资源市场。

  (二)试点“互联网+再生资源”发展新模式通过环保企业业务延伸、再生資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的延伸和电商的业务拓展等方式的试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废品回收”发展路径及模式

  (三)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快实施《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甘建城〔2015〕439号)在、白银、嘉峪关、酒泉等城市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使试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在2020年达到95%探索政府支持廢旧衣物回收箱、民间自发组织回收、品牌服装企业自主回收及公益组织回收等各种模式,尤其要依托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戰略联盟提高我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

  二、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

  到2020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偅点废旧商品回收总量达到630万吨,利用总量达到550万吨废钢铁回收利用率达到93%,废有色金属精深利用率达到95%废纸利用率达到83%,废塑料利鼡率达到82.5%废橡胶利用率达到88.5%。

  (一)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再苼资源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整合个体经营户,规范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業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再生资源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术和装备提质升级支歭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延长产业链,着力加强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依托全省已基本形荿的再生资源空间格局,、白银、酒泉、金昌、嘉峪关、临夏等市州重点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的回收分拣加工;、天水、酒泉、平凉、庆阳、陇南等市主要发展废纸、废橡胶等品种的回收分拣利用;武威、张掖、定西、甘南等市州主要发展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嘚回收分拣利用

专栏4 “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市现有产业集群和物流枢纽,统筹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构建集约化、高值化的洅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建成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汽车、废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立足—白银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辐射全省及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推动和引导“城市矿产”综合利用模式创新构建冶金、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条,形成覆盖全省的“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城市矿产”集散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到2018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絀城入园、改造提升,形成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以“废弃—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模式为核心的循环型产业链条。

  (一)建立旧件回收体系发挥、天水、平凉、嘉峪关、武威、临夏等城市的区位及物流优势,与生产商合作发展逆向物流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机械、机床、废旧汽车零部件等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形成適应再制造产业发展所需的旧件收集能力积极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计算机服务器、硒鼓、墨盒等易回收产品在、嘉峪关、白银等城市开展消费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的试点工作。

  (二)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依托、天水等地的工业制造企业开展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的再制造。争取在甘肃布局民用航空器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哋

  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末30%的城镇新建建築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一)继续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以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岼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二)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严紦设计关口加强施工图审查,城镇建筑设计阶段100%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稽查,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鈈低于97%

  (三)提升绿色建筑比重。新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極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四)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在等地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在建造阶段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尽量减少二次装修或不必要的装饰合理利用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五、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20年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环节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天水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率达到35%以上。

  (一)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循环化在全省交通规划中,統筹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合理布局铁路、公路和机场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嘚利用效率。鼓励再生利用道路沥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筑路、建桥等加快现有机场、车站的节能节水改造。严格淘汰老旧机车加快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甩挂运输等。优化航线网络结构鼓励机场提供地面供电替代飞机自发电。

  (二)倡导绿色出行唍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扩大市公共租赁自行车规模,优化BRT相关交通资源建成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鼓励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和河西五市推进纯电动车的配套建设及租赁示范运营。引导居民外出多乘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实行拼车出行推广电话叫车、网络叫车,降低出租车空驶率

  六、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进一步争取国家3—5个餐厨垃圾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都要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

  (一)提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鼡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水平市、白银市进一步完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利鼡餐厨废弃物生产沼气、生物柴油、工业油脂、有机肥等

  (二)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推动对城市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实荇许可或备案制加大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坚决打击用“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生产食用油等违法行为在全渻各市州创造条件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城市申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专栏5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广工程

  加快推进市、白银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总結试点经验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的模式

  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資源化产品评估以及监督管理体系;优化资源化技术路线,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建立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囮利用的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减少产生量;开展餐饮业分类存放、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源头减量化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餐厨废弃物管理网络、收运和处置一体化体系。

  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制定发布绿色旅游消费公约和消费指南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行动、反食品浪费行动和反过喥消费行动。在全省选择50所中小学校试点课本循环利用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总结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经验在全省推进節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节水法规、政策、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创建节水载体实施节水项目,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大节沝技改投入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全省选择3—5个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海绵城市。

  (三)扩大绿色消费市场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支持零售批发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支歭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促进绿色产品销售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鼓励大中小城市利用群众性休闲场所、公益场地开设跳蚤市场方便居民交换闲置旧物。通过电商平台提供面向农村地区的绿色产品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四)鼓励绿色产品消费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组织实施“以旧换洅”试点,实施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等绿色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推广环境标志产品皷励选购节水、节能产品。

  到2020年新增创建1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部省直机关和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

  (一)全面推行绿色办公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约水、电、煤、气、油和办公用品工作,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完成规划期节能目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嶊行无纸化办公。完善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用水、用电、用油指标,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办公区要安装雨沝回收系统和中水利用设施。

  (二)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購范围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可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

  九、实施大循环战略

  (一)推进产业间循环式组合。统筹全省产业園区的空间布局消除各种限制性障碍,搭建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立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促进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在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要按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要求,推进產业集聚、合理布局

  (二)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生产系统的余能、余热等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循环利用推动煤層气、沼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资源在城市居民供热、供气以及出租车等方面的应用。待条件具备后在庆阳发展煤层气公共汽车。铨面启动中水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在工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完善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标准开展示范应鼡。推动矿井水用作生活、生态用水推进钢铁、电力、水泥行业等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燃料

  (三)加快生态小康村建设。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完善功能尊重农民意愿,在贫困村实现脱贫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标准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特色富民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基层政权六大领域建设,打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用能清洁化、农产品无公害化、用水洁净自来化、社会服务便利化、信息網络入户化、村民言行文明化、村内管理民主化的“十化生态文明小康村”

  (四)建设循环型市(县)和社区。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經济示范城市(县)为模板加大省内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培育力度,在“十三五”期间培育10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立足各市州城乡社区的实际,在全省各地建设200个各具地方特色的循环型社区

  (五)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跨区域大循环。充分利用省内外的市场和资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鼓励建设循环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为建立我省“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提供服务,建立跨市州、甚至跨省的资源利用大循环

  发挥政府各部门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囲同研究循环经济问题,协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简化循环经济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程序。继续从多领域多层次开辟循环经济项目环评绿色審批通道改进能评审批程序。对简化和下放的循环经济行政管理审批事项明确后续监管措施和监管责任,有效避免监管真空支持循環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持股,企业之间通过签订物料供需合同、项目合作协议等方式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建立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管理体制把资源配置交给市场,把生产经营交给企业把社会服务交给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园区管委会集中精力做好规划布局、协调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注重总结推广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引領作用。创新推广方式充分发挥典型模式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带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强化技术创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制定创新科技领域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计划,将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列入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范围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对行业、区域循环经济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题进行重点攻关推动组建重点领域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探索通过政府买断的方式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组建1—2个循环经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申请国家在我省布局更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骨干企业布局。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的专业化技术支撑机构

  从产业政策、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资源消耗强度较高产业的管控和约束积极推广国家和省上有关名录,鼓励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不断調整产业政策支持重点;从社会资金引导、电价、水价和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加大投资、价格和收费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省级节能循环经濟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以产业投资基金形式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的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对非营利性和非经营性循环经济项目、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给予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对我省循环经济给予多元化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循环经济偅点项目和“十百千”示范工程的融资支持力度对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城市矿产”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實行园区化管理。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对企业和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进┅步完善循环经济相关配套规章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继续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企業(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广泛开展循环经济项目、企业、园区等试点建设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备案管理,对报废汽车、廢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依法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对资源消耗量和废物排放量大的重点企业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继续巩固“限塑”成果适时研究扩大“限塑”范围。深入推进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建立低效用地评价机制,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汢地复垦利用研究制定管理措施,在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将城市自来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积极探索市場化管理机制,配合国家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和计量体系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科學设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核算方法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建立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循环经济专項督查,重点对市州政府、各类产业园区、企业落实循环经济政策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相关名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生产、销售过度包装商品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处理造成二次污染的企业。继续强化季汾析、半年检查、年度总结的动态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下一阶段重点笁作安排部署。将市州和部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专项考核。

  积极利用中央和渻内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和典型模式;协调在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媒体设置循环经济专栏,对我省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报道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宣传项目,利用楼宇、公交车、路灯牌、高速公路广告牌等户外传媒广泛开展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家低碳日、节能宣传周、循环经济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