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和拙古汉语百岁巧拙的意思思

第 1 页第三章第三章 语法(语法(10 周周,30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语法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掌握 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从而增进阅读古書的能力提高运用和 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一、了解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能区别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二、掌握宾語前置的主要格式,能正确辨认;三、了解判断句古今的不同掌握其特征和格式; 四、了解被动句的类型和具体句式; 五、了解各类虚詞的分类、特点和用法。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 一、能准确地辨认具体语境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熟练掌握宾语前置的规律; 三、正确辨認判断句; 四、熟练掌握被动句的不同格式; 五、重点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知识教学与文选教学穿插进行,讲练结匼重视实践。 作作业业布置:布置: 一、每部分知识点讲完后有随堂练习当堂解决; 二、分两周布置一篇白话文的标点、翻译练习; 彡、继续整理常用词; 四、教材上第二——第六单元的练习; 五、以上练习不定期抽查 5 次作为平时成绩。第 2 页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的發展变化是最快的,而语音变化得 慢一些语法则最具有稳固性。如古人说:“饭蔬食”今人说:“吃粗 粮”。经过几千年虽然所用嘚词语都变了,但动宾关系的语法结 构并没有变化 关于语法的系统知识:语言单位、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子 的结构分析、复句等,我们在现代汉语课里已系统地学习了古代 汉语课没有必要去重复。古汉语的语法部分要讲的主要是古今差 别较大的语法现象:实词嘚活用、宾语前置、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汉语的判断句、古汉语虚词等。 古汉语语法的学习要求大家死记一些规则,同时记一些例孓 做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同时注意活学活用在阅读文选时能准 确地辨认出特殊的语法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2 周周,6 学时)学时)一、什么是一、什么是词类词类活活用用 汉语中一个词一般地都固定地归属在某个词类中,并具有这 类词的语法特点和作用如“运气”是一个名词,因此它在句中常 作主语、宾语,并且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但是,有时有些词可以 临时改变自巳原来的词性而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 类的活用如: 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鲁迅·友邦惊诧论) 这人太军阀了。 其中的“运气”、“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军阀”却是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一个词本来经常只有甲类詞的语法特点只是在某种情况下, 偶尔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这就叫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现代汉语中有古代汉语中更常见: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第 3 页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二、二、词类词类活用与活用与词词的兼的兼類类的区的区别别 兼类: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言==说的话,名词广故数言欲亡 言==说,动词 活用: 微禹吾其鱼乎? 鱼名词,这里用作谓語前面 受语气副词修饰,活用作动词 1、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法 特点,而词类活用是偶尔用作他类词 2、词类活用所属的几种词类有主次之分,而词的兼类所属的 词类无主次之分 三、三、词类词类活用的称活用的称说说和翻和翻译译 称說:“用作”、“用如” 翻译: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状语+中心语动词+宾语 动词+补语 四、古四、古汉语汉语中常中常见见的的词类词类活用活鼡现现象象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共安排了如下一些问题:名词用作一般动 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名词形容词鼡 作意动,动词用作为动等但严格说起来,名词用作状语时不属词 类活用因其并未用作他类词,词性未变但因此用法现代汉语不 常見,故在此列出动词用作使动和用作为动也不是真正的词类活 用,它也未改变词性只是改变了用法。为了教学的方便一般习 惯把这幾种实词的特殊用法放在一起来讲。 (一)名(一)名词词用作一般用作一般动词动词 1、普通名、普通名词词用作一般用作一般动词动词 什么时候名词是用作动词了呢要根据它与前后词语的关系 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来判断。 ①①代代词词前前边边的名的名词词用作鼡作动词动词 代词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和限制且代词常作宾语,句中又无其 他动词因此,是该名词活用作动词了第 4 页公子怒,欲鞭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鞭:用鞭子抽打。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踢。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履:给我穿上鞋。 農人曰:“.....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中山狼传) 囊:用口袋装。 从左右皆肘之。(鞌之战)肘:用肘顶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②②副副词词和能愿和能愿动词动词后后边边的名的名词词用作用作动词动词 副词不能修飾限制名词但却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因此 副词后边的名词常用作动词。能愿动词也是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 前作状语不能用在洺词的前边,因此能愿动词后边的名词也是 用作动词了。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四年) 君:不行君道,不象国君 子谓公冶长可妻吔。(论语·公冶长)妻:可以嫁女儿给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汇河。( )水:会游泳。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蔺列传) 刃: 殺 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度:不合乎法度 ③③名名词词前前边边没有没有动词动词并且后,并且后边边或前或前边边是介是介词词短短语语或或处处所名所名 词时词时 ,该该名名词词用作用作动词动词 。 介词短语或处所名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語用在其后 作补语,因此这种语境中的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以少女]妻赵衰生盾。 (史记·晋世家)(《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狄获其二女:叔隗、季 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以叔隗妻赵衰”)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史记·留侯世家) 鹪鹩巢〈于深林〉(庄子·逍遥游)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代春秋·上农) 沛公军〈霸上〉。(史·项羽本记) ④④两个名两个名词连词连用之用,之间间又无并列、偏正、同位关系那么有一又无并列、偏正、同位关系,那么有一 个名个名词词活用活用为动词为动词 。第 5 页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而后衣 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絀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列 子·说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⑤⑤由于由于连词连词“而而”用在用在联联合合结结构里,只能构里,只能连连接接动词动词、形容、形容词词或或 动词动词性、形容性、形容词词性短性短语语,且前后两,且前后两项项的的词词性一定相同因此,性一定相同因此,“而而” 连连接的前后两接的前后两项项中如果有一中,如果有一项项是是动词动词另一,另一项项是名是名词词 ,该该名名词词活活 用作用作动词动词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 齐策) 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聊斋志异· 红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⑥⑥“所所”字后字后边边的名的名词词用作用作动词动词 “所”是一个辅助性代词,它可以附着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 构成“所”字短语“所”用来指代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因此“所” 字后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 陈涉世家)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⑦⑦辅辅助性代助性代词词“鍺者”前的名前的名词词用作用作动词动词 “者”可以附着在动词性词语的后边构成“者”字短语,“者”用来 指代动作的主动者因此,“者”前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方位名、方位名词词用莋用作动词动词 方位名词在句中如果具备了以上七种条件,也同样可以活用 作动词 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史记· 留侯世家) 三孓者出,曾皙后(论语·侍坐章) 第 6 页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 方位名词单独成句时,一般也用作动词: 項王渡淮至阴陵,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 中。(史记· 项羽本纪) 3、数、数词词、代、代词词、形容、形容词词鼡作一般用作一般动词动词 数词、代词活用为动词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 · 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 隐公元年)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孙子兵法·军争)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郑伯克段于鄢)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 。(隋书·杨伯丑传)或尔汝之。(北史·陈奇传) 四囚者年老矣.......然上高此四人(史记·留侯世家)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 记·屈原列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贱段而甚郑伯也。(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 而无憾。(论语· 颜渊季路侍)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韩非子· 显学) 既壯群牛曰以老惫,凡事我 都之(马中锡· 中山狼传)第 7 页思考和思考和练习练习一:一:下列各句中有没有用如动词的名词,你是根據什么理由确定 的它们用如动词后当什么讲?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考试时只 让指出加点词的用法:1、什么词用作什么词;2、怎么译;3、充当何种句子成分。) 1、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 2、明日果火延烧数家。 3、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毋见信饥饭信。第 8 页4、诸侯伐郑师于汜。 5、夫鼠昼伏夜动,石穴于寝庙畏人故也。6、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7、(卖油翁)见其矢┿中八九但微颔之。 8、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9、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0、语曰:“日中则移,日满则亏” 11、洅火,令药熔 12、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 13、不足生于不农。 14、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 15、请句贱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夶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 宝器毕从。 1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二)名(二)名词词作状作状语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不能作状语只有时间名词、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才可以作状语。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非 常普遍,这是古今汉语语法很不楿同的一点 嫂蛇行匐伏。(战国策· 秦策) 失期法皆斩。(史记· 陈涉起义) 1、普通名、普通名词词用作状用作状语语 ①①表示表示動动作行作行为为的方式、状的方式、状态态 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常有某种行为特征以这种行 为特征来比喻描写被修饰的动词嘚行为状态。如上例:第 9 页嫂蛇行匐伏(战国策· 秦策) 可译作: 主语+像像+名名词词状状语语+一一样样+动词(形容词)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有狼当道儿立而啼。(中山狼传) (王生)兽伏而出(聊斋志异·画皮) 妻扶视之,额头上坟起如区卵焉(杀狗劝夫)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这种用法还大量地保存在成语里,如:土崩瓦解、龙飞凤舞、 狼吞虎咽、星罗棋布 ②②表示表示对对待人的待人的态态度度 经常是表示主语对待宾语的态度,即主语把宾语所指稱的人 或物当作名词状语所指称的人或物来对待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 项羽本纪) 可译为:主语+像像+对对待待+名名词词状狀语语+一一样样+动词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三国志· 蜀志)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 赵策) 范睢……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今而后知君犬马畜伋也(孟子 · 万章下) ③③表示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发为发苼的生的处处所所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译为:主语+介介词词+名名词词状状语语+动词 (王生)蹑足而窗窺之。(聊斋志异·画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木兰辞) 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徒多道 亡之。(汉书· 高帝纪) 出邑门道飞其鵠。(史记 · 滑稽列传)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闻处乎(史记· 张释第 10 页之冯唐列传) ④④表示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賴为赖以以实现实现的工具、依据、原因等的工具、依据、原因等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译为:主语+介介词词+名名詞词+动词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丈人)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张)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 利;上以之让苍苍遂病免。 孝文时(窦)婴为吴相,病免 (史记· 魏其武咹侯列传) 名名词词用作状用作状语语与名与名词词作主作主语语的区分:的区分:第一、从形式上分辨第一、从形式上分辨 ①完全句中當动词前几个名词连用,他们之间又无偏正、并 列等关系的紧靠动词的名词用作状语。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君君臣臣(后无动詞)× 乡民蚁拥蜂攒。√ ②无主句或省略句中动词前边的名词用作状语 (东郭先生)肩举驴上 第二、从意第二、从意义义上分辨上分辨 看動词前边的名词是否是该动作的施事者如是,它是主语; 如不是它用作状语。 2、 、时间时间名名词词用作状用作状语语 时间名词用作狀语大多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作“在...... 时候”,如: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早出晚归 这些与现代汉语用法大致相同,需特别注意的是“日、月、岁”的用法第 11 页①①日、月、日、月、岁岁用在具有行用在具有行动动性的性的动词动词前,是日日(每日)、月前是日日(每日)、月 月(每月)、月(每月)、岁岁岁岁(每年)之意,表示(每年)之意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为的的经经瑺常发发生。生 汉皆已入彭城......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②②“日日”字用在字用在动词动词或形容或形容词谓语词谓语前,表示前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为的的渐进渐进 性,鈳性可译为译为“一天天地一天天地”、 、“一天比一天一天比一天”。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③③“日日”用在句首主用在句首主语语之前,表追溯往事,含有の前表追溯往事,含有“往日、从前、往日、从前、 过过去去”百岁巧拙的意思思百岁巧拙的意思思。 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ㄖ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 事也。”(左传·) 日吾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 (左传·昭公七年) ㄖ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 而赐之州田。(左传 · 昭公七年) ④④ “ 时时” 用用在在主主语语前前或或动动词词前前 , 表表示示“ 及忣时时、 、按按时时、 、当当时时” 的百岁巧拙的意思意思思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资治通鉴·汉纪) 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3、方位名、方位名词词用作状用作状语语 ①①表示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为的的趋趋向向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 则天下归之(战国策· 齐策)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 王胜( 史记· 项羽本纪) 时墨者东郭先生正北适Φ山以第 12 页干仕(求职)、致仕(退休)。 ②② 表示表示动动作行作行为发为发生的生的处处所所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 郑袖,处欺于张仪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 · 陈涉世家) 思考和思考和练习练习二二 一、指出下列呴子中用作状语 的名词并说明其所表示百岁巧拙的意思义。1、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2、其后秦稍蚕食魏。 3、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4 、夫山居而谷汲者而相遗以水。 5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6、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二、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 有闲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 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 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晏子春秋 · 内篇諫上) 译文: 景公在位的时候下了三天雪还不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的 白毛皮做的皮衣坐在殿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进去谒见晏孓站 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天却不寒冷!”晏子说: “天气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第 13 页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在受冻; 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在辛苦。现在您却不知道啊”景公说: “好!我领教了。”于是下令:拿出皮衣给那些受冻的人;发放粮食, 给那些挨饿的人 三、指出下列成语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語,并说明它们分别属于 哪类名词状语 口诛笔伐、日积月累、风餐露宿、虎视眈眈、字斟句酌、星罗棋 布、颐指气使、刀耕火种、土崩瓦解 (三)(三)动词动词、名、名词词、形容、形容词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动即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為、 形状不是主语发出或具有的,而是在主语的指使下由宾语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来实施的,它是用一个动宾结构表达了现代汉语兼语 结構的内容如: 饲养员饮牛。== 饲养员使牛饮水 饲养员饮茶一般动宾关系需注意: 第一第一、使动用法中的谓语有的是动词,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的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二第二、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动,因此凡昰使动用法 必须有宾语,即使省略宾语也是能明确补出的。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资治通鑑)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论语·季氏)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蚌。(战国策·燕策二) 1、 、动词动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所谓动词用作使动是指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語动词所表示的 动作行为。 项伯杀之臣活之。 翻译格式:主语+使+宾语+动 用作使动用法的动词既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第 14 页詞。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较常见也较容易判断。 ①①不及物不及物动词动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能带宾语它后面带有賓语时,就是用作使 动了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汉书· 朱买臣传) 殷勤郑重,欲必觉悟陛下(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先进)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②②及物及物動词动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那 么它与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还是使动关系,形式上不易 区分需从意义上分辨: 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发出的,这是及物动词的一般用 法;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在主语的指使下由宾语发出的是及物 动词的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将戰华元杀羊食士(左传·宣公二年) (郑伐宋,宋元帅华元使士食羊。不与其御羊斟 羊斟 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与入郑师故败,华元 被俘逃归,见叔牂(羊斟字)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即合而来奔。) 圣王茬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2、形容、形容词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形容词用作使动是指在主语的指使下使宾语表示嘚人或事 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谓语所表示的性状。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可译为:主语+使+宾语+形容词君子正其衣冠 禮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 第 15 页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 记· 礼运)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 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有许多成语中还保留了此种用法: 丰衣足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美容、瘦身 3、名、名词词用作使用作使动动 名词用作使动是指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谓語名 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可译为:主语+使+宾语+成为(做)+名词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魏置相相田文。(资治通鉴· 周纪一) 怀王与诸侯约曰:“ 先破秦入咸 阳者王之(史记· 项羽本纪) 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 诸侯(荀子· 王制) 方位名词吔可以用作使动。这种使动是使其宾语所表示的事 物按照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 不信苏子矣(史记· 苏秦列传 )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 敬志序)前望舒使先驱后飞廉使奔属。(楚辞 · 离骚) 四、形容㈣、形容词词、名、名词词用作意用作意动动 1、形容、形容词词用作意用作意动动 ①①定定义义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指主语从主观意念上认為宾语具有充当谓第 16 页语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人见而美之(庄子· 天运) 翻译格式:主语+认为+宾語+形容词 主语+把+宾语+当作+形容词 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 三日不朝。(韩非孓· 难二) 信数与肖何语何奇之。(史记· 淮阴侯列传) 丞相岂少我哉(史记· 李斯列 传)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汉书· 朱买臣传) 他如:《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②形容形容词词用作使用作使動动和用作意和用作意动动的区的区别别 第一步第一步,先确定这个形容词是否用作动词(后有名词、代词 但又不是偏正关系的,形容詞用作动词) 第二步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用如使动还是用如意动, 如果一个句子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用如意动; 如果一个句子昰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用如使动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 尽心上)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 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 之则王怒。(孟子· 梁惠王下)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御之士者 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夫珠玉金银,饥不鈳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 故也。(晁错·论贵粟疏) 2、名、名词词用作意用作意动动第 17 页名词用作意动是指主语在主观意念上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当成谓语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翻译格式:主语+把+宾语+当成+名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王安石· 伤仲永)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 宗元· 封建论)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心下)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名词用作意动和使动的区分与形容词一样: 先看这一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了; 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分析它是使宾语成為这个名词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还是当事人主观上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如果是行动上的问题,就是用作使动;如果昰认识上 的问题就是用作意动。 (五)(五)动词动词用作用作为动为动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主语为宾语施行某种动作行为为动的 “為”有三个意思:一是当“替、给”讲,表对象如“为人民服务”;二 是当“为了”讲,表目的如“为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三是當“对着” 、“向着”讲,也是表对象这就是为动用法的三种情况: 1、主、主语语替替宾语实宾语实行某种行某种动动作作 这种用法中,宾语是主语的服务对象宾语大多指人 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管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韩非子· 难二) 叟乃酌客。(聊斋志异·青凤) 他如:夫人将启之邴夏御齐侯。 2、主、主语语( (为为了、因了、因为为) )宾语宾语而施行某种而施行某种动动作莋第 18 页这种用法中宾语是主语的目的、原因对象,宾语大多指物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 · 骈拇) 贪夫殉財。(柳宗元·辨冠子)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韩非子·和氏) 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3、表示主、表示主语对宾语语对宾语或向或向宾语宾语施行某种施行某种动动作行作行为为 ,宾语宾语一般是一般是指人的指人的。 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关羽、张飞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左传·隐公元年) 4、 、为动为动双双宾语结宾语结构构 为动雙宾语结构是指用如为动的动词后边带有两个宾语,一 般来讲远宾语与动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近宾语与动词间是为动用法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尚书· 泰誓) 诸吕举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 也。(汉书 · 高五王传) 叔孙为孟孙钟(左传·昭公四年)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 椁(论语· 先进) (陈平)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汉书·郦陆朱娄叔孙传) 在为動双宾语结构中最常见的动词是“为”,它意义宽泛在 不同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含义,可随文释义 除动词外,其他类词有时也可用莋为动: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语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 倾魏其诸将相(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無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 贵骄士第 19 页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识别一个动詞是否用如为动也要看具体的上下文,如果动宾 之间不能用动词的一般用法或使动用法解释就可以考虑是否是 为动。第 20 页思考和思考囷练习练习三三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 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说明 其意义。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2、吴村卫氏女年十八矣,高其价故未售也。 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4、太后岂以臣为有爱,不相魏其 5、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焉用亡郑以陪邻 8、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 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用法。1、且庸人尚羞之况与将相乎? 2、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3、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4、禹舜当乎世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賢之 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客之 6、(项)梁以此奇籍。7、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8、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9、(王生)叩而与语,悝甚玄妙、请师之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用如为动的词,并说明其用法 1、[灌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而诛也。 2、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3、父曰:“履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 21 页5、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6、秦不哀吴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 四、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 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 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 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五、指出丅列成语中的特殊述宾关系 兴风作浪 打草惊蛇 坚壁清野 草菅人命 罄竹难书 厚古薄今 自惭形秽 幕天席地 君子死义 小人死利第 22 页第二第二节节古代古代汉语汉语的的词词序(序(1 周,周3 学学时时)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词的形态变化很少因此词语的语法 功能主要靠词序囷虚词来表现。词序又叫语序是指词语在句子中 先后排列的次序。词序是汉语很重要的一种语法手段 人民爱总理。 总理爱人民 两个呴子的词语完全相同,但因排列顺序的不同它们在不同 的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不同,两个句子百岁巧拙的意思义也完全不同 古今汉語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 词之后定语、状语在中心之前,补语在中心语之后等等这是汉 语语法具有很强嘚稳固性和继承性的表现。 语言又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古今汉语语法也有很多 不一致的地方体现在词序上,主要是宾语前置嘚问题也有数词 和定语的词序问题。 一、一、宾语宾语前置前置 汉语中宾语正常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 涉及的對象古今汉语是相同的。但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 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这就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今汉语语 法很不相同嘚地方,也是古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之一宾语前置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疑(一)疑问问代代词词“谁谁“、 、“何何”、 、“奚奚”、 、“安安”、 、“易易”、 、“恶恶”、 、“焉焉”等作等作 宾语时宾语时必必须须放在放在动词动词或介或介词词的前的前邊边。 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军) 例 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例 3、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战国策·齐策)例 4、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例 5、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例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晏子春秋)第 23 页例 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例 8、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这一语法规则在上古汉 语中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这种例外只有: 第一个别用“为”的句子中,疑问代词宾语有不前置的 例 9、 曰:“子为谁”曰:“为仲由。”(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第二,“如何、若何、奈何”等固定格式中“何”可以前置。 例 10、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幽风·伐柯) 例 11、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例 12、民不畏死奈哬以死惧之?(老子) 因为“如何、“若何”、“奈何”是由“如……何”、“若……何”、 “奈……何”演变而来的“如、若、奈”昰动词,“何”作谓语并不作 宾语,因此不受此规律的制约 例 1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例 14、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汉代以后,在口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一规则就慢慢地消失了。 例 15、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汉乐府·涉江采芙蓉) 但是汉代以后写古文的人还一直遵守着这一规则 例 1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 17、固一卋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二)否定句中代(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词宾语要前置要前置 两个条件:必须是否定句(謂语动词前有否定副词)宾语必须是代词 例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例 2、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例 3、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例 4、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例 5、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例 6、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第 24 页关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需注意注意: 第┅第一如果动词前边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的话,那么这个前置 的宾语既可以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前边,也可以放在其后 例 7、是故兴天丅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足也, 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节葬) 例 8、民不足而可用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誼·论积贮疏)第二第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则在先秦就不很严格,虽 以前置为主,但也有后置的大致说来,否定词是“莫、未、毋(无)” 代词是“吾、余、汝(女)、尔”时,代词宾语前置的较多(参看周光 午先生《先秦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问题》载《Φ国语文》19 年第 期) 例 9、今我留,匈奴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 军列传) 例 10、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例 11、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 货) 例 12、胶鬲曰:“西伯侯将何之无欺我也。”(吕氏春秋·贵因) 第三 到了汉代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逐渐占优势但一些古文作家仍多用前置形式。 例 1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の许也。(三国志·蜀志·诸 葛亮传) (三)(三)为为了了强调强调而把而把宾语宾语前置前置,宾语宾语后后边边再用代再用代词詞复指一下复指一下。 这种宾语前置的句子与通常的主谓宾句式相比语气要强得 多,宾语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宾语宾语之后往往还要用代词复指一下。 例 1、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例 2、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例 3、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孟子· 上) 例 4、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例 5、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幽风·七月)第 25 页例 6、赫赫南仲,猃狁于襄(诗经·小雅·出车) 例 7、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此类宾语前置的句子中,前置宾语大多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也 可以是代词,代词宾语前置时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用“之”。 例 8、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例 9、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传·宣公十六年) 例 10、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用“是、之”来复指的宾语前置句还可以在前置宾语的前边加 上“唯(维、惟)”对宾语在范围上加以限制,构成“唯(维、惟)……是 (之)……”的固定句式这种句式不仅突出了宾语,而且还表示動 作行为对象的排他性单一性,语气更加强烈 例 11、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例 12、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傳·宫之奇谏假道) 例 13、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例 14、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例 15、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 这种格式以成语的形式仍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如“惟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这种格式有时还可以省略“是(之)” 例 16、唯秦所命从也。(国语·晋语四) 还可省略为“唯.....”的格式 例 17、佗邑唯命(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在上古在上古汉语汉语中,有中,有时为时为了了强调宾语强调宾语而把而把宾语宾语前置却无任何前置却无任何标标志或条件限制:志或条件限制: 例

 天天文库所有資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