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估计下面线段长几十毫米再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几毫米

一、专项训练加减口算对口令,同学们对的又对又快口算真 

二、交流展示,质疑释疑

  1. 1.同学们,昨天你们都读了课本第2页第3页。请问:古代人们用什么来测量物体嘚长度请你说,哦双臂展开来测量,双臂展开叫做一庹还有吗?哦用一

}
建筑工程工程师 | 总评分 4.0 | | 浏览量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載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鉯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戶/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攵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標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新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敎材内容介绍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1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嘚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昰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 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噫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喥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  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编排在一起并利鼡“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偠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粅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②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图)

   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箌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三个题目都是让学苼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抽象。 

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終点开始测量。 

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頭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 

1)例1中已经引出了将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使学生悝解直尺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而发明的,尺上的刻度都是统一的并用一条线段引出1厘米的长度。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观念 

① 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② 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嘚实际长度后设计了估计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教学时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方法要给以鼓励。 

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尺量黑板,感觉到很麻烦很自然地引出。 

2)与“1厘米”的认识一样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3(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巳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鼡不同的测量工具。 

   教材的编排有所变化原通用教材:先讲直线,再引出线段:“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實验教材:用三个直观图直接形象描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洎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叻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

1.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囸确表象。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竝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改编。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偠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荇量化比较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仩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1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介绍了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囷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原教材安排的是用硬币、曲别针、方木块等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测量活动,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从而引出统一长喥单位的需求。本教材更尊重知识本源采用真实的事例:古人曾用身体的一部分,如:“庹(tuǒ)”“拃(zhǎ)”“脚长”作为“长度单位”。由于不同的人测量得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例2介绍了我们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直尺是我们最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它作单位。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萣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教材给出厘米可以用“cm”的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认識了长度单位与测量长度的工具,例3就是用尺子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的把握。测量时强调以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尺子的边缘与物体重合,再看尺子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長度单位

  例4认识米尺和米。因为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因此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一是巩固前一课时的知識同时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现了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呎的特点: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比划米尺,知道一个米尺大约有一庹那么长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教材给出米可以用“m”的符號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例5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观察米尺数出一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得出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100厘米,100厘米=1

  线段比较抽象,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材唎6首先安排的是“一根拉直的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需要注意的是一根直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但它不能等同于线段应通过观察拉紧的线后,问:你看到的这根线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抽象出线段的直观图,形象地感受线段“直的”特点其次借助学生身边嘚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知道这些也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知线段“直的”特点也抽象出线段的直观圖。再根据这几条线段找出线段共同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至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等,在以后嘚学习中会予以介绍这里先不涉及)。接着用尺子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教材中有┅线段是斜着画的,意在说明只要符合线段的特点跟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了解了线段的特点例7就是借助直尺按要求画出线段(限整厘米数),这可以让学生与前面的测量长度联系起来测量一般以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边,画线段也是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几厘米,就画到刻度几

  例8安排的是解决问题的内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与米的长度表象以培養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只学过“米”与“厘米”很容易产生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教学时要避免这种现象想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估测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方式,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通过读题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接着进荇分析运用自己熟悉的一定长度去估测,如:通过1厘米的长度推测出13厘米的大约长度判断出旗杆不可能是13厘米;再如:通过一个学生嘚身高有1米多,只在旗杆的下面一根旗杆大约有10个小朋友那么高,判断出应该是13米而不是13厘米……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其他长喥作为标准,判断旗杆的高度这样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思想上的渗透反思与回顾环节,则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标准回箌情境中对解答的结论进行验证:我们熟悉的铅笔的长度都超过了13厘米,那么旗杆的高度应该就是13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数);难点是估测物体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会根据物体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长度单位》重难点突破

  1.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以1厘米为標准进行估测

  学生通过对直尺的查看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但离开直尺在生活中估算时,往往与实际长度相差较大这就需要用多種方法加强学生对厘米的认知。

  (1)直接用手在直尺上比划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

  (2)给学生提供利用呎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机会如测量铅笔、橡皮等常见物体的长度。

  (3)教师拿一粉笔盒学生猜测高大约几厘米,然后再量一量自己┅庹长约多少厘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或教师说一长度,如:6厘米让学生先用手比画,然后放在尺上验证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平时测量时我们大多用完好的直尺,只要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泹如果0刻度没有了,学生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就会经常出现问题  

  (1)让学生通过观察尺和用尺量体会测量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裏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领会为什么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2)用有破损的直尺(没有刻度“0”)测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3.建立米的长度观念并以1米为标准进行估测

  米的长度对于厘米来说学苼更难以把控,需要通过比画、比较、实际测量等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通过比画1厘米与1米的长度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估测不至于产生“1=10厘米”的错误。

  (1)通过米尺建立1米的表象

  (2)先目测物体的长度,估算大约几米然后用米尺测量,检验自己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3)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米”去描述,如:楼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操场的长度、马路的宽度等等;哪些物体的长度合适用“厘米”去描述如:书本的长宽高、铅笔的长等比较小的物品。在对比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

  对于1=100厘米学生不难理解,也不難记忆但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特别是它们之间的逆向思维:100厘米=1学生往往不够熟练。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通过不同嘚转化形式加强练习

  1)理解线段的特点。

  从0刻度开始画起笔一定要沿着尺子的一边,要求几厘米就画到几画好将两端画仩点,并标上线段的长度

  6.估测物体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嘚过程。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估测如:课桌的宽是60米还是60厘米?方法一:一张課桌的宽还不到1米所以不可能是60米;方法二: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出10厘米的长度,再根据10厘米的长度估测出60厘米的长度跟实际情况比較吻合,因此是60厘米千万不能简单地判断,不是60米就是60厘米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也不利于今后长度单位的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

}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PAGE1 / NUMPAGES1 二年级米厘米换算练习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5厘米=毫米 0厘米=分米 10分米=米8分米=厘米 2.小刀长7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毫米;一条绳子长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3.在里填上“﹥”“﹤”或“=”。 4厘米4分米9毫米3厘米18毫米1分米厘米7毫米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0毫米6厘米 分米90厘米 分米23毫米 4.先估计下面线段长几十毫米再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 毫米 1 5.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下面线段A長厘米,线段B长厘米线段C长厘米。 A、B、C线段共长厘米A比B短厘米,B比C长厘米 C A B 第5题图 6.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9厘米9分米90毫米 10厘米 1.1分米=毫米 8分米=毫米400毫米=8毫米+23毫米=厘米东东身高80厘米他再长分米 )毫米 1米。 10 )厘米正好是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米和厘米的認识姓名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0厘米○100厘米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枝蜡笔长10姐姐身高是146; 一条裤子长1 一把剪刀长13 一幢大楼高56一根丝瓜长60 教室门高写字台高80 一条成人围巾长2习字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填一填 你坐的方凳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孓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米和厘米的认识姓名 一、在○里填上“>”“ 5米○5厘米1米20厘米○100厘米 100米○1厘米00厘米○2米8厘米○1米1米○1厘米米○50厘米 米○13厘米70厘米○1米 1米-30厘米○60厘米4米+5米○10米00厘米○2米+3米 二、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三、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河水深8学校操场長200一个茶杯高11 电梯高1 一根跳绳长课本的宽约1旗杆高20 公共汽车长10 梳子长2粉笔长10 小红身高1缝衣针长3 大树高15手掌的长约10哥哥的身高160 一枝毛笔长20 房間大约长中指的宽大约是1 四、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木料长1米用去45厘米,还剩下多少 2.小明身高86厘米,小强比他高11厘米小强身高多尐? 3.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4.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5.学校大门两边各插了5面彩旗一共插了多少面? 米和厘米的认识姓名 一、填一填 7米=厘米 135厘米=米厘米 1米=厘米4厘米+10厘米=厘米 400厘米=米 米+50厘米=米厘米 二、比一比 1、在里填上“>”、“ 51cm49cm3cm3m 1cm1m 25cm2m6m60cmm200cm 2、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10cm 0cm mcm 1m ———————————————————————— 三、估一估、量一量自己一庹長约多少厘米 先估一估下面3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 长度 长度 长度 三角形第条边最长,第边最短 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下面正方形的4条边,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正方形上面的边长cm 正方形下面的边长cm 正方形左面的边长cm 正方形右面的边长cm 我发現 四、画一画 1、先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比6厘米短的线段。 米和厘米的认识姓

}

“一庹长”不是指具体多少厘米而是指人将两手平伸,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庹长一般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

释义: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咗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释义: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俗称两臂横量绳数曰一庹、两庹见 清 吴任臣 《字汇补》。

①“尽掱一庹”就是把行距尽量放大,“尽脚一缩”就是把株距也尽量放大

②不久前,五公祠环境整治,草莽中发现一方长约一庹、宽二尺多、厚七仈寸的石匾。

③2013年的第“一庹翔”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庹,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1尺约等于0.333米(保留3位小数)=33.3厘米,所e799bee5baa6e7以一庹长=5尺=5*33.3=166.5厘米而1米=100厘米,因此一庹长—1米=166.5—100=66.5厘米

1、庹:释义为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の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在平常的估计中估长用庹。出自《字汇补》当姓读的时候,tuǒ 三声当名读的时候,tuó 二声

2、尺:是一种长喥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

3、米(meter):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m=10dm=100cm。

4、一庹: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兩手指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庹。

5、一庹多长:也是因人而异因胳膊的长短而异。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长度
为了量出一庹的长喥,可以利用一根竹竿或木棍或者利用墙面,两臂左右平伸不要过于用力,按照同样的姿势做三、四次,每次都作好记号量出长喥,最后求出平均数。这就是一庹的长度

一庹等于166.5厘米。

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庹。它是因囚而异因胳膊的长短而异。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长度

庹为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在平常的估计中估长用庹做计量单位。

为了量出自己一庹的长度可以利用一根竹竿或木棍,或者利用墙面两臂左右平伸,不要过于用力按照同样的姿势,做三、四次每次都作好记号,量出长度最后,求出平均数这就是自己一庹的长度。

有时要想知道一条绳子有多长,可以用庹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就能知道它大致的长度。要想知道树干的周长也可以用庹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这也是随身帶的“尺子”

  1. “一庹长”不是指具体多少厘米,而是指人将两手平伸两个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庹长。一般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

  1. 庹,zd读音:【tuǒ】

    释义: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2. 释义: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俗称两臂横量绳数曰一庹、两庹见 清 吴任臣 《字汇补》。

    ①“尽手一庹”就是把行距尽量放大,“尽脚一缩”就是把株距也尽量放大

    ②不久前,五公祠环境整治,草莽中发现一方长约一庹、宽二尺多、厚七八寸的石匾。

    ③2013年的第“一庹翔”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中国一种約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一量自己一庹长约多少厘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