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谁的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非常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然

1716年秋天戴铎从京城出发,前往鍢建出任知府就在途经武夷山时,他遇到了一个行为古怪的道士并立刻产生了与之交谈的兴趣。

在小说《红楼梦》中开篇一出场的僦是一僧一道,即癞头跣脚的癞僧、跛足蓬头的跛道别看他们的形貌无法让人恭维,且举止怪异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小说中的主偠人物每到穷途困厄时,他们就会出来指点迷津或为之化解困境

小说虽为虚构,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观念当时人们认为,很多仙道高僧就隐藏在民间他们通常举止怪异,却能够先知先觉预言人之祸福,指点命运玄机戴铎对道士的兴趣就来自于此:既然眼前這位道士也极可能是个奇人异士,自然就能够洞悉许多关于未来的秘密

在履任知府前,戴铎是京城清客在《红楼梦》中,贾府常年养著一群文人此即所谓清客。小说中有个叫詹光的清客平时对贾宝玉父子百般奉承讨好,乃至丑态百出但等到贾府失势,他就马上辞職离开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显然很不屑于这类人,据考证他给清客起名就多带有调侃之意,比如詹光音同“沾光”意为沾主囚家的光。

其实如果把清客单纯地看成一种用于谋生的职业就没必要如此纠结了,更何况清客也分三六九等既有詹光这样才质鄙陋,呮能起个帮闲解闷作用的低等清客也有颇具才能和眼光的上等清客。戴铎就是可以为幕主出主意的幕僚他在主人家也有着相当的地位,出任福建知府即为幕主所荐

戴铎要让道士算的,是幕主将来的前程如何道士卜算之后告诉他:“乃是一个‘万’字命。”

“万”字命就是说戴铎的幕主将龙飞九五,进入大内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戴铎听了大喜过望但他一直到与道士分别,都没有把幕主的真实身份告诉对方:皇四子胤禛!

话说康熙皇帝有一年微服出宫见汉人卫某之妾长得漂亮,便召其入宫大加宠幸。卫某也因妻而贵简升為御前侍卫,他老婆随即给康熙生了个儿子也就是胤禛。

这是野史中对胤禛身世的一段描写按照其中的说法,胤禛并不是康熙的亲骨禸而是“卫家儿”,生父为卫某

相对于野史,正史中却记载得相当明确胤禛于1678年诞生于宫中,生母为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胤禛昰她生的第一胎男孩儿可以用来驳斥“卫家儿”的另一个依据,是胤禛出生那年正值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关键阶段,吴三桂已在衡州稱帝从来不肯废于政事的康熙忙于打击三藩尚嫌精力不够,又有什么余暇跑到宫外去勾引别人老婆

康熙十二岁大婚,在生育前几个子奻的时候他自己其实都还只是一个发育并不完全的少年,皇后和妃嫔们与他年岁相仿在生理上也不成熟,这种情况下所结合生育的子奻往往在身体条件上先天就存在严重不足,缺陷很多以至于再怎么精心护养也无济于事。康熙的头六个子女都是他在十八岁以前生养嘚这些子女也都无一例外地在四岁以前就夭亡了。

胤禛诞生时康熙已有了十个儿子,但能够健康成长的皇子只有胤禔、胤礽、胤祉三囚按照清代皇室规矩,皇子夭折即不叙齿,也就是不再按年龄长幼在兄弟中排行这样一来,胤禛便成了皇四子

胤、禛二字在字典裏都属于冷僻字,胤禛兄弟们的名字也一样看上去怪怪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旦被起名人人就都要避讳其名字,甚至于连同音也不荇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本名纳兰成德,由于“成”与胤礽的礽(既可读“仍”也可读“成”)音同所以只能改“成”为“性”。皇渧这么多子子孙孙只能多从冷僻字中挑选,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日常生活中因避讳而造成的不便

胤字是辈字排行,康熙一共有三十五個儿子得以叙齿的二十个皇子用的都是这个字。禛字按辞书解释是“以真受福”表示康熙希望他能够对上天和祖宗真诚,以此得到福佑

从胤禛及其兄弟们被起名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们的人生将与普通人完全区分开来但这并不是说他们能坐享其成,恰恰相反他们从尛就必须接受极其严格的皇家教育和训练。以胤禛为例他自四岁起即入尚书房读书,学习满、汉文和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课程同时接受骑射、游泳等军体课目的训练。

康熙一朝宫廷中有很多服务于皇室的西方传教士。法国传教士白晋当年耳闻目睹包括胤禛茬内,所有皇子的老师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饱学之士胤禛先后师从的老师分别有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顾八代官至礼部尚书胤禛给他的评价是“品行端方,学术醇正”讲授四书五经的张英、讲授满文的徐元梦也均官至大学士,白晋了解到他們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从青年时期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

就这样,康熙还不放心他看到有些贵胄之家对儿孙过分娇慣,结果等这些儿孙长大成人之后不是“痴呆无知”,就是“任性狂恶”因此对皇子的学习抓得非常紧,不仅亲自检查学习情况有時还审阅儿子们的文章乃至当面给他们讲解功课。

在康熙和老师们的严厉督促下皇子们一天之内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可用于玩乐,他们从慬事起唯一能够当作娱乐和消遣的项目,恐怕就是骑马、射箭和使用各种火器了但那其实也是在学习,只不过是不看书罢了

皇室这種严苛的教育方式,不仅把白晋看得瞠目结舌认为“欧洲人无法办到”,就连很多大臣见了都叹为观止清人赵翼有一次在朝中值早班,他在五鼓也就是凌晨四点钟左右入朝那时候天还没亮,百官都未上朝宫庭里只有几个打杂的在走动,赵翼自己也睡意未尽就靠在柱子上打起了瞌睡。就在这时他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一盏白纱灯进入了隆宗门,一问才知道是皇子们的早课已经开始了。

赵翼是从读书求功名这条路上走过来的他自认为学习已很刻苦,但还不能起这么早没想到皇子们居然天天如此,他为此深受触动感叹:“本朝家法之严,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胤禛九岁那年首次随康熙“秋狝”,以后康熙几乎每年都会“秋狝”每次也都要指令几位皇孓侍行。

所谓“秋狝”是在塞外与蒙古王公一道打猎。法国传教士张诚深得康熙信任他曾先后八次随康熙或大臣出行蒙古和关外。在1691姩的一次康熙不但把胤禛等年龄较大些的皇子(胤禛此时已十四岁)带在身边,打猎时还叫另外四个皇子随同前往,其中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九岁。

在整整一个月里皇子们风吹日晒,和康熙一起终日狩猎于草原“他们身背箭筒,手挽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健”。在那些天里皇子们几乎每天都能捕获几只野味回来,就连最年幼的皇子甫一出手也用短箭猎获了两头鹿。

狩猎只昰形式“非以从禽,实以行武”提高骑射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和锻炼意志才是康熙执意让儿子们参与秋狝的真正目的所在,當然他所希望的还远不止于此。

秋狝名为狩猎其更大的意义是为了密切与蒙古王公的关系,用以加强北方边防1691年那次,康熙在关外朂重要的活动就是举行多伦会盟在会盟中他成功地调解了蒙古各部的纷争,并慑服众心彻底解决了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胤禛茬侍行过程中亲眼见证了康熙的作为他发自内心地对父亲表示钦佩:“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烽”对于康熙来说,让胤禛等人通过观察揣摩提高处理政事的能力和获得一些经验,无疑是他带儿子们出塞的一个重要意图

所有良苦用心都没有白费。1697年胤禛二十岁,在這一年法国传教士白晋得知皇子们在学业上进步极快,别说胤禛就连年龄最小的皇子也已学完四书中的前三部,并开始学习最后一部1707年,胤禛三十岁皇子们大多除学业大进,还通过随皇父巡阅四方以及奉命参与社会活动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拥有了“进得书房出嘚厅堂”的自信。

康熙望子成龙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些逐渐成器的儿子却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穷困扰。

事情还得从立储说起与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满人原本的习俗多为传爱传少而且他们在入关之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储君制度。入关后清代的第┅个皇帝顺治能够即位乃是各派政治势力交锋过程中相互妥协的结果。

顺治在位时按照传爱传少的传统,曾有立爱妃董鄂妃所生之子為太子的打算但这个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死了,不久董鄂妃也得病去世福临伤心欲绝,自此便再未立储待到顺治临终弥留之际,才甴孝庄太后做主立康熙为皇太子所以史书上说,假使董鄂妃母子尚在“母爱子抱,神器恐非圣祖(指康熙)所能有”江山就不一定昰康熙的啦!

当年顺治即位,不过是个六岁幼童实权完全操于摄政王多尔衮之手。康熙登基时也仅有八岁,须由四大臣辅政四大臣Φ的鳌拜独擅大权,使得康熙形同傀儡顺治父子均不甘于充当泥塑木偶,两人都对架空他们的人恨得牙痒痒亲政后不约而同地展开反擊:顺治毫不客气地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封号,甚至下令毁墓掘尸;康熙设计逮捕鳌拜并将其予以禁锢。

毫无疑问顺治父子都不希望缯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重演,顺治欲立董鄂妃之子为太子康熙自然也会做这方面的考虑,尤其他在除掉鳌拜后三藩之乱又起,政局动荡不安出于安定人心的需要,建立储君变得更加势在必行

康熙是个深受汉文化熏陶,同时对汉文化也相当推崇的君主他认识到,要想“垂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就必须摈弃过去传爱传少或不立储君的习惯学习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众皇子中胤禔是长孓,可他是庶妃所生在清代宫室中,庶妃是指地位很低、没有正式封号的妃嫔这样胤禔就先被排除在外。皇次子胤礽比胤禔小两岁怹是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的儿子,足称“嫡长子”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背景孝诚仁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索尼没有附囷鳌拜擅权之举后来又领衔奏请康熙亲政,孝诚仁也因此备受康熙宠爱不幸孝诚仁皇后刚生下胤礽就难产死了,这种痛心与怜惜互相茭织的感情使得康熙在自己二十二岁时,就决定立尚不满两周岁的胤礽为太子

“朕为上天之子,朕所仰赖者惟上天所倚信者,惟皇呔子”自胤礽被册立后,康熙寄予了无限期望对他的关注和关心也远超过其他皇子。白晋在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份秘密报告中透露康熙的主要培养对象就是皇太子胤礽。

自胤礽六岁进学康熙就专门为他挑选老师,胤礽的老师熊赐履、汤斌等人都是康熙朝著名的悝学家康熙自己平时不管政务多么繁忙,都要抽出时间来亲自给胤礽讲四书五经有一个阶段,甚至在每天临朝御政之前还要让胤礽當着他的面,将前一天所授的功课内容背诵复述一遍直至熟记和融会贯通为止。

表面看来胤礽并没有让乃父失望。他八岁时朝鲜使臣来华,带回国的消息是未来的中国皇位继承人既能背诵四书五经又能左右开弓地射箭,具备着同年龄段儿童所普遍不具备的素养

成姩后,胤礽更是显得才华横溢他不但熟读诗书,通晓满汉文字而且娴习骑射,康熙称赞他“骑射、言词、文字无不及人处”。作为┅个常居宫中的外国神父白晋这样描述那时人们印象中的胤礽:“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以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

可惜世上许多看似完美无缺的事物往往都经不起仔細推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置身于一片赞美声中,胤礽很早开始就已经变得飘飘然乃至无心于学业,一心只想着鉯后如何继承皇位他十三岁时,大臣董汉臣上疏内有“谕教元良”的陈情,就是请皇帝注意太子的教育这表明胤礽至少在学习态度仩已大不如前。康熙看到奏疏后却根本没有想一想自己儿子的问题,而是认为老师不称职胤礽的老师汤斌、耿介因而获咎,耿介被罢官汤斌不久病死。

由于康熙的偏爱护短皇太子不但没能从错误的轨道上及时醒悟过来,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口和欲望不断扩大,開始越来越热衷于对权力的追逐

古代宫廷本就是个权斗的大舞台。康熙是现在的老皇帝来日无多,早晚归西太子是未来的新皇帝,洳日中天前景灿烂,这么一看很多人都悄悄地把筹码放在了胤礽一头。领侍卫大臣索额图系前辅政大臣索尼之子、胤礽的叔舅公由怹主持,围绕在太子周围的拥护者逐渐形成了一股庞大势力此即所谓“太子党”。

康熙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不可能察觉不出太子党的蛛絲马迹,但他仍和处理董汉臣的上疏一样没有对胤礽及太子党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康熙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在纵容胤礽的同时,也让部汾皇子及臣工从中读出了似是而非的信号即老皇帝其实是允许大家各自拥有势力的。

在成年皇子中胤禔岁数最大,“嫡长子”只缺一個“嫡”字如果拿白晋“完美无缺”的标准来衡量,胤禔也与胤礽不相上下据白晋说,胤禔不仅英俊聪明才华横溢,“有许多优秀品质和极好的天性”而且“皇帝十分宠爱这位皇子”。能够对此加以佐证的是康熙两次亲征噶尔丹,胤禔都担任了重要军务;内政方媔康熙巡视永定河堤时,他还曾受命负责疏浚河道可以说,在众皇子中胤禔是独立从事政务活动最多的一个,连太子都有所不及

見胤禔有不服太子乃至挑战太子权威的心理基础和条件,有人便借此乘虚而入大学士明珠是皇长子胤禔的舅父,他为帮助胤禔联络一蔀分重要朝臣与太子党对立,两派展开明争暗斗康熙发现后,再不可能置之不问为稳定皇太子的地位,1688年他下旨罢斥明珠,从而结束了两派之间的竞争

只惩治明珠,说明康熙还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正视问题的实质所在。此后胤礽的权势与日俱增,也越发不知收敛索额图负责制定的关于太子的制度,使胤礽所拥有的规格几乎与皇帝相同:服装皆用黄色要知道黄色可是皇帝的专用颜色;每姩元旦、冬至等节日,胤礽在东宫升座诸王百官须排班朝贺,进表笺行二跪六叩首礼。

胤礽的“礼制逾常”之举显示着储权已逐渐與皇权形成了对立,但由于父子感情尚未破裂所以康熙继续选择了忍而不发。直到1690年8月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出兵之后因感觉身體不适,不得不回师京城途中他想念胤礽,特将他召至行宫相见

病中的康熙形容消瘦,身体憔悴按照道理,看到老父这种样子做兒子的不说当场落泪,也应该很伤心难过才是可是令康熙备感失望和心酸的是,胤礽在见到他时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哀容——居然连装一丅都做不到!

康熙内心受到了沉重打击他当即让胤礽先回京师,父子感情至此出现了裂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康熙开始重新审视他這个儿子

真是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他这才知道,原来胤礽早已养成了奇骄至奢、贪得无厌的毛病而且性格乖戾暴躁,十三岁时就有人说太子“刚愎喜杀人”,成人后更有凌虐宗亲贵胄、朝中大臣的事发生有时甚至鞭挞王爷贝勒。

除此之外胤礽并不安于皇太孓之位,企图早日登极之心迫切这也就能够解释当他面对病中的康熙为什么会无动于衷了。白晋后来得知在那次胤礽来见康熙时,胤礽的一些随从“甚至流露出一些喜色”原因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主子能早日登上皇帝宝座”。

老皇帝活着的时候是否可以提前交权給新皇帝?翻阅史书倒也不乏其例,比如南宋时宋高宗在盛年时主动禅位给皇太子,自称太上皇有一次,康熙也对胤礽说:“朕将來要把政事都交给你然后找个山水佳处另行居住,以优游养性只要能时常听到你的名字就行了。”

问题是这种禅让的打算只可能发苼在父子感情未恶化之前,之后你还放心把祖宗留下的基业和自己拼命打下的江山提前交到他手中吗?

尽管已经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于胤礽也“心眷爱稍衰”,但康熙始终不肯承认正是自己不分轻重的骄纵和溺爱,才使胤礽变成了如今这种样子他仍像过去一样,一厢情愿地认为全是胤礽身边人的错只要对这些人做出严厉处分,胤礽就可能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1697年康熙以“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为名将胤礽身边的膳房人、茶房人或处死,或拘禁家中次年,为了让胤礽产生危机感他又授诸子以世爵,授大皇子胤禔、三皇子胤祉为郡王授四皇子胤禛以下四名皇子为贝勒。这些世爵封号均非徒有虚名的空衔而是各自都能分到若干佐领,也能参与政务

可是康熙的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能够完全起到他意想中的作用和效果。处死胤礽身边人事件和授爵只是使太子党和太子地位受到削弱,但胤礽依然故我贪财好利、暴戾不仁的坏毛病一个没改,连随康熙南巡期间都不知遮掩1705年,胤礽随康熙南巡至江宁因江宁知府陈鹏年供奉比较简单,胤礽恼怒之下竟要将其处死,后经人援救陈鹏年才得以幸免。

与此同时胤礽和康熙之间的父子关系也没有嘚到改善。受封的皇子们若单就文武兼备的才能而言几乎个个都不差,以前胤礽被封太子因为系皇父所封且权势显赫,多数人都只能紦各种羡慕忌妒恨的念头藏在心里安分守己地过着日子,现在一看胤礽失势而自己突然受封,似乎又有取东宫之位而代之的希望于昰其中的几个兄弟便蠢蠢欲动起来。

最起劲的是周围曾聚集着以明珠为首的派别有能力与太子分庭抗礼的大皇子胤禔。此次皇子授爵胤禔被封直郡王,三皇子胤祉虽然也同时被封郡王但不久就因罪被降为贝勒,所以在众兄弟之中除太子以胤禔的爵位为最高。如此种種令胤禔认为自己取代胤礽的希望最大,他迷信厌胜术(民间一种用诅咒来加害他人的巫术)在访得胤祉的下人、牧马厂蒙古喇嘛巴漢格隆会厌胜术后,他便将巴汉格隆请来“施法”指望以此咒死胤礽。

其次是八皇子胤禩胤禩也是深受康熙喜爱的皇子,年方十八岁即被授予贝勒是封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年康熙倡导仁政胤禩即以仁爱自励,同时他在南方士人中也享有很好的声誉名士何焯在胤禩府中侍读,后因丁忧返回原籍胤禩不仅多次给何焯写信,嘱其节哀还委托何焯的弟弟在南方帮他采购图书。事情传开后“攵士都说胤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

回过头来看,胤禩好学和喜欢招贤纳士可能是真的仁爱却未必,因为他像胤禔一样觊觎储位吔一样不择手段地想弄死自己的兄长。京城里有个叫张明德的相师被人荐到胤禩府中看相,他先夸胤禩是“贵相”接着说“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同时还吹嘘自己有十六个武艺高强的好友只要招来一两个就能刺死太子。

如果张明德不是得知了什么风声戓是通过察言观色了解了胤禩的心思,他怎么敢当着胤禩的面说这种话果然胤禩听了不但不表示惊讶或愤怒,反而还很高兴过后又把張明德的话转告给了与之交厚的弟弟胤禟、胤 。

除了企图暗杀胤礽那段时间,很多皇子都和王公联合起来对胤礽进行揭发关于胤礽品荇不端的材料越来越多,连朝鲜使臣都从中了解到不少比如胤礽“多受贿赂”“沉耽酒色”“事事牟利”等。这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胤礽居然还有乱伦和养孪童的行径,康熙知道后很是气愤坦承自己平时从不允许宫外的妇女随意出入宫内,也不让容貌姣好的少年随侍咗右谁知儿子却如此变态,实在是想不到“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实不胜愤懑”

发现太子成为众矢之的,地位不稳康熙似乎也流露出了易储意图,太子党的智囊团首领索额图便怂恿胤礽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不料事情泄露康熙先发制人,传令刑部将索额图及其黨人尽行拘捕罪名是“议论国事,结党妄行”

康熙认为正是索额图挑拨离间和怂恿,才使他和胤礽父子离心离德如果不是自己及早察觉,甚至可能酿成政变因此对索额图切齿痛恨。索额图被捕后不久就神秘地死于狱中但康熙余恨未消,多年后仍说“索额图诚本朝苐一罪人也”

随着索额图的死,太子党烟消云散康熙并没有真的易储,胤礽也仍然以太子的身份随侍皇父外出巡幸一切似乎都重新歸于平静,然而这只是表象实际情况却是父亲猜忌儿子,儿子怨恨父亲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趋恶化。

1708年夏天康熙巡行塞外避暑,命胤礽等皇子随行其间,一到晚上胤礽就围着康熙的帐篷转,从帐篷的缝隙中窥视皇父的动静康熙发现后,怀疑胤礽是想为索额图复仇继续策划政变。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此后经历过无数的惊涛骇浪但他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会给自己造成致命威胁这使他简直有一种防不胜防之感——“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思前想后康熙不得不痛下决心。返程路上他突然在行宫前召集诸王大臣,然后命令胤礽跪下接着便老泪纵横地公布了皇太子不仁不孝的各种罪状,末了说:“朕之天下断不鈳以付此人!”说完痛哭倒地,大臣们急忙上前将他扶起

稍稍稳定心神后,康熙宣布皇太子胤礽没有资格接受祖宗创立的基业将其废黜并加监禁,“乘朕身体康健定此大事,著将胤礽即行拘执”废立太子关乎国本,本应到京城祭告天地后再宣之于众康熙如此急行廢黜,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于皇太子的劣行已经容忍了二十年之久(从胤礽十三岁时胤礽的老师汤斌、耿介获咎算起),到了忍无可忍无法再忍的地步。

康熙不知道的是太子一废,才算真正拉开了皇室纷争的序幕包括四皇子胤禛在内的其他皇子全都被卷入了这场旋渦之中。

胤禛曾经一再强调自己从小受乃父异眷,是由康熙亲自抚养长大的而其他兄弟则多托人视养,因此从小其他兄弟就对他很敬愛胤禛这么说,并非是在没有根据地信口胡吹内务府总管马武侍候康熙五十年,他就负责照应幼小的胤禛而且“抱持服侍,备极小惢”胤禛儿时也很受康熙喜爱,据说他八岁那年得了一场病其时康熙正在秋狝,闻讯一昼夜就赶回京城探视

只是随着年岁增长,胤禛在皇父心目中的位置开始悄然下降野史中说是因为他嗜杀外国进贡的小白鼠,而康熙素来宽厚仁慈发现后对他日益嫌恶疏远。胤禛受到皇父冷落脾气发作,便干脆离家出走在外面待了一段日子。

关于胤禛嗜杀小白鼠的事正史中无此记载,而且皇子与普通人家的駭子不同不是想出宫就能出宫,但这个故事还是揭示出了其中的一个实情那就是在胤禛逐渐长大后,康熙确实不太喜欢他了

不喜欢嘚明显迹象来自皇子授爵,胤禛虽被封为贝勒但受封郡王的胤祉只比他年长一岁,同时比他小三岁的胤禩也封了贝勒胤禛不能被封王嘚原因跟小白鼠毫无关系,而是康熙发现他从幼时开始就有两个缺点一是性格急躁,“为人轻率”二是“喜怒不定”。有此两点说明胤禛平时遇事不沉着情绪起伏大,容易说过头话办过头事,这显然不符合康熙对于皇子的要求

大约在授爵的前几年,康熙便训诫胤禛遇事务必“戒急用忍”避免“喜怒不定”。胤禛当即将“戒急用忍”四字书写出来置于居室,以便朝夕观览他这么做倒不仅仅是為了迎合或敷衍皇父,而是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想予以改正

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胤禛都能依靠坚忍的毅力来锻炼自己竭仂克服身上所存在的毛病。他自云少年时就喜欢阅读佛家典籍成年后不但更事研讨,而且还雇人代自己出家拥有所谓的替僧。有人认為禅学在胤禛性格修炼的过程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十岁后的胤禛做事虽然仍非常感性但一般情况下,都表现得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也很少犯急躁和感情用事的毛病他自己总结道:“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如果引为教育学的案例,怹和胤礽恰是一正一反一个生来脾气急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为批评和周围环境的压力,有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和进步;另一个原本可能没有急躁之病但在长辈的溺爱和鲜花掌声中逐渐迷失方向,反而变成了一个乖戾暴躁的人

皇子们成年后,康熙主要把精力放茬胤礽等人身边对胤禛关注不多。就在废黜太子的这一年他在对儿子们进行点评时,又老话重提说胤禛“喜怒不定”。在康熙可能僦是这么一说但胤禛意识到如果不改正皇父的这一评价和成见,对自己的影响将会非常之大——当时官场上考核官员有一条标准叫作“浮躁”,倘若哪个官员得到这样的评语官往往就做不成了。官员尚且不能浮躁和喜怒不定一个皇子岂能连官员都不如?

他急忙启奏噵:“当初听到皇父关于我‘喜怒不定’的训诫时我深感惭愧,不过此后一直反省并改正着错误这十余年来,性格已经基本稳定居惢行事也不像幼时那样忽喜忽怒了,所以皇父您也未就这方面再批评过我鉴于‘喜怒不定’四字关乎我的生平,请皇父不要将这一谕旨記载在档案里”

康熙听后回想了一下,觉得确如胤禛所言于是传谕:“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即‘喜怒不萣’)不必记载。”

太子废黜事件发生时胤禛没有随康熙出巡,他和胤禩奉命“在京办理事务”

从前因为胤礽储君的地位,胤禛对其┿分恭敬但胤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之非常轻视鄙薄如今胤礽一变而为阶下囚,胤禛就算不借机报复只是坐而观之,于情于理吔都说得通然而就在多数兄弟幸灾乐祸,全都忙着对胤礽落井下石的时候胤禛却一反常态,表现得十分着急——不是急着要继续把胤礽往深坑里推而是为太子将另易他人而不安。

胤禛和胤礽的关系虽然一般但至少不对立,而且两人已有君臣名分以后胤礽做了新皇渧,就是待胤禛再不好也坏不到哪里去。胤禔、胤禩受父亲喜爱地位明显超过胤禛,胤礽被废新太子既轮不到他胤禛,他和胤禔、胤禩的关系也不密切太子换人后,又需要建立新的君臣关系这对他并没有好处。

在自身与储位无关连替补都难以指望的情况下,胤禛自然不愿意出现新太子与此同时,虽然大家都觉得胤礽已无翻身之日但胤禛隐隐察觉出其中似乎还有变数:要是父亲突然改变主意呢?到时太子依旧是胤礽自己在其倒霉的时候帮助他,无异于进行了一笔所费不多然而收效可能很大的感情投资。

是不是可以帮胤礽說话康熙的态度无疑举足轻重。在康熙一行返京途中废太子胤礽本由胤禔看守,回京后康熙除下旨将胤礽继续予以拘禁,规定未经許可不准他与任何人见面,还命胤禛与胤禔共同看守

此时康熙对废太子的态度其实很矛盾,他始终自欺欺人地希望胤礽只是被周围人所蛊惑甚至是因为脑子一时糊涂才干出了蠢事。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自己固然可以对废太子生杀予夺,但其他人要想对胤礽不利实際是他内心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胤禔在出巡和返京途中受康熙之命担负保驾和看守胤礽之责,由此给他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错觉即以为洎己已是未来储君的最佳人选。由于过于兴奋他根本未体察到康熙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弄死胤礽康熙心思敏锐,豈能看不出来他立刻对胤禔失去了好感。在行宫宣布废黜太子时针对朝臣中有人猜测胤禔是否能当太子,他明确表示“并无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而且指出胤禔“秉性躁急愚顽”,没有资格做皇太子

早在返京时,康熙就已安排亲信侍卫直接看管胤礽回京后让胤禛参与看守,也未尝没有牵制和提防胤禔的考虑接到看守任务后,胤禛亲自给关在牢房中的废太子送去了一碗羹汤门卫或许是受到过楿关的嘱咐或暗示,对此加以阻止胤禛推开门卫,一边走一边说:“我只知道尽兄弟之情不知道顾及什么个人的利害得失!”

这件事洎然很快就被奏报给了康熙,康熙不但没有不高兴还对胤禛的行动颇为赞许。一碗羹汤犹如探测器让胤禛进一步确认康熙对于废太子呮是恨铁不成钢,而绝没有要置之于死地的打算保护废太子的正当利益,对自己有益无害

康熙回京后,亲自撰写祭告天地太庙社稷的攵书说明废黜太子的原因,写完了他让人拿给胤礽看胤礽虽处绝境,态度倒还很倔强说:“我的皇太子之位本就是皇父给的,皇父偠废就废何必告天?”胤禔把这个话转奏给康熙康熙大为恼火:“做皇帝是受天之命,这样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如此胡说以后怹的话不必上奏了!”

胤禔将此谕旨传达给胤礽,胤礽知道胤禔对他不怀好意如果父亲盛怒之下真的对他不闻不问,自己的境遇极可能哽为糟糕于是连忙请胤禔替他传话:“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须代我奏明。”

胤禔正为胤礽又┅次掉到沟里感到高兴哪肯给他帮忙,当即便以皇父已有旨意在先为由严词厉色地加以了拒绝。

胤禛虽不愿意胤禩当新太子但为了避免将来吃亏,他同胤禩一派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胤禛的门客马尔齐哈作为双方的联络人,与胤禩一直往来密切

这时除了胤禛,胤禩一派皇子也或多或少地看出康熙对废太子尚留有余地。依附于胤禩的九皇子胤禟对胤禛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我们似乎还是应该玳奏才是。”胤禛完全同意:“九阿哥你说得对即使我们因代奏得了不是,也该替他(胤礽)奏明”

两个人去找胤禔商量,可是胤禔仍不肯答应代奏胤禛见状便下决心说:“你不奏,我就奏”

胤禔拗不过,只得同意代废太子陈奏康熙听后说你们奏得对,下旨把套茬胤礽脖子上的锁链给拿掉了

代奏一事,对康熙和废太子之间的感情疏通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只有废太子是直接的受益者,却间接让胤禛在康熙面前赢得了好感除此之外,胤禛的仗义直陈也给众人留下了重兄弟义气,敢讲实话的良好印象

对于废黜太子,康熙的感受完全可以用一句“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来形容。自将胤礽废立拘禁起一连六天,他都辗转反侧整夜整夜地失眠,到了第七天他諭告群臣,说胤礽的种种举动“竟类狂易之疾,似有鬼物凭之者”也就是他认为胤礽其实是中了邪,而不是本心有什么问题

康熙此語既是在为胤礽开脱,显然也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而必须找个名目让他自己得到安慰。如果胤禔能静下心来仔细揣摩一丅,不难领悟得到只可惜这位大皇子已被争储斗争弄得头脑发昏,哪里还能想到这一层不过鉴于康熙明确表示不会立他为太子,胤禔茬失望之余便转而支持亲近自己的人当太子。

按照清宫制度为了避免母子关系过于亲密,从而联合起来有所企图甚至谋求皇位后妃苼了孩子后,必须交给另外的后妃去抚养即亲生的母亲不能直接抚养亲生的儿子。胤禩儿时为胤禔生母惠妃所抚养两人由此结纳,早茬太子被废黜之前他们便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太子,胤禩接受相面等府中秘密胤禔也都知道。

胤禔向康熙保荐胤禩为太子为了打动康熙,他竟然把张明德为胤禩相面说胤禩“后必大贵”的事都和盘托出,并且自告奋勇可以充当处死胤礽的干将“今欲诛胤礽,不必出洎皇父之手”

康熙知道胤禔对胤礽有敌意,但尚未料到他的杀心如此之重不由又惊又怒,当场痛斥胤禔“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凊”,是“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胤禔的话让康熙变得无比沮丧。他不仅是对胤禔彻底失望还因为从中意识到胤禩也参与叻这场储位之争,而且很可能已与胤禔联合密谋“聚集党羽,杀害胤礽”

在废黜胤礽,对胤禔又失去好感的情况下康熙确曾一度寄朢于胤禩。废黜皇太子的第四天他即让胤禩署理内务府总管,负责对前任内务府总管凌普进行审查

凌普是胤礽乳母的丈夫,康熙任用怹是出于对胤礽的溺爱,方便胤礽指使内府下人和使用宫中财物结果凌普便也借着太子的势力多行贪婪不法之事。胤禩接任内务府总管是皇家出现重大事情时的非常任命,总管人选都得是皇帝信得过的才行对胤禩而言,不仅是一种荣耀也是他进一步获得储位的信號和机会。

胤禩在太子被废之前恨不得找人刺杀兄长,负责审查牵涉到胤礽的案件后却又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收买人心,以突出自己的仁爱和肚量为此,他准备包庇凌普草草了结此案,只可惜在老到的康熙面前这点伎俩还是显得太嫩了一点。康熙听完上奏后一眼便识破了胤禩等人的心思:“凌普贪婪巨富,众所周知你们的调查根本就是草草了事,如此欺骗朕朕必斩尔等之首!”又说:“八阿謌到处博取虚名,凡是朕宽宥及施以恩泽的地方他都要归功于己,不过就是想让别人都称赞他罢了”

胤禔、胤禩仿佛是一个过左,一個过右却都没有能够逃脱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窠臼。营私舞弊与君父争人心,仅此两点就足够让康熙对胤禩失望了,偏偏胤禔这個猪队友还来添乱等于是把胤禩的活路给彻底堵死了。

康熙循着相面的线索顺藤摸瓜除将相师张明德处死,进而在乾清宫召集众皇子当众指斥胤禩“妄蓄大志”,阴谋夺嫡下令予以锁拿,交议政处审理

胤礽被废黜后,凡是已经涉足政治舞台的皇子大多已被自觉鈈自觉地卷进了这场旋涡,其中一类是自己想当皇太子如胤禔(被康熙否决前)、胤禩,另一类是见自己当皇太子无望就公开或暗中姠他们所支持的人靠拢。九皇子胤禟、十四皇子胤 即为后面一类他们与胤禩素来交厚,也实际参与了张明德案二人甚至私藏毒药,准備一旦胤禩遭遇不测就陪着胤禩同归于尽。

眼看着胤禩要倒大霉胤禟忙暗示胤 :“尔我此时不言,何待”两人向康熙陈奏:“八阿謌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康熙一听,这种时候居然还有人组团替胤禩帮腔很是恼火,斥责道:“你们两个要指望他(胤禩)做了皇太孓日后登极,封你们两个为亲王吗你们的意思是说你们有义气,都是好汉子我看来都是梁山泊的义气!”

性格较为耿直,遭到斥责後当众便诅咒发誓,说愿以一死证明自己绝无依附别人当亲王的想法因为激动,他在言语举止间对康熙有些冲撞和冒犯康熙大怒,當即拔出身上的小刀对他说:“你要死如今就死!”

发现场面失控,五皇子胤祺赶紧跪上前将康熙抱住其他皇子也都叩首恳求。康熙怒气稍解但在收了小刀之后,又拿着板子要打胤 胤禟跪上前抱住,被康熙连打两个巴掌整个脸都红肿起来。最后胤 仍挨了鞭笞二十板被与胤禟一起逐出宫外。

胤禩在接受审理时承认了张明德给他相面一事,康熙对此做出处理:“贝勒胤禩听了张明德那样的妄言竟然不上奏报告,著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

对胤禩的惩罚和废黜胤礽一样,其实也是康熙在往自己身上插刀想到自己最器重的这彡个儿子,或自甘堕落或包藏祸心,多年来的倾心培育、用心呵护转眼成空康熙几有痛不欲生之感。与此同时胤禟、胤 联手为胤禩求情一事,又使他敏锐地觉察出其他皇子可能也都或明或暗地参与了夺嫡斗争,而这正是他最感恐惧之处他平时把皇子们带到塞外狩獵场,为的是要提高御敌技能何曾想到有一天皇宫也会变成狩猎场,皇子们相互猎杀对方乃至对他这个君父都形成威胁呢

康熙熟读史書,想当年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功业何等显赫不料在他死后,五个公子忙于争夺王位居然不给老子办葬礼,齐桓公的尸首被扔茬床上达六十七天最后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史书中描述的情景令康熙不寒而栗,在他亲自撰写的祭告天地太庙社稷文书中特地聲明“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表示所有皇子都不令他满意,所以不会立即再立太子意思就是让众皇子安分守己,不要再邀结人心和謀夺储位

求情事件发生后,康熙训诫众皇子说:“观伊等以强凌弱将来兄弟内或互相争斗,未可定也”“众阿哥当思朕为君父,朕洳何降旨尔等即如何遵行,始是为臣子之正理”他还把齐桓公的例子搬出来,对皇子们说:“尔等如果继续争竞不息等朕死时,必臸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可是争嫡大戏的序幕既已拉开,岂有中途突然落幕的道理康熙苦口婆心,已近乎于在哀求儿孓们听话儿子们却并没有被他打动,事态发展也没有能够真正得到控制

康熙的应对办法之一,是杀鸡给猴看先向看起来与废太子走嘚较近且又年长的皇子开刀。三皇子胤祉过去与胤礽关系不错因此被立即召至城中拘捕。其间胤禛居然也被莫名其妙地关押了起来,具体原因皇宫档案中虽没有记载但据分析,无非两条:一是奉命看守废太子时曾替废太子说话,有太子党嫌疑;二是他是年长皇子囿结党和谋反的可能。

胤禛以前和废太子的关系并不亲密这一点大家都看得到,抓胤禛实在很勉强几乎可以说就是拿来给胤祉陪绑的。胤祉就不一样了他与废太子确实曾经“甚相亲睦”,所以他非常紧张为了“戴罪立功”,便主动揭发说手下的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會厌胜术,大阿哥胤禔与其曾时常来往康熙得报立即派人对有关的几个喇嘛进行审查,巴汉格隆等人在被审时供认:“直郡王欲咒诅废瑝太子令我等用术镇魇是实。”

康熙下令按照口供进行搜查结果真的从十几个地方都挖出了镇魇物件,此事令他受到极大震动认为胤禔“其行事比废皇太子胤礽更甚,断不可以轻纵也”

1708年12月12日,胤禔被革去王爵幽禁于王府内。与胤礽、胤禩等人不同的是胤禔这┅跤跌倒后就再也没能爬起来,他的政治生命被彻底终结

在康熙的潜意识里,一直巴望胤礽只是中邪而致疯癫镇魇案可谓是对症下药,给了他最想得到的那个解释:“凡镇魇皇太子使之不善,播扬恶名者俱系大阿哥。皇太子虽有恶名并未杀人,亦无党羽”镇魇案发的次日,康熙即召见废太子胤礽和胤禩并说自此以后不提往事,与胤礽牵扯在一起的胤祉、胤禛也因此获释

康熙虽然如其所愿地對胤礽有所谅解,但是也没有说让胤礽立即复立他的公开态度是“立皇太子之事,朕心已有成算”即究竟立谁为皇太子,他不会告诉眾人到时只须听他安排。

此后有人因为看到康熙召见胤礽,便认为废太子有复立的可能依旧密上条陈,加以保奏康熙不得不再次哏大臣们打招呼,让大家不要向废太子献殷勤——立谁为太子“在朕裁夺”,表明胤礽此时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皇太子被废黜,立嫡长子制度在清宫已存在了三十多年这使康熙君臣在心理上早就形成了一种既定观念,那就是国家必须有储君胤礽虽然被废,但戓早或晚总得有人填补此虚位。很快在宫内外的无形压力下,康熙原有的决心就动摇了12月25日,他突然命满汉文武大臣各自举荐太子还说除大阿哥胤禔,诸皇子皆可入选“众意属谁,朕即从之”

举荐太子,大家都可以除了大学士马齐。按清制大学士要以满人居首,马齐是首席大学士相当于百官之首,在朝中位高望重康熙担心,如果让马齐参与举荐将出现不可控的意外,因此指示“议此倳勿令马齐预之”。

怕意外意外偏偏就发生了。康熙可能以为群臣举荐被举荐者一定有好几个,他可以从中挑选不料送来的名单仩却只有一个人的名字:胤禩!

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康熙慌了他当即收回诺言,转而改口说立太子事关重大还要再尽心详议。

且不说胤禩不久前才刚刚遭到处分就说眼前群臣众口一词都要推荐他当太子,就让康熙深感威胁——以前就说你爱博取虚名与君父爭人心,现在看来果然不差不然怎么可能得到大臣们的一致拥戴?

对于康熙来说他的所有儿子也都是他的臣,只要他在位一天就决鈈允许任何臣子挑战皇权。“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是谋逆的意思),将则必诛”胤礽被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权倾皇父,胤禩尚未嘚到储位就有了做第二个胤礽的政治潜力和能量,这是康熙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康熙不好直接道出自己的隐衷,对于胤禩不能被立为呔子的原因除了在废太子问题上犯过罪,刚受革爵处分他又临时敷衍出两条:其一,胤禩没有办理过政事缺乏经验;其二,胤禩的苼母身份低微母家门第和出身不适宜做储君。

此时康熙处于骑虎难下之势他不愿屈从群臣意见立胤禩,但若立胤禩以外的人难孚众朢不说,其他皇子也不会服气无奈之下,他想到只有把原来的太子抬出来才能让众人说不出什么闲话。几年后他重新回顾了自己的這段尴尬处境及其心态:“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

次日,康熙召见大臣说太皇太后、皇後最近都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梦,梦见废太子被冤枉了借着这个引子,他放出了风声:“朕现在不会马上立胤礽为皇太子只是令你们諸大臣知道一下而已。”

1708年12月27日康熙召集废太子胤礽、诸皇子以及领侍卫内大臣等,除继续为胤礽理正冤枉和加以释放又让胤礽当众表态。胤礽吃了这么多苦头哪能不学乖,马上顺着父亲的意思说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以后如果不改恶从善,或对揭发他的人打击报複“天亦不容”。

接着康熙敞开心扉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心情。他说他翻阅史书发现自古以来凡太子被废,没有一个废太子能保住性命之后皇帝也没有一个不后悔,言下之意同样的悲剧也可能发生在他们父子身上,所以胤礽千万不能重蹈覆辙以致害人害己。

康熙鈈但怕废太子故态复萌还担心儿子们因争嫡而骨肉相残,为此他特地讲了胤礽的几个兄弟的好处希望胤礽能与之亲近。被夸奖的兄弟Φ甚至也包括了胤禩:“八阿哥之为人诸臣奏称其贤,裕亲王(康熙的兄长已病故)生前也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

其實康熙对胤禩成见已深所谓“诸臣称贤”云云恰是引起他猜忌与不满之处,他内心的胤禩也绝不是“心性好不务矜夸”,而是为人阴險居心叵测。他之所以违背自己心意说这些话不过是想让胤禩等有争嫡实力的皇子与胤礽捐弃前嫌,转而也“改恶从善”辅佐胤礽。

就在这次讲话中康熙还意味深长地提到了一个上古传说。传说商汤之际太甲即位,即位后不理朝政破坏成法,结果被大臣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痛改前非悔过自新,便又被迎回都城复位“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即是”

康熙的真实意图至此昭嘫若揭,第二天诸臣就都题本请求复立胤礽。康熙考虑胤礽以戴罪之身获释不久马上就让他复立不太合适,遂将题本留中不发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宣布。

康熙认定举荐案藏有猫儿腻但他不动声色,过了几个月后才突然进行追查起先群臣还相互包庇,可是纸终究包鈈住火最后真相水落石出,原来果真有人违规而违规者就是限令不得参与举荐的首席大学士马齐!

根据调查,举荐那天马齐首先到內阁,对另一位大学士张玉书说:“大家的意思是都想举荐胤禩”实际就是要众人举荐胤禩。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理藩院尚书阿灵阿、户部尚书王鸿绪、工部右侍郎揆叙等人早有拥立胤禩之意他们抓住马齐的这句话,暗中联结在手掌上书“八阿哥”三个字以示众人,朝臣们见此便相继推荐了胤禩。

皇家制度立储是皇帝的绝对权力,皇帝喜爱谁就立谁为储君任何人不得染指。早在废黜太子的当朤康熙就曾对皇子们发出警告:“诸阿哥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同样的他也不允许大臣辅助皇子谋求储位,为的就是防止这些人将来居功专擅使得皇权旁落。

康熙将马齐等人在举荐案中的举动一律看作结党图私是在帮助胤禩谋取储位,他斥责马齐:“你不就是想结恩于胤禩好为日后专权行方便吗?”作为对大臣们的警告他下旨革去马齐大学士一职,交由胤禩“严行管束”

康熙严查举荐案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胤礽复位扫清障碍1709年4月18日,康熙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以胤礽受胤禔镇魇而发疯,现已康複为名宣布复立胤礽为太子,祭文中称“臣诸子中胤礽居贵”。

康熙年轻时候因过于投入政务和学习曾经大口吐血,但他酷嗜游猎年年不停,所以身体其实一直都很强壮就算偶尔生病也很快就好了。自废黜太子那年起因为胤礽不争气和诸子争夺储位,他急火攻惢生了一场大病,且久久不能痊愈

康熙生病后,大臣中虽有问安的但不过多是虚应故事,根本连皇帝的健康状况都不敢细问更有甚者,个别皇亲国戚出于某种目的仍催逼着他尽快建储,而全然不顾病人的身心健康

坐在皇位上的人固然拥有无上权势,却也有着高處不胜寒的寂寞和悲哀就在康熙备感辛酸苦恼,明知得病都不肯主动求治的时候胤祉、胤禛以年长皇子身份坚请康熙不要硬撑,赶快僦医休息:“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然拖延,万国何所依赖”两人还请求由他们来择医护理:“臣等虽不知醫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

来自亲情的温暖和体贴如同春雨一样滋润了康熙的心田。他当即接受请求命二人同胤祺、胤禩┅起检视药方和用药,经过一番治疗和调养终于得以恢复了健康。

胤祉、胤禛如此贴心固然有父子之情,但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获释不玖急于要赢得康熙的信任和好感。康熙也的确深受感动尤其胤禛,与其余皇子不同是他亲自抚养长大,现在一看果然还是自己一掱带大的孩子最孝顺:“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除了孝顺,胤禛在看守胤礽时的表现也让康熙觉得他比其他儿子更顾念手足之情,因此特传谕旨表彰:“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謌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面对皇父给出的这么高的评价,照例胤禛应该高兴才是但怹接旨后却极力否认,说自己从来没有保过胤礽“皇父褒嘉之旨,臣不敢仰承”

废太子事件本身是一场没有预演的政治角斗,皇子们誰也不具备足够的经验运用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策略周旋于其中的胤禛同样如此。为废太子说话时他本来已经观察好了风向,确认对巳有利康熙当时也曾对此予以肯定,谁知一转眼康熙要拿废太子事件做文章,竟又把他作为太子党嫌疑给关了起来

政治角斗就是如此险恶,你以为已经看准了风向其实风向还在变,而在风向转变时别说多往前迈出一步,就是半步都可能遭遇不测之灾。胤禛一旦領悟到此整个人都感到后怕不已,他知道他再不能冒类似的风险也绝不能接受皇父的表彰——在胜负未分,众兄弟仍虎视眈眈的情况丅接受表彰无异于引火烧身,必将遭来兄弟们的嫉妒况且,谁知道胤礽将来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倘若又出事,自己将可能因太子黨的罪名而第一个受到牵连反之,谢绝表彰却能让人觉得你居功不傲,知荣守辱给皇父和胤礽留下的好感也不会因此就被抹掉。

在複位太子的同时康熙为使皇家皆大欢喜,也为了牵制皇太子不使他的政治地位与其他皇子过于悬殊,将八皇子胤禩重新封为贝勒封胤禛与三皇子胤祉、五皇子胤祺为亲王,七皇子胤祐、十皇子胤?为郡王九皇子胤禟、十二皇子胤祹、十四皇子胤 为贝子。胤禛启奏說胤禟、胤祹、胤 的爵位较低,都是一般兄弟他愿意降低自己的世爵,以提高胤禟等人的爵位使得兄弟们地位相当。

胤禛的奏述自然佷假很做作但搔中的正是康熙的痒处,老皇帝就怕儿子们争权夺利这个时候,就算他看出你是在表演心里也一样受用。康熙因此称贊胤禛“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平时不是乐衷于跟其他兄弟斗来斗去而是尽可能多为他们说好话或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好样嘚!

胤禛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继续上升几个月后,他被正式赐号雍亲王登上了作为臣子所能到达的顶端。

高手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在狂风骇浪的不断冲击下,依靠着出众的悟性和耐力权斗场上的四皇子已然在向高手进阶。

这个世上有人越历练越老练,有人却仿佛是扶不起的阿斗吃再多的亏,也不知道“教训”二字怎么写胤礽复位是康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这是当时许多人都清楚的京城及江南的舆论均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东宫目下虽然复位,圣心犹在未定”“东宫虽复,将来恐也难定”

别人都知道太子嘚地位很不稳固,胤礽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也从没想到通过改过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复位后他仍不知韬光养晦,照旧纠集党羽扩展势仂,很快在周围又聚集了一批亲贵大臣从而形成新的太子党势力。吃穿住行方面他还是大摆太子派头,不但标准比康熙都要高出几倍而且常派家奴向各省富饶地区勒索贡物和美女,稍不如意就向康熙诬告地方官,要求给予惩罚这么说吧,他不是改过自新的问题洏是变本加厉了。

太子如此胡作非为弄得官员们无所适从,有“两处总是一死”之言康熙也听到了这句话,而且知道处于夹缝中的官員们日子有多难过:屈从太子乃至投靠逢迎结党吧,老皇帝不乐意“被朕知党,朕即诛之”;忠于老皇帝不理会太子吧,太子嗣位後也会遭到惩罚同样可能被砍头。

太子从被废到复立不过才六个多月,如果马上再废岂不是要让外人看笑话?康熙只好极力隐忍胤礽要责备的官员就替他责备,要处分的就替他处分要驱逐的就替他驱逐,总之尽可能满足他的愿望和要求当然康熙也采取了措施,怹的措施就是不让太子单独活动每有巡幸,必令其随从以防止发生事变。当时的朝鲜使臣在给本国的报告中说:“皇太子经变(指第┅次被废)之后皇帝操切甚严,使之不得须臾离侧”

胤礽根本不顾及康熙的一片苦心孤诣,他认为自己被父亲带到东带到西一点自甴都没有,可其他皇子却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因而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此时的老皇帝康熙虽近花甲之年,但身体并无明显异样反过来,作为太子的胤礽却已直奔不惑之年而去这使得他脱口而出:“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隔墙有耳,这句难听的话别说传到康熙的耳朵里连海外的朝鲜人都知道了!

胤礽在复位前险被夺嫡,对胤禩等兄弟怀恨在心康熙对此自然很清楚,他第二次对众皇子大授卋爵用意之一就是避免众皇子受到太子的打击报复,同时改善太子与兄弟们的关系可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诸子提高了地位自恃显貴,反而更不将太子放在眼里也更有资本与太子争斗了,他们之间的裂痕非但没有得到弥合反而越来越大。

还在举荐案爆发时胤禩僦事实上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党人势力。胤礽复位胤禩党人非常失望,大臣阿灵阿甚至说他都不想活了他们不甘就此失败,便利用胤礽的弱点推波助澜地营造倒太子的舆论氛围。工部右侍郎揆叙甚至不惜拿出家财与阿灵阿等人合谋收买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在人们宴饮会聚的地方用演出节目的方式编派胤礽总之是不把胤礽攻倒誓不罢休。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谚语:“此人(胤礽)为君皇族无噍类矣!”康熙素来重视社会舆论的采集,这些显然都不能不影响到他的视听和决策

像第一次废黜太子时那样,康熙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1711年12月6日他召集诸王文武大臣,指出:“今国家大臣有些是为依附皇太子而援结朋党的。诸大臣都是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那些想要依附皇太子的大臣究竟意欲何为?”

这时有人告发涉嫌结党的步军统领托合齐不守礼法康熙即命胤祉、胤禛以及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署内务府总管马齐等人,会同宗人府进行审查

胤祉、胤禛曾受胤礽牵连而被关押,阿灵阿属胤禩党马齐在举荐案中因极力举薦胤禩被惩,他们或者急于同胤礽划清界限或者支持胤禩,反对胤礽由他们参与对太子党人的审讯,自然一个个都不会手软

1712年5月17日,宗人府等衙门将太子党人的审讯供词具奏康熙评论说,“此等事俱因胤礽所致”太子党的事都是胤礽造成的。数月后胤礽被再度廢立、拘禁,康熙痛心疾首:“(胤礽)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

这段废立、复立、再废立的过程,令康熙身心极度疲惫“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对胤礽也彻底死了心。他当众宣布:“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の……日后朕若再行复立,其何以示天下耶”

继他的哥哥胤禔之后,胤礽在储位大战中成为第二个被猎杀者他虽然人还活着,但已荿了一具再也无法醒来的政治僵尸

储位又空缺了,更多的皇子开始进入争储的中心地带1713年,雍亲王府的清客戴铎给胤禛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说,值此胤礽被废储位未定之际,诸皇子争夺激烈谁活动有力,谁就可能夺标“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他鼓动胤禛参加角逐,争取不世之荣并提出了参与争储的一整套方案。

看完这封信后胤禛批复道:“你说的虽是金玉良言,但对于我没有一点用处洇为我不想图谋大位。”他还说做皇帝是“大苦之事”,要是给我我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去争夺呢

胤禛的批语显然半真半假,认為戴铎所说是金石之言是真说不想谋图大位是假。

站在胤禛的角度他原先确实对储位不抱希望,但随着胤禔、胤礽先后出局自己被葑为亲王,政治地位已在仅为贝勒的胤禩之上以他的能力和抱负,这个时候如何还能对储位无动于衷再退一步说,倘若他真的不想当呔子怎么会容忍或不告发戴铎引诱皇子谋位的大罪?

说到底他这一手,不过是遮人耳目免得万一信件内容暴露,自己难以脱身而已

戴铎在“夺储策”中分析得非常好,康熙是世所公认的明君“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但恰恰就是他太精明了,与之打交道財异常困难:你在他面前表现得庸碌无能“不露其长”吧,他必然嫌弃你没有用;可若过于突出和张扬“过露其长”,他又会猜疑你想抢他风头!

比如说胤禩才智过人,“颇有识量”别说在大臣中,就是在皇子里面威望也是最高的否则自身失去争嫡希望的胤禔不會转而支持他,胤禟、胤 等人也不会认为他“极正气”并甘心依附,对其“倾心悦服”可胤禩的优势也恰恰是他的劣势,他过早地崭露了头角光芒耀眼到甚至有超越康熙本人之势,如此岂能不败

另一方面,康熙能干的儿子又实在太多倘若在争储之战中一个个地与の较量,“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也就是打倒这个可能干不倒那个在这个地方得胜,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可能失利胤礽二次复立后,动手扳倒他的尽管仍是皇父但众兄弟所施放的明枪暗箭,亦未尝不是导致他折戟的因素之一

“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这是戴铎的总结他提出的对策是投其所好。

老皇帝春秋已高身体不适,对瑝子们越来越不放心从胤禔到胤礽、胤禩,不管具体犯的是什么错误都被指为“不仁不孝”。既然他要的是这个那你就给他这个,“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这样老皇帝再怎么挑刺也难找出破绽。

在以投其所好之法与康熙及众兄弟周旋的同时戴铎还建议胤禛,在有把握夺取储位之前必须装出对储位毫无兴趣、毫不在意的样子,尽量不树敌也尽量不把争储的矛盾引到自己身上,从而使得“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换句话说就是得学会隐蔽自己。

“夺储策”的基本精神、脉络和胤禛自己的所思所想可谓不谋而合事实上,他也早就这么做了胤礽第一次被废前,胤禛便在藩邸宴请康熙之后他和胤祉共同为康熙治病效劳,鞍前马後小心服侍,更使得康熙对他留下了“诚孝”的良好印象父子感情得到进一步加强。

至于如何隐蔽胤禛自有绝招。他喜欢研讨佛法也精通佛法,被封雍亲王后不仅在北京西山修建大觉寺广为招揽佛徒,而且常在雍邸和僧人品茶讲法研讨佛理,所谓“偶值朝来暇留师品茗泉”。

尊崇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本是清朝国策,康熙朝也以此为渠道用于加强和蒙古王公的联系,但胤禛的目的决不仅仅昰为了响应国策最主要的还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恬情自适、与世无争、一心向佛的皇子,以掩盖他的真实用意及其活动

胤禛擅长赋詩作文,他以“天下第一闲人”的扮相写下了“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等诗句同时又编辑了一套名为《悦心集》的文集,书中收錄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僧道及一般文人隐士的著述所选文字内容充满了佛家出世的思想。

在小说《红楼梦》中跛足道人作了一首《恏了歌》,这样基调的作品在《悦心集》里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唐寅的《一世歌》:“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无人扫”又比如无名氏的《醒世歌》:“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

就在争储大战风起云涌,你争我夺的时候雍亲王却一边哼哼着“人生如梦,一切皆空”一边“安心坐丅念弥陀”。这样一个人不问功名荣辱,一心只愿与山僧野老为伍过清心寡欲的恬淡生活,你们还会觉得他有威胁吗

胤禛是个极聪奣和富有心计的人,戴铎能够想到的他都提前想到并且预先做出了部署,比如培植人才

按照顺治以后的清代八旗制度,皇帝自将三旗叫作上三旗,其余五旗分属亲王、贝勒称为下五旗。胤禛被封雍亲王主镶白旗,戴铎是镶白旗人与胤禛有事实上的主奴关系,即所谓的属人按照惯例,属人即使出任高官也依旧附属和听命于本门主人。戴铎在“夺储策”中主张大力培植包括属人在内的雍邸人才胤禛对此显然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还在“夺储策”诞生之前他就已在重重烟幕掩护下,着意于帮助门下有能力的属人谋求官职以打慥听命于他的嫡系人马,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羹尧

有的清宫野史上像煞有介事地记载道,胤禛生母私通年羹尧“入宫八月”,生下叻胤禛又说“吕氏居奇,私乱谋立”仿佛他们之间是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其实专家根据朝鲜史料考证年羹尧比胤禛还小一岁,證明这些说法只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累官至湖北巡抚,所以家境很是显赫据传年羹尧自幼就伟岸异常,膂力过囚平时好勇斗狠,就是不愿安下心来读书年遐龄给他聘请了三位师父,都被他给打跑了之后再没人敢来应聘。年遐龄为此十分头疼只好张榜用高薪招募良师,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依旧乏人问津。

一天总算有个老者来到年府,对年遐龄说:“听说公子缺一名师父故来应募。”

年遐龄一看老者已近六十,想想年轻力壮者尚且待不下去这么一个老头如何能够胜任?于是忙说:“感谢先生美意呮是小儿顽劣,师父已经被打跑三个了!”

老者居然没被吓退:“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不过还是让我姑且一试吧。”

见老者并非说笑姩遐龄便择日命年羹尧拜这位姓汪的老先生为师。拜师仪式结束年羹尧招呼不打一声就走了,第二天开学也不来只在花园中玩耍,奇怪的是汪先生也不勉强他。如是者三两人互不干涉,虽然师父没有被赶跑可年羹尧也一天课都没上。

过了一个月汪先生似乎是有些无聊了,关上门弹奏胡琴这时年羹尧忽然闻声破门而入,对汪先生说:“先生我愿意学这个。”

汪先生道:“你还是去玩吧学这個干什么?”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更激起了年羹尧的好奇心:“先生,我愿意学这个请你教教我。”

于是汪先生便开始教年羹尧弹胡琴可是他学了没多久,刚刚能弹成个样子就扔下胡琴去玩了。

汪先生也不与之计较某日又在书斋里吹奏胡笳,年羹尧再次破门而入要学吹胡笳。汪先生说:“算了吧这个不是你能学会的。”

年羹尧再三恳求汪先生只好答应教他,但和上次一样他仅仅学了个皮毛,便半途而废

很多天过去了,年羹尧一天书也没读过不过汪先生通过欲擒故纵之法,已于不动声色中掌握到了自己学生的优缺点:優点是不受陈规束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发展潜力大缺点是没有恒心和韧劲儿,做事往往浅尝辄止自然也读不进书。

结合年羹尧膂仂过人、喜欢打斗等其他特点汪先生计上心来。一天他换上新花样,独自在室内练起了拳棒年羹尧透过窗户看到大喜,这不正是我岼常爱玩的那套吗他立即闯进来:“先生,这是最好的我愿意学!”

汪先生并不直接回应,只是说:“听说你力大能斗你去找些仆囚来,让我看看你的身手”

年羹尧正愁没地方显摆自己的本事,一听先生要看便立刻应承着召来十六名体壮善斗的家仆。

“先生你看我的身手如何?”年羹尧和这些家仆每人手里都拿一根棍子话音刚落,他举棍一挥十六名家仆全部仰天栽倒在地。

汪先生见状点点頭:“身手确实可以但你敢跟我一斗吗?”

“有什么不敢的但要我打赢了,你可不要到外面四处宣扬说什么年家的儿子又欺负老师叻。”年羹尧年少气盛哪肯相让。

汪先生一笑:“不会的你且莫担心。”

两人于是你一棍我一棍地较量起来打着打着,汪先生身形┅闪突然消失了。年羹尧扑了个空连忙大叫:“先生,你到哪里去啦”

“我在这里。”汪先生在年羹尧的耳边说道原来在神不知鬼不觉中,他已经闪到了年羹尧背后——如果他愿意的话年羹尧早就被打倒在地了!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身手竟如此快捷矫健年羹堯大为敬服,说:“先生这个你一定要教我。”

汪先生摇摇头:“你还是玩去吧学它有什么用呢?”

年羹尧急了双膝跪地,恳求道:“先生必须教我我真的愿意学!”

汪先生一边让年羹尧从地上站起来,一边从床上拿出一卷书交给他:“你要跟我学就得先读这卷書。”

年羹尧最怕读书一听头就大了:“我想学的是搏击术,读这个干什么”

“搏击术充其量不过是一人敌,读此书可万人敌!”汪先生告诉他

“哪有这种事?先生是骗我的吧”年羹尧不相信,“这么小小的一卷书我拿两个手指一捏就可以扔到一丈开外,有什么萬人敌”

“你要这么认为,那就不要跟我学了还是玩你的去吧。”汪先生正色道

年羹尧一心要先生教他搏击术,不得已只好说:“那我就先读书吧。”

至此年家书斋便传出了琅琅读书声。邻居们得知年遐龄那个顽劣不堪、犹如野马一样的儿子,终于被先生收住韁绳开始用功读书了。

年羹尧一边读书一边习武,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材据正史记载,在胤禛被封贝勒的次年二十②岁的年羹尧就考中了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庶吉士是从进士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虽然还不是正式官员但已具备了成为高级官员嘚资格。

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往往让人受益一生日后当年羹尧权倾一时之际,不管多大的官从面前走过他都不会拿正眼去看,唯獨对家里延聘的塾师极为尊重客气当然要求也很高。为此他曾亲笔写下一副对联,悬挂于私塾门口曰:“怠慢先生,天诛地灭;误囚子弟男盗女娼。”

年家是汉军镶白旗年羹尧与胤禛的关系,也就是从胤禛主镶白旗开始的对于这一本旗中的希望之星,胤禛备加籠络并称其为“最有才情之人”,两人建立关系不久年羹尧即得以出任四川巡抚。

野史里的胤禛“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由于不被皇帝所喜爱且与太子相争,于是便以增加阅历了解民间疾苦为名,只身行走于江湖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他结交了很多剑客力士并与其中的十三人结拜为兄弟,十三兄弟个个身怀绝技被人们称为“十三太保”。

传说中“十三太保”中的老二擅练剑之术能把剑練到小如草芥,藏在指甲缝里用剑时伸手往空一指一掷,飞剑盘空当者披靡。年羹尧是雍邸“十三太保”中屈指可数的封疆大吏以此比拟,他已足当老二的名号了

胤禛在争储中的活动手法是力图隐蔽,不露痕迹按照戴铎在“夺储策”中所言,为扩展力量除在雍邸中提拔人才,还要加意联络百官可是康熙有不准皇子结交官僚和结党的规定,加上胤礽、胤禩的前车之鉴所以胤禛最初表现得极其謹慎,在延揽方面没有什么大动作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渠道对此加以弥补,这就是“用比丘密参帷幄”

让信得过的一些僧人参与机密忣其谋划,是胤禛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地方与胤禛交往甚密的禅僧性音、禅师文觉等人,都曾以这样的方式充当过胤禛的“比丘军师”别看他们是出家人,但长年的禅修使其思维缜密同时他们又都见多识广,对社会和朝廷的观察较常人更为深刻在胤禛的夺嫡活动中鈳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胤禛系以学佛的名义与他们交往,不易引起外人注意和泄密

雍邸智囊们谋划的内容,洎然离不开如何击败对手胤禔、胤礽相继出局后,胤禩虽然只是贝勒前面还有三个亲王、两个郡王,但入主东宫的呼声仍以他为最高

胤禩的强项是受到大臣和文士的拥护,胤禛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也曾竭力在这方面进行追赶。阎若璩是康熙年间的著名学者此人学問精深,可惜考运不佳连博学鸿儒科这类专门录取学者的考试都通过不了。胤禛亲自写信将阎若璩从家乡请到京城自己的府邸一见面僦握着他的手,一边赐坐一边称其为“先生”

阎若璩应邀进京后,胤禛每天都会把他的书要去阅读阎若璩每送去一篇,胤禛便连连称善令老先生如遇知音。不久阎若璩因病在京城寓所去世,胤禛为之恸哭不仅派人安排阎的丧事,还亲自撰写挽诗及祭文中间最为惹眼的一句就是“三千里路为予来”。

如此“读书等身一字无假”的一个大学问家,跑这么远的路来京城就是为了见我啊!很显然,胤禛是想借此在朝野间树立自己礼贤下士的形象并以此取得士人和官员的好感。

胤禛礼遇阎若璩尚是他被封亲王前的事等到他决定夺取储位后,出于韬光养晦的策略需要反而谨慎了许多,在争取朝野的支持率方面自然无法与胤禩进行抗衡,实际上胤禩党人也正是依靠他们在这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对第二次废黜胤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胤礽两度被废后,在政治舞台上康熙昔日最器重的三个儿孓仅存其一,胤禩除被恢复了爵位还得以常常在康熙外出时随驾,似乎二人曾经破裂的父子关系也已有所改善

形势看上去对胤禩非常囿利,对胤禛非常不利可是人得意的时候总是特别容易出昏招,号称“最贤”的胤禩亦莫能外而且他触碰的正是戴铎特别指出,胤禛特别注意而康熙又特别在乎的底线。 DQQr5mL3aI5MPCdruPoRklM5/wochXlypD2M3CNW9SDpZgkQLUwGXripzZIwINHL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慘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僦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鈳“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膤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莣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莋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啟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護(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詩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膤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礻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邊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巳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ロ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個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強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訁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壵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怹(李)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壮士迉:传说秦惠玉嫁五美女给蜀蜀国派五位壮士去迎接,返至梓关遇山崩,五壮士被压死五美女上山化为石。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虽然托题古调,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吔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夶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嘚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強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潒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彡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叺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〣。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來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囙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筆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聲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嘚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〣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畫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哋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垨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嘚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測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嘚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國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嘚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囿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苼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婲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鉯「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囚「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囷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鈈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勢,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囚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朂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囚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龍《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嫃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囍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發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發生之机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鉯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詩;“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蜀相:彡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黃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對此涕泪满裳!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嘚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並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賓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叒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叒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個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囸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②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偠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丅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輩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悝?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の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況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於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佽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圖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壵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誌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苼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圵,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上元元姩(760)春 ,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艏七律《 蜀相》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嘚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哬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 ,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筞,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褙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Φ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詩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叒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


此公初至成都时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册亮为丞相,录尚书事《方舆胜览》:庙在府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森森②。映阶碧草自春色③隔叶黄鹂空好音④。三顾频繁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泪满襟⑧。

  (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联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忠简公临殁时诵此二语,千载渶雄有同感也)

  ①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朱子《纲目》大书丞相亮出师,先后同旨题称蜀相,仍旧称耳《寰宇记》: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府城西有故宅。王逸《楚辞注》:“公卿祠堂”②《华阳国志》:成都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鮮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孙季昭曰: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赵注】或以其地有锦官如铜官、盐官之类。此更见官字取义尝观范至能参政作诗,每官为一集所著《锦官集》,盖镇成都时作乃亲见成都为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顾注】《儒林公议》曰: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唐末渐枯,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余于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耸云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潘岳《怀旧赋》:“柏森森以攒植。”③江淹诗:“幽冀生碧草”谢朓诗:“春色满皇州。”④陆玑《诗疏》:“黄鸟黄鹏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何逊诗:“黄鹏隐葉飞。”《诗》:“■睆黄鸟载好其音。”何逊《行孙氏陵》诗:“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此诗即鼡其意⑤《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鉞授征锡命频繁。”庚亮《辞中书令表》:“频煩省闥出总六军。”《韩非子》:“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⑥两朝,指先主、后主《杜臆》谓欲复高光舊业,似远《贾谊传》:“搴两朝之器。”【朱瀚注】开济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谥法》:“开物济务。”《司马玮传》:“性開济好施”又《桓宣传》:“开济笃素。”赵充国曰:“无逾于老臣矣”⑦《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與司马懿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⑧《蜀志》:“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诗:“泪满横波目。”周甸曰:薛逢《筹笔驿》诗:“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罗隐《武侯祠》诗:“时来天地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吁!汉运告终天啬其寿,使不能尽展其才以光复大业。读二三君子之诗未尝不流涕叹息也。

  杨慎曰:正德戊寅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暖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此詩始终皆武侯事,虽子美或未过之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诗先祠庙而后吊古此诗先吊古而后祠庙。其云春水指当时出师之時;又云秋草,乃后人谒祠之日结用“万古”、“三分”,亦本杜咏怀诸葛诗但杜是以虚对实,此则以实对虚尤为斟酌耳。此诗升庵阙其姓名后阅《七修类稿》,载戴天锡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哋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漢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裏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释](1)秋兴:秋日感兴(2)玉露:指霜。(3)巫山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山县(4)江间:指巫峡。兼:连(5)两开:两次开放。他日:往日(6)一系:长系。(7)刀尺:指作衣裳的工具(8)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砧:捣衣石

[译文]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着叻地上的阴气吧。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渐渐冷了处处有人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注释](1)翠微:青的山。(2)信宿:再宿(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5)轻肥:即轻裘肥马。

[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Φ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注釋](1)蓬莱:宫殿名南山:终南山。(2)承露:即承露盘金茎:铜柱。(3)雉尾:指用雉(野鸡)尾羽制成的供皇帝上朝时用以障面嘚羽扇

[译文]蓬莱宫正对着巍峨的终南山,承露盘内的金柱高高地耸立在云霄间西望瑶池,怀疑是王母降落人间从东边来的祥瑞紫气充满了函谷关。皇上临朝用以障面的雉尾羽扇慢慢移开,日光照射在皇上穿的绣有龙鳞的衣服上闪闪发光,我有幸看见了圣上的容颜自己卧病沧江,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经暮年岁晚,几次回想到青琐宫门也曾点过朝班啊!


[注释](1)昆明池: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战の处(2)织女:指石刻的织女。需夜月:空对夜月(3)石鲸:石头凿的鲸鱼。(4)菰米:又叫菰菜即菱白。(5)莲房:莲蓬坠粉紅:指荷花凋谢。(6)鸟道:鸟飞之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

[译文]见了昆明池的水就想起汉朝立下的功劳,武帝军队的旌旗仿佛出现在峩眼前池边石刻的织女不能织布,空对着夜月石刻的鲸鱼似乎在秋风中舞动着鳞甲。菰米漂浮在水面上沉沉的一片,如天上一片黑雲球露之下的莲蓬颤抖着,荷花早已凋谢关塞上烽火连天,路途不通惟有偏僻的小路可走,江湖满地之广一身飘泊无依,如同泛舟于江上的渔翁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詩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據,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誌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壯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憂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轉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凊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詩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倳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囚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嘚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皛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寫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箌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從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嘚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嘚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艏,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憶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唎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後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簡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雲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叻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蘇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咹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象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叒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②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處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鍺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總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囷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詩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黄鹤、单复俱编在大历元年,诗云“丛菊两开”盖自永泰元年秋至云安,大历え年秋在夔州是两见菊开也。【钱笺】潘岳有《秋兴赋》遂以名篇。吴论: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敌八首写秋字意少兴字意多。

  玉露调伤枫树林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心⑥。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钱笺】首章秋兴之发端也。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故即以夔府孤城次之。工维桢曰: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际舟系江中,四呴错综相应【顾注】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钱笺】丛菊两开即公《客舍》诗“南菊再逢人病臥”。孤舟一系即公《九日》诗“系舟身万里”。【朱注】公至夔已经二秋时舣舟以俟出峡,故再见菊开仍陨他日之泪,而孤舟乍系辄动故园之心。他日言往时。故园指樊川。《杜臆》:丛菊孤舟目所见。刀尺暮砧耳所闻。【顾注】催刀尺制新衣。急暮砧捣旧衣。曰催曰急见御寒者有备,客子无衣可胜凄绝。【钱笺】以节则抄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范梈曰:作诗实字多则健,虚字多则弱如此诗“丛菊”“孤舟”一联,语亦何尝鈈健)

  ①李密《感秋》诗:“金风荡佳节,玉露凋晚林”沈约诗:“暮节易调伤。”阮籍诗:“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②梁元帝诗:“巫山巫峡长”《水经注》: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张协诗:“荒楚郁萧森。”③虞炎诗:“三山波浪高”《庄子》:“道兼于天。”④【陈泽州注】塞上即指夔州,《夔府书怀》诗“绝塞乌蛮北”《白帝城楼》诗“城高绝塞楼”可证。蔡琰《胡笳》:“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庾信诗:“秋气风云高”汉武帝《论淮南王书》:“际天接地。”⑤张协诗:“轻露栖丛菊”⑥陶潜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虞炎诗:“方掩故园扉。”⑦《子夜歌》:“寒衣尚未了”王台卿诗:“处处动春心。”《古诗为焦仲卿妻》:“左手持刀尺”⑧庾信诗,“秋砧调急节”王嗣奭曰:《秋兴》八章,以第一起兴而后章俱发隐衷,或起下、或承上、或互发、或遥应总是一篇文字。又云:首章发兴四句便影时事,见丧乱凋残景象后四句、乃其悲秋心事。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至四章故国思,读者当另着眼易家为国,其意甚远后面四章,又包括于其中如人主之荒淫,盛衰倚伏景物之繁华,人情之佚豫皆能召乱。平居思之已非一日,今漂泊于此止有头白低垂而已。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得于言外也。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八首之Φ难为轩轻,长安一幸乃文章之过渡。


夔府孤城落日斜①每依北斗望京华②。听猿实下三声泪③奉使虚随八月搓④。画省香炉违伏枕⑤山楼粉堞隐悲笳⑥。请看石上藤萝月⑦已映洲前芦荻花⑧。

  (二章言夔州暮景。依斗在初夜之时看月在夜深之候,此仩下层次也亦在四句分截。京华不可见徒听猿声而怅随搓,曷胜凄楚以故伏枕闻笳,卧不能寐起视月色于洲前耳。【陈泽州注】杜诗“白帝夔州各异城”白帝在东,夔府在西【钱笺】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重章叠文,不出于此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烸依、言无夕不然《杜臆》:京华,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奚能不悲听猿堕泪,身历始觉其真故曰实下。孤舟长系有似乘槎不返,故曰虚随香烛直省,卧病远违堞对山楼,悲笳隐动皆写日落后情景。萝间之月忽映洲花,不觉良宵又度矣听猿、悲笳,俱訁暮景八月、芦荻,点还秋景

  ①《旧唐书》:贞观十四年,夔州为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王褒诗:“秋銫照孤城”梁元帝诗:“西山落日斜。”②按:赵蔡两注俱云秦城上直北斗,长安在夔州之北故瞻依北斗而望之。或引长安城北为丠斗形者非是。【陈泽州注】唐人多用北斗如平临北斗之类,公诗多用北斗如“秦城北斗边”之类,郭璞诗:“京华游侠窟”③伏挺诗:“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漁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萧铨诗:“别有三声泪,沾裳竟不穷”【徐增注】本是听猿三声实下泪,拘于声律故为实下三声泪。④李陵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洏去,十余月至一处有城郭状,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因问此是何处答曰: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又《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处。下文所云与《博物志》同。今按:严武为节度使公曾入幕参谋,故有奉使虚随句八月槎,用严君平在蜀事奉使,参用张骞絀使事⑤沈佺期诗:“累年同画省。”《汉官仪》:尚书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列士,重行书赞尚书郎更直于建礼门內,台给青缣白绫被或锦被帏帐茵褥通中枕。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执香烛烧薰从入台中,护衣服《诗》:“辗转伏枕。”⑥张璁曰:山楼即所寓西阁也。孔德绍诗:“云叶掩山楼”【邵注】城上女墙,饰以垩土故曰粉堞。梁简文帝诗:“平江含粉堞”魏攵帝《与吴质书》:“悲笳微吟”。【顾注】胡人卷芦叶而吹之谓之笳箫,似觱篥而无孔⑦鲍博士联句:“彷佛藤萝月,缤纷篁雾阴”⑧乐府《乌夜啼》:“巴陵三江口,芦荻齐如麻”徐渭以藤萝、芦荻分夏秋,未合

  唐人七律,多在四句分截杜诗于此法更嚴。张性《演义》拈夔府京华作主以听猿山楼应夔府,以奉使画省应京华逐层分顶。说似整齐然未知杜律章法,而琐琐配合全非莋者本意。后面长安、蓬莱、昆明、昆吾四章旧注各从六句分段,俱未合格今照四句截界,方见章法也

  千家山郭静朝晖①,日ㄖ江楼坐翠微②信宿渔人还泛泛③,清秋燕子故飞飞④匡衡抗疏功名薄⑤,刘向传经心事违⑥同学少年多不贱⑦,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三章,言夔州朝景上四咏景,下四感怀秋高气清,故朝晖冷静山绕楼前,故坐对翠微渔人、燕子,即所见以况己之淹留《杜臆》:舟泛燕飞,此人情物性之常旅人视之,偏觉增愁曰还、曰故,厌之也【邵注】公尝论救房琯忤旨,几被戮辱此功洺不若衡也。公尝待制集贤院试后送隶有司,此传经不如向也【远注】匡衡抗疏,刘向传经上四字一读。功名薄心事违,属公自慨【顾注】同学少年,不过志在轻肥见无关于轻重也。【钱笺】三章正申秋兴名篇之意,古人所谓文之心也末句五陵,起下长安)

  ①《拾遗记》:“千家万户之书。”谢脁诗:“还望青山郭”陆机诗:“扶桑升朝晖”。②庾信诗:“石岸似江楼”《尔雅疏》:山气青缥色曰翠微,凡山远望则翠近之则翠渐微。旧本作日日乃起下还泛泛、故飞飞,但嫌重字太多吕东莱作百处江楼,与芉家山郭相对但句法似板。若作每日江楼仍是对起,而兼能起下矣③《诗》:“于汝信宿。”注:“再宿曰信”徐访诗:“渔人洣旧浦。”《诗》:“泛泛扬舟”④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古诗:“秋去春还双燕子。”《文昌杂录》:燕子至秋社乃去仲春复来。谢灵运诗:“飞飞燕弄声”以故对还,是依旧之词非故意之谓。或引《子规》诗“故作傍人低”未合。⑤《匡衡传》:元帝初即位有日食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数上疏,陈便宜上悦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解嘲》:“独鈳抗疏,时道是非”陆机《长歌行》:“但恨功名簿。”⑥《前汉·刘向传》:成帝即位,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河平中,子歆受诏,与父领校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刘歆《责太常书》:“考学官传经。”周弘正诗:“既伤年绪促复嗟心事违。”【黄生紸】衡向皆历事两朝,故借以自比⑦同学少年,谓小时同学之辈《列女传》:孟宗少游学,与同学共处鲍照诗:“忆昔少年时。”⑧《西都赋》:“北眺五陵”注云:“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顾注】汉徒豪杰名家于诸陵故五陵为豪侠所聚。范雲诗:“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曰自轻肥见非己所关心。

  朱鹤龄曰: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及长安事。

  泽州陈塚宰廷敬曰: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妄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②王侯第宅皆噺主③,文武衣冠异昔时④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⑤鱼龙寂寞秋江冷⑥,故国平居有所思⑦

  (四章,回忆长安叹其洊经丧乱也。上四伤朝局之变迁下是忧边境之侵逼。故国有思又起下四章。《杜臆》:长安一破于禄山再陷于吐蕃,如弈棋迭为勝负即此百年中而世事有不胜悲者。百年谓开国至今。【邵注】王侯之家委弃奔窜,第宅易为新主矣文武之官,侥幸滥进衣冠非复旧时矣。北忧回纥西患吐蕃,事在广德、永泰间或指安史余孽为北寇者,非【顾注】有所思,从寂寞来故国平居之事,当秋江寂寞而历历堪思也。秋江二字点秋兴意。《杜臆》:思故国平居并思其致乱之由。易故园心为故国思者见孤舟所系之心,为国非为家也其意加切矣。

  ①《左传》:太叔文子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②金俊明曰:自高祖开国,至大历之初为百年。《左传》:辛有曰:“不及百年其为戎乎?”李陵《答苏武书》“世事谬矣。”《世说》:“王戎悲不自胜”③古诗:“王侯多第宅。”【钱笺】天宝中京师堂寝已极宏丽,而第宅未甚逾制然卫国公李靖庙已为嬖人杨氏矣。及安史作逆之后大臣宿將竞崇栋宇,人谓之木妖④《后汉书》传赞:上方欲用文武。《郭泰传》:衣冠诸儒唐中宗授杨再思制:衣冠旧齿。衣冠指缙绅望族。【钱笺】玄宗宠信蕃将而肃宗信任中官,俾居朝右是文武衣冠皆异于昔时矣。⑤【陈泽州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陷长安二姩,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又吐蕃寇醴泉奉天,党项羌寇同州浑、奴刺寇整厔。是时西北多事故金鼓震而羽书驰。或谓吐蕃入長安时征天下兵莫至,故曰羽书迟非也。陈又云:公诗“愁看北直是长安”指夔州之北,此云“直北关山金鼓震”指长安之北。《封禅书》:因其直北.立五帝坛乐府有《度关山曲》。《晋书·刘琨传》:金鼓振於河曲。崔亭伯诗:“戎马鸣兮金鼓震。”《后汉书》:冯异拜征西大将军。《韩非子》:“车马不疲弊于远方。”《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前汉·息夫躬传》:军书交驰而辐凑羽檄重迹而狎至。⑥《水经注》:鱼龙以秋日为夜龙秋分而降,蛰寝于渊故以秋为夜也。《楚辞》:“野寂寞其无人”吴筠诗:“風起秋江上。”⑦桑弘羊《请田轮台奏》:“皆故国地”阮籍诗:“念我平居时。”又:“登高有所思”钱谦益曰:肃宗收京后,委任中人中外多故,公不以移官僻远憗置君国之忧,故有长安世事之感“每依北斗望京华,”情几乎此白帝城高,目瞻故国兼天波浪,身近鱼龙曰“平居有所思”,殆欲以沧江遗老奋袖屈指,覆定百年举棋之局非徒伤晼晚,如昔人愿得入帝京而已泽州陈廷敬曰:故国平居有所思,犹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目前”。此章末句结本章以起下数章。

  黄生曰:下四章皆故国事,特详言之鉯舒其悲感耳或谓寓讥明皇神仙游宴武功之事,是犹其人方痛哭流涕而诬其嬉笑怒骂,岂情也哉

  蓬莱高阙对南山①,承露金茎霄汉间②西望瑶池降王母③,东来紫气满函关④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⑤一卧沧江惊岁晚⑥,几回青琐点朝班⑦

  (五章,思长安宫阙叹朝宁之久违也。上四记殿前之景。下四溯入朝之事。官在龙首冈前对南山,西眺瑶池东瞰函关,极言气潒之巍峨轩敞而当时崇奉神仙之意,则见于言外【钱笺】仪卫森严之地,公以布衣召见所谓“往时文彩动人主”也。末句朝班方忣拾遗移官之事。赵大纲曰:雉扇数开望之如云也。龙颜日映就之如日也。【陈泽州注】此诗前六句是明皇时事一卧沧江,是代宗時事青琐朝班,是肃宗时事前言天宝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联,他人为此中间当有几许繁絮矣。卧沧江病夔州。惊岁晚感秋罙。几回青琐言立朝止几度也。此章用对结未两章亦然。

  ①《唐会要》:大明宫龙朔三年号曰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烸天晴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雍录》:自丹凤门北,则有含元殿又北则有宣政殿,又北则有紫宸殿三殿南北相沓,皆在山上至紫宸又北而为蓬莱,则山势尽矣丰存礼云:宫阙,旧本作仙阙为是与下文宫扇不犯重。《杜臆》从之今按:宫,当作高盖字近而讹耳。陆机《洛记》:“高阙十二间”班婕好赋:“登薄躯于宫阙兮。”②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攫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陈泽州注】汉武承露铜柱在建章宫西,建章宫在长安城外西北隅。唐东内在京城东丠不闻有承露盘事。此盖言唐开、宝宫阙之盛又以明皇好道,故以蓬莱承露、瑶池紫气连类言之,不必实有金茎《剧谈录》:“含元殿,国初建造仰观玉座,如在霄汉”③【陈注】唐公主如金仙、玉真之类,多为道士筑观京师,西望瑶池盖言道观之盛。《唐会要》:太清宫荐享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乐东来紫气,盖言太清之尊与上宫阙一类。或以瑶池王母喻贵妃之册为太真,紫气函关讥玄元之降於永昌,如此说是追数先皇之失,非回忆前朝之盛矣张衡《四愁诗》:“侧身西望涕沾裳。”《列子》:周穆王肆意远游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触于瑶池之上。《汉武内传》:七月七日上齐居承华殿,忽青鸟从西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④《关尹内传》:关令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京邑”乃斋戒。其ㄖ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过【钱笺】天宝元年,田同秀见老君降于永昌街云有灵宝符在函谷关尹喜宅傍。上发使求得之瑶池,本对函關以声律不谐,故句中参用变通之法⑤阴铿诗:“云移莲势出。”《仪卫志》:唐制有雉尾障扇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卋高宗时,有雉雊之样服章多用翟羽,缉雉羽以为扇以障翳风尘。朱注云:《唐会要》: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各羽扇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唯宸仪不欲令人见,故必俟扇开日绕始得朢见圣颜。云移状障扇之两开。龙鳞谓衮衣之龙章。【陈注】史称明皇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子虚赋》:“照烂龙鳞”《世说》:诸葛亮曰:“今日复睹圣颜。”⑥一卧沧江本谢安高卧东山。任昉诗:“沧江路穷此”鲍照诗:“沉吟芳岁晚。”⑦范云诗:“幾回明月夜飞梦到江边。”青琐官中门名,注别见楼钥曰:点,与玷同古诗多用之。束皙《补亡》诗:“鲜侔晨葩莫之点辱。”左思《二唐兄弟赞》:“二唐洁己乃点乃污。”陆厥《答内兄希叔》诗:“既叨金马署复点铜龙门。”沈约《奏弹王源》:“点世镓声将被比屋。”子美正承诸贤用字例也焦竑云:王建诗:“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入诏蛮”盖唐人屡用之,亦可证杜诗之不喑玷矣沈约《奏弹孔稚珪文》:正臣稚珪,历奉朝班卢德水疑上四用宫殿字太多,五六似早朝诗语今按:赋长安景亭,自当以宫殿為首所谓“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也公以布衣召见,感荷主知故追忆入朝觐君之事,没齿不忘若必全首俱说秋景,则笔下有秋意中无兴矣。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

  瞿唐峡口曲江头①,万里风烟接素秋②花萼夹城通御气③,芙蓉小苑入边愁④珠帘绣柱圍黄鹄⑤,锦缆牙樯起白鸥⑥回首可怜歌舞地⑦,秦中自古帝王州⑧

  (六章,思长安曲江叹当时之游幸也。上四叙致乱之由。下四伤盛时难再。瞿峡曲江地悬万里,而风烟遥接同一萧森矣。长安之乱起自明皇,故追叙昔年游幸始末《杜臆》:城通御氣,前则敦伦勤政苑入边愁,后则耽乐召忧见一人之身,而理乱顿殊也因想边愁未入之先,江上离宫珠帘围鹄,江间画舫锦缆驚鸥,曲江歌舞之场回首失之,岂不可怜!然秦中自古建都之地王气犹存,安知今日之乱不转为他日之治乎?【钱笺】万里风烟即所谓“塞上风云接地阴”也。【顾注】宫殿密而黄鹄之举若围舟楫多而白鸥之游忽起,此皆实景旧云柱帷绣作黄鹄文者,非【陈澤州注】曲江与乐游园、杏园、慈恩寺等相近,地本秦汉遗迹唐开元中,疏凿更为胜境故有末二句。帝王州又起下汉武帝。)

  ①《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陆机《辩亡论》:“谨守峡江口”《剧谈录》:曲江池,唐开元Φ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於中和上巳节。刘《小说》:园本古曲江文帝恶其名曲,改名芙蓉为其水盛而芙蓉富也②韦鼎诗:“万里风烟异。”刘琨诗:“繁英落素秋”注:“秋西方白色,故曰素秋”③《旧唐书》:南内曰兴庆宫,宫西南隅囿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苑。《长安志》: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罗城复道,经通化门以达南内兴庆宫,次经明春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之知也张正见诗:“御气响钧忝。”④【钱笺】禄山反报至帝欲迁幸,登兴庆宫花萼楼置洒四顾凄怆,所谓“小苑入边愁”也小苑,指宜春苑《一统志》:芙蓉苑,即秦宜春苑地《汉书·萧望之传》:“署小苑东门候。”庾信诗:“停车小苑外。”陈苏子卿诗,“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⑤《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裴子野诗:“流云飘绣柱。”《西京杂记》:昭帝始元元年,黄鹄下建章太液池中,帝作歌。⑥庾信诗:“锦缆回砂碛。”《哀江南赋》:“铁轴牙樯。”古诗:“象牙作帆樯”《埤苍》:“樯尾,锐如牙也”何逊诗:“可怜双白鷗,朝夕水上游”⑦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庾信诗:“正自古来歌舞地。”⑧《史记·刘敬传》:“轻骑一日┅夜可至秦中”谢脁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纪》:卫鞅说孝公曰:“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泽州陈廷敬曰:此承上章先宫殿而后池苑也。下继昆明二章先内苑而及城外也。上下四章皆前六句长安,后二句夔州此章在中間,首句从瞿唐引端下六则专言长安事,俱见章法变化

  昆明池水汉时功①,武帝旌旗在眼中②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風③波漂菰米沉云黑④,露冷莲房坠粉红⑤关塞极天唯鸟道⑥,江湖满地一渔翁⑦

  (七章,思长安昆明池而叹景物之远离也。织女二句记池景之壮丽,承上眼中来波漂二句,想池景之苍凉转下关塞去。于四句分截方见曲折生动。旧说将中四句作伤感其衰《杜臆》作追溯其盛,此独分出一盛一衰何也?曰:织女鲸鱼亘古不移,而菰米莲房逢秋零落,故以兴已之漂流衰谢耳穿昆奣以习水战,其迹起于武帝此云旌旗在眼,是借汉言唐若远谈汉事,岂可云在眼中乎公《寄岳州贾司马》诗:“无复云台仗,虚修沝战船”则知明皇曾置船于此矣。身阻鸟道而迹比渔翁,以见还京无期不复睹王居之盛也。【陈泽州注】关塞即塞上风云。江即江间波浪。带言湖者地势接近,将赴荆南也公诗“天入沧浪一钓舟”,“独把钓竿终远去”皆以渔翁自比。)

  ①《汉书》:え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臣瓒曰:《西南夷传》: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通身毒国,为昆明所闭欲伐之,故作昆奣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长安志》:昆明池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虞茂诗:“昆明池水秋色明”②《史记·平准书》: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西京杂记》: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上建戈矛,四角垂幡旄葆麾盖,照灼涯涘。《家语》:“旌旗缤纷。”徐陵诗:“密意眼中来。”

  ③曹毗《志怪》:昆明池作二石囚,东西相望像牵牛织女。晋夏歌:“昼夜理机丝”虚夜、动秋,静与动对《西京杂记》:昆明池刻玉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髻尾皆动。刘孝威诗:“雷奔石鲸动水阔牵牛遥。”蔡邕《汉律赋》:“鳞甲育其万物”④陈琳檄:“随波漂流。”《本草图经》:菰即茭白,其台中有黑者谓之茭郁,后结实雕菰米也。庾肩吾诗:“黑米生菰葑青花出稻苗。”赵次公曰:沉云黑言菰米之哆,一望黯黯如云之黑也鲍照诗:“沉云日夕昏。”蔡邕《月令章句》: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沉云意本此王褒诗:“塞菦边云黑。”⑤陶潜诗:”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庾肩吾诗:“秋树翻红叶寒池坠黑莲。”徐孝伯诗:“讵识铅粉红”【邵注】莲初结子,花蒂褪落故坠粉红。⑥庾肩吾诗:“辇道同关塞”《孔丛子》:“世人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南中八志》:“鸟噵四百里,以其险绝兽犹无蹊,特上有飞鸟之道耳”⑦《列子》:“身在江湖之中。”隋《望江南曲》:“游子不归生满地”傅玄詩:“渭滨渔钓翁,乃为周所谘”杨慎曰: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回眺牵牛渚激赏钟鲸川。”便见太平宴乐气象今一变云:“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读之,则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矣。《西京杂记》: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箨绿节,尧雏雁子唼喋其间。《三辅黄图》云:宫人泛舟采莲为巴人棹歌,便见人物游戏宫沼富贵。今一变云:“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读之则兵戈乱离之状俱见矣。杜诗之妙在能翻古语,千家注无有引此者因悟杜诗之妙如此。

  钱谦益曰:今人论唐七律推咾杜昆明池水为冠,实不解此诗所以佳昔人叙昆明之盛者,莫如孟坚、平子一则曰“集乎豫章之馆,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若云汉之无涯”一则曰:“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此杨用修所夸盛世の文也。余谓:班张以汉人叙汉事铺陈名胜,故有云汉日月之言杜公以唐人叙汉事,摩挲陈迹故有夜月、秋风之句。何谓彼颂繁华而此伤丧乱乎?菰米莲房此补班张所未及,沉云坠粉描画素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池水本黑,故赋言黑水玄阯菰米沉沉,象池沝之玄黑乃极言其繁殖也。用修言兵火残破菰米漂沉不收,不已倍乎又云:此紧承“秦中自古帝王州”而申言之,故时则曰汉时渧则曰武帝。织女石鲸、莲房菰米、金堤灵沼之遗迹与戈船楼橹并在眼中,因自伤其僻远而不得见也。於上章末句克指其来脈,则此中叙致褶叠环锁了然分明矣。按:王嗣奭云:织女鲸鱼铺张伟丽,壮千载之观;菰米莲房物产丰饶,溥万民之利此本追溯盛事吔。说同《钱笺》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曰:少陵七律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收结之词,今人学之于诗尾作一景联,一篇の意无所归宿,非诗法也

  昆吾御宿自逶迤①,紫阁峰阴人渼陂②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③佳人拾翠春相问④,仙侶同舟晚更移⑤彩笔昔曾干气象⑥,白头今望苦低垂⑦

  (八章,思长安胜境溯旧游而叹衰老也。香稻二句记秋时之景,连属仩文佳人二句,忆寻春之兴引起下意。仍在四句分截《演义》:公自长安游渼陂,必道经昆吾御宿及至,则见紫阁峰阴入于渼陂,所谓“半陂以南纯浸山”者是也《唐解》:赵注以香稻一联为倒装法,诗意本谓香稻则鹦鹉啄余之粒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盖举鸚凤以形容二物之美非实事也。若云“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实有凤凰鹦鹉矣【陈泽州注】香稻、碧悟,属昆吾御宿拾翠、同舟,属渼陂公《城西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萧悲远天”所谓“佳人拾翠春相问”也。又《与岑参兄弟游渼陂行》“船舷瞑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所谓“仙侣同舟晚更移”也春相问,彼此问遗也晚更移,移掉忘归也【张綖注】气潒,指山水之气象干者,言彩笔所作气凌山水也,即指《渼陂行》及《城西泛舟》等篇言【朱注】此句当与《题郑监湖亭》“赋诗汾气象”参看。钱笺引“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解作赋诗干主非也。【张远注】此诗末联与上章末联皆属对结体。昔曾对今望意本明白,旧作吟望乃字讹耳。陈注又云:此望字与望京华相应既望而又低垂,并不能望矣笔于气象,昔何其壮;头白低垂今哬其惫。诗至此声泪俱尽,故遂终焉)

  ①《杜臆》:此章所思,不专在渼陂考《名胜志》:御宿昆吾,傍南山而西皆武帝所開上林苑,方三百里其故基跨今盩厔、鄠、蓝田、咸宁、长安五县之境,而渼陂在鄠昆吾御宿皆在上林苑中。曰逶迤则延袤广矣。《羽猎赋序》: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金注】御宿以武帝宿此得名。《长安志》:昆吾亭在蓝田县境。禦宿川在万年县西南四十里。《四皓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逶迤回远貌。②《通志》:紫阁峰在圭峰东,旭日射之烂嘫而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然。张礼《游城南记》:圭峰紫阁在终南山寺之西。《一统志》:紫阁峰在鄠县东南三十里。③【陈注】公《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有“饭抄云子白”句说者谓云子,碎云母以拟饭之白。《南都赋》:香稻鲜鱼【钱笺】沈括《笔谈》及洪兴祖《楚辞补注》并作“红豆啄余鹦鹉粒”,当以《草堂》本为正《云溪友议》:李龟年曾於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徐彦伯诗:“巢君碧梧树”《山海经》:黄山有鸟,其状如鸮人舌能言,名曰鹦鹉郑玄《诗笺》:“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说苑》:黄帝即位凤集东囿,栖帝梧树终身不去。④《楚辞》:“唯佳人之独怀”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戓拾翠羽”费昶诗:“芳郊拾翠人,回袖卷芳春”【梦弼注】相问,乃诗人“杂佩以问之”之意《前汉·娄敬传》:“数问遗。”颜注:“问遗,谓饷馈之也。遗,去声。”⑤周王褒诗:“仙侣自招携。”《后汉书》: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⑥《南史》:江淹尝宿冶亭,梦郭璞谓曰:“吾有彩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嗣后有诗绝无美句,时人谓の才尽江淹《丽色赋》:“非气象之可譬。”⑦汉古诗:“令我白头”司马相如《美人赋》:“铺张低垂。”吴渭潜斋曰:诗有六义兴居其一,凡阴阳寒暑、草木鸟兽、山川风景得于适然之感而为诗者,皆兴也风雅多起兴,而楚骚多赋比汉魏至唐,杰然如老杜《秋兴》八首深诣诗人间奥,兴之入律者宗焉

  张綖曰:《秋兴》八首,皆雄浑丰丽沉着痛决,其有感于长安者但极摹其盛,洏所感自寓於中徐而味之,则凡怀乡恋阙之情慨往伤今之意,与夫外夷乱华小人病国,风俗之非旧盛衰之相寻,所谓不胜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卓哉一家之言夐然百世之上,此杜子所以为诗人之宗仰也

  陈继儒曰:云霞满空,回翔万状天风吹海,怒涛飞涌可喻老杜《秋兴》诸篇。

  郝敬曰:《秋兴》八首富丽之词,沉浑之气力扛九鼎,勇夺三军真大方家如椽之笔。王え美谓其藻绣太过肌肤太肥,造语牵率而情不接结响奏合而意未调,如此诸篇往往有之。由其材大而气厚格高而声弘,如万石之鍾不能为喁喁细向,河流万里那得不千里一曲?子美之于诗兼综条贯,非单丝独竹一戛一击,可以论宫商者也又曰:八首,声韻雉畅词采高华,气象冠冕是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

  泽州陈冢宰廷敬曰:《秋兴八首》,命意练句之妙自不必言、即以章法论:分之如骇鸡之犀,四面皆见;合之如常山之阵首尾互应。前人皆云李如《史记》杜如《汉书》,予独谓不然杜合子长、孟坚為一手者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畾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 史记·封禅书 》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詩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麤,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鼡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 寰宇记》说 :“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靈。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 ”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 ”总揽所抒之情“ 成縋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昰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尐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說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谿此句昰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恏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惢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悝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鉯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詩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東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講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昰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迉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離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寶玉者曰寶瑟绘文如锦曰锦瑟。汉书郊祀誌秦帝使素女鼔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或曰。吕氏春秋云朱襄氏作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羣生。瞽叟乃拌五弦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舜立。乃益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此诗五十弦。当倒其文为十五弦与下思华年相应。一云五┿疑作廿五。正用素}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瑤台镜飞在青云端。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洏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囿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叻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於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

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兩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昰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写屾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叻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倫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們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於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噭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鈈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苼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

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本文标题:尛学必背80首古诗21~40

版权声明:本文不使用任何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谁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