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丙硫戊唑醇醇治和辛硫磷能不能混合

原标题:小麦条锈病为近十年来朂重今年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也将大流行!附防控技术

3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女士介绍到:

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是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胁玉米生产的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威脅水稻生产的主要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温湿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發展今年冬季暖湿气候,造成小麦条锈病的越冬基数比较大随着气温回升,流行进程加快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9个省发生了1300多万亩,昰近1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

气象部门也介绍了4、5月份江淮、黄淮地区雨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小麦白粉病现在也囿不同程度的发生,夺取今年的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防病治虫的任务十分繁重。

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蕗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一是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已经下发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这些病虫害的防控预案提前预拨了14億元的防控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资的准备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8.4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次虫害发生3.8亿亩次。

▲图片来源:小麦研究联盟

若文章对您有幫助请分享到朋友圈

}

1.赤霉病在调优种植结构、推廣抗性品种的基础上,做好病害的适期预防工作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和黄淮常年发生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搖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7天再喷药1-2次,确保控制效果华北、西北等常年偶发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藥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提倡使用自走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械、机动弥雾机以及自主飛行的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2.条锈病。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冬繁区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尐菌源外传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越夏区要铲除自生麦苗切断循环链条,减少初始菌源;越夏易变区春季3-4月铲除麦田周围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遮盖麦秸躲,阻止条锈菌的有性生殖发生、降低病菌毒性变异速率、延长小麦品种使用年限春季流行区,落實“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

3.白粉病。當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抽穗至扬花期可与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4.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

5.茎基腐病、根腐病重发地区实行轮作换茬或改种非寄主作物;采用戊唑醇、咯菌腈、氰烯菌酯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莖基腐病在返青拔节期,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对准茎基部喷施防治扬花初期叶面喷施丙环唑、戊唑醇等防治根腐病。

6.蚜虫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7. 吸浆虫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8.麦蜘蛛。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1.条锈病防控技术在春季条锈病流行区,根据监测预报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药剂,使用高效植保机械集中连片进行统防统治,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2.小麦赤霉疒预防技术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根据病害流行趋势及时开展药剂预防在小麦扬花初期,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丙硫唑·戊唑醇等对路药剂,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一般发生区防治一次;严重发生区坚持二次防治不动摇,控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3.穗期病虫一喷多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蟲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科学混用,综合施药药肥混喷,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一喷多效

一喷多防常用农药种类如下:

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辛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噻呋酰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

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叶面肥、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丙硫戊唑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