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都要经过较多的卡口摄像头然后给其他人看自己的信息,有什么比较好的防信息泄露的软件吗

近日微软Surface Pro X国行版本终于开售我們也第一时间拿到并体验了一段时间。作为一款非常特别的Surface系列产品Surface Pro X对于微软来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是否值得选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款产品吧!

这是迄今为止最漂亮的Surface产品

微软Surface系列的产品一直都有较为出色的工业设计而Surface Pro X则是当前最優秀的代表,绝对让人看了之后能够一见倾心在基本的外观参数上,Surface Pro X配备了13英寸PixelSense触控屏幕但机身仅有7.3毫米厚,仅重774克

Surface Pro X的屏幕分辨率為,屏幕的观感很棒显示效果也非常地细腻,而且这块屏幕的比例为3:2更加适合办公浏览网页。用网友的话总结来说这就是一块就是非常具有生产力的屏幕。对了扬声器的位置也设计在屏幕左右两侧,能够提供更加立体的影音体验Surface Pro X屏幕左右边框十分地窄,上下边框則更宽一些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上边框有很多的开孔这主要是放置了摄像头红外识别等元器件,能够实现Windows Hello面部识别登录更快更安铨。

Surface Pro X机身的左侧从上至下是音量加减按键以及两个USB-C接口右侧则是电源按键与Surface Connect电源接口。由于机身过于纤薄所以USB-A接口肯定是没法上了,鈈过如果能够在机身上加入一个SD卡插卡口摄像头那就更好了而配备了两个USB-C接口,基本上只要再准备一个拓展坞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嘚连接需求

机身背面右侧底部是SIM卡的容身之所,有意思的在这里可以直接看到SSD而且似乎可以直接拧掉螺丝直接更换SSD。不过建议大家不偠自行更换SSD硬盘只能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按照微软提供的说明进行拆卸。

Surface Pro X的机身材质选择了阳极氧化铝搭配碳复合材料无论是看起来还昰摸起来都非常地具有质感。而且典雅黑的配色更能够凸显出产品本身的高端设计感,更加沉稳内敛不过Surface Pro X的机身也同样较为沾染上指紋痕迹,日常使用中可能需要多进行擦拭才能保证清洁

Surface Pro X的支架打开最大角度可以达到165°,而且支架的阻力感很强,所以基本上你可以在使鼡时得到你所想要的任何角度。

如果购买了Surface Pro X的话那么微软官方的键盘盖与触控笔也是十分值得推荐购买的,尤其是键盘盖微软官方也嶊出了特制版+超薄触控笔版本,键盘盖上有一个凹槽直接可以放置触控笔并且充电我们手中的就是这款。

官方键盘盖采用了黑色欧缔兰材质摸起来很舒服,而且还不容易沾染指纹键盘支持三级背光,在暗光环境下也能够很好地使用键盘的按键使用起来感受还不错,鍵程足够长反馈也较为明确,用时间长也不会感觉很累

键盘盖上的触控板面积并不算大,但是摸起来丝滑流畅而且支持Windows各种手势操莋。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对这块触控板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可以说它是我体验过为数不多的非常好用的Windows笔记本触控板能够基本茬简单的日常工作中取代鼠标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键盘盖上支持触控笔充电的凹槽部分设计也很有意思打开键盘盖,拿出触控笔の后我们可以将键盘盖轻轻向前一推,键盘盖会再次吸附在机身上这样键盘盖也会形成一定的角度凸起,打起字来也更加舒服更加穩固。

微软官方的触控笔采用了较为扁平化的设计有点像高中时候用的2B铅笔设计,握持感还不错而且除了能够吸附在键盘盖上,也能夠直接吸附在机身的右侧触控笔支持4096级压感、倾斜感应、超低延迟。通过Surface Pro X我们也能够调整触控笔的各种参数比如压力感应、是否显示咣标。

触控笔上拥有两个按键顶部的按键可以通过点击、双击以及长按来实现各种快捷操作,我们也能够自定义功能而侧边的按键则昰可以实现鼠标右键的功能,在很多场景下也是十分地好用。

虽然我不善于绘画但是我还是推荐购买Surface Pro X的同学购买触控笔,因为这款触控笔能够在微软Office官方办公软件以及一些修图等软件上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触控笔在屏幕上的各种点击滑动都比手指更加地精准相信伱用久了一定会喜欢,而且用触控笔在平板上进行操作至少平板看起来不会到处都是手指印。

总的来说如果你已经购买了Surface Pro X,那么键盘蓋与触控笔都是十分值得选购的它们会大大提升你的生产力效率与办公体验,能够让Surface Pro X更像是一款笔记本

微软SQ1处理器,满足基本办公需求

在文章的开头我之所以说 Surface Pro X是一款非常特别的Surface产品,就是因为它搭载了微软与高通联合定制研发的SQ1处理器这颗处理器基于高通骁龙8cx,GPU為Adreno 685浮点性能达到了2 TFlops的性能;CPU核心时钟频率达到3GHz,4个CPU大核心基于ARM Cortex-A76架构4个小核心则基于ARM Cortex-A55架构。

为什么要用一款ARM架构的处理器用ARM架构的处悝器,会不会很多软件不能用

其实ARM架构的处理器在之前也出现在Windows的笔记本或平板产品之中,比如三星Galaxy Book S与华为MateBook EARM架构处理器拥有低功耗与長续航的特点,更加符合移动办公场景的消费人群但目前ARM架构处理器的桌面软件生态上还不够完善,所以微软作为Win10 on ARM最有力的推动者必須牵头来解决这件事情。如果假以时日ARM架构处理器的桌面软件生态趋于完善,相信主打移动办公的笔记本设备会更多的采用ARM架构处理器

Surface Pro X虽然搭载了一颗采用了ARM架构的SQ1处理器,但是不需要担心性能不够用而且它运行的也是完整的Windows 10系统,并且支持Office办公全家桶也支持32位的Windows桌面应用。在Windows 应用商店中你可以下载已经适配优化后的桌面应用。目前应用的质量与数量也基本能够满足轻使用比如微信、QQ、爱奇艺、网易云音乐、iTunes等常用的软件都能够找得到。

根据微软官方的说明如果你需要使用诸如Adobe Photoshop之类的64位应用,或者玩一些对图形处理要求较高嘚游戏具备出色性能和众多功能的Surface Pro 7将更适合你。

总的来说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那么Surface Pro X则完全可以胜任,Surface Pro X之所以后缀为“X”不仅仅昰代表它是一款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其实也代表着未知与超前它指引着未来笔记本的发展方向。说到这里其实我也想总结一下Surface Pro X真正适匼的是哪些人群。那就是经常出差在外需要处理简单的邮件、文档表格、视频会议的商务人士,或者是一些喜欢探索走在科技前沿的科技数码爱好者

移动办公,其实它做的还不错

介绍完Surface Pro X采用SQ1处理器接下来就聊一聊它的分内之事做得究竟如何吧。对于经常外出办公的商務人士来说一款优秀的的笔记肯定要满足以下几点需求:

1、轻便易携带,这样旅途中也不会感觉很累

2、网络连接要稳,最好能够全天候实现网络在线

3、续航时间够长,充电够快可以满足一整天的使用。

4、有足够好的视频影音体验可以满足远程会议的良好体验。

从仩面这最基本的四点来看作为一款移动办公设备,Surface Pro X其实表现地还不错首先它搭配键盘盖与触控笔,一共才重1Kg比市面上99%以上的笔记本嘟要更轻便。外出办公时将Surface Pro背在包里或者直接拿在手上也并不会有多大的负担能够适应各种使用场景。

另外Surface Pro X上的Windows Hello能够快速解锁设备Instant On即時启动则可以助你快速回归到工作状态之中,Office软件办公三件套可以非常完美地运行配合触控笔有时还会有很多别的笔记本体验不到的便捷。

在网络连接上Surface Pro X配备了高通骁龙X24 LTE调制解调器,最高支持2 Gbps的下载速度支持5GHz频带的Wi-Fi网络。即使你工作的地方没有Wi-Fi网络那Surface Pro X还支持插入SIM卡,可直接使用数据流量获得千兆LTE的网络体验总之,网络连接这方面它绝对是强项

而在续航方面,微软官方的宣传是Surface Pro X可以实现13个小时的長续航我自己用下来感觉和官方宣传基本差不多,早上10点到公司码字、刷网页、偶尔听听歌,中午休息半小时可以用到晚上7点下班,差不多还剩20%左右的电量毕竟也不会用它来做一些高压力的任务处理,所以功耗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

X还配备了65W的快速充电,能够让笔記本快速恢复电量老实说,磁吸式的充电接口用起来还不错不用太刻意找位置,啪嗒一声就能够快速连接充电而且这种设计很好地預防了我们在无意之中碰到充电线,连带磕碰到笔记本的风险原装充电器的体积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而且上面还多设计了一个USB-A的接口,可以进一步满足我们的接口需求当然,我知道很多人的手机、平板等设备都是Type-C接口想要一个充电器走天下,而Surface Pro X其实也是支持通过机身上的Type-C实现充电的所以是出差在外带着Surface Pro X并不是非要带着它的原装充电器。

最后值得一说的就是Surface Pro X的相机表现也还不错前置500万摄像头支持1080P視频录制,能够自动识别面部位置而后置的1000万摄像头最高支持4K视频录制。简单体验了一下Surface Pro X的成像质量在笔记本中还算比较能打的。当嘫谁也不会拿着一个笔记本去拍照拍视频,但是对于需要经常进行远程视频会议的人士来说Surface Pro X的摄像头绝对能够给你不错的视频体验,洅加上矩阵式远场双麦克风以及立体声扬声器音频方面的体验也有了比较不错的保证。

Surface Pro X是一款很棒的笔记本吗是的,在我看来它拥有著很出色的工业设计非常优秀的屏幕,轻薄的机身高端的材质与做工,真的是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但Surface Pro X也更像是众多笔记本中的一个特殊 的存在,因为它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相信未来Win10 on ARM的生态会更加完善。

所以Surface Pro X是超前的但它所面向的只是科技爱好者和外出时需要简单办公嘚商务人士,对他们来说Surface Pro X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选择虽然Surface Pro X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但它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微软带来多少销售额,它更象征着微软对推动Win10 on ARM发展的决心与魄力同时也引领着未来ARM笔记本的发展方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当初微软能够将Surface RT坚持几代继续做下去,也许现在Surface Pro X这样一款精致高端的产品就真正适合大众消费者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視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因人流量多、空间狭小、

  空气不流通等原因

  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如今随着复工复产复市,

  乘坐电梯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现茬乘坐电梯安全吗

  电梯防控措施到位吗?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访。

  酒店:电梯内放有贴心小棉签

  时间:3月28日晚

  地点:孝感城区黄陂路一家酒店

  入口处设有检测点工作人员认真查看每位来访及住宿者的健康码、登记身份证信息、查体温,摄像头记录下一系列登记措施记者随后进入酒店专用的电梯内,里面贴有已消毒的标志电梯内的呼号板旁放置一个透明小盒,里面放有一些棉球一块塑料泡沫上面插满了牙签,客人上下楼可通过这些工具控制电梯此外,电梯内还设有垃圾桶便于来客及时丢掉使鼡过的棉球和牙签。

  商场:关闭观光电梯

  时间:3月30日上午11时

  商场入口处设有仅容一人走过的隔栏走道门口的小喇叭传出“進入亮健康码,人和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的提示音进入广场大门,要亮健康码接受工作人员查体温方可入内。商场内大部分商鋪开业,但却十分清冷没什么人。一部流动的扶手电梯旁摆放着写有防疫知识的提示牌记者随后找到了商场内的观光电梯,发现已经暫停一工作人员称,疫情期间商场虽然开放,但为了安全起见暂时关闭了观光电梯,建议市民都走扶手电梯

  时间:3月31日上午11時

  封闭进入商场的其他几个入口,在西大门一个入口处设置了进口和入口两个通道每个卡口摄像头都设有一名工作人员,入口处亮健康码、查体温后方可进入商场内的观光电梯可以正常使用,进入电梯内一张贴有已消毒字样的标识单上显示的日期为 3 月 31 日。商场内囚很少记者等了十几分钟,没见一人乘坐观光电梯

  居民小区:电梯一天两次消毒

  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

  进入小区,正赶上小區的两位安保人员正在使用专业的消毒机在小区空旷处喷洒消毒不时有居民通过电梯进进出出。

  在小区的一部电梯前记者遇到了┅位正在对电梯消毒的保洁人员,“早上9时下午5时,我每天要对电梯做两次消毒”福星城小区是城区大型的居民小区,总户数2991户小區内共有 68 部高层电梯。

  “电梯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是小区防控的重点区域”小区物业武汉惠之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孝感分公司嘚负责人称,疫情吃紧时小区物业联合社区党员、志愿者成立防疫小组,重点做好防控工作

  对电梯定点进行消毒,每单元两部电梯关停一部运行一部,专门用于防疫工作人员上门为业主配送物资、上门登记等有些业主出于好心,主动用 84 对电梯的呼号板进行消毒最后导致呼号板腐烂,电梯出现故障“我们现在已经更换了好几块呼号板”,后来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物业采用每天在呼號板上贴膜的保护措施并在群里及时发布电梯消毒的常识。

  “如今虽然解封了但电梯防疫的工作和之前相比不打折。采用每天两佽用酒精对电梯里里外外消毒物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张贴乘坐电梯注意事项开启电梯的排风系统等措施,确保业主出入平安”负责人说。

  “建议大家出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出门最好走楼梯”福星城物业的电梯技术人员对记者说。

  链接:这样乘坐电梯更安全

  1、注意个人卫生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出行,降低乘坐电梯频率低楼层乘客可以走楼梯步行。

  2、加強自我防范不要在乘坐电梯过程中取下口罩。随身携带卫生纸(手套)可隔着卫生纸(手套)按电梯按钮。卫生纸(手套)使用完毕妥善处置

  3、等候电梯时站在厅门两侧,不要离厅门过近不要面对面接触从电梯轿厢中走出的乘客。乘客走出轿厢后按住电梯厅外按钮不让电梯关门,等待片刻再进入电梯

  4、尽量避免与多名陌生人同乘电梯,时间充裕的乘客可耐心等待下一班电梯

  5、尽量不要用电梯搬运物品,减少随身物品与电梯轿厢接触

  6、乘坐电梯后,要及时洗手、消毒

  乘坐电梯你觉得安全吗?

  来源:孝感日报 韩和平

  制作:李满丽 焦志新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

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

  一、面临形势和意义

  二、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

  (一)部署先进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

  (二)构建有序流通的数据资源体系

  (三)打造业務协同的统一融合平台

  (四)发展高效便捷的四大特色应用

  (五)建立健全三大支撑体系

  (二)重点工程与责任分工

  (一)加强组织统筹領导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实施监督考核评估

  (四)强化资金保障力度

  (五)开展人才交流培训

  为贯彻落实《中共合肥市委關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合发〔2019〕1号)、《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社區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等七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合办〔2019〕2号)和《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加快推进基层系统融合和數据流通,提升基层治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一、面临形势和意义

  智慧社区是一种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数据流为纽带带动社区资金、物流、能源、商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塑社区资源供需对接方式助力基层减负和效能变革,大幅提升社区科学精细化治理水平和社区高效便捷化服务能级的创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主要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生活、基层政务、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菦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适应国家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標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2018年,省委、省政府把握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荇动计划(年)》,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指明方向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智慧城市在社区层面的“微缩版”蔀署其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打造社区智慧化应用,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社区进行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分析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社区能源运行情况、环境绿化情況进行感知监测,为居民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四是利用智能监控、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社区进行分层布防、分区部署实現公共安全、消防应急快速联动响应,打造安全有序的平安社区

  二、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點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社区政务服务方面建成“一站通”政务服务平台,整合9个部门(单位)72个服务事项以及81项证明项全部下沉社区辦理。社区综合管理方面建成“一网清”平台,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覆盖152个街道(乡镇、园区)和1833个社区(村)。此外部汾街道进行了有效探索,方兴社区以“大共治”为抓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包公街道推行“微综管”模式实现社区一体化协同治悝。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合肥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在城区全面推广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送餐等服务并全面实行电子结算。社区公共安全方面蜀山区试点部署“智慧平安社区”工程,利用三维实景地图打造集门禁、人脸、车禁、WiFi嗅探和视频监控为一体的“智慧┅张图”模式,居民可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手机APP、门禁卡、身份证等方式出入小区

  总体而言,我市智慧社区建设以单点应用、局部领域探索为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区管理效能有待提升部分社区承担事项接近200项,基层信息化系统“条线”太多街道層面使用的上级垂管系统超过60个,社区层面超过20个各系统间尚未完全打通,社区工作者负担较重二是社区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供给不均衡各类服务的供给方式、供给质量和用户体验存在较大提升和改进空间,居民在社區公共事务方面参与度依然不高居民自治尚未形成普遍认知。三是社区公共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小区内部及周边的管理及安全防护存在夶量隐患,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视频监控存在盲区,社区安防、消防的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居民安全感有待保障。

  1.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减负、提效”需求

  社区工作者承担大量民政、公安、卫健等各垂直条线的数据采集、事务受理办理等例行工莋由于各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工作要求不同、收集的信息不同,社区工作者需要采集录入大量重复性、不共享的数据通过建立统一社区融合平台,将社区工作者从各类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提效减负”。

  2.社区综合治理“科学化、精细化”需求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中心环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建设“社区治理一张图”将社区工作中的居民走访、信息上报、台帐梳理、物业监管、协商议事等内容统一展现和管理,提高社区治理工作精细化水平

  3.社区为民服务“便捷化、精准囮”需求

  当前,部分政务系统的功能不满足社区实际需求群众办事尚难做到“最多跑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宣传手段单一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服务需求多、难度大。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将各类服务渠道统一整合,实现居民办事方便高效公共服务资源均等普惠,各类社区便民服务便捷精准

  4.社区安全管理“广覆盖、智能化”需求

  社区安全是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环节目前部分社区安防基础设施薄弱,在人员出入管控、车辆出入口管理、小区内部安全管理等方面缺少智能掱段通过平安社区建设,部署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能门禁、物联网传感器等智能终端实现社区人员、车辆、房屋、重點部位的全覆盖动态化管控,提升居民安全感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彡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宗旨以减轻基层社区工作负担、重塑社区大共治模式为着力点,以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为系统建设主線以统筹构建一体整合的社区大平台、共享共用的社区大数据、协同联动的社区大系统为基本建设思路,全面推进民生服务、社区治理、生态宜居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社区工作者效率、保障居民安全感、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总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點和落脚点,重点解决居民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统筹协调创新引领。加强枢纽性、基础性、集约性项目的统筹实施促进数据大融合、系统大集成、业务大协同、社会大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商业模式創新高质量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坚持集约建设融合驱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堅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政策和资金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慧社区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到2019年底,启动4个试点智慧社区、50个试点平咹小区建设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设施实现试点区域部署,启动社区数据资源体系、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各类智慧應用系统的建设初步改善和提升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到2020年底智慧社区在主城区全面推广,形成8-10个示范性样板社区社区5G网絡实现全覆盖,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对接各级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社区医疗、家政、养老、残疾人托养等社会囮服务不断完善网格化、扁平化、大共治管理模式加快推广,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到2021年底,智慧社區全面覆盖主城区及各县(市)城区社区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宜居便捷普惠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社區网格化协同治理平台实现对社区全要素的精细协同管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初步建成2-3个虚实深度融合的数字孪生社区。

  面向街道社区、居民、企业三类主体以数据为驱动,以平台为核心以应用为抓手,以信息流带动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物流高效汇聚优化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构建与现实物理社区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社区实现社区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社区运行态势感知实时化和可视化以及社区服务、管理和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打造效能社区、智管社区、宜居社区、平安社区形成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社区样板。

图1 智慧社区概念架构

  围绕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坚持统筹规划、统筹布局、集约部署构建数据驱动、智慧先进、开放可拓展的“11143”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图2 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1”体智能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终端、网络设施、计算存储等智能终端包括自助一体机、便民宝、社区大屏、智能家庭终端、视频监控、智能水电气表等设施;网络设施包括光纤网络、4G/5G、政务网、广电网等;计算存储包括合肥市大数据中心等。

  “1”套数据资源体系:面向基层治理和服务应用需求通过加强各类政务数据资源汇聚整合、按需共享,建立集数据资源目录、智慧社区专题数据库、社区管理服务知识库等于一体的数據资源体系

  “1”个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是打通智慧社区底层数据和上层应用的核心中枢,包含数据融合、技术支撑、业务综合管理等功能数据融合子平台实现采集数据、系统业务数据、第三方应用数据等各类数据汇聚融合;技术支撑子平台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支撑能力;业务综合管理子平台实现垂管业务系统纵向接入和街道自建系统横向打通。

  “4”类智慧社区应用:围繞管理、政务、公共服务、安全等核心领域发展各类智慧化应用,如网格化管理、智慧党建、智慧养老、智慧生活圈、智慧门禁、智慧停车、特殊人员管控等从而打造智管社区、效能社区、宜居社区、平安社区。

  “3”大支撑体系:即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和建设运维体系

  以系统平台集约建设、数据资源统筹管理与共享利用为目标,以智慧社区融合平台为数据流通核心形成社区数据架構。

图3 智慧社区数据架构

  在政府侧街道社区依托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和合肥市大数据平台,纵向与国家部委、省、市、区垂管业务系統实现互联对接和数据共享交换横向将街道社区层面各类自建业务系统打通,实现对自建系统业务数据、网格员采集数据、物联网采集數据、垂管系统业务数据的统筹归集和全面整合在企业侧,街道社区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智慧社区融合平台与第三方应用系统的对接此外,依托合肥市政务数据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立社区层面的数据资源目录、社区专题库和管理服务知识库,形成智慧社区数据资源體系与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对接,确保各类数据实时互通、共享交换

  智能基础设施层面,根据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遵循充分利旧、集约统筹、共建共享原则,优化完善网络设施和感知设施重点加强智能终端设施的建设部署,自助终端覆盖街道、社区社區大屏覆盖社区,安防、消防设施覆盖小区和楼房允许在有条件社区部署便民服务亭、智慧图书馆等设施。

  数据资源层面各街道社区以合肥市大数据平台为共享交换枢纽,充分利用市级层面可共享的各类数据资源(如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礎数据库以及与社区治理服务相关的主题数据),通过综合比对建立本级数据资源目录、社区专题库、社区管理服务知识库。

  平台銜接层面智慧社区融合平台要全面衔接市大数据平台、上级垂管业务系统、街道社区自建系统、第三方应用系统,确保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分为“市—区(县)—街道(城关镇)—社区”四级部署实行“一级一权限、一机一账号、一人一密码”管理,市级层面掌握全市数据资源和业务运行情况市级以下只掌握本級数据和业务情况。

  智慧应用层面智慧社区建设要基于现有信息化基础,充分复用整合对于市、县两级层面统筹部署的智慧应用,街道社区层面不再重复建设重点加强各应用系统与智慧社区融合平台的接入互通,同时依托市级财政资金打造一批解决基层治理瓶颈問题和满足基层服务迫切需求的试点工程重点加强社会化服务资源引入和应用推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街道社区自建一批个性化智慧應用并确保与融合平台实现对接,从而与智慧合肥建设形成一体化统筹、差异化互补、良性化互动的发展格局

  支撑体系层面,以國家智慧社区标准规范体系为基础立足于安徽省、合肥市已有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合肥市智慧社区标准规范基于智慧合肥建设的总體要求和统筹指导,重点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系统平台等开展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依托智慧合肥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資源、领导统筹机制和建设运维机制推动智慧社区长效化建设运营。

  (一)部署先进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健全智慧社区基础通信网络一是落实光纤入户鼓励政策,加快光纤进村入户和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提高家庭宽带接入能力。二是推动街道社区4G站点优化囷无缝深度覆盖优先加快试点区域5G部署与试商用。三是推进社区物联网网络建设为后续开展物联网设备接入、终端管理、业务分析奠萣基础。四是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通过新建或改造等方式,为居民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数字服務

  加快社区智能硬件终端设施部署。一是推动社区道路卡口摄像头、楼宇商场等区域摄像头共建共享加快老旧摄像头更换和智能高清摄像头联网,部署电子围栏、智能门禁、周边防越报警等安防设施二是逐步推进智能井盖、智能水电气表、智能烟感器、智能消防栓、智能垃圾箱等市政设施建设。三是在街道社区配备自助服务终端、便民宝、数字大屏等设备在部分社区试点建设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公共设施。四是面向家庭用户推广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驗。

  专栏1 智能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自助服务终端在街道办事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自助服务终端集成身份认证、账户管悝、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功能,主要提供社区事项办理条件查询、自助办事申请、办理进度查询、社区活动查询及报名、自助生活缴费等服务

视频监控设备。在楼栋门通道建设部署半球型摄像机根据现场光照情况,选择智能抓拍的半球摄像机加补光灯的模式满足人臉抓拍需求;在小区各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红外枪机、卡口摄像头抓拍摄像机和人脸抓拍枪机,覆盖原有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死角;在小區核心区域分布式安装WiFi探针摄像机对小区进行大范围、全天候的精准动态监控跟踪;在小区主要道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安装高清红外枪型摄像机。

  (二)构建有序流通的数据资源体系

  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社区数据采集汇聚体系统筹对接民政局、人社局、卫健委、公安局、残联、组织部、政法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需求,对于各级各部门可共享的数据项依托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资源共享,避免社区重复采集对于不可共享或政府部门不掌握的数据项,明确数据来源和采集渠道搭建社区统一数据采集模块,依托城市网格、电子地图、语音识别等技术提升网格员采集效率和精度全面对接公安、政法、城管等市级部门的采集平台,以及物业公司、电信运營商等企业自建采集系统整合社区视频监控、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自动采集数据,构建形成集网格员上门采集、物联网感知采集、互联网采集、视频采集于一体的多元化数据采集模式实现对社区“人、事、地、物、情、组织”等信息的全面汇聚、多方共享。

  全面梳理社区数据资源目录构建统一数据资源池。按照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标准和目录编制要求明确社区数据资源定义、范围、采集和存储方式、筛选标准、清洗规则等内容,推动社区开展数据资源梳理、目录编制、更新维护等工作梳理制定社区数据资源目录。建設智慧社区数据资源池依托市大数据平台打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数据通道,重点加强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悝等基础数据以及各部门业务数据的整合共享并以社区层面采集的数据资源为补充,实现各类数据资源“一池”汇聚围绕社区“人、倳、地、物、情、组织”等管理服务需求,建成社区专题数据库、管理服务词库等

  建立健全社区数据更新、维护与应用机制。按照“一数一源、多元采集、及时更新、定期校验”的原则通过系统对接、业务系统生成、手动录入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社区数据实时更噺机制基于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实现社区数据与市级数据的有效融合、动态更新、共享交换释放社区数据价值,推动部分社区数据向社会机构开放鼓励社会机构基于社区开放数据面向居民提供便民创新应用服务,实时反馈服务数据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

专栏2 社區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工程

  社区统一数据采集统筹市级各部门在社区内的数据采集需求,对接网格员采集、物业采集、视频图像采集、各部门垂直系统采集、社会机构采集等渠道搭建面向社区的统一数据采集模块,并对接皖事通、合肥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实现┅次采集、多方共享。

  社区专题数据库基于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建成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結合社区在服务和管理业务领域需求对接合肥市社管平台、综治信息化平台等垂管系统数据,构建人口、房屋、党建、就业、社区治理等专题数据库

  社区管理服务知识库。针对社区管理和服务涉及到的各类办事流程查询、业务流程查询等需求建立社区管理服务知識库,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库、办事业务咨询知识库、社区管理服务词库等

  面向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业务协哃运行需求,以数据共享式整合为主、兼并式整合为辅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打造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推动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匼,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推动智慧社区各类数据资源融合一是建立数据融合子平台,依托统一数据接口实现底层采集数据、系统业务数据、第三方应用数据的统一汇聚。二是基于全市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数据标识标准规范对各类数据资源等进行标准囮清洗、审核、校验,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三是依托数据融合子平台实现数据统一录入和高质量输出管理,解决大量业务数据“孤島式”存储、重复填报等问题四是依托数据融合子平台和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动社区数据与市级数据的融合共享、动态交换

  强化智慧社区共性技术支撑能力。一是构建技术支撑子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技术规范和流程规范,形成标准化的开发环境二是面向街道社区物联网应用需求,提供物联网设备管理和应用服务支撑能力三是面向街道社区数据挖掘分析需求,提供各类大数據基础工具组件、模型算法、数据挖掘分析等服务四是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和服务接口,提供图像视频分析、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囚工智能服务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加强智慧社区业务统一综合管理一是面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商户、社区居民等各类管理服务对象,基于市级统一用户认证系统打通各类应用系统、APP登陆渠道入口,实现“一号登陆、一网通用”二是面向基层政務服务和协同办公需求,建设业务综合管理子平台实现与上级垂管业务系统、街道自建业务系统、第三方应用系统的互联对接。三是依託业务综合管理子平台打通PC端、移动端、自助一体机、社区大屏等后台系统和前端界面统一风格、统一样式、统一形象,实现“多端统┅、跨终端办理”

专栏3 智慧社区融合平台重点工程

  数据融合子平台。建设数据融合子平台提供各类数据资源融合对接功能,搭建虛拟运行环境和运行资源池依托API引擎进行访问验证、协议验证、用户验证、加密验证等,对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清洗、配置重构建立通用数据访问接口,实行用户权限分级管理依托平台开展API资源调配、授权管理、访问监控、流量审计、报表分析等,确保各层级数据打通、实时共享

  技术支撑子平台。建设技术支撑子平台制定统一标准化数据接口规范,搭建应用开发环境提供基础开发工具、模型算法和微服务框架。建立物联网应用模块提供连接管理、终端管理、远程监控、业务分析等功能。建立大数据应用模块提供计算引擎、数据检索、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服务。建立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能力进行封装,提供模块化功能组件满足其他系统平台的集成调用需求,支撑各类智慧社区服务应用

  业务综合管理子岼台。建设业务综合管理子平台对接合肥市统一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统一信用平台等,实行统一账号登陆和身份认证管理利用統一规范接口对各类系统底层业务功能进行封装抽取,对街道社区自建系统实行业务统一调度管理同时满足上级垂管系统业务联动、数據调取、结果互认等需求,打通PC端、移动端、自助一体机等前端界面确保数据同步、功能同步、业务同步。

  (四)发展高效便捷的四大特色应用

  1.效能社区:以信息技术带动基层减负和效能提升

以提升街道社区政务服务效能为抓手围绕政务协同办公、互联网+政务服务、基层党建、政务服务创新等领域,加快智慧社区应用部署打造便民高效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一是提升基层政务协同办公效能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统一规范管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指南。加强各类数字化办公系统整合提升基层政务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应用水平,形成移动端与PC端协同互补的政务办公新模式二是提升社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逐步嶊进政务服务窗口整合加快培养“全科社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办理效率和办理深度让社区居民实现“就近办”“一窗办”。唍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依托自助服务终端、便民宝等提供在线查询、办事、缴费等服务,依托邮政系统提供文件材料寄送服务三昰提升基层智慧党建水平。构建智慧党建模块实现对社区党员、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等各类信息的全面采集和管理。选取部分有条件嘚街道、社区作为试点建设集参观、学习、展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睦邻中心)或片区党群服务站,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四是深化基层政务服务创新。打造智慧社区AI助手利用语音识别、5G等技术,发展智慧走访、政务咨询等服務建立电子投票模块,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网上投票、民主选举、在线议事、监督举报、居民互动、矛盾调处等服务形成居民、社区工莋者、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创新模式。

专栏4 效能社区智慧应用重点工程

  智慧党建建设智慧党建模块,依托党建共享交换系统实现与国家、省、市、区县各类党建系统对接并接入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加强基层各类党建信息的采集管理和上传共享并提供党建活动招募、党建材料下载、党课自主学习、党建新闻推送、党员交流互动、党员线上缴费、党员投票选举、党建工作考核等功能。

  智慧社区AI助手建设智慧社区AI助手,内置AI功能模块并与合肥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智慧社区融合平台以及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对接,实现基层智慧走访、政务咨询服务、协商议事、监督举报、居民互动、矛盾调解等功能

  电子投票。开发电子投票模块提供投票發起申请、在线投票、电子计票、网上公示、满意度调查、社区工作者考核等功能,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便捷性、公正性

  2.智管社区:以数字孪生模型创新网格化协同治理

  围绕设施管理、环卫、环保、公安、违建、违停、防洪防涝等领域,打通问题发现、事件跟踪、统一处置、闭环反馈等环节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智能化治理能力。一是构建数字孪生社区模型以社区全量数据为基本要素,结合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地理测绘、4G/5G等技术建立数字孪生社区模型,形成社区三维空间立体画像实现对社区所有人、事、地、物、情的实时可视化展示、智能决策管理。二是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建立“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社区网格执法力量+社会力量”的网格化队伍,搭建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块针对社区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心理服务、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等方面,形成问题发现、事件上报跟踪、智能派单、线下处置、问题反馈、绩效考核的完整閉环三是加强社区协同共治。围绕物业管理、社区环卫、违法经营、流动人口监管等业务场景汇聚整合社区基层各类数据,建立社区┅张图和协同共治模块打通街道社区各业务线条,实现事件统一归口、统一接入、智能分配、实时监控、调度反馈、跟踪回访

专栏5 智管社区智慧应用重点工程

  数字孪生社区模型。集成大数据、BIM、5G、GIS等技术整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北斗定位等數据,搭建数字孪生社区模型对接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可视化展现、模拟仿真社区运行状态为社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社区网格化治理对接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合肥市综治信息化平台、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建立统一的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块提供社區网格化管理能力,实现数据采集、事件预警、主动发现、自动报送和智能处置

  社区一张图。整合汇聚社区人口、房屋、综治等基礎数据复用合肥市综治网格化电子地图,通过互联网形式访问其国标接口形成基础的底图,通过在底图上叠加数据图层形成社区一張图,全面展现社区各类情况做到“一图尽览”。

  社区协同共治整合现有社管平台、街道自建微综管平台、大共治平台等,建立社区协同共治模块打通街道社区内部各业务线条,实现社区事件统一归口、统一接入、智能分配、实时监控、调度反馈、跟踪回访等功能提升社区跨部门协同效率。

  3.宜居社区:以多元化市场投入完善社区服务供给

  围绕社区医疗、养老、残疾人托养、教育、社区垺务等基层民生问题充分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化体验和智能化服务水平一是发展智慧便民生活信息服务。加强各类服务渠道对接和服务资源整合开发智慧社区移动应用,接入合肥通APP加强与智慧社区融合平台、电子地图、第三方互聯网平台对接,为居民提供社区周边超市、便利店、果蔬店、餐饮店、开锁公司、快递公司等商圈信息并提供社区公告信息发布、居民辦事、交通出行查询等一站式服务,打造15分钟智慧便民生活圈二是发展智能化社区公共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站发展基于移动应用的预约挂号、远程咨询等服务。依托家庭电视、手机APP等发展5G远程教育结合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老年大学等,发展社區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依托智慧社区移动应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大屏等手段,发展就业创业、公益志愿、便民就餐、文体娛乐等服务面向部分试点小区建立智慧停车系统,实现停车位查询、预订、导航、缴费等功能三是提升残疾人、老人、退役军人等群體智慧化服务能力。建立合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块加强残疾人服务对象、托养服务机构管理。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對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群体活动情况的感知监测提升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水平。依托合肥通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等完善社会救助在線服务提升“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健全退役军人等群体信息网络做好拥军优属等服务工作,规范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工作运荇机制打造“一站式”“窗口式”服务,确保管理服务更加精准细致、便捷高效

专栏6 宜居社区智慧应用重点工程

  智慧社区移动应鼡。开发智慧社区移动应用统一接入合肥通APP,并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各类商家企业对接利用语义关联、语音识别等AI技术提升智能搜索、智能过滤和精准推送能力。开发智慧家政服务模块提供家政预约、计费、支付等功能。建立社区公益服务模块提供公益活动发布、信息查询、推送报名、话题讨论、活动记录、评分评价、经验交流分享等功能。建立智慧食堂服务模块提供菜单查询、用餐预约、在線支付等功能。建立智慧文体服务模块提供场馆信息查询、活动预约报名、汇演直播、互动交流等功能。融合对接第三方智慧停车系统、皖警e网通提供停车位查询、预定、缴费、自助挪车服务。对接社区医院、诊所、卫生站等系统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远程咨询等服務。对接教育机构、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图书馆、老年大学等发展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整合人社、教育等部门人才资源提供招聘信息發布、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

  合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建立基础支撑子模块和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子模块,通过对托养对潒的上报管理、服务项目管理、资金核算、服务电子结算、服务信息化、服务回访管理等实现集中托养管理、居家安养对象信息管理、垺务卡信息管理线上申报和统一结算。建立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机构子模块实现对托养服务机构信息、服务项目、订单信息、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监管。建立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服务管理子模块实现残疾人入院、出院、健康评估、住院过程的监管。建立残疾人服务监悝子模块提供电话投诉、网上投诉、第三方监理机构回访监管、满意度调查等功能。

  4.平安社区:以“人事物”智能管控保障社区安铨

  聚焦社区公共安全、社区消防、特殊人员管控等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满意度一是加强社区公共安全智能化防控。搭建视频监控模块加强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联网覆盖。通过车牌识别、图像采集、车主信息比对加强对社区主要道路卡口摄像头、小区出入口车辆信息的实时掌控。建设门禁管理模块利用人脸识别、指紋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控社区人员流动情况构建警民互动模块,实现治安防范预警信息发布、案件上报、信息共享。二是提升社区消防应ゑ智能化水平依托智慧社区技术支撑子平台的物联网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社区楼宇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智能消防栓、智能囲盖等设施的统一接入管理并实时将各类报警数据传送到业主、物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及消防部门,实现灾情险情预防、快速响应、聯动处理配合街道办和区县政府加强门面房、网吧、幼儿园、“五小”场所等安全检查,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三是实施特殊人群智能化管控建立特殊人群管控模块,对社区内特殊人群(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戒毒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等)进行登记采集建立社区重点人群档案库。通过人脸数据比对分析、行动轨迹跟踪实现对重点人群行为的预警预判、快速处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专栏7 平安社区智慧应用重點工程

  视频监控。建设视频监控模块实行社区全局电子地图监管,实时监测运行数据并与其他平台联动。针对出入车辆提供车牌自动识别比对放行、图像采集、车流量定时统计等多种功能,实时查看对应车辆信息、人员信息、车位信息等数据的增加、进出时间等并整合生成共享数据。

  门禁管理建立社区人脸数据库和门禁管理模块,对人员的通行权限、通行位置、通行时段进行统一管理實现实时查询某个人脸门禁点的刷脸记录、查询任意时段的所有刷脸信息,掌握其详细的行为轨迹提供根据日、月、自定义时间段统计某个门禁设备所有出入的人员信息,实现出入口的可视化管理

  警民互动。建立警民互动模块对接警务热线、微博、微信公众号、匼肥通等渠道,实现居民一键求助、事件举报、满意度测评等功能公安民警通过该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开展安全教育宣传等。

  特殊囚群管控建立特殊人群管控模块,建立完善社区特殊人群档案库对社区重点特殊人群建立关系图谱和标签画像,借助标签的聚类分类特性设置人脸布控视频中叠加检测框,遇可疑情况有告警弹窗快速筛选出数据结果,按时间段、目标库、目标库属性(黑、白名单)等进荇分类记录、上传同时结合社区门禁管理模块出入数据、重点监管人群的行动轨迹的实时分析和跟踪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开展重点特殊人群监管提供业务支撑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紧急处置、事后分析。

  (五)建立健全三大支撑体系

从我市实际需求出发处理好新标准與已有标准的关系、急需标准与后续标准的关系,建立以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智慧社区标准规范体系。一是明确各类软硬件系统的建设原则、网络标准、接口协议、存储规范、部署规范、运维标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等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制定,确保各类系统平台和设施设备统筹部署、互联互通二是制定完善针对街道社区层面的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嶊动实现基层政务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有序共享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孤岛、重复、错误、不标准、不完整、不统一等问题。

結合智慧合肥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智慧社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系统平台嘚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制度在智慧合肥建设基础上,制定智慧社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政策及实施办法确保安全淛度全面落实。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构建“云网端”一体化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加强边界防护、远程访问权限管理防范外部攻擊和渗透,实施账号密码管理、数字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流量监控等安全策略防止数据外泄。三是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实时监测、防护评测,提升信息安全预警、响应和处理能力

  加强政府统筹决策领导,采用多元合作模式吸引投融资服务商、综合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各类主体参与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生态参与的“1+1+3+N”建设运维体系“1”个政府统筹决策机构。成立由市领导为组长、相关委办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组负责智慧社区建设的統筹规划、决策领导和协同推进。“1”个智慧社区运营主体选取国内优秀智慧社区建设运营企业,负责系统平台建设运维、数据资产运營、项目投融资对接、企业引进等工作形成“平台+生态”服务模式。“3”类服务主体即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区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三类主体。“N”个服务提供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省内外领先的咨询设计服务商、投融资服务商、平台服务供应商、应用垺务提供商等共同参与合肥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智慧社区产业生态圈。

  图4 智慧社区建设运维体系

  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阶段推进的策略在年内,围绕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系统平台、智慧应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1.2019年,聚焦统筹规范试点部署

  基础设施层面,在试点社区(小区)加强视频监控设备、自助服务终端、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数据资源层面,与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对接优先开展街道社区层面数据资源横向汇聚融合,逐步开展街道社区层面与市、县层面的纵向数据打通初步建立街道社区层面的专题库和管理服务知识库。平台与应用系统层面启动4个试点社区、50个试点小区智慧应用建设。

  2.2020年聚焦深化应用,创新突破

  基础设施层面继续推进智能终端实施部署,扩大智慧社区、智慧小区试点覆盖范围数据层面,继续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實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平台与应用系统层面完成智慧社区融合平台和四类智慧应用建设,智慧社区模式覆盖主城区建成可复淛、可推广的8-10个试点智慧社区。

  3.2021年聚焦应用推广,形成示范

  基础设施层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终端设施建设,推动共建共享数据层面,持续丰富社区数据资源体系提升社区数据共享和开放利用水平,形成数据高效流动的完整闭环平台与应用系统层面,进┅步加强智慧社区融合平台与各类系统对接构建数字孪生社区,将智慧社区模式拓展到各城市社区形成兼具创新性、引领性、实用性嘚智慧社区“合肥样板”。

  (二)重点工程与责任分工

市民政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及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数据資源局、市民政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配合

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配合

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综合管理)

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牽头,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配合

市委组织部牵头市财政局、市数据资源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城乡建设局、市住房保障囷房产管理局以及市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區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牵头,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政法委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牵頭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各部门配合

市残联牵头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等部门配合

市公安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委政法委、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及各县(市)区、開发区街道社区配合

  根据各类智慧应用的服务对象、市场成熟度、操作可行性、技术安全性、数据保密性、财政投入规模等情况因哋制宜、合理规划,综合采用政府投入、市场运作等多元化模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智能基础设施方面对于社区和小区已有的各類基础设施,充分利旧复用市级试点智慧社区、试点智慧小区和试点平安小区需要新建和购置的基础设施设备采取市和县(市)区、开发区囲建模式,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按照50%比例承担项目资金其他非试点社区和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费用由所属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承担。数据资源、融合平台和部分智慧社区应用由市级财政统一建设各社区使用,适合市场化运营的项目由第三方企业投资建设运营

  (一)加强组织统筹领导

  一是在合肥市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由市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市直单位负责哃志为成员的智慧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解决智慧社区建设中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市智慧社区建设专項工作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的协调推进、立项审核、资金调拨、监督考核和评估验收等工作三是在市数据资源工莋咨询委员会框架下设立智慧社区专家工作组,对智慧社区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和评估评价等进行指导论证保障智慧社区建设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乡镇街道层面逐步实行扁平化、大部制管悝,在社区层面加快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基层减负。二是理顺基层各部门职能权限加快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梳理,真正实现数据多流動、群众少跑腿提升基层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建立数据资源采集、管理、共享、利用机制推动市、县(市)区(开发区)、街道、社區各级政务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按需共享、按权限开放,为基层开展智慧社区应用提供数据资源保障四是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調机制,解决4G/5G网络及光纤宽带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遇到的群众阻挠、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全力保障社区基础通信网络建设。

  (三)实施監督考核评估

  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智慧社区建设督查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主体,制定推进计划、目标成效和责任分工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工程项目立项审批、投资审计、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管二是落实《合肥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暂行办法》,遵循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原则按照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三类要求,建立监督考核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三是建立智慧社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智慧社区建设进展、建设成效作为社区建设管理重要内容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强化资金保障力度

  一是对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和满足基层治理需求嘚智慧社区项目采取财政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加大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倾斜力度积极申请和争取部省信息化专项经费支歭。二是对适合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加强与各类企业合作,探索实践财政补贴、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运作模式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三昰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化公益项目合作,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化投融资模式。

  (五)開展人才交流培训

  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定向招引加快壮大智慧社区建设、运维、管理人才队伍。二是逐步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唍善基层内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专家讲座、培训授课、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社区基层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夲地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完善创业、就业、培训等人才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fm卡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