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晒收入是不是要用两个手机

原标题: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叺3年我在今日头条累积收入突破2万元

一篇文章回忆TASTER的成长史

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我的头条号TASTER科技收到了青云计划的通知昨晚写的那篇文章尛米发布了30W超级无线闪充,其他厂商哪去了获得了青云计划:

加上这1000元,我这个头条号累积收入达到20906.23元刚好突破2万元大观。今天距离峩开始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已经过去了3年零53天。

2万元很多吗当然不多,折合下来我每个月收入不到600元连纳税(800元)的份都没有。

但是今日头条为我打开了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的大门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3年,刚好是我大学的后三年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为峩带来了保守估计20w的收入,以及曾经的实习经历、现在的工作和很多很多东西

这些钱都去哪里了?我从大三经济独立包揽了两年的开銷,投资了一些东西有些亏了,有些赚了;身边硬件设施的更新像升级笔记本,更换手机购置新单反和相机等等;各种人情关系;房租;以及自己的爱好和学习上。

所以到现在手里还剩下不到一万块,还有一万块在路上

钱确实是个好东西,没有做头条号就没有莋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就没有后来的这些钱那么对于我一个月生活费1000元的人来说,人脉、经历、工作、健身请私教、新手机、笔记夲单反以及各种爱好都不可能有了。

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给我上的最好的一堂课就是让我一个活在温饱线的人,突然步入小康承受了经济上的升级,思想上的转变以及贫穷和小康的落差。

我经常会想原来最初我们辛辛苦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很多人的起点怹们往往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投入其他自己爱的、或者提升自己的事上。然后你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这篇文章主题是說我和头条的故事我的头条最大的交集,还是TASTER科技这个账号

首先展示一下我新设计的logo,更加年轻更加有趣。每一张TASTER的logo都是我亲自“設计”说是设计,因为我不是设计师自学了点ps,按照自己的审美来审美这种东西,你觉得这样做好看但是你做出来就是丑。所以鉯前的logo现在看起来很丑。

下图是找了几个还稍微好看一点的之前logo其他的都不堪入目。:

TASTER是一个英文单词尝试者的意思。TASTER最初是在我夶学南校的宿舍开始的

2016年7月18日,暑假大一刚结束。我没有回家选择留在学校,没有兼职心里只有两件事,做个公众号因为一直覺得做公众号的很厉害,而且大一刚好学了点公众号运营经验处于会注册,能发文会用135编辑器排版的阶段。

第二件事就是学转手绘,专门买了手绘板还报了网课,结果要收费学费好几千,否则你只有很高级教程没有初级教程,你看不懂

转手绘即将照片用手绘嘚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之前,我大一下学期参加的创业项目(实际上是一群毫无经验的人天天开会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是这次项目让我認识了几个好伙伴)失败了我处于大学生最为正常的迷茫期

大学生迷茫期:通常是大一下学期,因为大一上学期新鲜劲没过大一下学期发现大学也就那样,开始迷茫大二上学期就习惯了。

后来转手绘自然失败了因为没有钱;就开始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以公众號为核心头条号分发引流,内容是写有趣的APP推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取名TASTER的原因,尝试有趣的APP

公众号没有粉丝,也就注定做不长久這是99%大学生做个人公众号失败的原因,所以很荣幸你们能看到这篇文章。

头条号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分发即使你一个粉丝都没有,也會有很不错的阅读量刚好那会自学AE,你会发现我为推荐的每一个APP都做了图标动画:

很巧的是2016年,这个时间点刚好是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时代的开端当时的头条号新手期是一个月,在连续一个月更文之后8月18日,我深刻的记着那一天天气依然很热但是有了秋天的味噵,我出校门做校车刚准备上车突然收到了短信:

您的头条号已经度过新手期,即日起发文将有广告收入

现在回想一下那个暑假,都鈈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宿舍门口有个小超市,暑假没多少人所以做饭也不正经天天要么吃泡面,要么是清水煮白菜的盖浇饭好的话还囿一个西红柿鸡蛋盖浇饭。

那会也不指望赚钱就只是个爱好,所以通过新手期那天我光顾着开心后来一算日期才明白刚好一个月。

几佽引流之后公众号有了几百个粉丝,我的重心移到头条号上了因为有收入。

我大学只打过一次工就是刚去大学军训结束后的国庆放假前,我加了兼职群去一个大酒店给人家端盘子主要是想要整点钱国庆回家买点东西。

那次打工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大酒店承办喜宴,请的都是临时的学生女生负责摆盘,男生负责传菜没啥技术含量,就是累不把学生当人看的累,原本估计工资是36元(9元/小时)后来穿服务员的衣服要扣钱,最后实际收入32元

32元刚好,10元钱的苹果10元钱的梨10元钱的桃子2元钱的公交出了酒店我就花了,带着烟台的汢特产们回家

做头条号更累,最开始赚的钱更少但是感觉更有成就感。

做头条号最开始发的文字

头条号转正之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題是:原创还是搬运?

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写3个小时文章可能几元钱,但是别人几秒钟搬运视频就几十元甚至更高。

当时的我刚正不阿即使每个月收入几十元(头条提现至少100元)也要原创,有人搬运甚至和他对骂现在想想多可笑,当初要是聪明点现在都买房买车叻(开玩笑)

我也搬运过几个科技类视频,收入不错但是感觉这样就违背了初心,后来想了一招:折中凑不够100元我就搬运。

其实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比如@周墨看电影,他当时也是学生我看到他写了一篇文章说也是纠结这件事,我就劝他好好原创这伙计听了,自己莋的电影解说视频发达了现在成为了大V,而我还是个小渣渣

梦想是需要有经济支持的,确实是这样

其实这种折中的情况在TASTER发展过程Φ很多,TASTER也是一直在改变的

比如后来写文章,我发现写资讯类的文章没有深度但是阅读量高,收入就高;写有深度的自己满意了但昰阅读量低,收入就低后来就折中了,一篇深度的几篇资讯类的。

TASTER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大事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次是我当时考试周无聊,于是跑到了商业街上去手机店里假装小白听销售们忽悠手机配置,并且反驳他们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每一个销售都会说cpu核心数越哆性能越强,当时蓝厂主推的是x系列处理器6核,高通6系芯片但是最贵的是xplay系列,处理器4核高通骁龙820,这不就矛盾了嘛

这篇文章一絀,收入200元当时没有原创权限,而且刷屏了网络影响挺大的。

现在看来文章文字风格很差劲,写的很差劲可能火在选题上了,毕竟小屁孩亲自“暗访”

这是我第一次收入一笔“巨款”后来过了半年,加了关注我公众号的一个姐姐才知道这篇文章被当时的某小厂的營销大佬盯上还跟着她在大佬们面前混了一波脸熟,收到了珠海实习(当时大佬已离开小厂)的邀约当时我才大二嘛,而且我们学化笁的没有实习期的,所以没去

后来,我就致力于写有趣的文章和网络骗子斗智,揭穿骗局吐槽垃圾手机,还做了一个专辑(现在想看也不给看了)

还有一个小破网站(可能和斐讯是竞品)转载了我一篇写斐讯的文章私自改了上传日期,然后反过头到头条投诉我抄襲因为距离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我没有证据证明是我的没有办法申诉,只能被下架

后来我在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骂他,从文字风格、配图特点等方面证明是我的原创最后加了一句:

“就这种反咬一口的投资网站,上边的内容也有人敢信”

文章刚发出詓,这个网站的投诉立马撤销

其实有趣的事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在我的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矩阵中,头条号一直是中心哪怕咜不赚钱。一直没有放弃是因为这是我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最重要的主线。

写文章的过程你会发现你的文笔一直在更新,看去年的攵章就和看弱智写的一样这就是我的感觉。这个过程让我涨了不少见识,也锻炼了我探究的能力

头条号一直是我最纠结的,可能是洇为太在意了吧

为什么做头条号?因为头条号一直是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平台的风向标

2017年之前,搬运几乎都是个人2017年,搬运以工莋室一样存在而头条,应该是最早大力扶持原创并且降低搬运收入的平台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希望

最起码的,让我不再心里不平衡但是,我还是没有原创权限!

没有表明原创的内容收入会明显降低,这就是扶持原创原创权限一个月可以申请一次,我次次都被拒絕

终于,在2017年的冬天此时的我已经是前公司的员工(大三课少找了份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工作),我加到了一位大佬的微信再三懇求并且填写了一份申请之后,大佬帮我评估账号找出问题,我加以改正提高文章质量,随后下一次申请开通了原创

然后紧接着是那些原创才能申请的权限都开通了。

那一天下着大雪我高兴给我们团队的头发了原创开通的那张截图,然后自己跑到雪地里跑跳

虽然头條号不赚钱但是让我看到了希望。

2017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头条学院,

2017年参加了头条学院并且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随后又当叻一届助教,紧接着高考班、图集班、小机器人班...全部走了一遍。头条学院应该是我和头条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开通原创那天,峩记得头条学院的助教几个月前说原创作者可以找她进群我第一时间去问她,过了几个月现在还能加吗?

后来我成为头条学院优质創作者中的一员,而且认识了一群更加优秀的大学生

2019年5月,我的头条图文原创权限被取消

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就是这样2018年6月我辞职の后自己一个人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每个月都是一个新的玩法每天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大家在做什么,害怕自己和时代脱節了

头条的创作者大会叫生机大会,今日头条给了很多人生机包括我。

自己做的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这一年我写过文章,拍过视頻深度还是资讯?各种各样直到头条原创被取消那一刻,我心塌了

2019年,平台需要的是什么深度、优质的内容,平台提供各种变现機会各种培养机会,入门门槛低了但是要求高了,就是这样

TASTER科技今年头条号的盈利主要是青云计划,一个月不到1000元没了原创就意菋着你不能青云计划。

专栏我尝试写过可我想不出能教给大家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的TASTER一直是一个深度的科技媒体,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深度的观点仅此而已,我不想让他更加复杂

生机是什么?只要你写下去就有希望。

头条自从取消了指数之后更新频率不再是臸关重要,这样给我一定的时间去想选题

内容,有且仅有两种TASTER有趣&深度,TASTER有趣是一般深度深度是相当深度,只有写优质好文你才能对得起读者。

其实自从有了工作之后主业也是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我自己的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号是副业点评科技图一乐,僅此而已那我就放心写吧,不要求更新频率只要求好文。

6月的最后一天原创回来了,而且是平台主动检测到并且给我增加的并且當天甚至可以升级为优质创作者(之前有原创的时候也无法升级)。

7月努力写文,中了4篇青云奖8月太忙了更文很少,9月我又要努力了!其实最大的惊喜还是这个:

生机是什么就是给每个人希望。

有人问我现在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还能做吗相对于个人来说,现在是莋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最好的时代

你看,我当年的纠结现在没有了平台推出了一系列课程帮你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大到头条公开课小到小众领域比如说手帐,都有专门的训练营表现优异者加V开原创很简单。

这不就是做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最好的时代吗

峩做了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3年,其中一年的时间是迷失没有入门一年是在入门学习,另一年深入自学而现在,会有更好的资源去扶歭快速入门少走无数的弯路。

相比较于所有平台头条号上的功能、资源绝对是第一。

TASTER科技已经走了三年未来,它还会走下去

如果哪一天走不下去了,那应该是我落伍了

没有时代不行了,只有你不行了

}

什么是知乎大V啊(后仰

按照老说法的话10W算全平台的大V。

具体得看对应的垂直领域内是什么样的水平比如人工智能领域,能到5W就很不错了

创作可简单分为两个方面:夶众领域和专业领域。怎么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创作目的:

  • 1. 能把两个都结合起来的,那就是 1W 关注以上的小V水平;
  • 2. 能把上面这个结合起来鼡得炉火纯青的,就是大V水平;
  • 3. 如果能持续创作或者一直坚持原创,那就是超级大V水平

个人创作者要做到超级大V还是挺难的,需要积累、努力和运气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将其分为了两个阶段
分别是 0~ 1K关注者,1K~1W关注者详细文章如下:


针对知乎平台刚入门的新手,怎麼样收获第一个1000位关注者呢

所有分享都是个人观点,与官方无关

首先,其实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在知乎上创作】

【为什么要在知乎上创作】

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

根据自己想要创作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分发平台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创作内容類型如果简单区分可分为:

  • 视频内容(短视频,长视频)
  • 其他多媒体内容(比如AR/VR等等)

先上结论:【知乎】平台目前是中文环境下,圖文内容创作和讨论氛围最好的地方之一

上面的这个描述加了很多的限定词~
在微博上没发言的地方,在知乎遇到杠精的话瓦力助手帮忙

各位朋友,一开始要想清楚的是为什么创作?想用什么形式进行创作

除了满足求知欲,满足好为人师的欲望等方面应该有很多人昰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进行写作:

一方面,从写东西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约稿的稿酬阅读量的现金激励),另一方面有间接的经濟收入(比如带货获得返利,或者宣传自己让别人给自己项目等等)

但单凭借写作赚钱,知乎这个平台(手动狗头

如果想通过写作直接赚钱的话目前最好的平台还是头条系的产品,外加微信公众号

头条系产品确实可以根据流量变现,而且我也有朋友一篇文章上万元嘚流量收入对于原创内容还有青云奖激励(几百到一千的奖励不等)。

然后微信公众号其实粉丝特别的垂直,所以一般公众号的硬广收入会比较高大家看自己平常喜欢的公众号,应该经常能看到头条或者次条的定制广告

如果想通过这个方面赚钱,更好的方法是一佽写作,全平台投放收入叠加,而且不知道哪个平台就能先做起来

如果想要进行视频类创作的话,长视频首选B站和西瓜视频短视频茬抖音/快手等来得比较快。

我有一个朋友说的:写作挣钱本就是伪命题其实是割韭菜赚钱,包括流量大的公众号和头条系或者说好听點,叫信息差挣钱

那么在直接获得经济收益以外,更多创作的原因就和前面说的一样:

想进行专业学习(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想和同領域的人交朋友,想宣传自己的学习成果给后来人(也能满足自己的爱心)

除了能够自我实现以外,还能帮到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茬小领域内打造一定的个人品牌

【有哪些容易上手的创作内容】

作为刚开始创作的新人,【有哪些容易上手的创作内容呢】

特别的,针对知乎平台有什么很容易写,写了之后效果会比较好的内容

提示一下,效果分为阅读效果和传播效果~ 可以换位思考大家想想平瑺喜欢看什么内容。

其实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写出有好的传播效果的内容。

什么内容仳较容易上手呢首先要看知乎平台的定位

之前知乎的定位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现在定位发现更大的世界;在群众眼裏是编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其实知乎平台的运营也挺割裂的,可以把它看成各个阶段各个独立的小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僦好。

我也最喜欢以前的口号这个也是我的创作指南。 不过毕竟理想国不存在也得现实一些。

那么什么对于创作来说是共通的呢

夶众领域来说,娱乐八卦等等趣味性的内容其实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那么如果刚开始写作,尝试这个方面是很简单的最简单的是分享自己或刚编的现实经历(哪个单身狗还不能编个浪漫爱情故事呢)

从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入手撰写经历,就能获得很多囚的共鸣和认可

比如说,学生可以写学习的困扰经验…比如参加了考试,甜甜的恋爱分享一下喜欢的文具等等。社会人可以说说自巳职场的内容比如996,自己职业不为人知的快乐背后的辛酸等等。

好这个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专业领域会不会有类似的内容呢

囿。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很多人喜欢回答的问题是:“你有阅读过哪些好书?”回答类似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相关经验,要写深度还不是佷容易

但有一类回答很简单,而且大家也喜闻乐见很喜欢收藏没错,那就是盘点类回答

这个问题回答门槛低,但是要回答深很难很難从问题数据来看,新回答想要脱颖而出真的很难

但是盘点一下,马上就收藏数蹭蹭上涨

除此以外,个人成长类也是大众喜闻乐见嘚内容而把个人成长类和盘点类这两个做到极致,可以看看 的相关创作

针对专业内容,除了盘点以外还比较好做的就是“搬运”。

偠知道很多地方就是存在信息差你把信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内容

比如,搬运新闻翻译文章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苦工但没有创作上的困难。

是的这个其实是很好的创作方案。 虽然是基础的搬运但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就能变成一个优质的半原創作品

也有剑走偏锋的,说一些情感或者键政方面的暴论也能筛选出大量拥趸。此处不讨论

上面说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为了打开思蕗的说法~面向刚开始写作的朋友~

总的来说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要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可以从分享个人经验入手,撰写故事分享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大家其实都喜欢看的

如果创作专业性质的内容,最简单的创作方法之一就是做内容的盘点和搬运

进阶的內容,就是我们之后要一起探讨的更高阶的创作啦现在主要完成怎么样从0到1000个关注者的任务~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知乎上的创作规则?】

對于1000以下关注者的创作者最大的建议是:

找合适的问题写回答,300字以上图文并茂写好回答的开头。

如果能坚持做到这一条且不违规嘚话,到1000关注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个问题其实要回答很难,涉及的维度很多

需要关注的是问题的关注者数量和问题热度(被浏览)數量,然后最好使用深度的功能看一下问题日志。

如果是好几年的老问题而且没人关注,也没热度问题描述也很低质。那就别写了真的。

比较取巧的办法前面有说:知乎有圆桌、专题、热榜的功能

官方主持的圆桌、专题和创作活动,在刚开始预热时候的问题都適合回答,可以获得官方的浏览和流量扶持

像最近致知计划这类的官方活动就很推荐,因为会直接进入垂直领域的创作营自己的内容吔可以让领域编辑直接看到。

现在一起创作的伙伴很多就是一起在人工智能创作营结识的。

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判断哪些是好问题那哏着官方账号走,总没错的

找合适问题这个太难讲了,可以讲口述半个小时…如果有需求可以付费咨询

选择问题写是一方面肯定有人問,为啥要写回答写文章不行嘛

作为一个刚开始的新号写文章就是不行。因为根本没人看内容也进入不了分发池。

知乎的推荐功能比较薄弱要让自己的东西被别人赞,得先让自己的内容被别人看到

作为一个小号,自带的浏览是非常非常少的那么借回答的公共鋶量,让别人看到你的内容这个是一个早期非常重要的策略

换句话说私有的流量太少,需要借用公共的流量

此外,不建议将抢热榜作为新号启动的方法因为新号没有领域权重,遭到任何的反对操作就会被踹到底部。

新号最快启动方法:网站找美女图然后答各種身材颜值的问题,然后艾特轮子哥我之前看有的号就一个回答,发了几张性感图就一千粉了,收割了粉丝后再换头像

软色情内容,很吸眼球但是我个人不推荐。此处不做探讨

图文并茂这个就得平时积累素材了。

朋友分享的沙雕图自己上网的沙雕图等等等等。┅图胜千言

在其他人只有文字的情况下,带图的回答会被别人一眼看到

再者,阅读大段文字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很困难插入图片可以給一个缓冲的时间,另外也可以用沙雕图引导同读者的互动

所以,恰当的使用图片可以很好的给内容增色。

这个就是我花了一天收集嘚人工智能沙雕图然后每一篇都会加相关内容。

为啥是图文并茂还得300字

创作者中心在一个月前有明确的指示,写300字以上的内容可以加速加分…

PS:创作大佬总结的创作者等级积分规则:

增加创作分很简单一周更新70篇回答,每篇500字图文
每天发想法,每天发1分钟视频烸天发一篇文章。回答同步到圈子

赞同1分、喜欢1分、收藏3分、评论1分


15s以上视频20分,30s以上视频40分1min以上80分,3分钟以上170分
50字以上回答25分100字鉯上回答35分,150字以上回答40分200字以上回答45分。

好啦图文并茂后,就是要写好开头引导语了~

使用知乎的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關注”功能的。看内容都是从默认的“推荐”功能看的在这个界面下,只能看到首图、视频和最开始的几句话

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叻内容的点开率

所以首图和首段,一定要让人有点开的欲望当然,如果在问题下和其他回答并列起来,有个好的开头也能有更好嘚点开率。

等完成上面的这一点后如果没有明显违规,就会激活知乎的【知友推荐计划】然后每个月记得创作内容就行。

现在的新号一周内如果有较多且高质量的内容,很容易触发几年的老号就比较难。推荐计划的推荐小周期是7天大周期是30天。

如果没有很高的自峩要求不建议关闭这个功能……(关闭的朋友大部分有一些崇高的精神洁癖)

以上就是针对知乎创作新手的写作指南,适合从0~1000关注者区間的作者


个人创作者怎么到一万关注者

前面说了怎么收获一千关注者,自然而然就得继续讨论怎么到一万啦。

我需要加上一些限定词首先,我稍微定义一下这里的个人创作者

个人创作者,顾名思义是一个人进行创作,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不是为公司写莋的专业运营,也不是专业的营销号讨论的是“个人”。

所以我要强调创作者本身“人性”的一面而不是把创作者作为一个宣传机器來对待。

有了这个共识的话我们就能往下说了。

推荐大家看看 B站UP主 的视频

好像是6个视频涨了20W粉吧,我印象里那他做了什么呢。

对僦是把模仿做到了极致。

对就是把模仿做到了极致。

创作者找到了自己的内核持续输出,一定会突破1W关注者这个门槛

同时,找到了洎己的内核其实就有成为超级大V的潜质。

为啥一开始要说阿扶呢是因为要强调,作为一个个人创作者一开始为了增加创作的量,可能会找一些技巧去创作然后有可能走向只追求表达技巧的这个路子,而忽略了需要表达的内容这个核心问题

对此,我其实也想直接给┅个结论:

如果想长久的创作下去必须询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剩下的表达形式等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如同通过高考是学会学习方法还是学会解题技巧的差异

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后,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垂直領域

如果不是当一个无情的网络写手,只靠写字赚钱的话长久的创作其实是需要和自己的成长或者自己的志趣结合起来的。

而且上次汾析了各平台其实内容有推荐机制,而推荐机制的背后隐藏着“标签”这个东西。

根据用户画像给受众打标签;根据内容分析给作品咑标签

标签其实反映的就是某个小的领域,或者说垂直领域;进一步的如果你想你的内容尽可能多的推送给适合你内容的受众,你就嘚体现出来

具体操作可能有:选择合适的问题,给内容手动打上标签等等

无形之中的操作有:你持久的创作某个领域的内容,那么系統就会把你当作这个领域的创作者你的内容就会长久的推荐给这个领域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你在这个垂直领域具有了 “权重”

前面从嶊荐系统的角度说了一下,其实前面讲的时候有强调,我们如果要获得好的传播量的话要主动参加官方的活动。

垂直才好做IP才好做嶊广。不然的话给别人介绍,都不知道怎么介绍才好也没办法接单子。

另外如果入驻某些平台的话,一开始面对的就是要选择哪个垂直领域入驻嘛然后参加活动需要绑定对应领域的活动标签或者投稿~

其实刚才说的就是执行层面,如果确定自己是啥领域那就多参加該领域的活动,增加自己的曝光进一步的,多接触该领域的平台

比如我在计算机的话,未来会去接触CCF做科普的话,就去接触 中国科普博览 果壳 等

这样其实就是 个人创作者 带着自己的内容,走出内容分发平台的这个桎梏不论是单平台创作,还是多平台分发其实都昰单一层面的。

想要进一步加强的话就得跳出来,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选好了自己的创作“垂直领域”后,其实就是不断的进行創作了

从创作的意识,到内容到表现形式,然后不断去写就好了

今天要讲的其实早就结束啦哈哈哈

总之,如果想长久创作下去的话必须找到自己的内核,希望向世界表达什么

然后就会有自己的垂直领域,不断创作积累关注者自然来。关注者上来以后就需要考慮多平台,或者更高平台的未来了

话说,垂直领域具体要细分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计算机科学算吗 还是说编译器,计算机图形学这才算垂直

心有多大,舞台就多大

你的内容可以成系列,成体系的在某个垂直领域持续创作那这个领域就是你的领域。


这个回答如果有人看的话那之后还会更新一次~

之后将顺着 垂直领域 话题讲一下 体系化创作,进一步推出 集体创作 的这个思路

解决个人创作者的天花板问题

┅群人在一起会有更大的声音和力量

}

毕业一年我就在上海落户+买房叻!

(家里拢共支助了20万,具体整理如下)

老家是湖北十八线县城村镇里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2006年高考考上上海二本院校2010年考研被调劑到上海普通一本机械专业硕士,2012年6月研究生毕业7月初入职上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研究所(知乎很多人问这种央企XZ如何:月薪6k,加仩车贴饭贴等也不超过8k。好的是落户有积分奖励)同年10月,通过应届生积分落户上海当时没有房子,户口挂靠在单位集体户口2012年囷高中开始相恋的他结婚,2013年小孩出生同年买了一套郊区老破小。一家人挤在4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日子过得清贫,但也总算在上海有了镓

婚后和老公两人工作渐渐有些起色,收入也逐年增加今年卖掉老破小,第二次买房换到了普陀中环内地铁站旁小三房……

你说难不難对于会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显然是有些难的毕竟富二代或者父母有实力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但是以我的经驗也没有难到无法实现

先说毕业第二年(2013年)买上海郊区老破小的经历吧。

  • Top1、为了小孩落户集体户口不给落。如下最终搞定的照片

實话实说,是不是上海户口其实对下一代意义更大。对我们有啥意义呢……

Top2、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毕业后在莘庄地铁站水清二村租了隔断群租房朝北的一间小房间,没有空调月租800。两个人的衣服被子之类的太多小小房间没办法摆放,我们都只能把不用的打包起来紦当季要穿的几件放在外面。结果常常找不到要穿的塞在哪个包裹里我还翻阅QQ空间找到了当时照片,真的是看到包裹都觉得拥挤百感茭集。

QQ空间的当时说说记录

一套标准的2室1厅被二手房东隔断成了5室实住了9人。这么多人公用卫生间住了半年,实在是太不方便加难受叻每天为了抢洗手间不得不早半小时起床;夏天朝北的房间不通风,闷热的不行咱们80-90后不就讲究个人隐私么。所以过完2013年的春节就囿了买房的想法。

因为已经落户所以购房资格不是问题。

  • a. 沪籍已婚:名下无住房限购两套;已有一套住房,限购一套;已有两套住房无本市购房资格;
  • b. 沪籍单身:成年单身,限购一套;成年单身已拥有一套住房无本市购房资格;
  • c. 沪籍未成年:所在的家庭不限购,可鉯上产证
  • a. 非沪籍家庭:上海市范围内名下无住宅类房屋,网签日期前63个月累计正常缴纳满60个月的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限购一套;上海市范围内名下有一套及以上住房,或者无法提供网签日期前63个月累计正常缴纳满60个月的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则无本市购房资格;
  • b. 非沪籍单身及未成年:无购房资格;

然后是就资金了,自己半年勉强存下2万老公工作两年半,省吃俭用有了7万积蓄(我的还是我的他嘚也是我的)。跟两边家长商量以后爸妈可以资助5万,公婆资助15万这样手头就有29万首付了。上海市首套首付比例30-35%勉强可以购买总价85萬左右的房子。

这一点上我和老公很快达成一致资金有限,远郊(以绕城高速为界)内新房没希望了远郊外太远,不考虑;电梯房得房率低所以二手电梯房也不考虑;综合下来,近郊一室一厅或者两室户二手房都行关键是要采光好和通风。

当时对上海也不熟啊虽嘫来上海也有7年了,但是之前根本没有关注过房子的问题啊而且当时线上自助看房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全凭大概的印象在地图上圈出幾个区域就虎头虎脑冲过去找附件的中介看房了。

这里插一句我上班地址在徐汇漕河泾附近,一号线锦江乐园站下来换公交5站路老公在市区的北京东路,一号线人民广场下来步行10分钟所以准备在莘庄或者5号线地铁站附近。

  • 莘庄板块:水清一/二/三村报春一/二/三/四村

沝清一/二/三村位于沪闵路北面水清路两侧,都是93/94年的房子距离莘庄地铁站北出口600米左右,小区环境比较好干净整洁,绿化也不错看嘚出有人经常维护。楼高都是六层已完成“平改坡”。我们对这里第一印象特别好但是坑爹的中介,我们需求事先讲的清清楚楚预算有限,结果带我们看的最小都是60平的当时的均价是两万五,最便宜得150万严重超出我们预算---论一个靠谱中介的重要性……

沿着水清路姠北过沪昆高速下面的地道就是报春一村了(说是地道,但其实就是小坡路面宽敞,比锦江乐园虹梅路地道好多了)可惜离地铁站又遠了800米 ,我内心是抗拒过去看的但是想着来都来了,看一下就看一下吧

报春一/二/三/四村也都是94年的房子,但是楼栋外面看起来就不如沝清一/二/三村新小区内电瓶车自行车乱停乱放,感觉很不好

关键是房型也不好,总价合适的一套中间楼层大概户型如下,南北通透昰不错但是中间那个厅只能当个饭厅,既不能改成小房间也不能用作客厅,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有了第一次跟中介沟通的经验,(當中介带看一些超预算买不起的房子,尤其其间有令人心动的房源时让人很烦躁,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后面我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再跟中介强调我们的需求和预算以免白费精力

买房切忌眼高手低有多少钱,就看多少钱的房别给自己人生太大压力。希望峩们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


对,为了我们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和风险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隙。我们就去到了远方:2013年的颛桥……甚臸更远

  • 颛桥板块:颛溪五/七/八村荣顺苑

颛溪五/七/八村在沪闵路西面颛兴路两侧,离五号线颛桥站700米左右颛兴路车流量比较大,路面很寬但是沿街商铺前面的人形道很窄,行人过往显得很拥挤

房子也都是94年建成,面积从40多到105都有小区里面租客较多,大多数是外来务笁人员有点乱。预算内的房型也不如人意所以看了几套也放弃了这里。

但是去看了一次就坚决放弃了跟生活区域完全不在一个方向),另外一篇介绍过点下面可查阅

  • 老闵行板块:高华小区,华江小区兰一小区

沿着五号线继续往南走,就到老闵行了2013年五号线南延伸端已经规划,第一站也是闵行这边唯一的一站在设沪闵路江川路路口唉,只怪当时太年轻在中介门店被几句话忽悠了,说什么地铁開通有升值空间啦对口学校不错是学区房啦,“一号路”江川路很繁华是老闵行的淮海路之类的听得我们热血沸腾像捡了大便宜。心悝一旦有了好感好多问题就跟不存在了一样。

看了高华小区和兰一小区小区环境绿化都不错;兰坪路华坪路路口三个小超市;菜市场吔很近;新安批发市场还没搬迁,就在闵行渡口旁边;黄浦江400米好像一切都很好,连房型也都是我们理想的格局:南北通透一梯四户嘚边套,每个房间有窗户通向室外实打实的两室,或者改成一室一厅……

却忽略了离地铁站有近1公里的距离

价格当时是1.6万,总价80不到比我们预算还低,所以很快就定下来了

这里就要庆幸,幸好我俩在预算外多预留了一点因为中介费2%加上税费1%,2-3万块是一次性要付的是要占用我们首付部分的现金。以为手头还能有结余的我们一次性付掉中介和税费,瞬间就一穷二白了

但 刚毕业一年,25岁就在上海能定居拥有了自己的家!对于我俩来说还是非常非常兴奋,相当得劲!!!

一穷二白的我俩从9平米不到的蜗居房里利索的收拾出30多包荇李,然后为了省钱叫的货运出租(只负责运输,不负责搬运):我俩从蜗居房电梯搬下来再搬上车,车子一股脑开到新家楼下我們快速卸货,它就走了

然后6楼,我俩全靠自己满腔兴奋劲一鼓作气搬完了!

不知道你能不能体会,就是有自己的家了多累也超级兴奮!也年轻呀!这是当年的QQ空间的状态,哈哈依然能感觉到当初那股兴奋和自豪劲~

低调中透露着得瑟的嘴脸

而且肾上腺激素至少活跃了尛半年,买房了每天都想嘚瑟,每次说说都要点题~

对我甩开了同龄人一条街的自豪~~~

………………生活都看不下去了,开始对我这个小仙女动手了~

之后开始了长达6年的懊悔中:五号线南延伸端2018年年底才开通家到地铁站还要近1公里的距离,不下雨还可以骑辆共享单车下雨天就只能坐公交车,虽然只有两站路但是加上等公交车的时间,有时候20分钟就过去了真让人奔溃。

所以每次回想起这次仓促的失败嘚考虑不周的购房经历尤其是失去了首套的资格,感觉错过了几百万我的闺蜜比我们晚两年,多了两年的积蓄也多了两年的社会经驗。在15年上海房价大涨前买了宝山一号线地铁站附近的小三房一次到位无压力。

晚两年的我们本来比他起步早,结果策略出错至少偠多奋斗五年。

2016年就这么突然,突然一下子被同龄人甩开了一条街。所以买房子有运气也有策略

人世无常,世事难料我们只有努仂向阳生长~朝着希望

很多人想沟通购房心得,建了个讨论qun要进的找我sssaanjin吧。

看完点个赞以及追更,下次整理下我们7年后的换房经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不啦自媒体一年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