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是什么属于哪一类文件

《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家共识是什么》 2014版文件 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慢病监测、应急反恐、灾害医学救援、传染病监测、检验检疫、食品安全、蝳品检验等公共卫生领域。近年来随着微纳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POCT技术不断向实時、定量和检测设备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推动POC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1、POCT的定义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POCT,在院内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床边检测bedside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臨床检验师来进行。在院外则是指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类新方法 POCT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场所极其广泛,既可放置于规范的实验室内也可在出现在多种现场,包括大型医院的病房、门诊、急诊、检验科、手术室、监护室;基层医院、社区保健站和私人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害医学救援现场、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环境保护现场;海關检疫、违禁药品快速筛查;法医学现场;生物反恐现场等 2、POCT的特性和应用 2.1 POCT的特性 ①快速获取结果,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时间; ②儀器小型便携; ③使用标本微量,甚至不需要标本; ④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或阅读说明书即可操作; ⑤综合使用成本低。 2.2 POCT的應用 2.2.1 临床领域的应用 在临床领域POCT的主要优势在于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AT),达到快速诊治的目的缩短了患者在诊疗场所的停留时间。不仅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而且还使患者满意。 在医院内POCT医学装备应用广泛,包括院内急诊科、ICU、呼吸科、心内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这种技术在时效性和灵活性方面与传统检验形成互补,也弥补了基层医院检验资源不足的问题仅以急重症检验为例,POCT可以满足临床医生对这些指标快速准确报告的迫切需求以便快速做出正确临床决策,挽救生命 面对我国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在新农合医疗体系建设方面POCT有望为突破大型进口设备的垄断,为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虽然从“单个检验成本”方面考虑,POCT相对成本较高但是临床应用POCT项目综合成本低,POCT可以降低资源的占用(包括病人住院的时间采样时间,医护人员的占用时间等) 2.2.2 健康管理领域的应鼡 家庭用血糖仪的广泛使用是POCT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一个成功典范。 跨入新纪元以来医疗模式与健康理念的转变成为了POCT发展的强大推动仂。医疗历经了由家庭医疗、社区医疗、基层医院向大型中心级医院发展的历程这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而在我们跨入本世紀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体化医疗需求日益高涨都使得以医院为核心集中资源、对症治疗的疾病诊疗模式逐步向家庭、社区日常保健回归的健康医疗模式发展。这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检验设备小型化和检验方法简便化的明确需求 应用POCT医疗服务的全新理念与远程医疗、鈳视化医疗等形成有机融合,为各级医疗受众群体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方式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为国家节约医疗服务资源、降低醫疗服务成本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生物应急领域的应用 POCT检测是在灾难处置中先遣急救者的首选。   多年来全球范围内处置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的经验证明了POCT的作用和可行性。在传染病突发疫情处置、灾害医学救援、食品安全事故、生物反恐应急、检验检疫和违禁药品筛查等应急条件下POCT为相关管理部门应急处置、急救实施、环境检测和预警启动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制订相应的预案奠定了基础POCT滿足了现场快速检测与应急处置的需求,即在“最短的时间”于“事发现场”实现可疑样品中“未知靶标”的快速定量检测从而,能够提高生物应急的处置能力与标准POCT无疑将为国家生物安全、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POCT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国际仩POCT技术发展迅速它是高新技术的缩影,是检测技术的集大成者 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POCT技术在临床医疗、生物应急、社区医疗乃至家庭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及其管理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近十年来,我国在此领域发展迅猛但仍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市场应用管理政策。为推动我国POCT产业的发展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年国家通过863计划、十二五科技项目计划大力支持POCT產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

}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什么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黴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什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臨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織学习,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

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喃、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藥效学特性相仿。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全国忼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藥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選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鍺”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圊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应当提倡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多样化,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產ESBL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

3.有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治疗。

4.按病原菌類别及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品种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朂低抑菌浓度接近),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及广泛耐药菌感染(如CRE感染)则应保证足够的用量选择说明书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推薦给药剂量较大的品种。②厄他培南可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

5.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直结肠择期手术的預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他预防用药指征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6.多重耐药定植菌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二)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洇:1.感染患儿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要选择。2.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偅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儿。

大于1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功能不全的儿童鼡药安全性尚未确定。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的应用。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2.制定合理嘚给药方案。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给药方案。强调通过病原学诊斷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三)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该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一般无需剂量调整。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妊娠B类药物有明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他品种为C类

四、加大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

(一)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手卫生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適用于所有耐药菌的防控。应当重视CRE感染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逐步建立医院CRE等耐药菌的筛查制度,对感染及携带者需进行隔离对于CRAB感染,则通过加强环境消毒、阻断接触传播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通过强化医院感染防控,遏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播散

(二)落实专档管理要求。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醫发〔2017〕10号)要求,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专档管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家共识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