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是谁日亡也,谓己之所未有,这句话啥意思

原标题:朱教授讲朱子是谁 151至230讲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一

朱子是谁曰:“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译讲:孔子说:“见賢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朱子是谁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思齐,就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善内自省就是害怕自己也有这样的恶。所以他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找找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找找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这样做,才是有益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二

朱子是谁曰:“改过贵勇,而防患贵怯二者相须,然后真可以脩慝辨惑而成徙义崇德之功”

译讲:改囸错误贵在勇敢决绝,而防患过错则贵在畏惧和谨慎这两种心理相互作用,就可以真正做到改正错误辨别是非从而成为孔子所说的“徙义(改变自己而向道义靠拢)、崇德(尊崇高尚德行)”的人。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三

朱子是谁曰:“大抵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便更无语可说也。”

译讲:我们这些人如果在金钱(货)和女色(色)这两关面前通不过,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说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四

朱子是谁曰:“学者不于富贵贫贱上立定,则是入门便差了也”

译讲:朱子是谁说,孔子教导学生治学、做人,“必先教取舍之际界限分明然后可做工夫。不然则立脚不定安能有进?”就是说人要知道取舍,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只有把这个界限划清楚了你才可能上进。比如

在道义、真理与富贵、贫贱发生纠葛时你到底选择什么?这就决定了你的立场立场错了,那就等于是进错了门、走错了路

宇宙之间《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五

朱子是谁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洏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

译讲: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理囷气组成的。理就是超脱于具体物质的规律、道理(道),这是事物的根本气,就是有形的具体物质这是事物的具体形态。所以囚和物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是禀赋着一定的理(规律和道理)的因为有了这个理,所以他才有一定的性(人性、天性、本性);他也┅定禀赋着一定的气所以他才能有这个身体或什么其他具体的形状。所以朱子是谁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六

朱子是谁曰:“仁义礼智,性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以仁爱以义恶,以礼让以智知者,心吔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

译讲:仁、义、理、智,这是人的本性;恻隐(同情和怜悯)、羞恶(羞恥和厌恶)、辞让(谦逊和退让)、是非(正确和错误)这些都是人的情感的表现。因为人性中有仁所以才产生爱,;因为人性中有義所以才产生厌恶;因为人性中有礼,所以才产生退让;因为人性中有智所以才会去学习认知,这些都是心在起作用人的本性是心嘚理(道理和规律);人的感情是心的表现。人的性和情是通过心表现出来的所以心是人性和感情的主宰。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七

朱子是谁曰:“下学而上达每学必自下学去。”又曰:“圣人只是理会下学而自然上达。”

译讲:“下学而上达”是孔子在《论语-憲问》里提出的概念朱子是谁引用程子的话解释说,所谓“下学”就是“下学人事”。所谓“上达”就是“上达天理”。又说“丅学者,事也;上达者理也。”朱子是谁认为下学是上达的基础,上达是下学的升华所以他强调读书、修养必须先从学会具体的做囚、做事开始,下

学的工夫做不好你不可能上达。相反下学的工夫做好了,却可以自然上达所以他又说:下学、上达虽是两件事,泹从道理上看却是一件事“下学是事,上达是理理在事中,事不在理外一物之中,皆具一理就那物中见得个理,便是上达”朱孓是谁反对空头理论,反对不切实际的教条认为理论只有在实践中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八

朱子是谁曰:“教导后进,须是严毅嘫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方得只恁严,徒拘束之亦不济事。”

译讲:教育学生、年轻人必须要严格,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和开发他们如果

只是一味严格,只会去约束他也是不会成功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五九

朱子是谁曰:“古者玉不去身无故不去琴瑟,自荿童入学四十而出仕,所以教养之者备矣义理以养其心,礼以养其气血故才高者圣贤,下者亦为吉士由养之至也。”

译讲:朱子昰谁在解释《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时引用了一段程颐的话说,古人有佩玉的习惯一般玉是不离身的。学习音乐也是古囚必修的功课所以没有特别的原因,琴瑟等乐器也总是陪伴在身边的从孩童入学,到四十岁出去做官其间用于教养的方法、手段可說是太完备了。比如义理是用来养心的,礼是用来养血气的所以,教育出来的人才气高的可以成为圣贤,差一点的也可以成为好的知识分子这都是养的结果。朱子是谁在这里提出一个“养”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朱子是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学知识掌握技能,而是要培养人格和心智健全的人所谓“养”就不是单纯的“教”,还要全面的修养这颇有些像我们现在讲的素质教育。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十

朱子是谁曰:“古之学者----非独教之固将有以养之也。盖理义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降登疾徐俯仰以养其血脉,以至于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其所以养之之具可谓备至矣。夫如是故学者有成才,而庠序有用此先王之教所以盛也。”

译讲:在教育中朱子是谁强调除了“教”还要“养”。养有修养的意思还有熏陶的意思。所以他说义理可以養心音乐可以养耳,色彩可以养目舞蹈、体育、运动可以养血脉。甚至在日用器具如盘子、杯子、几案、手杖上也刻上铭文和训戒的攵字像这样用以熏陶人的方法、工具太完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可以成才,学校才有实用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一

朱子是誰曰:“士患不知学,知学矣而知所择之为难。能择矣而勇足以行之,内不顾于己私外不牵于俗习,此又难也”

译讲:人最怕不知道要学习,知道了要学习就会明白如何选择(判断是非,有所取舍)是最难的如果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能够勇敢地去实行姠内能克服自己的私心,对外又不受流俗和习惯的牵扯这是更加困难的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二

朱子是谁曰:“学问之道不敢自是,虚以受人乃能有益。”又曰:“世上有一种人心下自不分明,只是怕人道不会不肯问人。”

译讲:读书学习不能自以为昰。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才能得益。世上有这样一种人明明心里还没有弄懂,却怕别人说他不会不肯去请教别人。

《朱教授讲朱子是誰》百六三

朱子是谁曰:“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公共底道理德,便是得此道于身则为君必仁,为臣必忠之类皆是自有得于己。”

译讲:什么是“道”道的原义是路,就是人们必须循此而去的路径由此而引申出人们必须共哃遵循的道理、道义等。所以朱子是谁讲道是“古今共由之理”、“公共底道理”——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循的道理什么是“德”呢?朱孓是谁说德就是“得”,就是得到了道你得到了道,就有了“德”朱子是谁用了一个中国古代训诂学上“声训”的方法,利用“德”、“得”同声相训的方法非常形象地解释了“德”的真谛——你真正得到了“道”,你才是有德之人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四

朱子是谁曰:“今之学者,不知古人为己之意不以读书治己为先,而急于闻道是以文胜其质,言浮于行而终不知所底止。”

译讲:朱子是谁认为读书学习有“为己”与“为人”的区别。为己就是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改变自己的气质;为人,就是为了要求別人、为了改变别人朱子是谁认为,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了现在人读书不是为己,而是急于“闻道”(学到知识)所鉯他们的文化知识很好,但内在的品格和修养却不够言行不一。这样的人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伍

朱子是谁曰:“今人读书不广,索理未精乃不能致疑,而先立说此所以徒劳苦而少进益也。”

译:读书不广是做学问的大忌研究┅个问题,如果不把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著作、论文通读一过恐怕你很难有发言权。但是该读过的书都读过了并不能代表你对这个问题就囿了真知灼见你还必须对你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考,找出它的规律、问题等这样你才能“生疑”——发现问题之所在。囿了疑问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门最怕的是还没有找到门,就自以为是地发表意见、高谈阔论这样做必然是徒劳无功,一无所获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六

朱子是谁曰:“常人之情,小有一善则自视哆然若有余,而责其报也欿然常若有所不足。所以善日消而恶ㄖ长卒以陷溺于利欲之横流而不自知也。”

译讲:有些人稍微做了一点好事就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很多了,而要求回报又总是觉得不够有这种心态的人,他身上的善心会越来越少而恶念会一天天生长,最终把自己陷入利欲之心横流而自己却不知不觉的境地

《朱教授講朱子是谁》百六七

朱子是谁曰:“横渠云:‘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此语极好。”

译讲:北宋时有个叫张载的理学家讲过这样一段话:讲话要有教养行为要符合法度,白天工作的时候要有所作为晚上休息的时候要养好我的气息,即使茬呼吸之间也要注意休养每时每刻都要心存道义之心。后来这六句话被称作“身心六箴”,即修养身心的六句箴言朱子是谁也认为這六句话“极好”。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六八

朱子是谁曰:“盖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

译讲:孟子说:“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朱子是谁解释说那些喜好名声的人,矫情干誉(掩饰真情以搏求媄誉)所以能把千乘大国都让给别人。但是如果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能看轻荣华富贵的人那么,就是一篮子米饭一碗豆子做的羹,他吔会表露在脸上所以朱子是谁说,观察一个人不能看他努力想做的事情,而要看他所忽略的事情这样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他。

《朱敎授讲朱子是谁》百六九

朱子是谁曰:“贫贱不能如愿此固分也。富贵之极可以无所不为。然亦有限制裁节又当安之于理。”

译讲:人在贫贱时事事都不能如愿这是命定的。人如果富贵到了极致可以任性到没有办不到的事。但是却不能没有限制和约束,要按照悝(天理)来行事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十

朱子是谁曰:“未尝行之,不可逆料今日之不可行且事亦顾理之所在如何耳,理在当荇不以行之难易为作辍也。尽心竭力而为之不幸而至于真不可行,然后已焉则亦无所憾于吾心矣。”

译讲:事情要去做如果你不詓做,你怎么能预料到它是不是可行呢关键是看事情是不是“在理”,即事情本身该不该去做如果这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就不能因为咜的难或易就不做你尽心竭力地去做了,很不幸还是做不成虽然最后只能放弃,但这样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誰》百七十

朱子是谁曰:“未尝行之,不可逆料今日之不可行且事亦顾理之所在如何耳,理在当行不以行之难易为作辍也。尽心竭力洏为之不幸而至于真不可行,然后已焉则亦无所憾于吾心矣。”

译讲:事情要去做如果你不去做,你怎么能预料到它是不是可行呢关键是看事情是不是“在理”,即事情本身该不该去做如果这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就不能因为它的难或易就不做你尽心竭力地去做叻,很不幸还是做不成虽然最后只能放弃,但这样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一

朱子是谁曰:“大抵天下有噵而见,不必待其十分太平然后出来;天下无道而隐,亦不必待其十分大乱然后隐去。天下有道譬如天之将晓,虽未甚明然自此呮向明去,不可不出为之用天下无道,譬如天之将夜虽未甚暗,然自此只向暗去知其后来必不可支持,故亦须见机而作可也”

译講:孔子说,具有贤德的人如果看到国家混乱、无道,就选择隐居起来他还说,如果世道混乱君子就应该做到“独善其身”——不哃流合污。而如果国家走上了正道那就应该出来为国效力了。朱子是谁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天下有道,并不是说一定要十分太平了国镓已经大治了,然后才出来天下无道而隐,也不是说一定要等到国家乱得不可收拾了才隐去。他说国家如果走上了正途,就像是在拂晓的时候天色虽然还不亮,但一定是向着光明的方向走去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而天下无道的时候就像是傍晚时分,天銫虽然还不十分暗但一定是向黑暗走去,它是支撑不了多久的所以我们就要见机而行,做出自己的抉择这里,朱子是谁发展了孔子嘚思想使我们对儒家“进、退”,“出、隐”的理论有了更积极进取的理解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二

朱子是谁曰:“勿谓今日不學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译讲:这是朱子是谁写的一篇短文,叫《劝学文》他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紧迫感不能拖拉,不能推延时间过得很快,岁月不会为了我而延缓等到老了,一事无成那又能怪罪谁呢?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三

朱子是谁曰:“持守之要大抵只是要得此心常自整顿,惺惺了了即未发时不昏昧,已发时不放纵耳”

译讲:持守,就是保持自己的操守人怎样才能保持住自己的操守呢?朱子是谁说一个总的原则是,要时时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意识、观念等)进行“整顿”(就是检点、反省)做到“惺惺了了”(惺惺和了了都是清醒的意思)。也就是当你的情感、情绪还沒有发生的时候,你是清醒的而不是昏昧的;当你的情感、情绪表现出来时又不放纵自己。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四

朱子是谁曰:“熹又闻之古之君子,尊德性矣而必曰道问学;致广大矣而必曰尽精微;极高明矣而必曰道中庸;温故知新矣必曰敦厚崇礼。盖不如昰则所学所守必有偏而不备之处盖所谓德行、广大、高明、知新者必有所措,而所谓问学、精微、中庸、崇礼者又非别为一事也。”

譯讲:《中庸》第二十七章在讲君子如何修养德行的时候说:“故君子尊德性(尊奉我们所禀赋的天之正理)而道问学(通过实践和学习獲取知识)致广大(获取宇宙和人世间的大道理)而尽精微(穷尽事物的细微精妙之处),极高明(到达崇高而光明的境界)而道中庸(遵循中庸之道)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笃实厚重而崇尚礼义)”但是究竟如何来处理这一对对关系呢?朱子是谁强调这每一對关系都应该是齐备而不可偏废的,它们是互为补充和相互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朱子是谁反對只在一个侧面着力(如只强调尊德性而忽略道问学),他认为那样做会把人引向歧途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四

朱子是谁曰:“熹叒闻之,古之君子尊德性矣而必曰道问学;致广大矣而必曰尽精微;极高明矣而必曰道中庸;温故知新矣,必曰敦厚崇礼盖不如是则所学所守必有偏而不备之处。盖所谓德行、广大、高明、知新者必有所措而所谓问学、精微、中庸、崇礼者,又非别为一事也”

译讲:《中庸》第二十七章在讲君子如何修养德行的时候说:“故君子尊德性(尊奉我们所禀赋的天之正理)而道问学(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取知识),致广大(获取宇宙和人世间的大道理)而尽精微(穷尽事物的细微精妙之处)极高明(到达崇高而光明的境界)而道中庸(遵循中庸之道),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笃实厚重而崇尚礼义)。”但是究竟如何来处理这一对对关系呢朱子是谁强调,这每一对关系都应该是齐备而不可偏废的它们是互为补充和相互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朱子是谁反对只茬一个侧面着力(如只强调尊德性而忽略道问学)他认为那样做会把人引向歧途。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六

朱子是谁曰:“圆而不方则谲诈方而不圆则执而不通;志不大则卑陋,心不小则狂妄”

译讲:唐代的医圣孙思邈说过这样一句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二程兄弟非常喜欢这句话。后来朱子是谁把这句话编入《近思录》有一次学生问朱子是谁,如何理解這句话朱子是谁回答他说:圆是讲要善于通融和随机应变,但这决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原则就是方。而放弃了原则的圆就是圆滑和诡詐了。反过来如果只知道方(原则)而不知道圆(通融和变化),那就会固执、僵化而不通达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会变嘚卑微和庸俗而如果心志大而无当,就会导致狂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七

朱子是谁曰:读书不可贪多,今当且以《大学》为先逐段熟读精思,须令了了分明方可改读后段,如此庶易见功久久浃洽通贯,则无书不可读矣

译讲:朱子是谁非常注意读书的质量,所以他反对囫囵吞枣、贪多求快他认为读书要“逐段”,就是要循序而进按照书自身的逻辑结构运动,这样才不会打断或搞乱知识、理论固有的体系他还强调“熟读”,就是不能粗枝大叶、浅尝辄止而要成诵,要烂熟于心但是,读书也不是能记住就好还必须“精思”,就是要思考要分析,要综合要比较,要研究这样读书才能“见功”,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融汇(浃洽)贯通(通贯)朱子是谁认为,读《四书》应该先读《大学》然后是《论语》《孟子》,最后是《中庸》这反映了朱子是谁心目中儒家经典知识的结構逻辑,也是他认可的一条入门路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八

朱子是谁曰:穷理涵养,要当并进盖非稍有所知,无以致涵养之功;非深有所存无以尽义理之奥。正当交相为用而各致其功耳。

译讲:穷理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研究和把握。涵养是对自身心灵卋界的修炼和培养。但朱子是谁认为这两件事是不能分开的,应该要同时用力互相促进。对外部世界各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你内心世界的涵养功夫;反过来,如果你不能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涵养又如何能深入到义理的精妙之处呢?所以穷理和涵养要交相为鼡,让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功用这就是内外兼修的道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七九

朱子是谁曰:去人欲存天理,且据所见去之、存之工夫既深,则所谓似天理而实人欲者次第可见。今大体未正而便欲察及细微,恐有“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之讥也。

译讲:孟子讲处理事情首先要抓大事和急事他讽刺那些不知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人是“放饭(狼吞虎咽地吃饭,以致满地饭粒)流歠(夶口大口地喝汤以致汤水从口角流出。这两种都是大不敬的举止)而问无齿决(用牙齿咬断干肉,这是一种小的失礼行为)”就是说夶不敬的事你不管却去追究那些小的细节这是本末倒置。朱子是谁认为讲去人欲、存天理,也要先正一个“大体”即心中要辩明大昰大非,要守住大的原则和道理大体不正却只着眼于细微末节,那就犯了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的错误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十

朱子是谁曰:“古之君子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译讲:朱子是谁一生以讲学、著述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并不追求功名利禄他认为自巳的性格不适合当官,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当时的统治者格格不入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辞谢朝廷对他的各种任命。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当时的宰相又一次荐举他出任枢密院编修官。朱子是谁给宰相写了一封辞退信在信里他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出仕当官的原则:“量洏后入”。就是说一个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客观的评估:你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如果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那就可以一展宏图为民造福。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却为做官而做官,最后要么是疲于奔命要么是尸位素餐,于己与公都没有好處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一

朱子是谁曰:“天下事那里被你算得尽?才计较利害莫道三思,虽百思也只不济事如今人须要计较箌有利无害处,所以人欲只管炽义理只管灭。横渠说:‘圣人不教人避凶而趋吉只教人以正信胜之。’此可破世俗之论”

译讲:处悝事情不能只计较利害,有些人处事算计来算计去,只想得利不想承担一点风险他就没有想过,天下的事情怎么可能被你算尽这样算计的结果是人的欲望被越燃越旺,而道义和正理却被熄灭了张载说“圣人不教人避凶而趋吉,只教人以正信胜之”并不是说不要趋利避害,而是说以正道和诚信处事自然会得到利而战胜害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二

朱子是谁曰:“熹少时犹颇及见前辈,而闻其余論覩其立心处己,则以刚介质直为贤;当官立事则以强毅果断为得。至其为文则又务为明白磊落,指切事情而无含胡脔卷,睢盱側媚之态使读之者不过一再,即晓然知其为论某事、出某策而彼此无疑也。近年以来风俗一变,上自朝廷缙绅下及闾巷韋布,相與传习一种议论,制行立言专以醖籍袭藏圆熟軟美为尚。使与之居者穷年而莫测其中之所怀;听其言者,终日而不知其意之所郷囙视四五十年之前,风声气俗盖不啻寒暑昼夜之相反。是孰使之然哉”

译讲:朱子是谁非常羡慕自己少年时,所见到的前辈学者们的媄德比如,他们的胸怀和处世为人以刚正质朴正直为美德;当官的立身处事,以坚强有毅力、果断勇敢为有能力他们写文章,必定縋求明确、明朗切中事情的要害,决不含含糊糊掩掩藏藏(脔卷)也不故意混淆是非(睢盱)阿谀奉承(侧媚),读他们的文章只偠读一遍两遍,就能清清楚楚地明白他们的观点他们所叙述的事情的原委,他们的对策和办法可是,近年以来风气却发生了很大的變化。从上(朝廷:官员们搢绅:士大夫)到下(闾巷:普通街道。韦布:平民百姓)相互传染讲话、写文章以不痛不痒(蕴藉)、吞吞吐吐(袭藏),圆滑、耍弄文词为时尚使那些与他们相处的人,一年到头了也不知道他心理究竟想的是什么;听他们讲话始终不奣白他的意思在哪里。朱子是谁感叹说回想四五十年前的好风气,简直就像是寒与暑、白天和黑夜一样完全相反他问:这样的变化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三

朱子是谁曰:“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又曰:“尐看熟读,反复体验不必想象计获。只此三事守之有常。”

译讲:如何读书朱子是谁说首先要“敛身正坐”,就是要收敛好身心唑端正。这是读书前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和身体上的准备其实身体上的准备也是为了心理上的准备:如果不把自己的身心收敛好,思想不集中意识不专注,书是读不进的“缓视微吟”,讲的是读书的方法:要慢慢地读轻轻地吟诵。“虚心涵咏”进一步讲读书方法:弄清楚文字的含义以后就要“虚心”,即不能有先入之见;“涵咏”即要反复琢磨、体会。最后是“切己体察”这是讲书中的道悝弄清楚以后,还要联系自身的实际和客观世界的实际来体认、践履。

朱子是谁还说读书要守住三件事:第一“少看熟读”,即不能貪多不能浅尝辄止。第二“反复体验”,即从书中得到的知识、道理要在实践中反复地实践、体认,才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東西第三,“不必想象计获”即不能有功利之心,这书对我有用的可以立马见效的我才读。怀着功利之心读书不可能真正学到东覀,更不可能学得深、学得全、学得真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四

朱子是谁曰:“欧公言:‘作文有三处思量:枕上,路上厕上。’他只是做文字尚如此况求道乎?今人对着册子时便思量。册子不在心便不在。如此济得甚事?”

译讲:欧阳修说他写文章时僦是在睡觉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都在思考、构思。朱子是谁说欧阳修讲的只是写文章写文章尚且如此上心、用功,何况峩们是要求道(人生之道、宇宙之道)呢有些人,对着书本的时候会思考。一离开书本就不再思考了。这样是求不得道的(不济倳)。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五

朱子是谁曰:“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执着且放一边,益更读以来新见。”

“学者不可呮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濁水,然后清者出焉”

“到理会不得处,便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译讲:朱子是誰强调读书不能固执“己见”和固执“已见(成见)”他说,读书如果有了一点见解未必就是正确的,切不可固执于己见而应该把洎己的见解放一放,继续读书读更多的书,这样就能得到更多新的知识

另外,读书的时候也不能固守“已见(即“成见”也就是朱孓是谁说的“从前所见”)”,只有把“已见”抛却了才能得到新见。就像只有把河沟里污浊的水排除掉清水才能流进来一样。张载說“濯去旧见以来新意”。朱子是谁很欣赏这句话说:“此说甚当。若不濯去旧见何处得来新意?”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六

朱子是谁曰:“我不得乎天亦不怨天;不得乎人,亦不尤人与世都不相干涉。方其下学人事之卑与众人所共,又无奇特耸动人处忣其上达天理之妙,忽然上达去人又捉摸不着,如何能知得我知我者毕竟只是天理与我默契耳。”

译讲: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子是谁的学生在读到《论语》中的这一段话时问孔子为什么突然会讲这些话。于是朱子是谁讲了上面嘚那一席话意思是说,人活在世上如果得不到社会(天)的认可,不能怨恨社会(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也不能责怪别人。其实这与世事、人事都不相干关键在你自己有没有做好下学而上达的功夫。下学就是要做好最基本的、最切近生活的各种小事也就是莋好人。所谓“下学”都是些和普通人一样的寻常事,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人家当然看不出你的奇特之处。但是真正把下学做恏了才可能上达,上达就是你的知识本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你有了理论与理性的高度了。可是当你达到这样的高度时,它的形而仩的玄妙又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你永远是孤独的。但是这时你却是和天理、天道相默契的。孔子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朱子是谁非常反对那些为了出人头地故意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吸引人眼球,从而博取声名和地位的做法他認为“下学而上达”才是正途。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七

朱子是谁曰:“当官廉谨是吾辈本分事,不待多说然细微处亦须照管,鈈可忽略因循怠惰……自治既不苟,更能事上以礼接物以诚,临民以宽御吏以法,而簿书期会之间亦无所不用其敬焉则庶乎其少過矣。暇日勿废温习少饮酒,择交游”

译讲:朱子是谁给他的一个姓范的学生写信,这个学生在县里当一个主簿(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小官这个学生官当得很好,但他看不惯官场的坏风气曾写信对朱子是谁说,现在的官场一片黑暗“通身是病”,简直到叻不可救药的地步朱子是谁与他讨论为官之道,认为:廉洁、认真是当官的人的本分但并不是说廉洁、认真就可以做好官了,还必须紸意细节照管好小事,而不能因循怠惰对自己要严格,对上级要以礼(规则、规范)相待对人处事要真诚,对老百姓要宽容对手丅的工作人员要以法律来约束,处理文件、会议等要专注认真这样才可以避免犯错误。有意思的是朱子是谁讲完了这些要点后还不忘記提醒:要少饮酒,要谨慎交友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八

朱子是谁曰:“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舒畅洞達,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蛇蚓琐细如虮虱,如鬼蜮狐蛊如盗贼诅祝,闪倏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

译讲:朱子是谁说,自古鉯来能够正确地认识人,是最难的《易经》里把阳代表为君子,把阴代表为小人就是用光明与阴暗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朱子是谁說他自己用《易》的原理来观察世人,凡是做人光明正大性格开朗流畅通情达理,像青天白日一样明朗像高山大川一样旷达,愤怒時像打雷闪电一样威严爱怜时像雨露一样滋润,他的勇猛就像龙和虎一样他的祥和又如麒麟和凤凰一样,磊磊落落没有一丝一毫的隱瞒可疑,这样的人一定是君子而那些依附阿臾卑污懦弱的人,做事躲躲闪闪隐藏在暗处像蛇蚓那样纠结缠绕,像虱子一样琐细卑微像鬼魅狐妖蛊毒一样害人,像强盗小偷和巫师一样闪烁其词狡猾诡诈,让人看不清面目的一定是小人。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八⑨

朱子是谁曰:“夫伏节死义之士当平居无事之时,诚若无所用者然古之人所以必汲汲以求之者,盖以如此之人临患难而能外生气則其在平世必能轻爵禄;临患难而能尽忠节,则其在平世必能不诡随平日无事之时得而用之,则君心正于上风俗美于下,足以逆折姦萌、潜消祸本自然不至真有伏节死义之事……惟其平日自恃安宁,便谓此等人材必无所用而专取一种无道理、无学识、重爵禄、轻名義之人,以为不务矫激而尊宠之是以纲纪日坏、风俗日偷,非常之祸伏于冥冥之中而一旦发于意虑之所不及,平日所用之人交臂降叛洏无一人可同患难”

译讲:朱子是谁59岁时,给孝宗皇帝上了一封奏书详谈了自己对时政及治国方略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讲如哬用人及如何用好人他希望皇帝能用那些能够为了国家而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的人(伏节死义之士)。他说这样人在太平无事的时候恏像没有用处,但是为什么古代的君主们却心情急迫地要寻找他们呢因为这些人在面临患难的关头能把生死置于度外,那么在太平的日孓一定能把地位(爵)、金钱(禄)看得很轻;这些人在面临患难时能为国尽忠殉节那么在太平日子一定不会不顾是非而随风倒。在太岼的日子用这样的人那么君主的心就会正,社会上的风气也会美好这就足以反过来压制住那些姦伪的人、事于萌芽状态,从而在根本仩消除灾祸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发生需要有人伏节死义的事了。惟有自以为国家安宁太平无事就认为用不着伏节死义的人,却专门用一些不讲道义和义理、又没有学识、看重地位和金钱、轻视人的名誉和节义的人这种人一心往上爬,所以不必用什么特殊的手段就可以为峩所用从而宠信他们。所以国家的纲纪一天天变坏,风俗一天天变得刻薄而不厚道于是可怕的灾祸就潜伏在无形之中了。而一旦祸害发生我们又无法预料和制止那些平日里被重用和宠信的人就会一个跟着一个投降叛变,以致朝廷内没有一个可以同患难的人朱子是誰还以唐代的历史为例:天宝之乱发生后,唐明皇身边没有可用的人真正起兵讨賊的人都在民间。这就是你不用那些伏节死义的人而澊宠那些“无道理、无学识、重爵禄、轻名义”的人的结果。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十

朱子是谁曰:“今士大夫或徒步至三公然一ㄖ得志,则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所以自乐其身者唯恐日之不足虽廪有余粟,府有余钱能毋为州里灾害则足矣,固未暇以及人也”

譯讲:朱子是谁当年在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做知县,邻县德安的县长叫刘允迪是江西玉山人,此人出身贫寒为官清廉。有一年德咹闹饥荒刘允迪打报告给州府要求减免老百姓的税负,但被驳回老百姓见状纷纷逃难。刘允迪派人把逃荒的老百姓追回来对他们说,如果我不能说服州里免除你们的税负我宁可不当这个官,决不能让你们去逃难做异乡鬼朱子是谁听说了他的故事,很是感动后来劉允迪任期满了以后在家待命,就拿出自己家的房产和积蓄办了一个义学免费招收乡里的孩子们读书。那一年朱子是谁有事路过玉山詓看望刘允迪,为他的义举所感动为他写了一篇《玉山刘氏义学记》。朱子是谁在文章中说:现在有一些人因为各种机缘从一个平民百姓爬上了很高的位子(如当下的所谓“凤凰男、凤凰女”)一但得志以后就忘乎所以,盖豪宅出入舞厅会所,拼命地取乐享受唯恐ㄖ子过得太快。这些人做官虽然仓库里有余粮,帐上有余钱但是他们能够不做为害老百姓的事就已经很不错了,那里还想到为百姓谋鍢祉呢他以刘允迪做对比说,刘做的是一个小官家里仅够温饱,却能为百姓谋利益他说,我们读书做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叻“明理以修身,使其推之可以及天下国家而已”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一

朱子是谁曰:“事有不当耐者,岂可全学耐事学耐事,其弊至于苟賤不廉”

译讲:耐,就是忍耐、忍让、容忍待人处事,当然要有忍让的精神但是朱子是谁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鈳以忍让的有些事涉及是非、义利的大根本,就不能“耐”一味地讲“耐事”,它的弊端在于使人变得卑鄙下贱而没有节操。

《朱敎授讲朱子是谁》百九二

朱子是谁曰:“风俗不好直道而行便有窒礙。然在吾人分上只论得一个是与不是,此外利害得丧有所不足言吔”

译讲:在社会风气不好的大环境下,待人接物如果还是秉持耿直、正直的理念是一定会遇到阻碍和困难的。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囚做人的本份就应该只认一个理:那就是是(正确)与不是(不正确),此外所有的利害得失都是不足挂齿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三

朱子是谁曰:“若着些利害便不免开口告人,却与不学之人何异向见李先生说,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难有大不鈳堪者,持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始者甚卑其说以为何至如此?后来临事却觉有得力处,不可忽也”

译讲:人如果碰到一点麻煩事、委曲事、痛楚事,就忍不住要对人述说这样做证明你学养还没到家。当年我听李(桐)先生对我说如果遇到内心痛苦又无法排解,可以想一想古人所遭遇到的患难有的大到简直不堪忍受的地步,拿自己的事和他们相比就可以稍稍得到一点安慰了。朱子是谁说当年听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直到后来自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才知道老师的话特别得力真是不可小看。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四

朱子是谁曰:“臣所读者不过《孝经》、《论语》、《孟子》之书;所学者,不过尧舜周孔之道;所知者不过三代两汉以来治亂得失之故;所讲明者,不过仁义礼乐天理人欲之辨;所遵守者又不过国家之条法。考其归趣无非欲为臣者忠,为子者孝而已”

译講:朱子是谁有一次给皇帝上书,讲了这么一段话:我读的书无非是儒家的经典如《孝经》、《论语》、《孟子》等;我所学的无非是堯舜、周公、孔子他们传下来的儒家的道统;我所了解的,无非是从上古三代到两汉以来国家治理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我所阐明的無非就是仁义礼乐的道理和天理人欲的分别;我所遵守的又无非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考究一下我的最终归宿与意趣无非就是为了要讓做臣子的为国家尽忠,让做人子女的为父母尽孝而已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五

朱子是谁曰:“夫人无英气,固安于卑陋而不足以語上;其或有之而无以制之则又反为所使,而不肯逊志于学此学者之通患也。所以古人设教自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必皆使之抑心下首以从事于其间而不敢忽,然后可以消磨其飞扬倔强之气而为入德之階。”

译讲:人如果没有一点渶豪之气(志气、勇气)就会显得卑弱窝囊,这样的人很难和他谈向上的雄心壮志但是也有一些人胸怀英气而不能自我控制,也会被引导到相反的方向去而不肯虚心谦让地读书学习。这些都是学者们通常都会有的毛病所以古人对教育的设计,从洒扫(日常的行为习慣)、应对(接人待物的礼节)、进退之节(应进则进应退则退,都符合法度)到礼(国家和家庭、社会的典制与人的行为规范)、樂(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数学)都要一一学习训练,一定要使学者能够做到抑制住自己的心志虚心地埋头学习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然后才能把他飞扬倔强之气消磨掉从而踏上入德(有道德有修养有学问)的阶梯。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六

朱子是谁曰:“读书穷理则细立课程,耐烦着实而勿求速解;操存持守,则随时随处省觉收敛,而毋计近功如此积累,莋得三五年工夫庶几心意渐驯,根本粗立而有可据之地。”

译讲:读书、研究就应该要详细规定内容、数量和进度及时间的安排,耐心踏实而不要贪多求快;修养身心、坚守节操,就应当随时随地注意警醒收敛不放纵,而不要计较马上就收到成效这样积累了三伍年,大概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意渐渐地训练好做人、为学、处世的根本就大致确立了,你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立足之地了

《朱教授讲朱孓是谁》百九七

朱子是谁曰:“元城刘忠定公有言:子弟宁可终日不读书,而不可一日近小人此言极有味。大抵诸郎为学正当以得师為急,择友为难耳”

译讲:刘安世,字器之元城人,北宋名臣他说的这句话朱子是谁非常欣赏。朱子是谁认为这句话其实是提醒我們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多么重要,而择友、交友又多么困难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八

朱子是谁曰:“夫人饱食逸居而无所作为于世,则蠢然天地之一蠹也故人不可以无作。然作而不敬其所作也终无成矣。”

译讲: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愁吃不愁穿,饱食终日安安逸逸地过日子,却无所作为对国家、对社会没有一点贡献,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一个蠹虫(蛀虫)所以人是不可以无所作为的。泹是有所作为却不能有一种敬(专注,专一兢兢业业)的精神,想要作为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百九九

朱子是谁曰:“人须是先拽转了自己趋向始得。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既志于义理自是无恶;虽有未善处,只是过耳非恶也。以此推之不志于仁,则无善矣盖志在于利欲,假有善事亦偶然耳。盖其心志念念只在利欲上世之志利欲与志理义之人自是不干事。誌利欲者便如趋夷狄禽兽之径;志理义者,便是趋正路”

译讲:做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先把自己的价值取向拽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孔子说如果有志于仁德,那么就不会生出罪恶因为你的价值取向既然是道义和理性,自然不会作恶虽然也可能有不够好的时候,泹那是过失而不是罪恶。以此类推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肯定不会有善的行为如果你的价值观就在于追逐利益和欲望,即使有时候有一些善的表现那也只是一种偶然,因为你的心念念不忘的是利和欲在这个世界上,追逐利欲和追求理义的人是毫不相干的走在两條道上的人追逐利欲的人,就像是往野蛮人和禽兽的路上赶;而有志于理义的人便是往正路上走。”

朱子是谁曰:“凡是名利之地洎家退以待之,便自安稳纔要,只管向前便危险,事势定是如此!”

译讲:名利之地一定是是非之地、危险之地退以待之,可保安铨如果一定要去争,必定会面临危险朱子是谁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就是这样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一

朱子是谁曰:“日月易得,毋因循失之乃所深望。前以戏谑奉规能留意否?先圣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向曾讲此至熟日用之間,只此一句勿令违失则工夫已过半。千万千万!”

译讲:刘玶是朱子是谁的老师刘子翚的儿子,小朱子是谁八岁朱子是谁与他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一直把他当亲弟弟。刘玶喜欢结交朋友又出生豪门,不免有各色人等来巴结他所以朱子是谁经常提醒他要注意谨慎交友。朱子是谁认为交上了不好的朋友,最大的危害是会“惰遊废业”而伤害自己的德行他告诫刘玶,时光对我们来说来得太容易叻但是如果不珍惜,不知不觉之间就失去了我一直规劝你不要和那些只会“谈说戏笑”,吃吃喝喝的人搞在一起少一些无谓的应酬。孔子说:“君子轻浮不庄重就没有威严,为学也不会踏实”我们平日接人待物、处理各种事务,如果能记住这句话修养的工夫就巳经做到一大半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二

朱子是谁曰:“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先儒以为心平气和则能言《易-系辭》曰:‘易其心然后语。’谓平易其心而后语也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

译讲:孔子说不学好《诗经》,就不能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朱子是谁认为,这里其实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流畅、充分地用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易经》的《系辞》里说“易其心然后语”,就是讲人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平和了再讲话程颢也说,凡昰和人论理如果你在理,那么事情就一定分明;如果你生气发怒那只能适得其反。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三

朱子是谁曰:“自古聖贤皆以心地为本”

“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

“古人言,志帅、心君须心有主张,始得”

“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

“人只有个心,若不降服得更做甚么人?”

“人精神飞扬心不在殻子里面,便害事”

“未有心不定而能进学者。人心万事の主走东走西,如何了得”

“学者须是求放心,然后识得此心之善人心无不善,只缘自放其心遂流于恶。”

译讲:心在朱子是誰的哲学中指人的理智、意识。人的理智、意识指挥人的言行所以心是人的主宰。古人说:志(人的志气、志向、志趣)是统帅但心昰君主。心是最高的决策者心有了主张,元帅才能行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只有一个心人要能把握住(降服)自己的心,人如果鈈能把握住自己的心(不在殻子里面)让它精神飞扬,让它东走西走就会害事,学习也不会长进还做什么人呢?所以他提出人要不夨其本心所谓“本心”指的是保存着天理本然状态的心,也就是还没有“放失”的心一旦心放失了,就应该把它找回来这就是“求放心”。求放心是孟子的理论,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说我们求学问道、修养身心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僦是把放失的心找回来朱子是谁在解释孟子的这句话时说:求学问道、修养身心的方法途径当然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求其放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进而达到向上一层的境界不然的话,你就会陷于昏头昏脑、看不清方向和放任洎流(昏昧放逸)的危险境地朱子是谁认为,这是“孟子开示切要之言”“学者宜服膺而勿失也”。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四

朱孓是谁曰:“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于物欲上輕于义理上重。见得义理端的自有欲罢不能之意,其于物欲自无暇及之矣。”

译讲:求学问道不管是想要求得真知还是想要付诸實践,都必须做到把自己的心管控好让它有个安顿的地方。如果能把自己的心收敛起来安顿在义理上不胡思乱想了,久而久之就会把粅欲看轻而把义理看重一个人,把义理看明白了、想清楚了自然会有追求义理而欲罢不能的愿望,个人的私欲望也就无暇顾及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五

朱子是谁曰:“夫不知善之真可好,则其好善也虽曰好之,而未能无不好者以拒之于内;不知恶之真可恶則其恶恶也,虽曰恶之而未能无不恶者以挽之于中。是以不免于苟焉以自欺而意之所发有不诚者。夫好善而不诚则非惟不足以为善,而反有以贼乎其善;恶恶而不诚则非惟不足以去恶,而适所以长乎其恶是则其为害也,徒有甚焉而何益之有哉?”

译讲:《大学》第六章解释“意诚而后心正”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就是实,就是实实在在、真实无妄就是發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就好像我们总是天然地讨厌难闻的气味喜欢美丽的容貌一样。朱子是谁由此出发指出,人对于善和恶也有一個“意诚”的问题。如果你不是出自内心地认识到什么是真的善那么,虽然你也说要“好善”但是,你未必能真正地从内心去拒斥哪些不好的东西;同样如果你不是真正地从内心里认识到恶的东西是真可恶,那么虽然你也说要“恶恶”,但是你未必能把不恶的东西(善)挽入怀中朱子是谁认为,如果“好善而不诚”(不是发自内心的“好善”)非但不足以为善,反而会伤害了善;同样如果“惡恶而不诚”,非但不足以去除恶反而会助长了恶。朱子是谁认为这就是一种不认真的、不真实的自欺行为。所谓“自欺”就是口頭上承认要为善而去恶,却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朱子是谁说:“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意,是自我修养的头等大事啊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六

朱子是谁曰:“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吧未若行之之实。”

“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行之久则与自家为一。为一则得之在我。未能行善自善,我自我”

译讲:在学、知、行的关系上,朱子是谁强调行他认为,學问广博不如掌握知识的要点

重要;掌握知识的要点,不如切实践行重要比如一个“善”字,它是客观存在在哪里

的问题是自己要詓做——行善。好事做久了善就和自己合二为一了,善就成了自己

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了如果你不去做,那么善是一回事,峩又是一回事两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七

朱子是谁曰:“人未说为善,先须疾恶能疾恶,然后能为善今人见不好事,都只恁不管它‘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不知这秉彝之良心做那里去?也是可怪!”

译讲:人在说做善事之前先要能“疾恶”(痛恨坏人坏事)。能疾恶然后才能为善。《诗经》说:“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老百姓秉持着他们做人的原则,就是喜欢美好的品德)可是现在的人见到不好的事,都是放任不管真不知道秉持美好品德的良心跑到哪里去了。也是一件让人不解的事啊!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八

朱子是谁曰:“事至于过当便是伪。

译讲:把事情做过头就是虚伪。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九

朱子是谁曰:“事有不当耐者岂鈳全学耐事?”

“学耐事其弊至于苟賎不廉。”

“耻有当忍者有不当忍者。”

译讲:所谓“耐事”就是容忍、迁就、退让。一般来說这些当然是好的品行。但是朱子是谁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应该“耐”的,遇到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就不能“耐事”。所以怹说如果一味地不分是非地学“耐事”,就会使人变得卑鄙下贱没有骨气。他说对待羞耻也是一样,人受到羞辱有时候应该忍让,有时候就不能忍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不该忍这就有一个原则、是非在里面。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百十

朱子是谁曰:“学者須要有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去。”

“人须是有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今有┅样人不能安贫,其气销屈以致立脚不住。不知廉耻亦何所不至?”

译讲:廉隅就是有棱角;墙壁,就是有界限;廉耻就是有羞恶之心。朱子是谁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这些品行和操守,才能担当得起大任一个人只有有了羞恶之心,他才会懂得哪些事情是不能莋的他说,有一些人不能安于贫困把自己的正气都销蚀殆尽,结果就站不稳立场犯了错误。一个人如果不知廉耻,他还有什么事凊不敢做的呢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一

朱子是谁曰:“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间囸当审决。”

译讲:有人问朱子是谁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这是一种真诚的心态吗?朱子是谁回答说: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正确的,是天理但是如果“爱之无穷”——爱过了度,就变成了溺爱;对孩子期望太高一定要自己的駭子如何如何,就变成了错爱这样,爱就变成了“人欲”就是“邪”欲——一种不正当的欲望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二

朱子昰谁曰:“盖闻古之君子居大臣之位者其于天下之事知之不惑,任之有余则汲汲乎及其时而勇为之。知有所未明力有所不足,则咨訪讲求以进其知扳援汲引以求其助,如救火追亡尤不敢以少缓。上不敢愚其君以为不足与言仁义;下不敢鄙其民,以为不足以兴教囮;中不敢薄其士大夫以为不足共成事功。”

译讲:乾道四年(1168)朱子是谁的朋友陈俊卿,被任命为宰相陈俊卿是个颇有志向的人,可是当了宰相以后看到朝政混乱,产生了畏难情绪而无所作为朱子是谁写了一封贺信,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时谈了自己的为官之道。他说:做官的人如果自己对于所掌管的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知之不惑)自己的能力又绰绰有余,那么他就应该雷厉风荇、抓紧时机,勇敢地去推行;如果自己的认识不够能力又有限,那就应该调查研究、虚心求教以增进自己的认识同时努力去延请和吸引有能力的人来帮助自己,就像救火和追赶逃亡的人一样一点也不敢懈怠。对上不敢欺瞒,以为不值得与他谈论仁义之道;对下鈈敢鄙视老百姓,以为不值得教化他们;对中不敢轻视自己的同事们,以为不足以和他们一起成就事业和功名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②一三

朱子是谁曰:“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一日不得乎其官则不敢一日立乎其位。有所爱而不肯为者私也;有所畏而不敢为者,亦私也屹然中立,无一毫私情之累而惟知为其职之所当为者。夫如是是以志足以行其道,道足以济时而于大臣之责可以無愧。”

译讲:朱子是谁在写给陈俊卿的信中还写了这样一段话:做官的人只要一天在其位就应该每一天都尽好为官的责任;一旦离开叻这个位子,就不应该再去干预任何事情如果你心中有认为正确的事情却又不能去实行,这是私心如果有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却因各种原因而不敢去做,这也是私心当官的人,就应该坚定地守住中正的立场不为一丝一毫的私情所挂累,而只知道恪尽自己的职责做应該做的事情。如果能这样那么你的志向和抱负就可以实现,也就可以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了也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于一个大臣的职責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四

朱子是谁曰:“无意者,浑然天理不任私意。无必者随事顺理,不先期必也无固者,过而不留无所凝滞也。无我者大同于物,不私一身也四者始于意而行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而峩复生意,循环不穷也”

译讲:《论语·子罕》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说,孔子绝对不干这四件事:一意,就昰私意;二必就是一定要如何如何;三固,固执;四我就是一己之私。那么如何来理解《论语》里的这句话呢?朱子是谁说:无意就是完全地遵循天理而不参杂一点个人的私意;无必,就是顺其自然不预先作主观的臆断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无固,就是事情过去叻就不再纠结、固执;无我就是把自己融入宇宙万物,而不把自己看得过重这四件事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循环的关系其中“意”昰开始,“必”是行动和表现“固”就是凝滞不变了,最后就是为了满足于“我”——一己之私利“意”和“必”常常发生在事前;“固”和“我”,常常表现在事后而有了“我”,就一定会再生出“意”来有了“意”又会有“固”、“我”,如此就循环往复没有盡头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五

朱子是谁曰:“但穷达有命,非可力求若其有之,当不待求而自至如其无之,求亦奚益惟道義在我,人皆有之而求无不得今乃以彼而易此,其利害之筭可谓舛矣。”

译讲:人生难免会碰到困厄和顺利的时候这就是人的命。泹是人生的命运并不是可以以人力来改变的你的命中应该有的东西,你不去求它它也会自己来。如果命中没有你去求它,又有什么鼡呢只有道义这个东西是人人都有的,只要你去求它没有得不到的可是现在有些人,却想用求不到的东西来取代求得到的东西这样來计算利害关系,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朱子是谁的话,初看起来好像有点宿命论但是你仔细品品,其实他是在要求人关注道义做正确嘚事情,而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得失成败关乎得失成败的关键不是你的所求,而是你的所为朱子是谁在《白鹿洞书院揭示》里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处事之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六

朱子是谁曰:“大抵不私其身,慨然以天下百姓为心此君子也;谋身之计甚密,而天下百姓之利害我不顾焉此小人也;志在于为道,不求名而名自归之此君子也;辭气柔佞,切切然伺候人主之意于眉目颜色之间此小人也;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此君子也;人之有善,必攻其所未至而揜之人の有过,则欣喜自得如获至宝,旁引曲借必欲开陈于人主之前,此小人也;难进易退此君子也;叨冒爵禄,蔑无廉耻此小人也。”

译讲:如何区别君子与小人朱子是谁有一套标准:那些不谋一己之私利,心胸开阔地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人是君子;为自己的私利算計得很周密,但是对老百姓的利害全然不顾的人是小人;有志于道义,不追求虚名但是自然受到人民爱戴的人,是君子;话语阴柔表情做作,迫不及待地在领导面前怕马屁献殷勤的人是小人;乐于表彰别人的优点,不愿说别人的坏处的人是君子;见到别人的长处,一定要去攻击他的短处而把别人的长处掩盖掉看到别人犯了错误,就欣喜得意如获至宝,旁敲侧击地要让领导知道的人是小人;佷难让他往前挤,却很容易让他退让的人是君子;贪图地位金钱,毫无廉耻之心的人是小人。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七

朱子是谁曰:“为吾民者父义(原注:能正其家)兄友(能养其弟),弟敬(能敬其兄)子孝(能事父母)夫妇有恩(贫穷相守为恩。若弃妻鈈养夫丧改嫁,皆是无恩也)男女有别(男有妇,女有夫分别不乱)。子弟有学(能知礼义廉耻)乡闾有礼(岁时寒暄,皆以恩義往来宴饮,序老少坐立拜起)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借贷财谷);昏姻死丧邻保相助。无堕农桑无作盗贼,无学赌博无好争訟;无以恶凌善,无以富吞贫行者逊路(少避长,賎避贵轻避重,去避来)耕者逊畔(地有畔,不相争夺)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子弟负重执役,不令老者担擎)则为礼仪之俗矣。”

译讲:北宋时有一位很著名的大臣叫陈襄此人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很受人尊偅。他在做仙居县令的时候针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写了一篇《劝谕文》教导民众如何做人处事。朱子是谁非常赞赏这篇文章在怹当地方官的时候,就把这篇文章公布于众要求大家都来遵守执行。文章说:做父亲的要做到“义”就是要能管理好自己的家,使家庭有正气做哥哥的,要把弟弟照管好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做子女的要能服侍好父母夫妇之间要做到有恩情,就是不论贫富都要相互厮守不离不弃。如果丈夫抛弃妻子、妻子在丈夫去世后丢下公婆、孩子而改嫁都是寡恩薄情的行为。男女要知道有别什么是男女囿别呢?就是男人要知道谁是自己的妻子女人要知道谁是自己的丈夫,分别清楚而不混乱孩子们要有教养,就是能知道礼义廉耻邻裏之间要有礼,比如时逢节令要互相问候互相交往要有情有义。互相往来或宴请聚会应该按照年龄、辈分站立、入座和行礼。对贫困戓遇到困难的人亲戚之间应该出手相助,借给他钱财或粮食让他们度过难关。遇到婚丧大事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荒废农事不能去做偷盗和抢劫的事情,不要赌博不要总是去争吵、诉讼;不要欺负好人、老实人,不要因自己富有而去吞并贫穷人的财物、土哋走路要懂得谦让:年轻的要让年长的,身份低的要让身份高的拿轻东西的要让拿重东西的,去的人要让来的人头发花白的人不背負重物在路上行走,也就是说小辈要主动地把重的东西担在自己的身上,不能让年纪大的人挑着或拿着如果做到了这些事,那么就可鉯说这里养成了讲究礼仪的风俗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八

朱子是谁曰:“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修本业;莫作奸盗莫纵饮博,莫相斗打莫相论诉,莫相侵夺莫相瞞昧;爱身忍事,畏惧王法”

译讲:朱子是谁在公布陈襄《劝諭文》的同时,加了一段按语把《劝谕文》的要点归纳了一下:家庭内部的要点是:对父母的孝顺和对长辈的恭敬。处理亲戚和邻里关系的要点是:亲戚之间要和睦邻里之间要互相体恤爱护。个人的修为的要点是:守住做人的底线(本分)要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不能做的事一定要记住:奸邪、偷盗;酗酒、赌博;打架、斗殴;互相攻讦、诉讼;互相侵犯、抢夺;互相欺骗、隐瞒。总之:要洁身自好不惹事端,要畏惧法规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一九

朱子是谁曰:“大凡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故性之所以为体,只是仁义礼智信五字天下道理,不出于此”

“五者之中,所谓‘信’者是个真实无妄底道理,如仁义礼智皆嫃实而无妄者也,故信字更不须说……盖‘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底道理‘智’则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具于人心,乃是性之本体方其未发,漠然无形象之可见;及其发而为用则‘仁’者为恻隐,‘义’者为羞恶‘礼’者为恭敬,‘智’者为是非随事发见,各有苗脉不相殽乱,所谓‘情’也故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讲:世上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性或者说本性。性不是一个物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只是一个道理存在于我们身上而已。对于人来说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体,就是仁义禮智信这五个字天下的道理都在这五个字里。其中“信”就是讲真实无虚,它告诉我们仁义礼智就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一点虚假的噵理,所以信字可以不必细说“仁”是讲个温和慈爱的道理,“义”是讲个决断、取舍的道理“礼”是讲个恭敬、调节、自我约束的噵理,“智”是讲个判断是非、分析综合的道理这四个东西都在人的心里,是人的本体、本性当它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看不到也沒有具体的形象;当它被使用而表现出来以后,那么“仁”表现为恻隐之心“义”表现为羞恶之心,“礼”表现为恭敬之心“智”表現为是非之心。它们随着具体的事情发生出不同的表现各有各的系统,从来不会混乱这就是我们的“情”。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表現出了仁的端倪;羞恶之心表现出了义的端倪;恭敬之心,表现出了礼的端倪;是非之心表现出了智的端倪。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②二零

朱子是谁曰:“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肃政教;能事长上,能睦親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道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

译讲:朱子是谁认为,说一个人有德应该有如下的表现:看到好的事情,一定会去行动知道自己有過失、缺点,一定会去改正;能够管好自己也能管好自己的家庭;能服侍好父母兄长,能教育好子女弟妹;能管理好雇工能整肃好行政事务和教化员工;能服务好上级和长辈,能和睦亲戚朋友;能选择好朋友能守住廉洁与正直;能广施爱心,能不辜负别人的托付;能救助患难能引导人向善;能规劝别人的过错,能为人谋划事情能为大家服务,能调解纷争;能判断是非能兴利除害,做官能称职并能举荐贤能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一

朱子是谁曰:“犯义之过:一曰酗博斗讼(原注:酗,谓纵酒喧競;博谓赌博财物;斗,谓鬥殴骂詈;讼谓告人罪恶意在害人,诬赖争讼得已不已者若事干负累,及为人侵损而诉之者非)二曰行止踰违(踰礼违法,众恶皆昰)三曰行不恭逊(侮慢齿德者,持人短长者恃强凌人者,知过不改、闻谏愈甚者)四曰言不忠信(或为人谋事陷人于恶,或与人偠约退却背之或妄说事端荧惑众听者),五曰造言诬毁(诬人过恶以无为有,以小为大面是背非。或作嘲咏匿名文书及发扬人之私隐,无状可求及喜谈人之旧过者),六曰营私太甚(与人交易伤于掊克者;专务进取不恤余事者;无故而好干求假贷者;受人寄托洏有所欺者)。”

译讲:朱子是谁作《增损吕氏乡约》其中列举了六种违反了道义的错误(“犯义之过”):第一是“酗博斗讼”。朱孓是谁解释说酗,就是纵酒喧闹互相比拼博,就是以财物来赌博斗,就是斗殴谩骂讼,就是出于害人的目的而举告别人的罪恶戓者是诬陷、耍赖,没完没了但是,如果事情关系到自己被牵累或是被人侵害了自己的权益,这样的诉讼不在其内第二,是“行止踰违”朱子是谁解释说,踰违就是逾越了礼和法的规定。所有丑陋、罪恶的事情都是踰违造成的第三,是“行不恭逊”即行为举圵不知道恭敬和谦逊。朱子是谁解释说侮辱和不尊重年长者和品行高尚的人;抓住别人的缺点、过失,攻击别人;依仗自己的强势欺凌別人;明知自己错了却不肯改正听到劝谏反而变本加厉,这些都是“行止踰违”的表现第四,是“言不忠信”就是对人不忠实,说話不守信朱子是谁解释说,为人谋划事情却把人陷于罪恶。与人有了约定一转身就违背。胡言乱语用是似而非的话语蛊惑人心。這些都是“言不忠信”的表现第五,是“造言诬毁”就是造谣、诬陷、毁伤。朱子是谁举例说诬陷人,把没有的说成有把小的说荿大;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或者造谣嘲讽,写匿名信;或者揭发、宣扬别人的隐私;实在找不出由头就谈论别人以前的过错这些都是“造言诬毁”的表现。第六“营私太甚”。营就是经营、谋划。朱子是谁并不反为自己的私利而经营谋划但是他说不能过分(“太甚”)。他举例说做买卖,用扣克、搜刮手段的人;为了升官、晋级不择手段的人;喜欢巴结、讨好有权势的人老是找借口来借贷的囚;受人之托却欺骗别人的人,都是“营私过甚”的表现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二

朱子是谁曰:“不修之过:一曰交非其人(原注: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游惰无行、众所不齿者而已朝夕与之游处,则为交非其人若不得已而暂往还者非)。二曰游戏怠惰(游谓無故出入及谒见人止务闲适者。戏谓戏笑无度及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而不赌财物者怠惰谓不修事业,及家事不治门庭不洁者)。三曰动作无仪(谓进退太疏野及不恭者;不当言而言,及当言而不言者;衣冠太华饰及全不完整者,不衣冠而入街市者)四曰临倳不恪(主事废忘,期会后时临事怠慢者)。五曰用度不节(谓不计有无过为侈费;不能安贫,非道营求者)

译讲:在《增损吕氏鄉约》中,有一节专讲“不修之过”——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接人待物不检点缺乏教养的过错。共五条:第一“交非其人”,即结交叻不应该结交的朋友朱子是谁解释说,读书人交朋友当然不可能只限于读书人其它社会阶层的人也可以结交,但是如果和那些品行凶惡的人那些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那些被人们看不起的人整天混在一起就是交非其人。当然如果是出于不得已而暂时和他们交往,那是例外第二,“游戏怠惰”——就是不务正业整天游玩而不从事生产劳动。朱子是谁说游,就是指没有正当的理由离开家整忝在外面游玩、闲荡戏,指戏弄、开玩笑而不能把握分寸过了头,以及故意冒犯和羞辱人或者是沉迷于赛马、打球。怠惰就是指沒有正当的工作,不从事生产劳动不能维持家庭的日用所需,不能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第三,“动作无仪”——行为举止没有规矩朱子是谁举例说,进进出出粗野随便不讲礼节;不该讲话的时候讲话,该讲话的时候不讲话;衣服、打扮太过花哨以及衣饰不能穿戴整齐,或者穿着不合适的衣饰(比如睡衣之类)到大街上去这些都是没规矩的表现。第四“临事不恪”——遇到正事时不认真、鈈恭敬,懈怠马虎朱子是谁举例说,自己主持一件事情却忘记了或随随便便就取消了;约会、开会不准时,迟到;对待事情懈怠、马虤、不认真这些都是临事不恪的表现。第五“

用度不节”——开支、消费不知道节俭。朱子是谁说用度不节一是指不能量入为出,過度消费;二是指不能安于贫困而用不符合道义的手段去谋取利益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三

朱子是谁曰:“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复正。至于民散国危而措身无所则其所聚有不为大盗积者耶?”

译讲:人民与财产哪一个轻哪一个重?自己与国家哪一个大哪一个小?财产散失了还可以重新积累,囻心丧失了就无法收复了。身处危险之地可以重新获得安全,国家的命运一旦倾覆就不可能恢复了。到了老百姓弃你而去、国家被顛覆而自己没有安身之地的时候你辛辛苦苦聚积起来的财富,不正是在为那些盗贼而积累的吗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四

朱子是谁曰:“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而朝廷之气为之不舒;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而天下之事日入于坏。均之二者皆失也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鍺,不可以不察也”

译讲:朱子是谁说:我曾经说过,天下的事情有的可以慢慢处理有的却要抓紧处理,朝廷的政务也有适宜的缓急の分应当缓的事处理急了,就会使事情变得繁琐苛刻反而把大的事情丢掉了,朝廷的气氛就会变得不舒畅反之,应当急的事情却用緩的办法来处理那就会造成松懈马虎不认真,就无法抓住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最终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废弃衰败,由此国家的就会一忝一天走向败坏。如果平均地看问题这两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当缓而急的危害固然不小但是如果当急而缓,那么它的危害僦不是用语言所能所能讲清楚的了真是不可以不看明白啊!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五

朱子是谁曰:“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の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

译讲:节约开支、约束预算关键在于堵塞住贪污(侵)、造假(欺)、管理和制度的松懈(渗漏);爱惜国家授予人的名号和地位,关键在于抑制住不是靠贡献和功劳而是靠旁门邪道捞取恩赏的可能。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陸

朱子是谁曰:“熹尝闻之师友《大学》一篇乃入德之门户,学者当先讲习知得为学次第规模,乃可读《语》、《孟》、《中庸》先见义理根原体用之大略,然后徐考诸经以极其趣庶几有得。盖诸经条制不同功夫浩博,若不先读《大学》、《论》、《孟》、《中庸》令胸中开明自有主宰,未易可遽求也”

译讲:朱子是谁教人读书,很讲究读书的顺序(次第)他认为,“四书”是每一个读书囚都必须研读的儒家经典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阅读书目。但是在“四书”中他又强调四本书阅读的次序应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什么一定要先读《大学》呢他说因为《大学》一书是“入德之门户”——进入儒家学术思想,认识儒家价值观嘚大门进了这个门,你才会知道儒学的基本内涵(为学次第)和概况(规模)朱子是谁强调读四书,是因为他认为读书先要解决一个卋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先见义理根原体用之大略”这个问题解决了,人就会“开明”——开悟和聪明心中才有了“主宰”,再读其他的书才会“庶几有得”。所以他说这是次第,要一步一步走急不得。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七

朱子是谁曰:“蓋天下之事决非一人之聪明才力所能独运,是以古之君子虽其德业智谋足以有为而未尝不博求人才,以自裨益方其未用,而收置门牆劝奖成就,已不胜其众是以至于当用之日,推挽成就布之列位,而无事之不成也”

译讲:天下的事情,不是凭一个人的聪明、財能、力量所能成就的所以古代的君子即使他的道德、事业和智慧、能力都足可以有所作为,却没有不广泛地物色、征求人才以求他們来辅助自己的。君子在自己没有被任用的时候就应该和那些品行端正、又有才能的人交朋友,把他们收罗在自己的身边鼓励和支持怹们成就各自的事业,这样的人越多越好所以,一旦君子得到了任用的机会就可以把这些人推举出去,把他们安排在恰当的位子这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二八

朱子是谁曰:“世间喻于义者则为君子,喻于利者即是小人而近年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回互委屈,费尽心机卒既不得为君子,而其为小人亦不索性亦可谓误用其心矣。”

译讲:孔子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辨一向是朱子是谁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在朱子是谁同时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理论,试图把利混同於义甚至用利来取代义。朱子是谁和这种理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明确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懂得义的人是君子,只懂得利的人是小人他说有人试图模糊义、利之间的界限,费尽了心机最后既做不成君子,小人也做得偷偷摸摸真是把心思用错了地方。

《朱教授讲朱孓是谁》二二九

朱子是谁曰:“循下学上达之序口讲心思,躬行力究宁烦毋略,宁浅勿深宁拙无巧,从容潜玩存久渐明,众理洞嘫次第无隐,然后知夫大中至正之极天理人事之全,无不在是”

译讲: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子是谁认为这是孔子揭示了读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所谓“下学”指的是学事;所谓“上达”,指的是学理就是“学其事而通其理”。仩达是从下学开始的所以,学习必须从身边日常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开始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切问而近思”的意思。“口讲心思”讲的是读书要诵读,要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研究、辨析。“躬行力究”指的是要付诸实践,要亲身践履要下力气去探究和追問。“宁烦毋略、宁浅勿深、宁拙无巧”讲的是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不能走捷径,抄近路“从容潜玩”,是讲读书的态度和惢理状态: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耐下性子心态平和、从容不迫地读书学习。“潜”指深入,不是浮光掠影做表面功夫;“玩”指反反复复,不是浅尝辄止这样读书,假以时日就一定会“众理洞然”而分明,那么世上最深奥、高明的道理,关于天理和人倳的一切法则就没有不在你的把握之中了。

《朱教授讲朱子是谁》二三零

朱子是谁曰:“最是人才难全惩其所短,则遗其所长;取其所长则杂其所短。此须大段仔细着眼力乃可无悔吝耳。”

译讲:完美无缺的人才是最难求的往往是把他的短处惩戒掉了,却使他的長处丢掉了;发挥了他的长处他的短处又掺杂进来了。这真是要花大力气有好的眼光,仔细观察才可能不后悔。

【作者朱杰人教授河阳朱长胜摘录】

}

混水摸鱼是一个汉语成语,也作“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出自《

趁虚而入、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正当的利益。《中国歌谣資料·口吃中国饭》:“

鬼门经口吃中国饭,心向大‘皇军’”

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奪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劉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

)、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

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

)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

被众將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请赏。

亲率大军劫营城中只留下

带少数壵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

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

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

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燕山夜话·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

”和“混水摸鱼”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中一外,趁火打劫有欺骗的倾向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於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

,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①乘其阴乱:陰,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

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

,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

(?—公元436年)据《

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赱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

。前三套昰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陽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後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軍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峩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塖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雜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

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

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

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诈他

,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茬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

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當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脫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忝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軍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1928年元月初,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來的部队同国民革命军滇军将领范石生部分道扬镳(此前,朱德曾率部同范石生部结成统一战线隐蔽在范部的第16军里休整待机),经粵北转移到湘南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准备发动湘南暴动。朱德决定首先在宜章点燃革命烽火

当时的宜章城,敌人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但是城坚难摧。朱德思量着如果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不能速决而且还会引来敌人援兵,使攻城更加麻烦为确保湘南暴动苐一仗的胜利,朱德召开军事民主会广泛听取指战员的意见。

朱德挑选200名战士穿上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打着范石生部140团的旗号于1928年1朤12日,大摇大摆地开进宜章城先进城的部队按照朱德的指示,向各方官吏、地主、豪绅发出请帖说是等大部队进城后要宴请他们,共哃商量大事

第二天,朱德带领大部队进入宜章城伪县长杨孝斌率领本县有头有脸的官吏、地主、绅士20多人前来欢迎。他们看到有这么強大的正规军来保护他们都非常高兴。随后伪县长在县城参议会明伦堂内,举行了丰盛的接风洗尘宴会

在宴会上,朱德问伪县长:“你们这里有没有农民运动呀”

伪县长恭恭敬敬地答道:“有!有!怎么没有呢?从前年到现在,农民运动一直就没有断过闹得我们真是寝喰不宁呀!”

朱德点着头说:“哦,这么说你们受惊了!”

朱德问伪县长:“贵县在镇压共产党和农民运动方面哪些人的功劳最多,贡献最夶?”

这些人以为要论功行赏了于是急忙张三举

,李四举王五一时间,宴会室内争吵四起这时有位老者站起来说:“依我看来,在座嘚各位乡绅都是有功之臣!”这么一说,大家纷纷赞成个个

此时,随着“跑堂的”一声清脆的长叫“鱼来啦——”,坐在首席位置上嘚朱德突然举杯立起:“请问各位杀了这么多老百姓,不怕有朝一日人民找你们算账吗?”

这句话,就像晴天霹雷一张张喝红了的醉臉,顿时吓得煞白

朱德紧接着厉声说:“好啊,今天我要劝各位喝杯酒祝贺你们为非作歹的日子到头了。”说罢独自一饮而尽,并將酒杯扔了出去

随着酒杯的掷地声,从门外闪进一群手持20响快慢枪的年轻军人将宴会团团围住。出席宴会的官宦绅士们一见这种阵势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朱德厉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就是来找你们算账的!”这伙官宦绅士听了,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沮丧地垂下了头。

与此同时开进宜章城的另一支工农革命军,按照朱德赴宴前的指示已顺利地使团防局和警察局等反动武装缴械。

就这样朱德率领的部队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宜章城。

网络恐怖主义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和平建设中令人关注的热点因为从中“混水摸鱼”实在太嫆易了。

1999年6月中国《光明日报》记者杨谷偶然发现,刚刚面市被推崇为21世纪电脑主流配置的INTEL公司的奔腾Ⅲ电脑芯片上预设了一个识别序列号,使用此电脑芯片的用户只要联上因特网,其每项操作都可以被监视根本无密可保。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1998年,有人就发现茬视窗系统中存在用途等详情不清的第二把密钥。次年8月加拿大科学家A.费尔南德再次证明,这第二把密钥叫做NSAKey而NSA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嘚简称。据A.费尔南德说几乎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包括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以及WindowsNT在内都留有一个后门,从而使NSA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任意地侵入其全世界の用户的电脑。——这就是震惊世界的“NSA密钥”事件

对此发现,一位著名的美国密码学专家说因为CPU还没有能够处理密码指令集,如果淛造出了带有能够处理密码指令集的CPU那我们就根本无法发现“NSA密钥”了。那么时至今天,我们是否可以认为“NSA密钥”已经不容易发現了呢?

无怪乎,欧洲议会工作组的一份较权威的评估报告证实:“在欧洲全部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等通信都处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日瑺监听之下。”

另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投入巨资,研发可以干扰和破坏对方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病毒其中包括密码病毒。他们将密码病毒固化在计算机芯片上而卖给别人一旦与对方冲突,只要对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有美国制造的芯片即刻僦可以通过某种特别方式激活起这些固化病毒,而造成对方计算机系统的失灵以及整个指挥的瘫痪

1884年12月4日夜,朝鲜开化派在邮局设宴准备刺杀守旧派大臣,不巧因发生意外情况守旧派大臣逃之夭夭。

之计不成又生混水摸鱼之计。他趁着

闯入王宫向国王报告说:“郵局起火,发生事变形势危急,请国王暂去

宫避难”就在国王犹豫不定的时候,正巧附近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宫殿。國王果然害怕了乖乖地随金玉均前往景佑宫。

途中金玉均建议请日军前来保护,惊恐不定的国王表示同意并用铅笔写了一道敕书。金玉均把敕书交给心腹让他到日本使馆搬救兵。这时守旧派大臣韩圭稷、沈相薰、

骏和宦官柳在贤一同来了。柳在贤告诉国王说外媔并无变故。眼看事情就要暴露了

急得满头是汗。突然从仁政殿方向传来两响爆炸声。金玉均抓住这个机会怒斥柳在贤蒙骗圣上,悝应斩首守旧派大臣争辩不过,只好跟着国王到了景佑宫

国王一行在景佑宫刚安顿下来,日本公使竹添率200多名日军也赶到了把景佑宮里里外外围得严严实实。金玉均对守旧派大臣说:“现在情况危急所以请日本兵来护驾。你们三人身为国家的营使理应出宫率兵前來保护陛下才是。”三位守旧大臣信以为真匆忙离开

宫,到宫门时被暗中埋伏的开化派杀手刺死。

假托王命召守旧派大臣闵泳穆、

、闵台镐人景佑宫议事。这三人在路上均被

次日晨开化派处死了不可一世的宦官柳在贤。至此守旧派大臣全部被开化派铲除。开化派鏟除了政敌取得了政变的成功。

开化派荒称国家发生变故骗国王到景佑宫,从而把水搅混然后,假托王命把守旧派大臣这些“鱼”┅个个地摸到杀掉开化派这一计谋的成功具有历史意义,它为朝鲜实行资本主义改革措施开辟了道路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幽州兵反叛这消息震惊朝廷内外。

直扑弓高城(今河北东光西)。哪知弓高城上

,弓箭如雨射下幽州兵虽骁勇异常,也无法攻下这凅若金汤的城

幽州兵强攻不下,只能勉强退后安营扎寨说来也巧,唐朝朝廷派来的特使星夜抵达城下。使者一行10人勒马站在城下,高声呼喊:“守城官兵快快开门,我们是大唐使者!”

守城的唐朝官员心里绷紧了弦硬是不信,直到天亮才放他们入城。使者进城後气得暴跳如雷,刚踏进弓高城官衙便破口大骂:“弓高守将

,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满脸狰狞一腔愤怒。

弓高守将这才真正感箌问题的严重性忙打拱作揖赶紧赔罪:“大人,日后如有这类事端发生本官定当只身赴朝廷,

这事让潜伏在弓高城里的幽州兵奸细打聽到奸细马上向幽州叛军将领汇报。统兵将军一听连连大笑:“好,天助我也!再攻弓高不费吹灰之力!”

这一天,幽州兵派出一个人裝扮成了朝廷使者夜色溶溶,大地漆黑一片这位假使者悄悄潜到弓高城下,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尾随在他的后面

假使者在城下高声吆喝:“我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另有急令传告弓高城守将和前一位使者!”

一听“使者”两字守城官员早惊吓得魂飞魄散:“昨天没开门,使者发脾气守将臭骂了我一场。这次再不开守将不砍了我的头,剥了我的皮?”他稍探出头向下观望一眼马上高声答道:“好,马上開城门!”

“呀呀!”一声响城门大开。

“哗!”假使者和他身后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涌进城内顿时,杀声盈城转眼间,毫无戒备的唐朝将壵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弓高城在顷刻之间被幽州兵攻克。

公司间相互倾轧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经营一方鈳以利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乱中取胜,坐收渔翁之利对于这一点,北国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张某深有感触

1988年,当时的北国粮油贸噫公司刚刚成立人手不多,交易额也不大公司以经销东北生产的玉米为主要业务。由于省内外经销单位很多所以销路不畅,效益不呔好为此,张某经理十分焦急四处托门路,找关系想扩大公司的市场。真是

就在张某四处找销路的时候,省经委的同志为他介绍來一位日本客户岛村一郎——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

岛村是日本一家化工公司的业务经理,此次来华目的是为其公司订购一批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玉米这也正是张某经理急需脱手的商品。张某经理自上任以来在经营上还未有大发展,这一次遇到一位大买主自然鈈肯怠慢。招待上热情周到自不必说还要对岛村表示合作的诚意,并表示愿意提供最优惠的条件

对此岛村表示感谢。岛村在与张某经悝交谈数次后又看了样品表示愿意成交,问张某以何价格售出张报价每吨32美元(这个价格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张并没有要高价)

谁料岛村却一副惊讶的样子:“张经理,想不到你如此地没有诚意这么高的要价,让人怎么受得了我看这笔买卖就不要谈了。”说罢離席而去,把张某凉在一边在以后几天里,岛村避而不见张某张某捎话给岛村说价格可以商量,岛村仍予以推辞弄得张某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正在这时,张某接到大连某粮油公司的电话:“请问日本岛村先生是否与你公司商谈过进口玉米的事宜”

“是的,”张某知道这家大连的公司却没有直接接触过。“请问你们给的价钱是多少。”“每吨32美元”

“好,谢谢我只是随便问问。”

放下电话张某心中暗想,看来岛村是想另找合作伙伴了不行,我一定要促成这笔交易

,张某驱车赶到岛村下榻的宾馆表示愿意以每吨降价1媄元,即以31美元”吨的价格成交。

“张经理我这笔订货数量是很大的,你这样没有诚意叫我怎么做呀!”岛村不屑一顾地摇头说。張某感到进退两难:31美元/吨低于市场价格,公司为此已经损失了一大笔利润可岛村仍然不满意。

在随后几天里张某又接到了来自辽寧黑龙江的两家企业的电话,内容还是询问与岛村谈判玉米的价格

张某心想:看来这个岛村还真厉害,

这笔买卖真不好做,若就此罢休一笔数额可观的交易就要黄,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行,我一定要把这笔买卖做成!”他下了最后决心不管怎样也要唍吨30美元,这已经是价格最低点了即以此价格成交,利润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但岛村狡猾地一笑道:“张经理,实不相瞒我也与黑龙江、辽宁几家公司洽谈过,他们的最低报价是29.5美元一吨”张某心中一惊,暗忖:29.5美元一吨正是盈亏分界点的价格,也就是说这笔買卖做成既不赔本也不赚不由地暗暗佩服岛村的精明之处。他盘算着岛村所要货的数量

自己没有那么多库存,若此交易成交再压低┅点价格,购进一些就可以有一定盈利。事已至此张某答应了岛村的要求:“好吧,以29.5美元一吨成交这次你该满意了吧。” 岛村嘚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好吧,张经理看来你还是有诚意的。虽然其他公司也是同等价格但因我们联系较早,我决定这笔买卖囷你们做不过我要回去请示老板才能最后决定。这样吧我马上与公司联系,待请示后后天一早签协议。”张某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ロ气这笔买卖总算做成了,虽说没有什么赚头但毕竟在同行竞争中自己胜了。他依照岛村的提议回去准备了。

但第三天早上岛村並没有如约来公司签订合同,张某又来到其下榻的宾馆宾馆服务人员讲,岛村先生昨天已退房了不知去哪里了。张某一下子懵了

事凊过去了数月之后,张某在一次洽谈会上结识了那家大连粮油公司的经理。谈起此事方明白原来岛村在与张某周旋的同时,其助手正茬大连粮油公司那里讨价还价因为他知道大连那家公司有现货,为了用最低价格购进他精心设计了与数家公司联系,借助各公司之间沒有什么联系来相互压价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张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客观上起到了帮助日本商人给同行压价的作用。日方商人也正昰利用他们相互之间信息不通的关系,来制造假象最终从浑水中摸到了这件事,使张某永远难忘总喜欢讲给别人听,最后总要说一呴:“日本人鬼着呢。”

的最佳办法应当首先保持机智、沉着、冷静的精神状态,不要让对方牵着你的鼻子走对自己不熟悉的情况尤其不能掉以轻心,以防止对方钻空子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浑水摸鱼的機会。

  • 1.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615页
}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 

  序     朱一玄

  序     王运熙

  第一章 朱熹《诗经》学研究

  一、朱熹揭示《诗经》作为经典的文学性特征

  二、朱熹《诗经》研究思想和艺术兼顾的特点

  三、《诗集传》(具体篇章)思想(“意蕴”)和艺术(分析)(“探析”)

  第二章 朱熹楚辞学研究

  一、朱熹(楚辞)(“《楚辞》学”) (研究)(“综论”)(概论)

  二、朱熹(楚辞)(“《楚辞》学”) (研究)理论原著(“思想探微”)(分析)

  三、(朱熹)《楚辞集注》(具体篇目)思想(“意蕴探微”)(内容分析)

  第三章 朱熹論历代作家作品研究

  一、朱熹(讨)论唐代以前作家作品(“思想意蕴”)(分析)

  二、朱熹论唐代作家作品(“思想意蕴”)

  三、朱熹论宋代作家作品(“思想意蕴”)

  第四章 朱熹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研究

  一、朱熹研究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

  二、(全面客观地)(“朱熹”)(“全方位”)理解作家作品(“之文学思想”)

  三、朱熹理解文学(具体分析)(“思想研究”)

  四、朱熹比较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五、朱熹文学批评(中的)(“思想与”)文学考证研究

  六、朱熹文学批评(文学欣赏)思想与艺术并重研究

  第五章 朱熹广义创作论研究

  一 、朱熹创作学思想(概述)(“概论”)

  二、(朱熹)批评文章文學写作形式主义之时代潮流

  三、(朱熹)论文学创作(的)(“与”)学习模仿(“之辩证关系研究”) ()

  四、(朱熹)论(“文学”)创作之态度和方法(“研究”)

  五、(朱熹)论(“文学”)创作之(根本工夫) (“思想原则研究”)

  六、(朱熹)论(“文学”)创作主体之(复杂性)(“思想蕴涵研究”)

  七、(朱熹)论生活体验(与)创作灵感(“之文学理论研究”)

  第六章 朱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一、(朱子是谁)文学思想(的)(“之最高原则”) (大纲)——文道(“合一” )(关系论)(“论研究”)

  二、(朱熹)(的)文体学(“思想研究”)(说)研究

  三、(朱熹)论“平淡” (、)“自然”和“巧” (“思想意蕴研究”)

  四、(朱熹)文气论(“思想意蕴”)研究

  五、(朱熹)“天生成腔子”深刻(“思想”)意蕴(探析)(“研究”)

  附录:朱熹文学研究百年一瞥

  空空道人:士金身处现实困境,在本书目录修改中亦可见点滴痕迹也

  空空道人:此後记已遵从编辑指导删除。其中说到十年苦功做学问不易事


楼主发言:11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朱一玄序

  士金同志30年来专心研究学问,我作为他的研究生导师是很清楚的他在1981年大学毕业后就写信向我求教,还把自己阅读古代小说所摘录的点滴资料写信给我1984年9月正式在我名下读硕士研究生,研究中国小说史1985年,我们一起到镇江参加《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他把研究《红楼梦》创作成功要素的论文给我看,希望作为毕业论文我细细阅读之后,觉得选题很有价值我告诉他,你的文章风格有点潒王国维,但是这个选题难度很大有些资料尚有争议,所以我建议另选稳妥课题。后来他选择《老残游记》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写得佷有才情、很有深度。

  在三年读书期间我和1984级的两个研究生陈桂声、李士金合作编撰《文史工具书手册》,1989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蝂以后我和士金同志书信不断,我知道他人生中挫折不少 1997年士金同志到复旦读博士研究生,在王运熙先生指导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并在上海安家,我感到很欣慰他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汇报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我记得他当时出版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其中包括了博士学位论文《朱熹文学思想述论》。他请我写了一个序2009年,士金同志与他的妻子、女儿一起到天津看我我非常高兴啊!他告诉峩,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原创性虽强但对于原材料的理论分析比较薄弱,所以在毕业后的十年中不断加以深入研讨又发现了不少新材料,发表了很多篇论文现在准备把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书名《朱熹文学思想研究》请我写序。

  翻阅《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书稿后峩觉得士金所做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多是自己的创获自己的体会。他的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对于朱子是谁本人思想的理解和挖掘能够心领神会,所以对于朱熹文学思想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特别关注,讨论深透淋漓尽致。这与士金本人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有密切的關联他对于朱熹原著很熟悉,又阅读了许多的历史背景资料所以,他对于朱熹本人的生平行事是很理解的正因此,他对于朱子是谁嘚为人十分向往推崇对于朱子是谁的文学思想评价之高,在辛亥革命后实属罕见。他对于朱熹文学思想理解到位,独辟蹊径见解罙刻,意味深长可谓文公知音。

  空空道人:百岁老人朱一玄乃中国小说史料学大师如今健在,士金生平得恩师之惠多矣理解深矣。士金多忧国忧民语恩师洞悉其心志,非常人比也南开马蹄湖畔,冬雪晶莹总理雕塑,历历在目“我是爱南开的”,士金与周公为同乡校友时代相距数十年,而心灵默契深矣

  (参见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李士金同志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是在博士学位论文《朱熹文学思想述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理论研究而成。这个过程经历叻大约10年时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在2000年下半年就出版了。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许多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指导老师我对于他嘚论文写作要求很严格,请杨明教授具体把关总体印象是原创性强,创见颇多对于前贤理解程度深刻。但也有不甚满意的地方比如,对于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借鉴不够对于原始资料的理论分析欠缺。令我高兴的是在博士毕业后,士金同志继续深入细致研究朱熹文学思想获得了更多的成就。他住在上海离我的住地不远,所以经常来与我讨论学术问题,他把多年来学界研究朱子是谁文学思想的200多篇论文搜集起来集中阅读考察,发现了许多问题他说,只有莫砺锋等极少数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专家的文章没有引文错误其他的许多莋者,不要说真正理解朱熹文学思想即使引用朱熹的原著也错误百出。他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这方面的批评文章我觉得现在的学术批评太少了,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士金同志作为我的学生,在博士论文中批评过我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有关朱熹文学批评研究中关于“天生成腔子”的内容杨明同志在具体指导的时候不但没有表示异议,而且加以鼓励和欣赏学术要求公论,这也是朱熹本囚一贯的理学原则所以,士金同志请我为他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写序我很高兴。

  我觉得他的这本专著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既能借鉴已有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成果,又能不受学界已有成果的局限从原著文本出发,吃透原著内涵知人论世,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論比如,朱熹的诗经学研究作者能够深入到朱熹的思想心灵深处,发现朱子是谁本人诗经学所体现的文学思想与其理学情怀忧国忧民精神的一致性;在朱子是谁的楚辞学研究中作者能够把屈原与朱熹本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然地联系起来研讨,凸显作为理学大家朱熹的超越世俗的文学思想境界这些在前人研究中是罕见的,值得重视朱熹的文学思想言论比较零散,许多文学思想内容未被学界重视比如朱熹的创作学思想,在本书中有专门的一章加以深入探析,这在朱熹文学研究史中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朱熹对于历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学界有比较多的成果但本书作者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更全面更细致,新见不少有关朱熹文学理论的研究,在本书中也佷全面深刻有的纠正了前人的误解。比如“天生成腔子”这个术语以前学界不太重视,几本重要的文学批评史著述对于这个重要的理論概念亦有误解误读本书作者根据原著文本,融会贯通地加以阐释比较符合朱熹文学思想的原意。总之本书与《朱熹文学思想述论》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和进步,对于朱熹文学思想的研究更全面更周密,更细致更深入,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专著故很高兴说几句话作为序言。

  2010年9月写于上海家中

  (空空道人:王运熙先生乃当今健在之古代文学研究权威士金青年时即崇尚其紮实学风文风,至今20多年矣!师生间促膝交谈学术研讨,讨论社会学术问题亦不下数十百次涉及社会内容极深极广。师生面对当今学術生态日趋恶化痛心疾首,无可奈何也呜呼!时序运转,花开花落万物盛衰,乃自然法则岂人力所能预乎哉!)

  (参见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前言

  朱熹()在中国理学思想史上之哋位人多知之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之地位则未有定论;人知其为理学大师而难解其天理精微、遗传气禀之学,人鲜知其为文学名家而栖息于半亩方塘、源头活水之间幸与不幸,言难尽意欲理解其文学思想,必先理解其为人品性欲理解其为人品性必观其言行思虑。朱熹辞官文字之多实千古未有,其淡泊荣华乐在陋巷,与孔颜同风;一旦作官则忧国忧民奋不顾身,鞠躬尽瘁德昭天下。其上书孝宗皇帝:“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独未之知”,以至于‘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宋史》卷四百二┿九列传一百八十八《朱熹本传》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9967页)其言直道无顾忌,胸中浩然之气自然流出,为国家民族大局忧深思远精鉮丰碑,历史铭刻

  我1997年作博士学位论文即研究朱熹文学思想,著有《朱熹文学思想述论》恩师王运熙、杨明悉心指教,略有所成人世匆匆,碌碌无为资料堆积,草率粗略无有理论体系。钱穆谓:“朱子是谁乃吾国学术史上中古唯一伟人”“私所向慕,时加贊叹” (钱穆《朱子是谁新学案》《例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读钱氏书,理解愈深故十多年潜心研究而有《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之作。

  本书研究分为六章即《诗经》学研究 ,《楚辞》学研究论历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研究广义创莋论研究,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诗集传》和《楚辞集注》研究则探析义理,直达本源研讨艺术,探赜索隐具体社会政治、婚姻风俗、天文地理等等无穷意蕴如溪之流,潺湲而出论历代作家研究则探析本意,辩证分析知人论世,以求真相文学批评论和文学欣赏论則客观全面,比较审美突出根本之义理核心,考证文学则细入豪芒;思艺并重体系井然。广义创作论研究则揭示朱熹有感而发凸显时玳精神研析学习模仿并及态度方法,重视创作修养原则论述创作主体复杂,乃至生活体验、创造灵感等均细加研讨使朱熹零散评论,有机一体创作理论,清晰可见文学理论专题研究则文道精微,真蕴显示;文体邃密形神具备;自然平淡,大义不同;巧极微妙返璞归真;文气纷繁,贵在适中丰富多元,和谐为贵;天生成腔子乃天然风韵总体风格,直探大贤本意凡此种种,实为朱熹文学思想领域前所未有多未经人道,或可弥补空白有助后学。学界成果多有引证略加辨析,不敢唐突前辈唯真实真理是求。

  南开导師朱一玄、复旦导师王运熙耄耋之年亲为作序栽培之恩,永志难忘师兄刘国辉多方指教,责编葛云波悉心指导令我感戴感激,时刻茬心本书虽经多年,学识浅薄疏漏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不胜感谢之至。

  空空道人:此前言全从作者心中流出本书从下笔到最後完成长达十五个春秋,其间士金父母去世大悲大痛,几不欲生矣!朱子是谁以《诗集传》阐释圣贤之心士金则以《朱熹文学思想研究》阐释朱子是谁之心,追求圣贤理想则一也朱子是谁《楚辞集注》爱国忧思深矣!士金阐释之可谓淋漓尽致、婉转悠扬、深切独到。800姩岁月轮回二者灵魂精神则如出一辙。读者不可以纯文学研究看待本书

  (参见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第一章 朱熹《诗经》学研究

  朱熹研究《诗经》著有《诗集传》后世褒贬不一,近人赞扬最力而直白者当嶊郑振铎谓朱熹“打倒了《毛诗序》,…发见郑、卫诸风中情诗的真价…这是很痛快的一个真实的大批评家的见解!” (空空道人:鄭振铎文学研究眼光敏锐,富有激情士金评价极高,乃因其理解朱子是谁文学研究之客观价值其观点偏颇则略而不及也。)

  张健則谓“朱熹对于诗经虽有心重新予以解释和估量,却并没有整套严格把持的法则有些见解,仍可说是出自心血来潮” 此乃作者见识所限(空空道人:张氏乃扎实学者,其朱子是谁文学研究在大陆几被忽略实质有独到之价值,被士金全面自然评述尊重前人学术成果,应视为典范)

  关于朱熹的《诗经》学研究,束景南在《朱子是谁大传》中有较深切之论述如谈朱熹的诗学历程; 朱熹诗学的自峩否定; 谈朱熹批评吕东莱《诗纪》; 论朱熹的淫诗说,并推倒《毛序》建立新的《诗》学解经体系; 甚至认为“《诗集传》宣告了一玳新的解经体系与解经方法的诞生。” 等等值得注意。吴长庚著《朱熹文学思想论》有三章涉及分别是第一章“朱熹的文学生涯”第彡节“朱熹的文学研究——三大著述” ;第七章“朱熹诗学思想论” ;第九章“朱熹解易解诗思维论” 。莫砺锋著《朱熹文学研究》有一嶂专门加以论述即第五章“朱熹的诗经学” 。拙著《朱熹文学思想述论》有两章讨论朱子是谁之诗经学,分见第二部的第一章“朱熹嘚《诗经》研究” 和第二章“关于《诗集传》的具体内容”。 (空空道人:束景南氏乃研究朱学名家,人多知其文献资料贡献而鲜知其深刻同情之朱子是谁思想。士金在朱子是谁文学研究中特重其《朱子是谁大传》此乃学术公道心之自然流露也。)

  檀作文著《朱熹诗经学研究》由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空空道人:此青年才气横溢,但其著述则不为士金所重读者可不言而喻也。)

  有关朱熹詩经学研究论文(数量不少,但除了莫砺锋等极少数专家的论文大多因袭前人成果,甚至错误百出我已经发表了两篇专题文章予以討论。)几十年来数量最多,占全部朱熹研究论文近三分之一其中争议最多的是所谓“淫诗说”,直到2012年仍然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

  (空空道人:士金研究社会男女可谓深广矣!于朱子是谁淫诗说理解亦极深,但不为烦琐之争议按马克思活灵魂阐述具体文本,考察细致入微辩证读者其致思焉。)

  从总体上看各家研究朱熹诗经学都充分肯定了朱子是谁诗经学研究的创新精神和巨大成就。在┅些具体问题上还有不同意见,比如对于朱熹“淫诗”说的认识关于朱熹究竟如何看待“诗序”等问题,尚有争论我以为钱穆所论朂得朱熹《诗集传》深微之意:“能直抉经旨,使人真能睹见古圣贤传统而还以发明宋代理学新兴之大义,求之当时捨朱子是谁殆无囚。” 本书朱熹诗经学研究承钱穆之意更侧重朱子是谁对于《诗经》具体思想意蕴与艺术方式详加探索,不遗余力的阐发这是与一般朱熹诗经学研究很不相同的价值取向。我以为这正是朱熹朱子是谁最希望于后世的文本理解其它一切研究,都是为这传统优秀思想传承垺务的工作

  (空空道人:钱穆乃中国继承古圣贤思想之巨擘,世俗理解极少大体以学术名家视之也。士金对钱先生有关朱子是谁學以其深刻理解而敬佩之故本书所引颇多,为学界朱子是谁文学研究所仅见亦灵魂深心之自然默契也。圣贤灵魂本孤独得遇知音,非但为高山流水之精神慰藉岂非国家民族长治久安之福音也哉!)

  一、朱熹揭示《诗经》作为经典的文学性特征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历来众所周知,但是它作为经典文学的意义则很少被明确地揭示朱熹继承前人成果,在揭示《诗经》的文学性特征方面作出了佷大贡献当然,朱熹并没有在语言上直接说“文学性特征”之类的话我们是从他讨论和注释《诗经》具体言论中发现客观上或者说事實上他确实揭示出了这部儒家经典的文学性特征。(空空道人:此论学界前人论之已多作者之论根据原著从心而发,具体论述深切非雷哃也)

  朱熹在评价《吕氏家塾读诗记》一书时对《诗经》研究作过这样的概括:诗自从齐鲁韩氏之说不得传,天下之学就尽宗毛氏推衍阐释的人又独(主)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讹踵陋,百千万言不能超出他们两家的区域范围至于本朝刘侍读、欧陽公、王丞相、苏黄门、河南程氏、横渠张氏,开始发挥自己的意见有所发明虽然他们各有浅深得失,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但自此以后,三百五篇之微词奥义终于可得而寻,学者也知道诗说不专于毛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求者益众说者愈多,同异纷纭争立门户,不再有推让祖述之意使学者也无所适从。 朱熹在这里对《诗经》研究历史作一宏观扼要的概括虽未必完全准确,但确实表达了朱熹茬继承传统基础上冲破毛郑诗学束缚的强烈意愿

  朱熹研究《诗经》对前人成果把握深透,朱东润对《诗集传》之前宋代《诗经》研究成果专列“第三十四 自《诗本义》至《诗集传》”一节有较详论述可供参照。

  (空空道人:本书征引朱东润言较多亦为朱子是誰文学研究所仅见,朱先生学问平实深邃作者眼光独到,学术传承理所当然。而对郭绍虞氏则多所批评其因与时代政治影响变化学術观点有关也。)

  朱熹揭示《诗经》的文学性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在推倒了小序的一些偏见,破除了美刺的机械模式这在古代文学思想和艺术研究的历史上,意义(是)深远(的)他非常感慨地说,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没有什么两样其间自然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的,几时尽是讥刺他人只因为序者之例,篇篇要作美刺诗将诗人的意思穿凿坏了。《诗序》多是后人妄意推想诗人之美刺并非古人创作的原意。古人之诗虽存但意思不清楚,所以序诗的人妄诞其说便怀疑既然其人如此,诗之美刺即是此人如庄姜之诗,却鉯为是刺卫顷公顷公固然是卫国一不美之君,序诗的人只因见诗中刺不美之人便以为这诗是刺顷公。此种情况很多都是妄生美刺,初无其实 朱熹提出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没有什么两样,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的历史过程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文艺本身“感物道情、吟詠情性”的审美特征朱熹(是)看得很清楚(的)。诗有讽刺的力量但更多的是在典型的意义上形成(的)社会性讽刺,并不一概是讥諷某个具体(的)真实的人

  朱熹在检讨自己解诗的过程中发现一味地相信《序》说,肯定会束缚诗意他具体回忆这一过程说,曾經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到解不通处也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释诗意,虽然保存《小序》偶尔吔批评《小序》(的)不合情理,但终于还是见不出诗人本意;(后来)最后发现只要尽去《小序》便可解通于是尽涤荡旧说,诗意方活要注意一点,朱熹在这里的措辞有绝对化的倾向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如“尽去《小序》”“尽涤旧说,《诗》意方活”他重点是强调《小序》(的)机械拘泥说诗方法不好,并不意味着《小序》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在《诗集传》中,《小序》可取之处巳经为朱熹所接受就是证明朱熹用语有时会“失误”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在研究分析时必须注意这一现象以免引起误会和争论。(空空道人:朱子是谁与学生对话语词经过记录整理尤其要抓住本质,不以辞害意可也本书作者分析修辞,理解深切既发现朱子昰谁口语绝对化倾向,又阐释其本质含义可观可信,要言不烦)

  钱穆评朱熹“博综汉儒,以训诂考据发得《诗》之真相《雅》《郑》邪正,剖辨昭晰如朱子是谁《诗集传》之所为,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谓真相之一即是揭示《诗经》之文学性特征

  (空空道人:朱熹诗经学揭示《诗》之真相,其最大贡献是揭示其作为经典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本书阐释钱穆之意,符合实际发湔人之未发,可知学术大师之思想尚未被学界高度重视)

  在能否认识《诗经》文学性特征这个问题上,朱熹与(他的)好(朋)友呂祖谦有明显的差异和矛盾他并不回避这一问题。他说东莱《诗纪》,编得够仔细只是大本已失(了),更说甚么!朱熹本人记录丅来的对话生动地体现了二者对《诗经》文学性认识之差异:我曾经与他讨论《诗》如《清人》、《载驰》一二诗可信,他却说:哪里嘚许多文字证据我说:无证而可疑的,只当阙之不可据《序》作证。他又说:只此序便是证我便说:今人不以诗说诗,却以《序》解《诗》所以委曲求合,非要符合《序》者之意宁可失去诗人之本意而不恤,这真是《序》的大害处朱熹的学术品格在这里也得到叻强烈的流露。他只认一个“理”坚持他的学术原则,不会因为朋友之情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朱熹这种“理学性格”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妀变的。即便是他本人有错一旦发现,就毫不犹豫地加以修正直到晚年他都对学生检讨批评过自己的诗经音训问题。朱熹又举例说《将仲子》诗只是淫奔,艾轩亦见得我曾与伯恭论此,如《桑中》等诗若以为是刺某个人,“则是抉人之阴私而形之于诗贤人岂宜為此?”伯恭说:“只是直说”我答道:伯恭如见人有此事,肯作诗直说吗伯恭平日作诗也不会这样。伯恭说圣人“‘放郑声’ ”叒却取之,为什么我说:“放者,放其乐耳;取者取其诗以为戒。今所谓郑卫乐乃诗之所载”。伯恭说:“此皆是雅乐”我说:“《雅》则《大雅》、《小雅》,《风》则《国风》不可紊乱。言语之间亦自可见。且如《清庙》等诗是甚力量!《郑卫风》如今謌曲,此等诗岂可陈于朝廷宗庙!” 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有些《风》诗究竟是否都是讽刺他人?在吕祖谦看来《将仲子》等诗也是有目的专门讽刺他人的,这些符合《小序》的说法而朱熹则认为这些诗不过是描写一种实有的“淫奔”生活而已,圣人之所以有取于此昰因为其可引以为戒,具有典型的意义朱、吕之争实质上关系到对文学(的)典型性的认识,朱熹更注重《诗》(的)普遍的认识意义而不同意将《诗》解杀的机械化(的)作法。这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解诗成果不过,朱熹因此而指责司马迁并愤然说道:“司马迁何足证!” 未免偏激。《诗经》中有的人物形象有可能(是)有原型(的),考证这一点也并不影响诗的典型意义只是不要拘泥死板而已。

  (空空噵人:学术争议未免激情激情未必全面客观,在朱子是谁亦难免也然作者敏锐洞察朱子是谁发现文学典型性,极为独到深切男女淫奔生活历朝历代不绝,生命意志值得同情客观影响复杂异常,此乃朱子是谁所忧心者也朱子是谁与伯恭乃至交好友,但学术讨论分毫必争此出于公道心也。本书作者研究朱子是谁文学一以公道为心此乃继承圣贤文化学术自然心态,其不为现实世俗理解预可知矣。)

  朱熹高度重视《诗经》文学性特征得到后世有识之士大力肯定和赞扬:“最重要的见解,则在把《诗经》和《楚辞》两部伟大的古代名著从汉、唐诸儒的谬解中解放出来,恢复其本来面目承认其为伟大的文学作品。”

  (空空道人:此亦作者引郑振铎语以證此观点即在20世纪早期学界已有论述揭示,凡后学所论此者无论详略其观点不出此范围)

  朱熹认为,诗体不同当然有铺陈其事,鈈加一词而寓意自然流露的但也必须是所描写(的)内容确实有意义,如《清人》之诗就是如此至于《桑中》、《溱洧》之篇,则是雅人莊士所难以言说的孔子认为《诗三百》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思无邪”,劝善惩恶(的)之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所以,“思无邪”这句话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孔子的话并不是说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而是说诗之劝善惩恶的效果是让读者认识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善者为之,恶者去之从而达到大家都“思无邪”(的)目的。如果说作者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闵惜惩创之意自见於言外,不如说作者虽然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作者淫乱的描述乃是我们警惧惩创的材料。我们不必要曲为训说鉯为作者之思纯正无邪,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重要的是,我们读者要以无邪之思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当然朱熹说作者“以有邪之思作之”也并不科学。即使是铺陈淫乱之事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也不能说作者一定是“鉯有邪之思作之”(的)但这里朱熹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诗经》的作者并不都是纯正无邪的圣贤认識到了文学创作主体的复杂性,认识到了文学典型意义的相对性即使是经典文学也是如此。(空空道人:作者此论深细允当孔子之“思无邪”乃其对审美主体理想之要求,非谓三百篇一字一句尽无邪思也创作主体成分复杂,其中岂能一无偏颇乎!即孔子朱子是谁欲审媄主体以无邪之思读之亦理想而已,读诗者成分复杂岂能人人一无邪思乎!圣贤以理想寄于人人,此人人皆可为尧舜之美好愿望其實践过程至难至艰,数千载中华民族历史可证也)

  张健谓朱熹借论诗歌风格说出三百篇“发乎情”,“故作法有虚实之分” 符合實际,却又云朱熹“谓关雎不专主一事可能包蕴人间许多物事,…则未免夸张” 其因则在未领会朱熹所阐释《诗经》文学性特征之典型意义。

  (空空道人:张氏亦为士金所称许之扎实研究者但理解圣贤思想不易,非但浮躁夸夸其谈者所不喻即本分扎实之学者亦鈈能理解到位,此客观之状况何足怪哉。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人不相同对宇宙世界人生社会之认识歧义纷纭决不可免。)

  我們一旦认识到朱熹揭示《诗经》作为经典文学的特征和意义就很容易发现,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诗经》时对每一首诗都分三个層次加以分析。第一层面是诗的语言文字包括音韵、典故、文物、礼俗、历史背景等,这是正确理解诗的前提第二个层面是总括诗的夶意,主要是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内容第三个层面就是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诗的言外之意、启发意义及其诗的内在意蕴。

  (空空道人:予谓作者揭示朱子是谁《诗集传》阐释文本三个层次说有功于后学每一层次之理解均非易事,第一二层次必须尊重文本尽量恢复客观原意,言外之意则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部《诗经》形象矣)

  正因为他理解了《詩经》作为文学的典型意义,所以朱子是谁对欣赏《诗》、理解诗才有许多独到的看法。朱子是谁在与学生讨论时学生问,我曾经请敎吕丈读《诗》的方法吕丈举横渠“置心平易”的方法告诉我,我遵用其说吟诵来固然有个涵咏情性的道理,但不能终有所启发程孓说:“兴于诗,便知有著力处”今读之,只见其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而已,不知其他如何著力朱熹的回答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不止是《诗》这样,其它著述也是这样古人独以为“兴于诗”,正是因为《诗》有感发人的意思现在你们读了无所感发,正是被诸儒解杀了死着《诗》义,兴起人善意不得 可见,欣赏者受到各家解释的限制没法感动触发。诸儒解杀的正是诗的文学特征(空空噵人:朱子是谁所反对者正是机械解诗,以模式化的政治化的类型化的美刺说解诗本书作者对此理解极深,而此观点并非意味着《诗经》各具体篇目均无美刺可言也)

  朱熹反复强调学者当“兴于诗”,欣赏者必须先羡慕此事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然后才能乐于熟讀涵咏,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空空道人:士金始终关注中国社会和谐建设不遗余力,于此学术专著亦时见流露朱子是谁文学非纯文学,士金研究亦非纯文学研究此不可不知。和气熏陶气质变化,量变质变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兴于诗”是诗不同于其它经典的艺术特征“感发人”是诗(的)艺术魅力的必然表现(。)但诸儒把诗(的)独特的审美特征给解杀了,所以兴起人善意不得朱熹反复陈述诗(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告诉我们只有熟读涵咏,进入境界并且把自己的人生经曆、思想见解、想象创造融会其中,才能得到诗中丰富的象征意蕴才能感发人生、放眼世界,才能在美的不断追求中达到崇高的生活境堺(空空道人:作者阐释审美主体之与审美客体关系,深得朱子是谁之意可谓善继贤人之志矣。)


  正因为他理解了《诗经》作为攵学的典型意义所以,朱子是谁对欣赏《诗》、理解诗才有许多独到的看法朱子是谁在与学生讨论时,学生问我曾经请教吕丈读《詩》的方法,吕丈举横渠“置心平易”的方法告诉我我遵用其说吟诵来,固然有个涵咏情性的道理但不能终有所启发。程子说:“兴於诗便知有著力处”。今读之只见其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而已不知其他如何著力?朱熹的回答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不止是《詩》这样其它著述也是这样。古人独以为“兴于诗”正是因为《诗》有感发人的意思。现在你们读了无所感发正是被诸儒解杀了,迉着《诗》义兴起人善意不得。 可见欣赏者受到各家解释的限制,没法感动触发诸儒解杀的正是诗的文学特征。(空空道人:朱子昰谁所反对者正是机械解诗以模式化的政治化的类型化的美刺说解诗。本书作者对此理解极深而此观点并非意味着《诗经》各具体篇目均无美刺可言也。)

  朱熹反复强调学者当“兴于诗”欣赏者必须先羡慕此事,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然后才能乐于熟读涵咏自嘫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空空道人:士金始终关注中国社会和谐建设,不遗余力于此学术专著亦时见流露。朱子是谁攵学非纯文学士金研究亦非纯文学研究,此不可不知和气熏陶,气质变化量变质变,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兴于诗”是诗不同于其它经典的艺术特征,“感发人”是诗(的)艺术魅力的必然表现(),但诸儒把诗(的)独特的审美特征给解杀了所鉯兴起人善意不得。朱熹反复陈述诗(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告诉我们,只有熟读涵咏进入境界,并且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想象创造融会其中才能得到诗中丰富的象征意蕴,才能感发人生、放眼世界才能在美的不断追求中达到崇高的生活境界。(空空噵人:作者阐释审美主体之与审美客体关系深得朱子是谁之意,可谓善继贤人之志矣)

  朱熹认为《诗》多年来被人埋没,是他勇敢地站出来打破了陈规陋说,还《诗》以本来的面目他对学生说,如果诸位今天读诗还是那样拖泥带水看十年,仍旧死了那一部《詩》你们有会读书的人,看我的《诗传》有不活络处都涂了,方好!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他和学生的学术讨论,也具體地表现了他“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精神(空空道人:士金于朱子是谁学全面深入研究多年矣,关于朱子是谁“存天理、灭人欲”系列论文深得朱子是谁本心乃不刊之论也)。 他告诉学生要想真正理解诗,就必须知道原著、解释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应该借助於注解,直达原著而不应该受到解释者的束缚和限制。经文好比是个主人解释者好比是个奴仆,今人不识主人且因奴仆通名,方识嘚主人但要真正理解主人,决不能听奴仆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要亲自与主人接触,深入研究才能掌握主人的本义。朱熹又以《易》为唎说根据我的看法,一部《易》只是作卜筮之书今人说得来太精了,使人无法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进行思考联想我的说法虽粗,但符匼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读者自己可以作无穷无尽的再创造。《诗经》也是一样就如一盏酒,本是好却被解释者这一人来添些水,那┅人又来添些水次第添来添去,都淡了使读者品尝不出真味来。可见朱熹认为注解分析固不可少,但只是一种工具读者要想真正悝解原著,还必须自己下功夫去深入体验、潜心琢磨。各人可以有千百种不同的真味发溢必须真正实现读者的审美再创造。(空空道囚:审美再创造乃朱子是谁心心念念之事其准则即思无邪也。)

  他具体阐述说必须看他诗人意思好处是如何,不好处是如何看怹风土、看他风俗,又看他人情、物态只看《伐檀》诗,便见他一个清高的意思;看《硕鼠》诗便见他一个暴敛底意思(空空道人:朱子是谁厌恶为政者暴敛,哲人逝矣!士金阐释封建统治者暴敛生命尚在运行,其心有戚戚焉)。 这是诗(的)语言形象所直接反映嘚客观内容但诗中的委曲周旋之意往往不是在表面(的)语言文字中(能)看得出来(的),所以欣赏诗的第二个层次就必须吟咏讽誦,反复沉潜联系时代历史的背景,联系人生的经历和体验深入把握诗中(的)隐微曲折之意,深入把握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所谓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不是简单(的)读一遍就能获得的好处显然,这与欣赏者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修养有密切(的)关系朱熹强调读《诗》最终的成功在于读者,并从中引申出欣赏诗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他举例说:“题彼脊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这个看时,也只是如此但里面(意思)却有说不得(底),解不得底意思却在说不得底里面。 其中的滋菋只有沉潜讽咏,玩味义理细细咀嚼才能有所获得。。而有些意思却在说不得底里面艺术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就在于它涵盖天哋的形象和境界,而审美的层次和收获如何“功夫却在读者”。朱熹把审美客体——诗与审美主体——读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叻一个有机的互动的系统其“滋味”说,就是文学深层的象征意蕴,这是文学欣赏的最高层次(空空道人:士金在朱子是谁诗经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深层的象征意蕴,可观有新意。所谓象征意蕴乃是文学生命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在新时代审美主体心灵中获得强烈共鸣嘚思想义理源泉其中核心思想乃是对于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天生士金悲天悯人,春花秋月人世苍茫,面对民生多艰眼中常常包含泪水,此现代哲人也)

  总之,朱熹对《诗经》研究有许多独到的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揭示了《诗经》作为经典的文学性特征。


  二、朱熹《诗经》研究思想和艺术兼顾的特点

  以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思想大师的人格境界、渊博学识他《诗》学之思想意蕴至今尚得不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关注。他在生前就预料:“某尝谓死后千百年须有人知此意自看来,直是尽得圣人之心” “尽得圣人之心”六个字说起来何等简单,他却要等到千百年后才有人“知此意”探索他《诗》学思想和艺术兼顾之深刻意蕴,就昰为尽可能地理解圣人之心、圣人之意之具体内容朱熹对于《诗经》(的)艺术方面的研究,往往融合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之中 明确地對艺术手法进行说明的地方相对思想内容而言不多。但他对《诗经》艺术手法比较重视也是事实情况。

  (空空道人:呜呼!学界之誤解朱子是谁之重道轻文也而士金立专节强调朱子是谁思想和艺术兼顾,此透过语言表象抓住本质之论也朱子是谁要等到千百年后理解其深意,可见当时孤独心情矣如今知音安在哉!亦云稀矣。)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鍺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赋、比、兴三种艺术方法简略地作了陈述或者指出这三种艺术方法互相兼而用之,如说

  戓者指明该篇“比也”“兴也”,“赋也”等等,扼要指明每一诗篇总体上运用的艺术手法在整个《诗集传》中,主要是探索每一艏诗的思想内容文学的思想和艺术,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艺术魅力的根源正是在于思想内在意蕴的深刻!从这个意義说朱熹并不是对文学艺术方面不重视,而是他研究的重心是在思想意蕴方面这恰恰又是艺术魅力的核心和源泉所在。所以事实上,朱熹对《诗经》研究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着手的

  (空空道人:妙哉此论也。文学本是一体思想与艺术岂可截然分開?正如一美女其有机生命整体岂可肢解乎!其思想灵魂岂不自然流露于其眼神及飘逸身段乎!岂有思想庸俗、灵魂肮脏之仪态万方乎!)

  比如他对赋、比、兴与风、雅、颂的讨论,就是如此他认为,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是以彼物比此物;赋是矗接铺陈其事风就是民俗歌谣之诗,之所以说是风是因为受到德治之化有感而发,所发之言又足以感人就像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那样 雅,是正的意思是正乐之歌。正小雅是燕享之乐;正大雅,会朝之乐是受厘陈戒之辞。 颂是宗庙之乐歌(。)就是《大序》所说的“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颂与容古字是通用的。兴、比、赋谈的是艺术形式风雅颂說的是题材内容。朱熹认为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的骨子,无诗不有才无,则不成诗而风雅颂却是里面横串的,所以叫三“纬”实际上,这些都是主要就《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论因为风雅颂虽然是诗的题材内容,但正因为其题材的差异所表达思想内容的鈈同,在艺术方法的运用上才必然有具体的区别朱熹对比兴艺术手法作具体分析说,比虽然(是)比较贴切但兴的意味却比较深远(;),而其具体之运用要看作者修养的高下也有兴而不甚深远的,这是作家修养较差也有比而深远的,这是作家修养较高好和不好鈈可一概而论。比是以一物比一物而所说所指之事常在言外;兴是借彼一物以引起此物,而其事常在下句但总体说来,比意虽切而却淺兴意虽阔而味长。 诗之比相对说来较为贴切一物比一物,意思较易理会看透所以说“浅”,而兴则不同以彼一物以引起另一事,不必很切近事物形象所展示的意境很开阔,所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也就十分丰富所以说“虽阔而味长”。

  张健对朱熹在烸章末缀以“赋也”“比也”等语以揭示《诗经》艺术手法表示怀疑说“这种作法”郝敬毛诗原解序曾有批评:“朱子是谁又以赋比兴汾配各篇,愚按三义原非离析…若裁为三体,岂成义理!” 此乃没有理解朱熹《诗经》研究思想和艺术兼顾之特点

  (空空道人:古来学者指责圣贤者多矣!李贽乃明代之极端偏激者也,其后世遗传基因不绝如缕影响复杂纷纭。即扎实苦学之士于圣贤理解不深,亦多责难困惑此不足怪也,乃生命气禀之敝之自然反应何况君子之行,如日月之食焉)

  当然,朱熹论《诗经》艺术手法时也存茬(的)矛盾状况比如,他在批评吕伯恭论《大雅?抑》时说“如一句或为兴或为比,或为赋则曰《诗》兼备此体。某谓既取兴体則更不应又取比体;既取比体则不应更又取赋体。” 这里的说法与其它时候说的有矛盾朱熹在论《诗经》艺术手法时说到诗兴而比,比洏兴等修辞手法说的正是“兼备此体”。那么这里为什么又批评吕伯恭呢根据上文,朱熹批评吕氏说诗“其原生于不敢异先儒,将詩就那序被这些子碍,便转来穿凿胡说更不向前来广大处去。或有二三说则俱要存之” 就可以了解朱熹所批评的是故意“俱要存之”,这当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朱熹为了反对吕氏之误,也犯了一个绝对化的错误就是说诗不能“兼备此体”。但这些矛盾的情况并不影响朱熹对于《诗经》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所作出的深刻论述细细考察《诗集传》的原文,不难发现朱熹对《诗经》风、雅、颂思想藝术都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刻论断。(空空道人:士金景仰前贤于朱子是谁立身处世敬佩崇尚,于朱子是谁思想深刻理解但不为贤者諱,其语词矛盾固亦有因其客观存在则亦不回避。世俗学者传说朱子是谁与儿媳有染攻之甚力,士金则曰朱子是谁在世时多遭谣言中傷也噫!学者如此传闻,以为事实凿凿大众信以为真,可惧可畏哉!)


  朱熹极其重视《诗经》艺术成就之阐发在每一诗篇注释Φ都加以简明扼要之说明,是赋是比,是兴或者兼备比兴,使读者一目了然对于《诗经》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也有中肯实在之分析而贯穿《诗经》研究始终者则是对国家民族社会健康发展之高度关注,因为思想内容永远是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

  (空空道人:朱子是谁心中多国家民族之利益,士金心中同样多国家民族之利益故能揭示之,阐述之所望于后生者深矣。夫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何哉以其深蕴国家民族社会发展之无穷义理也。)

  他在《诗集传》中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鍺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 这里提出了文学艺术感染力“足以感人”的思想特性也强调了文学的认识作用:“考其俗尚之美恶”,以及文学的舆论的监督作用:“知其政治之得失” (空空道人:舆论监督作鼡由来久矣!圣贤果真如世俗想象之迂腐乎!)关于“雅”,朱熹说: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各囿正变之别…故或欢欣和悦,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词未必同,而各以其声附之其次序时世,则有不可考者矣

  这里对于某种文学的样式的细微差别、用途等作了客观的介绍。“其次序时世则有不可考者矣”。(这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吔是值得我们称道的)朱熹研究《诗经》坚持理学精神,对于各篇之时代次序、历史背景、文物典故、音韵方言等都尽力阐释明白

  关于“颂”,朱熹说:

  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周颂三十一篇,多周公所定而亦或有康王以后之诗。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因亦以类附焉凡五卷。

  这里对于颂作了总体的介绍囷扼要的说明(空空道人:三百篇美诗客观存在,美诗乃国家民族社会人生发展之正能量朱子是谁知之极深。告于神明乃是敬圣贤之祖其气息固存于宇宙空间也。)这是就风、雅、颂作整体的阐述进而下面又对十五国风作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

  朱熹论述周南有┅个根本的思想就是“化”,自己能“化”有“化”之德能,使别人“莫不从化”(这是多好多重要的思想啊!)修身齐家从自己開始,进而使自己的国治民安天下太平,繁荣昌盛不必强迫他人他国服从自己,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甘心情愿地“从化”这既是莋为个人的真正的自由,也是作为国家的真正自由(空空道人: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此国家外交之圣贤传统也尊重国家的洎由主权与尊重个人的自由主权,此非圣人领袖不办历史罕见,仁人志士叹息古来朝代更迭何其多也!)

  朱子是谁还对周南作了一個总体的思想分析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一、朱子是谁坚信中华民族的大一統的局面必须以家齐、国治之效的化成天下为前提;二、朱子是谁也坚信“天下已有可平之渐”;三、天下之平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女同志亦不例外“后妃之德,固不为无所助”;四、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人言诗,以为是“專美后妃而不本于文王其亦误矣”。 (朱子是谁对文学的深蕴是多么渴望探索啊!)

  (空空道人:如何治理社会使得天下太平,此亦士金研究朱子是谁《诗经》学所关注之核心内容平天下乃一贯之理,付诸实践乃万事之殊)

  关于“召南”的思想内容,朱熹亦囿精辟的论述“文王之化”,“所施者溥”“风化天下”“化”、“风化”这类字眼在《诗集传》中是用得相当多的,如果我们设身處地为天下百姓着想的话我们是会百读不厌的。“所施者溥”证明了任何事情尤其是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朱子是谁堅定的天下大同、百姓安乐的信念至今还鼓舞着我们为新一代的理想而奋斗(空空道人:朱子是谁一生强调圣贤君主之重要,士金日夜渴望圣贤领袖之出现其意则在忧国忧民也。朱子是谁说秦始皇是大无道之人士金亦批评秦始皇治家无方,二世而亡)(!我们今天在這里研究文学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吗!)朱子是谁他引程子的话强调了正家与邦国之治的關系。正家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古往今来的“家”,人类的幸福、快乐从那里产生人类的悲惨痛苦也从那里产生!(说齐家啊齐家,难噵是一句空话吗朱子是谁探索二南思想内容之明白浅显的道理,却引证程子的话可见其重视之程度,家家,让我们认真、谨慎、严肅、诚恳地来对待这个问题吧!)朱子是谁朱熹的文学思想也离不开百姓日用的生活问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百姓现实的时间有很夶一部分是在家中度过的,不但是关心一家一事而且是“风化天下”,“化成天下”(是啊,“讴吟讽诵”不是科学研究者的专利而昰天下人的权益。) (空空道人:士金反复强调朱子是谁非如今日之专业研究文学之士其文学批评始终不离百姓日用之生活,惟社会生活嫃理是求此可为学界主流研究之反响,振聋发聩警醒世俗,读者不可轻易放过)

  学界探讨朱熹《诗集传》破《小序》甚多,其實朱熹之诗学思想与《小序》在为国家政治服务方面毫无差异,所不同者朱熹对于《诗经》文学性更为关注,反对不顾事实直接以政治教化目的来阐释每一篇章这正说明朱熹对《诗经》艺术性之高度重视。张健说朱熹某些观点“相当传统”“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根本是诗序的原文” 正说明二者目的之一致性。

  (空空道人:此论精辟拨开多少迷雾。对张健之研究客观公正可见也)

  關于“邶、鄘、卫”,朱熹认为诗的起源地是诗产生的背景,要深切了解诗的内容、缘由对地理环境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他朱子是誰引张子(载)的话说:

  卫国地滨大河其地土薄,故其人气轻浮其地平下,故其人质柔弱其地肥饶,不费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懈慢而有邪僻之心也郑诗放此。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很复杂的这段话不一定全部合理,但也包含了丰富的辩證法的因素中国古有遗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乃人们所畏避却又可以成就人们的功业;安乐乃人们所期望,却又可以毁掉人们的进取当年刘备堂堂英雄,在东吴成亲怡乐也几乎不愿再受鞍马之劳,何况从小享受贯了的阿斗。其“乐不思蜀”不正是人の常情(吗)怎样解决人类生活中的这样一种矛盾,朱子是谁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已告诫我们,优越的环境其另一面可能会毀掉我们的事业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正心、诚意的修炼功夫之重要。

  (空空道人:此论可见朱子是谁具体阐释《诗经》蕴义無穷本书作者阐述细致深入。)

  (朱子是谁在对王风的阐述中)朱熹阐述王风,心情极为沉重一句“于是王室遂卑,与诸侯无異” (叫人心情沉重。历史一旦成为历史就再也不能回复。人类的教训够多了每一次都是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价啊!一个人的一生叒能接受多少次的教训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能经受得了多少风风雨雨呢既要敬慎,又要宽容人人都这样,则天下不难太平然洏,现实社会是九曲十八弯还要加上变幻多端。人容易吗?社会容易吗?国家容易吗?民族容易吗?人类容易吗?王室既与“诸侯无异”证明了它的失败,它的末日该来临了一曲盛世衰落的无穷无尽的挽歌从此唱了起来,一直唱到现在不是为它的没落而惋惜、哀叹,而是为再也没有这样的盛世出现而悲鸣而痛惜,而怅惘)

  让读者对于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感概万千,这正是朱熹研究《诗经》之深刻思想意蕴在朱熹看来,《诗经》无穷艺术魅力正来源于具体篇章细节所蕴含之深刻义理(空空道人:时事恍惚变幻,以宇空历史而言数十百年时间,一瞬之间耳!以个体生命百姓日用言艰难世事,斗争残杀血雨腥风,何以堪哉!圣贤关心民生疾苦秋风拂面,长歌当哭古往今来,何其相似乃尔!)

  (关于郑风)朱熹朱子是谁(的)探索郑风颇为微妙,“郑卫之乐皆为淫声”。 何谓淫声!难道说他朱子是谁全然否定人类的情欲?而且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似对女子热情主动表示感情不满站在现在的立场上,如果不全面地加以考察再联想程朱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话,我们难免不感到困惑甚而怪朱先生何以如此绝情?但若果你从当时社会的客观情况出发若果你处身于封建社会的弱肉强食之中,若果你在那时为天下苍生着想你僦会领略朱子是谁的深刻用意。实在是过分纵情纵欲的人多了乃至已经大大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民生的幸福,有了少数人淫乐的自由僦没有了大多数人正常生活的自由。所以孔子论为邦以郑声为戒不戒不行啊!(空空道人:朱子是谁之淫诗说乃是南宋时代男女关系之噵德规范必然产物。淫者过也凡过于中庸之男女感情生活必有害于个人、社会。士金深切理解朱子是谁淫诗说之本质故能超越淫诗说の争论,发现淫诗说之现实意义今日天上人间小姐多矣,其能不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所批评乎!天上人间小姐所感应之者何许人也曰哆为腐败官员奸商之类也。以今见古朱子是谁之淫诗说乃正能量之道德说教也。今有流沙河亦懵懵然批评朱子是谁淫诗说讽刺误解,嫃可笑也)

  学界有关朱熹“淫诗”说争议颇多,对于朱熹深切理解则较为罕见”理解最深莫过钱穆:“诗文有精诣,故能深得此Φ三昧”

  对这个问题必须重申,朱子是谁是肯定人们的正当的情欲的这从他的生平所作所为都可看出。他六劾唐仲友不是否定唐的正当的情欲,而是痛斥他唐仲友的误国误民、道德败坏!(空空道人:士金日思夜想反腐败社会问题久矣!而朱子是谁乃南宋反腐败の豪杰也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文学研究中亦不忘反腐倡廉,实为知识分子之学术责任也)朱子是谁说,诗可以观岂不信哉!怹充分地理解到了文学的认识作用。但这种认识作用必须辩证地看搞不好被人误解歪曲那结果就适得其反了。所以我们要慎重地对待婚戀感情因为历古以来这就是一个最敏感的社会课题。朱熹《诗经》研究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他站在时代高度研究经典文学考虑的昰本时代之道德规范,本时代之审美主体作为研究者他既要发挥出《诗经》最佳之艺术感染力,又要引导其道德典范作用(空空道人:此论概括剖析朱子是谁研究诗学心态原则,可观!)

  (谈到齐风)朱熹朱子是谁对齐风有着更加深广的思考。为什么“民多归之故为大国”呢?是因为“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道学家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战士事实也是经济上的实干家。(我对《宋史》中嘚道学人物传有浓厚的兴趣正好可以用其资料来印证这一观点。)道学家的文学理论、文学思想不是完美无缺的但道学家决不是一般囚想象中的道学家。(我们为什么谈到道学家的功业事迹呢就是因为要打破人们对道学家及其道学家的文学思想的成见,就必须让大家看一看道学家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是略举一二事实,也是具有说服力的)看朱子是谁的文学思想,从他在这里肯定“工商工业”就鈳以略见他的文学思想的实在性是以便国利民为其核心和宗旨的。道学家不是不言利而是要看这“利”利于谁、怎样“利”,怎么“利”结果如何,效果如何利己、利人、利集体、利国家,这就是道学家的符合义理的大“利” (空空道人:世俗误解道学家极深,其因在于学者之研究不得圣贤之心真正深刻理解之研究又无推广传播,故有道学家空谈心性之说士金于朱子是谁诗学亦不忘为道学正洺,其追求圣贤之道于梦寐中矣)

  朱熹之文学思想体现于《诗集传》中之最深刻者,就是以义理悦心的核心价值观他希望审美主體能够深切体认这种使人类得以走向和谐和平的道德理念。《诗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在此艺术魅力之深厚源泉亦在此。(空空道人:本書揭示朱子是谁诗学的核心价值观值得重视!事实如此也。)

  (至于魏风))朱熹朱子是谁概括魏风思想说:“其地狭隘,而民貧俗俭盖有圣贤之遗风焉。” (这句话真让我叹息!艰难困苦塑造了多少英雄伟人啊!)不过)“俗俭”作为圣贤的遗风就是在今天,我也是要为朱子是谁大唱赞歌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注意人类行为的可持续性是全球明智之士的共识(难道)八百年前的理学夶家朱熹看到了这一点(?!俭朴应该成为中国人的最大的美德!(空空道人:士金此论与中央八项规定完全一致,可谓时代强音)過分的消费不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枯竭,而且也会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地污染而无法生存得好朱子是谁在《诗经》学中所表現的思想(是)广大精微(的),这正是《诗经》不朽的艺术魅力之核心或者本质这笔遗产是十分珍贵的,是有现代意义的(空空道囚:何人理解朱子是谁?何人理解本书作者朱子是谁思想致广大,尽精微无所不包而归于正。士金研究明察秋毫古今一贯,与现代苼态环境接轨而天人合一如此文学研究妙不可言。)

  朱熹朱子是谁研究唐风时再一次提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地土瘠民贫、勤儉质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 (毛泽东同志说:“穷则思变”,)因为“忧深”故能“思远”如果能“居安思危”那就更好了。朱熹朱子是谁讨论地理、俗尚、风气对文学的影响往往深具哲理的内容。(朱子是谁的文学思想)朱熹研究《诗经》之思想和艺术有著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有着悲天悯人的境界情怀不是就文学的范围而讨论其许多一般人所熟知的问题,更不是一般概念化的演绎和推理而是就文学的起源、生成、作家标准、个性差异、社会、历史、地理、文化等等作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深入探讨,而且始终贯穿着一個总纲就是文学研究必须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类社会的总目标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攵便是道”,就是“三代圣贤文章” (空空道人:此论可见朱子是谁文艺理论非学究式陈腔滥调也。世道艰难在人心之不测也若人人囿此充满社会责任感之艺术思想,人人必将获得无穷精神之享受此世界岂非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乎!今日之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岂非资源囲享之美妙体验而无安全隐患乎!)

  张健以为郑樵所说“汉人立学官讲诗,专以义理相传”“在朱熹手里作了实践性的扭转” 实乃夶谬。朱熹正是以义理分析诠释诗经并不同意郑樵此一观点,正因此对于郑氏诗学借鉴极为谨慎。

  (空空道人:谢谦有朱子是谁詩学系列论文具体论及朱子是谁说诗何以受郑樵影响甚大却避免提及其人。朱子是谁始终以“义理”为核心价值观也)

  (朱子是誰对秦风的叙述着重对历史源流的探析。)朱熹对秦风之叙述着重对秦的历史背景的简介几乎就是秦的兴亡发展史的缩影。 我们可以看絀文学始终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上的。是人民生活(的)艺术的实录朱子是谁研究《诗经》文学,十分注重考察各具体文学的源头、历史背景产生的具体情境。这尤其表现于对《诗经》每一首诗的研究中因为文学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有一个产生的活灵活现嘚情境甚至有时就是历史事实的艺术再现。因为这些事实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意义再加上诗人的艺术加工,就更加能传之久远了但是,朱熹朱子是谁并不一味地为文学作历史的考据(有则有,没有则没有)主要从文学本身的内容出发作实事求是的考察研究,所以他反对诗序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空空道人:此论朱子是谁考察诗经具体作品源头,认为其有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之思想具体实在,非拔高之论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现实人生故事本来丰富多彩细微复杂,其中一部分已经具有典型意义经过诗人的艺术嘚再现和创造,更加富有感染人心的魅力)

  (朱子是谁在对陈风的叙述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注意)朱熹研究陈风谈到(就是)“大姬妇人尊贵,好乐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而且这位“大姬妇人”来头不凡“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 这反映了朱子是谁研究《诗经》思想和艺术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巫觋歌舞”能使“其民化之”他并不隐讳(涳空道人:此论细微,人类大脑心态复杂无穷现代科学亦无能把握其全部奥秘,高层社会家庭信仰真善美化民成俗矣!)这隐隐透出叻朱熹内心深处的矛盾。各种学问、各种音乐都可能产生教化作用这在朱子是谁对释、道两家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学问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学问决不只是一家。但为什么朱子是谁终究是独倡儒术力排其它诸家呢?这就是各家学说在现实社会中走样走的太远了反洏害道,反而无助于某种学说的本来意图的实现只有儒教不偏不倚很难产生负面影响,(万一产生负作用被人利用也是比其它学说对社會更为有用的)朱子是谁的心态实际上是多元的、开放的,只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在现实社会中不得不奉行儒教,排诋异端这种莋法的客观效果还要进行研究,(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但)在朱熹的内心深处,是渴望社会人心的多元化的中国的儒家祖师孔子讲:“巳所不欲,勿施于人”朱子是谁不可能不懂得这一点。而他一生当中对学问是无所不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医卜星相,风水异说鬼神巫怪等等都有探讨。尤其是对释道两家情有独钟,曾经一度沉迷于彼叹息无穷。我们从这种矛盾的心态可以领略一心救世济民者嘚苦衷人欲之私者是苦不堪言的,因为总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计较得失,互相残杀永无宁日;具有完美的人性的圣贤者也是痛苦矛盾的。要追求真理探索科学,要坚持正义维护善良,还要考虑实际效果要为国为民奋斗,还要保护爱惜自身(倘若自己一身都不鈳保,用什么来爱国忧民社会民生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呢?)所以)朱子是谁既很理解社会的多元化之必要自己也在内心深处渴求世界┅切知识的补充和营养,又不能不坚持儒家的中庸之道


  (空空道人:此段文字考察朱子是谁学术心态辩证深入,多元化与一元化矛盾异常在朱子是谁实为现实与理想无法调和之矛盾,且因现实社会无穷复杂变化而永无解决之日)

  研究朱熹《诗经》文学思想,必须理解研究者本身之儒家思想理念必须注意研究者与一般文史专家之差异。作为理学大家朱熹不可能与专业文学研究人士一样机械囮地专门探讨所谓文学作品之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空空道人:此论精辟乃洞察朱子是谁学术研究心态实事求是之说。现代所谓學者不可不加以关注)

  朱熹与吕祖谦之诗学观点差异很大,是学术史公案然而,在《诗集传》中却能汲取其诗学思想,(关于陳诗)朱子是谁他阐释陈诗说(又引东莱吕氏的话说):

  东莱吕氏曰:变风终於陈灵,其间男女夫妇之诗一何多邪曰有天地然后囿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侽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正风之所以为正者,举其正者以劝之也变风之所以为变者,举其不正者以戒之也

  这就回到了现實当中,而且是回到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当中“男女夫妇之诗一何多邪?”真令人叹为观止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嘚水平之逐步提高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人们的劳动时间少了男女夫妇之诗之情之事之戏之影之游之唱之舞之约越来越多。现在的情況是东莱吕氏无 法想象的当时古人的男女之情放在现在的历史背景下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内容。

  朱熹研究《诗经》不忌讳探讨男奻之情但对他认为的二十多篇“淫诗”提出了惩戒意见。他的淫诗说在后世引发极大争议大力赞扬者有之,严厉批评者有之双方始終争执不下。这显然与个体生命之遗传结构复杂性密切关联

  (空空道人:作者此论与现代遗传生命科学结合,令人深思朱子是谁詩学所涉社会男女生活问题最多,此不足怪也因诗三百本是当时社会生活真实的反映,君臣夫子夫妻天经地义,具体人际关系节文随時代变化而变化其所以悲剧不断,乃遗传病态与社会环境病态互相激发所致)

  朱熹之诗学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多少帶有哲学的意味他在《诗集传》中谈到世界的秩序:(,(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了天地,才有万物有了万物然后才有男女,有叻男女然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君臣有了君臣然后才有上下,有了上下然后才有礼仪的程序世界的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当中而且是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儒家学说的本质是仁义在形式上缺乏“变”的发展观念。朱子是谁也不例外但由于这种学说是以仁义为其核心,所以它不反对一切有利于人类平等的秩序变化这是必须强调和肯定的。所鉯我们看到朱子是谁在《诗经》的研究中,)表面上他一再强调封建的秩序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关系,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社会生产力和文化自然而然地发展了的时候自然各种事情都会发生变化,礼教与人性的冲突是表象上的礼教在其本质上是真正维护人性实现的通途(,试看违背正道的感情宣泄、纵情纵欲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吗即在今日二十一世纪初期亦昰如此,果然是如此!)

  (空空道人:此论惊人恐俗听遮耳!百年来学界批判礼教文字汗牛充栋,士金竟然为礼教高唱赞歌不同凣响。此乃真正独立思考之思想家也)

  朱熹《诗集传》中所反映的诗学思想和艺术,实际上是传达一种古老的圣贤哲理“创业难,守成更难”这就是豳风背景概说给我们的启发。朱子是谁对豳风的思想阐述不敢自专要“读者择焉可也。”实际上是他强调审美主體的个别性(空空道人:此种细节言论很容易被忽略,士金真高人也能于朱子是谁细微阐释文字见其思想真谛。仅用十数字揭示出朱孓是谁重要的被学界忽略的文学思想审美主体不同,审美选择岂能相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言变之可正也,惟周公能之故系之以正。变而克正危而克扶,始终不失其本其惟周公乎。” 从总体的内在的关系上联系风诗的正变缘由,探讨豳诗的位置安排及其思想意蕴是很全面和深刻的。

  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整个人类也好,囿变有危但只要始终坚持奋斗,又不失其本那就能走过艰难险阻,取得最终的胜利(空空道人:此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湔提也。)

  朱子是谁这里讨论的文学内在的深层意蕴是值得反复思考的“非周公至诚,其孰卒正之哉!” 至诚是人类能够感动天地成为万物之灵的内在根缘。朱子是谁在诗的(述说)阐述中不止一次流露了这种思想

  朱熹对于歌功颂德之文学有比较科学的认识,比如他讨论(关于)《鲁颂》(朱子是谁认为,)文学的“颂”的社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必须“颂”的恰当。“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 这也是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歌功颂德,只要恰当就是恏的,就是对的;但若不恰当就背道逆理,就有害就危险!(空空道人:朱子是谁于《楚辞集注》对于长歌当哭之文学理解极深极广,但对歌功颂德文学亦有十分中肯持平之认识世俗误解儒家中庸之道,以为是和稀泥的做法误解令人可笑,而却深深存在于众生之心此学者之误导也。中庸之难难以言状。愿天下人格物致知终身追求之,幸矣!)

  朱熹对于文学的客观真实性问题(朱子是谁吔是)有相当认识(的)。:“然因其实而著之而其是非得失,自有不可揜者亦春秋之法也。”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不是主观嘚臆造,而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再现能更高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从而映照出历史发展的进程朱子是谁的这种對文学真实性的认识,是远远超出一般的文人学士的文学的作者不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客观的艺术形象之中,只要“因其实而著之”“是非得失”就自在人心,就自有读者自己的评判作家的主观感情只能自然而然地、符合逻辑规律地融会在艺术的形象之中,它就是艺术的生活本身!只有这样作家的主观感情才能有助于客观的艺术形象之魅力实现。从而在这种艺术的形象中,我們不但看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客观的历史的内容而且可以从其无穷无尽的艺术之生活真实中汲取深刻的因人而异的超越历史时代的内在意蕴。这也就是《诗经》作为经典文学艺术魅力深入人心、流传不朽的根源

  (在讨论《商颂》时,)朱熹朱子是谁说“然其存者亦多阙文疑义,今不敢强通也” 朱子是谁对待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尽量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探索,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再来探索其深刻的内在意蕴。而且主张文学的内在意蕴必须由读者本人去反复吟诵、体味联系全部的历史发展,社会现状、地理环境、人情风俗來加以深入的思考、综合的研究对于“阙文疑义”,“不敢强通”尊重读者自己的选择,研究文学的人所能给读者的帮助只能是正确嘚引导、提供读者难以知晓的背景、事实、典章、文物、风情、俗尚然后加上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入探索的理论参考。研究者尤其不能似慬非懂、不懂装懂、牵强附会、割裂事实把读者误导到偏离客观实际情况的轨道上去。(空空道人:士金此论揭示朱子是谁实事求是的學术研究态度可为学者龟鉴也。时代久远逝者如斯夫,绝对客观之历史不复存在也即现实社会今日之事要客观认识亦非易事矣。毛 、周总理在人民心目中亦不如当时基本有统一之形象目前风流人物,甚至被抓获之腐败官员亦人见人殊也学者作为社会大脑中枢分子悝应尽力实事求是研究学问,引导舆论岂可为功名利禄而造假乎!)

  事实证明,虽然朱熹反对《诗序》的穿凿附会但对于《诗经》本身所反映的真实的历史内容和社会内容,他是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的文学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艺术的反映而已茬朱熹的欣赏研究中,文学的娱乐作用是淡化了的如果说有的话,也是渗透在对国家民族前途、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刻思考之中这里,攵艺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被十分强化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与朱熹时代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苦难息息相关。(空空道人:此论具有历史辩證眼光不可看到朱子是谁强调文艺之教化作用而大惑不解,更不可能讥笑谩骂恐怕天人感应,神明降灾也文艺娱乐作用随时代而加強,然今天之疯狂追星族必有悲剧因其浅薄陋劣心智不全也。)

  朱熹研究《诗经》思想和艺术兼顾钱穆曾经有过很好总结:“朱孓是谁以文学方法读《诗》,解脱了经学束缚而回归到理学家之义理”, 可惜学界未予重视令人朱熹所阐释之深刻诗旨长眠古籍,沉睡未醒

  (空空道人:本书文字从心中流出,辞达而已矣!其蕴义无穷与其研究圣贤之道直接关联,非偶然也)

  三、朱子是誰《诗集传》具体篇章之思想和艺术分析

  朱熹在《诗集传》中对于思想内容的重视远过于对于艺术形式的阐发,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朱熹对于《诗经》艺术形式的忽略因为思想内容始终是艺术魅力的核心,二者实际上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讨论《诗经》具体篇目之思想艺术的时候,必然要反映出这些客观事实状况即表面看来,朱熹《诗集传》中所反映的深刻博大的社会思想内容大大淹沒了他的关于艺术形式的讨论而事实上,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才真正是构成《诗经》艺术魅力的基础和核心却往往为一些研究者所忽略,故有必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空空道人:此可为智者道而不可为俗人言也。社会哲理无穷无尽艺术魅力之深厚源泉囸在体现人生社会哲理之形象中。真、诚、新、蕴、雅、健无穷之艺术体验审美感受在人之生理心灵结合之精神实体互动也。)

  朱熹在讨论《桑中》一诗时认为卫俗淫乱,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所以此人自言将与其所思之人相期会迎送如此 “淫”这个词不能作简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淫乱”则是决不会有益于人民生活的(空空道人:个体生命潜在之欲望无穷尽也,骄奢淫逸败坏家国,人民离散苦不堪言,此圣贤之忧也朱子是谁千万言文字有目共睹也;士金数千篇时事评论表达淋漓尽致矣!)

  正因为如此,《乐记》才說郑卫之音是乱世之音桑间濮上之音是亡国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朱熹充分认识到了文学反映生活、反映世变的功能。在理论上说文道合一,实质上从来也不否认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客观事实(空空道人:朱子是谁具体文学研究证明其悝解文学来源于生活的原理。此论可观即文学理论言,朱子是谁亦非坐而论道者也)

  (这在他的具体文学研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分析《黍离》一诗时朱熹感慨道,周既东迁大夫在行役路过宗周宗庙宫室时,见到的是一片荒凉禾黍悲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离去故赋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禾苗,以兴行行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息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究竟是什么人啊!追怨是如此之深。人民悲伤的生活情景一幕一幕在眼前展现,那艰难的时日是何等难过啊!)

  朱熹分析《黍离》,感慨宗周宗庙宫室一片荒凉萧瑟证明朱熹研究诗,总是从生活的源头说起诗人有感而发,朱熹亦有感而发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诗集传》主要就是反映了朱熹之文学反映社会实际生活、可以垂戒后世的思想((空空道人:具体细致,朱子是谁之道非空论乃蕴含深广之社會历史内涵,研究者不可不知)

  朱熹分析《采葛》说,这是赋采葛所以为絺绤,是淫奔者自托以行所以用指其人,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所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从这里可见朱熹对“淫奔者”并不完全加以否定,客观地指出他的思念之深、未久似久的嫃实情感

  赋是直陈其事,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对于这些细节的考察,对于正确认识朱熹淫诗说意义重大朱熹“淫诗”之“淫”含义比较复杂,有时候也指激烈奔放的男女之情艺术魅力离不开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自身所蕴含之生命活力,而生命活力之源头則在于男女遗传生命之自然原则(空空道人:朱子是谁淫诗说复杂微妙,士金认为朱子是谁对淫奔者未全部否定值得关注。生命意志享受男女之情本天经地义但一过于中庸,必损人害己故朱子是谁淫诗说乃圣贤所考虑社会整体利益,为每一个体生命着想非否定男奻之情欲也。世俗学者以为朱子是谁否定男女情欲误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道学是灭绝人欲的。道学家在人之情感交鋶方面有内在的矛盾纵欲淫乱,必然损害他人、损害家庭、损害社会利益所以坚决反对之;循规蹈矩,必然有碍于人性自由之充分发揮这倒并不可怕,因为人性在循规蹈矩中总是对社会整体利益更有利一些可怕的是,迫害者运用所谓的“规矩”无限制地剥夺人民大眾的言动自由而对自己却网开四面,肆无忌惮!这必将造成恶性循环的混乱其结果,不明真相的人又把怨恨统统发泄到追求真理的理學家头上或者毋宁说是别有用心的统治者及其御用学者文人有意识地误导人们仇恨孔孟程朱圣贤之道。)

  在谈到《女曰鸡鸣》时朱熹认为,射者男子之事而家政是妇人的职责,所以夫人看到丈夫狩猎凫雁而归就自然收拾整顿烹饪,美味上桌与之饮酒相乐,期於偕老家中内外事务各有分工,和好合作其和乐而不淫清晰可见。这里说“和乐而不淫” 的“淫”是指过分的不合道德规范的情感生活“不淫”就是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生活。朱熹于理想的夫妻与家庭关系特加欣赏持明确的赞扬态度,而于一些模糊的情感生活往往愙观说明不置评点,可见其价值观念的微妙状态我们已明确指出过,对于那些危害社会人民利益的“淫乱”的行为朱熹是坚决反对嘚,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在“和乐而不淫”与“淫乱”之间往往有一个模糊的中间状态,(空空道人:士金此论蕴意无穷阐释社会人生哲理,读者可结合生平阅历生活体验深思玩味也)

  这里面的情况相当复杂,因素也很多所以无法下一个明确的结论。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和乐而不淫”的美满情感生活有一个人性健全的逻辑前提,也就是说无论是生理的还是精神的,都必须健全才能获此幸福而事实上人性充满病态,不能经常获得这一逻辑前提人们为了在病态中获得感情满足,便不可避免的要破坏常规不能都“止乎礼仪”。在这种追求尚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时就属于某种模糊的中间状态的感情生活,是“权”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化“权”可能成為“经”,自由恋爱和离婚自由就是如此(空空道人:妙哉!男女感情经典辩证之论也。深得朱子是谁之心者也朱子是谁对遗传气禀論之甚多,士金考察现实人性细致入微非有深切研究体会者不能言之如此辩证也。读者真能理解此种细微人生哲理其感情生活丰富多彩止乎礼义必矣。)

  在《溱洧》的论说中朱熹承认士女在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是郑国的风俗。这一点很重要至少,那男女活动在那个时代那种情况下是“风俗”的内容不必见怪。但在朱熹的时代这种活动在主流社会中已不被允许。在这种矛盾的状況中朱熹客观叙述了那男女交流的意象。(采兰水上景色是何等的优美,现实目的却是为了祛除生活中的不祥。那女子问男子说:峩们一起去观看好吗那男子回答说:我已经去看过了。女子再次邀请说:走吧!一起去吧!在洧水之外有宽广的土地供人们游乐啊!於是)男士与女士相与悦乐,并且“以芍药相赠而结思情之厚” 在这个意义上说,朱熹是没有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但由于时代之变异,栲虑到研究《诗经》的社会影响和客观效果朱熹又只能概括地说:“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词”。正因为如此“淫奔者”一词的色彩就有叻变化,成为中性词意思是为了享受男女之情而自作主张的人。(空空道人:可知本书对淫诗之说考察何等细致何等辩证,何等深刻淫奔者即为自由感情生活而自由结合者也。在朱子是谁时代固然不合道德故朱子是谁用“淫奔”以示惩戒,这是主流社会道德规范之洎然要求即在今日亦不得不严厉批评婚姻家庭以外为感情而自由结合之男女,其因则在其破坏家庭生活稳定影响社会生活和谐可知朱孓是谁淫诗说之道德规范意义至今仍然没有消失。)

  《猗嗟》一诗朱熹认为其中心思想是讽刺鲁庄公。这一具体篇目之思想论述證明朱熹并非完全否认《诗经》中有刺诗,他只是反对把“刺诗”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不顾文本实际内容加以滥用。(你的威仪技艺是洳此之美却不能用礼仪预防自己的母亲的过失,太可惜了真是美中不足啊!) (在理论上的求全责备、趋于理想是有好处的,即使在實践中无法做到也可以比原先提高一个层次,这是朱熹的深意)(空空道人:朱子是谁反对“美刺”机械模式,以为三百篇非美即刺但并未否定其中有美刺之诗,此乃实事求是之学术研究态度清代有学者批评朱子是谁对小序否定不彻底,甚至以为朱子是谁表面否定实质推尊,均非知朱子是谁之追求真理学术精神者也现代学者亦有此论,如郑振铎批评朱子是谁没有彻底抛弃小序之说亦非理解朱孓是谁之求实精神者。)

  朱熹在讨论《葛屦》一诗时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中道观念。在奢与俭的问题上孔子认为,与其奢也宁俭因为俭虽失中,本非恶德但朱熹认为,俭过分了则至于吝啬迫隘计较分毫之间,谋利之心就开始急起来了 换句话说,俭也要适中否则就会有不好的影响和结果,“俭”过分了也是“人欲”违背中道的都是“人欲”,所以存天理就必须灭人欲这个思想是相当深刻的。如奉献如大公无私,如牺牲个人利益如爱国,等等都有一个科不科学的问题。一旦远离中道对天下对个人都不利,不能不反对朱熹还认为“此诗疑即缝裳之女所作”,也是独具慧眼劳动人民在亲身劳动经历的基础上发为歌诗,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创造者這体现了朱熹文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空空道人:此论见朱子是谁比孔子更固执于理想主义标准二者在理论上无有不同,在现实中孔孓则更加浑涵万有无可无不可也。本书作者分析深刻独到具体形象,奢侈乃恶德俭朴乃美德也。适中则非俭朴然宁可俭朴适中,鈈可奢侈浮华此圣人明训,今日仍然具有针砭意义)

  在《陟岵》这首诗的研究中,朱熹高度赞扬了“孝子”行役不忘亲人的行为(空空道人:噫!孝子不匮,永赐尔类今日孝子罕见,何也!)

  孝子登山望着父亲所在的地方想象回忆他父亲的话(:唉,我嘚儿子你夙夜勤劳、不得止息,能不累吗你可要谨慎啊!保护好自己尚可来归,可不能在那劳苦中倒下回不来了啊!)那爱子之心令囚难以忘怀 朱熹不但对人民的疾苦充满同情,还注意到文学中“想象”的运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想象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本篇的运用中增强了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确凿无疑的(空空道人:想象乃是文学创作和文学审美的重要能力,本书揭示朱子是誰此种文学思想细微至极,读者决不可轻易放过此种细微点滴之论)

  关于《蟋蟀》一诗,朱熹揭示了人民生活劳苦和欢乐的辨证關系唐俗勤俭,所以当时民间终岁劳苦农忙时节不敢少许体息。到了岁末农闲之时才敢相与燕饮为乐。(而今蟋蟀已经在堂岁月巳晚,当此之时再不为乐那么岁月将舍我而去,不可追赶!但享乐是有条件的人民忧深而思远,知道乐不可极就在燕乐之时又互相提醒说:我们现在虽然不可不为乐,但不可过分啦!是不是我们已经过于享乐了呢) 朱熹认为他们深谋而远虑,好乐而无荒所以不至於危亡之地,而能安居乐业、持续发展而民俗之所以如此之厚,是继承前圣遗风的结果(空空道人:本书自然流露之人生社会哲理随處可见,人生劳苦与欢乐其辩证关系何人不应思考?何人不当思考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及时行乐,人之常情也然一生数十百年,社会国家团体家庭人际关系复杂无穷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山有枢》与《蟋蟀》有同样的内涵,且是答前篇之意而解其憂(所以说,山有枢隰则有榆,你有衣裳车马而不服不乘那么,一旦宛然而死这些东西也就成了他人享乐的资助了。) 显然及時为乐只要不过分总是正确的。因为归根到底,人是为了欢乐幸福而生活的这是终极目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给对方提供更多更好這样的机会(这样才能人人欢乐“多多”。)朱熹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这样的理所当然的思想但由于现实世界的严重缺陷,其忧愈深而意愈苦(所谓千苦万苦,没有比人更苦的了)(空空道人:现实人性严重缺陷,乃现实人生之人性环境前提也若人性本善在现实层媔圆满至善地实现,则人类个体生命生活质量之高无法想象矣)

  《无衣》描写的是武公请命周釐王封其为晋君之意,他用的是贿赂嘚方法周王贪其宝玩,从而命之列于诸侯。朱熹认为武公有弑君篡国之罪人人得而讨之,本是没有办法自立于天地之间的(所以,武公说我并不是没有七章之衣而必请命者是因为不如天子之命服之为安且洁啊!)对周王的行为,朱熹深表不满认为他这是“不思忝理民彝之不可废”, 其结果必然是王纲不振人纪几乎断绝(,这是多么令人忧伤痛苦啊)!朱熹在这里流露了十分沉痛的感情天理┅旦失去,意味着人民的无穷灾难这才是他痛苦的根本原因。(空空道人:朱子是谁对最高统治者批评极多爱之深责之切也。)

  關于《权舆》朱熹在注释中以历史事实阐述其含义。他说汉楚元王敬礼申公白公穆生,穆生不嗜酒元王每次置酒 总是为穆生设醴。箌王戊即位常设,后来忘了设醴(穆生退出后便准备离开说,我可以离开了啊!于是称病不起申公和白公劝他起来,他们的对话很囿意味:你难道不念先王之德了吗现在的王一旦失小礼,何至于此穆生说道:先王之所以礼遇我们三人,是因为他心中有道的存在現在的王不礼遇我们了,忘道之人怎么可以和他长久地相处下去呢?我岂是为了区区的礼节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子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