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没有足够货币流通成本降低的经济体中会发生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恨有开放性是个好问題。 的答案我比较赞同他通常举例都非常细致,我想更概括性的来说一下而 认为移动支付对消费心理行为等具有影响,我也赞同他提箌的这一点但我就不扩大化描述了,如果把微观尤其behavior也纳入进来那可能需要大家讨论一整天。此外 的答案我也赞同。货币基金对货幣总量的影响就在于直接金融比例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受存准率影响的信用创造活动的比例差异。或者说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对所有嘚信用创造活动都实行统一的存准率那么任何创造路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货币发行量。

(一)要区分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移动支付跟沒有电子支付(比如上世纪前半页)相比,对货币发行量改变大不大非常大。这个上面不少答案都说到了货币流通成本降低速度发生叻改变。


二是移动支付在电子支付(包括信用卡借记卡)的基础上,对货币发行量改变大不大我认为有,但没那么大这一点,我同意慧航兄与上面不少答案但移动支付的确也进一步降低了货币流通成本降低成本(交易成本),以及代艺朋友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洏改变了货币流通成本降低速度,即改变了上面不少朋友提到的实际商品市场均衡但与电子支付革命带来的影响相比,目前来看仍小得哆

(二)本问题的清晰界定当我们问A对货币发行量有没有影响时,是指在没有A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如果要满足同等的需求,是否会不哃

我认为,题主问题的答案是:有主要影响包括:改变货币流通成本降低速度、改变货币乘数、改变货币需求(或供应)。而改变货幣需求(或供应)又包括:直接金融对货币信用创造的改变以及移动支付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带来的信用创造改变与对市场出清機制的影响但要注意,移动支付与余额宝之类的是不同概念两者都对货币发行有影响,但不能混作一谈余额宝是货币基金,跟移动支付没有关系如果仅仅可以实行移动支付,当即时到账比如银行自己开发的APP,也是移动支付就没有货币基金的属性。

(三)货币基金(直接金融、非正规金融)对货币发行的改变(货币乘数、货币的信用本质)1、货币乘数银行因为存在存准率所以货币乘数可以使得貨币发行总量呈现几何级数形式,因而会收敛为一个固定值而我们可以把直接信用市场看作为,没有存准率的银行那么就不会有几何級数出现,这个时候这种信用扩张,就只能受到信用创造的收益(利率、各种基本面预期)等来直接制约信用创造的行为这一点,我想在讨论了货币的信用本质之后再继续说但是显而易见,当不受存准限制的直接信用创造比例升高货币乘数就会发生改变。

2、货币的信用本质上面有朋友在 的答案评论中提到商场优惠券对货币发行有没有影响?有的


现代货币是国家信用属性,或者叫国家信用本位(關于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历史我有空了放入十日谈后三个主题中的一个)要理解,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扩张

比如,你帮我了一个苼意上的忙我说老张啊,谢谢你啊以后有事尽管来找我。没错这个时候,就已经通过一种信用方式替代了货币或者说我的这句承諾,本身就具有货币属性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信用关系的存在,人们才不需要对自己的每一次付出获得显性的储藏价值。如果你老张呮是一个不非常熟悉的人,那么我就要对你给予我的帮助支付费用你也希望你的付出可以得到具有可观储藏价值的回报,通常来说它僦是货币。因此如果你去研究农村人情关系对货币流通成本降低有没有影响,一定能得到显著的实证结果如果原始人可以以物易物,那么现代人也可以以心换心都是一个道理。

因此任何一种信用,都具有现代货币的属性它们自然会影响现代货币的发行量与流通。這也是为什么国家信用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创造,以及对机构电子货币有强烈的限制措施如果所有的大型机构,都采用自己发行的电子貨币那金融监管就会产生困难。比如以后去沃尔玛不用刷卡了,要刷沃尔玛币卡假如,假如哈所有人都要去沃尔玛购物,沃尔玛壟断全世界30%以上的零售量那么跟你做生意的人,跟你谈项目的人也都愿意以沃尔玛币来进行交易清算。哈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哏各种外币差不多没错。因为外币就是不同的国家信用。跟不同的公司主体信用一样嘛都是信用本位。任何生活中的信用都具有現代货币的属性,一定影响现代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不要忘了当我们问A对货币发行有影响没,是在问换个角度想,就是如果生活中没囿这种信用那么?)

3、综合影响由以上两点,可以知道直接金融(货币基金)尤其是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是指受到金融监管的資本活动)对货币发行有着显著的双重影响。一改变流通速度二改变信用创造,直接影响货币需求(也可以叫供应取决于你认为一個货币市场内生性的程度)。

因此对货币基金等直接金融,可以看作是没有存准率的影子银行那么货币扩张理论上就可以不具有收敛結果。但是现实中,信用收益及预期会影响这一信用创造的过程比如非正规金融,民间借贷我借给你1万元,你借给老张1万元老张借给老李1万元,老李可以借给老王一万元老李也可以借给我1万元,然后我就认为我又有1万我就又借给老赵1万元....,由于这个信用创造的途径没有存准率限制所以理论上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下去而不会收敛(这个就跟 所说的1000变2000的例子类似,但是主要差异就在于是否是直接金融开头已说过这个问题)。但事实上这个过程不会持续下去因为每次借出都需要一个利息,最后这个资本杠杆会很高以使得这种信鼡扩张行为停止,直接金融市场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制约当然,这取决于对未来各种经济因素的预期以判断实际利率的变化。Ray Dalio的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就简偠描述了这种信用创造过程的变化与经济周期Irving Fisher在他著名的《繁荣与萧条》中,也对此问题进行了非实证的精彩论述并以“债务-通缩理論”见长()。

(四)现代银行挤兑与通货属性的改变有一个邻居问题现代银行遭遇挤兑会发生什么?


如果银行会破产那么跟过去的擠兑状况是一致的。恐慌人们会抢着把自己的资产转移走。
如果银行不会破产那么跟过去的挤兑状况是不一致的。过去在上世纪前半页,人们需要使用通货而且实行各种贵金属本位制度,而非国家信用本位因此,仅从流动性需求来说人们也会担心银行的通货不足,以及担忧通货大幅度贬值希望取出通货,进行资产替换比如抓紧买房子,抓紧换金子等等因为一个人在银行的存款只是他财富管理中的一部分,他当然会在通货出现危机的时候抓紧去银行挤兑通货

但是,在现代国家信用本质中其一,第二点就缓解了很多除非你会担心一个“国家信用的价值”产生危险(包括货币贬值、主权危机、政治危机等等),否则以该国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资产(包括通貨)就不会发生挤兑危机其二,电子支付产生以后对通货的属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的通货,就是金币、银币、纸币而现在鈈然。你转给另一个人的钱是直接从你的活期存款账户中转入另一个人的活期存款账户。这跟过去是非常不同的换句话说,现金与活期存款的属性变得比以前要模糊了

而许多经济学教材是立足于通货与活期存款有本质区别的时代。在上世纪电子货币并不流行时要进荇购买行为,对于公众来说只能采取通货,少数人可以使用其它支票或转单等方式即要买东西,不能刷卡是必须将自己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取出来,变成现金再购买,卖方再将收到的现金存入银行变回活期存款。这是一个有现金持有阶段的流动性交换而在现在电孓货币非常畅行的情况下,即便是购买房屋也可以通过转账,将自己在银行的活期存款立即转变为对方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因此,在这種情况下对通货比率(与利率、通胀的关系)的一些既往分析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如果不是发生银行业危机而仅仅是恶性通胀,那麼人们就没有必要取出通货先持有然后购买来变换自己的财富资产组合。而发生银行业危机时通货的转移或逃离,跟过去是一致的

這些也对货币发行量(或者说货币供需平衡)具有影响,但也是通过影响流通速度与信用创造来影响货币供需的

(五)移动支付带来一個新的改变: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信用创造、市场出清机制)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可能还会带来一个新改变即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洏这种改变会在影响信用创造影响市场出清机制。移动支付能获得更丰富的个人资本活动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间接与直接金融体系扩大信用创造。但更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市场出清机制。

我是一个新凯恩斯主义偏好者因此在我过去的十日谈中,对货币市場为什么不能实现自然出清进行过简要介绍。摘录如下: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选择与银行风险偏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逆姠选择”熟悉逆向选择的人都知道,米什金在其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描述为“那些越是具有不负责倾向的人,越是愿意去接受高利率並获取贷款”事实上,这类人并不是全部贷款者如果我们将贷款者分为,低风险偏好与高风险偏好两种那么当银行利率很低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很容易获得信贷因此大量投资于低风险低收益率事业,银行的信贷业绩良好而当银行提高利率的时候,高资金成本会促使部分低风险偏好贷款者望而生畏放弃贷款而推动部分高风险偏好者开始追逐高收益高风险事业,银行的信贷业绩出现坏账当这种利率高到一定的时候,剩下的贷款者可能全部是米什金所描述的“逆向选择”下高风险信用低的贷款者尽管高利率使得账面利息收益预期佷高,但是银行将因为无法收回贷款而经营不良

因此现实中,银行对贷款利率的选择是依据正向选择效应(银行收益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与反向选择效应(银行收益随着利率水平的提高而减少)的均衡来选择的,使得银行收益最大化这也直接影响了银行在风險偏好上的表现。不同风险偏好的银行在决定信贷规模和贷款利率时都会采取不同的选择这使得货币扩张实际情况并非如同只要引入货幣乘数的小学计算那样简单。因而银行的利率选择往往不等于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同时存在信贷效应(低息贷款)与配给效应(本来發放高息贷款却依发放了低息贷款)使得实际具有高风险偏好且有能力支付高息的贷款者无法获得信贷(Stightz

而即便不存在货币基金作为移動支付的支撑,移动支付平台也可以获得大量的个人消费数据从而在消费金融(比如消费信贷、汽车金融)等等领域发挥出显著作用,緩解信息不对称性改变市场的出清机制,影响货币流通成本降低与供需进而影响到货币发行量。

(六)小结我想上面应该讲得比较清楚了。有没想到的地方欢迎一起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好问题,从中可以至少做出十篇以上论文来从不同的角度,包括我提箌的你可以研究人情关系对货币供需的影响以及慧航兄讲到的对信用创造路径的影响,以及代艺朋友讲到的对消费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即便,仅从货币政策、内生性、流动性等问题方面都可以大做文章。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好题目。我已经列出几个备选小论文选题呵呵。

谢谢各位阅读此赘述的耐心欢迎讨论。

}

  9月23日晚集团宣布以约144.9亿元嘚资本入股广汇集团,增资完成后恒大集团将成为广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受此影响9月25日,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600297.SH以下称广汇汽车)開盘涨停。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世界500强的广汇集团想要拓展经营规模,不一定需要通过引入资本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國家的宏观调控、去杠杆和资金紧缩,带来大集团的资金紧张一个企业出让股份,要么是缺钱要么是出于扩张需求。”一位曾在某上市经销商集团任高层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广汇方面表示集团目前的资金状况良好,与恒大的合作在于双方的產业协同效应“恒大有非常强的资金实力,对于广汇集团来讲增加了一个更好的股东成分,在业务和资本方面有很好的帮助和补充峩们没有资金紧缺到胡乱卖股份,毕竟我们也是世界五百强有2000亿左右的规模,汽车、等业绩也很好”9月25日,一位广汇汽车高层在接受21卋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表示,恒大入股广汇是出于整体战略规划的考虑“虽然广汇已经是全国最大经销商,有众多网络囷品牌但一直被诟病的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利润增长点对此我们也需要一定转型。”

  “广汇这么大的集团对资金的需求是很大的但广汇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能力不过,有大资金注入所有的经销商都是欢迎的。引入恒大的战略性更多的是出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考虑。”9月21日中国汽车流通副秘书长罗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买店是广汇汽车的特点广汇经过十年发展,资产和收入规模双千亿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并购方面做得很有特色。”上述广汇汽车高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03年,廣汇集团进入汽车经销服务行业2003年到2006年,广汇集团相继收购了新疆、广西、河南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汽车经销公司2006年,广汇汽车股份囿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在2007年至2011年完成了对安徽、重庆、甘肃、河北、宁夏、山东等地汽车经销公司的收购。至此广汇汽车成为中国汽車经销商龙头企业。

  2015年广汇汽车借壳上市后,继续加快了扩张的势头次年,广汇汽车相继收购了大连尊荣亿方、武汉康顺、四川港宏、深圳鹏峰、云南中致远等汽车经销集团并由此获得几十家4S店面。备受关注的是当年6月,广汇汽车通过其在的全资子公司以约115亿港元(约94.7亿元)收购宝马全球最大的经销商宝信汽车75%今年,广汇汽车又相继收购包括温州捷顺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汽车销售公司囷庞大旗下的5家奔驰4S店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经销商百强榜单显示,广汇汽车是全国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销量破百万嘚经销商集团被业内称为“宇宙级经销商集团”。截至2018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经营 837 个营业网点,其中 4S 店 771 家覆盖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过大规模并购和扩张的背后也暗藏着隐忧。广汇汽车2018年中报显示公司总资产由2015年底的758亿增长到了1320亿,但总负债高达866亿资产负債率为65.6%。

  尽管对于重资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而言高负债率是正常现象。但是今年汽车销量不振、经销商库存压力大、激烈的价格戰导致毛利下滑,汽车经销商的资金问题正在被放大一位华东地区的经销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好难度大,汽车批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市场行情不好,库存长期高于警戒线导致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着现金流的问题。

  “一直以来汽车流通行业不是自有资金在经营,而是利用银行的金融支持来做销售而且盘子特别大。广汇一年销售1600多个亿月均销售额超过120亿,这需要靠大量的固定资产的投入如果销量不太好,加上货币政策收紧会给资金量需求大的企业带来问题。”一位汽车流通领域业内人士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如果不是通过并购,广汇汽车难以短时间就成为行业第一但是在车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过“买买买”提升规模的同时能否为其带来更多的经营效益,也需要进一步衡量

  “合适的时候,下半年我们会把(买店的)速度放缓今年整个经济环境不好,资金成本比较高我们要‘算账’。”上述广汇汽车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全国乘联会的预计,今年铨国汽车的销量有可能出现自1992年后首次负增长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政策激励这一态势有可能在未来三年延续。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更大的规模不等于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不少4S店陷入了“亏本卖车、只靠售后赚钱”的困境,而价格战会让这种现象更加恶囮

  “汽车流通行业发展到现在进入到一个节点。2000年到2010年间是资源的时代厂家的时代,有车就能卖汽车生产方和销售方的盈利能仂都非常强,大量的资源涌入近年来大浪淘沙,有些经销商已经撑不下去了被兼并、被收购甚至主动出售。”9月25日一位汽车流通行業专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尽管中国汽车销量整体放缓,但是巨大的体量让中国汽车流通业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而未来汽车流通行业会逐渐从“厂家主导型”过渡到“渠道为王型”。因此投资汽车销售渠道,是投资方不错的选择但是,面对噭烈的市场竞争经销商必须转型。

  “未来汽车流通的格局会向两种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另一方面是轻资产的经销商会爆发性的增长因为重资产的经销商很难掉头,买了地建了店成本就固定在这里了。新经销商采取轻资產运营更多的资金用于流动。”某汽车经销商高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他看来,广汇和恒大合作存在一种双赢的可能性“汽车经销商在过去十几年低成本买到的土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都会渐渐处于市中心有转变为房地产的机会;另一个机会是,恒大在铨国各地有房地产项目这些房地产项目反过来能够为汽车销售赋能,比如场地的赋能”上述经销商高层表示。

  事实上广汇并不昰第一个引入高额投资的大型经销商集团。今年8月7日天津五八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与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5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占庞大集团5.51%的股份。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战略投资庞大双方将在新零售展开合作。

  随着汽车流通行业与更多产业间的业务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跨行业间的合作会变得更加频繁。“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汽车流通行业尽管有大量的现金流,但关键还是要看契合度需要双方的战畧高度契合,实现共赢而不是仅停留在简单的财务层面。”罗磊最后表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流通成本降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