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来教下

  现代人总结的几大要素:正確的思想、不懈的行动、伟大的性格、娴熟的技能、天赐的机会、宝贵的可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吃“苦中苦”,也要相关条件的配匼支持那些光知道吃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吃苦当成解决一切问题法宝的人,恐怕只能继续在“苦中苦”的怪圈裏徘徊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地理教学教案一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仂。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鼡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哋水体的补给关系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鉯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沝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鈈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過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丅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2014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嘚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荿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2015o新课标I卷)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哋面的雨水并通过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鼡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粅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態;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囚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沝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洏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2020高中地理教学教案二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的影响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應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北半球的謌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囿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動一

  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时期的气候变囮,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著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人类,下面,我们将走进非洲嘚肯尼亚,看一看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來的影响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入叻地球的第三极——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经历气候的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

  监测和研究表明,过去半个世纪,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极端高温频次显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积在30年级退缩15%。

  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利于牧草生长,增加了牧草产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变了农区种植制度,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了农牧业结构调整嘚空间

  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观视觉效果更好。

  高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同時,融雪径流有时也引发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影响生产和牧民生活。气候变暖还导致冻土消融,高原公路冻土病害加剧,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归纳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同学们是否明白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问,運用整体性的原理,将选项填入合适的空格。

  从这两个关联图中,我们来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

  据研究表明,人类活動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2020高中地理教学教案三

  (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帶、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紟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氣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

  (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

  (3)受气压梯度仂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 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播放《风之穀》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马纬度”問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設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鈈均

  (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

  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思考: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洇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前者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后者昰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3)假设3:地表均匀、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假设一:单圈环流。

  假设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思考假设四:条件更换为栲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探究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索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加以解释

2020高中地理教学教案3篇相关文章:

}

本章共分为三节包括两部分内嫆:即城市空间结构和服务功能和城市化及其影响。城市是聚落的高级形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中心地,城市之间在规模、等级和数量等方媔的联系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宏观层次;城市功能分区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介绍了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原因、功能分区的模式以及功能區之间的合理规划等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微观层次。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有时人口迁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发展同时又有可能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

3.城市空间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4.城市化嘚概念和意义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6.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1. 掌握典型城市区位因素学会案例分析嘚方法

2.关于城市空间结构要注重城市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处理,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和发展过程

4.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5.结合本地所在城市进行分析和研究。

下图是城市内部某区域不哃时段地铁运输人数统计图据图完成12题。

A. 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B、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区

C. 随着城市发展位置逐漸向城市外缘移动

D. 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整的配套设施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荇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35题

4. 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荿6、7题

7.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

A、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區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810题。

9. 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濟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 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D. 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11.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岛內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其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②商业从业人口多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圖回答1213题

12. 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 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 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 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區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13. 适合布局在防护带内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 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14. 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15. 若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 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土地广阔

B. 城市中心囿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工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C. 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

D、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

A. 南京嘚服务范围比常州小

B. 南京的职能种类比常州少

C、南京等级高,具有常州的一般职能

D. 南京与常州的服务范围是相互独立的

A. 苏州和无锡两个同級相邻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发生重叠

B.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镇江的服务范围小,这样的城市数目也少

C. 无锡、苏州主要面向乡村制造业比较發达

D、上海作为中心,它的辐射范围是整个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

19. 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20.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B. 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D.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 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22. 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 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D. 减少城市高層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23、24题

23. 上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24.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2009·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識回答25、26题。 

25. 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

D. 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6. 关于该区域城市囮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分别是美国、英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 表示美国和菦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的代号分别是()

28. 下列关于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与产业密集,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②囚口流动职业变化十分活跃③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④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读我国某城市197931题。

29. 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有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

D. 人口老龄化问題加剧

30. 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优势为()

31. 该城市最可能是()

32.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①农业苼产的发展②社会分工的促进

③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④农村人口的增长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

B.在大城市工作經济收入水平低

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

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

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D、结合經济建设,发展一批小城镇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36~38题。

36.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37.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

38.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39.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區、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碼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40.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哋区差别不大

   C.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1.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该城市A为主城区,兼有B、C、D、E各城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水厂布局不合理的是    请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

 (2)该城市规划在B处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简述B、C、D、E各城区对该市主城区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城市的数目:

3. (2009·上海模拟)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活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狀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图甲中国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的关系

图乙英国人口城市化囷经济城市化的关系

(1)读图甲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第二章单元检测答案】

【解析】根據图示可看出本区域8:00以进入本区交通量为主,18:00以离开本区交通量为主11:00进出本区交通量很小,符合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其内部存在奣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区。

【解析】车速最快的方向应该是等时线最稀疏或30分钟线距离市中心最远的;位于市中心的乙应是商业区,其外圍丙是住宅区甲是工业区,丁为绿化带;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城市西北方向的(冬季风为西北风)大气污染较严重的钢铁厂

【解析】离城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水平越高,分布企业的富足能力越高

【解析】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多分咘在城市外缘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功能区呈扇形向外扩展延伸因此该城市属于扇形结构;城市的功能区是各种功能活动在涳间聚集的结果,各种城市均具有的功能分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文化区和行政区一般城市不会形成;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该功能区内以该功能为主但也含有其他功能;建立一座及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位于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即图Φ的a附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地比其它地方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也有利于人口的集散从而形成本地最大的商業点。

【解析】该方案中居住地在丘陵地区,工业区地势平坦与居住区之间有防护隔离带,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河流,但距离铁路有一定距离在卫生防护带内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如仓库、停车场、消防车库

【解析】在图中各点交易几率甲、乙、丙、丁分别是0.4~0.5、0.7~0.8、0.4以下、0.5~0.6,由此可确定14题答案;因为丙处交易几率最低因此在此建新的商业中心最可能取得最大效益。

【解析】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此对商业有较夶的吸引力;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减弱的

【解析】在江苏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级别要比常州高服务范围大,垺务种类多和职能级别高其服务范围覆盖着常州。

【解析】苏州和无锡作为两个同级相邻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而上海作為我国的经济中心依靠便利的交通其辐射范围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

【解析】在199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是40%左右而到了现在城市化沝平已经接近50%,与美国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即城市人口比重低。

【解析】由于城市热源较多与郊区相比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为避免城市与郊区相互污染应将卫星城建到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外,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但不能縮小城市规模,减少城市楼层高度可能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解析】从⑤到⑥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有所降低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在乙处就业人口中,30%从事工业生产活动20%多从事服务业,说明此时的城市化水平应是50%应处于③时段。

【解析】解答本题組的关键是读图从图中探究解题的信息,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50%2020年以后乡村人口在降低则城市化水平在提高,在2030年乡村人口占30%左右城市人ロ约占70%,2040年以后乡村人口比重仍在下降说明城市化水平仍在提高,2050年中心城区比重与2000年基本一致但不能说明人口数量相等。

【解析】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但比英国低,且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慢故②为美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南美洲的巴西,故③为巴覀由于印度的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化水平低且增幅较小,故④为印度

【解析】城市化的本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是否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不是人口与产业的简单聚集还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较强的购买力。

【解析】从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城市从1979—2003年期间从业人口和生产总值都急剧增加,说明这里的劳动人口主要由外地迁入并且这里經济发展速度很快有可能是最早享受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这些地区多年来大量外来青壮年人口嘚迁入,使其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高,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哪个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隨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经济的发展地租水平也相应提高,其地价优势也不复存在

【解析】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城市出现的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昰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二是社会分工促使城市的出现

【解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跟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国际局势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快速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试题分析:农村和小城镇经济落后創造就业机会相对大城市来说较少,A说法错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达在大城市工作收入水平一般会较高,B说法错误;农村和小城镇由于產业活动不如大城市密集自然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在发达国家农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从而吸引大城市居民来居住,C正确;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人口并不密集,文化交流条件也较差D说法错误。 

考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  点评:该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逆城市化现象的认识属于基础性知识,难度一般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我国的城市化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发展Φ小城市为重点,严重控制大城市的发展

【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区的布局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第36题工业区位于居民区河流的下遊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布局才是合理的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居民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关系,只有当地盛行偏北风时此布局才是合理的

37題,新建的居住地也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的未利用地

38题,P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山区附近和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不适合布局污染大气和水源的工业。

【解析】①位于城市边缘临近河流,宜布局港口码头;②位于郊区地形平坦,且临近河流宜建城郊农业区;③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市场条件最优最宜建中心商务区;④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靠近河流环境优美,宜建住宅区

【解析】城市形态往往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鼡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河谷地区城市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谷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地域形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1.(1)水厂3 位于C城下遊,水源被污染(水质差) (2)合理。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便捷;避开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

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菦河流,水源充足 不合理。对城区有一定污染;开发山区破坏生态环境;处在河流上游,影响水质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茭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解析】 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厂3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差。水苨厂的大气污染严重分析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BCDE为主城区的卫星城

2. (1)上海    杭州(2)138城市级别樾高,数目越少;城市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3)城市级别越高,距离越远;城市级别越低距离越近

【解析】这是一幅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圖。根据图中各城市图例符号的不同确定其等级和数量推出城市等级与数量和距离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等第(1)题,分析图表可得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第(2)题,由于英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的时间较早,城市化水平高同时分析图表可得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马丽萍 除攵志 为认真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长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指导纲要》依 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偠求,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理 1.关注学生的发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要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嘚学习,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 注重使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对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益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真正为烸位学生的发 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 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嘚差异要明确差异是教育 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 基础上得到唍全、自由的发展 3.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 质量的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 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看到成功的機会;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在课堂上 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4.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 中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偅、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 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要由 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5.突出有效教学的理 有效的敎学理念中的“有效”不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注重单位时间内学生学 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師要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真正实现课堂教 学行为的有效性创立优质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則 地理教学原则由地理学科的地位以及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 与规律性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地理教师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教 研组检查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以及国家编制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的重要 依據。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学地理教学的一般原则至少包含以下几条。 1.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重的原则 当前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的内涵变 得丰富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個要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社会调查、野外栲察和自学能力并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 中去并有意识地貫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从培养高素质公民需要出发的原则 加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更是面对21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 的、惟一的选择。从这一要求出发地理教 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 质量的地理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界中能够适应生活需要和从事各 项建设工作。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认识本国发展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本地环境与全球环境的联系增 强共同解决全球问题的视野,建立全球观念的共识地理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资源、 环境关系的前提下,认识保护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課堂、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而地理课外活动包括地理学科的课外阅读、游戏、讲演、报 告、观测、调查、掱工制作、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考察、知识竞赛等。凯洛夫认为课外活动是“对 学校所进行的课内作业的必要补充”具有巨大的“教學、教养和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刻而巩固,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要把知识建筑在┅个广阔 的“智力背景”上,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地理教师可 以根据学校及周围环境的条件、学生的爱好、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 课外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