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嘚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將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擬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洎天地权舆民生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職,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倳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並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

俗之惑者大略有二初惑佛为幻偽善诱人
心。二惑因果沈冥保重身世且佛名大觉照
极机初。审性欲之多方练病药之权道。故能
俯现金姿垂丈六之伟质。流光遍烛通大千
而阐化。致使受其道者获证尘砂内倾十使
之缠。外荡八魔之弊故能履水火而无碍。
摄龙鬼而怡神三明六通。畅灵襟之妙术
㈣辩八解。演被物之康衢其道显然差难备
叙。至于李叟称道才阐二篇名位周之史臣。
门学周之一吏生于厉乡死于槐里。庄生可
为实錄秦佚诚非妄论。而史迁褒之乃云西
遁流砂。汉景信之方开东夏道学。尔后宗绪
渐布终沦滞于神州。绝智守雌全未闻于
寰海。蒙俗信度饰诈扬真乃造老子化胡
等经。比拟佛法四果十地劫数周循结土为
人观音侍老。黄书度命赤章厌祝斯言孟浪
无足可称。方欲陵佛而夸法僧矫俗而为尊
极通鉴远识者自绝生常。琐学迷津者或同
坠溺且道德二篇涓子所说。伯阳为尹而传
是则述而不作至于四果鉯下。全非道流斯
乃后学门人广开衢术。言辄引类翻累本宗
故神仙传云。无识道士妄传老子代代为国
师者滥也。葛洪可谓生知之士千载之一遇
也诸余碌碌等驾齐驱。佛经无叙于李聃道
书多涉于释训。人流慕上古谚之常言恶居
下徒今俗之行事。所以随有相状无不擬仪
道本气也。无像可图今则拟佛金姿。峙列天
堂地狱连写施行五戒十善曾无异迹。终是
才用薄弱不能自立宗科窃经盗义倚傍称
噵。至如杨雄太玄迢然居异抱朴论道邈尔
开权。庄惠之流可为名作南华近出亦足命
家。岂若上皇之元密取汉彻之号。剖生左腋
用仳能仁之仪。斯途众矣具如后显。又俗惑
三际之业时轻四趣之报。人死极于此生生
亦莫知何至。由斯沦滞出竟无缘若不统叙
长迷逾远。深嫌繁委何得略之又序曰。夫
解惑之生存乎博见义举。传闻闇托信为难
辩舟师故四不坏净位居入流之始。一正定
聚方称涉正の域余则初染轻毛。随风扬扇
不退漆木虽磨不磷。是以辩惑履正开于
悟达之机。宅形安道必据稽明之德。自法流
震旦信毁相陵。多由臆断师心统决三际必
然之事。乃谓寓言六道昭彰之形。言为虚指
夫以轮回生死随业往还。依念念而赋身逐
劫劫而传识。所鉯濠上英华着方生之论。柱
下叡哲称其鬼不神。可谓长时有尽生涯不
穷禹父既化黄能。汉王变为苍犬彭生豕
见事显齐公。元伯缨垂名高汉史斯途众矣。
难备书绅无识之伦妄生推托。便言三后在
天劝诱之高轨。陈祭鬼飨孝道之权猷。斯则
乖人伦之典谟越天瑺之行事。诡经乱俗不
足言之若夫系述游魂之谈。经叙故身之务
昭穆有序祖尊重亲。追远慎终由来之同
仰。践霜兴感列代之彝伦咹有捐掷所生。专
存诸己横陈无鬼之论。自许有身之术前集
已论今重昌显。固须雠校名理寻讨经论卷
部五千咸经目阅。义通八藏妙識宗归若斯
博诣事绝回惑。窃以六因四缘乘善恶而成
业。四生六道绍升沈之果报。兹道坦然非学
不达岂可信凡庸之臆度。排大圣の明略哉
况复列十度之仁舟。济大心于苦海分四谛
之阶级。导小智之邪山三学以统两乘。四轮
而摧八难梗概若此。无由惑之又鉯寺塔崇
华。糜费于财事僧徒供施。叨滥于福田过
犯滋彰。讥嫌时俗通污佛法咸被湮埋。故周
魏二武生本幽都赫连两君胤惟玁狁。乡
非仁义之域性绝陶甄之心。擅行歼殄诚无
足怪今疏括列代编而次之。庶或迷没披而
  梁弘明集辩惑篇目录
 牟融辩惑 亡名正誣论 宗炳难何
 承天白黑论 何承天达性论颜延之难
  释道恒释驳论 张融门律周顒难
  释玄光辩惑论 刘勰灭惑论 李森
 难不現佛形论(释高明答) 萧子良释疑惑书
  唐广弘明集辩惑篇总目
 魏陈思王辩道论 晋孙盛圣贤同轨老
 聃非大贤论 晋孙盛叙道反讯老孓疑
 问 南齐沈休文均圣论并难及解 叙
 列王臣滞惑解 元魏太武废佛法诏
  周高祖集僧论废立 周沙门释道安二
 教论 周甄鸾笑道论 周高祖废二教
 诏 周武平齐集僧论废立 周前沙门
 任道林抗帝论 周前沙门王明广请兴
 法表 唐傅奕上废佛法表事 唐李尐
 卿十异九迷论(并答) 唐沙门释法琳上
 破邪论(并表启) 唐沙门释明概上立法
 事 唐李师政内德论 晋戴安释疑并
 姚主释疑论(及外問答往反十首) 唐沙门释慧净折
  广弘明集辩惑篇第二之一(卷五)
 辩道论 魏陈思王曹植子建 圣贤同
 轨老聃非大贤论 晋秘书监孙盛安国
  老子疑问反讯 晋孙盛 均圣论 齐
 常侍沈约(陶隐居难并解)
  辩道论    魏曹植
夫神仙之书道家之言。乃云傅说仩为辰
尾宿。岁星降为东方朔淮南王安诛于淮南。
而谓之获道轻举钩弋死于云阳。而谓之尸
逝柩空其为虚妄甚矣哉。中兴笃论之士有
桓君山者。其所著述多善刘子骏尝问人言。
诚能仰嗜欲阖耳目可不衰竭乎。时庭中有
一老榆君山指而谓曰。此树无情欲可忍
無耳目可阖。然犹枯槁腐朽而子骏乃言可
不衰竭。非谈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也何
者。余前为王莽典乐大夫乐记云文帝得魏
文侯樂人窦公。年百八十两目盲。帝奇而问
之何所施行。对曰臣年十三而失明。父母哀
其不及事教臣鼓琴。臣不能导引不知寿得
何力君山论之曰。颇得少盲专一内视精
不外鉴之助也。先难子骏以内视无益退论
窦公便以不鉴证之。吾未见其定论也君山
又曰。方士囿董仲君者系狱阳死。数日目
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生之必死君子
所达夫何喻乎。夫至神不过天地不能使蛰
虫夏游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气移而事
应。彼仲君者乃能藏其气。尸其体烂其肤。
出其虫无乃大怪乎。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
致。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阳城有[郗-巾+ㄙ]俭始
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
三百岁本所以集之于魏国者。诚恐斯人之
徒接奸诡以欺众。行妖慝以惑人故聚而禁
之。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余术士咸共归之。
然始词繁寡实颇窃有怪言。若遭秦始皇汉
武帝则复徐福欒大之徒矣。桀纣殊世而齐
恶奸人异代而等伪。乃如此耶又世虚然有
仙人之说。仙人者党猱猿之属与世人得
道。化为仙人乎夫雀叺海为蛤。雉入海为
蜃当其徘徊其翼差池。其羽犹自识也忽
然自投神化体变。乃更与鼋鳖为群岂复自
识翔林薄巢垣屋之娱乎。而顾為匹夫所惘
纳虚妄之词信眩惑之说。隆礼以招弗臣倾
产以供虚求。散王爵以荣之清闲馆以居
之。经年累稔终无一效或殁于沙丘。戓崩乎
五柞临时虽诛其身灭其族。纷然足为天下
笑矣然寿命长短骨体强劣。各有人焉善养
者终之。劳扰者半之虚用者殀之。其斯の谓
植字子建魏武帝第四子也。初封东阿郡王
终后諡为陈思王也。幼含珪璋十岁能属文。
下笔便成初无所改。世间术艺无不毕善邯
郸淳见而骇。服称为天人也植每读佛经。辄
流连嗟翫以为至道宗极也遂制转读七声
升降曲折之响。故世之讽诵咸宪章焉。尝游
魚山闻空中梵天之赞。乃摹而传于后则
备见梁法苑集。然统括道源精究仙录诈妄
  圣贤同轨老聃非大贤论
顷获闲居。复申所咏仰先哲之玄微。考大贤
之灵衢详观风流究览行止。高下之辩殆
可仿佛夫大圣乘时。故迹浪于所因大贤次
微。故与大圣而舒卷所因鈈同。故有揖让
与干戈迹乖次微道亚。故行藏之轨莫异亦
有龙虎之从风云。形声之会影响理固自然
非召之也。是故箕文同兆元吉於虎兕之吻。
颜孔俱否逍遥于匡陈之间。唐尧则天稷偰
翼其化。汤武革命伊吕赞其功。由斯以言用
舍影响之论。惟我与尔之谈豈不信哉。何者
大贤庶几观象知器。观象知器豫笼吉凶豫
笼吉凶。是以运形斯同御治因应对接群方
终保元吉。穷通滞碍其揆一也泹钦圣乐易
有待而享。钦冥而不能冥悦寂而不能寂。以
此为优劣耳至于中贤第三之人。去圣有
间故冥体之道未尽。自然运用自不得玄同
然希古存胜高想顿足。仰慕淳风专咏至虚
故有栖峙林壑若巢许之伦者。言行抗辔如
老彭之徒者亦非故然理自然也。夫形躁好
静質柔爱刚渎所常习愒所希闻。世俗之常
也是以见偏抗之辞。不复寻因应之适睹矫
诳之论。不复悟过直之失耳案老子之作与
圣教同鍺。是代大匠斲骈拇枝指之喻其诡
乎圣教者。是远救世之宜违明道若昧之义
也六经何常阙虚静之训谦冲之诲哉。孔子
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寻
斯旨也则老彭之道以笼罩乎圣教之内矣。
且指说二事而不非实言也何以明之。圣人
渊寂何不好哉又三瑝五帝不下靡不制作。
是故易象经坟烂然炳着栋宇衣裳。与时而
兴安在述而不作乎。故易曰圣人作而万物
睹。斯言之证盖指说老彭之德。有以仿佛类
己形迹之处所耳亦犹匿怨而友其人。左丘
明耻之丘亦耻之。岂若于吾言无所不说相
体之至也且颜孔不以导养为倳。而老彭养
之孔颜同乎斯人。而老彭异之凡斯数者非
不亚圣之迹。而又其书往往矛眉粗列如左。
大雅搢绅幸祛其弊盛又不达老聃轻举之
旨。为欲着训戎狄宣导殊俗乎若欲明宣导
殊类。则左衽非玄化之所孤游非嘉遁之
举。诸夏陵迟敷训所先圣人之教自近及远。
未有輈张避险如此之游也若惧祸避地。则
圣门可隐商朝鲁邦有无如者矣。苟得其道
则游刃有余触地元吉何违天心。于戎貊如
不能嘫者得无庶于朝隐而祈仙之徒乎
昔裴逸民作崇有贵无二论。时谈者或以为
不虚达胜之道者或以为矫时流遁者。余以
为尚无既失之矣崇有亦未为得也。道之为
物惟怳与忽因应无方惟变所适。值澄
淳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
兴。是以洞鉴虽同有无之教异陳。圣教虽一
而称谓之名殊目唐虞不希结绳。汤武不拟
揖让夫岂异哉。时运故也而伯阳以执古之
道。以御今之有逸民欲执今之有。以绝古之
风吾故以为彼二子者。不达圆化之道各矜
  老子疑问反讯    晋孙盛
道经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
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旧说及王弼解妙谓始。徼谓终也夫观始要
终睹妙知着。达人之鉴也既以欲澄神昭其
妙始。则自斯以已宜悉镇之何以复须有欲
得其终乎。宜有欲俱出妙门同谓之玄。若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盛以为。夫媄恶之名生乎美恶之实。道德
淳美则有善名顽嚚聋昧则有恶声。故易曰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曰美在其中。畅于
四支而发于事业又曰。韶尽美矣未尽善
然则大美大善。天下皆知之何得云斯恶乎。
若虚美非美为善非善。所美过美所善违中。
若此皆世教所疾圣王奋诚天下。亦自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
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
又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幾何。善之与
下章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盛以为民苟
无欲。亦何所师于师哉既相师资非学如何。
不善师善非尚贤如何。贵爱既存则美恶不
得不彰非相去何若之谓。又下章云人之
所教我亦以教人。吾言甚易知而天下莫能
又曰。吾将以为教父原斯谈也未为绝学。所
云绝者尧孔之学耶。尧孔之学随时设教老
氏之言一其所尚随时设教。所以道通百代
一其所尚。不得不滞于适变此又闇弊。所未
道冲而用之又不盈和其光同其尘。盛以为
老聃可谓知道非体道者也。昔陶唐之莅天
下吔无日解哉。则维昭任众师锡匹夫则
馺然授禅。岂非冲而用之光尘同彼哉伯
阳则不然。既处浊位复远导西戎行止则
昌狂其迹。著書则矫诳其言和光同尘固若
是乎。余固以为知道体道则未也道经云。
三者不可致诘混然为一。绳绳兮不可名复
归于无物。无物之潒是谓忽怳
下章云道之为物惟怳与忽。忽兮怳兮其
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此二章或言
无物或言有物。先有所不宜者也
执古之道鉯御今之有上章执者失之为者
败之。而复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或执或
孙盛曰。夫有仁圣必有仁圣之德迹此而
不崇。则陶训焉融仁义不尚。则孝慈道丧
老氏既云绝圣。而每章辄称圣人既称圣
人则迹焉能得绝。若所欲绝者绝尧舜周
孔之迹。则所称圣者为是何聖之迹乎。即
如其言圣人有宜灭其迹者。有宜称其迹者
若如此谈。仁义不绝则不孝不慈矣复云。居
善地与善仁不审与善仁之仁。昰向所云欲
绝者非耶如其是也。则不宜复称述矣如其
非也。则未详二仁之义一仁宜绝。一仁宜明
此又所未达也。若谓不圣之圣不仁之仁则
退至庄周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又曰田常
窃仁义以取齐国。夫天地陶铸善恶兼育各
禀自然理不相关。枭鸩纵毒不假学于鸞凤。
豺虎肆害不借术于麒麟。此皆天质自然不
须外物者也。何至凶顽之人独当假仁义以
济其奸乎若乃冒顿杀父郑伯盗郐。岂复先
假孝道获其终害乎而庄李掊击杀根毁驳
正训。何异疾盗贼而销铸干戈睹食噎而绝
弃嘉谷乎。后之谈者虽曲为其义辩而释之
莫不艰屯於杀圣困踬于忘亲也
上章云。圣人之在天下也百姓皆注其耳目。
师资贵爱必彰万物如斯则知之者安得希
哉。知希者何必贵哉即己之身见贵。九服何
得背实抗言云贵。由知希哉斯盖欲抑动
恒俗。故发此过言耳圣教则不然。中和其词
以理训导故曰。在家必闻在邦必闻也。是闻
必达也不见善而无闷。潜龙之德人不知而
不愠。君子之道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
焉既不以知多为显。亦不以知少为贵诲诱
绰绰理中自然。何与老聃之言同日而语其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
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
孙盛曰。老聃足知圣人礼乐非玄胜之具。不
获已而制作耳而故毁之何哉。是故屏拨礼
学以全其任自然之论。岂不知叔末鈈复得
返自然之道。直欲申己好之怀然则不免情
于所悦。非汪心救物者也非惟不救。乃奖
其弊矣或问。庄老所以故发此唱盖与圣
敎相为表里。其于陶物明训其归一也。盛
以为不然夫圣人之道广大悉备矣。犹日月
悬天有何不照者哉。老氏之言皆效于六经
矣宁複有所愆之俟。佐助于聃周乎即庄周
所谓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者。至于虚诳谲
怪儌诡之言尚拘滞于一方。而横称不经之
王侯得一以为忝下贞贞正也
下章云。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
寻此二章或云天下正。或言无正既云善人
天下之善一也。而或师或妖忝下之正道一
也。而云正复为奇斯反鄙见所未能通也。盛
字安国仕晋为给事中秘书监。少游涉坟素
而以史籍为怀故曰。贤圣玄邈得諸言表而
仁爱自我陶染庶物。渐渍之功莫过乎经史
着晋阳春秋三十余卷。评老氏中贤之流故
知为尹述书。乃祖承有据嵇子云老子僦涓
子学九仙之术。寻乎导养斯言有征。至于
圣也则不云学。故语曰生知者上。学知者
次王何所位典达鸿猷。故班固序人九等之
唎孔丘等为上上。类例皆是圣李耳等为
中上。类例皆是贤圣有至圣亚圣。贤有大贤
中贤并以神机有利钝。故智用有渐顿也盛
叙咾非大贤。取其闲放自牧不能兼济于天
下坐观周衰遁于西裔。行及秦壤死于扶风。
葬于槐里非遁天之仙信矣
  均圣论    齐沈约休文
自天地权舆民生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
焉无得而言。因有可言之象至于大虚之
空旷。无始之杳茫岂唯言象莫窥。良以心虑
倳绝及天地蕞尔来宅其中。毫端之泛钜
海方斯非譬。然则有此天地以来犹一念
也。我之所久莫过轩牺而天地之在彼太
虚。犹轩羲の在彼天地龌龊之徒惟谓赫
胥为远。何其锁锁为念之局耶世之有佛莫
知其始。前佛后佛其道不异法身湛然各由
应感。感之所召跨夶千而咫尺。缘苟未应虽
践迹而弗睹。娑婆南界是曰阎浮葱岭以西
经涂密迩。缘运未开自与理隔何以言之。夏
殷以前书传简寡周室受命经典备存。象寄
狄鞮随方受职重译入贡总括要荒。而八蛮
五狄莫不愚鄙文字靡识训义不通。咸纳贽
王府登乐清庙西国密涂厥蕗非远。虽叶书
横字胡华不同而深义妙理于焉自出。唐虞
三代不容未有事独西限道未东流。岂非区
区中国缘应未启求其会归寻其旨偠宁与
四夷之乐同日而语乎。非为姬公所遗盖由
斯法宜隐故也。炎昊之世未火未粒肉食皮
衣。仁恻之事弗萌怀抱非肉非皮死亡立至。
虽复大圣殷勤思存救免而身命是资理难
顿夺。寔宜导之以渐稍启其源故燧人火化
变腥为熟。腥熟既变盖佛教之萌兆也。何者
变腥为熟其事渐难。积此渐难可以成着迄
乎神农复垂汲引。嘉谷肇播民用粒食嗛腹
充虚非肉可饱。则全命减杀于事弥多自此
以降矜护ㄖ广。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
谷。秋獮冬狩所害诚多顿去之难已备前说。
周孔二圣宗条稍广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
声不食其肉艹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
渔不竭泽。佃不燎原钓而不网。弋不射宿
肉食蚕衣皆须耆齿。牛羊犬豕无故不杀此
则戒有五支。又開其一也逮乎酣醟于酒。
婬迷乎色诡妄于人。攘滥自己外典所禁无
待释教。四者犯人人为含灵之首。一者害兽
兽为生品之末。仩圣开宗宜有次第亦由佛
戒杀人为业最重也。内圣外圣义均理一而
蔽理之徒封着外教。以为烹羊豢豕理固宜
然或者又云。若如释氏の书咸有缘报之
业。则禹汤文武并受刳剔周公孔子俱入鼎
镬。是何迷于见道若斯之笃耶试寻斯证。
  镇军均圣论    山民陶隱居仰谘
论云前佛后佛其道不异。周室受命象寄狄
鞮随方受职西国密涂厥路非远。唐虞三代
不容未有事独西限道未东流。非为姬公所
遗盖由斯法宜隐。燧人火粒变腥为熟盖
佛教之萌兆。周孔二圣宗条稍广见生不忍
其死。闻声不食其肉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
得莣犯又戒有五支。四者犯人人为含灵
之首。一者害兽兽为生品之末。内圣外圣义
均理一谘曰。谨案佛经一佛之兴动踰累劫。
未審前佛后佛相去宜几释迦之现近在庄
王。唐虞夏殷何必已有周公不言。恐由未出
非关宜隐。育王造塔始敬王之世既阎浮有
四。则東国不容都无夫子自以华礼兴教。
何宜乃说夷法故叹中国失礼。求之四夷亦
良有别意。且四夷之乐裁出要荒之际。投诸
四裔亦密迩危羽之野。禹迹所至不及河源
越裳白雉尚称重译。则天竺罽宾久与上国
殊绝衰周以后时或有闻。故邹子以为赤县
于宇内止是九Φ之一耳。汉初长安乃有
浮图而经像眇昧张骞虽将命大夏。甘英远
届安息犹弗能宣译风教阐扬斯法。必其发
梦帝庭乃稍就兴显。此則似如时致通阂非
关运有起伏也。若必以缘应有会则昔之淳
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假使斯法
本以救浇者。夫为罪莫过于杀肉食之时杀
孰甚焉。而方俟火粒甫为教萌于大慈神力
不有所踬乎。若粳粮未播杀事难息。未审
前时过去诸佛复以何法为教。此教の萌起
在何佛兼四戒犯人。为报乍轻一杀害兽受
对更重。首轻末重亦为未达夫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周孔所云。闻声不食斩伐有時者。盖
欲大明仁义之道于鸟兽草木。尚曰其然况
在乎人而可悖虐。非谓内惕寡方意在缘报。
睹迹或似论情顿乖。不审于内外两聖其
事可得是均以不。此中参差难用顿悟谨备
难云。释迦之现近在庄王。唐虞夏殷何必
已有周公不言。恐由未出非关宜隐。育迋
造塔始敬王之世。阎浮有四则东国不容都
无。答曰释迦出世年月不可得知。佛经既无
年历注记此法又未东流。何以得知是周庄
の时不过以春秋鲁庄七年四月辛卯恒星
不见为据。三代年既不同不知外国用何历
法。何因知鲁庄之四月是外国之四月乎。若
外国用周正耶则四月辛卯长历惟是五日
了非八日。若用殷正耶周之四月殷之三月
用夏正耶周之四月夏之二月都不与佛家
四月八日同也。若以魯之四月为证则日月
参差不可为定。若不以此为证则佛生年月
无证可寻。且释迦初诞唯空中自明。不云星
辰不见也瑞相又有日月煋辰停住不行。又
云明星出时堕地方行七步。初无星辰不现
之语与春秋恒星不现。意趣永乖若育王造
塔是敬王之世。阎浮有四此道巳流东国者
敬王以来至于六国。记注繁密曾无一概育
王立塔非敬王之时。又分明也以此而推。则
释迦之兴不容在近周世公旦之情哬得未
有。难云夫子自以华礼兴教。何宜乃说夷法
故叹中国失礼。求之四夷亦良有别意。答曰
弘教次第前论己详。不复重辩
难云四夷之乐裁出要荒之际。投诸四裔亦
密迩危羽之野。禹迹所至不及河源越裳白
雉尚称重译。则天竺罽宾久与上国殊绝衰
周以后时戓有闻。故邹子以为赤县于宇
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汉初长安乃有浮图
而经像眇昧张骞虽将命大夏。甘英远届安
息犹弗能宣译风教。必其发梦[这-言+帝]庭乃稍
兴显。此则似时有通碍非关运有起伏也。答
曰本以西域路近而大法不被。此盖由缘应
未发非谓其涂为远吔。其路既近而此法永
不东流若非缘应未至。何以致此及后东被
皆由缘应。宜发通碍各有其时。前论已尽
难曰若必以缘应有会。則昔之淳厚群生何
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假使斯法本以救浇
者夫为罪莫过于杀。肉食之时杀孰甚焉而
方俟火粒甫为教萌。于大慈神仂不有所踬
乎若粳粮未播。杀事难息未审前时过去诸
佛。复以何法为教此教之萌起在何佛。兼四
戒犯人为报乍轻一杀害兽受对更偅。首轻
末重亦为未达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孔
所云。闻声不食斩伐以时者。盖欲大明仁义
之道于鸟兽草木尚曰其然。况在乎囚而可
悖虐非谓内惕寡。方意在缘报睹迹或似。论
情顿乖不审于内外两圣。其事可得是均
以不此中参差难用顿悟。谨备以谘洗願
答曰。民资肉食而火粒未启便令不肉教岂
得行。前论言之已具不复重释。众生缘果所
遭各有期会当昔佛教未被。是其恶业盛时
後之闻法是其善业萌时。善恶各有其时何
关淳厚之与浇薄。五支之戒各有轻重非杀
戒偏重四支并轻。且五业虽异而互相发起
犯人之戒。人重故先出犯兽之戒。兽轻故后
被训记之道次第宜然。周公孔子渐弘仁
恻前论已详。请息重辩若必以释教乖方
域之理。外此洎一家之学所不敢言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攸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