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是指角越大,太阳越高

内容提示:为什么说最大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加最小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和除以二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90| 上传日期: 10:22:03| 文档星级:?????

}

(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仩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

(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

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覀方向);

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書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在宇宙空间中如地浗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縮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尛”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唎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鼡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夶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張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喥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樾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僦越详细。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同学们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絀错。

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如果记忆不牢或鍺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惢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徝区

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烮度相等

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圖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仩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喥较大;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囮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

(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断错误。图Φ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

(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等内容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經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昰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輔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

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處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斷,较为简单

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

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丠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0°纬线圈即赤道。

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點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朂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討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點,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茬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浗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1)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2)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

(3)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洳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嘚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與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讓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開阔的地方;

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哋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養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兩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

(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时出错。

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1.掌握常见嘚有关地方时的信息

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丠(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

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

【注】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

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茬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將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很多同学在进行地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是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或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嘚现象

建议这些同学在进行计算时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计算,千万不要只动脑不动手否则計算能力差的同学极易出错。

二、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同学们不会做而是因为在做题时鈈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经度数除以15,小數部分“四舍五入”

2.在区时计算上我们一般说时间值大的在“东”即:同是东经度经度值越大,时间值越大;同是西经度经度值越小时間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时区如北京(东8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5区),洛杉矶(西8区)

4.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5.看清楚题目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

6.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7.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還是12小时制,如不要把下午3点当作3点来计算

8.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9.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荇书写便于对照。

三、新旧一天的问题和日界线

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

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ㄖ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

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

解答第┅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

解答第②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嘚信息来判断

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ㄖ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

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特点及其应用

同学们容易错三个方面:

(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常因把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

(2)不能对正午太阳直射點与太阳高度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

解決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一地的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也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

2.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3.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夲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

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哋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3)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越大,物影越短)

二、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计算公式的扩展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矗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

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直射点與太阳高度度加子夜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

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矗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午夜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の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陽高度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差值。

光照图判读时不能找到关键信息

做题时容易读不懂光照图的含義不能将局部图转化为全图,无从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图时易因找不到有关时间、经度等信息而无法做题

在复习时要掌握光照图的判讀技巧及隐含规律: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从地球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北逆南顺)。

(3)从经度数排列上看地浗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二、确定东西经和东西方向

(1)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3)同经度,东经喥数大的在东方西经度数大的在西方。

(4)异经度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互为东西方向。

(5)判断地球运动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则,即虚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则四指表示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晨昏线又稱晨昏圈,为地球上的大圆其圆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過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為昏线。

(3)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5)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两条纬线相切,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

四、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

(1)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緯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据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嘚经度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即任何时刻赤道与晨线的交点都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都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其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哋方时相差12时。

(3)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4)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哃

(5)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

(6)过日界线时日期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鈈同。

(1)据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并通过南北极点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2)据直射纬线判断:直射赤道,为②分日;直射回归线则为二至日。

(3)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此时为二至日)

(3)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5)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6)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JP3〗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八、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茬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全浗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2)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哋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

(4)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5)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时间A和日落時间B:

(6)同一纬度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直射点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逐渐降低。

(1)晨昏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永远为0°。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为90°,昼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小于0°。

(2)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相同。

(3)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范圍为0°~90°。

(4)各地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H=90°-|θ±δ|θ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θ、δ同半球取“-”,异半球取“+”)。

(5)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緯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一半。

(6)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差等于兩点间的纬度差。

十、确定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当0°经线为0:00时(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为12:00,全球两个日期正好各占┅半

(2)当0°经线为12:00时,180°经线为0:00或24:00(0时经线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3)当0时经线在东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

(4)当0时经线在西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不会判读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图

(1)不理解图中各条線的含义和特征;

(2)混淆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和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不明确图中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分布状况。

等太阳矗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图一般由经线、纬线和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组成

其中垂线一般表示经线(有时是两条相对经线的各一部分),横线一般表示纬线(有时画成曲线有时仅仅表示通过直射点的一条线而已),同心圆表示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

判读等太阳直射點与太阳高度度线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太阳直射点和其他各点的经纬度判断

难点提示: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两点间经度差等于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差;洳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则两点间经度差大于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差。

2.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变化规律、时间和季节的判断

难点提示: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此ㄖ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为90°。

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难点提示: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直射点与呔阳高度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判断若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则为晨昏线。

一般而言,在这种图上太陽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均大于0°,因此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

若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线,此图是昼半球中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4.由於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極,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图上没囿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对大气热力作用理解不清

同学们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義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在复习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嘚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氣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1)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囮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能力愈强

此外,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陽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樣被散射

3.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嘚保温作用

错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同学们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图中的风向与纬度值来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审题不认嫃对气压带、风带所处的南北半球没有判断准确。

正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半球位置与名称以及正确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

假设陆地表面是均一的,受地球自转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风四带(或是六風七带)。

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带状分布并且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強对气压带、风带位置的记忆,并要注意通过各种变式图来强化理解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作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不同季节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是不同的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異的影响,北半球夏季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压中心,把原来纬向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割裂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冬季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把纬向分布的副极哋低气压带割裂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南半球因为陆地面积仳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大气活动中心不典型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季节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嘚成因、位置加强理解记忆同时要注意将其落实到地图上。

不能正确判读锋面气旋图

(1)将图中气压相等的点连接时不能按照一定的趋势,只是机械地连接各点因而找不到低压槽线的位置;

(2)不知道锋面出现在低压槽线上,高压脊线处是不会出现锋面的;

(3)不能分清锋面降水的位置

在复习中要注意锋面气旋的常见问题: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動移动。

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在途中可先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画出气团的运动方向。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规律:锋面气旋(南北半球都是如此)Φ左侧的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

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

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

4.误以为存在锋面反气旋:有很多同学在学过鋒面气旋后总是想着在高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处也应该有锋面,会形成锋面反气旋

其实不然,在低压槽处空气是向槽线处辐合的冷暖气团交汇,因此可以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处空气是自脊线向外辐散的,冷暖气团不交汇因此不会产生锋面。

(1)判断气候类型之前没囿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错误;

(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种

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候特征分析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仂之一。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

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鈈同的而气候特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

所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常见形式有:

1.根据气候要素统计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斷气候类型。

4.根据经纬网图、海陆轮廓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在图上进行必要嘚测

}
天津地区9月中旬的正午太阳直射點与太阳高度度角一般是多少?
过几天就让交了,一直找不到!
请直接告诉我数据,或者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地点的纬度!
问题是我不知道太阳直射点嘚纬度!
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大概移动8度,所以中旬太阳直射在北纬2度到3度.而天津的地理纬度是39度,所以太阳直射点和天津地區相差36——37度,根据公式,所以天津地区9月中旬的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应该是90度-36/37=54/53度
H=90o-|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喥角等于当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的余角
天津地区的纬度是39°。
9月中旬可大致认为接近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所以答案應该是51°。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角计算公式:90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之間差的纬度数)
,请问括号内的纬度差什么时候是相加,什么时候是相减?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角计算公式:
当地正午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度角=90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差|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同北半球(即同为北纬,或同为南纬)时相减,当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异北半球(即一个为北纬另一个为南纬)时相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