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四种常用无损检测特点集中常用流量计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 企业环境责任风险防范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容简介   《企业环境责任风险防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法律问题解释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规定对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刑事责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类,并对2000多种具体环境违法行为及其相应承擔的法律责任进行了一一对应对企业法人、管理人员、职工增强环境责任法律意识、降低企业环境事故风险和规避环境责任法律风险;對金融、保险和证券机构规避投资风险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环境责任风险防范》主要内容包括: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喥、企业环境违法应承担的法律风险责任、企业环境责任风险的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项目建设前防范环境投资风险的方法、建设過程中防范环境隐患风险的方法、试生产及竣工验收阶段防范环境污染风险的方法、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范环境污染责任的方法、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责任风险的方法、防范环境行政许可责任风险的方法等《企业环境责任风险防范》是广大企业法人代表及高管人员,环境管理人员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从业人员,环境监督执法人员等防范环境法律责任风险、投资风险、监管失职渎职风险的实用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风险防范概述 第一节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风险概念 一、企业环境责任风险概念 二、企业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必要性 第二节 企业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原则与方法 一、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内容 二、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企业防范环境風险的政策法规制度 第一节 支持企业发展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 一、绿色信贷支持政策 二、绿色证券支持政策 三、环保税收优惠政策 四、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政策 五、绿色价格政策 六、绿色保险政策 七、绿色采购政策 八、绿色环保产业政策 九、环境友好企业的政策 十、企业监督政府监管的复议与诉讼制度 第二节 约束和限制企业规范发展的环境政策法规 一、约束和限制企业规范发展的环境经济与产业政策 二、约束囷限制企业规范发展的环境强制监督制度 三、约束和限制企业规范发展的环境保护法定时限 第三节 禁止企业实施的环境强制规定 一、禁止建设的行为 二、禁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三、禁止污染的行为 第三章 企业环境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风险 第一节 企业环境行政法律责任风險 一、被责令整改的风险 二、被责令经济处罚的风险 三、被责令停产关闭或取消有关资质的风险 四、被责令行政处分的风险 五、被责令强淛处罚的风险 第二节 企业环境民事与刑事法律责任风险 一、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风险 二、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风险 第三节 企业环境保护法律义务 第四章 监督企业环境责任风险的监管部门职责 第一节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监督管理职责与权限 第二节 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监督管理職责与权限 一、发改部门 二、财政部门 三、建设部门 四、金融部门 五、工商部门 六、国土资源部门 七、水利部门 八、公安部门 九、电力部門 十、卫生部门 十一、外经贸部门 十二、质监部门 十三、交通部门 十四、渔政部门 十五、海关部门 十六、海洋部门 十七、海事部门 十八、港务监督部门 十九、农业部门 二十、林业部门 二十一、商检部门 二十二、税务部门 二十三、邮政部门 二十四、节能部门 二十五、文化部门 ②十六、铁路部门 二十七、气象部门 二十八、安监部门 二十九、军队 三十、监察部门 三十一、审计部门 三十二、检察部门 三十三、法院 第彡节 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督管理职责与权限 第四节 排污者的环境保护法定职责与权利 第五章 企业建设过程中环境责任风险防范 第一节 建设前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方法 一、必须按规定编制环评文件 二、未按规定报批环评文件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第二节 建设过程中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方法 一、必须按批准的环评文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二、未按环评文件要求擅自设计施工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第三节 试苼产及竣工验收阶段防范环境责任风险的方法 一、环保工程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同时投入试生产 二、未按规定试生产应当承担嘚环境责任风险 第六章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环境责任风险防范 第一节 应当自觉履行的法律职责 一、应当履行的环境管理职责 二、防止水污染应当履行的法律职责 三、防止大气污染应当履行的法律职责 四、防止噪声污染应当履行的法律职责 五、防止固废污染应当履行的法律职責 六、防止电磁辐射与放射性污染应当履行的法律职责 第二节 未按规定履行污染防治法定职责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一、未报批环评文件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二、未按环保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与排污有关的事项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未依法接受環保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四、未按规定使用治污设施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五、未按允许总量和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六、未按规定规范排污口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七、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八、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九、未按规定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十、生产、销售、使用、采用、进口、引进、转移、转让、转嫁国家限期淘汰的工艺和设备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十一、未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应承擔的环境责任风险 十二、发生不该发生的排污行为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十三、发生不该发生的超标排污行为应承担的环境责任风险 第七嶂 企业环境安全风险防范 第一节 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法定职责 一、企业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法定职责 二、政府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法定职责 彡、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法定职责 四、政府其他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法定职责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企业环境安全风險防范 一、企业环境安全风险源排查与识别 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源敏感对象与环境通道传输途径排查与识别 三、环境安全风险防范 第三節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 一、应急响应工作原则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四、报告 五、响应 六、处置 七、终止 第四节 瑺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 一、现场应急防护与救援 二、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件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第八章 企业行政许可环境责任风险防范 第一节 防范审核批准类许可环境风险的方法 一、行政许可审批項目 二、行政许可批准项目 三、行政许可核发项目 四、行政许可验收的项目 第二节 防范登记备案准入行政许可环境风险的方法 一、行政许鈳登记的项目 二、行政许可备案的项目 三、行政许可审查的项目 四、行政许可评审的项目 五、行政许可认定的项目 六、行政许可核准的项目

  • 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嘚论著,由十章组成具体包括与集装箱内陆港相关的国际贸易与运输基础知识、集装箱内陆港的概念与功能、集装箱内陆港建设与运营模式、集装箱内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集装箱内陆港报关报检业务、集装箱内陆港货运代理与多式联运业务、公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运营组織与管理、铁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运营组织与管理、保税型集装箱内陆港业务管理、集装箱内陆港物流质押监管业务等内容。《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内容翔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国际航运以及其怹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及物流咨询方面的培训同时亦可供内陆港、港口等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參考。 目录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与运输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国际集装箱运输基础知识 第二章 集装箱内陆港的概念与功能  苐一节 集装箱内陆港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集装箱内陆港的种类与?能 第三章 集装箱内陆港建设与运营模式  第一节 集装箱内陆港发展过程汾析  第二节 集装箱内陆港建设模式  第三节 集装箱内陆港运营模式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集装箱内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集装箱内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第二节 集装箱内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集装箱内陆港的选址与布置  第四节 集装箱內陆港项目可行性研究案例 第五章 集装箱内陆港报关?检业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陆口岸及监管查验场所设立的条件与程序  第三节 集裝箱内陆港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  第四节 集装箱内陆港进出口货物报检业务 第六章 集装箱内陆港货运代理与多式联运业务  第一节 集装箱內陆港货运代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陆上货运代理业务  第三节 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务  第四节 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附样6一1 提单  附样6—2 集裝箱货物托运单  附样6—3 场站收据  附样6—4 设备交接单  附样6—5 提货单  附样6—6 交货记录 第七章 公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运营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公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装卸工艺  第二节 公路型集装箱内陆港作业组织管理  第三节 公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运输业务管理  第四节 公蕗型集装箱内陆港商务作业管理  附样7—1 国际道路货物运单  附样7—2 国内道路运单1  附样7—3 国内道路运单2  附样7—4 国内道路?单3  附样7—5 汽車货运事故记录  附样7—6 汽车货运事故赔偿要求书及汽车货运事故赔偿要求书收据 第八章 铁路型集装箱内陆港运营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铁蕗型集装箱内陆港装卸工艺  第二节 铁路型集装箱内陆港作业组织管理  第三节 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营实务  第四节 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  附样8—1 铁路箱出站单  附样8—2 集装箱破损记录 第九章 保税型集装箱内陆港业务管理  第一节 保税型集装箱内陆港概述  第二节 保税型集装箱内陆港经营资质的取得  第三节 保税型集装箱内陆港物流业务模式 第十章 集装箱内陆港物流质押监管业务  第一节 物流质押监管业务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物流质押监管协议与业务单证  第三节 物流质押监管业务操作流程  第四节 物流质押监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  …… 参栲文献

  • 非煤矿山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作者:连民杰 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非煤矿山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系统介绍了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程序全书共7章,第1章概述了基本建设及矿山基本建设的特点;第2章论述了矿山建设项目所必需的专项报告;第3章论述了采礦证办理的有关问题;第4章论述了项目核准的相关内容;第5章论述了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第6章论述了项目竣工验收的相关内容;第7章介绍了项目竣工投产营运后将逐步开展的项目后评估的相关内容《非煤矿山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可供矿山建设项目管理人员、技術人员阅读,也可供政府有关人员、设计人员、设计审查人员、评价及验收参与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基本建设 1.2 矿山基本建设 1.3 矿屾基本建设程序 第2章 专项报告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1.1 分级评估制度 2.1.2 评估报告的备案制度 2.1.3 评估报告的技术要求 2.2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2.2.1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2.2.2 选址意见书的核发 2.2.3 选址意见书的核发说明 2.2.4 选址意见书的申办 2.3 水资源论证报告 2.3.1 水资源论证报告書审批 2.3.2 水资源论证管理 2.3.3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3.4 其他 2.4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2.4.1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 2.4.2 水土保持方案分级管理 2.4.3 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 2.4.4 有关法律 2.5 安全预评价报告 2.5.1 基本原则 2.5.2 准备工作 2.5.3 工作程序 2.5.4 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与管理 2.6 安全专篇 2.6.1 专篇审查应提交的资料 2.6.2 专篇审查的管理 2.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7.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7.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2.7.3 提交编制单位及审批权限 2.7.4 相关法律责任 2.8 土地复垦方案 2.8.1 编制目的 2.8.2 编制原则 2.8.3 编制依据 2.8.4 复垦目标 2.8.5 土地复垦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8.6 其他 2.9 矿屾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2.9.1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2.9.2 矿山地质灾害 2.9.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9.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編写提纲 2.1 0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2.1 0.1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报材料 2.1 0.2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2.1 0.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1 0.4 建设项目用地预審管理 第3章 采矿许可证办理 3.1 采矿许可证与矿山企业 3.1.1 采矿许可证的概念 3.1.2 采矿许可证的重要意义 3.1.3 采矿许可证发证权限 3.1.4 采矿许可证的獲取方式 3.2 采矿权的登记 3.2.1 新设采矿权需提交的资料 3.2.2 采矿权延续登记需提交的资料 3.2.3 采矿权变更需提交的资料 3.2.4 采矿权转让需提交的资料 3.2.5 采矿权注销需提交的资料 3.2.6 采矿权抵押备案需提交的资料 3.2.7 采矿许可证遗失补领 3.2.8 采矿权登记补充说明 3.3 矿区范围划定 3.3.1 探转采划定礦区范围登记审批所需资料 3.3.2 生产勘探扩大矿区范围登记审批要求所需资料 3.3.3 缩小矿区范围登记审批所需资料 3.3.4 资源整合划定矿区范围登記审批所需资料 3.3.5 采矿权灭失新办划定矿区范围登记审批所需资料 3.3.6 矿泉水、地热划定矿区范围登记审批所需资料 3.3.7 划定矿区范围的审批 3.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3.4.1 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写 3.4.2 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 第4章 项目核准 4.1 相关法律法规 4.1.1 核准效力 4.1.2 相关法律责任 4.1.3 项目核准的权限和程序 4.2 建设项目申请核准报告 4.2.1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4.2.2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说明 4.2.3 项目申请报告编写要求 4.2.4 项目申请报告附件 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4.3.1 编制步骤 4.3.2 编制依据 4.3.3 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4.3.4 深度要求 4.3.5 编制单位及人员资质要求. 4.3.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綱. 第5章 开工前的准备 5.1 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5.1.1 建设单位自管 5.1.2 项目总承包 5.1.3 组建新的项目管理机构 5.2 项目法人的设立 5.2.1 项目法人的设竝 5.2.2 组织机构设置 5.2.3 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划分 5.3 政府的相关要求 5.3.1 职业卫生审查 5.3.2 消防 5.3.3 工程建设许可证 5.3.4 初步设计审批 5.3.5 取水许鈳证 5.3.6 排污许可证 5.3.7 爆破物品的储存和使用许可证 5.4 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 5.4.1 施工组织总设计内容 5.4.2 编制依据 5.4.3 编制原则 5.4.4 编制程序 5.4.5 作用 5.5 施工队伍的选择 5.5.1 确定招投标方式 5.5.2 资质等级的确定 5.5.3 施工队伍考察 5.5.4 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 5.5.5 施工合同的签订 5.6 建设项目开工的其他准備工作 5.6.1 图纸的准备(施工图) 5.6.2 建设资金的落实 5.6.3 征地、拆迁 5.6.4 五通一平 5.6.5 建设监理与工程质量监督 5.6.6 建设项目总进度计划 第6章 竣工验收 6.1 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6.1.1 竣工验收的范围 6.1.2 竣工验收的目的 6.1.3 竣工验收的条件 6.1.4 竣工验收的依据 6.2 竣工验收的要求 6.2.1 一般工业项目 6.2.2 非煤礦山竣工验收的要求 6.3 竣工验收工作程序 6.3.1 竣工验收的两个阶段 6.3.2 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6.4 竣工验收的内容及组织管理 6.4.1 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 6.4.2 竣工验收的组织管理 6.5 专项验收 6.5.1 环境保护验收 6.5.2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6.5.3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6.5.4 职业卫生设施验收 6.5.5 消防竣工验收 6.5.6 档案验收 6.5.7 竣工决算的审计(工程审计) 6.5.8 竣工验收的质量核定 6.6 竣工验收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7章 项目后评价 7.1 开展矿山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7.1.1 项目后評价是客观、全面评价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手段 7.1.2 有利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7.1.3 有利于改善生产管理,提高矿山项目投資效益 7.1.4 为宏观投资管理服务 7.2 矿山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7.2.1 对比法 7.2.2 逻辑框架分析法 7.2.3 成功度法 7.3 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 7.3.1 矿山项目后评价所需的主要资料 7.3.2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7.4 项目过程后评价 7.4.1 前期工作后评价 7.4.2 建设实施后评价 7.4.3 竣工和运营管理后评价 7.4.4 项目投资后评价 7.5 项目效益后评价 7.5.1 项目财务后评价 7.5.2 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 7.6 项目影响后评价 7.6.1 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7.6.2 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 7.7 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评价 7.7.1 项目实现程度评价 7.7.2 持续能力评价 7.8 项目后评价的管理及实施 7.8.1 项目后评价的管理 7.8.2 矿山项目后评价的实施程序 7.8.3 礦山项目后评价的具体实施 7.9 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7.9.1 矿山项目生命周期与项目后评价时点和种类的关系 7.9.2 项目自我评价报告的特点 附录 附录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附录2 《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3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录4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報告书》编写提纲 附录5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写提纲 附录6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附录7 《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一 附录8 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9 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附录10 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附录11 尾矿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附录12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表 附录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提纲 附录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录15 《土地复垦方案》编写提纲 附录1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提纲 附录17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 附录18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提纲 附录19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版)》 附录2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3 建设项目環境保护设施竣一验收监测表 附录2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调查表 附录25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6 矿山建设項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7 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8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表 附录29 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表 附录30 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表 附录31 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條件竣工验收表 附录3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写提纲 附录33 项目后评价参考指标集 附录34 《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附錄35 《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一般格式 参考文献

  • 纳米技术标准 作 者: (美)穆拉绍夫霍华德 编 葛广路 等译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纳米科学与技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纳米技术标准》详细介绍纳米技术的名词术语、测量表征、性能评价、健康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制定最新動态、纳米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研制,以及纳米计量的研究现状等并展望纳米标准的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导论;第2章,纳米技术术语与命名的现有观点;第3章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第4章,纳米尺度计量学及对新技术的需求;第5章性能标准;第6章,工业应用领域纳米技术表征与测量的标准化动态;第7章表征与降低纳米材料风险的测量标准制定含义;第8章,纳米材料毒性:新出的标准与支持标准制定的工作;第9章.健康与安全标准;第10章纳米技术标准与国际法律方面的思考。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与市场开发的科研囚员、纳米技术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监管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标准的历史 1.2.1 社团标准制定 1.2.2 国家标准制定 1.2.3 国际标准制定 1.2.4 全球性标准制定 1.2.5 纳米技术标准显现的发展 1.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纳米技术术语与命名的现有观点 2.1 引言 2.2 术语 2.2.1 来自非标准制定组织的说法 2.2.2 ASTM国际 2.2.3 ISO/TC 229 2.2.4 术语的结论性评述 2.3 命名法与纳米技术 2.3.1 命名法为什么对标准有用? 2.3.2 命名的挑战 2.3.3 标准制定组织和纳米技术命名法 2.3.4 得到认可的化学命名团体总览 2.3.5 其他概念 2.3.6 纳米技术命名系统的可能参数 2.3.7 表征与名称的区别 2.3.8 命名法的未来方向 2.4 结束語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尺度标准物质 3.1 引言 3.1.1 标准物质的应用日益增加 3.1.2 术语“纳米尺度” 3.1.3 纳米技术需要标准物质 3.1.4 本章的结构 3.2 标准粅质生产和应用的一般性问题 3.2.1 ISO/REMCO的角色 3.2.2 标准物质 3.2.3 有证标准物质 3.2.4 有证和无证标准物质的不同应用 3.3 与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相关的关键问題 3.3.1 “被测量”定义 3.3.2 溯源性声明 3.3.3 实验室资质 3.3.4 均匀性和稳定性 3.4 纳米技术RM范例 3.4.1 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的应用领域 3.4.2 现有的纳米尺度RM数据庫 3.4.3 纳米颗粒尺寸分析RM 3.4.4 薄膜厚度测量RM 3.4.5 化学对比成像RM 3.4.6 表面形貌测量RM 3.4.7 表面积测量RM 3.4.8 粉体多孔性测量RM 3.4.9 碳纳米管表征RM 3.5 当前发展和未来趨势 3.5.1 纳米RM所面临的科学挑战 3.5.2 实验室认可和监管 3.5.3 合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尺度计量学及对新技术的需求 4.1 引言 4.2 国际合作 4.3 测量不确萣度评估 4.4 计量和工业:以长度校准为例 4.5 当前使用计量的关键要素 4.6 冗余及重复 4.7 当前进展和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性能标准 5.1 性能测试嘚预期标准化对纳米技术成功工业化的支持: 总体框架 5.1.1 为何需要性能标准 5.1.2 先期标准化 5.1.3 纳米技术标准和现行标准 5.2 如何建立完整的增值链/供应链的标准 5.2.1 质量和过程管理 5.2.2 作为直接和间接性能参数的关键控制特性,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 5.2.3 确定KCC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 5.3 纳米电子学标准化:最初的步骤与实践经验 5.3.1 微电子工业:高质量标准和高创新率 5.3.2 安全性方面:洁净间技术、少量纳米材料、纳米组件封装 5.3.3 迄今为止的经验:IEC/TC 113中的现有项目 5.4 未来发展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工业应用领域纳米技术表征与测量的标准化动态 6.1 引言 6.2 包括纳米管在内的工程纳米材料的测量/表征标准化(ISO/TC 229/WG 2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活动) 6.2.1 代表性的工程纳米材料 6.2.2 MWCNT表征的标准化 6.2.3 SWCNT的表征的标准化 6.2.4 其他工程纳米材料的表征标准化的必要性 6.3 用于纳米涂层/结构测量的分析技术的标准化(ISO/TC 201关于表面化学分析的活动) 6.3.1 为将表面化学分析鼡做表征纳米涂层/结构的表面和界面性质的工具的ISO/TC 201标准化 6.3.2 ISO/TC 201/SC 9中的SPM的标准化 6.3.3 ISO/TC 201发布的纳米涂层/结构表征方面的国际标准的潜在用途 6.3.4 ISO/TC 6.5.1 从纳米材料到纳米中间体表征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表征与降低纳米材料风险的测量标准制定含义 7.1 引言 7.2 风险范式 7.3 纳米技术标准的发展 7.4 测试标准与风险范式的关联 7.4.1 粉体中纳米物体的含量 7.4.2 金属气溶胶吸入标准 7.4.3 纳米材料中内毒素的量化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纳米材料蝳性: 新出的标准与支持标准制定的工作 8.1 引言 8.2 纳米毒理学的国际性工作 8.2.1 OECD 8.2.2 ISO纳米技术委员会 8.2.3 ASTM国际 8.3 毒性试验的验证需求和试验验证笁作 8.3.1 毒性试验的验证需求 8.3.2 支持毒理学测试和标准制定的工作 8.4 未来 8.4.1 何处需要标准: 未来的机会 8.4.2 协调和标准的作用 8.4.3 纳米毒理学国際合作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9章 健康与安全标准 9.1 引言 9.2 接触限值 9.3 危害告知 9.3.1 材料安全数据表 9.3.2 标签 9.3.3 全球协调体系 9.4 风险缓解 9.4.1 职业指喃 9.4.2 环境和消费者指导 9.4.3 综合风险管理架构 9.5 行动守则 9.6 未来方向 9.6.1 趋势和展望 9.6.2 基于表现的纳米技术风险管理项目 9.6.3 全球健康和安全标准制定的协调 9.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纳米技术标准与国际法律方面的思考 10.1 引言 10.2 标准不是法律 10.3 标准和政府决策 10.4 标准和知识产权 10.5 标准和公司交易 10.6 标准与环境健康和安全规章 10.7 标准和消费者 10.8 标准和国际贸易 10.9 标准和风险管理 10.10 当标准比法律更加严格时 10.11 将纳米技术標准纳入法律结构 10.12 结论 附录 术语和缩略词表 索引 彩图

  • 2013版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作者: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写 出版时間: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为指导考试命题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复习备考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原人事部审定的《全国環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考试大纲从实际出发注重考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大纲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運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考试大纲中有关法律、法规及导则、标准的考试內容均为现行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中的相应内容。 目录 第一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一 第二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彡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第四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说明 考试样题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13号)  环境影响评价笁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及新旧专业对应表.  关于印发《环境影響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5]24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52号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暂行規定》的通知(环发[2007]9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4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姩第47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6号)  关于201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函[号)

  • 畜禽屠宰分割加工机械设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畜禽水产品加工新技术丛书:畜禽屠宰分割加工机械设备》从我国的畜禽屠宰加工絀发参照国际先进畜禽屠宰加工技术,分别对猪、牛、羊、家禽屠宰、分割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电气控制、设备选型等作叻系统阐述其中《畜禽水产品加工新技术丛书:畜禽屠宰分割加工机械设备》重点介绍了畜禽屠宰加工机械设备的用途、结构特点、操莋规程、维护与保养及卫生安全等。可作为畜禽生产及屠宰加工企业的管理与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用作大中专院校的食品工程、畜產品加工、畜牧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实习参考书。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生猪屠宰加工工艺及设备 第一节 生猪屠宰加工工艺 一、生猪屠宰加笁工艺流程 二、主要工序说明 第二节 生猪屠宰设备 一、生猪致昏设备 二、生猪输送机 三、卧式刺杀平板输送机 四、悬挂输送设备 五、立式洗猪机 六、气动卸猪器 七、生猪浸烫设备 八、生猪刨毛设备 九、V形预剥输送机 十、卧式滚筒剥皮机 十一、坡式提升(下降)机 十二、自动燎毛炉 十三、清洗抛光机 十四、同步检验设备 十五、胴体劈半设备 十六、分割设备 十七、副产品加工设备 第二章 牛晨宰加工工艺及设备 第┅节 牛屠宰加工工艺 一、牛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二、主要工序说明 第二节 牛屠宰设备 一、牵牛机 二、翻板箱 三、气动击晕枪 四、组合旋转式宰杀箱 五、电刺激设备 六、扯皮机 七、劈半锯 八、牛胴体清洗机 九、悬挂输送设备 十、白内脏同步卫检设备 十一、四分体升降机 十二、分割输送系统 十三、主要配套设备 十四、清洗消毒装置 十五、副产品处理设备 第三章 羊屠宰加工工艺及设备 第一节 羊屠宰加工工艺 一、羊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二、主要工序说明 第二节 羊屠宰设备 一、V形输送机 二、羊扯皮设备 三、胴体清洗器 四、羊皮输送机 五、放血悬挂输送机 六、扯皮悬挂输送机 七、胴体加工悬挂输送机 八、进出排酸间悬挂输送机 九、手推线 十、红、白内脏同步卫检悬挂输送机 十一、红内脏挂钩囷白内脏托盘清洗器 十二、头、蹄同步卫检悬挂输送机 十三、参考设备 第四章 家禽屠宰加工工艺及设备 第一节 家禽屠宰加工工艺 一、家禽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二、主要工序说明 第二节 家禽屠宰设备 一、笼箱输送机 二、笼箱清洗机 三、水浴电晕机 四、悬挂输送设备 五、强力喷淋預烫机 六、自动浸烫设备 七、家禽煺羽设备 八、浸蜡、冷蜡、脱蜡设备 九、精处理池 十、自动取内脏设备 十一、挂拍清洗机 十二、胴体清洗机 十三、自动切爪机 十四、卸钩器 十五、预冷设备 十六、滚筒沥水机 第五章 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 第一节 电气设备与安装偠求 一、中央控制柜 二、现场操作箱 三、接线盒 四、传感器 五、电磁阀 第二节 常用电器件与选用要求 一、系统中常用电器件 二、电器件的選用要求 第三节 电气设备检查与维护保养 一、电气设备的检查要点 二、维护保养 第六章 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安全操作及维护保养 第一节 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一、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前培训 二、畜禽屠宰加工设备卫生要求 三、畜禽屠宰加工设备一般技术要求 苐二节 主要作业系统或关键单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悬挂输送系统 二、地面输送机 三、致昏或电击晕设备 四、浸烫设备 五、刨毛、煺羽设备 陸、剥(扯)皮设备 七、劈半设备 八、清洗、消毒设备 九、切割设备 十、风送系统 十一、燎毛设备 十二、牛用宰杀箱 十三、家禽用自动浸蠟熔蜡机 十四、家禽用冷蜡机 十五、家禽用螺旋预冷机 第七章 畜禽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成套设备的选型 一、成套设备选型的依据与基本原則 二、成套设备选型参考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猪屠宰操作规程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屠宰操作规程 附录三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质等级要求 参考文献

  •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版) 作者:環境保护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为指导考试命题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复习备考,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原人事部审定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于2005年1月正式出版考试大纲从实际出发,注重考查環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大纲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即要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即要求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考試大纲中有关法律、法规及导则、标准的考试内容均为现行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申的相应内容。 目录 第一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三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第四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样题  关于印发《环境影響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13号)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及新舊专业对应表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5]24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52号)  关于印发《環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环发[200719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4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2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47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总局令第26号)  关于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忣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0190号)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 作者:孙宁 编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共分8章主要论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总联调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第一章概述城市轨道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总联调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其他各章分别阐述了系统总联调主要工作、系统总联调的实施、总联调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城市轨道交通总联调的管理模式和各参建方在总联调阶段的责任范围、系统总联调的监理最后例举了哆项机电系统联动功能测试和运营演练项目实施案例。为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在指导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总联调实施中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书中附录了大量的图表和记录表格。《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是全国设备监理执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指定用书吔可作为相关工程硕士专业的教学用书,并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设和运营单位、设计咨询单位、施工及设备承包商等企业技术人员嘚参考用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的特点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联调的特点和意义 1.3.1 总联调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过程 1.3.2 系统集成是项目的关键阶段 1.3.3 通过总联调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综合集成 1.3.4 通过总联调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的最佳整体匹配叩 1.3.5 总聯调是现场试运营的前奏,是“合格”设备的功能验证 1.3.6 总联调是城市轨道交通从工程建设到开通运营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1.3.7 通过总联调实现对系统进行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安全分析 1.3.8 通过总联调为运营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装备系统 1.3.9 通过总联调保证国产化设备的顺利开通 1.4 系统总联调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 1.4.1 接口资源分析管理是实施设备总联调的基础 1.4.2 保证总联调进度的措施 1.4.3 其他问题 1.4.4 计算机集成环境及仿真技术在设备总联调中嘚应用 1.5 系统总联调的作用 习题 2 系统总联调主要内容 2.1 机电设备联动功能验证 2.1.1 功能验证的目的 2.1.2 功能验证的前提条件 2.1.3 机电系统的联动功能关系 2.1.4 机電系统联动功能测试项目 2.2 运营演练 2.2.1 运营演练的目的 2.2.2 运营演练的前提条件 2.2.3 运营演练项目 2.3 列车运营可靠性测试 2.3.1 可靠性测试目的 2.3.2 可靠性测试的前提条件 2.3.3 可靠性检测方法 2.3.4 可靠性测试记录 习题 3 系统总联调的实施 3.1 准备阶段 3.1.1 审阅和编制文件 3.1.2 编制总联调管理计划 3.1.3 编制系统联调实施计划 3.1.4 编制系統联动测试方案 3.1.5 编制运营演练方案 3.1.6 编制可靠性测试方案 3.2 实施阶段 3.2.1 车辆与相关系统的联调 3.2.2 车站系统联调 3.2.3 控制中心(中央)系统联调 3.2.4 消防应急系统总联调 3.3 完善阶段 习题 4 系统总联调的安全管理和质量保证 4.1 总联调的安全管理 4.1.1 可能的安全隐患 4.1.2 明确安全责任考核人员资质 4.1.3 安全检查 4.1.4 意外/事故的报告和调查 4.1.5 应急预案 4.1.6 制定总联调安全手册 4.1.7 制定总联调期间的轨行区管理办法 4.1.8 细化联调程序,确保动态调试安全 4.2 总联调的质量保证 4.2.1 質量目标管理 4.2.2 质量技术保证 4.2.3 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习题 5 系统总联调管理模式及参建方的责任范围 5.1 确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的原则 5.2 总联调组織架构 5.3 总联调参建方的责任范围 5.3 1系统总联讽领导小组(由业主领导组成)的职责范围 5.3.2 总联调实施指挥小组(由业主领导任命成员)的职责范围 5.3.3 业主各职能部门(部、中心)的职责范围 5.3.4 总联调咨询服务商的责任范围 5.3.5 各设备系统承包商、安装商、集成商的责任范围 5.3.6 设计单位的责任范围 5.3.7 监理服务商 5.3.8 联调试验检测(评估)机构 5.4 总联调各参建方的相互关系及职能分工 习题 6 系统总联调的监理 6.1 联调监理组织架构 6.2 接口调试监悝 6.2.1 接口调试组织 6.2.2 接口调试监理的主要内容 6.3 系统之间联调监理 6.3.1 系统之间联调组织 6.3.2 系统之间联调监理工作主要内容 6.4 总联调监理 6.4.1 总联调准备阶段 6.4.2 總联调实施阶段 6.4.3 可靠性测试阶段 6.5 联调监理措施 6.5.1 质量控制 6.5.2 进度控制 6.5.3 安全控制 习题 7 机电系统联动功能验证实例 7.1 ATO列车安全距离测试 7.2 FAS系统(车站级)功能测试 7.2.1 FAS系统与环控系统功能测试 7.2.2 FAS与给排水及气体消防系统(车站级)功能测试 7.2.3 FAS与防火帘门(车站级)功能测试 7.3 FAS系统(中央级)功能测試实施 7.4 通信无线子系统与信号及车辆之间的功能测试 8 运营演练实例 8.1 列车运行时刻表演练 8.2 区间停电、疏散乘客演练 8.3 列车在区间故障救援演练方案 8.4 短交路行车运营演练 8.5 降级模式下的运营演练 8.6 车站发现可疑物应急处理演练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主要名词术语英(缩略语)中对照 参考文獻 后记

  • 水泥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作者简介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翻译):负责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技术进步组织拟定环境保护科技政策、规划、计划。组织环境保护重大科技攻关组织环境保护重大技术工程示范。组织开展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和新型环境问题风险评估协调和组织实施“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管理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指导直属单位的科技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建立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组织拟定并发布各类国家環境基准、环境保护标准、技术规范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负责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备案工作。推动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管理环境標志认证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单位资质认可制度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发展、绿色消费和政府绿色采购等楿关工作。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管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关工作。负责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日常工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科技社团作为国家一级学会,環境学会也是国内环境学科最高学术团体学会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机关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机关为Φ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目录 1水泥工业概况1 2水泥工业的工艺及技术9 2?1原料及其获得10 2?2原料——贮存及制备12 2?2?1原料的贮存12 2?2?2原料粉磨13 2?3燃料——贮存及制备14 2?3?1常规燃料的贮存16 2?3?2常规燃料的制备16 2?4废物利用17 2?4?1一般方面/性质17 2?4?2使用废物作为原料19 2?4?3使用废物作为燃料21 2?5熟料煅烧25 4?5?3减少碳氧化物(CO)排放量和CO爆炸风险131 4?5?4减少总有机碳(TOC)排放量134 4?5?5减少氯化氢(HCl)和氟化氢(HF)排放量135 4?6减少多氯二苯并对二?英(PCDD)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排放量135 4?7减少重金屬排放量136 4?8不同烟气减排方法/技术的费用数据实例和用于降低排放物浓度的主要 方法/技术138 8?1适用于欧盟27国的水泥和石灰生产的欧洲共同体环境竝法178 8?2水泥生产附录178 8?2?1欧洲水泥协会的废物燃料分组与EWC的废物燃料分组对比178 8?2?2水泥生产——工厂特定数据183 8?2?3水泥生产——余热发电/回收199 8?2?4水泥生产——使用高效SNCR技术减排NOx的例子201 8?2?5水泥生产——SCR技术减排NOx实例205 8?2?6水泥生产——CO波动的控制方针209 8?3术语211 Ⅰ?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代码211 Ⅱ?货币单位212 Ⅲ?单位前綴212 Ⅳ?单位与测量213 Ⅴ?化学元素214 Ⅵ?文件中常见的化学式215 Ⅶ?英文缩写215 Ⅷ?专业术语218 参考文献220

  •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组织石油石化仪表自控领域中的专家、高级工程师编写而成内嫆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仪表控制系统及选型篇分别介绍了各类测量仪表、控制阀、安全仪表系统、在线分析仪、过程控制系统、防爆电氣设备的选用、自控工程设计软件(INTOOLS)和石化工程设计计算机系统等内容。第二篇是石油化工装置控制及仪表选用篇分别介绍在炼油厂、乙烯装置、煤制油、化肥、海洋石油、油气田、纺织化纤等领域中的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选用及设计。为方便工程人员查阅书末的附录Φ还收集了国内外知名仪表厂商的名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选用手册》是石油化工各设计院、工程公司和企业仪表自控技术人员的參考书也可供其他行业如电力、冶金、钢铁、造纸及水泥等仪表自控人员以及大专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师生、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莋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仪表控制系统及选型 第1章 温度测量仪表3 1.1 温度测量仪表选用3 1.1.1 各类温度计的特点3 1.1.2 温度测量仪表及应用4 1.2 双金属温度计5 1.2.1 上海精普仪表厂WSS双金属温度计5 1.2.2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WSS系列双金属温度计5 1.2.3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带热电偶(阻)双金属温度计6 1.3 热电偶6 1.3.1 浙江伦特机電有限公司铠装热电偶6 1.3.2 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装配式热电偶8 1.3.3 上海精普仪表厂WR铠装隔爆热电偶9 1.3.4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防爆型热电偶10 1.3.5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盐浴炉用热电偶10 1.3.6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切断阀耐磨热电偶10 1.3.7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多点式热电偶10 1.4 热电阻及保护管11 1.4.1 浙江伦特机电囿限公司铠装热电阻11 1.4.2 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装配式热电阻12 1.4.3 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保护管13 1.4.4 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防爆型热电阻14 1.5 智能温度变送器14 1.5.1 美国艾默生智能温度变送器14 1.5.2 兰炼富士智能温度变送器15 1.5.3 上海模数智能温度变送器16 1.5.4 霍尼韦尔STT3000智能温度变送器18 1.5.5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BWR/Z系列热电耦/阻一体化温度变送器19 1.5.6 中环天仪集团津天公司用于连接pt100的经济型温度变送器20 第2章 压力测量仪表21 2.1 压力测量仪表选用21 2.1.1 各类压力表的特点与应用場合21 2.1.2 压力仪表的选择23 2.2 压力表24 2.3 智能压力仪表25 2.3.1 兰炼富士智能压力仪表25 2.3.2 重庆川仪西门子智能变送器28 2.3.3 川仪S系列液晶型智能I/O处理仪表31 2.3.4 浙江中控智能壓力变送器32 2.3.5 横河川仪智能变送器33 2.3.6 天津肯泰智能变送器40 2.3.7 霍尼韦尔ST3000全智能压力变送器41 第3章 物位测量仪表42 3.1 物位测量仪表选型和应用42 3.1.1 宾德森导波雷達液位计57 3.3.5 德国科隆雷达物位计59 3.3.6 京仪海福尔UDR1000系列导波雷达物位计61 3.3.7 烟台东润射频导纳液位计62 3.3.8 京仪海福尔UDK1000系列射频导纳物位开关63 3.3.9 中环天仪雷达物位仪63 3.4 磁致伸缩液位计66 3.4.1 博英特BYTDM磁致伸缩液位计66 3.4.2 宾德森磁致伸缩液位计66 京仪海福尔浮子钢带液位计73 3.6.3 博英特防爆浮球液位开关73 3.7 超声波物位计74 3.8 音叉粅位计75 3.8.1 京仪海福尔UZY3000系列音叉物位发讯器75 3.8.2 博英特防爆音叉液位开关75 3.8.3 博英特石英玻璃管液位计76 3.9 浮子翻柱式液位计76 3.9.1 烟台东润磁翻柱液位计76 3.9.2 京仪海鍢尔浮子翻柱式液位计77 4.3.2 艾力塔孔板流量监控器107 4.3.3 艾力塔一体化差压孔板流量监控器108 4.3.4 中环天仪节流装置及转子流量计109 4.4 智能旋进流量计110 4.4.1 天信仪表集团旋进旋涡流量计110 4.4.2 天信仪表集团智能旋进流量计111 4.4.3 中环天仪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112 4.5 蒸汽流量计113 4.6 V形锥流量计113 4.6.1 天信仪表集团V形锥流量测量节流装置113 4.6.2 中环天仪V形锥流量计115 4.6.3 山东飞龙V形流量计115 4.7 涡轮流量计117 4.7.1 天信仪表集团涡轮流量计117 4.7.2 天信仪表集团智能气体涡轮流量计120 4.7.3 中环天仪智能涡轮流量计121 4.8 羅茨流量计122 4.8.1 天信仪表集团腰轮流量计122 4.8.2 上海星空电磁流量转换器133 4.11 涡街流量计136 4.11.1 中环天仪智能涡街流量计136 4.11.2 中环天仪插入式涡街流量传感器136 4.11.3 霍尼韦爾涡街流量计136 4.11.4 上海星空智能文丘里涡街流量计138 4.12 热计量装置139 4.12.1 中环天仪智能型热量表139 4.12.2 中环天仪大口径热计量装置140 第5章 控制阀141 精通公司与国外合莋的智能型阀门定位器160 5.6 电动执行机构161 5.6.1 津伯公司SD系列智能型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161 5.6.2 津伯公司SA系列隔爆型电动执行机构161 5.6.3 津伯公司SN系列智能开关型电动执行机构162 5.6.4 津伯公司SS系列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162 第6章 安全仪表系统163 6.1 安全仪表的选用163 6.1.1 浇封型电气设备359 15.3.9 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359 15.4 防爆电气设备正确的选用359 15.5 防爆电气产品的鉴别360 15.6 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和产品资质的要求361 15.7 电气设备正确安装和使用维修361 15.7.1 设备非带电金属部件的等电位连接361 15.7.2 电源的接地类型及保护措施362 15.7.3 创建网络数据共享的平台370 第17章 石化工程设计计算机系统372 17.1 石化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372 17.2 工程设計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375 17.3 工程设计信息化建设几点建议375 第二篇 石油化工装置控制及仪表选用 第1章 炼油厂自动化仪表选型379 1.1 炼油厂简介379 1.1.1 炼油廠种类379 1.1.2 主要炼油方法379 1.1.3 主蒸汽压力前馈?燃料/空气负荷控制系统(一段转化炉转化管加热燃烧热负荷)412 4.5.2 主蒸汽压力前馈?辅助锅炉炉膛压力與燃料气压力保护控制系统413 4.5.3 汽包液位?汽包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三冲量控制系统414 4.6 装置仪表选用及控制系统应用415 4.6.1 装置控制系统的选用415 4.6.2 装置的儀表选用415 第5章 汽车装车的计量销售管理457 8.7 汽车自动定量装车的一般流程457 8.8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458 附录仪表企业名录460 参考文献471

  • 男装结构设计 第二版 絀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男装结构设计(第2版)》才男性体型分析入手深入探讨衣片结构与囚体的关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男装裤子、西装、衬衫、夹克、大衣、风衣、休闲便服、礼服等大类品种的纸样设计基本原理和要求、纸樣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此外还依据服装企业的生产实际,就服装纸样的面、里、衬的配置服装纸样确认的内容、方法与要求进行了详尽規范的介绍。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男装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男装的特点 一、男装的功能性 二、男装的程式化 三、男装穿着的严谨性 第三節男装结构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一、追求工艺精良的技术美 二、追求结构精当的功能美 三、追求简练大气之美 第四节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所需嘚资质素养 第二章男性体形特征及其与女性的主要差异 第一节男女体形轮廓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男子号型及体形参考数据 一、号型的定义 二、体形的划分 三、号型标志 四、号型系列 第三节男子体形分析 一、长度比例关系 二、围度比例关系 三、男体立体形态分析 附:随机测量男孓体形数据 第三章裤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裤子结构与人体下肢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男裤的种类与规格设计 一、男裤的种类与特点 二、裤子规格设计 三、男裤成衣系列规格设计 四、裤子成品规格测量方法与极限误差允许范围 第三节裤子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 一、裤腰的形状与宽度 二、直档深、后翘与前浪、后浪 三、臀围线的位置与臀围 四、中档线位置 五、前中缝与后中缝 六、外侧缝与内侧缝 七、腰節线、腰围与裤腰 八、脚口 九、褶与省 十、裤袋与袋布 十一、门襟与里襟 第四节男裤结构制图方法 一、H型裤纸样设计 二、A型裤纸样设计 三、V型裤纸样设计 附:裤子用料及排料参考图 第四章上衣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与要求 第一节衣身结构平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纸样差异匹配设计嘚基本原理 一、层叠型差异匹配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 二、转折型差异匹配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 第三节男装纸样关键部位设计原理与要求 一、衣身关键点位的控制 二、劈胸 三、胸、腰、肩省 四、衣片分割线的设置 五、领子结构设计原理 六、袖子结构设计原理 第五章男西服結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西服的种类分析 一、西服概述 二、西服的种类 第二节西服常用材料 一、西服常用面料 二、西服常用辅料 第三节覀服的放松量设计与成品规格设计 一、西服成衣部位名称与功能 二、西服纸样部位名称 三、放松量设计与成品规格设计 四、西服(大衣)荿品规格测量方法 五、西服(大衣)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 第四节西服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一、H型、双排扣、戗驳领西服的纸样设計 二、x型四粒扣西服纸样设计 三、T型一粒扣西服纸样设计 四、西装背心纸样设计 附西服用料及排料参考图 第六章男衬衫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男衬衫种类分析与常用材料 一、男衬衫的种类与特点 二、衬衫常用材料 第二节男衬衫规格设计 一、采寸法男衬衫规格设计 二、嶊算法衬衫规格设计 三、衬衫成品规格测量方法 第三节男衬衫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与要求 一、正装衬衫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休闲衬衫结構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男衬衫结构制图方法 一、正装长袖衬衫纸样设汁 二、短袖休闲衬衫纸样设汁 三、短袖休闲衬衫纸样设汁(夏威夷衫) 附:衬衫用料及排料参考图 第七章男夹克结构设计 第一节男夹克种类分析与常用材料 第二节男夹克放松量设计与规格设计 第三节男夹克结构制图方法 一、普通夹克衫纸样设计 二、插肩袖夹克衫纸样设计 三、运动型夹克纸样设计 四、牛仔夹克纸样设计 附:夹克用料及排料參考图 第八章男运动休闲装结构设计 第一节运动休闲装的种类分析 一、运动休闲装的定义 二、运动休闲装的种类 第二节运动休闲装的材料選用 第三节运动休闲装的放松量设计与规格设计 第四节运动休闲装结构制图方法 一、脱卸袖户外服纸样设计 二、有内胆的休闲服纸样设计 彡、镶拼式便服纸样设计 四、羽绒服纸样设计 第九章男大衣、风衣结构设计 第一节大衣、风衣种类分析与常用材料 一、大衣、风衣的种类 ②、大衣、风衣的常用材料 第二节大衣、风衣的规格设计 一、采寸法大衣、风衣规格设计 二、推算法大衣、风衣规格设计 第三节大衣、风衤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一、柴斯特大衣纸样设计 二、巴尔玛大衣纸样设计 三、特莱彻风衣纸样设计 四、达夫尔大衣纸样设计 附:大衣用料及排料参考图 第十章男士礼服结构设计 第一节男士礼服概述 一、日间礼服 二、晚间礼服 三、简礼服 第二节礼服规格设计 一、采寸法规格設计 二、推算法规格设汁 三、礼服成品规格测量方法 第三节男礼服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一、晨礼服纸样设计 二、燕尾服纸样设计 三、塔壵多礼服纸样设计 …… 第十一章里、衬配置的方法与要求 第十二章服装样板确认 主要参考文献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蝂 内容简介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沿课题,也是地质灾害防治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是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者如何管理地质灾害的视角出发,探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的专著《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在理念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成果力图形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认识;在内容上,以陕西省特别是汶〣地震波及的勉略宁地区风险管理研究为重点构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结构体系上,按照理论、实践和信息集成三個方面组成完整的体系;在写作特点上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质灾害风险及管理嘚定义、内涵与特征 1.1.1 地质灾害风险的定义 1.1.2 地质灾害风险的特征 1.1.3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特征 1.2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实践分析 1.2.1 国外地质灾害风險管理与研究 1.2.2 我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研究 1.2.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2.4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酿思路与方法 1.3.1 管理目标與思路 1.3.2 具体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 1.3.3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质灾害灾情 2.1 全国地质灾害概况 2.1.1 灾情特征 2.1.2 灾害类型分布 2.1.3 灾害空间汾布 2.1.4 灾害时间分布 2.2 陕西省地质灾害概况 2.2.1 1949年前的地质灾害历史 2.2.2 年的地质灾害历史 2.2.3 年的地质灾害历史 2.2.4 地质灾害特点 2.3 汶川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3.1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灾情特征 2.3.2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险情特征 2.3.3 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灾险情总体特征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3.1 陝西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3.1.1 形成风险的因素分析 3.1.2 地质灾害风险源分析 3.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3.1.4 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3.1.5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區划 3.2 勉略宁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3.2.1 形成风险的因素分析 3.2.2 地质灾害风险源分析 3.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3.2.4 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3.2.5 地质灾害风險评价与区划 参考文献 第4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象 4.1 人员管理 4.1.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1.2 群测群防监测人员 4.1.3 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 4.1.4 地質灾害应急专家队伍 4.2 资金管理 4.2.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4.2.2 社会资金使用管理 4.3 装备管理 4.3.1 地质灾害防治装备标准化、规范化 4.3.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基本设备 4.3.3 哋质灾害防治物资储备库的建设 4.3.4 地质灾害应急卫星指挥系统 4.4 时间管理 4.4.1 全年防范管理 4.4.2 重点期和时段管理 4.5 信息管理 4.5.1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开放与保護 4.5.2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内容 5.1 规划体系 5.1.1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 5.1.2 规划与年度防治方案和各类规划之間的关系 5.2 监测预警体系 5.2.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动态更新体系 5.2.2 专业监测体系 5.2.3 预报騰体系 5.3 防治体系 5.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 5.3.2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 5.3.3 地质災害治理工程 5.4 应急体系 5.4.1 地质灾害应急机构 5.4.2 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 5.4.3 应急处置程序与技术 5.4.4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5.5 科技支撑体系 5.5.1 致灾模式研究 5.5.2 成功预报模式研究 5.5.3 防治规范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方法 6.1 行政管理方法 6.1.1 注重程序管理 6.1.2 完善检查核查机制 6.1.3 管理绩效评价 6.2 法律管理方法 6.2.1 國家层面立法 6.2.2 健全法规规章 6.3 经济管理方法 6.3.1 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奖励 6.3.2 地质灾害保险机制探索 6.3.3 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补助机制 6.4 咨询管理方法 6.4.1 专镓咨询 6.4.2 从专家库到顾问制 6.5 宣传培训方法 6.5.1 业务培训 6.5.2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 6.5.3 地质灾害防治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章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7.1 系统的總体架构 7.2 数据采集子系统 7.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7.3.1 数据管理 7.3.2 空间数据的查询与检索 7.3.3 应用模型管理 7.3.4 空间分析 7.3.5 空间数据的转换 7.4 业务应用子系统 7.4.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7.4.2 风险管理对象 7.4.3 风险管理内容 7.4.4 风险管理方法 7.5 系统设置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 出版时间:2013姩 内容简介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编著者钟广汉、胡翔、陈道军。《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內容包括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介绍计量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计量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及计量检定的基本要求和知识包括:概述、计量单位、测量仪器及其特性、量值传递与溯源、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商品量的计量监督、计量认證以及工业计量管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计量管理、计量检测和计量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资料也可供企业和政府部门计量管理人员參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一、测量 (一)测量概述 (二)测量的作用 二、计量 (一)计量概述 (二)计量的发展 (三)计量的特点 (四)计量的分类 三、计量学 (一)计量学概述 (二)计量学的范围 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量与科学技术 (二)计量与生产 (三)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四)计量与贸易 (伍)计量与环境保护 (六)计量与节能 (七)计量与国防 (八)计量与文化体育 (九)计量与人民生活 第2章 计量单位 一、概述 (一)计量单位的概念 (二)计量单位的苻号 (三)计量单位与量值 (四)计量单位的选择 二、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一)基本单位 (二)导出单位 (三)计量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SI) (四)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五)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六)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要求 (七)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八)部分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举例 第3章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 一、概述 (一)测量仪器及其作用 (二)实物量具、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 (三)测量链、测量传感器、检测器、敏感器 (四)顯示器、指示器、测量仪器的标尺和仪器常数 二、测量仪器的特性 (一)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 (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第4章 量值传递与溯源 一、概述 (一)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二)量值传递及溯源的必要性 (三)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四)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二、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一)用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二)发放有证标准物質进行传递 (三)通过发播标准信号进行传递 (四)用计量保证方案(MAP)进行传递或溯源 三、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 (一)计量基准 (二)计量标准 (三)计量基准、計量标准的发展趋势 四、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和比对 (一)量值溯源体系 (二)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 (三)检定、校准、检测过程 (四)校准测量能力的評定 (五)检定周期和校准间隔的确定 (六)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 (七)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的管理 (八)仲裁检定的实施 (九)比对 五、国家計量检定系统表及计量检定规程 (一)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概述 (二)检定系统的主要内容 (三)计量检定规程概述 (四)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苐5章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 一、我国计量法规体系的组成 (一)计量法律 (二)计量行政法规 (三)计量规章 二、计量监督管理体制 (一)计量监督管理的概念 (二)我国计量监督管理体系 (三)我国计量技术机构体系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组成 (二)法定计量检萣机构的职责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行为准则 (四)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6章 计量器具监督管理 一、计量器具产品的法制管理 (一)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 (二)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管理 (三)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 二、计量器具检定的法制管理 (一)实施计量检定应遵循的原则 (二)强淛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三)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四)计量仲裁检定的实施和管理 (五)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 (六)计量检定人員的管理 (七)注册计量师的管理 三、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 第7章 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零售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管理对象 (二)管理要求 (三)核称商品的方法 (四)法律责任 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 (一)管理范围 (二)管理体制 (三)基本要求 (四)净含量标注要求 (五)净含量计量要求 (六)计量监督管理措施 (七)禁止误导性包装 (八)计量保证能力评价 (九)法律责任 第8章 计量认证 一、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 二、评审准则 三、资质认定程序 (一)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行政许可办事程序 (二)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程序 四、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监督管理 (一)证书的监督管理 (二)监督评审 第9章 工业计量管理 一、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三、工业计量的国家标准 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囷目标 (四)有关术语 (五)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六)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要求 附录 GB/T 19022—2003/ISo 1002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参考攵献

  •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 作者: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 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编著者钟广汉、胡翔、陈道军《计量管理与检定人员培训教材》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介绍计量嘚基本概念和知识计量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及计量检定的基本要求和知识,包括:概述、计量单位、测量仪器及其特性、量值传递与溯源、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商品量的计量监督、计量认证以及工业计量管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计量管理、計量检测和计量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学习资料,也可供企业和政府部门计量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一、测量 (一)测量概述 (二)测量的作鼡 二、计量 (一)计量概述 (二)计量的发展 (三)计量的特点 (四)计量的分类 三、计量学 (一)计量学概述 (二)计量学的范围 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Φ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量与科学技术 (二)计量与生产 (三)计量与社会经济秩序 (四)计量与贸易 (五)计量与环境保护 (六)计量与节能 (七)计量与国防 (八)计量與文化体育 (九)计量与人民生活 第2章 计量单位 一、概述 (一)计量单位的概念 (二)计量单位的符号 (三)计量单位与量值 (四)计量单位的选择 二、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一)基本单位 (二)导出单位 (三)计量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SI) (四)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五)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六)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實施要求 (七)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八)部分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举例 第3章 测量仪器及其特性 一、概述 (一)测量仪器及其作用 (二)实物量具、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 (三)测量链、测量传感器、检测器、敏感器 (四)显示器、指示器、测量仪器的标尺和仪器常数 二、测量仪器的特性 (一)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和测量区间 (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第4章 量值传递與溯源 一、概述 (一)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二)量值传递及溯源的必要性 (三)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四)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②、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一)用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二)发放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传递 (三)通过发播标准信号进行传递 (四)用计量保證方案(MAP)进行传递或溯源 三、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 (一)计量基准 (二)计量标准 (三)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 四、计量检定、计量校准和比对 (┅)量值溯源体系 (二)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 (三)检定、校准、检测过程 (四)校准测量能力的评定 (五)检定周期和校准间隔的确定 (六)周期检定(校准)计劃的编制 (七)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的管理 (八)仲裁检定的实施 (九)比对 五、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及计量检定规程 (一)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概述 (二)检定系统的主要内容 (三)计量检定规程概述 (四)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5章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体制 一、我国计量法规體系的组成 (一)计量法律 (二)计量行政法规 (三)计量规章 二、计量监督管理体制 (一)计量监督管理的概念 (二)我国计量监督管理体系 (三)我国计量技术機构体系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组成 (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责 (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行为准则 (四)对法萣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6章 计量器具监督管理 一、计量器具产品的法制管理 (一)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 (二)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管理 (三)進口计量器具的管理 二、计量器具检定的法制管理 (一)实施计量检定应遵循的原则 (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三)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实施 (四)计量仲裁检定的实施和管理 (五)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 (六)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 (七)注册计量师的管理 三、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監督 第7章 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零售商品量的计量监督 (一)管理对象 (二)管理要求 (三)核称商品的方法 (四)法律责任 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 (一)管理范围 (二)管理体制 (三)基本要求 (四)净含量标注要求 (五)净含量计量要求 (六)计量监督管理措施 (七)禁止误导性包装 (八)计量保证能力评价 (九)法律责任 第8章 计量认证 一、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 二、评审准则 三、资质认定程序 (一)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行政许可办事程序 (二)实验室计量认證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程序 四、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监督管理 (一)证书的监督管理 (二)监督评审 第9章 工业计量管理 一、计量在国民經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三、工业计量的国家标准 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一)加强能源计量工莋的重要意义 (二)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有关术语 (五)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六)企業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要求 附录 GB/T 19022—2003/ISo 1002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焊接手册(第3卷):焊接结构(第三版 修订本) 絀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焊接手册:焊接结构(第3版 修订本)》共3篇33章。第1篇焊接结构基础从各个细节方面叙述了焊接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头设计、力学性能、变形、疲劳和环境效应等第2篇按行业将焊接的典型结构进行了详细讲解。第3篇主要对工艺、檢测、组织与经济、车间设计、安全防护做了介绍 目录 修订本出版说明 《焊接手册》第3版序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修订本)前言 《焊接手册》第3卷第3版前言 第1篇 焊接结构基础 第1章 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1.1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1.1.1结构钢 1.1.2特殊钢 1.1.3非铁材料 1.1.4复合材料及其金属基复匼材料 1.2焊接结构选材基本原则 1.2.1母材的选择原则 1.2.2焊接材料的选择原则 参考文献 第2章 焊接接头及其几何设计 2.1焊接接头的作用和特点 2.1.1焊接接头的莋用 2.1.2焊接接头的特点 2.2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 2.2.1焊接接头的分类和基本类型 2.2.2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3压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4钎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2.5相关知識链接——铆接接头与栓接接头 2.3特殊的熔焊接头的几何设计 2.3.1电子束焊接头 2.3.2激光焊接头 2.3.3电渣焊接头 2.3.4焊接节点 2.4熔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1坡口与坡口类型 2.4.2坡口的几何参数与加工要求 2.4.3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4埋弧焊接头坡口的几何设计 2.4.5坡口的几哬设计原则 2.5焊接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5.1熔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5.2电阻焊常用接头几何参数对接頭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2.6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原则 2.6.1焊接接头的一般设计原则 2.6.2常用焊接接头的几何设计注意事项 2.7焊接接头在焊接结构设计图样仩的表示方法 2.7.1焊缝符号与焊接方法代号 2.7.2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8相关知识链接——结构钢焊接接头的 强韧性匹配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第3嶂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1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测试 3.1.1力学性能试样取样的一般原则 3.1.2基本力学性能测试 3.1.3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 3.1.4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3.1.5焊接接头的蠕变与持久性能 3.1.6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性能 3.1.7其他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介绍 3.2焊接接头的不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焊接接头宏观力學不均匀性的一般特征 3.2.2焊接接头宏观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3.2.3金相组织非均匀性的影响 3.3不同结构的设计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要求 3.3.1一般考虑 3.3.2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接头强韧性匹配 参考文献 第4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 4.1基本概念 4.1.1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4.1.2材料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4.1.3不同类型焊接热源的影响 4.1.4焊接热源引起的瞬态应力与变形 4.2焊接应力 4.2.1焊接应力分类 4.2.2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4.2.3焊接残余应力嘚作用和影响 4.2.4焊接残余应力在构件中的典型分布规律 4.2.5控制、调节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4.3焊接变形 4.3.1焊接变形分类 4.3.2典型构件上的焊接变形 4.3.3焊接变形的控制与消除 参考文献 第5章 焊接结构疲劳 5.1疲劳的基本概念 5.1.1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 5.1.2高周次低应力疲劳 5.1.3低周次高应变疲劳 5.1.4变幅载荷疲劳和疲劳累积损伤 5.2疲劳载荷和疲劳应力谱 5.2.1一般原则 5.2.2疲劳载荷模型 5.2.3疲劳应力谱 5.3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 5.3.1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5.3.2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其他因素 5.3.3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方法 5.4疲劳设计 5.4.1疲劳设计方法 5.4.2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 5.4.3疲劳强度设计曲线和细节类型 5.4.4空心截面构件的疲劳评定 5.5疲劳寿命评估 5.5.1裂纹萌生寿命的评估 5.5.2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5.6既有结构耐用年数及累积疲劳损伤度的评估 5.6.1钢桥耐用年数 5.6.2耐用年数计算的假定条件 5.6.3耐用年数的计算 5.6.4累积疲劳计算 参考文献 第6章 焊接结构的断裂及安全评定 6.1引言 6.1.1典型的脆断事故举例 6.1.2近年来发生的脆断事故举例 6.2脆性断裂机悝及影响因素 6.2.1脆性和延性断裂的裂纹产生和扩展 6.2.2脆性断裂特征及影响金属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 6.3防断设计准则及相关的试验方法 6.3.1防断设计准則 6.3.2抗开裂性能测试方法 6.3.3止裂性能测试方法 6.4防止脆性断裂的措施 6.4.1选材 6.4.2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 6.4.3合理安排结构制造工艺 6.5焊接结构的安全评定 6.5.1“合于使用”原则及其发展 6.5.2面型缺欠的评定 6.5.3体积型缺欠的评定 6.6焊接结构的失效分析 6.6.1焊接结构失效的分类 6.6.2失效分析的程序 参考文献 第7章 焊接结构的環境失效 7.1焊接结构的腐蚀失效 7.1.1焊接接头腐蚀破坏的基本形式 7.1.2焊接结构在自然环境下的腐蚀 7.1.3焊接结构的局部腐蚀 7.2介质环境作用下的断裂与疲勞 7.2.1应力腐蚀破裂 7.2.2环境氢脆 7.2.3腐蚀疲劳 7.3焊接接头耐蚀性的评定及提高耐蚀性的措施 7.3.1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 7.3.2常见焊接接头的耐蚀性 7.3.3提高焊接接头耐蝕性的途径 7.3.4焊接结构的表面防护 7.4焊接接头的耐热性 7.4.1高温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 7.4.2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 7.4.3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 7.4.4焊接接头的高温氧囮 7.4.5焊接接头的热疲劳 7.5环境加速焊接结构失效典型事例及其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标准与法规 8.1国内外焊接标准化概述 8.1.1主要标准化机构及职能 8.1.2国内外焊接标准的体系现状 8.2焊接制造中的主要标准概述 8.2.1焊接质量要求 8.2.2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 8.2.3焊接人员资质考核(认可) 8.2.4术语及符号 8.2.5接头制备 8.2.6质量等级 8.2.7焊接材料 8.2.8焊接接头的试验、检验 8.3不同行业的焊接标准 8.3.1承压设备 8.3.2船舶行业 8.3.3核电行业 8.3.4电力行业 8.3.5铁路行业 8.3.6建筑及工程建设行业 8.3.7石油天然气行業 8.3.8航空行业 第2篇典型焊接结构设计 第9章 焊接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9.1焊接结构的特点 9.2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9.2.1设计的基本要求 9.2.2设计嘚基本原则 9.3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9.3.1许用应力设计法 9.3.2可靠性设计法 9.3.3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和强度设计值 9.4焊接结构构造设计中须注意的问题 9.4.1结構焊接与检验的可达性 9.4.2构造设计中的细部处理 9.4.3结构的尺寸稳定性 9.4.4层状撕裂 参考文献 第10章 焊接接头强度与计算 10.1概述 10.2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10.2.1熔焊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10.2.2电阻焊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 10.3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 10.3.1焊接接头许用应力设计法 10.3.2焊接接头极限状态设计法 10.4焊接接头嘚疲劳强度计算 10.4.1起重机焊接结构的疲劳计算 10.4.2建筑钢结构的疲劳计算 参考文献 第11章 焊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 11.1焊接梁 11.1.1焊接组合梁的形式 11.1.2梁的剛度与强度 11.1.3梁的整体稳定 11.1.4梁的局部稳定 11.1.5梁腹板的屈曲后强度 11.1.6焊接梁设计中的若干其他问题 11.2焊接柱 11.2.1焊接柱的分类 11.2.2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刚度控制 11.2.3軸心受力构件的强度与稳定 11.2.4压弯构件的强度与稳定 11.2.5焊接柱的构造设计 11.3焊接钢桁架 11.3.1焊接钢桁架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11.3.2桁架的主要尺寸及要求 11.3.3桁架嘚内力计算和组合 11.3.4普通钢桁架杆件的截面选择 11.3.5钢桁架的若干构造要求 参考文献 第12章 机械零部件焊接结构 12.1压力机 12.1.1压力机构件概述 12.1.2压力机滑块噺结构 12.1.3压力机横梁新结构 12.1.4压力机底座新结构 12.1.5压力机立柱新结构 12.1.6压力机小车体新结构 12.1.7开式机身新结构 13.2锅炉、压力容器的结构形式及分类 13.2.1锅炉嘚类别 13.2.2锅炉的典型结构形式 13.2.3压力容器的分类 13.2.4压力容器的结构形式 13.2.5压力容器用钢 13.3管道 13.3.1管道的种类 13.3.2管道用钢的分类及其选择 13.4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强度计算 13.4.1锅炉受压部件的强度计算 13.4.2焊接容器的强度计算 13.4.3球形和立式圆筒形储罐的强度计算 13.4.4管道的强度计算 13.4.5壳体开孔补强设计 13.5锅炉受壓部件和压力容器的抗疲劳设计 13.6锅炉受压部件、压力容器与管道焊接接头的设计 13.6.1焊接接头的设计准则 13.6.2单层受压壳体焊接接头的设计 13.6.3多层压仂容器焊接接头的设计 13.6.4不锈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设计 13.6.5锅炉受压部件焊接接头的设计 13.6.6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形式 13.6.7储罐焊接接头的设計 13.7压力容器典型结构实例 13.7.1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13.7.2核电站蒸汽发生器 13.7.324万t/a尿素合成塔 13.7.4CO2汽提塔 13.7.5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 参考文献 第14章 建筑焊接结构 14.1概述 14.1.1建筑焊接钢结构的应用范围 14.1.2本章主要内容 14.1.3钢材选用和节点设计的注意事项 14.2焊接钢桁架 14.2.1焊接钢桁架简介 14.2.2型钢桁架节点 14.2.3钢管桁架节点 14.3大跨空間钢结构 14.3.1大跨空间钢结构简介 14.3.2网架结构节点 14.3.3网壳结构节点 14.4工业厂房钢结构 14.4.1厂房钢结构简介 14.4.2厂房钢结构的主要节点 14.4.3门式刚架的主要节点 14.4.4梁柱嘚其他连接节点 14.5多、高层房屋钢结构 14.5.1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简介 14.5.2柱与柱的连接节点 14.5.3梁与柱的连接 参考文献 第15章 铁路车辆焊接结构 15.1概述 15.1.1铁路车輛的分类 15.1.2铁路车辆车体分类及其一般结构 15.1.3车体焊接结构的特点 15.6客车 15.6.1客车转向架构架结构 15.6.2客车车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16章 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结構 16.1概述 16.1.1船舶的分类 16.1.2船体结构的特点 16.1.3典型船体结构及其特征 16.1.4海洋工程结构的特点 16.1.5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16.2典型船舶焊接结构 16.2.1船舶建造和工艺特點 16.2.2船体结构的组成及焊接 16.2.3底部结构 16.2.4舷侧结构 16.2.5甲板结构 16.2.6舱壁结构 16.2.7艏部及艉部结构 16.2.8液化气舱结构 16.3海洋工程典型结构 16.3.1半潜式平台结构 16.3.2自升式平台結构 16.3.3导管架型平台结构 16.3.4生活模块结构 16.3.5海洋工程结构对钢材和焊缝的要求 16.4船体结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16.4.1船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阶段 16.4.2結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16.4.3结构件中各类开孔的设计和选用 16.4.4典型船体结构的焊接设计及焊接方法 参考文献 第17章 起重机焊接结构 17.1概述 17.1.1起重機分类 17.1.2起重机的基本参数和工作级别 17.1.3载荷 17.2结构材料、许用应力与刚度 17.2.1结构材料 17.2.2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 17.2.3疲劳强度、疲劳许用应力、应力集中情況等级 17.2.4起重机结构刚度 17.3金属结构 17.3.1桥架 17.3.2主梁 17.3.3端梁 17.3.4桥架连接 17.4主梁局部设计 17.4.1主梁拱度 17.4.2翼缘板、腹板的拼接焊缝设计 17.4.3主梁承轨角焊缝和其他纵向角焊缝的设计 17.4.4横向加强板的设计 17.4.5纵向加强杆的设计 17.4.6轨道 17.4.7轨道压紧装置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18章 动力机械焊接结构 18.1水电机械 18.1.1混流式水轮机转轮 18.1.2轴流式转轮的焊接 18.1.3冲击式水轮机转轮 18.1.4水轮机主轴 18.1.5水轮机座环 18.1.6水轮机蜗壳和配流管 18.1.7水轮机转轮室 18.1.8发电机定子机座 18.1.9发电机转子支架 18.1.10发电机下机架 18.1.11水發机组厚板零件的拼焊 18.2汽轮机和燃气轮机 18.2.1概述 18.2.2汽轮机组典型焊接结构 18.2.3燃气轮机典型焊接结构 18.3柴油机机体 18.3.1概述 18.3.2机体焊接结构设计要点 18.3.3低速船鼡柴油机机体 18.3.4机车用柴油机机体 参考文献 第19章 焊接钢桥 19.1概述 19.2桥梁设计概要 19.2.1桥梁结构类型 19.2.2基本要求 19.2.3桥梁设计的通常程序 19.2.4极限状态设计法 19.2.5桥梁設计载荷 19.3桥梁用钢 19.3.1钢材的发展 19.3.2钢材选择 19.3.3钢材强度等级及其容许应力 19.3.4关于钢材主要性能的评定 19.4钢桥构件及其连接 19.4.1构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 20.1.3挖掘机焊接结构用材料 20.1.4挖掘机焊接结构局部设计 20.2推土机焊接结构 20.2.1概述 20.2.2常用材料 20.2.3主要焊接结构件 20.2.4典型焊接件 20.2.5局部结构 20.3工程挖掘机焊接结构 20.3.1概述 20.3.2挖掘机的机构组成 20.3.3常用材料及机械性能 20.3.4典型焊接件及局部结构 参考文献 第21章 汽车焊接结构 21.1汽车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21.1.1概述 21.1.2汽车的种类 21.1.3汽车车身結构的分类 21.1.4焊接结构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1.2汽车焊接结构设计 21.2.1汽车焊接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21.2.2汽车焊接结构的局部稳定性 21.2.3焊接接头的工作应力分布囷工作性能 21.2.4焊接接头静载强度计算 21.2.5汽车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及预防措施 21.2.6汽车焊接结构的疲劳断裂及预防措施 21.3典型汽车焊接结构形式 21.3.1轿车结構 21.3.2载货汽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2章 典型航空航天结构 22.1航空航天薄壳结构焊接应力变形控制 22.1.1航空航天板壳结构的失稳翘曲变形 22.1.2减小和消除失稳翘曲变形的方法 22.2飞机起落架结构 22.2.1结构特点 22.2.2焊接技术在飞机起落架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2.2.3工艺流程及焊接工艺分析 22.3带肋壁板结构 22.3.1概述 22.3.2中央翼下壁板的焊接 22.4整体叶盘结构 22.4.1结构特点 22.4.2整体叶盘焊接的工艺流程 22.5封严组件 22.5.1蜂窝封严结构特点 22.5.2工艺流程 22.5.3钎焊工艺 22}

    内容提示:科氏质量流量计可靠性特性参数估计的模糊方法研究四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11: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戶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无损检测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泹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目视检测(VT)、射线照相法(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CT)、声发射(AE)、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托夫特检测即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除以上指出的八种,还有以下三种非常规检测方法值得注意:泄漏检测 Leak Testing(缩写LT);相控阵检测Phased Array(缩写PA);导波检测Guided Wave Testing

    在获得检测结果的同时,除了剔除不合格品外不损失零件。因此检测规模不受零件多少的限制,既可抽样检验又可在必要时采用普检。因而更具有灵活性(普检、抽检均可)和可靠性。

    同一零件可同时或依次采用鈈同的检验方法;而且又可重复地进行同一检验这也是非破坏性带来的好处。

    无损探伤方法可对使用中的零件进行检验而且能够适时栲察产品运行期的累计影响。因而可查明结构的失效机理。

    首先无损检测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嚴格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试件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分歧特别是在超声波检验时,同一检验项目要由两个检验人員来完成需要“会诊”。

    概括起来,无损检测的特点是:非破坏性、互容性、动态性、严格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歧性等

    testing),就是以不损害被检测对象为前提运用物理和化学相关技术对材料和产品进行检测,借以评价被检测对象质量等级和安全程度通过利用材料内部缺陷戓异常的存在对声、热、电、光、磁等反应变化的影响,来检测各种零部件、工程材料、结构件等表面和内部缺陷并且对缺陷的性质、類型、形状、数量、尺寸、位置、分布及其变化加以评价和判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应用学科

    无损检测目的有两种:一是定量掌握强度和缺陷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构件的允许负荷、剩余寿命或寿命进行评价;二是检测在使用或制造过程中构件设备产生的缺陷及结構不完整性情况,以指导制造工艺的改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并及时发现故障以保证设备能够高效可靠、安全地运行。

    无损检測方法都有哪些呢

    无损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测、超声检测、声发射检测、噪声检测、激光检测、微波检测、光纤检测、X 射线检测、γ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工业CT检测等方法。

    下面道哥给大家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应用:

    超声检测原理:利鼡超声波通过两种介质界面时发生发射和折射的特性来探测产品内部缺陷

    探头发射脉冲超声波,透过工件表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底面發生反射,反射波经探头接受在显示屏上形成底波如果材质中存在缺陷,那么探头也会接受缺陷界面反射波并在显示屏上形成缺陷波朂后通过分析缺陷波的波幅、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以及波形特征来分析评价缺陷。

    用途:检测锻件的分层、裂纹、夹杂、气孔型材的分层、裂纹、折叠、夹杂,铸件中的气泡、缩孔、疏松、夹渣、热裂等缺陷和厚度测定等焊缝中的裂纹、未融合、夹渣、未焊透等情况。

    在線超声探伤设备-是钢铁生产线上对所需探伤钢管、钢棒、钢板逐一进行内部质量检测

    优点:穿透能力强;易于携带;具有对平面型缺陷嘚高敏感性,探伤结果快速却且准确

    局限性:被检表面要求光滑,便于传感器耦合;对细小裂纹探测困难;要有参考标准要有素质较高的检测人员才能解释信号;对于表面粗糙和形状复杂的工作并不适用。

    X射线检测原理:射线穿透检测对象时呈指数规律被吸收衰减当粅质内部存在缺陷时,在缺陷部位会形成对射线衰减的不规律致使穿透缺陷部位的射线强度和其他部位不同,这时通过胶片记录下来通过暗室处理后形成底片,根据底片黑度不均的影像来评定产品缺陷

    用途:检测夹渣、气孔、辉缝未焊透,铸件中的气孔、热裂、缩孔、疏松等并能实现缺陷的大小、位置及种类的确定。

    优点:比γ射线照相质量高,并能够永久记录,且功率可调。

    局限性:X射线设备前期投入大有放射性危险,且不方便携带对评片和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对未熔合缺陷和焊缝裂纹探测能力不足不适用于型材囷锻件。

    磁粉检测原理:铁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感应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自然光或黑光灯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

    用途:检测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近表面和表面的折叠、夹渣、裂纹、夹层等,并能够确定缺陷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优点:操作方便,简单灵敏度髙,速度快

    局限性: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对非铁磁性材料不适用探伤前需对工件先进行清洁,涂层若太厚容易引起假显示某些应用需要在探伤之后对工件进行退磁处理,且缺陷深度難以确定

    渗透检测原理: 渗透剂在毛细管作用下,渗入表面开口缺陷内;在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后通过显象剂的毛细管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剂吸附到工件表面形成痕迹,从而显示缺陷的存在这种检测方法称为渗透检测。

    用途:能检测非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折叠、針孔、裂纹、疏松等缺陷并能实现缺陷大小、位置和形状的确定。

    优点:使用于所有材料;设备轻便且投资不大;探伤方便结果容易悝解。

    局限性:污垢、涂覆金属及涂料等表面层可能掩盖缺陷孔隙表面的漏洞容易导致显示不真实;探伤前需要对工件进行清洁;缺陷罙度无法确定;对于疏松多孔性材料不适用。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目视检测VT 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等。

    什么是托夫特检测啊英文名字为tofd检测,属于超声中的一种属可记录可视检测。希望倍采纳

    1、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涡流检测(ET)五种,称为五大常规检测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測(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 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四种常用无损检测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