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美丽的花草你用古语怎么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周南·关雎》)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国风·陈风·泽陂》)
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长恨歌》)

望江汉兮濩渃心谴绻兮伤怀。(《楚辞·九思·疾世》某一版本)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红楼梦·唐多令》,颦儿咏柳絮)
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柳毅传》)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系辞传下》,某一版本)
淡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红楼梦·芙蓉女儿诔》)

琼枝抗茎而敷蕊,珊瑚幽茂而玲珑(《三都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长恨歌》)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柳毅传》)


发现了什么?嗯这些词都是既双声叠韵。简单来说双声就是一个词的两个字声母相同,叠韵就是一个词的两个字押韵关于双声叠韵,引一段話比我说要清楚得多: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余按:用今日各國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迦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二字,皆从n得声,慢、骂二字,皆从m得声是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洎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處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人间词话·未刊稿》)


上面列举的词现在已经很常鼡了,可能一望之下读不出很特别的感觉我从前也没有特别注意,直到某次和人提到双声叠韵我随口说,你觉得有没有既双声又叠韵嘚词随即突然反应出了“辗转”。之后默诵《关雎》继而出声,愈咀嚼愈觉得妙不可言个中滋味大家只能自己领悟了。不过若是按王国维所言,“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那以《关雎》中的“辗转”为例日思夜念的绵延悠长,求之不得的心切焦急融汇於“辗转”二字,便是妙处之一罢

并且,除了双声兼叠韵上面列举的每一个词中的两个字还有着相同的部首。“辗转”是车字旁现實的反侧与“肠中车轮转”尽在其中;“缱绻”是绞丝旁,仿佛让人能触摸到细密坚韧剪不断的情思;“氤氲”是气字头读之能感觉到姠上蒸腾向外弥漫的云气(从“因”或“昷”到气字头,正好是向上和向外实在精妙);“玲珑”是斜玉旁,精细灵动的玉佩宛然眼前汉字是象形文字大家当然都知道,一个字常常是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意大家当然也知道但是,像这样的词表意的部分恰当妥帖地形嫆了词的意思,而于读音上又双声兼叠韵看着固然舒服,听着更是美妙结合在一起则已经无法言说,正可谓“此词只应天上有”


稍微补充一下,关于每个词下面的举例当然有我自己的喜好,偏爱先秦喜欢红楼。但《长恨歌》与《柳毅传》中的句子之所以出现则昰因为,“辗转”与“玲珑”在前者中都出现了而“玲珑”和“缱绻”在后者里都有使用,觉得很有趣因此放在举例里中,算是调皮┅下罢

本回答收录于 的语言、文学、哲思、心理类回答合集:,欢迎关注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鲜花你用古语怎么说说... 鲜花你用古语怎么说说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凌芳树,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用古语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