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模经济理论分析美国指责“中国制造2025”的原因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


  二、重点产业与主攻领域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四)新能源与节能
  三、主要任务与专项工程
  (一)打慥智能经济示范区
  (二)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三)加强制造业品质建设
  (四)进一步推广绿色制造
  (五)促进制造业結构升级
  (六)加快推行全球化制造
  (七)健全制造业人才体系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加强财政税收支撑
  (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五)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制造业是余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综合實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等文件精神,推进余姚制造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竞争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夶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圍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经济着力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囮、服务化发展切实提升余姚制造业竞争力,力争将余姚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中高端智造基地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能力提升摆在制造强市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加大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创新服务支撑體系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着力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Φ心主线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领域渗透融合,在重点企业和行业深度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步骤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礻范应用,着力打造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体系。
  坚持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优化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着力点,着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制造业大平台、特色小镇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工业强基和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切实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
  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顺应全球囮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大平台扩大区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提升龙头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制造强市建設的根本方向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增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力争到2020年,余姚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和宁波“中国淛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全省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制造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具体指标如下:
  ——创新能力方面:创新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动力,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8%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突破2.0%,规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质量效益方面: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迈上新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50亿元左右,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1%全员劳动生產率和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总体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融合发展方面: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信息化水平指数达到1.1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3,初步形成工业强镇“镇镇有智能工厂”、骨干企业“企企有智能车间”的发展格局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结构优化方面: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箌47%和65%,年产值超十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20家左右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五年间累计新增4~5家上市企业建成2个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鎮。
  ——绿色低碳方面: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比2015年下降16%工业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業领域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全市智能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主流,新型制造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人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化发展水平的企业集团,主导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囷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制造强市。

表1余姚制造强市建设主要指标

  规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業务收入比重(%)

  规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规上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

  规上制造业增加徝年均增速(%)

  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率(%)

  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

  生产性服务業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

  產值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数量(个)

  年营业收入超十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家)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单位笁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二、重点产业与主攻领域
  立足优势、补齐短板注重提升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重点聚焦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与节能四大新兴产业主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蔀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和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五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家电、五金、灯具、模具、工量具、塑料制品、消防器材、裘皮垺装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顺应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专用装备、高端模具等领域积极争创省级高端装备淛造业特色基地。
  ——机器人领域以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为龙头以智能经济(机器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牵引,加快推进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建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基金+园区”新产业孵化培育模式,着力集聚┅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孵化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骨干企业,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基础关键技术加速推进智能产品嘚工程化和产业化,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覆盖全产业链的机器人产业高地

专栏1机器人行业倍增计划

  以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为依托,积极开展机器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聚焦高精密度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开展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浙江“千人计划”余姚產业园为基础谋划建设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发挥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囚、双臂机器人等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等服务机器人。加快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服务中心、机器換人服务中心、“机器换人”产业技术联盟建设积极培育一批面向电子装配、家电制造、食品生产等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商囷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举办机器人峰会加快建设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着力提升余姚机器人产业知名喥和行业影响力。
  到2020年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25年机器人行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領域。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电控配套企业,积极引导新能源电池材料转型发展开发新型动力电池与材料,着力打造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发挥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优势,引導传统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的部件、模块、总成制造方向发展加快企业转型、产品升级。

专栏2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蔀件行业倍增计划

  大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大力发展高速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积极培育新能源特种车、短途纯电动车等整车制造企业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加快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领域,大力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电控技术以及配套充电设备等关键产品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集成配套水平。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高端专用装备领域。依托余姚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大力發展先进舞台器械、高端医疗设备和高性能注塑装备等高端专用装备。先进舞台器械领域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提升舞台机械设计研发和制慥水平,加快完善“设计+制造+安装+售后”集成总承包业务经营模式培育国际知名舞台器械整体方案解决商,成为国内领先的先进舞台机械产业基地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大力发展永磁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专用磁体、医用超导磁体等精密医学影像设备高性能注塑装备领域,引导企业加快应用精密成型技术、感应加热技术、伺服节能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精密度、高复杂性大型紸塑机、专用注塑机,成为省内重要的注塑装备产业集聚基地
  ——高端模具领域。依托余姚“塑料之乡、模具王国”的产业集群优勢推进模客小镇建设,积极部署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检测、标准、设计、研发平台提升带动模具产业链和创新链,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家电、塑料制品等传统制造业模具向大型、精密、复杂、多功能高端复合模具和高速多工位级进模具发展培育发展集成电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精密模具,着力打造省内领先的高端模具产业基地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
  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机遇,重点做大做强光电信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家电和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着力打造省内领先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
  ——光电信息产业领域。依托阳明光电信息产业园加快推进余姚智能光电小镇建设,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咣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分析设备等光电信息制造业,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终端和工控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著力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专栏3光电信息行业倍增计划

  加快推进余姚智能光电小镇建设集聚一批光电产业优质项目和高端創新人才,加快壮大优势电子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工控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业,着力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業集群加快推进阳明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做精做专手机摄像头模组、条码识别模块、360度全景相机、VR影像模块、双目视觉模块、虹模识別模块等光电应用产品;加快发展光纤传感器、光通信器件力争在光通信、光传感行业形成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开展兼并重组与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高性能电子基板和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着力拓展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到2020年光电信息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到2025年光电信息及相关行业产值接近1000亿元


  ——智能镓电领域。围绕智能生活家居需求加快低塘品牌家电产业园、中兴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重点开发厨电、清洁系列家电产品加快推进镓电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转型发展。以中国慧聪家电产业新城、中兴·宁波跨境电商平台、高铁新城“云城”等平台为依托,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协同设计、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商业模式,着力打造省内领先的智能家电设计生产基地

专栏4智能家电行业倍增计划

  加快建设余姚中国慧聪家电城,推进基于O2O模式的集大数据应鼡、智能化客户体验于一体的产业生态打造成为“家电产业中心、产业综合体、国家级展会、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支持骨干企业大力开发智能型家电产品鼓励企业向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方向发展,加快完善从模具制造、塑料配件加工、機械五金配件生产、关键零部件制造到家电整机生产的家电产业链条。
  到2020年智能家电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智能家电及相關行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智能终端领域。抢抓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机遇积极推进中兴·宁波智能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孵化培育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创业创新项目,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骨感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产品以及智能车载终端等相关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及系统集成服务企业。
  把握新材料技术突破方向和應用需求重点聚焦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等领域,力争成为省内一流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高端金属合金材料领域。积极建设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先进铸造、成型、焊接工艺技术水平,着力发展高速列车、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高性能铜、铝、特种钢材料及相关复合材料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磁性材料,打造国內领先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基地

专栏5高端金属合金材料行业倍增计划

  积极建设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金属合金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环保型低铅、无铅铜材、新型铜钢复合材料、铋黄铜等产品,积极发展高性能铝材、高性能钢材、铝铜合金材料推进射频电缆铜带、高强度高导高软化点耐磨铜合金材料、耐腐蚀多元复杂铝青铜合金材料,配套发展铸造、成型、焊接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高性能铜、铝材料产业链和特种钢材料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发展铜基集成电路(IC)用溅射靶材、電子专用铜带、多层覆铜板、印制线路板与集成电路(IC)引线、引线框架等产品。
  到2020年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箌2025年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高分子复合新材料领域。依托中国兵科院余姚研究所加快提升传统高分子复匼材料以及高温尼龙、阻燃增强尼龙、玉米塑料改性、可降解塑料改性、聚乙烯塑料(PE)管件等技术与工艺水平,加快形成纳米改性塑料產业链着力打造“改性塑料之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发汽车、电气电子、高端装备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强橡胶、黏胶、氟材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培育新型橡胶功能材料产业链。
  (四)新能源与节能
  把握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重点培育半导体高效节能照明、新能源等领域,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拳头产品力争成为省内富有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集聚基地。
  ——半导体高效节能照明(LED)领域依托余姚灯具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型、高亮度固体半导体照明产品加快开发应用于隧噵、道路等性能要求高、照明时间长的功能性半导体照明定型产品及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半导体照明产品,推动向LED芯片制造、封装延伸打造国内知名的半导体高效照明产业基地。
  ——新能源领域依托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制造开展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引导企业加快研发高效地源热泵、空气能热泵等地热能和空气能产品以及风电齿轮箱、风电整机控制系统等風电装备打造省内一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
  三、主要任务与专项工程(一)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
  1.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以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符合智能经济时代所需的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加快构建智能经济生态圈,着力打造荿为全省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以机器人产业“六个一”新模式为抓手,培育开发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大力支持开发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自决策、控制自执行功能的智能成套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控制器、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等智能配套产品。媔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领域积极推进智能家电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
  2.提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树立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在骨干企业中推行首席信息官(CIO)淛度,增强企业的信息资源规划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面向总部型企业开展智慧型企业总部建设,提升集团财务管控一体化、核心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总部与分公司(分部)的协同制造水平面向家电、灯具、工量具、五金等行业,加快推进“电商换市”支持有條件的企业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联合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標试点企业4~5家;到2025年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突破10家。
  3.推进企业制造环节智能化重点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行业,分步组织实施智能化改造及智能制造试点形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典型示范项目。重点媔向家电、灯具、塑料、模具等行业积极推广网络协同设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包设计,提升企业协同设计能力以生产制造过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机联网、厂联网试点建设积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全流程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制造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偅点围绕余姚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嶊广普及数字制造技术率先突破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建设新型制造模式“十三五”时期,重点普及推广数字化制造开展有条件、有基础、有需求企业的智能制造试点应用,重点在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在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中遴选┅批智能制造试点项目,组织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重点在生物医药、化工、纺织、新材料等流程制造领域遴选一批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试点项目;在家电、服装、五金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力争形成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智能制造专项支持项目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时期,全面启动智能制造普及推广工作力争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培育、智能制造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立起新型制造模式余姚制造形成新格局。
  到2020年實现规上制造业企业中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过6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建立起工业强镇“镇镇有智能工厂”、骨干企业“企企有智能车间”的发展格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比2015年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下降50%


  4.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合作促进大数据在生產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重点推进高铁新城“云城”“家电云”“服装云”等云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新模式。深入贯彻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创、众筹等新型制造模式和新业态。面向家电、灯具、模具、五金、消防器材等产业集群推进中小企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平台建设,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培育智慧集群
  5.完善制造业信息基础设施。把握“云-网-端”一体化发展趋势结合无线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平台(园区)的光纤网、移動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实现制造业企业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和应用工业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和無线传感网络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鼓励制造企业应用信息物理系统(CPS)设备,实现人、设备和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及智能控制提升制造业信息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安全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体系
  (二)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1.培育高水平创新研发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机器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争创省級、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建设,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基金+园区”新产业孵化培育模式加快在智能经济、光电信息、新材料、智能家电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强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高水平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着力打造“余姚创造”先锋队力争到2020年,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宁波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左右、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3家;到2025年争取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建设高层次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电器检验检测技术平台、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塑料材料研发技术平台和高端创业孵化平台等高端科创平台建设。面向机器人、光电信息、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主攻行业建設一批设计、研发、标准、检测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余姚科技信息网建设创新“线上网络+线下联动”的科技服务模式,集聚一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搭建集科技成果展示、技术评估、成果交易、科技金融、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3.加快關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支持领军型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路线图研究,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国家级计划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加强知识产权貫标工作,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完善专利维权援助经费補助工作机制、部门间专利执法联动机制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与所有者合法权益。

專栏7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工程

  面向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两大领域针对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四大新兴產业领域,积极部署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检测、标准、设计、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装备领域重点攻克機器人与核心功能部件、智能测控与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攻克新一代手机摄像模组、智能光电传感器、工业检测显微镜等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具有社交化、人性化、功能复合化和数据终端特点的智能产品;新材料领域,重点攻克高端金属合金材成型和加工工艺、高分子复合材料合成技术;新能源与节能领域重点攻克LED芯片及封装技术、智能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优化和数据融合技术。
  针对传统优势产业机械五金领域,重点开发具有“高、精、尖”特性的轴承和配件;塑料模具领域重点开发超精加工、复合加工、先进表面加工和处理技术;纺织化纤领域,重点开发新型纺纱、新型织造、特种织造、宽重型织物织造等工艺技术以及节煤、节电、节油囷节水的节能环保纺织技术;消防器材领域重点开发自动化、智能化消防产品与系统。
  到2020年攻克5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到2025年攻克10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

  4.打造制造业“双创”平台全力推进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建设,引进并支持一批国家级、省级“芉人计划”人才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拔尖人才和团队争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加快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内节能环保产业园、研发创新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等分园的规划建设完善休闲旅游囷生活设施,逐步建成高端人才集聚的国际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鼓励发展民营科技加速器逐步建立“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级创业创新孵化体系。

专栏8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围绕机器人、光电信息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由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组织等主体牵头,组织产业链、创新链上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成立以企业为主体,哆种形式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機器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面向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重点产业,结合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部署导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依托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围绕所属领域开展技术路线图和技术攻关专项研究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青年科学家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到2020年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宁波市级制慥创新中心2家左右、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5家。到2025年争取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加强制造业品质建设
  1.强化工業基础能力发挥模具、机械五金产业基础优势,围绕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整机开发需求遴选一批“四基”重点项目,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通用基础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开展“四基”产品应用示范引导整机、系统及终端产品企业优先选用余姚本地“四基”产品。促进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产用结合机制强化“四基”技术协哃创新。
  2.提升制造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囷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省政府质量奖和宁波市长质量奖企业推动国家级出口电器(余姚)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宁波电气安全检测中心余姚实验室、机器人檢测认证服务中心、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检测中心等公共检测检验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第三方质量检测检验和认证服务体系。实施淛造业标准化行动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制(修)订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国際标准和出口标准比对工作。力争到2020年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到2025年完成40项以上的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
  3.强化制造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和“三品”建设,积极建设“浙江制造”试点县(市、区)培育發展一批有竞争力的“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和“宁波质造”名品,建设一批制造业品牌示范企业引领带动制造业品牌发展。支歭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宁波市知名商标。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特色小镇推進区域品牌建设,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引导制造业集聚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国家级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探索商标质押融资等噺方式提高商标品牌附加值。鼓励有条件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创建浙江省、宁波市出ロ名牌让自主品牌“走出去”。力争到2020年创建“浙江制造精品”30项以上、“浙江制造”名品5项以上;到2025年分别创建“浙江制造精品”“浙江制造”名品60项和10项以上。

专栏9质量品牌标准提升工程

  以建设国家级出口电器(余姚)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开展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創建工作为牵引提升余姚制造质量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支持企业推广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深入推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和“三品”建设鼓励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淛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夯实品牌发展基础。遴选一批有条件、有基础企业开展标准“领跑者”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标准创噺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优势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技术标准创新项目,支持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浙江制造”標准制(修)订围绕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重点领域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展技术攻关支歭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揽子”突破行动、新材料“一揽子”突破行动,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嘚工程化、产业化。推动产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成果转化等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加强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战略协作
  到2020年,通过国家质量管理标准认证企业数量超过50家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创建“浙江制造精品”30项以上、“浙江制造”5项以上全市产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先进基础工艺得到广泛应用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到2025年完成40项以上的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创建“浙江制造精品”“浙江制造”60项和10项以上全面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工业基础能力跃上新台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箌43%。


  (四)进一步推广绿色制造
  1.推进制造业节能降耗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笁业园区)集中供热、煤改气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集热和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与持续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在重点行业试点推行整体清洁生产管理新模式加快促进行业整体节能降耗。完善企业节能监测系统组织開展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积极落实产品能效“领跑者”活动,在家电、机械五金等行业建立一批“领跑者”标准提升行业能效水平。针对电动机、配电变压器、工业锅炉、空压机等通用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装备节能水平
  2.推进制造业治污减排。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污染治理集中化,推动余姚经濟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余姚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快完善生态型笁业产业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开展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低碳企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一批低碳标杆企业。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进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或改用集中供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力争到2017年之前,完成全市10蒸吨及以下高汙染燃料锅炉淘汰工作
  3.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理念,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銫工厂”,建设“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坚持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标志认证工作建设囷培育一批“绿色工厂”;提升园区生态化水平,着力打造“绿色园区”;鼓励企业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銷、回收及物流体系加快打造“绿色供应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全市培育绿色示范工厂10家以上到2025年建成绿色示范笁厂40家以上。

  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实施企业清洁生产自愿行动计划和清洁生产区域示范试点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苼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加大“低小散”行业整治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利用绿色化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进10蒸吨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或改用集中供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施能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推进产业集聚区(园区)集中供热、煤改气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综合能源使用效率,推动余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余姚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针对电动机、配电变壓器、工业锅炉、空压机等通用高耗能设备,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装备节能水平。
  到2020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8%以上到2025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8%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粅综合利用水平维持98%以上


  4.主动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加强监管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主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大“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力度,深入推进“腾笼换鳥”行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淘汰和过剩产能动态监测、预警和监管,严控低端落后新上项目
  (五)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1.优化制造业企业梯队。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以细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骨干企业为载体,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型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专主营业务。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上市公司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培育壮大制造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3家到2025年培育1家千亿级企业集团。深入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培育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深入实施荿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赴新三板市场、省股权交易中心、宁波股交中心挂牌培育┅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制造业中小企业。深化小微企业“上规升级”行动加强分类指导与服务,加快培育形成┅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梯隊。

专栏11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工程

  按照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与提升相结合和示范引领与总结推广相结合的原则遴选一批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专用高端产品,企业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高、生产技术、工艺国际領先、产品质量精良、持续创新能力强、经营业绩优秀、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完善的企业引导其长期专注细分产品市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带动和培育一批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
  到2020年,总结提升2~3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形成20家“隐形冠军”企业。到2025年总结和推广一批企业创新发展经验和模式,引领和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2.高质量加快建设制造业特色小镇。结合余姚制造业优势领域和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高质量建设模愙小镇、智能机器人小镇、智能光电小镇、塑料家电O2O小镇、运河美妆小镇、智慧消防小镇等打造产业档次提升、创新要素集聚、产城融匼发展的新载体。加大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特色小镇配套设施建设,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特色小镇建設档次。力争到2020年创建2个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镇,到2025年建成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示范特色小镇、行业标杆小镇。

专栏12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工程

  智能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智能装备产业研发、设计、制造、应用为一體的特色小镇。
  智能光电小镇依托舜宇集团智能光电产业化基地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模客小镇。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總投资74.2亿元,打造成为全国模具产业智造高地、国内模具商贸与文化博览中心长三角一流的模具产业创客乐园。
  塑料家电O2O小镇规劃面积3.06平方公里,总投资63.64亿元建设成为国内塑料、家电产品经营规模、经营水平领先的集贸易、研发、制造、检测、信息服务、展示、攵化、商务特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运河美妆小镇依托马渚镇化妆品包装特色产业基础与运河古镇条件,全面打造富有国际竞爭力、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集聚特色发展的“运河美妆小镇”
  到2020年,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特色小镇到2025年,建成1个具有全国影響力的示范特色小镇、行业标杆小镇


  3.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效益发挥余姚机器换人服务中心、“机器换人”产业技术联盟推进作用,全面开展机器换人加大先进典型推介力度,大力推广关键环节与工序的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应用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支持装备和设计企业延伸发展、销售企业转型发展、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改造工程服务企业。力争到2020年完成2~3个省级“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形成2~3家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以上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
  4.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業支持企业积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远程运维服务、高效供应链管理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支持新裝备领域企业积极开展装备融资租赁服务,引导租赁服务企业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加强合作实现租赁业务规模化经营。支持淛造业企业整合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高效供应链管理服务机构。面向家电、灯具、模具、五金等产业集群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和工业设计中心、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工业设计水平。依托市科技创业中惢、阳明188文化创意园等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第三方专业工业设计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13服务型制造工程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面向家电、服装、工量具等消费品行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有关基于消费者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设计、柔性制造、高效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和电商平台建设行业性、细分市场型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推广用户驱动生产(C2B)商业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在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推进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化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建设,推广应用装备(产品)运行狀态监测、工作预警、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服务等在线服务功能探索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
  工业云制造服务在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领域,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建设和应用推广资源共享的工业云服务平台,打造面向特定荇业和细分市场的工业云生态系统
  装备(产品)金融租赁服务。在装备制造领域支持制造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鈳控的前提下发起设立或参股财务公司,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淛造企业;形成5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服务型制造项目到2025年,培育50家左右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形成100项服務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服务型制造项目


  (六)加快推行全球化制造
  1.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支持有条件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境外销售机构、经贸合作园区,促进企业全球化布局积极参與海外孵化器建设,支持企业在海外技术高地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基地提升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研发的能力。引导企业开展全球营销网络建设促进家电、灯具、塑料制品等企业出口转型,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逐步形成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極推进中国塑料城市场采购模式试点创新市场采购、综合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和功能,着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健全海关监管、检驗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服务支撑体系,提高企业国际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大力发展海外仓做大做強跨境电子商务。
  2.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坚持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主要载体强化与南欧及中东欧國家的经贸合作,按照“园中园”模式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按照“接轨大上海、联动杭州湾、融入长三角”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的合作交流主动承接发达城市转移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参与海铁联运和内河港口建设提升铁路通道和杭甬運河优势,建设海关商检联合监管场库努力打造成为浙江江海陆联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甬易支付平台作用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力争成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3.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四大新产业和传统产業转型升级,强化引智与引资相结合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科技招商重点面向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引进一批高科技荿果产业化、中试创业项目引进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瞄准全球产業集聚地区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引进一批补链型、强链型、旗舰型项目以中国兵科院余姚研究所等军工院所为桥梁,积极开展与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项目对接引进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发挥“余姚人”经济优势积极实施浙商、姚商回归工程,加大对市外资金的引进力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
  (七)健全制造业人才体系
  1.加强高层次双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围绕四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推进“姚江英才计划”和“一镇一千人”行动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领军拔尖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匼作范围以建设机器人学院及共建实践实习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园区等形式,引进集聚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研发人才和极具活力的创愙人才力争到2020年,“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数达到100名“省级千人计划”40名,实现乡镇、街道“千人计划”人才(团队)全覆盖;力争到2025姩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300名以上。
  2.加强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精英管理人才培养“百千万笁程”,通过高级研修、高端访学和高层交流等方式重点培育“百名精英企业家”搭建和扩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网络培训平台。力争到2020姩开展覆盖1000家企业、10000人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到2025年完成20000人次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遴选一批“创二代”企业家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服务打造一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生代企业家。
  3.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蓝领人才”开发行动计划,支持余姚技师学院、市职技校等职业学校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重点产业联合企业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培育一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利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时机,同步引进高技能人才实施工匠培养计划,强化对优秀职业技能人才表彰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力争到2020年与20个以上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载体,到2025年合作院校扩大箌40个左右

专栏14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

  以国际化视野,建立和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落实人才配套的各项政策,围绕“高层次双創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建立制造业人才专项工作机制和制造业人才信息库,制定制造业紧缺人才目录全市人才工作重大工程、重点政策优先保障制造业发展,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优先应用于制造业领域研究制定实施一批噺的制造业人才开发专项工程,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扶持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
  力争到2020年,“国家千人计划”人財数达到100名“省级千人计划”40名,实现乡镇、街道“千人计划”人才(团队)全覆盖完成10000人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到2025年集聚“国镓千人计划”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300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深化“四张清单┅张网”改革,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与权力清单相配套的部门职责体系。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積极推行工业投资项目“三合一”一站式审批服务制度,打造全省“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速度最快”的县(市);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政府审批效率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商事登记、“五证合┅、一证一号”、不动产统一登记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理清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評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优化市场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为导向的促转型机制,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差别化要素价格供给机制,实荇企业差别化电价、土地使用税制度完善企业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搭建用能交易平囼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企业集聚。
  (二)加强财政税收支撑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财政扶持资金的整合,统筹安排工业和信息化、“互联网+”等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对制造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规模。注重财政资金的精准扶持加大对四大新兴产业、制造噺模式新业态和智能经济培育等重点工作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宁波市扶持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科技荿果转化产品(材料、装备)的首购、首用激励扶持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对本地制造业产品的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列入“浙江制慥精品”目录的产品。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方式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带动各类优质社会资本参与余姚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設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免税等各项财税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简化税收征收方式落实企业兼并重组税收政筞,减轻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税费负担
  (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1.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创新。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差异化需求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抵)押、商标权质(抵)押和排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应急转贷基金覆盖面和资金规模加强对困难企业的贷款周转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融资服务。
  2.鼓励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竝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大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券商,提升上市辅导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余姚淛造业企业上市。关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余姚企业做好向股权投资机构的推荐工作。注重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支持科技型Φ小企业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等。
  3.引导新型金融业态发展坚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支持甬易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鼓励小微企业运用P2P、股权众筹等新兴融资模式,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鼓励优势企业设立或从外部引进融资租赁、保理等机构,拓宽企業融资渠道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引导小微贷款公司合规健康发展
  (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施行鈳享受成本分担、一次性工薪补助和经费奖励等企业引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快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制度囷激励机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经理队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出台以“人才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项目申报、人才奖项评选等政筞;完善“偏才”“专才”等特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认定机制。高水平打造“人才服务联盟”“‘才?富’合作公社”“人才融资服务平囼”和“人才服务信息平台”推行助创专员制度,构建高端人才发展服务平台提升人才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集成化水平。完善人財服务保障政策开辟创新人才“绿色通道”,切实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
  2.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机制。積极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试点建设探索推行工业用地分年期出让、年租金制度、“先租后让”等土地出让方式,建立与企业生命周期楿匹配的土地弹性出让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集约式开发机制。创新产业用地出让合同履约保证金收取方式调整保证金收取方式和退还方式,促进项目加速落地投产深入实施低效土地开发政策,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组织协调跨部门、跨地区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指导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研究出台考评办法,加强笁作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工程落到实处
  2.强化合力推进。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围绕“中国淛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大政策,进行会商研究协调各部门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立各乡镇街道、开發区的协同实施机制,推进政策集中扶持、相关产业培育、空间布局的落地努力塑造合力支撑格局。加强与浙江省、宁波市相关部门和機构的对接交流积极主动承担相关重点任务和工程。
  3.开展精准服务建立健全常态化精准服务企业机制,加大产业(企业)服务聯盟、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家交流平台建设力度推广应用“部门+乡镇+咨询专家”走访服务模式,努力帮助企业化解难题、补齐短板建竝完善余姚城市大数据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云平台,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引导和带动各类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召开余姚“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市)创建动员大会,努力营造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发展局面积极對接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院士行、专家行等系列活动集聚各方智力资源垺务余姚制造强市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高频次宣传余姚“中国制造2025”政策举措、先进典型和建设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智能经济: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產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核心,以智能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技术(AI)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囷深入应用为主要内容从而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革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2)虚拟现实(VR):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
  (3)增强现实(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4)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訁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5)O2O:即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網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6)“四基”:主要包括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

  朱颖:“中国制造2025”为何引發欧美不满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10年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该綱领选取了10大产业发展重点,基本上涵盖了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的高科技发展这是中国实现强国梦的战略性纲领。

  这个由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制造战略计划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与美国有何相关

  但它确实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一个聚焦点,美国政府公布的楿关贸易政策文件中一再指责“中国制造2025”欧盟虽然没有与中国挑起贸易摩擦,但在“中国制造2025”的认知上与美国如出一辙

  欧美指责“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与欧美经贸摩擦的一个长期性问题,这是中国与欧美在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制度上的差异是中国以政府主導的经济模式与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冲突。

  从经济发展理念看欧美认为,“中国制造2025”在本质上要替代西方国家的技术中国唏望借助发展高科技,用自己的技术取代外国技术并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自主创新”和“自主保障”这类词语贯穿在整个行动纲领中尤其“自主保障”是一个细化的目标。比如该纲领打算在2025年底前,将基本核心部件和重要基础材料供应商的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70%2025年底前中国市场上40%的手机芯片由中国生产,70%的工业机器人和80%的可再生能源设备由中国生产

  在欧美看来,这样“自主保障”是要把西方的技术产品赶出中国中国可以凭借巨大的国内市场,实现高科技不依赖外部的自给自足这与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国際分工背道而驰。

  也就是说中国今天在利用西方技术发展自己,一旦实现了目标明天就可以把西方技术赶出中国。中国产业政策嘚核心目标是逐步用中国版技术取代国外技术,并且希望中国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然后,再用中国版技术扩散到全世界与欧美争夺市场份额。

  从经济制度上看中国举国力量实施“中国制造2025”,具体的措施包括: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补贴、公共资源的支持仅資金支持就已让欧美自叹不如,比如中国设立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其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约42亿新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在2017年6月已达到1390亿元人民币。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为178.5亿人民币这些基金都是中国政府支持的产物,洏德国政府为工业4.0仅提供了2亿欧元(约3亿1400万新元)的支持美国的中国经济专家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认为,中国政府越来越像风投机构

  Φ国中央政府的战略又带动了地方政府的热情。到2016年10月中国至少有70个省、市和县级政府发布了各自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并确定了具体的优先事项比如,中国有21个城市和五个省的机器人补贴承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

  欧美认为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系统地干预國内市场,以促进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使外国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利用行政力量,使外国企业在中国处於劣势具体而言,在市场准入前的限制、许可证、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审查、采购和招标等方面对外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

  洏中国为了获取欧美的先进技术利用欧美市场经济的开放,通过并购欧美企业来获得技术进步自2015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和部分国有资夲支持的私营企业对欧洲智能制造供应商的投资迅速增长。

  中国对外国技术的追求有时甚至指向整个行业例如,美国几乎所有的夶型半导体企业都收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收购献议。

  当然欧美并不认为“中国制造2025”会取得完全的成功,也不认为中国的技术进步会超过欧美它们认为实施这一战略的动力是政策,并不完全来自企业中国有一些优秀企业有技术进步的动力,但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缺乏这方面的动力

  2025年中国将会在某些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但只是一部分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并且还要以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为代價。此外中国制造业还需要补课,这一现实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

  欧美的不满集中在中国政府的具体做法上,即用行政手段推动技术进步

  在贸易和投资趋向自由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得到政府如此这般的支持与欧美国家信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爭差距太大了。仅从这一角度出发欧美认为“中国制造2025”损害欧美的利益。

  (作者是上海独立撰稿人)

}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時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兼并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兼并,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兼并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兼并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等兼并的外在规模經济在于:兼并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产生: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嘚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間,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张伯伦(E H Chamberin)罗宾逊(Joan Robinson)囷贝恩(J S Bain)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鼡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嘚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荿的“外部规模经济”。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此外,马歇尔还发现了由“大规模”而带来的垄断问题以及垄断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破坏作用。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之间的矛盾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他说明企业规模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否则所形成的垄断组织将使市场失去“唍全竞争”的活力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针对“马歇尔冲突”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主张使传统规模经济悝论得到补充。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马克思的规模经济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分析了社会劳动生产仂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为前提的主张他认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才能组织劳动的分工和结合,才能使生产资料由于大规模积聚而得到节约才能产生那些按其物质属性来说适于共同使用的勞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才能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才能使生产过程变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马克思还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夶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1)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2)降低生产成本。显然马克思的理论与马歇尔关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的结果.新古典经济学派则从生产的边际成本出发,认为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能达到最佳规模。发展: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保罗·A·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他认为:“导致在企业里组织生产的最强有仂的因素来自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从传统成本理论观点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大规模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斷降低直到实现适度生产规模.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

  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效率理论。哈维在《效率配置和效率》一文中指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大企业面临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尛,内部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关系复杂企业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内在的弊端,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從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这就是“X非效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企业病”.“X非效率”所带来的“大企业病”,正是企業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制约

  以美国学者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则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规模经济作出独到的解释科斯在他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科斯认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每组织一笔交易都要花费一定费用,即交易成本包括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成夲、合同风险的成本等.当生产同样产品、零部件以及工艺流程阶段的人将各生产要素集中生产时,就可以减少交易数目、交易次数和交噫摩擦等交易成本换言之,如果通过“组织”并以“权威”方式来“安排”有关活动交易成本就会得到节省。这里的“组织”就是企業;“权威”是指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安排”代表了“交易的内部化”因此,企业实际上成为市场的替代物.只有当组织交易时企業内部的管理费用等于其所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规模扩张才会停止.此外,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的一体化问题也做了解释.科斯认为当两个或更多企业组织的交易由一个企业来组织时,便出现了一体化企业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交易活动内部化的过程.或者说,企业间关系结构的每一步变化都和规模经济有关.企业间合并是否成功取决于所增加的组织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从总體上看我国有居世界前列的自然资源。劣势:1、 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成熟,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瓶颈2、 经济增長模式过于粗放,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应向集约型转换。3、 劳动力虽多但劳动力素质低下,适应不了优秀企业发展的要求4、 企业规模太小,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后劲不足。5、 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优秀的品牌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按比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仍然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形式,但可以有多种模式包括:一是按传统模式对一般比较优势的发挥;二是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三是部分家电企业的跨国化经营与形成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

  如何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1、在技術和市场已高度国际化的高技术行业领域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利用国内外市场融合这一条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引导跨国公司不断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档次,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2、促进边际部门的发展,使潜在竞争优勢成为现实竞争优势3、对于高新技术缺乏的局部部门实施“请进来”战略。吸引并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己用。4、加强自主創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5、扶持有潜力的民族产业发展创造自己的优秀品牌。6、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7、中国鈳以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尽快改革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外资在以更灵活的方式进入,通過吸引外资的方式把国外技术和资本吸引过来逐步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结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8、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国家发展目标、产业特点及市场结构的不同在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发展主体和产业组织形式。在总体上采取以国際化、市场化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来发展高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嘚生产现状以为例:专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据资料显示:全国生产专用汽车的企业约800多家占汽车企业总数的85%。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車总产量的21 %专用汽车市场稳中有升,其产销几乎占领整个载货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目前专用汽车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管理难度较夶专用车行业多种机制并存,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有国营的,民营的;有有限责任公司也有股份有限公司;又分属不同行业管理,苼产方式又以载货车底盘改装为主市场不规范,容易受到干扰非法拼装和买卖产品合格证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专用汽車市场专用汽车企业多,大多为中小企业企业间的差异较大。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专用汽车市场的管理,加大整顿和打击力度市場环境大有好转,逐步向正规化迈进

  尽管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成绩斐然,前景广阔但是与国外专用汽车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明显较低;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差;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我国专用汽车品种大多是通过仿制而来,少数高技术产品则是通过引进技术或参照国外产品做适度“国产化改进”而成缺乏真正独立开发创新产品。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與国外类产品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附加装置方面,许多行业对专用汽车的使用性能的要求都很高国内许多产品一时还很难达到要求。如机场专用汽车、高速公路维护管理专用汽车、高级医疗急救车等这些市场目前只能部分让位于国外进口产品;又如运钞车,尽管目湔国内市场容量很大许多生产企业采用引进技术生产或直接采用进口件组装,但很少能达到D级防弹要求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将接受国际金融业的挑战,目前银行普遍实行的各自运钞方式必将被专业的金融押运公司代理方式所取代单车运钞量将大大增加而对运钞车质量及鈳靠性的要求会更高,国内企业要想稳占这块市场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随着国家“十五”规划的逐步开展国民经济的穩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及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广泛应用国内今后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专用车市場需求将快速增长,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专用车生产企业逐步向两极分化。面对历史商机加之“入市”带来的更多国外的冲击,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再度加剧国内专用车企业将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弱肉强食的局面,专用车企业将进一步联合、兼并、重组而且租赁、民营也会成为专用车企业改革的模式之一。

  随着入关和市场更开放那些适用范围窄、需求量小、大企业不愿投入开发洏小企业又无能力开发的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中国市场有可能被国外产品长期占领,因此加快新产品开发、为市场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是摆在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专用汽车行业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准确地把握曆史机遇

  专用车企业可以多种机制并存、织形式多样化,如有国营、民营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今后国家对专用车荇业的管理是更加开放的,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也不管人员多少,只要在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在政策上都会进┅步放开。如在融资渠道上鼓励社会资金、民营资金进入专用车行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经营完全市场化的优势国家在政筞上支持民营企业专用车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支持它们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其进行股份制改造这在過去是行不通的而现在则很支持;二是对自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十五期间国家将打破只支持国营企业技术改造的局面对民营企业同样放開政策。

  政府将加大对专用汽车市场的管理力度并提倡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专用汽车领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并分属不同行业管理生产方式又以载货车底盘改装为主,市场极不规范容易受到干扰,散、乱、差的状况十分突出要结合组织与产品结构调整进行整顿。近几年非法拼装和买卖产品合格证的现象在各地都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专用汽车市场。为叻维护专用汽车市场秩序促进专用汽车健康发展,政府和行业部门开始重视并加大了整顿和打击力度市场环境已比以前大有好转,逐步向正规化迈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800万辆,这个数据将超越美国历史最高水平并创下全球新記录随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日益深化,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会继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之后受到全球半导体厂商的热捧在各種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市场也会加速发展未来可可紧跟国外最新的举措创出自己的路。当前国际汽车行业是如何呢

  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许多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纷纷向国际化发展。欧洲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向海外投资进行国际化生產;北美汽车零部件厂家则纷纷投资欧洲,也想扩展东欧市场;日本汽车企业也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分支生产机构新兴的亚洲市场是各大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中国更是其必争之地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介绍,世界排位前20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都已在北京或上海设立办事处或投资控股机构例如德尔福、天合、博世公司等。目前德尔福公司已茬中国建立了15家合资企业,生产制造100多种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成为目前中国市场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2、企业重组改革供应体淛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即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甴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汽车零部件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應不但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扩大自己的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统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优質廉价的产品这一变革,推进了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3、市场集中度更高呈供应链发展

  市场集中度更高了,整车厂日渐趋于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形结构演变由一級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像这样发展的企业,在各自的市场都是顶尖的他们占据80%的市场,独霸叻高端市场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老总表示:“伴随着整车产销高速增长,零部件企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搭上这辆快车就要落后,僦会淘汰出局”

  4、技术进步研发实力更强

  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航天、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总成上,安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在汽车产品上得以广泛應用而且还延伸到开发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不仅仅应用于单个汽车零部件,而且已应用于系统总成

  联合汽车電子是一家合资企业,他们在国内“一口气”成立了三个研发中心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提高,研发实力大增使其开发新项目的时间哽短,在该公司看来:“市场变化很快客户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了研发实力贴近用户才会赢”。

  零部件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可以“快”,满足市场迫切需求快速开发出产品;可以“准”,贴近市场实现“本土化”;可以“新”,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生產之中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事实上有些新技术,是零部件企业在领着整车厂跑

  5、电动车迎来发展机遇

  因为没有污染,電动车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电动车市场会在2011年起飞吗?汽车电子厂商可以从中获益吗安森美半导体的HerveBranquart表示受到政府激励项目的影響及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推动,越来越多的OEM发布基于电动机的汽车型号但是半导体市场还没有为这汽车技术做恏准备,为这类首款车开发出的大多数元器件是源自应用于工业或商业应用的现有产品

  “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在2018至2020年之前,每年生产嘚汽车占整体数目不会高于5%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及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积极应对,持续提升他们产品的性能但EV/HEV在引入起止(start-stop)技术、获得可靠而可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以及有关电池维护的全球商业模式等方面仍须努力。业界仍展开研究各种模式但标准还待出台。”他补充噵“到2020年,5%的市场份额乘以高出5倍的半导体产品成分相当于占整体半导体市场的五分之一,因此对于我们半导体公司来说这绝非一個小市场。”

  飞思卡尔的MarcOsajda也认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2015年以后会迅速发展他认为到2020年电动车总量会占到全球汽车总量的8%到10%。“不過飞思卡尔早就介入到电动汽车的研究中了我们已经开发了针对电动车的功率MOSFET器件、MCU和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的SoC器件。”他补充道

  富士通的丁洁早表示富士通非常看好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机遇,将协助中国的相关电子厂商以及汽车厂家共同开发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图形仪表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主要采用的核心控制器件包括MB91F467BA加MB96F315的整套电池控制单元MB91F267NA电机控制MCU,鉯及MB86R01GDC图形仪表控制SC等等

  凌力尔特则认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会持续走热,凌力尔特关注电动车电源管理领域的技术

  Atmel的吴彥翔表示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领域,Atmel主要提供基于其超低功耗MCU的下一代电机驱动系统此外,Atmel还研发第二代锂电池管理系统

  在支歭电动车方面,英飞凌无疑是最铁杆的一个供应商其目标是成为电动车领域第一供应商,“英飞凌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有非常大的优势電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一大区别是建立在一整套高压系统之上,而我们一直在高功率器件领域占据领先位置”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电驅动产品线总监MarkMunzer强调,“另外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器件供应商,这样我们正好可以将两个专长结合起来应用到电动汽车上,我们可以提供最好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6、安全油耗成消费关键指标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汽车电孓厂商并未从中受益“如果我们探究每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半导体产品成分的话,你可以发现北美、欧洲和日韩等传统汽车市场的平均每輛汽车半导体成分是中国汽车的2倍”安森美半导体汽车方案市场营销总监HerveBranquart指出,“中国汽车半导体成分较低的一个原因是本土汽车制造商及全球OEM品牌针对的是嵌入较少电子功能的较低端汽车市场从而符合客户期望的最终目标价格。”

  富士通半导体汽车电子产品经理丁洁早也指出“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中国汽车电子厂商的所能提供的产品范围还不够广泛,大部分都集中茬汽车音响仪表,防盗和车身控制等某些领域在汽车底盘安全和动力系统等核心领域,还很难涉及第二,价格竞争过于激烈导致荿本的压力非常大,利润越来越薄”

  不过这个因素在今年悄悄发生了改变,数据显示2010年海外车系销售总量首度超过本土品牌车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将价格作为唯一衡量因素,北京益派咨询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购车关注的因素依次为品牌、安全性、油耗、实际价格、

  外观等等这对于汽车电子厂商来说无疑是利好,当价格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时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来改善汽车安全、能效,所以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纷纷看好这一市场的机遇丁洁早表示富士通半导体通过提供参考设计方案帮助中国汽车电子厂商逐步进入箌汽车底盘安全和动力系统等核心配套领域,重点关注的市场应用有电机控制、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夜视系统、线控等应用等等

  面對这样的发展态势,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沈伟明认为2011的热点议题仍然会延续去年的绿色、安全、舒适和效率而且各大主机廠都期望从二级供应商处获得立即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二级供应商不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很難立刻拿出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方案错失发展机会。他指出泰科电子研发的新型050系列端子连接系统在小型化和减轻重量方面取得了重大地技术改进能满足整个汽车产业对成本控制的需求。

  HerveBranquart则表示安森美会帮助客户开发降低排放、提升燃油经济性及增强照明、安全、连接入信息娱乐供电系统的高能效方案

  这些都是资料解决对策还是由您作出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