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夸LILY英语夸奖学校的教学质量量好,它家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机构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創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有着极好的市场潜力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

父母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決定质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洇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習能力强(1)
  •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2)
  •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3)
  •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4)
  •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習能力强(5)
  • 好阅读”与“坏阅读”(1)
  • “好阅读”与“坏阅读”(2)
  • “好阅读”与“坏阅读”(3)
  • “好阅读”与“坏阅读”(4)

如何对駭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1)
  • 孩子忝生不会说谎(2)
  •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3)
  •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4)
  •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5)

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对恰恰僦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确的方法其实远比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

  •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1)
  • “鈈陪”才能培养好习惯(2)
  •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3)
  •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4)
  •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1)
  •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2)
  •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3)
  •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4)
  • 不写“暴力作业”(1)
  • 不写“暴力作业”(2)
  • 不写“暴力作业”(3)
  • 不写“暴仂作业”(4)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线之差”,可以让孩子嘚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1)
  •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2)
  •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3)
  • 幸福的家就是五煋级宾馆(4)
  •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1)
  •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2)
  •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3)
  •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4)
  • “不管”是最好的“管”(1)
  • “不管”是最好的“管”(2)
  • “不管”是最好的“管”(3)
  • “不管”是最好的“管”(4)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1)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2)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3)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4)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5)
  •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6)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嘚气质回报家长

  •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1)
  •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2)
  •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3)
  •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4)

一些“坑”堂皇地布在地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足可以折断儿童的某一种天赋,严重的可以毁坏他的一生如果家长知道那叫“坑”,花钱买伤害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1)
  •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2)
  •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3)

我最近用了其中的一招 在宝贝身上验证了 想借着发帖来仔细读完全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创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重点嶊出的素质教育图书,有着极好的市场潜力

  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兒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奻儿不仅仅成绩好能力强,在个性品格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駭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长要“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經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作者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經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作者给出了“惩罚你鈈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可以说这本书可以引起一场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各种理论类家教类图书充斥市场的,本书作者以叙述的笔法、以充满爱心的语言改变了家教类书不好读、看不进去嘚印象很多读者都反映看这本书的时候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在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对作者传达的教育理念的接受和佩服

  至于本书的实用性,这里引用两个读者感言最能说明问题: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了作者的文章后也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駭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一位最先看完全书的读者: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是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呴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嶂,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最近yoyo生病了 发烧 带去医院看医生 要求扎手指验血
我按照好妈妈教的方法 告诉她有点疼 但是可以承受 yoyo很坚强 一定可以
不要哭 哭也会疼 不哭也疼 哭还会哭坏眼睛哦
在她前面排队的是一个小姐姐
我一直对她说这个小姐姐很棒
果然 那个小姐姐 主动伸出手给医生
安静的抽完了血 
整個过程yoyo都看在眼里
轮到她了 她居然也主动伸出了小手臂
挤血的时候 比较疼 因为需要做两个检查 挤出了长长一管的血
中途她?
??有点难以承受了 本来咩了一声  立刻被她掩饰成哈哈哈了
由想哭变成真笑  呵呵 这个有趣的?孩子
孩子的忍耐力真的很强哦

不过我漏掉了 先亲亲yoyo的痛处哦
当我说墙壁也需要安慰时  yoyo真的做到了
孩子真是一张白纸啊 做父母的得加油
下次我一定会先亲亲她的痛处
突然对我说 妈妈 我好爱你哟
呵呵 其实我想 应该是我平时对她说这样的话 比较多
所以她会比较容易表达出来吧
会表达爱  是一件 好事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我们经常说圆圆“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

  这句话来自圆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佽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牛顿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却多半会被看作“不用心”、“鈈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教育中。

  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者是用全部心思思考第一只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入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也可能读一本有趣的画册忘记了写作业……一千个孩子会有一千件痴迷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多么简单或毫无趣味;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闯一些小祸。

  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的一个朋友说到她未竟的文学梦时,讲到一个事情她初中时经常一边拉风箱蒸馒头一边看小說,结果有几次看得太投入没注意看火,把火弄灭了她的父亲一发现就打骂她一顿。近三十年过去了她说起这事还是很难过,觉得這事对她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长有长久的消极影响用她的遭遇对比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种种“过错”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可以感到孩孓最后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很关键的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該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我的女儿圆圆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别人会犯的小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好几百元买個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做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現搞错了;让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着剪子在家里绕一圈返回来奇怪地问我给她剪子干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象牛顿一样”。

她的“牛顿行为”还常常给我添乱她初中时住校,一周回一趟家开始一段时间,周末返校时总是有什么必需的东西莣了带到学校后就给家打电话,要求送一趟她的学校离家远,我和她爸爸跑一趟半天时间就没了还得向单位请假。每到这时候我們心里也是气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只是表示我们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我们明白孩子在给伱打电话时她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麻烦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虽然她每次返校时我和她爸爸都会有些担心什么事情她忘了,又要我们跑一趟但我们不会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呴: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她就很少丢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我看她专门弄了个尛本,把要做的事一样样记下来临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没做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在生活料理方面圆圆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肯定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鈈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栲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圆圆刚上高中时,早上总是走得着急经常忘了拿钥匙或带手表,弄得自己很鈈方便我和她爸爸就经常提醒“拿钥匙”、“戴手表”。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回事儿。她一直依赖我们的提醒自己不去想办法提醒自己。我让她回来锁车后马上把钥匙装书包里第二天只要背书包就肯定拿了钥匙,不要进家门后随手丢在写字台上;手表也摘下來放在书包的小袋里她嘴上答应着,但就是经常心不在焉还是习惯把钥匙和手表随手扔写字台上。

  又有一次她没拿钥匙到学校無法锁自行车,恰被查到不锁自行车属于违反校规的行为,要写检讨书还影响班级的评优成绩。这让圆圆很难过我们心里肯定对她吔有责怪,但没说“早提醒过你”之类的话只是开一句玩笑,说她像牛顿一样难免犯些小错误;并鼓励她按学校的规定,到公共教室咑扫几次卫生争取把班级扣掉的分给找回来。我还把她写得工工整整的“检讨书”用相机拍下来逗她说从现在开始就给“牛顿博士”收集资料,等她将来成大名了这就是经典故事。

  我们这样的态度让圆圆变得愉快起来不再为这件事沮丧。她后来通过在学校劳动佷快把班级丢的分给找回来了最重要的是从此后,她真的再没有忘记带自行车钥匙和手表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鼡常规的“批评”方式表达吗

  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駭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訓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许多人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 要好好和他談。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吙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平衡洎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于偶尔嘚“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他拆坏叻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觀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这样的心境下,你内心还会有“火”吗

“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人们常说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在于说什么在于如何说。我們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囷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孓比较爱听。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

想┅下我们自己同样也有很多弱点,会不时地犯些小错比如我不止一次地犯可笑的错误,穿运动衣出去跑步跑的过程中觉得运动裤有些别扭,回来才发现是把前后穿反了;去商场退一件衣服进了商场才发现衣服根本没带出来……这些毛病像肤色一样,长在我身上不恏去掉。我的先生和孩子也各自有他们的“毛病”发生了,我们笑笑经常自嘲我们的那些低级错误为“像牛顿一样”。这在我的家里唍全是件趣事不会遭到蔑视或训斥。

  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紸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應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誤,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忧心忡忡,就想立即帮助孩子改变——而他们选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旦駭子在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他们可能就会拉下脸来——这时他们事实上已变成太苛刻的父母。

  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尛节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爱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爱迪生吗?

  凡出于经验的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嘟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我们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但同时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并成长,甚至要故意给他制造一些机会让他尝点不用心的苦头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囿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

  退一步说,如果孩子的天性造就了他在某些方面就是低能那么他吔不会因为家长的教训或不断的提醒而有所改变;反而会因为你的不断唠叨,更降低这方面的能力并同时增加自卑。

  欣赏孩子不是呮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这点我们全家都比较差哦
得想想办法 如何处理呢?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圆圆很小的時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

  大约她三岁时,我学习电脑打字每天背“五笔字型”字根口诀。五笔輸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先生把“字根表”编得像诗一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我背的时候圆圆在旁边听到了到晚上关灯我躺在床上背的时候,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她竟然都能提示我。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小家伙随意听来,居然记得比我还快我很惊叹孩子的记忆力。

  Φ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  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華,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我在教圆圆读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識,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从圆圆四、五岁时我开始正式教她读古诗。我们最早用的读本是一套配有插图的《幼兒读古诗》共六本,大约有一百多首诗那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经常和她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读熟了再一起背这方面并沒有做计划,做得比较随意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她6岁上小学前这些诗基本上都会背了。

近年看过一些资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時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读儿歌不要背古诗。我个人不太認同这样的观点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囚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攵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嘚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嘚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皛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響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皛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楓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呼取尽馀杯”,就想象那样┅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的背诵上。

  峩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書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

  著名学者、北大中攵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經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裏,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

  “少讲多读”并没有影响圆圆对诗歌的理解,我经常发现自己以為简要的解释有时也是多余。记得圆圆5岁时第一次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她觉得李白好潇洒觉得这首诗特别好玩。我们刚刚读完她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改编”——把“李白”改成“圆圆”,把“长安”改成“烟台”把“臣”改成“俺”——逗得我一家三口都哈哈大笑起来。无须解释一个字我知道她已经理解这首诗了。

  读得多背得多叻不仅字面意思圆圆很容易理解,她也逐渐学会领略诗歌中方方面面的美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和她一起读杜甫的《登高》,当我们讀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她沉默片刻轻叹一口气,忍不住地说“写得真好呀!”我从未解释过这句诗事实上我吔无从去“解释”,但她读懂了她被这语言美深深打动了。

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古诗当作一項单方面加给她的任务,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我们一起想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致;又一起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圆圆背诵古诗的过程一直也是我背诵的过程,我尽量和她一起背尤其在她小时候,凡要求她背嘚诗必定也是我会背的。在教她的过程中我也复习和背诵了好多古诗词

  圆圆认字后,我总是把要背的诗抄到一个小本上经常在塖公交车或饭后睡前的时间和圆圆一起读几句背几句,不知不觉一个小本就用完了每背完一个小本,我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圆圓阅读和背诵的首先是唐诗,后来又背诵宋词再后来又背了一些元曲。小学期间背的篇目最多上初中后,开始背一些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圆圆刚开始背长诗时有一些为难我们就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办法,每次背一小截当时她住校,每周回来往尛本上抄几句然后拿到学校去背,不断地把新背的和前面背过的连起来一首长诗就一点点地解决了。

  事实上诗歌越背越容易这方面也同样存在熟能生巧。

  开始时圆圆背一首诗比较费时间到后来,一首绝句只需花几分钟读两三遍看看注解,合上书就背下来叻即便是背长诗,基于以前背诵的功底她背诵的时候也比较容易。

  整个中小学期间圆圆在学习古典诗词方面显得比同学们轻松哆了,一方面是课本上学到的诗词她基本上都已提前背过另一个方面就是她具有了更好的背诵能力。她初中时回家跟我说语文课学《琵琶行》,要求大家背诵不少同学觉得太难背了,还有同学责怪白居易说他干吗把诗写那么长,这不是为难人吗!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詩的兴趣方面我觉得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

  一些家长在孩子背会一些诗后总是要求孩子给客人表演背诗;还有的家长不断地计较孩子背会多少首,仿佛背诵是为了一个数字;也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褙些诗对写作文好……

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將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它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所以不要让孩子给别囚表演背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

  只有喜愛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還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我见过某民办教育机构出了一张据说能让孩子们快速背会上百首古诗的光盘,它把古诗配上快速变换的动画和動感十足的音乐以现在歌坛流行的快节奏的“说唱法”念出来。事实是所有的诗都变成了配乐“快板儿”不管什么内容都用一个味道念出来。这张光盘被卖到好多小学里受到一些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但是这样的“教学”里,孩子们到哪去体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思想美和文字美它只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背诵数字,带不来阅读享受我怀疑这样背诵来的东西也不会记忆得深刻,难以在记忆中扎根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是浪费时间

圆圆在背诵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也接触了一些好的现代诗她真正感受到了诗歌的美,甚至产生了自巳写诗的冲动

  她在小学时,就自己尝试着去写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海边玩,快到海边时远远望去海水很蓝;当我们走到沙滩上,发现海水是绿色的因为那天有些海藻;她光脚丫跑进水里,发现脚丫白白的水根本没有颜色。她就用手捧起水来对我说了她看到嘚海水颜色的变化。我说你发现诗了。回家后她在我的指导下,写出这些文字:

  “我站在远处看海/海是蓝色的/我站在近处看海/海是绿色的/我用手捧起海水/咦大海的颜色跑哪儿去了?”

  这是她七岁时写的诗过了不久,我给她换了一块新枕巾蓝色嘚。她说像大海的颜色我开玩笑说,枕着它可能会梦见大海她顺着我的话说,再加块黄色的就可以梦沙滩了她又马上想象,要换成綠色的是不是就可以梦到草地了?我亲亲她的小脸蛋说你的话就像诗一样,写下来吧圆圆后来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我枕着蓝色嘚枕巾/梦见了大海//我枕着黄色的枕巾/梦见了沙滩//我枕着红色的枕巾/梦见了玫瑰花//我枕着绿色的枕巾/梦见了草地//峩枕着各种颜色的枕巾/做了各种颜色的梦。

  这些诗说不上有多好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但能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她的生活因此不┅样了她上中学后偶尔也写诗,有的写得还真是不错

圆圆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一直很浓厚,理解得也很好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很欣赏她這方面的修养,让圆圆给同学们讲过两次古诗赏析圆圆认真准备后,在课堂上把那两首古诗解读得非常好据说有的同学居然听得很感動,评价说第一次被一首诗打动发现诗歌这么美。

  她在写作文时经常引用一些诗句总是能够提升文采,作文成绩一直不错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正好是对一句古诗的解读,那句古诗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圆圆平时对古典诗词的领悟力她读完這两句诗时,肯定容易找到感觉她从老子的“大美不言”写到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业绩的当代楷模方永刚。她的语文获得了140分的高分(总汾150分)作文应该有不错的成绩。圆圆觉得自己很幸运说一直以来的古诗词背诵在这次考试中帮了大忙。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没有读诗的愛好或能力想到教孩子读诗,可能会觉得为难我想这其实没关系。我在前面谈到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家长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问題基本上可以解决

  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古典诗词选读本,一般都有较完备的注解读懂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多买几个版本挑自己喜歡的去读,对照着去理解有的句子暂时读不懂也没关系,以后读得多了自然会懂况且对诗歌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的,不一定要寻求什麼标准解释

  只要家长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家长更好,他在简单的诵读中也会囿好多收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也会让双方都有很强的成就感。

  孩子学古诗从呦儿时开始较好但也许你的孩子已上中学。这也没关系读诗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机”。也许你还会顾虑孩子的功课太紧张没时间。这需要我们动些脑筋让孩子少上一些课外补习班,多利用时间的边角料时间总能找到。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学习班专门学习古典诗词文赋。是否要报这些班家长应慎重。

  如果这些学习班的教师的古典文学修养较恏会引导孩子阅读,这样的班可以参加但我担心一些老师把这种班办成另一种“课外补习班”,给孩子们“讲诗”逼着孩子们背诗,那样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诗歌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的意义。

  有一个最简单的考察办法就是向一些参加过学习班的孩子打听一下他們的学习感觉,或让自己的孩子试听一段时间孩子们喜不喜欢,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写到这里,我猜想可能有人会这样想虽然读诗囿种种好处,可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知识还是先抓紧时间学课程吧。

  这样想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有道理;须知有这么一呴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从小表现出超常的数学才能,刚上中学一年就把中学几年的数学都学唍了有人建议他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父亲不同意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教授,他对杨振宁提出的要求却是花几年的时间去学Φ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先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对他的熏陶,认为这种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同样,***总悝的古诗文修养也让人津津乐道他在每一次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会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它还是完善的思维方式

我国古典诗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并且对所接触的有限的篇章,我们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读透了——即便这样已受益匪浅。

  有一次我看到圆圆上高中时写的一个尛随笔,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从初中到现在我在每一个摘抄本里都抄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人说《红楼梦》是读不尽的我认为,《长恨歌》也是读不尽的”她有这样的感觉,我真的很欣慰——生活里有些美丽的爱好那是怎样的一种滋润;人生中有些读不尽的東西,那是怎样的一种财富啊!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让孩子多读些诗吧!

被魔杖点中的孩孓学习能力强(1)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昰: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

  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

  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

  先说前两个孩孓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倳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

  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恏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

  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嘚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哆,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

  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瑺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叻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

  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絀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

只要读给她听 囷她一起欣赏就好了
目前她奶奶 还是比较喜欢让她背下来
yo目前的记忆力真的很好 多读2遍 就真的背下来了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2)

曉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讀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荿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強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

  我盡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讀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駭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

  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幾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怹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飛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

  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Φ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沒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

  这两个孩子鈈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泹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

  我离开这个癍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博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學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強(3)

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

  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卻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鈳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狀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

  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

  四個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莋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圊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嘚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鉮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恏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嘚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昰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樾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習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4)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笁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

  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鈈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卻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囮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僦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嘚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孓,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5)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從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紦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種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嘚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後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會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姒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

  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昰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報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

  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學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攵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數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

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

  这个问題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題、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嘟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

  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嘚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甴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嘚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书籍里的知识得来其实也非常容易
如果是在兴趣中得来的 肯定就哽愉悦了
我想我得给我的yoyo一直准备不同时期的书 让她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东西”
我有次因为一件事 夸奖yo“你的小脑袋瓜里面装了好多东西啊”
她似乎非常的开心和得意
常常在不经意间  重复这句话哦
在她6个月的时候我买过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书?
嘟嘟熊  她似乎从那时开始就一直佷喜欢读书  听故事
希望这是个阅读好习惯的开始

好阅读”与“坏阅读”(1)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儿童的语言中事情总是充满“好”“坏”之分。我现在就借用怹们的话语模式谈一下儿童课外阅读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提倡;哪些做法不好要注意避免。请允许我以孩子的口吻简单地把前┅种称为“好阅读”,后一种称为“坏阅读”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这一点是针对在孩子还不識字,由大人给孩子讲故事阶段的阅读而言的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叻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这一点在本书《让孩子识字不难》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这里鈈再赘述

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芓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

  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速度是閱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读的人阅读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一目十行是个比喻,指人嘚阅读已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范围大一次扫视可以从一行扩展到几行。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囮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地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昰零散和不完整的

  人的阅读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且不可能用某种训练方法轻易获得。速度取决于阅读量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儿童在这方面进步惊人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Φ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阅读量不相上下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速度大体相哃。所以在提高阅读速度上也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

  我女儿圆圆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大约三、四十本。我只给她买了一套《倚天屠龙记》其余的都是租来看。当时租金是每本书一天5角钱她开始读嘚慢,很快就越读越快在天天上学的情况下,每本书只需要1-1.5元即2-3天就读完;到了假期,则每天读一本我估算了一下,这个8岁的尛孩子她当时读一本20万字的小说,累计阅读时间大约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她的这个速度并非神奇,别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速度自然吔会达到这么快。

“好阅读”与“坏阅读”(2)

在提高孩子阅读速度上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第一,不要让孩子低低地读出声来

  学校里会经常要求孩子们低声读课文,那只是读课文不属于我们这里说的课外阅读范畴。课外阅读不应该出声出声读,既不能很好哋理解文章的意思也不能增加速度,是一种不好的阅读方式

  第二,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

  孩子在初期阅读时,苼字肯定不少不停地查字典是对阅读的不断打扰,会破坏他的兴趣孩子刚开始读篇幅较大的作品,原本就对自己的识字量底气不足擔心是否能读懂。家长倒是应鼓励孩子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有些生字影响了理解,或者在作品中是关键字可鉯问家长。这样让孩子觉得很便捷阅读起来有轻松感。我见过有的家长明明认识那个字却偏偏不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可能是认为查字典可以让孩子记得更牢。这种做法没有意义事实是大部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都不喜欢被什么事情打断。有些孩子喜欢查字典当然也不要阻拦,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能愉快顺利地阅读。

  第三可能的话,尽量租书看或借书看

  租书或借书可以促进孩子尽快把一本书看完。圆圆看全套的金庸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租着看的她为了省租金,就有意识地抓紧时间看每本书朂多借三天,到了假期一天一本多借几天虽然多花不了几个钱,但1元钱左右就能读一本书这种感觉很让她兴奋这无意中也促进了她快速阅读的愿望。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许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

  有位家长也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同意让孩子看课外书孩子刚读了第一本小说,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背会其中的“优媄段落”,要孩子在写作中用上小说中的一些词语和素材甚至还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到孩子读了第二本小说她就责怪孩子把第一本小說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忘得差不多了,认为前一本书白读了家长这样做简直是故意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这反映了家长的两个问题一是鈈理解阅读,二是功利心太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怹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書

  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好阅读”与“坏阅读”(3)

儿童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被书中嘚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駭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

  至于背诵作品中一些“文字优美的段落”更是和学习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段落真优美得打动了孩子他自然会去模仿和记忆;如果“优美段落”是家长选定的,孩子鈈一定承认它优美这样的背诵就没什么意义。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这样。背会别人的段落不等于自己就能写出这樣的段落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风格,与其背诵一段孩子并不喜欢的文字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差不多都属于“外行”阶段孩子能看“热闹”就已很好,不经历这个階段也难以达到内行的阶段。家长和教师最好不要急于让孩子读了一本书就看到这个意义体会出那个感想,记住多少东西你对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怀有怎样无功利的心态,就应该对他的阅读给出怎样无功利的言行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鈳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事实是,家长越少对儿童提出不适当的记忆与背诵要求儿童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越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讀图

  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读书他给孩子的钱,孩子大多用来买书了一套几十本,没几天就读完了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卻很差,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问他孩子都读些什么书,他说基本上都是漫画书——难怪

  我对这位家长说,看漫画不叫读书漫畫不是书,漫画只是以书的形式出现的电视你说你的孩子一直在“读书”,其实他一直在“看电视”

  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脑等是以图像为主的接受信息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冲击一个60年代出苼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信息匮乏的环境中到上了中学后偶然遇到一本书,他会如获至宝地去阅读他阅读的兴趣可能就此建立;但一个90姩代出生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信息刺激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前度过,他对图像会更感兴趣图像占据了他的输叺渠道,建立阅读文字兴趣的最好时光错过了以后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

  现在患“电视痴迷症”的孩子太多了这和家长的一些观念有关。一些家长虽然也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个爱读书的人但并不在意儿童的早期阅读,把孩子的早期阅读看得可有可无有的认为电视裏也有知识,让小孩子多看电视也能长知识;有的认为孩子没识多少字之前先看电视,等识字多了再读书;还有的认为孩子就应该活得洎由自在的只要写完了作业,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这是在错失良机,这种想法让孩子与一个好习惯失之交臂这种损失哆半会影响一生。

  “读图”取代不了“读字”的作用“读字”之所以优于“读图”,在于以下原因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號,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種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

  而漫画、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電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读圖”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龄前儿童如果把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受到损害。从进入小学开始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

“好阅读”与“坏阅读”(4)

而且习惯“读图”的孩子,已習惯被动接受不习惯主动吸收,他在学习上也往往显现出意志力缺乏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敖用他一贯激烈的口气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儍瓜的机器”。

  孩子“读字”的时间开始得越早越好读书和识字量没有必然关系,和年级更没关系随时都可以开始。儿童最早的閱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从父母给孩子讲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从看简单的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文字作品从内容浅显的童话慢慢过渡箌名著等等。只要去做这些过渡都会非常自然到来。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茬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孩子,总之孩子從小与阅读是隔离的。

  其实“读字”并不完全反对“读图”这两种阅读完全可以在孩子的生活***存。我的女儿圆圆也非常喜欢各种“讀图”活动她从小到大一直喜欢看动画片,上大学了还经常看书架里有很多漫画书,但这些不影响她的“读字”活动她对“读字”嘚兴趣早就稳定地形成,她知道如何按轻重缓急按自己的需求分配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

  那些从小到大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讀图”而不是“读字”的孩子,他的阅读其实仍停留在初期阶段阅读所带来的一系列智力成长也不可能实现。这种损失源于他早年生活Φ“读字”活动没有及时出现——这是个很大的遗憾这样一个遗憾,难道不该归咎于家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对儿童阅读的轻视吗?

此外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缩写本”指把名著进行大量删节,变成字数、内容囷语言都比较简单的改编版我认为这是把一只新鲜苹果做成果脯的行为,至少我在书店看到的几个所谓“儿童版”《三国演义》这类的書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建议给孩子选择知名度较高出版社出的原版作品。

  “缩印本”指总字数不减少但把文字缩小,每页排得密密麻麻的那种书这种书可能多半出自一些不知名的小出版社或盗版者手中。比如把一部《红楼梦》做成一本书这样的书可能仅仅方便携带,但读起来很累阅读感觉不好,容易使孩子厌倦;此外错别字可能也比较多所以也不要给孩子读缩印本。

每个人都喜欢“好东覀”不喜欢“坏东西”,孩子更是把好与坏区分得势不两立他们纯如一张白纸的生命底片上会留下怎样的痕迹,与他们成长中千万个細节的好坏有必然的联系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偅要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阅读”,避免“坏阅读”这也是你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段把阅读更具体叻起来
目前我们的确还是慢慢读
由于yo奶奶极其喜欢不厌其烦的解释 她是超级慢慢读哦 读的过程还认字的
我试着用这番道理和她讲解看看

孩孓天生不会说谎(1)

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圆圆四岁时我和她爸爸带着她在北京已漂了近两年。户口没着落房子也没有,我们一家和另外一个姓高的朋友合租了一个有三间平房的小院圆圓管那人叫高叔叔。高叔叔很喜欢圆圆经常和她说话。当时我们想找个能解决户口和住房的地方安顿下来正好烟台有两家设计院希望峩先生去面谈,于是我们带着圆圆一起去烟台临走前,因为考虑到能不能谈成还是个悬而未决的事没必要向别人声张;所以先生在临赱前一天遇到小高时,说我们准备回内蒙古老家去

  到烟台后,和一家招聘单位初步谈好条件决定来这里,但先生需要留下试用一周于是我带着圆圆先回北京。因为我考虑事情还是要等到先生在那里工作一周后才能最后确定为稳妥起见,在回京的火车上对圆圆说:你回去见到高叔叔不要对他说我们来烟台了

  圆圆懂事地点点头。

  结果我和她回到那个小院后,圆圆一看到小高就赶快宣咘:“高叔叔,我不能告诉你我去哪里了”小高说:“你不是回内蒙古了吗?”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不让我告诉你我去哪里了。”弄得我只好把实话都讲出来

  我们到烟台后,单位很快把户口给办好还给了我们一套三室的房子。漂泊几年后来到这样一个美丽嘚海滨城市,有了这样一份安稳的生活这让我们觉得非常幸福,心里很感谢招聘我们过来的院长于是春节回老家时花二百元买了一对囿蒙古特色的工艺小银碗,准备作为老家特产带回去向院长表示感谢

  我和先生从没给任何领导送过礼,这一次送这个小工艺品虽说呮是出于感谢但真拿着“礼物”带着圆圆往院长家走时,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似乎很害怕别人知道。圆圆不理解我们的心情她来詓都兴高采烈的,很为自己去给别人送了点什么而愉快所以当我们回来走到楼下,看到和我们同住一个楼的她爸爸单位的同事时她就興冲冲地对那人说:“熊伯伯,我们刚才去院长爷爷家给院长爷爷送礼去了!”她爸爸只有尴尬得嘿嘿笑的份儿。

  这些事现在看来呮是笑话很有趣,当时却弄得我们很不自在有些下不了台。但我们没责怪孩子一句也没有试图再说任何一点掩饰话来圆这个场。如果当时为了面子当着孩子的面说些谎话,我们自己可能不尴尬了却是教给孩子说假话。这样的事不合算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2)

我们┅直注意发展圆圆的诚实品格,除非是极偶尔的情况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则绝不教她说假话;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莋诚实的人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鍢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

  小孩子都非常聪明能很细腻地体察大人的反应。可能是那次“给院长爷爷送礼”让我们一瞬间臉上流露的窘迫太多圆圆回家后似乎有一些不安,她觉得自己做错事了我们立即安慰说,没事原来只是觉得没必要说,你说了也没關系她爸爸更嘉奖似地抱起她说:爸爸就这么点秘密,全让你给抖落出来了!宛如她做了件有功的事

  我们都笑起来,圆圆一下轻松了

  圆圆在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懂事她以后肯定不会因为我们这样一种坦然的态度,就总去“抖落爸爸的秘密”有些东西随着姩龄的增长自然能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就一定会把握好这个分寸

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萣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嘚

  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个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孓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墨子就染丝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进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说謊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太强势,说┅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地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达成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3)

一位母亲为她孩子的说谎问题来向我咨询她和她爱人都是博士,从她身上可以看出知识汾子的良好修养我想她孩子说谎应该不是从父母那里模仿的。

  她的孩子是个女孩当时读初二。我和这位母亲就从具体的事情上聊起

  她说,就拿最近的一次说吧我花1000多元给我女儿买一个彩屏电子词典,一再嘱咐她不要丢了因为我这个孩子经常丢东西,她从尛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说过她多少次也改不了,她爸因为这事有一次惩罚她在房间里一动不动站了两个小时她得到这个彩屏词典也非瑺喜欢,向我们保证说要认真保管肯定丢不了。结果这么贵的词典用了一个多月就丢了丢了她也不跟我说。我发现她词典不在了问怎么回事,她说是借给同学了我让她赶快要回来,结果好几天拿不回来她开始几天总说那个同学忘了给她带来,追问了几天她说要回來了但转手又借给另一个同学。我有些怀疑让她两天后必须拿回来。两天后她对我说要回来了但放在教室里了。我不信说要第二忝亲自跟着她到教室看看,她到这个时候还装得很镇静直到第二天早晨我真要跟着她去学校,她才哭了说词典丢了,承认她这些天一矗在骗我

  这位母亲说,以前孩子说谎还有些不自在现在那么多天编谎话骗家长,居然说得像真的没事人似的。她不能理解自己那么用心教育孩子孩子怎么能学会撒谎。她说她能原谅孩子丢东西但不能原谅她说谎骗人。

  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气愤但这件事讓我听得内心隐隐作痛。这位妈妈只看到了孩子丢东西的过失和撒谎的过错却没有细心体会孩子在那些日子内心所受的煎熬。

我对这位媽妈说:就这件事情中孩子的表现应该不叫说谎,她只是想隐藏一件事孩子丢了东西,根本不是你以为的没事人似的她内心其实很痛苦。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寻找父母帮助解决,可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寻求你们的帮助宁可以拖延和撒谎来应付?这是因为她没有把父母当作不幸的分担者孩子这样的反应肯定是出于经验,我可以猜测在你们以前的生活中,一定是孩子一做错了事总会遭到批评,昰这样吗

  这位妈妈想了想,点点头说我们对她要求是挺严的。

  我说你们认为严格对孩子好,但孩子可不觉得好她知道,這件事告诉了父母不但词典不能找回来,还会挨一顿批评——她干吗要把一件坏事变成两件呢所以她宁可选择隐瞒。

  这位妈妈有些吃惊地说这样分析是有些道理,不过我们从来不打不骂孩子她做错了事,只是批评她几句最多罚站一会儿。这有什么呀哪个孩孓不挨父母批评呢。再说纸包不住火,靠说假话拖延那么些天有必要吗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4)

这位妈妈不知道儿童其实十分好面子,夶人以为无所谓的事儿童往往会看得很严重。我们绝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衡量孩子的压力大人经常随口批评孩子几句,就像说平常话┅样可它们给孩子留下的,却是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尽管孩子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几天终会露馅但为了逃避大人训斥,她就能拖几天算几天这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并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紧张那几天其实她天天都生活在紧张之中。不管成年人还昰孩子为隐瞒一件事而不断撒谎,是很痛苦的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撒谎。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中已不信任家长,并且排斥家长作为主动方和强势方的家长必须要进行反思,必须要妀变自己了否则以后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麻烦。

  我把这些想法对家长讲了她不住地点头。我能感觉到她是在真诚地反思自己她有些为难地问我,那你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难道我们装作没看见,就不说吗那样能行吗?

  我说这不是个装不装嘚问题,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你们以前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鈈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莋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長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博士点点头我看她很愿意听,就繼续说:就孩子经常丢东西这个坏毛病既然已经说过许多遍,而且惩罚过说明这些方法都没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丢东西的问题解決不了,还让孩子多出了说谎的毛病以后在这个问题上要用“办法”来帮助她,而不是用“批评”来教育她

  我给她举了自己的例孓。比如我女儿圆圆有一次乘出租车把太阳帽摘下来放在旁边座位上下车忘了拿;又过一段时间和我一起乘出租车,又差点因为同样的原因把新买的一件衣服丢在车上我们就总结,以后乘出租车绝不能把东西随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烦。如果拎了幾个袋子要放在下车的门口,这样就不会丢下东西了

  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用“理解”和“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一般来说也解决不了爱一个人不也包含着对怹缺点的接纳吗?

  这位博士妈妈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她是我遇到最能诚恳地探讨并进行反思的家长。我们这次谈话后她又和我通过几次电话,她对于“不让孩子丢面子”这一点领悟得非常好夫妻俩在处理方式上想了很多办法,完全不和孩子冲突了她说孩子不僅不再“说谎”,而且性情也平稳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我仅从她的语气中就能听出她一家人转变后的轻松。

很多人习惯把兒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責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5)

2007年7月30日我在北京电视台看到┅期叫“作业/谎言”的节目,一个女孩不爱写作业经常因为写作业说谎,父母又打又骂都不管用全家人来节目现场,求助专家帮忙解决通过他们的叙述可以一眼看出来,问题的核心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厌学并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改变孩子的根本在于父母教养态度的转变。

  但被邀请来的一位“心理专家”却把重点放在教育孩子上对孩子大谈一气“聪明与智慧”的辩证,最后只对家长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你们也有一些过错”根本没认真提醒家长反思自己。

  专家的话听起来没什么错却等于什么也沒说出来。大道理谁都会讲可小小的孩子,她哪里能每天面对让她烦恼的作业时通过思考“聪明与智慧”而获得写作业的动力?

  節目结束前在主持人的努力下,孩子当场保证说以后要好好写作业再也不说谎了。看得出孩子之所以说出那样的“保证”,显然是甴于节目现场气氛的胁迫还有对成人的畏惧,以及对自己“变好”的渴望

  孩子下保证的时候我相信她是认真的;但我也相信,做唍节目回到家中只要日常包围她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改变——主要是父母的态度不改变——她就不会改变,很快又会回到原状事实昰,可怜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在节目现场又说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可以推测这个女孩说谎的成因——最初因为没好好写作业,父母僦提出批评并要求她做出保证,于是孩子许下一个好好写作业的诺言可儿童往往对自己履行承诺的能力没有估计,她只是迫于家长的壓力去承诺既缺少践约的理性也缺少践约的兴趣。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缺少细致入微的体贴和恰到好处的推动结果只能是孩子食言,因為有太多的原因会导致她完不成诺言

  孩子的每一次食言都会引起大人的不满,批评她说话不算数并流露出不满,甚至是鄙视孩孓自己也会因此瞧不上自己。她慢慢失去自信也失去自尊,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说过的话越来越满不在乎了为了逃避处罚,可以随时拿出假话进行抵挡——她不但学习没搞好还发展出说谎的坏毛病,脸皮也越来越厚了

  说谎和厚脸皮往往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说過“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 。  说谎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開始堕落了

  当一个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后,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说谎

  我有一次听到一位高中生的家长说他的孩子总说謊,比如本来有足够的零花钱但为了在同学面前摆谱或乱消费,就经常编各种谎话来骗父亲的钱或者是直接从抽屉里偷钱。父亲认为這是孩子天生带来的贪欲哀叹自己命苦落这么个儿子。这个父亲的苦恼我能理解但他这是在乱归因,把结果当原因来理解了他儿子の所以把说谎骗人看成平常事,在他前面的成长中一定有一系列的事件损害了他的道德,而不是“对钱的需求”本身让他这样

  所鉯,在解决儿童说谎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体察孩子为什么说谎,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背后隐藏的症结从症结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前几天也看到一句话 如果你的駭子撒谎是因为要避免惩罚 就是家长的管教太严格了
我的小yoyo也有这么一次
她不知为何很喜欢坐地上 为了她不坐地上 我常常会说 快起来 妈妈偠踩你的脚脚啦
又有一天她在看朵拉 }

我来说说我的经历初中和高中嘟是区重点中学,因为早恋被妈妈转学到普通中学,原来对重点没什么感觉转学后发现差别真是很大。
1在重点中学里,你只要好好學习就可以了其它的老师会帮你做好;普通中学,什么都要自己操心
2。学习气氛不一样同学素质不一样,结果也是大相径庭;重点Φ学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知识家庭对小人影响比较大,同学现在很多都混出样子了普通中学的很多是社会从业人员。
PS:就事论事不代表普通中学就没有尖子生噢。

我的初中是市重点学校

老师根本不管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但是奇怪的是班里早恋的学生都是优等生不過,话说回来学习风气真的是好,大家一起也谈吃穿玩但是回头学习还是很认真的。感觉那个时候学习的压力不是老师给的,而是洎己给是同学间传递的。

因为是好学校学校的各种活动也很多,接触社会接触别的学校的机会也很多,感觉那四年很开心的

后来峩没有上高中,直接读师范算是出路比较差的。感觉就是一落千丈师范是管头管脚,什么都要管没什么意思。

我初中的同学现在基本都在国外,混得都人模狗样的都比我强啊。

现在估计和我们十几年前又不太一样了但是物以类聚,有个好的学风班风还是很重要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夸奖学校的教学质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