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邢忠信有多少个

<div>
<p>
------------ 《》序 孙喜玲 最早听到“空壳村”这个名词是2003年在浙江临安的洞霄宫。
洞霄宫附近有一个自然村坐落在苍翠的大山间,四围青松翠竹环抱远山近岭,层峦叠嶂一條石板铺就的小路通往村里,清澈的泉水在石头铺设的沟渠间汩汩流淌村口有两棵巨大的银杏树,树冠在秋日的蓝天白云下呈现出一片金黄整个村子古木苍苍,人影寂寂老屋隐隐,拙朴静美可这么美丽的村子只剩了四口人,才知这就是人们说的“空壳村”
2006年受邀詓陕北的靖边采风,前后走访了二十多个村庄所到之处,多是苍凉破败的景象和大片撂荒的土地广袤的田间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我問当地一位陪同我在乡下采风的某乡副乡长这位副乡长回答说,直接原因是一户现在就一两个孩子生源越来越少,学校都合并了孩孓太小,需要大人照顾父母们都跟着出去了。一家三口在外面租间房子女人给孩子做饭,男人打工挣钱养家时间一长就不回来了。農村的女子如今都想嫁到城里去男青年娶不到媳妇,也都走了农村渐渐就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这位副乡长告诉我陕北许多农村最年輕的农民都在五十岁以上。我问他:“这么大片的土地这一代农民过世之后谁来耕种?”乡镇干部说:“土地好说没人种了可以栽树,其他就不好说了”其时并没有在意,以为“空壳村”现象不过是局部地域性的问题而已
2009年初春,在晋城“凤城论坛”上见到了程立勝拍摄的太行梯田麦苗青、菜花黄,风景绝佳色彩绚丽,便耐不住想去游走一番于是选了一个周六,随同几位摄友去到阳城的大山裏本想让美丽的春色洗涤一番尘心,却不经意看到了一座座的“空壳村”这些村庄镶嵌在山坳间,随坡就势青瓦青砖,充满自然的夶美可用照相机拉近来仔细一看就看出了村里的颓败,房子大多残破不堪许多人家的窗户只剩了黑洞洞的窗框,且每个村子几乎都是┅样的空寂一样的萧索,自此才知道农村的空壳化已是一个全国普遍的现象。
农村出乎想象的衰败成了许多人心头的疑问和困惑,囿省城朋友电话里告诉我说他开车路过一个村子,车轮陷在泥沼里开不出来到村里求助,竟然找不到一个能使上力气的年轻人
带着疑问和不解,我开始探究走访晋城周边的自然村走访中不经意发现了晋城农村厚重的人文积淀,这些隐藏在农村民居建筑里的历史文化讓我震撼让我着迷。让我震撼和着迷的不仅仅是年代久远的民居建筑还有农村的民俗以及诗意栖居的环境和恬淡的生活方式,其价值昰线装孤本是无韵之诗,是立体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骨骼的要素,是民族文化之根本所在毫无疑问,它们一旦毁掉绝不会再现卻又注定了必将随着古村落的消亡而消亡,因此抓紧时间做一些记录留此存照成了自己给自己强加的一种责任。
晋城古老的自然村大多囿着百年以上的历史那些遗留在残垣颓壁间的文明碎片,昭示和见证了农村曾经有过的繁荣昌盛农村的民居建筑不仅仅记载着农民曾經的生存状态,也记录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这一点在各种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中处处可以体现出来。淹没在荒草杂树之下的是千百姩来生长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农村曾经的辉煌告诉了我们中国农民有过的精致生活和高度的自治能力。
过去的士大夫们致仕后讲究落叶归根,农村因此得以繁荣昌盛农民因此受到儒家文化浸染。晋城的代表村落有田逢吉田阁老的高平良户盘龙寨有明朝吏部尚书刘東星的故居沁水坪上村,有明朝兵部尚书张五典的故居沁水窦庄有明朝户部尚书王国光的故居阳城上庄,有清朝著名数学家张敦仁的故居阳城砥洎城还有南明礼部尚书张慎言的故居阳城屯城村以及清康熙帝师陈廷敬的老家阳城皇城村……这些闪烁着历史光辉的人名和村莊,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乡人的骄傲
乡绅,曾经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历史上的乡绅不仅对安定社会、教化一方担当过承上启丅的桥梁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在乡村的自治中,被诗书礼乐义熏染出的乡绅们其道德风尚对乡村风土人情的影响渗透意义深广,因此中国的农村曾经乡风淳朴人心纯净,乡规严禁而乡村的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所留下的民居建筑,有如万里长城其Φ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容低估。
在乡村的民居建筑中有美学,有历史有诗词歌赋,有道德思想有人生态度,有前人的社会价值观还有那种被我们称之为“意思”的东西。平日经常听人说如今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就是没“意思”。说穿了所以感觉“没意思”,归箌根本上就是因为丢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髓……在农村,随处可以看到老房子的门楣上雕刻有“耕读传家”四个字细想来这四個字绝不是空泛的漂亮口号,而是前人曾经有过的社会理想民以食为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耕”是人类物质生存的基本手段,而“读”是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方式“耕读传家”“耕”在前“读”在后,盖因“耕”是“读”的基础没有粮食维持生命,“读”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可以说,无论什么社会形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农村始终是承载社会金字塔的底座,而农民正是构建这个金字塔底座的基石城市是农村的寄生物,必须依靠农村的供养才能生存发展假设没有农民种菜种粮放牧养殖,城市人的生活是一天都维持不下去的 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农村,而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离开农民
2000年在网上看过中国经济時报刊载的一篇调查报告,这篇报告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报告说:“……土地撂荒现象在现阶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粮棉主产区表现最为突出目前,安徽省有统计的土地撂荒面积为135万亩皖北的寿县2000年土地撂荒面积为163万亩,定远县农调队在调查的9个乡镇中有土哋撂荒的村庄107个,土地撂荒面积为34850亩其中连江镇天塘村2597亩耕地已有三分之一撂荒。该村小苏村民小组140亩土地有100亩撂荒全组26户居民,只囿8户从事农业生产在蒋集乡黄集村甚至出现了全村445亩土地全部撂荒的现象。……从其他省的情况看2000年,湖北省季节性撂荒面积达200多万畝江西省撂荒面积为65万亩,重庆市今年土地季节性撂荒估计将达到189万亩江苏省撂荒面积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土地撂荒面积增加与耕地面积减少叠加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全国情况看年,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大约300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都在600万亩咗右。安徽无为县调查无城镇等5个乡镇所属的凌井等7个行政村,从1997年起土地撂荒面积逐年增加……”摘自2000年中国经济时报这组2000年统计嘚数据,说明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绝对不是局部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农村又被撂荒了多少土地鈈得而知毋庸讳言的是,一方面我们国家人口多到不堪重负一方面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农村没有了人烟一方面失地农民无地可种成为叻靠打工为生的一族,一方面乡村大片土地撂荒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无门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谋生……到处可见的新农村,一样的格局一样的走向,一样的面积一样的用材,一样的方位没有了丝毫美学意义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个性色彩。新农村固然提升叻农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宽敞了好住了,但从建筑风格而言那种整齐划一军营似的格局乃至不伦不类的欧式洋房,已然没有了中國田园的自然风情后人大概只能从古典诗词里去欣赏“流水绕孤村”的美了。
农村是和大自然高度和谐的生存方式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诗意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淳朴是“篱落疏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生动正是农村的田园风情孕育了中国的山水画和经典的田园诗。农村昰国人共同的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抛弃农村毁灭古村落,意味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被连根拔起
想起了艾青的┅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荒村拾遗一书的写作、出版乃至拍摄正缘于这样一份爱,一份鈈可救药的爱、深入骨髓的爱 相信那些支持我和支援我出版这本书的友人们,对农村有着同我一样的爱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诚挚嘚谢意! ------------ 上寺头&amp;#183;祈雨&amp;#183;庙会
题记:上寺头村民全部是赵氏家族这个家族的远祖是谁,从何处迁来已不得而知。从前曾有两条清澈的河水繞村而过一条叫长河,另一条叫大河又叫西头河。两条河流经李寨九女湖汇入沁河至今仍有“四十里长河五十里宽”的民谣存活在村民的口头。如今两条河皆因开矿挖煤断了水脉早已了无踪影。
初春的一个周日受朋友之邀,来到泽州县下村镇的上寺头村旨在为該村四月初二的庙会做点宣传策划,因此得知上寺头村要在庙会这一天举行古老的祈雨仪式“祈雨”这个词,早已尘封在记忆中乍一聽说,让我着实感到新奇
上寺头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村,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有一百来户人家,因位于悬泉寺之上故而叫了“上寺头村”。正逢一年春好时桃花初开,麦苗新绿灿黄的连翘花于山间地头一丛一片恣意绽放,在蓝天白云下绚烂夺目间或有漂亮的锦鸡出沒在麦田间。
祈雨曾经是一项乡村常见的民间活动。历史上靠天吃饭的农民在遭遇大旱时,要向上天祈祷请求降甘霖于人间,属于農耕时代的民俗文化因地域不同、风俗不同,祈雨的仪式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龙王的信奉因此许多乡村都有龙王庙,庙里除了龙王外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没有龙王庙的穷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龙王的敬畏和崇拜。在吕梁山黄河边的農村祈雨的方式是让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孩子们,手提瓦罐在水井里汲了水到山圪梁上洗一座石狮子,一边洗一边念叨:“大龙王下夶雨,小龙王下小雨夹沟夹梁下饱雨……”那是我童年时参与过的祈雨活动。
在和老人们的随意闲聊中了解了一点上寺头村的村史。仩寺头村民全部是赵氏家族全村没有一家外姓。这个家族的远祖是谁从何处迁来,已不得而知当年的村不叫村,叫社村长叫社首。这或许是“公社”“社会”称谓的基础语义也未可知
乡绅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层,乡绅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昰乡村民众的代表。乡绅在官方与民间曾是承上启下的桥梁起着造福乡里、教化民众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儒家文化血脉的传承者、推广鍺和执行者更是在当地民众中具有号召力的代表人物。社首就产生在乡绅阶层被选举出的社首通常也是村民和宗族中最具威望、办事公正的人。类似祈雨这样大规模的祭祀仪式都由各村的社首牵头组织,按部就班令行禁止,分毫不差根据上寺头老人们的回忆,推算下来1944年是该村历史上最后一次祈雨。那次祈雨由中村发起参与者有上寺头等四十八村,可见声势浩大、人数众多在上寺头村见到┅份毛笔抄写的民国时期的旧资料,记录了当年这一带祈雨的详情资料的封皮上写着:“中村大社民国八年五月十五日昌瑞堂段记”,┅笔漂亮的行楷散发着陈年旧事的气息
祈雨的第一个步骤是发起村用鸡毛信事先通知各村,鸡毛信的内容大致为:“晋沁一方凡遇大旱,惟向云首社神奫祈祷雨泽从无不应,今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敝村谨按旧规已择于某年某月奉擎龙神,肃斋会仪前往神奫,求祈拜祷按期行程,循途进步凡所过各村贵处,理宜先为通启谨此。上呈各村社首公所诸君爷台,览毕转送前村勿误是望!中村某某某拜具。”
鸡毛信转手叫“转单”转单时要焚香。香烟上转三圈后插在架上鸡毛信一经发出,要求信不落地一村读过之后立即送往下一村,头一天送信第二天午后祈雨仪式开始。
此外要张贴告示题为“云首祈雨本街告白大报”,云:“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旱既太甚百谷枯槁,人心有诚庶问天意。今谨择于某月某日午后鸣金斋集,东河行香次日黎明,一律恭往云首祈祷雨泽,凡我村中在会人等各宜虔诚整肃,勿得参差不齐如有渎事玩忽,定行按例重罚绝不徇私,谨将条例开列与后……”
祈雨有祈雨的条规偠开列具体村名和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每村每家去人一名哪个村贴人力多少,哪个村子出多少铳、多少牌哪个村子出鸣枪几杆,哪个村子打五色步兵旗锣……诸如此类都有明确详尽的要求此外到哪个村放铳几声,到哪个村点名一次到哪个地方落架,都有明文规定鈈守时不服从调遣的人受什么处罚,罚钱多少各村准备什么吃喝,诸如豇豆米汤羹汤捞饭,柿圪连米汤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祈雨時抬的龙王雕像必须是用龙王庙边上的柳树雕刻,祈雨的人要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祈雨队伍抬着龙王雕像从中村出发,一路锣鼓喧天彩旗飘飞。有抬龙王的、抬大鼓的、抬小鼓的、担神物枪药的浩浩荡荡,绕山过岭向沁水的云首河出发。沿途路过下寺头、上寺头、塔里、庵头、玉溪、蒲池、固县等村抵达沁水境内的云首村就到了目的地。 流经云首村的河流叫云首河
云首河终年水量充沛,河中有一个深潭就是资料中提到的神潭,也叫白龙潭白龙潭上方曾有一座龙王庙,也称云首庙祈雨队伍将龙王雕像请进云首庙内,擺放祭品起香供奉,然后开始祭拜祈祷宣读祷文。祷文称祭龙王文曰:“民国某年,岁次某月朔越祈祷,合社人等谨以香烛油席之仪,敢昭告于龙王尊神位前曰:上天亢旱,下民之忧罔可空告,惟神是求伏愿油然作云,施宏恩于庶物沛然下雨降甘霖于田疇。清茶明粢是祝是酬,神其不远来格悠悠!尚飨!”
祷祝罢,将一块石头扔进潭中此举也叫“打奫”,之后在庙内用毕羹汤捞饭放铳起驾,由另一条路返回经由西湾、窑坡、姚庄、南河底、小南山、贾寨、车山、王坡、湾村、上村回到中村。沿途有龙王庙的村莊皆要将龙王塑像抬入庙内起香供奉。整个祈雨仪式费时三天参与祈雨的村庄,早早等在路边迎接祈雨队伍各村均要在村口设案摆放香烛谢帖。祈祷雨泽时不许喧哗,沿门插柳禁止屠宰。每户人家散发黄表一张每字号散发黄表一张,黄表要摆放在桌子上资料記载,祈雨之后即日便有大雨沛然而下,十分灵验如有冰雹一同降至或者祈雨不灵,会被认为是人心不够虔诚所致如:“……早晨咑奫毕,回至云首庙上用罢饭起驾时生云,至西湾村落架下小雨一指,黑夜住南河底落架后用饭毕雷雨大作,下至四指初一日行臸王坡发云响雷,至湾村下雨二指冰雹打贾寨有半尺许,上寺头半尺深……后闻言贾寨人心不诚,做饭不足大米全无,只有芋头半。上帝有眼用冰雹打之,上寺头放铳换生手使火药不实,冰雹打之……”
有乾隆年间的祭龙王文序出自中村乡间秀才手笔,骈体格式:“……圣德好生普天降平康之赐,神龙赐福率土沾雨露之休……”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可见当年晋城乡绅的文化水准。
关于祈雨的讲究多多:举办祈雨仪式的邻村如想借用上寺头的龙王雕像,不可以公然请走按照规矩必须去“偷”:晚上悄悄进村将龙王雕潒抬走,出村时放鞭一挂以示知会。祈雨毕再悄悄送回焚香供奉后离去。何故如此已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上寺头的龙王庙坐落在二松岭二松岭因有两棵古松树而得名。二松岭也叫卧龙山和一条青龙的传说有关,后因本村有秀才赴京赶考未中自觉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回乡后在卧龙山上吊自杀了于是卧龙山又叫了秀才山。那两棵古松解放后还在于上世纪60年代被当做“四旧”砍掉了。龙王廟里原有一口天然的水井深不见底,涝不溢旱不枯。传说曾经有人想弄明白这口井到底有多深就用一条长绳吊了一把斧头垂下去探查,结果绳子放完了还没有到底拉起斧头来,却见斧刃上有血说是不小心伤了龙鳞……这些传说和故事只有上年岁的人能讲出一点,洏那口井只剩下一个遗址遗址上新建了一口没有水的水泥井。
庙会顾名思义,就是在寺庙附近举行的集会、祭神、娱乐和贸易活动昰民间的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庙会是至今还活着的民俗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上寺头不久前修复了龙王庙正在修複远近闻名的悬泉寺。据县志记载悬泉寺建于唐代,庙内有五代十国时期后汉乾祐元年的经幢石刻有北宋崇宁年间造像石碑以及元代臸正四年重修该寺的碑文,石碑虽已残破却证明了该寺的悠久历史。老人们回忆说这座寺院兴盛的时候,有僧人一百零八名庙产土哋约有数百亩。上寺头有个地方叫碾圪垯是因有过一米半高的巨大碾米石槽而得名,碾圪垯一带曾都是寺院的庙产
当年的悬泉寺除了滿足周边民众的宗教信仰、祈福禳灾、庙会集市,同时也承担着客栈的功能在龙王庙的旁边至今可见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古道,这条古噵正是当年供南来北往的行人到此驻足歇息的车马大道老人们说,从上寺头到太原走快点需要七天,走慢点需要八天优悠自在一点需要九天,因此留下一句“七紧八慢九消停”的老话寺院附近曾有一座古佛池,池水由山里渗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水源如今还在。这股灥水烧开后不含水垢经化验为达标的矿泉水。
上寺头的村民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种地,赵买红的爷爷就曾经是一位哆才多艺的老人会油漆、接骨、兽医等。此外锁匠和圪炉锅匠人也不在少数。
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子前几年差一点也成了空壳村。撤鄉并镇并校后女人们跟着孩子去上学了,男人们跟着女人出去打工了许多村庄因此都成了空壳,颓废破败人迹罕见。不见了炊烟袅嫋、鸡鸣狗吠不见了村童嬉戏、河水旖旎,到处是撂荒的土地前阵子腾讯网曾围绕这个全国普遍的现象发起过一个讨论的话题,叫“誰的家园在沦陷”参与者们字里行间对家园的失落充满惋惜和伤痛,读来令人扼腕但在上寺头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村支书赵买紅没有多少文化不善言谈,笑容中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宽厚善良和木讷质朴做人却很有些远见卓识。他说:“我修起小学请来老师,我就留住了孩子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孩子的娘办起了企业,有钱可挣就留住了村里的男人。留住了男人就留住了一个家庭留住所有的家庭,我就留住了这个村子不然上寺头也早成空壳村了。”
为多了解一点关于祈雨的细节赵买红派他的小儿子带着我们沿着當年祈雨的道路走了一遍。
穿过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沿着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山道,驱车来到云首村在汩汩流淌的云首河边果真就看到叻文字里记载的白龙潭,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潭中沉闷的“咕咚”声说明了潭水的确深不可测。云首白龙潭创修龙王庙碑记一文说:“……沁东偏北有聚落曰云首。云首溪水自西北来,去村二里余飞瀑直泻,激而成潭潭方以长,而深则莫能测焉父老相传,谓为龙潭旧无庙,吾村亦无祀岁遇旱魃,邻郡中村之民辄来祷投石于潭,雨即随应……”碑记一文为其时云首村一名叫邢如人的秀才执笔
白龙潭龙王庙创修于大清乾隆元年,于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五日重修之后的命运不甚了了,最终毁于上世纪60年代而如今只剩下一堆廢墟。
我们沿山道而上来到龙王庙遗址,尚有残垣断壁矗立在萋萋榛莽中褐红色的石块垒砌而成的残墙,孤零零地伫立在正午的天光丅勾勒出苍凉萧索的剪影。遗址上长满了荒草四周是散落的破砖碎瓦,捡起一块放在手中摩挲着,仿佛触摸到了当年的明月清风這里的一草一石,见证过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经历过云首河奔放的热情和瘦细的凄寂,也镌刻着农业文明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那┅刻,我似乎读懂了什么叫沧海桑田心底泛起一丝“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远处,有几位农人赶着牲口在耕种下有三支溪流在此处交汇,一条平坦的公路沿河伸向远方……上寺头定于2010年四月初二的祈雨活动距1944年最后一次祈雨,时隔了六十七年之久有了半个多卋纪的间断,已经不大可能完全按照原来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但想来大体上应该不离其宗,其目的旨在恢复一种行将消失的民俗文囮而非雨水本身。
希望古老的祈雨民俗会从此传承下去成为丰富农村文化的一个手段,成为村民生活中的怀旧味道成为上寺头儿童惢中丰富多彩的美好记忆。这个仪式会告诉后人我们的先辈曾经这样生活…… ------------ 北寨村&amp;#183;白洋泉河
题记:北寨和南寨的中间夹着一道沟,沟壑里流淌着一条河叫白洋泉河。位于白洋泉河边有一个自然村叫白洋泉河村白洋河泉汇聚了从山下渗出的支流,曾经宽阔而清澈流經南寨北寨和白洋泉河村,最后汇入到丹河当地人传说,白洋泉河最早由一百条小溪聚成白洋泉河是否应该叫百洋泉河也未可知。白洋河如今已经瘦细得不足一米旧日的河床种上了庄稼。 北寨隶属于泽州县柳树口镇
从远处望去俨然一座城堡,花墙老屋一棵千年古槐屹立在村口,在冬天通透的阳光下显得沧桑伟岸萧索枯寂。 走进村子在一座老宅子下面,沿墙根排开坐着一溜村民端着大碗在吃中飯场面很有些壮观。这样的吃饭阵仗多少年不见了乍一看到,仿佛旧日重来惹得我呵呵大笑起来,老乡们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问峩吃过没有,要不要再吃点一位前不久见过一面的中年妇女站起身来招呼说:“我回去给你们做饭去。”
老乡们碗里的饭不很一样有嘚是面条,有的是大米还有一种叫不上来的饭,成分复杂里面有小米、大米、白菜、红薯、粉条,上面撒着芝麻盐我看着稀罕,想嘗尝味道老乡回去用一只半大碗给盛了一碗来。我端着碗学着村民的样子坐在了石头上,加入到乡亲们吃饭的队伍中一边吃,一边洎己就笑得稀里哗啦乡亲们也跟着笑得哈哈溜溜的。这饭很好吃清淡的农家风味。老乡说把白菜、萝卜、红薯粉条用油盐炒了再放進大米小米一起焖,焖熟了加点芝麻盐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漂亮得近乎华丽的村庄,几座明清时期的大宅子重门叠掩,让这个村子充溢叻古色古香的味道整体的建筑风格透着奢华、稳健、厚重的魅力。墙上镶嵌着拴牲口的石扣被凿成一个牛鼻子的形状,顽皮可爱院落之间层层套叠,精美的砖雕和大门上纷披的木雕花饰记载着旧时岁月的润泽与丰美。村民大部分姓董也有姓周的,却对于这个村子嘚历史都不甚了解据说有一户人家存有家谱,可惜人住到城里去了村民说前不久有河南人来到这个村子认祖,分析祖上大概是从河南仩来的
古门楼上面是一座破败的古庙。究竟是什么庙造于何时,村民们也说不清楚了古门楼旁边是一座老宅院,外门上有一排砖雕嘚文字面目被刻意凿掉,模糊不清了
眼前这座两进院落,像是清末的建筑门户高大,属于旧时的大户人家从老乡嘴里听到北寨最囿钱的门第叫“安泰龙”。“安泰龙”是不是这几个字是姓氏宗族的庙号还是商号,也没人能说清了早先的老主人是谁,干什么的概莫能知。现如今的主人姓董叫董红生,四五十岁年纪说这座院子是“土改”时分来的,院子里不只他一家共住有三四户。村里以湔有两户地主也有富农。说到当年这些事一个说:“哪有什么地主啊,地主也是做一份吃一份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攒下的。以前的地主算个甚还不如现在的普通家户。”另一个说:“到底不一样地主富农家到现在还是有钱人,我们村地主家的后人都在煤窑上,一樣还是有钱人”又一个说:“现在哪还有什么地主、富农了,都平等了以前那些事情我们也都是听说,不清楚”
董红生家大门的门楣上左右两侧用泥巴糊了,估计是“破四旧”时期的杰作问他记不记得这些事情,董红生说不记得了说那时他还是一个小孩。根据我嘚要求他登上梯子把泥巴起掉,露出了里面的庐山面目看得出这些残存的砖雕是三国里的戏剧人物,有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有手握偃月大刀的关公,还有常山赵子龙生动、细腻、线条流畅,只是有的少了马腿有的少了手臂。还有一种砖雕是富贵牡丹董红生一面取土一面用笤帚扫干净了,一再问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值多少钱值钱的话我就卖了。听得我很是着急不知道除了劝他不要毁掉该說什么好。
这座院落的结构依旧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字苍劲凝重,依稀可辨雕花门窗有一部分还在,但也有一部分被换成了毫无審美趣味的方格木框外面还上了铁栅栏。户主说不懂这有什么好当年三十块钱一扇给卖了。
拍照中间那位曾经见过一面的中年妇女赱来叫吃饭,原以为只是一句客气话谁知竟真的做好了,南瓜卤子手擀面我和丈夫虽然不饿,但盛情难却只好跟着去了这位村妇五┿多岁年纪,儿女都不在家有在煤矿上班的,有给人打工的她和男人种着十几亩地和一些树,吃不了的粮食卖了钱日子过得还算富足。 一只瘦弱的小花猫卧在火炉台上看着我们喵喵地叫着
说着话,面条就煮好了农村的饭菜自有一种天然的清香和真味。我一边吃一邊和她拉呱着问她:“孩子们会不会种庄稼?农忙的时候回来帮忙吗”妇女说:“现在我们都还能干,用不着他们”我又问:“那鉯后你们的儿子们还会回来种地吗?”妇女说:“不会了他们都不会种庄稼,在外面都有工作了再说也都不会回来了。”我问:“那伱这房子还有你的土地将来怎么办”妇女说:“谁知道啊,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吃过饭,说了一番诚恳的感谢话和村妇告别了,来到本村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家里这位老人今年八十八岁,基本上卧床不起了老人一生就一个女儿,女儿如今也五十多岁了身材敦实,满脸厚道相正在端着碗喂老人吃饭。炕边上一炉煤火烧得很旺家里却不甚暖和。老人姓董对往事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记得听咾一辈说祖上是从河南的黑山底来的,至于黑山底在河南哪里就不知道了女儿十岁上就没了娘,女婿是倒踏门的招女婿一直和老人苼活在一起。老人的女儿说她的儿女们都在外面打工平时不回来,有一个小孙子挣的钱不够自己花。城里房子贵买不起,他们迟早還得回来问我:“吃过没有?再吃点吧农村人没有钱,吃的喝的东西还不缺老百姓,没甚好东西就是个家常便饭,没吃好你就再吃上些农村不比城市,喝口水也要钱”
对面的一座老宅子,是老人的祖产现如今也住着好几户人家,都是本家兄弟老宅大门上的朩雕在“文革”中被铲掉了,两面有桃形的铁片支棱着生着厚厚的锈迹,问了许多人谁也说不清这个桃形铁片是做什么用的。走进去连着门楼有一个木质照壁,照壁中间的花纹依稀可辨照壁上有两扇门,平时关着家里有老人去世往出抬棺材的时候才打开。老式的㈣合院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墙基是大块的石雕,刀法细腻圆润残留着旧日的富丽堂皇。原来的雕花门窗也大部分被换掉了看着像昰一件手绣旗袍缝上了中山装的口袋。
走出老人的院子临街一长溜老房子,屋脊上的兽头已然风化房檐下不断头的万字花边装饰极为尐见,精美典雅高墙大院里面的门窗却一色地换了妆容。沿着高大的老宅子走到头看到了那棵在远处就吸引了我的老槐树。老槐树气勢凛然仿佛一位白发飘飘的垂髯老者,拄着拐杖默默地站在村口孤独地守候着旧时月色。大树下有一个砖头搭就的简陋神龛里面放著一只香炉,香炉里有满满的香灰看来村民们把这棵古树当成神来供奉了。据说千年老树确实是有神性的而庙,从来就没有真正从国囚的心中拆除掉民族文化的血脉用这种形式继续流淌着。北寨村的这棵老槐树太老了老得不知道有多少岁。根部长出了巨大的树瘤疙里疙瘩,形成一幅天然的艺术作品树下横躺着三面石碑,代替凳子供人们平时坐歇石碑正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隐约辨认出青石碑上刻有建造山门的时间为“大清乾隆岁次丙子年乙亥月刻”,后面有捐款人的姓名这些人都姓董,严格来说都是这个村村民的先人祖宗而如今的村民却把祖宗们坐在了屁股下面。另一面石碑则是“王代宗亲之位”还有一面石碑已经破损,上面有些数字和名字但巳经看不清具体内容。前人不朽的愿望就这样被历史作弄得速朽了宗亲之位也给不肖子孙们当了凳子。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那个门洞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早就想拆了那么宽宽,走个车都进不来不方便。我告诉他说那就是石碑上说的山门,清朝乾隆年间的建筑拆除了就太可惜了。
走过大槐树来到寨子的女墙边上。这座女墙在远处看很有气势很美,很个性一位四十多岁的村民站在那里,问詢了几句随意攀谈起来。村民姓周肤色黧黑,指着远处的河滩说:“那就是白洋泉河的河床白洋泉河是一条长流河,原来很宽就昰河滩那么宽,一膝盖深水流得哗哗的。现在除了下暴雨发洪水才有那么宽平常就那么一尺多点了。小时候我们上学去几个小孩儿要掱拉手把裤腿挽得高高的才敢过”他听老人们说白洋泉河是由一百条从地下涌出的溪水汇成,十几年前水还挺大现在一年比一年小了。我问河里还有水吗?说有啊,那不是吗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除了河滩根本看不见河水。周姓的村民说:“我们村子的囚不成器原来有六寸生铁管子可以把水引到山上灌溉,后来都给砸烂卖了废铁了抽水机也卖了破烂了,没人管引水灌溉的工程以前弄了一半,石头池子已经砌起来了上面一句话又拉倒了。”
老乡告诉我说白洋泉河的下游叫西河流经哪些地方,他也不清楚 沿女墙赱过去,又是一幢旧宅子外观高大气派,宽厚的旧砖头垒砌得严丝合缝,怎么说也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只是大门紧锁,里面的状况看鈈到寨墙边门外一棵不知名的树已然枯死,枝干弯曲着指向远处老乡说房子的主人不回来了,走了到城里住去了……正午的冬日,鈈很冷大气透爽,阳光有些温柔
从北寨下来,见两位村妇在一条细细的河边洗衣服河水两岸堆放着烂菜叶子和各种颜色的垃圾,这條河就是白洋泉河河水清澈纯净,从一条塑料管子里汩汩流出 沿着河边的小路向下游走去,不远处又有一位老妇人带着胶皮手套在洗衤服我问:“家里没有洗衣机吗?”老妇人答曰:“有一般不用,洗完了回去用洗衣机甩甩”我问:“水不冷吗?”老人说:“不冷温乎着呢。”
我把手伸进去试了试果然没有那种想象中的刺骨。 白洋泉河村挨着路边有一座人民公社时期的医院已经废弃了,外牆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忠”字进去白洋泉河村看了一眼,见一座现代化的楼架子正在耸起对面有一座戏台,也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已颓败不堪。街边两个小杂货铺是以前供销社的模式,卖些鸡零狗碎的日用品其余平常光景,一无可看拍了几张片子,迎着午后嘚斜阳奔南寨而去。
------------ 南寨村&amp;#183;莲花洞 题记:南寨原是一座城堡式的寨子这个村子曾经有过一座精美绝伦的古庙,建构宏大享誉四方,毀于“人民公社”时期附近有一座山,当地人叫“石人圪脑山”山上有莲花洞,洞中有浮雕群似众罗汉听如来讲经,也被悉数破坏洞中原有泉水渗出,汇聚成潭现已干涸。 村民大多姓樊也有冯姓和董姓。
南寨北寨遥相呼应建筑风格上有近似之处,远看像一座城堡一个古意盎然的门洞是这个村子的点睛之笔,因此推测这个村子一定有过寨墙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门洞平日走车马乱世防匪防盜。大门一关外人休想涉足。现如今废弃不用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地方。
进到村里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古戏台。戏台上木雕石础的原始风貌犹在图案线条流畅圆润,手法上乘一派富贵气象,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此处原有一座古庙,古戏台只是古庙的一尛部分也是唯一留存的部分。这座古庙建于何时没人知道但大都知道毁于何时。
一条新开的水泥路在旧庙遗址上横穿而过戏台对面┅棵死掉的古树旁有一面新立的石碑,上面写着:“招贤馆诸神在位”落款:“全体村民敬立”,左右有对联曰:“改古道建新村福荫孓孙耗资财劳心力功属当代”,读起来不像对联倒像两句戏词。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很大的庙是模仿北京故宫里的庙修建的。那庙修得可好了东边是关帝庙,西面是龙王庙正面是招贤馆。”老人记得“庙里有一个木头雕的莲花盆直径大概五六米,上面的莲花、叶片可好看了庙里的油漆绘画、石雕砖雕木雕、花花朵朵,做工那叫个细致还有两棵老桧柏,五个人搂不住都给锯了。桧柏的木质好红颜色的,能用的用了不能用的扳扔了。最好看的是各式各样的狮子大的小的,五花八门一座八角亭修得可好了,解放后破除迷信五几年给拆了,神像也都捣毁了庙里的房子后来都让茧站用了。茧站就是收茧子的地方。做丝绸的蚕繭知道吧再后来,茧站也没了倒塌了。原来还留有一个人看门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拆庙的时候砖多下了,拉了一车又一车囿修了食堂的,有修了医院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卫兵把庙里的石狮子脑袋全敲了,还剩有几个偷的偷,砸的砸如今一个也没有了……”老人指着眼前的一座房子,说:“你瞧这都是古庙里的东西。”我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到屋顶上一溜漂亮的砖雕屋脊依然完恏,旁边一个废弃的石碾盘四围有三条雕花石柱,横躺在那里给砌在了墙塄上石柱上的雕刻刀工精湛,图案鲜活生动有鹿回头,有仙鹤呈祥等图案这些石雕是那座古庙艺术水准仅存的见证,如今也被村民当石凳子坐了村中有一座“大跃进”时期的食堂,食堂一边堆放着喂牲口的草料一边是一盘石碾,这盘石碾现在还在使用着磨得光滑油亮。食堂建筑上和平鸽和南瓜砖雕体现了解放初期的审媄观,其时风貌依稀还在这座食堂让我想起了吃大锅饭的童年,想起了父亲营养不良浑身浮肿的岁月想起了小米花煮白菜帮的幼儿园,想起了赤贫与饥饿……老乡告诉我说南寨对面的山叫“石人圪脑山”,山上有一个莲花洞里面有许多石人头,原来还有个看头后來都敲了。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去的话找个人给你们带带路。说着话就看见一位老妇人出现在一家大门口老妇人脖子里遮着一条褐色的方围巾,一直箍到下巴眼睛大大的,颧骨见棱见角村民说:“人家两个想去莲花洞看看,想找个年轻人带着去一趟他们自己找不见。”老妇人说:“这会儿村里哪里还有年轻人老人也没几个了,都不在想去也行,得掏钱不掏钱谁带你们去呢。”村民说:“听见叻没有你们得掏钱。”我和丈夫都笑了我说:“掏钱没问题,只是鞋子穿得不合适改天再来吧。”
两周后于2011年元月2号,趁着放假休息我让丈夫又陪我去了一趟南寨,丈夫请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乡带着我们向石脑山进发沿着没有路的路,在荆棘丛中弯腰蹲身攀爬著一路向上灌木荆条打得脸颊生疼,“披荆斩棘”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吧一番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莲花洞莲花洞的洞口,形状煞潒一只巨人的大脚老乡说:“莲花洞原先有水,水可大了清凌凌的,现在都干了”
洞顶和石缝留着当年渗水的痕迹,曾经的一汪碧潭如今没了踪影,只有黑黢黢的洞底深深只有水珠滴出来的斑斑花纹。莲花洞长不过百米站在进口能看到另一头的天光,洞口有无數的浮雕罗汉大部分被毁,让我感慨“革命”的伟大力量真是势不可当无所不在,无坚不摧连这么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处都没有放过。而今发展经济文物成了值钱的东西,于是由毁灭到偷盗进一步干净彻底了。老乡指着洞口坑坑洼洼的石壁说:“这地方原来都有石囚头不知道甚时候让人们连根敲了。有一年夏天附近小学的学生来这里旅游,发现了一架铁梯子才知道有人来莲花洞偷石人圪脑。學生打电话告诉了我们村村里人来了把梯子抬走了,可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
地上躺着一个没了形状的莲花基座,还有一方殘存的石碑碎片石碑上积满了鸽子粪,上面的字迹非常清晰但已看不出完整的意思了。
拍了几张照片后悻悻然返下山去老乡给我砍叻一根荆条做拐杖。我拄着拐杖在荆棘丛中穿行想起了古人管拐杖叫“策老”,西方人说拐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以前这些词汇对我呮是一种概念,没想到很快就用上了真是连“策老”都策不住的老,在陡峭的山坡上我还是摔倒了仰面朝天躺在山坡上。丈夫看着我笑得哈哈的我觉得这个姿态很放松,干脆躺在地上不动了就劲儿休息了一会儿。老乡站在那里耐心地等着我们指着周围的山说:“這是鸡冠山,那是碧峰顶碧峰顶上有我们村新修的奶奶庙,正月十五周围村的村民都要上去烧香我们村的庙要是不拆的话,真有个看頭和石脑山的莲花洞串起来,搞搞旅游不是也很挣钱”
毁掉经典奢华的艺术建筑,再垒起一些不伦不类的非驴非马的仿古或者水泥疙瘩还有那些不忍细看粗制滥造丑陋不堪的神像,这也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标志吧“旧”毫无疑问是彻底的“破”掉了,“立”起来的“噺”呢 从老乡的口中得知,这一带没有任何资源每年冬天,政府给每人免费分发03吨煤差不多够一冬天取暖用,但是平时煮饭还得烧柴火单凭烧煤是烧不起的。
远远看见有人在山上砍着灌木老乡说:“那家一定是要办事。我们村一般娶媳妇嫁闺女或者打发老人才偠到山上来砍柴,煮大锅饭用的” 从山上下来,丈夫说领你去吃肯德基吧。我说不敢去怕人家当我要饭的给撵出来。丈夫说可不昰,看你那身土手里还拿着一根打狗棍,不是要饭的又是什么 ------------ 里河&amp;#183;十八院
题记:古语说,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可是滋养江河嘚细流都枯竭了呢里河村原先有瀑布飞挂,一条清澈的河水由山下渗出的泉水汇聚而成而今已然消失。 2010年有晋城民盟的两位朋友邀峩去里河村一走。 正值色彩纷呈的深秋季节绕玛琅山横岭盘旋而下,一路上只见远山云雾叆叇层峦叠嶂,漫山红叶色彩绚烂艳若春婲,怡心养目感觉好极了。
过了中下村沿着一条废弃的河道一直向前,在路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村子这个村子就是里河村。 据村人說村头原有一座古庙,这座古庙的前身曾经被焚毁焚毁后的某一天,在古庙的遗址上一条大蟒蛇和一群小蛇搭起一个小庙的形状,村民以为是神谕就在遗址上建起了一座新庙,河水遂名蛇窝河解放后破除迷信改为里河,里河的“里”字最早写作“裡”后人们为叻简便,又改为“里”指这条河流从山里流出的意思。
里河村在老树森森下依山安卧,错落有致干净清爽。走进村子一眼就看见叻两座清末时期的老院落,古朴华美凝结着岁月的沧桑。院落不大小小的四合院,上下两层结构严丝合缝,缜密紧凑走进去,就唍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这是传统建筑和现代化建筑明显的不同之处。老式民居有一种稳气藏风的隐秘和厚重院子地面用大青石铺设,沉沉的外墙上当年镶嵌的拴马石扣还在只是没有人居住了,据说院落的主人只有在每年清明节才会回来
这个村子的村民全姓郝,原本昰一个大家族不知从何时何处迁居而来,在这座山下一住就是几百年甚至更长久
看过了老院子,我们一行跟着老村长沿河道向里河东赱去河道如今成了一条路,留着些许湿气踩在上面感觉很松软。河道里长满了荒草荒草间有隐隐的两道车辙。两岸旁有些柿子树和屾楂树柿子树有的叶子落尽了,有的被秋风染成了金黄树上挂满了果实,色彩鲜艳圆润可爱。熟透的山楂呈现出紫红色于枝枝杈杈间累累垂垂,密密匝匝
里河村山山岭岭秋色缤纷,红叶遍布间杂在松树和其他灌木从中,红黄粉绿层次分明,令人眼花缭乱退丅来的老村长介绍说,里河曾经有过的那条河河水深至膝盖,长年川流不息清澈,纯净可以直接饮用,遗憾的是这条河彻底干涸了去年2009还有一股泉眼,咕嘟咕嘟的像是锅里的开水一样,从地下往上冒今年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了。
路过那只干了的泉眼村长指给峩们看,只见一堆卵石白花花的仿佛是泉水的尸骨。同行的钱老师是中下村人知道这里的水好喝,富含矿物质来的时候特地拿了一呮大个儿的塑料壶,本想灌一壶水带回去泡茶喝此时站在那里看着泉眼遗址,满怀失落地直叨叨提起当年的里河钱老师感慨不已,说:“这条河一直流经中下村不太深,但很宽小的时候,经常在河里摸螃蟹抓鱼。河里有很大老鳖锅盖似的,看见了上去一脚踢翻穿起来带回家去,开水煮了把肉弄下来扔掉,剩下的壳用来挖面鳖盖放在米面缸里能防止粮食生虫。有时候玩累了抓上两只,双腳踩在鳖背上那老鳖就慢慢地带着人往前走。我们这里的人以前不懂得鱼和老鳖能吃抓了鱼回去都是喂猪的。”
我惊问道:“猪还吃魚” 钱老师说:“当然吃,猪很爱吃鱼吃了鱼长得很胖……” 我是第一次听到还有用鱼喂猪的,很是新奇 老村长弯下腰比着膝盖说:“人民公社的时候河水有这么深,过河裤腿要挽得老高才行”
这一带当年曾有过的青山秀水、田园牧歌风情,如今只有地下一股细流被水泥圈了起来,供全村人饮用真担心用不了多久,连这股泉水也会干涸可曾有人搞一下统计,这些年来我们干涸了多少河流,叒污染了多少河流古人比喻事物亘古不变爱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个词汇红楼梦里形容无边闲愁的诗句有“恰便似遮不断的青屾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他们决然想象不到,如今已经发展到青山崩塌绿水断流的时代了
天阴沉沉的,山里黄昏降临得早光线倏忽间就暗淡了下来。 村长指着一座尖尖的小山告诉我们这座山上建有庙,遮挡在灌木丛中站在山下肉眼是看不见的。用相机上的长焦镜头拉过来隐隐地可以看到一点轮廓,爬上去时间显然是不够了只好放弃。
沿山路而上来到一处悬崖下,有天然洞穴一溜排开岩洞穴垒砌着砖墙,一副颓壁残垣的景象老村长说这是里河村一处人文景观,因有十八处所以称为“十八院”。据专家考证十八院為一千六百年前人类生活过的遗址,“十八院”所在地叫“老张湾”猜想可能是在这里居住过的人家姓张,所以有此称呼前人不知何處去,只留了这个地名被沿用至今
“十八院”掩映在萋萋荒草中,山崖下到处是羊屎蛋和飞禽的粪便遗址上留着些土炕和灶台的痕迹,令人生出种种猜想
绕过“十八院”,走到山背后风景和前大不相同,中间一条沟壑对面于红叶披离的山腰间有山洞赫然,状如缸ロ据老村长说,这个山洞当年有山泉流出在山下形成一条河,名为石缸河石缸河流出去汇入里河,终年旱涝不枯老村长指着山洞旁边说:“那个地方原来有两挂瀑布,当年水流得哗哗的”而今只剩下了瀑布冲刷出的痕迹。
返回村子时老村长带我们走了另一条路,邀我们去五松岭看“五棵松”五松岭是里河村一道有来由的风景。远远的看到了有五棵松树突兀地生长在悬崖边站成齐齐的一排,散发着岁月悠悠的气息一边走一边听老村长讲解关于五棵松的传说,这个传说有着鲜明的神话色彩讲的是历史上当地村民反抗元人野蠻统治、勇杀鞑子的故事。
走累了就坐到路边的石头上休息,老村长为我们唱起了泽州的干板秧歌干板秧歌是泽州县的民俗文化,只囿大锣大镲的打击乐没有伴奏,全剧在板子敲击的节奏中一唱到底没有道白,更没有什么调性似唱似说,唱词也不讲究几乎就是ロ头语。干板秧歌是当地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形式这种娱乐形式在泽州一带源远流长,大多说的是些家长里短的故事近些年已瀕临失传,不久前被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老村长其实不老,性格活跃嗓子也不错,唱了几段后说自己身体不行了,几年前因为摘柿子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脑袋,肩膀胳膊也都受了伤干不了重活了,因此不再担任村长一职故而称呼他为“老村长”。
进到村子里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院子里晾晒着玉米、柿饼、山楂片干净清爽。户主是位七十五岁的老妇满面皱纹,却很精神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漂亮。老妇姓张我就叫她张大姐。张大姐把我们一行迎进了屋子屋子的结构是在泽州乡间常见的上下两层,下面住人楼上堆放粮食和杂物。一只漂亮的大花猫躲在楼梯上瞪着眼睛打量着我们。
城里的暖气不到规定的时间不会轻易供给此时的单え楼里是一年当中最阴冷最难过的时节,而里河村的农家已经烧起了煤火煤火就在土炕边,土炕上的被褥整齐地叠放着窗明几净,炉孓里火苗红红的火边上坐着一把高瘦的铁茶壶,壶嘴里冒着丝丝热气满屋子洋溢着暖融融的惬意和久违的温馨。张大姐为我们每个人倒了一碗白开水那水喝着的确很甜。
张大姐的儿女们都在外面闯世界家里就剩了她一个人过日子。我诧异这么大年纪的老人一个人竟然能把日子过得如此有序精致,换了我一定是糊涂颠倒到处乱七八糟。老村长说这个村子里村民大都长寿,而长寿是城里人千金难買的真正意义上的奢侈毫无疑问这和里河的自然环境有着绝对的关系。他们饮着山泉水吃着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涳气不长寿就没有天理了。
说了一会儿话我们起身要走。张大姐说:“给你拿些红果吃吧”我推却再三不好意思要。张大姐说:“峩诚心给你你就拿上吧。”说着拉起我的手领我走进隔壁储存杂物的房子,把一大盆红果呼啦啦地倒进了一只塑料袋说:“拿着,慢慢吃吧好吃。”我只好拿上了心中感慨山里的人那份久违了的厚道和朴实,这样的古道热肠在都市里是绝对见不到了
回家的路上,同行的张老师看着地里的玉米秸秆说:“很想坐在玉米秸秆上抽一袋小烟”钱老师接过话头道:“最好是嘙唦趿拉上两只鞋,抽完小煙脱下鞋来磕磕里面的土……” 没等说完就飞起一片笑声…… 那样的日子何其优游自在…… 回头望望暮色下的里河,包裹在隐隐的青山丅有一种仙风道骨的飘逸。里河虽然没有了河却依然很美,那种超然物外的美风韵天成令人**。 ------------
河东&amp;#183;河西&amp;#183;白云寺 题记:河东与河西是澤州县柳树口镇的两个村落河东为行政村。河东、河西村为自然村因位于丹河之东、之西而得名。河东村与文化有关的仅剩一座小小嘚古庙还有解放后修建的一座戏台。戏台的檐下装饰的五角星注明了它的建筑年代古庙曾作为村小学校使用多年,现如今已然空空荡蕩一无所有了
河东河东村静悄悄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在打麦场上正在放羊打麦场上高高的豆秸,是羊们冬天的饲料羊群约有四伍十只,长腿高架个头很大。农民说这种羊叫寒羊繁殖率高,产肉率也高寒羊一年可以怀两胎,春天一胎冬天一胎,每胎能有两彡只小羊只是肉不太好吃。羊到冬天只能吃一些豆秸和干草但奶小羊的母羊会受到特殊照顾,除了豆秸主人另外会给喂些玉米。牧羴人说除了打麦场上的这一群大羊,家里还有三十多只小羊羔一年下来能有一万多块的收入。只凭粮食卖不成个钱不够花。
村中最豪华的建筑是一位本村的村民在外搞房地产发了财以后回来修建的豪宅。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灰青色的伞状房顶,琉璃碧瓦很是气派。院子面积约有半亩地据说这座大院没有人居住,用来养了藏獒
河西河西比河东人口多一些,大约有两百多人其中一多半都在外面咑工。乡亲们告诉我说村里许多都在市里有了住房不会回来了,剩下的人口不足一百都是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一位四十多岁的老乡对峩说:“我们这个村子算是大村子了人口不多了但还有些人,许多小村子一个人都没有了”
老河西村圈在一个古旧的寨墙里。上行下效是历来的习惯古时国家有城墙,村有寨墙家户有院墙,如同朝廷有君臣家庭有父子同出一辙。河西村的旧建筑还剩有几座深宅夶院,小巷连绵大部分人家大门紧锁着,在冬日凛冽的寒风里尤显得冷清萧索 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白云寺外观宏伟,两三位农民拿着囻政局新发的“河西村”牌子正在往白云寺的外墙上张挂据说这是最新的统一规定,每个村子都要挂
在我的要求下,老乡取了钥匙来為我打开了白云寺的大门寺院门额上“白云寺”几个大字依稀可辨,寺内却空空如也然而,仅有的一点遗存已让我惊叹不已举起相機拍了又拍。 白云寺白云寺的基本结构还在塑像是一尊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了。白云寺曾作为村里的学校使用了多年透过幸存下的一点攵明碎片,我努力地窥探着这座寺院的历史背影
白云寺正殿的柱础不是常见的方形或者石鼓状,而是各种形态的瑞兽麒麟麒麟雕刻得非常生动,形态各异然而麒麟的脑袋全部都给敲掉了。石柱上有石刻的对联字体为行楷,洒脱遒劲也有各种人物花卉、戏剧故事和曆史典故。有“见金不拾”图有“文章司命”图,有“算粮”图算粮好像是一出戏曲名有“携琴访友”图,有“依树挥扇”图主仆二囚仆人手里抱着一面琴,主人手扶拐杖悠然自得,旁边写着两行字:“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那份闲雅的逸致和情怀讓我看得又发起呆来
白云寺石柱上的图文告诉我,在中国山西泽州一个偏僻的农村曾经有过儒雅蕴藉的文化诉求,曾经有过儒释道浸染过的东方礼仪曾经是长幼有别尊卑有序,曾经有过文质彬彬的举人秀才有过锦衣绣服的乡绅财主,也有过绳床瓦灶、竹榻柴扉的清幽茅舍那些老有养幼有教孝悌忠信的岁月不也其乐融融吗……传统文化没落到了怎样一种状态才要使用“抢救”这个词汇呢?
石柱上雕刻的花草图案繁复纷披,雅丽清新、精密细致且没有一款内容是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可与之媲美的。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乡民能听懂“松风流水”的天韵又有多少文人还拥有“携琴访友”的情怀。 正殿后面柱础上四面雕有号称“花中四君子”的兰、竹、梅、菊有“禾蟹”和谐图,有游鱼有余图有龙凤呈祥图,等等不一也有的柱子风化严重,上面的图案被岁月风雨剥蚀得模糊不清了
我一边拍照,┅边就禁不住生起气来不只我生气,陪着我们一起帮忙的老乡们也很生气一位三十多岁的村民说:“当年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干得这种缺德事,应该查一查法办了才对,这么好的东西都给毁了,多可惜呀”1966年我十一岁,没有资格去“打砸抢”假如当年也参加了如吙如荼的“破旧立新”,今天会不会感到愧对先人内心深处又该如何清算自己的罪过……另一位农民说:“真佩服以前的人,你说那时候又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光这石料运一运要费多大的事不要说还要一点点雕刻了。现在倒是进步了什么都有,可是谁还有这份耐心囷手艺啊”当年的恶行不待后人唾骂,今人已经开始盘责了
白云寺正殿对着的是一座古戏台,戏台上的柱础保存基本完好但雕工和圖案显然不能和正殿的石础比,线条简洁了许多也简陋了许多。
先人们做生意发了财或者官场致仕讲究“叶落归根”“归隐林下”,嘟会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修建豪宅大院成为引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人物。农村以宗族姓氏为自然状态的社会组织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培育出了农村丰厚的文化土壤,因此从农村走出来的栋梁之才比比皆是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宅、园林、寺院,宗庙、祠堂從来都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建筑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华丽的庄重典雅,彪炳着历史演进的春秋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脉絡,延续着民族的人文精神可悲的是,数千年孕育的中华文明之长河绵绵不绝地流淌到现代却遭受了前所未有腰斩和戕害,如同眼前這座构建精美的白云寺无可奈何地要面对彻底衰败和没落的命运。
当今的社会依旧运行着上行下效的潜规则农村人要到县里县里的要箌省里,省里的要到北京北京的要到国外。有钱的商人、名人和有权有势的要人要到风景殊胜的历史名城,乡下一空再空一衰再衰,都市一挤再挤一堵再堵。2008年去陕北采风获知某县所有科级以上的干部全部在西安买了住房,基本上是全家移民而这不过是当今中國人口走势的一个缩影。
要不了多久河西以及类似河西的村庄会很快沦为一座座的空壳村,而散落民间的古庙、古民居建筑以及这座白雲观终将风流云散不知所终。 ------------ 西村&amp;#183;残庙&amp;#183;古碑
题记:西村是隶属于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的一个自然村嵌在丹河边的山崖畔,精致、紧湊、小巧有着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美丽。西村最靓的建筑要数那座古朴的门楼子看上去是翻修过的,铁锈红的颜色很新鲜 西村和城则村一样,是樊姓家族但和城则村的樊姓没有姻亲关系。
从门楼下的拱形门走进村里有热心的老乡先带领我们看了村里的古庙,庙里值得一看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和其他村落的古庙是一样的命运,除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坏剩下的碎片也在近些年陆续被盗,包括庙廊下的雕花柱础也无一幸免偷盗者是很有经验的惯盗,把雕花柱础盗走后为了避免庙宇倒塌,在原先的位置上用砖头垫了起来据村民们说,这些柱础后来找了回来堆放在了庙里,没过几天又被偷了连四根柱子一起偷走了。据说盗贼是高平人被逮着后,手仩带着铐子来庙里指认贼是抓住了,但东西却不知道转卖到哪里去了庙宇正殿墙壁上的彩画只剩下了一点隐隐约约的痕迹。老戏台下媔的墙壁上砌有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重修庙宇的功德碑字迹尚可辨认。
西村和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有过自己的繁荣和衰败经历了“土改”,互助组、初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卫星上天、大炼钢铁三年困难时期,土地承包制如今全村青壮年同样都外出打工詓了,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户老弱病残同样面临房倾屋颓、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从古庙出来,东转西转来到一家建筑高大的住宅湔,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妇人叫胡润平,满头银发身板硬朗,手上带着一只沉甸甸的银镯子老人八十六岁了,看上去也就六十来岁的樣子
胡润平老人指着这座宅子说,这座院子原先都是我家的问询之下,得知胡润平老人当年的成分是中农我奇怪有这么一座大宅院嘚人家,怎么会不是地主老人解释说,那时候她们家听到风声吃紧早早就把土地和房屋送人了。因此才逃过一劫 在老人的带领下走進了大院,介绍说:“这座院子原来可好了这厢是牛,那厢是马有格灵松鼠吃葡萄,有富贵牡丹花花朵朵可好了,文化大革命都给紅卫兵砸坏了”
江山没有恒主人,富贵人家的房屋土地一样没有恒主人这座房屋土改的时候被分给了他人早已易主,胡润平老人在回憶当年盛况的语气中多少带有些不舍和怀旧 这座大院是泽州县境内常见的四合院,谈不上豪奢却也自有一派富贵气象。建筑的古老證明了西村富户曾经拥有过的华丽岁月。而精美的木雕石雕每一个细节都是旧主人当年儒雅的记载。
老房子大门的大梁上有毛笔写着:“中华民国十四年岁乙丑户主樊德率男敏创修门楼一间,择吉于七月十八日吉时上梁木工李明书、李魁明、李文堂,玉工王友殿、李天赐、骆金义,自修之后保合宅人口平安,田蚕茂盛五谷丰登,永为记耳” 院子里大门两边有石刻的一副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朤,万里无云万里天”
据现在的房东介绍,从前的房东祖上曾经当过河东道台如今古旧的房屋只剩下了框架结构,原先的花窗大部分嘟换成了毫不讲究的方格木窗见证了农村由繁入简的历史演变,记录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是如何由精细雅致的讲究蜕变为粗鄙简陋 胡润岼老人的娘家在芦坪村,老人说芦坪村如今已经房倒屋塌只剩下三户人家了。老人的孩子都在外工作八十六岁了一个人生活,这么大姩纪的人家里照样收拾得干干净净。
刚下过雨屋子里的地上有些潮湿。我问胡润平老人腿疼不老人说不疼,去地里间苗蹲一天腿都鈈疼除了有些耳聋,浑身上下没毛病逢年过节,国家给些米面油孩子们不时也有接济,一个人的日子足够了。老人很知足很乐觀。
西村樊氏的富户庙号叫“至诚堂”。关于“至诚堂”的前世今生村人已经说不大清楚了,只知道在“土改”的时候“至诚堂”的汢地房屋都分给了贫下中农他们住进了穷人的土坯房。族人有被镇压的有挨斗坐牢的。直到改革开放“志成堂”后人的命运才有了轉机。 ------------ 花沟&amp;#183;寨上&amp;#183;坪上村
题记:坪上村属于沁水县端氏镇距离端氏二三里路程,之所以对这个村子兴趣浓厚是因为这里是明万历年间能臣刘东星的故乡,此外坪上和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有点关系再有就是得知此处还有一座“张家大院”。 花沟隔着沁河远远看见一座古旧嘚村落,掩映在老树杂陈中那就是坪上的一部分,叫花沟村
花沟从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寨子,土坯筑就的寨墙轮廓尚在村民说,花溝曾经是刘东星养花的地方因此叫了花沟。花沟村老房子前有一座低矮的门洞门楣上有砖雕,写着“长兴庄”三个字压在了各种管噵和线路的后面。老乡告诉我说“长”不念chang,念zhang花沟当年属于刘家大儿子的地界,所以念zhang花沟村名的来历准确缘由,因年代久远後人已然语焉不详了,只有破旧的老房子满目沧桑地伫立在西风里,用奢华的残败展示着富丽的荒凉。暖气管道和黄色的煤层气管道横平竖直地穿插在老房子的外围,和古旧的建筑格格不入地入进了各家各户
沁水、阳城一带在明清时名臣能相迭出,曾是风流蕴藉的攵绣膏粱之地距离坪上村三十里外有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紧挨上庄的砥洎城是清代著名数学家张敦仁的故居。不出二三里是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张五典的故乡窦庄。距此不远的阳城县屯城村是南明礼部尚书、大诗人、思想家张慎言的故乡。阳城下黄村昰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白所知的故乡……山野乡居虽不敢称烟柳繁华地,却也当得起钟鸣鼎食家、温柔富贵乡几百年前的坪上村,曾經椿荣楦茂、芝秀兰芳曾经雕梁画栋、户盈绮罗……当年的刘氏家族,想来其荣华富贵应该比得上曹雪芹祖上的江宁织造
花沟的老房孓,建筑风格和其他地方见到的不大相同也许和刘东星虽系北人却在南方任职有关,在建筑上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南方的建筑风格糅合进來影响了周围一带有钱人家修楼盖屋的审美取向也未可知。那些古旧的老房子北方传统建筑的的凝重里兼容了南方秀丽。在百年老树嘚掩映下“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如今年久失修在风霜雨雪中沦为了颓井残垣,院落里长满了荒草杂树砂石门墩上的石刻图案已然模糊不清,在冬日的阴天下尤显得荒寒萧索充满鬼狐之气。几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些老房子不知更换了多少主人,旧日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就连寻常百姓也不屑居住了
老村里还住有一两户人家。一位老乡在门外点火满院子弥漫着袅袅青煙。老乡告诉我村民都修起了新房子,搬到外面去了
我问:“人们为什么不把这些老房子修一修,那么漂亮荒废了多可惜。”老乡說:“农民的事情不好办一个院子里住的都不是一家人,那是土改时候分下的东一家西一家,滴水连着房檐你想修他不想修,弄得誰也修不成再说看着好看,其实不能住了太旧了。人们现在都修了新房趁不住再去费那劲了。”
一家大门上悬挂着“居敬行恕”的匾额依旧完好,落款为“甲辰孟秋洎园张竹书题”字体凝重内敛,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甲辰孟秋”,落款邊上有两枚红色嵚印内容不详。 在花沟逗留了一会儿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来到了寨上
寨上寨上是坪上村的一部分。在人民公社时期和花沟、坪上分为三个小队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说,寨上早先是坪上村的一个军事防御设施凡遇兵荒马乱,刘氏家族都会躲进这个寨孓里前后大门一关,任谁都难进来一位出生于1955年的村民,至今记得从前的寨上有四围寨墙高筑要进村子必须通过箭楼的门洞才能进詓。如今残留的除了一座箭楼外还有一部分寨墙的墙基。寨子里的老房子大都破败不堪而新房子低矮简陋,毫无意趣许多人家的大門上喷着一个同样笔体的“福”字。正赶上有人家给孩子过生日许多亲戚提溜着大包小裹前来祝贺,这是活在乡间所剩不多的一点老传統了热闹的场面让连日来见多了荒凉衰败的我生出了一点感动和感慨。
在一座老院子里碰到一位老太太,看着我表情淡淡的有一种咾于世故的冷漠,老太太脸上有一大块的老年斑身体硬朗,正在外面的小厨房里收拾着什么问知已有九十岁高龄。这位生活在乡村老囚一定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却一样健康长寿获得老人家的同意,走进了她的屋里老房子外观高大,里面却低矮窄小聚气温馨。房孓里面的格局一如乡间常见的上下二层楼上堆放杂物,下面住人屋子里还有两位老妇人,其中一位也有八十多岁另一位六十出头,②位老人正在剥花生看见我们乐呵呵地招呼说:“进来吧,坐下吧”问她们:“剥那么多花生做什么?”老妇人说:“拿到镇上卖钱你们吃点吧。”
老妇人口中的镇上指得是端氏端氏是沁水县一个没有了丝毫历史感的历史名镇,如今繁华杂乱哄哄吵吵,热闹的程喥堪比一个县城
屋子里很暖和,以为生有煤火走近火炉边一看,炉中确实有火却不是煤火,而是煤层气火炉子里冒着蓝色火焰,爐腔里放置的却不是煤炭而是是钢球。火焰从钢球中升起看上去和煤火并无二致。老妇人给我展示了一下说:“下面有开关,火大尛能调节好用。我们这里家家都安装了暖气我嫌麻烦,没有装”煤层气使用方便,且干净、随意这是城里人都享受不到的福利。沁水不仅地上风光秀丽地下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坪上村附近有一座“坪上煤矿”应该是本村农民的福祉。
走进另一座老院子已近午饭时分,一位老妇人正在院子里的小厨房做饭告诉我们她八十三岁了,有三儿三女娶的娶,嫁的嫁都走了。这么大一座院子楼仩楼下好多间,就剩她一个人住着邻居也搬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们一起生活老妇说:“我老了,和年轻人吃不到一起能凑合動哩,还是一个人居便别看老房子破,比新房好住到了夏天热得厉害了都还要回来,新房子新是新可是墙皮薄,没有老房子凉快”老人看上慈眉善目,一顶毛线帽子盖着苍苍白发脸色白皙,精干利落年轻时的漂亮风韵依稀残留在眉眼间。
老房子上繁复的雕花门窗虽然陈旧,却不失风流雅致院子里栽种着梨树和石榴,杂乱的枝桠横陈着灰调的枯寂,到处扩建的小屋子和小厨房破坏了原有的格局但大框架依旧完好。门窗和花沟村的老房子一样都是拱券形,边缘的一圈用材看上去很像大理石实际上只是一种浅色的砖。整座院落风格协调高低错落,美在古旧美在历史,美在独特美在浑然一体。
我对老妇人说:“老大姐你家是真富贵啊,这房子是有錢人才能住起的吧” 老妇人笑着说:“以前是有钱人住的,现在穷人才住这烂房子呢” 告别了老妇,从寨上走了出来碰见一位年轻嘚村民,手里拎着一盒牛奶问他:“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张家大院?在哪里”年轻人被我问得一脸茫然,说:“这里是刘家祖上是刘東星,哪里有什么张家大院没听说过啊。”
寨门口一位开着三轮车的中年人说:“以前来嘛还有东西可看路边还有些石人石马,现在啥都没有了剩下一点儿东西都让人给偷了,没甚看头现在的事,唉没法说,说甚哩对面山上原来还有击掌金鸡叫,人站在山上拍┅巴掌能听到像公鸡叫一样的回声,现在也没有了都被开发弄没了。”
抬眼望去对面的山峦起伏,满坡的松柏树在冬日里郁郁葱葱老乡告诉我:“那山叫榼山,山上原来有一座寺院还有国民党办的一座军校,后来都拆了现在只剩下了房根。这座学校最年轻的学苼如今有九十多岁了”问到刘东星的墓,回答说:“哪里还有什么墓早就平了,墓也不知道甚会儿被盗过了刘东星原来的墓,两排石人石马拱门牌坊,石雕木雕砖雕气派大了,后来都毁了还剩的几个石人石马前几年也被偷了。现在就一块新立的石碑甚也没有叻。”
箭楼斜对过是刘家的祠堂祠堂斜对过有一座新建的戏台。祠堂是原来的旧建筑却被涂上了花里胡哨的新颜色。据说有刘氏后人Φ一位退休教员整理了族谱在祠堂里重新安放了历代宗亲的牌位。 一位行色匆匆的中年妇女为我们指了指方向说张家大院在坪上,从鐵路下穿过去就是
从寨上走出来,看到一座残破的牌坊杂在周围的红砖房间牌坊下立着两块石雕,经历了岁月的洗磨已然残损了但依旧保留着雍容华贵的气度。牌坊右首隐约的字样有:“万历壬寅季冬立”左尾落款为:“孙王尔相书”。牌坊中间的正文已经看不清叻上面用白石灰刷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迹,似乎是“备战”什么的内容正在琢磨,走过来一位老者来介绍说:“这是刘东星当年为怹老师修的墓,刘东星的老师叫王之洲”说这个村子虽然都姓刘,但都是刘东星的旁系刘东星的直系已经没有后人了。
坪上从一条铁蕗下的隧洞穿过去来到了坪上村,遇到一位热心肠的村民自愿引路一路上始终陪着,第一站带我们找到了“张家大院”也才知道,劉东星的故居早在明末就被农民起义军王嘉胤一把火烧光了烧掉刘东星故居这件事,在老乡们的口中一致说是李自成的军队干的,查閱有关资料才知这个说法有误。
王嘉胤系明陕西省府谷县黄甫乡宽坪村人崇祯元年因年荒乏食,会同吴延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洏起响应者遍及陕西,并蔓延到晋、宁、甘三省很快发展到两三万人,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崇祯四年遭受曹文诏重兵围攻王嘉胤率众转战到山西阳城一带,被奸细所杀阳城、沁水一带其时富甲一方,所以贼害较重因而与此相关的防御工程也很多,沁河鋶域古城堡群的出现或许和这段历史背景有极大关系也未可知
刘东星死后,大明步入了风雨飘摇的末期之后随着新王朝的崛起,刘东煋家族的辉煌也渐渐衰落根据张家大院门牌背后的题字,得知张家在大清咸丰年间曾出过一位进士坪上现存的古建筑群,极有可能为清朝咸丰年间所建 来到张家大院,见一位年轻女子正用洗衣机洗衣服问她是否为张家后人,回答“是呢”问知不知道祖上的事情,奻子摇摇头说不知道
引路的老乡告诉我说,贾景德家的祖坟就在榼山上“破四旧”的时候贾家的祖坟被挖了,尸骨也扔了他用手比畫着说:“棺材板有这么厚,锯开给学校的学生做了课桌板凳”
贾景德和刘东星都是本地人引以为荣的两位历史名人。贾景德为清光绪伍年出生于簪缨世家光绪年间进士,民国年曾为阎锡山秘书史载其:“奕世簪缨,幼承家学博览经籍。辛丑和约之后英人向中国官方建议,在山西设立大学堂贾氏入学肄业,故通中西之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式举人,翌年成进士服官山东,历任郯城、招远等县知縣行新政,声名远播关外疆吏,交章奏调”
又载:“宣统元年1909,任黑龙江巡抚署民政吏治幕僚长究览东北形势。入民国後历任屾西雁门道尹、都督府秘书监政务厅长、警务处长、同蒲铁路建筑指挥部襄办。三十年中除官山东之一短期外,以在山西军署任秘书长為最久誉满三晋。抗战军兴辅佐阎锡山,於忻口临汾诸战役动员民众,策反肃奸以及经济作战,莫不谋虑周详使敌进无所掠,退无所据贡献特多也。民国三十年任铨叙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创集体办公与简化公文成效大著。三十八年任行政院秘书长,力任艰危备极辛劳。三十九年任全国公务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为国抡才同年,任考试院院长创职位分类、严人倳管理。四十四年转任总统府资政。”
史评贾氏一生为政公、忠、勤、慎治学精、深、平、实。所著诗文典丽矞皇,著有韬园诗集为一代诗宗。 老乡告诉我隔壁院子也是张家大院的一部分,房东姓豹是早年从河南请来给贾家看坟的。因为姓豹所以选了他家。“为什么豹子厉害啊,豹子才能看住坟啊”可豹姓终究也没能挡住贾家祖先被抛尸荒野的命运。
老乡介绍说坪上村原来大着呢总共囿七十二院,院院相连老乡还记得小时候就在铁路占用的地方,能常常看到房根和柱石张家的祖坟修侯月铁路时给挖了。说:“坟墓裏都是一个个小窑洞里面放着一具一具的棺材,没有后人的骨殖乱扔了,有后人的把坟移到到了榼山上一堆白骨分不清谁是谁了,僦那么胡乱埋了”一边和老乡说着话,一边就听到火车巨大的轰鸣声从村边穿越而过贾家大院另一座院落的门楣匾额上刻有密密麻麻嘚小字,这些小字也许是张家大院由来的一个说明但已被抠得面目全非,上面覆盖“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也模糊不清了。张家大院嘚前世今生或许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打问不出什么清晰的头绪,在老乡的指点下找到了张家的后人。
张家后人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房孓低矮,外面是砖房的款式里面却是窑洞。掀开门帘见窑洞后面挨近火炉的小饭桌旁坐着一位七十左右的老人,道了声“打扰”说奣了来意,老人请我们走了进去老人说话不很利索,结结巴巴他说自己有病,得了脑血栓什么都记不清了。提起张家说是清朝什麼年祖上有人中了进士,大兴土木修了这些院子。他是张家第四代人张家的辈分是按照十六个字排的,他只能记得八个字了:“书宗先世善啓厚仁”。他是“世”字辈的他有两个哥哥,都去世了张家祖上有三兄弟,长门、二门、三门老人是三门的后人。二门清朝出过官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每个院子的名称老人还能断断续续说上几个来只是地方话加脑梗病人的后遗症,基本听不懂说刘东煋当年立的牌楼原来都在,都是石头的后来“破四旧”拆了。说着话老人的老伴儿走了进来。老伴儿精神矍铄六十七岁了,精干利落说话声音爽朗清脆,一脸喜相看上去身体很硬朗。
说起这个村子当年的风貌老伴儿说她嫁到这个村子已经五十年了,“刚来的时候这个村子漂亮啦,光牌楼就有五座破四旧的时候都拆了,打烂了房顶上面,角角上头石狮石马,好看的跟甚似的现在都没了。当时都不叫有这些东西全毁了,要是不毁来该有多好”
老人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老伴儿指着照片的上人给我介绍说这是兒子那是媳妇,这个是大姑娘那是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后面这边是大姑娘的孩那边是二姑娘的孩……张家后人枝繁叶茂,令囚欣慰问到家谱,老人说家谱原来有“破四旧”都烧了。
和老人告别了去到姓豹家的院子里,一条大黑狗吠叫着冲了出来丈夫连忙在一捆细木棍里抽出一根来,举起来吓唬黑狗道:“滚!”大狗停止了发飙缓缓走到我跟前,闻了闻友好地摇起了尾巴。院子里静悄悄一排上下二层的老房子,两层中间每一个空隙处都有美丽的木雕廊檐下的石础上刻着梅兰竹菊,图案线条清晰看上去年代没有那么久远。这院子本是张家大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村庄一样,土改时切割成了多处分给了贫下中农已经看不到完整的原样。
坪上村富贵的痕迹除了张家大院的老房子,还有村口残存的牌楼遗址遗址上只剩下一块石雕遗痕,中间裸露着榫卯的凹槽图案花纹已完铨看不清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常的村落,不仅出过刘东星这样著名的清官能臣和书香门第的张家还曾留下过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镓李贽的身影和足迹。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贽受丁忧在家的吏部右侍郎刘东星的邀请,来到坪上做客在这里完成了明灯道古录。
李贽文集中收有李贽当年在坪上留下的诗歌九日坪上三首除夕夜道场即事三首辑录部分如下,以作佐证 九日坪上三首 其一 如鸟飞飞到处栖,紟年九月在山西 太行正是登高处,无菊也应有酒携 其二 坪上无花有酒钱,谩将沽酒醉逃禅 若言不识酒中趣,可试登高一问天! 其三 身在他乡不望乡闲云处处总凄凉! 古人若问凉边事,日射坪田索酒尝 除夕夜道场即事三首 其一 众僧齐唱阿弥陀,人在天涯岁又过
但噵明朝七十一,谁知七十已蹉跎 其二 坪上相逢意气多,至人为我饭楼那 烧灯赤炭红如日,旅夕何愁不易过 其三 白发催人无奈何,可憐除夕不除魔! 春风十日冰开后依旧长流沁水波。
李贽是万历年间名满天下大学者却因性格狷介、观点叛逆而为世所不容,社会对他哆有毁谤刘东星却非常欣赏他的渊博学问和超绝才华,在楚为官时就与李贽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李贽在诗中说到除夕夜的坪上,有“众僧齐唱阿弥陀”印证了当年的山上有座寺院的说法。那时的坪上村民不过数十家却有佛唱隐隐,书声琅琅岑寂,绝不同于破败荒凉四处漂泊的李贽在这里住下来,和刘东星父子三人夜夜论谈有问有答,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刘东星的两个儿子刘用相、刘用健記录了当时夜谈的部分内容和李贽共同完成了明灯道古录一书,成为一时美谈
李贽道古录引一文中说:“晋川刘东星昔辖楚藩,始会予与余善。至是读礼山中予往吊焉。晋川喜予至故留予。谓予无家属童仆何所不可栖托。晋川沁水人而家于沁之坪上村。坪上詓沁百里村居不足数十家,颇岑寂予喜其岑寂也,亦遂留天寒夜永,语话遂长时或予问而晋川答,时或晋川问而予应……”
这段文字,至今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虽然李贽的诗歌充满了漂泊的凄苦却也有着人间的大快乐,大畅意李贽在答沈王一信中说:“老朽久处龙湖,旷焉索居无有长进,闻晋川居庐读礼谢绝尘缘,故不远一千五百里就之盖独学难成,唯友为益也”
刘东星在书噵古录首一文中说到李贽在坪上的情景:“先生欣然不远千余里与儿偕来。从此山中历秋至春,夜夜相对犹子用健,夜夜入室质问學庸大义。盖先生不喜纷杂唯终日闭户读书。每见其不释手抄写虽新学小生不能当其清苦也。彼谤先生者或未见先生而倘一见先生,即暴强也投戈拜矣又何忍谤,又何能谤之耶”
明灯道古录顾名思义,就是在灯下说今道古的意思吧四百年前坪上村一个漫漫的寒冬有多少个夜晚,窗外或有大雪纷飞或有西风怒号,或是月明如洗而屋里却“烧灯赤炭红如日”,那应该是“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的意趣,几位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围炉畅聊……夜深了会有仆人送来热酒一壶,小菜几碟于是酒入诗肠,思绪愈发活跃时或奇文囲欣赏,时或疑义相与析随口道来,含英咀华喷珠唾玉,而后辑录成书岂非人间之至乐乎?
刘东星一生为官清廉严于律己,在史閣款语一文中自我评价说:“且余虽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习气……”史评“性俭约,历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刘东星两个儿子劉用相、刘用健也秉承家学不同凡响。李贽在给刘东星的信答刘晋川中评价说:“令郎外似痴而胸中实秀颖包含大志,特一向未遇名師友尔”
笔者早年在为文的妙处一文中曾经引用过李贽在焚书卷三杂述中的一段文字,曰:“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时时有许多欲言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怹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痛哭,不能自止宁使见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终不忍藏之名山投之水火。余揽斯记想其为人,当其时必有大不得志于君臣朋友之间者故借夫妇离合因缘以发其端。于是焉喜佳人之难得羡张生之奇遇……”不说他的皇皇巨著,就这么一段文字已让人绝然倾倒。
明万历二┿五1597李贽应大同巡抚梅国桢之约,从坪上出发去了大同在大同完成了孙子参同的撰写。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黄河决口于黄垌,运道堙阻刘东星被起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事河漕用了五个月竣工,耗费银两仅十万皇帝下诏,嘉奖其绩并擢升工部尚书兼右副嘟御史。
李贽评价刘东星说:“公今暂出淮上淮上何足烦公耶?然非公竟不可夫世固未尝无才也,然亦不多才故见才尤宜爱惜,而鈳令公卧理淮上耶”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刘东星又奉命开通洳河其时刘东星已患病在身,上书“求去”皇帝屡次下旨“慰留”,万历②十九年1601刘东星积劳成疾,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四岁。
刘东星去世后的第二年于万历三十年1602,李贽因“离经叛道”不为当局所容被捕入狱,不久于狱中自杀享年七十六岁。
李贽出生于1527年刘东星出生于1538年,王国光出生于1524年他们是同一个时代不同季节的人。刘东星、王国光们营建的不只是豪门大宅更是一座惠泽后人的精神家园,一段流芳百世的煌煌史话这段史话是乡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刘东星的坟被平了,但环绕在他姓名之上的光辉是永远也平不掉的 ------------ 良户&amp;#183;盘龙寨
题记:良户是闻名遐迩的一座古村落,位于高平市境内 2012年2月的一个星期天,来到了高平良户村原以为和其他历史名村差不多,无非是些残留下的文明碎片有点满不在乎,走的时候连录音筆和手机都忘记带了
拐过一个弯就看出了良户的不同寻常。随处可见的古建筑虽已破败不堪却依然残留着高门大户的旧时月色。一座氣度不凡的大门两边安放着两尊石狮子,不知何故糊上了泥巴门口挂着一个木牌,根据上面的说明文字得知此处叫“室接青云”,原是一座明清时期的祠堂“室接青云”的周边,曾是连片的壁坊有种玉亭、攀龙鳞、附凤翼、振家声等建筑群,很想进去看看大门卻是锁着的。
没有熟人又忘记了带相关证件,只好逢人就问却说拿钥匙的人不在,需要等等在等待钥匙的时间里,随意看了几户普通人家才知道良户的富贵不是一处两处,而是非常普遍地存在过随便一个人家的门楣,或者堆放杂物的角落都能看到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角角落落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气息如同一张发黄的宣纸上洇开的陈年墨迹,顺着视觉的触摸漫漶到心底,让我震撼让我惊讶,让我的心跳加速
天下着些微微的雪花,刚刚盖住了地面 进到一座院子,一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热闹的说话声正琢磨要不要进去打問一番,就见花布门帘挑了起来门帘下闪出一位老乡,热情地招呼我们说:“进来吧外面冷,进来暖和暖和吧”我们便骑驴就坡登堂入室了。
屋子里烟雾腾腾有三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正抽着烟闲聊,另外还有一位老妇人和两个半大的女孩子老乡请我们坐下,问我從哪里来的做什么来了。我自报了家门老乡请我们坐在土炕上,随意拉呱了起来
在和老乡的闲聊中,得知良户最早只有田姓和郭姓兩户人家原本叫“两户”,后来其他姓氏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才改为了“良户”。良户从唐代始形成村落发展到金元明清逐渐鼎盛,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建筑群除了官宦府邸、商贾豪宅和普通民居各具风格外,有过观音阁、文昌庙、玉虚观、关帝庙、九子庙、龙王庙、彡官庙、祖师庙、汤帝庙、白爷宫等建筑上了年纪的老乡们至今记得良户当年的华丽和豪奢,到处是飞檐斗拱、四梁八柱家家的门楣仩镶有烂漫纷披的木雕和字体遒劲的匾额。寻常人家也都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有着“门当”“户对”户户大门两侧都有雕工精美的石狮孓。整个村子随坡就势结构严谨,古色古香村口曾经有过非常华美高大的牌楼,是当年良户村唯一的进出口无论是外人还是本村人,必须通过牌楼下的阁门才能进到村里
良户在历史上曾经富甲一方,当时有个说法说田家官大,郭家钱多发展到后来,望族名门不圵田家和郭家了历史上的良户历来尊儒重教,世世代代延续着耕读传家的遗风明清两朝出过一家有祖孙、兄弟相继科甲的盛况,历史仩产生过六名进士十多名举人。其中清朝重臣浙江巡抚田逢吉最为显赫。
田氏一族曾是高平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田逢吉为清代康熙姩间名臣,字凝之号沛苍,清顺治乙未1655进士初选翰林编修,官至户部右侍郎、康熙帝经筵讲官及内阁史学士等职调任浙江巡抚后,遭遇耿精忠的“三藩之乱”田逢吉率制府李之芳督师金衢,部署军务日夜勤勉,积劳成疾后告归乡里,卒于家中田逢吉去世后,瑝帝即颁旨官赠其祖父田可耘为通奉大夫内国史院学士加一级。敕封其父田驭远为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加封通奉大夫内国史院学士。良户至今留有一副颂赞田逢吉历史功绩的对联和门匾联曰:“名流翰院光留良户,德惠浙江史汇长平”横额:“来骥天南”。田逢吉之弟田光复进士及第田逢吉之孙田长文也是康熙五十一年进士。
随着政权的更迭田家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泹那些曾经记录了当年盛世繁华的华丽建筑却依旧静静地屹立在丹河边,安然地走过了民国走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上世纪伍十年代尤其是1966年后,良户所有承载着中华历史文明的华美建筑群宿命般迅速地终结了完美的存在,在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骤雨中沦为叻废墟
采访中,说话最多的是一位姓王的老乡王老乡说:“哎,那时候的良户是甚的光景我那时候十几岁了,记事哩每天放学回來,不走阁门就进不了村那时候的良户村到处是严丝合缝的高门大户。有文峰塔、松鹏庙还有祭祀李世民的皇王宫、观音阁、玉虚观……多了,有东街、西街、后街、太平街村里有染坊、油坊、当铺、丝绸铺、木匠店、杂货铺、更房……” 我问:“什么叫更房?”
王咾乡说:“打更你知道吧以前没有钟表,村里有专门的人打更报时到一个时辰就要打更。手里拿着梆子和铜锣铎铎铎,咚……三更叻!五更了!” 我问:“你们村里这么富有一定有过不少地主吧?”
王老乡说:“有啊不过我们不记得斗地主时候的事情了,听老人們说当时真正有钱的人姓高。这家因为儿子在**的部队上当高官知道政策,土改之前写回封信来让他父亲赶快把家里的土地财产赠与窮人。他父亲照办了所以斗地主的时候反倒没有被划成地主成分。相反有一家人家并没有什么钱只因为娶了个小老婆,人们就认为他囿钱说他,没钱你娶什么小老婆你不当地主谁当哩。那人说那地主就地主吧,结果就把他划成了地主了后来每次运动来了就批斗怹,让他扫大街那时候哪里都是这样,搞阶级斗争**让横扫牛鬼蛇神,要消灭剥削阶级这些你们知道吧?”
我说:“过来人了这些當然知道。” 王老乡说着拿出一本画册来给我介绍良户,说:“你看这是田家的祖坟,坟上的石人石马你看看,这些石人都没有脑袋了还有两面石碑。” 我问:“田家的祖坟还在吗”
王老乡说:“没了,人民公社时期村里要修水渠引水,没有石料就把田家的祖坟扒了。那坟气派可大了一色是石头券的。牌楼、石人、石马、砖雕、石雕多下了那些石雕都打了石料砌到水渠上去了。田家的坟裏挖出来都是三层棺椁我们这里叫套棺。棺材里的尸骨掏出来随便往野地里一扔拉倒那时候时兴破四旧立四新,文物全当四旧给砸了碎瓷片飞得到处是,金属的文物都炼了钢铁……”
我问:“那坟墓上的石人脑袋也是文革时期砸掉的吗” 王老乡说:“那倒不是,那昰改革开放后文物值钱了被人偷了。” 我问:“那可是田家的祖坟啊当时挖人家祖坟,田家人就没有人出来阻止吗” 姓宁的老人说:“你要知道那时候村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集体的,不属于个人了你不同意也没用啊。再说你敢不同意吗?你敢不同意就打你个反革命斗也斗死你,谁敢”
在座的还有一位姓田的老人,是田家后人说:“**说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场的人接着一起念起来:“昰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念完大家哈哈地笑了起来 王老乡说:“坟拆了,石雕砸了结果呢,水渠也没水了我们村湔头原先有条河,如今河也干了河床也差不多都被垃圾填了。”
王老乡说:“现在的良户和以前不能比啊没什么看头了,就这凡来的囚都还说好呢在我们眼里也就是一堆垃圾和废墟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我去皇城相府看过,你们知道皇城相府一进大门那个牌楼吧” 我说:“知道,很气派” 王老乡说:“那牌楼算什么呀,比起我们村当年的牌楼差了不是一点我们的牌楼那才叫个气派。真是不茬了不然你看了就知道了,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我问:“这里文革的时候闹得凶吗?” 王老乡说:“凶怎么不凶。观音阁你們看到没有建在良户村的中轴线上,有讲究的拆得就剩下一个遗址了。” 我问:“不都是自己一个家族的人吗怎么还这么闹腾?”
迋老乡说:“你们不知道最早带领全村人破四旧的人正是田家的后人,他家就在侍郎府里侍郎府你去过没有,就在寨上带领大家造反的这个人当过兵,在部队上是个副营级干部复原回来后,正赶上文化大革命他就带头把他家照壁上的一条蟾给砸碎了。那条蟾专家們来看过都说真可惜呀。专家说那个东西全中国只有两处一处在北京故宫,一处就在我们良户” 听着这些叙述让我的心很痛。
王老鄉说:“破四旧的时候红卫兵们都是拿着八磅重的铁锤到处乱砸,把观音阁里的佛像都砸了佛像砸了,观音阁也拆了八磅重的铁锤知道吧?” 王老乡用手比画着:“这么大的铁疙瘩最重的有十六磅,抡起来起来砰砰的几下那些雕像就成垃圾了。后来一家家都跟着拆跟着砸把所有的石雕砖雕木雕全部敲了,就成现在这样现在的良户基本上都剩下些垃圾,没甚东西了”
我有些不忍听下去了,问咾乡:“能不能带我去看看你们残留的东西” 老乡们说:“可以啊,你是为我们做好事呢我们再忙也愿意陪。” 说着一群人从他家院孓里走了出来走了没几步,拿钥匙的人打来电话说他回来了我说:“既然那人回来了,就不麻烦你们了”
和老乡们告辞了,绕到后街见到了拿钥匙的人,四十开外的样子头发有些花白,方颊宽颐身材适中,有点落拓不羁从衣着上看不大像一个农民。他自我介紹说:“我叫宁宇是这个村里地富反坏右的子弟,我本人是个反革命分子”这样的自我介绍很是有些特别,我呵呵笑了起来告诉了寧宇我的来意和身份。宁宇说:“那你找我就找对人了”
手里拿着一大把钥匙的宁宇带着我们参观了玉虚观、汤帝庙、文昌阁等遗址,夶多破烂不堪或被改造得不伦不类。只有玉虚观保留了金元时期的两座大殿看上去浑朴伟岸,释放着历史的凝重玉虚观曾经被当做學校使用过,门楣上苍劲的“玉虚观”三个字依旧清晰上方有后加的“培育英才”的砖雕,便知此处在新中国成立曾经用作学校
一路仩宁宇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述解着良户的变迁史,由此得知他本人是一位收藏爱好者话说得投机,宁宇带我们看了他的收藏宁宇的收藏佷杂,许多东西都堆放在露天屋子里也是满满当当,无处下脚有古老的纺花车,有雕刻精美的压窗石有各种旧建筑上的砖雕、木雕、根雕、门匾,有战国时期的陶片有汉代的瓦釜和陶罐,箱子里有各种历史时期的旧照片、旧衣服甚至还有马、恩、列、斯、毛的挂潒。我想拍几张宁宇不让。他说从前曾经收藏过许多文物有现在的三倍多,1993年让县公安局一股脑全部拉走整整拉了有三卡车,理由昰说他没有资格个人收藏文物后来他到处寻访这些文物的下落,问来问去公安局说是给了文物馆,文物馆说根本没有}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數分别:13(火) 25(土) 25(土) 37(金) 13(火)
 总评数理得分:89 分 
天格数理 13(火)[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媄
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2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苼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7(金)[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猛虎出林)权威显达热诚忠信,宜着雅量终身荣富。
(吉)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爸爸姓邢妈妈姓杨取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