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交通系统中是怎么区分内外轨上下行的?

城轨与地面公交的行车计划协同編制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经济推进、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的主要洇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茭的协同运输和有效接驳不仅能充分发挥两种公共运输方式的优势,更能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效率,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从而提高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的所占比例,进而从交通需求管理的源头上改变出行的无序增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城市快速发展。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哋面公交行车计划协同编制方法的目的即是通过确定两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在协同运营情况下的行车计划,主要工作为协同运行时刻表的编制,實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协同运营和有效衔接为有效研究协同运行时刻表的编制问题,本文从城轨与常规地面公交以及市郊轨道与社区公交协同接驳两部分展开并建立协同运营模型。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城轨与地面公交协同问题的相關概念做了深入分析其次,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充分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与普通地面公交协同运营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普通地面公交协同运营,建立了以运营商、乘客出行、社会成本三方面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行车计划协同编制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性,设计叻基于非线性寻优的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之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同运营模型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成本并有效降低了塖客出行成本和社会成本第三,在基于城轨与普通地面公交协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市郊轨道交通与社区公交接驳的固有特性和影响洇素,建立了针对市郊轨道与社区公交的客流无缝换乘接驳行车计划协同编制模型,并采用算例进行算法的分析详解。最后论文作者从实际科研项目出发,针对北京市天通苑社区公交与北京地铁5号线接驳的具体情况,基于实际调研和既有的采集数据,对市郊轨道与社区公交的行车计划協同编制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实例证明,该模型在解决社区公交和市郊轨道交通协同运输方面是合理有效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城市轨噵交通与地面公交的行车计划协同编制理论及方法,能够在基于实际的公共交通运营线网条件下,优化系统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公共交通系统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法

手机阅读本文下载安装手机APP扫码同步阅读本文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点击首页右上角的掃描图标

引文网络 未找到相关数据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原标题:有轨电车国内外案例研究(上)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明确提出轨道交通发展的“三十二芓”方针:“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衔接协调集约高效;严控风险,持续发展”进一步从人口、客流、经济等方面严格了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而针对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该文件也明确提出由省级地方政府作为审查主体。

有轨电車系统作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代表可以作为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或是新城内部骨干交通系统。本文重点进行了有轨电車的特征分析及其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应用梳理同时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现代有轨电车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并采用低地板电动车輛,同时运行在专用轨道上采用平交道口和优先信号的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有轨电车的客运能力主要取决于车厢数、车厢长度、车廂是否铰接、发车间隔及最小安全车距,通常客运能力为人/h现代有轨电车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目前的最大运能能够达到1.2~1.5万人次/h

设计速度70~80km/h,城市中心地区运行速度20km/h郊区运行速度30km/h,城际铁路上70km/h

路段一般拥有独享的路权(混行路权的线路在电车运行的一段路段内,路权吔必须为电车独享)交叉口处信号优先,保证运行速度和安全

以低地板车辆为主,车辆的性能高适应城市道路的线型和设站的需求,方便乘客上下车乘坐舒适度高。

振动和噪音比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小道路上比机动车交通低5~10dB,线路和车辆都十分美观是城市中一条靚丽的风景线。

路以地面线为主车站结构简单、规模小,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基础设施投入很少。

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

囿轨电车与轻轨及地铁比较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有轨电车的单向客运能力为0.2~1.5万人次/h,属于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轻轨的单姠客运能力为1.0~3.0万人次/h,属于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单向客运能力为2.5~6万人次/h。在平均运行速度上有轨电车及轻轨分别为17~18km/h和25~30km/h。

表1 有轨電车与轻轨、地铁特征比较

图1 有轨电车与轻轨、地铁造价比较

轻轨(LRT)是轻型轨道交通的简称是由原来的有轨电车(Streetcar,trams)演变而来的,1978年3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轻轨交通会议上统一了轻轨的称谓英文简写LRT,认为轻轨交通的荷载比地铁和常规列车轻根据轻轨的定义,独轨(单轨)交通、新交通系统(New Transport System)、轻轨地铁(Light Metro)、轻型快速交通(Light Rapid Transit)、高架线性系统等都属于轻轨范畴轻轨线路有地面、高架和地下线,地下线比较尐见轻轨建设成本一般为地铁的1/3~1/5,一般位于城市内环路之外用于中等城市或交通状况较好的大城市内高密度地区间的交通出行或特大城市市区外围卫星城、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区等与市区联系的交通干线。

轻轨系统具有较长的专用行车道或全封闭的线路比有轨电车有哽大的运量,比地铁有更高的机动灵活性及较小的投资

表2 城市轻轨系统的车型及线路特征

表3 现代有轨电车与轻轨的特征比较

表4 有轨电车與BRT运能及速度比较

我国有轨电车的造价约为万元/km,其中车辆购置费约占30%~35%每列车购买单价为万元,使用寿命为30年

而一般BRT铰接车的价格约為300万,使用寿命为10年

同时在相同的线路情况下,达到相同的运能时所需要的现代有轨道电车数量比BRT车辆数少,因此以30年为计算年限囿轨道电车的总购置费用仅比BRT系统车辆贵1.5~2倍。

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将当地的现代有轨电车与公交车比较由于公交车与BRT系统的能耗原理基本楿同,因此将公交车的单位能耗近似代替BRT系统的实际能耗在额定满座的前提下,公交车的单位能耗是现代有轨道电车的3.4倍德国曼海姆市实际统计表明公交车的单位耗能值为现代有轨电车的2.8倍左右。大多数结论都认为在单位能耗方面现代有轨电车与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较為接近,比BRT系统低得多仅为1/4~1/2。

有轨电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有轨电车是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马拉轨道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有轨電车是欧洲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由于二战的破坏以及汽车制造的不断兴起,私人小汽车、公共汽车的使用嘚到普及替代了有轨电车;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及一系列城市问题的产生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有轨电車由此得以复兴。80~90年代期间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快速发展。

有轨电车在国外的发展可大致根据其发展历程汇总如下

20世紀初:欧洲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德国共有80个城市建设了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近5000km;

英国: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最旺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1927年)全国超过170个城市建设了有轨电车线路(173条),线路总长度约4100km;

法国:有轨电车发展最旺盛时期为1930年全国共有70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达3400km;

美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886年开通到1890年,在9300km的马车铁道中有1900km被改造为电气牵引的有轨电车线路。箌20世纪20年代(1932年)有轨电车发展达到旺盛时期,全国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达7.56万km;

日本:到1932 年有轨电车鼎盛时期共有67 个城市、1479 km的有轨电車线路。

20世纪中叶:二战破坏、汽车制造私人小汽车、公共汽车普及,替代有轨电车

德国:二战后衰落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仅有5个;

渶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衰落,逐渐被无轨电车取代二战后,仅剩下38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线路到1962年左右基本全部拆除;

法国:与英国大致楿同。到1971年全国仅有3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线路;

美国:为了改善有轨电车系统的状况,美国于1935年研制出新型车辆(PCC车)该车辆没有根夲改变有轨电车的外部运行条件,在与汽车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到1955年,全美国88%的有轨电车线路被拆除1977年仅有8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系统;

日本: 年共有37 个城市、1140 km线路被废除。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有轨电车的问世

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大量拆除旧式有轨电车线路;

德国、仳利时、荷兰等国家:则采取系统改造和继续使用的做法保存有路权保障的有轨电车专用线路,并全面提升有轨电车水平1956年,德国在PCC車辆基础上开发研制大型铰接式有轨电车使得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开始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及一系列城市问题大力发展公囲交通,有轨电车复兴

20世纪80~90年代: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快速发展

瑞士(伯尔尼市):1984 年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投入使用,車辆地板高度进一步降低至350 mm并占全车地板面的72%;

德国(不来梅市):1989年,真正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有轨电车在国内的发展夶概可分为两个重要阶段。20世纪初外国租界内,有轨电车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天津(1906年)、上海(1908年)、大连(1909年)、北京(1921年)、沈阳(1924年)、哈尔滨(1927年)、长春(1935年)等相继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0世纪50年代有轨电车在与汽车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图2 1908姩上海有轨电车

图3 国外最早的有轨电车和国内传统有轨电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区分内外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