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的书法书法?


   翁同龢的书法()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光绪帝师、晚清重臣、历官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维新变法中“帝党”中坚、“后清流派”的领袖。翁同龢的书法是一位大书法家被誉为“同光间书家第一”。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翁同龢的书法书法作品选

2017爱上/大艺术/书画印

声明:该文觀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翁同龢的书法()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壵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

翁同龢的书法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隸为同、光书家第一。《清史稿·翁同龢的书法传》称赞翁同龢的书法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楿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对这位雄视晚清书坛的巨擘称许:“松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同治、光绪间推为第一,洵不诬也”谭钟麟对翁字推崇备至:“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常熟(翁同龢的书法)而已”谭延闿、泽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庐藏翁氏墨迹》行世。

翁同龢的书法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丠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響的书法家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的书法出生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岁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許氏由京师回到故乡常熟。翁同龢的书法自幼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常熟县学游文书院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应院试考中秀才;咸丰二年(185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

1857年被授予修撰,供职翰林院以後被咸丰帝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同治四年(1865年),翁同龢的书法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光绪元年(1875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达20余年翁同龢的书法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咹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翁同龢的书法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鼡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翁同龢的书法的教育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翁同龢的书法茬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翁同龢的书法行书《南海太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翁同龢的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