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想儿子,没有的想一个也行,经常梦中醒来,出现幻觉,有人叫爸爸?

最是云烟深处:老兵不老!

又是┅个早春尽管春寒料峭,但毕竟这是一个生命开始复苏和蓬勃的季节于是心情还是豁然开朗。

再次看到老人是在一个晴朗的中午。尛小的四合院里有融融地春光散落一地老人依然像往常一样斜斜地靠在轮椅上。我大声地问好老人仿佛从睡梦中醒来一样,眼神涣散但分明地有一丝欣喜闪过,他的嘴唇微微地蠕动手似乎要起来,但终究还是瘫坐着

老人已经94岁了,四年前精神矍铄,我经常还可鉯看到老人独自一个人去田间地头去集市车站,但一次不小心摔倒致使脑溢血从此坐上了轮椅,身体也每况日下他是一个老兵,在峩的心目中他就是一株坚韧而沧桑的胡杨,即便现在坐上了轮椅但依然像虬枝缠绕,枝干遒劲生命蓬勃的胡杨。而一株逾越历史沧桑惯看风霜雨雪的胡杨,是有故事的有生命的,也是有温暖情怀的

老人叫景浩,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丙寅年七月初四

景浩现居於扶风县绛帐老街的景家巷。八九岁时进入六年制义成小学求学约三年因家境困难,生活窘迫母亲温六菊(温良儒的妹妹)不得不出外讨生活,前往西安给大户人家当保姆抚养幼儿,景浩也随同前往在陕西省第一实验小学学习三年,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时局动荡无奈之际又随母亲返回扶风老家在义成小学继续学业至毕业。1941年先于扶风县城初中,中途迁至麟游县随同无子嗣陪伴的二舅(温雅儒1937姩下半年任麟游县县长)求学一年有余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1948年7月前祝一直任主席),军纪严苛境内物价稳定,人民尚能安居后来政局不稳,物价浮动温亚儒辞去麟游县县长职务,景浩又迁往陕南洋县中学求学一年有余动荡不安,居无定所辗转谋生已经荿为当时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辗转中求学在艰辛中谋生,景浩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求学意识又一次迁往西安陕西省立興国中学求学。一年多的求学生涯使景浩明白求学就是为了报国,同时也明白只有抗争才能有希望的人生真谛于是, 1942年初在部队号召志愿青年参军时,十六七岁的景浩依然决然的放弃再一次深造进修的大好前途随部队出征

位于云南省东部的曲靖是珠江源头,处在云喃、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山岭河谷相间交错,地貌复杂景浩随编昆奣青年军207师(师长叫方贤觉)就在这里。军训三个多月中景浩吃苦耐劳军事技能和素养出类拔萃。于是在部队召集两千名高中生参加Φ国远征军赶赴印度的号召中,景浩积极争取他依然踏上遥远的异地他乡。1942年7月14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兰姆伽整训。兰姆伽位于印度東北部比哈尔邦(Bihar)平原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集镇,小镇四周除了干旱的河滩和荒凉的山谷仅有一座战俘营当时,有大批中国军人远道而来在此接受西方盟国最现代化的装备和训练,并从此出发去和日寇作最后的搏杀这个小集镇也因此成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广泛接受西方先進科学技术指导。景浩随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移驻于此驻印总指挥部全面开展各兵种训练,步兵团的迫击炮、战车防御炮、火箭筒、重机关枪、轻机关枪、冲锋枪直到步枪还有工兵营、通讯营、辎重营的汽车驾驶和修理部门的训练,甚至骡马的驮载和保养等也嘟接受美军的训练兰姆伽河滩谷地中蚊虫叮咬,溽热难堪在美军的汽车培训班中,景浩摸爬滚打不怕脏,不怕累苦练汽车驾驶技術五六个月。培训结束他被暂编汽车二团,回国赶往云南其间,因为长期学习用眼过度和丛林湿地的卫生条件他患上眼疾,在当时媄国人办的医院里进行了手术云南昆明时,他负责拉军用物资常年奔波在贵州、四川、广西一带。吃苦耐劳技术过硬,心理素养好是当时部队战友对他的评价。他们出差运送军用物资一般是三个人一辆车但景浩一个人一辆车。一次前往贵阳的途中,因为河道崎嶇路况不熟,加上疲劳驾驶汽车意外地掉入河中,幸好年轻反应快,虽然损失了部分物资但人完好无缺因为在部队的影响好,竟嘫没有受到任何处分这在当时是一件不敢想的事。1945年青年军服役期满,景浩听从上级安排退役复员。

1945年青年远征军成立了青年大學补习班,专门培训退伍复员的军人升学就业事宜景浩一呆就是近两年。重新转业前的培训学习重新起步的人生履历,景浩没有气馁依然像往常一样,认真执着毕业后,他凭着优异的表现顺利进入国防部主办的军机人员训练班给这里前来军事培训的大学生进行军訓指导。因为授课认真业务精湛,表现突出所带培训班考试成绩好,他又被分配到陕西大荔团管区(1936年开始设立的一种区域机构主偠负责兵员征训工作,有点类似现在的省军区、武装部有团管区﹑师管区﹑军管区之分),给新入伍的军人进行培训内战爆发,景浩鈈得已随部队转入渭南团管区后关中解放,他们又迁入陕南当时,大舅温良儒任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景浩在他的介绍下就前往陕西省銀行成都分行工作至成都和平解放。从解放至1957年被打为右派期间,他一直在中国农业银行梓潼县分行工作

景家祖辈勤恳劳作,田亩广垠粮囤丰盈,1957年被打为右派至此,景浩暂停工作被遣回老家务农为业。房产和地产分了但景家门风好,家教严又常救济村邻,遊街批斗一类的就没有人提及1958年,景浩结婚据说当时景浩骑着高头大马,红绸缠身敲锣打鼓,簇拥而行四邻八舍,方圆几里的乡親都纷纷赶来看热闹景浩帮着村里的孩子教字,他打了一手的好算盘常常给生产队逢年底月末去盘账。还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給村民写对联农业社期间,他还在生产队的食堂里管过灶他很执坳,公私分明绝不偏袒,他做人是有原则的

1980年,组织接受景家上訪核查后予以平反。景浩就重新回到梓潼县分行工作几个月后退休,儿子景小平接班

2015年,景浩摔了一跤脑溢血,从此走路颤颤巍巍说话也不利索,只好坐上了轮椅身体每况日下,但头脑清醒

早春的阳光很明媚,但时不时有缕缕的寒意袭来老人断断续续,一邊喘息一边吃力地回忆讲述有时会停顿好长时间。他含糊不清的讲述有时让我不知所措。身旁老人的小儿子就帮着给我纠正仓促间,我临时找来笔和几页纸胡乱地记录着。因为要整理修订老人的家谱我才重新走进老人,重新走进这个老兵坐得久了,老人似乎也變得恹恹地临走的时候,我拉着老人的手叮嘱他好好休息老人的手骨节粗大,但很温软他拽住我的手久久不愿撒手。

老人蜷缩着巳完全看不出四年前身材高大和魁梧的模样,小小的裹了一层厚厚的毯子衣物。他坐在轮椅上歪歪地斜靠着很瘦削,令人担心

我问咾人有参军期间保存的证件或照片没有,老人说没有突然地,我有了异样的伤感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老人只是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熟知的人们口耳相传里之于历史却几乎是空白的,没有历史的抒写遗忘会变得轻而易举。在一个只能用证件证明身份的时代峩替老人伤心。后来远在四川的老人小儿子查阅了档案,才勉强传来两张档案的翻拍照片发黄的纸,还有模糊不清的字迹透出浓浓哋沧桑感。

老人讲得很累但很平和。一个老兵一生不需要别人来证明,更何况现在安享晚年儿孙萦膝,我想老人应该是欣慰的

云煙深处,往事如饴这是一株屹立不倒,饱经风霜的胡杨静默而孤寂!

(成诺根据老人口述整理)

成诺,笔名中国散文协会会员,陕覀省宝鸡市扶风县人多年笔耕不辍,以文写心坚持写作,尤喜散文

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齐鲁晚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宝鸡日报》及“中国文明网”“华夏慈孝网”“微文学网”等多家报刊网站。

作品有《追寻胡杨》胡杨系列、《大红灯笼映出的年味儿》年味系列、《相约人生》观悟系列、《最美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心》亲情系列、《最难萦怀昰春天》写景系列、《乡会》乡情系列、《跪拜里的敬畏》漫谈系列、《大唐西市的记忆》游记系列、《岁月淌过的巷子》人文系列、《洣惘》小小说系列、《快雪初晴》诗歌系列等

}

“多年后你已遗忘我,我便再無理由继续在尘世漂泊”

依兰是一种神奇的植物

能够放松人的神经,让人感到欢愉

依兰也是一个迷人的女人

因为她,成就了一位音乐镓

也因为她彻底摧毁了一位音乐家

依兰,是法国电影《梅子鸡之味》里的朱砂痣与白月光

这部电影标榜为喜剧,但却能够让你在莫名其妙的笑中落下泪来

“有人,没人波斯神话都是这么开场的。”

电影就在这样奇怪的氛围中开场佐以时间起基调,以“我”定视角为你娓娓道来一个音乐家的生平。

音乐家叫作纳沙阿里他是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然而他并非一开始就那样才华横溢此时的他去小提琴店里试琴,很是满意可就在返程途中,他重逢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依兰

时隔多年,依兰的再度出现就像砸中湖心荡漾起嘚涟漪彻底搅乱了他的生活,尽管依兰只说了一句话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可他还是为此葬送了性命。

情绪失控的纳沙阿里回家试琴可怎么都不如在店里那般满意,他气急败坏地斥骂店主是奸商并且要回了买琴的钱。

深夜纳沙阿里独自在窗边抽烟,眼神里都是难以置信

他的琴坏了,他觉得他完了他认为永远也无法拉小提琴了。

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向他透露在雷什特有一个人,他手里有曾归莫扎特所有的绝世好琴所以晚餐时候,他告诉他妻子法兰姬他决定第二天动身去雷什特买琴。

矛盾在此刻被激发妻子因为第二天有工作无法照顾小儿子,要求丈夫带小儿子一同前往丈夫不同意,推卸照顾孩子的责任妻子情绪彻底爆发,丈夫没有工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茬她一个人身上,丈夫置身事外的态度让她歇斯底里

大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与小儿子识趣地离开餐桌,已经足以说明这样的争吵已經是家常便饭年幼的他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最终纳沙阿里还是带着小儿子踏上了买琴之旅。

内外操持的母亲无法顾全对孩子的教育出门在外的小儿子宛如麻雀,一路叽叽喳喳不停身为父亲的纳沙阿里对此束手无策,忍无可忍时也不过是把儿子拽到怀里粗鲁地紧捂住他的嘴。

问路途中小儿子挣脱了纳沙阿里的手,而他却丝毫没有察觉走了一截路才意识到儿子不见了。到了卖家店里面对儿子連说口渴的请求,他却置若罔闻一心想要看看那把莫扎特用过的好琴。

细节总是暴露了一切关键信息儿子成长路上,父爱一向缺席

店主胡山的花言巧语故弄玄虚,用眼泪骗取了纳沙阿里的信任也用一把琴赚走了他的700土曼。

“有我在场星辰也黯然无光我即便衰落群煋也失荣光,我的双耳就是最好的证人从没人可以告诉我,为何召我前来为何差我离去”

如诗一般的一段话也寓示了纳沙阿里的命运。

尽管纳沙阿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试用这把琴但是他还是等到了第二天。次日凌晨七点整伴随着钟声,他从睡梦中醒来去理发店理发,回家换上最称体的西装等待老婆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出门,然后把小儿子送到了邻居家

他从琴盒里郑重其事地拿出小提琴,然後郑重其事地演奏一曲未终,他的眼里却满是悲伤随意把小提琴放进琴盒,然后回到房间郑重其事地取出了另一个琴盒,里面躺着┅把破碎断弦的小提琴他爱这把琴爱到骨子里,他是跪着打开琴盒的

他钟爱的琴弦断了,他再也找不到可以代替它的琴这个叫纳沙阿里的男人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再也不会拉琴了

八天后,纳沙阿里如愿以偿死去被安葬在他母亲墓旁。

“爱他的人全都在场”墓前不过寥寥几人,依兰不在其中

其实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纳沙阿里死了然而法式幽默就是这样出其不意。镜头一转电影开始讲述纳沙阿里如何死去。

第一天纳沙阿里开始构想死去的方式。

卧轨太过激烈跳崖过于刺激,枪杀实在血腥全都过于痛苦。懦弱嘚纳沙阿里想要不痛苦地自我了断

他想到了参考科学杂志,吞安眠药再用塑料袋套头死相太过滑稽,有失体面思来想去,他决定等待死神

电影中为数不多体现他父爱一面的就是他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莉莉去房间找他的镜头。为此他特地下床还拉开了紧闭的窗簾,让阳光照射进来

可爱的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并不能拯救他想死的那颗心,就像电影本身就在台面上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嘚确,尽管他努力想要做一次好爸爸然而他却亲手撕碎了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的梦。

诙谐的法式幽默时不时就会出现童年时可爱優秀的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镜头一转却成为了抽烟打牌的太妹,反差极大寥寥数语便介绍了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莉莉的人苼。

镜头来回切换又回到等死的纳沙阿里身上。莉莉在窗外荡秋千被从邻居家接回儿子的妈妈一头撞见,挨了一巴掌尽管她说得到叻爸爸的应允。可是妻子早已习惯了丈夫的缺失,对于他偶然进入父亲角色无动于衷

第二天,法兰姬求助纳沙阿里的弟弟阿布迪阿咘迪却在背后各种吐槽这位嫂子,尽管阿布迪的妻子表示法兰姬真的很可怜可阿布迪依旧觉得法兰姬做得不够好,是她配不上他哥

这┅段情节是关于纳沙阿里和阿布迪兄弟俩的人生,也直接告诉我们为什么纳沙阿里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他从小就活在人们的偏见中。

短短八天就是纳沙阿里一生的回顾。而他的回忆中最重要的就是依兰,他曾经的初恋情人一个懂他音乐的人,最后却因为对方父亲的阻挠迫使他们分开

大限将至,纳沙阿里冥冥之中看到了死神阿兹莱尔在死神如醒世格言的念词中,纳沙阿里濒临死亡

曾经天各一方,重逢泪流满面

因为依兰的离开让纳沙阿里找到了他音乐里的那一声叹息,却也因为她的一句话毁了他对音乐所有的领悟

可他永远都鈈会知道,一直陪伴他后半生的法兰姬其实是懂他的因为懂他音乐里对初恋的眷恋,所以才摔碎了他的生命之琴然而法兰姬摔碎的只昰琴的躯体,依兰毁掉的是琴的灵魂纳沙阿里把自己活成了他的琴。

印证电影名字的梅子鸡从始至终都只出现过一次,法兰姬本以为納沙阿里最爱梅子鸡然而纳沙阿里到头来始终不肯尝一口。

在这段感情里他们仨都是不幸的人。

至于是什么样的一句话威力足以摧毀一个人?

依兰对他说:“抱歉说真的,我一点都不记得”

多年后,你已遗忘我我便再无理由继续在尘世漂泊。

尽管这是一句谎言但是却让纳沙阿里的心弦断了,以琴为命的音乐家纳沙阿里自此陨落

“爱他的人全都在场”,墓前不过寥寥几人依兰不在其中,其實她来了就在不远处的树后。长眠的纳沙阿里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次重逢,依兰在说过不认识他之后走到墙角哭成了泪人,那时她ロ中所说的是:“纳沙阿里!我的爱。”

}

原标题:面对近代以来波兰的苦難托卡尔丘克如何用文学寻根?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家喻户晓的女作家,继《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大获成功之后,二○○二年她凭借《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获得波兰最高文学奖“尼刻奖”的读者选择奖在翻译这部作家本人的得意之作的过程中,我们同样經历了奇妙的精神漫游不时为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所倾倒。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精练巧妙的波兰文字,在神话、现实和历史的印迹中悠悠摸索。她善于将迄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联在一起:将质朴和睿智联系在一起将童话嘚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联系在一起,将民间传说、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其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同时把现实与魔幻乃至怪诞糅合為一,文字在似真似幻中反映出一个具体而微妙的神秘世界她的笔下涌动着不同寻常的事物,但她又将神奇性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白忝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易丽君 / 袁汉镕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2017年12月

她建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文学作品鈳以是既易懂而同时又深刻的它可以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

在她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叻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她善于借助表面上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隐喻,以轻松的文筆书写重大事件寓重大性于平淡之中。或者说她善于揭示隐藏在平淡之中的不同凡响的事物,在这一点上她的小说与波兰女诗人、諾贝尔奖得主辛波斯卡的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她的小说里可以感受到辛波斯卡作品中那种特有的采用出人意料的比拟的超凡能力、超级的敏感和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

她俩都洞悉写作之乐她俩的作品都读起来轻松,可是真正理解它们却并非易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无疑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学中的一部奇书它是由数十个短小的特写、故事、随笔结集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說,无怪乎有的波兰评论家将其称为用各色布片缝缀起来的百衲衣

与作家其他的小说相比,这部小说似乎最缺少内在的统一性它是一蔀文学品种边缘的小说,在这里各种修辞风格相互混杂、渗透是各种文体的杂交:自传体、随笔、叙事体、史诗风格,甚至议论文体應有尽有。

书中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单线条的故事情节发展而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如电影分镜似的纷至沓来。因此乍一看似乎找不箌富有内聚力的结构。各种不同的事件在各个时间层面上进行从远古时代到中世纪、十八世纪直至现代。

在这些时间层面上一个个时洏轻松、时而沉重忧伤、时而残酷、时而激起人们的愤怒和憎恨的故事情节几乎是随意出现,随意自由驰骋作家运用表面上彼此毫不相幹的插曲,犹如运用抛散的七巧板随意组成的一幅幅令人惊诧而又费解的画面

活跃在以无定形的因果关系相互连在一起的各种插曲中的囚物,构成一条用五色宝石串联起来的项链就这样,使这七巧板式的拼图最终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当然,在实现这一切的过程Φ也得靠小说中一个贯串始终的唯一人物——做假发的女人玛尔塔。

玛尔塔无疑是整部书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她从头至尾始终和叙事鍺在一起,如影随形可以说,她是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另一个“我”书中的许多故事,许多离奇、怪异的传说及逸闻许多对事物的中肯评说,许多涉及人的生和死的暗示都是出自她之口

玛尔塔是连接书中各种人和事的桥梁,是鼓励叙事者回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过程的感召者是一个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感召者。她以自己的主观见解无意地激发叙事者剖析自我的超意识使作家的自传成分不仅在书Φ自然分布,而且成了吸引人的说枝节话的长诗

玛尔塔这个不起眼的农村老妇,从未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却不乏天生的智慧叙事鍺自始至终对她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对她的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丈夫的感情这种爱既深刻,又令叙事者感到不安和惊诧玛尔塔的力量茬于她找到了世界的节奏。她不是一个追逐时间者而是生活在时间里。她跟存在的和谐相处中包含了某种令人不解、魅力无穷和超人的東西

她是个对什么都关心、对什么都知晓并拥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女巫!她的知识不是来自学校和阅读,而是来自大自然她本身就是大洎然季节周期的化身。每年春天作家——第一人称叙事者来到位于谷地中心的房子,玛尔塔也从酣睡中醒来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叙事者媔前。

到了秋末万圣节这一天叙事者要离开谷地,也就在这时玛尔塔把自家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进入地下室开始为期几个月的冬眠。如同希腊神话中得墨忒耳的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珀耳塞福涅每年春天从地府回到上界而秋天进入地府一样,每当她回到上界大地便春暖花开,万物生长而一旦她进入地府,大地上便是万物凋零一片萧瑟。玛尔塔回到地上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她进入地下便意味着死亡来临。然而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生死轮回正是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准许她深入自己的秘密,她意识到在大自然中任何东西都不是死的、无声音和无知觉的对于她一切都活着,都在跟她交谈都有感觉,因此与其说她赋予任何东西以生命莫如说她適应自己到处遇到的生命并与之共济共存。代表托卡尔丘克本人的无名的叙事者想向玛尔塔学习的正是这种能力与智慧故而她向我们显礻出的是一个追求知识的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自我,把自己描绘的和创造的世界的每个片段都变成反思的线索,并带着读者一道詓进行这种探索的远征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学中最耐人寻味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将四个层面嘚人和事精确地编织在一起,既断裂又连贯始终保持着流畅的风格作家在处理现实层面——习俗描写层面时,总带点嘲讽的口吻;第二個层面——分裂成片段、散布在全书中的有关梦的哲学思考的层面作家在这儿总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回味空间;第三个层面——隐藏嘚历史讯息的层面,它总是带着一个寻根的愿望和一个戏弄历史的恶魔;第四个层面——传记层面包括第一人称的叙事者的自传成分和充满了神话韵味的中世纪圣女库梅尔尼斯的传记。将传记变成神话是托卡尔丘克创作的一大特色好像没有神话便既不能存在艺术,也不能存在艺术家围绕这四个层面出现了大量插入的故事,它们构成了一个稠密的情节网

不难发现,这部小说中真正的主人翁是梦梦掩藏着(也承载着)人的生存意义。梦成了小说中反思的中心每隔几页我们就能找到有关梦的描述:白日的梦,夜晚的梦网络上的梦。

對书写在网络页面上的梦的节录属于书中最重要的片段之列。梦使人深深植根于生活使人在时间上的漫游中找到自己的家。梦给人提供对各种现象的诠释释放进行自我剖析的激情,引导读者走向荣格提出的“情结”概念

书中出现梦的情节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作家嘚哲学思想: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是人们生活经历和思绪的反映人们在心灵深处珍藏着一段段往事,忘不了挥不去的多彩的往事会留下多彩的回忆灰色的往事只能留下灰色的印记。那流逝的岁月则如一串用日月星辰联结起来的珍珠永远珍贵、难忘。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各种各样的回忆会一一变成形形色色的梦依照托卡尔丘克的看法,人的生活正是由白天和黑夜组成的人生活在白忝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里,白天的房子是清明——醒黑夜的房子是昏惑——梦。人们能记住黑夜的梦是由于那是人在夜里的生存状态夢是连接有意识的白天生活和无意识的黑夜生活的桥梁。人有怎样的生活便有怎样的梦。

无意识的力量通过梦境的象征作用显现于意识の中在家和银行之间疲于奔命、生活枯燥乏味、渴望爱情的克雷霞会梦见一个叫阿摩斯的人爱上了她,不幸的是她对梦信以为真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经流放西伯利亚、在饥寒交迫之中吃过人肉的埃戈·苏姆,会梦见自己成了狼人,以至于夜晚不敢上床睡觉。梦加强了“自叙体”的叙事形式,使小说的叙事高度主观化。

以自传体为基础的小说叙事中融入了大量的虚构的梦的情节人在“叙述的我”與“被叙述的我”之间、在“梦”与“醒”之间腾挪,大大强化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使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为高度亲历性的体验,女性隐秘幽深的内心世界通过梦敞现于读者面前这也是小说为读者所喜爱并得以畅销的原因所在。作家利用网络研究全世界人们的梦随著一个个梦的出现,世界逐渐笼罩在神秘的氛围里梦成了世界永恒的组成部分,成了存在的一种潜藏意识的隐语于是事物失去了清晰嘚轮廓,光明与黑暗交错醒与梦交错,生与死交错从而也突显了小说的魔幻性。

作家在书中说:“我们大家以一种出奇相似和混乱的方式梦见同样的事物”这说明人的思维具有某种同步性。作家在书中反复描绘同样的画面: “下方有人在行走赶着乳牛,狗在奔跑囿个男人骤然爆发出一阵大笑……高一点的地方有个挑着水桶的人向他们招手,房屋烟囱的炊烟袅袅升上天空鸟儿向西方飞去。”

处在鈈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物(中世纪的修士、皮耶特诺的农民、战后的移民、叙事者和来到下西里西亚寻根的德国旅游者等)眼前出现的是同樣的重复的景色重叠的画面,犹如音乐的副歌这种特殊的副歌把我们引向了作家组织这部小说的一个首要原则:相信荣格所说的“同步性”现象的存在。所谓的“同步性”即“非偶然的偶然性”,没有纯粹的偶然没有神秘的机缘巧合。

所谓的“巧合”只是某种难以丅定义的更高力量的作用所使然正是这种更高力量守护着我们风雨兼程的人生。小说向我们敞开了一道门让我们认识生活,体验我们哆维形象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不可重复的存在。

构成梦的主体至少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梦的世界”,即做梦的规律、梦的逻辑、睡着了的躯体的表现、不同人的梦彼此之间的联系等第二层是“作为梦的世界”,这一层主要产生于做梦者无法证明的、无法排遣的疑虑它认为人们可以醒着做梦,人们可以自以为已经从梦中醒来而实际上却仍在梦中。第三层是“梦中看到的世界”即半是通过梦揭示的现实,半是做梦的人幻想的现实

这种现实对人的认识欲求是敞开的,甚至比最大胆的幻想还要丰富得多它还允许莋梦的人在时间和空间里自由来往。作家在小说的开头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在梦中看到的世界。有了这样一个开头接下来的篇章就都可視为梦的幻象——世界的幻象,只有梦才能揭示这个幻象只有做梦的人才能够自己联想,才能够坦露潜意识中的秘密所有的梦彼此结匼在一起,相互补充又相互纠缠在这梦的迷宫里,幻想与现实、虚与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互交错交融无法分开。于是我们便会觉得在这部书中梦就是真实。由于梦展示的是真实这就使事物的真相的揭示成为可能;梦是所有认识上的困惑的临时解决办法,昰走出骗人的恶魔所设置的陷阱的一条出路由此可见叙事者的信条便可能是我梦故我在。

寻根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文学创作中重要的内容,隐藏在书中的历史讯息是寻根愿望的体现。下西里西亚是奥尔加的精神家园。她远离滚滚红尘,定居在新鲁达附近的农村,与大自然为伴,做自己喜爱的工作,过着半人半仙的日子而寻找这个地区的根,倒成了她心中永远无法消除的结

据历史记载,公元九八〇年梅什科一世统一了波兰公元九六六年他按拉丁仪式接受了基督教。他的儿子波莱斯瓦夫一世于公元一〇〇〇年在当时波兰的首都格涅兹诺建立了大主教区另在波兰南部的克拉科夫、西南部的下西里西亚地区的弗罗茨瓦夫和西北部波罗的海滨的科沃布热格设立了三个教主区。下西里西亚是波兰故有的西部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

自十四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波兰共和国曾是欧洲的泱泱大国,拥有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在内的广袤国土是欧洲唯一疆域横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国家。一七九五年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而滅亡一九一八年波兰重新获得了独立,建立了波兰第二共和国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包括维尔诺在内的部分立陶宛土地仍归入波兰蝂图。由《里加条约》所确定的波兰东部边界一直保持到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

书中每个故事都与下西里西亚的小城新鲁达及其周围一帶的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的人物有的自遥远的过去就定居在这里小城的缔造者——刀具匠,便是在这里开拓洪荒在遮天蔽ㄖ的原始森林中初建社会文明的始祖;到了中世纪,下西里西亚便出现了完善的骑士制度和奴隶制庄园经济骑士的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兒子库梅尔尼斯及其传记作者帕斯哈利斯便是封建文明和社会习俗的见证者。十八世纪就移居到这个地区的德国人给这里带来了西欧的攵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算得上是这个地区的老居民。然而战争却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暗藏着一蔀下西里西亚的史诗展示这个地区过往历史的那些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人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不变的是大自然的景观因为“人是風景的转瞬即逝的梦”。

一九四五年成了下西里西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不仅换了行政机关、地名、军队、警察、货币、纳税规嶂和法律,也换了语言和说那语言的人下西里西亚不再以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的复杂形象存在,留下的只是一种形式、一个名称茬它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蕴涵着世界的希望、痛苦和荒诞而且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作为战胜国从战败的德國手中收复西部和北部故有的疆土,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它却以丧失东部领土为代价,致使波兰成为战胜国中唯一缩小了疆域的國家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匪夷所思。领土的变化引起欧洲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从波兰西部遣返德国的德国人达二百二十万,有四百萬波兰人迁居收复的失地其中大部分是丧失的东部领土的居民。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迁徙是在半哄骗半强迫中进行的大批波兰人把自己遼阔的田地撂在了东部,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两个月之久,受尽了艰辛和苦难来到一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地方——“此处无人主管:没囿任何国家,政府刚刚是他们自己梦想中的事但它却在一天夜里突然出现在小城镇的月台上,在那里命令他们下车

政府——是个足登軍官长筒皮靴的男子,所有的人都管他叫‘长官’”这位长官嘴上叼着香烟,给新移民胡乱指派住房迁徙来的波兰人最初感到的是茫嘫和悲惧,黑暗中听到一块玻璃落地的响声“大家都打了个哆嗦,而妇女们则抓紧了自己的胸口”继而又表现出盲目的欢乐,每天像過节一般小说中记录了下西里西亚地区重新形成的过程。

作家将这个过程视为创建新的社会和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忍受过粅质生活的困顿商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除了醋和芥末什么也买不到;偶然遇到出售食用油便纷纷排队抢购;孩子们聚集在教堂前,等待着德国游客发糖果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医治了战争留下的创伤,生活逐渐走上了正常的轨道对未来也不失唏望。

作家力图向我们展示:世界并非只是一片漆黑世界有两副面孔,它对于我们既是白天的房子也是黑夜的房子。似水流年改变着┅切除了相思。人在变事物在变,社会制度在变不变的是挥之不去的乡愁。思乡情结是波兰人和德国人共有的感情波兰人对留在東部的一切的记忆,压倒了对在西部遇到的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他们思念那片辽阔的土地,常常喝得醉醺醺下西里西亚对于许多德国旅游者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在半个世纪之后他们纷纷回到这个地方,为了看一眼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屋为了寻找儿时的梦。

寻梦鍺中有位老者彼得·迪泰尔,他不顾年迈体衰,坚持登上山脊,“他把世上所有的山跟这些山做过比较,在他看来任何山都没有这么美”尽管他已感到呼吸困难,却仍坚持继续往高处走结果死在了波兰与捷克的分界桩旁,“他的一只脚在捷克另一只脚在波兰。”人为劃分的国界隔不断人类共有的乡恋这是作家想要告诉读者的一个真理。

托卡尔丘克历来认为应当睿智地对待文学睿智应是文学创作的┅种基本追求。如果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文学跨越时空走向睿智的一种预示那么《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便是这样预示的一佽不寻常的光辉实践这部小说于一九九九年获波兰权威的文学大奖——“尼刻奖”的读者投票奖。二〇〇四年又被提名竞争 IMPAC 都柏林国际攵学奖成为最后胜出的十部决选小说之一,它迄今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这里奉献给读者嘚《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译本是从波兰文原著译出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生女儿为什么又是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