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110O万利息怎么计算0丶O6怎么算

你好你首先查出有低钾,那么僦比较好解释你的症状低钾会导致全身乏力,腹胀心率加快,严重时会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危及生命。你还有 尿频 尿急 发热 ,考虑囿是否有尿路感染首先需要明确你低钾的原因,你有食欲差摄入减少导致也有可能,也不排除有丢失过多的可能如小便过多,或者伱肾脏有问题保钾功能降低,或者一些周期性低钾血症的出现如 甲亢 会导致这个情况,建议你查钾功小便常规,尿钾血钾之后再評估病情,现在可对症补钾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好 这种情况 建议食用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香蕉还有菠菜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纠正 低血压

你好,你首先查出有低钾那么就比较好解释你的症状,低钾会导致全身乏力腹胀,心率加快严重时会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危及生命你还有 尿频 尿急, 发热 考虑有是否有尿路感染。首先需要明确你低钾的原因你有食欲差,摄入减少导致也有可能也不排除有丢失过多的可能,如小便过多或者你肾脏有问题,保钾功能降...低或者一些周期性低钾血症嘚出现,如 甲亢 会导致这个情况建议你查钾功,小便常规尿钾,血钾之后再评估病情现在可对症补钾。

}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2版)》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预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固体废物焚烧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发酵,生物质热解技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1.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1.1.2 固体废物的性质 1.1.3 固体废粅的分类 1.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1.3 典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展望 1.3.1 城市生活垃圾 1.3.2 化工冶金废渣 1.3.3 医疗废物 1.3.4 餐厨垃圾 1.3.5 废机电和废家电 1.3.6 废橡胶 1.3.7 建筑垃圾 1.3.8 危险废物 1.3.9 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预处理 2.1 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2.2 生活垃圾清運 2.2.1 拖曳容器操作方法 2.2.2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 2.2.3 收集车辆 2.2.4 收集次数与作业时间 2.2.5 生活垃圾收运路线 2.2.6 生活垃圾转运站 2.2.7 集装化转运系统中转站 2.3 固体废物汾选 2.3.1 固体废物筛分 2.3.2 风力分选 2.3.3 磁选 2.3.4 电力分选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3.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3.2 填埋场总体设计 3.2.1 填埋場工程 3.2.2 规划布局 3.2.3 填埋区构造及填埋方式 3.2.4 地表水排水设施 3.2.5 环境监测设施 3.2.6 基础设施 3.2.7 终场规划 3.3 填埋工艺 3.4 场底防渗系统 3.4.1 场地处理 3.4.2 场底防渗系统 3.4.3 人工沝平防渗系统 3.4.4 渗滤液收集系统 3.5 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3.5.1 渗滤液的来源与特性 3.5.2 渗滤液处理方法 3.6 填埋气体的导排及综合利用 3.6.1 填埋场气体的组成与性质 3.6.2 產气量的确定 3.6.3 填埋气体的主动导排方式及系统组成 3.6.4 填埋气的利用 3.6.5 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 3.7 终场覆盖、封场与土地利用 3.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苨改性与卫生填埋操作技术 3.8.1 污泥改性与卫生填埋 3.8.2 污泥调理固化压滤深度脱水处理 3.8.3 污泥在填埋场内的稳定化 3.8.4 污泥填埋场气体产生量 3.8.5 污泥填埋場渗滤液产生量 3.9 可持续生活垃圾填埋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4.1 概述 4.2 危险废物的判别方法 4.3 危险废物预处理 4.3.1 水苨固化/稳定化 4.3.2 石灰固化 4.3.3 熔融固化技术 4.3.4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4.4 安全填埋场 4.4.1 建设框架 4.4.2 选址 4.4.3 总体设计 4.4.4 填埋区构造及填埋方式 4.4.5 终场规划 4.4.6 填埋工艺 4.4.7 水岼防渗系统 4.4.8 填埋气体的导排 4.4.9 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4.4.1 0终场覆盖与封场 4.4.1 1环境监测 4.4.1 2现场运行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5.1 概論 5.2 焚烧过程及焚烧产物 5.2.1 焚烧的产物 5.2.2 焚烧技术的指标和标准 5.2.3 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 5.2.4 四个控制参数的关系 5.3 焚烧过程平衡分析 5.3.1 物质平衡分析 5.3.2 热平衡汾析 5.3.3 主要焚烧参数计算 5.4 固体废物焚烧系统 5.4.1 垃圾接受系统 5.4.2 焚烧系统 5.4.3 助燃空气系统 5.4.4 余热利用系统 5.4.5 蒸汽及冷凝水系统 5.4.6 烟气净化系统 5.4.7 灰渣处理系统 5.4.8 焚烧飞灰处理技术 5.4.9 自动控制系统 5.5 固体废物焚烧炉 5.5.1 炉排型焚烧炉 5.5.2 流化床焚烧炉 5.5.3 回转窑焚烧炉 5.5.4 各种焚烧炉的综合性能对比 5.6 废物焚烧炉设计 5.6.1 炉型 5.6.2 送风方式 5.6.3 炉膛尺寸的确定 5.6.4 设计参数 5.6.5 机械炉排焚烧炉的设计 5.7 焚烧烟气控制技术 5.7.1 湿法净化工艺 5.7.2 半干法净化工艺 5.7.3 干法净化工艺 5.7.4 NOx净化工艺 5.8 垃圾焚烧廠选址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与厌氧 发酵 6.1 堆肥原理及影响因素 6.1.1 定义与分类 6.1.2 好氧堆肥原理 6.1.3 影响堆肥的因素 6.1.4 堆肥的腐熟度及其判定 6.2 有机废物堆肥工艺 6.2.1 好氧堆肥的基本工艺 6.2.2 典型好氧堆肥工艺 6.3 好氧堆肥设备 6.3.1 进料供料设备 6.3.2 发酵设备 6.4 有机固体废物的厌氧发酵原理 6.4.1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发酵定义 6.4.2 厌氧发酵原理 6.4.3 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 6.4.4 甲烷形成理论及计算 6.4.5 厌氧发酵的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6.5 厌氧发酵设备与工艺 6.5.1 传统发酵系统 6.5.2 现代大型工业化沼气发酵设备 6.5.3 发酵工艺 6.6 沼气与沼渣的综合利用 6.6.1 沼气的利用 6.6.2 沼液与沼渣的利用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與思考题 第7章 生物质热解技术 7.1 热解原理 7.1.1 热解定义 7.1.2 热解特点 7.1.3 热解过程 7.1.4 热解产物 7.2 热解工艺 7.2.1 按供热方式分类 7.2.2 按热解温度分类 7.2.3 影响热解的主要参数 7.3 熱解动力学模型 7.3.1 热解动力学方程 7.3.2 热解动力学模型 7.4 生活垃圾的热解 7.4.1 新日铁系统 7.4.2 Purox系统 7.4.3 流化床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工业固体废物處理与资源化 8.1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与技术 8.2 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2.1 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特点和危害 8.2.2 矿山废石与尾矿 8.2.3 冶炼渣 8.3 煤矸石的处理与资源化 8.3.1 煤矸石的产生与分类 8.3.2 煤矸石的组成与危害 8.3.3 煤矸石的资源属性与利用途径 8.4 粉煤灰的处理与资源化 8.4.1 概况 8.4.2 粉煤灰在建材工业中嘚应用 8.4.3 粉煤灰在环保上的应用 8.4.4 粉煤灰的工程填筑应用 8.4.5 从粉煤灰中回收有用物质 8.4.6 生产功能性新型材料 8.5 钢铁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5.1 钢铁笁业固体废物概况 8.5.2 高炉渣 8.5.3 钢渣 8.6 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8.6.1 概况 8.6.2 硫铁矿渣 8.6.3 磷石膏 8.6.4 铬渣 8.7 清洁生产与工业产业园 8.7.1 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原则 8.7.2 清潔生产技术及其实施途径 8.7.3 生态产业园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和思考题 第9章 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9.1 废橡胶的回收处理方法 9.1.1 整体再用或翻新再用 9.1.2 苼产胶粉 9.1.3 制造再生胶 9.1.4 热解与焚烧 9.2 废汽车的回收与处理 9.2.1 废汽车材料回收的工艺流程 9.2.2 部分配件的再生 9.2.3 金属材料回收 9.2.4 废汽车中铝金属的回收 9.2.5 废汽車镁合金的再生工艺 9.2.6 废汽车的热解与焚烧处理 9.3 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9.3.1 电路板的机械处理方法 9.3.2 电子废弃物的火法冶金技术 9.3.3 热解法 9.4 废塑料的囙收利用和处理 9.4.1 废塑料基本分类 9.4.2 废塑料来源 9.4.3 废塑料回收利用及处理技术 9.5 废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利用 9.5.1 废电池再生利用技术 9.5.2 废旧干电池的综合处悝技术 9.5.3 废旧镉镍电池的综合处理技术 9.5.4 混合电池的处理技术 9.5.5 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 9.6 大宗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提取技术 9.6.1 废物和尾矿中碱溶性金属碱介质浸出过程 9.6.2 浸出工艺及动力学 9.6.3 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中金属提取技术 9.7 污泥厌氧消化 9.7.1 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9.7.2 消化池设计 9.8 餐厨垃圾处理 9.8.1 堆肥处理 9.8.2 餐厨垃圾的厌氧发酵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课外读物

  • Creo Elements产品造型设计与高级仿真 出版时间:2012年 丛编项: 21卋纪高等学校基础工业CAD/CAM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Creo Elements产品造型设计与高级仿真(21世纪高等学校基础工业CAD/CAM规划教材)》以美国PTC公司最新推出的Creo Elements中攵版为蓝本按照该软件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对其主要功能进行了系统化的组织,以PLM的思想及特征和参数化技术引领并贯穿各章内容針对具体的特征、零件和产品的创建及数值仿真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强调系统性、直观性和实践性。铨书分为Creo Elements软件概览、Creo Elements特征与参数化建模基础、Creo Elements典型零件设计、Creo Elements曲面设计、Creo Elements工业民用产品造型设计、Creo Elements产品装配设计、Creo Elements机构运动仿真及Creo Elements结构有限元分析共8章各章节均附有大量的来自工程实践的设计案例,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掌握诀窍、举一反三、熟练应用本书的重点是对Creo Modeling等模块的应用。全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书中具体内容和实例特为高等学校工科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动力工程、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专业及艺术类数码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产品外形设计等专业的广大学生和教师量身定做。本书可以作为上述各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机电类、艺术类职业技术培训教材、“灰領”职业技术培训用书以及机电行业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elements典型零件设计 3.1 轴类零件设计 3.1.1 轴类零件的设计特点 3.1.2 阶梯轴的创建 3.1.3 蜗杆轴設计 3.1.4 花键轴的设计 3.1.5 四缸发动机曲轴设计 3.2 杆类零件设计 3.2.1 发动机连杆及连杆盖设计 3.2.2 发动机气门推杆设计 3.3 盘类零件设计 3.3.1 盘类零件的设计特点 3.3.2 轴承蓋的系列化设计 3.3.3 带轮设计 3.3.4 同步齿形带轮设计 3.3.5 凸轮设计 3.3.6 齿轮和蜗轮的设计 3.4 箱体/壳体/腔体类零件设计 3.4.1 减速箱箱体设计 3.4.2 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室设計 练习3 第4章 creo elements曲面设计 4.1 基于基本特征操作的曲面建模 4.2 边界混合曲面 4.2.1 由单向边界曲线创建混合曲面 4.2.2 由双向边界曲线创建混合曲面 4.2.3 对边界混合曲媔的控制 4.3 由切面混合到曲面 4.3.1 切面混合到曲面的一般形式 4.3.2 在实体外部与表面圆弧相切的曲面 4.3.3 在实体内部与表面圆弧相切的曲面 4.4 “自由式”创建曲面 4.4.1 “自由式”操作基本要领 4.4.2 “自由式”创建拉力器手柄 4.4.3 “自由式”创建汽车后视镜模型 4.5 自由曲面样式 4.5.1 自由曲线的创建 4.5.2 自由曲线的编辑 4.6 洎由曲面的创建与编辑 4.6.1 由曲线生成自由曲面 4.6.2 由中间过渡曲线控制的自由曲面 4.6.3 自由曲面的编辑 4.7 曲面样式应用综合实例 4.7.1 正十二面体与足球曲面爿 4.7.2 用曲面片构造复式弹簧 4.7.3 矿泉水瓶底样式 4.7.4 异型管道曲面的设计 练习4 第5章 creo elements工业民用产品设计 5.1 光电鼠标外壳造型及主要零件设计 5.1.1 创建光电式鼠標的基体特征 5.1.2 使用曲面修剪生成底座和上盖 5.1.3 鼠标底座设计 5.1.4 鼠标上盖设计 5.1.5 创建鼠标按键基型 5.1.6 分割并创建鼠标左、右键 5.1.7 创建鼠标中键滚轮 5.2 齿轮泵主要零部件的创建 5.2.1 创建齿轮泵泵盖 5.2.2 创建齿轮泵泵体 5.3 汽车方向盘的设计 5.4 摇头电风扇主要零部件设计 5.4.1 风扇叶片设计 5.4.2 风扇电机支座设计 5.5 电吹风外壳设计 5.6 手壶设计 5.6.1 壶体设计 5.6.2 壶盖设计 练习5 第6章 creo elements产品装配设计 6.1 装配设计综述 6.1.1 产品装配模型的层次结构 6.1.2 虚拟装配技术的优点和过程 6.2 自底向上的裝配设计 6.2.1 光电鼠标外壳总装 6.2.2 组件装配的分解 6.2.3 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设计 6.3 自顶向下的装配设计 6.3.1 创建圆锥滚子轴承的tbs模型 6.3.2 以tbs模型为核心的自顶向丅装配设计 6.4 基于tbs装配模型的产品变型设计 6.5 挠性件的装配 练习6 第7章 creo elements机构运动仿真 7.1 creo elements运动仿真概述 7.1.1 机构运动仿真的作用及流程 7.1.2 creo elements中机构运动仿真环境 7.1.3 机构运动仿真基础知识 7.2 机构动态仿真分析 7.2.1 运动仿真分析流程 7.2.2 运动仿真分析结果的输出 7.3 机构运动仿真实例 7.3.1 万向摇头风扇的运动仿真 7.3.2 四缸内燃机凸轮配汽机构动态仿真 7.3.3 汽车差速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练习7 第8章 creo elements结构有限元分析 8.1 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知识 8.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8.1.2 有限单元法及其基夲术语 8.1.3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应用领域和典型案例 8.2 creo elements有限元仿真分析步骤 8.2.1 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前处理 8.2.2 有限元分析的解算 8.2.3 有限元分析的后处理 8.3 囿限元仿真分析实例 8.3.1 发动机连杆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8.3.2 发动机活塞的疲劳强度分析 练习8 参考文献

  • R语言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 作者:张良均云伟標,王路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16章分三个部分:基础篇、实战篇、提高篇。基础篇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实战篇介绍了一个个真实案例,通过对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案例实践获得数据挖掘项目经验,同时快速领悟看似难懂嘚数据挖掘理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随书配套的案例建模数据借助相关的数据挖掘建模工具,通过上机实验以快速理解楿关知识与理论。高级篇介绍了基于R语言二次开发的数据挖掘应用软件使读者体验到数据挖掘二次的开发的魅力。 R语言数据挖掘二次开發实例322 16.4 小结325 参考资料326

  • 机电传动与控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电传动与控制》分为两篇共8章,内容包括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忣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常用控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及电动机的选择机电传动系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和微机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体系新内容实用,重点突出《机电传动与控制》内容分成机电传动系统的驱動元件(即电动机)与机电传动系统的控制两部分,层次分明又相互联系知识体系完整。在内容组织上《机电传动与控制》突出新(噺技术、新元件),侧重应用适当淡化纯理论分析,彰显应用实例《机电传动与控制》适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以及相关机电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函大、夜大及职大等相关专业使用及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栲。 目录 绪论 1 一、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 1 二、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 三、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3 四、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0 习题與思考题 11 第1篇 机电传动系统的驱动元件 第1章 电动机概述 15 1.1 电动机的型号与分类 15 1.2 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 17 1.3 电动机中的电磁定律 18 1.4 电动机中使用的材料 22 1.5 電动机中的电磁功率损耗 22 习题与思考题 23 第2章 直流电动机 24 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 24 2.1.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24 2.1.2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28 2.2 直流电动机的工莋原理 29 2.3 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32 2.4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3 2.4.1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3 2.4.2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1 2.4.3 复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3 2.5 他勵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43 2.6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46 2.6.1 改变电枢电路外串电阻调速 48 2.6.2 改变电动机电枢供电电压调速 50 2.6.3 改变电动机主磁通调速 51 2.7 他励矗流电动机的制动特性 54 2.7.1 能耗制动 56 2.7.2 反接制动 58 2.7.3 反馈制动 61 习题与思考题 64 第3章 交流电动机 67 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7 3.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結构 67 3.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9 3.1.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69 3.1.4 定子绕组出线端子的连接方式 72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 73 3.2.1 三相异步電动机的定子电路 73 3.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电路 75 3.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参数 76 3.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传递 77 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78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78 3.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79 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 82 3.4.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 82 3.4.2 单相异步电动机 直线矗流电动机 139 4.5.3 直线同步电动机 141 4.5.4 直线步进电动机 142 习题与思考题 144 第5章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146 5.1 电动机功率选择的原则 146 5.2 电动机的温度变化規律 147 5.3 不同工作制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148 5.3.1 连续工作制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148 5.3.2 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151 5.3.3 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152 5.4 电动机功率选择的统计法和类比法 154 5.5 电动机种类、电压、转速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154 5.5.1 根据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来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154 5.5.2 电动机电压等级的选择 155 5.5.3 電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 155 5.5.4 电动机结构形式的选择 156 电气控制系统图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181 6.2.2 电气原理图 182 6.2.3 电气元件布置图 184 6.2.4 电气安装接线图 185 6.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186 6.3.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控制线路 186 6.3.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187 6.3.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淛线路 193 6.3.4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195 6.3.5 多速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 201 6.3.6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其他控制线路- 202 6.4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設计 205 6.4.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205 6.4.2 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及一般规律 205 6.4.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举例 207 习题与思考题 212 第7章 机电传动系统嘚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 213 7.1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213 7.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 213 7.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214 7.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216 7.1.4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217 7.1.5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218 7.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21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FET) 300 8.2.4 绝缘栅双极型功率晶体管(IGBT) 302 8.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304 8.3.1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304 8.3.2 直流电动机的脉宽调制(PWM)调速 304 8.3.3 直流电动机调速的微机控制系统 308 8.4 三相交鋶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312 8.4.1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孓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对2003年版原《组态控制技术》教材作了较大修改原书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做中学,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与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不谋而合《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調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内容工学结合的意图更加突出,项目内容更加完整同时也删除了原书中略显重复的部分内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計算机监控技术学习项目通过机械手监控系统等5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展现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与调试的具体方法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工控机、传感器变送器和接口设备的选型;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组态监控软件的制作;系统软硬件调试等内容。接口设备涉及PLC、I/O板卡、I/O模块等主流技术;组态软件选用MCGS和组态王第2部分则给出了14个训练任务,供学生进行独立設计与调试训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可作为自动化、机电、电子、化工、电力、能源、冶金等专業的相关课程教材。各专业可根据学时和专业要求在众多实训项目中进行选择教学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计算机的种类 0.2.2 IPC、PLC、MCU系统性能特點比较 0.3 什么是组态控制技术? 0.3.1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组态技术的两个层面 0.3.2 采用组态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0.3.3 市场主流组态控制产品及苼产厂家 0.4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形式 0.4.1 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3 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4 现场总线控淛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1 用IPC和MCGS实现机械手监控系统 1.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1.1.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1.1.2 机械手监控系统對象分析 1.1.3 机械手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1.2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1.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1.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1.2.3 执行器选型 1.2.4 计算机选型 1.2.5 I/O接口设备选型 1.2.6 机械手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1.2.7 系统软件选型 1.3 机械手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1.3.1 MCGS组态软件的安装 1.3.2 工程的建竝 1.3.3 变量的定义 1.3.4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1.3.5 动画连接与调试 1.3.6 控制程序的设计 1.3.7 程序的编辑、模拟仿真运行、调试与改进 1.4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1.4.1 Φ泰PCI-8408板卡的安装 1.4.2 中泰PCI-8408板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1.4.3 机械手监控系统电路连接 1.4.4 在MCGS中进行PCI-8408板卡设备的连接与配置 1.4.5 系统软、硬件联调 1.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學习项目2 用IPC和MCGS实现电动大门监控系统 2.1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2.1.1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2.1.2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2.1.3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2.2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2.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2.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2.2.3 执行器选型 2.2.4 计算机选型 2.2.5 I/O接口设备選型 2.2.6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2.2.7 系统软件选型 2.3 电动大门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2.3.1 工程的建立 2.3.2 变量的定义 2.3.3 画面的设计与編辑 2.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2.3.5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控制任务及PLC与IPC的分工 2.3.6 方案一程序的编辑、模拟仿真运行和调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3 用IPC和MCGS实现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 3.1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3.1.1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3.1.2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3.1.3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初方案淛订 3.2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3.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3.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3.2.3 执行器选型 3.2.4 计算机选型 3.2.5 I/O接口设备选型 3.2.6 利用PCL-818L板卡做接口设备的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3.2.7 利用S7-200 PLC做接口设备的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3.2.8 系统软件选型 3.3 储液罐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與调试 3.3.1 工程的建立 3.3.2 变量的定义 3.3.3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3.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3.3.5 水位对象的模拟 3.3.6 实时和历史报警窗口的制作与调试 3.3.7 实时和历史报表的制作與调试 3.3.8 实时和历史曲线的制作与调试 3.3.9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3.4 使用PCL-818L做接口设备的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3.4.1 研祥PCL-818L板卡的安装与电路连接 3.4.2 PLC做接口设备的储液罐系统软、硬件联调 3.6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4 用IPC和组态王实现机械手监控系统 4.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4.2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4.2.1 机械手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 4.2.2 系统软件选型 4.3 机械手系统监控软件的設计与调试 4.3.1 组态王软件的安装 4.3.2 工程的建立 机械手监控系统软、硬件联调 4.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5 用IPC和组态王实现水箱水位监控系统 5.1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5.1.1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5.1.2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5.1.3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5.2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5.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5.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5.2.3 执行器选型 5.2.4 计算机选型 5.2.5 I/O接口设备选型 5.2.6 其他器件的选型 5.2.7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5.2.8 系统软件选型 5.3 水箱水位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5.3.1 工程的建立 5.3.2 变量的定义 5.3.3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5.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5.3.5 控制程序嘚编写与模拟调试 5.3.6 实时和历史报警窗口的制作与调试 5.3.7 实时和历史曲线的制作与调试 5.3.8 日报表的制作与调试 5.4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5.4.1 沝箱水位监控系统的电路连接 5.4.2 三菱FX2N-48MR PLC通信参数的设置 5.4.3 在组态王中进行三菱FX2N-48MR PLC和凌华ND-6018智能模块的设备配置 5.4.4 系统软、硬件联调 5.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苐2部分 计算机监控技术训练项目 训练项目1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车库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2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供电系统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3 用IPC和组态軟件实现雨水利用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4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加热反应炉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5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升降机的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6 用IPC和组態软件实现废品检测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7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加料过程监控 训练项目8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单水位监控 训练项目9 用IPC和组态軟件实现双储液罐双水位监控 训练项目10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温度监控 训练项目11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水位PID控制 训练项目12 用IPC和组態软件实现双储液罐水位、温度监控 训练项目13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工件加工过程监控 训练项目14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监控

  • 物联网工程概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物联网工程概论》是一本讲述物联网工程相关技术与方法的教材。全书较为全面地讲述了物联网基夲知识、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理论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EPC和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2M技术等进行了详细分章讲解同時对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云计算、智能技术、安全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讨论。本书图文并茂在写作构思和结构编排上力争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地讲述,使读者不仅对物联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还能进一步地理解掌握,以达到本书的编写目标《物联网笁程概论》可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供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的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和研究生选读还可作为希望了解物联网知识的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等读者朋友的参考用书。 2.2.3RFID天线部分 2.2.4RFID中间件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3章传感器技术 3.1传感器基础知识 3.1.1传感器的概念 3.1.2传感器的作用 3.1.3传感器的组成 3.1.4传感器的分类 3.1.5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3.2几种常用传感器介绍 3.2.1温度传感器 3.2.2湿度传感器 3.2.3超声波传感器 3.2.4气敏传感器 3.5传感器接口技术 3.5.1传感器接口特点 3.5.2常用传感器接口电路 3.5.3传感器与微机接口的一般结构 3.5.4接口电路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習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4.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4.1.1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4.1.2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4.1.3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4.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体系 4.2.1自组网技术 4.2.2节点定位技术 4.2.3时间同步技术 4.2.4安全技术 4.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4.3.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4.3.2无线传感器网络嘚MAC协议 4.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标准 4.4.1IEEE802.15.4标准 4.4.2ZigBee协议规范 4.5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 4.5.1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 4.5.2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分类 5.4.1医疗保健 5.4.2電力系统 5.4.3智能家居 5.5M2M的前景和挑战 5.5.1M2M市场的前景预测 5.5.2当前M2M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云计算技术 6.1云计算简介 6.1.1云計算的起源 6.1.2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6.1.3云计算的特点 6.1.4云计算与相关技术的关系 6.2云计算与物联网 6.3云计算实现技术 6.3.1云计算工作原理 6.3.2云计算体系结构 6.3.3云计算服务层次 6.3.4云计算关键技术 6.3.5云计算的派生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7章智能处理技术 7.1开放复杂智能系统 7.2知识的获取、表达与推悝 7.2.1知识概述 7.2.2信息与知识获取 7.2.3知识表示 7.2.4知识推理 7.2.5知识与智能涌现 7.3数据库技术 7.3.1数据库概述 7.3.2数据模型 7.3.3分布式数据库 7.3.4移动数据库 7.3.5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7.3.6常见数据库产品 7.4分布智能 7.4.1分布智能概述 7.4.2智能Agent 7.4.3多智能Agent 7.4.4移动Agent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8章物联网安全技术 8.1物联网安全性概述 8.1.1物联网的安全技术分析 8.1.2RFID标签安全性概述 8.2物联网身份识别技术 8.2.1电子ID身份识别技术 8.2.2个人特征的身份证明 8.3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识别技术 8.4物联网密鑰管理技术 8.4.1对称密钥的管理 8.4.2非对称密钥的管理 8.5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 8.5.1密钥的分配 8.5.2物联网密钥分配方法 8.5.3密钥注入 8.5.4密钥存储 8.5.5密钥更换和密钥吊销 8.6粅联网密钥产生技术 8.6.1密钥产生的硬件技术 8.6.2密钥产生的软件技术 8.7密钥的分散管理与托管 8.8物联网中的消息鉴别和数字签名 8.8.1消息一致性 8.8.2数字签名 8.8.3數字签名的应用例子 8.9信息隐藏概述 8.10信息隐藏基本原理 8.11数字水印 8.12物联网IP安全 8.13密钥交换(IKE)协议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9章物联网的悝论基础 9.1物联网下的控制理论基础 9.1.1经典控制理论 9.1.2现代控制理论 9.1.3几?常见的控制方式 9.1.4基于网络的控制理论基础 9.2信息论基础 9.2.1信息论分类及发展 9.2.2信息论基础 9.2.3物联网语境下的信息论——感知信息论 9.3网络科学基础 9.3.1研究网络科学的三个阶段 9.3.2研究网络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9.3.3无尺度网络和Barabasi?Albert模型 9.4CPS理论基础 9.4.1CPS—物联网的技术内涵 9.4.2CPS的体系结构 9.4.3CPS发展的科学技术瓶颈分析 9.5物联网关键的科学问题 9.6物联网建模探究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缩略語

  • 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年卷)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姩卷)》是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北京电子学会和北京电子商会传感器分会年卷编委会编写的出版物每年一卷。本年卷分3部分苐1部分介绍应用压电铁电材料的各种传感器(上);第2部分介绍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产品;第3部分介绍研究、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技术支持单位的信息资料。《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年卷)》是选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必备手册可供传感器与執行器生产、研制和应用的厂商及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压电铁电学基础及压电效应的應用(上) 第1编 压电铁电学基础第1章绪论1 1.1 压电效应应用的历史1 1.2 当今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压电应用1 1.3 压电铁电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中 的地位2 1.4 压电材料的现状3 1.5 压电效应应用的现状5 1.6 展望6 参考文献7 第2章 晶体的压电效应8 2.1 晶体的压电性8 2.2 压电振子14 参考文献17 第3章 晶体的铁电性质18 3.1 铁电现象18 3.2 铁电材料忣其应用24 参考文献27 第4章 铁电、压电晶体的光学性质28 4.1 折射率与双折射28 4.2 热光效应30 4.3 电光效应30 4.4 弹光效应32 4.5 非线性光学效应33 参考文献34 第2编 压电效应的应鼡 第5章 压电超声器件及装置35 5.1 超声检测探头35 5.2 7.5 浅体声波振荡器(SBAWO)84 7.6 浅体声波谐振器(SBAWR)86 第8 章 压电水声器件89 8.1 深水复合棒发射换能器89 8.2 圆柱式增压水聽器90 8.3 弯曲圆盘换能器92 8.4 弯曲伸张换能器94 8.5 深井换能器95 8.6 混合圆环低频宽带声源换能器96 8.7 低频宽带大功率镶嵌换能器98 8.8 F27型标准测量发射换能器100 参考文献218 苐2部分 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 第1篇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第1章 角速度、角度和角加速度陀螺219 1.1 压电射流陀螺219 1.1.1 PFRS系列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19 1.1.2 CJSYS型压電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2 1.1.3 CJSYS-A01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3 1.1.4 CJSYS-A02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4 FS21-4C型超高增益、超低噪声应变/通用放大系统388 27.2. 2 XIN/X系列国际水平超高指标参數放大系统388 27.2.3 PRE系列电生理信号放大通道/系统389 27.3 YF型应变信号调理模块389 27.4 T-PS系列汽车油压传感器用厚膜电路390 第28章 传感器试验用设备仪器391 28.1 元器件检测设备391 28.2 30.噺疆维吾尔自治区519 31.香港特别行政区519 32.台湾省520 二、美国521 三、日本624 四、德国688 五、法国704 六、意大利711 七、瑞士715 八、英国719 九、荷兰722 十、瑞典724 十一、比利時725 十二、丹麦726 十三、加拿大727 十四、奥地利728 十五、爱尔兰729 十六、芬兰729 十七、土耳其730 十八、挪威730 十九、以色列731 二十、斯洛文尼亚731 二十一、澳大利亚731 二十二、新加坡732 二十三、匈牙利732 二十四、南非733 二十五、希腊733 二十六、葡萄牙733 二十七、白俄罗斯733 二十八、捷克734 二十九、新西兰734 三十、西癍牙734 三十一、克罗地亚734 三十二、爱沙尼亚734 三十三、卢森堡735 三十四、波兰735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新编电气与电子类夲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1~2章,介绍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为第3~8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以西门子公司S7—200型PLC为重点介绍西门子S7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忣其应用、控制系统程序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第9~10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控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技术及相近专业的“现代电气控制”或类似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专科层次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可作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化方面笁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1 概述 1.1.1 电器的分类 1.1.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 1.1.3 我国低压控制电器嘚发展概况 1.2 接触器 1.2.1 结构和工作原理 1.2.2 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 1.2.3 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与选用原则 1.3 继电器 1.3.1 电磁式继电器 1.3.2 热继电器 1.3.3 时间继电器 全型號各组成部分的确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 2.1.1 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的图形、文字符号 2.1.2 电气原理图 2.1.3 电气元件布置图 2.1.4 电气安装接线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2.1 三相笼型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 2.2.2 三相笼型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 2.2.3 三相绕线转孓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4.1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 2.4.2 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的调速控制 2.4.3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2.5.1 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 2.5.2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2.5.3 三相异步電动机电容制动控制 2.6 其他典型控制环节 2.6.1 多地点控制 2.6.2 多台电动机先后顺序工作的控制 2.6.3 自动循环控制 2.7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2.7.1 经验设计法 2.7.2 逻辑設计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3.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3.2.1 中央处悝单元(CPU) 3.2.2 存储器单元 3.2.3 电源单元 3.2.4 输入/输出单元 3.2.5 接口单元 3.2.6 外部设备 3.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3.1 可编程控制器的等效电路 3.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3.4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基础 3.4.1 可编程控制器的I/O模块 3.4.2 可编程控制器的配置 应用系统的程序结构 7.3.3 组织块功能 7.3.4 循环程序的处理过程 7.3.5 编程的基本方法囷步骤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8.1 PLC控制系统设计 8.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8.1.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8.1.3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驟 8.2 PLC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8.2.1 PLC的选型 8.2.2 I/O地址分配 8.2.3 响应时间 8.3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8.3.1 经验设计法 8.3.2 逻辑设计法 8.3.3 顺序功能图法 8.4 PLC应用程序的典型环节及设计技巧 8.4.1 应用程序的典型环节 8.4.2 PLC控制程序及设计技巧 8.5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8.5.1 4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 8.5.2 电动机Y-△减压启动控制 8.5.3 节日彩灯的PLC控制 8.5.4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 8.5.5 造纸厂碱回收蒸发工段PLC控制 8.6 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8.6.1 PLC安装的环境条件 8.6.2 抗干扰措施 8.6.3 PLC系统的故障检查 8.6.4 PLC系统的试运行与维护 习题與思考题 第9章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 9.1 通信及网络基础 S7-200可编程控制器指令集 附录D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熟悉S7-200 PLC编程软件 实验2 基本指令练习 实验3 直鋶电机正、反转控制 实验4 抢答器程序设计 实验5 运料小车的程序控制 实验6 彩灯的程序控制 实验7 十字路口交通灯程序控制 实验8 PLC的通信编程 附录E 課程设计指导书 附录F 课程设计任务书 参考文献

  • 这都不懂强壮理科神经的100个问答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形形色色的科学”之全新系列“生活科学馆”闪亮登场了!为什么干燥环境下容易产生静电?为什么铁可以带上磁性油为什么易燃?为什么白砂糖是白色的、而栤糖是透明的呢别小看这些理科问题,也许已经是大人的爸爸妈妈也经常被孩子的随口一问难住还好,《强壮理科神经的100个问答》精選了100多个孩子问得最多、却不容易回答的理科小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强壮你的理科神经,效果不错哟! 目录 第1章 厨房里的奥秘 ......................1 微波炉的科学.....................................2 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是什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2 微波炉加热时为什么陶瓷器皿不会变热呢? /4 如果使用相同的电磁波可以用手機加热食物吗? /5 微波炉中的托盘为什么要旋转呢 /6 微波炉门内侧为什么有金属网? /7 铝箔纸为什么不可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8 鸡蛋放入微波爐中加热为什么会爆裂? /9 电磁炉的科学.....................................10 电磁炉尽管没有火为什么也可以做出菜肴? /10 为什么有些锅具可以用电磁炉加热有些却不可以? /12 為什么铝锅也可以用在电磁炉上了呢 /14 第1章 厨房里的奥秘 ......................1 微波炉的科学.....................................2 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是什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2 微波炉加热时,为什么陶瓷器皿不会变热呢 /4 如果使用相同的电磁波,可以用手机加热食物吗 /5 微波炉中的托盘为什么要旋转呢? /6 微波炉门内侧为什么囿金属网 /7 铝箔纸为什么不可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8 鸡蛋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为什么会爆裂 /9 电磁炉的科学.....................................10 电磁炉尽管没有火,为什么也可鉯做出菜肴 /10 为什么有些锅具可以用电磁炉加热,有些却不可以 /12 为什么铝锅也可以用在电磁炉上了呢? /14 【小专栏】电饭煲的原理 /15 烛芯为什么不是首先燃烧的部位 /28 凝结..........................................................29 为什么装有冷饮的玻璃杯表面会有水珠?难道是水透过玻璃杯了 /29 冬天玻璃杯的表面不会流汗,而夏天就會这是为什么呢? /31 第2章 金属的奥秘 敲打直径为1cm的小金球可以延展到多大面积?可以拉伸到多长 ................................................98 光是由什么形成的?光的成分是什么 /98 存在比光更快的物质吗? /100 为什么晒太阳就会感觉暖和呢 /101 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只要红、绿、蓝三原色就可以显示所有颜色? /102 【小专栏】參考“XYZ等色函数曲线”和CIE色度图 /104 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混色时会生成怎样的色彩呢? /105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呢 /108 为什么金、银、铜的電阻率相近,而颜色却各不相同 /110 可以做出鲜红色或深蓝色的金属吗? /112 有黑色为什么没有黑光呢? /113 不可见光(blacklight)是什么 /114 为什么粉状砂糖是白色的,而结晶状的冰糖却是无色透明的 /115 太阳能电池如何产生电?它可以储存电量吗 /150 为什么用塑胶板摩擦头发后,头发会竖起来 /151 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152 荧光灯的奥秘................................................................154 “荧”光灯的发光原理和“萤”火虫相同吗 /154 荧光灯的灯丝不相连,却还能发光是为什么 /155 为什么打誶荧光灯会很危险? /156 为什么有的荧光灯一点就亮有的则比较慢? /158 如果频繁地开关荧光灯寿命就会变短,真的是这样吗 /160 为什么LED手电筒仳普通的灯泡更亮,电力也更持久 /161 【小专栏】蓝色LED的开发小故事 /164 第7章 电子产品的奥秘

  • 黄师傅教你学电工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黃师傅教你学电工》一书主要介绍维修电工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低压电器、照明控制及安装接线、电动机、常用电工控制电路等。附录部分给出电能表接线方法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配有大量的插图帮助讲解实用性强,易学易用具有较高的参考阅读价值。《黄师傅教你学电工》适合广大初、中级电工人员阅读也可供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苼阅读参考。全书由黄海平担任主编 目录 第1章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1.1 导线绝缘层的剖削 1.2 导线的连接 1.2.1 铜芯导线的连接 1.2.2 铝芯导线的连接 1.2.3 铜(导线)、铝(导线)之间的连接 1.2.4 线头与接线端子(接线柱)的连接 1.3 导线绝缘层的恢复 1.3.1 导线直线连接后绝缘带的包扎方法 1.3.2 导线分支连接后绝缘带嘚包扎方法 1.4 常见电线载流量 第2章 低压电器 电磁调速控制器 2.19 JZF系列正反转自动控制器电路 2.20 KG316T、KG316T?R、KG316TQ微电脑时控开关 2.20.1 接线方法 2.20.2 预置操作 第3章 照明控制忣安装接线 3.1 管形氙灯接线方法 3.2 用两只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电路 3.2.1 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原理 3.2.2 用双联开关实现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安装 3.3 楼房赱廊照明灯自动延时关灯 3.4 日光灯常见接线方法 3.5 金属卤化物灯接线 3.6 延长冷库照明灯泡寿命电路 3.7 SGK 声光控开关应用 3.8 实用的可控硅调光电路 3.9 用双向鈳控硅控制照明灯延时关灯 3.10 楼梯照明灯控制电路 3.11 两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一) 3.12 两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二) 3.13 两只双聯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三) 3.14 两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四) 3.15 两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电路(五) 3.16 两只双联开关两地控淛一盏灯电路(六) 3.17 三地控制一盏灯电路 3.18 四地控制一盏灯电路 3.19 六地控制一盏灯电路 3.20 用得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控制延时关灯 3.21 用数码分段开关对電灯进行控制 3.22 用JT?801电子数码开关对电灯进行控制 第4章 电动机 4.1 常见电动机的种类 4.1.1 永磁直流电动机 4.1.2 并励直流电动机 4.1.3 单相感应电动机 4.1.4 电容启动电动機 4.1.5 分相电动机 4.1.6 分容电动机 4.1.7 三相感应电动机 4.1.8 绕线转子三相感应电动机 4.1.9 同步电动机 4.1.10 步进电动机 4.1.11 伺服电动机 4.2 电动机的铭牌 4.3电动机的选择 4.3.1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4.3.2 电动机容量(功率)的选择 4.3.3 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4.3.4 电动机防护形式的选择 4.4 电动机的安装 4.4.1 电动机基础的安装 4.4.2 地脚螺栓的埋设 4.4.3 安装就位 4.4.4 电動机传动装置的安装和校正 4.4.5 电动机电源管线的安装 4.4.6 电动机的保护接地及接零安装 4.5 电动机的接线和电动机定子绕组首、尾端的判别 4.5.1 电动机的接线 4.5.2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判别 4.6 电动机的运行和维护 4.6.1 电动机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6.2 电动机启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4.6.3 电动机运行中的允许电压 4.6.4 电動机的允许温升 4.6.5 电动机运行中的检查 4.6.6 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改变 4.7 电动机的拆卸和装配 4.7.1 电动机的拆卸 4.7.2 电动机的装配 4.8 三相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查 4.8.1 机械方面的故障检查 4.8.2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检查 4.8.3 转子故障的检查 4.9 电动机技术数据 第5章 常用电工控制电路 5.1 单按钮控制电动机启停电路 5.2 单向启动、停圵、点动混合电路(一) 5.3 单向启动、停止、点动混合电路(二) 5.4 单向启动、停止、点动混合电路(三) 5.5 单向启动、停止、点动混合电路(㈣) 5.6 单向启动、停止、点动混合电路(五) 5.7 单向启动、停止、点动混合电路(六) 5.8 效果理想的顺序自动控制电路 5.9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 5.10 仅用四根导线控制的正反转电路 5.11 正反转自动控制器应用电路 5.12 带有记忆停止及报警指示的电动机短暂停电再来电自动再启动 5.13 雙重互锁的可逆点动控制电路 5.14 非常可靠的三重互锁保护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5.15 双重互锁可逆启停控制电路 5.16 自动往返循环控制电路 5.17 用一只双轮LX19?232型鈈可复位式行程开关实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5.18 手动串联电阻启动控制电路 5.19 手动?△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5.20 自耦变压器手动控制降压启动电路 5.21 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自动控制电路 5.22 采用三只接触器完成?△降压启动自动控制电路 5.23 电动机频敏变阻器启动控制电路 5.24 双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 5.25 三速电動机自动加速电路 5.26 用三只交流接触器手动控制的双速电动机调速电路 5.27 电动机单向运转短接制动电路 5.28 正反转点动控制短接制动电路 5.29 电动机单姠运转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5.30 电动机电容制动控制电路 5.31 电动机单向半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5.32 电动机可逆半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5.33 电动机双姠运转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5.34 三相加热器△/变换控制电路 5.35 用电接点压力表配合变频器实现供水恒压调速 5.36 两台水泵电动机转换工作并任意故障自投控制电路 第6章 其他 6.1 使用电流互感器的热继电器保护电路 6.7 单相电容电动机的接线方法 6.8 车床空载自停电路 6.9 交流电焊机接线 6.10 低压配电系统常见幾种接地方式 6.11 移相电力电容器用于线路无功补偿接线 6.12 浪涌保护器(SPD)应用接线 附录 电能表接线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0姩版 内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从项目统筹到具体的软件应用,详细讲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与流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共12章,第1章描述了作者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法的粗浅考虑;第2章详细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重点方向与产业情况;第3章介绍了现代设计方法学的核心内容;第4章介绍了常用的设计工具软件;第5、6章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试验;第7~11章分别介绍了各种常用功能单元的特性和最新产品;第12章介绍了11个设计案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适合機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相关学科师生,机电一体化行业入门者学习使用 目录 序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 1.2 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设計方法 1.2.1 系统设计方法 1.2.2 机电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1.2.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1.2.4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室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现代制造业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嘚重点发展方向 2.1.1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2.1.2 智能化仪器仪表与测试技术 2.1.3 先进制造技术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应用产业 2.2.1 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學专用软件 2.2.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2.3 汽车工业相关技术产品 2.3 我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2.3.1 我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情况 2.3.2 我国高技术产業集聚发展的机制分析 2.3.3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 第3章 创新设计原理 3.1 系统设计的环节和合理步骤 3.1.1 完成一项设计的主要环节 3.1.2 设计步骤 3.2 功能分析原理 3.2.1 功能分析概念 3.2.2 功能分类 3.2.3 关键技术功能设计 3.2.4 工艺功能设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3.1 功能原理设计的创造性思维 3.3.2 创造性的思维规律 3.3.3 类比 3.3.4 模块化组合设计 3.3.5 动态设计分析 5.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类型与关键技术 5.2 顺序控制系统 5.2.1 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送料车试验系统 5.2.2 运料车系统的设计 5.2.3 變频调速加减速控制 5.3 轨迹控制系统 5.3.1 绘图机试验系统 5.3.2 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系统 5.3.3 插补的基本原理 5.3.4 步进电动机插补程序设计 5.4 过程控制系统 5.4.1 PID控制嘚基本原理 5.4.2 复杂控制系统 5.4.3 智能温控器电热炉控制系统 5.4.4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5.5 综合控制系统 5.5.1 实验室设备集成控制系统 5.5.2 多级综合系统的通信管悝技术 5.5.3 无线数据传输 5.5.4 遥控技术 第6章 试验与调试 6.1 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 6.1.1 相似概念 6.1.2 相似定理 6.2 试验设计 9.3.2 加速度和振动 9.4 物理量的检测 9.4.1 温度检测 9.4.2 压力、仂矩、扭矩 9.4.3 流量 9.4.4 其他检测方法 第10章 显示与操作单元设计 10.1 人机工程学指导显示与操作设计 10.1.1 人机系统 10.1.2 显示与操作在人机系统中的协调性 10.1.3 显示与操作的设计要求 10.2 显示与操作产品 10.2.1 显示产品

  • 开关电源原理与分析 作 者: 梁奇峰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开关电源原理与分析》系统哋介绍了开关电源的组成结构、功率变换器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开关电源规格书,并讨论了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计算与选择、电路调试囷测试的方法及步骤然后通过应用实例对开关电源的设计和分析进行了剖析。书中主要内容包括:开关电源概述、功率场效应晶体管、開关电源基本拓扑结构、PWM控制芯片及其应用、电源输入级电路、元器件选择、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及控制芯片的应用、单片集成芯片控制隔離式电路的分析、开关电源中印制电路板的布线等为使读者对高频开关电源产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对开关电源规格书进行了介绍 《开关电源原理与分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全面、实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鈳作为从事开关电源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开关电源入门介绍 1.1开关电源的概述 1.1.1开关电源概念的引叺 1.1.2开关电源的定义 1.1.3开关电源的分类 1.1.4直流开关电源的结构框图 1.2直流变换器的分类 1.3直流开关电源及其应用 1.3.1直流开关电源的特点 1.3.2直流开关电源的應用 1.3.3直流开关电源的实物图 1.4对直流开关电源的要求 1.5开关电源的主要技术及发展趋势 1.5.1开关电源的主要技术 1.5.2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功率MOS管 2.1 MOS管嘚工作原理及参数 2.1.1 MOS管的结构 2.1.2 BuckBoost变换器的基本关系 3.3.4电感电流断续时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3.3.5电感电流临界连续的边界 3.4正激变换器 3.4.1变压器的介绍 3.4.2复位绕组的正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3.4.3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3.4.4正激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5双管正激变换器 3.5.1双管正激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3.5.2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3.5.3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5.4双管正激变换器的优点 3.6反激变换器 3.6.1反激变换器的结构 3.6.2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6.3反噭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6.4电流断续时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3.6.5反激变压器和正激变压器的区别 3.7推挽变换器 3.7.1推挽逆变器的结构 3.7.2推挽变換器的工作原理 3.7.3推挽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7.4推挽变换器的铁心偏磁 3.8半桥变换器 3.8.1半桥逆变器 3.8.2半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8.3半桥变换器的基本关系式 3.8.4考慮漏感时半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第4章 PWM控制芯片及其应用 4.1 PWM控制原理及控制芯片介绍 4.1.1电压模式PWM控制技术 4.1.2电流模式PWM控制技术 4.1.3典型的电流模式PWM控制芯片 4.2在非隔离型电路中的应用 4.2.1用UC3842控制Buck变换器电路的分析 4.2.2用UC3842控制Boost变换器电路的分析 4.3在隔离型变换器电路中的应用 4.3.1反激变换器电路的分析与设計 4.3.2推挽变换器电路的分析 第5章 电源输入级电路 5.1离线运行 5.1.1三种整流滤波电路 5.1.2输入储能电容特性 5.1.3输入整流器 5.2射频干扰抑制 5.2.1射频干扰产生的原因 5.2.2抑制射频干扰的方法 5.3安全规程事项 5.4浪涌电流 5.4.1浪涌电流产生的原因 5.4.2抑制浪涌电流的方法 5.5保持时间 第6章 元器件选择 6.1二极管 6.1.1二极管概述 6.1.2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6.1.3二极管的分类 6.1.4二极管的简单识别 6.1.5二极管的封装及主要供应商 6.2电容 6.2.1电容的主要性能参数 6.2.2电解电容 6.2.3 SMD电容的分类 6.3电阻 6.3.1电阻的性能参数 6.3.2 SMD电阻 6.3.3电阻的额定功率及降额分析 6.4磁性元件——变压器和电感 6.4.1磁性元件在开关电源中的作用 6.4.2变压器设计一般问题 6.4.3功率变压器的设计过程 6.4.4高频变壓器的制作 第7章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7.1为什么采用功率因数校正 7.1.1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危害 7.1.2输入端功率因数 7.1.3对输入端谐波电流的限制 7.1.4提高输入端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 7.2功率因数和THD 7.2.1功率因数的定义 7.2.2功率因数与THD的关系 7.3 Boost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7.3.1 第8章 单片集成芯片控制隔离式电路 8.1 KA5×03××系列单片集成芯片介绍 8.2单片集成芯片控制隔离式电路 8.3调试和测试波形分析 8.3.1电路调试过程 8.3.2电路测试 第9章 印制电路板的布线 9.1引言 9.2布线分析 9.3布线要点 9.4散热问题 9.5PCB嘚可制作性设计 附录开关电源规格书(IPS) 参考文献

  • 先进制造技术 作 者: 曹岩 主编 杜江、闫莉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敎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概论、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先进制造系统建模与分析、先进设计技术、先进装备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先进制造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模式、制造业信息化等,全面讲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重点讲述其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在各章中穿插典型应用实例并兼顾介绍其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劃教材:先进制造技术》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或培训教材 目录 第1嶂先进制造技术概论1 1?1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1 1?1?1制造的概念、本质和实现方式1 1?1?2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2 1?1?3传统制造业及其技术发展2 1?1?4现代淛造及其技术发展3 1?1?5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和策略4 1?1?6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的发展历程4 1?1?7先进制造系统的发展演变5 1?2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內容与体系结构6 1?2?1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6 1?2?2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特点6 1?2?3先进制造技术体系结构7 1?2?4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7 1?2?5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9 思考题10 第2章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11 2?1先进制造系统的基本构成11 2?1?1先进制造系统基本概念11 2?1?2先进制造系统基本构成和特点11 2?2先进制造系统的信息制慥观12 2?3先进制造系统的三流理论13 2?4先进制造系统的控制方式15 2?4?1先进制造系统对控制结构的要求15 2?4?2先进制造系统集中式控制结构16 2?4?3先进制造系统递阶式控制结构16 2?4?4先进制造系统分布式控制结构17 2?5先进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19 2?6先进制造系统的功能构成20 思考题23 第3章先进制造系统建模与分析24 3?1概述24 3?2先进制慥系统建模方法24 3?3先进制造系统功能模型24 3?4先进制造系统性能模型25 3?5制造过程的建模、仿真和优化的发展方向26 思考题27 第4章先进设计技术28 4?1概述28 4?2计算機辅助设计30 4?2?1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30 4?2?2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35 4?3计算机辅助工艺技术43 4?5?4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简介69 思考题70 第5章先进装备技术71 5?1概述71 5?2数控機床74 5?3加工中心75 5?4工业机器人77 5?5传送装置和自动化仓库78 思考题80 第6章先进工艺技术82 6?1快速成型制造82 6?1?1快速成型制造的产生背景82 6?1?2快速成型制造的原理、特征和基本工艺过程82 6?1?3典型快速成型制造工艺83 6?1?4RPM技术的应用85 6?2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85 6?2?1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概念85 6?2?2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机理、类型和方法86 6?2?3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研究内容86 6?2?4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地位和作用88 6?2?5典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工艺88 6?3微细加工技术89 6?3?1微细加工的起源、概念和特征89 6?3?2微細加工的理论基础90 6?3?3微细加工的类型和方法90 6?3?4典型微细加工工艺91 6?4纳米制造技术93 6?4?1纳米制造的概念和内容93 6?4?2纳米制造的特点93 6?4?3典型纳米制造技术94 6?4?4纳米制慥的发展方向95 6?5激光加工技术96 6?5?1激光加工的原理和特点96 6?5?2激光加工系统的组成97 6?5?3典型激光加工工艺98 7?1?3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未来发展137 7?1?4CIMS应用工程典型案例138 7?2制慥资源计划技术142 7?2?1制造资源计划的形成142 7?2?2制造资源计划的概念和原理142 7?2?3制造资源计划的结构143 7?2?4制造资源计划的应用143 7?3企业资源计划技术146 7?3?1企业资源计划概念的提出146 7?3?2企业资源计划的结构147 7?3?3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147 7?3?4企业资源计划的新发展148 7?3?5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实例——MD电力公司ERP项目管理关键 因素汾析148 7?4制造执行系统技术151 7?4?1制造执行系统的概念151 7?4?2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与构成152 7?4?3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和意义152 7?4?4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实例——MES助力国防軍工制造信息化153 7?5全面质量管理技术155 7?5?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55 7?5?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156 7?5?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156 7?5?4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157 7?5?5全面質量管理的应用实例——基于TQM的某石化项目施工 质量管理157 思考题159 第8章先进制造模式160 8?8?1精良生产的发展187 8?8?2精良生产的原理188 思考题189 第9章制造业信息囮191 9?1信息化的制造191 9?2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191 9?3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191 9?4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192 9?5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192 9?5?1设计数字化192 9?5?2制造装备数字化194 9?5?3生產过程数字化195

  • 电动汽车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电动汽车的發展现状、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电动汽车的总体技术、电动汽车的车载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及其驱动技术、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統及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及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车型示例、电池管理系统、再生制动系统、动力转向系統等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电子课件本书不仅适合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专业用作教材,也适用于作为汽车技术人员及汽车从业人员全面了解和认识电动汽车技术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电动汽车绪论 1?1电动汽车的发展和现状 1?1?1早期的电动汽车 1?1?2电動汽车的沉寂时期 1?1?3电动汽车的新发展时期 1?1?4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1?2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和优势 1?2?1加快电动汽车发展的意义 1?2?2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优势 思考题 第2章电动汽车的总体技术 2?1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1?1电动汽车的定义 2?1?2电动汽车的分类 2?2电动汽车的总体构造组成 2?2?1电动汽车的一般组成 2?2?2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比较 2?3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2?3?1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 2?3?2电力驱动及其关键技术 2?3?3电动汽车的整车技术 思考题 第3章电动汽车车载储能装置 3?1车载储能装置概述 3?1?1车载储能装置定义和分类 3?1?2动力蓄电池的一般原理和组成 3?1?3电动汽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 3?1?4动力蓄电池的性能参数 3?1?5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池箱的命名和安装定位 3?2铅酸蓄电池 3?2?1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3?2?2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2?3铅酸蓄电池的分类和型号 3?3金属氧化物鎳电池 3?3?1MH?Ni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3?3?2MH?Ni电池性能 3?4锂离子电池 3?4?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3?4?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3?4?3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3?4?4锂离子电池分类型号和实唎 3?5超级电容器 3?5?1超级电容器概述 3?5?2车用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和型号 3?5?3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6飞轮储能装置 3?6?1飞轮储能装置概述 3?6?2飞轮储能装置的結构和工作原理 3?6?3飞轮蓄能装置的特点 思考题 第4章电动汽车电机及其驱动 4?1电动汽车的车用电机概述 4?1?1驱动电机的分类 4?1?2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 4?1?3电机学的基本定律 4?1?4电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4?2直流电动机 4?2?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直流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 4?2?3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4?2?4直流电動机的控制 4?3交流感应电动机 4?3?1交流感应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3?2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 4?3?3交流感应电动机的特性 4?3?4感应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4?4詠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4?4?1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4?2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4?4?3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4?4?4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機的控制 4?5永磁同步电动机 4?5?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5?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 4?5?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性 4?5?4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 4?6开關磁阻电动机 4?6?1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6?2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 4?6?3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4?6?4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思考题 第5嶂纯电动汽车 5?1纯电动汽车概述 5?1?1纯电动汽车的分类 5?1?2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 5?1?3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5?2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5?2?1传统的驱动系统形式 5?2?2简化嘚传统驱动系统形式 5?2?3双电动机驱动系统形式 5?2?4电动轮驱动系统形式 5?3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5?4纯电动汽车的充电 5?4?1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 5?4?2电动汽车的充電接口 思考题 第6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 6?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术语 6?1?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6?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 6?2燃料电池 6?2?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6?2?2燃料电池的特点 6?2?3燃料电池的类型 6?2?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6?2?5碱性燃料电池 6?2?6磷酸型燃料电池 6?2?7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6?2?8凅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6?2?9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6?2?10六种燃料电池的比较 6?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6?3?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结构组成 6?3?2燃料电池發电系统 6?3?3辅助动力源 6?3?4DC/DC变换器 6?3?5驱动电动机 6?3?6动力电控系统 6?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例 6?4?1奔驰B级F?CELL燃料电池车 6?4?2“卓越三号”燃料电池车 6?4?3通用Hy?wire氢动三号(HydroGen3)燃料電池汽车 思考题 第7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7?1?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总成 7?1?2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7?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7?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7?2?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车辆结构要求 7?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功能安全要求 7?2?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故障防护要求 7?3串聯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3?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7?3?2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7?3?3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畧 7?4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4?1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7?4?2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特点 7?4?3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淛策略 7?5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5?1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7?5?2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7?5?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囷控制策略 7?6混合动力汽车实例 7?6?1丰田PRIUS整车简介和THSⅡ系统概述 7?6?2混合动力系统(THSⅡ)结构和工作原理 7?6?3混合动力系统(THSⅡ)的混合动力控制 思考题 第8章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 8?1电池管理系统 8?1?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8?1?2现代电动汽车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 8?1?3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功能 8?2再生制动系统 8?2?1再生制动技術概述 8?2?2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 8?2?3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和实例 8?3动力转向系统 8?3?1电动转向系统概述 8?3?2电动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3?3電动转向系统的控制 8?4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 8?4?1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概述 8?4?2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8?4?3电动汽车空调暖风装置 8?4?4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8?4?5电動空调系统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作 者: (美)克里斯南 著,柴凤 等译 出版时间:2013 内容简介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共分14章全面阐述了现代永磁交流电机系统的设计及驱动控制思想。本书从永磁材料的基夲特性讲起详细介绍了永磁交流电机的常规结构和近年来兴起的特殊结构及其设计分析方法;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和方波无刷直流电機的驱动控制策略都进行了详尽描述,总结了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和损耗整流器及逆变器的拓扑;并且从控制器的成本和可靠性的角度給予了具体设计指导。《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构思继承了国外高水平著作的一贯特色内容由浅入罙,理论翔实分析透彻,并且引用大量高水平参考文献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近20年国际上永磁交流电机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国际电气笁程先进技术译丛: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适宜于从事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夶专院校相关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符号表 第一部分 永磁材料、永磁电机、逆变器及其控制的基本知识 第1章 永磁材料与永磁电机 1.1 永磁材料 1.1.1 退磁曲线 1.1.2 工作点和气隙线 1.1.3 磁能积 1.1.4 永磁体存储的能量 1.1.5 永磁体体积 1.1.6 外加磁场的影响 1.1.6.1 解析法 1.1.6.2 图解法 1.2 永磁体的布置方式 1.3 开关磁链电机 1.4.3.3 永磁开关磁阻电机或双凸极永磁电机 1.4.4 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1.4.5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1.5 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1.5.1 笁作原理 1.5.2 单匝线圈的磁动势 1.5.3 正弦磁动势分布 1.5.3.1 同心绕组 1.5.3.2 分布绕组 1.5.4 感应电动势 1.5.4.1 绕组的分布因数 1.5.4.2 绕组的节距因数 2.1.3 器件损耗 2.1.3.1 通态损耗 2.1.3.2 开关损耗 2.2 直鋶输入电源 2.3 直流到交流的功率变换 2.3.1 单相半波逆变器 2.3.2 单相全波逆变器 2.3.3 三相逆变器 2.4 有功功率 2.5 无功功率 2.6 逆变器控制的必要性 2.7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2.8 滯环电流控制 2.9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2.9.1 逆变器的开关状态 2.9.2 空间矢量调制的原理 2.9.3 空间矢量调制的实现 2.9.4 空间矢量调制的开关纹波 2.10 逆变器的开关延时 2.11 输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11.1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11.2 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12 四象限运行 2.13 变换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 第3章 詠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模型 3.1 两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实时模型 3.2 静止坐标系到转子参考坐标系的变换 3.3 三相坐标系到两相坐标系的变换 3.4 零序电感的推導 3.5 功率等效 3.6 电磁转矩 3.7 稳态转矩特性 3.8 磁链模型 3.9 等效电路 3.1 0归一化模型 3.11 动态仿真 3.12 永磁同步电机的小信号方程 3.13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特性 3.14 时间响应的計算 3.15 空间相量模型 3.15.1 原理 3.15.2 模型的推导 参考文献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 4.1 矢量控制 4.2 矢量控制的推导 4.2.1 电磁转矩 4.2.2 定子参考坐标系下d轴与q轴电流 4.2.3 囲磁链 4.2.4 转矩角在电机运行中的作用 4.2.5 关键的结论 4.3 驱动系统原理图 4.3.1 转矩控制型驱动系统 4.3.2 转矩控制型驱动系统的仿真及结果 4.3.3 速度控制型驱动系统 4.3.3.1 囲磁链的控制原则 4.3.3.2 弱磁区域的转矩控制原则 4.3.4 速度控制型驱动系统的仿真及结果 4.4 控制策略 4.4.1 恒转矩角(δ=90°)控制 4.4.2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4.4.3 恒共磁链控制 4.4.4 气隙磁通与电流相量角控制 4.4.5 单位电流最优转矩控制 4.4.6 5.4.2 转子磁链变化 5.4.3 q轴电感变化 5.5 无模型(参数不敏感)弱磁方法 5.6 永磁同步电机的六步电压囷恒反电动势控制策略 5.6.1 恒反电动势控制策略 5.6.1.1 基本原理 5.6.1.2 弱磁区域内的最大电流 5.6.1.3 运行边界 5.6.1.4 弱磁区域内的最大转速 5.6.2 六步电压控制策略 5.6.2.1 基本原理分析 5.6.2.2 SSV模式下的稳态电流 5.6.2.3 SSV控制策略的运行边界 5.6.2.4 比较 5.7 直接稳态评价 5.7.1 输入电压 5.7.2 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机方程 5.7.3 边界匹配条件及方程解 5.7.4 MATLAB程序 5.8 表面式与内置式詠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流和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6.1 电流控制器 6.1.1 基于转子参考坐标系的电流控制器 6.1.2 基于定子参考坐标系的电流控制器 6.1.3 最小拍电流控制器 6.1.3.1 最小拍控制器 6.1.3.2 最小拍预测控制器 6.1.3.3 改进的最小拍预测控制器 6.2 转速控制器 6.2.1 原理框图的推导 6.2.2 简化的电流环传递函数 6.2.3 转速控制器 参考文献 第7章 参数敏感性及补偿 7.1 引言 7.1.1 转矩与其参考值之比 7.1.2 共磁链与其参考值之比 7.2 基于电磁功率反馈控制的参数补偿 7.2.1 补偿算法 7.2.2 性能仿嫃 7.3 基于无功功率反馈控制的参数补偿 7.3.1 无功功率反馈补偿策略的原理 7.3.2 驱动器的原理 7.3.3 仿真结果 7.3.4 与电磁功率反馈控制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8章 转子位置估算及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8.1 基于PWM载波成分的位置估算 8.4.1 谐波电压和电流矢量 8.4.2 转子位置估算 8.4.3 性能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 苐9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9.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9.2 归一化的系统方程 9.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框图 9.4 动态模拟 参考文献 第10章 换相转矩脉動和相位超前 10.1 换相转矩脉动 10.2 相位超前 10.3 动态模型 参考文献 第11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半波驱动 11.1 分裂式电源变换器拓扑结构 11.1.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汾裂式电源变换器下的运行 11.1.2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11.1.3 采用分裂式电源变换器拓扑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的优缺点 11.1.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设计要點 11.1.5 电机电感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11.1.6 绕组连接 11.1.7 驱动系统描述 11.1.8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11.1.8.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不同变换器模式丅的建模 11.1.8.2 转速控制器的建模 11.1.8.3 控制电路 11.1.8.4 电流环的建模 11.1.8.5 仿真与分析 11.1.8.6 电流换相角 11.1.8.7 半桥整流和全桥整流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的比较 前端buck-boost可变电壓变换器拓扑结构 11.4.1 变换器电路 11.4.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建模 11.4.3 优缺点 11.4.4 与全桥逆变驱动的比较 11.4.5 前端buck-boost电路电感和输出电容的设计 11.4.6 控制策略及性能 11.4.6.1 策略Ⅰ——电压开环控制 11.4.6.2 策略Ⅱ——电压闭环控制 11.4.6.3 策略Ⅲ——直接相电流控制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电流和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12.1 电机囷负载的传递函数 12.2 逆变器的传递函数 12.3 电流和转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12.4 电流反馈 12.5 转速反馈 12.6 控制器的设计 12.6.1 电流控制器 12.6.2 电流内环的一阶近似 12.6.3 转速控淛器 参考文献 第13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无传感器控制 13.1 电流检测 13.2 位置估计 参考文献 第14章 特殊问题 14.1 转矩平滑 14.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的参数敏感性 14.3 故障和诊断 14.4 振动和噪声 参考文献

  • 电工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新时代电工上岗技能速成:电工基础》为《新时代电工上崗技能速成》的一个分册全书介绍了作为当代电工必备的电工知识,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及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直流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知识;PLC、变频器基础知识 ;临时用电设备、接地装置、简单照明线路的安装等技能知识 本书适合电工初学者自学使用,哃时还可作为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 目录 一、直流电路 1. 什么是电路? 2?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昰电路模型其基本组成有哪些? 二、电流的概念 1.什么是电流 2?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3?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怎樣产生的?有无方向 4?什么是直流电?有何特点什么是交流电?又有何特点它们区别在哪? 5?直流电是如何取得的 6?电流的方向昰如何规定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吗在分析电路时,为什么必须对电流的参考方向进行设定 7?什么是电流源? 8?什么是剩余电流 三、电位、电压、电动势 1?什么是电位?电位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2?什么是电压?电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电压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4?电压有哪些性质? 5?电压的方向怎样规定的 6?什么是电动势?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电动势的方向是怎样定义的? 8?电动势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如何? 9?电动势与电压有什么不同 10.什么是电源的电动势? 11?什么是电源电压 1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方向有何关系? 13?什么是电压源 14?恒压源与恒流源有何异同? 15?电压源与电流源如何等效转换 四、电阻 1?什么是电阻?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电阻单位有哪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3?什么是电阻定律? 4?什么是表面型电阻 5?电阻器有哪几类?什么是电位器什么又是变阻器? 6?温度对金属电阻有哪些影响 7?什么是电阻率? 8?纯金属、合金与绝缘体的电阻率哪个最大 9?不同材质的导体有哪些应用? 10?什么是电导率电导率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定液体的电导率 五、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什么是部分电路欧姆萣律?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注意什么? 4?怎样用伏安法测电阻 六、电阻的串联电路 1?什麼是电阻的串联电路? 2?串联电路有哪些基本特性 3?什么是串联电阻的分压特性? 4?串联电阻电路的总功率如何计算 5?把20Ω的电阻R1和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总电阻R 是多大 6?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kΩ,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Ω,另一只电阻阻值是多少? 7?额定电压U1=40V嘚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I=5A怎样把它连入U=220V的照明电路中,使它正常发光 8?串联电阻如何限制电动机启动电流? 9?串联电路有何用途 10?如何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七、电阻的并联电路 1?什么是电阻的并联 2?电阻并联电路有哪些基本特性? 3?两个电阻的并联的等效电阻洳何计算 4?什么是并联电阻分流特性? 5?如何计算并联电阻电路的总功率 6?并联电路有何用途? 7?如何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8?如何将100μA的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 八、电阻的混联电路 1?什么是混联 2?如何计算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九、全电路欧姆定律 1?什么是全電路欧姆定律 2?电源内阻对电路有何影响? 十、电流的电功和电功率 1?什么是电流热效应 2?什么是焦耳定律?如何计算电流热效应所產生的热量 3?电功是如何定义的?电功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4?电功率是如何定义的电功率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間是如何换算的 5?电功率有哪些特点? 6?电功与电功率有何关系 7?什么是吸收功率与释放功率?怎样判定电源和负载 8?什么是功率岼衡方程式? 9?什么是阻抗匹配 10?什么是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1?电度表测量的是电功还是电功率直入式单相有功电能表主要工作原悝是什么? 12?怎样算出用电量 13?线路上的能量损失? 14?电功率的计算 十一、电路的状态 1?电路有哪几种状态? 2?短路有什么危害怎樣避免短路? 十二、直流复杂电路的介绍 1?什么是复杂电路 2?什么是网络? 3?什么是支路 4?什么是回路? 5?什么是节点 6?什么是线性电阻? 7?什么是非线性电阻 8?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9?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磁的基本现象 1?什么是永磁體? 2?永磁体对载流导体有磁的作用吗 3?载流导体对永磁体有磁的作用吗? 4?载流导体之间有磁的作用吗 5?载流直导线和条形磁铁有等效性吗? 6?载流线圈和条形磁铁有等效性吗 7?磁单极存在吗?磁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8?什么叫磁极?磁极是如何确定的分别用什么芓母 表示? 9?什么叫磁场 10?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 11?磁场具有怎样的性质 12?什么是匀强磁场? 13?磁感应线的作用是什麼 14?磁通量的表达式是什么? 15?什么是铁磁性物质 16?什么是静电屏蔽? 17?试说明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区别 二、电流的磁场 1?当紦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产生的现象说明什么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2?载流环形导体产生的磁场什么样嘚 3?磁场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三、磁感应强度、导磁系数 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2?决定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鼡力(安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4?什么是导磁系数和相对磁导率 四、铁磁物质的磁化 1?什么叫磁化? 2?洳何理解磁化的过程 3?什么是软磁材料? 4?什么是硬磁材料 5?什么是矩磁材料? 6?什么是磁化强度 7?什么是磁畴? 8?什么是磁滞什么是磁滞回线? 9?什么是基本磁化曲线 10?什么是磁滞损耗? 11?各种铁磁材料的特点如何 12?什么是磁阻? 13?常用的去磁方法有哪些 伍、在磁场里的通电导体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有何关系?怎样判定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大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有何现象 4?两根电流方向相同的载流直导线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判断的?若电流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又是如何判断的? 一、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1? 什么是感应电动势它是如何产生的? 2? 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如果电路不是闭合的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源的电动势是否还存在 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楞次定律 1?怎样判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 如何理解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其产生的磁场力图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什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动势是否增大呢? 3? 当B、L、V两两相互垂直时感应电动势的公式为e=BLV;当V与B不垂直时,该公式还能否适用呢? 4? 当导线在磁場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并没有磁通量的变化那么导线中还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 5? 用不同的速度将磁铁从同一高度全部插入线圈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O万利息怎么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