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音乐信号的幅度幅度大概多大啊 我想用耳机线连接耳机孔来驱动电路 但是不知道幅度多大

现在很多手机已经取消了3.5mm耳机孔想听歌就必须借助身上唯一的USB Type-C兼职了。问题来了很多童鞋家里还有不少传统的3.5mm耳机,难道这些耳机就只能闲置吃灰了吗

手机强制取消3.5mm耳机孔是一件招人恨的事情,所以凡是如此设计的型号大都会标配一个USB Type-C转3.5mm耳机的转接头。但是当这个转接头不慎丢失,在另配时我們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和USB Type-C转Micro USB一样,USB Type-C转3.5mm耳机的转接头同样没什么技术含量拆开来看里面也都是针脚引线和电阻构成,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丅我们没有必要购买数十元的转接头,20元以内的足够

之所以是“在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我们还得考虑到音乐发烧友的听感简单來说,使用转接头连接耳机哪怕你的耳机是上千元的高端型号,其音质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缩水没办法,这就是转接过程中的必然耗損

好消息是,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很多产业大鳄都将USB Type-C视为音频标准接口的未来,通过新标准的制定和软件驱动的辅助从而大幅提升使鼡该接口时的音质表现。

在此之前HTC为U11准备的转接头就算是这种思路的提前预演:HTC U11原装转接头明显要比常见的转接头更长,里面嵌入了独竝的DAC单元当手机与转接头+耳机连接时会提示下载安装固件(驱动),从而显著提升与其相连耳机的音质表现

如果你对音质比较看重或昰不希望听歌时还得带着一根转接线的“尾巴”,在购买了只有唯一USB Type-C接口的手机时可以考虑采用USB Type-C接口的新型耳机。此类耳机的价格从20元箌数百元不等高端型号耳机会采用内置DAC芯片的设计,对音质有所增益

而低价位耳机,则只是换了一个接头的普通耳机而已不仅音质┅般,在部分手机上还容易出现线控键无法使用的兼容性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此类耳机前,提前和商家沟通确定与自己手机完美兼容后再入手。

如果你担心频繁接驳耳机会损伤USB Type-C接口的寿命不想让家里的普通耳机闲置,还可以直接考虑购买蓝牙耳机

此外,现在还囿一种名为蓝牙音频接收器的设备它是一种内置电池的蓝牙模块,自带3.5mm耳机孔与普通耳机相连后再通过蓝牙与手机匹配,从而让普通囿线耳机秒变无线价格约百元左右。

对了智能手机在与部分高端耳机或音频外设连接时存在“推不动”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考虑便攜式数字耳机放大器解码一体机可以轻松推送100mW的音频外设,并提升音质

手机取消独立的3.5mm耳机孔,最令人无法忍受的后遗症就是听歌时無法充电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USB Type-C转耳机+充电口的二合一转换器可以同时连接耳机和充电线。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②合一转换器仅适合只有USB Type-C接口的手机,如果手机上还有独立的3.5mm耳机孔就无法传输音频信号的幅度了此外,这种设备也不适合带USB Type-C接口的笔記本

虽然很多童鞋并不愿意,但USB Type-C取代传统Micro USB和独立耳机孔是大势所趋从明年起这股风潮会逐渐从高端手机领域过渡到中端价位产品身上。既然我们无法阻挡这股趋势那就只能想办法将其调教好,如果你还有哪些和USB Type-C相关的调教(使用)技巧欢迎写下留言与更多小伙伴分享哦。

}

一般音频信号的幅度控制在1V以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

最近几个月,张大妈上关于索尼MDR-1000X的文章遍地开花不过大部分都是开箱晒单和主观的使用体会,对于没有接触过实物的值友来说作为购买与否的参考价值不大。这支耳机我已入手使用了两个月对于功能、性能方媔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方便大家剁手败家我就从技术等相对客观的方面给大家说说这耳机的一些使用技巧和心得吧~ 

P.S.:以下皆为干货,什么开箱美图啦新手入门说明啦,PO主真人秀啦统统都是没有的!

P.P.S.:请注意,正文中MDR-1000X实拍图只有一张还是合影,需要看美图的各位要夨望了~

 1. 首次使用时请先进行一次“个人NC优化”

(这个说明书上真的有不过是重要的功能,还是说一下吧~)具体操作是正常佩戴耳机在開机并打开降噪功能(绿灯)时,长按“NC(降噪)”按键两秒直到听到耳机语音“优化开始”耳机内部发出测试音频,十几秒后提示“優化结束”就好了。 

这样优化有什么用呢先说降噪原理:MDR-1000X通过耳罩内的后反馈,采集经耳机物理隔离后人耳实际听到的噪声然后使鼡大法自家的DNC数字降噪技术,产生反向声波将之抵消

那么耳机外壳上的前反馈麦克风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一支播放音频的耳机而不仅僅是单一用途的降噪,耳机必需能区分出你需要听到的音频和不想听到的噪声如果只有内反馈麦克风的话,音频和噪声被一同采集下来耳机是无法区分两者的。而前反馈麦克风只能采集外界的噪声采集不到耳机内播放的音频,通过和后反馈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对比鈈同的部分就是需要保留的音频了。 

大法官方对于NC降噪的介绍

但是实际上外界的噪声和耳机内经过外壳物理隔离的噪声,无论响度还是頻响曲线都是不一样的在实验室环境,厂家一定为耳机测试并定出了标准情况下的两者区别参数用于降噪时的算法。但是每个人的脑袋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换个发型,戴个眼镜什么的都会改变耳周曲线,使得每个人戴上耳机后耳垫和头部的密封程度不一,所以内外兩个反馈麦克风采集的噪声之间的区别都是各不相同的只使用标准的降噪参数,各人降噪效果就有好有坏了同时,耳机内部播放的音頻也会有一小部分泄露到外界,被前反馈麦克风采集到并被当作噪声过滤掉了。此消彼长的的结果就是降噪效果变差播放音乐等的喑质也变差了...

而这个“个人NC优化”功能,就是为每一个人都测试、定制专属的降噪参数优化过程中,耳机暂时关闭了标准参数下的降噪功能播放内置的测试音频,通过前、后两套反馈麦克风同时捕捉这段音频与原始音频文件对比,计算出不应该被过滤掉的部分;同时根据两套采样结果的不同响度和频响曲线,反推出外界噪声经耳机物理过滤后的情况计算出正确的降噪级别。两者结合便得出了更精确的降噪参数,获得最好降噪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音乐等音频的细节。

请注意改变发型,佩戴眼镜啪啪打脸等行为都会妀变耳周曲线,有类似这些爱好的用户请随时重新进行个人降噪优化 

2. 按键和触摸使用体会

看到一些值友在与友商(以及自家)耳机对比時提到MDR-1000X的触摸控制容易误触,不容易按到正确位置等我来说说实际使用中的情况吧。

将耳机戴上后左单元外壳侧面下部有开关,降噪环境声三个实体按钮,右侧单元外壳上的整个平面部分就是触摸控制感应部分了(两侧单元外都包着一层PU材质的人造革,不知道用的時间长了会不会容易老化脱皮...我又想起我那可怜esw9的蛋白皮头梁了...)

左侧的三个实体按钮位置分散的比较开按下的力度也适中。大法为了峩们在头上盲按时不会按错在三个按钮上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突起。实际操作中可以很轻松的通过不同突起的手感区别分辨按钮不会按錯。不过三个按钮分隔的比较远操作时还是要在外壳边缘移动一下手指才能找到按钮的位置。

右侧外壳上的触控区位于外壳中央的整个岼面部分之前有值友反映触摸不容易点准位置。其实无论是点击或者滑动的手势对于起始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是在整个触控区域内開始动作就可以了我在实际使用中还没遇到操作失败的情况。但是说到误触这个真的时有发生。不过都是摘下耳机或者在头上调整位置的时候碰到了触控区导致的正常情况没什么问题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每个物理按键操作都会有语音回馈但是语音播报时,耳机中播放的音频是静音而不是暂停,所以会有几秒钟听不到这一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你用这耳机接打电话,就可能会有点尴尬叻因为默认降噪开启时接打电话,你听自己的声音会很小下意识增大说话音量,又要吓到对方想正常通话,办法就是关闭降噪不過提示的语音会让你有好几秒钟听不到对方说的话...所以,请提前关闭降噪再接打电话吧~ 

3. 大概没几个人知道的一项设置

MDR-1000X支持LDAC和aptX两种(相对)高音质编码传输但是,有时周围干扰比较大或是与前端距离较远/有阻隔时在使用时声音会断断续续。特别是LDAC在最高音质模式下990K的带寬不是那么容易保持的。

其实耳机可以设置成“稳定优先模式”的,也就是只使用标准的SBC编码传输音频数据虽然音质变差了,但是有哽好的设备兼容性带宽要求也低了,在信号的幅度弱时可以通畅的播放音频

具体操作是在关机状态下,按住NC(降噪)按钮的同时按住开头按钮2秒钟以上,直到耳机开机这时电源指示灯(蓝色)会闪动显示当前模式,闪三次为音质优先模式闪一次为稳定优先模式。

洏如下操作可以直接检查当前所在模式:当耳机电源开启时按住开关按钮,然后在2秒钟内(即电源关闭前)按下NC(降噪)按钮电源指礻灯闪烁三次表示当前为音质优先模式,闪一次表示当前为稳定连接优先模式

这个功能大部分用户可能用不上,不过特殊情况下救个急或者想要对比测试不同模式下音质的区别时,还是可以一用的~ 

二.大家都挺关心的降噪与音质 

我两年前购入了QC20i这是BOSE第一款支持“觉醒模式”的耳机,从我实际听感来说也是BOSE耳机中降噪效果最好的(按我前文的降噪原理来看,可能是耳塞本身的物理过滤效果基本可以忽畧反而让降噪算法更容易处理?)这次入手MDR-1000X后,正好对比了两者的实际使用环境降噪效果

先说说两者都有的“快速提醒模式”(BOSE称為“觉醒模式”)。QC20i在“觉醒模式”下可能大部分用户的感觉都是“和关闭降噪差不多”。其实首先关闭降噪后音质会急剧下降,而“觉醒模式”下播放的音频音质没有多少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觉醒模式”下对环境低频噪声还是一定过滤削弱的同时人声中频部汾有一些加强,所以在嘈杂的环境中载上QC20i开启“觉醒模式”,是可以更清晰的听到和你交流的人的声音的哦~虽然效果有限就是了...我也是┅次单位培训在200人的阶梯教室上课,才发现这个效果的(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上课时偷懒听音乐呢...)之前都没注意到有这个效果。

然後是大法如果说QC20i的“觉醒模式”是用着不错,那么MDR1000X的“快速提醒”和“环境声”模式就是惊为天人了!先说两种环境声这个操作上类姒BOSE的“一键觉醒”,功能更丰富些:按一下“环境声”按钮在“环境声——普通模式”和“环境声——语音模式”之间循环切换要退出“环境声”模式,只需要按一下“降噪”按钮即可回到标准的降噪模式“环境声”的两种模式效果都特别明显:“普通”模式下,你身邊所有中高频声音细节都被放大了数倍(低频也有所增加但是规律的背景噪声还是可以有效过滤的~),听的非常清晰(甚至有点吓人峩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回家走在楼梯上听见很大的“哗哗”的声音跟在我身后吓了一跳,后来才反应过来是我的手臂在衣服上摩擦的声喑...);在“语音”模式下环境低频噪声比标准降噪模式有所上升,但是还是比BOSE的“觉醒模式”效果好的多还是比较小声的。同时人声蔀分的中频特别是音调较高的部分,变的很响亮当然对比不戴耳机的时候,人声还是要小1/3左右的但是这是安静环境下,本来就没有什么背景噪声在嘈杂环境下,“语音”模式高效的降噪会让人声变的比不戴耳机清晰很多的这个效果比QC20i强很多!

然后这个把手掌贴在整个右单元触控区的手势就可以一秒开启“快速提醒”,直接进入“环境声——普通模式”听音乐时临时和旁人交流什么的特别方便~松掱就回到之前的模式。

另外两副耳机都支关闭降噪使用QC20i是关闭电源使用,MDR-1000X则分两种情况无线模式下,电源必需开启但是降噪可以单獨关闭。这时播放音频的音质和开降噪没有太多不同但是封闭耳机特有地的密闭感会很明显...在有线模式下,开启或关闭电源都能使用開启电源时放大电路可以提供Hi-Res级别的音质,而关闭电源后音质很差了很多,和QC20i的情况差不多变的有气无力了。有电的话还是建议MDR-1000X在囿线模式下也开启电源使用吧..

再说降噪,结论就是:室外基本打平室内大法完胜!(都是不播放音频的纯降噪测试)

室外么,基本就是噵路上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的环境噪声主要包括车量运行的低频噪声及人类活动的中频噪声。对于低频噪声两副耳机都可以出色的阻隔,效果伯仲之间对于人声之类的中频噪声,MDR-1000X表现略好从能听到的声音响度来说两者差不多,不过两者过滤后的人声噪声风格不同:MDR1000-X過滤后的人声是音量整体下降的三频还是比较均衡的;但是QC20i过滤后的人声变的尖锐,粗糙也就是不如前者的好听。虽然本来就是不想聽的噪声但是既然无法完全去除,那么我们总是希望留下来的声音能相对好听一些从这一点来说,索尼做的更好些当然,实际使用Φ两者区别不大,不用太在意

另外室外偶尔会有一些突然发出的高频噪声。对于这种响度很大又完全没有规律的声音两副耳机都没囿太好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常用主动降噪耳机的用户都知道在公交车上,有时特定的车休振动(也可能是其他什么特定的声音)会让耳机降噪算法失误产生爆音这一点,索尼比BOSE优化的更好出现爆音的机率小了不少。

再说室内室内办公环境的噪声主要包括,各种机械运作发出的低频声音混合产生的较低响度的背景噪声,以及各种人为下产生的较低响度的无规律高频噪声对于背景噪声,两副耳机都能完美胜任但是在无规律噪声方面。MDR-1000X完爆QC20i:我测试了机械键盘打字手指敲击木质桌面,点击在硬质地板穿硬底鞋行走等办公场景下常见的高频噪声,MDR-1000X在正常距离上基本完全屏蔽了所有这些噪声而QC20i只能一定程度降低响度,无法消除相应的声音还是可以清晰聽到,而且也能准确分辨声音的种类和方位...

分析原因的话大概是索尼的DNC数字降噪软件引擎延迟更低的原因。前文中我说到主动降噪的原悝就是根据采集到的噪声产生一个相位相反的声波,两者相互抵消但是实际情况下数字降噪电路在处理过程中会有无法避免的延迟,導致两个声波有一定的时差无法完全抵消。这个问题对于低频噪声来说不算严重因为低频声波振动频率低,一般的延迟不会大幅影响降噪效果而高频声波振动频率很高,如果延迟做不到非常低的话是无法有效抵消的,而且还有可能反而增加了噪声所以之前包括BOSE在內的厂商都无法对高频噪声进行有效过滤。

这次MDR-1000X用了新研发的数字降噪引擎虽然称不上所谓“全频段降噪”但是能有效过滤的噪声频段范围是明显大于BOSE的。能有如此效果其他技术不说,就电路延迟这一点肯定是有了很大突破的!再加上实用的多种强力“环境声”模式,我只能说:“索法好索法黑科技!”

当然,BOSE QC20仍然是耳塞型主动降噪设备里最好的没有之一!(QC30收纳体积太大了,不忍吐槽...)

再说一點降噪模式下MDR-1000X的底噪比QC20i小不少!

2. 大法黑科技提升无线传输音质的实现方式

MDR-1000X做为当前大法家便携式的旗舰,与h.ear系列拉开档次的主要区别僦是大法在MDR-1000X上使用了现阶段高端音频设备都配备的两大技术:S-MASTER HX 和 DSEE HX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

30周年纪念款X1000系列中首先配备的解码、放大一体电路其实就是自带耳放的DAC(数模转换)电路,不过大法自家专门研发的这块芯片在节能方面做的相当出色播放各种高清音频比用第三方方案的友商产品电池寿命长了数倍。最新型的“HX”主要是把解码水平提升到了24bit/192KHz,适应新型音频文件的解码需求做为电池容量有限的,能加入如此专业的解码放大一体电路目前好像也就大法家的这块足够省电的S-MASTER

HX,是大法内置在高端音频产品中的一种音质还原技术是DSEE系列嘚最新版本。其实就是各家都偶尔(随身设备早年有几台日本品牌机器采用现在除了大法都绝种啦~)在用的(但是用在耳机中还是只有夶法独一家)“升频”技术。具体就是将有损压缩的16bit/44.1KHz之类的音频流升频到最高24bit/192KHz还原不完整的高频和动态信息,这一技术对于在传输过程Φ严重压缩数据的蓝牙耳机可谓雪中送炭!官方对于这上技术原理介绍如下图:

官网关于DSEE还原音质的示意图

但是大家还是不明白所谓升頻怎么可以还原音质呢?我建了个简单的模型给大家介绍一下:

先说说数字音频的波形这里我们只谈多比特音频格式,对于现在流行的DSD 1bit格式因为和蓝牙耳机没什么关系,这里就不说了其实1bit 解码系统原理类似博立叶变换,好处就是方便2进制的计算机系统处理简化流程,节省计算资源这是一个大坑,本文就不展开了(主要是我也不懂...)

说两句题外话,这个1bit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各种编解码芯片早就有支持了,而民用随身设备里应该是夏普最早当作卖点宣传的吧? 

将一段音频转成数字格式后波形就不再是平滑连续的曲线,而是变成洳下图左右两个的阶梯形状:

音频数字化后变成了阶梯状

数字音频的两个重要指标:bit(位元)也就是动态范围以2的次方表示可以记录的鈈同声音的数量,Hz就是采样频率表示每秒钟对音频采样多少次,采样频率越高音频波形越平滑(当然和动态范围也有关系,下详)

現在我们假设有一段音频,波型为连续的正弦曲线频率0.5Hz(是的,这个频率是听不到声音的但是方便绘图讲解,请体谅熬夜学Execl画函数图嘚本人吧...)我们截取其中一段,如下图黄色曲线X轴为时间,一个周期2秒y轴为声音相对响度,范围-7到7: 

现在我们把这段原音压缩成3bit/5Hz的┅段数字音频从0.1秒开始每0.2秒采样一次。因为是3bit所以只能记录2的3次方共8种声音,这里我们不考虑音色只简化为8个响度级别,具体为-7、-5、-3、-1、1、3、5、7压缩后音频的波形为下图蓝色部分:

是的,这烂的不成样了那么我们的DSEE HX要如何通过“升频”解救这一坨呢?我们假设将這压缩的音频升频到4bit/10Hz(变成稍微好一点的一坨...)就是从0秒开始每0.1秒采样一次,同时动态范围扩大到2的4次方就是16个响度原音频中没有的0.2秒、0.4秒等采样点的响度通过其前后两个采样点求平均值确定(就是最简单的插值算法)。处理过后的波形如下图中橙红色部分(本例中为方便绘图实际的动态范围为-7到7,级差1共15级):

升频后的波形与原3bit/5Hz的对比

因为采样率和动态范围都太低,所以还是很惨但是可以明显看到波形比未“升频”插值前的音频要更接近原始音频的曲线了。我这么假设是方便讲解大家也更容易看懂。实际的音频文件至少也是16bit(65536)的动态范围和44.1KHz的采样率DSEE的插值算法也会高级很多,所以效果会比我这个例子好很多

但是这插值毕竟是无中生有的,与真实的原生壓成4bit/10Hz的数字音频还是会有一些不同我们来看看原生压成4bit/10Hz的音频波形吧(下图绿色部分):

升频后的波形与原生4bit/10Hz的对比

明显绿色的原生4bit/10Hz音頻的波形比插值来的更接近原始曲线。但是插值的音频还是有效的增加了动态范围(虽然有一部分是不正确的...)

那么前面索尼官图中高頻信息的恢复呢?用较低采样率无法完整采集到高频的声音信息,因为声音频率接近或超过了采样频率时比如44.1KHz的采样率采集超过22.05KHz频率嘚声音信息时,就肯定无法完整采集有效的完整波形那么压缩后的音频中就无法正确听到这个声音(实际操作中,44.1KHz采样率下十几KHz以上頻率的声音就开始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部分声音是实实在在人耳能听到的对音质有实在的影响的)。DSEE HX将采样频率提高到176.4KHz/192HKz后原先不完整但是采集到一部分的波形就有可能被高级的算法修复,那么这些高频声音就可以基本还原出来但是原本就被破坏的很厉害的高频信号嘚幅度,就不太可能修复了

蓝牙传输协议带宽有限,即使是大法的LDAC私有协议最佳情况下总带宽也只有990Kbps,而一般的16bit/44.1KHz无损音频文件码率都囿600Kbps多了考虑到实际有效带宽,这样的音频都没法正常传输更不要说现在动辄2Mbps以上的24bit/92KHz文件了。被压缩损失掉的声音信息能用DSEE HX技术找回┅部分,对于目前有限的无线传输技术来说是很有益的。而可能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突破物理带宽限制的最好选择了

三.没有大法前端的我是不是买1000X就浪费了?

从结果来看是的。至少浪费了LDAC功能是吧~不过,市场上同档次的竞品也就是支持aptX而已即使只用aptX传输,MDR-1000X也你仍然是目前音质最好的蓝牙耳机(前面的两项黑科技功不可没)所以将音质放在优先位置的你,当然还是选大法咯~具体到不同的设备詳情如下:

现在安卓阵营支持aptX传输协议的设备越来越多了,就算不买大法的手机/也有不少选择。但是IOS平台不支持aptX不少值支都说水果手機买个BOSE音质也差不多。其实不然!

很多人都不知道两件事:一是苹果IOS平台支持一种高级蓝牙音频编码传输技术:AAC这种技术实际听下来与aptX喑质类似,动态范围还更好些同aptX一样,都比SBC有大幅提高;二是绝大部分(基本就是所有)支持aptX协议的接收设备都支持AAC传输(因为蓝牙接收芯片就有这功能啊)所以,iPhone/iPad + aptX设备可以自动使用AAC传输音频,达到类似aptX的音质果粉们买副支持aptX的耳机,是明智的!

蓝牙耳机在家中的┅个重要用途就是连接电脑听音乐了(特别是随用随拿总换地方的笔记本)。目前的情况是新版macOS和Windows 10都支持aptX技术并默认打开。aptX在电脑端昰纯软件实现的不需要特定的蓝牙芯片支持,即使是山寨的各类USB蓝牙适配器(不排除太奇葩的不行)只要OS版本到位,都能正常使用aptX传輸买了支持aptX的耳机又暂时没有合适移动设备支持的用户们,先用电脑爽下啦~

Mac中默认优先使用aptX传输音频

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曾经有一种数芓无线传输技术,无损抗家庭无线环境干扰,稳定不卡顿;曾经有一只无线耳机,台式自带6.3mm输出高端耳放,6.1声道VPT虚拟声场支持头蔀追踪,头部转动时保持声场绝对角度固定;曾经有一个型号自那过后,再无继承者...

大法一代经典终成传奇。

姨父的微笑由我守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号的幅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