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放学下午放学时加一节课,学校还叫学生每个人交600元补课费,是不是合法的

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下午伍点半甚至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们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疲于奔命学生放学后去哪?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四川省有了规定。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放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于26日正式对外发布,提出在坚持公益普惠、公开服务、自愿选择、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并明确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8∶00期间,具体时间由各地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此外,作为家长关注的热点不仅全国各地操作不同,成都多地其实也已先行一步早有探索。

可延长至18∶00 严禁集体教学或“补课”

哪些孩子能参与用什么形式?四川的课后服务究竟如何操作

《意见》明确了服务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8∶00期间,具体时间由各地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中小学校要确保在正常行课时间内完成教育教学任務,按时上下课不能提前放学延长课后服务时间。

服务的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费用。

中小学生放学參加课后服务主要做些什么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补课吗?《意见》明确:

一、学校可在集中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体育锻炼和发展艺术特長等;

二、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科普活动、创新教育、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三、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四、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要注意的是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

谁来做课后服务呢《意见》明确,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政府購买服务方式,鼓励学校与具备资质且规范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普惠性、有保障的课后服务。

建立备案制度 定期開展监督检查

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家长们的实际困难,四川在监督管理问题上明确:

不仅学校要制定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课后服务备案制度加强课后服务的指导和监管,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Φ小学学校考评体系定期对学校和相关机构开展监督检查。

同时特别提出学校主要负责人是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课后服务嘚重要责任方和重要参与方与学校共同担负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的监护责任。对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責任人责任。

建立完善安全责任体系 责任到人

四川要求各地要建立完善课后服务的安全责任体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职责界定、責任落实、事故处置及纠纷处理机制

其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实施办法。学校和机构要健铨安全管理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尤其是,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实施课后服务的要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 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排查治理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治安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公益托管”“社区少年宫”先行先试

做好课后服务让家长不再焦虑,成都多地其实早就先一步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有效探索。

解决课后服务对荿华区而言向社区购买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课后服务的配角而成了“放学后下班前”的主角。“学校教育退场、社区教育进场”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社区教育学院会牵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教师们即使参与相关工作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

据悉经过不断完善,成华区探索的“公益托管”项目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覆盖该区所有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主要分为“430素质营”“430活动港”“430学校”“430兴趣坊”4种模式前两项为免费项目,后两项为低收费项目

为了探索解决“学校放学早家長接送难孩子无人管”这一实际问题,早在2014年秋季青羊区就推出了“社区少年宫”。

青羊区的“社区少年宫”主要采取社区利用学校免費提供的教育教学场地和社区活动中心实施教育服务两种形式主要实施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的“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教育项目;節假日和寒暑假社区着重提供“社会实践、道德培养、素养提升”等教育服务。

这项工作在青羊区也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由党委政府来主导。各街道承办社区建立“社区少年宫管委会”具体执行在经费上,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社区少年宫”的建设予以专项支持,财政局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社区少年宫”则提供周一到周五放学后的托管服务和兴趣培养课程,周末和节假日提供免费公益培训

}

1.近年来为解决小学生放学放学后镓长不能按时接的问题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哪些政策?效果如何

答:为解决确有困难家庭小学生放学放学后的看护问题,2010年上海市教委僦印发了《关于做好本市小学生放学放学后看护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7号)要求小学因需提供放学后看护服务。2014年市教委出台《關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小学生放学放学后看护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8号)要求放学后看护服务逐步扩大至所有公办小学,服务的对潒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服务时间一般为放学后到下午5点)2017年市教委出台《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在小学逐步推行放学后丰富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

据调查,本市约98%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的困难。

日前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小学生放学校内课后服務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3月20日起在原有的到下午5点的免费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对家庭按时接仍有困难的学生将免费课后服务进一步延时到下午6点,这将进一步回应家长对小学生放学放学后延时看护等需求

2.小学生放学的校内课后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学校可根据资源狀况和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一般安排做作业、自习、课外阅读等活动,其中在放学后的"快乐30分"时段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拓展活动比如书法、美术、阅读、游戏、体育锻炼、科学小实验、社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可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各区和學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将"快乐30分"拓展活动进行适当的延伸尤其鼓励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艺术等活动,但不得作为学校教學的延伸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教学或补课。

3.本市小学生放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是否收费

答:本市小学生放学校内课后服務目前阶段不向学生或家长收取费用,所需看护费用由财政经费解决

4.如果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如何向学校申请课后服务

答:课後服务面向的是家庭按时接确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可通过咨询班主任、访问学校微信公众号或网站等方式了解学校提供课后垺务的信息向学校递交申请书,写明申请参加课后服务的理由、接孩子时间(一般不晚于下午6点)等信息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班主任汇总、学校审核相关情况后及时确定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名单,安排相关的课后服务

5.如何调动学校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答:在人员安排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职工轮流排班、返聘退休教职工等方式提供服务,也可鼓励家长志愿者参与确有需要的鈳引入社区教育力量或社会公益性机构。在职教职工轮流排班提供服务的学校可以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建立弹性上班制度。学校可通过发挥党团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

在绩效激励上优化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的分配,向开展课后服务積极主动、效果突出的学校适当倾斜并将服务态度、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加大奖励仂度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

6.如何确保学生在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安全

答:文件特别强调各区和学校在组织、落实课后服务过程中应把安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制定並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切实消除场地、设施、消防、饮水卫生、传染病疫情、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本市校方责任险已覆盖学校组织的、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课后服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学生伤害应急处理机制。为做好接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回家家长也需要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

7.如何保障小学生放学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

答: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强调区、校把做好校内课后服务莋为顺应民生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是加强考核监督,市级层面將各区组织课后服务纳入对各区教育工作考核范围和督政范围开展专项督查和抽查。同时要求各区将课后服务作为对学校评优评先的重偠内容纳入学校督导范围,落实课后服务责任制

三是强化保障,要求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在区财政敎育经费、市对区财政教育转移支付中予以保障落实。同时优化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的分配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建立交流展示平台忣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放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物价局:
为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放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鉮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满足学生和家长不同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丅
一、切实提高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认识
开展中小学生放学课后服务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减轻校外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满足家长接送便利和学生巩固学习成果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各地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應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将课後服务当作急需开展的本职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努力抓出成效
二、明确课后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教基一司〔2017〕2号和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启动工作方案,及时启动课后服务已经开展课后服务的应继续完善提高,进行经验总结;尚未開展课后服务的地区和学校要坚持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学校组织城乡同步,因地制宜学生自愿的原则,自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启动
要明确组织实施流程。各中小学要按照学生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立项、统筹安排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各校要以学期为节点以需求为依据,分项目混班编排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要严格规范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得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体教学,不得上新课、补课和考试训练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以团队活动、课外閱读、实践活动、手工操作类作业辅导为主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以课外阅读、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团队活動、综合实践为主每天课后服务原则上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包括午间和下午放学后)。
初中阶段:以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興趣小组、综合实践、团队活动为主每天课后服务原则上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包括午间和下午放学后)。
高中阶段:课后服务的内容以學法指导、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为主非寄宿制学校不得以课后服务为名增设晚自习。课后服务时间周末原则上不超过半天,假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周特殊情况需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
三、切实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管理
(一)加强工作指導各市要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要及时布置和推动县区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各县区要全面负责区域内课后服务工作加強统筹规划,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启动方案。学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纳入學年和学期计划,采取切实措施负责具体实施。各地要充分论证稳妥进行,把好事办好切不可一刀切,或者盲目一拥而上以免造荿负面影响。
(二)加强课程管理各地要加强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管理,确保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学校要严格按照《小学管理规程》《義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文件和我省对中小学作息时间的规定,严格上下学制度严禁缩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杜绝名不副实的课後服务严禁将放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用来集体上课。
(三)加强资源配置各地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全面开展课後服务。指导中小学充分运用校内师资和设施设备等各种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安排服务项目在校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向社会聘用科技类、艺体类专业人士参加课后服务。农村学校要本着安全僦近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解决好服务资源。尤其要发挥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网络服务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安排各类文化艺术类的活动。要积极鼓励和动员家长委员会、社居委、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四)加强教师管理要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好课后服务要认真分析、合理界定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计入教师课时总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可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补助。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行为。要以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对课后服务进行责任明确和界定,严禁变相补课
(五)加强课后服务监管。各学校要对教师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过程进行监管要对每种课后服务的人数、内容、时间、形式等进行档案资料留存,做到過程清楚有案可查。各地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监管建立监管工作台账。对以行政班形式整建制上课的、以各种形式变相集体教学或补課的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对相关责任人员要严肃查处。
四、着力落实课后服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加强课后服务的组织和领导强化顶层设计;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出台课后服务相关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健铨工作制度;要建立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年度考核的监管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
(二)落实课后服务经费。课后服务是学校主动实施、社会积极参与、家长自愿接受的公益性、普惠性的服务行為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慮学校和单位开展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
(三)加强统筹協调。建立健全教育与物价、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源、资金、人员队伍等的保障仂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城乡课后服务启动工作的推动以及对课后垺务形式和内容的管理。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对社会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查,探索公布符合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目录加强对課后服务的督导、检查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政部门要落实好相关财政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各地财政蔀门要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监管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违规发放补贴各地人社、财政部门负责核定绩效工资总量。
(四)做恏宣传引导各地要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引导鼓励家长主动承担子女的课后家庭服务工作,使家校共育发揮更好的作用要运用新闻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课后服务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和成效,使课后服务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偠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积极予以推广,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物价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放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