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看一下微信我这个微信信息是我的情人发的?还是他儿子发的,我有点怀疑,给我判断一下

去年8月份的时候 我在微信附近的囚加了一个女的 已经上图给大家看 此女自称在新能源Catl N1 上班 从去年8月到今年5月 她一共骗了我15000左右 报警警察说我自愿给她钱的 找不回来 涉嫌诈騙 象征性的做了个笔录 所以我想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给大家 以下是我的经历

此女自称叫庄小丽(在宁德的时候在保安那里已经查了没有这個名字) 在新能源Catl N1上班 应该是1C 自称2015年进厂 微信号为zxlwx (微信她设置了的 加不上好友的)说自己是福建漳州龙海市人 身高162cm 估计以上信息多半是假的

最开始的时候 她说她想找一个对他好的男的 说她以前男朋友友经常打她(注意开始的时候就获取同情心) 特别是喝酒以后 后面分手了 說她以前在厦门工厂里面上班 那时候她用的苹果5S 给我的截图里面看的 手机号码是联通号码

第二步 她说她爸爸去世了(2013年上班的时候触电身亡) 她的弟弟在厦门上大学 妈妈一个人在农村里面 她妈妈已经60多岁了(这里突出两点 孝顺 顾家) 然后就开始问我要钱 具体要钱的方法 开始嘚时候要在京东上面买衣服 她说她很少买衣服舍不得买 因为每个月要给弟弟和妈妈生活费(这里我觉得一个男人应该给她买) 从最开始的40箌最后的700多块 买衣服大概用了2000多 这里她为了要到钱 给我发LUO照 平时的照片(从来都是发照片 从来没有语音电话之类的 从来只是微信联系)开始的时候我问她要电话 她说要节约点之类的(这里表示出她很节约) 那个男人不想找个孝顺 顾家节约的女人呢 反正各种理由 她还说她弟弟烸个月生活费800 然后总之好多关于钱的事 开始的时候 她谎言编得特别好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她主要要钱 我从不拒绝 (当时我认为应该对她好)嘫后每天让我给她发(5.20)有时候是52 反正多得我记不清楚了 大概从9月份开始到2017年2月份 每个月给她买零食的钱每个月300-500之间不等 她弟弟的生活费峩开始的时候给了2个月(1600) 国庆节 中秋节 春节什么的都发的大红包(100-200之间) 然后国庆节左右 她说她厦门一个朋友结婚 她要去 当然路费和彩禮我给的 这里又出去1000多 这里杂七杂八的 最少出去了6000块(保守估计) 主要是我以前对不起一个女的(准备结婚的 后来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结) 所以我她要钱我基本没有乱想 以为她真的过得比较艰辛 (正常角度去想 一个女人在外面打工不容易 还得给弟弟准备学费 生活费)过年的時候给她发了个(888)

2017年1月份和2月份 她说把工资给她一半 这两个月给她转账(4500) 中途有三次我让她和我见面 第一次她朋友结婚 回来的时候 我說去接她 她把车次告诉我了 然后当然没有接到 后面她说她手机坏了 太老了 后面给她转了2000块买了个VIVO X9 第二次去接她本来应该是在情人节 后面她說CATL没有事做 就2月23号回来的 然后她自己回来了 (这次之后我就很怀疑她了) 后面就找各种借口 总之没有见到人 再之后她说她辞职不干了 在厦門上班去了 然后说工资又低得很 后面又差不多要了我2000左右 后面叫我我去厦门见面 (此时已离开新能源) 于是从家里飞机过去厦门 让我给她先买个笔记本电脑的钱再见面 我说见面再给她(当时我已经很怀疑她了) 于是一个人在厦门度过几天 分享出来主要是新能源上班的人一个警示 (我太认真了 估计只有我被骗吧 万能的吧友别喷)这个女的肯定是在新能源上班的(去年菊花展的时候她拍了照片放朋友圈) 据我初步了解 她还骗了4个人 有一个人在厦门 被骗了1000多(和他微信语音过)去年过年的说她拉了4个人在一个群里 反正就是要红包的 发了个信息就解散了 我把那个说话的人加上了 逻辑有点乱 我不是作家 就想把我的被骗经历分享给大家 现在这个社会 对人太好总会被有心人利用的 我估计此奻还在新能源上班 吧友别喷 谢谢 最后附转账记录(红包发太多了不好找记录)和照片

以下是她发给我的部分照片 好多都找不到了 希望在宁德新能源上班的人警示


}

关于爱情女人想要的是男人的寵爱和心疼,就像一句话里说的:“我们要走到最后要相濡以沫,要携手终身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和你在一起,就是为了到花甲之年依然有句,我爱你”纷乱人世间,每个女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两个在一起了,恋爱了但不代表是真爱,有些男人会把爱情當成游戏

看男人真不真心,平时的细节是掩饰不了的从微信上男人的聊天来看,也能看出男人爱的深浅微信上,男人给你发这5条信息说明他爱你入骨了:

1.小笨笨,我来帮你做吧

我一个朋友,他男友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但是却很开心,因为男人是会真心对待她的比如说她打碎瓶子要去捡,男友会说“别动扎手”主动的帮女人做好,这样的男人是从心里来疼爱女人的微信上,如果你遇到你不擅长的事情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男人对你说“小笨笨我来帮你做吧”他是爱你入骨了,才这么心疼你

2.你能不能主动给我发个信息。

男人爱上男人的时候就会很在意女人的信息很在意女人说的话,他也希望女人主动关心自己一下也会不自觉的跟女人撒娇。微信上男人对你说“你能不能主动给我发个信息”他是觉得你冷落他了,太忙忽视了他想要你的关心,他爱你入骨了才这么说

生活中没有哆少轰轰烈烈,基本上都是琐事的生活细节把平淡的日子过好,才是最幸福的很多男人不会甜言蜜语,对于他们来说一千句“我爱伱”比不过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男人深爱女人才会关心女人的日常,关心女人想吃什么希望她健健康康的。微信上男人对你说“晚上想吃什么”一句再平淡不过的语句,包含了浓情蜜意

男人爱上女人的时候,总是愿意送女人礼物表达心意在情人节的时候,女人苼日的时候都会送上惊喜,微信上也会红包不断他不在乎多少钱,在乎的是女人开不开心微信上,如果男人频繁送你红包总是迁僦着你,对你说“你喜欢就好”他是爱你入骨了,把你当女儿来宠了

5.不喜欢就辞职吧,我养你

当男人爱上女人的时候,愿意给女人┅掷千金哪怕女人啥都不做,男人也愿意养着女人只要女人开心快乐就好了。当你抱怨工作复杂工资低,同事们勾心斗角做的不快樂的时候男人在微信上说“不喜欢就辞职吧,我养你”他是爱你入骨了因为如果男人舍得付出金钱,不计较代价女人只要在自己身邊,她上不上班都无所谓他是真的对女人好,不爱的男人做不到

(情感图片来源于网络,和内容无关)

}

    编者按:《微信挖宝》是传媒频噵2014年推出的全新栏目旨在挖掘微信平台上的各类好文章推荐给大家阅读,如果您有喜欢的文章请通过人民网传媒频道的官方微信(账號:人民网传媒)推荐给我们。

  2007年6月广州一起16岁少年弑母事件引起了轰动,11月《南方人物周刊》围绕这个案件刊出了一篇特稿《尐年杀母事件》,其情节极富戏剧张力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议。这篇特稿荣获《南方人物周刊》“年度特稿奖”而它的作者林珊珊当時只是一个大三的实习生,她也因此被称为“《南方人物周刊》史上最牛实习生”

  林珊珊本科主修图书出版,“我也不知道自己学嘚是什么东西因为没怎么去上课。哈哈研究生阶段学的是当代文学,也不是太感兴趣”她并不觉得《少年杀母事件》写得很好,“僦那样吧但也不会太差,因为我投入了很多”

  《少年杀母事件》的开头颇有悬念:“张明明决定杀掉他的父母。这个想法在他脑Φ盘旋了差不多两个月”

  没有人知道这起弑母案的男主角张明明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尽管林珊珊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试图了解怹但她不认为自己了解了他,了解了这个家庭因为,“你毕竟不是他”

  时常觉得自己是个窥探者

  《少年杀母事件》被誉为特稿界的杰出作品,也是林珊珊的特稿处女作确定做这个选题时,编辑很兴奋凭他多年的经验,这一定是个绝妙的题材林珊珊并没囿这种感觉,起初她怀疑张明明是不是有精神问题,如果他有精神问题那么一切的报道都显得没有意义了。

  鉴定报告显示张明奣精神正常,可以开始做了“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个孤僻的人。”

  林珊珊来到故事的发生地瑶台这是广州的一个城中村。张明明一镓做烧烤排挡生意每天凌晨,张明明去进货下午,他父母开始准备烧烤晚上出摊做生意,卖到凌晨周而复始。

  采访过程中林珊珊顺着张家在瑶台的出租屋到烧烤档这条路线来回走,路线中一条“阴暗的小巷”在文中被反复提及那是张明明由家到烧烤摊的必經之路,晚上这里漆黑寂静,时而有大老鼠蹿过林珊珊在采访手记里写道,“站在阴暗的巷子我似乎突然感受到了张明明的想法。”那一刻她觉得很压抑,想到一个人就要这么过一生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张明明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广州很繁华,但我很孤独”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明明,编辑找到了他的72个网友林珊珊逐个向他们发出了好友请求。72个中有十几个接受了好友请求,林珊珊每晚垨在电脑前逮着机会跟他们聊天最终在几个网友的嘴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网聊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有些猥琐,面对未知身份的对方她不断变化着语态迎合,试图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张明明的信息她时常会觉得自己是个窥探者,这种感觉一直延伸到了後来的记者生涯“所有采访都会心虚,有点入侵别人生活的感觉”尤其在采访结束后,这种感觉会加剧演变为“仿佛利用完别人又將其抛弃”。

  采访张父的过程很顺利起初她认为自己的采访也许对这个父亲来说有些残忍。但她发现每次去采访总看见他在门口徘徊,远远见了她又走了进去。也许他是需要一个人倾诉的林珊珊这么想着。采访完张父的当天她心痛了:他一个人低着头缓缓离開,他也知道我的采访结束了。”张父告诉林珊珊他要离开广州,离开家乡河南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他会换掉手机号码林珊珊回忆:“我没有要他的新号,我觉得如果他想和我联系,会告诉我的但他没有。”

  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采访结束後的那段日子,她偶尔会给那些网聊少年留言起初她总想与被访者建立长久的关系,但后来随着采访越来越多,她发现没有办法和每個人都成为朋友她渐渐觉得,也许从前的自己太“自大”了“采访通常是一种短期内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记者对受访者而言也只是匆匆过客关系能否长久维持还要看缘分,不必刻意追求”

  林珊珊评价这篇稿子:细节过于铺陈,缺乏叙述灵巧“如果现在再写嘚话,有些没用的细节会被删掉也不会写这么长。情感上可能也会克制一点”

  《少年》里有个很诡异的细节:张母被杀前最后一晚拒绝了别人递给她的伞,说“我没有时间还”那是林珊珊采访了好几个人一致得到的说法,“其实事后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可写的这個细节其实可以删掉。”这是她现在看来作为实习生稚嫩的地方采访中,张父提到事发后发现张明明的房间里还放着一部绞肉机,他猜想儿子可能想要在杀掉父母后用它毁尸灭迹而这个细节并没有被放到稿件中去,“太残忍甚至有些恐怖而且暗示意味太强。”

  “2007年6月12日他将陈菊打晕、掐死,然后割喉”这句被南香红评价为短促有力、体现紧张感的句子,并非出于林珊珊笔下她原本是这样寫的:他将陈菊打晕、掐死。她刻意回避了割喉这个细节“太血腥了。”当时编辑告诉她这样写才能抓人眼球。抓人眼球林珊珊没囿概念,从业5年的她表示现在的她还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去写。

  《少年杀母事件》里林珊珊运用了许多比喻比如“孤独的少年鑽进梦想自由这些宏达的概念筑成的迷宫怎么都转不出来”。多年后她解释 “那时我相信我的揣测是对的,但是我现在不会这么写因為我没有了那种沉浸其中的状态,在写稿时会将自己抽离出来。”

  写出大环境与个体人物的关系

  尽管这篇特稿给林珊珊带来了贊誉但她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她仍然是个只独立写过一个4500字报道的实习生

  “那是个本身就十分精彩的故事,并不是只有峩能写我只是个幸运儿。”后来编辑让她写一篇采访手记她忐忑地写下了3000字的采访经历与感受,编辑并不满意:“你应该写一篇牛逼嘚手记这样才配的上你的报道”林珊珊为难了,更确切地说她有些心虚。“我觉得要写一个手记告诉别人经验我还没有到那种境界。”

  当年写《少年杀母事件》时她就对特稿的写作有些模糊的概念,她认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手法和特稿中人物和故事的表现手法很楿近“一个人的自身性格与他所处的环境必然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我想展现悲剧产生的环境悲剧人物的性格以及两者的反应。”

  林珊珊说张明明“幻想强大,其实幼稚”做这个选题时,张明明已身在监狱了林珊珊递过好几份申请书,但还是没能见到他本人“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写小说,不止一个消息源――他的父亲、烧烤店老板、网友包括他真的跑到报社楼下对他的朋友说自己一定会成名。”但是张明明的小说却不如人意最后好像写不下去了。“可他却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小说家,能拍成电视剧并和明星合作”

  林珊珊说,这个悲剧中最令人难受的是起初张明明开始认真写小说时,父亲也在鼓励他他一度相信能靠写小说改变自己的人生。泹后来他周围的人都开始奚落他。于是有一天他放弃了。“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使他放弃,我们永远没法得到嫃相所以只能去呈现我们已经得到的信息。”林珊珊说她一直很强调大环境与个体人物的关系,就像在这篇文章中她花了很大篇幅詓写张父的人生。

  后来林珊珊采过一个经历大饥荒的上书者他一生都在抗争:大饥荒时就写书反映百姓苦难,因为书的内容被劳教;劳教的时候他又反抗于是被抓进了监狱;进监狱后他又反抗,被关进黑牢一直坐牢到50岁。出狱后他像一名记者一样去做调查,揭露各种单位的腐败社会上一有什么事件,他就会徒步去调查“他应该是我采访过人中很特殊的一个,他是个真相控、自由控压抑的環境与他本身想要反抗的个性产生很大冲突,这就是大环境下的小人物”

  林珊珊希望自己只是专心地去做稿,“如果你做稿件时受┅种目的所驱使比如希望这篇稿件有影响力之类的,你可能就很难做到客观”她的有些报道如《香港往事》因为题材特殊而得到不错嘚回应,2011年她的特稿作品《线人》获得了《南方人物周刊》“年度特稿奖”。不过她最喜爱的是《小城拳击队》。

  林珊珊称《小城拳击队》这样的题材为“准特稿”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齐漠祥的故事:2006年,他回到家乡会理县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带着一群山村少年练习拳击,希望能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里没有很激烈的戏剧性冲突,但更接近真实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普通,但你跟他聊天后会感觉噢,他们也有那样惊心动魄的内心世界”她说,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起来故事里的人们有一种不自知的美恏,“我就是想记录下来这种美好”她更倾向于“准特稿”的题材,也许乍一看这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好故事但如果要把很平凡的东西寫的精彩,需要依靠作者的功力她喜欢这样的题材,那是她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也许很多人看来,她的作品起点很高但她一直想好恏写些更好的东西,用她的话说“不能辜负自己的幸运”。

  我让一个人重温了一遍悲剧

  2007年 11月初我接过这个选题,之前傅小詠老师做了一些采访。

  选题深深吸引着我故事本身充满了人性的冲突,他为什么要杀害母亲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这个家庭有著怎样的故事尽管此前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很多,但这也只是千百万宗少年暴力事件中的一则最后九江大桥撞了,所有眼睛又盯到那兒去这个少年,这个悲惨的一家曾经被媒体写成一个干巴巴的符号,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想起那被遗忘的无数生命,我感到害怕我们想做的事,就是详尽地记录一个家庭的命运它经历了怎样的辛酸,又如何走向毁灭我没学过新闻,但我记住这样┅句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新闻记录的人,该是有情感的人丰满的人,而不是机器人

  我开始和编辑商量选题的操作:少年杀人的确切动机,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得知但任何悲剧的产生总是离不开两个因素,环境及人物性格主要操作模式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悲剧产生的环境悲剧人物的性格,以及这两者发生的反应接下来,我开始联系采访源少年的父亲、亲戚、朋友、网友、老师、邻居……

  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张明明的72个网友和受访者建立信任关系并不容噫,特别是在网络上可能的结局是对方一下子紧张戒备起来,让你处于十分被动的劣势位置于是必须把握分寸,不能过早暴露身份峩的目标是,获取信任把网络人群拖回现实,进行采访

  接下来两个星期里,我早晨起床便打开电脑蹲在椅子上,等候网友的出現就像在等待猎物的蟒蛇,然后缠上去迎合不同的语言系统与想像逻辑,以不同的网络形象逐一和他们聊天常常聊至深夜。不得不說进行这些工作,我觉得自己很猥琐当然,我也遭到网友的追问、指责和戏弄

  文章中提到网友小白,是一个湖南女孩接触她の前,我看了她的QQ空间和签名推测此女生单纯,可能还爱看安妮宝贝之类我于是装扮清纯,带着淡淡的忧伤写几个华丽的句子,很赽她注意我了并在一两个小时后“很喜欢”我,认为我“一定很漂亮安静”我开始聊起张明明,并故意问:他是不是喜欢你呀她急於解释了。

  几个问题后我获得了一些初步印象,但由于当时距她和张明明网聊已经很久了没有刻意回忆,根本想不起曾经的聊天內容女孩开始警惕我的追问,并感觉到张明明出事了反过来一个劲地追问。我不想说谎表明了身份与来意。她的反应十分强烈突嘫感到“这个世界很可怕”,并对我极为排斥觉得记者“专门躲在阴暗的角落,偷窥他人的内心”确实,一个人本来不为人所知藏匿于大众模糊的脸庞之下,现在他的一举一动,显露的隐秘的光明的幽暗的,将被我从各方面收集然后赤裸裸地展示,这真让人不咹

  我只能继续说服她,同时也在说服自已――虽然深入他人内心触犯其隐私但了解他也是想帮助他和他的父亲,这于社会有益唏望悲剧不再重复。她总算有点平复心情并理解我了

  然而,她失恋了没有心情接受采访。在我的经验中失恋的女生总会觉得自巳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上线倾听她的苦闷心情,并极力安慰她和她交流诸多女生成长话题,两个星期之後她说,她把我当朋友了愿意重新回忆告诉我所知的一切。

  在另外一些时候我扮成小混混,谈性谈寂寞那些少年张牙舞爪,總问着姐姐,要不要裸聊要不要做我情人……被你拆穿后,他们便露出青春的迷茫与孤独一个河南少年的签名充满仇恨,满是杀杀殺一开始,我说你是七杀凶神,我是八杀……聊到后来我感到他的苦闷,你孤独吗他说,是啊我于是说,有那么多孤独的人鈈知是谁的错?我进入他的语言系统了

  我已经知道他和张明明来自同一个城市,年纪相仿有可能是朋友。如何开启这个话题提絀这事必须是严肃的,不能八卦轻浮如使用“听说你们那边有个小孩杀了母亲”之类的句子。我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你的河南老家囿一个少年,杀了自己的母亲我想,他一定很孤独他说,可惜了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重要的线索就在眼前了聊了几天后,我把電话号码给他他的也给了我。第一次通电话聊到最后,泣不成声:“你再也别说他了我什么都记不得。”我没再问下去跟着一块难過。接下来我给他打了几次电话,关心他的冷暖后来他主动说起了他,一切“历历在目”

  再后来,张柱良对我完全信任之后幫我联系了张明明最要好的堂哥阿强。阿强说叔叔跟我说过你,有什么尽管问他用河南话跟我聊张明明。这些少年其实充满真情,仳许多人都要真听他们讲话,我总想起张明明幻想强大,其实幼稚孤独的少年钻进“梦想”、“自由”这些宏大的概念筑成的迷宫,怎么也兜转不出来

  采访少年的过程大概如此,花了很大力气很多时候还是浪费表情,聊了大半天原来那人对他没有半点印象。甚至还被戏耍被莫名其妙的电话不住骚扰。但总体上我是快乐,有所得的现在,我偶尔会上线给这些少年留留言。我不愿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轻浮;也不愿放纵自己,为了达到目的虚伪地付出某种真诚的感情。

  采访张明明的父亲比想象中顺利。给他打电话之前想了很久,该怎样开口毕竟经过几个月,他该是过上较为平静的生活现在,让他重新回忆就是再经历一遍悲剧,这极为残忍我在电话中问道,还记得傅小永吗他说记得,人不错这样,我很快被同意前去“看望”那时我想,记者的人格魅力嫃重要

  采访父亲,我没做笔记也没拿出采访提纲。装假是在聊天让他处于放松状态,制造情境营造氛围,引导他讲述故事、描述场景并耐心倾听。

  第一次采访我们谈了 7个多小时。前 3个小时聊家常及人情冷暖。然后我讲起对广州的感受,这引起他回憶在这城市的经历我不敢主动提起那个惨剧,当然一有机会,我便靠近记得后来提到广州的出租屋,我便问家里的布局是怎样的,顺手递了纸和笔过去他画了出来,指到走廊“那天,张明明从这里冲出来”……终于讲到这事了直到那时,父亲还是不理解儿子我聊起了自己的经历,谈一个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如何敏感讲述自己 16岁的感受,我成长在一个压迫女性的村庄始终生活在父亲阴沉的脸色下,还试图离家出走

  这样,我和张柱良拉进了距离他开始讲述自己是怎样当父亲的。每讲一件事情我便在脑中构建画媔。我会问当时你站在哪里,说了什么话张明明是不是扭头就走……场面多是我先想像一番,然后提出封闭式问题勾起他的记忆来偅新表述。细节就是这样问出来的

  我想,张柱良事发后该很少和他人这样聊天他是寂寞的,或许他还觉得我挺理解他。总之峩们很投入,放得很开那一次忘记了吃饭,一看时间7个多小时过去了。

  张柱良矛盾、忏悔他给了我一个故事的轮廓,关于他的幾十年他的家庭关系、生存环境。晚上 8点多我坐在回校的公车上,这微妙的父子关系吸引着我父亲高大强壮,总有挥不去的卑微感却在一个底层之家寻求威严,儿子对父亲既厌恶又崇拜也恐惧听父亲讲少年,我竟想起卡夫卡想起生活的荒诞,想着每个人都被自巳所逼迫又逼迫着他人永远盯着未来那微弱的希望,忘却了当下忘却了活着本身。

  往后我采访了父亲 4次,穷尽一切细节比方說几点起床,吃什么东西卖烧烤怎么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骑什么车车上放什么东西……当然,我也会描述我所看到东西引发怹说话的欲望。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他是不是忘记我在采访了。有一次我说,你甚至可写成小说了他很惊讶地说,你要写我吗有什么好写呢,我太普通了一点成就也没有……

  根据父亲提供的线索,我们多次去广州瑶台采访体验在相同的时间重走烧烤之蕗。瑶台曲曲折折的阴森小巷我走过好几次。

  我渐渐体会到一个 16岁少年的心境一个晚上,在小巷的更深处我看见路灯布满灰尘,老猫蹲在墙角的暗处便想起达利那荒废的时间,这个小家庭是他全部的现实世界他是那根秒针,生活在冰冷的时钟无可奈何地机械行走。他盯着分针和时针似乎只有毁了它们,才能冲破钟面找回自由

  卖烧烤的一带,夜晚也是寂廖的几个流浪的人,披着被孓蹲在大厦下边打牌赌博。张爱玲那一袭华丽长袍真是经典

  没采访到少年很遗憾,我想知道在这敏感的孩子的生命里,命运哪些神秘的偶然在牵引着他悲剧对他做过怎样召唤和暗示?在他封闭的空间里时间是如何流过的?

  我只能通过外围采访感受到生活经历、家庭与社会的环境和孩子那似乎是与生俱来某种性格倾向发生了共振,最终紧紧交融在一块这正是我想表达的――大环境下独┅无二的个体生命。这不能通过贴标签得来命运一定有着它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于是寻访张明明从前的另一个烧烤伙伴我先后和蒋咾师、朋友、张柱良在火车站一带走了 3个晚上。11月 20日晚上 10点钟我在一条小巷找到了他,和他聊了 2个小时同样的大环境下,周周早熟世故极力融入主流社会,讨好前来吃烧烤的有钱人那晚,风很大张柱良和我们围在小炉边,他很沉默这个烧烤之家却有说有笑。

  我望着他远去那是我最难过的时候。其实张柱良在我面前总是很坚强,关于那天如何砍人如何逃跑,我们只提过一次很难相信張明明是有预谋的,他说其实有迹象提及了两个让人不忍耳闻的细节,其中一个关于绞肉机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睛盯着桌面双手來回地搓。说完我们沉默了很久。说起幸福的片断他的脸颊浮现丝丝微笑。其实人有一种状态对着另一个人说了很多心里话时,会忍不住说下去而且暂时没有痛感,相反还会产生快感依赖感但那个晚上,他一个人低着头缓缓离开他也知道,我的采访结束了在這之前,我每次前去采访总看见他在门口徘徊,远远见了我又走进了商场。以后他依然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人知道他的过詓和未来他的故事在一个月内被我掏空了。我感到残忍好像是利用完了人,又将他抛弃无论把媒体工作说得多有意义,无论采访过程多小心翼翼多注意言语,还是逃脱不了这样的事实:我让一个人细细重温了一遍悲剧伤害人了,严重地伤害这不可原谅。以不人噵的手段企图达到人道的目的真是一个悖论。我答应过他下次回老家,给他带一瓶家乡的梅酒希望那时,一切都会好

  关于文嶂写作,编辑蒋老师希望的语言是像余华的冷峻风格不煽情,不无情大一的时候,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我曾着迷过先锋文学,着迷於余华笔下那些暴力的场景透过所谓的零度叙述,我却感受到充满情绪的余华早期是强烈的迷惑与愤怒,好像被这世界严重欺骗了一般在文章的写作中,那些暴力的场景或许还带有当时阅读的感觉在里面。

  写作思路有点类似新新闻主义的开山之作《凶杀》以┅天的生活写一生,由环境描写转入故事叙述串起时间模糊的细节,并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

  写作之前,我大概是有过这样的构思:

  开头是画面组合:杀人片断――阴森小巷――人物出场(张柱良逃了出来)

  紧接着应拉出时空距离,人物逃出很长一段时间在另一个地点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暗示着张柱良是文章中的第三只眼睛文章的讲述大部分是以他的视角进行的。

  再接着进入文嶂主线索故事顺着从瑶台的出租屋到烧烤档这一条路延伸出去,小巷――向阳街――人民大街北的小巷――立交桥――三元里大道――Φ港皮具城(烧烤档)一天的生活挟带着人物的一生作为时间线索与空间线索交融在一块,时间推移与空间转移同时进行故事也应由慢节奏进入快节奏,气氛由较为宽松转向紧张压抑

  小巷:这是重点描写的对象,在逼仄的空间中一家三口出场了,这勾勒出一个夶框架:他们从家里出来各自行走,怪异而冷漠然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各自的故事与长长的痛苦。

  从向阳街到人民大街北:写作偅点在于环境铺垫以张柱良为视角写一家人生活的大环境:暴力、色情、混乱、无生气。

  三元里大道:由此故事进入一个繁华城市嘚空间然后对张柱良的心里活动进行描写。他是卑微的挣扎的,他不愿过这种生活却还要逼迫自己。接下来转入张明明他也不愿過这种生活,却被父亲所逼迫这对父子,其实都很可怜却有着极大的隔阂。

  酒店:7到 14节由瑶池酒店联想至另一家见证着张明明夢想的酒店,由此转入他的梦想然后是梦想破灭,朋友离去他生活中其他人都朝更好生活奔去,只有他陀螺一般原地转这有环境的原因也有性格的原因,文章进一步展示最后,他空前孤独与父母关系日益紧张,这都昭示着悲剧的来临当然,写作后发现这 7节的處理也存在明显缺点:细节过于铺陈,缺乏叙述的灵巧

  中港皮具城:15节,文章回到主线索三口人在皮具城后的烧烤档集合了,这┅家人又捏合在一起在此展现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从他们的表现中深化上一部分表现的父子关系:出奇地相似,又出奇地相背

  接下来,就是砍人部分了与前面的慢节奏相比,这几节的节奏快了起来没有穿插细节,语言短促压抑的气氛终于爆发了,生活撕開了它温和的面具

  22与 23节,讲述父子俩逃跑的情节一个往下,一个往上处理张明明往楼上逃时穿插温暖镜头,同时表现他性格中媄好而又偏执的一面舒缓节奏,平衡残暴也企图获取一种强化悲剧的效果。

  最后几节讲述父亲事发后的状态以及卖烤烧的另一少姩周周这是命运的另一种可能性,然后是父子再相见结尾处理成时间倒流,故事回到“小时候”如果一切重来,这个家庭会怎样

  这样的构思之后,另一个难题是如此繁多琐碎的细节如何处理拼接。最终处理是隐藏叙述视角,并不断变换文章的叙述看似全知全能,但实际上不断变换的镜头隐藏在受访者背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心理活动都由采访调查获得当然,张柱良是主要的叙述视角

  以第 11节为例:

  每次上网,他就问小白有我的邮件吗?

  没有 (小白视角)

  一天的烧烤忙完了,一家人围在桌子边休息

  “作家,成龙给你打电话了吗”小状逗着明明。

  “不久他就会给我打电话了”父亲心里暗暗发笑,于是故意问道:“他怎么给你打电话”张明明指了指父亲别在腰间的手机:“就打咱们叫烧烤这个电话。”

  “那你叫成龙晚上 9点后才打过来白天我们鈳接不到电话。”父亲哈哈笑着在城中村,他们花 360元租的房子里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张明明不吭声了这些关于小说的往事被 2006年的尾巴甩开,张柱良再没听过也没向儿子打听过。张柱良恢复了晚饭后的睡觉张明明又恢复了上网。(张柱良视角) 2006年底他和父母回老镓过年,这是他来广州两年后第一次回家乡

  当晚,他叫上最好的朋友佳林、李闯直奔网吧玩一个叫“半条命”的游戏。凌晨他鈈想回家,和佳林跑到庙里头折了一小捆树枝生火取暖,火苗一下蹿了一米多高他俩赶紧把火熄灭,撒腿就逃(佳林视角)

  这姩春节是这几年中最好的时光了(张柱良视角)。18岁的堂哥阿强也结婚了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再上网玩他要更努力地赚钱。20多天的假期转眼过去来广州前,张明明对阿强说:“哥我不想去广州了,我想在家里打工”哥哥帮他向陈菊说情。但母亲说再说吧,再莋一两年再说,再说到什么时候呢(阿强视角)

  当然,这样的处理容易让人产生虚幻感之前也想过这样的写法:把“我”也写進去,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遇到了哪些人他们和我说起怎样的故事,以“我”作为故事的线索这样,镜头就可以在故事的現实与阅读的现实中不断切换

  那个版本的开头类似这样:

  “许多人住过广州石牌、棠下、客村或新市,离开后都带着一点怀念与感激。但对于瑶台可就不是那给人更暂时的感觉,就像旅客总是想尽快离开车站一样除非迫不得已,没人愿意呆在那里这种印潒存在于瑶台每一条大街小巷之中。那里很少年轻人行行走走的都是中年人或妇女,落寞而又嘈杂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

  这过于岼淡舒缓主观色彩浓烈。最终还是决定用另一种写法即见刊的版本。把“我”及其他全部视角都隐藏起来这样故事更有连贯性,也哽有冲击力

  另外,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又如何保证受访者的描述就是事实,比方说张明明他爸吃饭时俯视其他两个人这是真的嗎?我也无法查明但按照客观主义的写法,是不是应表达为据张明明父亲介绍,他吃饭时总是俯视其他两个人。客观主义的新闻观昰十分必要也是安全的,但过于恪守显得僵化每种形式都有它最适合表达的内容,每种内容也该用最适合的形式来表达

  事实上,“纯客观”本身就有其悖论客观主义并不能保证客观,摒弃主观记者的观点往往隐藏在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中。而新新闻主义手法也並非脱离事实只是记者的主体介入更为显露。这种主体介入并不是说主观臆想情节或人物心理而是感性介入环境,独立表达自我情感如文章出现许多比喻句,“荒林里一声绝望的鸦叫”“像暴发户在大声说话”“像生活时钟里的秒针”“老鼠一般穿梭”这用“虚构”来责难或许是牵强的,我们并没有捏造事实只是以自身体验营造一个记者感知到环境,这同样是真实的甚至我认为,总体上这样嘚写法更能反映真实,因为它充分保留对话进行更为细微的细节描写,能更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社会生活与环境

  有些人会说,这些不是新闻语言那么新闻语言该是怎样的?又该由谁来界定

  另外,文章涉及了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情节比方说有两个诡异细节:一是据烧烤档的保安回忆,那位母亲遇害前一晚说我没时间了;二是蒋老师为核实受访者描述的天气情况查询了《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竟发现了“雨来得不是时候”打成“遇害来得不是时候”。写这些是对悲剧的渲染并对命运的神秘怀有某种敬畏。

  写这个文章其实很折磨人一方面是自己写作功底不深,加上两天时间较为仓促没有细细琢磨句式、语言与材料组织方式,导致文章粗糙缺乏张力;另一方面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11月 22日晚上,蒋老师在办公室陪伴我至深夜 12点他走之前,我把结尾先写好了并开玩笑地说有点像鬼片。他说就是怕你一个人写这种东西会害怕。说这句话时我就真的害怕了深夜,听着汽车驰过时低沉的呜呜聲写到保安老卢说,凌晨将近 4点她说,我没有时间了一看表,真的是将近 4点那些割喉绞肉,破门砍人的场面突然都涌了上来……

  这一个月我体验了悲怆荒诞的人生,恶梦频频紧张焦虑,还遭受着道德的谴责我想,这是每一个记者都曾遇到或正在遇到的难題但熬过这一关,我变得成熟开朗起来并心怀感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一下微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