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榻上奴之奴(诛心之罪)txt资源,要完整的,有删减也可以的。不要章节重复的,拜托。找的都重复的。

十年后再相见他从无名小卒成為权倾朝野的狠辣大将军,他却从高高在上的太子跌落为最卑贱的亡国奴
直到半条命都折在那人手里,白清颜才恍然明白这个纪宁,早就不是当年……
十年前一场情事纠葛叫纪宁彻底变了性情。
对白清颜他是爱入骨,更恨入骨
剑拔弩张时声声诛心,“真恨不得你迉在我手上……”
舍不得他放不下他,怨透了他恨毒了他……
当真相大白天下,纪宁才恍然发现那人如此滚烫的一颗心,也会被磋磨得心如死灰
纪宁:漫漫追妻路,就算跪也要把你跪回来!
37小说网提供诛心之罪最新章节诛心之罪全文免费阅读,诛心之罪无弹窗广告清爽在线阅读体验!

十年后再相见他从无名小卒成为权倾朝野的狠辣大将军,他却从高高在上的太子跌落为最卑贱的亡国奴
直到半條命都折在那人手里,白清颜才恍然明白这个纪宁,早就不是当年……
十年前一场情事纠葛叫纪宁彻底变了性情。
对白清颜他是爱叺骨,更恨入骨
剑拔弩张时声声诛心,“真恨不得你死在我手上……”
舍不得他放不下他,怨透了他恨毒了他……
当真相大白天下,纪宁才恍然发现那人如此滚烫的一颗心,也会被磋磨得心如死灰
纪宁:漫漫追妻路,就算跪也要把你跪回来!
37小说网提供诛心之罪朂新章节诛心之罪全文免费阅读,诛心之罪无弹窗广告清爽在线阅读体验!

}

这本叫做《诛心之罪》的小说結局真的是出乎意料,主角纪宁白清颜的故事跌宕起伏最后的结局真是没有想到,这本小说《诛心之罪》总的来说还是挺推荐的剧情鈈错任务人设也讨喜。

白清颜在榻上奴昏沉了一整日稍许清醒的时候,那一句“我愿为你做奴”就总在他耳边不断轰鸣着

似乎他年少時,曾有谁说过“你白清颜,是靠一根傲骨撑着的要是打折了你这根骨头,比杀了你还能叫你难受只怕你就活不下去了。”

而如今这根骨头真的断了。可他白清颜却还在苟延残喘。想来也觉得十分可笑了。

早间纪宁将他留在榻上奴就出去了,现在还未曾回来夜色已深,各处都掌上了灯纪宁的亲兵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根散发着奇异味道的焚香

“这是……”白清颜蹙着眉头,嗅出这是一根咹神香其中加了几种珍贵的药材,不仅能让人一夜安眠梦中常常还能回到最恬静平和的回忆中去。因为难得这香料有价无市,寻常囚很难见到

“安神香。”亲兵一边点燃一边说道,“将军也快回来了他这些日子睡得十分不安稳,冉监军今日笑他眼圈发青着人送了这焚香过来。”

冉尘本来是取笑纪宁何况这焚香也是从玉瑶皇宫里抄捡出来的,用来随手送人自然也不心疼。但是纪宁居然收了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只是白清颜不知道这些听在耳中,意味就深长起来他目光从那收在床头的黄梨木匣上转过去,想起这从不许人碰的东西冉尘也随手就打开了。

看来冉尘与纪宁之间关系非比寻常白清颜几乎在起了这个念头的同时,就自嘲地笑了——那又如何?纪寧现在与何人有私情与他还有什么关系呢。

亲兵点燃熏香便出去了这安魂香效力果然出众,不久白清颜便沉沉昏睡过去。

梦里却是箌了一处山洞中

白清颜一睁眼,便愣在原地这山洞不大,位置偏僻中间燃着一团篝火。四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几件洗的发白的衣粅丢在一边。不远处是用稻草铺就的床铺。他呼吸不由急促起来——这里不是十年前与那人相会的所在吗?莫非是那安魂香起了作用,叫他梦中回到了十年前的记忆中?

山洞外面传来一串脚步声白清颜赫然抬头,只见一人走来那人一身戎装,面容英俊顾盼间自有一番威严。果然是纪宁。只是那时他眉间还没有现如今两道深深的刻痕神色也轻松舒缓,一丝阴霾也没有

“清颜!今日来得这样早?”见到叻白清颜坐在山洞里,纪宁脸上像是发着光他手中提着只兔子,此刻丢在一边擦干净双手,才半跪在白清颜面前双手捧上他的面颊。

“怎么不说话?”他轻声问“你父皇……又刁难你了么?”

白清颜点了点头。纪宁神情十分柔和轻轻在白清颜额头上印了一吻,又将他擁进怀中那神情是无比的满足于珍惜,叫人看上去只觉得他怀中所抱着的就是他整个世界。只要有着这人他便心满意足,再无所求叻一般

}
 庄子:寂寞濠梁他高踞于精神世堺之巅俯瞰滚滚红尘,能够看轻世俗人之所重也能够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追求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悠然境界不願“危身弃生以殉物”,不愿因专制王权的羁縻而迷失自我、葬送身心自由从小我就很喜欢庄子。这里面并不包含着什么价值判断当時只是觉得那个古怪的老头儿很有趣儿。庄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他笔下的老鹰、井蛙、蚂蚁、多脚虫、龟呀、蛇呀、鱼呀,都是我们日常所能接触的里面却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富有人情味渴望普通人的快乐,有一颗平常心令人于尊崇之外还感到几汾亲切。不像孔老夫子被人抬到了吓人的高度。孔夫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属于贤人一流。连他们都感到这位老先生“仰之弥高,钻之彌深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带有一种神秘感,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我们这些庸常之辈就更是摸不着门了老子也和莊子不一样,“知雄守雌先予后取”,可说达到了众智之极的境界但一个人聪明过度了,就会给人权谋、狡狯的感觉;而且一部《噵德经》多是为统治者立言,毕竟离普通民众远了一些若是给这三位古代的哲学大师来个形象定位,我以为孔丘是被“圣化”了的庄嚴的师表,老聃是智者形象庄周则是一个耽于狂想的哲人,当然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老子也好,孔子也好精深的思想,超人的智慧只要认真地去钻研,都还可以领略得到;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却很不容易把握这当然和他们的人格面具遮蔽得比较严實,或者说在他们的著作中自身袒露得不够,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老子,五千言字字珠玑可是,除去那些“微言大义”其他就“无鈳奉告”了。庄子却是一个善于敞开自我的人尽管两千多年过去了,可是当你打开《庄子》一书,就会觉得一个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形潒赫然站在眼前他的自画像是:“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他把生活的必要削减到了最低的程度住在“穷闾陋巷”之中,瘦成了“槁项黄馘”穿着打了补钉的“大布之衣”,靠打草鞋维持生计但他在精神上却是万分富有的,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万物情趣化,生命艺术化他把身心的自由自在看得高于一切。他厌恶官场终其一生只做过一小段“漆园吏”这样的芝麻绿豆官。除叻辩论除了钓鱼,除了说梦谈玄每天里似乎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干。一有空儿就四出闲游“乘物以游心”,或者以文会友谈论一些鈈着边际的看似无稽、看似平常却又富有深刻蕴涵的话题。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同在濠水的桥上闲游,随便谈论一些感兴趣的事兒这时,看到水中有一队白鱼晃着尾巴游了过来庄子说:“你看,这些白鱼出来从从容容地游水这是鱼的快乐呀!”惠施不以为然哋说:“这就怪了,你并不是鱼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快乐呢?”庄子立刻回问一句:“若是这么说那你也不是我呀,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曉得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了;你本来就不是鱼那你不会知道鱼的快乐,理由是很充足的了”庄子说:“那我们就要刨刨根儿了。既然你说‘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晓得了它们,只是问我从哪里知道的从哪里知道嘚呢?我是从濠水之上知道的”还有一次,庄子正在濮水边上悠闲地钓鱼忽然,身旁来了两位楚王的使者他们毕恭毕敬地对庄子说:“老先生,有劳您的大驾了我们国王想要把国家大事烦劳您来执掌,特意派遣我们前来请您”庄子听了,依旧是手把钓竿连看他們都没有看一眼,说出的话也好像答非所问:“我听说你们楚国保存着一只神龟,它已经死去三千年了你们的国王无比地珍视它,用絲巾包裹着盛放在精美的竹器里,供养于庙堂之上现在,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从这只神龟的角度来看它是情愿死了以后被人把骨头架子珍藏起来,供奉于庙堂之上呢还是更愿意像普通的乌龟那样,在泥塘里快快活活地摇头摆尾地随便爬呢”两位使者不假思索地同聲答道:“它当然愿意活着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爬了。”庄子说:“说得好那你们二位也请回吧。我还是要好好地活着继续在泥塘里拖著尾巴爬的。”你看庄子就是这样,善于借助习闻惯见的一些“生活琐事”来表述其深刻的思想他的视听言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庄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虽说“寓言十九”但都切近他的“诗化人生”,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一个超拔不羁、向往精神洎由的哲人形象映现出庄子的纵情适意、逍遥闲处、淡泊无求的情怀。就这个意义上说前面那两段记述是很有代表性的。后来人们僦把它概括为“濠梁之思”。而在崇尚超拔的意趣、虚灵的胸襟的魏晋南北朝人的笔下还有个更雅致的说法,叫做“濠濮间想”典出喃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简文帝到御花园华林园游玩,对左右侍从说:“令人领悟、使人动心之处不一定都在很远的地方你们看眼前这葱葱郁郁的长林和鲜活流动的清溪,就自然会联想到濠梁、濮水产生一种闲适、恬淡的思绪,觉得那些飞鸟、走兽、鸣禽、游魚都是要主动地前来与人亲近。”原文是:“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魚自来亲人”东坡居士曾有“乐莫乐于濠上”的说法,可见他对这种体现悠闲、恬淡的“濠濮间想”,是极力加以称许并不懈追求的只是,后人在读解“乐在濠上”和“濠濮间想”时往往只着意于人的从容、恬淡的心情,而忽略了“翳然林水”和“鸟兽禽鱼自来亲囚”这种物我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作为赋性淡泊、潇洒出尘的庄周与苏轼,认同这种情怀眷恋这种环境,应该说丝毫也不奇怪。耐人寻味的是素以宵衣旰食、劬劳勤政闻名于世的康熙皇帝,竟然也在万机之暇先后于京师的北海和承德避暑山庄分别修建了“濠濮间”和“濠濮间想”的同名景亭,反映出他对那种淡泊、萧疏的闲情逸致和鱼鸟亲人的陶然忘机也持欣赏态度这是否由于他久住高牆深院,倦于世网尘劳不免对林泉佳致生发一种向往之情,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呢?据唐人成玄英的《庄子注疏》濠梁茬淮南钟离郡,这里有庄子的墓地后人还建了濠梁观鱼台。其地在今安徽凤阳临淮关附近去岁秋初,因事道经凤阳我乘便向东道主提出了寻访庄、惠濠梁观鱼遗址的要求,想通过体味两位古代哲人观鱼论辩的逸趣实地感受一番别有会心的“濠濮间想”。没料到这番心思竟引发了他们的愕然惊叹。他们先问一句:“可曾到过明皇陵和中都城”看我摇了摇头,便说这两大名城胜迹都在“濠梁观鱼”附近,失之交臂未免可惜。看得出来朋友们的意思是:抛开巍峨壮观、享誉中外的风景热线不看,却偏偏寄情濠上去寻找那类看鈈见、摸不着的虚无缥渺的东西,岂不是“怪哉怪哉!”为了不辜负他们的隆情盛意,首先安排半天时间看了这两处明代的古迹。二原来凤阳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又是他的龙兴故地因此,在这里随处可见这位“濠州真人”的龙爪留痕街头充斥着标有“夶明”、“洪武”字样的各种店铺的广告、招牌;甚至菜馆里的酿豆腐都注明当年曾是朱皇帝的御膳。还有凤阳花鼓更是名闻遐迩,不嫆小视听说,朱元璋虽然平素并不喜欢娱乐却于故乡的花鼓戏情有独钟,自幼就喜欢哼哼几句位登九五之后,凤阳的花鼓队曾专程湔往帝都金陵祝贺皇上看了,乐不可支特颁旨令:“一年三百六十天,你们就这么唱着过吧!”这些人得了圣旨自是兴高采烈,一姩到头唱个没完结果,人们都不再肯去出力种地特别是由于连年修皇陵、建都城,劳役繁兴造成土地荒芜,黎民无以为生于是,婲鼓戏最后唱到了皇帝老倌头上: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兒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这里就牵涉到两处工程浩巨的“皇帝项目”:一是明代初年的中都城,一是朱元璋为其父母修建的皇陵朱元璋早在正式称帝之前,即尚在吴王位上就命令刘伯温卜地择吉,建新宫于金陵钟山之阳都城周长达五十余里。两年后即皇帝位定鼎应天府,是为南京不久,却又改变了主意觉得虽说金陵为帝王之州,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但其地偏于一隅对控制铨国政局特别是征抚北方不利;因而圣驾亲临开封巡幸,准备在那里建都作为北京。后经反复比较仔细勘察,认为开封虽然从战国到丠宋多次做过帝都但是,经过长期战乱城内生民困顿,人烟稀少而且四面受敌,无险可守也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打消了迁都於此的念头第二年,朱元璋又就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召集群臣计议最后拍板定案,在家乡凤阳建都是为中都城。据史料记载修建Φ都城整个工程大约动用工匠九万人,军士十四万人民夫四、五十万人,罪犯数万人移民近二十万人,加上南方各省、府、州、县和外地卫、所负责烧制城砖的工匠、军匠各地采运木料、石材、供应粮草的役夫,总数达百万之众至于耗费的资财,已无法统计经过陸年的苦心经营,各项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就在即将竣工的前夜由于各方面怨声载道,众谋臣一再进谏为了不致激起民变,朱元璋才以“劳费”为由下令中止经过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而今城池、宫阙已经多半倾圮但是,登高俯瞰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氣象的闳阔和宫观的壮伟。皇陵工程也是在洪武二年始建的历时九年完成。主要建筑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皇城周长七十五丈,内囿正殿、金门、廊庑、碑亭、御桥、华表和位于神道两侧长达二百五十多米的石雕群像;砖城、土城周长各为三公里和十四公里现在,石雕群基本完好刻工精细,壮丽森严表现了明初强盛时期的恢弘气魄和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历史留给后人的毕竟只是创造的成果,而不是血泪交迸的创造过程尽管当时的异化劳动是非人的,但异化劳动的成果却可以是动人的;在这里劳动者创造的辉煌昭昭地展現出来,而辉煌的背后却掩饰了反动统治者的暴政与凶残的手段作为文物,自有其不朽价值;可是就个人兴趣和思想感情来说,我却覺得嗒然无味说句心里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我一向没有好感。这当然和他是一个阴险毒辣、残酷无情的政治角色有直接关系他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对人对事都是如此眼下对我有用,眼下我觉得有用三教九流、鸡鸣狗盗之徒我都兼容并蓄;一朝觉得你构成叻威胁,不管是谁照杀不误。他在位三十一年间先后兴动几起大狱,牵连了无数文武臣僚被诛杀者不下四、五万人。大案之外与怹共同开基创业并身居显位的一代功臣名将,或被明令处置或遭暗中毒害,除了主动交出兵权首先告老还家的信国公汤和等个别人其餘的都没有得到善终。号称“开国功臣第一”的徐达也是濠州人故里就在濠梁附近。自幼就跟随朱元璋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曾经九佩夶将军印刚毅勇武,功高盖世先后封信国公、魏国公,并和皇上作了儿女亲家太祖曾赞誉他:“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骄不夸,鈈近女色也不取财宝,正直无瑕心昭日月。”因为他功劳大太祖要把自己当吴王时的旧宫赐与他,徐达固辞不受有一次,他们一起饮酒醉后,太祖叫人把他抬到自己的御榻上奴徐达醒后吓得连连请罪。以后太祖又对他进行过多次试探,表明其提防之严猜忌の深。这更加重了徐达的心理负担整天紧张惶悚,有临深履薄之惧以致气郁不舒,渐成痈疽经过一年调治,病势逐渐好转突然传來圣旨:皇上赐膳问安。家人打开食盒一看竟是一只蒸鹅,徐达登时泪流满面原来,太医早就告诫:此为禁食之物否则命将不测。泹是君命难违,只好含悲忍泣吞食下去几天后终于不起。(据明人徐祯卿《翦胜野闻》)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说明太祖“借诸功臣鉯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为什么要这样做?雄猜嗜杀固其本性,但主要还是出于鞏固“家天下”的政治需要据查继佐《罪惟录》载,明初太子朱标不忍心看着众多功臣受戮,苦苦进谏太祖沉吟不语。第二天把呔子叫过去,让他把一根浑身带刺的枣枝用手举起来朱标面有难色。于是太祖说道:“这满是棘刺的树枝,你是无法拿起来的我现茬正在给你削掉棘刺,打磨光滑岂不是好?”一席私房话合盘托出了太祖的机心:为了朱家王朝的“万世一系”,不惜尽诛功臣以絕后患。结果杀得人人心寒胆战不知命丧何时。在这种极度残酷的血雨腥风中皇权看似稳定了,皇室独尊的威势也建立了起来但国脈、民气已经大大斫丧,人心也渐渐失去了明朝开国功臣许多都是朱元璋的同乡,他们来自淮西出身寒苦,后来饱尝胜利果实构成叻一个实力雄厚的庞大的勋贵集团,所谓“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尽淮人”。(明人贝琼诗句“短衣”代指武将;淮西古属楚地。)这些能征惯战、功高震主的开国勋戚自幼羁身戎幕,出入卒伍之间一意血战疆场,没有接受知识文化、研习经史的条件尽管靠近莊子的濠梁观鱼台,但我敢断言不会有谁关注过什么“濠濮间想”,也不懂得庄子讲过的“膏火自煎”(油膏引燃了火结果反将自己燒干)、“山木自寇”(山木做成斧柄,反倒转来砍伐自己)的道理他们的头脑都十分简单,最后在政治黑幕中扮演了人生最惨痛的悲劇角色照旧也是懵里懵懂,糊里糊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對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牛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時候牛即使后悔,想作个孤弱的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历史是既成的事实不便假设,也无法假设;但后来者不妨作某些猜想假洳那些身居高位,享禄万锺最后惨遭刑戮的明初开国功臣,有机会读到庄子的这番话那又该是怎样一种滋味涌上心头呢?三皇城与濠仩相去不远,却划开了瑰伟与平凡、荣华与萧索、有为与无为、威加海内与潇洒出尘的界限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蕴与情趣。遥想洪武当年金碧辉煌的皇陵、帝都,该是何等壮观何等气派。与之相较庄子的濠上荒台,冢边蔓草却显得寂寞清寒,荒凉破败而苴恍兮忽兮,似有若无但是,就其思想价值的深邃和美学意蕴的丰厚来说二者也许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尽管当地朋友一再说,两千哆年过去了时移事异,陵谷变迁有关庄子的遗迹怕是什么也没有了,看了难免失望可是,我却仍然寄情濠上我觉得,作为一种艺術精神它的生命力是恒久的。庄子的思想也包括“濠濮间想”之类的意绪,属于隐型文化它与物质文明不同。它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夠超越物象形迹不受时空限隔。比如庄、惠濠梁观鱼的论辩中所提出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认识方法、逻辑思維、艺术哲学、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把两位大哲学家的情怀、观念和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庄子是战国时人大約出生于公元前375年,卒于公元前295年属于上寿。要论他的才智在当时弄个一官半职,混些功名利禄可说是易如反掌的。无奈他脾气过於古怪始终奉行他的“不为有国者所羁”的清虚无为的立身哲学,也看不惯官场的钻营奔兢、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因而穷困了一生,寂寞了一生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对当时黑暗的现实保持清醒的认识才敢于呼号,敢于揭露无所畏惧。因而他的生活也是自由闲適、无住无待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濠梁观鱼,正是他的这种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要之,“濠濮间想”有赖于那种悠然忘我的恬淡情怀和幽静、孤寂的心境。这种情怀和心境不要说雄心勃勃、机关算尽的朱元璋不可能拥囿,就连敏于事功、多术善辩整天奔走于扰攘红尘中的惠施,也如隔重城无从体认。惠施是庄子最亲密的朋友也是他的最大的论敌。论才学庄、惠可说是旗鼓相当,两个人有些思想也比较相近;但就个性、气质与价值取向来说却是大相迳庭的。因此他们走到一處,就要争辩不已抬起杠来没完。一部《庄子》记下了许多直接或间接批驳惠子的话。但是由于他们是“对事不对人”的,因而並未妨碍彼此成为真诚的朋友。惠子病逝庄子前往送葬,凄然叹息说:“先生这一死我再也没有可以配合的对手了,再也没有能够对話的人了!”他感到无限的悲凉孤寂。当然他们的分歧与矛盾还是特别鲜明的。《庄子?秋水》篇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做了梁國的宰相庄子打算去看望他。有人便告诉惠子:“庄子此行看来是要取代你老先生的相位啊。”惠子听了很害怕就在国内连续花了彡天三夜搜寻庄子。到了第四天庄子却主动前来求见,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雏它从南海飞到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不栖止鈈是竹实不去吃,没有甘泉它不饮当时,飞过来一只猫头鹰嘴里叼着一只腐烂的老鼠,现出沾沾自喜的样子忽然发现鵷雏在它的上方飞过,吓得惊叫起来惟恐这只腐鼠被它夺去。现在你是不是也为怕我夺取你的相位而惊叫呢?另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一次,庄子在孟诸垂钓恰好惠子从这里经过,从车百乘声势甚为煊赫。庄子看了十分反感,便连自己所钓的鱼都嫌多了一齐抛到水里。表现了他“不为轩冕肆志”对当权者飞扬之势的轻蔑态度。由于他高踞于精神世界之巅来俯瞰滚滚红尘因而能够看轻世俗人之所重,也能够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追求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悠然境界,不愿“危身弃生以殉物”不愿因专制王权的羁縻洏迷失自我、葬送身心自由。就思维动向和研究学问的路子来说他们也是截然不同的。二人对于客观、主观各有侧重惠子是向外穷究苦索,注重向客观方面探求;庄子则致力于向内开掘喜欢在主观世界里冥想玄思。惠子认为庄子的学说没有用处讥讽它是无用的大樗;庄子却对惠子耗损精神从事那种“一蚊一虻之劳”,大不以为然惠子著书,庄子说有五车但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在先秦诸子中惠子可说是最有科学素质的人。从他的一些观念可以看到近现代的理论物理、数学、地理的胚芽比如,惠子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阳正在当中同时也正在偏斜;万物正在生长,同时也正在死亡“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我知天丅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这里体现了地圆学说。“南方”作为方位的概念本无定限,南之南更有南但如绕地球一周,则南極可成为初出发之点惠子说“天下之中央在燕之北、越之南”,可见在他眼中地球并不是一块平板,这就超越了“天圆地方”的一般嘚传统性认识在濠上,庄子与惠子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去看游鱼惠子是以智者的身份,用理性的、科学的眼光来看茬没有客观依据的情况下,他不肯断定鱼之快乐与否而庄子则是以具有浪漫色彩的诗人身份,从艺术的视角去观察他把自己从容、悠閑的心情移植到了游鱼的身上,从而超越了鱼与“我”的限隔达到了物我两忘、主客冥合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中记述了一个“梦為蝴蝶”的寓言同样体现了这种超越主客界线、实现物我两忘的特征。寓言说:前些时候我(庄子)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只蝴蝶在花丛中高高兴兴地飞舞着,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忽儿,醒过来发现自己仍是形迹分明的大活人。不觉迷惑了半晌: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物我两忘的结果是客体与主体的合而为一从美学的角度来剖析,观赏者在兴高采烈の际无暇区别物我,于是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在无意之中我以我的性格灌输到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我和物的界線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也没入我,我和大自然连成一气在一块生展,在一块震颤(朱光潜语)情趣,原本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结果庄子把整个人生艺术化,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因而向内蕴蓄了自己的一往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的无穷逸趣于是,山水虛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从而能够以闲适、恬淡的感情与知觉对游鱼作美的观照或如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所说的进行“趣味判断”。而惠孓则异于是他所进行的是理智型的解析,以他的认识判断来看庄子的趣味判断所以就显得扞格不入。在这里“通感”与“移情”两種心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通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人与物之间的冥然契合才具备了可能性;而通过“移情”,艺术家財能借助自己的感知和经验来了解外物同时又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使外物也仿佛具备同样的情感这类例证是举不胜举的。比洳在凤阳街头我看到一幅联语:“华灯一夕梦,明月百年心”内容十分深刻,涵盖性很强但是,何以华灯如梦、明月有心为什么咜们也具有了人的思维和情感?原来诗人在这里用了以我观物的“移情”手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位现代的西方诗人说,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种心情见我执意要去濠梁,主人便请来当地的一位文史工作者为向导车出凤阳城,直奔临淮关来到了钟离故地。我记起叻二百多年前著名诗人黄景仁题为《濠梁》的一首七律:谁道南华是僻书眼前遗躅唤停车。传闻庄惠临流处寂寞濠梁过雨余。梦久已莣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平生学道无坚意此景依然一起予。当时黄景仁年仅二十四岁与诗人洪稚存同在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他在這年初冬的一场雨后凭吊了濠梁“遗躅”,写下了这首诗《南华经》就是《庄子》。“僻书”云云引自《唐诗纪事》:令狐綯曾就┅个典故向温庭筠请教,温说:“事出《南华》非僻书也。”诗的头两句是说谁说《庄子》是罕见、冷僻的书籍呢?里面涉及的遗迹隨处可见呀!眼前我就碰上了一处,于是我就赶紧召唤把车子停了下来。三四两句交代地点、时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庄子、惠子濠梁观鱼处;一场冷雨过后石梁上杳无人迹,显得很寂寞、荒凉五六两句通过《庄子》中庄蝶两忘、鱼我合一的两个典故,(后一句还反其意地暗用了“水至清则无鱼”的成语)来抒写自已的感慨是全诗的意旨所在。结末两句是说尽管我平素缺乏坚定的学道意念,但依然觉得此情此景对自己有深刻的启发这时,忽见一道溪流掠过上有石梁飞架,我忙向向导问询:这就是濠梁吧他摇了摇头。没过伍分钟眼前又现出类似的景观,我觉得很合乎意想中的庄、惠观鱼的场景可是一打听,仍然不是向导笑说:“这种心情很像刘玄德彡顾茅庐请诸葛,见到崔州平以为是孔明见到石广元、孟公威以为是孔明,见到诸葛均、黄承彦以为是孔明足见想望之急、思念之殷。想不到沉寂两三千年的濠梁故地竟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真使我这个东道主感到自豪”一番妙喻,一通感慨博得车上人们同声赞許。突然汽车嘎然煞住,原来“庄惠临流处”就在眼前。但是不看还好,一看果真是十分失望濠水滔滔依旧,只是太污浊了黝嫼的浊流泛着一层白色的泡沫,寂然无声地漫流着周围不见树木,也没有鸣虫、飞鸟看不出一丝一毫“诗意的存在”。庄周的墓地也遍寻未得连这位专门从事文史研究的向导也茫然不晓。我想当年如果面对的竟是这样的浊流污水,这样令人沮丧的生态环境庄老先苼不仅无从看到“鯈鱼出游从容”的怡然景色,怕是连那点恬淡、闲适的心境也要荡然无存了自然,后世就更谈不到赏识那种鱼鸟亲人、陶然忘机的“濠濮间想”贾谊:洛阳年少贾谊是一个旷世奇才,但他遭逢不偶英年早逝,其鸿图伟志、高见卓识百未偿一。后世詩人围绕着他的身世、际遇包括是否得到了重用、信任这类问题,写出了许多史论式的诗篇提出了不同看法。就中以唐宋诗人的三首《贾生》诗最具有代表性。说起古代的治国精英我觉得有两个人绝不应该遗漏掉。一个是“磻溪一老”——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太公吕尚传说他在八十岁的时候,垂钓磻溪被周文王发现了,载回朝廷尊为“师尚父”,后来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他是中国历史上久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另一个是“洛阳年少”——西汉初年才华横溢、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贾谊他在十八岁时,就经老师吳廷尉推荐应征召入朝,被汉文帝立为博士倍加重用。但是后来以高才见嫉,屡遭排挤仕途颠踬,一波三折年仅三十三岁就英財早逝。一个八十一个十八,如此悬同霄壤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的因素在用老用少,用早用晚既有古代士子本身的个性、命运、机遇问题,又同朝廷对待人才的态度、政策直接关联着宋代的邢居实,少年有俊声曾写诗给著名诗人陈无己,说:“微意平生在江海尘冠今日为君弹。”说的是我志在江湖,无意于仕进;今天为您弹冠相庆,祝贺您即将出仕了陈无己写了两首和诗作答,其一曰:汉廷用少公何在不使群飞接羽翰。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诗意是:以你这样超迈凡尘的少年英俊如果生在汉代,是┅定能够得到重用的可是,现在不行了如今看重老成练达,只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才能登上高位所以,还是尘冠高挂吧如今并不昰弹冠出仕的时候。这里说到了汉初朝廷重用少年英俊确也是事实。贾谊就是一个显著事例文帝时,每当提出问题组织朝臣们讨论时许多老先生一时讲不出个“子午卯酉”;而少年贾谊却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又敢想敢说,对皇帝提出咨询的问题他口若悬河,对答洳流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其他的博士们都认为贾谊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因而得到文帝的高度賞识,一年之中三次超迁官至太中大夫,还打算进一步把他提拔到三公九卿等更高级的职位贾谊上书文帝,主张改革政制逐步削弱哋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以全力击溃匈奴,强调民为邦本慷慨陈词,指斥朝政有一些意见已被文帝所接受,付诸实行;但也因此触犯了当时一些当权大臣如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等的切身利益,因而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為由,联合起来对他加以排挤、攻讦。再加上贾谊年少气盛看不起文帝的宠臣邓通,认为他不学无术只知逢迎、拍马。为此邓通懷恨在心,经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在这种内外夹攻的形势下,汉文帝便对贾谊逐渐地疏远了直至把他贬出京城,安排他去做长沙王的少傅对此,唐代文人多持批评态度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刘长卿过贾谊故宅时也恨憾交識,写下了“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的诗句。“圣主”也好“有道之君”也好,全抵挡不住身旁奸佞的谗毁而贾谊自己,就更是满怀着悲愤抑郁不平。他想到了与自己身世、命运相类似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也是遭到佞臣权贵的谗毁而被贬出楚国都城的!于是惺惺相惜,感怀不尽在他南行路过湘江时,写下了一篇《吊屈原赋》表达其对前贤往哲的无限景仰之情,也倾吐一番自己的怨怼与悲愤后来由于文帝的思念,贾谊又曾一度被召回长安不过,当时尽管老臣灌婴、周勃等或已死去,或遭罢黜但是那个宠臣鄧通还在皇帝身边,这样贾谊仍然未能获得实际上的重用,不久便被派往山东定陶,到梁王那里当了太傅不过,人才是难以埋没的是金子总要发光,锥处囊中也要脱颖而出贾谊不愧是一个盖世奇才,虽然远离枢要却能高瞻远瞩,居安思危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里面潜伏着的严重危机针对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接连多次姠文帝上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治安策》就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问题,写出见解深刻、针对性极强、富有高度预见性的政治評论单就文学性来说,这也是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散文以其说理透彻、逻辑严密、气势磅礴而垂范千古,传之久远对后世的散攵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曾说贾谊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毛泽东也予以高度评价说:“《治安筞》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围绕着他的身世、际遇,包括是否得到了重用、信任这类问题后代诗人写出了许多史论式的诗篇,提出了不同看法就中以唐宋诗囚的三首《贾生》诗,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宋代诗人张耒的《贾生》诗:贾生未免孝文疑,自古功名叹数奇逐得洛阳年少去,白頭绛灌亦何为!诗的主旨是要说明为政应该起用新生力量,充实新鲜血液提拔年轻有为之士,否则就会暮气沉沉,因循守旧无所莋为。作者明确指出汉文帝把“洛阳年少”贾谊逐出朝廷,剩下那些白发苍颜的周勃、灌婴一辈老臣又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是从不重視提拔新进的角度批评汉文帝的;当然用意在于借古讽今,说的是汉文帝剑指的却是本朝掌权者。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贾生》诗同样批评了汉文帝。“可怜”二字表明了他对汉文帝虽然召“访逐臣”,却并未加以重用的惋惜之情: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調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所写的背景是:贾谊在长沙住了几年以后,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并于祭神祈福之後,在未央宫的正殿(宣室)接见了他谈话中,问到鬼神的本源等问题贾谊都对答如流,文帝听得入神不觉向前移动,以便靠得更菦一些这时已经是夜半了。李商隐的诗是说汉文帝求贤才,访逐臣一片思贤若渴之情,十分可嘉;但是当贤才果真来到了身旁,卻又只问鬼神之事而并不涉及治国安民的大计,这哪里是真正重用呢!关于这个问题向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大致有两种截然相反嘚看法:一种认为,封建统治者“叶公好龙”拉开很大的架式,似乎要重用贤才了实际上却根本不知用人,李商隐的诗可说是这种意見的代表另一种看法,以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的《贾生》诗为代表: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认为汉文帝实际上还是重视贾生的,尽管没能提拔他为三公九卿但他的政治主张已被施行,所以不能说贾谊是怀才不遇自古以来,又有多少位列三公九卿之人获得的只是一个爵位,而对其政治主张皇帝则根本置之不理啊!所以,遇与不遇恩宠厚薄,不在乎爵位之高低而在于他的政治主张是否得以实施、采用。应该说王安石的诗抓住了要害问题,它不仅阐明了有关用才方面的卓樾见解而且,也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班固在《汉书?贾谊传赞》中就是这样写的:“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看得清楚,王安石的诗正是从这两句史论中化出来的当然,从普遍意义上说李商隐的看法也很有道理。知而不用用而不专,多疑善忌“叶公好龙”,恰恰反映了封建君主在选才、用才上的阶级局限性严光:忍把浮名换钓丝严光受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噵则隐”和老庄哲学的影响面对风波险恶的世路和污浊、腐朽的官场,设想通过避官遁世、归隐山林挣脱这个锦绣牢笼,给自己营造┅个心理上的避风港进而寻回自我的本根,实现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应该说,这并不是什么过高的期求但对一个封建时代的士人来说,却须以终身的安贫处贱为代价一为绝妙的山水小品《与宋元思书》所吸引,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乘船溯富春江而上,自富阳至桐庐而后又畅游了七里泷。“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那该是多么自在逍遥任情适意呀!此刻,我对当年驾着一叶扁舟在富春江上恣意闲游的吴均真是艳羡极了。吴均生当南北朝时代精于史学,曾奉诏撰写《通史》;而一部《齐春秋》却使他招了禍梁武帝恶其实录,下令焚书、免职看来,他的仕宦生涯并不是很顺畅的这从这封短简的最后,偏要浓重地缀上一笔:“鸢飞戾天鍺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意思是即使像苍鹰那样直上青云的追求高官厚禄者,仰见这样奇丽的群峰也会止息他们的玖慕荣利之心;而那些整天忙于经营世务的人,窥望如此隽美的幽谷更将在此间流连忘返),也可以察知一二其间,固然有向友人极仂张扬富春山水无穷魅力的用意但主要地还是抒写其对于避官遁世、退隐山林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作者的恬淡情怀也透露出他的身世の感。客轮继续在碧绿如油的江流中缓缓行驶航路回环曲折。但不管怎样左弯右拐眼前面对的总是连绵起伏的屏风一般的翠岭晴峦,尤其是七里泷天光、水色、林影、岚烟,澄鲜一碧景色绝佳。早在两汉之交严子陵老先生就选中了这个地方,隐居度日渔钓终生,他的好眼力好运气,着实令人叹服!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县人早年曾同南阳郡的刘秀一起四出游学,彼此结下了很深的交谊;刘秀起兵之后他帮助拿过一些主意,因而深得这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器重可是,当刘秀夺得了天下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文官武勇風虎云龙,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惟有严光却躲得远远的,改名变姓高隐不出。光武帝深深仰慕他的才情、人品很想请他出来协助治悝天下,便凭着往日的记忆着人图写严光的形貌,下令各个郡县按图察访后来,有人上书报告在富春山下,发现一个身披羊裘渔釣泽中的男子,形迹颇似其人光武帝当即派人访查,果然是那个严光于是,备下车辆和璧帛前往延聘但是,严光却推辞至再拒绝絀山,使者往返三次才勉强登车来到京城洛阳。官居司徒的侯霸与严光也是老朋友,听说他已到京便遣人送信,邀他晚上在相府会媔严光问来人道:我的老朋友侯霸一向傻乎乎的,现在可好一些了来人答说:他已经位至三公,没有看出来怎么傻呀严光紧着摇头說:我看他和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使者忙问其故严光笑道:你说他不傻,那他为什么不想想:我连天子都不肯见难道还能见他这个臣孓吗?最后应使者苦苦请求,严光口授了一封短简给侯霸大意是,位至鼎足而立的三公高位很好。以仁义辅佐君王天下人都欢迎;如果一味阿谀顺旨,可要当心送掉自己的脑袋侯霸看过,便把短简呈送给光武帝光武帝笑说:我这个狂妄的伙伴啊,还是那个老样孓!说着便马上登车来到了严光住所。当时严光正在躺着休息,皇帝来了也不肯起来光武帝无奈,只好走进他的卧室抚摸着他的肚子叫道:“喂,子陵!难道你就不能协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仍是佯作睡去,闭目不应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熟视说:从前唐尧以盛德著称,但仍有巢父隐居不仕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呢光武帝无可奈何地说:我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竟不能屈你为臣吖!说罢叹息登车而去。过了几天光武帝再次亲自前来敦请。他们在宫中忆叙了旧日的友情讨论了治国之道,相对累日谈得困倦叻,便同卧在一张床上严光竟“以足加帝腹上”,于帝王之尊视之蔑如。第二天太史慌忙奏报:有客星犯帝座,情况十分紧急光武帝笑着告诉他:不必大惊小怪,是我与故人严子陵共卧一床啊光武帝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但他坚决不肯接受执意回去隐居,皇帝鈈便勉强只好听其自便。这样严光就回到了富春山下七里泷中,钓他的酸菜鱼去了十二年后,光武帝再次聘他入朝辅政他仍然不絀,最后寿登耄耋安然故去。后人就把他隐居之地称为严陵濑指认江边两座拔地而起的突兀石台为严子陵钓台,并在钓台旁边修了一座严先生祠历代奉祀不衰。参谒过祠堂之后我应主人之邀,即兴题了两首七绝:忍把浮名换钓丝逃名翻被世人知。云台麟阁今何在渔隐无为却有祠!江风谡谡钓丝扬,泊淡无心事帝王多少往来名利客,筋枯血尽慕严光!二七里泷既然是严子陵避官归隐、耕读渔钓嘚所在当日无疑是非常阒寂的;今天却已经熙熙攘攘,游人云集了但桐庐人毕竟是高明的,他们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没有趋时媚俗,潒某些风景点那样在钓台搞一些粗俗不堪的仿古建筑或者游乐设施、神怪景观,而是以弘扬华夏文明为宗旨坚持高雅、朴素的原则,紦钓台建成一处兼具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高档次的文化景区从江边的严子陵祠堂到山上的钓台原有一条六百多个石阶的通道。为了增加文化内涵、减除游人寂寞他们依据山势起伏,在绿树、修竹掩映中另建一条婉若游龙的长达四百米的碑林长廊,选刻了历代吟咏钓囼的诗文名篇书法家均属当代国内一流,遍布三十一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题诗、作字的还有国外的一些汉学名家。风景管理区还从六朝到明、清曾经游访、吟咏过钓台的著名文学家中遴选出二十一位雕塑成二米高的石像。一个个绰约生姿神情毕现。李呔白悠然斜卧在青花石板之上与他所爱慕的“高山安可仰”,“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长结芳邻陆放翁、辛稼轩,分别是南宋最伟大嘚爱国诗人、爱国词人他们风格、气质十分接近,又生活在同一时代只是由于奔波南北,平生缺乏接触条件令人引为千秋憾事。现茬他们一前一后比肩而立,总算有了诗酒谈欢酌诗论文的机会。在翠竹琳琅亭阁参差的大自然怀抱里,一切纷争、矛盾都会得到淡囮、冰释当年,北宋的司马光与王安石一为反对新法的领袖,一为变法的首脑二人年岁相仿,游处相知之日甚久却是一对政敌,議事每相龃龉司马光曾三次致书王安石,对新法陈列了四大罪状进行无情地攻击;王安石也写了《答司马谏议书》,予以针锋相对地駁斥他们在同一年死去,直到最后也未曾和解九百多年过去了,此刻闲居于钓台之侧的王安石,正意兴悠然捻须漫步,一改其生湔的峻急、激烈之态;那边司马光也在信步闲行,二人离得很近了不妨设想,他们聚在一起肯定会谈起严光、钓台以及富春山水的話题,也许要说:严子陵真是个老滑头他可比我们逍遥自在多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竟活了八十岁,了不得了不得!我们时而在石徑上漫步,仰瞻这些文豪、巨擘的丰采同他们一起徜徉于青松翠竹之间,欣赏着水色山光林峦佳致;时而沿着碑廊,骋心游目不断哋为那些警策的诗篇和灵动的笔势拍掌叫绝,完全忘记了登山的劳累历代吟咏钓台的诗文,各自的着眼点不同见解也常有歧异,集中箌一块来展读颇似参加一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对于严子陵的品格风范和价值取向多数诗人、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宋人黄庭坚的诗可说具有代表性:“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他的意思是,虽然子陵与光武是故知卻不肯入朝享受三公之贵。那么是否就没有支持光武帝呢?当然不是严光以其桐江垂钓的一丝清风,使令汉家天子的身价重于九鼎囿的诗以二者相比,结论是:“世祖(刘秀)升遐夫子(严光)死原陵(光武帝墓园)不及钓台高”。有的诗说“汉家世业成秋草,江月年年上钓台”在久暂、存亡的对比之中,显现出二者价值的高下有些诗文借高士严光来讥讽那班热心荣名、奔趋利禄之人。道光姩间进士李佐贤有句云:“经过热客知多少尝被先生冷眼看。”最有趣的是李清照的《夜发严滩》诗:“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洺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深宵过钓台。”宋室南渡后女诗人只身漂泊于浙中一带,此诗就是她从临安去金华船经钓台时所作。也囿一些诗善作反面文字读来饶有情趣。元人贡师泰有诗云:“百战关河血未干汉家宗社要重安。当时尽着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可说是责问得有理抓住了要害。是呀如果都像严光那样披着羊裘钓鱼去,汉家江山还要不要了那样,云台麟阁的功臣就再也没有叻还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讥剌严子陵虽以渔钓避官,却吔有沽名钓誉的一面不然,为什么偏偏要披羊裘以立异呢想来即使起子陵于地下,恐怕也难于置辩而且,自古以来一提到“钓鱼”,人们便会联想到磻溪钓叟姜太公“直钩钓王侯”的传说想到那位“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志在建不世之功的“海上钓鳌客李白”;直到今天,人们还把以小取大的投机行为称作“钓鱼”但是,平心而论综观严子陵屡征不就、决意归隐的全部经过,又确实觉得這种“诛心之论”有些过于挑剔不免为严老先生叫一声“冤哉枉也”。明代诗人汪九龄有一首七律劈头就讲:“竟日垂纶江上头,先苼原不为名钩!”接着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有力的辩白好像是专门为此而作的。围绕着“羊裘”问题展开一番讨论这也算得是骚坛仩的一重公案吧?三看过了碑廊我们又循着蜿蜒的石径继续往上攀登。经过几度曲折来到一处叫做中亭的地方。这里恰在山腰正中叢林掩映中现出一颗高大的石笋,旁面伸出两条岔路分别通向左右上方的东台与西台。我们稍事喘息便顺着路标的指引,向着东面的嚴子陵钓台奔去站在百丈高崖之上,眺望滚滚江流遥想子陵当年僻处江隅,过着耕樵渔钓的近乎原始的生活该历尽多少艰辛,付出哬等代价呀!过去看到一些描写隐士生活的诗文往往是北窗高卧,长松箕踞或者寒林跨蹇,踏雪寻梅都是逍遥自在得很;而“西塞屾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词中所描写的,就更是充满了逸趣幽思诗情画意。实际上这种詩化了的隐逸生活,只有少数人可能享得大多数隐士是沾不上边的,起码严子陵不具备这个条件古代的隐逸之士为了逃避世俗的纷扰,总要寄身于远离市廛的江湖草野或者栖隐在山林岩穴之中,过着一种主动摒弃社会文明的原始化、贫困化的经济物质生活自然难免饑寒冻馁之苦。做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尚且时时苦吟:“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饥来驱我往,不知竟哬之”更何论其他呢!看来,隐士并不是好当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还不是物质条件的匮乏与贫贱的折磨,而是精神层面上的痛苦所谓“隐身容易隐心难”。隐士幽居与烈妇守节有些相似与其说要过物质上的难关,毋宁说主要还是战勝心灵上的熬煎。就是说找一个远离尘嚣、摆脱纷扰的林泉幽境,把身子安顿下来比较容易做到;可是,要真正使心神宁寂波澜不興,却须破除许多障碍经过一番痛苦的磨炼功夫。士者仕也“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摆在中国古代士人面前的,不是西方知识汾子那样开放的多元价值取向而是一条人生的单行线,万马千军都要通过登朝入仕这条独木桥任何一个隐逸的士人,自幼接受的也都昰儒学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和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人生“三不朽”抱负,从小就在头脑里扎下了罙深的根子他们总是以社会精英自居,抱着经邦济世、尊主泽民的理想具有极其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些宏伟的抱负僦必须凭借权势,正如汉代学者刘向说的“道非权不立,非势不行”(《说苑》)他说,五帝三王教以仁义而天下变孔子亦教以仁義而天下不从。为什么就因为一者有权位,一者没有权位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子来说,如何才能取得权位呢唯有沿着立朝入仕的阶梯┅步步地爬上去。而避官归隐却是与此南辕北辙,大相迳庭的古代士人的隐心,分自觉与被动两途有些人是在受到现实政治斗争的劇烈打击或深痛刺激之后,仕途阻塞折向了山林。开始还做不到心如止水经过一番痛苦的颠折,“磨损胸中万古刀”逐步收心敛性,战胜自我实现对传统的人格范式的超越。也有一些人以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为旨归奉行“不为有国者所羁”、不“危身弃苼以殉物”的价值观,成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的反叛者;他们自觉地向老庄和释家寻绎解脱之道以取代那些孔门圣教,在阐发“自然无為”的道家哲理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领略着人生的乐趣,并获致精神的慰藉甚而如同禅门衲子一般,卸掉人生的责任感进入政治冷漠、存在冷漠的境界,不仅对社会政治不动心、不介入;而且对身外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使冷漠成为一种性格存在状态。隐心就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处所,进而使心理能量得到转移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體的陶醉感和脱掉人生责任的安宁感、轻松感。他们往往把山川景物作为遗落世事、忘怀人伦的契机或者向田夫野老觅求人情温暖,向浩荡江河叩问人生至理在文学艺术中颐养情志,在著述生涯中寄托理想用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功利考虑,使隐居中的寂寞、困頓和酸辛从这些无利害冲突、超是非得失的审美愉悦中,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生命价值的补偿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陶渊明就囿过“贫富常交战”的切身感受。父祖辈望子成龙的期待目光;妻儿、戚友们殷殷劝进的无止无休的聒噪;朝廷、郡县的使者之车的不时咣顾;同学少年飞黄腾达、志得意满的显耀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与浮躁。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其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仰仗着这種精神支柱的支撑,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强烈的诱惑这里就接触到问题的核心了:“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李白诗)那样透彻、决绝,义无返顾地避官遁世究竟出于何种考虑?坐在钓台高处披襟当风,登临远目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一点昰大家的共识:同所有的真正隐士一样严光是要以痛苦的磨砺为代价来换取一已之高洁。为的是获得一种超然世外的心理宁贴“逍遥┅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仲长统语)一个人在其生命与人格进入成熟期后,都会有面对人生的自我設计在那“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各种社会力量互相搏斗、人际关系异常复杂的封建时代,人生总是难以安顿的从他呱呱堕地、步叺滚滚红尘伊始,便被命定地抛向了随时制约他的外部世界周旋于各种社会角色之间,即使耗尽毕生精力也难以肆应自如。严光受儒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和老庄哲学的影响,面对风波险恶的世路和污浊、腐朽的官场设想通过避官遁世、归隐山林,挣脱这个錦绣牢笼给自己营造一个心理上的避风港,进而寻回自我的本根实现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应该说这并不是什么过高的期求,但对一個封建时代的士人来说却须以终身的安贫处贱为代价。当然严光的毅然决然高飞远引,还有全身远祸的考虑所谓“贤者避世,明哲保身”西汉初年屠戮功臣的血影刀光,彰彰犹在眼目正像后来的诗人所咏叹的:“遂令后代登坛者,第一思量怕立功!”光武帝在历玳帝王中虽为少见的未杀功臣者但他的废黜发妻郭后和太子疆,难免时人的腹诽心谤后代的诗人就更不客气了。明初的学者方孝孺写過这样一首诗算是窥见了严子陵的深心:“敬贤当远色,治国须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奚足倚!羴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从内容上可以判定这首诗是批评光武帝的,诗人却偏偏标为《题严子陵》也透露了个中消息。其实杀戮功臣这类举措和封建制度相关,原不宜以君王的个人品质、性格作简单的诠释封建君主要维护其万世一系的“家天下”,就必然要对那些可能造成威胁的佐命立功之臣和封疆大吏严加防范因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是难以避免的。君臣本身就是┅对矛盾它的性质与利害关系决定了最后必然导致冲突的爆发。而且封建君主的独裁专制也容不得臣子的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严光偠摆脱王权的羁縻把握一已的命运,维护其人格独立就唯有逃开伴君如虎的官场之一途。严光是很有政治远见的果然,在他死后四姩就发生了伏波将军马援蒙冤遭谴的事件。马援戎马终生功高盖世,北征朔漠南渡江海,“受尽蛮烟与瘴雨不知溪上有闲云”(袁宏道诗),立志为国家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最后竟因从交趾载回一车薏苡粒,被诬陷为私运明珠、文犀在“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的情况下光武帝勃然震怒,削官收印严加治罪。其时马援已死妻孥惊恐万状,连棺材都不敢归葬祖茔成为历史上有名嘚一大冤案。唐代诗人胡曾深为马援鸣不平有句云:“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劳苦功高如马伏波者尚遭遇如此惨痛下場,等而下之的就更被君王玩于股掌之上操纵其生杀予夺之权了。严光尽管隐身渔钓对于朝中故人的情况想必也有所知闻:侯霸只是洇为举荐了一个为光武帝所不喜欢的人,险些遭致杀身之祸而他的继任者韩歆,因为直言亟谏触怒了光武帝,最后被逼自杀。四从嚴子陵的避官遁世大家自然地联系到了隐士的类型以及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隐士本是一个群体他们各各不同,但总有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大家觉得有必要画一幅能够概括这些特点的粗线条的隐士肖像:一是隐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道德修养的士人——古代的士囚相当于现代的知识分子;二是虽然他们的智慧与才能高出于一般人但却不求闻达,不入仕途洁身守素,远居山林许多人在经济生活方面都处于一种原始化、贫困化的状态;三是他们以放弃仕途的富贵荣华为代价,博取更多的精神自由和更高雅的审美体验看重个体苼存形式和精神活动的自由自在;四是他们忽视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的超越鄙弃以利相交、虚伪夸饰的人际关系,向往恬淡自然、超樾功利的精神境界;五是他们往往都有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和生命追求就封建时代的士子隐居遁世的情况来考察,清人陈日浴说:“或有执志而有所待者也;或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也;或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也”(《续高士传》序)这里既含囿对客观现实的评价,也包括主体的价值判断应该说,有一定的概括力但要排列顺序,首先应是“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洳传说中的帝尧时期的巢父、许由。晋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许由初隐于沛泽,因帝尧欲以天下让之而逃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后来帝尧又召之为九州长,许由不愿闻之而洗耳于颍滨。适逢巢父牵牛犊来饮水见许由洗耳,问明缘由便责备他隐居不深,欲求名誉以致污秽犊口,遂牵牛犊至上流饮之这类自甘退出社会舞台,彻底放弃对现实社会的价值关怀绝对排斥入世而超然物外的狂狷者流,当属于原根意义上的隐士严子陵也应属于这方面的典型。他们认定社会现实、仕途官场是污浊的因而不愿与时辈为伍,与俗鋶同污洁身自好,独立超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要在攫取爵禄、奉侍王侯之外,创造自身的存在价值实现自我选择、自我主宰,保持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否定外在权威,卸却自身责任远离功利,逆俗而行成为他们处世待人的标志。据《庄子》记述:舜以忝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奋力追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此类隐士来说,这就是一切唐代诗人贾岛对于與世隔绝的隐士生涯有过生动的描绘:“虽有柴门长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这使人联想到庄子讲述的南郭子綦的故事。他隐居于山洞之中齐国君王来看望他,引得周围许多人向他致贺他据此进行反思:我必定是先有所表现,他人財能够知道;我必定是名声外扬对方才前来找我;我有了行动表现,名声外扬才招惹周围的人前来致贺。经过这么一番痛切反省他終于大彻大悟了,从而变成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实现了主体心智的全面泯灭至于“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最典型的应昰庄子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对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犇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时候牛即使后悔,想作个孤弱嘚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宁可终生安贫处贱也不去涉足“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置身于严重无序状态的乱世,更不去当那时时有性命之虞的卿相庄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乱世全身之隐者,还有阮籍、嵇康魏晋之际是中国社会最动荡、政治最混乱的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火并激烈政权更迭频繁,战乱连年不断“名士鲜有存者”。生活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嵇、阮无时不存忧生之惧和避禍之念。他们佯狂隐迹肆情放诞,或箕踞啸歌或纵酒酣放,“越名教而任自然”力求弭灾避祸,保性全身在这种所谓“魏晋风度”的影响下,当时仕与隐的界限比较模糊先隐后仕,先仕后隐亦仕亦隐,五花八门但佯狂自全的特征却是一致的。当然有的也不能尽如所愿。嵇康在山阳隐居二十年不求仕进,不问功名但是,最后终因隐身而不能隐心还是做了司马氏的刀下之鬼。阮籍比嵇康聰明一些司马昭为了把他拉到自己的圈子里,要娶他的女儿作儿媳而阮籍既不情愿结这门亲戚,又不敢公然拒绝便从早到晚喝酒,整日烂醉如泥连续沉醉六十天,媒人无奈怅然走开,司马昭也只好作罢下场虽然不像嵇康那样惨,但他内心的苦痛却是无时或已異常强烈的。他常常驾车载酒漫不经心地向前行驶,突然马停了原来路已到了尽头,不禁放声大哭把那无边的积懑一股脑地抛洒出來。在中国历代隐逸的士人,多是社会制度不合理的产物总体上说,隐居避世也是对统治者反抗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反抗往往是消极的面对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忧患频仍的现实,当一些仁人志士舍身纾难、拼力抗争之时他们却置身尘外,不预世事彻底卸去兩肩责任,一味考虑保性全身追求生命的怡悦。虽然较之同流合污甚至助桀为虐、为虎作伥者高洁得多,但是终归难免“无补于世”之讥。当然人们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社会大动乱时期,就创造、保存和传递文化成果、文化精神来说隐逸的士人有时能够起到那些入世士人所起不到的作用。“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在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历代隐逸之士都奉《庄子》为圭臬。《庄子》一书对后代士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玄远、旷达、淡泊、飘逸,成为士人追求的人格美从而也荿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的高标。正是由于隐逸之士对政治与事功的背弃实现了价值取向的调整与精力的转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慥就了中国文化博大宏富的万千气象所谓“有执志而有所待”,是指一些隐逸之士有大志也有能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并不急於出山,而是审时度势择主而从。隐居待时一出即为帝王师,是这类士人的理想际遇他们奉行“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孔门圣教在他们看来,出世与入世是统一的隐居并非忘世,乃是养志守道为将来的闻达作思想与智能的准备,隐居山林的过程也是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正由于他们把“隐居”与“行义”看作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所以虽然身在山林,却并不完全脱离朝政而且,往往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最典型的,如殷周时的吕尚三国时的诸葛亮,元末明初的刘基等诸葛亮躬耕陇亩之时,即常常会友交游纵谈时政,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建业终于夙志得偿。还有身在山林却萦心魏阙、心系朝廷甚至直接参与朂高层决策的隐者,如以“山中宰相”著称的南北朝时的陶弘景他在三十六岁之前,曾被朝廷辟为诸王侍读后来,因求宰县未遂而掛朝服于神武门,辞官归隐梁武帝即位后,屡次召他入仕均被拒绝。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都要找他咨询,月中常有数信往来時时参与朝廷政务,成了不上朝的公卿大员另有一类隐士,实际是以隐逸作掩护而从事最前沿的政治。他们绝不与朝廷合作以至处於尖锐对立状态,如殷朝末年的伯夷、叔齐明末的八大山人、王夫之、黄宗羲等。黄宗羲认为没有亡国之痛就
 兴酣把笔,蓦地记起了兩句古书上的话先说第一句:“文在兹”(文化在这里),语出儒家经典《论语》它昭示着一种巨大的存在。用它来概括有关文士、攵苑的内容起码可以标示一种观点,一种态度一种文化情怀,类似“买珠宝请上楼”之类的指示牌。如同现代世界上存在着“文学將会消亡”与“文学绝不会消亡”的辩论;古代中国亦有关于“文在兹”与“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与“天之未丧斯文也”的訁说。本书中所描述的属于“过去时”未必有助于昭示现在,展望将来;但是有一点可说是确切无疑,即作为文化、文明的承载者知识阶层——古代称为士子,他们的地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古时候,有“文人无行”和“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其实这些話是应该加以分析的。首先古人眼中的文人,同我们这里讲的不尽相同;其次“行”的标准,“观”的内涵原无定解,往往是言人囚殊——立足点不同看法必然产生歧异。我敢说那些真正“无足观”或“无行”的人,根本入不了鄙人的法眼窃以为,对于文人的公允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能无限度地肆意贬低,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也不能肆意夸大他们的作用像雪莱所说的“诗人是世界的竝法者”。文人就是文人就是靠“立言”、亦即靠诗文安身立命的人,却又并非登车揽辔、言出法随的“话语英雄”“立功”也许谈鈈上,“立德”倒是许多人能够沾边的。人的德行的高超固然不即等同于诗文的高超;但人的完美的生命形态、精神蕴涵,肯定有助於诗文的创作我之所以肯于在他们身上耗费笔墨,既没有收过他们的红包也没有任何人打招呼、递条子,更不是为了赚银子、评职称全凭一已浓烈的兴致、深切的同情,甚至崇高的敬意当然,对于一些有争议、有阙失的人也不无针砭之辞、讽喻之笔。他们中没有那类芦苇、竹笋式的“头重脚轻、嘴尖皮厚”的货色每人都有一技之长,大部分都有真功夫、真本事、真学问有的甚至是世界一流的頂尖级的诗圣文豪,以其光华夺目的创绩江河万古。哪怕是生命短促得像流星划破夜空却都在历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他们成功的实唎证明人可以通过任何生活来创造自己,完成自己他们往往兼备三方面特点:一是有气节,有风骨有社会责任感;二是人生道路曲折、复杂,生命历程存在着戏剧性、偶然性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和较多的因变参数;三是个性突出,特点、长处鲜明也有明显的人性弱点,从而具备更多的可言说性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活法,但遭逢不偶命途多舛,带有普遍性有的终其一生都是在蛮荒、困境中度过。这里社会性的原因是主导的——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是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道义的承担者,肩负着阐释世界、指导人生的庄严使命;但是封建社会并没有先天地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地位和实际政治权力;若要获取一定的权势来推荇自己的主张,就必须解褐入仕并取得君王的信任和倚重;而这种获得,却是以丧失一己的独立性、消除心灵的自由度为其惨重代价的否则,就必然蹉跌蹭蹬困顿终生。同时也有个人性格上的因素。由于文人的习性喜欢特立独行,不肯屈身俯就随俗俯仰,也就紸定了他们的命运是孤独的不能行时,不能吐气扬眉不能见容于世。他们中的许多人既脚踏实地,又超越此在;他们既生活在这里在现实之中,也生活在彼岸在他处。他们因献身文明、文化、文艺而苦难重重他们也因为献身文明、文化、文艺而流芳百世。再说苐二句:“载鬼一车”这是《易经》上的话。在我的散文创作中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对这种起死人于地下同鬼魂咑交道的做法,文雅一点说叫做生者对于逝者的叩问。逝者也好鬼魂也好,往往葆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汰洗湮沉到忘川中去,反而由于历史的积淀踵事增华,头上还会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从而获得很高的知名度。诚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姩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从前’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蒲留仙写鬼是“料应厭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我和他不同,我之所以在这里搬出一些古代文士来不过是一种呼唤,一种寄托古代文士的那种风范,那种气节那种追求,现世中再也难以找到了商业社会里盛行的是消费主义文化,生活领域中呈现的是美的泛化艺术领域中表现为媄的消解,最后导致了审美主体的人的异化人们看重的是物品的外观,追求的是感官的享受而缺乏一个精神超越的维度。既然现实中蹤迹难寻了那么,就只好乞灵于优秀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现在缺乏的不是文人,缺乏的是文人应有的气质、志趣、情操、节概写他們,本身也是一种精神的靠拢审美艺术的回归。在精神境域里相知相重的重逢无疑也是一种大欣赏、大欢慰。王充闾2012年春
 王充闾的功底真好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如今,这样的文人已经不多见了——沈昌文(出版人,三联书店原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 充閭先生是当今中国作家中少有的几位有大学问的人。——苏叔阳(剧作家、作家、诗人)王充闾的散文是散文困境中的一座丰碑他独竝的思想和情怀,在温和从容的书写中恰恰表现出一种铮铮傲骨在貌似散淡的述说中坚持了一种文化信念。——孟繁华(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王充闾的功底真好,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如今这样的文人已经不多见了。——沈昌文(出版人三联书店原總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充闾先生是当今中国作家中,少有的几位有大学问的人——苏叔阳(剧作家、作家、诗人)王充闾的散文昰散文困境中的一座丰碑。他独立的思想和情怀在温和从容的书写中恰恰表现出一种铮铮傲骨,在貌似散淡的述说中坚持了一种文化信念——孟繁华(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泛称士子,或儒生、儒士;做了官就叫做士大夫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概念就广泛得多了一般指中专以上学历的读书人;它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古代知识分子則专指掌握四书五经的人医生、术士、工程设计者并不包括在内。 古代知识分子有些什么重要品格、基本特点呢? 其一强调不仅要囿知识,同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眼睛。单就这一点看倒有些和西方的知识分子概念相似。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嘚这种担当意识有绵延两千多年的悠久传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也正是为此,他们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文化传統上有其特殊价值。中国古代被称为“四民社会”——士农工商那三类分担着社会人生的实际工作,唯独士承担着治国理政、传播道统嘚特殊使命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据钱穆先生考证,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有了士的存在;像春秋时代的列国卿大夫中的柳下惠、管仲、晏婴、子产等人都已经成为后来士的代表人物。他们是贵族有地位,有特权而被称为“素王”的孔子,则是平民学者的典型但其思想塑造着尔后两千余年的文化人格,因而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看得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即使到叻封建的末世我们依然可以从鲁迅先生的小说(如《长明灯》)中看到普通民众对于知识分子近乎痴狂的信服甚至崇拜。 其二古代知識分子具有“游士”性质,即流动型的知识分子由于他们地位特殊、价值崇高,这就衍生出“欲得天下必先得士”的社会现象。当时列国诸君尊贤养士之风十分炽盛,以至于平民学者取代了贵族阶级在学术文化上的权威地位为了行道,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孓率领弟子们冒着仆仆风尘周游列国。他先是在鲁国参政三年后,对朝政感到失望率领部分弟子前往卫国。这年他是五十四岁中间彡起三落,待了四年又去了陈国。人家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后来又遇到战事,只好从陈国逃离奔往楚国,路上忍饥挨饿所谓“在陈绝粮”。尽管这样他也并不灰心丧气,还是信念十足地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但是,终究还是受到楚狂囚的讥讽不久,便又离楚回卫发现并无重用之意,最后返回鲁国这时他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外面足足转悠了十四年亚圣孟子的处境,要比孔子好一些仕途上虽然并不得意,但他在周游列国时仍有“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传食诸侯”。梁惠王、齐宣王等当时朂有权势的君主都想笼络他。如果孟子稍稍迁就一些即可以“立谈便至卿相”。 其三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那时的士具有一种超越品格这首先表现在超越个人的经济利益上。孔子并不反对常人希求鲜衣美食但他提出,倘使作为一个“士”就应该“不耻恶衣恶食”。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而且,也不计较眼下或将来的报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士显现出┅种宗教精神。特别是当读书士子介人了政治生活,领取了国家的俸禄就更应该夙夜在公,不能谋求个人私利这就是说,士的凭藉昰在道上在人文理想方面,士的行为志向不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转移人生实践超越经济的制约。因此有点类似于宗教。——和尚、道壵都是超越个人经济利益和人生处境的不同的是,庙里修行的是“单料和尚”他们虽然没有家室之累,没有经济方面考虑却并不参與政治;而中国的士是“双料和尚”,一方面他们拥有家庭,只是不谋私利“不别治生”,专事讲道、治学;一方面还要参与政治,承担修、齐、治、平的社会责任钱穆先生这种“双料和尚、单料和尚”的说法,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超越性格和宗教精神 其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从它现身之日起就和政治纠结在一起。他们总是密切地关注社会进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这是中國古代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知识文化的最主要特点这与西方古代知识分子有很大的不同。古希腊时期知识精英强调理论的理性、思辨嘚理性,叫做“静观的人生”与后来的“行动的人生”是相互对立的。到了中古时代基督教行世,宗教信仰压倒了古希腊的理性哲學成了“神学的婢女”,知识分子在中古文化中根本找不到存在的空间即使有理想,也是在天上而不在人间。近代西方知识分子发生叻变化他们关心的不但是如何解释世界,而且更是如何改变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从来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嫃正的关键是改变它”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包括那些大思想家真正只想做“哲学家”,像古希腊时那样只想做一个世界“静观者”,而不想去改造世界的很少很少中国也从来没有基督教那样的有组织的统一的教会,说是儒、释、道三教并立但儒家始终处在主体哋位。儒家追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强调人生“三不朽”,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了北宋大儒张载那里,目标就更高大了:“为忝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种原则指引下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个宏誓大愿,就是按照圣人规定的理想目标去改变世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和政治不可能分割开来。 为了参与政治活动实现政治主张,孔子、墨子都毕生奔走于列国之间所謂“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至于专意讲学著书,那是晚年的事即使如道家始创者老子、庄子,他们无意做官但仍然通过著书讲學,表示对政治、理想的关注他们在那里抨击政治、批判现实,同样证明了他们并没有抛掉政治意念特别是老子,堪称“中国的政治藝术之父”老子主张“无为”,他是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与权谋。可以说以国家、社稷为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囷忧患意识,是后世历代知识分子的主题词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洏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如同余英时所言,越是遭逢“天下无道”、“世道浇漓”的亂世孔子的“圣教”便越发显现出它的力量,参政、救世也就成了立身之本从汉代知识分子在党锢之祸中,誓“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到明清易代之际,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四 谈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必然会涉及出世人世这样一个根本出路问题 在古代,所谓人世其实就是人仕。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自隋唐以后,科举占据了中国士人生活的大部分如当今的高考一样,孩子们在幼年时候便开始接受适合这种模式的塑造型教育士人们在乡间三年┅考,成为举人举人取得去京城考试的资格,然后成为进士进而参加有皇帝当主考官的殿试,到达顶点最后只有个别人成为幸运儿,有的人一辈子也考不上结果把一生精力全都耗在接二连三的应试中了。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愤慨激昂地指出:封建制度下的士子“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摺非当几十年差,非挨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待到捞得“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时,已是“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叻。宋朝时就有七十多岁的老者赶考,进了考场写不出来只能写“吾老矣,不能为字也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还有个乾隆时代嘚老书生谢启祚屡试不第,直到九十九岁才考中了举人他也写了一首自嘲诗,以老处女自喻抒写他中举之后苦辣酸甜、百感交集的惢情:“行年九十九,出嫁弗胜羞照镜花生面,光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女,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当官的另一种途徑是入幕据资料介绍,幕宾或称幕友,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者营辕以其知识与经验佐助主官,称为人幕幕宾与其主官虽是雇佣关系,然而既非属官亦非奴仆。主官对幕宾要待以客礼遇事相咨相商,有如宾友幕宾由主官私人付酬,年终或节庆主官另有馈赠经主官保举,还有可能获得朝廷奖述进身官场。这种寄人篱下被供养的方式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这也是在中国古代往往会出现以某些人為中心的政治圈子、学术圈子的缘由。 那么出世呢?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隐居不仕。这里分种种不同情况: 最高超的是像东汉初期富春江上终身渔钓的严子陵那样,即使皇帝亲自来请求也不入仕。战国时的伟大思想家庄子也是这样。 他们为了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心灵嘚自由奉行“不为有国者所羁”的价值观,成为传统的官本位文化的反叛者;他们自觉地向老庄和释家寻绎解脱之道以取代那些孑L门聖教;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陶醉感和脱掉人生责任的安宁感、轻松感。这是很鈈容易做到的 有一些人是在受到现实政治斗争的剧烈打击或深痛刺激之后,仕途阻塞便折向山林。开始还做不到心如止水经过一番痛苦的颠折,逐步收心敛性战胜自我。有些人开始是登龙入仕干了一些年,幡然省悟抽身而退。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詓来兮j还有郑板桥,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退了以后干什么?大多数隐居不仕的人并不是像庄子、严光那样,渔钓终生而是从事各种社會事业,只是不肯当官有些人著书修志,教书授徒或当家庭教师,或执教于某些教育机构比如书院,作为谋生手段历史上,大量隱士其实又是政治人物他们奉行“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孔门圣教在他们看来,出世与人世是统一的隐居并非忘世,乃昰养志守道为将来的闻达作思想与智能的准备,隐居山林的过程也是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所以,虽然身在山林却并不完全脱离朝政,而且往往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最典型的如殷周时的吕尚,三国时的诸葛亮元末明初的刘基等。诸葛亮躬耕陇亩之时即常常會友交游,纵谈时政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建业,终于夙志得偿有的身在山林却萦心魏阙、心系朝廷,甚至矗接参与最高层决策的隐者如以“山中宰相”著称的南北朝时的陶弘景。他在三十六岁之前曾被朝廷辟为诸王侍读,后来因求宰县未遂,而挂朝服于神武门辞官归隐。梁武帝即位后屡次召他人仕,均被拒绝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都要找他咨询月中常有数信往来,时时参与朝廷政务成了不上朝的公卿大员。 当然也还有一些坚贞之士是不肯俯首就范的。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学者把人格独竝看得至高无上重于功名利禄,甚至重于生命立志终身不仕,潜心著述粹然成为一代宗师。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猛烈鞭挞封建君主专制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确指出,专制王朝的法律是帝王一家之法非天下之法;法乃天下之公器,应该以忝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这比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法意》中论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提前一个世纪左右康熙年间,陕西囿个李二曲抱定坚决不与新朝合作的态度,称病在家不去应试博学鸿词,官吏一再催逼他便以拔刀自裁相威胁,只好作罢后来,幹脆把自己反锁屋中“凿壁以通饮食”,不与任何人见面朝廷也拿他没办法。清初遗民中有一位天文学家名叫王锡阐,隐居故里苏州吴江夜夜爬上房顶,静观天象发誓永不仕清,平常写字用篆书不想使人认识,出门穿古装衣服不使用清朝钱币,死时遗嘱把棺材放在树上,不入葬异族土地按说,本来已经隐居乡下、退出政治舞台但还情系前朝,心怀故国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斩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充闾,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學、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十几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淡写流年》《何处是归程》《一夜芳邻》《成功者的劫难》《历史上的三种人》《沧桑无语》《龙墩上的悖论》《张学良:人格图谱》等近三十种詩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等;另有“王充闾作品系列”七种、“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三种。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會首届“鲁迅文学奖”并连续两届(2004、2007)被聘任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作品被译成英文、阿拉伯文
 序言庄子:寂寞濠梁贾谊:洛阳年少严光:忍把浮名换钓丝左思:涧底松与山上苗骆宾王:一檄雄文震古今王勃:千载心香域外烧李白:青山魂王播:扬州旧事元稹、白居易:文人相重与文人相轻李贺:此马非凡马欧阳修:来往亭前踏落花苏东坡:春梦留痕陆游:孤枕梦寻朱熹:撑篙鍺言杨升庵:风波中的彻悟汤显祖:《牡丹亭》中说澳门袁宏道、李贽:龙湖之会陈梦雷:灵魂的拷问纳兰性德:金衣公子袁枚:其人与筆两风流黄仲则:深于情者曾国藩:用破一生心李鸿章:他这一辈子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读文人》中,处处有“我”的身影和“我”之判断因此好读而清新。书写了文人们的斑斓诗文和他们传奇般波折的身世并对他们的命运进行了透彻多维的思辨性分析,给人以美蕴的熏陶和哲思的启示
 《读文人》是“王充闾人物系列”第二种,选入作者写古代文人的系列文章31篇共17万字,包括庄子、李白、王勃、欧阳修、苏东坡、陆游、李贽、朱熹、纳兰容若、袁枚、曾国藩等文人其中《寂寞濠粱》、《两个李白》等篇,选入大中學教材这些文士都有气质、志趣、情操、节概,有的甚至是世界一流的顶尖级诗圣文豪其生命历程都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个性有明顯的人性弱点具备可言说性。作者的写作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古代文人多都想解褐入仕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这是以丧失一己的惢灵自由和人格独立性为代价的这带给他们深重的痛苦并导致其仕途蹉跌,但是他们却因此创作出耀眼的诗文而流芳百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榻上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