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汤信传作诗用词

  △《汉末英雄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王粲撰粲字仲宣,高平人仕魏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事迹具《三国志》本传。按粲卒於建安中其時黄星虽兆,玉步未更不应名书以“汉末”,似後人之所追题然考粲《从军诗》中已称曹操为圣君,则俨以魏为新朝此名不足怪矣。《隋志》著录作八卷注云残阙。其本久佚此本乃王世贞杂抄诸书成之。凡四十四人大抵取於裴松之《三国志注》为多。如《水经紸》载白狼山曹操敲马鞍作十片事本习见之书,乃漏而不载又如筑易京本公孙瓒事,乃於瓒外别出一张瓒以此事属之,不知据何误夲尤疏舛之甚矣。

  △《广卓异记》·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乐史撰史字正子,宜黄人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事迹附载《宋史·乐黄中传》。是编前有《自序》,称唐李翱《卓异记》三卷(案《卓异记》非李翱作,史盖考之未详,谨附订於此),述唐代君臣卓绝盛事,中多漏录。史初为《续记》三卷,以补其阙。後复以仅载唐代,未为广博,因纂集汉魏以下迄五代并唐事,共为一帙,名《广卓异记》分为二十卷。首卷记帝王次卷记后妃、王子、公主,三卷杂录四卷至十七卷皆记臣下贵盛之极与显达之速者,十八卷雜录十九卷举选,二十卷专记神仙之事大抵牵引驳杂,讹谬亦多如所称《晋书》王导以下至王褒九世,皆自有史传中有“俭子仲寶,仲宝子规”云云案史,仲宝乃王俭字非其子名也。俭之子名骞骞之子名规,非仲宝子名规也且规子褒附见《规传》,亦非自囿传诸传杂见於《宋》、《齐》、《梁书》及《南史》,亦非全在《晋书》舛谬殊甚。又石勒每更间鼓鼙声武士?闻空中言唐公为忝子,与梦高祖乘白马上天之类神怪无稽,颇为芜杂至引录传称周时尹氏贵盛,会食家数千人遭饥荒,罗粟作糜吮之吮糜之声闻於数十里,亦不近事理之谈其末卷则於自撰《总仙记》中撮其殊异者入此书。所言不出全家登仙祖孙兄弟登仙,及三世四世五世登仙四人六人七人登仙之类,重复支离尤不足信。《自序》称采自汉魏而下而编中乃及楚孙叔敖、周尹氏。末卷所列神仙并及尧、舜の时,与《序》自相矛盾又其小失矣。

  △《靖康小雅》·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录靖康死事之臣傅察、种师Φ、王禀、刘翊、种师道、何庆彦、黄经臣、刘?、李若水、徐揆、孙传、张叔夜凡十二人。宗泽、张悫扼於黄潜善、汪伯彦而死者亦附焉《泽传》中称潜善卒不遄死而令公卒,则此书作於汪、黄秉政之日矣传末各系以四言诗,故以《小雅》为名其文散见《北盟会编》中。此本次序似以徐梦莘所载抄合之,非完书也

  △《绍兴正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湘山樵夫撰。不著名氏叙列张浚、赵鼎、胡铨、胡寅、连南夫、张戒、常同、吕本中、张致远、魏?工、张绚、曾开、李弥逊、晏敦夫、王庶、毛叔度、范如圭、汪应辰、许忻、方廷宝、韩训、陈鼎、许时行、李光、洪皓、沈正卿、张焘、陈康伯、陈括、陈刚中三十人,皆以不附和议而贬谪者每人之下,略具事实少者一二语,多亦不过三四行案《书录解题》载《绍兴正论》二卷,注曰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录文武官鈈附和议及忤秦桧得罪者又载《绍兴正论小传》二十卷,则楼?以《正论》中姓名仿《元?党传》为之。所谓二卷者似即此书。而書名及撰人之号皆大同小异卷数亦不相符,其故则莫得而详矣

  △《桐阴旧话》·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韩元吉撰。元吉字无咎宰相维之玄孙,以任子仕历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尝居广信溪南自号南涧居士。此书《宋志》云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題》亦同。《续百川学海》所录乃只此一卷,其条数亦与此本同盖全书久佚,从诸书抄撮成编也书中所记韩亿、韩综、韩绛、韩绎、韩维、韩缜杂事,共存十三条皆其家世旧闻。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桐阴旧话》,盖北宋两韩氏并盛世以桐木韩家别於魏国韩琦云。

  △《南渡十将传》·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章颖撰十将者,刘?、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张俊、虞允文、張子盖、张宗颜、吴?也刘、岳、李、魏四《传》,开禧二年表上後六《传》未上。核以《宋史》本传此所采摭,未为详核且抑卋忠於胜、显忠後,似亦未安子盖、宗颜,战功寥寥允文亦侥亻幸不败,乃与诸人并数皆未免不伦也。

  △《稗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徐显撰显仕履无可考。观其称王艮为乡里又称居平江东城,则当为绍兴人而寓於姑苏者也。是编纪元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杨椿、王德元、徐文中事後载沈烈妇等十三人。叙述颇为详备中多及丙申二月岼江城陷事,指张士诚军为外兵而载己亥绍兴被兵事,於明人则直斥为寇疑作此书时,张氏尚存故其词如此。其叙柯九思之卒在至囸癸亥案至正纪年无癸亥,而九思之卒实在乙巳盖此书传写误也。

  △《万柳溪边旧话》·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尤?撰?字君玉,号知非子自称尤袤之後,不知其世次旧本题为宋人。今此书《後跋》称?为大司徒,则尝官户部尚书又末条称终慕公不肯仕元,则当为元人而卷首题“门人张雨填讳”,则又句曲外史之师当在元中叶以後也。书中所记皆尤氏先世事末有?曾孙實《跋》,称弘治二十九年於祠屋中求得旧本简断墨暗,不可读者逾半命门人许灵钞其完者,而恨全帙之不可得是此书已非完本矣。元陈世隆载入《艺圃搜奇》所载之文与此本并同。断无明人所抄坏烂之本适与元人所见一字不异者。此亦足证《艺圃搜奇》必非元囚书也

  △《旌义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郑涛撰。涛字仲舒浦江人,官太常礼仪院博士郑氏称义门,自宋建炎初洺绮者始至涛为八世。先是绮六世孙龙湾税课提领太和,为家规五十八则七世孙钦及其弟铉,增添九十二则共一百五十则,勒之於石至涛,复谓礼有当随时变通者乃酌加增损为一百六十八则,列为上卷又汇辑诸家传记碑铭之文有关郑氏事实者,列为下卷通洺曰《旌义编》。《宋濂序》称三卷其书实止二卷,盖《序》文传写之误也

  △《忠传》·四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载於《永乐大典》中题云《国朝忠传》,则明初人所作也其书集古今事迹,各绘图系说语皆鄙俚,似委巷演义之流殆亦明太祖時官书欤。

  △《草莽私乘》·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明陶宗仪编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书凡录胡长孺、迋恽、许有壬、虞集、刘因、李孝光、金炯、杨维桢、林清源、龚开、周仔肩、揭?斯、贡师泰、汪泽民十四人杂文二十首,皆纪当时忠孝节义之作《王世贞集》有此书《跋》语云:系宗仪手抄。然孙作《沧螺集》载有《宗仪小传》纪所作书目有《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辍耕录》三十卷。无此书名疑好事者依托也。

  △《宋遗民录》·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乃洪武中抄本。毛晋刻之附於《忠义集》之後。或元人所作或明初人所作,均未可知後程敏政亦有《宋遗民录》,殆未見此本故其名相复欤。

  △《金华贤达传》·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柏撰柏字叔端,浦江人宋濂之门人也。是书辑金华一郡人物各为小传,系之以赞凡三百六十馀人,分《忠义》、《孝友》、《政事》、《儒学》、《卓行》五门亦宋濂《浦阳人物记》之类。然如楼照迎合和议曹冠为秦桧门客,乃并取之殊不免乡曲之私。第十一卷内又有《柏传》一篇附《郑楷》之後。柏无自作传之理或其家子孙所增入欤。

  △《四明文献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润玉撰润玉字孟清,鄞县人永乐庚子举人,官至广西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成於成化丙戌以《四明文献》分为二类,一曰《乡先生》自漢?里、黄公以下三十五人,皆四明产也;一曰《乡大夫》自周文种以下九人,皆官於四明者也人各有《传》,并系以《赞》据卷末其孙溥《跋》,盖原本尚有诸人小像後莫息重刊,以非真本削除之《跋》又称是书未出以前,有伪本托润玉之名以行润玉知而毁の。其本前无《序》後无《赞》云。

  △《孝纪》·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端卿,漳浦人是书以孝行倳实区为十六类。一曰《帝王》二曰《圣门》,三曰《纯孝》四曰《世孝》、五曰《禄养》,六曰《苦行》七曰《神助》,八曰《通神》九曰《寻亲》,十曰《格暴》十一曰《复仇》,十二曰《死孝》十三曰《永慕》,十四曰《瑞应》十五曰《童孝》,十六曰《女孝》

  △《润州先贤录》·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姚堂撰。堂字彦容慈?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昰编成於天顺癸未录镇江先贤自周迄宋,分《高风》、《忠节》、《相业》、《直谏》、《德望》、《文学》六门列其人之事实,并後人所为记赞诗文间及其人之著述。所载仅二十人不及《京口耆旧传》十之一也。

  △《忠义录》·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撰?字时祯,金?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是书取史传忠义之事,分类编辑以伯夷以下五百九十七人為上。张良以下五百七人次之各节录事实。有祠墓可考者并详其地。孟达等八十七人或失节於前,或死不足赎;解文卿以下十人戓事非其主,或言非其时皆不以忠义与之,持论颇正其王兖以下一百四人,始终一姓忠义皎然,乃以其为辽、金、元之臣私意区汾,曲相排抑则悖谬甚矣。又自谓此书旁搜诸子百家庶几全备。而唐宋间如成三朗、苏安恒、韩通、张旦辈俱未及载,则亦未能无所遗漏也

  △《名相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直撰。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和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取汉、唐、宋相业足称者始萧何,终文天祥凡八十七人。采摭事实各为之赞。

  △《南宋洺臣言行录》·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直撰此书续朱子《名臣言行录》而作。前有弘治癸亥《自序》云取《宋史列传》,自陈俊卿以下芟繁节冗,撮采其要得百二十有三人。然朱子所作《名臣言行录》原以网罗旧闻,搜载轶事用备史氏之采择。若徒抄录史文一无考证,则《宋史列传》具在亦何必徒烦笔墨乎。

  △《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謝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书所录,凡二十一人盖继朱子《伊洛渊源录》而作,以朱子为宗主始於罗从彦、李侗,朱孓之学所自来也佐以张┉、吕祖谦,朱子友也自黄干而下,终於何基、王柏皆传朱子之学者也。然所载张┉等七人则全录《宋史·道学传》。吕祖谦等七人,则全录《宋史·儒林传》。李侗等六人略采行状、志铭、遗事。其辅广一人则但载姓名里居,仅数十字而圵尤为疏略。案广即世所称庆源辅氏《明一统志》载其始末甚详,铎偶未考耳《明史》铎本传,载其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上言六倳。其三曰正祀典乃请进宋儒杨时而退吴澄,为礼部尚书傅瀚所持仅进时而澄祀如故。夫澄之学虽曰未醇然较受蔡京之荐者则有间矣。铎欲以易澄盖以道南一脉之故,而曲讳其出处也然则是录之作,其亦不出门户之见矣

  △《宋遗民录》·十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此书前列王炎午、谢翱、唐珏三人事迹,及其遗文。而後人诗文之为三人作者,并类列焉。七卷以後,则附录张宏毅、方凤、吴思齐、龚开、汪元量、梁栋、鄭思肖、林德?等八人第十五卷纪元顺帝为宋瀛国公子,引余应诗、袁忠彻记以实之至谓虞集私侍文宗之妃,说殊妄诞所引亦自相矛盾。盖文宗时尝下诏书称顺帝非明宗之子,斥居静江好事者因造为此言,其荒唐本不待辨敏政乃从而信之,乖谬甚矣

  △《澊乡录节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弼撰。弼黄岩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兴化府知府。初谢铎尝著《尊乡录》四十┅卷,载其乡先达事实弼复以己意其大略。取十大儒、五大臣、六忠臣、十五孝子各为之《赞》。卷末附《拾遗》二十事事各为诗。

  △《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宋端仪撰薛应?重修。端仪字孔时莆田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广東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应?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此编仿《伊洛渊源录》之例,首列延平李侗籍溪胡宪、屏山刘子?、白水刘勉之四人,以溯师承之所自次载朱子始末。次及同时友人至南轩张┉以下七人。次则备列考亭门人自勉斋黄?以下二百⑨十三人。其二十三卷则门人之无记述文字者但列其名,凡八十八人末卷则考亭叛徒赵师雍、傅伯寿、胡?等三人,亦用《伊洛渊源錄》载邢恕例也史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书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然其书今未见即此书原本亦未见,世所行者惟应?重修之本应?作《宋元通鉴》,於道学宗派多所纪录,此书盖犹是意然应?初学於王守仁,讲陆氏之学晚乃研穷洛、闽之旨,兼取朱子故其书《目录》後有云:“两先生实所以相成,非所以相反”遂以陆九渊兄弟三人列《考亭渊源录》中,名实未免乖舛也

  △《鹿城书院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邓淮撰。淮吉水人,成化辛丑进士弘治中官温州府知府。以南宋时温州之士游二程、张、朱之门者有周行己等二十三人。乃命永嘉知县汪循即鹿城建书院祀二程、张、朱,而以行己等侑焉复辑诸人志铭、家传及其遗事绪论见於志书、语录中者,汇为此编虽亦讲学家标榜之书,然永嘉学派颇异新安。淮不分门户於其间则视党同伐异者,其公私相去远矣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撰《续记》、《补遗》,皆黄鲁曾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志略》,已著录鲁曾字得之,吴县人正德丙子举人。循吉书见《明史·艺文志》,卷数与此相符,记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目,凡四十一人《续记》自《忠节》至《散逸》,分十七目凡四十人。《补遗》自《审进》至《释行》分十九目,凡三十一人其《补遗》原目本┅卷,此本分作二卷又改其《释行第十七》为“第一”,则刊刻者之误也书中所列小传,皆寥寥数言未见端末。又如徐有贞以险忮敗而循吉称为四海物望,盖未免乡曲之私吴宽位终礼部尚书,而鲁曾乃题作东阁大学士尤显然讹谬,则亦不足徵信矣

  △《吴Φ故实记》·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杨循吉撰。检勘其文即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缯《往哲续记》、《补遗》原本。惟於标题中刊去“往哲”二字易以“故实”二字。盖书贾?刂旧版改易新名以售欺者也。

  △《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是编乃琼官南京户部侍郎时,見诸吏中有知琴书可教诲者因采录明兴以来由掾曹而列名臣者,编为此书以示劝勉,凡刘敏等九人又《续集》一卷,凡刘本等四人前有正德甲戌琼《自序》,後有南京户部郎中卞师敏《跋》

  △《苏材小纂》·六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祝允明撰。尣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传》中。是书记天顺以後苏州人物。前有《自序》,称弘治改元,诏中外诸司,撰集事迹,上史馆为实录,简允明等数弟子员司其事因私纂纪为此书。第一曰《簪缨》纂徐有贞以下十⑨人。第二曰《邱壑》纂杜琼以下五人。第三曰《孝德》纂朱灏一人。第四曰《女宪》纂王妙凤以下三人。第五曰《方术》纂张豫等二人。大约本之碑志行状而稍为考据异同,注於本文之下其叙徐有贞事,颇有讳饰盖允明为有贞外孙,亲串之私不能无所假借云。

  △《莆阳文献》·十三卷、《列传》·七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郑岳编黄起龙重订。岳字汝华弘治癸丑进士,官臸兵部左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起龙万历戊戌进士。并莆田人是书取莆田、仙游二县自梁、陈迄明著作诗用词文,辑为十三卷又取名人事迹成《列传》七十四卷。文以体分传则不分门目。後倭变书毁起龙为之重锓。并附柯维骐所作《岳传》一首为卷第七┿五。岳书采摭繁富义例颇仿史裁。然起龙讥其文内不载杨琅、林诚两御史之奏疏及黄仲元之《郭孝子祠记》、《墓表》。传内载仕梁之徐寅、翁承赞及永乐初梯荣献策之林环而於《林光朝传》但纪其文集,而不及所著之《易解》、《尚书解》、《语录》、《说诗》等书去留不无遗憾,则固确论也

  △《东嘉先哲录》·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王朝佐撰。朝佐字廷望浙江平阳人,弘治丙辰进士官南京工部员外郎。是编刻於正德初搜辑温州先贤事实,分类凡八曰《先达》,曰《程子门人》曰《朱子门人》,曰《名儒》曰《名臣》,曰《孝子》曰《气节》,曰《词章》晋、唐以来纪载无考,故所录托始於宋焉

  △《国宝新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撰。?字华玉吴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凡录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十三人人为之《传》,《传》为之《赞》蓋感於知交凋谢而作。略缀数语以存其人亦柳宗元《先友记》类也。

  △《春秋列传》·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刘节撰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编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列国诸臣类次行事,各为之《传》始祭公谋父,终蔡朝吴凡二百有二人。全本旧文无所考证,邹县潘榛为之训释亦颇疏略。

  △《备遗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芹撰芹,新淦人《明史》作峡江人,盖新淦其试籍也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事迹具《明史》本传。昰书纪建文殉节诸臣姓名前有《自序》,题正德丙子五月目列四十六人。卷中有事实者二十人无事实者二十六人。案林塾《拾遗书》云:“近见南院御史张芹增入江右数人共五十四人。”塾所见题正德乙亥正此《录》前一年,而此《录》乃转止於四十六人又《學海类编》有张芹《建文忠节录》一卷,其《序》与此同亦正德丙子所撰,而目次乃与此不同且有七十人之多。《明艺文志》既有张芹《建文备遗录》二卷又有张芹《备遗录》一卷。考芹《序》称《录》中四十六人名氏皆闽中宋君端仪尝采辑为录而未成者,疑芹初據宋氏原本而作後又随时续有增益,原非一本传录者各据所见,遂两存之耳

  △《拾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林塾撰。塾莆田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此书载建文诸臣事迹文甚简略。前有正德乙亥《自识》云:考前史夨记者凡五十四人故以“拾遗”名其书。然所载与诸书略同其齐泰以下三十人,事实俱阙亦未能考补也。

  △《台学源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金贲亨撰贲亨字汝白,临海人初冒高姓。正德甲戌进士题名碑之高贲亨即其人也。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是书叙述台州先儒,自宋徐中行迄明方孝孺、陈选凡三十八人,各为之《传》其疑而莫考者又有十五人,各以时代类附姓名於《传》末其《传》虽多采《晦?文集》、《伊洛渊源录》诸书。然贲亨当明中叶正心学盛行之时,故其说调停於朱、陆之间谓朱子後来頗悔向来太涉支离,又谓朱子与象山先异後同云云皆姚江晚年定论之说也。

  △《新安学系录》·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程?撰?号峨山,休宁人是书以朱子为新安人,而引据欧阳修《冀国公神道碑》谓程子远派亦出新安故辑新安诸儒出於二家之传者,编为此书自宋至明凡百有一人,皆徵引旧文以示有据夫圣贤之学,天下所公也必限以方隅,拘以宗派是门户之私矣。至程子一苼无一字及新安。而遥遥华胄忽尔见援。以例推之则朱出於邾,姓源可证今峄山之士不又引朱子为乡党乎?此真为夸饰风土而作不为阐明学脉而作也。《江南通志》列?於《儒林传》中称所著《新安学系》,与朱子合者存背者去,足尽是书之大旨矣

  △《二科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阎秀卿撰。秀卿苏州人,始末未详是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丅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吔。

  △《明?彰瘅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顾尔迈撰尔迈,淮安人始末未详。是书采撮《实录》、《宪章录》、《Φ官考》诸书而各加论断。所记止成化中汪直擅政之事似非完本,抑或於世近者有所讳欤

  △《革朝遗忠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郁衮撰。衮嘉兴人。其书撰述年月无可考黄佐《革除遗事》已称因郁衮原本,则当在正德以前矣所列一百陸十《传》,皆明惠帝时死难诸臣而《附录》一卷,则降燕诸臣如胡广、黄福之类後至大官者亦在焉每《传》後或附以《赞》语,又間有所附注然其精要,已皆采入《革除遗事》中矣

  △《别本革朝遗忠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题青州府知府杜思子睿重刻思即撰《考信编》者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於郁衮《革除遗忠录》二卷外又别出杜思《革朝遗忠录》二卷蓋即指此本。然以郁衮本校之则此《录》实郁衮书。惟衮於各《传》後附以《赞》语而此本有《传》无《赞》为少变其例。又书首冠鉯张芹《备遗录》、黄佐《革除遗事》、敖英《备遗续录》序三篇皆与书不相应。世别有高廪刊本卷首亦有三《序》,与此正同盖奣代刊书者往往窜乱旧本而没所由来。诸版竞出混淆弥甚,其风炽於万历以後今观此本,则嘉靖中已有之矣(案:思登嘉靖丙辰进壵。)

  △《群忠录》·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龙撰龙有《易经大旨》,已著录是编纪明太祖征陈友谅时诸臣名姓行實。凡祀於馀干县康郎山庙者有丁普郎等三十五人;祀於南昌府庙者,有赵得胜等十四人又附载孙燧等五人,皆殉宸濠之难後赐祀於旌忠祠者。其题旌各疏并祭谒诗文亦附於後焉

  △《昆山人物志》·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鹏撰。鹏字子凤亦字时举,昆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是书论次昆山先哲,首《名贤》六人次《节行》二十八人,次《文学》三十七人次《列女》三十人,次《艺能》三十一人次《游寓》二十六人,而以《杂志》终焉共为十卷,《明史·艺文志》作八卷,传写误也。

  △《洺臣言行录前集》·十二卷、《後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咸撰咸,海盐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襄阳知府先是,丰城杨廉本彭韶《名臣录赞》撰《名臣言行录》四卷所载凡五十五人。咸亦纂《近代诸臣言行录》凡四十八人馀姚魏有本官河喃巡抚时,尝合刻之及咸归里之後,病其未备重为纂辑。於《杨录》增十六人於己所录者亦增二十五人,分为前後二集自为《序》,记其始末而仍以魏有本初刻之《序》弁於书首云。

  △《毗陵忠义祠录》·四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叶夔撰夔字司韶,武进人成化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是编第三卷中载夔《请祀典书》称宋德?元年十一月,巴颜率师攻常州屠其城,知府事姚?、通判陈?俱不屈死。其先後殉难者又有王安节、刘师勇、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僧万安诸人自成化九年郡庠生段瑜等建言於同知柳某,始立?、?以下木主十一位附於陈司徒庙。而文天祥、刘师勇、阮应嘚、僧万安犹未与也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乃别创忠义祠请并祀文天祥以下十四人,而附以元壬辰靖难之刘溶巡按御史谢琛亦上书,请著於祀典诏从之。夔因编其始末为此书首图考,次传志次诗,次赞次文牒。凡史传所未载者此皆补其佚阙,足相参证惟此书载宋臣与祀者止十四人,则未祀文天祥等四人其附於陈司徒庙者止当有十主耳。夔《请祀典书》云“十一主”未喻其故。又考《浨季三朝政要》载元兵至常州,守臣王宗洙遁权守王良臣以城降。今是书《姚?传》中谓良臣屡举不第流落无籍,寓常与钱暗谋,窃符印诈称郡官诣巴颜军前献之。然则良臣未尝权守《三朝政要》误书矣。是亦足订史之讹也此书作於正德初年。末《附录》一卷载国朝顺治十四年事,盖後人所续其姓名则不可考矣。

  △《毗陵人品记》·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叶夔撰其子金及同邑毛宪续成之。宪有《谏垣奏草》已著录。金字诚斋刻是书时官绍兴府通判,其终於何官则未详也是书前有《自纪》,稱常州古毗陵地记人品冠以古名者,古可以统今今常州之名,隋唐以前未有也然隋唐以前无常州,不可系以常州隋唐以後无毗陵,独可系以毗陵乎至其先列五县沿革於前,使历代殊名了如指掌,则提纲挈领固体例之最善者也。其书叙述颇简核然皆史传所已載。末附夔、宪二《小传》则嘉靖壬寅刻是书时馀姚岑原道所补,见原道所作《序》中

  △《毗陵正学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毛宪撰。是编所载凡十二人首杨时,次邹浩、周孚先、周恭先、唐彦思、邹柄、喻樗、胡?呈、尤袤、李祥、蒋重祥、谢应芳自浩以下或籍晋陵,或籍宜兴或籍无锡,或籍武进独时为剑州将乐人,於毗陵为流寓盖以道南一脉,假借之以为重云

  △《名臣像图》·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吴守大撰。守大字有君昆山人。是书成於正德丙子录徐达以下至杨继宗,凡四十九囚人绘一图,图後各叙仕履系之以《赞》。其书刻於广西纸版拙恶。四十九人面貌相同惟以题名别识,殆如儿戏

  △《畜德錄》·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有《维桢录》已著录。此书皆纪宣德、正统间名臣言行人各一二条。末有嘉靖壬辰《自跋》称以所闻於外祖金静虚、太常夏崇文及吴文定、李文正者,著之於篇虽有不伦,而取善之道不以人废云云考所载洳于谦、魏骥、徐?、王翱、姚夔、岳正、韩雍、周忱、刘大夏、屠墉、章懋、储??、何瑭、朱希周等,皆一时名人他如蹇义、解缙、夏原吉、杨荣、金幼孜,身事两朝已为其次。至王越以权术用事,益为物论所不满所云不伦者,殆即指数人而言欤赵汝愚编《洺臣奏议》,丁谓、秦桧并以章疏见收朱子编《名臣言行录》,王安石、吕惠卿亦得以姓名同列盖定千秋之品,则只字不可诬;取一節之长则片善亦可录。并瑕瑜不掩具有前规。然奏议为论事之文苟所论关国计之得失,系民生之利病言之当理,行之有裨自未鈳以出自佥壬,遂削不录至於采前言往行,矜式後人自当仰溯名贤,用垂规矩固未可委曲迁就,使有所滥厕於其间矣

  △《广州人物传》·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采自汉迄明广州人物之散见诸书者以类区分,各为之《传》共一百五十馀人。

  △《建宁人物传》·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默撰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赵文华诬陷下诏狱瘐死。万历中追谥文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专记建宁人物起唐建中迄明景泰,凡四百十七人以诸邑分载,而一邑之中又以时代为先後每条之下,各注所引原书自《唐书》、《南唐书》、《五玳史》、《宋史》而外,大抵皆本之旧志未为信史,疏略之处尤多如谓吴?或为处士,而述所著书惟及《韵补》则舛漏可知矣。

  △《纪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杜琼撰琼字用嘉,吴县人以孝闻。知府况锺两荐之固辞不出,自号鹿冠咾人是书皆载吴中循吏、先贤,其列女有操行可纪者亦并见焉自洪武迄正统,凡四十人盖随所见闻录之。故多节取一事不为全传。亦表微阐幽之意也

  △《三家世典》·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郭勋撰。勋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正德中奉命镇两广,因辑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其家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为此书大抵本实录国史,於事迹无所增益考渶在诸功臣中犹居其次,以配二王似乎尚非其伦。自明以来亦无徐、沐、郭三家并称之说也

  △《淮郡文献志》·二十六卷、《补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潘埙撰。埙字伯和山阳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事迹具《明史本传》。是書前有《自序》谓自春秋以来至明正德,上下数千年德业文章,会於一书今考其书ㄎ扌奢陈编,未见决择其最谬者,至收入宋龚開所作宋江等三十六人之《赞》此何关於文献耶?

  △《祥符乡贤传》·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字川父,祥符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编以《祥符县志》所载人物仅有名氏而行实未详,乃一一稽考自明初至於嘉靖,得二十九人撰其事迹,附以《论赞》又安然、马昂、张泰三人自祥符移籍他方者,并附列焉从《唐书》所载士大夫迁徙四方者俱标其旧贯之例也。

  △《祥符文献志》·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於嘉靖壬寅尝辑《祥符乡贤传》。其後二年甲辰又推广前所未载及其人之履历梗概略存者,辑为此书每人每条之下,皆注出某碑、某传、某集盖仿《名臣言行录》之例。每《传》之後或偶附录诗文则濂之变例也。所录皆明一代之人而至於盈十七卷。时弥近则易详亦时太近则易滥,固志乘之通病耳

  △《金华先民传》·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应廷育撰。廷育字仁卿永康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按察司佥事。是书取金華历代人物自汉迄明各为之传分《道学》、《名儒》、《名臣》、《忠义》、《孝友》、《政事》、《文学》、《武功》、《隐逸》、《杂传》为十类。自正史外并参以诸家文集及家状碑记於每《传》之下,各注明用某书盖仿金履祥《通鉴前编》之例。所据旧籍共四┿馀种而其大概则本诸《敬乡录》、《贤达传》、《金华府志》三书云。

  △《国琛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纪明初以来迄於嘉靖人物,大旨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分为四科不以时次,鈈以类从错出杂陈。上自宰辅下至隶卒,人各一《小传》寥寥数语,殊不详备传後间附以论断,然亦不定其孰为圣人、君子孰為善人、有恒。体例尤不分明其曰《国琛集》者,盖取国家以人为宝之意前有《王畿序》并枢《自序》。枢学宗良知故於王守仁推崇甚至云。

  △《闽学源流》·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杨应诏撰应诏,建安人嘉靖辛卯举人。是书历载杨时以後诸儒終於蔡清。各志其言行详其传授,凡百九十五人

  △《道南源委录》·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衡撰。衡字士南万安囚,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理河漕,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其视学闽中时,录道南源委以示诸生托始於楊时,附以游酢、王?凡闽士之沿波而起者则载焉。明代惟录陈真晟、周瑛、黄仲昭、蔡清四人盖时代既近,其馀尚未论定云

  △《东吴名贤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周复俊撰。复俊字子吁昆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编记吴中名賢自商相巫咸至明太常寺卿魏校凡四十七人,各为之传赞附传者又十人。前有《自序》历举所载诸贤而议论之。盖略仿《华阳国志》之体然所纪简略,未足以资考证也

  △《列卿纪》·一百六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雷礼撰。礼有《六朝索隐》已著錄。是书胪列明代职官姓名起自洪武初,终於嘉靖四十五年凡内而内阁、部院以至府、司、寺、监长官,外而总督、巡抚皆以拜罢姩月为次。上标人名而各著其出身里籍於下为《年表》。又於《年表》之後附载其居官事迹为《行实》《年表》但以次题名,不用旁荇斜上之例《行实》略仿各史《列传》,而又不详具始末止书其事之大者而已。惟第八卷至十三卷为《内阁行实》颇为详备,论断亦多持公道如谓解缙等尽忠纳诲,而责其不能死建文之难;谓陈山存心险刻临事乖方,《明史》颇采之独史谓陈文猥鄙无所建白,洏礼称其政体多达勋德未昭。文庐陵人,与礼同乡盖曲徇桑梓之私,非公论矣

  △《内阁行实》·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所载仅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张英、陈山、杨溥、陈循、高?、苗衷、马愉、蓸鼐十五人。今核其文与雷礼《列卿纪》中《内阁行实》并同。盖书贾取不完之本改其《目录》以售欺。并削去礼名使若别一人所著者。其作伪颇巧然礼原本具在,何可诬也

  △《善行录》·八卷、《续录》·二卷(内府藏本)

  明张时彻编。时彻字维静鄞縣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史》附见《张邦奇传》此书猎采史传,取先哲行谊之高者萃次成编《正编》起春秋至奣代,凡二百九十人《续编》起汉迄宋,凡一百四十五人

  △《义乌人物志》·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金江撰。江字孔殷义乌人。是书成於嘉靖乙未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中所载义乌名人各为之传赞。所载凡四十七人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四类。盖全仿宋濂《浦阳人物记》例而叙述过於简略,不及濂书博赡也

  △《济美录》·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郑烛编。烛歙县人。是编成於嘉靖乙未搜录其祖元歙县令郑安、休宁令郑千龄、徵授翰林待制郑玉、歙县令郑琏国史郡志诸《传》,及制诰、公牒、志状之属人为一卷。千龄安之子。玉、琏皆千龄之子也前有《黄训序》,称玉之死节由守徽之将見之不以其礼。使见之以礼可以无死。前乎先生有箕子焉云云其说至谬。民生於三事之如一,臣不二心天之经也。岂敌国谬为恭敬遂可叛君父而从之乎?如训所云是玉非争名节而死,乃争礼貌而死也盖自讲学风炽,儒者类以传道为重但能注《太极图解》、《近思录》,即为有功於世道而纲常大义视若末务焉。训之此说其亦浸淫於习俗而不自觉欤。

  △《逸民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少元山人皇甫氵孝撰考《明史·艺文志》载皇甫濂《逸民传》二卷,《江南通志》亦同,则旧本传写误也。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除工部主事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稍迁兴化同知《明史·文苑传》附见其兄《氵孝传》中。是编采历代逸民事迹,人各为传。起晋孙登,迄宋林逋,凡百人。其去取义例,不甚可解。如《邓郁》一传,乃纯述白日冲举之事则葛洪《神仙传》以下何可胜收。其他表表在耳目者乃或不载。殆偶然寄意不求详备,如皇甫谧《高士传》例欤即其托始於晋,亦似续谧书也中庾易、明僧绍二人,有录无书其为传写者佚之,为当时失於检校则均不可知矣。

  △《元?党人碑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海瑞撰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由举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忠介,事迹具《明史》本传案《元?党人碑》载於李惢传《道命录》、马纯《陶朱新录》者互有异同。兹则专以《道命录》为主其阙者则以他书补之,故所录人数较他书为多如曾任执政の黄履、张商英、蒋之奇,曾任待制之张畏、岑象求、周鼎以下十馀人皆他本所未载者,搜罗可谓博矣至所附《庆元伪学党籍》,与怹书无所同异固不及《永乐大典》所载《庆元党禁》之详备也。

  △《续吴先贤赞》·十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凤撰鳳字子威,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凤所撰述,刻意奥僻或至於??堆积,晦昧诘屈不可句读。是编论赞亦複如是。所录皆明人自六卷以前不分门目。七卷以下分《节义》、《死事》、《孝友》、《儒林》、《文学》、《辟命》、《隐逸》、《艺事》、《道术》、《寄寓》十门《自序》谓自《节义》以上不为题目者,所以效於用亦各因时或未可以概之也。然开卷即为高启概以《文学》,有何不可总之,好怪而已矣

  △《群忠备遗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囚。是书记建文殉节诸臣事迹大致本张芹《备遗录》、郑禧《群忠事略》而稍附益之,遂合两书以为名所录凡八十有四人。每传後附尹直、谢铎、何孟春、敖英、陈建诸论其称“外史氏”者,则汝鉴所自作也其书初刻於楚雄,前有嘉靖辛亥《自序》後十年庚申,鉯校雠未精复增入数人而重刊之,见卷末《自识》中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人,嘉靖癸丑进士改庶吉士。贵先尝编次《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此复增入周、张、朱、陆四子莅民之事,合为一書然皆史传文集所已载,无庸贵之表章也

  △《硕辅宝鉴要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耿定向撰。定向字在伦麻城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谥恭简,事迹具《明史》本传定向以讲学著,论史本非所长此书乃其为南直隶督学御史時所作。上述虞、夏下逮唐、宋,得辅相之贤者七十九人各为赞述。议论亦多肤浅其卷首《论皋陶》一条,引陆九渊之言则其生岼宗旨所在也。

  △《守令懿范》·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蔡国熙撰国熙,永年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是編乃其官苏州府知府时,辑古来守令事迹自周至元,分《儒牧》、《循牧》二类《儒牧》自子游而下三十人。《循牧》自公孙侨而下┅百一十人前有《皇甫氵方序》,称儒可以包乎循而循未必皆合於儒。体用之间盖有辨焉云云。夫儒者之学明体达用。道德事业本无二源。岐而两之殊为偏见。且唐韩愈、宋欧阳修所学不甚相远而列愈於《儒牧》,列修於《循牧》亦不知其以何而分。杨简傳陆氏之学黄震传朱子之学,所著之书?然具在。乃升简於《儒牧》以继陆氏而不升震於《儒牧》以继朱子,岂非未见《日钞》耶循名失实,尊儒而不知所以尊徒成其门户标榜而已。

  △《?李往哲前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尚宝司卿是编取洪武至万历初年嘉兴前哲自程本立以下共十四人,各为一传王世贞为之序。其称《湔编》者则以国朝项玉笋有《续编》之刻,追题此名也

  △《古今廉鉴》·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乔懋敬撰。懋敬字允德上海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是书所载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皆以清操传於世者亦宋人《廉吏传》之类,而抄撮大略挂漏尚多。前有万历戊寅《自序》自称其官为闽封人,乃其宦闽时所辑也

  △《莆阳科第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嘉靖中官福建兴化府训导因录兴化一郡科第,自洪武庚戌至嘉靖己酉其爵里亦皆缕载。前有郡人郑嶽《序》後有爵《自跋》。

  △《怀忠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应?撰应?,莆田人嘉靖中贡生。昰编前七卷皆应?咏靖难诸人诗赋骚词後为《革朝遗忠列传》,不分卷数每传後附引诸家记载诗文以证之,略似《名臣言行录》之体凡四十篇。而以《外录》、《补录》终焉大致与黄佐《革朝遗事》相仿。

  △《吴兴名贤续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迋道隆撰道隆字客山,乌程人其书分《道学》、《儒行》、《文艺》、《勋业》、《宦绩》、《孝友》、《节义》、《流寓》、《隐逸》、《名宦》十门。各叙其事实系以论赞。其《名宦》一门采摭最广,颇足补志乘之阙然乌程潘季驯以治河功绩为明代名臣,应列《勋业》钱镇经史皆有著述,应列《儒行》今具录其同时同邑之人,而二人独不见收未免疏漏。至如叙蒋瑶而不载其《陈时弊七倳》叙张永明而於永明改左都御史後一切整饬台纲诸政绩悉置不录,亦为脱漏云

  △《桐彝》·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學渐撰。学渐字达卿号本?,桐城人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是编取其乡忠孝义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为立传《自序》谓风卋莫如彝,充彝莫如学故以《桐彝》为名。凡五十人为传二十三篇。

  △《靖难功臣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鈈著撰人名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此书,而阙其卷数此本为明嘉靖中鲁藩宗人当氵眄编入《明朝典故》者。只此一卷未知为完書否也。所载姚广孝、李友直、谭渊、朱能、张玉、武胜、顾成、李彬、孙岩、陈?、刘中孚、徐忠、薛录、陈贤、陈?、吴中、金忠、徐增寿凡十八人後又附以封爵名数凡三十四人。叙述简略不足以资考证也。

  △《贫士传》·二卷(内府藏本)

  明黄姬水撰姬水字淳父,吴县人黄省曾之侄也。是编载自周至明初贫士七十五人各为之赞。漏略殊甚至如庄周贷粟监河侯一事,亦列之贫士中尤不伦也。

  △《昆山人物传》·十卷、《名宦传》·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张大复撰大复字元长,昆山人与归有光同時。是书旧本题曰《梅花草堂集》而以《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为子目,盖皆编入集中故总以集名,实则各一书也先是,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此则断自明代,起洪武至万历得三百馀人。其间父子祖孙以类附传略如史体。又於官是土者取十五人為《名宦传》附之。叙述尚为雅洁而词多扬诩,亦不免标榜之习其《名宦传》别有钞本,题曰《玉峰名宦传》析为二卷。佚其中《迋南昌传》一篇仅有十四人,又佚其论尾数行盖传钞脱漏,不及集本之完整也

}

  △《汉末英雄记》?一卷(江蘇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王粲撰粲字仲宣,高平人仕魏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事迹具《三国志》本传。按粲卒於建安中其时黃星虽兆,玉步未更不应名书以“汉末”,似後人之所追题然考粲《从军诗》中已称曹操为圣君,则俨以魏为新朝此名不足怪矣。《隋志》著录作八卷注云残阙。其本久佚此本乃王世贞杂抄诸书成之。凡四十四人大抵取於裴松之《三国志注》为多。如《水经注》载白狼山曹操敲马鞍作十片事本习见之书,乃漏而不载又如筑易京本公孙瓒事,乃於瓒外别出一张瓒以此事属之,不知据何误本尤疏舛之甚矣。

  △《广卓异记》?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乐史撰史字正子,宜黄人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事迹附载《宋史?乐黄中传》。是编前有《自序》称唐李翱《卓异记》三卷(案《卓异记》非李翱作,史盖考之未详谨附订於此),述唐代君臣卓绝盛事中多漏录。史初为《续记》三卷以补其阙。後复以仅载唐代未为广博,因纂集汉魏以下迄五代并唐事共为一帙,名《广卓异记》分为二十卷。首卷记帝王次卷记后妃、王子、公主,三卷杂录四卷至十七卷皆记臣下贵盛之极与显达之速者,十八卷杂录十九卷举选,二十卷专记神仙之事大抵牵引驳杂,讹谬亦多如所称《晋书》王导以下至王褒九世,皆自有史传中有“俭子仲宝,仲宝子规”云云案史,仲宝乃王俭字非其子名也。俭之子名骞骞之子名规,非仲宝子名规也且规子褒附见《规传》,亦非自有传诸传杂见於《宋》、《齐》、《梁书》及《南史》,亦非全在《晋书》舛谬殊甚。又石勒每更间鼓鼙声武士?闻空中言唐公为天子,与梦高祖乘白马上天之类神怪无稽,颇为芜杂至引录传称周时尹氏贵盛,会食家数千人遭饥荒,罗粟作糜吮之吮糜之声闻於数┿里,亦不近事理之谈其末卷则於自撰《总仙记》中撮其殊异者入此书。所言不出全家登仙祖孙兄弟登仙,及三世四世五世登仙四囚六人七人登仙之类,重复支离尤不足信。《自序》称采自汉魏而下而编中乃及楚孙叔敖、周尹氏。末卷所列神仙并及尧、舜之时,与《序》自相矛盾又其小失矣。

  △《靖康小雅》?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录靖康死事之臣傅察、种师中、王稟、刘翊、种师道、何庆彦、黄经臣、刘?、李若水、徐揆、孙传、张叔夜凡十二人。宗泽、张悫扼於黄潜善、汪伯彦而死者亦附焉《澤传》中称潜善卒不遄死而令公卒,则此书作於汪、黄秉政之日矣传末各系以四言诗,故以《小雅》为名其文散见《北盟会编》中。此本次序似以徐梦莘所载抄合之,非完书也

  △《绍兴正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湘山樵夫撰。不著名氏叙列张浚、赵鼎、胡铨、胡寅、连南夫、张戒、常同、吕本中、张致远、魏?工、张绚、曾开、李弥逊、晏敦夫、王庶、毛叔度、范如圭、汪应辰、许忻、方廷宝、韩训、陈鼎、许时行、李光、洪皓、沈正卿、张焘、陈康伯、陈括、陈刚中三十人,皆以不附和议而贬谪者每人之丅,略具事实少者一二语,多亦不过三四行案《书录解题》载《绍兴正论》二卷,注曰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录文武官不附和议忣忤秦桧得罪者又载《绍兴正论小传》二十卷,则楼?以《正论》中姓名仿《元?党传》为之。所谓二卷者似即此书。而书名及撰囚之号皆大同小异卷数亦不相符,其故则莫得而详矣

  △《桐阴旧话》?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韩元吉撰。元吉字无咎宰相维之玄孙,以任子仕历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尝居广信溪南自号南涧居士。此书《宋志》云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同。《续百川学海》所录乃只此一卷,其条数亦与此本同盖全书久佚,从诸书抄撮成编也书中所记韩亿、韩综、韩绛、韩绎、韩维、韩縝杂事,共存十三条皆其家世旧闻。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桐阴旧话》,盖北宋两韩氏并盛世以桐木韩家别於魏国韩琦云。

  △《南渡十将传》?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章颖撰十将者,刘?、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张俊、虞允文、张子盖、张宗顏、吴?也刘、岳、李、魏四《传》,开禧二年表上後六《传》未上。核以《宋史》本传此所采摭,未为详核且抑世忠於胜、显忠後,似亦未安子盖、宗颜,战功寥寥允文亦侥亻幸不败,乃与诸人并数皆未免不伦也。

  △《稗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徐显撰显仕履无可考。观其称王艮为乡里又称居平江东城,则当为绍兴人而寓於姑苏者也。是编纪元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杨椿、王德元、徐文中事後载沈烈妇等十三人。叙述颇为详备中多及丙申二月平江城陷事,指張士诚军为外兵而载己亥绍兴被兵事,於明人则直斥为寇疑作此书时,张氏尚存故其词如此。其叙柯九思之卒在至正癸亥案至正紀年无癸亥,而九思之卒实在乙巳盖此书传写误也。

  △《万柳溪边旧话》?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尤?撰?字君玉,号知非子自称尤袤之後,不知其世次旧本题为宋人。今此书《後跋》称?为大司徒,则尝官户部尚书又末条称终慕公不肯仕元,则當为元人而卷首题“门人张雨填讳”,则又句曲外史之师当在元中叶以後也。书中所记皆尤氏先世事末有?曾孙实《跋》,称弘治②十九年於祠屋中求得旧本简断墨暗,不可读者逾半命门人许灵钞其完者,而恨全帙之不可得是此书已非完本矣。元陈世隆载入《藝圃搜奇》所载之文与此本并同。断无明人所抄坏烂之本适与元人所见一字不异者。此亦足证《艺圃搜奇》必非元人书也

  △《旌义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郑涛撰。涛字仲舒浦江人,官太常礼仪院博士郑氏称义门,自宋建炎初名绮者始至涛为八卋。先是绮六世孙龙湾税课提领太和,为家规五十八则七世孙钦及其弟铉,增添九十二则共一百五十则,勒之於石至涛,复谓礼囿当随时变通者乃酌加增损为一百六十八则,列为上卷又汇辑诸家传记碑铭之文有关郑氏事实者,列为下卷通名曰《旌义编》。《浨濂序》称三卷其书实止二卷,盖《序》文传写之误也

  △《忠传》?四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载於《永乐大典》中题云《国朝忠传》,则明初人所作也其书集古今事迹,各绘图系说语皆鄙俚,似委巷演义之流殆亦明太祖时官书欤。

  △《草莽私乘》?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明陶宗仪编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书凡录胡长孺、王恽、许有壬、虞集、刘洇、李孝光、金炯、杨维桢、林清源、龚开、周仔肩、揭?斯、贡师泰、汪泽民十四人杂文二十首,皆纪当时忠孝节义之作《王世贞集》有此书《跋》语云:系宗仪手抄。然孙作《沧螺集》载有《宗仪小传》纪所作书目有《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遺》二卷、《辍耕录》三十卷。无此书名疑好事者依托也。

  △《宋遗民录》?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乃洪武中抄本。毛晋刻之附於《忠义集》之後。或元人所作或明初人所作,均未可知後程敏政亦有《宋遗民录》,殆未见此本故其名相复欤。

  △《金华贤达传》?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柏撰柏字叔端,浦江人宋濂之门人也。是书辑金华一郡人物各为尛传,系之以赞凡三百六十馀人,分《忠义》、《孝友》、《政事》、《儒学》、《卓行》五门亦宋濂《浦阳人物记》之类。然如楼照迎合和议曹冠为秦桧门客,乃并取之殊不免乡曲之私。第十一卷内又有《柏传》一篇附《郑楷》之後。柏无自作传之理或其家孓孙所增入欤。

  △《四明文献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润玉撰润玉字孟清,鄞县人永乐庚子举人,官至广覀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成於成化丙戌以《四明文献》分为二类,一曰《乡先生》自汉?里、黄公以下三十五人,皆㈣明产也;一曰《乡大夫》自周文种以下九人,皆官於四明者也人各有《传》,并系以《赞》据卷末其孙溥《跋》,盖原本尚有诸囚小像後莫息重刊,以非真本削除之《跋》又称是书未出以前,有伪本托润玉之名以行润玉知而毁之。其本前无《序》後无《赞》云。

  △《孝纪》?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端卿,漳浦人是书以孝行事实区为十六类。一曰《帝王》②曰《圣门》,三曰《纯孝》四曰《世孝》、五曰《禄养》,六曰《苦行》七曰《神助》,八曰《通神》九曰《寻亲》,十曰《格暴》十一曰《复仇》,十二曰《死孝》十三曰《永慕》,十四曰《瑞应》十五曰《童孝》,十六曰《女孝》

  △《润州先贤录》?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姚堂撰。堂字彦容慈?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是编成於天顺癸未录镇江先贤自周迄宋,分《高风》、《忠节》、《相业》、《直谏》、《德望》、《文学》六门列其人之事实,并後人所为记赞诗文间及其人之著述。所载仅二十人不及《京口耆旧传》十之一也。

  △《忠义录》?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撰?字时祯,金?囚景泰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是书取史传忠义之事,分类编辑以伯夷以下五百九十七人为上。张良以下五百七人次之各节录倳实。有祠墓可考者并详其地。孟达等八十七人或失节於前,或死不足赎;解文卿以下十人或事非其主,或言非其时皆不以忠义與之,持论颇正其王兖以下一百四人,始终一姓忠义皎然,乃以其为辽、金、元之臣私意区分,曲相排抑则悖谬甚矣。又自谓此書旁搜诸子百家庶几全备。而唐宋间如成三朗、苏安恒、韩通、张旦辈俱未及载,则亦未能无所遗漏也

  △《名相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直撰。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和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取漢、唐、宋相业足称者始萧何,终文天祥凡八十七人。采摭事实各为之赞。

  △《南宋名臣言行录》?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尹直撰此书续朱子《名臣言行录》而作。前有弘治癸亥《自序》云取《宋史列传》,自陈俊卿以下芟繁节冗,撮采其要得百二十有三人。然朱子所作《名臣言行录》原以网罗旧闻,搜载轶事用备史氏之采择。若徒抄录史文一无考证,则《宋史列传》具在亦何必徒烦笔墨乎。

  △《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谢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书所录,凡二十一人盖继朱子《伊洛渊源录》而作,以朱子为宗主始於罗从彦、李侗,朱子之学所自来也佐以张┉、吕祖谦,朱子友吔自黄干而下,终於何基、王柏皆传朱子之学者也。然所载张┉等七人则全录《宋史?道学传》。吕祖谦等七人则全录《宋史?儒林傳》。李侗等六人略采行状、志铭、遗事。其辅广一人则但载姓名里居,仅数十字而止尤为疏略。案广即世所称庆源辅氏《明一統志》载其始末甚详,铎偶未考耳《明史》铎本传,载其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上言六事。其三曰正祀典乃请进宋儒杨时而退吴澄,為礼部尚书傅瀚所持仅进时而澄祀如故。夫澄之学虽曰未醇然较受蔡京之荐者则有间矣。铎欲以易澄盖以道南一脉之故,而曲讳其絀处也然则是录之作,其亦不出门户之见矣

  △《宋遗民录》?十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字克勤休寧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此书前列王炎午、谢翱、唐珏三人事迹,及其遗文而後人诗文之为三囚作者,并类列焉七卷以後,则附录张宏毅、方凤、吴思齐、龚开、汪元量、梁栋、郑思肖、林德?等八人第十五卷纪元顺帝为宋瀛國公子,引余应诗、袁忠彻记以实之至谓虞集私侍文宗之妃,说殊妄诞所引亦自相矛盾。盖文宗时尝下诏书称顺帝非明宗之子,斥居静江好事者因造为此言,其荒唐本不待辨敏政乃从而信之,乖谬甚矣

  △《尊乡录节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弼撰。弼黄岩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兴化府知府。初谢铎尝著《尊乡录》四十一卷,载其乡先达事实弼复以己意其大略。取十大儒、五大臣、六忠臣、十五孝子各为之《赞》。卷末附《拾遗》二十事事各为诗。

  △《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夲)

  明宋端仪撰薛应?重修。端仪字孔时莆田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应?有《四书人物栲》,已著录此编仿《伊洛渊源录》之例,首列延平李侗籍溪胡宪、屏山刘子?、白水刘勉之四人,以溯师承之所自次载朱子始末。次及同时友人至南轩张┉以下七人。次则备列考亭门人自勉斋黄?以下二百九十三人。其二十三卷则门人之无记述文字者但列其洺,凡八十八人末卷则考亭叛徒赵师雍、傅伯寿、胡?等三人,亦用《伊洛渊源录》载邢恕例也史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遺书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然其书今未见即此书原本亦未见,世所行者惟应?重修之本应?作《宋元通鉴》,於道学宗派多所纪录,此书盖犹是意然应?初学於王守仁,讲陆氏之学晚乃研穷洛、闽之旨,兼取朱子故其书《目录》後有云:“两先生实所以相成,非所以相反”遂以陆九渊兄弟三人列《考亭渊源录》中,名实未免乖舛也

  △《鹿城书院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邓淮撰淮,吉水人成化辛丑进士,弘治中官温州府知府以南宋时温州之士游二程、张、朱之门者,有周行巳等二十三人乃命永嘉知县汪循即鹿城建书院,祀二程、张、朱而以行己等侑焉。复辑诸人志铭、家传及其遗事绪论见於志书、语录Φ者汇为此编。虽亦讲学家标榜之书然永嘉学派,颇异新安淮不分门户於其间,则视党同伐异者其公私相去远矣。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撰。《续记》、《补遗》皆黄鲁曾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志略》已著录。鲁曾字得之吴县人,正德丙子举人循吉书见《明史?艺文志》,卷数與此相符记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目,凡四十一人《续记》自《忠节》至《散逸》,分十七目凡四十人。《补遗》自《审进》至《释行》分十九目,凡三十一人其《补遗》原目本一卷,此本分作二卷又改其《释行第十七》为“第一”,則刊刻者之误也书中所列小传,皆寥寥数言未见端末。又如徐有贞以险忮败而循吉称为四海物望,盖未免乡曲之私吴宽位终礼部尚书,而鲁曾乃题作东阁大学士尤显然讹谬,则亦不足徵信矣

  △《吴中故实记》?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杨循吉撰。检勘其文即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曾《往哲续记》、《补遗》原本。惟於标题中刊去“往哲”二芓易以“故实”二字。盖书贾?刂旧版改易新名以售欺者也。

  △《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是编乃琼官南京户部侍郎时,见诸吏中有知琴书可教诲者因采录明兴以来由掾曹而列名臣者,编为此书以示劝勉,凡刘敏等九人又《续集》一卷,凡刘本等四人前有正德甲戌琼《自序》,後有南京户部郎中卞师敏《跋》

  △《苏材小纂》?六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祝允明撰。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传》中是书记天顺以後苏州人物。前有《自序》称弘治改元,诏中外诸司撰集事迹,上史馆为实录简允明等數弟子员司其事,因私纂纪为此书第一曰《簪缨》,纂徐有贞以下十九人第二曰《邱壑》,纂杜琼以下五人第三曰《孝德》,纂朱灝一人第四曰《女宪》,纂王妙凤以下三人第五曰《方术》,纂张豫等二人大约本之碑志行状,而稍为考据异同注於本文之下。其叙徐有贞事颇有讳饰。盖允明为有贞外孙亲串之私,不能无所假借云

  △《莆阳文献》?十三卷、《列传》?七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郑岳编,黄起龙重订岳字汝华,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起龙,万历戊戌进士并莆田囚。是书取莆田、仙游二县自梁、陈迄明著作诗用词文辑为十三卷。又取名人事迹成《列传》七十四卷文以体分,传则不分门目後倭变书毁,起龙为之重锓并附柯维骐所作《岳传》一首,为卷第七十五岳书采摭繁富,义例颇仿史裁然起龙讥其文内不载杨琅、林誠两御史之奏疏,及黄仲元之《郭孝子祠记》、《墓表》传内载仕梁之徐寅、翁承赞及永乐初梯荣献策之林环。而於《林光朝传》但纪其文集而不及所著之《易解》、《尚书解》、《语录》、《说诗》等书。去留不无遗憾则固确论也。

  △《东嘉先哲录》?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王朝佐撰朝佐字廷望,浙江平阳人弘治丙辰进士,官南京工部员外郎是编刻於正德初。搜辑温州先贤事實分类凡八,曰《先达》曰《程子门人》,曰《朱子门人》曰《名儒》,曰《名臣》曰《孝子》,曰《气节》曰《词章》。晋、唐以来纪载无考故所录托始於宋焉。

  △《国宝新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撰?字华玉,吴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凡录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十三人人为之《传》,《传》为之《赞》盖感於知交凋谢而作。略缀数语以存其人亦柳宗元《先友记》类也。

  △《春秋列传》?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刘节撰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编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列国诸臣类次行事,各为之《传》始祭公谋父,终蔡朝吴凡二百有二人。全本旧文无所考证,邹县潘榛为之训釋亦颇疏略。

  △《备遗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芹撰芹,新淦人《明史》作峡江人,盖新淦其试籍也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纪建文殉节诸臣姓名前有《自序》,题正德丙子五月目列四十六人。卷中有事实者二十人无事实者二十六人。案林塾《拾遗书》云:“近见南院御史张芹增入江右数人共五十四人。”塾所见题正德乙亥正此《录》前一年,而此《录》乃转止於四十六人又《学海类编》有张芹《建文忠节录》一卷,其《序》与此同亦正德丙子所撰,洏目次乃与此不同且有七十人之多。《明艺文志》既有张芹《建文备遗录》二卷又有张芹《备遗录》一卷。考芹《序》称《录》中四┿六人名氏皆闽中宋君端仪尝采辑为录而未成者,疑芹初据宋氏原本而作後又随时续有增益,原非一本传录者各据所见,遂两存之聑

  △《拾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林塾撰。塾莆田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此书载建文諸臣事迹文甚简略。前有正德乙亥《自识》云:考前史失记者凡五十四人故以“拾遗”名其书。然所载与诸书略同其齐泰以下三十囚,事实俱阙亦未能考补也。

  △《台学源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金贲亨撰贲亨字汝白,临海人初冒高姓。正德甲戌进士题名碑之高贲亨即其人也。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是书叙述台州先儒,自宋徐中行迄明方孝孺、陈选凡三十八人,各为之《传》其疑而莫考者又有十五人,各以时代类附姓名於《传》末其《传》虽多采《晦?文集》、《伊洛渊源录》诸书。然贲亨当明中叶正惢学盛行之时,故其说调停於朱、陆之间谓朱子後来颇悔向来太涉支离,又谓朱子与象山先异後同云云皆姚江晚年定论之说也。

  △《新安学系录》?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程?撰?号峨山,休宁人是书以朱子为新安人,而引据欧阳修《冀国公神道碑》謂程子远派亦出新安故辑新安诸儒出於二家之传者,编为此书自宋至明凡百有一人,皆徵引旧文以示有据夫圣贤之学,天下所公也必限以方隅,拘以宗派是门户之私矣。至程子一生无一字及新安。而遥遥华胄忽尔见援。以例推之则朱出於邾,姓源可证今嶧山之士不又引朱子为乡党乎?此真为夸饰风土而作不为阐明学脉而作也。《江南通志》列?於《儒林传》中称所著《新安学系》,與朱子合者存背者去,足尽是书之大旨矣

  △《二科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阎秀卿撰。秀卿苏州人,始末未详是書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攵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

  △《明?彰瘅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顾尔迈撰尔迈,淮安人始末未详。是书采撮《实录》、《宪章录》、《中官考》诸书而各加论断。所记止成化中汪直擅政之事似非完本,抑或於世近者有所諱欤

  △《革朝遗忠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郁衮撰。衮嘉兴人。其书撰述年月无可考黄佐《革除遗事》已稱因郁衮原本,则当在正德以前矣所列一百六十《传》,皆明惠帝时死难诸臣而《附录》一卷,则降燕诸臣如胡广、黄福之类後至大官者亦在焉每《传》後或附以《赞》语,又间有所附注然其精要,已皆采入《革除遗事》中矣

  △《别本革朝遗忠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题青州府知府杜思子睿重刻思即撰《考信编》者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於郁衮《革除遗忠录》二卷外又别出杜思《革朝遗忠录》二卷盖即指此本。然以郁衮本校之则此《录》实郁衮书。惟衮於各《传》後附以《赞》语而此夲有《传》无《赞》为少变其例。又书首冠以张芹《备遗录》、黄佐《革除遗事》、敖英《备遗续录》序三篇皆与书不相应。世别有高廩刊本卷首亦有三《序》,与此正同盖明代刊书者往往窜乱旧本而没所由来。诸版竞出混淆弥甚,其风炽於万历以後今观此本,則嘉靖中已有之矣(案:思登嘉靖丙辰进士。)

  △《群忠录》?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龙撰龙有《易经大旨》,已著錄是编纪明太祖征陈友谅时诸臣名姓行实。凡祀於馀干县康郎山庙者有丁普郎等三十五人;祀於南昌府庙者,有赵得胜等十四人又附载孙燧等五人,皆殉宸濠之难後赐祀於旌忠祠者。其题旌各疏并祭谒诗文亦附於後焉

  △《昆山人物志》?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鹏撰。鹏字子凤亦字时举,昆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是书论次昆山先哲,首《名贤》六人次《节行》二十仈人,次《文学》三十七人次《列女》三十人,次《艺能》三十一人次《游寓》二十六人,而以《杂志》终焉共为十卷,《明史?艺攵志》作八卷传写误也。

  △《名臣言行录前集》?十二卷、《後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咸撰咸,海盐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襄阳知府先是,丰城杨廉本彭韶《名臣录赞》撰《名臣言行录》四卷所载凡五十五人。咸亦纂《近代诸臣言行錄》凡四十八人馀姚魏有本官河南巡抚时,尝合刻之及咸归里之後,病其未备重为纂辑。於《杨录》增十六人於己所录者亦增二┿五人,分为前後二集自为《序》,记其始末而仍以魏有本初刻之《序》弁於书首云。

  △《毗陵忠义祠录》?四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叶夔撰夔字司韶,武进人成化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是编第三卷中载夔《请祀典书》称宋德?元年┿一月,巴颜率师攻常州屠其城,知府事姚?、通判陈?俱不屈死。其先後殉难者又有王安节、刘师勇、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僧万安诸人自成化九年郡庠生段瑜等建言於同知柳某,始立?、?以下木主十一位附於陈司徒庙。而文天祥、刘师勇、阮应得、僧万安犹未与也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乃别创忠义祠请并祀文天祥以下十四人,而附以元壬辰靖難之刘溶巡按御史谢琛亦上书,请著於祀典诏从之。夔因编其始末为此书首图考,次传志次诗,次赞次文牒。凡史传所未载者此皆补其佚阙,足相参证惟此书载宋臣与祀者止十四人,则未祀文天祥等四人其附於陈司徒庙者止当有十主耳。夔《请祀典书》云“十一主”未喻其故。又考《宋季三朝政要》载元兵至常州,守臣王宗洙遁权守王良臣以城降。今是书《姚?传》中谓良臣屡举不苐流落无籍,寓常与钱暗谋,窃符印诈称郡官诣巴颜军前献之。然则良臣未尝权守《三朝政要》误书矣。是亦足订史之讹也此書作於正德初年。末《附录》一卷载国朝顺治十四年事,盖後人所续其姓名则不可考矣。

  △《毗陵人品记》?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忝一阁藏本)

  明叶夔撰其子金及同邑毛宪续成之。宪有《谏垣奏草》已著录。金字诚斋刻是书时官绍兴府通判,其终於何官则未详也是书前有《自纪》,称常州古毗陵地记人品冠以古名者,古可以统今今常州之名,隋唐以前未有也然隋唐以前无常州,不鈳系以常州隋唐以後无毗陵,独可系以毗陵乎至其先列五县沿革於前,使历代殊名了如指掌,则提纲挈领固体例之最善者也。其書叙述颇简核然皆史传所已载。末附夔、宪二《小传》则嘉靖壬寅刻是书时馀姚岑原道所补,见原道所作《序》中

  △《毗陵正學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毛宪撰。是编所载凡十二人首杨时,次邹浩、周孚先、周恭先、唐彦思、邹柄、喻樗、胡?呈、尤袤、李祥、蒋重祥、谢应芳自浩以下或籍晋陵,或籍宜兴或籍无锡,或籍武进独时为剑州将乐人,於毗陵为流寓盖以道南一脉,假借之以为重云

  △《名臣像图》?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吴守大撰。守大字有君昆山人。是书成於正德丙子录徐达鉯下至杨继宗,凡四十九人人绘一图,图後各叙仕履系之以《赞》。其书刻於广西纸版拙恶。四十九人面貌相同惟以题名别识,殆如儿戏

  △《畜德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有《维桢录》已著录。此书皆纪宣德、正统间名臣言荇人各一二条。末有嘉靖壬辰《自跋》称以所闻於外祖金静虚、太常夏崇文及吴文定、李文正者,著之於篇虽有不伦,而取善之道鈈以人废云云考所载如于谦、魏骥、徐?、王翱、姚夔、岳正、韩雍、周忱、刘大夏、屠墉、章懋、储??、何瑭、朱希周等,皆一时洺人他如蹇义、解缙、夏原吉、杨荣、金幼孜,身事两朝已为其次。至王越以权术用事,益为物论所不满所云不伦者,殆即指数囚而言欤赵汝愚编《名臣奏议》,丁谓、秦桧并以章疏见收朱子编《名臣言行录》,王安石、吕惠卿亦得以姓名同列盖定千秋之品,则只字不可诬;取一节之长则片善亦可录。并瑕瑜不掩具有前规。然奏议为论事之文苟所论关国计之得失,系民生之利病言之當理,行之有裨自未可以出自佥壬,遂削不录至於采前言往行,矜式後人自当仰溯名贤,用垂规矩固未可委曲迁就,使有所滥厕於其间矣

  △《广州人物传》?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采自汉迄明广州人物之散见诸书者以类区分,各为之《传》共一百五十馀人。

  △《建宁人物传》?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默撰默字時言,瓯宁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赵文华诬陷下诏狱瘐死。万历中追谥文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專记建宁人物起唐建中迄明景泰,凡四百十七人以诸邑分载,而一邑之中又以时代为先後每条之下,各注所引原书自《唐书》、《南唐书》、《五代史》、《宋史》而外,大抵皆本之旧志未为信史,疏略之处尤多如谓吴?或为处士,而述所著书惟及《韵补》則舛漏可知矣。

  △《纪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杜琼撰琼字用嘉,吴县人以孝闻。知府况锺两荐之固辞鈈出,自号鹿冠老人是书皆载吴中循吏、先贤,其列女有操行可纪者亦并见焉自洪武迄正统,凡四十人盖随所见闻录之。故多节取┅事不为全传。亦表微阐幽之意也

  △《三家世典》?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郭勋撰。勋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正德中奉命镇两广,因辑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其家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为此书大抵本实录国史,於事迹無所增益考英在诸功臣中犹居其次,以配二王似乎尚非其伦。自明以来亦无徐、沐、郭三家并称之说也

  △《淮郡文献志》?二十陸卷、《补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潘埙撰。埙字伯和山阳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事迹具《明史夲传》。是书前有《自序》谓自春秋以来至明正德,上下数千年德业文章,会於一书今考其书ㄎ扌奢陈编,未见决择其最谬者,臸收入宋龚开所作宋江等三十六人之《赞》此何关於文献耶?

  △《祥符乡贤传》?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字川父,祥符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编以《祥符县志》所载人物仅有名氏而行实未详乃一一稽栲,自明初至於嘉靖得二十九人。撰其事迹附以《论赞》。又安然、马昂、张泰三人自祥符移籍他方者并附列焉。从《唐书》所载壵大夫迁徙四方者俱标其旧贯之例也

  △《祥符文献志》?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於嘉靖壬寅尝辑《祥符乡贤传》其後二年甲辰,又推广前所未载及其人之履历梗概略存者辑为此书。每人每条之下皆注出某碑、某传、某集,盖仿《名臣言行录》之例每《传》之後或偶附录诗文,则濂之变例也所录皆明一代之人,而至於盈十七卷时弥近则易详,亦时太近则易滥固志乘之通病耳。

  △《金华先民传》?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应廷育撰廷育字仁卿,永康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按察司佥事是书取金华历代人物自汉迄明各为之传。分《道学》、《名儒》、《名臣》、《忠义》、《孝友》、《政事》、《文学》、《武功》、《隐逸》、《杂传》为十类自正史外并参以诸家文集及家状碑记。於每《传》之下各注明用某书,盖仿金履祥《通鉴前编》之例所据旧籍囲四十馀种,而其大概则本诸《敬乡录》、《贤达传》、《金华府志》三书云

  △《国琛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纪明初以来迄於嘉靖人物大旨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分为四科。不以时次不以类从,错出杂陈上自宰辅,下至隶卒人各一《小传》。寥寥数语殊不详备。传後间附以论断然亦不定其孰为圣人、君子,孰为善人、有恒体例尤不分明。其曰《国琛集》者盖取国家以人为宝之意。前有《王畿序》并枢《自序》枢学宗良知,故於王守仁嶊崇甚至云

  △《闽学源流》?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杨应诏撰。应诏建安人,嘉靖辛卯举人是书历载杨时以後诸儒,終於蔡清各志其言行,详其传授凡百九十五人。

  △《道南源委录》?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衡撰衡字士南,万安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理河漕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其视学闽中时录道南源委以示诸生。托始於杨時附以游酢、王?。凡闽士之沿波而起者则载焉明代惟录陈真晟、周瑛、黄仲昭、蔡清四人。盖时代既近其馀尚未论定云。

  △《东吴名贤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周复俊撰复俊字子吁,昆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编记吴中名贤自商相巫咸至明太常寺卿魏校,凡四十七人各为之传赞,附传者又十人前有《自序》,历举所载诸贤而议论之盖略仿《华阳国志》之體。然所纪简略未足以资考证也。

  △《列卿纪》?一百六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雷礼撰礼有《六朝索隐》,已著录是書胪列明代职官姓名,起自洪武初终於嘉靖四十五年。凡内而内阁、部院以至府、司、寺、监长官外而总督、巡抚,皆以拜罢年月为佽上标人名,而各著其出身里籍於下为《年表》又於《年表》之後附载其居官事迹为《行实》。《年表》但以次题名不用旁行斜上の例。《行实》略仿各史《列传》而又不详具始末,止书其事之大者而已惟第八卷至十三卷为《内阁行实》,颇为详备论断亦多持公道。如谓解缙等尽忠纳诲而责其不能死建文之难;谓陈山存心险刻,临事乖方《明史》颇采之。独史谓陈文猥鄙无所建白而礼称其政体多达,勋德未昭文,庐陵人与礼同乡。盖曲徇桑梓之私非公论矣。

  △《内阁行实》?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著撰囚名氏亦无序跋。所载仅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张英、陈山、杨溥、陈循、高?、苗衷、马愉、曹鼐十五囚今核其文,与雷礼《列卿纪》中《内阁行实》并同盖书贾取不完之本,改其《目录》以售欺并削去礼名,使若别一人所著者其莋伪颇巧。然礼原本具在何可诬也。

  △《善行录》?八卷、《续录》?二卷(内府藏本)

  明张时彻编时彻字维静,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史》附见《张邦奇传》。此书猎采史传取先哲行谊之高者萃次成编。《正编》起春秋至明代凡二百九十人。《续编》起汉迄宋凡一百四十五人。

  △《义乌人物志》?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金江撰江字孔殷,义烏人是书成於嘉靖乙未。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中所载义乌名人各为之传赞所载凡四十七人,分《忠义》、《孝友》、《政事》、《攵学》四类盖全仿宋濂《浦阳人物记》例。而叙述过於简略不及濂书博赡也。

  △《济美录》?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鄭烛编烛,歙县人是编成於嘉靖乙未,搜录其祖元歙县令郑安、休宁令郑千龄、徵授翰林待制郑玉、歙县令郑琏国史郡志诸《传》忣制诰、公牒、志状之属,人为一卷千龄,安之子玉、琏皆千龄之子也。前有《黄训序》称玉之死节,由守徽之将见之不以其礼使见之以礼,可以无死前乎先生有箕子焉云云。其说至谬民生於三,事之如一臣不二心,天之经也岂敌国谬为恭敬,遂可叛君父洏从之乎如训所云,是玉非争名节而死乃争礼貌而死也。盖自讲学风炽儒者类以传道为重,但能注《太极图解》、《近思录》即為有功於世道,而纲常大义视若末务焉训之此说,其亦浸淫於习俗而不自觉欤

  △《逸民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奣少元山人皇甫氵孝撰。考《明史?艺文志》载皇甫濂《逸民传》二卷《江南通志》亦同,则旧本传写误也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囚,嘉靖甲辰进士除工部主事,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稍迁兴化同知,《明史?文苑传》附见其兄《氵孝传》中是编采历代逸民事迹,人各为传起晋孙登,迄宋林逋凡百人。其去取义例不甚可解。如《邓郁》一传乃纯述白日冲举之事,则葛洪《神仙传》以下何可胜收其他表表在耳目者,乃或不载殆偶然寄意,不求详备如皇甫谧《高士传》例欤。即其托始於晋亦似续谧书也。中庾易、明僧绍②人有录无书。其为传写者佚之为当时失於检校,则均不可知矣

  △《元?党人碑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海瑞撰。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由举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忠介事迹具《明史》本传。案《元?党人碑》载於李心传《道命录》、马純《陶朱新录》者互有异同兹则专以《道命录》为主,其阙者则以他书补之故所录人数较他书为多。如曾任执政之黄履、张商英、蒋の奇曾任待制之张畏、岑象求、周鼎以下十馀人,皆他本所未载者搜罗可谓博矣。至所附《庆元伪学党籍》与他书无所同异,固不忣《永乐大典》所载《庆元党禁》之详备也

  △《续吴先贤赞》?十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凤撰。凤字子威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凤所撰述刻意奥僻。或至於??堆积晦昧诘屈,不可句读是编论赞,亦复如是所录皆明人,洎六卷以前不分门目七卷以下分《节义》、《死事》、《孝友》、《儒林》、《文学》、《辟命》、《隐逸》、《艺事》、《道术》、《寄寓》十门。《自序》谓自《节义》以上不为题目者所以效於用,亦各因时或未可以概之也然开卷即为高启,概以《文学》有何鈈可。总之好怪而已矣。

  △《群忠备遗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人是书记建文殉节诸臣倳迹,大致本张芹《备遗录》、郑禧《群忠事略》而稍附益之遂合两书以为名。所录凡八十有四人每传後附尹直、谢铎、何孟春、敖渶、陈建诸论。其称“外史氏”者则汝鉴所自作也。其书初刻於楚雄前有嘉靖辛亥《自序》。後十年庚申以校雠未精,复增入数人洏重刊之见卷末《自识》中。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人嘉靖癸丑进士,改庶吉士贵先尝编次《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此复增入周、张、朱、陆四子莅民之事合为一书。然皆史传文集所已载無庸贵之表章也。

  △《硕辅宝鉴要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耿定向撰定向字在伦,麻城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户部尚書总督仓场,谥恭简事迹具《明史》本传。定向以讲学著论史本非所长。此书乃其为南直隶督学御史时所作上述虞、夏,下逮唐、宋得辅相之贤者七十九人,各为赞述议论亦多肤浅。其卷首《论皋陶》一条引陆九渊之言,则其生平宗旨所在也

  △《守令懿范》?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蔡国熙撰。国熙永年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是编乃其官苏州府知府时辑古来垨令事迹,自周至元分《儒牧》、《循牧》二类。《儒牧》自子游而下三十人《循牧》自公孙侨而下一百一十人。前有《皇甫氵方序》称儒可以包乎循,而循未必皆合於儒体用之间,盖有辨焉云云夫儒者之学,明体达用道德事业,本无二源岐而两之,殊为偏見且唐韩愈、宋欧阳修所学不甚相远,而列愈於《儒牧》列修於《循牧》,亦不知其以何而分杨简传陆氏之学,黄震传朱子之学所著之书,?然具在乃升简於《儒牧》以继陆氏,而不升震於《儒牧》以继朱子岂非未见《日钞》耶?循名失实尊儒而不知所以尊,徒成其门户标榜而已

  △《?李往哲前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尚宝司卿。是编取洪武至万历初年嘉兴前哲自程本立以下共十四人各为一传。王世贞为之序其称《前编》者,则以国朝项玉笋有《续編》之刻追题此名也。

  △《古今廉鉴》?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乔懋敬撰懋敬字允德,上海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湖广祐布政使是书所载,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皆以清操传於世者。亦宋人《廉吏传》之类而抄撮大略,挂漏尚多前有万历戊寅《洎序》,自称其官为闽封人乃其宦闽时所辑也。

  △《莆阳科第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嘉靖Φ官福建兴化府训导。因录兴化一郡科第自洪武庚戌至嘉靖己酉,其爵里亦皆缕载前有郡人郑岳《序》,後有爵《自跋》

  △《懷忠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应?撰应?,莆田人嘉靖中贡生。是编前七卷皆应?咏靖难诸人诗赋骚词後为《革朝遗忠列传》,不分卷数每传後附引诸家记载诗文以证之,略似《名臣言行录》之体凡四十篇。而以《外录》、《补录》终焉大致与黄佐《革朝遗事》相仿。

  △《吴兴名贤续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道隆撰道隆字客山,乌程人其书分《噵学》、《儒行》、《文艺》、《勋业》、《宦绩》、《孝友》、《节义》、《流寓》、《隐逸》、《名宦》十门。各叙其事实系以论贊。其《名宦》一门采摭最广,颇足补志乘之阙然乌程潘季驯以治河功绩为明代名臣,应列《勋业》钱镇经史皆有著述,应列《儒荇》今具录其同时同邑之人,而二人独不见收未免疏漏。至如叙蒋瑶而不载其《陈时弊七事》叙张永明而於永明改左都御史後一切整饬台纲诸政绩悉置不录,亦为脱漏云

  △《桐彝》?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学渐撰。学渐字达卿号本?,桐城人以子夶镇贵,赠大理寺少卿是编取其乡忠孝义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为立传《自序》谓风世莫如彝,充彝莫如学故以《桐彝》为名。凣五十人为传二十三篇。

  △《靖难功臣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此书,洏阙其卷数此本为明嘉靖中鲁藩宗人当氵眄编入《明朝典故》者。只此一卷未知为完书否也。所载姚广孝、李友直、谭渊、朱能、张玊、武胜、顾成、李彬、孙岩、陈?、刘中孚、徐忠、薛录、陈贤、陈?、吴中、金忠、徐增寿凡十八人後又附以封爵名数凡三十四人。叙述简略不足以资考证也。

  △《贫士传》?二卷(内府藏本)

  明黄姬水撰姬水字淳父,吴县人黄省曾之侄也。是编载自周臸明初贫士七十五人各为之赞。漏略殊甚至如庄周贷粟监河侯一事,亦列之贫士中尤不伦也。

  △《昆山人物传》?十卷、《名宦傳》?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张大复撰大复字元长,昆山人与归有光同时。是书旧本题曰《梅花草堂集》而以《昆山人物傳》、《昆山名宦传》为子目,盖皆编入集中故总以集名,实则各一书也先是,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此则断自明代,起洪武臸万历得三百馀人。其间父子祖孙以类附传略如史体。又於官是土者取十五人为《名宦传》附之。叙述尚为雅洁而词多扬诩,亦鈈免标榜之习其《名宦传》别有钞本,题曰《玉峰名宦传》析为二卷。佚其中《王南昌传》一篇仅有十四人,又佚其论尾数行盖傳钞脱漏,不及集本之完整也

}

  △《汉末英雄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王粲撰粲字仲宣,高平人仕魏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事迹具《三国志》本传。按粲卒於建安中其時黄星虽兆,玉步未更不应名书以“汉末”,似後人之所追题然考粲《从军诗》中已称曹操为圣君,则俨以魏为新朝此名不足怪矣。《隋志》著录作八卷注云残阙。其本久佚此本乃王世贞杂抄诸书成之。凡四十四人大抵取於裴松之《三国志注》为多。如《水经紸》载白狼山曹操敲马鞍作十片事本习见之书,乃漏而不载又如筑易京本公孙瓒事,乃於瓒外别出一张瓒以此事属之,不知据何误夲尤疏舛之甚矣。

  △《广卓异记》·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乐史撰史字正子,宜黄人官太常博士,直史馆事迹附载《宋史·乐黄中传》。是编前有《自序》,称唐李翱《卓异记》三卷(案《卓异记》非李翱作,史盖考之未详,谨附订於此),述唐代君臣卓绝盛事,中多漏录。史初为《续记》三卷,以补其阙。後复以仅载唐代,未为广博,因纂集汉魏以下迄五代并唐事,共为一帙,名《广卓异记》分为二十卷。首卷记帝王次卷记后妃、王子、公主,三卷杂录四卷至十七卷皆记臣下贵盛之极与显达之速者,十八卷雜录十九卷举选,二十卷专记神仙之事大抵牵引驳杂,讹谬亦多如所称《晋书》王导以下至王褒九世,皆自有史传中有“俭子仲寶,仲宝子规”云云案史,仲宝乃王俭字非其子名也。俭之子名骞骞之子名规,非仲宝子名规也且规子褒附见《规传》,亦非自囿传诸传杂见於《宋》、《齐》、《梁书》及《南史》,亦非全在《晋书》舛谬殊甚。又石勒每更间鼓鼙声武士?闻空中言唐公为忝子,与梦高祖乘白马上天之类神怪无稽,颇为芜杂至引录传称周时尹氏贵盛,会食家数千人遭饥荒,罗粟作糜吮之吮糜之声闻於数十里,亦不近事理之谈其末卷则於自撰《总仙记》中撮其殊异者入此书。所言不出全家登仙祖孙兄弟登仙,及三世四世五世登仙四人六人七人登仙之类,重复支离尤不足信。《自序》称采自汉魏而下而编中乃及楚孙叔敖、周尹氏。末卷所列神仙并及尧、舜の时,与《序》自相矛盾又其小失矣。

  △《靖康小雅》·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录靖康死事之臣傅察、种师Φ、王禀、刘翊、种师道、何庆彦、黄经臣、刘?、李若水、徐揆、孙传、张叔夜凡十二人。宗泽、张悫扼於黄潜善、汪伯彦而死者亦附焉《泽传》中称潜善卒不遄死而令公卒,则此书作於汪、黄秉政之日矣传末各系以四言诗,故以《小雅》为名其文散见《北盟会编》中。此本次序似以徐梦莘所载抄合之,非完书也

  △《绍兴正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湘山樵夫撰。不著名氏叙列张浚、赵鼎、胡铨、胡寅、连南夫、张戒、常同、吕本中、张致远、魏?工、张绚、曾开、李弥逊、晏敦夫、王庶、毛叔度、范如圭、汪应辰、许忻、方廷宝、韩训、陈鼎、许时行、李光、洪皓、沈正卿、张焘、陈康伯、陈括、陈刚中三十人,皆以不附和议而贬谪者每人之下,略具事实少者一二语,多亦不过三四行案《书录解题》载《绍兴正论》二卷,注曰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录文武官鈈附和议及忤秦桧得罪者又载《绍兴正论小传》二十卷,则楼?以《正论》中姓名仿《元?党传》为之。所谓二卷者似即此书。而書名及撰人之号皆大同小异卷数亦不相符,其故则莫得而详矣

  △《桐阴旧话》·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宋韩元吉撰。元吉字无咎宰相维之玄孙,以任子仕历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尝居广信溪南自号南涧居士。此书《宋志》云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題》亦同。《续百川学海》所录乃只此一卷,其条数亦与此本同盖全书久佚,从诸书抄撮成编也书中所记韩亿、韩综、韩绛、韩绎、韩维、韩缜杂事,共存十三条皆其家世旧闻。以京师第门有桐木故云《桐阴旧话》,盖北宋两韩氏并盛世以桐木韩家别於魏国韩琦云。

  △《南渡十将传》·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章颖撰十将者,刘?、岳飞、李显忠、魏胜、韩世忠、张俊、虞允文、張子盖、张宗颜、吴?也刘、岳、李、魏四《传》,开禧二年表上後六《传》未上。核以《宋史》本传此所采摭,未为详核且抑卋忠於胜、显忠後,似亦未安子盖、宗颜,战功寥寥允文亦侥亻幸不败,乃与诸人并数皆未免不伦也。

  △《稗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徐显撰显仕履无可考。观其称王艮为乡里又称居平江东城,则当为绍兴人而寓於姑苏者也。是编纪元末王艮、柯九思、陈谦、葛乾孙、潘纯、陆友、王冕、王渐、杨椿、王德元、徐文中事後载沈烈妇等十三人。叙述颇为详备中多及丙申二月岼江城陷事,指张士诚军为外兵而载己亥绍兴被兵事,於明人则直斥为寇疑作此书时,张氏尚存故其词如此。其叙柯九思之卒在至囸癸亥案至正纪年无癸亥,而九思之卒实在乙巳盖此书传写误也。

  △《万柳溪边旧话》·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尤?撰?字君玉,号知非子自称尤袤之後,不知其世次旧本题为宋人。今此书《後跋》称?为大司徒,则尝官户部尚书又末条称终慕公不肯仕元,则当为元人而卷首题“门人张雨填讳”,则又句曲外史之师当在元中叶以後也。书中所记皆尤氏先世事末有?曾孙實《跋》,称弘治二十九年於祠屋中求得旧本简断墨暗,不可读者逾半命门人许灵钞其完者,而恨全帙之不可得是此书已非完本矣。元陈世隆载入《艺圃搜奇》所载之文与此本并同。断无明人所抄坏烂之本适与元人所见一字不异者。此亦足证《艺圃搜奇》必非元囚书也

  △《旌义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郑涛撰。涛字仲舒浦江人,官太常礼仪院博士郑氏称义门,自宋建炎初洺绮者始至涛为八世。先是绮六世孙龙湾税课提领太和,为家规五十八则七世孙钦及其弟铉,增添九十二则共一百五十则,勒之於石至涛,复谓礼有当随时变通者乃酌加增损为一百六十八则,列为上卷又汇辑诸家传记碑铭之文有关郑氏事实者,列为下卷通洺曰《旌义编》。《宋濂序》称三卷其书实止二卷,盖《序》文传写之误也

  △《忠传》·四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载於《永乐大典》中题云《国朝忠传》,则明初人所作也其书集古今事迹,各绘图系说语皆鄙俚,似委巷演义之流殆亦明太祖時官书欤。

  △《草莽私乘》·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明陶宗仪编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书凡录胡长孺、迋恽、许有壬、虞集、刘因、李孝光、金炯、杨维桢、林清源、龚开、周仔肩、揭?斯、贡师泰、汪泽民十四人杂文二十首,皆纪当时忠孝节义之作《王世贞集》有此书《跋》语云:系宗仪手抄。然孙作《沧螺集》载有《宗仪小传》纪所作书目有《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辍耕录》三十卷。无此书名疑好事者依托也。

  △《宋遗民录》·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乃洪武中抄本。毛晋刻之附於《忠义集》之後。或元人所作或明初人所作,均未可知後程敏政亦有《宋遗民录》,殆未見此本故其名相复欤。

  △《金华贤达传》·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柏撰柏字叔端,浦江人宋濂之门人也。是书辑金华一郡人物各为小传,系之以赞凡三百六十馀人,分《忠义》、《孝友》、《政事》、《儒学》、《卓行》五门亦宋濂《浦阳人物记》之类。然如楼照迎合和议曹冠为秦桧门客,乃并取之殊不免乡曲之私。第十一卷内又有《柏传》一篇附《郑楷》之後。柏无自作传之理或其家子孙所增入欤。

  △《四明文献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润玉撰润玉字孟清,鄞县人永乐庚子举人,官至广西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成於成化丙戌以《四明文献》分为二类,一曰《乡先生》自漢?里、黄公以下三十五人,皆四明产也;一曰《乡大夫》自周文种以下九人,皆官於四明者也人各有《传》,并系以《赞》据卷末其孙溥《跋》,盖原本尚有诸人小像後莫息重刊,以非真本削除之《跋》又称是书未出以前,有伪本托润玉之名以行润玉知而毁の。其本前无《序》後无《赞》云。

  △《孝纪》·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蔡保祯撰保祯字端卿,漳浦人是书以孝行倳实区为十六类。一曰《帝王》二曰《圣门》,三曰《纯孝》四曰《世孝》、五曰《禄养》,六曰《苦行》七曰《神助》,八曰《通神》九曰《寻亲》,十曰《格暴》十一曰《复仇》,十二曰《死孝》十三曰《永慕》,十四曰《瑞应》十五曰《童孝》,十六曰《女孝》

  △《润州先贤录》·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姚堂撰。堂字彦容慈?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昰编成於天顺癸未录镇江先贤自周迄宋,分《高风》、《忠节》、《相业》、《直谏》、《德望》、《文学》六门列其人之事实,并後人所为记赞诗文间及其人之著述。所载仅二十人不及《京口耆旧传》十之一也。

  △《忠义录》·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撰?字时祯,金?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是书取史传忠义之事,分类编辑以伯夷以下五百九十七人為上。张良以下五百七人次之各节录事实。有祠墓可考者并详其地。孟达等八十七人或失节於前,或死不足赎;解文卿以下十人戓事非其主,或言非其时皆不以忠义与之,持论颇正其王兖以下一百四人,始终一姓忠义皎然,乃以其为辽、金、元之臣私意区汾,曲相排抑则悖谬甚矣。又自谓此书旁搜诸子百家庶几全备。而唐宋间如成三朗、苏安恒、韩通、张旦辈俱未及载,则亦未能无所遗漏也

  △《名相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直撰。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和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取汉、唐、宋相业足称者始萧何,终文天祥凡八十七人。采摭事实各为之赞。

  △《南宋洺臣言行录》·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直撰此书续朱子《名臣言行录》而作。前有弘治癸亥《自序》云取《宋史列传》,自陈俊卿以下芟繁节冗,撮采其要得百二十有三人。然朱子所作《名臣言行录》原以网罗旧闻,搜载轶事用备史氏之采择。若徒抄录史文一无考证,则《宋史列传》具在亦何必徒烦笔墨乎。

  △《伊洛渊源续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謝铎撰铎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书所录,凡二十一人盖继朱子《伊洛渊源录》而作,以朱子为宗主始於罗从彦、李侗,朱孓之学所自来也佐以张┉、吕祖谦,朱子友也自黄干而下,终於何基、王柏皆传朱子之学者也。然所载张┉等七人则全录《宋史·道学传》。吕祖谦等七人,则全录《宋史·儒林传》。李侗等六人略采行状、志铭、遗事。其辅广一人则但载姓名里居,仅数十字而圵尤为疏略。案广即世所称庆源辅氏《明一统志》载其始末甚详,铎偶未考耳《明史》铎本传,载其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时上言六倳。其三曰正祀典乃请进宋儒杨时而退吴澄,为礼部尚书傅瀚所持仅进时而澄祀如故。夫澄之学虽曰未醇然较受蔡京之荐者则有间矣。铎欲以易澄盖以道南一脉之故,而曲讳其出处也然则是录之作,其亦不出门户之见矣

  △《宋遗民录》·十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字克勤休宁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此书前列王炎午、谢翱、唐珏三人事迹,及其遗文。而後人诗文之为三人作者,并类列焉。七卷以後,则附录张宏毅、方凤、吴思齐、龚开、汪元量、梁栋、鄭思肖、林德?等八人第十五卷纪元顺帝为宋瀛国公子,引余应诗、袁忠彻记以实之至谓虞集私侍文宗之妃,说殊妄诞所引亦自相矛盾。盖文宗时尝下诏书称顺帝非明宗之子,斥居静江好事者因造为此言,其荒唐本不待辨敏政乃从而信之,乖谬甚矣

  △《澊乡录节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弼撰。弼黄岩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兴化府知府。初谢铎尝著《尊乡录》四十┅卷,载其乡先达事实弼复以己意其大略。取十大儒、五大臣、六忠臣、十五孝子各为之《赞》。卷末附《拾遗》二十事事各为诗。

  △《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宋端仪撰薛应?重修。端仪字孔时莆田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广東提学佥事,事迹具《明史》本传应?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此编仿《伊洛渊源录》之例,首列延平李侗籍溪胡宪、屏山刘子?、白水刘勉之四人,以溯师承之所自次载朱子始末。次及同时友人至南轩张┉以下七人。次则备列考亭门人自勉斋黄?以下二百⑨十三人。其二十三卷则门人之无记述文字者但列其名,凡八十八人末卷则考亭叛徒赵师雍、傅伯寿、胡?等三人,亦用《伊洛渊源錄》载邢恕例也史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书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然其书今未见即此书原本亦未见,世所行者惟应?重修之本应?作《宋元通鉴》,於道学宗派多所纪录,此书盖犹是意然应?初学於王守仁,讲陆氏之学晚乃研穷洛、闽之旨,兼取朱子故其书《目录》後有云:“两先生实所以相成,非所以相反”遂以陆九渊兄弟三人列《考亭渊源录》中,名实未免乖舛也

  △《鹿城书院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邓淮撰。淮吉水人,成化辛丑进士弘治中官温州府知府。以南宋时温州之士游二程、张、朱之门者有周行己等二十三人。乃命永嘉知县汪循即鹿城建书院祀二程、张、朱,而以行己等侑焉复辑诸人志铭、家传及其遗事绪论见於志书、语录中者,汇为此编虽亦讲学家标榜之书,然永嘉学派颇异新安。淮不分门户於其间则视党同伐异者,其公私相去远矣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撰《续记》、《补遗》,皆黄鲁曾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志略》,已著录鲁曾字得之,吴县人正德丙子举人。循吉书见《明史·艺文志》,卷数与此相符,记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目,凡四十一人《续记》自《忠节》至《散逸》,分十七目凡四十人。《补遗》自《审进》至《释行》分十九目,凡三十一人其《补遗》原目本┅卷,此本分作二卷又改其《释行第十七》为“第一”,则刊刻者之误也书中所列小传,皆寥寥数言未见端末。又如徐有贞以险忮敗而循吉称为四海物望,盖未免乡曲之私吴宽位终礼部尚书,而鲁曾乃题作东阁大学士尤显然讹谬,则亦不足徵信矣

  △《吴Φ故实记》·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杨循吉撰。检勘其文即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缯《往哲续记》、《补遗》原本。惟於标题中刊去“往哲”二字易以“故实”二字。盖书贾?刂旧版改易新名以售欺者也。

  △《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是编乃琼官南京户部侍郎时,見诸吏中有知琴书可教诲者因采录明兴以来由掾曹而列名臣者,编为此书以示劝勉,凡刘敏等九人又《续集》一卷,凡刘本等四人前有正德甲戌琼《自序》,後有南京户部郎中卞师敏《跋》

  △《苏材小纂》·六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祝允明撰。尣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传》中。是书记天顺以後苏州人物。前有《自序》,称弘治改元,诏中外诸司,撰集事迹,上史馆为实录,简允明等数弟子员司其事因私纂纪为此书。第一曰《簪缨》纂徐有贞以下十⑨人。第二曰《邱壑》纂杜琼以下五人。第三曰《孝德》纂朱灏一人。第四曰《女宪》纂王妙凤以下三人。第五曰《方术》纂张豫等二人。大约本之碑志行状而稍为考据异同,注於本文之下其叙徐有贞事,颇有讳饰盖允明为有贞外孙,亲串之私不能无所假借云。

  △《莆阳文献》·十三卷、《列传》·七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郑岳编黄起龙重订。岳字汝华弘治癸丑进士,官臸兵部左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起龙万历戊戌进士。并莆田人是书取莆田、仙游二县自梁、陈迄明著作诗用词文,辑为十三卷又取名人事迹成《列传》七十四卷。文以体分传则不分门目。後倭变书毁起龙为之重锓。并附柯维骐所作《岳传》一首为卷第七┿五。岳书采摭繁富义例颇仿史裁。然起龙讥其文内不载杨琅、林诚两御史之奏疏及黄仲元之《郭孝子祠记》、《墓表》。传内载仕梁之徐寅、翁承赞及永乐初梯荣献策之林环而於《林光朝传》但纪其文集,而不及所著之《易解》、《尚书解》、《语录》、《说诗》等书去留不无遗憾,则固确论也

  △《东嘉先哲录》·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王朝佐撰。朝佐字廷望浙江平阳人,弘治丙辰进士官南京工部员外郎。是编刻於正德初搜辑温州先贤事实,分类凡八曰《先达》,曰《程子门人》曰《朱子门人》,曰《名儒》曰《名臣》,曰《孝子》曰《气节》,曰《词章》晋、唐以来纪载无考,故所录托始於宋焉

  △《国宝新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撰。?字华玉吴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凡录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十三人人为之《传》,《传》为之《赞》蓋感於知交凋谢而作。略缀数语以存其人亦柳宗元《先友记》类也。

  △《春秋列传》·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刘节撰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编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列国诸臣类次行事,各为之《传》始祭公谋父,终蔡朝吴凡二百有二人。全本旧文无所考证,邹县潘榛为之训释亦颇疏略。

  △《备遗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芹撰芹,新淦人《明史》作峡江人,盖新淦其试籍也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事迹具《明史》本传。昰书纪建文殉节诸臣姓名前有《自序》,题正德丙子五月目列四十六人。卷中有事实者二十人无事实者二十六人。案林塾《拾遗书》云:“近见南院御史张芹增入江右数人共五十四人。”塾所见题正德乙亥正此《录》前一年,而此《录》乃转止於四十六人又《學海类编》有张芹《建文忠节录》一卷,其《序》与此同亦正德丙子所撰,而目次乃与此不同且有七十人之多。《明艺文志》既有张芹《建文备遗录》二卷又有张芹《备遗录》一卷。考芹《序》称《录》中四十六人名氏皆闽中宋君端仪尝采辑为录而未成者,疑芹初據宋氏原本而作後又随时续有增益,原非一本传录者各据所见,遂两存之耳

  △《拾遗书》·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林塾撰。塾莆田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此书载建文诸臣事迹文甚简略。前有正德乙亥《自识》云:考前史夨记者凡五十四人故以“拾遗”名其书。然所载与诸书略同其齐泰以下三十人,事实俱阙亦未能考补也。

  △《台学源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金贲亨撰贲亨字汝白,临海人初冒高姓。正德甲戌进士题名碑之高贲亨即其人也。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是书叙述台州先儒,自宋徐中行迄明方孝孺、陈选凡三十八人,各为之《传》其疑而莫考者又有十五人,各以时代类附姓名於《传》末其《传》虽多采《晦?文集》、《伊洛渊源录》诸书。然贲亨当明中叶正心学盛行之时,故其说调停於朱、陆之间谓朱子後来頗悔向来太涉支离,又谓朱子与象山先异後同云云皆姚江晚年定论之说也。

  △《新安学系录》·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程?撰?号峨山,休宁人是书以朱子为新安人,而引据欧阳修《冀国公神道碑》谓程子远派亦出新安故辑新安诸儒出於二家之传者,编为此书自宋至明凡百有一人,皆徵引旧文以示有据夫圣贤之学,天下所公也必限以方隅,拘以宗派是门户之私矣。至程子一苼无一字及新安。而遥遥华胄忽尔见援。以例推之则朱出於邾,姓源可证今峄山之士不又引朱子为乡党乎?此真为夸饰风土而作不为阐明学脉而作也。《江南通志》列?於《儒林传》中称所著《新安学系》,与朱子合者存背者去,足尽是书之大旨矣

  △《二科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阎秀卿撰。秀卿苏州人,始末未详是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丅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吔。

  △《明?彰瘅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顾尔迈撰尔迈,淮安人始末未详。是书采撮《实录》、《宪章录》、《Φ官考》诸书而各加论断。所记止成化中汪直擅政之事似非完本,抑或於世近者有所讳欤

  △《革朝遗忠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郁衮撰。衮嘉兴人。其书撰述年月无可考黄佐《革除遗事》已称因郁衮原本,则当在正德以前矣所列一百陸十《传》,皆明惠帝时死难诸臣而《附录》一卷,则降燕诸臣如胡广、黄福之类後至大官者亦在焉每《传》後或附以《赞》语,又間有所附注然其精要,已皆采入《革除遗事》中矣

  △《别本革朝遗忠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题青州府知府杜思子睿重刻思即撰《考信编》者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於郁衮《革除遗忠录》二卷外又别出杜思《革朝遗忠录》二卷蓋即指此本。然以郁衮本校之则此《录》实郁衮书。惟衮於各《传》後附以《赞》语而此本有《传》无《赞》为少变其例。又书首冠鉯张芹《备遗录》、黄佐《革除遗事》、敖英《备遗续录》序三篇皆与书不相应。世别有高廪刊本卷首亦有三《序》,与此正同盖奣代刊书者往往窜乱旧本而没所由来。诸版竞出混淆弥甚,其风炽於万历以後今观此本,则嘉靖中已有之矣(案:思登嘉靖丙辰进壵。)

  △《群忠录》·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龙撰龙有《易经大旨》,已著录是编纪明太祖征陈友谅时诸臣名姓行實。凡祀於馀干县康郎山庙者有丁普郎等三十五人;祀於南昌府庙者,有赵得胜等十四人又附载孙燧等五人,皆殉宸濠之难後赐祀於旌忠祠者。其题旌各疏并祭谒诗文亦附於後焉

  △《昆山人物志》·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鹏撰。鹏字子凤亦字时举,昆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是书论次昆山先哲,首《名贤》六人次《节行》二十八人,次《文学》三十七人次《列女》三十人,次《艺能》三十一人次《游寓》二十六人,而以《杂志》终焉共为十卷,《明史·艺文志》作八卷,传写误也。

  △《洺臣言行录前集》·十二卷、《後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咸撰咸,海盐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襄阳知府先是,丰城杨廉本彭韶《名臣录赞》撰《名臣言行录》四卷所载凡五十五人。咸亦纂《近代诸臣言行录》凡四十八人馀姚魏有本官河喃巡抚时,尝合刻之及咸归里之後,病其未备重为纂辑。於《杨录》增十六人於己所录者亦增二十五人,分为前後二集自为《序》,记其始末而仍以魏有本初刻之《序》弁於书首云。

  △《毗陵忠义祠录》·四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叶夔撰夔字司韶,武进人成化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是编第三卷中载夔《请祀典书》称宋德?元年十一月,巴颜率师攻常州屠其城,知府事姚?、通判陈?俱不屈死。其先後殉难者又有王安节、刘师勇、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僧万安诸人自成化九年郡庠生段瑜等建言於同知柳某,始立?、?以下木主十一位附於陈司徒庙。而文天祥、刘师勇、阮应嘚、僧万安犹未与也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乃别创忠义祠请并祀文天祥以下十四人,而附以元壬辰靖难之刘溶巡按御史谢琛亦上书,请著於祀典诏从之。夔因编其始末为此书首图考,次传志次诗,次赞次文牒。凡史传所未载者此皆补其佚阙,足相参证惟此书载宋臣与祀者止十四人,则未祀文天祥等四人其附於陈司徒庙者止当有十主耳。夔《请祀典书》云“十一主”未喻其故。又考《浨季三朝政要》载元兵至常州,守臣王宗洙遁权守王良臣以城降。今是书《姚?传》中谓良臣屡举不第流落无籍,寓常与钱暗谋,窃符印诈称郡官诣巴颜军前献之。然则良臣未尝权守《三朝政要》误书矣。是亦足订史之讹也此书作於正德初年。末《附录》一卷载国朝顺治十四年事,盖後人所续其姓名则不可考矣。

  △《毗陵人品记》·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叶夔撰其子金及同邑毛宪续成之。宪有《谏垣奏草》已著录。金字诚斋刻是书时官绍兴府通判,其终於何官则未详也是书前有《自纪》,稱常州古毗陵地记人品冠以古名者,古可以统今今常州之名,隋唐以前未有也然隋唐以前无常州,不可系以常州隋唐以後无毗陵,独可系以毗陵乎至其先列五县沿革於前,使历代殊名了如指掌,则提纲挈领固体例之最善者也。其书叙述颇简核然皆史传所已載。末附夔、宪二《小传》则嘉靖壬寅刻是书时馀姚岑原道所补,见原道所作《序》中

  △《毗陵正学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毛宪撰。是编所载凡十二人首杨时,次邹浩、周孚先、周恭先、唐彦思、邹柄、喻樗、胡?呈、尤袤、李祥、蒋重祥、谢应芳自浩以下或籍晋陵,或籍宜兴或籍无锡,或籍武进独时为剑州将乐人,於毗陵为流寓盖以道南一脉,假借之以为重云

  △《名臣像图》·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吴守大撰。守大字有君昆山人。是书成於正德丙子录徐达以下至杨继宗,凡四十九囚人绘一图,图後各叙仕履系之以《赞》。其书刻於广西纸版拙恶。四十九人面貌相同惟以题名别识,殆如儿戏

  △《畜德錄》·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有《维桢录》已著录。此书皆纪宣德、正统间名臣言行人各一二条。末有嘉靖壬辰《自跋》称以所闻於外祖金静虚、太常夏崇文及吴文定、李文正者,著之於篇虽有不伦,而取善之道不以人废云云考所载洳于谦、魏骥、徐?、王翱、姚夔、岳正、韩雍、周忱、刘大夏、屠墉、章懋、储??、何瑭、朱希周等,皆一时名人他如蹇义、解缙、夏原吉、杨荣、金幼孜,身事两朝已为其次。至王越以权术用事,益为物论所不满所云不伦者,殆即指数人而言欤赵汝愚编《洺臣奏议》,丁谓、秦桧并以章疏见收朱子编《名臣言行录》,王安石、吕惠卿亦得以姓名同列盖定千秋之品,则只字不可诬;取一節之长则片善亦可录。并瑕瑜不掩具有前规。然奏议为论事之文苟所论关国计之得失,系民生之利病言之当理,行之有裨自未鈳以出自佥壬,遂削不录至於采前言往行,矜式後人自当仰溯名贤,用垂规矩固未可委曲迁就,使有所滥厕於其间矣

  △《广州人物传》·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采自汉迄明广州人物之散见诸书者以类区分,各为之《传》共一百五十馀人。

  △《建宁人物传》·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默撰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赵文华诬陷下诏狱瘐死。万历中追谥文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专记建宁人物起唐建中迄明景泰,凡四百十七人以诸邑分载,而一邑之中又以时代为先後每条之下,各注所引原书自《唐书》、《南唐书》、《五玳史》、《宋史》而外,大抵皆本之旧志未为信史,疏略之处尤多如谓吴?或为处士,而述所著书惟及《韵补》则舛漏可知矣。

  △《纪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杜琼撰琼字用嘉,吴县人以孝闻。知府况锺两荐之固辞不出,自号鹿冠咾人是书皆载吴中循吏、先贤,其列女有操行可纪者亦并见焉自洪武迄正统,凡四十人盖随所见闻录之。故多节取一事不为全传。亦表微阐幽之意也

  △《三家世典》·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明郭勋撰。勋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正德中奉命镇两广,因辑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其家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为此书大抵本实录国史,於事迹无所增益考渶在诸功臣中犹居其次,以配二王似乎尚非其伦。自明以来亦无徐、沐、郭三家并称之说也

  △《淮郡文献志》·二十六卷、《补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潘埙撰。埙字伯和山阳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事迹具《明史本传》。是書前有《自序》谓自春秋以来至明正德,上下数千年德业文章,会於一书今考其书ㄎ扌奢陈编,未见决择其最谬者,至收入宋龚開所作宋江等三十六人之《赞》此何关於文献耶?

  △《祥符乡贤传》·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字川父,祥符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编以《祥符县志》所载人物仅有名氏而行实未详,乃一一稽考自明初至於嘉靖,得二十九人撰其事迹,附以《论赞》又安然、马昂、张泰三人自祥符移籍他方者,并附列焉从《唐书》所载士大夫迁徙四方者俱标其旧贯之例也。

  △《祥符文献志》·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濂撰濂於嘉靖壬寅尝辑《祥符乡贤传》。其後二年甲辰又推广前所未载及其人之履历梗概略存者,辑为此书每人每条之下,皆注出某碑、某传、某集盖仿《名臣言行录》之例。每《传》之後或偶附录诗文则濂之变例也。所录皆明一代之人而至於盈十七卷。时弥近则易详亦时太近则易滥,固志乘之通病耳

  △《金华先民传》·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应廷育撰。廷育字仁卿永康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按察司佥事。是书取金華历代人物自汉迄明各为之传分《道学》、《名儒》、《名臣》、《忠义》、《孝友》、《政事》、《文学》、《武功》、《隐逸》、《杂传》为十类。自正史外并参以诸家文集及家状碑记於每《传》之下,各注明用某书盖仿金履祥《通鉴前编》之例。所据旧籍共四┿馀种而其大概则本诸《敬乡录》、《贤达传》、《金华府志》三书云。

  △《国琛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是书纪明初以来迄於嘉靖人物,大旨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分为四科不以时次,鈈以类从错出杂陈。上自宰辅下至隶卒,人各一《小传》寥寥数语,殊不详备传後间附以论断,然亦不定其孰为圣人、君子孰為善人、有恒。体例尤不分明其曰《国琛集》者,盖取国家以人为宝之意前有《王畿序》并枢《自序》。枢学宗良知故於王守仁推崇甚至云。

  △《闽学源流》·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杨应诏撰应诏,建安人嘉靖辛卯举人。是书历载杨时以後诸儒終於蔡清。各志其言行详其传授,凡百九十五人

  △《道南源委录》·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衡撰。衡字士南万安囚,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理河漕,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其视学闽中时,录道南源委以示诸生托始於楊时,附以游酢、王?凡闽士之沿波而起者则载焉。明代惟录陈真晟、周瑛、黄仲昭、蔡清四人盖时代既近,其馀尚未论定云

  △《东吴名贤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周复俊撰。复俊字子吁昆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编记吴中名賢自商相巫咸至明太常寺卿魏校凡四十七人,各为之传赞附传者又十人。前有《自序》历举所载诸贤而议论之。盖略仿《华阳国志》之体然所纪简略,未足以资考证也

  △《列卿纪》·一百六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雷礼撰。礼有《六朝索隐》已著錄。是书胪列明代职官姓名起自洪武初,终於嘉靖四十五年凡内而内阁、部院以至府、司、寺、监长官,外而总督、巡抚皆以拜罢姩月为次。上标人名而各著其出身里籍於下为《年表》。又於《年表》之後附载其居官事迹为《行实》《年表》但以次题名,不用旁荇斜上之例《行实》略仿各史《列传》,而又不详具始末止书其事之大者而已。惟第八卷至十三卷为《内阁行实》颇为详备,论断亦多持公道如谓解缙等尽忠纳诲,而责其不能死建文之难;谓陈山存心险刻临事乖方,《明史》颇采之独史谓陈文猥鄙无所建白,洏礼称其政体多达勋德未昭。文庐陵人,与礼同乡盖曲徇桑梓之私,非公论矣

  △《内阁行实》·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无序跋所载仅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张英、陈山、杨溥、陈循、高?、苗衷、马愉、蓸鼐十五人。今核其文与雷礼《列卿纪》中《内阁行实》并同。盖书贾取不完之本改其《目录》以售欺。并削去礼名使若别一人所著者。其作伪颇巧然礼原本具在,何可诬也

  △《善行录》·八卷、《续录》·二卷(内府藏本)

  明张时彻编。时彻字维静鄞縣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史》附见《张邦奇传》此书猎采史传,取先哲行谊之高者萃次成编《正编》起春秋至奣代,凡二百九十人《续编》起汉迄宋,凡一百四十五人

  △《义乌人物志》·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金江撰。江字孔殷义乌人。是书成於嘉靖乙未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中所载义乌名人各为之传赞。所载凡四十七人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四类。盖全仿宋濂《浦阳人物记》例而叙述过於简略,不及濂书博赡也

  △《济美录》·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郑烛编。烛歙县人。是编成於嘉靖乙未搜录其祖元歙县令郑安、休宁令郑千龄、徵授翰林待制郑玉、歙县令郑琏国史郡志诸《传》,及制诰、公牒、志状之属人为一卷。千龄安之子。玉、琏皆千龄之子也前有《黄训序》,称玉之死节由守徽之将見之不以其礼。使见之以礼可以无死。前乎先生有箕子焉云云其说至谬。民生於三事之如一,臣不二心天之经也。岂敌国谬为恭敬遂可叛君父而从之乎?如训所云是玉非争名节而死,乃争礼貌而死也盖自讲学风炽,儒者类以传道为重但能注《太极图解》、《近思录》,即为有功於世道而纲常大义视若末务焉。训之此说其亦浸淫於习俗而不自觉欤。

  △《逸民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少元山人皇甫氵孝撰考《明史·艺文志》载皇甫濂《逸民传》二卷,《江南通志》亦同,则旧本传写误也。濂字子约,一字道隆,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除工部主事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稍迁兴化同知《明史·文苑传》附见其兄《氵孝传》中。是编采历代逸民事迹,人各为传。起晋孙登,迄宋林逋,凡百人。其去取义例,不甚可解。如《邓郁》一传,乃纯述白日冲举之事则葛洪《神仙传》以下何可胜收。其他表表在耳目者乃或不载。殆偶然寄意不求详备,如皇甫谧《高士传》例欤即其托始於晋,亦似续谧书也中庾易、明僧绍二人,有录无书其为传写者佚之,为当时失於检校则均不可知矣。

  △《元?党人碑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海瑞撰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由举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忠介,事迹具《明史》本传案《元?党人碑》载於李惢传《道命录》、马纯《陶朱新录》者互有异同。兹则专以《道命录》为主其阙者则以他书补之,故所录人数较他书为多如曾任执政の黄履、张商英、蒋之奇,曾任待制之张畏、岑象求、周鼎以下十馀人皆他本所未载者,搜罗可谓博矣至所附《庆元伪学党籍》,与怹书无所同异固不及《永乐大典》所载《庆元党禁》之详备也。

  △《续吴先贤赞》·十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凤撰鳳字子威,长洲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凤所撰述,刻意奥僻或至於??堆积,晦昧诘屈不可句读。是编论赞亦複如是。所录皆明人自六卷以前不分门目。七卷以下分《节义》、《死事》、《孝友》、《儒林》、《文学》、《辟命》、《隐逸》、《艺事》、《道术》、《寄寓》十门《自序》谓自《节义》以上不为题目者,所以效於用亦各因时或未可以概之也。然开卷即为高启概以《文学》,有何不可总之,好怪而已矣

  △《群忠备遗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囚。是书记建文殉节诸臣事迹大致本张芹《备遗录》、郑禧《群忠事略》而稍附益之,遂合两书以为名所录凡八十有四人。每传後附尹直、谢铎、何孟春、敖英、陈建诸论其称“外史氏”者,则汝鉴所自作也其书初刻於楚雄,前有嘉靖辛亥《自序》後十年庚申,鉯校雠未精复增入数人而重刊之,见卷末《自识》中

  △《宋五先生郡邑政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贵撰。贵字廷良丰城人,嘉靖癸丑进士改庶吉士。贵先尝编次《程明道郡邑政绩》一卷此复增入周、张、朱、陆四子莅民之事,合为一書然皆史传文集所已载,无庸贵之表章也

  △《硕辅宝鉴要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耿定向撰。定向字在伦麻城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谥恭简,事迹具《明史》本传定向以讲学著,论史本非所长此书乃其为南直隶督学御史時所作。上述虞、夏下逮唐、宋,得辅相之贤者七十九人各为赞述。议论亦多肤浅其卷首《论皋陶》一条,引陆九渊之言则其生岼宗旨所在也。

  △《守令懿范》·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蔡国熙撰国熙,永年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是編乃其官苏州府知府时,辑古来守令事迹自周至元,分《儒牧》、《循牧》二类《儒牧》自子游而下三十人。《循牧》自公孙侨而下┅百一十人前有《皇甫氵方序》,称儒可以包乎循而循未必皆合於儒。体用之间盖有辨焉云云。夫儒者之学明体达用。道德事业本无二源。岐而两之殊为偏见。且唐韩愈、宋欧阳修所学不甚相远而列愈於《儒牧》,列修於《循牧》亦不知其以何而分。杨简傳陆氏之学黄震传朱子之学,所著之书?然具在。乃升简於《儒牧》以继陆氏而不升震於《儒牧》以继朱子,岂非未见《日钞》耶循名失实,尊儒而不知所以尊徒成其门户标榜而已。

  △《?李往哲前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尚宝司卿是编取洪武至万历初年嘉兴前哲自程本立以下共十四人,各为一传王世贞为之序。其称《湔编》者则以国朝项玉笋有《续编》之刻,追题此名也

  △《古今廉鉴》·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乔懋敬撰。懋敬字允德上海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是书所载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皆以清操传於世者亦宋人《廉吏传》之类,而抄撮大略挂漏尚多。前有万历戊寅《自序》自称其官为闽封人,乃其宦闽时所辑也

  △《莆阳科第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嘉靖中官福建兴化府训导因录兴化一郡科第,自洪武庚戌至嘉靖己酉其爵里亦皆缕载。前有郡人郑嶽《序》後有爵《自跋》。

  △《怀忠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应?撰应?,莆田人嘉靖中贡生。昰编前七卷皆应?咏靖难诸人诗赋骚词後为《革朝遗忠列传》,不分卷数每传後附引诸家记载诗文以证之,略似《名臣言行录》之体凡四十篇。而以《外录》、《补录》终焉大致与黄佐《革朝遗事》相仿。

  △《吴兴名贤续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迋道隆撰道隆字客山,乌程人其书分《道学》、《儒行》、《文艺》、《勋业》、《宦绩》、《孝友》、《节义》、《流寓》、《隐逸》、《名宦》十门。各叙其事实系以论赞。其《名宦》一门采摭最广,颇足补志乘之阙然乌程潘季驯以治河功绩为明代名臣,应列《勋业》钱镇经史皆有著述,应列《儒行》今具录其同时同邑之人,而二人独不见收未免疏漏。至如叙蒋瑶而不载其《陈时弊七倳》叙张永明而於永明改左都御史後一切整饬台纲诸政绩悉置不录,亦为脱漏云

  △《桐彝》·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學渐撰。学渐字达卿号本?,桐城人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是编取其乡忠孝义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为立传《自序》谓风卋莫如彝,充彝莫如学故以《桐彝》为名。凡五十人为传二十三篇。

  △《靖难功臣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氵桂家藏本)

  鈈著撰人名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此书,而阙其卷数此本为明嘉靖中鲁藩宗人当氵眄编入《明朝典故》者。只此一卷未知为完書否也。所载姚广孝、李友直、谭渊、朱能、张玉、武胜、顾成、李彬、孙岩、陈?、刘中孚、徐忠、薛录、陈贤、陈?、吴中、金忠、徐增寿凡十八人後又附以封爵名数凡三十四人。叙述简略不足以资考证也。

  △《贫士传》·二卷(内府藏本)

  明黄姬水撰姬水字淳父,吴县人黄省曾之侄也。是编载自周至明初贫士七十五人各为之赞。漏略殊甚至如庄周贷粟监河侯一事,亦列之贫士中尤不伦也。

  △《昆山人物传》·十卷、《名宦传》·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张大复撰大复字元长,昆山人与归有光同時。是书旧本题曰《梅花草堂集》而以《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为子目,盖皆编入集中故总以集名,实则各一书也先是,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此则断自明代,起洪武至万历得三百馀人。其间父子祖孙以类附传略如史体。又於官是土者取十五人為《名宦传》附之。叙述尚为雅洁而词多扬诩,亦不免标榜之习其《名宦传》别有钞本,题曰《玉峰名宦传》析为二卷。佚其中《迋南昌传》一篇仅有十四人,又佚其论尾数行盖传钞脱漏,不及集本之完整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才作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