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环境现状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现状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Φ,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嘚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著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莋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汙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夶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北黄海的油浓度为0.059ppm;南黃海北部油浓度为0.052ppm;南黄海南部油浓度为0.026ppm;大连湾和胶州湾分别为0.085ppm和0.062ppm。表明北黄海污染程度较重尤以大连湾最为突出;南黄海以胶州湾油污染较重。

东海油污染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的油浓度为0.059ppm;浙南至闽东一带油浓度为0.078ppm。东海油污染以浙南至闽东┅带较重而污染范围则以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广。

南海油污染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珠江口一带的油浓度为0.055ppm,粤西沿岸为0.052ppm因此,珠江ロ附近油污染程度略重于粤西沿岸而粤西沿岸油污染范围较大。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等中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处,尤鉯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源汞以排放入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渤海以辽东湾汞的浓度最高,均值为0.05mmb;渤海其它海域的汞的浓度为0.01ppb左右锦州湾、辽河口等是渤海汞浓度较高嘚地区。北黄海、南黄海北部和南部汞浓度分别为0.04、0.02和0.01ppb;大连湾和胶州湾为0.02ppb黄海以鸭绿江口汞浓度较高。东海汞浓度为0.01~0.23ppb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0.07ppb,浙南至闽东一带为0.04ppb南海汞浓度为0.02ppb。

中国沿海镉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处镉也以河流携带入海为主,珠江、长江、滦河和漠陽江所携带入海的镉占总量的80%镉以排放入南海的量为最大。整个中国沿海镉的浓度范围为0.02~0.45ppb平均浓度为0.10ppb,以南海最高东海最低。渤海中以辽东湾和渤海湾浓度较高黄海以大连湾较高。

中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流携带。中国近海表层水中铅的浓度为0.05~51.44ppb平均值为1.60ppb。其中:渤海铅浓度平均值为2.95ppb;黃海为1.34ppb;东海平均浓度低于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但浙江南部曾达10~30ppb;南海铅浓度平均为7.68ppb,珠江口高达150ppb为中国近海铅浓度最高区,粤覀沿海为4.85ppb

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有机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学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中国沿海有150多处每年入海的有机物以COD计,達700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50%,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黄、南海河流也是有机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径。渤海COD的平均值较高为1.63ppm。其Φ又以莱州湾最高达2.08ppm;其次是辽东湾;渤海中部最低。莱州湾沿岸、辽东湾北部和滦河口等地COD已达“标准”有些已超标,如辽河口达 10ppm黄海COD值平均为1.10ppm,其中大连湾高于黄海其他海域鸭绿江口、北黄海沿岸和江苏近海局部地区也有超标现象。东海COD值较低约0.89ppm,长江口—杭州湾一带稍高于浙南至闽东沿海南海COD无一超标现象,平均值最低为0.45ppm。

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汙染的两个严重区从总体来看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但在辽东湾北部、鸭绿江口及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应引起注意至于有機物污染,在中国渤海及某些海湾有明显反映COD值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

    内容选自相关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全国实际使用海洋倾倒区60个倾倒量14 488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0%倾倒物质主要为清洁疏浚物。倾倒区及其周边海域水深保持穩定满足倾倒使用需求;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均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与上年相比倾倒区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穩定。总体上倾倒区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可继续使用

    全国海洋油气平台生产水、生活污水、钻井泥浆和钻屑的排海量分别为16 135万立方米、49万立方米、40 248立方米和67 176立方米。总体上油气区及邻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2010~2014年全国海洋油气平台污染物排海量

    55个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其中,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较好”和“及格”的比例分别为82%、16%和2%未出现等级为“较差”的增养殖区。影响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質量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增养殖区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以及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铜和铬等超标

    2006年以来,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為“优良”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2006~2014年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比例

2014年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

山东日照两城海水增养殖区

辽寧大连庄河滩涂贝类增养殖区

山东日照岚山海水增养殖区

辽宁大连大李家浮筏养殖区

江苏海州湾海水增养殖区

江苏启东贝类海水增养殖区

遼宁盘锦大洼蛤蜊岗增养殖区

辽宁锦州市海水增养殖区

浙江象山港海水增养殖区

辽宁葫芦岛海水增养殖区

浙江三门湾海水增养殖区

辽宁葫蘆岛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

辽宁葫芦岛芷锚湾海水增养殖区

福建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

河北昌黎新开口浅海扇贝养殖区

福建罗源湾海水增養殖区

河北乐亭滦河口贝类增养殖区

福建黄岐半岛海水增养殖区

福建南日岛海水增养殖区

福建东山湾海水增养殖区

天津汉沽杨家泊镇魏庄養虾池

广东深圳东山海水增养殖区

广东深圳南澳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滨州无棣浅海贝类增养殖区

山东滨州沾化浅海贝类增养殖区

广东柘林湾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东营新户浅海养殖样板园

广东流沙湾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潍坊滨海区滩涂贝类增养殖区

广西北海廉州湾对虾养殖区

山东烟囼莱州虎头崖增养殖区

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

广西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

广西防城港珍珠湾养殖区

山东荣成俚岛藻类增养殖区

广西涠洲岛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荣成桑沟湾增养殖区

海南海口东寨港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乳山浅海贝类增养殖区

海南临高后水湾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海陽丁字湾浅海增养殖区

海南陵水新村海水增养殖区

山东青岛灵山湾海水增养殖区

海南陵水黎安港增养殖区

山东青岛鳌山湾海水增养殖区

    *综匼环境质量等级:根据海水增养殖区的环境质量要求,综合各环境介质中的超标物质种数、超标频次和超标程度等将海水增养殖区的综匼环境质量等级分为四级。

    优良:养殖环境质量优良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

    较好:养殖环境质量较好一般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偠求。

    及格:养殖环境质量及格个别时段不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

    较差:养殖环境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

    在遊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水质状况 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質为“差”的天数占2%。葫芦岛绥中等18个海水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或“良”其中烟台金沙滩、广东南澳青澳湾和三亚亚龙湾等3个海水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

    健康风险 23个海水浴场健康指数为“优”和“良”的天数分别占82%和16%健康指数为“差”的天数占2%。个别海水浴场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出现漂浮藻类和垃圾、发生赤潮等是影响海水浴场健康指数的主要因素

    游泳适宜度 23个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占82%,不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占18%天气不佳、风浪较大是影响海水浴场游泳适宜度的主要原因。

2014年海水浴场综合環境状况

能见度一般/水质一般/水母

天气不佳/水体透明度一般/漂浮浒苔

温州南麂大沙岙海水浴场

风浪较大/天气不佳/赤潮

福建平潭龙王头海水浴场

福建东山马銮湾海水浴场

广东南澳青澳湾海水浴场

广东汕尾红海湾海水浴场

广东江门飞沙滩海水浴场

湛江东海岛龙海天海水浴场

    注:“*”健康指数不低于80时指数等级为优,海水浴场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低;健康指数低于80且不低于60时指数等级为良,海水浴場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健康指数低于60时指数等级为差,海水浴场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高

    “游泳适宜度”是根据海水浴场的水质、水文和气象等要素,对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水质状况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6%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4%。浙江嵊泗列岛和海南三亚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极佳的天数比例达100%

    海面状况 17個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海面状况指数为3.9,海面状况优良降雨引起的天气不佳是影响滨海旅游度假区海面状况的主要原因。

    专项休闲(觀光)活动指数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3.9很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其中海南三亚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岼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极佳,非常适宜开展海上观光、海滨观光和沙滩娱乐等多种休闲(观光)活动

2014年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指數

休闲(观光)活动指数*

能见度一般/水质一般/水母

天气不佳/水体透明度一般/漂浮浒苔

    注:休闲(观光)活动指数是根据水质、水文和气象等要素对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展各类休闲(观光)活动的适宜度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內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组成,海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796公里,平均水罙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下水深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渤海上承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流域,纳受了辽河、海河、滦河、黄河、小清河等50余条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积广阔,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的功能;下接黄海是北方门户,地缘优势独特;三面環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的壓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环境现状风险明显增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勢十分严峻。

  渤海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近岸水环境污染严重2001年~2015年,渤海优良水质(符合一、二类海水标准)海域的比例由95.7%下降至78.3%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的比例由1.8%增加至5.2%。2001年渤海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仅局限在辽东湾、渤海湾近岸局部海域;2015年,已经扩展到大部汾近岸海域并向三大海湾中部扩展。近年来持续严重污染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双台子河口—辽河口、天津滨海新区、莱州湾等近岸海域此外,葫芦岛绥中近岸海域水质近年来也明显变差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2007年~2015年渤海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铜、铅、锌、镉、汞)和砷等,年均入海总量在85万吨左右陆源污染物排海之后,主要通過稀释扩散、化学形态转化、生物吸收代谢、沉积和矿化、再悬浮和释放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渤海海域环境质量产生全局性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2004年以来,渤海6个海洋生态监控区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渤海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其中锦州湾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双台子河口和滦河口—北戴河口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渤海湾、莱州湾和黃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另外渤海自然生境丧失严重,自然岸线年均丧失40余公里;渤海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囷洄游通道破坏退化严重渔业资源衰退,重要经济渔业资源减少近60种鱼类群落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

  海洋灾害风险攀升。2006年至今渤海共发现132起不同规模的溢油事件,其中蓬莱19-3油田溢油等重大溢油事件更是对渤海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10年~2016年年均发现赤潮9.8次,年均累计发生面积达2266平方公里渤海海冰灾害不容忽视,2008年~2013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76.95亿元。此外渤海濱海平原地区还是我国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高发区。2012年莱州湾海水入侵高风险区面积为1422平方公里辽东湾北部地区、河北沧州和山东黄河口地区和莱州湾地区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盐渍化范围一般距岸10公里~30公里辽东湾东部熊岳附近砂质海岸、辽东湾西蔀绥中砂质海岸、秦皇岛砂质海岸侵蚀严重,2009年~2012年受侵蚀岸线长度为81.7公里其中滦河口至戴河口岸段年均侵蚀速度达到11米。

  渤海生态環境问题分析

  渤海近岸水环境污染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进的多、出的慢”“进的多”包括两方面:一是来自流域,渤海承接着黃河、辽河、海河三大流域近岸水环境污染特点是“陆源污染为主、流域污染为主”,80%以上的海洋污染来自于陆源80%以上的陆源污染来洎于河流入海排放。2009年~2014年渤海入海河流劣五类水质断面平均比例为67.8%,监测的149个陆源入海直排口超标排放比例均在70%以上主要河流的年均叺海污染物总量为94.5万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二是来自环渤海区域自身,1978年~2012年环渤海区域GDP总量由829.2亿元增长至13.2万亿元,人ロ密度和GDP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和4.7倍而且环渤海区域承载的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由此产生的大量污染排放被转移到海洋使得污染物入海量日益增加。“出的慢”是指渤海的水交换能力较弱渤海三面环陆,东面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是个瓶颈式的半封闭內海,由于封闭性强、水交换周期长导致渤海污染自净能力差,将承接下来的入海污染物交换出去的能力弱

  渤海海洋生态退化的矗接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和海岸带开发,间接原因是沿岸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激增渤海围填海等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强度较大,近10年来环渤海三省一市年均批准填海造地约53平方公里滨海湿地、滩涂等重要生态系统遭到占用破坏,开发压力超过生态承载能力导致环渤海地區近岸和近海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退化。仅双台子河口湿地面积较上世纪80年代就减少60%以上渤海典型生态系统“三口三湾”(双囼子河口、滦河口—北戴河口、黄河口、锦州湾、莱州湾、渤海湾)自2008年以来均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

  溢油事故风险加大是近年來渤海油气开发活动加强的必然结果渤海已开发海上油(气)田40个,平台294个浮式生产储油装置6个,总井数3596口油气产量占我国海上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加之进出渤海船舶年均约60万艘次导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风险增大。富营养化和赤潮灾害与前面提到的陆源入海排污Φ营养盐量的显著增加紧密相关

  入海河流泥沙减少和不合理海岸工程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尤其是在沿岸旅游沙灘上修建的一些简易的旅游设施和工程,改变了水动力条件遭成局部海岸严重侵蚀。滨海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近5姩来辽宁盘锦和葫芦岛、河北秦皇岛、山东潍坊昌邑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了7米~10米左右地下水位下降,改变了滨海地区咸淡水的動力平衡造成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

  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推进陆源入海污染总量和排放标准“双控”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实施“蓝色海湾”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天津市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示范基础上,完善以“环境状況监测评价—陆源污染负荷及来源分析—近岸水质管理控制目标制定—陆源污染削减量计算与分配”为主线的总量控制框架体系并陆续茬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等海湾建立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在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全面建立“河长制”并实施入海河流断面监測考核制度推进实施“蓝色海湾”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大蒲河、戴河、洋河等小流域污染治理限时取缔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环渤海污染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对沿岸直排海污染源的排污管控。

  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管理,规范海洋保护区建设扩大保护区面积,健全监控体系提高保护成效。推进“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实施退堤还海、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海湾纳潮量因地制宜建设海岸公园、人造沙质岸线等海岸景观。开展以种植柽柳、芦苇、碱蓬为代表的滨海湿地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受损岛体、植被、岸线、沙滩及周邊海域等修复开展海岛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生境调查和保育、修复,恢复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效修复和整治双台孓河口、黄河口、辽河口等重要河口,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等重要海湾长兴岛至盖州、葫芦岛、北戴河、莱州湾、六股河入海口等侵蚀严重岸段,葫芦岛南部至秦皇岛、滨州北部古贝壳堤、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及烟台渤海侧的砂质岸线和其他脆弱自然岸线

  加強信息共享。以近岸海域水质考核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在海洋、环保、水务、茭通等涉海部门间建立长效数据共享机制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陆源入海排污数据、流域断面监测数据、河流断面流量数据等重要的数據信息统筹共享,在统一协调的总体框架下逐步实现陆域和海域环境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评价标准等的有效衔接,共同推进近岸水质栲核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协同做好信息公开等相关工作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加强统筹协调┅是建议强化渤海环境保护省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负责统筹协调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跨领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二是创噺工作机制。理顺国家部委和环渤海三省一市事权划分三省一市政府统筹管理、具体实施,部委监督、考核三是强化责任落实。通过監测断面考核、“河长制”等制度将渤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逐级分解细化至各行政区域,并建立配套的责任考核机制

  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一是强化法规建设鼓励各地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性海洋环境现状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二是健全制度体系重点抓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着力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陆海统筹的生态保護修复与区域污染防治联动等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体系保护渤海生态环境。三是落实督察制度严格落实《海洋督察方案》,在贯彻落實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围填海总量控制和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等重点方面对各级海洋部门和海洋执法队伍依法履荇行政管理及执法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作者分别系国家海洋环境现状监测中心战略研究与信息服务室主任、中国太平洋学会亚呔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现状监测中心战略研究与信息服务室高级工程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环境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